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A)參天台五臺山記第一 成尋 撰 延久四年三月十五日(乙未)寅時。於肥前國松浦郡(【考】郡雲本作那非也)壁島。乘唐人船。一船頭曾聚(字曾三郎)南雄州人。二船頭吳鑄(字吳十郎)福州人。三船頭鄭慶(字鄭三郎)泉州人。三人同心令乘船也。船頭等皆悅給物。密密相搆(【考】搆松本作稱)也。志與物。(【考】志諸本)(作悉。原本蠢蝕殘晝似志。今據之。志與後文多用之。扶桑略記廿六云。與船頭等物員。米五十斛云云。參照。)米五十斛。絹百疋。褂二重。沙金四小兩。上紙百帖。䥫百𨑲。水銀百八十兩等也。同乘唐船人。賴緣供奉。快宗供奉聖秀惟觀。心賢。善久沙彌長明。不乘船還人。永智。尋源。快尋。良德。一能。翁丸。拭淚離去。辰時依西風吹不出船。在璧(【考】璧上雲本朱加那字恐非)島西南浦。法華法後夜經第六卷。如意輪供。海邊人來時。諸僧皆隱入一室內。閉戶絕音。此間辛苦不可宣盡。午時日中經第七卷。如意輪供。唐人酒盛。最以有興。申時文殊供。戌時初夜經第八卷。如意供。(【考】供上雲本朱加輪字) 十六日(丙申)寅時。依有東風出船上帆。無幾有西風。船還著本泊了。卯時後夜經第一卷。如意輪供。海邊男女頻來賣買。終日閉戶極以難堪。午時日中經譬喻品。如意輪供。(【考】供字諸本缺但松雲閣三本傍有供字。今據原本)申時文殊供。船頭杪剳等(【考】等松學兩本作十非也)以鷄酒祭諸神。燒紙錢幡讀祭文。其後酒宴五六日。度雙六興宴。(【考】興字雲本缺)戌時初夜經第二卷了。如意輪供。每日念聖觀音呪一萬遍。風天真言一萬遍。祈乞海安。 十七日(丁酉)天晴。卯時後夜經第三卷。如意(【考】意下雲本朱加輪字下同)供。辰時邊(【考】邊上閣本注加海字)人來集。閉戶絕聲。午時日中經第四卷。如意供。申時文殊供。戌時初夜經第五卷。如意供。依無順風。猶在壁島。 十八日(戊戌)天晴。依無順風不出船。七時行法如例修了。經六七八卷。 十九日(己亥)天晴。寅時東北順風大吹。先乘坏出見埼。波體宜由來告。即以艫(【考】艫宜作艣下同)進船。卯時上帆亂聲擊鼓出船。爰東風切扇。波濤高猛。心神迷惑。不修行法。心中念佛。隨波上下。船亦轉動。波打上坏。上人澀損。(坏戴大船上坏高五尺。海上至大船上六尺。)敢不足言。予終日不食。聖秀。心賢。長明不覺醉臥。餘人頗宜。予倚懸大袋。終日竟夜辛苦。五箇年間以不臥為勤。今望(【考】望閣本注云望恐至。案與臨字同意)此時。殆可退轉。(【考】轉下諸本有也字今據原本) 廿日(庚子)天晴。飛帆馳船。雲濤遮眼。只見渺渺海。不見本國山島。午時比(【考】比諸本作北今據原本)過高麗國耽羅山予頗宜少食了。三人重醉同昨日。唐人中二人醉臥。申時少雨下。入夜不晴。不見星宿。只任風馳船。不知方角。由唐人所申。終夜雨氣不散。只以非大雨為悅聞風浪聲。猶如鳴雷。 廿一日(辛丑)風吹如故。雨氣不散。辰時髣髴見日光。即知方角。知風不改。午時天晴。少有乾風。船人騷動。祈神卜之。艮風出來。予心中不動。念五臺山文殊。并一萬菩薩天台石橋五百羅漢。念誦數萬遍。戌時始念不動尊呪一萬遍。丑時六千遍了。有吉夢。寅時一萬遍滿了。有好夢。 廿二日(壬寅)天睛。艮風大吹。唐人為悅。中心思之萬遍呪力也。其由示抄剳了。林皐告云。(字林廿郎〔【考】廿字諸本作少。今據原本〕)昨日未時入唐海了。以繩結鉛入海底時。日本海深五十尋。底有石砂。唐海三十尋。底無石有沼。右(【考】右雲松閣三本作古。原學兩本作右)昨日量了者。住室內間。不見斤(【考】斤閣學兩本作何非也)量者。林皐但馬唐人林養子也。予見四方無山無際。三人猶醉臥。終日竟夜。飛帆馳船。數萬念誦。敢無間斷。今日濱雀二來船中。如巡禮(【考】禮松本作視)記。(【考】指圖仁入唐求法巡禮記) 廿三日(癸卯)雨下。艮風大吹。波浪高扇。午時天晴風止。海中留船。待順風吹。令人登桅。令見山島。悉稱不見。戌時得順風馳船。終夜飛帆。雀尚有。 廿四日(甲辰)天晴。風吹如故。馳船不止。午時風止船留。令人登桅見山。戌時南島稱不見。風吹來。終夜向北馳船。人人竟夜歎息。雀猶在船。 廿五日(乙巳)天晴。東北風吹。大悅進船。巳時以後。四方大翳。不辨東西。午時天晴。順風如故。未時始見蘇州石帆山。大巖石也。無人家。船人大悅。丑時至蘇州大七(【考】七原本傍注有セチ假名。閣本傍注有茅字。誤讀セチ歟)山宿。從日本國至大唐蘇州三千里。(弘法大師云。海路間三千里到蘇州。) 廿六日(丙午)天翳。不知東西。不(【考】不雲松學三本作未)出船。巳時天晴。依無順風以艫進船。申時著明州別島徐翁山。無人家。海水頗黃。西南見楊山有人家。三姑(【考】姑閣本作始注改姑)山姑(【考】姑恐衍)相連有人家。將著徐翁山間。北風大吹。騷動無極。殆可寄巖石。適依佛力。得著別島宿。諸僧皆醒。如死亦蘇。 廿七日(丁未)天晴。巳時出船。依有北風。以艫進船。未時著明州黃石山。山石并土。其色如紅。大海水大濁最黃。從此島得順風一日至明州(云云)。北見北界山有人家依南風吹去黃石山廻船著小均山。黃石西南山也。有四浦多人家。一浦有十一家。此中二宇瓦𮐛大家。餘皆萓屋。十有餘頭羊。或白或黑斑也。小均山東南有桑子山。有人家。灣海五六町。桑子山南隔(【考】隔雲閣本作渟原本亦似渟)海數里。有大均山有二十四澳。(【考】澳松閣學三本作灣非也)各人家多多也。大均山西畔有隨稍山。有港無人家。小均山頂(【考】頂松學)(兩本作埃)有清水。法師等以瓶三口取水來。獻佛閼伽。諸僧飲之。 廿八日(戌申)雨下。依無順風猶在小均山。沈小六郎來示山等名。申時南風大吹。島人以小船四隻相共助大船。廻島著北面宿。 廿九日(己酉)小雨下。依北風大吹不出船。廻島著南面。戌時始修法華法。一時經第一卷了。如意供。一時文殊供。一時兩界供養法了。無讚眾。 四月一日(庚戌)辰時。依北風吹出船。申時著袋山。有(【考】有閣本)(注有恐在)隨稍山西山也。有人家。東南有欄山。有人家。雖有順風依潮向止船[A1]已了。七時行法修了。 ᅟᅟ==[A1] 已【CB】,巳【補編】== 二日(辛亥)辰時出船。依潮滿以艫進船。午時到著東茹(【考】茹雲閣兩本作茄)山。船頭等下陸參沺(【考】沺即泗字泗州僧伽。真相大師是也。松閣學三本作泗)州大師堂。山頂有堂。以石為四面壁。僧伽和(【考】和字各本缺但四本傍注補之)尚木像數體坐。往還船人常參拜處也。未時乘坏參仕了。山南面上下有二井。水極清淨也。沸湯行水了。向東南見楊翁山。有人家。翁山西見馬務山。無人家。有三路港。依風向吹不出船宿。七時行法修之了。經四五六卷了。 三日(壬子)依西風吹尚不出船。在東茄葉(【考】茄上文作茹)山。福州商人來出荔子。唐菓子。味(【考】味諸本作朱今據原本)如干葉(【考】松本作于葉雲本干菜。閣本干荼舉本于葉恐干棗之誤)大似葉(【考】同上恐棗)離去上皮食之。七時行法修了。一船頭曾聚志(【考】志諸本作悉今據原本)與縫物沺(【考】沺即泗字見上註)州大師影一舖。告云。有日本志者隨喜千萬。 四日(癸丑)巳時。依有順風出船向西行。上帆馳船。未時南見烈港山金塘(【考】塘恐塘字松學兩本作垢)鄉。有人家。向西北上。有吳農山。無人家。連四座小山。大船不可通。來去山外通船。烈港(【考】港松學兩本作泥)山南有一小山。號為鐵鼠山。無人家。山下泊得船留。鐵鼠山西有加門山。無人家。西有令磏(【考】磏恐䃙)山。無人家。山中下有通船來去。向西南入定海縣。縣南有䃙座山名遊山。港口有虎頂山。無人家。上到招寶山無人家。金鷄均(【考】均閣本作[土*句])在港口東畔。無人家。從港入明州。令不入明州。直向西赴越州。依越州指南人出來。申時出船向東山北邊。同二點止船。有人家數十。明州界內也。七時行法了 五日(甲寅)天晴。辰時借河船移積雜物。人人分乘兩船既了。巳時得順風出船。午時著明州陸地邊進船。未時過明州界入越州界內進船。酉時止船越州小島。亥時依潮滿出船。終夜以艫進船。七時行法了。 六日(乙卯)寅時一點著越州思胡浦見鵝鳥入籠持來賣與船人。終日留住此浦。七時行法了。 七日(丙辰)雨下。依潮乾不出船。食糖餅。以小麥紛作菓子也。其體似餅。大三寸許。圓餅厚五分許。中入糖。其味甘美。七時行法了。 八日(丁巳)天晴。未時越州人以書通言談話。其後依酒亂客人二人鬬亂。閇室不見。七時行法了。 九日(戊午)雨下。巳時乘移小船運積法門等。猶在思胡浦。七時行法了。 十日(己未)天晴。午時依潮滿少下船至川口。七時行法了。 十一日(庚申)雨下。子時出船浮海。丑(【考】丑諸本作五今據原本)時夢見多聞天太子并眷屬。七時行法了。 十二日(辛巳)巳時出船。雨雖少下依潮滿風宜。未時著越蕭山泊。三船頭林廿(【考】廿諸本作少今據原本下同)郎梢工陳從來向慇懃。與小刀各一柄了。廿郎陳從各進糖餅六枚。從陸來人送六枚。船人[A2]人分與了。七時行法了。 ᅟᅟ==[A2] 人【CB】,々【補編】== 十三日(壬戌)小雨下。巳時雨止。潮滿[A3]滿來音如雷聲。人[A4]人集出見之。造岸潮向來。奇恠事也。即出船了。未時著杭州湊口。津屋皆瓦𮐛。樓門相交。海面方疊石高一丈許。長十餘町許。及江口河左右同前。大橋亙(【考】亙松學兩本作立)河。如日本宇治橋。賣買大小船不知其數。廻船入河十町許。橋下留船。河左右家皆瓦𮐛。無隙竝造莊嚴。大船不可數盡。七時行法了。 ᅟᅟ==[A3] 滿【CB】,々【補編】== ᅟᅟ==[A4] 人【CB】,々【補編】== 十四日(癸亥)午時潮滿。人[A5]人多來。開河中門戶入船。上河數里。又開水門入船。大橋兩處皆以石為柱。并具足物以貴丹書莊嚴。申時著問官門前見都督門。如日本朱門(【考】閣本注云朱下恐脫雀字)左右樓三間。前有廊。并大屋向河懸簾。都督乘船時屋也。官人乘輿具五六十眷屬出入。大門多[A6]多也。七時行法了。 ᅟᅟ==[A5] 人【CB】,々【補編】== ᅟᅟ==[A6] 多【CB】,々【補編】== 十五日(甲子)巳時李思愷買作飯與志。味如日本餅淡。大如茄頂頗細。以。小麥粉小豆甘葛竝糖作菓子也。林皐志與櫻子。大如棗。味似鸎實。色又似鸎實。未時梢工陳從志與甘蔗一枝。長四尺。口徑一寸。莭三寸五分。皆齊在之。寸切喫汁。如未煎(【考】未松學兩本作來)極甘美也。吸取汁後去捨。一船頭曾聚送糖餅十枚。今日依都督酒宴不上船。雜物徒然在小船。終日雨下。 十六日(乙丑)雨下。巳時問官著客商官舍乘轎子。具數多眷屬來著。予上官舍住一屋內。運納船物以官夫運納。予行向問官許付申文。一見了後返與。明日自參府可獻上者。即還倉休息。未時與船頭共向宿處。店家廿町許。所置物以金銀造。食物菓子。不思議也。七時行法了。 十七日(丙寅)巳時。家主張三郎調美食送。見兔馬二疋。一疋負物。一疋人乘。馬大如日本二歲小馬。高僅三尺許。長四尺許。耳長八寸許。似兔耳形。彈琴童二人出來。人[A7]人與錢。行法七時了。自䉼買糸鞋(【考】糸諸本作草今據原本)一足。直八十文。 ᅟᅟ==[A7] 人【CB】,々【補編】== 十八日(丁卯)雨下。家主食如昨日。錢三貫借送問官。開封後可返者。賴緣供奉。快宗供奉。聖秀。各買糸鞋(【考】糸同上)一足。直各冊文。七時行法了。 十九日(戊辰)雨下。宿坊壁上懸阿閦佛真言。以聖秀令取書取了。現轉女身因緣為渡日本也。陳一郎來向。五度渡日本人也。善知日本語。申云。以陳詠為通事。可參天台者。乍悅約束了。家主張三買送予料笠。直五百五十文。賴緣供奉笠直三百文者。七時行法了。 廿日(己巳)辰時。惟觀取金銀如員持來。巳時以快宗供奉為首六人。遣問官市。申時沙汰了。如員以小船運來。問官之恩不可思議也。小船賃三百文錢與了。七時法了。 廿一日(庚午)雨下。陳詠櫻子一裹持來。細布一端與吳船頭了。申時向浴堂沐浴。八人料錢八十文。吳船頭出了。以細布一端與家主張三郎。不取歸家了。七時法了。 廿二日(辛未)辰時。家主張三來。為買錢沙金三小兩。水銀百兩。渡家主了。紙志與人[A8]人。三帖一船頭曾聚。三帖李二郎。三帖林廿郎。二帖火頭男。(【考】火諸本作大非也今據原本)三帖李愷。十帖留守人。十帖施十郎。裝束分與人[A9]人。練袈裟一條。甲袈裟一條。鈍色袍一領。赤色薄物裳一腰。表袴一腰。快宗供奉。甲袈裟一條。赤色練裳一腰。綾表袴一腰。大口一腰。賴緣供奉。生(【考】生松學兩本作主)袈裟一條。聖秀。狩袴一腰。布袈裟一條。惟觀。狩袴一腰。布袈裟一條。心賢。布袈裟一條。布一収(【考】収恐段字諸本作收下同)衣料。善久。布一収長明衣料。戌時。吳船頭。林廿郎。李二郎相共出見市。以百千七寶莊嚴。一處或二三百燈。以琉璃壺懸竝。內燃火玉。大徑五六寸。小三四寸。每屋懸之。色青(【考】青原本作麥恐誤)赤白等也。或懸玉簾莊嚴。女人哢琴吹笙。伎樂眾多。不可思議。或作種[A10]種形像以水令舞。令打鼓。令出水。二人如呪師廻轉。二人從口吐水高四五尺。二人從肘出水高五尺。二人馳馬。摠百餘人。造立高臺人形長五寸許。種[A11]種巧術不可宣盡。每見物人與茶湯令出錢一文。市東西卅餘町。南北卅餘町。每一町有大路。小路百千。賣買不可言盡。見物之人滿路頭并舍內。以銀茶器每人飲茶出錢一文。都督北方從市中過行。前後共人數百人也。如唐笠朱張時樣張絹。內以蠟為燈糸毛。轎子十餘乘。腰輿十餘乘。男女乘之。最為甚妙。敢不見盡。歸宿了。七時法了。 ᅟᅟ==[A8] 人【CB】,々【補編】== ᅟᅟ==[A9] 人【CB】,々【補編】== ᅟᅟ==[A10] 種【CB】,々【補編】== ᅟᅟ==[A11] 種【CB】,々【補編】== 廿三日(壬卯)天晴。陳詠來。與上紙三帖了。高麗船人來。告知日本言語。惟觀。心賢。善久笠。直五十文錢與之。陳一郎干柿十果持來。大平(【考】原本作平大而改大平諸本作卒太非也。)白美也。人[A12]人各(【考】各下恐脫與字)果了。行法了。 ᅟᅟ==[A12] 人【CB】,々【補編】== 廿四日(癸酉)雨下。龍華寶乘寺金剛經(【考】經原本似社字松學兩本作衼雲閣兩本作𧙀但雲本改經今從之)會請書到來。而依雨不行向。廿三四五三箇日齋。每日二千人(云[A13]云)。(【考】云一字諸本缺今據原本)會主請書在別紙。七時行法了。 ᅟᅟ==[A13] 云【CB】,々【補編】== 廿五日(甲戌)早旦從金剛寶乘寺金剛般若會[A14]會主許。送。迎船。即出乘船。一時許著寺。先拜大佛殿燒香。中尊丈六金色彌勒佛。左右有丈六釋迦彌陀佛。彌勒脇仕(【考】仕閣本作侍)有比丘形二菩薩。無著世親歟。堂莊嚴甚妙也。黃金佛具燈臺等有其數。每柱卷赤色縫物練絹。以色[A15]色練絹結幡花鬘代。禮堂立寄子食床。僧侶竝居佛面左右。賜紫大師等為首各座。次禮五百羅漢院。次禮觀音院。次須菩提院。眾人燒香為事。佛前敷絹。有一僧執香爐啟白。次諸僧竝立打鈸十口許。次著食座。諸僧先以坐具敷寄子坐。乍帖置之。(【考】置諸本作量今據原本)先食菓子。荔子。梅子。松子。龍眼。味如干葉。(【考】粟恐棗字)似荔子。頗少去上皮喫之。胡桃子實極大。皮薄易喫破。又作菓五六種不知名。甘蔗。生蓮根。紫苔。為菓子。有櫻子。先乳粥。次汁三度。最後飯極少盛之。申時乘船還宿。七時行法了。 ᅟᅟ==[A14] 會【CB】,々【補編】== ᅟᅟ==[A15] 色【CB】,々【補編】== 廿六日(乙亥)辰時詠共參府。獻參天台山由申文。於廊可點茶由有命。即向廊喫茶。次從都督內以新去茶院。銀花盤送香湯飲了。見物之人濟[A16]濟也。退出了。七時行法了。木患子琉璃裝束念珠一串志與(【考】志諸本作悉非也今據原本)家主了。 ᅟᅟ==[A16] 濟【CB】,々【補編】== 廿七日(丙子)午時。府使到來。隨申乞安下寺。可下府寅(【考】寅字有疑恐宜字)者。南屏山興教寺可宜由示了。使與極細布六尋了。七時行法了。 廿八日(丁丑)天晴。巳時府使來令見興教寺請文。又舌旨云。虞候(【考】候諸本作惟原本作候今從之)奉舌旨送錢二貫文。往興教寺齋。僧八員與闍梨轎子一乘。請來日(【考】來松學兩本作表非也。)早赴興教寺齋者。以言示承由府使了。七時行法了。 廿九日(戊寅)辰時。府使并轎子持二人到來。即向興教寺四里許。八人并施十郎共到大門前坐寄子。寺教主諸僧來向。諸共禮堂。堂莊嚴甚妙也。大佛殿釋迦三尊。次禮十六羅漢院。皆等身造像也。次禮天台九祖等身造像。次禮五百羅漢院。長三尺造像。次文殊堂。次深沙大王堂。次阿彌陀堂。有三年行道念佛誦彌陀經僧。大佛殿後二角。有等身大弁功德天像。次禮鬼子母堂。次還安下處。次講堂講經百餘人著座。教主一人禮佛登高座。只一座。無讀師座。高六尺許。有橋如佛說法儀式。唄二人。維那打柱(【考】柱松學兩本作桂。)出唄。教主表白。讀玄義釋籤第六卷了。次食座。諸僧向食堂了。日本僧等於教主房別食。盡善盡美。錢五百文。賴緣供奉。快宗供奉。各二百文。通事施十郎百文。他人無錢齋了。還宿所休息。大教主老僧為點茶請。行向喫茶。此寺造立後經一百四年。黃金火舍口徑一尺。白銀一尺。有其數。入見教主宿處。置銀大枕。懸銀棹。懸衣裝。出見諸堂。有方池有黃金白銀魚出遊。申時出寺大小教主送大門前。有茶藥。從興教寺北隔二里有淨慈寺。參拜大佛殿石丈六釋迦像。次禮五百羅漢院。最以甚妙。次禮石塔九重高三丈許。每重彫造五百羅漢。竝有二塔。重閣內造塔食堂。有八十餘人鉢。皆裹絹懸木上懸油紙。如興教寺食堂。教主勅賜達觀禪師。年七十四。將入宿處喫茶。坊內莊嚴甚妙。寺內三町許。重重堂廊敢以無隙。以造石敷地。面如塗漆。出去之間。大師出大門送之。諸僧列送。取手乘轎子後還了。申時還著宿所。使者與錢百文。轎子擔二人各五十文。七時行法了。 卅日(己卯)天晴。未時天台國清寺僧四人到來。其中一人僧名允初。(【考】允松學兩本作元。)云。赤城處咸(【考】咸松學兩本作戌。)教主通天台教餘人不能了深旨(云[A17]云)。同二點陳一郎來。惟觀相共以腋珠二分員二百餘粒買錢出去。(【考】去諸本作吉今據原本)非幾八百文持來。七時行法了。 ᅟᅟ==[A17] 云【CB】,々【補編】== 五月一日(庚辰)天晴。巳時家主張三郎來示云。參天台申文為令加宿坊主名有召。仍參府者。午時淨慈寺妙惠大師勅賜達觀禪師送牒(【考】牒諸本作牓原本似牒今從之。)云。二日齋者。申時家主張三郎。船頭吳十郎。同來告云。知府都督為大師其志丁寧。二人共進署名已了。來日可參天台者。七時行法了。 二日(辛巳)雨下。午時靈隱寺僧德讚來。志與茶二瓶。天台路問可喫者。與小刀一柄了。明慶院浴堂僧來。志與茶二瓶。即與剃刀二柄了。申時陳一郎來告云。預沙汰府牒(【考】牒諸本作牓原本似牒今從之。)人二人。錢各百文可取者。以長命錢二百文送之。七時行法了。 三日(壬午)雨下。辰時國清寺允初。以書一封到來。可奉赤城咸(【考】咸松學兩本作成)教主者。午時陳詠借得明州沈福船來告。即運積雜物乘船已了。同二點府使來。以上紙四帳令書日本假名。快宗供奉三枚。老僧一枚。令書獻了。志與上筆一管去了。申時陳詠取杭州公移持來。為悅千萬。吳船頭來船感觀。張三即亦水銀砂金直錢十三貫將來。船賃(【考】賃原本作貨今從諸本)且二貫與了。約束四貫也。依雨不出船。七時行法了。 四日(癸未)卯時出船。過通濟橋次門。見公移免下了。過十五里至第二水門清水閘。依潮少閇門。門下止船了。午時壽昌寺則明來。以書一封與船頭。陳詠乞錢。仍與一百文了。申時以一人送經一卷。自來與書云。杭州捍江第三指揮。第五都長。行兵士徐貴。生年三十七。十月二十七日生。(【考】生松學兩本作坐)今來捨四十二章一卷奉上國師者。返答可祈萬歲由了。亥時。府使來仰可開水門由了。七時行法了。 五日(甲申)天晴。卯時陳詠參府申可開水門由。使者來開水門出船。他船三四十(【考】十字諸本缺今據原本)隻。太以為悅。巳時江下止船。依潮未滿也。申時潮滿出船。得順風上帆過錢糖江。三江中其一也。酉時著越州西興泊宿。七時行法了。 六日(乙酉)天晴。卯一點出船。過十里入河。船頭陳詠行向(【考】向松學兩本作問非也)主船司衙令見杭州牒。(【考】牒諸本作牓今據原本)取開門札來。即開水門。名定清門。古閘基石。船入門了。過十五里至五雲門。第二水門也。以主船引入閘孔。開門入船。即附綱手了。巳時於蕭山寺前乍船遙拜了。山上有石九重塔。上階鶴造巢。次過官市務。主市司乘轎來船謁。船過入了。次過駐楫亭。傍有五重塔二基。高五六丈許。名覺苑寺。遙拜了。自五雲門過五十里。未時至錢清堰。以牛輪繩越船。最希有也。左右各以牛二頭卷上船陸地。船人[A18]人多從浮橋渡。以小船十艘造浮船。大河一町許。過三里有山陰縣。有大石橋。通前五大石橋也。過二里至錢堰。從堰過五十里。戌時至府迎恩門止。水門閇了。宿下。七時行法了。今日過百卅里了。 ᅟᅟ==[A18] 人【CB】,々【補編】== 七日(丙戌)天晴。卯時以杭州(【考】州下恐脫牒字)令見官人。令開門入船。河東有大伽藍。河左右有市。以錢四百(【考】百諸本作佰)文買米五斗。見頸白烏數鳥。聞小鳥聲如打金鼓。人飼鳥(云[A19]云)。見道士表衣。如日本付衣。迎恩門如日本朱雀門。大五間。左右有廊。扉有間摷(【考】摷宜作隙)通水料歟。過五里有都督大殿。如杭州府。過五里有都沺(【考】沺即泗字下同)門。以牛二頭令牽通船。都沺二階門樓五間如迎恩門。未時過六十五里著盤江。同四點過十五里至白塔山酒坊。過一里至勅護聖禪院。先拜十六羅漢院木像等身中尊千手觀音。次禮金堂阿彌陀丈六像。有脇仕四菩薩。有小十六羅漢像。次禮釋迦堂。莊嚴甚妙。教主闍梨出來點茶。次入奧禮大師堂天台祖師。次將入竹林中。令見笋。拔取廿本志與。還釋迦堂好茶。出大門取手令乘船。最懃慇人也。過十五里至東關。有天花院。不參禮過了。過十五里至曹娥堰宿。今日過百卅五里了。七時行法經三卷如例修了。 ᅟᅟ==[A19] 云【CB】,々【補編】== 八日(丁亥)天晴。辰一點潮滿。先以水牛二頭引上船陸。次以四頭引越入大河。名曹娥河。向南上河。河北大海也。河泝蒿山。(【考】蒿閣本作篙恐嵩字。原松學三本傍注云。本云高見。但見恐歟字誤)行。過五十里。午四點至王家會暫逗留買薪。過廿五里。酉一點至夏午(【考】午諸本作手原本近午。)浦口。河名也。雖同河上下名異。過廿五里至蔡家山宿。七時行法了。今日過一百里也。 九日(戊子)雨下。卯時出船。巳時過十五里至彎頭。借小船乘移。運入雜物。河水淺。大船不能上。仍借小船也。過廿里午時著三界縣。過卅五里。申四點至黃沙。順風出來。上帆進船。過十里。戌時至蔡家浦宿。七時行法了。今日過九十里了。 十日(乙丑)天晴。卯時出船上帆。馳船過五里。(【考】里松本作十)至剡縣。巳時著張九郎家。錢小八郎。志與印香一兩。禮拜百遍。雖制止不承引。有一人與香直錢廿文。一人十文志之。家主母生年八十五。出來禮拜。志錢二文。家主燒香。入夜志酒一瓶。子時又一瓶。亥後夜料了。七時行法了。 十一日(庚寅)天晴。示(【考】示諸本作小原本作不今讀示)家主張九郎。雇夫九人。轎子擔二人。與三貫三百文錢了。十一人[A20]人別三百文。至國清寺三日功食。又與二百文。(家主志百文。房賃五十文。轎子功七十文。)賴緣供奉。私以六百七十文錢雇二人乘轎。餘人徒行。過卅五里至新昌縣以錢九十八文與夫十三人酒料了。過十五里至王(【考】王松閣兩本作三)婆亭(【考】亭諸本作高今據原本)陳公店宿。。七時行法。於轎誦。加經六卷與家主坊功五十文錢了。 ᅟᅟ==[A20] 人【CB】,々【補編】== 十二日(辛卯)天晴。卯時出坊。過十五里。辰三點至同縣(【考】同縣諸本作月縣非也今據原本)仙桂鄉。亦有。(【考】有字雲閣兩本作右。原本似土字。今從松學兩本)石阿彌陀佛堂。壽昌寺僧正明知大師弟子行者性李(【考】李松本作季)建立。件童行出來進茶。而依器穢不(【考】不原雲閣三本作石今從松學兩本)喫。過十五里。申時至天姥。出錢百五十文。令喫酒十三人。過十五里。申時過新昌縣界。入台州天台縣界名關巔。高山頂也。過關嶺一里。至鄭一郎家宿。七時行法了。於轎誦加經六卷。 十三日(壬辰)天晴。卯時出宿。過五里永保鄉內。旻十三家休息。次過五里至飛泉口休息。次過五里至陳七叔家休息。諸人喫茶。雖與錢家主不取。次過三里至景福院休息。禮金堂半丈六釋迦像。心賢撰取古經中療痔病經。八陽地藏十五經。次過二里至萓家橋休息。立牓。至天台縣廿里。過關嶺廿里者。次過五里見石塔高五丈許。名何方洋塔。次過五里。午時見赤城山。山頂有塔。遙以禮拜智者大師入滅之處。始以拜見。感淚難抑。次過五里。未刻至清家休息。賴緣供奉。出錢百五十八文。十三人令喫酒。牓云。大平鄉東至國清寺一十里。至京縣五里。家主有道心令喫茶了。漸見赤城山南面。如以赤石造城。次過五里入國清寺山。見石大塔高五丈。五重塔也。行山過五里。未一點至國清寺大門前。橋殿漸見。廻寺躰松鬱茂。十里挾(【考】挾諸本作扶雲閣兩本注云疑挾原本似扶蓋挾字)路。琪樹璀璨。五嶺抱寺。雙澗合流。(【考】合原本諸本共作令閣本注令疑合。雲本改合今從之。智證傳作合)四絕標奇。寺主賜紫仲方。副寺主賜紫利宣。監寺賜紫仲文為首。大眾數十人來迎。即共入大門。坐寄子喫茶。次諸共入宿房。慇懃數刻。宛如知己又次喫茶。寺主大師取遣唐曆見日吉凶。壬辰吉日者。即參堂燒香。先入勅羅漢院。十六羅漢等身木像。五百羅漢三尺像。每前有茶器。以寺主為引導人。一[A21]一燒香禮拜。感淚無極。次入食堂禮七郎天燒香。食堂作法不可記盡。不思議也。次參大師堂。額云。真覺法空大師院。智者真容。安坐禪床。定光影像坐寶座上。三方天台諸大師皆以竝坐。燒香禮拜。悲淚難禁。昔聞今見。宛如符契。次參大佛殿。丈六金色釋迦像。左右坐丈六彌陀彌勒像。燒香禮拜。次參戒壇院。莊嚴甚妙。不可記盡。燒香禮拜。他院[A22]院以後日可參禮燒香。國清寺隋朝開皇十八年戊午歲正月廿九日。奉勅差司馬王弘。依智者大師遺旨建立。至大唐武宗皇帝會昌五年乙丑三澄(【考】澄字有疑三下恐脫月字)癈。至宣(【考】宣下松本有宗字閣本注云疑脫宗字)皇帝大中五年辛未正月勅下。從此重建。殿堂屋摠八百間廈。寺在天台縣北一十里。次退歸宿房休息。申時寺主儲饗膳甚妙。食床莊嚴不思議也。七時行法了。加誦經六卷轎間所作也。酉時入浴院沐浴。每日湯(云[A23]云)。 ᅟᅟ==[A21] 一【CB】,々【補編】== ᅟᅟ==[A22] 院【CB】,々【補編】== ᅟᅟ==[A23] 云【CB】,々【補編】== 十四日(癸巳)辰時。寺主來坐慰問。取出木患子琉璃裝束念珠一串志奉寺主。大眾同來慰問。見闍梨官符。已二點寺主坊有食。七人皆參向。以沙彌一人為留守。寺主院是智者大師懺堂。名教跡院。先入智者懺堂禮大師持佛三尺釋迦彌陀觀音等佛數十體。次禮見大師持經。法華經第七卷皆御筆。奧有日記。有師御筆名。感淚難抑。他卷皆燒失(云[A24]云)。抑佛後懸大師影像十六羅漢沺(【考】沺即泗字諸本作泗)州和尚影等。次著食坐。莊嚴甚妙。副寺監寺等同食。午時參禮三賢院。三賢者豐干禪師。拾得菩薩。寒山菩薩。彌陀。普賢。文殊化現。禪師傍有虎。(【考】虎諸本作廊閣本注云恐虎今據原本)二大士是俗形也。三賢唐太宗貞觀年中相次垂迹於國清寺。豐干禪師先泊於寺大藏西北隅庵居。乃一日遊松徑。赤城道側見一子。而(【考】而雲本改大)啼可年十歲。問。無家亦無姓。師引歸寺庫收養。(【考】養松學兩本作食)號為拾得。後(【考】後諸本作復今據原本)有一賢子從寒嵓而來。遂號為寒山子。貞觀十七年朝議大夫使節台州諸軍事守刺史上桂國賜耕魚袋。閭丘胤。(【考】胤原本作絹恐非)問豐干禪師曰。未審彼地當有何賢堪為師仰。師曰見之不識。識之不見。若(【考】若閣本作差)欲見之不得取。相乃可見之。寒山。文[A25]殊。遁迹國清。拾得。普賢。狀如貧子。刺史遂至國清寺廚中竈前見二人向火大笑。刺史禮拜。二人連聲喝。(【考】喝閣本作𠾱松雲學三本作唱今據原本)刺史自相把手呵[A26]呵大笑叫喚。乃云。豐干饒舌。饒舌彌陀。不識禮我何為。二人乃把手出寺急走而去。二人更不返寺。刺史至豐干禪師院乃開房。唯見虎跡。乃問僧實德道翹(【考】僧道翹撰寒山集見宋傳第十九)禪師在日。有何行業。僧曰。豐干在日。唯切(【考】切原本作功功切臆誤今從諸本)春米供養。夜乃唱歌自樂。豐干詩。 ᅟᅟ==[A24] 云【CB】,々【補編】== ᅟᅟ==[A25] 殊【CB】,珠【補編】== ᅟᅟ==[A26] 呵【CB】,々【補編】== 余自來天台。  凡經幾萬廻。 一身如雲水。  悠[A27]悠任去來。 ᅟᅟ==[A27] 悠【CB】,々【補編】== 委旨在傳錄。塞山在天台縣西七十里號為寒巖。國清寺大門前過一町松林。東在拾得巖。次禮普明禪師以錫杖築出井。名普明泉。在大佛殿艮角。深沙大將堂內乾角。燒香了。次禮豐干禪師存日齋堂。中有數體小佛。後二角各有木像三賢燒香供養。次禮地主山王元弼真君。真君者是周靈王子。王子晉(【考】怜閣本作普)也。寺者王子宅也。成仙經數百年而謁智者大師受戒付屬地也。宛如。日本天台山王。天台記云。真人。周靈王太子喬。字子晉。好吹笙作鳳鳴。於伊𨿅間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餘年。後求之不得。偶乘白鶴謝時人而去。以仙官授任為桐柏真人。右弼王。領五岳司。侍帝來治花山(【考】花松學兩本作群恐此字)次禮定惠院。智證大師傳云。將右大臣給充路糧砂金卅兩買材木。於國清寺止觀院起止觀堂。備長講之設(【考】設原本似說故諸本皆作說。三普清行本傳作設今從之)又造三間房填祖師之願。即請僧清觀為スト主持人。(【考】主諸本作住今據原本及本傳)仍燒香禮拜。次參明心院。智者在世經藏。有經筥數十合。住持僧咸寧年八十二。念法華經(持經者名)點㭟并楊梅。次禮轉輪藏一切經。八方重[A28]重置之。下入人令輪轉。故云轉輪藏。二階樓內如塔二丈許造之。燒香了。酉時還宿房了。寺主弟子禹珪依切[A29]切乞與木患子青琉璃裝束念珠一串。七時行法了。(【考】了諸本缺。今依原本補之) ᅟᅟ==[A28] 重【CB】,々【補編】== ᅟᅟ==[A29] 切【CB】,々【補編】== 十五日(甲午)天晴。巳時以陣一郎并惟觀寺主許送細布一端草鞋一足。副寺主許紫檀琉璃裝束念珠一連。監寺許送紫檀琉璃裝束念珠一連。午時於食堂共食。寺主對坐。未時依[斤*鳥] \(【考】 恐鴻字下文作鴻閣本作鳴)植闍梨切乞送黑木青琉璃裝束念珠一連。七時行法了。 十六日(乙未)天晴。巳時寺主許獻砂金三小兩。狀云。 ᅟᅟ  進上 ᅟᅟ 砂金參小兩 ᅟᅟ右物雖乏少。志准香積一鉢僧堂一日供䉼。進上如件。 ᅟᅟ 熙寧五年五月十六日大日本國延曆寺阿闍梨寺主ム ᅟᅟ (【考】此間諸本有阿闍梨寺□〔字不明〕熙寧以下二行本書成一行十九字今依原本削之。) ᅟᅟ 返狀云。 ᅟᅟ 領金砂壹大兩。却設得一日堂供。候法賀(【考】賀恐駕字)石橋 ᅟᅟ 因寺奉為 ᅟᅟ 國師和尚修設。祝 ᅟᅟ法算。人還。謹此咨(【考】此原本作比。今從諸本) ᅟᅟ白國清寺主賜紫  仲方  走答 ᅟᅟ國師和尚法師  即尅 午時諸僧共見。來日可渡十方教院。最可云便宜處。七時行法了。 十七日(丙申)天晴。辰時渡教院。在寺西院。智證大師住國清西院。今亦符契。寺主自手掃治。最可云慇懃。七時行法了。 十八日(丁酉)天晴。辰時乘轎登山。賴緣供奉。沙彌長明留守。餘人皆登。寺主來向。告(【考】告松學兩本作皆非也)云。金銀之中少[A30]少隨身可奉院[A31]院者。銀四兩隨身上山。登寺東嶮峻坂過(【考】過松學兩本作道)十三里。參金地定惠真身塔院。內額名勅真覺之院。院是天台大師真身塔也。塔內有龕。龕內坐大師真身。燒香禮拜。淚更難禁。昔只聞名。今親奉拜。中心之悅。何事如之。住持老僧出來點㭟。志與銀壹兩出智者大師留身之墳。乘轎漸向大慈寺。金地銀地南北交頭。(【考】頭諸本作領恐非。今從原本及本傳)植松生竹。東西娑婆。路由其中。過二里至大慈寺。陳朝大建十年戊戌二(【考】二松學兩本作三)月六日宣帝為智者大師置寺。號修禪寺。至仁壽元年辛酉。花寺(【考】花恐此字花此往[A32]往誤)因國清成後自廢。續造改為禪林寺。會昌廢後重建。殿堂屋宇摠二百十九間。大宋三朝大中祥符元年戊申七月初三日辛酉。勅改禪林寺名大慈寺。斯則智者傳法之地。又號銀地道場。智者(【考】者原本缺今從諸本)大師以陳大建七年警其先兆。東遊九月至此山。乃見定光禪師。夜宿金地。禪師曰北峯銀地。汝當住此。即初入場。(【考】入下閣本補道字)今大慈寺是也。先參大佛殿。燒香丈六釋迦彌陀彌勒。次參智者大師真身院燒香。次參定光大師堂燒香。次參法華懺院堂內有大白象形。是智者大師修懺法時。所現普賢菩薩所乘象樣也。又於此處現三道寶階。大師堂(【考】堂字諸本缺今據原本)額書法空大師。堂者是大梁朱皇帝勅賜額也。