三寶經 民國法舫法師譯 一  緣起 依註解說.佛陀說此經.是在毘舍離城說的.那時候.該城人民遭遇飢荒和鼠疫流行.受到無邊的痛苦.有很多的惡神都來聞食那死屍的氣味.人民在絕望中.忽然想起請佛到這受驚恐的城裏來.佛陀那時正住在王舍城.由二位離車韋的士紳.同一大群百姓.馬上到王舍城去. 佛陀接受了他們的請求.就由諸比丘眾圍繞.開始向毗舍城出發.當佛陀剛渡過恒河踏上婆仗的國土的時候.那裡就來了一大陣的雷雨.雨下在城郊.將全城都洗滌得乾乾淨淨. 毘舍城離恒河邊大約有十里路的光景.在下半天佛陀對阿難陀宣說了三寶經.並且告訴大家在這城牆三面念誦此經. 阿難陀在夜裡三時內.依教奉行了.並且把佛陀自己鉢中的水向四處洒放.城中一切惡神都離去了. 後來佛陀在公共講堂內.對集合的民眾宣說此經.後來七天之內繼續又念誦了此經.佛陀才離開毘舍離城. 這就是佛陀宣說三寶經的因緣. 二  三寶經正文 天空或地上.來集此神祇.唯願諸神祇.一切得安樂.願汝等諦聽.此處所念誦. 故諸神祇眾.應當善諦聽.人民日與夜.獻送諸供養.應慈愛彼等.精進施佑護. 於此世他世.無論何種寶.或於諸天上.難與如來等.實爾佛身中.具足如此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釋迦牟尼尊.已證得離貪.無執愛無滅.以有三摩地.別無有他法.可與此比倫.實爾達摩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佛陀所讚嘆.此清淨禪定.謂此定無間.可得殊勝果.實爾達摩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彼八補伽羅.正直人所讚.是所應供養.施彼得大果.於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喬達摩教中.遠離貪欲者.生起堅固意.證得所應證.悟入不滅境.享受涅槃樂.於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 唯願得安樂. 如城門大柱.堅牢埋地下.不為四風動.諸見聖諦人.我說亦如是.彼是最善人.於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 唯願得安樂. 了解聖諦人.證深般若者(佛陀).最善所教授.人若解聖諦.雖行人放逸.不受第八生.於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 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具足正見者.遠離三種法.謂身見懷疑.及信戒禁取.解脫四惡趣.不作六逆罪.於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 唯願得安樂. 由諸身口意.彼所作諸業.皆無有覆藏.所謂見道者.作此(罪)不可能.於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唯願 得安樂. 猶如初夏時.叢林花枝盛.佛陀所宣說.指引涅槃路.為諸無上樂.於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布施最善者.出生最善者.宜說最善法.於諸佛陀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唯願得安樂. 過去者已滅.新者尚未生.心厭離未來.智者斷種子.息滅貪欲心.猶如此灯滅.於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實故. 唯願得安樂. 天空或地上.來集此神祇.我等應敬禮.圓滿達摩尊.人天所供養.唯願得安樂. 天空或地上.來集此神祇.我等應.敬禮.圓滿僧伽尊.唯願得安樂. #----------------------------------------------------------------------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 第 7 冊 No. 12 三寶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