智者大師者存日隋帝師。號法空大師者滅後賜諡。次禮戒壇院。莊嚴如國清寺戒壇。隔十五里有二戒壇也。大慈寺戒壇。陳宣帝勅建。國清寺戒壇。隋煬帝勅建。次禮佛隴道場。副寺主將向房點茶。三度伏地禮拜。答拜了。其後數刻拭淚。通事陳詠云。容顏似智者大師。恐疑大師重來。仍禮拜者。志與禪宗永嘉集一卷。證道歌注一帖。又三度禮拜。答拜同前。拭淚同前。猶稱似智者(云[A33]云)。次行向食堂齋。最可云珍美。知事僧與銀壹兩了。有一老僧將(【考】將松學兩本作持)來日本國元燈上人影像賜紫大師號并讚。(【考】元燈與寂照念久等同時在宋。長和四年賜度緣遙送宋。今逸其大師號可惜)依忽劇不書取。但見日本人影感淚頗下。大慈寺巽有石象道場。此智者大師感得普賢乘象降來摩頂之處。古來相傳普賢白象。化為大石。樣圖不似(【考】似智證本傳作異)真象所以稱石象道塲。便於象南石窟(【考】窟下智證本傳有々大師坐禪倚子七字)西邊盤石敲之。出聲似于實鼓。世云。智者說法槌之集眾。象東兩石相對。形似屏風。中間有石簣。模樣如大箱。其高八尺許。云上古賢人。集天下要文。納斯簣中。唯智者開見之。餘未有其人。又從大慈寺北行廿五里。山趾(【考】趾書本作路今據原本)有亭子曰捫蘿亭。浙東觀察使御史中丞孟簡所建。仍字之曰孟中丞亭子。從此行卅五許里(【考】許里諸本作里計)至(【考】至上諸本有上字)天台山最高。其(【考】其諸本作云。但雲本傍注有之字智證本傳作之)峯號曰花頂。此則智者安居。降伏天魔。感得神僧之地焉。招手之石見在。定光之跡恆(【考】恆松學兩本作垣閣本作坦)新。苦竹黤黮。(【考】黤諸本作黯今從原本及本傳)茶樹成林。林邊亭子曰倒景亭。甘泉橫流。人物棲息。次下花頂。却到山脚。隨溪而下。至步雲亭。又傍溪行至于石橋。有廣大道場。先拜。白道猷尊者影像等身。金色堂三面懸十六羅漢畫像。燒香禮拜。道猷尊者第三果人。曩時。晉初。中天竺國。大那爛陀寺沙門。白道猷。遠涉流沙。禮五臺山至天台赤城山。降山神之後。尋來過石橋。親見五百大阿羅漢。禮拜供養。所以奉安置尊者形像。庵主印成闍梨。知事。共出來點茶。僧堂宿處重[A34]重廊有其數。次參石橋路坂造廊廿餘間。過廊至石橋頭亭子。五間大屋也。公家每年供養五百羅漢舍也。(【考】舍松本傍注有會字)先向山禮拜燒香供養五百羅漢。次至橋頭燒香禮拜。橋色皆青向(【考】向閣本傍注改白字)長七丈許。東頭闊二尺。西頭闊七尺。龍形龜背。似互虹梁。兩㵎合流。從橋下過。世(【考】世閣本改作泄。)為瀑布。西流出剡縣界。從下仰觀。若晴虹之飲澗。橋勢嶮[山*全] \(【考】[山*全]諸本作岭。嶮上諸本有▆字。是原本誤作鳥左側下添ヒ字者。)瀧聲如雷。橋西頭二丈計。巖高一丈。自非得通人。敢不可過。近代之人。至橋中半。稱渡石橋。最奇恠也。長廊之內。有娑羅樹三本。高壹丈許。是道猷尊者從西天種將來植。葉似石南草(【考】尊閣本注云草疑華。)橋上有二三重小瀧。申時還庵。齋備珍膳。人[A35]人重參石橋。予留宿所。此寺名石梁寺。寺知事僧預銀二兩[A36]已了。智證大師云。每披天台山關。恆瞻花頂石橋之形勝。末遇良緣久以存思。遂以渡海。今小僧追大師前蹤。遂宿念拜石橋。感淚無極。七時行法了。 ᅟᅟ==[A30] 少【CB】,々【補編】== ᅟᅟ==[A31] 院【CB】,々【補編】== ᅟᅟ==[A32] 往【CB】,々【補編】== ᅟᅟ==[A33] 云【CB】,々【補編】== ᅟᅟ==[A34] 重【CB】,々【補編】== ᅟᅟ==[A35] 人【CB】,々【補編】== ᅟᅟ==[A36] 已【CB】,巳【補編】== 今見夢記。日本康平四年(【考】閣本傍注朱書云後冷泉帝年號自延久四年十一年前。)七月卅日夜。夢大河。有白石橋。小僧成尋渡一橋。未及有間斷。有一人以踏床渡。令渡成尋[A37]已了。夢內思之。天台石橋也。非發菩提心人不渡之。今渡遂了。心中悅喜(云[A38]云)。以今日見石橋體符昔日夢。 ᅟᅟ==[A37] 已【CB】,巳【補編】== ᅟᅟ==[A38] 云【CB】,々【補編】== 天台山石橋并銘序 唐上都左街寶壽寺文章應 制內供奉大德賜紫沙門元孚述 仙都僧利見書 天台風景。與諸郡不同。自古神仙所居之處。非軺車牧伯則無由適此。元孚元和末間游石橋。華頂。□(【考】諸本空字。原本蠧蝕殘畫似白字。)砂。靈□(【考】諸本空字。原本麤蝕全缺。上有石象道塲石窟恐靈窟歟)雙(【考】雙原本殆缺今從諸本。)闕。瓊臺。無所不至。乃有石橋銘曰。 混茫未泮。(【考】茫松本作沌。他本茫。原本注宜作茫。混茫成語名太初。泮同判。)  孰為化工。 埏埴天台。  勢負蒼穹。  厥石為橋。  宛若晴虹。 匪雕匪琢。  匪磨匪礱。  實地之骨。  實天之功。 星流碧潭。  月懸虛空。  絕壁中關。(【考】關諸本作開。今據原本。) 萬壑通同。  道猷上人。  子喬仙翁。  更履斯險。 輕捷如風。(【考】風恐颺)潛虬欻飛。  洪穴[泳-永+(壹-豆+石)]泮。(【考】泮松閣學三本作洋非也。) 驚湍殷雷。  犇激吼喚。  赴于朝宗。  浩浩瀚瀚。 拔石移山。  崩崖拉岸。  山鋪翠屏。  樹綴珠貫。 發孫綽才。  動相如翰。  緬懷茲橋。  用伸厥贊。 ᅟᅟ 慶曆乙酉歲閏五月既望寺僧擇息置石 ᅟᅟ      弘農揚鴻舉    刊字 ᅟᅟ 壽昌寺監寺掌 御集賜紫    體平 ᅟᅟ       壽昌寺主掌 御書賜紫  方延 ᅟᅟ山門副僧正同監壇選練賜紫  清緒 篆額 勅補山門都僧正監壇選練宗教大師履歌重立(【考】立原本作三今從諸本) 十九日(戊戌)辰時。參石橋。以茶供(【考】供下諸本有養字)羅漢。五百十六坏。以鈴杵真言供養。知事僧驚來告。茶八葉蓮華文アマ。五百餘杯有花文。知事僧合掌禮拜。小僧寔知羅漢出現受。大師茶供。現靈瑞也者。即自見如知事告。隨喜之淚與合掌俱下。巳時於食堂齋。盡珍膳。予䉼錢三百文。快宗供奉六十文。聖秀。惟觀心賢。善久。各三十文。是印成闍梨志也。雖返預知事更不取錢。午時退出。過數十里。於智者泉亭對面壽昌寺監寺等賜紫三人。以通事數刻慇懃。知者大師以錫築石出井。仍名智者泉。未一點於真身塔院休息。住持老僧點茶。同四點著國清寺。酉時寺主送非時食。遠行之時可用非時者。擔轎二人。各與六十文錢了。七時行法了。於轎誦加一部。 廿日(己亥)巳時。寺主相共參向天台縣官人許。於國清廨院點茶。次行縣衙。先謁知縣仙尉祕書。以參未文狀(【考】未文松學兩本作禾元。雲閣兩本作末允。未恐來字。)奉覽。次入衙。大寺(【考】寺恐守字)出迎。共入亭坐寄子。令見杭州公移以通事陳詠。通言語。大守點茶藥。問日本皇帝姓名。答帝王無姓。雖有名庶人不知。又問石橋貴不。答極貴。退還出還廨院。見普照明覺禪師影像。又見右行廊行康行者影。真身以漆塗綵色。作定印端坐入滅形也。未時還本寺。申時主以使請。即參向。以種[A39]種珍菓進酒。予雖固辭及兩度。寺主四坏。陳詠一坏。七時行法了。轎擔二人各與錢卅文。 ᅟᅟ==[A39] 種【CB】,々【補編】== 廿一日(庚子)辰時。參堂有講會。先唄無散華作法。如杭州興教寺。巳時文法大師來請。賴緣供奉。快宗供奉共行向。有茶湯糖餅。午時出食堂別饗。寺主所(【考】所松學兩本作取)儲小僧錢一貫。賴緣供奉百二十文。快宗供奉百文。五人各五十文。八十餘人皆有錢。良玉。借天台山記。植教主借律行相。七時行法了。 廿二日(辛丑)天晴。午時法華法堂莊嚴。與良玉。黑木瑠璃裝束念珠一串。依頻乞也。未時禹珪捨與塞山子詩一帖。中心為悅。七時行法。經三卷了。寺主大師許送納袈裟一具。日本織物橫皮。依被要。又送鏡筥一口。兩度返事在右。(【考】松學雨本作左可也。) ᅟᅟ 仲方啟。[A40]兹者伏蒙。 ᅟᅟ 日本國法主阿闍梨大師特捨 ᅟᅟ 法衣一件。 ᅟᅟ 覆膊一件。已受領訖。感佩之至。不任下懷。 ᅟᅟ 謹具狀塵(【考】塵或慶字) ᅟᅟ 謝。伏惟 ᅟᅟ 法慈甫賜 ᅟᅟ 孚察。不宣。天台山勅景德國清寺主臨壇賜紫仲芳上 ᅟᅟ日本國法主阿闍梨大師 ᅟᅟ     五月二十二日狀 ᅟᅟ 又承 ᅟᅟ 法慈。特示鏡筥 ᅟᅟ 一口。深感 ᅟᅟ 厚意勤篤。不散推轉。謹 上 ᅟᅟ 謝。毋宣。天台國清寺主臨壇賜紫仲芳復 ᅟᅟ日本國大雲寺主國師(【考】主松學兩本作末) ᅟᅟ    五月二十二日 ▆(【考】▆雲本作▆。閣本▆。松本▆。學本五。[A41]蓋花押也。) ᅟᅟ==[A40] 兹【CB】,玆【補編】== ᅟᅟ==[A41] 蓋【CB】,▆【補編】== 廿三日(壬寅)天晴。辰時寺主副寺主監寺諸老宿等來集。見法花壇莊嚴。思未曾有。巳時惟照闍梨來。借善財知識抄。普賢十願釋了。曰宣(【考】宣松學兩本作植)闍梨來。借天台大師衣座室像觀心誦經法一卷了。見鵶鵲鳥。似烏頗小。腹白背黑。羽白班也。午時以善久長命(【考】命宜作明)為使。大慈寺副寺主許送蓮子紺琉璃裝束念珠一連。石橋印成闍梨許送赤木有銀打立笠大念珠一連雖乞槵子。依無槵子以赤本送已。七時行法了。 廿四日(癸卯)天晴。辰時所住十方教院講堂有講會。鴻植闍梨為講師表白。後只以讀天台大師傳一枚為事。最奇怪也。申時寺主房有茶藥菓子。七時行法了。 廿五日(甲辰)天晴。午時寺主齋。未時赤城寺中式闍梨來。借天台大師遺旨一卷。南岳七代記一卷。寺主來點茶。志與良玉。禹珪。如爽三人各上紙三帖。依住一院親也。願初。釋賢。道(【考】道松學兩本作通)新。元吉(【考】吉閣本作古)各二帖。一院住人也。鴻植闍梨四帖。行者禹昌綾二丈。細布三丈。依能書人今見要書故也。禹珪細布一端。為來日吉(【考】吉雲閣兩本作吉。松學兩本作苦。)台州共人惟袴䉼切[A42]切乞取也。台州申狀令書良玉。能書人也。七時行法了。 ᅟᅟ==[A42] 切【CB】,々【補編】== 廿六日(乙巳)天晴。午時寺主。禹珪。陳詠諸共乘轎出寺。先向天台縣。謁知縣。問寂照(【考】賜紫圓通大師源信弟子)入唐年記。答六十一年。次問[A43]奝(【考】賜紫法濟大師)入唐。答八十一年。見皇太后御法華經。感喜無極。有茶湯退出向監酒許。縣第三官人也。有㭟藥。第二官人推官秘書。依向抗州不謁。寺主歸寺。三人赴州。從寺過四十五里至泊步宿。七時行法了。途中於轎加誦經六卷。 ᅟᅟ==[A43] 奝【CB】,▆【補編】== 廿七日(丙午)天晴。卯時出泊(【考】泊原本作伯今從上文)步。過五里入臨海縣了。於㭟院見百五歲老翁。公家被宛日食(云[A44]云)。依耳不聽。問往事過了。申時過五十里至丹丘驛并永福院。石色赤故名丹丘也。山以赤巖疊。過一里入州城朝京門。至國清寺廨院。有元表白從國清寺來會。告云。台州是屈毋龍王宅。地名丹丘。水名靈水。山名小固山。城(【考】城上諸本有山字)名白雲城。去天台縣九十里。章安寺者在(【考】在原本作有兩傍注改在)臨海縣東。一日至寺(云[A45]云)七時行法了。 ᅟᅟ==[A44] 云【CB】,々【補編】== ᅟᅟ==[A45] 云【CB】,々【補編】== 廿八日(丁未)雨下。辰時參向州衙。謁知州少卿。先(【考】先松學兩本作元)來向階下。次共登著寄子。通判郎中(第二官人)著。赤衫與使君對坐。次小僧坐奧。竝有二座。推官祕書都監大保二人坐。小僧以通事申云欲安下國清寺由。即奉國清寺牒并自牒。令覽杭州牒。(【考】牒三字諸本作牓)。有點湯。退出之間使君被送。從階下切告令歸了。次向司理祕書衙。有點㭟藥。依大雨下歸廨院了。未時依有使行向通轎郎中衙。以通事示子細。有㭟藥石寄轎於前。固辭返出於門外乘。次向法曹祕書。點㭟石。寄轎於前。雖切固辭以傳人執以自手引乘。愗乘出了。退歸宿房。房人[A46]人來集不可記盡。陳四郎名永來。志與茶小器十口。種[A47]種菓子。酒等。七時行法了。 ᅟᅟ==[A46] 人【CB】,々【補編】== ᅟᅟ==[A47] 種【CB】,々【補編】== 廿九日(戊申)雨大下。辰時向都監大保衙。有㭟藥。次向。監酒殿直衙。有㭟藥。次參開元寺。今名景德寺。廣大伽藍也。於大門謁管內僧判宦賜紫覺希。賜紫久良。二人同共入院[A48]院。禮佛燒香。於僧判宦房有㭟藥。次向教主闍梨若明房。點㭟湯。次參寺主都僧正房。有㭟湯。年六十二。最可云高僧。次於藏院謁監祝侍禁。同謁子鴻長老。有點㭟。登樓禮五百羅漢。退歸宿房。七時行法了。 ᅟᅟ==[A48] 院【CB】,々【補編】== 六月初一日([A49]己酉)天晴。巳時通判郎中齋。客有子鴻長老。三前皆銀器[A50]筯匙。齋後通判問云。以凡夫眼見三千界如何。答了。又問法華修行方軌。答了。借觀心住(【考】住閣本作註。他本作經今據原本。)法華經。可借約束了。告云雖在俗身。常持法華最至要也者。未時歸了。開元寺都僧正覺照大師子章并台州管內僧判官賜紫覺希二人。先出。文狀。即來坐面謁點[茶-卄+北]了。被乞念珠。各約束了。次鴻長老來坐慇懃。申時參府被告三日齋由。州牒二通持來。杭州返牒。天台返牒。二人使合與五十文錢。七時行法了。 ᅟᅟ==[A49] 己【CB】,巳【補編】== ᅟᅟ==[A50] 筯【CB】,筋【補編】(cf. B32n0174_p0349c09)== 二日(庚戌)天晴。午時司理祕校。法曹秘書。主薄祕校。三人乘轎來向燒香。司理以書問云。金剛經是名一合相。其義如何。答了。次問。歌利王(【考】歌原本作竒或哥字歟)何人。答了。問如筏喻者意何。答了。問如夢等譬何。一[A51]一答了。感歡無極。未時向學堂謁學頭。上表案文預了。歸宿了。順敢賜紫永明來謁。申時禹珪取表案來。求能書人間。慮外能書冠者來。令書寫了。 ᅟᅟ==[A51] 一【CB】,々【補編】== ᅟᅟ表文 ᅟᅟ大日本國延曆寺阿闍梨大雲寺主傳燈大法師位臣ム。 ᅟᅟ欲乞 ᅟᅟ天恩巡禮五臺并大興善寺青龍寺等聖跡 ᅟᅟ有厶從少年時有巡禮志。傳聞。江南天台。定光垂跡 ᅟᅟ於金地。河東五臺。文[A52]殊現身於巖洞。將欲尋其本處 ᅟᅟ巡禮聖跡。而為大雲寺主三十一年。護持左丞相二 ᅟᅟ十年。如此之間不遂本意。令齡滿六旬。餘喘不幾。 ᅟᅟ若不遂鄙懷。後悔何益。因之得謝(【考】謝字原本不明或附字歟)商客 ᅟᅟ船所參來也。就中。天竺道猷登石橋。而禮五百羅漢。 ᅟᅟ日域靈仙入五臺而見一萬菩薩。厶性雖頑愚。見賢 ᅟᅟ欲齊。先巡禮聖跡。次還天台。修身修行法華祕法。專 ᅟᅟ求現證。更期極樂。所隨身天台真言經書六百餘卷。灌 ᅟᅟ頂道具三十八種。至于真言經儀軌。持參青龍寺經藏。 ᅟᅟ糺其訛謬。伏望 ᅟᅟ天恩早賜 宣頭。將遂素意。臣厶陳表以 ᅟᅟ聞。 ᅟᅟ熙寧五年六月日大日本國延曆寺阿闍梨大雲寺主 ᅟᅟ           傳燈大法師位臣厶上表 ᅟᅟ==[A52] 殊【CB】,珠【補編】== 酉時從府有使。明日齋者。七時行法了。 三日(辛亥)天晴。巳時參府。依有使者也。衙南面向山有齋處。少卿對坐。奧有一座。老宿道士著白練衫付黑裳。袖口付黑絹廣二寸許。不用帶。頭有增背長垂。三前以銀器[A53]筯匙竝置齋了。置錢五文以白糸貫之。糸長埀。道士三□□□卿(【考】卿上□恐少字殘畵似之)問云。法華名經其義何。書□義文答了。眾生與如來一偈。是大摩訶衍一偈。書獻了。次書問仙佛二經何勝。答以佛教最為勝。退出時。奉表早可奏由約束了。安下國清寺由委承了。午二點出廨院過五十里。申時至國清寺庄宿。房主老僧響應無極。與宿料錢五十文了。七時行法了。轎間誦加經七卷。 ᅟᅟ==[A53] 筯【CB】,筋【補編】(cf. B32n0174_p0349c09)== 四日(壬子)大雨下。卯時出宿。午時過五十里。到國清寺人力七人。各與二百文。申時向寺主房。好茶菓子。七時行法了。轎間加誦經六卷。開元寺都僧正文狀案文為後日書置也。 ᅟᅟ都僧正覺照大師 子章 ᅟᅟ  右子章謹祇候。(【考】左各本作在雲本改右今從之) ᅟᅟ  起居 ᅟᅟ□□(【考】缺字左松學兩本注)阿闍梨大師。伏□(【考】□恐取字) ᅟᅟ   旨。(【考】旨上恐脫慈字) ᅟᅟ 牒件狀如前。 謹牒。 ᅟᅟ  熙寧五年六月 日 都僧正覺照大師子章牒 【奧書】 承久二年卯月八日 一校了 參天台五臺山記第一(終) (〔表紙〕五臺山記卷第一報恩藏トアリ裏ニ嘉應二年後白河院御下文案一道承元四年當殿下御下文案一通ノ文書アリ) 參天台五臺寺記第二(【考】寺學本作山) (【考】延久四年)六月五日(癸丑)天晴。辰時副寺主。監主。智海表白等多以來集。訪台州往來遠行疲勞。令見州帖二通。感喜不少。良玉將來善財知識十願釋。惟照闍梨返獻者。即良玉借行願品釋了。持來借澄觀行願品疏二卷。 杭州台州等牒案 ᅟᅟ杭州 公移付客人陳詠 ᅟᅟ移。日本國僧成尋。昨今杭州巡禮。欲往台州天台山 ᅟᅟ燒香供養羅漢一回。成尋等是外國僧。恐關津口本被 ᅟᅟ人根(【考】根恐推字)問無去著乞給公移隨身照會。并移明州 ᅟᅟ客人陳詠狀(【考】狀諸本作帖今據原本)昨於治平二年內。往日本國買 ᅟᅟ賣。與本國僧成尋等相識。至熙寧二年從彼國敗載 ᅟᅟ(【考】敗或販字。雲本改販。載松學兩本作截。)留黃等。杭州抽解貨賣。後來一向只在 ᅟᅟ杭蘇州買賣。見在杭州把劒營張三客店內安□。(□恐下字) ᅟᅟ於四月二十日在本店(【考】店諸本作庄非也)內逢見日本國僧成尋 ᅟᅟ等八人。稱說。從本國泛海前來。要去台州天台山燒 ᅟᅟ香陳詠作通事。引領赴杭州。今甘課(【考】課或深字下文作深)遂(【考】遂或送 ᅟᅟ字)僧同共前去台州天台山燒香。廻來杭州趁船却 ᅟᅟ歸本國。并移抱(【考】抱上文作把)劒營開張客店百姓張賓狀。四 ᅟᅟ月初九日有廣州客人曾聚等。從日本國博(【考】博閣本作傳)買 ᅟᅟ得留黃。水銀等。買來杭州市船司抽解。從是本客船上 ᅟᅟ附帶本國僧人成尋等八人出來安下。今來却有明州客 ᅟᅟ人陳詠與送(【考】送原本作遂今從諸本)人相識。其陳詠見在江元店安 ᅟᅟ下。本人情教甘深遂(【考】遂學本作逐。恐送字。)僧同共往台州得前去 ᅟᅟ台州天台燒香。廻來杭州趁船却歸本國。如將來却 ᅟᅟ有異同。各甘深罪不。將看。(【考】看學本作者。)右事須出。給公移。付 ᅟᅟ客人陳詠。收執可。帶。本國僧成尋等八人前去台州天 ᅟᅟ台山。燒香訖。依前帶領遂。(【考】遂學本作逐。恐送字。)僧廻來當州趁 ᅟᅟ船却歸本國。依台州激。(【考】激字恐儌。下文作激傲檄邀繳等。蓋返納 義。)此公移。 ᅟᅟ趁州在路不肯別致東西及違非留帶。如速罪歸有處。 ᅟᅟ熙寧五。(【考】五下恐脫年六二字)月初三日給 ᅟᅟ     權觀察權(【考】權恐推字)宦呂甫 ᅟᅟ     權節度推宦季疏 ᅟᅟ     觀察判宦許直 ᅟᅟ     尚書比部員外郎簽書節判廳公事徐 ᅟᅟ     大常博士真史館通判軍州事蘇立 ᅟᅟ     尚書比部郎中通判軍州事劉直 ᅟᅟ右諫議大夫知軍州事沉 ᅟᅟ台州 給 ᅟᅟ准 杭州牒。已給公據付。客人陳詠收執引帶日本國 ᅟᅟ僧成尋等八人前去。台州天台山燒香訖。依前帶引延 ᅟᅟ僧廻來當州趁船却歸本國牒狀。州激(【考】見上註)此公據外 ᅟᅟ牒州照會。州司[A1]已帖。天台山門僧司照會公據。僧成尋 ᅟᅟ狀稱。欲在國清寺安下三年在寺修行。乞公據與客人 ᅟᅟ陳詠赴 杭州儌納前來公據。乞 ᅟᅟ 本司陳 景劉押葉陳 押司宦偷 勺押宦楊 孔目 ᅟᅟ 宦風(【考】風松閣學三本作風。西本風字左傍有風字。) ᅟᅟ右具如前除。已下天台國清寺安存僧成尋等宿食外事 ᅟᅟ須出給公據付隨來客人陳詠候收執前去 杭州 ᅟᅟ與本州今未。(【考】未松本作來)給(【考】給下原本有▆字。▆稍不明或去字。)公據一處。赴杭 ᅟᅟ州牒儌納不得追(【考】追他本作逗今存西本及原本字形。)留。 ᅟᅟ熙寧五年六月初一日信 ᅟᅟ  守司法參軍權州  褚司(【考】褚松學兩本作楮。司下文作由。) ᅟᅟ  守司戶參軍    馬衣(【考】衣下文作夜。) ᅟᅟ  軍事推宦     孔▆(【考】▆諸本作▆。下文作▆。) ᅟᅟ  軍事判宦     劉出(【考】出下文作▆) ᅟᅟ 尚書留郎中通判軍州兼勸農使安▆(【考】下文作▆。) ᅟᅟ 光祿少卿知軍州事兼勸農使錢▆(【考】▆諸本作▆。下文作▆。) ᅟᅟ州 帖國清寺 ᅟᅟ准杭州牒已給。公據付客人陳詠收執引帶日本國僧 ᅟᅟ成尋等八人。前去台州天台山燒香。牒州照會施行。州 ᅟᅟ司已帖天台縣及山門僧司照會外公據。僧成尋等經儌 ᅟᅟ陳狀稱。蒙客人陳詠引領。到國清寺燒香。本寺是智者 ᅟᅟ流教道場。就此讀誦蓮經答還心願。為客人陳詠稱 ᅟᅟ為母親在當年(【考】年字傍原本有羊字。松閣學三本作羊。)老無人侍養。催從 ᅟᅟ成尋等依舊將。公據廻轉杭州儌納。成尋欲屢在國 ᅟᅟ清寺安下三年。在寺朝夕修行法花祕法。候看經一百 ᅟᅟ日。設羅漢齋僧方畢。却令隨行來[阿-可+(六/木)]僧(【考】[阿-可+(六/木)]僧即隨行六人也。)廻 ᅟᅟ遷本國。亦留手下小師一名。在身邊三年侍養。却為 ᅟᅟ國清寺主事僧眾等為見客人陳詠要將帶公據回轉 ᅟᅟ杭州。又無上命指揮。不敢安存。恐有病患。乞賜帖下 ᅟᅟ國清寺將殊與安存。及乞公據與。客人陳詠赴杭州儌 ᅟᅟ納。并據本寺寺主仲芳狀申。有客人陳詠。帶杭州公 ᅟᅟ據引領日本國僧成尋等捌人到寺燒香。欲在本寺 ᅟᅟ看經。未蒙指揮。未敢申聞者。 ᅟᅟ右具如前陳。已出給公據。付客人陳詠。收執前回杭 ᅟᅟ州并帖天台縣及牒杭州照會外事須帖天台景德國清 ᅟᅟ寺。仰詳日本國僧成尋所陳事由安存。日本僧與安下 ᅟᅟ隨來僧賴緣等八人在寺看經。別聽指揮。仍具知(【考】知雲本 ᅟᅟ作如恐可也。)前狀申。熙寧伍年陸月初壹日帖(【考】初下原本有日字恐衍。) ᅟᅟ  守司法參軍權州院褚  由(【考】由上文作司)  ᅟᅟ 守司戶參軍馬(已上新書)  夜(【考】夜上文作衣)  ᅟᅟ  軍事權宮(【考】推官)孔(新一字) ▆(【考】▆上文作▆)  ᅟᅟ  軍事判官劉(指)  [光-儿] \(【考】[光-儿]上文作出) ᅟᅟ  尚書郎中通判軍州兼勸農使安▆(【考】▆上文作▆) ᅟᅟ  光祿少卿知軍州事兼勸農使錢▆(【考】▆上文作▆) ᅟᅟ==[A1] 已【CB】,巳【補編】== 申時與陳詠織物青色三重。大褂一領。沙金一兩。銀三兩。還杭州粮料也。七時行法了。 六日(甲寅)辰時。溫州開元寺僧守則來云。雁蕩山在溫州。諾矩羅尊者道場。山石怪異可巡禮。從此州五日到。溫州城。內有永嘉真覺(【考】真原本作宿今從諸本)大師道場。述證道歌人也者。巳時西山鴻實庫主來請。即行向。陳一郎。善久。長明為共人。拜懺堂佛。見房[A2]房。庫主房世事具足。不可思議。五百人儲具皆以具足者。以種種珍果珍膳等饗。有客人赤城老僧共喫。有美麗行者二人。名本謙。藥之。午時於堂庫院寺饗。陳一郎予并二人僧共喫。七時行法了。 ᅟᅟ==[A2] 房【CB】,々【補編】== 七日(乙卯)天明。(【考】明諸本作晴恐可也。)巳時陳一郎松花餅廿枚持來。從。壽昌寺子章童行送者也。寺主送安元治氣正元丹。每服廿丸。湯下無忌。國清寺送杭州返牒案文。 ᅟᅟ台州天台山景德國清寺 ᅟᅟ當寺先去今年五月十五日。有明州客人陳詠。帶杭州 ᅟᅟ公據。引領日本國僧成尋等八人。到寺燒香。本(【考】本上閣本注有日 ᅟᅟ字)僧後稱。本寺是智者流教道場之地。欲要就看經一 ᅟᅟ泊(【考】泊恐佰)日了畢供養羅漢齋僧宣懺訖。遂令六僧却還 ᅟᅟ本國。只留小師一名。在身邊侍養。本僧稱。遊五臺 ᅟᅟ後還本寺。三年誦經修法華祕法。本寺為未蒙 上 ᅟᅟ命指揮。未敢安存。其成尋等却經。 本州陳狀乞帖 ᅟᅟ安存。并乞本州公據發遣客人陳詠帶前來公據使衙 ᅟᅟ儌納。本寺[A3]已蒙 州帖下本寺安存。日本國僧成尋等 ᅟᅟ八人在寺安下。讀經[A4]已訖。今客人陳詠將帶本州公據 ᅟᅟ前去儌納。謹具狀申聞。 ᅟᅟ知府 陳詠伏候 ᅟᅟ台旨。謹錄上。 ᅟᅟ牒件狀如前謹牒。 ᅟᅟ 熙寧五年六月 日台州天台景德國清寺網維僧鴻忍 ᅟᅟ       監寺掌教▆賜紫仲文(【考】▆即跡字。諸本作諮恐跡字。) ᅟᅟ       副寺主掌金寶賜紫利宣 ᅟᅟ        寺主掌御書臨壇賜紫仲芳(【考】御閣本作卿) ᅟᅟ==[A3] 已【CB】,巳【補編】== ᅟᅟ==[A4] 已【CB】,巳【補編】== 申時僧堂大炊男二人來乞腋(【考】腋閣西兩本作掖)珠。各與二粒。雙頂一粒。道新二粒。同二點大雨下。大雷頗驚心神。七時行法了。 八日(丙辰)天晴。巳時陳一郎向杭州。寺主志與象(【考】象諸本作鳥今據原本)眼一疋。副寺主織物小袙(【考】袙學本作袖)一領。監寺白小袙一領。手布一。襪一足(云云)。 植闍梨與紺手布一。心操尋常自然。有眾人饗應。寺主以下皆出。大師送陳詠。午時擇賢來返南岳心要一卷。未時當寺老宿如日來謁。(字曰文章) ᅟᅟ與詩一紙。 ᅟᅟ  如日謹成詩一章。 ᅟᅟ  贈送 ᅟᅟ  日本國師。伏惟 ᅟᅟ  垂覽。 ᅟᅟ   天台國清沙門   如日上 鄉國扶桑外。風濤幾萬程。人心誰不畏。天道自分明。鵬起遮空黑。鰲回似海傾。到應王稽首。寵賜佛公卿。 如日和尚年七十二常作詩詠為一生事(云[A5]云)。予示云。祖師智證大師住唐六年間。自他詩集十二卷。還歸本國。常悔作詩。因之小僧於本國啟白本尊。起請不作詩不獻和。為恠。(【考】為上閣西兩本注不)七時行法了。 ᅟᅟ==[A5] 云【CB】,々【補編】== 九日(丁巳)天晴。辰時禹珪小師持來當寺送台州返牒案。 ᅟᅟ天台山景德國清寺 ᅟᅟ 當寺今准 ᅟᅟ 州帖准杭州帖[A6]已給公憑。付客人陳詠收執引帶 ᅟᅟ 日本國僧成尋等八人。前去州天台山燒香。帖州照 ᅟᅟ 會施行。州司已牒天台縣及山門僧司照會外。今據 ᅟᅟ 僧成尋等經 衙陳狀稱。蒙客人陳詠引領。到國清 ᅟᅟ 寺燒香。本寺是智者大師流教道場。就此讀誦蓮 ᅟᅟ 經。答還宿願。成尋欲要在寺安下。三年在寺朝夕 ᅟᅟ 修行法花祕法候。百日設羅漢齋僧了畢却令隨來 ᅟᅟ 陸僧同還本國。只留手下小師一名。在身邊侍養。却 ᅟᅟ 為國清寺主事僧眾為無。 ᅟᅟ 上命指揮不聽敢安存。恐有痛患。乞賜帖下國清 ᅟᅟ 寺。將與安存。并據本寺主仲芳等申。有客人陳詠 ᅟᅟ 帶杭州公據引領日本僧成尋等八人。到來燒香。欲 ᅟᅟ 在本寺看經。未蒙 指揮不敢安存等事者。 ᅟᅟ右當寺所蒙 使牒指揮前項事由。且寺司與主事三綱 ᅟᅟ僧眾知委[A7]已訖。所(【考】所字有疑或即字)是日本國僧成尋等要在本 ᅟᅟ寺看經。寺司令僧成尋等八人就寺十方教院安下日 ᅟᅟ夕看經已訖。謹具狀申 ᅟᅟ聞。 ᅟᅟ通理郎中 ᅟᅟ 知府 小卿伏候 ᅟᅟ 裁旨。謹錄狀上。 ᅟᅟ牒件狀如前。謹牒。 ᅟᅟ  熙寧五年六月 日 景德國清寺綱維鴻忍牒 ᅟᅟ              監 寺賜紫仲文 ᅟᅟ              副寺主賜紫利宣 ᅟᅟ               寺主賜紫仲芳 ᅟᅟ  禹珪為使。寺主被送州返牒耳。七時行法了。 ᅟᅟ==[A6] 已【CB】,巳【補編】== ᅟᅟ==[A7] 已【CB】,巳【補編】== 十日(戊午)天晴。午時參惠光大師看經之院。天台第十三代祖惠光大師宗昱開講道場也。院主可明年六十。出來點茶。次拜觀音寶殿燒香了。惠光大師本寺也。次禮方等懺堂。八角天蓋內外有廿四幡三(【考】三西本作二)重(二丈小尺【考】小原本有疑。諸本作六。)懸未得其意。天蓋莊嚴。彩色甚妙。緣八角入大鏡八寸許。蓋大徑一丈許。佛座圓也。數體佛并坐。(【考】井松學兩本作并)次見圓室上下。外面以萱葺。內塗壁。極閑靜也。高一丈徑一丈許。入定處也。次入如日文章房點㭟。還坊之次。參寺主院令見懺法私記并我心自空圖。感喜不少。為寫本借留[A8]已了。切切相留。點㭟菓子藥酒。望晚歸了。七時行法了。 ᅟᅟ==[A8] 已【CB】,巳【補編】== 十一日(己未)天晴。禹珪辰時向台州少卿許。送所持天台教目錄。以禹昌新書寫。永以奉入。奉借真言書目錄。依先日命也。通判郎中許。奉借觀心注法華經第一卷。午時日宣闍梨來(【考】來原本作未雲本作奉今從他本)借天台大師衣座室圖。鴻植闍梨借實相觀注。抄妙樂大師念佛觀了。未時談始大懺法。賴緣供奉快宗供奉等料也。七時行法了。 十二日(庚申)天晴。巳時日宣闍梨借送杭州孤山智圓闍梨作彌陀經疏一卷。鈔一卷。披見之。自日東傳來彌陀疏一卷。智者說非也。詞俚義疎。日本作偽稱智者說欲傳行之。予見之最可云謬說。傳教大師圓宗目錄百四十四卷。六千八百九十七紙。內彌陀經疏一卷五紙。智者出者。何稱日本作乎。智圓。源清弟子。天禧五年作。此疏經五十二年。申時如日和尚送大楊梅一桶。七時行(【考】行字原本缺今從諸本)法了。 (【考】按金以下十四行宜在下文廿二日條下。彼云作歌三首頌三首送之。)金僊子 如日作挽歌三首令僧行唱相送。(【考】挽字恐衍。宜在第二句弔字下。) 六處塵忘見性空。不須弔起悲風。(【考】此句原本脫一字。雲本云須下脫來字。松本云弔下脫挽字。或可)古今賢達皆明此。還似南柯一夢中。 不生不滅謂無生。百歲光陰鏡裏形。三昧炎焚無主物。百千年後不知名。 臨行一句付兒孫。不用悲號送出門。絲髮不移真寂處。本奴從此不開言。 去後兒孫或埋或化。一任散(【考】散原本作散傍注云不明。他本作敢傍注云不明。)性作頌二首。 數片乾柴。  一堆燄火。  不動不遷。  金剛常住。 生死本空。  去住自在。  紅燄輪中。  火光三昧。 又作示生滅頌一首 生也無瑕。  死也無迹。  若問旨歸。  青天霹靂。 呈 日本國師大法主闍梨行次望修行福力相助幸矣。淨土息力不虛不宣。老比丘如日稽首。 十三日(辛酉)雨下。辰時良玉來。借律行相。彌陀疏返送三賢院宣闍梨了。七時行法了。 十四日(壬戌)天晴。未時植闍梨返送妙樂念佛觀念。并送林檎菓。[A9]似日本青梨。味似梨。干茸少少同送。七時行法了。 ᅟᅟ==[A9] 似【CB】,▆【補編】== 十五日(癸亥)小雨下。未時寺主從州還告送云。知府少卿表并目錄。感喜無極。通判觀心注隨喜千萬承悅者。參五臺表上京了云云。七時行法了。 ᅟᅟ 禹珪持來開元寺僧判官消息通判返事等。 ᅟᅟ 覺[序-予+巾]啟。近蒙(【考】[序-予+巾]學松兩本作布。非也。) ᅟᅟ 象馭。遠抵雲城雖忻接 ᅟᅟ 見之儀。益鮮 ᅟᅟ 延客之具。第增㥏赧。奚罄指 ᅟᅟ 陳。恭惟 ᅟᅟ 縈履炎煩(【考】縈諸本作榮。炎松學兩本作奚。) ᅟᅟ 起居無怪。其如傾跂。(【考】傾下傍注有不明二字或脫一字歟。) ᅟᅟ 慈彩。幾積丹衷。伏冀 ᅟᅟ 修進之餘。 ᅟᅟ 強加食息。人次謹奉手啟咨致。幸望 ᅟᅟ昭察不宜。 台州管內僧判官賜紫覺[序-予+巾]手啟上 ᅟᅟ日本大法師 侍右(【考】法字諸本缺) ᅟᅟ   季夏十四日 十六日(甲子)天晴。辰時擇賢(【考】擇諸本作釋非也。)來借永嘉(【考】嘉閣本作喜。但下文閣七月廿四日項參看)祥宗集一卷了。申時寺有請即參向。有菓子酒。七時行法了。 十七日(丁丑)天晴。巳時食堂齋。前日沙金三兩出送齋也。餅心餅汁三度。最以丁寧。諸僧大隨喜。七時行法了。 十八日(丙寅)天晴。辰時寺主許送杖尻一柄。銀散物杖尻也。朝棟入道志與也。國清寺前裁料由示了。七時行法了。 十九日(丁卯)天晴。未時行向中禮座主許。訪半風稱有夢想切切示送。仍行向祈之。誦壽量品三遍。泣淚無極。若邪氣所為歟。頗振動。有弟子執肩。有點㭟。自執筆書感謝之由。退出了。七時行法了。 廿日(戊辰)天晴。未時寺主送淨油一瓶。蘇州香燈一小瓶可充法花祕法燈油者。寺主借南泉房安養集十帖了。七時行法了。 廿一日(己巳)天晴。巳時請擇賢令圖書我心自空。依日本慶耀供奉說也。擇賢書大文字上手由依人人告。件本并釋借了。七時行法了。 廿二日(庚午)天晴。巳尅如日文章作歌三首。頌三首送之。付使借我心自空圖了。七時行法了。 廿三日(辛未)天晴。未時從中禮座主許返送妙樂大師念佛觀一卷。七時行法了。 廿四日(壬申)天晴。未時交讀注法花第三卷了。亥時案得解界還復寂光意。中心感悅悅悅。七時行法了。 廿五日(癸酉)天晴。巳時從中禮座主許。送囊餅一坏。作飯一坏。心餅一坏。申時赤城寺中式闍梨來返天台大師遺旨。南岳七代記了。七時行法了。 廿六日(甲戌)天晴。巳時西山實庫主大熟苽二果自令持童行來。未時雙頂童行取寺主返事來。而未仕之。七時行法了。 廿七日(乙亥)雨下。辰時紫子香來。伏地拜見堂歸了。申時寺主。副寺主。監寺三人。與天台縣知縣推官二人同來。入見法花法堂莊嚴拜見皇太后宮御經了。以書問答法門以心地觀經理懺悔文論得經偈書與知縣了。感喜不少。七時行法了。 廿八日(丙子)天晴。辰時出大門於橋亭謁臨海縣官人。七時行法了。 廿九日(丁丑)天晴。於教院講堂講會之次有㭟餅道新所儲。八十餘人同喫。午時食堂齋。臨海縣官人所儲齋也。七時行法了。 七月一日(戊寅)天晴。辰時童行道寧依切乞與紫檀琥珀裝束念珠一連了。七時行法了。 ᅟᅟ 道寧 稽首和南。 道寧伏深 慶幸 ᅟᅟ 得遇 ᅟᅟ 慈顏。過承 ᅟᅟ 恩重。屢錫 ᅟᅟ 寵憐。向者伏辱 ᅟᅟ頒賜數珠。其(【考】其或負字)荷之心。千勝莫狀。(【考】勝莫恐倒置。)[光-〡] \(【考】[光-〡]雲本改作前。) ᅟᅟ (閣本作允。恐先字。)來輒有懇 ᅟᅟ 慈敏不以為讓。而道寧中心之願。懇告 ᅟᅟ 國師闍梨槵子數珠幸求一串。未悉可容。果 ᅟᅟ 允前者。即舟納還。其當受恩大矣。容道寧終身報 ᅟᅟ 答。修祝 ᅟᅟ 壽齡。無何難遇。(【考】遇雲本作過。)敢有▆(【考】▆諸本作▆或所字) ᅟᅟ 聞。幸錦 ᅟᅟ 鴻造恕。悉為最不備。 行者道寧和南 ᅟᅟ 國師闍梨(之左) 二日(己卯)辰時。房中僧寺相共讀法華經。阿彌陀經。念佛修法印和尚(【考】▆城寺長吏大雲寺主文慶。成尋之俗兄也。)遠忌了。七時行法了。 三日(庚辰)天晴。未時良玉送熟苽二果。七時行法了。 四日(辛巳)天晴。未時誦四要品修修禪大師(【考】延曆寺座主義真)遠忌。依智證大師遺誡也。七時行法了。 五日(壬午)天晴。寅一點始六時大懺法。賴緣。快宗二人供奉同修。以十方教院彌陀佛前為道場。懸幅莊嚴。七時行法了。 六日(癸未)天晴。六時懺法。七時行法了。丑時坐繩床。睡間夢謁日本左府被仰云。行琉球國由聞之。而今在大唐為悅。(云云。) 七日(甲申)雨下。巳時(【考】時下原本有權字但右傍加ヒ字)惟觀。善久行懸齋。可得錢來。六時懺法。七時行法了。 八日(乙酉)雨下。午時智海表白儲齋請。賴緣供奉。快宗供奉同行齋了。六時行法了。 九日(丙戌)雨下。從今日就七軸本誦經。十三時行法了。 十日(丁亥)天晴。十三時行法了。無別事。入夜寺主來聞懺法為隨喜也。寺(【考】寺下恐脫主字)感安院。(【考】院字右傍有削點宜削之)養集無極。植闍梨同以感歡。 十一日(戊子)雨下。午時修懺法。日中之間大眾多來聞懺法。十三時行法了。 十三日(己丑)雨下。午時良玉來返律行相。十顯釋。十三時行法了。(【考】日順與干支相違。未知何故。) 十四日(庚寅)午時。為訪寺主痢病。參向法華懺院。十三時行法了。 十五日(辛卯)午時。日中懺法。次過去尊師等同以廻向。依盂蘭盆日也。雙頂童(【考】童原本作章今從諸本)行日得八文錢志父母。我身給仕小僧者。且與三百文了。十三時行法了。 十六日(壬辰)天晴。午時出食堂。有錢貳百文於食堂老翁出來乞錢。與四文了。恐文殊化身。有小唱歌小女乞錢。人人各與一文。予與三文。十三時行法了。 十七日(癸巳)天晴。巳時於寺法華懺法院有齋。諸僧共食。十三時行法了。 十八日(甲午)天晴。午時徵上座房齋。智海表白。并此一(【考】一下原本有時字但右傍有削點)行僧也。十三時行法了。 十九日(乙未)辰時。處規庫主粥。一行僧皆行向。小僧一人料送房。僧堂夏供後依海表白勸進諸房為日本僧儲齋也。午時同齋自行向。海表白等同來。日本一行僧同齋了。以(【考】以閣本作次)沙彌長命為留守人。行者雙頂從房房運取與沙彌為例事也。未時海表白送粽一坏。蜜一坏。以優美童行德(【考】德松學兩本作法)為使。十三時行法了。 廿日(丙申)天晴。西山鴻實座主齋。海表白同來。有客僧二(【考】二下諸本有人字)俗二人不知名。十三時行法了。 廿一日(丁酉)天晴。羅漢院主法周齋。有(【考】有字諸本缺)海表白。齋了見五百羅漢畫像。未時於大門前橋亭謁天台縣知縣太守并明州推宦。點㭟。推宦問云。一心三觀何觀。答止觀文并鏡譬。夢譬(云云)。次問若以色見我何云邪道。答肇公之語(云云)。次乞一偈。答是大摩訶衍一偈。并問共一法身一偈。獻了。而間赤城寺處咸教主乘轎來會知縣。問云。安存間有不足事可示者。無不足由答了。官人來宿房見法花道場懺法堂。見皇后宮御經感觀無極。十三時行法了。 廿二日(戊戌)雨下。海有(【考】海有恐倒置)表白齋。今日已及兩度。最下(【考】下字恐可字)云慇懃。十三時行法了。 廿三日(己亥)雨下。三寶院宗益齋。一行僧行向了。十三時行法了。 廿四日(庚子)天晴。庫院齋不知誰人所儲。不似例齋最好。十三時行法了。 廿五日(辛丑)天晴。監寺大師齋。僧俗十餘人同齋。十三時行法了。 廿六日(壬寅)去夜夜半三七日懺法結願了。浴院處交坊齋。有錢老僧五十文。餘人三十文。如日文章具小師光梵來。小師借觀心論了。文章志與老僧好㭟一囊七時行法了。 廿七日(癸卯)天晴。羅漢院如貫闍梨齋。寺主同來。如貫闍梨坐具敷地伏地禮拜。答拜了。件闍梨私造作堂僧房有其數。最以甚妙。德行高僧也。齋了。行者等著坐喫。同器為例事。奇怪多端。見惟觀等布五條二長一短最為怪。諸律中五條皆一長一短也。今造二長一短誤也者。年來所存敢無可會釋。方只答壇越不知案內。見七條九條。二長一短。五條同造由。自今以後永可停止二長五條之。(【考】之字是助字)路次參向(【考】參諸本作義)監寺許。被借智者大師供禮久(【考】久諸本作文)遵式也。七時行法了。 廿八日(甲辰)式壇主中郃齋。年六十五人也。住所有便宜。七時行法了。 廿九日(乙巳)天晴。清祥座主齋。令見師舍利日記。懸師影供齋(【考】齋諸本作養)丁寧也。即出大門向赤城寺。拜大佛殿彌陀丈六像。智者大師參此大殿。於佛前入滅。令禮燒香感淚先下。次參懺法堂燒香。寺曰中嚴寺。即是西國高僧白道猷降鬼神後所立寺也。山高三百丈。周廻七里。即天台南門也。古今即國家蘸祭之所。其山積石。石色赤。朝霞望之如雉埵。(【考】埵諸本作堞恐可)故名赤城。亦名燒山。山頂有塔。道猷真身塔也。半山有飛霞寺基趾。山下有石室。教主咸(【考】咸下諸本有周字恐非也。是處咸之略。)闍梨將向房點㭟。法門問答有(【考】有原本右傍加在字)別紙。申刻還。七時行法了。 卅日(丙午)天晴。文皓庫主齋。有水團炙夫二種菓。其外種種菓子多多也。晚依請參向寺主院。有㭟菓藥等。見咸教主答最以不許也。從赤城送書有右。(【考】有原本右傍加在字。) ᅟᅟ  處咸和南。昨日承 ᅟᅟ  道馭。光撿衡閟。幸接高論。不勝似抑受。第(【考】第松學兩本 ᅟᅟ  作以)惟惟越宿。詰旦來 ᅟᅟ  起居如何輕利耶。未遑前去展 ᅟᅟ  謝。率茲敘 ᅟᅟ  露。少布一[A10]一諸留(【考】諸恐請誤。諸請屢濫。) ᅟᅟ  前既。不宣。 赤城比丘處咸和南。 ᅟᅟ          孟秋晦日 ᅟᅟ日本國師阿闍梨(侍人) ᅟᅟ==[A10] 一【CB】,々【補編】== (【考】閏七月)一日(丁未) 雨下。無別房齋。庫院齋丁寧也。七時行法了。 二日(戊申)天晴。午時從台州少卿許。以息男為使。被返送真言目錄。老宿道士一人。老僧一人。同道來點㭟了。近隣房祥吉座主齋。七時行法了。 三日(己酉)雨下。七人行天台縣仲縛妻法事齋所。昇闍梨妹也。老僧一人依雨留房了。七人各得錢七十文。七時行法了。 四日(庚戌)天晴。三賢院日宣闍梨齋。寺主同來。盡善盡美。七時行法了。 五日(辛亥)天晴。有元表白齋。有日本日延詩。有天台祖旨。(【考】即國)杭州孤山智圓闍梨造也。借取還房見合西山祖圖。互有得失。未時如日文章送文字云。 ᅟᅟ國師法位。日來萬福。適聞 ᅟᅟ大宗(【考】諸本作宋)皇帝來詔定應如日贈送詩云。到應王寵 ᅟᅟ賜。必赴(【考】赴或起字。赴起屢誤。)意願王(【考】願王閣本作身玉)成佛富應眾人。聞 ᅟᅟ喜之無盡。未欲下拜見。且好誠辭。請將如日詩。呈獻 ᅟᅟ 尊官者。無妨客吉(【考】吉或告字)請見。走此相親。即日如。日 ᅟᅟ再白知上。七時行法了。 六日(壬子)雨下。惟照闍梨齋。宣闍梨。植闍梨同來齋。從寺主許有文字。(日本消息。唐云文字。)昨日吉縣謁州通判郎中前奏表遊五臺。今朝中有文牒下州。 許遊臺(【考】臺上諸本有五字)亦令官員妨(【考】訪)送上京面見皇帝。注法華更借兩卷(云云)。齋了。向天台縣謁通判郎中。借經第三四卷了。委聞宣旨了。七時行法了。聞宣旨由。中心之悅何事如之乎。 七日(癸丑)天晴。慎如表白齋。從知縣有文字。寺主相共可來由。即出。吉縣仙尉祕書出令見台州牒。可上京面見皇帝宣旨。其狀云。 ᅟᅟ台州牒 日本國僧成尋等 ᅟᅟ今日初三日准 樞密院剳子節文據台州奏。准杭州 ᅟᅟ牒。出給公據付明州客人陳詠。引領到日本國大德僧 ᅟᅟ成尋等八人。到天台山國清寺燒香。內僧成尋要留小 ᅟᅟ師一名同在本寺看經三年餘。發遣向本國。當州不敢 ᅟᅟ一面指揮。已令權在本寺看經。外候 ᅟᅟ勅旨奉 聖旨。成尋等八人。并通事客人陳詠。令台州 ᅟᅟ選差使臣一名優與盤纏。(【考】纏原本作經他本作經今從下文及閣本)暫引伴赴 ᅟᅟ闕。仍指揮兩浙淮南轉運司令沿路州軍厚與照管量 ᅟᅟ差人船。今剳付台州。准此等事。 ᅟᅟ右具如前。除別行外。事須帖日本國大德僧成尋等八 ᅟᅟ人。一詳 樞密院剳子內聖旨。指揮准此照會。 ᅟᅟ  熙寧五年閏七月初四日帖 ᅟᅟ               守司戶參軍馬 ᅟᅟ               守錄事參軍杜 ᅟᅟ               軍事推官孔 ᅟᅟ               軍事判宦劉 ᅟᅟ           大理寺丞知臨海縣權通判李 ᅟᅟ        尚書理田郎中通判軍州兼勸農使安 光祿少卿知軍州事兼勸農使錢 知縣仙尉以書重重問答。推官祕書同以問答。推官問。見圓覺了義經楞嚴經耶。答。圓覺經云。地獄天宮等一行。次參通判許對面。獻如理如量六句。智證大師釋了。晚歸寺了。七時行法了。 八日(甲寅)子臯齋。午時書州返牒。送縣。未時參寺家(【考】家諸本作定今據原本)鎮守天。齊仁聖帝。平水大王。五通天王。 白鶴靈王紙二百文燒了。元弼真君金擬錢二百文燒供了。為上京參臺祈禱也。智者大師進上綿衣一領。即奉寺主了。七時行法了。 九日(乙卯)天晴。希鳳齋。七時行法了。 十日(丙辰)天晴。了性齋。為告云(【考】云恐去字)州由行向知縣許。推官在一處問答了。晚還本寺。從寺主許有請。一行皆參。有菓㭟藥酒等。七時行法了。 ᅟᅟ  處咸和南 ᅟᅟ  日本阿闍梨侍者來辱示誨。承邇日 ᅟᅟ  道候禪寂宴如。嚮者。嘗期出懺。請到山寺。一食聊 ᅟᅟ  表卑悃。今云。翌入成(【考】成恐城字)赴天子明詔。至尊之 ᅟᅟ  命既重。是以小子之薄祐也。五臺游訖。可望不忙 ᅟᅟ  (【考】忙即忘字)天台教源之地。希賜重遊。幸矣。前所示婆 ᅟᅟ  沙觀法二文深感。謹奉歸納。秋涼川陸。善加寶愛。 ᅟᅟ  不宣。 天台赤城比丘處咸和南 ᅟᅟ              閏七月十日 ᅟᅟ   日本阿闍梨 十一日(丁巳)天晴。巳時向台州。寺主手自破子入米菜。丁寧沙汰。寺中上﨟十餘人皆出大門送。寺(【考】寺下恐脫主字)自取手乘轎。雖固辭不承引。寶大師(【考】寶松學閣四本作實)乘轎。植闍梨乘馬。同向新坊庄。文殊(【考】殊恐瑤誤見下文)大師齋所。如貫闍梨早來在齋所。盡善盡美。在(【考】在原本傍注改有)錢一貫。單衫一領。日記。自筆文書等多取出。德韶和尚即文瑤師也。因之有此文書也者。瑤大師伏地禮拜數度。答拜同之。未時出庄。申二(【考】二閣本作一)點著臨海縣內宿。七時行法了。 十二日(戊午)天晴。未時著州國清廨院。即參小(【考】小即少字下同)卿許以筆言問答。皇帝殊有勅宣。其旨最重。必蒙厚恩(云云)。一兩經回。(【考】回諸本作園)取 朝廷指揮。并具使臣可上京者。松門巡撿潘大保本宿廨院筆言通語。七時行法了。出小卿問(【考】問恐門字)下有一人若冠。與半紙。披見詩一首也。石橋建比知何載。側險森森木水清。多少人心平與曲。就中試驗最分明。 十三日(己未)以禹珪奉僧判官許。白檀青瑠璃𫌏束念珠一連。都僧正許奉五香白琉璃𫌏束念珠一連。 ᅟᅟ  覺[后-口+巿]啟。侍者來辱(【考】[后-口+巿]松學兩本本作虎。雲閣兩本作[厂@巾]上文亦同。) ᅟᅟ  書并白檀念珠一串。 ᅟᅟ  足荷 ᅟᅟ  勤(【考】勤即懃字)意。竢少刻。詣前 ᅟᅟ  拜謝。人還謹此通 ᅟᅟ  懇。不宣。 覺[厂@巾]上(【考】[厂@巾]見上註) ᅟᅟ  大日本國師 ᅟᅟ      十三日 都僧正行向松門縣了。有弟子返申。未時小卿送天台縣。 進奉皇帝色目問實否。答實由了。念珠五串。銀香爐一口。青色織物綾一疋也。七時行法了。 十四日(庚申)天晴。辰時潘大保還松門了。景德寺僧官來令喫蓬(【考】蓬諸本空字今據原本補之)荼畢。同寺僧來乞念珠。依不隨身不與。 ᅟᅟ景德寺表白賜紫            象俅 ᅟᅟ 一心拜告 ᅟᅟ 日本國大法師。願求念 ᅟᅟ 佛數珠一索終身受持。永當寶惜。然願此世他(【考】他下各本有 ᅟᅟ 世字。原本削之)生常相逢值。 ᅟᅟ 諸佛國土為法眷親。伏望 ᅟᅟ 慈悲特垂。 ᅟᅟ 喜捨幸 ᅟᅟ 甚。謹白。 ᅟᅟ  熙寧五年閏七月 日 表白賜紫象俅白 十五日(辛酉)雨下。辰時道士老公來。點㭟了。禹珪歸國清寺。與錢四百文了。行者同歸。與錢卅文了。七時行法了。 十六日(壬戌)天晴。向小卿許告。告路間事等沙汰未了。今一二(【考】二下恐脫日字)間可住。有勾當事示及者。今兩三日(【考】三下各本有百字。但原本削之)不可有勾當事由答了。七時行法了。少卿送錢文字在後。 ᅟᅟ今送錢貳索文省。(【考】省松本作者恐非也見卷三八月一日條下文)且充乳藥之費。幸 ᅟᅟ留撿。暄咨上。 ᅟᅟ日本闍梨           十六日 惟觀指悞籠子開。召鍛冶一人與錢十文開了。頗無益耳。申時白蓮院首座僧與處州備師共來禮拜。重重問答理即覺義。并修性不二旨。件僧頗知天台教。 十七日(癸亥)辰時。國清寺主來坐告曰。久不歸寺為慰問來也者。明州秀才四人來宿。予問司理官子秀才。明州秀才來由。答云。明州。溫州。台州。三州秀才。并就台州比試取解。約五百來人[A11]已上。取十七人。將來春就御試。取三人作官。五百人秀才中只取三人給官。天下州府軍鎮秀才約廿萬餘人。春間御前比試。只取三百人作官。約千中取一也。予七時行法了。 ᅟᅟ==[A11] 已【CB】,巳【補編】== 十八日(甲子)雨下。巳時司理官來。金剛般若事重重問答。景德寺十方藏院賜紫比丘若明。普安禪院住持傳教比丘惟果來問法門。重重答(【考】答上諸本有問字。但西本削之。今據原本。)了。感觀(【考】觀諸本作歎)無極。惟果云。日本國。東過三萬里。有仙集山(云云)。實否何。答云。先年日本東夷名俘囚。其中僧念久來云。東過數萬里。有羅漢住處。造仙宮不知數者。若此山名集山(云云)。溫州秀才七人來宿。寺主渡南家令宿秀才了。七時行法了。 十九日(乙丑)雨下。辰時寺主被歸國清寺了。侍使臣來。汝可歸者。明州秀才來問云。佛還為生死人耶。答。此問甚深。菩薩雖入重玄門。倒修凡事不為生死人。佛豈忘本覺耶。七時行法了。 廿日(丙寅)天晴。午時東掖白蓮院景掌(【考】掌諸本作堂今據原本)來謁。次石佛院。今改妙勝院。僧六人來謁。明州秀才注六問來問。一一答了。次明州(【考】州下各本有秀才二字。但原本削之)舉人姚孳來以五問來問。一一答了。七時行法了。 廿一日(丁卯)天晴。國清寺轎擔男錢長。小周與錢各二百三十文返歸了。未時北山普寧院住持闍梨來禮。赤城寺僧具俗陳斆造文字來禮。七時行法了。 廿二日(戊辰)天晴。辰時參向少卿衙。來日可歸寺。使臣追可行寺者。次參轉運諫議衙筆言重重問答。見手中獨𦙶。示云。得見金剛杵。何見金剛禪。答。禪常在心中。何因(【考】因雲松學三本作目。今據原西兩本)望得見。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運使頻好好。即召轎床前。取予手令乘。頻雖固辭更不免手。愗乘轎出了。前日通判被返注法花。司理官借了。行付司理官衙乞返得了。陳斆來云。來日齋者。受了。七時行法了。明州秀才來云。達磨西來。九年弘法。國師東至。傳其言句。 廿三日(己巳)天晴。卯二點向通判衙被出間(【考】間學本作問)以壽量六句釋[戶*頁]侍人。(【考】[戶*頁]雲閣西三本作頭。松學兩本作願。人諸本作之。今據原本。)參小卿衙見轉運使牒。錢二百貫可充日本僧上京盤纏。沿路州軍鎮厚致勞問旨也。退出了。巳時向陳斆齋所種種珍膳不可數盡。錢一貫。惟觀善久長明各百文。午時出廨院。秀才等出大門送。申時至沙潭除八家(【考】家諸本作處)宿。七時行法了。 廿四日(庚午)天晴。卯時出宿。未時到著國清寺十方教院。雇州轎擔二人各與五百文錢。寺人力小馬(【考】小諸本作〡。原本殘畫似小。今從之)與錢二百冊(【考】冊他本作卅今據原本及西本。)文了。擇賢永嘉集持來返。(【考】上文六月十六日項參看)依示寺主也。七時行法了。 廿五日(辛未)天晴。於庫院寺主齋。未時韶州客人來話。六祖惠能禪師住處有(【考】在)州內曹溪寶林山南華寺。有二百僧。六祖真身塔在彼寺。州四十里者。申時寺主房有㭟藥菓。須住州間。留守僧等行休大師等答五度(云云)。七時行法了。 廿六日(壬申)雨下。神戎(【考】戎諸本作或。恐戒字。)表白齋。午時去天台縣謁推官示人力十人到剡縣料。推官答云。聖旨不同常事。州縣盡心運送者。問知縣仙尉。推官答。近差入州。一月日歸(云云)。轎人各與廿四文錢了。七時行法了。(【考】錢以下七字原本缺。了以下六字他本缺。今據原本。) 廿七日(癸酉)天晴。雖企(【考】企諸本空字今依原本補之)大慈寺參。小馬小闍等有錢多少論不來。最無本意。七時行法了。 廿八日(申戌)雨下。寺主為錢送儲齋。最以甚妙。錢一貫。緣伯(【考】伯諸本作行)宗伯二人二百文。餘人五十文。七時行法了。 廿九日(乙亥)天晴。午時台州大理寺丞監稅務(【考】稅務二字諸本作祝□。今據原本。)權推官劉任衡□道至天台國清寺日本國成尋通放□(【考】或差字)兵士葉大(【考】葉松學兩本作莘恐葉字之略。雲本作葉。)來。成尋等未(【考】未下或脫赴字)軍資庫了請取錢二百貫旨也。即請文。 ᅟᅟ日本國成尋等八人 ᅟᅟ右成尋今月二十九日遞鋪兵士葉大賚到來牒一通准。 ᅟᅟ密院節文及准 ᅟᅟ上今(【考】恐倒置)指揮優與盤纏錢。牒付成尋八人前去。盤纏 ᅟᅟ[A12]已於兵士葉大邊責領隨身。牒[A13]已訖。謹狀。(【考】原本卷末一紙蠧蝕甚矣。加之 ᅟᅟ上部闕失。故以上八行有難補正者。今判殘畫且從諸本補綴焉。) ᅟᅟ   年月日 ᅟᅟ==[A12] 已【CB】,巳【補編】== ᅟᅟ==[A13] 已【CB】,巳【補編】== 【奧書】 一交了 【花押】 參天台五臺山記第二(終) 參天台五臺山記第三 (【考】以下凡十五行原本闕葉今據諸本補之) 熙寧五年八月一日(丙子)天晴。依州牒寅時出國清寺向台州。未時於臨海縣道安驛。對面使臣崇班。令見州牒。來日到。國清寺可待者。申時至八□徐八家宿。今日行八十里。七時行法誦經了。 ᅟᅟ台州帖 大日本國僧成尋。 ᅟᅟ當州准樞密院剳子節(【考】節松學兩本作郎)文。據台州奏。准杭州 ᅟᅟ牒。出給公據。付明州客人陳詠引領到日本國大□(德)僧 ᅟᅟ成尋八人。到天台山國清寺燒香。內僧成尋要留□(唯)一 ᅟᅟ名同在本寺看經一年。餘僧發遣回本國。當州不取 ᅟᅟ(【考】取閣本作敢。但注云敢恐取誤)一面指揮已。今權在本寺看經。外候勅 ᅟᅟ旨。□(【考】准)聖旨。成尋等八人。并通事客人陳詠。令台 ᅟᅟ州選差使臣一名優(【考】優下諸本有一名二字但皆削之)與盤纏。暫引伴赴 ᅟᅟ國。(【考】國閣本作闕恐可也)緣准 ᅟᅟ聖旨指揮。優與盤纏。即未有數日。□差定監(【考】以上十五行原本缺) ᅟᅟ路橋酒稅高侍禁。暫引伴日本國僧成尋赴國。又慮監 ᅟᅟ鹽使臣有礙 ᅟᅟ鹽法不許差出。本州遂具狀申 ᅟᅟ轉運衙。令賜降下 指揮今(【考】今諸本作令)准 ᅟᅟ牒命指揮。已轉牒至 京。沿路州軍照會并牒淮南轉 ᅟᅟ運司。依詳 ᅟᅟ朝旨施行。外牒州請立使於軍資庫。先支官錢一百 ᅟᅟ貫文。應副成尋等一行人赴發及沿路盤纏使用。所有 ᅟᅟ其餘令要錢數。即關報前路州軍候見管伴人申報。 ᅟᅟ令要數目。竝依 ᅟᅟ密院剳子內 ᅟᅟ聖旨指揮支給。(【考】給上諸本有法字。今據原本)仍告示管伴人。如更要錢 ᅟᅟ及所須物件。竝申經過處請領應副者。并別選差使臣 ᅟᅟ引伴。疾早起發赴 ᅟᅟ京訖。具差去名衙狀申本州。今勘會管下場務使臣。 ᅟᅟ各係監鹽外。在城兵馬都監鄭崇班目下得替。相次赴 ᅟᅟ離。今請本官就便(【考】便諸本作使)引伴(【考】伴諸本作侍)僧成尋等八人并通 ᅟᅟ事引領人陳詠赴闕。并上件令支官錢二百文省。內退 ᅟᅟ一索四十文省。底索不支外。實支官錢一百九十八索。 ᅟᅟ九百六十文省。已帖軍資庫。仰於見管。官錢數內。據 ᅟᅟ數支給。什(【考】什恐付字。見下文)日本國僧成尋等一行人。沿路盤纏 ᅟᅟ使用。須至行遣。 ᅟᅟ右具如前。上件實支官錢一百九十八索九百六十文省。 ᅟᅟ州[A1]已出給。正勾帖軍資庫。仰於見管。官錢數內。據數支 ᅟᅟ給。付日本國僧成尋等一行請領。沿路盤纏使用外。事 ᅟᅟ須帖日本國賜紫僧成尋等一行人。准此照會。赴軍資 ᅟᅟ庫。據數請領。上領官錢起發及沿路盤纏使用。如更要 ᅟᅟ錢及所須物件。即請計會。管伴鄭崇班申報經過州軍 ᅟᅟ請領。 ᅟᅟ  熙寧五年七月廿四日帖 ᅟᅟ             守司戶參軍馬 ᅟᅟ             守錄事參軍杜 ᅟᅟ              軍事推官孔 ᅟᅟ              軍事判官劉 ᅟᅟ      大理寺丞監城下稅務權推官劉任衡 ᅟᅟ     大理寺丞知臨海縣事權判官通判季暄 ᅟᅟ    尚書理田郎中通判軍州兼勸農事安任衡 ᅟᅟ      光祿少卿知軍州事兼勸農使錢使暄 ᅟᅟ==[A1] 已【CB】,巳【補編】== 二日(丁丑)天晴。卯時出宿。巳時到著州國清廨院。即參少卿衙。東過五里於東門謁少卿。來日可請取錢者。點㭟退出。七時行法了。 三日(戊寅)天晴。辰時參少卿衙。善久等向軍資庫。請錢。請文自向庫客舍書之。與藏司了。倉外廊等。絽綿絲錢種種物不納積置不可稱計。午時上名左都衙陳照(【考】照諸本作熙非也。見卷尾十月九日條下)寧來向告云。以小船可送錢者。即借小船送錢。以惟觀善久為使。七時行法了。 ᅟᅟ  日本國師隨 ᅟᅟ  詔都下溫州進士朱 定 謹 ᅟᅟ  成拙什拜 ᅟᅟ  餞幸希 ᅟᅟ  采照 定 和南 ᅟᅟ生性殊邦浹至和。(【考】浹諸本作決)放懷東適渡流沙。(【考】東諸本作束但雲本改東) ᅟᅟ浮艖迢遞辭鄉館。駐錫慇懃覘 ᅟᅟ國華。瑞應山川供帳望。 ᅟᅟ恩頒緍帛事 ᅟᅟ旌嘉。好隨 ᅟᅟ明詔趨 ᅟᅟ堯闕。何憚 ᅟᅟ歸程萬里賒。 ᅟᅟ   熙寧五䆊仲秋初三日書 四日(己卯)辰時參少卿衙。告可歸由。兵士四人轎擔可送越州者。巳時出廨院。以兵士四人擔轎。申時到著國清寺庄。房主有種種用意。宿料五十文。外加廿文。七時行法了。今日行五十里。 五日(庚辰)卯時出宿。巳時行向天台縣。一郎長者家尋惟觀船。答未來者。若來可令宿錢由示了。次謁監酒官。筆言問答了。過五十里。午時著國清寺。從台州至天台縣九十里。至寺百里也。酉時寺主院有菓藥酒等。七時行法了。寺主送使臣鄭崇班文字一封。披見之處。前去剡縣可相待者。 六日(辛巳)天晴。雇寺(【考】寺諸本作手)邊人力十二人。借寺主副寺海表白轎。賴緣供奉。快宗供奉予三人同乘轎出寺。法門雜具大略令擔去。世間雜具分置寺主并海表白房。寺主自(【考】自松學兩本作白)令持七條袈裟來志。返安養集十帖懺法私記一卷了。出寺之間。寺主副寺主為首。寺中上﨟出大門送。寺主取手令乘轎。愗乘了。 巳時至縣。行會路待天台縣人力十人擔錢來。午時到來同去。申時過四十五里至關嶺南家宿。七時行法了。途中入景福院。禮佛。寺主點㭟。即與詩一首。 ᅟᅟ  惠日啟臨 ᅟᅟ  大師象駕光訪。今成一章。 ᅟᅟ  奉餞 ᅟᅟ  行駕拜 ᅟᅟ  呈。伏惟 ᅟᅟ  采覽。 ᅟᅟ        天台比丘 惠日上(【考】日原本作▆。同即▆日別字。) ᅟᅟ  紫詔 ᅟᅟ  中天下。 ᅟᅟ  金書降日招。𢬢(【考】𢬢即[打-丁+侯]字。閣本注云恐撫誤)松專待 ᅟᅟ  候。報我 ᅟᅟ  聖歌謠。 七日(壬午)天晴。卯時出宿。同二點至天姥山關嶺。從天台縣至關嶺四十里。從關嶺至天姥驛十五里。從驛至新昌縣五十里。天台山記云。自天台山西北有一峯。孤秀廻拔。與天台相對。曰天姥峯。峯下臨剡縣路。仰望宛如在天表。關嶺。天台縣新昌縣堺也。過七十里。申時到著新昌縣。謁知縣并少府。令見州牒。乞安下所。即以使送寶嚴寺。大伽藍也。寺主點㭟。知縣并少府來向沙汰。乞人力十二人。轎三乘。約束了。諸僧并縣人人來集見之。七時行法了。寺主儲非時食。 八日(癸未)卯時人力八人來擔法門等。次轎三乘人力四人來。不可與錢由知縣示送。寺主儲食。辰時出寺。國清寺轎并十二人皆返遣了。行向知縣少府許。二人在一處謁了。巳時去縣十里立牒。(【考】牒或牓字)至剡縣廿五里。至東京二千三百四十里。午時到著剡縣。從新昌縣三十五里至剡縣也。即謁崇班知縣。乞安下所。即安下實性院。本名清泰寺。有傅大士影。禮拜燒香。院主智深長老云。諸寺打木魚鼓集行者。是以傅大士為根本。大士覔嵩頭陀時打魚鼓。頭陀即應鼓音來。自爾以來。天下大小寺院。為集大眾打木魚鼓(云云)。長老儲食。知縣國博仙厨祕書監務奉職。三人縣官來點㭟湯。知縣問云。見佛無定處。何遙禮聖跡。答云。法界皆道場。見佛無定處。佛種從緣起。是故禮聖跡。感喜不少。筆言問答。重重也。長老入夜淡柿持來。筆言問答數刻退歸。七時行法了。禮諸堂見長老房。(台州兵士返遣了。與二百文錢了。) 九日(甲申)雨下。卯時長老儲粥。辰時乘船。知縣出小船五隻。二隻僧三隻崇班。以人力廿人運錢。法門雜具入船。此間瑞像院傳天台教上都賜紫希顏。惠安都寺主請書來。禮拜答拜了。次乘船了。申時過六十里至三界。子一點過五十里至曾娥山宿。七時行法了。 十日(乙酉)天晴。卯一點出船。午時至東關。先入天花院。禮佛喫茶。次乘移杭州大船。且迎來台州大船一隻杭州大船一隻也。使臣并僧各一隻乘了。子時過七十里至州東門宿。七時行法了。 十一日(丙戊)天晴。辰時回船入光(【考】光諸本作先)相寺禮佛喫㭟甚妙。寺院院多。住僧多。巳時回船過十里至越府前。申時崇班送酒一瓶茶一瓶。七時行法了。 十二日(丁亥)天晴。午時乘越州新大船。轉運使被渡。杭州以崇班被示云。於杭州奉謁者。越州官人上下以女舞樂船送轉運使儀式不可注盡。七時行法了。 十三日(戊子)天晴。雨下。崇班子秀戈來云。潤(【考】潤原本作調非也)州大江中金山寺必可禮(云云)。杭州有三百六十寺。蘇州有三百六十石橋(云云)。木蓆八領。諸僧表莚從州送之。法華法堂莊嚴了。七時行法了。 十四日(己丑)天晴。從都督衙送轎三乘。於景德寺齋。予。賴緣供奉。快宗供奉。乘二乘。與崇班共向寺。客(【考】客諸本作若非也)人人有管內僧正賜紫大師。筆言問寺主闍梨良詣和尚入滅日。答不知由。又問涅槃經私志百卷事。問(【考】問恐同字)答不知由。極無本意。次參大佛殿燒香禮拜。次參懺堂了著齋座。食極以甚妙也。但無錢。寺僧為奇。但自思念。有官錢二百貫。雖不請取越州二百貫。杭州二百貫有宣旨。仍不曳錢也。七時行法了。 十五日(庚寅)未時台州陳都衙并通事陳詠到來。為悅無極。七時行法了。 十六日(辛卯)天晴。未時以崇班轎并兵士四人參都督府謁了。以齋。謝起居辭三通文字次第奉入。七時行法了。 十七日(壬辰)雨下。台州兵士四人返遣了。越州相替守護船。七時行法了。(【考】行字原本缺。) 十八日(癸巳)天晴。官錢從今日(【考】日諸本作月)以小師可用由示崇班了。七時行法了。 十九日(甲午)天晴。巳時從杭州轉運使送牒崇班。日本僧出路久不見來。錢糖江淺不得(【考】得諸本作及)渡。今日(【考】日諸本作月)之內可出船。蕭山汴水淺。大船不得進。示縣借小船六隻可來者。午時出船過五十里。子時至錢清堰。駐船宿。七時行法了。誦經一部了。 廿日(乙未)雨下。卯時以水牛八頭付轆轤繩。大船越堰。船長十丈。屋形高八尺。廣一丈二尺也。越州為日本僧上京新綵色莊嚴。依勅宣也。申時至于蕭山。小船六隻將來乘移。今日過四十里。至河口定清門宿。七時行法了。經一部了。 廿一日(丙申)雨下。辰時從法過門乘大船待潮生。天小晴。申時潮生渡錢糖江。過十五里。酉時到著杭州官舍。運船物宿。七時行法了。 都衙云。從越府至杭府一百五里(云云)。未一定。 廿二日(丁酉)雨下。辰時借轎㭟(【考】㭟恐乘字)向轉運使衙。有官人四人。三人著黑衫。一人著綠衫。點㭟湯。送大船由有命。次參提舉衙。有㭟湯。依雨大下不參知府都督并通判衙。見府內重重大門。廣大官舍數百。市內大小路辻。賣買綾羅金銀香藥絹絲布食物等滿多。人戶同越州府。與陳詠沙金一兩。出家賃。妻子上京料也。巳時轉運送大船二隻。僧并使臣乘了。依船未造。今日駐留。七時行法了。 廿三日(戊戌)辰時回船至府駐船。依船工等來修造船也。依造船間可經日從杭州大卿衙送大船三隻。依轉運指揮也。一隻僧。一隻崇班。一隻小使并通事。申時推官并左藏都監來船謁了。拜見皇大后宮御經感歡无極。問官春開封之間。深恩之由示之。彼又為悅。戌時通事借沙金三兩。錢十貫。於京可辨本數者。莊嚴道場。行法七時了。 廿四日(己亥)天晴。寅時出船。運使以兵士四人催船副船行陸。午時出杭州北門名餘杭門。水上二階樓門也。子時至倫濱宿。七時行法了。今日過六十里。從杭州至秀州二百廿里。 廿五日(庚子)天晴。卯時出船。午時至鹽官縣長安堰。未時知縣來。於長安亭點㭟。申時開水門二處出船。船出了。關木曳塞了。又開第三水門關木出船。次河面本下五尺許。開門之後。上河落水面平。即出船也。亥時至縣宿。七時行法了。今日過六十里。 廿六日(辛丑)雨下。寅時出船。午時入秀州堺內崇德縣界。秀州是割蘇州所置也。有四縣。崇德縣。嘉興縣。花亭縣。海鹽縣也。亥時至三塔寺。大門外河邊有三塔。高三四丈許。塼塔也。去州二里也。今日過一百里。(【考】里原本缺。今從諸本)從秀州至蘇州一百冊五里也。七時行法了。至州門宿。(【考】宿諸本空字。今據原本補之。)抗州防送兵士二人返遣了。 廿七日(壬寅)天晴。辰時向秀州。少卿衙通判在一處。以通事問答了。巳時州使絹十五疋持來。七人衣七條可染道料也。即示可染色返了。廻船著北門兜率院前。午時少卿送酒三瓶與使臣錢三十五文了。法酒一瓶志送崇班。小使召取於船令飲。七時行法了。送兵士二人為役人省厨。 ᅟᅟ 今送 ᅟᅟ 大師 ᅟᅟ  食壹分(折酒二缾【考】壹諸本作堂今據原本。折雲本傍注云断イ。今案折酒部下分飲之料。法酒大師自用之料也。) ᅟᅟ  法酒壹缾 ᅟᅟ右具在前。 ᅟᅟ        八月 日 守司理參軍監康 所送去酒食恐被公人偷。據請逐色酒物批四冲(【考】冲閣本作仲)咨覆。 廿八日(癸卯)雨下。午時兜率院諸僧來迎。即入院禮諸堂莊嚴甚妙。見澄照大師影。(道宣律師諡號也)妙樂大師日記了見僧正房壺。水中造山有仙宮等。如越州釋迦院二旁山。有一僧問天台義。(【考】義諸本作來今據原本)一一答了。未時管內副僧正傳教臨壇首座賜紫廣教大師用和出文狀。 ᅟᅟ秀州管內副僧正傳教臨壇首座賜紫廣教大師用和 ᅟᅟ 右 用和 謹 祇侯 ᅟᅟ 謝 ᅟᅟ 日本傳教闍梨大師。伏取 ᅟᅟ 慈旨。 ᅟᅟ牒件狀如前。謹牒。 ᅟᅟ 熙寧五年八月 日 秀州管內副僧正傳教臨壇首座 ᅟᅟ         賜紫廣教大師用和 ᅟᅟ 來坐船中。志與㭟二瓶并燒香。有慚愧人也。拜見 ᅟᅟ 皇大后御經顯密目錄了。與文狀一紙在右。 今日叨承 闍梨大法師見示聖教竝王后經。用和幸之無量。願生生世中。常值闍梨大法師。於一一處對揚教法。聞生淨佛國土廣度一切眾生也。用和愚意禮告。(【考】告諸本作客)法師。今赴京闕。面見聖人。佛法必得興隆也。用和今見此土。(【考】土諸本作公)凡出家人。須二十歲方得入帳為童行。在寺未年二十不得入帳供申。大凡人年二十歲。風骨[A2]已成。學業心散。難為教誡。欲乞 面對 聖人時言。凡出家不俱年限。俱從父母立疏捨入。(【考】入諸本作人今據原本)寺許容便入帳。貴得出家。從小學業無難。是用和願也。更有凡僧人。暫離本州。須得公據往他州。不赴公據擅他州。(【考】此句恐有誤說。須作「不得公據擅赴他州」八字)。罪當還俗。若得公據。往還時方為穩便。 ᅟᅟ==[A2] 已【CB】,巳【補編】== 次壽聖院比丘願從出文帖來船。老僧也。雖借戒體依船可早去不借。七時行法了。 廿九日(甲辰)天晴。巳時府使取七條長短衣尺寸還了。七時行法了。 九月一日(乙巳)天晴。申時出船。過州北門。經六里至三樹堰。令開二水門出船了。堰官人來入船中。謁見道場依待袈裟不進船。戌時七條七帖。衣衫七領持來。有府文狀。錢十四貫四百文出獻了。即出船至閘頭宿。七時行法了。防送兵士二人返了。 二日(丙午)天晴。寅時出船過五十四里。申時至蘇州平望縣蹔駐船。同二點出船。戌時至感墩宿。七時行法了。 三日(丁未)天晴。卯時出船。巳時過大湖。五湖中東湖也。午時過松江水。三江中一也。立鳥居書江銘。有木橋石橋。立橋不知其數。未一點至蓁陵亭。有利往橋。長一里二丈。間四十八間也。橋有高欄。以朱塗之。中有樓四間橋(【考】橋上閣本注去疑說過字)了。有笠澤亭。次渡大橋。次渡市橋。至吳江縣從平望驛過四十五里。至吳江縣也。河左有酒稅務。蘇洲使王守和乘小船迎來。今日終日過大湖。酉時從吳江縣。過四十五里至州前宿。七時行法了。 四日(戊申)天晴。卯時諸寺依都督命來迎船。進向清詔亭。數里諸僧步行。蘇州管內僧正廣化院住持傳教臨壇文照大師善顒。蘇州管內副僧正報恩寺傳教慈照大師法如。件二人乘轎子副船行開元寺主。 ᅟᅟ蘇州管內僧正廣化院住持傳教臨壇文照大師善顒。 ᅟᅟ 右 善顒 謹祇侯。 ᅟᅟ   起居 ᅟᅟ   闍梨大師。伏聽 ᅟᅟ  慈旨。 ᅟᅟ牒件狀如前。謹牒。 ᅟᅟ 熙寧五年九月 日 蘇州管內僧正廣化院持僧 ᅟᅟ           傳教臨壇文照大師善顒 ᅟᅟ蘇州管內副僧正報恩寺傳教慈照大師法如 ᅟᅟ 右 法如 謹祇候 ᅟᅟ   起居 ᅟᅟ   闍梨大師伏聽 ᅟᅟ   慈旨。 ᅟᅟ牒件狀如前。謹牒。 ᅟᅟ 熙寧五年九月 日 蘇州管內副僧正報恩寺傳教 ᅟᅟ               慈照大師法如牒 開元寺主賜紫道隆。同寺賜紫宗雅。同寺賜紫譽昇。同寺賜紫處參。同寺賜紫法淵。同寺賜紫。道月等百餘人僧從行至亭。見莊嚴甚妙。縣色色晝幕。三間皆莊嚴。州兵士十人令持轎子三乘來。僧正等著倚子點㭟。令見顯密目錄了。與崇班。參轉運都督衙拜謁了。見州門門官舍。如(【考】如下諸本更有如字。但學本傍注有衍字。今據原本。)杭州廣大也。市賣買不可思議也。石大橋三百六十(云云)。東西南北有堀川故也。都督著赤衫官人三人同坐。會運使許。通判并推官坐會都督運使共迎送。都督前召轎子。取手令乘。而固辭令持轎出中門了。乘饗應無極以通事問種種事。七時行法了。 五日(己酉)辰時為拜圓通大師(【考】源信僧都弟子寂昭入宋賜紫任蘇州僧錄司賜圓通大師號)影。向普門院。州兵士十人。州轎也。以四人為轎子持。餘人在前後。皆如昨日。有衣冠陳一郎。快宗供奉。聖秀。心賢為共人。過八里至普門院。圓通大師影堂燒香了。在講堂乾角。莊嚴甚妙。前立常燈。常花。常香臺。銘之法印和尚花香。有影讚。以行者令書取了。 普[A3]門先住持日本國圓通大師真讚。 ᅟᅟ==[A3] 門先【CB】,▆▆【補編】== 扶桑海國。  有山峻雄。  師蘊靈粹。  挺生厥中。 少慕釋氏。  早脫塵籠。  歸我聖代。  愛我真風。 一錫破浪。  萬里乘空。  祥符天子。  延對彌隆。 是身之來。  空花可喻。  是身之化。  水月還同。 長天雲散。  高嵓雪融。  謂相非相。  稽首圓通。 (【考】第五句少各本作少少。第十四句喻韻疑。第十九句相非相各本作相相非相。今改之。) ᅟᅟ治平元年五月初一日 前住持法印大師守堅重修述讚 ᅟᅟ寺主點㭟。件伽藍本報恩寺僧房也。圓通大師早以建 ᅟᅟ立一堂之後。 皇帝造加諸堂。廣大寺也。參大師佛 ᅟᅟ殿燒香了。住僧多多。問圓通大師入滅年紀之處。寺 ᅟᅟ主答云。卅(【考】卅諸本作此今據原本。)年來(云云)。傍有報恩寺。副僧正 ᅟᅟ來請。(【考】請諸本作謁。今據原本)仍參向燒香。先見副僧正房。壺湛水 ᅟᅟ造山。奇巖怪石。不可思議。有眾多仙宮。即點㭟。次參 ᅟᅟ講堂。有菓子儲。菓子廿種許竝居。即付倚子飡之。陳 ᅟᅟ一郎同喫了退出。僧正大門送來。切切固辭。留門內取 ᅟᅟ出轎門前乘了還亭。州兵士十八人。與百文錢了。拜 ᅟᅟ圓通大師影。極以悲淚感喜。不可注盡。報恩寺廣大伽 ᅟᅟ藍也。徃還之間。見遣大寺數十處。州內作法莊嚴。不 ᅟᅟ可注盡。未時出船。依運使催來也。從都督許。送酒 ᅟᅟ五瓶文字云。(【考】云諸本俱作書。今據原本。)宣奉郎中屯田員外郎通判蘇 ᅟᅟ州權發遣軍州兼管內勸農使騎都尉賜緋魚袋嚴君貺 ᅟᅟ法酒五瓶。右謹送上。伏惟留納。謹狀者。使與錢卅文 ᅟᅟ了。 ᅟᅟ(【考】原本頌注云此枚唐人手跡也。蓋插入書簡原本者。) ᅟᅟ宣奉郎中尚書屯田員外郎通判軍州兼管內勸農事騎都 ᅟᅟ尉賜耕魚袋嚴君貺 ᅟᅟ  法酒伍瓶 ᅟᅟ 右謹送 ᅟᅟ 上。伏惟 ᅟᅟ 留納。謹狀。 ᅟᅟ 九月 日 宣奉郎中尚屯田員外郎通判軍州兼管內 ᅟᅟ         勸農事騎都尉緋魚袋嚴君貺 狀 ᅟᅟ (【考】尚下原本脫書字。尉下同脫賜字。) 同二點出船過數里。出州北門。名閭門。河水立門樓有扉門內有會別(【考】別諸本作州)亭。大伽藍有數處。石橋大巖數十過了。七時行法了。(從蘇州至常州。百八十里。) 六日(庚戌)雨下。卯時出船。巳時越上亭堰入常州堺。堰水門(并)轆轤皆荒蕪年尚。戌時過八十里至常州無錫縣宿。廣大縣也。宛如州作法。七時行法了。酒一瓶與都衙并通事了。 七日(辛亥)天晴。卯時出船。辰二點暫駐船。崇斑送酒一瓶。都衙自持來糖餅十枚。巳時出船。召取杭州兵士一人。梢工一人喫酒。召水手三人同喫酒。戌時過一百里至常州南門前宿。府使職員王瑜來。出文狀。諸寺諸僧數十人出文狀來迎。依入暗來日可奉謁由示了。 ᅟᅟ管內僧正傳教賜紫懷雅。管內副僧正講經律大德中惠。 ᅟᅟ  管內僧正傳教賜紫 懷雅 ᅟᅟ   右懷雅 謹 祗候。 ᅟᅟ   超居 ᅟᅟ   日本 大師。伏取 ᅟᅟ   慈旨 ᅟᅟ牃件狀如前。謹牒 ᅟᅟ 熙寧五年九月 日 管內傳教賜紫 (懷雅) 牒 曹大平興國寺僧十五人。薦福禪院僧二人。廣福禪院二人。城下表白一人也。今日得順風。終日上帆馳船。今日過百里。從常州至潤州百八十里。七時行法了。 八日(壬子)雨下。卯時入州城門。辰時臨川亭駐船逗留。州刺史以王瑜(并)兵士八人為使。午時出北門。南北水門。二階樓門外。過二里駐船。監酒送酒五瓶。兵士七八人為使。即出船曳之。戌時過三十五里到奔牛堰宿。七時行法了。 九日(癸丑)天晴。卯時越堰。左右各有轆轤五。以水牛十六頭。左右各八頭。辰時過十八里至蔡縣暫駐船。同二點出船。未時過五十四里至丹陽縣駐船。同二點出船。丑時過七十五里至潤州南門宿。七時行法了。 十日(甲寅)天晴。卯時開水門入州城蕭閑堂。(【考】蕭諸本作菉)官舍也。休息上堂。謁通判推官二人。有點㭟。登時來會管內僧正宣教大師日華。管內副僧正延慶寺賜紫自超。(【考】自下文作白) ᅟᅟ(【考】原本頭注云唐書) ᅟᅟ管內僧正宣教大師 日華 ᅟᅟ右 (日華) 謹祗候。 ᅟᅟ起居 ᅟᅟ國師。伏取 ᅟᅟ慈旨。 ᅟᅟ牒件狀如前。謹牒。 ᅟᅟ 熙寧五年九月 日 管內僧正宣教大師(日華)牒 ᅟᅟ(【考】原本頭注云同前) ᅟᅟ管內副僧正延慶寺賜紫 白超 ᅟᅟ 右 (白超) 謹祗候。 ᅟᅟ 起居 ᅟᅟ 國師。伏聽。(【考】聽諸本作[A4]願。今據原本。) ᅟᅟ 裁旨 ᅟᅟ牒件狀如件。謹牒。 ᅟᅟ 熙寧五年九月 日 管內副僧正延慶寺賜紫 (白超) ᅟᅟ==[A4] 願【CB】,▆【補編】== 普慈院住持傳法沙門慶蒙。甘露院住持傳教比丘應天。各出文狀來問答法門。不委記。辰時至京口堰駐船。午時乘小船崇班。都衙。通事相共渡楊子江。參金山寺。一名浮王(【考】王諸本作玉)島。江中孤絕山也。不令女人入山。一一禮拜燒香諸堂。遶山有行廊。內有諸堂。莊嚴甚妙。宛如眾香(【考】眾香諸本作穴眾恐誤)城以紺青綠青朱砂等貴丹皆悉畫。處處高欄(【考】欄諸本作棚。今據原本。)或有黑漆塗。或有朱塗。如懸鏡。二里之間無隟(【考】隙字。)敷石。廊殿樓臺暎日照耀。梁朝洞臺。魏代永寧。更不能及。大佛殿丈六釋迦像。諸堂十餘所巖洞塔婆最以甚妙。一切經藏寔可貴重。僧堂置鉢。寢所置衾。或二領三領。八十餘所。其外房房皆以優美。看經院內八十餘人。各居經先讀一切經。泛海樓內有等身釋迦像。如今日見第一莊嚴寺也。寺主大師儲齋供。珍膳美菓。盡善極妙。申四點渡江向亭休息。依湖乾不用船。知縣送馬二疋。崇斑共乘還。今日始乘唐馬。如日本馬。(【考】馬諸本缺。)鞍表敷覆鞍骨。鐙懸金輪。酉時歸著。船馬舍人與錢十五(【考】五諸本缺)文了。州南北門築正壇十丈許。上造高樓。見異國軍料(云云)。此州東晉時王都也。地名金陵。城名建業。水名楚水。江南王朝都此州。謂晉齊宋梁陳也。渡(【考】渡原本作渡恐後字)又都大吳皇帝(云云)。依湖乾不越堰宿。七時行法了。 十一日(乙卯)天晴。申時以牛十四頭。左右各七越堰。依堰司命上陸見越船最以希有也。堰下河船駐宿。七時行法了。 十二日(丙辰)天晴。卯時出船出水門。過一里出水門向揚子江。廣大如海。有數百船。渡江間從州船二隻各乘兵士廿人。艫各四枝。以老僧船并崇斑船綱。各付(【考】付下原本更有付字。一付恐衍。)一隻令牽船。一時許渡江了。最可云勤功。送著河口。兵士船歸了。江間卅五里。巳時至河口有利涉亭。入揚州堺內了。次至橋。橋頭有迎湖大泊(【考】湖雲本頭注云疑潮。泊諸本作江。恐迎潮大伯。)庿。遠見金山寺。四面甚妙也。次入流州內。隋帝時所分置也。今又屬揚州無別刺史。至水門駐船。待潮生可開關木。申一點潮生。曳水中木入船過二里到著派(【考】派疑流)州堰宿。七時行法了。 十三日(丁巳)天晴。卯時越堰。牛廿二頭。左右各十一。牽上入上河。河左有廊五十間。每間有立(【考】立原本作上或土字。)隔。午時至楊子鎮。江都縣駐船。此河隋煬帝所堀也。堀溝寬二丈餘。直流弃(【考】弃松學兩本作弄。原本弃或無字)曲。未四點過十里至揚州安賢亭。來迎管內僧正傳教賜紫惠禮。管內副僧正壽寧寺住持講經臨壇賜紫惟雅。 ᅟᅟ(【考】原本頭注云本唐人手跡) ᅟᅟ管內僧正傳教賜紫 惠禮 ᅟᅟ 右 惠禮 謹祇侯。 ᅟᅟ  起居 ᅟᅟ  三藏大師。伏取 ᅟᅟ  慈旨。 ᅟᅟ牒件狀如前。謹牒。 ᅟᅟ  熙寧五年九月 日 管內僧正傳教賜紫 惠禮 ᅟᅟ管內副僧正壽寧寺住持講經臨壇賜紫 惟雅 ᅟᅟ  右惟雅 謹祇候。 ᅟᅟ  起居 ᅟᅟ  三藏大師。伏取 ᅟᅟ  慈旨。 ᅟᅟ牒件狀如前。謹牒。 ᅟᅟ 熙寧五年九月日 管內副僧正壽寧寺住持講經臨壇 ᅟᅟ                   賜紫惟雅 僧判官壽寧寺講經臨壇賜紫道演。同寺賜紫五人。知事一人。建隆寺了素。住石塔慧照寺玄實。石塔寺賜紫守詢。昔法進僧都住持也。龍興寺釋之。昔鑒真和尚住寺也。開元寺賜紫一人。知事一人。雍熙禪院智潤。興教禪院賜紫文清住持僧子等合十七人。出文狀。予從船下陸入亭。面謁禮謝了。從州送酒八瓶。兵士五人可召仕人者。留一人仕之。四人返遣了。未二(【考】二諸本作三)點出船。終夜牽船。丑時過一百五里至新湖口宿。揚府南北十一里。東西七里。周卅里築城。七時行法了。 ᅟᅟ從潤州府至揚州府卌五里。 ᅟᅟ 揚州使酒庫 ᅟᅟ 奉指揮。送 ᅟᅟ 日本僧酒如後。 ᅟᅟ  百陶酒玖勝。計參小瓶。到折食。 ᅟᅟ  百陶酒壹肆伍勝。小位小瓶。折路食。 ᅟᅟ右具如件。 ᅟᅟ  九月 日 勾當人李 質 等 ▆ ᅟᅟ     ▆ ᅟᅟ  監 十四日(戊午)天晴。卯時出船。辰時至邵伯鎮止船。從船前捧幡打廝羅(【考】廝諸本作廊。今據原本。)伎樂數十人。渡邊祭神人(云云)。未時開水門二所了。次開一門出船了。子時過六十里至高縣廣大縣也。北去楚州寶應縣堺五十五里。南去江陵縣卅三里。揚州有六縣。江陽縣。天長縣。六合縣。高郵縣。海陵縣。揚子縣也。揚州去東京一千五百里。南行一千四百五十里有台州。七時行法了。 十五日(己未)天晴。卯二點開水門扉。入縣見死人葬。船人人皆以白(【考】白閣本作自)埋裹頭。女人三人打胸啼泣。至縣官舍前止船。午時出船。得順風飛帆。子時至楚州寶應縣。管內僧行賀橋(【考】此文恐有誤脫)停船。七時行法了。今日行五十五里。 十六日(庚申)天晴。巳時出船。過十里至黃莆領駐船。同二點出船。順風上帆。戌時過八十里至楚州城門宿。七時行法了。從揚州城至于楚州城三百十里(云云)。 十七日(辛酉)天晴。辰時見鸚鵡大如鳩。尾長一尺。觜赤。足赤(【考】赤諸本缺。今據原本。)背毛青處處有白斑。紫毛處處交。入籠置船。又鹿如日本鹿。與羊置船飼。人(【考】人或入字)見莊家以驢馬二疋覆自口。懸麥粉石臼。獨回牽無人副進。(【考】進諸本缺。今據原本。)巳時出船回州城至閘頭。築城南北九里。三百步(云云)。至于泗州二百十里。巳時過十里至閘頭。依潮乾不開水閘。申時登州秀才與陳詠共來相人由告之。問命今幾年。答可保八十餘年者。戌時依潮生開水閘。先入船百餘隻。其間經一時。亥時出船依不開。第二水門。船在門內宿。七時行法了。 十八日(壬戌)天晴頗翳。終日在閘頭市前。戌時開水閘出船。即得順風上帆。并牽綱手。寅一點過六十里至楚州淮陰縣新開駐船。七時行法了。經四卷了。 十九日(癸亥)雨下。卯三點出船。過六十里申三點至閘頭。石梁鎮內也。戌時開閘出船至淮河(【考】河諸本作時。今據原本。)口宿。七時行法了。 廿日(甲子)雨下。寅時出船入淮河牽船。末二點至肝船[目*公]貴山寺(【考】船恐衍)塔十五重如閣。頂見羅漢井(【考】井或𦬇字或并字。)寺名先福寺。。昔五百羅漢見住處也。委知沺。(【考】即泗)州大師行狀。順風上帆。戌時過八十里至泗州東淮頭停船。七時行法了。 廿一日(乙丑)天晴。卯時以小船令牽船。同二點入小河河口。南北有二階閣。內立八角大石刻彫經。額名度人經。依遠不見何經。淮河有浮船。船脚有六十餘隻。從河口過二里至州前停船。午時二點知府送酒三瓶。與使錢三十文。同四點故從行參普照王寺。先拜僧伽大師真身塔。西南額名雍熙之塔。禮拜燒香。八角十三重。高十五六丈許。每重𮐛黃色瓦。如黃茶垸。(【考】即埦)有光。每階下有羅網。其中盡菩薩賢聖天眾像。莊嚴不可思議也。塔內莊嚴。中心造銀寶殿。在黃金寶座向西。大師坐後在二尺鏡。前在脇足。左有銀大水瓶二口。高二尺五寸許。左右有一僧像。寶殿以七寶莊嚴。垂種種瓔珞玉幡。前有黃金寶殿。上下皆金。長八尺。橫四尺。柱等皆金也。塔內四角大柱以黃金卷。柱梁柱貫皆以金造之。柱上有半出菩薩形。皆金色。內有連子。每頭有天眾形。左右有龍形。內四面縣綾羅天蓋幡等。無隟(【考】即隙)以瑠璃敷地。有三重連子內前黃金寶殿。壇上七寶花香燈供具具足造置。多以金造。四面各有黃金燈爐二。高二尺。次四面各五間。每間中八尺。次六尺黃金板。以黃金造半出金小(【考】小諸本作卜)佛。各卅(【考】卅諸本作廿)體許坐。(【考】坐諸本俱作生。)佛前中門額普照明覺大師。連子上有鐵羅網。北一間有入寶物小門。大方一尺。(【考】尺松學兩本作丈可也)許。額名𢪛施利。(【考】𢪛原本曖昧或放字。放入施利之意歟。閣本作板拖剎。雲西松學四本作𢪛[拖-也+巴]利。但西松學三本𢪛字傍注云不明。松本注云此飜白蓮塟。今案印度稱寶藏云(Bhaṇḍara)稱藏主云(Bhaṇḍarika)恐以▆[拖-也+巴]利為正。白蓮華梵云芬陀利。雖音相似恐非也。)有階。人登階入寶物。有七寶箒。外間四面懸天蓋幡無隟。(【考】隙)佛面外二柱以銀打覆。口徑二尺。圍有連子高六尺許。護銀義(【考】義諸本作箋)也。四面上長押懸綾羅。皆縫物大師變相也。餘柱皆朱色也。佛面立床子上置燈爐三口。口廣二尺四面。地敷黑石皆有光。階下四尺。四面立竝女人誦經各取花。其外道路男女不知數。階下四面皆立床子有香燈具。次佛面禮殿三間別棟。黃瓦𮐛寶殿之內。立床子造供具不可思議也。階柱上有黃金獅子。有七寶七重小塔。高六尺許。有紺瑠璃師子二。懸大七寶蓋。種種幡具懸之。有四面廊。四方各一町。方方五十間許。西北二面壁畫大師卌二變相。東廊前有小殿造居等身真寂大師影。僧伽大師令兄也。容顏甚妙也。有種種眷屬塔。巽方有二階閣。內立石大錍。從閣鹿出遊。有一男細工也。件男所飼鹿也。塔前庭有鶴一雙遊。塔四面庭地或敷碧瓦。或敷黃瓦。有光文奇妙也。(【考】也諸本作邊。誤也。)塔後廊外有講堂有大師影安中心。莊嚴甚妙也。。造小寶殿垂綾羅帳。左有童子形右有(【考】以上五字諸本缺今據原本補之)僧形。寺主來向點㭟。次入僧堂百五十人休息坐。各有衣鉢。或臥或坐。或書法門。或讀經。次出北廊禮彫石法華經(【考】經諸本缺。)十二間內立石卅二枚。廣三尺。高五尺。刻盡經一部七卷廿八品。石色青黑。(【考】黑諸本作色)刻文內入牛粉。佛一字題名以朱入。講堂點㭟之次。以通事陳詠問寺主。泗州大師入滅經幾年。入滅月日何。答經多年無知人(云云)。予乞硯筆。書之。中宗孝和皇常景雲元年三月二日。(【考】日下原本更有日字。一日字恐衍。)入滅。至今年三百六十三年者。寺主見稱知也。頗前後相違。次禮最北乾明禪院。寺主出來點㭟。次塔西有大佛(【考】佛閣本作妙。恐非。)殿。丈六釋迦。彌陀。彌勒。皆有脇仕二天等圍繞。二階大殿也。佛面戶左脇畫天親菩薩像。右手當齎執花一莖。左手當肩掌持紺瑠璃器。盛花三枝。內外映徹。頭冠花瓔如常。右脇有文[A5]殊像手取如意。普賢像左手捧花。臺上有經。未曾見樣也。造紙經也。化[A6]菩薩如常。西壁外西有三藏影。各長六尺許。羅什右手執如意。左手垂膝。曇無(【考】無字原雲閣本缺。今從西松學三本。)讖左手當胸捧龍入瑠璃壺。內外映徹。右手垂膝。佛圖澄左手當肩掌向外現山海。右手垂膝。惠遠左右手垂下。竺(【考】竺諸本作生今據原本。)道生右手當胸執竹杖。左手垂膝。東壁東面。摩騰右手當肩執經。左手垂膝。竺法蘭左右合掌當胸前。以左右大指橫取麈尾。僧會姓康氏。即康居國大丞相長者。棄俗入道。神儀剛正。遊化為任。右手捧瑠璃瓶當乳。左手執瓶。上從瓶放光二尺許。如日本開扇。三人皆著疎鞋。玄奘左手執經當胸。右手當胸小指頭相捻。次窺基字洪道。右手執念珠垂前。以左手把右手腕。二人著花鞋。鼻如花。大佛殿前有花蘭。立石植種種花草并小(【考】小諸本作十。今據原本。)樹花。西有經藏。四重閣也。內造寶殿。納銀色一切經無帙。只綾羅裹之。開大集經一帙奉禮見了。燒香供養人人多多也。東有鍾樓四重閣上階有鍾。下階內有等身釋(【考】釋原本缺。今從諸本。)迦像。佛前有地藏[A7]菩薩像。十王圍繞。左右壁邊坐三尺十六羅漢。佛後有九子母。九子圍繞。皆著色色現衣。四面廻廊一町許。佛後有四重大閣。石寶巖之閣。丈六釋迦像坐。三面有五百羅漢等身像。上階白衣觀音有五人脇仕。登上階。階高殆及一町。於像見四方在掌中。塔九重。𮐛黃光瓦。如㭟垸(【考】埦)作瓦也。大佛殿上階黃瓦。階下碧色光瓦。如紺瑠璃。鍾樓經藏上二階黃瓦。下二階碧色瓦。見了入內。坤角有二穴大如一寸許。隔子開之。以白板長二尺又廣一寸許。去穴二尺許向穴板現塔影。隨穴員二塔皆逆塔也。是希有事也。十三重咸移板。書詩傍打付。 ᅟᅟ==[A5] 殊【CB】,珠【補編】== ᅟᅟ==[A6] 菩薩【CB】,𦬇【補編】== ᅟᅟ==[A7] 菩薩【CB】,𦬇【補編】== 王敏 題塔影詩 變化明知普照靈。蒼生咫尺昧中扃。容光塔影層層見。報應須防暗逐願。 (【考】願字不成韻恐誤。松學兩本作遂顛亦非也。或形字歟。) 退歸之間。大門外廊左右置內外典籍賣買。即買取法華感應傳一帖。慈氏[A8]菩薩一帖。道場五方禮一帖。白衣觀音禮一帖。申時還船。知府送酒五瓶。送返事使者與錢冊(【考】冊松學兩本作卅)八文。路間食者。最可云丁寧。七時行法了。 ᅟᅟ==[A8] 菩薩【CB】,𦬇【補編】== 廿二日(丙寅)天晴。巳時以都監轎參泗州大師院。燒香禮拜了。途中千萬人滿路敢無隟。賣買寶物食物如杭州市。陳一郎查子持來。形似木苽。味似梨。午一點見短人。長三尺餘許。午二點出船。過廿二里宿胡口。酉一點停船。州內七里。臨淮縣同十三里也。七時行法了。 廿三日(丁卯)天晴。寅二點出船河極駛流。黃濁難飲。戌時過五十五里。至下易縣宿。終(【考】終諸本作梵)日牽船。河駛船重。里數非幾。七時行法了。從泗州至宿州四百廿里。 廿四日(戊辰)天晴。卯一點出船。終日牽船。戌時過八十里。至青陽驛宿。七時行法了。 廿五日(己巳)天晴。寅一點出船。辰時見青陽驛館舍等。最廣大也。同二點梢工屑福持來醫一坏。薑一坏。蘿蔔一坏。梢工者日本梶取也。申時崇班來向船點㭟。戌時過四十二(【考】二字諸本缺今據原本)里至通海領停船宿。七時行法了。 廿六日(庚午)天晴。寅二點出船。申一(【考】一諸本作二)點過三十八里到宿州虹縣。有大橋即出船。戌時過七里至店家前為駐船宿。七時行法了。 廿七日(辛未)天晴。寅四點出船。卯三點得順風飛帆。終日馳船。酉四點過七十三里至史頭縣大橋下宿。七時行法了。 廿八日(壬申)天晴。卯一點出船。終日牽船。亥時過四十五里至靜安鎮宿。七時行法了。經四五六七卷了。 廿九日(癸酉)天晴。寅三點出船。終日牽船。戌時過四十五里至宿州宿。七時行法了。經一二三了。 卅日(甲戌)天晴。寅二點[A9]出船。辰時過十五里至州艤舟亭。知府送酒三瓶。送返事與使錢卅五文。知府并通判示送云。今日可逗留。欲儲齋者。答云。早可上京。齋無用由。巳時出船。過一里間。(【考】間諸本作開)知府重送酒大一瓶。糖餅五十枚。在文狀。送返事既了。依同使重不可與錢。 ᅟᅟ==[A9] 出【CB】,▆【補編】== ᅟᅟ(【考】原本頭注云唐人手跡也) ᅟᅟ朝奉郎守太常少卿知宿州軍州事兼管內堤堰橋道觀農 ᅟᅟ使上護軍備紫元居中(【考】觀宜作勸備宜作借) ᅟᅟ   法酒三缻 ᅟᅟ  右謹專送 ᅟᅟ  上。伏惟 ᅟᅟ  仁私。(【考】私西松學三本傍注云不明)俯垂 ᅟᅟ  留納。 謹狀。 ᅟᅟ   九月 日 朝奉郎守太常少卿知宿州軍州事兼 ᅟᅟ         管內堤堰橋道勸農使上護軍借紫 ᅟᅟ                  元居中 狀 ᅟᅟ(【考】原本頭注云同前) ᅟᅟ朝奉郎守太常少卿知宿州軍州事兼管內堤堰橋道勸農 ᅟᅟ使上護軍借紫元居中 ᅟᅟ   糖油餅五十事 ᅟᅟ   法酒一缾 ᅟᅟ  右謹專送 ᅟᅟ  上。伏惟 ᅟᅟ  仁私。(【考】見上注)俯垂 ᅟᅟ  留納。 謹狀。 ᅟᅟ   九月 日 朝奉郎太常少卿知宿州軍州兼 ᅟᅟ         管內堤堰橋道勸農使上護軍借紫 ᅟᅟ元居中 伏(【考】伏恐狀字。郎下恐脫守字。軍州下恐脫事字。) 即出船。戌時過四十里至寄宅鎮宿。七時行法了。 十月一日(己亥)雨下。寅三點出船。辰時志送崇班交菓子蓋了。都衙并通事許各送酒一提子。糖餅五枚。小手十六人與酒二瓶。糖餅八枚。梢工與酒一提子。糖餅五枚了。前前州酒皆以如此分志船船。依無暇不委記。巳時過柳子驛。未四點至柳子驛。未四點至柳子鎮有大橋。申時一里停船宿。七時行法了。今日行五十里。 二日(丙子)天晴。寅三點出船。終日牽船。戌時過六十里至毫(【考】 原本傍注云音博)州永城縣甫城縣甫城甫亭停船。從宿州至(【考】至下諸本更有至字今據原本)當縣一百五十里。從縣至南京二百里。七時行法了。 三日(丁丑)天晴。辰時出船。從大船下拽船橋。無柱。以大材木交上以(【考】以諸本作一今據原本)鐵結留。宿州以後皆如是。未四點過三十四里至鄱陽鎮。去亳州一百里(云云)。有大橋石。鄱陽市橋。過三百步又有大橋。此鎮亳州鄱縣內也。不停船過鎮了。戌時十六里至甫中宿。七時行法了。今日行五十六里。 四日(戊寅)天晴。卯一點出船。辰四點過十八里至南京迎應亭停船。有大橋。辰三點出船。得順風上帆并拽船。酉時過五十二里至十八里店宿。今日行七十里。七時行法了。 五日(己卯)天晴。卯一刻出船。巳時過宋州穀熟縣。從縣官許以兵士十人送之。從大橋下過行。終日拽船。酉一點過七十四里至南京大橋南停船宿。宋州內有南京官名揚侍讀。從南京至東京三百二十里。從越州至楚州八州河不流河也。河左右殖生楊柳相連。從泗州至東京駛流河也。河左右殖生榆樹成林。大橋上并店家燈爐大千萬也。伎樂之聲遙聞之。七時行法了。 六日(庚辰)天晴。辰時拽船從橋下過店家。賣買不可記盡。經二里至次大橋外停船。梢工宿積干薑取上市頭了。五十石許上了。於宿州卅石許上市了。梢工屑福最可云當人。巳時大河亭次過六百步過望雲亭。河中有損沈船。凡此(【考】此下諸本有河字今據原本)駛河見損船及十餘隻。八月四(【考】四諸本作七今據原本)日出台州府至今日六十二日(【考】日諸本缺今以原本補之)到著南京。經千(【考】千雲閣兩本作十恐于字)一十三州。二千六百七十五里。從台州至關嶺(越州堺也)二百卅里。從堺至剡縣一百里。([A10]已上陸路)乘小船從河下(【考】下諸本作不)過一百九十里。至越州府。乘大船行。行堀河過一百五里至杭州府。經二百廿里到秀州府。過一百冊(【考】冊雲松學三本作卅)五里。到蘇州府。過一百八十里到常州府。過一百八十里到潤州府。過四十五(【考】五諸本作二今據原本)里到楊州府。過三百十里到楚州府。過二百十里到泗州府。(【考】過三以下十八字諸本俱缺今據原本補之)過四百廿里至宿州府。過一百五十里至亳州永城縣。過二百里到著南京也。從南京至東京三百廿里。從台州至東京二千九百九十五里。從楊州至東京一千六百十里也。酉三刻過三十五里至宋州葛驛停船宿。七時行法了。 ᅟᅟ==[A10] 已【CB】,巳【補編】== 七日(辛巳)天晴。卯一點出船。巳時至宋(【考】宋閣本作史非也)州府有大(【考】大諸本作九今據原本)橋。河邊有寧陵縣驛。即拽過一里停船。乘崇班橋(【考】橋恐轎字)過一町半到象廄。一屋有三頭象。一屋有四頭象。先見三頭象。有飼象人教象有外國僧等來見可拜。第一象屈後二足垂頭拜踞。(【考】踞諸本作跪)次教可稱諾由。即出氣出聲。象高一丈二尺許。長一丈六尺許。鼻長六尺許。牙長七尺。曲向上以鼻卷取蒭食之。象師與錢五十文了。望第二象所象師又乞錢五文。與了。拜諾同前。高一丈。長一丈三尺。有牙。次至第三象所。高長同第一象。拜諾同前。與錢同前。三象皆男象也。至四頭屋。第一象高長同前。第一象拜諾與錢同前。女象也。有左牙一尺五寸許。右無牙。第二象无女象牙。拜諾與錢如前。第三象𢪛(【考】𢪛恐牡字)象也。高一丈三尺。長一丈七尺許。屈四足拜諾。聲極高。人人大驚。三聲出之。與錢同前。第四象𢪛(【考】𢪛諸本作牡可也)象也。與錢五文。後象師從牙登頂上。舉牙令登人。是希有事也。高一丈四尺許。長一丈八尺許。屈後二足拜諾同前。皆黑象也。後二足付繩繫之。(【考】之閣本作也)處處積置蒭如山。每日食一頭十五斤。禾蒭長十八尺許。象元廣南大王為戰於城所養也。破廣南之後。於此養之(云云)。象無毛。膚色如日本黑牛。毛落時色鈍色也。陰藏付□(【考】原本蠹蝕似處字)并形如馬。牝象乳似猪。今日過卌八里。酉二刻至府中宿。七時行法了。 八日(壬午)天晴。卯一點出船過七里。辰一點至東京宋州蘘邑鴰縣舟亭停船。有大橋。廣大縣也。賣買店家繁昌。莊嚴異他縣。崇班志送饅頭廿丸即分與一船人人梢工水手等了。同三點出船過七十三里。酉二點至府中駐船宿。七時行法了。今日行八十里。 九日(癸未)天晴。卯一點牽船過八里。至東京汴州雍丘(【考】丘諸本作五今據原本)縣停船。有大橋崇班告送云。此縣有女子暫可逗留者。即女子與夫共乘馬來。件聟富縣官人也。共人兵士等廿餘人也。午一點陳都衙照寧借錢十貫依員持來返納。通事陳詠十貫同返了。梢工三貫持來返了。終日在縣留宿。七時行法了。 十日(甲申)天晴。辰二點出船。終(【考】終下恐脫日字)拽船。酉過八十里至東京陳留縣宿。有大橋。七時行法了。去洛陽城四十五里。 【奧書】 書本云 以善惠大師手跡之本比校之了(云云)。 【別筆】 一校了 參天台五臺山記第三(終) 參天台五臺山記第四 大宋國熙寧五年十月十一日(乙酉)天晴。卯一點從東京陳留縣拽船。申一點過三十八里到著鏁頭。去洛陽城七里。停船。使臣崇斑前立使者。 奏日本僧參著由并安下處待 宣旨問宿此所。七時行法了。內殿崇斑來入船內。數尅慇懃取遺茶共喫。仰惟觀梢工水手兵士等二十人令喫飯了。陳都衙。通事。梢工(【考】工下原本有事字但削之)梢工屑福。兵士長一人。令喫酒了。兵士十人連署借錢三百文返文書志與既了。各來感謝。見數百大小船。竝著河左右邊。梢工兵士等各來悅到著京由。出國清寺六十五日至洛城。諸僧喜悅何事如之。進奉 皇帝念珠五串。銀香爐等。內殿崇斑見沙汰了。台州奏狀在色目。不可奉別解文者。進上念珠香爐有不得意思輩歟。因之進上顯密法門六百餘卷目錄表。右狀中昔天台智者以蓮花香爐。水精念殊獻 隋煬帝。今日域愚僧以純銀香爐。五種念珠進 今上聖主共表祝延志奉祈萬歲旨奏之也。 十二日(丙戌)天晴。雖 宣旨(【考】旨諸本作士但傍注云疑旨。今據原本。)不下。旦辰時拽船。過二里至開封縣水門問官前止船。巳時內殿崇斑具甥來向點㭟。午時官人來。梢工屑福賣物取上提(【考】提閣本注云恐堤)上如山。但豆蔻等貴物隱船內。依日本僧船不入見過了。午時出船。未剋至同縣下土橋停船。見從橋上牛懸車過行。雖似日本車屋形。前後左右有四柱窻(【考】窻諸本作意)蓋柱也。申時拽船過三里見麗景門。七間高樓有三戶。過一里至相國寺前延(【考】延諸本作退)安橋下停船。侍中一人來船。崇斑來會拜禮點㭟。宿船。七時行法了。汴河左右前著船不可稱(【考】稱原本作講今從諸本)計。一萬斛。七八千斛。多多莊嚴。大船不知其數。兩日見過三四重著船千萬也。侍中用金帶最甚妙也。黃門女聲。 十三日(丁亥)天時。(【考】時恐晴字)早旦從大平興國寺傳法院告送。八月四日安下處 宣旨下了。早可來入者。巳時向傳法院。余并賴緣。快宗。兩供奉乘馬。殘五人步行。以船兵士十四人合運法門雜物錢等。所殘一百四十六貫運置既了。依殘可多不請取。越州。杭州。揚州各二百貫。如案多錢(【考】錢諸本缺)有殘。被下八百貫 宣旨最可云殊恩。崇斑為送(【考】送諸本缺)乘馬同來。小使通事同來。院少卿(傍註副寺主名少卿)來迎諸僧有其數。入講堂點茶。四重閣也。中門西僧房為安下所。三間大房也。老僧并小師五人同宿。中門東一間小房安下賴快兩供奉。少卿雖備儲齋依於船喫了不喫。午時勑使侍中御藥(官名也)來坐以通事種種事問答。公家被下寺家日本僧八人。通事曰。飡(【考】飡恐衍。案初誤寫食字左肩加ヒ字者轉成飡歟。)文書三枚送客省。即捺印儀式優義也。依黃門女聲召勾當僧。數尅沙汰最丁寧也。崇斑告錢殘員。以通事示云。公家不可被知品。任意可用者。不充安下盤纏。希有事也。乞見闍梨官符。即令出見。以出見以寺賜紫僧為天覽書寫印![[B32p0368_01.gif|300]] 。(【考】花押)進奏法門目錄付侍中了。數尅之間點茶三度。及申刻還參內了。五ア道具 皇太后宮御經見了討(【考】討或計字)也。委奏歟。進奉 皇帝香爐念珠等見了。院大卿乘馬還房。即崇斑相共參向。中天竺人也。年五十六(云云)。出西天三箇年。來著當朝。[A1]已經二十五年。名日稱三藏。(【考】宣梵大師)色黑如墨。依有德行公家為國師并院司(云云)。點茶。還安下所。有非時食飯汁鹽醏也。崇斑為宿直來宿。別求一房宿。小使還船。通事同留宿。七時行法了。酉時從御藥許送羊毛疊十枚。染青色長六(【考】六諸本俱缺今據原本)尺廣三尺五寸。厚一寸。依 宣旨也。八人通事各一枚。殘一枚。典座取了。一二三。 ᅟᅟ==[A1] 已【CB】,巳【補編】== 十四日(戊子)天晴。辰一點勅使御藥來以筆言示曰。銅壇具。畫功德。 皇后經。長髮等祠部入內進呈。 (【考】原本頭注云以下四行唐人之書) 要將來者畫功德并銅壇儀(【考】儀諸本作被)物色。太后寫者(【考】者上諸本有物恐依字訓而衍。今據原本者字亦或衍。)經并髮。闍梨牒。祠部入內進呈者。即依員八供養具兩壇。鈴杵。五胡鈴四口。塔寶。三胡獨胡鈴各一口。五胡五枚。三胡五枚。獨胡五枚。羯磨四枚。輪一枚。橛八枚。寶杵二枚。縛日羅一枚。閼伽器八具。五色糸二結。法華曼陀羅一鋪。八字文殊曼陀羅一鋪。佛眼曼陀羅一鋪。梵字不動尊。三井寺慶耀供奉所與也。衣座室天台大師像一體。百光房律師希有智惠也。文殊三種真言大梵字一卷。尊勝等諸真言梵字一卷。慶耀供奉送五臺山并與成尋也。西天三藏見梵字等感歡(【考】歡雲松學三本作歎)無極。少卿并惠詢三藏。(【考】梵才大師)定勝(【考】勝下文作照)筆受等見漢字并草慈(【考】慈雲閣學三本作戀。松本作率。但雲閣兩本頭注云疑蠻。今案慈字之草書歟。)字感歎無極。皆以進覽。闍梨官符依召進呈。其案文云。 ᅟᅟ大政官牒延曆寺應補阿闍梨傳燈大法師位(【考】位松本作住)成尋 ᅟᅟ事 ᅟᅟ右得阿闍梨大僧正法印大和尚位明尊今年三月十八日 ᅟᅟ奏狀偁。成尋者故法印大和尚位文慶入室弟子也。即 ᅟᅟ從師受學胎藏金剛兩部大法并護摩祕法。諸尊別行儀 ᅟᅟ軌等。重從入道兵部卿親王稟學胎藏金剛蘇悉地參 ᅟᅟ部大法。護摩祕法。依為其器。賜印信既畢。又重從 ᅟᅟ阿闍梨法橘上人位行圓。研究參部大法。護摩祕法。諸 ᅟᅟ尊別行儀軌等。盡其深理如寫瓶水。(【考】水諸本缺)更從小僧 ᅟᅟ稟受兩部大法。護摩祕法等。修學功積。顯密業成。薰修 ᅟᅟ練行。星霜稍尚。佛法棟梁。最足(【考】足諸本作之今據原本)法器。久習 ᅟᅟ一乘之奧義。頻飛詞華於清涼殿之春風。深通參部之 ᅟᅟ大法。朗懸觀月於畢竟空之晴天。加之門徒起請云。 ᅟᅟ(【考】諸本作赴請之恐誤。今據原本)經壹門碩學竪義者。必可與阿闍梨位解 ᅟᅟ文者。薦舉之處成尋旁當撰矣。望請天恩延曆寺分阿 ᅟᅟ闍梨釋照之闕賜官符將授傳法灌頂。不勝領國弘宗 ᅟᅟ誠者。正二位行權中納言兼中宮權大夫藤原朝臣經輔 ᅟᅟ宣。奉 勑依請者。寺宜承和(【考】和閣本注云疑知)依宣行之。牒 ᅟᅟ到。准狀。故牒。 ᅟᅟ天喜二年十二月廿六日正五位下行大炊頭兼左大史算 ᅟᅟ          博士小槻宿稱孝信牒。(【考】史閣松學三本作辨。) ᅟᅟ          左少辨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定成。 正文進上了。皇太后宮法華經依宣旨進上。六尺髮同依宣旨進上。奝然日記四卷。覺大師巡禮記三卷。依宣旨進上。至巡禮記第四卷隱藏不進上。依思會昌天子惡事也。又被問云。日本自來為甚不通中國入唐進奉。答云滄波萬里。人皆固辭。國(【考】國雲本云疑因字)之久絕也。又被問。即今國主姓甚。答日本國主本(【考】國以下三字諸本缺)無姓。雖聞有名由。庶人不知之。又問云。日本近(【考】近諸本作進)上官人員呼甚有(【考】有諸本作者)多少來。答大政大臣兼關白從一位藤原某。乃至參議位階姓名依員書進了。御藥子一點參內畢。還房齋。種種菓菜過差也。未時見太宗皇帝御筆碑石。高二丈。立三階大閣內無他佛等。次見真宗皇帝御筆碑文。立三間大殿之內。額名乾明之殿。無他佛。次見筆受定照大師書道德二大字。各三尺字也。各書絹一鋪一字。同三點定照大師來請即隣房(【考】房松學兩本作席)也。行向喫茶。見王羲之蘭頭(【考】頭閣本注云恐亭)書并模本影像等了。即問當院人人名。照大師書與。并近來譯經三藏大師等名。照大師大文字上手。泗州普光王寺額依勑書。去年高麗國使與大羅漢三字。書滿三副絹了者。大卿者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日稱。中天竺人也。小卿者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同譯經宣祕大師賜紫慧賢三藏者。詔同譯經。梵才大師賜紫(【考】紫原本缺諸本俱補之)惠詢譯經證義。文章文惠大師賜紫智普譯經證義。講經論慈濟大師賜紫智放譯經證義。西天廣梵大師賜紫天吉祥中天竺人也。譯經正梵學。(【考】學宜作字下同。)梵惠大師賜紫師遠譯經正梵學。廣智大師賜紫惠琢譯經筆受。崇梵大師賜紫明遠。定照。以上當院左街副僧錄同知教門公事譯經證義兼綴文。文鑒大師賜紫用寧。(開寶寺)右街副僧錄同知教門公事譯經證義兼寺(【考】寺或衍)綴文。澄鑒大師賜紫文素(報恩寺)左街講論首座譯經證義。宣密大師賜紫顯靜(開寶寺)左街鑒義譯經證義。慈雲大師賜紫清振(壽聖院)譯經證義。講經論寶惠大師賜紫可熙(景德寺)譯經證義。講經論明義大師賜紫清衍(景德寺)譯經證義。講經論賜紫文正(報恩寺)譯經筆受。清梵大師賜紫智寶(慈教寺)譯經正梵學。宗梵大師賜紫惠海(大相國寺)已上普見在譯席。近年故者。(【考】者閣本注云恐人字)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普明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法護。諡演教三藏。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惟淨。是人江南李王孫。大聰明解五天梵語。兼會經論文章。諡明教三藏。雖故人近年三藏也。仍注歟。當寺三藏見譯文子合集得一部二十五卷未徹。天吉祥三藏來當寺二十二年者。二人典座道晃。可道。此中可道承行見了。日本僧會。申時從 內返給佛像道具梵字等。有感由告送。留下法華持驗日記七卷者。七時行法了。戌時寶大銀器盛粟一坏。松子一坏。自將來。餘人料皆有。停止非時食了。經(【考】經諸本作得)四五六。 十五日(己丑)天晴。辰(【考】辰下脫一數字)點參兩堂燒香。即三藏將向房點茶。次參大卿房具座具(【考】座具二字諸本缺)拜處。執手固辭。將入房中點茶湯。次參小卿房三拜。少卿俱時三拜。點茶。七人皆參。(【考】參下原本有至字但削之。)十五日朔日定禮法者。大小卿共還時遠出送。巳時小卿三藏二人來坐點茶了。午時三藏來請。即向房令見 皇帝。問日本風俗。答學文武之道。以唐朝為基。 一問京內里數多少。 答九條三十八里也。以四里為一條三十六里。一條北邊二里。 一問京內人屋數多少。 答二十萬家。西京南京不知定數多多也。 一問人戶少。 答不知幾億萬。 一問本國四至。(【考】至下諸本更有▆字)北(【考】北或比字)界。 答東西七千七百里。南北五千里。 一問國郡邑多少。 答州六十八。郡有九百八十。 一問本國王甚呼。 答或稱皇帝。或號聖主。 一問有百姓號。 答有百姓號。以藤原。源。平。橘等為高姓。其餘百姓不遑委記。 一問本國相去明州至近。因何不通中國。 答本國相去明州海㳂之間不知幾里數。或曰七千餘里。或曰五千里。波高无泊。難通中國。 一問本國貴官有是何名目。 答大政大臣一人。左大臣一人。右大臣一人。內大臣一人。大納言四人。中納言六人。參議八人。是名上卿。 一問本國世系(三藏云神代人代名世系〔【考】注世諸本作七〕) 答本國世系神代七代。第一國常立尊。第二伊弉諾伊弉冊尊。第三大日靈貴。亦名天照大神。日天子始生為帝王。後登高天照天下。故名大日本國。第四正勝尊。第五彥尊。治三十一(【考】一諸本缺今據原本)萬八千五百四十二年前王太子也。第六彥火火出見尊。治六十三萬七千八百九十二年。前王第二子也。第七彥𣫍(【考】𣫍諸本空字今據原本)尊。治八十三萬六千四十二年。次人代第一神武天皇。治八十七年。前王第四子也。第七十一代今上國主。皆承神氏。 一問本國四時寒暑與中國同不同。 答本國四時寒暑與中國同。 一問自明州至日本國先到何州(【考】州諸本作國今據原本)郡。去國王所都近遠。 答自明州至日本國(【考】國諸本缺今據原本)大宰府筑前國博多津。從津去國王所都二千七百里。 一問本國要用漢地是何物貨。 答本國(【考】本國諸本作日本)要用漢地。香。藥。茶垸。錦。蘇芳等也。 一問本國有是何禽獸。 答本國無師子。𤉢[后-口+巿]。羊。孔雀。鸚鵡等。餘類皆有。 一問本國 王姓氏。 答本國王無姓。 一問本國去毛國近遠。 答(【考】答下諸本有曰字)去毛國近遠不知。 ᅟᅟ未時御藥來預院書生令清書來。曰可進奉由示了。 ᅟᅟ唐朝郡即州名。邑即縣名。村即鄉名也。答郡有九百八 ᅟᅟ十以為小州名。是為本國最善。日本郡唐朝名縣也。 ᅟᅟ申時院書生來。清書文奧取愚名。即加了。其清書文云。 ᅟᅟ 日本國大雲寺主阿闍梨傳燈大法師位成尋。今供本 ᅟᅟ 國事件如後。(同答如前注〔【考】同恐問字〕)右謹具如前。謹錄狀 上。 ᅟᅟ牒件狀如前。謹牒。 ᅟᅟ年 月 日本國大雲寺主阿闍梨傳燈云云。 同二點從梵才三藏房有請。即行向點茶。菓廿種以銀器備之。喫了。七時法了。一二。 十六日(庚寅)巳時齋間定照大(【考】大原本作本今從諸本)師手自捧珍菜一坏來。次自諸人料。次飯(【考】飯諸本作飲)一坏。汁一坏。手持來。最可云慇懃之。(【考】之下閣本注云脫人字)午時持向將來目錄令看。點茶。未時御藥來坐沙汰問答。文字持參既(【考】既閣松學三本云一作覲)了。崇斑來坐點茶了。院書生與三百文了。感喜不少。通事與九文了。戌時文殊供。小卿并三藏來坐聞之。壇可送由約了。七時法了。參向文慧大師房點茶了。三四。 十七日(辛卯)辰時少卿并三藏及照大師令。持法花法壇來。於房林邊洗沙汰。即運入立之莊嚴畢。三藏來燒香禮拜。以薰陸香數日料志與了。三藏歸房後送書狀云。(【考】原本頭注云從御字至于知之字三藏手點也。)御藥指揮合問阿闍梨。或恐弟子等寒冷各要置(【考】置或依下買字而衍)買。衣被及諸般物色等。但請道令支。(【考】道松學兩本作通。支學本作▆。雲本傍注云文イ今案原本為正)彼中見在錢收買(【考】收買諸本作收置今據原本)錦絹等用。請知之。[A2]已上消息也。大略依聖旨示及耳。巳時以官人令時綃十五疋。紬十疋送。出錢三十九貫八百五十文買了。(【考】買諸本作置今據原本)三藏送練物家了。午時客省官人承聖旨來問。何日欲朝見者。答不日朝見。欲參五臺山者。官人云。然者某申文可進上者。即造奏狀案。預院(【考】院諸本缺)書生了。當寺文慧大師譯經證義。議者來向。通內外學人由。三藏以筆言示之。戌時文殊供時。院人人多以來策聞。七時行法了。五六七卷。 ᅟᅟ==[A2] 已【CB】,巳【補編】== 十八日(壬辰)天晴。辰一點院書生申文案文持來。自書可進上者。自書與了。案云。 ᅟᅟ日本國大雲(【考】雲下恐脫寺字)主阿闍梨傳燈大法師位成尋。 ᅟᅟ右成尋昨於台州天台國清寺燒香。奉 聖旨成尋等 ᅟᅟ八人并通事客人陳詠令台州差使臣一名。暫引伴成尋 ᅟᅟ等赴闕。令於傳法院安下准台州差。得替都監鄭珍 ᅟᅟ引伴成尋等八人并客人陳詠。[A3]已於今月(【考】月諸本作日)十三日 ᅟᅟ。(【考】日諸本缺今據原本)傳法院安下。成尋等申(【考】申諸本缺)乞引見謹具狀 ᅟᅟ申聞。伏乞指揮謹錄狀 上。 ᅟᅟ牒件狀如前。謹牒。 ᅟᅟ  年 月 日 牒(【考】月日原本倒置但字傍有反點) ᅟᅟ傳法院牒客省。據日本國大雲寺主阿闍梨位賜紫成尋 ᅟᅟ狀。昨於台州天台國清寺燒香。奉 聖旨乃至引見者。 ᅟᅟ。牒具如前。事須牒客省請照會施行。謹牒。 ᅟᅟ  年 月 日 入內侍省東頭供奉官勾當御藥院 ᅟᅟ                   傳法院李 ᅟᅟ==[A3] 已【CB】,巳【補編】== 巳時齋間典坐可道送珍(【考】珍下恐脫菓字)三種。照大師送汁并菜五謹。 午時景德寺右街僧錄澄鑒大師法瑩。同寺左街副僧錄同管勾教門公事譯經證義兼綴文文鑒大師用寧。開寶寺左街僧錄知教門公事神惠大師方諫。(今日出簡顯寺殿直官不安女品乞為僧人也。〔【考】品字原本曖昧品似削之。今從諸本。〕)賜紫大師三人來坐講堂。為見日本僧。即出參會。(【考】出參諸本作於宗今據原本)依梵才三藏命(【考】命諸本作𠇮今據原本)令見梵字不動。梵字文殊真言一卷。尊勝真言一卷。皆以感觀。梵漢兩字共以稱美。慶耀供奉震旦振名了。梵字不動并獨𦙶。始自(【考】自諸本作目)僧錄大(【考】大諸本作七)師一一捧頂觀念。次皆入成尋房見法花壇場。伏地三度禮拜。諸大師俱時拜了。臨壇委見道具隨喜讚嘆。退出乘馬之處。院諸僧共出送之。大卿小卿出去間不出會。申時院書生三人來。依稱有例給各與一貫錢了。錦綾小衣依無錢不買由通事愁歎。仍與錢一貫畢。七時行法了。經一二。 十九日(癸巳)天晴。巳時齋。普正大師美(【考】美恐羹字)物菜五種手自持來居床食。照大師羹一坏。菜三種。送之。今日梵(【考】日梵諸本缺今據原本)才三藏以六十貫錢溫室一萬人并有齋。諸寺諸院大師向溫室之次終日連來見。拜法花壇場賜紫大師等名字不遑委記。未時行向文惠大師房。年六十三者。自畫影像注名并自身無常由詩。請房有茶湯。退歸之處送來。數尅之後又自持來。(【考】來諸本作夫)白衣觀音像一鋪即懸壁上退歸了。酉尅廣齊(【考】齊原本作吝即齊。諸本作文)大師來坐點茶。伏地拜法花壇場三度了。院書士一﨟來告。院牒并奏狀下客省了。三人共向渡省司了者。密密乞錢二貫。即與了。從浴室頻雖有請使。朝見以前有不他行說。仍不向浴室。七時行法了。雖有行向西天三藏房問梵語志。以二萬貫錢他處被造大塔間。此兩三日不歸院房。依之不遂本意。經三四五。 廿日(甲午)天晴。巳時齋從文慧大師房送羹一坏。珍菜二坏。皆用銀器。諸僧料同送之。照大師送羹一坏。崇斑來向令喫茶了。齋後照大師來請。即行向點茶。溫州鴈薄(【考】薄諸本作蕩)山僧二人來會。午時文慧大師隨身銀(【考】銀下諸本有器字今據原本)茶器。銀花盤。參向。諸僧皆喫茶。最可云慇懃之人。綿(【考】綿原本誤作錦改作綿)一百五兩持來。直錢八貫四百文下了。溫州僧并照大師來伏地禮拜法花壇并顯密法門等各三度。行向梵才三藏房。借(【考】借諸本缺今據原本)阿彌陀大呪句義了。看(【考】有諸本作者)了可返者。當院本名譯經院。今名傳法院見僧住五十人。行者七十(【考】十諸本作千)人。 皇帝偏每日齋料。夏冬衣服。炭油等充行。他寺更不然(云云)。申時梵才三藏以阿彌陀句義自來向。文慧大師次來借了。酉時自將來返。兩人共隨喜感歡。戌時院孔目(【考】孔目諸本作死自恐非)來告二十二日朝見由。七時行法了。經六七。 廿一日(乙未)天晴。午時院司眾生(【考】生諸本作主)持來院牒云。傳法院准客省牒已定。今日(【考】日下文作月)二十二日令日本國僧成尋等八人并通事陳詠朝見。所有名下進奉物色(【考】色上諸本有也字依色字而衍)被遂一開。(【考】開下文作聞)坐希公文廻子(【考】子下文作示。子下諸本有等字是原本誤重寫者字加ヒ點者)者。右剳付僧成尋等并通事陳詠仰。於今月二十二日絕早赴東華門。并進奉物色。祇候朝見。即不得至日(【考】日上諸本有望字是原本誤重寫至字加ヒ點者。)亂有唐突夾帶將入文字入內。仍具請(【考】請諸本作諸。恐依次行請字兩衍。)實知委子(【考】子下文作文)狀申上不得有違。 熙寧 月 日。 次作請文案持來。 ᅟᅟ日本國大雲寺主阿闍梨傳燈大法師位成尋。 ᅟᅟ准監使公文。准客省牒已定。今月二十二日令日本聖 ᅟᅟ僧成尋等八人并通事陳詠 ᅟᅟ朝見。所有名下進奉物色請遂一聞。坐廻示。剳仰。今月 ᅟᅟ二十二日絕早赴東華門并進奉物色(【考】色諸本作名原本頗似名。)祇候 ᅟᅟ朝見。即不得至日亂有唐突夾帶將入文字入內。具 ᅟᅟ知委文狀申上者。右具如前。成尋等委依准前項指揮 ᅟᅟ知委訖。謹具狀申 聞謹錄狀 ᅟᅟ上。 ᅟᅟ牒件狀如前。謹牒。 ᅟᅟ  熙寧五年十月  日 ᅟᅟ                通事陳詠牒 ᅟᅟ沙彌長命。僧善久。僧心賢。僧惟觀。惟(【考】惟恐衍)僧聖秀。僧賴緣。 ᅟᅟ阿闍梨傳燈大法師位成尋。 ᅟᅟ未時文慧大師來借輔(【考】輔下恐脫歟三策三字。) ᅟᅟ(【考】原本頭注云國字至于八行和南之二字唐人書狀也) ᅟᅟ國中有一傳法苾芻曰明教大師賜紫契嵩。大通內外 ᅟᅟ教乘。戒行精潔。賦生清高。撰此輔教編(【考】編諸本作論今據原本)三策。 ᅟᅟ大體護持三寶。勸修十善。勉其朝賢。歸奉像教。今年 ᅟᅟ六十四歲遷化。荼毘之後。耳根不壞。舌根不壞。男根不 ᅟᅟ壞。持課槵子數珠不壞。并舍利等今已建率覩波葬 ᅟᅟ之。今有輔教三策。奉呈日本阿闍梨。幸望隨喜看閱一 ᅟᅟ番。譯經證義文慧大師智普和南。(已上別書也) ᅟᅟ傳法院准客省關子。准閤門奏剳子。閤門撿會儀制。應 ᅟᅟ每有海外進奉。蠻子蕃客等朝見。具劄子與朝見目。間 ᅟᅟ奏進奉人姓名已下著所賜衣。及賜酒食後。依例於崇 ᅟᅟ政殿報無公事前再拜出。(如散分物及酒食未了。皇帝崇政殿已起。次日引出。)引當 ᅟᅟ殿唱賜酒食。唱拜再拜。隨拜萬歲唱。各祇候酒食畢。 ᅟᅟ唱拜再拜。隨拜萬歲唱。各祇候出。 ᅟᅟ 熙寧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延和殿進呈。奉 ᅟᅟ聖旨。依本征(【考】本征原本作ホ不明今從諸本本征本稅之意)進奉人例。後殿引見 ᅟᅟ門賜齋食。差閤門祇候伴候到。請告報管勾日本國進 ᅟᅟ奉人所。詳前項 聖旨指揮施行。右開送傳法院詳閤 ᅟᅟ關子內事理施行。 ᅟᅟ右劄子付日本國僧成尋等并通事陳詠仰。依客省關子 ᅟᅟ內理事。具知委子(【考】子或文字)狀。連申(【考】連松學兩本作速)不得有違。 ᅟᅟ  年月日 有判 ᅟᅟ客省官人來與文狀。 ᅟᅟ客省撿會蕃夷朝貢條貫內一項。進奉人人(【考】人恐入字)皇城 ᅟᅟ竝令譯語官預先行告報。不得下將帶頭刃懷挾文字 ᅟᅟ者。 ᅟᅟ右劄送引伴日本國僧通事陳詠仰。依此造示日本國 ᅟᅟ僧成尋等八人朝見。不得將帶頭刃并懷挾文字入皇 ᅟᅟ城。各具知委文狀連申。 ᅟᅟ  熙寧五年十月二十一日 在判 七時行法了。經一二三。 廿二日(丙申)天晴。寅時行法二時了。卯一點借馬九疋八人(【考】八人諸本缺今據原本)并通事參內。先入一大門。至廊下馬。有安下所。懸幕。蹔逗留。客省官人引入第二門間。乘馬人數百入門。昇殿拜禮之人等也。次入第三大門。經數里入東華門。南廊安下懸幕簾立倚子。且備饗膳。間。數千人來見。辰二點客省官人二人來教立御前呼萬歲作法。辰三點以客省官人并通事為前立入第四門。漸出庭見拜人二人并舞倒三拜。次三拜。次三拜東方一人進出引聲呼。隨其各三拜也。共著赤衫。諸州(【考】州諸本作列)通判歟。聖主居延和之殿北面。後左右數百人竝立。其中有負胡錄人數十人。 聖主坐銀倚子蹈(【考】蹈諸本作白)銀床。著赤衫衣。日本一服(【考】服或行字)庭中立竝。人數百人左右以御前為上列立。次僧等出庭中向南對御(【考】御下恐脫前字)立。以西為上竝立八人。次有一人引聲云(【考】云諸本作出)引見。次通事出進敬屈。呼聖躬萬寶。次諸僧低頭。呼萬歲(【考】原本假名マンズイ)万[A4]万歲。次引聲云。賜例物。次從西(西諸本作四)方經僧前擔渡東方賜衣絹等。即諸僧呼如前。次引聲稱(【考】稱諸本作講)却。祇候諸僧呼如前。次勅使御藥從御前來(【考】來諸本俱缺)仰參(【考】參諸本作某)諸寺可燒香宣旨。次(【考】次諸本缺)他勅使從御前來仰可參五臺山了。即退出畢。至安下所喫齋。種[A5]種珍菓菜飯不可記盡。勅使上卿一人來對坐。同喫齋畢。如本出二門乘馬歸本院。見市頭賣買。金銀珍寶不可記盡。東府西府各數里。大殿廻廊見過了。即車入賜物送來傳法院。物數在請文。 ᅟᅟ==[A4] 万【CB】,々【補編】== ᅟᅟ==[A5] 種【CB】,々【補編】== ᅟᅟ日本大雲寺主阿闍梨傳燈大法師位成尋等准祇候庫 ᅟᅟ賜到下項對見分物。金羅紫衣一副三件。金羅褐僧衣七 ᅟᅟ副各三件。白絹定一百六十疋。右具如前交領到前項竝 ᅟᅟ足。如後異同甘受重罪。不詞。牒件狀如前。謹牒。 ᅟᅟ  年 月 日牒。 ᅟᅟ馬人人與錢九百文了。各百文有也。(【考】也諸本作之)未時院書生 ᅟᅟ三人持來 宣旨。云(【考】云字諸本缺)面奉 ᅟᅟ聖旨已差使臣。令引押(【考】押諸本缺今據原本)日本國僧成尋等八人 ᅟᅟ并惠詢。自今月二十三日後赴下項去處燒香。 ᅟᅟ大相國寺 大平興國寺 啟聖禪院 顯聖寺 感慈塔 ᅟᅟ開寶寺 福聖院 ᅟᅟ右劄送 ᅟᅟ同譯經惠詢并日本國僧成尋等。請各(【考】請各諸本作諸客今據原本)依前項 ᅟᅟ聖旨指揮。 ᅟᅟ年月日入內內侍省內東頭供奉官勾當御藥院傳法院 ᅟᅟ                李舜奉 在判 ᅟᅟ於御前賜紫袈裟衫衣裙。為成尋過分事(【考】事諸本缺)也。延久 ᅟᅟ三年十二月十三日。於日本備中國新山夢於大內賜 ᅟᅟ此甲(【考】甲閣松學三本作申)袈裟。覺後即思於大唐國賜紫衣相也。 ᅟᅟ今如去年夢。七人皆褐色袈裟裳。八人同八丈美廣絹二 ᅟᅟ十疋也。通事錢三貫(【考】貫下諸本有文字)也。諸人同心各二疋絹與 ᅟᅟ通事了。合十六疋也。中間僧二人。下法師二人。被朝見 ᅟᅟ是希有也。各充賜廿疋并裝束。已以成富人了。豈異 ᅟᅟ驥尾蠅乎。申時從梵才三藏房有請。即行向。以銀器盛 ᅟᅟ珍菓十坏饗。有少飲從 公家賜羊毛疊十六枚。諸僧 ᅟᅟ各二。廣四尺。長七尺。八枚以紫染。青染絹裹之。宛如 ᅟᅟ衾。賜青染絹帳八帖。四重隔帳蓋莊嚴。戶外三間。同引 ᅟᅟ帳絹莊(【考】莊下恐脫嚴字)已了。與使四百文錢了。院諸僧來隨喜 ᅟᅟ朝見。三藏云。從西天三藏二人去年來。不朝見。參五 ᅟᅟ臺山了。汝於王者有緣也者。戌時三藏送諸僧茶果。七 ᅟᅟ時行法了。經第四了。客省官人一人來與絹二疋了。八 ᅟᅟ人各出一(【考】一諸本缺)疋也。 廿三日(丁酉)天晴。卯一點使臣入內內侍省內侍殿供奉官來。即出講堂。少卿并三藏來會點茶。容貌優美。年可廿五六。即借馬九疋出立。先從行向大平興國寺。廣大伽藍也。參大佛殿。寺諸僧來向。中尊丈(【考】丈諸本缺今據原本)六釋迦。西彌陀。東彌勒。點茶之後。出東大門。乘馬行六里。到啟聖禪院大門。諸僧來向。從西脇門入。先於大門內點茶。引幕張帳立倚子。次禮大佛殿丈六彌勒為中尊。左右彌陀。千百億釋迦。莊嚴甚妙。次禮盧舍那大殿。燒香。先祈誓聖主萬歲萬萬歲。有維那打金高聲呼依。次禮東大殿。燒香釋迦像。次禮西大殿金字一切經莊嚴不可思議。東西南北壁邊有墨字一切經二部。每間經上造樓閣。一間三宇。其下棚置經。次禮泗州大師堂。廻見寢殿。每一間口三人宿造。有厨子三皆有關鎰。十一間殿也。次見食堂。見住僧百五十人(云云)。次禮佛牙堂。勅使自開封。有勅封簡之內有七寶塔高八尺許。塔內有純金樓閣。閣內有純金筥方一尺許。以錦綾色色縫物絹等。十重裹之。筥內有純金小厨子。(云云)以赤錦三重裹之。四面立白瑠璃內見徹。(【考】徹諸本作非也)銀蓮花座上置佛牙。長一寸三分。廣六分。厚四分(云云)。今禮拜燒香。淚下數行。始自使臣。諸僧百餘人皆置(【考】置恐竝字)頂禮了。次見國王燒香時大(【考】時大諸本作大侍。原本作大時而有反點)殿。次著齋座。 皇帝勅賜齋。備百味餙膳不可記盡。使臣。三藏。成尋。寺司。四人一處喫。隔幕七人僧并通事監寺賜紫一處喫。喫了出院向大相國寺。經八里到寺大門。四重閣也。從脇門入於大門內點茶。先禮彌勒大殿六丈佛也。(【考】六丈恐倒置雲本作丈六)西彌陀。東千百億釋迦。莊嚴甚妙。次禮盧舍那大殿。左右渡殿各五間立彫花嚴。(【考】甚妙以下廿字諸本俱缺今據原本補之。)大石高七尺許。四面廊各二百間許。次登大殿高閣上。禮五百羅漢。金色等身像。中尊釋迦等身像。燒香了。西樓上有文殊寶殿。師子眷屬皆具。東樓上(【考】有文以下十四字諸本俱缺今據原本補之)有普賢像。白𤉢眷屬皆具足。次禮佛牙堂。使臣開勅封名法花之院。四面廊外西方也。中有七寶殿。殿內有高臺臺上純金寶殿。高二尺。廣二尺五寸。寶殿之內有純金寶閣。高二尺八寸。廣二尺三寸。閣內有純金筥。廣一尺。高一尺。筥內有純金厨子莊嚴如啟聖院。牙長短亦同。作法如前。厨子有勑封二。先帝今上封敢不開。見徹瑠璃佛牙放光。希有之不可思議。悲(【考】悲諸本作慼)淚無極。牙堂外前有尺(【考】尺上諸本有人字。原本尺字恰似人字依誤)迦像。登閣上禮五百羅漢。皆金色也。見京內如掌。廣大不可思議。見 聖主燒香紺瑠璃大殿。遙有光明。件兩院葺瑠璃瓦。大殿有五數。申尅還院了。使臣參內了。來日(【考】日諸本缺)早旦來院可參殘兩院者。酉時使臣送使云。明日可(【考】可諸本作上今據原本)賜官馬九疋。私不可借馬宣旨下了者。倩思之希有朝恩也。更非一世事歟。使與一百五十錢了。同二點三藏來坐。勅馬事感歡无極。文慧大師來坐。隨喜讚歎。今日借馬九疋與錢一貫五百文了。七時行法了。經五卷。七人僧并通事與綿十兩。練絹一疋半了。 廿四日(戊辰)卯一點三藏中門張(【考】張下雲閣兩本注云疑脫帳字)引幕立倚子。待侍中。成尋出參共待。三藏點茶。同二點中使侍中來坐。待官馬至。辰二點未見(【考】見下諸本有之字)因之私借馬出院計也。官馬待將還歟。過數里見皇城南門宣德之門。七間門樓門也。左右有二樓。各重重五尺許。高頗下。內面左右樓廊造列。(【考】列諸本作双)外面有左右會。如日本朱雀門。是南面東第一門也。東隔三百步有左掖門。人從此出入。五間大門樓也。漸過巽角有大樓無門戶。下一丈五尺重瓦上造樓也。次向北行見東華門。東面南第一門。大樓門七間。有三門戶。外面左右有十餘間舍。官人進居。 朝見之日最初入門也。漸漸向東行經數里次到福聖禪院。先入奧著僧室。傍造巖堀。(【考】堀即窟字)諸僧入坐喫茶。次入食坐。侍中。三藏。成尋。三人同坐食當寺主人私房了。饗膳盡善窮美。皇帝勅賜齋也。去座時。侍中問飽否。少僧答飽滿。待中感。次大佛殿禮丈六金銅釋迦像。形貌優(【考】優諸本缺)美也。脇仕二菩薩。十大弟子。四天王。皆以甚妙也。 太宗文皇帝建立也。內天井皆寶殿也。莊嚴不可記盡。次禮東堂泗州大師像。中坐四面有一切經。莊嚴不可思議。次南禮彌勒堂丈六像。次西方禮經(【考】經諸本作使)藏。中心寶殿有銀泥一切經。先見成實論。寶殿轉輪合見之四面厨子上有四重小閣。四面壁邊有墨字一切經二部。上皆造四重寶。(【考】寶下恐脫閣字)一間有三小閣不可記盡。次禮盧遮那堂。四面有三千金銀佛像。長一尺座光皆金銀也。太宗文皇帝建立。次羅漢殿中有一間小殿。內納舍利。本造三百一十尺塔。納舍利。為天火被燒。今造寢殿宿置也。前有等身釋迦。東彌勒。西泗州大師立像。著衫裙袈裟。後人人所供養也。西別坐羅漢。十六羅漢。五百羅漢。三尺像也。次登閣上五丈許。見西京。內縣大絹天蓋幡。無佛像。七間五重大閣也。次出院向開寶寺。見 皇城北(【考】北諸本缺)門東第一門。名景龍門。第二名天陰門。重重樓門小樓等皆如東南門。從此向北經數里到開寶寺。(【考】寺下諸本有等字原本寺字類似等)次中門(【考】中門諸本缺)額名勅壽禪院。塔額名感慈塔入塔燒香禮拜先奉(【考】奉諸本缺)祈聖主次祈乞心願泗州大師真身塔。入奧處也。莊嚴非眼所及。次七寶莊(【考】莊下恐脫嚴字)之柱。造付山(【考】山諸本缺)立鏡。居菩薩聖眾。(【考】眾諸本作主)壁皆如此。九重塔有別堂階。心柱二百二十(【考】十下諸本有六字)尺。登塔階階侍中(【考】侍諸本缺)慇懃勸進敬。(【考】敬下恐脫禮字)九重之內。皆如高一堂造立三千佛。侍中云。若欲參五臺。必可究登九重者。皆(【考】皆諸本缺)登禮畢。登第十(【考】十下諸本有四字)階。見四(【考】四原本作西今從諸本)方如掌。次下了。流汗辛苦。次見羅漢堂造大等身十六五百羅漢。最以甚妙。退出之間。侍中告云。可進感悅表者。以三藏令書案文。以寺能書僧令清書進表[A6]已了。 ᅟᅟ==[A6] 已【CB】,巳【補編】== 申時還間見皇城西門。名闔門。北第一門也。入門向南行二町許。有第二門名宜(【考】宜閣松學三本作且)秋門。高樓如前。今日廻 皇城。四面大略八町許。如日本 皇城。同二點著本院了。九重廿一丈塔上下之間。心力俱屈。最以難堪。自非勅宣敢無登人。每重有勅宣制止之。札文曰。奉。 聖旨云。僧俗秀亂不可登塔上。若要登者。寺具姓名 進奏。承 聖旨可令上者。酉尅梵才三藏以筆示云。大唐特差中使。相伴燒香。其禮最厚也。未曾有事也者。院司家(院書生者名司家。文名職掌。)來呈參五臺客省牒。 ᅟᅟ客省牒 傳法院(廿四日在御藥名) ᅟᅟ 熙寧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入內內侍省東頭供奉官勾當 ᅟᅟ 御藥院李舞舉(【考】上文廿二日條作李舜奉為正歟)傳 宣客省日本國僧 ᅟᅟ 成尋等合赴五臺山燒香 ᅟᅟ(【考】此一行原本左傍有削點) ᅟᅟ【宣客省日本國僧成尋等合赴五臺山燒香】 ᅟᅟ尋於延和殿覆 ᅟᅟ奏奉 ᅟᅟ聖旨依奏者。 ᅟᅟ牒具如前。事項牒 ᅟᅟ傳法院。諸(【考】諸或請字)詳前項 ᅟᅟ聖旨指揮施行者。謹牒。 ᅟᅟ  熙寧五年十月二十二日牒 ᅟᅟ權樞密副承旨西上閣門副使權同管內客省四方館公事 ᅟᅟ大點醴(【考】醴諸本作醒)眾觀公事張 在判 ᅟᅟ東上閣門使管勾客(【考】客諸本缺)省四方館公事勾當御前忠佐 ᅟᅟ軍頭引見司秋 在判 司家三人乞錢各二貫。先例參臺人皆錢與司家者。與錢者。答云問三藏可隨彼指揮者。七時行法。經第六卷。 廿五日(己亥)天晴。巳時勾當可道(【考】可道僧名出上文雲閣兩本作可人道)。道送平茸煎物一坏。廣智大師送汁。諸僧䉼皆具。子時照大師來請點茶。未時撰出大日經義釋廿卷。金剛頂經疏七卷。蘇悉地經疏七卷。最勝王經文句十卷。法花論記十卷。安養集十卷。以上六十四卷。將向三藏許借預已了。 奏聞公家可寫留當院由示了。智證大師傳一卷借獻已了。行向文慧大師房。返輔教編三卷。日來朝見。諸寺院燒香。相續無暇。今遊臺日迫。忽劇无極。五臺還來之時可借看由。聞達了。借獻往生要集三帖了。為令知源信僧都業。自持向源信僧都行狀一卷。唐務州七佛道場行辿和尚(【考】尚諸本缺)請納往生要集返事一通。日本諸儒參源信僧都房作詩一卷。於文慧大師房南在三藏房者。即向三藏房。二人共見感可寫留由各示之。始自國清寺諸州諸寺往生要集不流布由聞之。大略務州請納不流布歟。於日本所聞全以相違。以筆言問三藏云。司家來乞錢三人各二貫者。而前日[A7]絹六疋。三人各二。錢五貫。上﨟一人三貫。次二人各一貫。今從客省送遊臺牒重所乞無理。三藏答曰前絹錢已多多。不可與者。即此(【考】此諸本缺)由示司家了。可云大貪欲者之。(【考】之或助字)酉時照大師舍弟賜紫僧惠裳來拜。答了。照大師云。普安禪院住僧。在城西寺也者。七時了。經第七。 ᅟᅟ==[A7] 絹【CB】,▆【補編】== 廿六日(庚子)天晴。辰一點向大平興國寺浴院。沐浴僧俗數百人集。浴室內暗。互(【考】互原本作◇蓋互字。諸本作遯)。不見形。午時文慧大師來返往生要集。狀云。往生要集[A8]已略覽之甚妙。觀音㡠必[A9]已瞻敬也。(【考】上文十九日條文惠大師持來白衣)却示之。近晚請訪及喫少菓子者。未時慈濟大師來借阿彌陀大呪句義了。同二點文慧大師來請。即相共向房。以銀器盛珍菓八種并美菜五種。饗羹五度。茶飲五坏。銀小器也。同四點還房。申時遊臺使臣來。 ᅟᅟ==[A8] 已【CB】,巳【補編】== ᅟᅟ==[A9] 已【CB】,巳【補編】== ᅟᅟ勅宣文最有盛。隨身還去。以後日可盡。來月一日可 ᅟᅟ共去由約了。出文字如後。三藏共出向點茶。 ᅟᅟ(【考】原本頭注云以下四行唐人手跡也。) ᅟᅟ鐸謹惟(【考】惟原本作淮或候字今▆從諸本) ᅟᅟ謁 ᅟᅟ大師 ᅟᅟ  十月 日右斑殿直新授管伴劉鐸 狀 ᅟᅟ 酉一點慈濟大師來返阿彌陀大呪句義。與頌一紙 ᅟᅟ 如後。 ᅟᅟ    伏蒙 ᅟᅟ    日本閣梨見。示 ᅟᅟ    彌陀大呪記。謹回 ᅟᅟ    納。因書拙頌奉 ᅟᅟ    謝。伏惟 ᅟᅟ法慈少賜 ᅟᅟ采覽 ᅟᅟ  譯經證義慈濟大師智敬上 彌陀密呪不思議。具足十種甘露味。大士能將此法門。縱橫演出為編記。吾於少歲多誦持。覽[A10]兹語句增妙利。願今以此徧流通。同入文殊根本智。(【考】第六句[A11]兹字諸本作慈) ᅟᅟ==[A10] 兹【CB】,玆【補編】== ᅟᅟ==[A11] 兹【CB】,玆【補編】== 戌時三藏切請。即行向與詩二通如後。依紙長不續。在別。文慧大師和在別。進左大臣殿了。於三藏房數尅問答。有珍果五種。皆用銀器問曰。日本興詩否。答日本道俗以詩為興宴基。至小僧。啟白本尊永絕作詩。但見感不少。退出了。七時法了。經第八。 廿七日(辛丑)天晴。辰一點梵才三藏。文慧大師。共入南隣七客院。禮七寶无價塔。高二丈造立。二重閣內錢右王所造。九重每重造佛菩薩羅漢。塔左右文殊普賢乘師子[象-(豕-一)+(焉-正)]。雲上造立。雲高六尺許。造立一百年來塔前坐。梁朝志公和尚等身像。瘦黑。比丘形。著見紫袈裟衫裙。舉袖見手。骨露現瘦。禮拜燒香了。巳時照大師來請。有一郎中望相見者。即行(【考】行諸本缺)向。大常博士㔁璹拜觀了。照大師點茶。次廣智大師自茶持來令喫了。同二點御藥來坐。被示曰。嚴寒比難堪。春間可赴五臺者。答云。小師通事欲早歸日本。依之今年早早參者。通事相 ᅟᅟ去由申文與御藥了。文云。 ᅟᅟ日本國具位名等 ᅟᅟ今月二十六日 ᅟᅟ 聖恩特差使臣引押成尋等往五臺山。巡禮聖境。伏 ᅟᅟ 緣成尋等乍到大國言語不通。今欲乞將同來通 ᅟᅟ 事人陳詠往彼。 貴使於事伏乞。監使御藥旅(【考】旅諸本作樣) ᅟᅟ 狀敷 ᅟᅟ奏。謹錄狀上。 ᅟᅟ牒件狀如前。謹牒。 年月日 ᅟᅟ具位名牒 遊臺使臣(【考】臣諸本作召)來。為書申文等乞錢一貫。即與了。三藏點茶。通事毛衣。毛頭巾。手袋。毛襪等直錢五貫與了。御藥早可赴五臺仰通事了。通事買老僧料毛頭巾。毛沓。革手袋三種持來。直一貫五十文與了。七時行法了。經第一二。 廿八日(壬寅)天晴。巳時三藏送羹八坏。菜八坏。菜最美也。諸人悅以喫食。午時買雨衣二領。雨裙二領。錢直三貫七百文(一具一貫七百一具一貫七百)充(【考】充諸本作老)僧并賴緣供奉料。殘(【考】殘諸本作錢)六人各以絹壹疋半買之。戌時司家永和來乞錢。密與一貫了。七時行法了。經第三。 廿九日(癸卯)天晴。辰時 勅使侍中來。為御覽召日本裝束即進 覽衲袈裟。橫皮櫨甲一具。(薄物)三重繁文綾檜皮色袘。堅文織物綾表袴。至于裙者。依與一般不進覽。指貫合袴錦𧙂一襲入日本紫繁文綾袋。使臣令持官人參內了。前日三藏來見此。次日告諸寺。燒香使臣侍中。昨日三藏來見。依兩人侍中奏隨員所召也。皆以鮮淨毛。以之為悅也。午時通事具鞍九具來。三藏定直十四貫買了。未時遊臺使臣來。㳂海盤纏宣旨一紙。州縣傳馬宣旨一紙。州縣兵士宣旨一紙。皆以丁寧 勅宣也。 朝臣(【考】臣松學兩本作恩)不可思議。感淚難禁。以後日可注取。侍臣持還了。與三百文錢了。雖專輒依三藏定也。申時裝束依員返賜。同二點參少卿房以珍菓茶藥補桃酒饗。其中有金橘大如棗。色似金。內實如小甘子。皮似甘子。得八菓持來。與小師等八人了。出自溫州。無他州。至曉向廣知大師房。有茶藥二丸。戌尅七人讀經。修智證大師遠忌。七時行法了。經四。(【考】四下諸本有卷字)慈濟大師送文在後。 ᅟᅟ (【考】原本頭注云以下四行唐人手也) ᅟᅟ  蠟燭壹對獻上 ᅟᅟ  闍乘臺山供養(【考】闍乘恐閣梨誤) ᅟᅟ菩薩幸惟(【考】惟諸本缺) ᅟᅟ 留納。        慈濟大師    智敬 今見夢記。延久元年同十月七日夜。夢在旅路帝王召御藥賜糧由(云云)。中心思之。五臺修行成就相也者。今日見㳂路糧料 宣旨符契昔夢。 卅日(乙巳)天晴。辰時以通事陳詠并惟觀為使。志送三藏沙金三兩。細(【考】細諸本作潤)布一端。依萬事沙汰丁寧也。兩度返送。第三度留(【考】留諸本作予)納了。同二點馬二疋買。一疋直十貫。一疋直九貫。稅錢八百十五文。合廿貫也。官中判文到來了。午時羅漢供。講堂莊嚴。張帳幕懸縫物十六羅漢。泗州大師一鋪。各廣二尺。高四尺。前居金銀作仏(【考】仏諸本作双)供花等。次前立金色伎樂菩薩廿體。高二尺。次前供百味膳。即燒香供養。打鈸四口。小鼓一口。鐃一口。法▆一口。讚聲滿院內。次廻諸堂燒香讚嘆。次向諸房持佛。先向少卿房。出佛布施絹。次三藏房出錢一貫。次參地主護法。次向崇梵大師房。絹一疋。次廣智大師房。絹一疋。次照大師房絹一疋。次有關鏁房。頻押扣咲過了。次成尋房出絹二疋。少卿三藏等切返一疋了。次文慧大師房。絹一疋。次慈濟大師房。絹一疋。次還本堂了。未時三藏送頭巾。龍腦香四兩。乳口絹三種物。文慧大師自持來茶一斤。銘曰。廬山第一等茶。奉送日本闍梨供養。譯館比丘智普封上。曼殊師利菩薩同結勝緣者。戌時從三藏房送珍菓八種。補桃酒一瓶子。諸僧各別皆有今朝送羹八坏。珍菜。今夜重如此。其志丁寧也。同二點少卿并三藏切請向羅漢供。有茶餅等。終日竟夜伎樂歌讚。飲食粥菓。頻雖請出立沙汰無暇不向。頗遺恨也。丑時典座可道自持來錢九百文省。老僧二百文。七人各百。念佛殘錢所奉供也者。老僧呪願納受畢。七時行法了。經第五。 【奧書】 一校了 參天台五臺山記第四(終) 參天台五臺山記第五 (【考】延久) 同四年十一月一日(丙午)天晴。巳時使臣并三司官人來。參五臺山沿路盤纏文字。三司官人與老僧文云。 ᅟᅟ三司 ᅟᅟ 日本國僧成尋等 ᅟᅟ差殿直劉鐸引伴成尋等。赴五臺燒香訖却引伴赴闕。 ᅟᅟ日本國僧捌人。每人各來(【考】來宜作米)三勝。麵壹斤(【考】斤諸本作引非也)參 ᅟᅟ兩貳分。油壹兩玖錢捌分。鹽壹兩貳分。醋參合。炭壹斤壹 ᅟᅟ拾貳兩。柴漆斤。商客通事壹名。每日支口券米貳勝(【考】勝下諸本更 ᅟᅟ有貳勝二字。今據原本。)右仰沿路州府縣鎮館驛。依近降驛令供給。 ᅟᅟ往來則例。其券并沿路批勘文曆候四日繳納赴省。 ᅟᅟ  熙寧五年拾月貳拾捌日給 ᅟᅟ 判官 ᅟᅟ 副使(【考】副諸本作制。) ᅟᅟ 使 客省官人來。成尋錢十貫。通事錢五貫下賜宣旨持來。以通事請遺官庫。午時請取來。即二貫與客省官人畢。八貫納置三藏房即出。院少卿三藏諸大師皆大門出送。於中門乘馬。官御馬十疋。兵士廿人下給。每人取馬口各二人。私夫馬二疋。三藏自沙汰負物。大門外見物道俗濟濟列立。漸過京中。經五里至順天門外。見金明江有大橋樓。酉(【考】酉諸本作首。原本亦似首宜讀酉)剋從門馬鋪過十二里至祥府縣新點馬鋪西一町永福院。主出來點茶。諸僧皆來拜。七時行法了。經第六。 二日(丁未)天晴。卯時從新點馬鋪馬十疋來。即出行。過十五里至八甬馬鋪換(【考】換諸本作擾下同。)馬十疋。過十五里午時至醋溝馬鋪。換馬十疋過十里至十里店馬鋪。十疋換馬。過十里至中牟縣三異驛齋。勅使侍中馳來。賜於五臺可奉供香。即還參了。從驛錢四百五十文請來。中牟馬鋪馬十疋來。即出行過十二里至義井馬鋪。換馬十疋。過十二里酉時至白沙馬鋪留宿。今日行七十三里。三(【考】三諸本作七)時行法。經第七。 三日(戊申)天晴。卯時騎馬十疋猶向西行。過十二里至國田馬鋪。換馬十疋過十二里至道士店馬鋪換馬十疋。過十里至鄭州靈顯王廟。八百八文買紙幡一百連。香一裹奉供燒香了。二百二十間廣大廟。靈驗神(云云)。次過五里奉寧驛午時止宿。使臣本宅在此州。因之逗留。從此州京兵士二十人還了。與錢五百文了。從州出替兵士二十人。今日三十九里。三(【考】三諸本作七。)時行法。經第八。驛錢四百八十文請來了。 四日(乙酉)天晴。今日依使臣乞請逗留。依州下行粟米。諸僧以粟為飯。頗以難堪。私以百五十文買白米交飡耳。使臣以羊毛疊借與。使臣兄弟等來拜。七時行法了。經第一。 五日(庚戌)天晴。辰時賣馬二疋直十五貫錢。本十貫今八貫。本九貫今七貫。路間飼馬有多煩。仍賣了。巳時馬十疋將來。即出驛向乾方行。過十二里至候家庄馬鋪。十疋出乘替了。次過十二里至須水馬鋪。十疋出乘替了。次過十二里至廿里點馬鋪。十疋乘替了。次過十里。至永青馬鋪。十疋乘替了。次過十八里。至[A1]滎陽縣[A2]滎陽驛。廣大驛也。路北邊有大海寺。次有天齊仁聖帝廟之門。西大崖下堀大穴有數十立(【考】立或土字)屋人多住。多乞[A3]匃人。次有勅賜護聖禪寺。次入[A4]滎陽驛了宿。今日過五馬鋪六十四里。三時行法了。經第二。縣兵士廿人替了。 ᅟᅟ==[A1] 滎【CB】,榮【補編】(cf. 維基百科「大海寺」詞條)== ᅟᅟ==[A2] 滎【CB】,榮【補編】(cf. 維基百科「大海寺」詞條)== ᅟᅟ==[A3] 匃【CB】,匈【補編】(CBETA 按:原書用字「匈」,對校《史籍集覧》本(日本國會圖書館電子集成版《史籍集覧》第26冊第726頁)用字為「丐」。《玉篇.勹部》:「匃,乞也。丐,同上。」綜上可知原書「匈」字乃形近而誤。慧琳《一切經音義》引《說文》釋「乞匃」:「從人從亾人亾財物則行乞匃」,故慧琳以「匃」字為正,「丐」字為俗為非(T54n2128_p0506c13)。今從形近修訂作「匃」。)== ᅟᅟ==[A4] 滎【CB】,榮【補編】(cf. 維基百科「大海寺」詞條)== 六日(辛亥)天晴。卯四點出馬十疋即向西行。十二里至氾水縣孟店馬鋪。出馬十疋向西行。過十二里至同縣氾水馬鋪。出馬十疋向西行。過十五里入勅行慶開二階樓門。數十人兵士竝立見人數。過入西京東間也。過一里有西樓門至行慶馬鋪。十疋乘替了。過十五里至鞏縣郭村馬鋪。十疋乘替了。孟州堺內縣也。見黃河過行。次行潞河南岸。過十二里至同縣任村馬鋪。向西行過十八里同縣上驛留宿。申一點留了。今日行七十二里。西京之內也。經第三。縣兵士廿人替了。 七日(壬子)天晴。卯時乘鞏縣上驛馬十疋向坤方行。廿四里至永安縣馬鋪。馬十疋出替過十二里渡潞河。浮船橋以大船十六隻渡二町許橋也。過十二里至牙庄馬鋪。十疋出了。過十二里至河陽縣內望仙披馬鋪。十疋了。南方見二山陵并莊嚴寺。過十五里至河陽縣南北樓門廣大。向北行來(【考】來諸本作乘)也。次渡黃河浮橋。先五町許浮大船廿一隻造橋。隔一里。次渡浮橋十六大船三町許河二分所也。過河陽驛至孟州河陽門前至廣禪院宿。二時行法。經第四。今日過七十五里。縣兵士廿人替了。孟州兵士廿人出了。 八日(癸丑)天晴。卯一點河陽驛馬十疋將來即乘馬向北入孟洲門行店家前。過一里出州北門向北門(【考】門恐衍)行十二里至梧桐馬鋪。十疋乘替向北行。過十五里至五里馬鋪。十疋乘替向北行。過十八里至十八里馬鋪。十疋乘替向北行。過十七里入壞州門。四面垣上皆有矢倉。垣外有堀川。出洲北門一里至覃懷驛廣大驛也。請食錢了。此驛河內縣也。今日行七十里。三時行法了。經第五。童無二手臂程切失。右大指一具爪。左全無指。二足膝下全無。以腂步行。女相具來拜。與錢不取。僧尼錢本不取由切申。使臣與廿文。自然有才智文字(云云)。孟州兵士廿人還。壞洲兵士廿人來。 九日(甲寅)天晴。卯一點門馬鋪馬十疋乘向北入壞洲南門。過一里出北門向北行廿里至萬善驛。十疋乘替向北行五里。北行登大降山小路堠。次至長老堠有小伽藍。有道者由聞之。次過十里至山上長平馬鋪。十疋乘替。從萬善驛至長平馬鋪。十五里也。次過十里至黃望堠有小堂文宣王。謁孔子影也。次過一里有孔子小堂。從長平馬鋪過十五里至夾泉堠有夾泉馬(【考】堠以下五字諸本缺今據原本。)鋪。十疋乘替。過十二里至澤洲晉城縣星軺驛。申剋留了。尚大降山內也。驛客住舍東西壁立石雕詩云。 ᅟᅟ大行道中作 ᅟᅟ  宣徹(【考】徹雲本改徽)南院使河陽三城節度使判茅洲河東路 ᅟᅟ  經略按撫使  夏竦  ᅟᅟ曉霜殘雪滿弓刀。萬壑嚴風競怒號。為誓丹心報 ᅟᅟ明主。據鞍不覺太行高。 ᅟᅟ   慶曆五年冬至日題 ᅟᅟ  朝奉郎尚書司勳員外郎知軍州兼管內勸農事輕車 ᅟᅟ   都尉賜紫金魚袋  主儀  立石 ᅟᅟ宿卿車寄一二知己。 ᅟᅟ  前河東轉運使尚書刑部員外郎王達上 ᅟᅟ東南重疊憇星軺。(太行山在本道東市)霜雪隨年入鬢毛。去日不 ᅟᅟ知三路重。廻時便覺太行高。登山臨水離魂斷。鑠石流金 ᅟᅟ暑氣豪。滿眼風波君莫問。一齊分付興香醪。(【考】與雲閣本注云與) ᅟᅟ   慶曆戊子歲夏六月花陽盧 覬書 ᅟᅟ過太行作 ᅟᅟ  西上閤門使莫州刺史知路州及提舉澤潞冀(【考】冀原本作冀今讀 ᅟᅟ  冀諸本亦作冀)州兵馬公事 郭諮 ᅟᅟ難於登蜀道。特險接懷初。盡日至絕頂。百八扶一 ᅟᅟ車。壞橋溪石折。空館栢籬疎。便好歸休去。漳西有弊虛。 ᅟᅟ(【考】第二句特雲閣兩本作恃恐可也。結句盧閣本注云疑廬。) ᅟᅟ   嘉祐四年六月一日左斑殿直澤州管堺巡撿郝從 ᅟᅟ善立石并□(【考】嘉祐以下二十五字諸本缺今據原本補之)今日過四馬鋪六十二里 ᅟᅟ了。此驛店家見駱馳六疋。背上有鞍肉。前後二。各高一 ᅟᅟ尺。皆有長毛。足如牛。頭如鹿。頭似馬。鼻如牛付繩。尾 ᅟᅟ如猪(【考】猪下恐脫足字。閣本注亦云。)似馬。高六七尺。長七八尺。或一丈。 ᅟᅟ六頭大小不同。太行山有群羊。三處或五千。或三千。或 ᅟᅟ一千(云云)。官家 御領(云云)。二時行法了。經第六。盤纏錢 ᅟᅟ請取了。 十日(乙卯)天晴。卯一點星軺驛馬十疋來。不(【考】不恐乘字)向北行。山上過十二里至天井關馬鋪。馬十疋乘替尚向北行。太行山上過十里至南小箕馬鋪。十疋乘替向北行。山上過十里至北小箕馬鋪。十疋乘替向北行。(【考】山上以下十八字諸本脫。今據原本。)山上過七里至晉城縣過太行山了。過六里至澤洲高都驛。見州外廊。垣上四面作矢倉。如壞州。未一點止宿驛了。依壤州兵士廿人從此洲還遣。所催澤洲兵士廿人也。每峯有堠名不可委記。山內住宅有數十所。廿家以下四五家以上散住。山上多作畠。雜役車往還。山上非險峻。山西諸山中最為高。驛各(【考】各上文作客)舍壁立石刻詩。留題大樹詩。 ᅟᅟ  祥符丁巳歲。今 ᅟᅟ  大參陳公領河東外計嘗(【考】嘗松學兩本作掌恐可也。)稅駕於高都 ᅟᅟ  大槐之側。有短什書之詞壁。至是條一紀。近則 ᅟᅟ  轉輸孫公亦有是詩。觀(【考】夏侯觀即書碑人)謂年所漸深。墨迹 ᅟᅟ  或缺。因令工勒石。庶披覽之可見。 ᅟᅟ  堯佐(【考】陳公) ᅟᅟ臃腫遂物宜。支離養天壽。我本不材人。[木*封]樹能無咎。 ᅟᅟ  仲(【考】孫公) ᅟᅟ太行山上塵。五臺道邊樹。梁園五變家。興亡申(【考】申松本作中。閣 ᅟᅟ本云疑由)此路。此路邈長在。此樹鬱何茂。誰謂不材哉。性含 ᅟᅟ天理固。 ᅟᅟ  天聖九年五月一日  改南和郁刻 ᅟᅟ  安國軍節度掌書記宣德郎議大理評事夏侯觀書 ᅟᅟ太中大夫大行尚書都官郎中知澤州軍州兼管內觀(【考】觀宜作 ᅟᅟ勸)農事上柱國賜紫金魚袋王 卅昌立(【考】卅恐世字。) 未時留宿。雖遺恨使臣稱辛苦切留了。今日過四十五里了。二時行法了。經第七。驛下糧錢。 十一日(丙辰)卯一點出馬十疋乘向北。尚行河東道。從州外廊過十五里至王太馬鋪。馬十疋乘替了。過廿里至喬村馬餔。高平縣內也。過十五里至高平縣高平驛宿。未時留了。今日行六十五里。二時行法。經第八。驛糧錢六百餘文請文了。 十二日(丁巳)天晴。寅一點驛馬十疋乘向北行。過十三里至長壽馬鋪。十疋乘替。過十七里至換馬馬鋪。十疋乘替。過十五里至澤洲上黨縣上黨驛。十疋乘替。過廿里至韓店馬鋪。十疋乘替。過十八里至同縣郝店馬鋪。十疋乘替。過十八里至潞州崇賢驛。過驛三里至開元寺安下。少卿儲八人僧(并)通事齋。盡善窮美。珍菓肴膳。種種不可記盡。寺中諸僧來向燒香。感謝[A5]感謝。都監大保來坐。還向之次可參次(【考】次衍原本削之)仕由告了。今日越羊頭山了。二時行。經第一。今日百里。申時止宿。 ᅟᅟ==[A5] 感謝【CB】,々々【補編】== 十三日(戊午)天晴。卯一點寺主送粥。諸僧皆喫了。辰時道俗男女數千人來拜。施錢香等。次諸堂燒香。大佛殿三面壁善財知識甚妙也。巳時澤洲兵士二十人還了。潞洲兵士二十人來了。即馬鋪十疋乘向北行。過二十五里至呈寺馬鋪十疋乘替。渡深都橋向北行廿里。至寺底驛。依無止人被宿過一里至資慶寺宿。主老僧點茶。依崇賢驛請錢。兵士遲來。今日四十五里。宿了。兩驛糧錢合八百文請來了。潞洲此留縣內也。二時行法了。經第二。 十四日(己未)天晴。卯時寺僧儲粥。諸僧皆喫。與錢百文了。行者一人與六十文了。依無驛馬以呈寺馬鋪馬夜留飼乘行。廿五里至孝義馬鋪。只有惡馬貳疋。無馬。仍以本馬重行。只召擔夫十人令擔雜物。二十里至九龍山九龍馬鋪。出馬五疋。淺(【考】淺恐殘字)以(【考】以下諸本有八字恐衍)本馬用之。呈寺馬鋪馬夫與錢百文了。過十五里至紫嵓山紫嵓寺。莊嚴廣大寺也。欲夜宿間。從寺內死人擔出。乍驚出寺。過五里至褫亭驛宿。二時行法。經第三。 十五日(庚申)天晴。卯一點出馬十疋乘向北行。過二十里至潞州襄垣(【考】垣松學兩本作坦)縣窯子馬鋪。五疋出本馬五疋相加乘向北行。一十里過潞州界入威(【考】威諸本作成)勝軍內縣。過十里入軍內。從馬鋪過廿五里至星軺驛過驛入勅廣教禪院安下。寺僧點茶。依兵士等事未一點留宿。見寺講經。道俗男女聽聞輩百人許。講師佛左方前向西坐高座。女一人佛右方前平坐向講師誦頌。隨講師出聲。次女付聲。次諸僧同音誦。不知何事。講後諸僧耒拜日本僧。道俗男女皆來拜。寺主為日本僧儲大齋。最盡善耳。從威勝軍下糧錢了。兵士廿人出來潞州兵士廿人還了。寢裳(【考】裳諸本作堂)莊嚴不可思議。天井入數百鏡。每寢床上在小寶殿。二時行法了。經第四。 十六日(辛酉)天晴。卯時星軺馬鋪十疋將來。驛在寺南五里。乘向北行。過十二里至故驛(【考】故學本作𭠎。松本作放。下文十二月十五日條作故亦。)馬鋪。十疋出替。乘向北行。越鼓子山過十五里至交口馬鋪。十疋出替。向北行。過十五里至銅鞮縣西陽驛。錢一貫半請來。十疋乘替。向北過十八里越千佛山。至良候馬鋪宿。山東面石(【考】石原本作右今從諸本)刻千佛。故名山也。今日六十里。宿了。行法二時。經第五六卷。 十七日(壬戌)天晴。卯一點馬十疋乘向北行。過十五里。至武鄉縣新馬鋪。十疋乘替。過十二里至南開驛。錢四百六十文取了。十疋乘替越斗底嶺。過二十里至大原府祁(【考】祁諸本作郡今據原本)縣來遠馬鋪。十疋乘替。過石覆山過十五里至盤駞山盤駞馬鋪。十疋乘替。越盤駞山。過十五里至團栢(【考】栢文下作佰)驛宿。此六七日每日見駱駞三四十疋。委見形躰。頭面如馬。而于鼻付綱。如牛。無上齒。目(【考】目松學兩本作口)如牛。頸(【考】頸諸本作頭)細長常曲。捧頭如鶴頸(【考】二字諸本作鶴頭)頸上下共有髮。足如牛兩分。尾如猪尾。背上二鞍骨高一尺。毛長常臥如牛。高一丈長一丈(【考】長以下三字諸本缺今據原本)二三尺也。最可云(【考】云原本作▆恐云字。諸本作了。)罪業深重。今日行七十七里。驛錢送五百十二文。三時行法了。經七八。 十八日(癸亥)天晴。卯一點馬十疋來。乘向北行。過十五里至團栢店馬鋪。十疋乘替。過十五里至白珪(【考】珪下文十二月十三日條作桂)村馬鋪。十疋乘替。過廿里至大原府汾州大谷縣懷𫐨(【考】𫐨恐遠字)橋懷遠馬鋪。十疋乘替。向北行。十五里至徐溝縣徐溝驛。北去并州七十四里。留宿。今日行六十五里。三時行法。經第一。 十九日(甲子)天晴。寅一點馬十疋來。乘向北行。二十里至三女馬鋪。十疋乘替行。過十五里至東橋馬鋪。十疋乘替行。過十五里至新店鋪。十疋乘替行。過二十里至平晉驛。莊嚴廣大驛。大原大驛。大原大府。以色幕殊以莊嚴。即以行事侍一人送種種菓并酒九瓶。各納壹斗(云云)。即與通事三瓶。潞州威勝軍兵士二十人二瓶以一瓶人人(【考】通事以下廿一字諸本缺。今據原本補之。)飲之。三時行法了。經第二。 廿日(乙丑)天晴。卯一點從大原府龍圖許送粥并有齋請。巳時眾人人多來。(【考】來諸本缺)即十人參府齋。莊嚴不可思議。知府龍圖容貌最可云貴人。客人(【考】人下雲閣兩本有同字。松學兩本有▆俱衍)四人同坐。三座各三人合九人同喫。三座每前向外有頂捧大香盤作人。燒沈檀香如日本不斷香。每一人床有作長一尺立人形。彩色甚妙。捧火舍向人。燒香造花二坏。苔二坏。胡桃一坏。椎一坏。各高一尺許盛之。其次珍菓廿(【考】廿諸本作十)坏。以銀盞盛之。菜十坏同銀器。著座之後。酒菓十餘度。最後有飯。真實第一齋也。齋了還驛了。被送錢十貫。通事許酒二瓶。使許酒七瓶被送。酉(【考】酉諸本作爾)時道俗來拜。其中老女三人各志與覆面䉼綿并切衣等。三時行法了。經第三。入夜從府被送粥。(【考】粥下諸本更有粥字。原本削之。) 廿一日(丙寅)天晴。卯時從府被送粥。巳時齋雖非如昨又以丁寧也。被送紫皮裘一領。羊毛皮裘一領綿襪三足。三人老僧䉼。醋一瓶。酒一斗。昨今每使各三十。五十。或百。或百五十皆與了。紫衣老僧來拜。志與皮鞋一足。綿襪一足。有感[A6]有感。午時馬十疋乘出驛向北行。過十五里至白楊木馬鋪。十疋乘替行。過十五里至楊曲馬鋪。留宿。龍圖為祈送文云。龍圖閣直學士朝散大夫起居今(【考】今上原本有舍但削之。今諸本作合。今存原本字形)人集賢殿脩撰知太原軍府事兼管內勸農使河東路經略安撫監牧使兼并伐(【考】伐雲閣兩本注云疑代)澤潞麟府瓦石路兵馬都總管騎都尉賜紫金魚袋彭城縣開國子食色五百戶劉庠 ᅟᅟ==[A6] 有感【CB】,々々【補編】== 施紫皮裘一領于日本國大師禦寒。伏願女樂安都太若李氏增延慶壽。 府中殿舍廣大。數百重重門樓。廊外矢倉不可記盡。宛如京城。今日行三十里。二時行法了。經第四。 廿二日(丁卯)天晴。卯一點馬十疋乘向北行。過十五里至塔地馬鋪。出馬十疋乘向北行。過十五里至百井寨百井驛。司官(【考】司松本作國學本作同)西(【考】西諸本作兩)頭供奉官來問。馬十疋乘替。并兵士廿人出替。太原府兵士廿人還了。出驛向北行。過二十里至大孟馬鋪。十疋乘替向北行。過十五里至石嶺關。重重門四面垣上矢倉如城。兵士二十人出替。供奉官來謁了。百井兵士二十人還了。十疋乘替向北行。過十五里至新興馬鋪。十疋出替。過十五里至忻州驛宿。今日行九十里。一時行法。經第五。 廿三日(戊辰)天晴。卯二點馬十疋忻州兵士二十人來替。向北行過廿五里至泡池馬鋪。十疋馬來。向北越金山。過廿里至忻口寨金山驛。午時留宿。兩驛錢將來了。依井便宜諸人皆沐浴。使臣洗濯。因之逗留。驛客殿壁立刻詩。 ᅟᅟ  三月廿六日行㳂次忻口。見桃花馬上口占。 ᅟᅟ 都轉運使天章閣行制王㳂(【考】㳂諸本作次) ᅟᅟ金山嶺上望忻口。紅綠一川桃與柳。山東寒食花[A7]已開。 ᅟᅟ寒 恆 □(【考】寒恐寨字。恆諸本作垣。此句脫二字。恐寨北恆風)春方來。 ᅟᅟ地寒穠艷雖遲發。却喜陽和延一月。揚鞭處處見桃花。 ᅟᅟ忘却漫漫極白沙。 ᅟᅟ  癸卯歲管界巡撿 聶覺上石并書。 ᅟᅟ  寨主劉溫珙立。 ᅟᅟ  邢靄刻。 ᅟᅟ==[A7] 已【CB】,巳【補編】== 今日行四十五里。二時行法了。經第六。忻州少卿儲粥雖有齋請依營[A8]營不參向過了。 ᅟᅟ==[A8] 營【CB】,〃【補編】== 廿四日(己巳)天晴。卯一點忻口馬鋪馬十疋來。忻口寨兵士二十人來。向北行過二十里至平地泉馬鋪代州縣內也。十疋馬來。乘向北行。過十五里至買村馬鋪。十疋馬來。向北行。過廿里至崞縣驛。未一點留宿。寨主來謁點茶。錢五百廿一文請來。(【考】二字諸本缺今據原本補之)諸僧共修天台大師供。以新鍮石盞十六坏。餅菓茶等備供。誦晝讚導師作法了。縣官人二人來喫菓等。三時行法了。經第七。兵士二十人替了。五十五里。 廿五日(庚午)天晴。卯一點馬十疋向北行。廿里至龍泉馬鋪。十疋來向東行。過二十五里至州代內崇軺驛廣大州也。有都督府。代州大卿儲齋并酒菓。諸僧飽滿。代州兵士卅五人被送。崞縣兵士二十人還了。依有虎怖。盜賊恐怖。使臣申加十五人也。三時行法。經第八了。今日卅(【考】卅原本作此今從學本)五里。 廿六日(辛未)天晴。卯一點大卿被送粥。同四點被送路食。鍐(【考】鍐雲閣兩本作餕恐可也。松學兩本作該)饀五十心餅五十糖餅五十作飯五十。廣餅五十。法酒二瓶。(大)辰一點門前馬鋪馬十疋來。馬鋪(【考】鋪或夫字)十人如例為擔人。出驛向東。出州門渡大橋。向東行廿五里。於店家喫酒菓即出行過卅里入繁時(【考】時下同)縣城內。住宿繁時驛南行衙。今日行五十五里。三時行法。經第一。代州兵士三十五人還了。縣兵士卅五人出來。 廿七日(壬申)天晴。卯三點出繁時驛行衙申一點到著寶興軍寶興驛。未時始入澸(【考】 諸本作滅)山谷入軍初門。始見東臺頂感淚先落。過數里入軍門。三重城垣如州城。軍東有興國寺下院入宿驛。見壁有記文云。 ᅟᅟ大原文叔同諸弟契(【考】契或挈字)家往五臺求文殊宿此 ᅟᅟ熙寧壬子季夏念十日故誌。 ᅟᅟ念二日登於東臺。求其 ᅟᅟ文殊。觀其聖境甚妙。未時[A9]已來現於五色祥雲并其 ᅟᅟ圓光。至申時現其遍身之光。出於山谷。瞻禮至於 ᅟᅟ昏暮返廻。時廿六日復筆。 ᅟᅟ  大原府永利兩監巡提私鹽礬䥫司吏人王倚試笔 ᅟᅟ==[A9] 已【CB】,巳【補編】== 離鄉數日到治津。沿路山林量(【考】量恐景字)色新。此立(【考】立恐衍)去五臺在百里。須觀聖地過(【考】過恐遇字)政僧。(【考】政僧二字可疑或真人之類歟。雲本云當作存神。) 山中耕者 曉耒雨過急趍(【考】趍雲本作趁。閣本作起)耕。惟恐田中草復生。坡峻上(【考】上或土字)頑難竝墾。牛羸人困強驅行。勤身春種心無憚。樂聖秋收歲有成。力穡莫憂風與旱。天時人事自分明。 到寨有作 兩崖直下寶興軍。谷口川頭過幾村。野獸有時晨飲澗。居民無事晝扃門。雲才(【考】才雲本作方)起處山先暗。日來(【考】來恐未字)沈時天□(【考】□恐正字)昏。更隱此中同霧豹。熙朝還會感。天恩。(【考】二字諸本缺。今據原本。) 宿寶興驛舍有作 危城孤壘截崖垠。南北川▆(【考】▆松學兩本作▆)勢[A10]已分。耳畔水聲清瀨(【考】瀨雲本云當作漱)石。面前山色碧侵雲。花繁嶺上隨風綻。禽語林間入夜聞。忠義處心無畏避。當途豺虎任成群。(聞前路虎累。故有是句。) ᅟᅟ==[A10] 已【CB】,巳【補編】== 石雞詠 淡花文彩羽毛齊。可愛形容號石雞。飲啄匠(【考】匠原本曖昧似逐。諸本作匠。)心相上□。(【考】□恐下字)飛翔得侶鬬高低。每當清曉披煙聚。及到黃昏聒耳啼。時候不知空呌噪。虛名可媿為留題。 繁時縣兵士三十五人還了。寶興軍兵士三十五人出來。從五臺寺主許迎馬十疋。行者七人送之。於燈下供養物色日(【考】日恐目字)注之。砂金三兩銀十兩。以上成尋供養文殊。唐絹三疋。賴緣快宗聖秀三人各一疋也。惟觀心賢錢各一貫。善久長明錢各五百文。 皇太后宮御經供養目錄。太皇太后亮所付鏡髮文等書了。今日行五十里。昨今從驛至驛中間無馬鋪。三時行法。經第二三了。 廿八日(癸酉)天晴。卯時從真容院送馬八疋。軍驛馬二疋。人人乘登山。先行谷十里。次登坂最以峻嶮。時時下馬徒行。雪十月中下旬雨下凍氷。馬足難駐。谷間五里有地鋪。兵士各住止。谷三十里。坂十五里。登山頂北臺傍路  下馬拜北臺。遙拜西臺。中臺南臺至于東臺隔山不見。從岑漸下十里。諸僧來迎。以都維那為首。坂口小堂副僧正乘馬來。次諸僧列行。捧幡八流五色也。寶幢二。打鈸僧八人。摠數百人許來。先於堂點茶。先文殊供養物依寺主命取積輿上。敷錦輿內金銀絹如先日色目。鏡髮。又銀二兩。龍腦香一筥。薰陸香三兩渡與已了。香與加名香了。諸僧列行。五里步行。日本人乘馬漸行。時參臺下半真容院。置文殊寶前了。申一點入安下房。莊嚴甚妙也。重重以色錦等所畫幔帳之敷坐。先行浴室沐浴了。次入堂禮佛燒香。堂內莊嚴不可思議。七寶真珠充滿。佛前立禪床終夜宿。(【考】宿諸本缺。今據原本。)小師皆歸房了。於途中西堂頂現五色雲。使臣先見之告。予次見之也。堂中諸僧行者有其數。而文殊供兩界(【考】界諸本作品)合行。盡(【考】盡原本有疑。下廿九日條不可記盡之盡頗似之故今作盡。諸本作直。)界供養。燒種種香。次如意輪供。次法華法一時。經第四五了。終夜於禪床睡。夜無小便思。最奇異也。皇太后宮法華經奉供養了。 廿九日(申戌)天頗翳。卯時於文殊寶前副寺主來坐令喫粥。副僧正覺惠大師承鏑。六(【考】六諸本作大)師閣主廣大師同喫。主(【考】主原本似至今從諸本)僧正覺證大師順行者被他行(云云)。辰刻諸堂燒香。副僧正共引伴。先文殊閣四重莊嚴。堂內七寶供具不可記盡。次四重閣丈六釋迦。彌陀。彌勒。次第三閣銀等身佛四體四方佛(云云)。文殊閣名瑞相之殿。第二閣名化相之殿。午時於副僧正房齋。客玅濟大師延一坐。生年七十四(云云)。午時前雪始下。廿八日之間無雪今日下。是希有事也。文殊迎接。敢無所疑。院內諸僧皆感之。副僧正取出菩薩石與人。予得二顆。皆有五色光。未時溫琦表白來坐。問答數刻。最可云才人。安下坊名迎福亭。第三重戶扉記云。 東頭供奉官博州人事於治平肆年七月廿八日宿此。赴任內謁菩薩。遇菩薩見五色毫光。辰時直見。至午時方息。全家樂矣。崔何。又云。趙州龍興寺講經論沙門真宣與當院師公寺主同謁 聖容。恐(【考】恐諸本作思。)後再來故記之耳。時治平四年六月 日 真宣。 壁上又云。趙州柏鄉坊市戶趙辛。李臻。武順。周備。於熙寧四年四月七日到此處安下。至此月十日廻歸去。清涼寺禮拜一萬菩薩去。謹故記。恐於再來遊此周備記。 又云。真定府平內縣市戶何諷與母周氏等十八人同參真容。見五色毫光。全家樂矣。恐後再來。熙寧五年三月廿(【考】廿諸本缺。今據原本。)五日。熙寧三年五月十五日到山。至十八日遊臺。東臺上見白毫光。五色光。裏面現文殊菩薩兜羅綿世界五色雲。隨行人。府州開疋帛鋪尼王和。妻毛氏。街(【考】街雲本作街)和尚。及母親午氏。牛(【考】牛或午字)宣。街順。王楊哥。陳和。唐清。劉平等至廿二日記。 副僧正所志石三顆皆有五色光。是希有事。申時賜紫都維那省順。廣清涼傳摺本三帖持來。依要文字乞得既了。中心之悅何事如之。作傳玅濟大師延一今朝拜謁人也。酉時上卿來。雁門郡被流人也。以文字通言。戌時使臣藥二種。茶一斤將來志與。三時作法了。經第六。副僧正送非時食。廣大齋。如今朝極不便也。明日可停止之。水藏殿主省岳送石四顆。 十二月一日(乙亥)天晴。辰一點參寶章閣燒香。下地藥師佛。十六羅漢。上階殿盧舍那佛丈六像座。繞葉上千釋迦。圍繞四千銀菩薩次左延壽王菩薩丈六像。圍繞三千菩薩銀像。次右長壽王菩薩丈六像。圍繞三千銀菩薩。合一萬[A11]菩薩。次參集聖閣下地千手觀音三丈像。上階殿五髻文殊菩薩丈六像。十六羅漢。觀自在井。次參僧堂文殊菩薩。三堂加階四處共百文錢上獻。次參無言常坐僧疑和尚坊拜見了。既經廿年。(云云。)午時參副僧正坊齋。三人使臣。通事同喫。齋後馬十疋。寺指南僧省認為。前引八人通事。參大平興國寺(本名白鹿寺)中臺半腹也。去真容殿五里。先禮文殊閣丈六像。(名大平興國寺也。〔【考】名諸本作本〕)次禮渾金經藏。次登上殿禮一萬菩薩。次禮萬聖閣。下地五方佛。各有四[A12]菩薩次上階十地[A13]菩薩。次禮三千金佛閣。皆以七寶作堂舍重閣。廣大伽藍。寺主賜紫崇暉和尚儲珍菓茶藥。生年八十二。語云。廻五臺五十八度。燒左手無名指供養文殊。於東臺見文殊圓光。頭光。攝身光。并見一萬[A14]菩薩。於南臺上見金色世界(云云。)身輕聲高。最可云聖人之。(【考】之雲本云疑也誤)。次出寺下坂一里。禮金剛窟文殊[A15]菩薩宅。禮窟穴人。燃松入穴取土了。燒香禮拜。穴前有井。名文殊井。窟上有等身文殊像。眷屬圍繞。興國寺并窟八百文獻上了。次禮大華嚴寺。廣大伽藍也。次參僧房見西天竺三藏。令見貝葉經數十連阿彌陀經。阿魯迦經梵本(云云。)令見純金尺迦五寸像。令見天竺袈裟。鬱多羅僧。并安位(【考】位雲本改佗或可也。)會也。予問云。僧迦哩衣有否。答云。室迦呂無。(云云。)今年秋從西天來。從傳法院以供奉官為使臣。被送五臺山也。十月到著(云云。)身色黑。髮久不剃。一寸許。若還西天。若欲上京。申一點還安下處了。上官來出文字志酒一瓶。菓子八種次次司來入夜還了。琦表白送日本國院返牒持來。文云。 ᅟᅟ==[A11] 菩薩【CB】,𦬇【補編】== ᅟᅟ==[A12] 菩薩【CB】,𦬇【補編】== ᅟᅟ==[A13] 菩薩【CB】,𦬇【補編】== ᅟᅟ==[A14] 菩薩【CB】,𦬇【補編】== ᅟᅟ==[A15] 菩薩【CB】,𦬇【補編】== ᅟᅟ大宋國河東道代州五臺山大華嚴寺真容菩薩 ᅟᅟ  院文殊聖容殿。 當殿。 今月廿八日有 ᅟᅟ  大日本國延曆寺阿闍梨大雲寺主傳燈大法師位 ᅟᅟ  大宋國賜紫僧成尋。賚到 ᅟᅟ  大日本國 ᅟᅟ  皇太后宮降來 ᅟᅟ  先帝御書經卷。 ᅟᅟ   妙法蓮華經一十八卷 ᅟᅟ  無量義經一卷 ᅟᅟ  觀普賢經一卷 ᅟᅟ  阿彌陀經一卷 ᅟᅟ  般若心經一卷 ᅟᅟ右前件經依數領得。於 ᅟᅟ文殊師利菩薩真容面前如法安置。永充供食(【考】食恐養字)所 ᅟᅟ集福利。廻向 ᅟᅟ大日本國 ᅟᅟ先皇帝。伏願覺心超悟。通明 ᅟᅟ佛性之源。 ᅟᅟ寶界安居。速紹 ᅟᅟ法王之位。 ᅟᅟ皇太后。伏願長芳 ᅟᅟ凝德。贊 ᅟᅟ寶曆於千齡。永著 ᅟᅟ坤儀。茂 ᅟᅟ瑤圖於億世。然後普願國清 ᅟᅟ君壽。俗富民康。 ᅟᅟ台衡贊 ᅟᅟ堯舜之風。 ᅟᅟ藩屏曜 ᅟᅟ唐虞之化。 ᅟᅟ法輪永茂。 ᅟᅟ鳳曆延鴻。虔禱 ᅟᅟ文殊。冀垂 ᅟᅟ昭鑑。謹祝。 ᅟᅟ 大宋國熙寧五年十一月 日 ᅟᅟ五臺山真容院知菩薩殿講經律論沙門省岳等廻向 ᅟᅟ五臺山真容院知大經藏沙門        溫著 ᅟᅟ五臺山真容院表白兼講主沙門       溫琦 ᅟᅟ五臺山真容院知錢帛庫講經律論賜紫沙門省古溫道 ᅟᅟ五臺山真容院知客講經律論臨壇闍梨沙門 ᅟᅟ                    省認溫淮 ᅟᅟ五臺山真容院知御書寶章(【考】章諸本作庫)大閣講 ᅟᅟ經律論沙門             溫明省諸 ᅟᅟ五臺山真容院知六(【考】六諸本作大)師太閣賜紫沙門 省  廣 ᅟᅟ五臺山真容院知前殿講經律論賜紫沙門 順  潛 ᅟᅟ五臺山真容院堂維那講經律論 承侍  省  斯 ᅟᅟ五臺山真容院尉典座講經律論賜紫沙門 省  挑 ᅟᅟ五臺山真容院都維那講經律論臨壇賜紫 ᅟᅟ沙門                省  順 ᅟᅟ五臺山前十寺副僧正兼真容院供養主同勾當僧正司公 ᅟᅟ事講經律論臨壇首座妙齋大師賜紫沙門 延(【考】延下脫一) ᅟᅟ五臺山十寺副僧正兼真容院供養主同勾當僧正司公事 ᅟᅟ講經律論傳大乘戒覺惠大師賜紫沙門  承  鏑  ᅟᅟ五臺山十寺僧正兼真容院主勾當僧正司公事講經律論 ᅟᅟ傳大乘戒覺證大師賜紫沙門      順  行 ᅟᅟ又大皇太后宮亮附送鏡髮返牒文云。 ᅟᅟ 大宋國河東道代州五臺山大華嚴寺真容菩薩院 ᅟᅟ  文殊聖容殿。 當殿今月二十八日有 ᅟᅟ  大日本國延曆寺阿闍梨大雲寺主傳燈大法師位 ᅟᅟ  大宋國賜紫僧成尋。賚到 ᅟᅟ  大日本國故 ᅟᅟ  右丞相從一位藤原朝臣第六女子為 ᅟᅟ  大皇太后宮亮藤原師信朝臣家室產生云(【考】云諸本作去)逝。 ᅟᅟ  藤原朝臣以其室親身物所施。 ᅟᅟ      鏡一面 ᅟᅟ      髮三結 ᅟᅟ右前件物。尋附 ᅟᅟ文殊師利真容殿內如法安置。持伸供養。所集 ᅟᅟ善因。 ᅟᅟ朝臣家室。伏願 ᅟᅟ雲帡高駕。(【考】此一句諸本缺。今據原本。) ᅟᅟ追隨三島之仙。 ᅟᅟ鏡智澄輝。 ᅟᅟ證悟一乘之位。更冀 ᅟᅟ居家贊國。咸承 ᅟᅟ吉善之因。 ᅟᅟ蒞公處私。悉獲 ᅟᅟ安寧之報。 ᅟᅟ文殊在 ᅟᅟ聖力昭彭。謹祝。 ᅟᅟ 大宋國熙寧五年十一月 日 五臺山真容院知菩薩殿講經律論沙門省岳等廻向 餘人人名位如前。作者溫琦表白即自持來。法門重重問答。五臺縣知沺泊祥來坐。鴈門縣監酒王上官同來坐。省順和尚送菩薩石四顆。副僧正送五顆。藥枕二。石提子二。依無可然物答不志。遺恨不少。石提子一箇預趙行者溫翰了。來年參仕時可用料也。為遂百日修行。明年可參由示人人了。今朝見 仁宗皇帝御筆飛白寶章閣額。莊嚴甚妙。不可記盡。三時行法了。經第七。 二日(丙子)卯二點還向馬十疋。行者四十人。副僧正被催送。即來坐安下亭。暫談話後還本房了。予為辭別參入。行者申云。為送被去大門者。獻錢二貫預行者了。賜紫省順。知容省認共見了。還亭出立處。鴈門縣監酒王上官。鴈門令黃炎。送石提子一口。燒石一顆。行者四十人喫酒了。五頂有雪。此度不拜。明年可遂巡禮。出寺過二里。小堂副僧正都維那乘馬先來儲茶藥。最丁寧事也。漸登華嚴頂間。雪大下。入華嚴嶺小堂。脫去袈裟裳步行下坂。依雪凍馬足難駐也。從寺。過三十里至嶺下第四鋪從寺知客僧溫志來儲大齋。午時出鋪下行。雪猶大下。過十里雪止。天晴過三十里至寶興驛。軍主送炭柴多多也。軍兵士二十五人出來。行者馬返了。知客來住廨院儲大齋。為令申紫衣出名簿。行者溫仁為令 奏公家出名簿。三時行法了。經第八。 三日(丁丑)天晴。依驛馬不足山馬五疋。軍馬五疋用之。卯一點知客送粥。二點出驛過三十里。於店家喫飯。午時出店過卅里未三點至繁時(【考】時)驛安下行衙。山行者八人摠與五百文錢了。依兩日送來也。軍兵士四十人還了。酉時知縣來坐。今年四月來縣。明年遊臺必可謁者。三時行法了。經一二。丑時夢從真容院還出時。路盤纏。真容院廿石。大石卅石。以馬出立由(云云)。昨日夢三萬[A16]菩薩送給由(云云)。今日行六十里。 ᅟᅟ==[A16] 菩薩【CB】,𦬇【補編】== 四日(戊寅)天晴。卯時馬十疋來。即出驛通三十里。於店家喫茶菓。依家主謹厚與菓酒錢了。過廿五里申一點至代州驛。縣兵士三十五人還了。州兵士二十人出替。大卿送大齋并酒。官人等多來慰問。入夜大卿送酒一瓶。菓子五種。三時行法了。經三四了。繁畤縣十一月二十七八九。十二月一二三。并六日食錢請來。予雖制止使臣請來也。在山喫寺齋。出寺至軍驛有寺食。只可請一日料而請六日。不便也。 五日(乙卯)天晴。卯時從府彼送粥。辰一點與使臣通事共參府謁大卿。以通事互(【考】互諸本作樂)通言。最好人也。點茶二度。湯藥一度。即還驛有齋酒。路食別被送。餕[A17]餡五十隻。砂[A18]餡五十隻。糖油餅五百箇。素油餅五十箇。散子五箇。使與二佰文錢了。次被送路食酒大瓶二口。通事一瓶。使與二佰文了。諸事沙汰使與錢二貫文了。從州前馬鋪十疋來。巳一點乘馬。還至龍泉馬鋪。官人二人各用馬(云云)。直乍騎過了。過四十五里申時至崞縣驛。州兵士廿人返了。馬鋪擔擔依極疲與餕[A19]餡廿二箇了。十一人各二與了。馬鋪一人依使臣絹樻(【考】樻恐櫃字)破損被責泣淚。與錢一百文了。使驚返。頭中免還了。入夜知縣少府監酒三人共來坐。數尅以通事談話還了。二時行法。經第五。 ᅟᅟ==[A17] 餡【CB】,饀【補編】(CBETA 按:「饀」音 tāo,通「饕」(tāo),非「餡」(xiàn)之異體字。)== ᅟᅟ==[A18] 餡【CB】,饀【補編】(CBETA 按:「饀」音 tāo,通「饕」(tāo),非「餡」(xiàn)之異體字。)== ᅟᅟ==[A19] 餡【CB】,饀【補編】(CBETA 按:「饀」音 tāo,通「饕」(tāo),非「餡」(xiàn)之異體字。)== 六日(庚辰)天晴。卯時出驛。州馬五疋。驛馬五疋用之。過二十里至買村馬鋪。州馬五疋還了。驛等馬鋪并十疋用之。過十五里至平化泉馬鋪五疋相替。驛五疋返了。過廿里申一點至忻口金山驛。二時行法。經第六。崞縣兵士二十人返了。忻口寨兵士二十出替。 七日(辛巳)天晴。卯一點出馬十疋即出行。過廿五里至泡池馬鋪。十疋乘替。過廿里至忻州驛。子三點留宿。使臣一紙將來。其狀云。 五臺山真容院講大花嚴(【考】嚴原本作教)經傳戒賜紫省盛狀。 五臺聖境鎮還軀。想得他方佛國無。一炷。(【考】炷原本作注今從雲本)名香松月下。生生世世禮文殊。 偶成一頌呈上又頌曰。菩薩出世間。普救眾生苦。无量无數劫。而起大悲心。使臣取書。追還不入內。不奉謁遺恨最深。忻口兵士返了。州兵士二十人出替。忻州建國寺主紹(【考】紹諸本作超)立來拜。州少卿送糖餅八十枚。酒大瓶。通事一瓶。二時行法了。經七八。今日四十三里。 八日(壬午)天晴。卯一點馬十疋來。過十八里至新興馬鋪十疋出替。過十二里至石嶺關。兵士二十人出替。關司來謁。(【考】原本作謂今從雲本)十疋出替。過二十里至大孟馬鋪。十疋乘替。過十五里至百井驛。依巡撿使宿至寺宿。名嵓南寺。造補陀落山。海中異類眾生供養觀音。東壁畫帝釋修羅戰。二時法(【考】法上諸本有行字)了。經第一。關兵士二十人還了。百井兵士二十出替。 九日(癸未)天晴。寅時出馬十疋。即乘向南行。過十五里至地塔馬鋪。馬十疋乘替。過十五里至楊曲馬鋪。兵士并擔人合三十人與油餅酒了。馬鋪兵士三人與了。馬十疋替乘。過十五里至大原府平晉驛宿。未二點止了。龍圖送菓飯種種食酒大九瓶。而通事一瓶。小師等一瓶留下。七瓶返納了。食次有酒。珍菓十種許。中兩三種各留[A20]已了。二時行法。經第二。 ᅟᅟ==[A20] 已【CB】,巳【補編】== 十日(甲申)天晴。卯時龍圖送粥。巳時迎馬十疋。笠三蓋兵士二十人送之。即參入儲甚玅齋。不可記盡。過前日齋。還間二人擔入籠(【考】籠即鳥籠)於馬前後放之。各百許。即將向驛。各二百文錢與了。未時酒十五瓶送之。予四老小師二人通事各二。五小師各一瓶如前。每瓶一斗。即通事二瓶留下。十三瓶返上[A21]已了。依思罪報也。申時送粥使臣依賣買切逗留。二時行法了。經第三。 ᅟᅟ==[A21] 已【CB】,巳【補編】== 十一日(乙酉)天晴。卯時送粥。殿直切逗留。依之沸湯。巳時送齋有酒一瓶。醋一瓶。申時馬鋪馬十疋來。即出驛間被送齋。不喫出了。過二十里酉時至新店馬鋪宿。二時行法。經第四。大原府被送路食糖餅五十枚。餕[A22]餡五十。心餅五十。 ᅟᅟ==[A22] 餡【CB】,饀【補編】(CBETA 按:「饀」音 tāo,通「饕」(tāo),非「餡」(xiàn)之異體字。)== 十二日(丙戌)天晴。卯時馬鋪馬十疋來。即出行。過十五里至東橋馬鋪。馬十疋替。過十五里至三女馬鋪。馬十疋替。過廿里至徐溝領內徐溝驛。未時止宿了。錢請來。丑時夢入文殊現身說法處見宮殿(云云)。額名如此。二時行法了。經第五。 十三日(丁亥)天晴。卯一點出驛乘馬十疋行。過十五里至懷遠馬鋪。十疋替過二十里至白桂(【考】上文十一月十八日條作珪)馬鋪。馬十疋替。過十五里至團佰店馬鋪。十疋替過十五里至團佰(【考】店以下十三字諸本缺今據原本補之)鎮團佰(【考】佰上文十一月十八日條作栢) 驛宿。今日行六十五里。二時行法了。經第六內。錢一貫五百文請來。 十四日(戊子)天晴。卯時馬十疋來。即出驛過十五里至盤陀馬鋪。十疋替越石覆山。過十五里至來迎馬鋪。十疋替越斗底嶺。過二十里至南關驛宿。今日過五十里。驛壁詩。 百事感心瞻魏闕。五年騎馬猒并州。蛾眉皓齒無消息。坐得南關一段愁。(第四句坐字諸本作▆原本作▆。今▆坐字) ᅟᅟ 闕將家宿此。 熙寧辛亥八月二日還。(【考】闕恐文字闕損之意) 驛錢持來。二時行法了。經七八一二了。 十五日([A23]己丑)天晴。寅三點馬十疋來。即出南關驛。過十二里至新馬鋪。十疋乘替。過十五里至良候馬鋪。十疋乘替。過十八里西陽驛。十疋乘替。至交口馬鋪。十疋乘替。過十七里至故亦(【考】亦上文十一月十六日條作驛)馬鋪。十疋乘替。過十八里至星軺驛。申一點止宿。威勝軍兵士二十人出替。大原兵士二十人與錢一貫返遣[A24]已了。今日九十里。兩驛各卅(【考】諸本作卅)五里也。二時行法。經三四了。 ᅟᅟ==[A23] 己【CB】,巳【補編】== ᅟᅟ==[A24] 已【CB】,巳【補編】== 十六日(庚寅)天晴。卯時馬十疋來。即出驛過二十五里至窯子馬鋪。十疋替乘。過二十里至褫亭驛。即至馬鋪十疋替。過五里至紫嵓寺。山土色如紫故名也。即不入寺。過十五里至九龍馬鋪止宿。未三點留了。今日行六十五里二時行法。經五。 十七日(辛亥)天晴。寅二點馬十疋乘。出九龍馬鋪。過二十里至孝義馬鋪。十疋乘替。過十五里至寺底驛。十疋乘替。過二十里至呈寺馬鋪。十疋乘替。過二十五里至潞州崇賢驛。未至州門一里。都督送迎人笠持等六人驛州刺史來宿。因之前亭宿。申時參府使臣通事共參。點茶之後數剋談話。又以好茶點茶。次點湯。自藥也。召出馬前。都督執手騎馬。雖固辭不許。即乘了。以大齋送驛。酒三瓶送之。種種珍菓不可記盡。威勝軍兵士二十人與錢六百文。與菓子等還邑。潞州兵士二十人出替了。三時行法。經六。 十八日(壬辰)天晴。辰一點出崇賢驛。過十八里至郝店馬鋪。十疋馬替。過十八里至韓店馬鋪。十疋替過廿里至上黨驛。未一點止宿。今日五十六里。三時行法。經第七。 十九日(癸巳)天晴。卯一點出驛。馬十疋替。過十五里至換馬馬鋪。十疋替過十七里至長壽馬鋪。十疋馬替。過十五里至高平驛。途中人人置茶垸。馬乘。樣樣器等了。今日四十五里。三時行法了。經第八。從縣送羊疊十枚。 廿日(甲午)天晴。丑一點馬十疋來。出驛過十五里至高村馬鋪。馬十疋替。過二十里至巴公馬鋪。十疋替過十二里(【考】里下恐脫至字)王太馬鋪。十疋替過十八里至高都驛。巳時止宿。依使臣請乞也。澤州南門外也。從州送羊疊十枚。紫絹半(【考】半雲本作羊)疊七枚。從州內過行至驛。(【考】譯諸本缺)州兵士二十人出替。潞州兵士與酒二瓶還了。從州送大齋。僧八人使臣通事。今日行六十五里。三時行法。經第一。 廿一日(乙未)天晴。丑一點馬十疋來。出高都驛過十二里。至北小箕馬鋪。十疋馬替。過十里至南小箕馬鋪。十疋馬替。卯一點出馬鋪過十二里至天井關馬鋪。十疋馬替。過十二里至星軺驛。從▆車馬鋪十疋馬替。過十二里至夾泉馬鋪。十疋馬替。過十五里至長平馬鋪。十疋馬替。過十五里至萬善馬鋪。南有萬善驛。十疋馬替。過二十里至懷州覃懷驛但驛但驛(【考】二字恐衍)牓銘北至星軺驛七十里。又星軺驛銘云。南至覃懷驛七十里。北至高都驛四十五里。今日一百五十里。懷州兵士二十人出替。澤州兵士返了。三時行法了經二三。 廿二日(丙申)天晴。卯三點馬十疋來。出驛過十七里至十八里馬鋪。十疋乘替。過十八里至五里馬馬鋪十疋乘替。過十五里至梧桐馬鋪。十疋乘替。過二十里至孟州河陽驛宿。此驛東堂子時留了。驛莊嚴甚妙。堂堂皆懸幕張帳。今日七十里。三時行法了。經第四。 廿三日(丁酉)天晴。卯三點出北門馬鋪馬十疋。即出驛渡黃河浮橋。雨。過十五里(【考】里下恐脫至字)望仙坡馬鋪。十疋出替。過十二里至牙庄馬鋪。十疋出替。過十二里至油店馬鋪。十疋出替。過十二里至孝義馬鋪。是中路也。非先路。十疋出替。過二十里至洛濱驛。未時止宿了。今日七十一里。二時行法。經第五。參向并還向。大河小川。皆凍厚。人馬行氷上。立春以後大河氷解。大流最希有也。孝義馬鋪東有孝義驛。但無券處也。而為寄宿處(云云)。又河陽南驛廣大也。見過了。州第三司。不知何州死去了。妻子眷屬以死人入莊嚴棺持入驛。悲呼之聲滿驛最為悲了。[A25]已經十四日從遠來云云。於京可葬(云云)。 ᅟᅟ==[A25] 已【CB】,巳【補編】== 廿四日(戊戌)天晴。卯一點馬十疋來。出驛過十八里至任村馬鋪。十疋乘替。過十二里至郭村馬鋪。十疋替過十五里至氾水馬鋪。十疋替過十五里至孟店馬鋪。十疋改替。過十二里至滎陽驛。十疋改替。過十二里至永青馬鋪。十疋替過十里至廿里店馬鋪。十疋替過十五里至須水馬鋪。十疋替過十三里至候家庄(【考】庄或店字)馬鋪。十疋替過十五里戌一點至鄭州奉寧驛依奉官先宿宿店家。今日行百三十七里。三時行法了。經第六。 廿五日(己亥)天晴。卯時移奉寧驛。店家與錢二百八十文了。三十人之內十人各八文。兵士二十人各五文定(云云)。依使臣請乞蹔逗留。以百二十文買柴。沐浴。申一點馬十疋來。即出驛。鄭州兵士二十人出替。過十五里至道士店馬鋪。十疋換馬。過十二里至國田馬鋪。酉一點止宿了。有便宜宿所之。道士店無宿。白沙馬鋪先宿。又好也。今日行二十七里。三時行法了。經第七。 廿六日(庚子)天晴。寅一點出國田馬鋪馬十疋乘過十五里至白沙馬鋪。換馬十疋。渡金池河。行堤邊過十二里至義井馬鋪。換馬十疋。過十二里至中牟縣馬鋪。過三里至(【考】至下恐有脫文)換馬兩疋。本馬八疋。過十里至十里點馬鋪。換馬十疋。過十二里醋溝馬鋪換馬十疋。過十二里至八角馬鋪。換馬十疋。過十二里至。新點馬鋪。換馬十疋。過十二里至順天門馬鋪。十疋換馬。即入門看。門官人暫止擔物。以通事觸子細。即過五里至傳法院。使臣送著歸家。馬鋪十人與五十文。持錢重四人與八文了。諸僧來集。隨喜感歎。五臺山行者李溫仁出來。從他道先來。酉一點入宿房了。戌時從三藏房被送酒大一瓶。珍菓三種。(小甘子。石榴大梨。)三時行法。經八。 廿七日(辛巳)雪下。參臺沿路廿八日全天晴無雨雪。著真容院了。廿九日大雪下。今月一日天晴。參入大平興國寺巡禮院[A26]院一二日天晴。出真容院登華嚴嶺間有小雪。即天晴。至廿六日無雪。今日雪下。明知 文殊井加護。院內諸僧皆以威悅。依兩月無雪 公家致恠。勅傳法院被祈雪下。即廿四日大雪下五寸許(云云)。而途中無雪下。彌以聞喜。辰時參天吉祥三藏房拜觀從中印度摩竭提國到來經廿二年(云云)。見其容貌最可云奇特。同見中天竺僧二人。五天竺西北大天(【考】大天恐丈夫誤。世親傳所謂富留沙富羅此翻丈夫國。今 Peghwar(PuruṣaPura)是也。)國僧二人。中天兩人從陸地西藩來。今年二月到著當院。月內 朝見賜紫衣。五月參五臺山。五月還著院。天吉祥三藏同參臺人也。大天國二人從南海來著廣州。今日著當院皆喫茶藥還房。次入新來中天二人房喫茶藥。午時從大天國僧房有請即行向喫茶并湯藥。皆知唐語。今日院內上下皆來集勞問。未時新來中天來坐。令喫茶了。次大天國一人來坐。令喫茶了。官人來房裝束。張帳引幕。未時司家三人來令見還著由。院 奏狀雖乞錢。先日六貫六疋與了。因之雖有廿餘貫稱無由不與之。大貪欲官人也。先例參臺僧還著時必有恩由稱之。而問三藏後可與也。通事與錢三貫了。今朝鄭州兵士二十人各與十五文。長一人與三十文了。戌時三藏送暑預八坏。三時行法了。經第一。 ᅟᅟ==[A26] 院【CB】,々【補編】== 廿八日(壬辰)天晴。巳時通事陳詠齋。以 公家給錢五貫并私錢一貫合六貫獻三藏令修齋。講堂南面少卿并梵才三藏。左方一座。天吉祥三藏。次文惠。[A27]文惠次慈濟。[A28]慈濟次檀越陳詠。右方一座。小僧。次中天賜紫二人。次大天國二人。有(【考】有或右字)方面座。日本僧七人。寺餘僧來堂禮堂。錢各引百文。從早旦奉祈 皇帝皇后。打鈸誦讚。次蚤打鼓。至齋期廻諸堂燒香供養。齋了天吉祥三藏召請予與新來中天二人。通事共喫茶。次見月燈三昧經梵夾。無量壽經梵夾。彌勒授化經梵夾。字甚玅也。貝葉長一尺六寸廣三寸。各入金莒兩重裏錦綾。令見日本慶耀供奉梵字。三人梵僧感歎無極。次見白傘蓋真言紙梵本。次見校勘印本後序寫取了如右。 ᅟᅟ==[A27] 文惠【CB】,々々【補編】== ᅟᅟ==[A28] 慈濟【CB】,々々【補編】== 新雕補闕楞嚴經白傘蓋真言後序 提點兩浙路諸州軍刑獄公事兼本路勸農事朝奉郎守尚書屯田郎中上騎都尉賜緋魚袋借紫苗振述 壬辰歲冬。余權知蘇州。有西天中印土摩竭陀國那爛陀寺三藏智吉祥。天吉祥二僧。經由見訪。雖言語不同。而傳譯頗曉。問其所能。旦日誦神呪結印。各三千六百道。粉壇一百八座。解經論一十七部 余因出楞嚴經白傘蓋真言示之。乃曰。是經神呪頗多闕失。(【考】失諸本作矣)今有梵本質而可知。余對曰。是經之譯久矣。何歷代未能補之。彼上人曰。唐譯楞嚴經主般剌密譯(【考】譯恐諦字)者而(【考】而恐西字)印土人也。譯語者又[A29]烏長國人。去中印土西北二萬五千里。非中印土人故不能盡通中天語言。又譯經三藏不空者龜[A30]兹國人也。嘗游中印土。亦不能盡通中天語言。至今二本差稱(【考】稱諸本作殊。今據原本。)多所漏略。如智吉祥等即中印土人。本剎帝利之種族。淨飯王之宗裔也。自離中天在路一十六年。凡經十國。余因請梵本校勘唐經白傘蓋真言。般剌密諦本止有四百二十七句許。少二百七十四句。頭少梵音啟請并三歸依。又不空譯本止有四百八十一句。亦少二百十句。二本俱少十方佛海相。日月相。十吉祥。六大神通等。或句讀顛倒不次。今以中印土梵本。離折詳正。排次補闕。共計七百一句。仍請梵書竝刊華字。募工雕印。庶廣流傳。時 大宋皇祐五年四月三日。杭州公署序。 ᅟᅟ==[A29] 烏【CB】,鳥【補編】== ᅟᅟ==[A30] 兹【CB】,玆【補編】== ᅟᅟ       渭州金山龍游寺僧 克志 校勘 ᅟᅟ       定州開元僧    崇惠 校勘 ᅟᅟ 代州五臺山真容院賜紫華藏大師承遷 都校勘 ᅟᅟ 杭州前管內僧正賜紫崇因大師可中 都校勘 ᅟᅟ 西天中印度摩竭陀國那爛陀寺沙門天吉祥同補闕 ᅟᅟ            錢唐 鮑璘書(【考】唐字原本有疑) ᅟᅟ            雕華字 胡遂 ᅟᅟ            雕梵字 顏悅(【考】悅字原本有疑諸本作坈恐 ᅟᅟ               悅字。下文揚文公談苑中甚悅之悅頗似之。) 大天國三藏來座。以照大師取紙(【考】疑諸本缺)梵經兩卷來令見予。東印度梵字全不似中天。不知何經。件三藏依不知唐語也。同令見耀公梵字。見感無限。未時司家三人與錢一貫了。依三藏命也。客省官人來乞朝見 奏狀依三藏制止不與返了。今日齋大卿不坐。依召參內。依御生日大卿一人對御齋(云云)。見天吉祥於五臺見文殊本身圓光身光五重金鍾。五色光。七重花樹。羅漢七人等像畫摠十二相也。感淚難禁。今日三度行向天吉祥三藏房既了。申時文惠大師來借廣清涼傳三卷古傳二卷了。申時三藏梵才大師來座。早作表可進奏狀由示之。今日如意供。三時不動兩界合行。一時法華法。一時經第二卷。遊臺往還。以日本冷泉院前內親王給五條袈裟著用。每日奉祈後世往生極樂。以治部卿上給頭巾著用奉祈二世。 廿九日(癸卯)天晴。於梵才三藏房見奝然法橋并寂照大師來唐日記。即借取書取揚文公談苑如右。 公言。(【考】言諸本作書今據原本)雍熙初。日本僧奝然來朝。獻其國(【考】國諸本缺)職員令。年代記。奝然依錄自云。姓藤原氏為真連國五品官也。奝然善筆札。而不通華言。有所問盡(【考】盡雲閣兩本云疑書字)以對之。國有五經及釋氏經教。竝得於中國。有白居易集七十卷。地管州六十八。土曠而人少。率長壽。多百餘歲。國王一姓相傳六十四世。文武僚吏皆世官。予在史扃閱所降禁書。有日本年代紀一卷及奝然表啟一卷。因(【考】因諸本作日)得修其國史傳其詳。奝然後(【考】後諸本缺)歸國。附商人船。奉所貢方物為謝。案日本倭之別種也。以(【考】以諸本作八蓋因原本作い字也)國在日邊故以日本為名。或言。惡(【考】惡諸本缺)倭之名不雅改之。蓋通中國文字故唐長安中遣大臣真人來貢。皆讀經史。善屬文。後亦累有使至。多求文籍釋典以歸。開元中有朝衡者。隷(【考】隷或隸字。諸本空字。今存原本字形)太學應舉。仕至補闕。求歸國。授撿校祕書監放還。王維及當時名輩皆有詩序送別。後不果去。歷官至右常侍安南都督。吳越錢氏多因海舶通信。天台智者教五百餘卷。有錄而多闕。賈人言日本有之。錢俶置(【考】置或遣字)書於其國王奉黃金五百兩。求寫其本。盡得之。沈(【考】沈雲本云疑訖)今天台教大布江左。(右十【考】注右十恐談苑丁數)景德三年予知銀臺通進司。有日本僧入貢。遂(【考】遂字難解或還字)合門之僧不通華言。善書札命以牘對。云住天台延曆寺寺僧三千人。身名寂照號圓通大師。國王年二十五。大臣十六七人。郡寮百許人。每歲春秋二時集貢士。所試或賦或詩。及第者常三四十人。國中專奉神道。多祠廟。(【考】祠廟諸本倒置)伊州有大神。或託三五歲童子。降言禍福事。山州。(【考】州諸本缺)有賀茂明神。亦然。書有史記。漢書。文選。五經論語。孝經。爾雅。醉鄉日月。御覽。玉篇。蔣魴歌。老列子。神仙傳。朝野僉載。白集六帖。初學記。本國有國史。祕府畧。日本記。文觀(【考】無)詞林。混元錄等書。釋氏論及疏鈔(【考】鈔諸本作論)傳集之類多有。不可悉數。(【考】數諸本作教)寂照領徒七人皆不通華言。國中多有王右軍書。寂照頗得其筆法。上召見賜紫衣束帛。其徒皆賜以紫衣。復館(【考】復館諸本倒置)于上寺。寂照願遊天台山。詔令縣道續食三司使丁謂見寂照甚悅之。謂始(【考】始宜作姑)蘇人。為言其山水可(【考】原本初作奇而削其上部)見。寂照心愛。因留止吳門寺其徒不願住者。遣數人歸本國。以黑金水瓶寄謂。并詩曰。提攜三五載。日用不曾離。曉井斟殘月。春爐釋夜澌。鄱(【考】鄱原本似鄱。雲本亦改郡他本作都)銀難免侈。萊石自成虧。此器堅還實。寄君應可知。謂分月俸給之。寂照漸通此方言。持戒律精至通內外學。三吳道俗以歸嚮。寂照東游。予遺以印本圓覺經。并詩送之。後寄書舉予詩中兩句云。身隨客槎遠。心學海鷗親。不可忘也。圓覺固目不暫捨云。後南海商人船自其國還。得國王弟與寂照書稱野人若愚。(【考】雲本頭注云若愚即具平輒王乃村上帝第七之王子。冷泉圓融帝之介弟也)書末云。差乎絕域殊方。雲濤萬里。昔日芝蘭之志。如今胡越之身。非歸雲不報心懷。非便風不傳音問。人生之限(【考】限宜作恨)何以過之(云云)。 後題寬弘四年九月。 又左大臣藤原道長書略云。商客至通書。誰謂宋遠。用慰馳結。先巡禮天台更攀五臺之遊。既果本願。甚悅。懷土之心。如何再會。胡馬獨向北風。上人莫忘東日。後題寬弘五年七月。 又治部(【考】部原本缺今從諸本)卿源從英書略云。所諮唐曆以後史籍。及他內外經書。未來本國者。因寄便風為望。商人重利。唯載輕貨而來。上國之風。絕而無聞。學者之恨在此一事。末云。分手之後。相見無期。生為異鄉之身。死會一佛之土。書中報寂照俗家及墳墓事甚詳悉。 後題寬弘五年九月。凡三書皆二王之迹。而野人若愚章草特玅。中土能書者亦鮮及。紙墨尤精。(【考】精原本缺。今從諸本)左大臣乃國之上相。治部九卿之列。(右十一〔【考】右十一恐丁數〕)揚文公談苑第八文。中天新來二人來(【考】來原本作末。今從諸本)坐。點茶了。次大天國二人來坐。點茶了。客省官人來。依先約與絹二疋了。三司券付了。亦可傳三司由了。如意供。三時法華法。二時經三四。不動一時了。 卅日(甲辰)天晴。卯時以通事參五臺山慶悅表奉御藥許了。午時通事還來云。待從 內被出遲來。但表被納了。以文惠大師合作表(【考】合恐令字)以定照筆受令書也。日本國延曆寺阿闍梨大雲寺主傳燈大法師位賜紫沙門(臣)成尋等 右臣等先蒙 聖恩。特差天使。并遞馬驛券送彼五臺。瞻禮聖相。[A31]已於今月二十六日却廻傳法院訖。以臣異國凡四十三。(【考】此句恐有誤脫)𮋃誠願欵。今獲圓成。慶悅于心。仰荷睿睠。臣等無任瞻 天威聖激切歡抃之至。謹奉表稱謝。以聞謹奏 年月日 具位狀表 ᅟᅟ==[A31] 已【CB】,巳【補編】== 未時使臣殿直來。雖乞券昨日預客省了申(【考】申恐由字)示了。昨日買法華法壇板八枚八百文。方木五本(【考】本原本蠧蝕殘晝似枝。今從諸本)二百五十文。今日造了。又與百文了。戌時堂莊嚴了。三藏(【考】藏諸本作苑今據原本)切請。參向喫酒。珍菓十二種。菓五種。汁五度。飯□丁寧也。三時行法了。經第十。 【奧書】 承安元年八月五日(癸未)依仰終筆功矣 承久二年沽洗十三日一校了 參天台五臺山記第六 大宋國熙寧六年(癸丑)正月一日(乙巳)天晴。從卯一點通事諸僧參大卿。少卿。梵才三藏。廣梵大師。崇梵大師。新來中天文惠大師。大天(【考】大天恐丈夫世親傳所謂富留沙富羅(今 Peshwar)是也)國二人典座房皆有茶湯。慈濟大師。廣智大師。定照筆受退出先畢。仍不謁還畢。諸大師來座點茶。未時廣梵大師與上官一人。中天二人共來。點茶湯。看法華壇莊嚴。感歡無極。申時梵才三藏來坐。看壇場。惟觀買來新曆二卷。天下郡譜五姓括一部。蜀程圖一帖。茶器十口。六時行法。經六。 二日(丙午)天晴。梵學大師真梵與照大師共來。看法華壇。景德寺住僧右街僧錄澄鑒大師法瑩小師也。新來中天二人御筆更名惠遠。惠寂。大天國二人名吉祥子。眾護。客省取受孫宣惑(【考】惑閣本作感。下文作或疑攻字)來乞門(【考】門雲本改問)見奏。依有 聖旨來催者。注付草真名與畢。惟觀等買來曆一卷傳燈語要三卷。揚文公談苑三帖。百官圖二帖。太上老君枕中經一帖。七時行法。經七八一。 三日(丁未)天晴。齋時三藏送菜四種。于時蘇州雍熙寺賜紫僧戒月與照大師來。點茶湯了。他寺僧七人又來。皆看法華壇隨喜感歎。惟觀買來曆一帖。京州圖一帖。七時行法畢。經二三。 四日(戊申)天晴。從廣梵大師天(【考】天原本作大恐非。今從諸本)吉祥許有請。七人皆參向。點茶二度。湯一度。話云。王舍城為外道婆羅門家。今無王舍城。登靈鷲山一日(云云)。屋舍敷板如日本國。坐為禮。二同賜紫僧二人來看法華壇。不知何寺僧。廣梵大師見八字文殊曼陀羅。梵字不動尊。天台大師影等。感歡[A1]感歡。申時大天國一人來。令見大天國袈裟兩重黃色。七條無堵。七時行法畢。經四五六。 ᅟᅟ==[A1] 感歡【CB】,々々【補編】== 五日(己酉)天晴。五臺行者溫仁寺(【考】寺其本云疑等)與五百錢。返了。菩薩名直也。人人與錢摠一千文了。殿直劉澤來與絹一疋畢了。參三藏房有茶飲。見大天國漉水囊宛如塔鈴形。入水小口水不落下。最奇怪也。五臺行者溫仁諸僧各與百文畢。七時行法畢。七八。 六日(庚戌)天晴。齋時典座可道持來平茸煎摠大器一坏。分諸僧共喫。通事持本草括要一帖。注千字文一帖。與通事養生要集一卷。頗知醫道故。戌時照大師房喫藥酒。七時行法畢。經一二。 七日(辛亥)天晴。他諸寺高僧八人來拜。答拜畢。天吉祥三藏共來。取遣茶令喫畢。戌尅以菓子十二種。酒請照大師令喫已畢。次請大天國二人。可道典座令喫菓酒畢。七時行法了。經三。 八日(壬子)天晴。他寺高僧三人來拜。行法之間不起拜。次景德寺僧一人出文字來拜。令喫茶湯畢。名行興。慈氏大聖院主者。客省官人以取受孫宣或(【考】或上文作惑。雲本改感疑戒字)為首三人絹貳拾疋持來。圓(【考】圓雲本改因或可)賜絹勑給者。即乞請文。從取受書與案文寫與本使畢。案文云。大日本國延曆寺阿闍梨大雲寺主傳燈大法師位賜紫今交領得客省有押到回賜絹貳拾疋者。 ᅟᅟ右件前項絹竝依數交領訖。謹具狀申聞。謹狀。 ᅟᅟ  熙寧六年正月七日 ᅟᅟ    大日本國延曆寺阿闍梨傳燈大法師賜紫(某) 昨日事依忘却追今日記之。即三人與一貫五百文畢。次司家三人來乞錢。答此度無文字沙汰。仍不可與由示畢。是依三藏命也。申時備菓子十二種請中天竺新來賜紫惠遠。寂二人令喫茶藥湯[A2]已畢。七時行法了。經四五。 ᅟᅟ==[A2] 已【CB】,巳【補編】== 九日(癸丑)天晴。齋時可道典座送菜二種。巳時相國寺譯經正梵學(【考】學雲本傍注云字)宗梵大師惠海來喫茶湯畢。大天國吉祥子同喫畢。他寺賜紫大師等八人來拜。看法華壇禮拜畢。七時行法了。經六。 十日(甲寅)雨下。他寺僧十五人來拜。照大師自手持茶來令喫畢。於文惠大師房與梵才三藏共喫茶。次於梵才三藏房茶藥奉借。百光房律師作懺法略私記一卷。金剛頂經蘇悉地經官符一卷。申時客省官人二人持來狀云。正月十一日駕出。闍梨并通事等赴內門前祇候迎駕居。(【考】居上雲本補起字)請來日五更早來。於內門前山樓後(【考】後諸本作從)西廊上祇候。請書知。即依使請書與返報 勅宣感謝。成尋等八人并通事來日五更早參內門西廊上祇候迎駕起居。與使二人錢各二百文畢。令喫茶藥畢。以行者令借馬九疋。馬主來且取三百文畢。殘六百文來日可取者。以 宣旨文令覽三藏。感感。大天國吉祥子取 宣旨文令見梵義大師持還畢。酉時通事陳詠見 朝見處來。七時行法了。經七。 十一日(乙卯)雨下。依客省官人來候。九人乘馬參南門前廊。有安下處而依雨 駕出延引者。乍騎馬還畢。午時天晴。馬九疋(主)與九百文畢。未時客省官人一人來。十三日可有駕出者。與二百文畢。梵才三藏借看觀心注法華經四卷。大懺法一卷。懺法注抄一卷。文惠大師借懺法略私記一卷。金剛頂蘇悉地疏(【考】疏上文作經)官府一卷。七時行法了。經八。 十二日(丙辰)天晴。客省官人來。與文字云。客省奏以得聖旨令闍梨等於興國寺南門前迎駕起居。惟熙上者。巳時登講堂上階見花嚴海會觀音像。善才(【考】財)童子向菩薩立。見四方京內如掌。見大宋正教序如右。 大宋新譯聖教序 大矣哉。我佛之教也。化道群迷。闡揚宗性。廣博宏辯。英彥莫能究其旨。精微妙說。庸愚豈可度其源。義理幽玄。真空莫測。苞括萬象。解音(【考】解音二字宜作譬字。佛祖通載十八參照。)喻無垠。綜法網之紀綱。演无際之正教。拔四生於(【考】於通載作之)苦海。譯三藏之祕言。天地變化乎陰陽。日月盈虧乎寒暑。大則說諸善惡。細則比於恆(【考】恆通載作河)沙。含識萬端弗可盡述。若窺像法。如影隨形。離六情長存。歷千劫而可久。須彌納藏於芥子。如(【考】如下通載有來字)坦蕩於無邊。達磨西來。法傳(【考】二字通載倒置)東土。宣揚妙理。順從指歸。彼岸菩提。愛河生滅。用行於五濁惡趣。拯溺於三業途中。經垂世以難窮。道無私而永泰。雪山貝葉若銀臺之耀目。歲月煙蘿。起(【考】起閣本作記)香界之自遠。巍巍罕測。杳杳難名。所以道資十聖。德被三賢。至道起(【考】起通載作啟)於乾元。眾妙生乎大易。摠繁形類。竅鑒昏明。絕彼是非。開[A3]兹蒙昧。有西域法師天息災等。常持四忍。早悟三乘。翻貝葉之真詮。續人天之聖教。芳猷重啟。運偶昌時。潤五聲於文章。暢四始於風律。堂堂容止。穆[A4]穆耀(【考】耀通載作輝)花。曠劫而民墊。重明玄門。昭顯軌範。而彌(【考】彌通載作宏)光妙法。淨界騰音。利益有情。俱登覺岸。無成(【考】成通載作所)障礙。救諸疲羸。冥昧慈悲。浩汗(【考】浩汗通載作汗漫)物表。柔伏食俍(【考】食俍通載作貪狼恐可)啟滌(【考】滌通載作迪)昏愚。演小乘(【考】乘下通載有則字)聲聞合其儀。論大乘(【考】乘下通載有則字)正覺立其性。含(【考】含下通載有靈字)悟而蒙福。藏教釋(【考】釋通載作缺)而重興。幻(【考】幻下通載有化字)迷途。火宅深喻。雖設其數。(【考】數通載作教)不知者多。善念生而無(【考】無通載作福)量潛臻。惡業興而隨(【考】隨通載作勝)緣皆墮。調御四眾。積行十方。澍花雨於金輪。護恆沙於玉闕。有頂之風不可壞。無際之水弗(【考】弗通載作不)能漂。澄寂湛然。圓明清淨(【考】淨通載作潔)之智惠。性空无染。妄想(【考】妄想通載作實想)解脫之因緣。可以離煩惱於心田。可以得清涼於宇宙。朕慙非博學。釋典微閑。豈堪序文以示來者。如縻螢爝火。不足比之於晈日。將微蠡量海。未能窮盡於深淵者哉。 ᅟᅟ==[A3] 兹【CB】,玆【補編】== ᅟᅟ==[A4] 穆【CB】,々【補編】== ᅟᅟ  大中祥符八年八月 日翰林待 詔朝奉大夫守少 ᅟᅟ  卿同輕車都尉臣白憲奉 勅書 (【考】諸藏無此後題。本文亦有少差。) ᅟᅟ入內內侍有(【考】有恐省字)內侍殿頭勾當印經院編修所 ᅟᅟ            監譯經臣[大/子]知和(【考】[大/子]或李字) ᅟᅟ西天譯經三藏臣 天息災 等謝表 ᅟᅟ臣天息災等言今月廿(【考】廿諸本作十)四日西頭供奉官街紹 欽 ᅟᅟ傳聖旨。賜臣等 ᅟᅟ御製新譯經三藏聖教序者。 ᅟᅟ睿旨宏深。 ᅟᅟ皇謨炳蔚。闢 ᅟᅟ津梁於覺路。昭 ᅟᅟ辰象於□(【考】□恐玄字。原本脫字)門。緇素之鑰。歸依罔極。伏惟。 ᅟᅟ應(【考】應或膺)運統天。睿文英武大聖至明廣孝皇帝陛下 ᅟᅟ清淨神禹。葉(【考】葉諸本作業)邁炎唐。 ᅟᅟ步斗極以申成。握河圖而闡化。(【考】闡原本作闕。今從諸本) ᅟᅟ削平多疊。紹恢震旦之區。 ᅟᅟ洪濟黎元。同登妙喜之國。猶復熙徽淨眾。廣闢仁祠。 ᅟᅟ覃海藏之真詮。譯雞山之祕語。臣等介居絕域。夙尚 ᅟᅟ真樞。候律占雲。識 ᅟᅟ中華之有聖。聚沙刻杖。知妙道之在人。聿奉貝多。遠 ᅟᅟ踰葱極。精誠懇至。惠力潛符(【考】符諸本作待)冐弱水之險難。遂 ᅟᅟ藳街之 ᅟᅟ朝謁。遽叨 ᅟᅟ震春。(【考】震雲本云當作竅。閣本作宸。春雲閣兩本改譽)獲演契經。翻善逝之微辭。 ᅟᅟ續摩騰之舊典。勉遵 ᅟᅟ佛記。粗暢宗源。 ᅟᅟ心淤(【考】淤閣本作游恐可)二諦濬發 ᅟᅟ惟幾之思。(【考】惟原本似推字今據諸本或唯幾歟。思下恐脫四字句。案身俗四恩之類。恐依恩思相似而誤寫)財成 ᅟᅟ有煥之言。上著蜜因。旁昭 ᅟᅟ懿律。灑 ᅟᅟ中宸之輸。舒布 ᅟᅟ王猷。導迦陵之音。遍滿法界。是以幖題玉簿。冠映金 ᅟᅟ園。超勝會於永平。陋前聞於貞觀。群生鄉慕。如蔭 ᅟᅟ於一雲。末學瞻持。若蹈於十地。臣等素慙懵昧。幸偶 ᅟᅟ休明。叨 ᅟᅟ綸綍之獎稱。盆苾芻之榮曜。欽承 ᅟᅟ覆護。愈勵傾虔。臣等無任感 ᅟᅟ天荷 ᅟᅟ聖徼切屏營之至。謹奉表稱 ᅟᅟ謝以 ᅟᅟ聞。 臣天息災等誠惶誠恐頓首[A5]頓首謹言(【考】言諸本作書) ᅟᅟ雍熙三年十月 日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 ᅟᅟ卿明 ᅟᅟ教大師賜紫臣天息災等上表(【考】息字原本缺) ᅟᅟ御書院祇應臣逮有方錐門 ᅟᅟ==[A5] 頓首【CB】,々々【補編】== 十三日(丁巳)天晴。卯一點向興國寺南大門。僧俗多以集立。辰一點謁炊使供奉談話。同二點 駕出。前陳供奉官人騎馬數千人來。或著紫衫。或著赤。或著善惡青衫。馬莊鞍具甚妙也。不可記盡。次御馬十疋置鞍牽來。皆以錦覆鞍。鐙不具其體。鞦以黃金白銀琉璃作之。宛如錦覆帶。次有腰輿以錦覆。次上卿近御輿騎馬竝來。從行兵士官人不知其數。三重園御興。各著錦衫。捧金銀杖。年若中侍各捧金銀梂杖令持共人。下馬之處自取之。摠供奉人不知幾萬人。副御輿入大門。於中門前朝見既了。頗低頭皆以敬屈了。興國寺諸僧一里參向。御轝即前竝打饒鈸先入寺。捧金銀造蓮花。各長五六尺。香爐燒香御輿張錦。頂無鳳蓋木皮。後陣人不委見數入門畢。即還傳法院畢。不見皇帝燒香作法。午時還御。(云云)。未時從 內有御使賜茶菓。入銀八角莒盛鍮石盞(【考】盞或茗字。諸本作盞。盞盃也。)即令作三藏進表。案文云。 ᅟᅟ大日本國延曆寺阿闍梨大雲寺主傳燈大法師位賜紫沙 ᅟᅟ門臣成尋 ᅟᅟ 今月十三日蒙中使賜到上元節㭟菓。下項。成尋㭟 ᅟᅟ 二斤菓子十揲。 ᅟᅟ 小師七人各茶一斤菓子共三十五揲。 ᅟᅟ 右伏蒙 ᅟᅟ 聖恩賜到上件茶菓。臣等已私受訖不任矌天荷 ᅟᅟ 聖榮耀徼切屏營之至。謹具狀稱謝以聞。 ᅟᅟ謹奏。 ᅟᅟ 熙寧六年正月 日具位如前成尋等狀表封上盡(【考】盡雲本 ᅟᅟ 改書)具位名狀表謹封 ᅟᅟ與使臣錢三百文畢。三藏并典座可道馳東西沙汰表 ᅟᅟ事等。他僧無此茶菓。日本僧施面目耳。三藏許送菓 ᅟᅟ子廿五種。加新菓也。茶一斤。至㭟被返畢。小師五人 ᅟᅟ先遣明(【考】明下恐脫州字)申文令作三藏。令寫照大師。付司家 ᅟᅟ畢。御藥遠去聞令付陳御藥案文云。 ᅟᅟ大日本國延曆寺阿闍梨大雲寺主傳燈大法師位賜紫成 ᅟᅟ尋右成尋今欲先遣小師賴緣快宗惟觀心賢善久等 ᅟᅟ五人令陸路往明州尋商客船却歸日本。切慮經過州 ᅟᅟ縣關津不練行由別有阻滯。欲乞官中出給公憑許 ᅟᅟ今前去。仍乞公文牒明州市舶司。揀搭穩便舶船。遂(【考】遂 ᅟᅟ下文廿五日條作逐恐可也)一交付商客前往。其賴緣等五人乞且於明 ᅟᅟ州廣惠教院安下等候便。次又有沙彌一名長明。今乞 ᅟᅟ聖節投壇受戒。亦乞剳付戒壇院許令受戒訖。使(【考】使下文作便) ᅟᅟ令隨後歸日本國。未敢自專。伏乞監使御藥大造據狀 ᅟᅟ敷 奏施行。謹錄狀上。 ᅟᅟ牒件狀如前。謹狀。年月日具位名 牒。 戌時請大天國吉祥子并典座可道令喫茶菓酒畢。七時行法。終三。 十四日(戊午)天晴。備珍菓廿二種茶一壺。送少卿坊。次菓子五種茶一壺送梵義大師天吉祥房。次菓十種㭟壺送慈濟大師房。國清寺行者二人來喫茶畢。慈濟大師來坐。筆書云。恐今晚來日 宣內前看。(【考】看諸本作者。今據原本)今朝齋時三藏送平茸乳等羹大一坏。分與松本。諸僧行興國寺。見物種[A6]種舞樂雅樂女舞童舞等如相國寺元三日見物(云云)。松本一人不行見。大略駕出(日本行奉名也)莊嚴令見萬人。次燒香人出錢多[A7]多歟(云云)。七時行法畢。經四五。 今日 駕出五岳觀。次天清寺。次相國寺。夜半還御(云云)。 ᅟᅟ==[A6] 種【CB】,々【補編】== ᅟᅟ==[A7] 多【CB】,々【補編】== 十五日(己未)天晴。辰時慈濟大師來坐。今日月望十五日。因之來拜者。次大天國吉祥子來語同前。次崇梵大師來同前。以通事為使。菓子十揲茶一壺送崇梵大師房。次送廣梵大師房。次送道晃典座房。次送照大師房。數皆同前。六人僧行興國寺。見 大皇大后皇太后皇后(【考】皇后二字原本及他本缺。今從閣本)三人行詣燒香。傳語云。如駕出供奉人數。只女官騎馬。上﨟戴覆面衣。下﨟顯面。三后各五六十人以上。令持葉圓扇。如日本儀式。大皇大后者皇帝祖母。皇太后者 皇帝母后。皇后者皇帝夫人(云云)。以數百絹或人持之。或負驢馬(云云)。聖秀一人為留守人不行見。七時法畢。經六。 十六日(庚申)天晴。齋時梵義大師送蘿蔔大一坏分諸僧畢。司家永和等二人來。各與一貫錢了。金山寺繼藏(【考】繼諸本作經)來拜。二月向西京。可禮三藏真身由告之。七時行法畢。經七八。 三藏來坐。行法之間不出會。 十七日(辛酉)天晴。齋時梵義大師送蘿蔔大一器。照大師好茶自持來令喫諸僧。次參向三藏房喫茶。大天國吉祥子來語。五天多以菩薩戒為受戒本。其作法聞之不似日本作法。出家人不用婦母。不用童子。深以禁之。人皆有道心。僧來施物。途中無施物人。或取耳黃金施。或脫衣施(云云)。七時法了。經一。 十八日(壬戌)天晴。放賴緣供奉三部印信中蘇悉地印信令寫譯經筆受定照大師。兩界五佛種子梵字十字令寫譯經三藏梵義大師天吉祥。以為中天竺人撰令書也。皆行向房房語之。從梵才三藏房有請。即行向喫茶。梵義大師齋時送餅淡八切八人䉼。蘿蔔兩種各一坏。梵才三藏送平茸煎物一坏。以五臺石銚子一口送與照大師畢。中天竺惠遠和尚談話次云。 皇帝賜全羅紫袈[A8]裟。單衫。裙。綾同三種。絹同三種者。依祈雨驗被賜(云云)。大平興國寺樂聲始自十四日晝夜不斷。小師等每日見物。種種術。猴樂舞不可見盡(云云)。相國寺。天清寺。啟聖寺。皆以如此(云云)。大內門前又以不可思議(云云)。有 宣旨被免日本僧見物。處處皆行見門(【考】門閣本缺恐可也。)物。 后宮車千萬。云樓上充滿。殿上人等見之云。名上元節。正月例事也。又始自十三日夜京內燈如日本。十二月晦夜及十五夜三箇夜也。諸州只十五日夜一夜云。七時行法。經二。 ᅟᅟ==[A8] 裟【CB】,娑【補編】== 十九日(癸亥)天晴。少卿請日本八人令喫茶湯。次通事共行向大天國吉祥子房。問行程。答云。大天國。五天竺中西北方。經(【考】經原本似從。今從諸本)海從西海向南行三箇月到著西印度。信渡國。下陸步行三箇月致(【考】茲恐到字。諸本作數。) 來中印度(云云)。大天國王城四面皆一百里(云云)。梵義大師送蘿蔔一大坏。七時行法了。經三四。 廿日(甲子)天晴。齋後小師等行向相國寺浴堂。賴緣供奉一人留。以通事送薪。沐浴成尋一人既畢。照大師送酒一瓶。菓子。風藥三丸。七時行法了。經五六。午時依別勅宣入內內待省供奉官依宣旨來問云。於五臺山見何靈相。以通事答奏云。於中臺上現五色光。又問云。見他相。答不見他相。又問云。光長短何。答一丈許。又問云。於途中往還州府志有無何。答云。皆以志丁寧。其中大原府龍圖最以丁寧。儲齋兩度。共以窮美志與錢十貫。皮裘二領。潞州。折州。代州。皆有齋二度。途間菓子等多多也。他州雖儲齋依無暇過了。又問云。可住當院何。答云。待花水赴台州天台山。十二處道場一一數十日修行祕法。欲求(【考】求諸本缺)聖應。其後明後年奏事由入京。又參五臺山每臺頂九旬修行佛道歸京。是本意也。通事申云。參臺二十八日之間。全以無雪下。廿八日參著畢。二十九日大雪。下山諸人感喜無極。是即菩薩奉迎也(云云)。還向之間二十六日無雪下。廿六日著當院。二十七日雪下。是又大喜也(云云)。供奉官感喜。大卿少卿三藏同座兩度點茶。三藏申云。六七年常坐不臥。希有人也者。即還參了。依宣旨皇太后御經進內了。 廿一日(乙丑)天晴。衡慶院住持賜紫尼子惠送來日齋請。八人可迎者。依三藏命與使者行者百文錢畢。司家三人來。令見五人歸鄉沙彌受戒宣旨。御藥李無舉(【考】無上文作舜)被他行間。持勾當被申下也。入內內侍省東頭供奉官勾當御藥院權勾當傳法院陳遂禮者。與司家一錢了。前後司家與錢十貫了。絹六疋了。三藏來坐。剃頭之間不談話。七時行法了。經七。 廿二日(丙寅)天晴。辰一點借馬九疋。八人通事向齋處。少卿并梵才三藏。梵義大師。西天惠遠和尚。惠寂和尚。大天國吉祥子。眾護。同道向齋。到著後大卿來會出向。賜紫尼并尼眾來拜。衡慶院廣大伽藍也。施主尼年七十三老宿。有才人也。七左方一座大卿二座三藏。三座賜紫尼妙因大師法貴崇德院院主。每日說法講法華經人也。年七十九。施主院主人惠師也。右方一座少卿。二座梵名大師。三座成尋。左方後座中天二人。大天國二人。齋行事賜紫僧。知事僧。右方後座日本七人。通事一人。齋盡珍膳。以尼眾并俗為垣下。上﨟錢一貫。下﨟各實五百文。綾并絹手巾各二。襪各一足。大卿少卿成尋三人別有單衣一領。金綾腹帶一。午時歸了。九疋各與百文了。通事以錢買薰陸香充燒香料了。客省宣感(【考】戒)來。五人歸鄉可乞朝辭。幾日朝辭者。二十七日可宜由議定畢。依先日約束與絹一疋了。參三藏房告此子細畢。七時行法了。經八一。 廿三日(丁卯)天晴。齋時三藏送莖立大一坏。七人小一坏。照大師送菜二坪。日本消息預惟觀心賢。泗州大師影一鋪一船頭曾聚所與。送日本。五百羅漢像一鋪。梵才三藏所與。同送日本。杭州能大師畫此羅漢了。虛空應現五百羅漢已亡無多年(云云)。三藏被捨施。感淚難抑。百官圖二帖。百姓名帖。楊文公談苑三帖八卷。天州府京地里圖一帖。傳燈語要三帖。(宇治御經藏奉納)法華音義一卷。(大雲寺經藏奉納)唐曆一帖。老君枕中經一帖。注千字文一帖。以上進上日本左大臣殿。曆一卷進上民部卿殿。寒山一帖曆一卷進上治部卿殿。且預惟觀了。永嘉集一卷。證道歌注一帖。泗州大師傳二卷。廣清涼傳三帖。古清涼山傳二卷。入唐日記八卷送石藏經藏。七時行法了。經四五。(【考】此條記事以廿三日始而以廿四日終。廿四日戊辰脫。廿三日經二三脫。) 廿五日(己巳)天晴。齋時小典座可道莖立大一坏持來。三藏行者十六羅漢像十六鋪。釋迦像一鋪持來。與直錢十貫四百文。絹三疋了。摠合十四貫也。送石藏料耳。通事陳詠食料與絹一疋了。從當院倉借出五百羅漢模印。七人各一兩本摺取。三藏來。四人料與好紙十六枚了。成尋與人人好紙并打紙了。左街景德寺慈氏大聖院比丘雄戩來拜。天台山大慈寺普賢懺堂住僧也。日本國元燈和尚(【考】元燈見第一卷一五頁)弟子也者。客省取受宣戒來。五人小師歸日本明州牒并沿路州縣驛券使文字三道(【考】道原本作通今從諸本)持來。皇帝廣恩寔以不可思議。文字如右。 ᅟᅟ客省牒 傳法院 ᅟᅟ准傳法院牒。據日本國僧成尋狀。今欲先遣小師賴緣。 ᅟᅟ快宗。觀(【考】觀上恐脫惟字)心賢。善久等五人令陸路徃明州尋商 ᅟᅟ客船却歸日本。切慮經過州縣關津不練行由。別有阻 ᅟᅟ滯欲乞官中出給公憑許令前去。仍乞公文牒明州市 ᅟᅟ船司。揀搭穩便舶船。逐一交付商客前徃。其賴緣等五 ᅟᅟ人乞息(【考】息上文作且)於明州廣惠教院安下等候便次。又有沙 ᅟᅟ彌一名長命。令乞 聖節投壇受戒。亦乞剳付戒壇院 ᅟᅟ許令受戒訖。便令隨【令賴緣等五人朝辭】【所准上傳 ᅟᅟ法院牒客省】(【考】令賴緣以下十七字宜在下 二十七日令下而一令字衍)。後歸日本國。僧成 ᅟᅟ尋等乞要於今月二十七日令(【考】令下宜加上文令賴緣等五人朝辭。所准上傳法院牒 ᅟᅟ客省十七字而一令字衍)。未敢施行。取 ᅟᅟ聖旨。 熙寧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ᅟᅟ延和殿追呈奉(【考】追下文作進恐可也) ᅟᅟ 聖旨。賴緣等五人 傳宣樞密院老三斑使臣臣一名 ᅟᅟ 押伴前去。并給與遞馬驛券。餘竝依所乞。 ᅟᅟ牒具如前。今奉 ᅟᅟ聖旨。令賴緣等五人於今月二十七日朝辭。其遞馬驛 ᅟᅟ券[A9]已具狀申樞密院所有揀搭穩便舶船前去。及且於 ᅟᅟ廣惠教院安下等候便次。亦牒明州竝訖。內沙彌長命 ᅟᅟ一名乞 聖節投壇受戒。速請移文於所乞戒壇院依 ᅟᅟ應上件指揮施事。須牒 ᅟᅟ傳法院。候到更請照會。仍希公文回示(【考】示原本作手。諸本作向手。今 ᅟᅟ據下文改之。)謹牒。 ᅟᅟ    熙寧六年正月二十五日牒 ᅟᅟ權樞密副承京東上閤門副使權同管勾客省四方館公事 ᅟᅟ提點醴泉親(【考】親恐觀字)公事張(押) ᅟᅟ東上閤門使管勾客省四方館公事勾當御前志佐 ᅟᅟ 軍頭引見司兼提舉集視(【考】視或觀字)公事兼提舉中太一宮 ᅟᅟ 狄(押) ᅟᅟ唐人手跡准本省奏剳子在前(【考】此行恐註) ᅟᅟ 右具如前。今欲牒 ᅟᅟ 兩浙轉運司并 ᅟᅟ 明州候到請各一依前項。 ᅟᅟ 聖旨指揮仍行移文字與沿路州縣及指揮下本州市 ᅟᅟ 舶司揀選堪好舶船交付穩便客人引伴賴緣等歸 ᅟᅟ 本國及指揮廣惠教院且令賴緣等五人於本院安 ᅟᅟ 下等候客人引伴歸本國。并牒 ᅟᅟ傳法院。請前詳項。 ᅟᅟ聖旨指揮照會仍請行移文字與戒壇院候將來 聖節 ᅟᅟ令沙彌長命投壇受戒。希公文回示。并開閤門者。取 ᅟᅟ處分。 ᅟᅟ  熙寧六年正月 日駈使官梁(造名) 承受張 ᅟᅟ再(【考】再或并字)李(造名也) 且彌(造名) 撿勾拐官李(造名) 承受 ᅟᅟ行▆▆且(造名) ᅟᅟ      (生名)  (▆名)  (▆名) ᅟᅟ==[A9] 已【CB】,巳【補編】== 七時行法了。經六七。 廿六日(庚午)天晴。齋時梵義大師送菜二坏。諸(【考】諸下恐脫僧字)分(【考】分諸本作大)喫。崇梵大師。小師景福。請諸僧喫茶。次梵義大師請諸僧喫茶湯。次參三藏房點茶。令出見父子合集經梵本。且出來廿五卷未徹祕密名字三摩地分梵本。青焰明王儀軌梵本。房莊嚴寶王經梵本。皆中天竺具葉。最優美也。司家三人來乞錢。小師等出合一貫與了。奉官依 宣旨來。依通事出去以筆書云。奉 聖旨先歸本國五人幾日可赴明州。欲志送本國 主物色可附小師者。成尋筆答奏云。奉 聖旨。先歸本國五人小師相議。來二十九日出去。但使臣未來。待使來告可定日志送本國 主物色且以感悅。即供奉入懷中還參。七時行法了。經八一。 廿七日(辛未)寅一點五人通事參內。天晴。齋時小典座送平茸煎物大一坏。午時五人歸來。丙(【考】丙宜作雨。下文二月廿八日條有少雨下之語。而雨字似丙)少下五人皆賜紫衣。於御前著紫衣。於御前着紫步進庭中。申慶賀畢者面見作法如前。於廊下有齋。賜絹各十疋。院內大卿少卿三藏梵義等四人房房列參五人拜賀了。與錢五百文小師與了。絹五十疋持來。客省下部三人各與百文了。次客省上﨟以宣戒為首三人來。與絹一疋半了。司家三人來。與錢一貫了。房裝束下部一人來乞。與二百文了。五人賜紫。院內諸僧感歡無極。是只被饗應大師故也者。院中老宿等多著黃衣。今小師五人著紫。是希有事也。申時客省宣戒來。與絹六疋半了。通事雖固辭與五疋了。典座二人各與一疋了。行者二人各與百文了。惟觀與大天國行者褐也。三件新出家料。吉祥子所乞也者。與了。行者來拜。三藏來悅。引見楊文公談苑。圓通大師(【考】[A10]奝然)從眾賜皆以紫衣。依其例所賜歟。慈濟大師來請。即行向房。有茶菓藥。食備珍膳。有十飯。(【考】十或小字。飯或飲字。)三藏來請。有茶菓小飲。時行法了。經二三。 ᅟᅟ==[A10] 奝【CB】,▆【補編】== 廿八日(壬申)天晴。借出院倉達磨六祖模摺取。照大師志與原紙九張。(絹紙云云)。充三鋪䉼摺了。三藏以十五張充小師等五人摺取了。七時行法了。經四八。 廿九日(癸酉)天晴。御藥以別使送院牒文云。傳法院准客省牒。准本院牒。日本國僧成尋狀。今欲先遣小師賴緣。快宗。惟觀。心賢。善久等五人令陸路徃明州尋商客船却歸日本。切慮經過州縣關津不練行由。別有阻滯。欲乞官中出給公憑許令前去。仍乞公文牒明州市船司揀搭穩便船船逐一交付商客前徃。其賴緣等五人乞且於明州廣惠教院安下等候便次。又有沙彌一名長命今乞 聖節投壇受戒。亦乞剳付戒壇院許令受戒訖。便令隨後歸日本國。僧成尋等乞要於今月二十七日。令賴緣等五人朝辭所准上項本院牒客省未敢施行。取聖旨。 熙寧陸年正月貳拾伍日 ᅟᅟ延和殿進呈奉 聖旨。賴緣等五人傳 宣樞密院差(【考】差 ᅟᅟ上文作者恐可)三班使臣壹名押伴前去。并給與遞馬驛券。餘竝 ᅟᅟ依所乞牒今奉 ᅟᅟ聖旨。令賴緣等五人於今月貳拾柒日朝辭。其遞馬驛 ᅟᅟ券[A11]已具狀。申樞密院所有揀搭穩便舶船前去。及且於 ᅟᅟ廣惠教院安下等候便次。亦牒明州竝訖。內沙彌長命 ᅟᅟ壹名乞 ᅟᅟ聖節投壇受戒速請移文於所乞戒壇院依應上件指 ᅟᅟ揮施行牒請照會者。 ᅟᅟ 右具如前。當院[A12]已剳戒壇院請依應 客省牒內 ᅟᅟ 聖旨指揮施行去訖。今剳送 ᅟᅟ 日本國僧成尋依此照會。 ᅟᅟ熙寧六年正月 日(在捺印) ᅟᅟ戒壇院(【考】院右傍原本有止點)牒送客省了。 ᅟᅟ使臣來。令出見    宣旨文云。 ᅟᅟ准客省牒(乃至)朝辭。其遞馬驛。(皆如前狀略之)伏乞依傳宣指 ᅟᅟ揮。 ᅟᅟ 右奉 ᅟᅟ 聖旨。依[A13]已得指揮。仍差借職王宗彥。今剳付王宗 ᅟᅟ 彥准此。 ᅟᅟ   熙寧六年正月 日 ᅟᅟ==[A11] 已【CB】,巳【補編】== ᅟᅟ==[A12] 已【CB】,巳【補編】== ᅟᅟ==[A13] 已【CB】,巳【補編】== 少卿為五人賜紫悅來坐。點茶了。文惠大師來坐。古清涼山傳二帖被返了。即送日本奉治部卿殿了。文惠大師志與釋迦佛牙頌一鋪。即送日本奉宇治殿。客省官人來。小師五人摠與五百文錢了。六祖影二張送日本。一張石藏。一張進宇治殿。向文惠大師房見寫吾形像懸壁。即作頌云。 吾相非相。 徒勞郢匠。 郢匠既傳。 復成幻妄。 幻妄匪真。 真亦假名。 虛堂獨對。 水月澄明。 寫取同文惠大師書別紙告云。土(【考】土諸本作大)僧視真[A14]已是夢中。夢更觀身外(【考】外諸本作水)身了。七時行法了。經六七。 ᅟᅟ==[A14] 已【CB】,巳【補編】== 卅日(甲戌)天晴。齋時照大師自捧。或(【考】或諸本作戒)令行者汁一菜二種持(【考】種持諸本作經將)來。午時陳 御藥來。依 宣旨通事陳詠別給每日令外二百文妻子食者。從二十七日至二月十日二貫八百文被下了。是依 聖旨被重和尚故也者。院內雜事支配後被歸間。少卿三藏梵名。此在梵字。西天新來二人。大天二人。皆送至大平寺云。至房點茶湯了。大天二人名寫取參內。一人名莾誐羅補坦。(【考】坦字有疑。諸本作坦或坻字 Pungalaputi*) 一人名生僧伽羅叱多(Jatissmigharaksita*)三藏來坐悅通事錢事。(【考】錢諸本作餘)十三日上元節茶菓。文惠大師不在間未志送。今日從廨院歸來。即以菓五種送房。返事如右。 ᅟᅟ淨人至。辱示 手澤。兼惠十三日所賜珍菓。不敢奉 ᅟᅟ拒。[A15]已依數捧收訖。仰荷勤厚。弗勝悚戢。不宣。 ᅟᅟ              智普 和南 ᅟᅟ阿闍梨法師(侍者) ᅟᅟ==[A15] 已【CB】,巳【補編】== 七時行法了。經八一。 二月一日(乙亥)天晴。喫粥之後。崇梵大師。慈濟大師來喫茶畢。今日朝拜。諸大師互以向房房依員參向。依員來坐了。齋時梵才三藏送莖立九坏。梵名大師為喫恭請。即行向喫茶了。申時以入內內侍東頭供奉官張士良使臣下賜被志獻日本 皇帝金泥法華經。錦廿疋。物色如右。金書法華經七卷。用金渡銀起突鈒通裹釘子裝經匣一具。盛尅絲表銷金裏經帙子。并金複金。 ᅟᅟ川合羅雲鳳細錦二疋。 ᅟᅟ川倒仙細錦二疋。 ᅟᅟ川攢鴈細錦二疋。 ᅟᅟ川黃師子細錦二疋。 ᅟᅟ川雜花暈細錦二疋。 ᅟᅟ川簇四金鵰細錦二疋。 ᅟᅟ川翠毛白師子細錦二疋。 ᅟᅟ川方勝天下樂細錦二疋。 ᅟᅟ川方勝直界(【考】直界二字有疑。諸本作宜界)細錦二疋。 ᅟᅟ川盤毬雲鴈細錦二疋。 ᅟᅟ 依日及晚不進受領表。來日可賜使由申了。院內 ᅟᅟ 諸大師司家等來見感感。七時行法了。經二三。 ᅟᅟ二日(丙子)天晴。供奉使人來。即進表云。 ᅟᅟ具位成尋等今月一日蒙。 ᅟᅟ中使宣降到。送臣本國物。[A16]已依 ᅟᅟ聖旨來數受領訖。臣[A17]已逐一令小師五人如法打(【考】打或相字) ᅟᅟ受護前去。謹具狀敷。 ᅟᅟ 熙寧六年正月 日 具位ム等 狀奏 ᅟᅟ==[A16] 已【CB】,巳【補編】== ᅟᅟ==[A17] 已【CB】,巳【補編】== 與使錢百文了。未時監使御藥來。出會了。使臣王宗彥來。五日小師可出由約了。三司券客省牒等三通。最以丁寧也。見御藥。被下大天二人錢四十貫。依梵名大師等奏被下也。十年遠來無錢無便。依之一日所奏也。新來中天二人可歸本國由奏了。七時行法了。經四。 三日(丁丑)天晴。蔡諫議齋請書來。文云。今於傳法院下項請日本國僧八人。今月初四日到西府第四位蔡諫議信齋紫衣成尋。褐衣賴緣。快宗。聖秀。惟觀。心賢。善久。長命。二月日。與使錢百文了。七時行法了。經五。 四日(戊寅)天晴。。辰一點以馬五疋參僧四人。成尋。賴緣。惟觀。長命并通事也。快宗。聖秀。心賢。善久依疱瘡病不參。先以大花舍二大香爐燒香讀經。日本平座作法三禮唄表白發願。譜誦法華經一二卷。三人或第一卷或觀音經。[A18]經了齋。布施成尋賜好絹二疋。三人各一疋。通事別給大瓶酒一瓶。齋中間從大內送賜菓子精進物大一荷。以四人紫衣兵士令持之。宛如輿。四人持四大瓶酒。一人又持菓子一蓋。進交領文字。使與錢一貫。最可云無止人。(【考】人雲本改又。或可)侍人密令見請文云。樞密副使朝散大夫右諫議大夫蔡(定)。歸院了。與馬錢了。七時行法了。經六。 ᅟᅟ==[A18] 經【CB】,々【補編】== 五日(己卯)天晴。齋間梵義大師送菜。次送茶。七時行法了。經七。 六日(庚辰)天晴。齋時照大師送菜汁。三藏送汁。諸僧別有。七時行法了。經八。 七日(辛巳)天晴。齋時三藏送菜汁。梵義大師送茶。七時行法了。經一。 八日(丙午)天晴。辰一點賴緣。快宗。惟觀。心賢。善久人(【考】人上恐脫五字)使臣馬。兵士一人。馬鋪六人。知鋪擔擔六人相共出去了。七時行法了。經二。 九日(癸未)天晴。院內來將軍齋。巳時依請行向。五人前喫茶湯。樞密侍中文彥博 參政侍朗王[王*坴] \(中書)參政諫議馮京(中書)樞密副使諫議吳充 樞密副使諫議蔡定。如例問日本作法以通事答了。七時法。經三。 十日(甲申)天晴。齋時照大師送菜汁。今日終日從三藏房菓菜等種種也。七時行法了。經四。 十一日(乙酉)天晴。齋時三藏送菜二坏。文惠大師送菜五坏。汁一坏。照大師送二坏。汁一坏。多以與通事。七時行法了。經五。 十二日(丙戌)天晴。大相國寺三覺院講經論傳戒紫善湊送齋請。其文云。 善湊啟。取二月十五日釋迦彌勒圓寂之辰。取十三日夜。就大相國寺佛牙院懺悔圓戒。十四日備齋祇迎。伏望法慈早賜光降。謹狀。年月 日 具位如前。 請了。七時法了。經六。 十三日(丁亥)天晴。依咳𠲿无術。送齋辭書了。齋時三藏送菜汁。及申尅送藥食。每日可送由被送。而以通事為使不可送給由兩度切申留了。自本不用非時。依之停止了。三藏志最丁寧也。七時行法了。經七。 十四日(戊子)天晴。齋時照大師送菜二坏。汁一坏。午時三藏從齋所令持。與錢五百文。衣收一令(【考】收一令雲本改裝一領)書文字示云。 湊和尚傳語 闍梨。為不來齋時。嚫錢各五百文。衣收一令。希知之。聖秀。長命各五百文。絹手巾一ケ。以百文沐浴了。七時行法了。經八。 十五日(己巳)天晴。齋時以前依例參向諸房。皆有茶湯。文惠。濟及(【考】二字恐倒置)大師數度來向。齋時三藏送汁一坏。梵義大師送菜二坏。三藏令送見藏本諸教壇圖一卷。披見金剛界諸尊別壇圖也。皇(【考】皇原本有疑。似粵或奧字)日記云。午(【考】午當作于)時長興三年四月內於洛京敬愛寺內寫得畢。日本國持念弘順大師賜紫寬補記之。 惠文記大平興國五年五月日 熙寧四年仲冬 開寶迎福院左街貳錄譯經文鑒大師用寧字宗厚東齋題。寬補是朱雀院御時與寬建。超會等十一人來唐國人也。瑜伽大教大教(【考】教恐衍)興大唐徙寬補受灌頂人卅餘人云。奝然法橋日記依超會大師語所記也。超會云。入唐五十年。生年八十五(云云)。七時法了。經一。 十六日(庚寅)天晴。齋了。梵義大師送茶。三人喫了。辰砂丸十五粒三藏送給。𡃤(【考】𡃤恐嗽字)良藥也。一服一粒臨非以生薑湯吞下(云云)。今夜以酒服七粒了。三藏送酒一瓶子也。七時行法了。經二。 十七日(辛卯)天晴。齋時三藏送羹一坏。齋了。文惠大師送茶三坏。三藏來。數尅談話。萬歲院講律惠道宗泰德珠三人以持律僧二人為使借送四分羯磨二帖。(宣律師述)四分含注戒本疏六卷。(宣律師述)行事抄會正記七卷(本十二卷也。真悟大師元堪述)付使借與律行相一帖。律要私抄一帖行事抄六卷。南海傳四卷。三藏送茶。喫了。七時法了。經三。 十八日(壬辰)天晴。辰時三藏并文惠大師來。共行向當寺浴堂。公家[A19]施溫室。良供奉為勅使道俗濟濟出入。梵義大師送茶。沐浴。七時法了。經四。 ᅟᅟ==[A19] 施【CB】,▆【補編】== 十九日(癸巳)天晴。三藏送散十六ケ。分人[A20]人了。四明汪鎮來拜。秀才及弟人(云云)。入夜照大師自持來梨一坏。荔一坏。文惠大師送茶。七時法了。經五。 ᅟᅟ==[A20] 人【CB】,々【補編】== 廿日(甲午)天晴。齋後梵義大師送茶。三藏來坐。四分注本疏在印板。納興國寺戒藏。可令交易摺本(云云)。七時法了。經六。 廿一日(乙未)天晴。齋時照大師自捧菜二種來。次以行者送羹一坏。齋了。文惠大師送茶。申時文惠大師送平茸調羹一坏。莖立一坏。七時法了。經七。 廿二日(丙申)天晴。講堂集會譯經。當寺他寺人人有齋。齋後讀父子合集(【考】父以下四字諸本作文字令集。非也。)經第四卷了。分散了。大卿。少卿。三藏梵義。(天吉祥)綴文二人。筆受二人。證義八人等也。讀人證義文正(【考】僧名見下文)也。南梁七代記。行向文惠大師房。達磨魏來梁來相違欲見年代記也。而大師書與詩云。 達磨讖詞 西來跨水復逢羊。(渡海逢羊未年)半夜悽[A21]悽暗渡江(從梁徃魏)日下更憐雙象馬(日下是長安雙象馬是傅大士也)兩枝嫩桂久昌昌。(嫩即少桂林也) ᅟᅟ==[A21] 悽【CB】,々【補編】== 年代記人借了。來日可令看者。點茶湯了。三藏來坐。 七時法了。經八。 廿三日(丁酉)天晴。齋時照大師送羹一坏。菜一坏。次送茶。從戒壇有使。問沙彌祠部。(出家官牒)三藏來。答大唐有沙彌祠部。日本無祠部。使承諾還了。申時以使請。參向等及通事陳詠為渡日本要買小船。因之與唐絹二十五疋了。交易錢廿五貫買麝香上品十三臍了。日本定米五百石(云云)。三藏感歡。即有茶湯。以論得經。心地觀經理懺悔文獻三藏了。合掌禮拜了。願坐一佛淨土拭淚數度。可云道心者。七時法了。經一。 廿四日(戊戌)天晴。齋時照大師送羹一坏。菜一坏。次送茶。以通事照大師示云。新羅提一口者借申用之。獻直絹一疋。永欲給預者。答云更不可有直。早志獻由畢。即來悅。文惠大師送達磨大師自西天來勘文如右。 達磨大師以正法眼藏及袈[A22]裟付囑二祖惠可。聽吾偈曰。 ᅟᅟ==[A22] 裟【CB】,娑【補編】== 吾本來[A23]兹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菓自然成。 ᅟᅟ==[A23] 兹【CB】,玆【補編】== 大師當梁武帝普通八年丁未九月二十一日到此土。梁帝不契。至當年十月十九日過江北。此是魏第八主孝明帝太和十年至少林寺得二祖付法[A24]已。於太和十九年丙辰十月五日而入滅。葬熊耳山。經三年因魏有使宋雲自西土廻葱巔逢見大師。手攜隻履云。吾歸西天。後宋雲到本國當魏第九主莊帝。乃聞奏。尋開塔而全身不見。唯留隻履存焉。大師示滅至今大宋熙寧六年得五百三十九年矣。讚曰。 ᅟᅟ==[A24] 已【CB】,巳【補編】== 觀音應迹。王宮誕神。明珠辨智。寶座分身。多羅觀印。雙徃(【考】徃雲本作經他本作徑)逢春。歸命我祖。水月空雲。 依祖門心印集錄之奉呈。 依古今通系圖勘之。梁武帝天監十九年改元為普通元年。八年丁未即魏明帝大和十年也。達磨和尚來至震旦。相當南岳大師生十三年。大和十九年達磨和尚示滅。當南岳大師生年廿二。梁武帝。魏明帝。同時皇帝也。 大相國寺東經藏戒律院圓則座主來。以照大師切切乞受法花法。照大師示云。只觀無常迅速。一心要持經修行。數年講法花念誦法花人也者。以廿六日庚子日可授內約了。伏地禮拜隨喜歸了。照大師志。與胡文三枚。唐朝徐結(【考】結松本右傍有浩字)學士所書金剛般若經本四枚。可渡日本者也。七時行法了。經二。 廿五日(己戌)天晴。齋時照大師送汁一坏。菜二坏。次茶。自作歸天台奏狀。行向三藏房令見。無取捨。仍令清書照大師。三藏以照大師令開經藏。送當今新譯經福蓋正行所集經一部十二卷。父子合集經二卷。(一二)披見福蓋正行第一卷之處。龍樹菩薩集。西天譯經三藏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臣日稱奉詔譯。奧文(【考】文諸本作)注云。孔目官臣張永弼。 ᅟᅟ講仁王經因明論唯識論沙門臣法秀證義 ᅟᅟ講法花經因明百法論沙門臣可凞證義 ᅟᅟ講仁王經百法因明論沙門臣超筞證義 ᅟᅟ講仁王經因明百法論慈雲大法師賜紫沙門臣清振證義 ᅟᅟ講唯識因明百法論明義大師賜紫沙門臣衍證義 ᅟᅟ講楞嚴經慈濟大師賜紫沙門臣智教證義(當院) ᅟᅟ講圓覺經文章文惠大師賜紫沙門臣智普證義(當院) ᅟᅟ左街鑒義講百法論宣密大師賜紫沙門臣顯證義 ᅟᅟ左街講經首座講法花經百法因明論證鑒大師賜紫沙門 ᅟᅟ(【考】門下有一字存半畫不明) ᅟᅟ右街講論首座講百法論文章文鑒大師賜紫沙門用寧綴 ᅟᅟ文 ᅟᅟ梵學寶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惠明筆受 ᅟᅟ梵學崇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明遠筆受(當院) ᅟᅟ西天僧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天吉祥證梵義 ᅟᅟ梵才大師賜紫沙門臣惠詢奉 詔同譯 ᅟᅟ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宣祕大師賜紫沙門臣惠賢奉 ᅟᅟ                詔同譯 ᅟᅟ  種種以下﨟為初也。 ᅟᅟ景福殿使景(【考】景諸本作菓雲本改黃)州團練使入內內侍省副知監 ᅟᅟ譯經臣李允恭(【考】允原本有疑或俞字) ᅟᅟ朝散大夫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臣護延元水都(【考】都雲閣兩本作郡) ᅟᅟ開國候食邑一千戶賜紫金魚袋臣超抃同(【考】超以下三字原本有疑。諸本皆缺) ᅟᅟ  熙寧元年四月 日進。第二卷一切同前。第三卷譯 ᅟᅟ經僧十四人同前。超筞逝去。仍證義七人二年四月日進。 ᅟᅟ入內內侍省內東頭供奉官勾當御藥院監譯經臣李舜 ᅟᅟ舉推忠佐理功臣正奉大夫行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上柱。 ᅟᅟ國南陽郡開國候邑一千戶賜紫金魚袋臣超抃同潤文。 ᅟᅟ(本一行也)推忠協謀同德守正亮節佐理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尚 ᅟᅟ書右僕射兼門下待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 ᅟᅟ監修國史兼譯經潤文 ᅟᅟ【第四五卷二年四月 日進。僧俗譯人證義七人】(【考】第四以下十八字 ᅟᅟ宜在富弼下)【上柱國郭(【考】郭字原本不明。雲閣兩本作鄭)國公食邑一萬戶實封 ᅟᅟ肆仟貳佰戶臣富弼。】(【考】富弼下恐脫潤文二字。上柱以下二十一字宜在上文兼譯經潤文下) ᅟᅟ如第三卷。第六卷三年四月進。講百法因明論圓覺仁 ᅟᅟ王經沙門臣文正證義(超筞逝去替潤如前。兼替有會。)推忠協謀同德守 ᅟᅟ正亮節佐理詶戴功臣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右僕射兼門 ᅟᅟ下侍郎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兼 ᅟᅟ譯經潤文使上柱國魯國公食邑萬一千一佰戶實封肆 ᅟᅟ阡貳佰戶臣宣公亮潤文。第七八同前。四年四月日進。 ᅟᅟ僧俗如前。但筆受一人惠明逝去。第六卷第九潤文一 ᅟᅟ人。 朝散大夫諫議大夫參知政事上柱輕車都尉始平都(【考】都恐郡)開國候食邑一千五百戶實封陸佰戶賜紫金魚袋臣馮京。四年四月進梵學清光大師賜紫沙門臣智實筆受(梵惠明處【考】梵恐替字)第七。十一。四年四月進。僧俗同前。第十二卷潤文馮京。位相加。推忠佐理功正奉大夫右諫議(以上如前。雖無益事。每年二三卷譯出進奉。為知此由委記之耳。)七時法了。經三。 廿六日(庚子)天晴。齋時照大師送汁一坏。菜二坏。相國寺圓則座主來。受法花法了。借與儀軌一卷。次第二卷。形像儀軌一卷。梵字圖曼陀羅一紙。早早可書寫由示了。受法初後地敷坐具各三度禮拜了。三藏奉借與智證大師大般若開題一卷了。七時法。經四。 廿七日(辛丑)天晴。齋時照大師汁菜各一坏。拜見父子合集二卷了。譯寮僧中五人如前。綴文二人加位所。文素右街副僧錄。用寧左街副僧錄。監經潤文一人馮京如前。佛以優陀夷遣淨飯王許教化。王詣佛所。故名父子合集經也。雖廿五卷譯出。第三以下未清書進覽。因之不能拜見。廿五以下具葉而有其殘未譯。進覽經以錦為標紙。以金為軸。莊嚴甚妙也。見大天國梵本法花經。八寸。廣二寸五分。具葉第一卷四枚。第二卷五枚半。第三卷四枚。文字頗小字也。父子合集經具葉長一尺五寸。廣三寸。四十枚。譯出廿五卷。雖多羅葉文少漢字譯出枚數(【考】數諸本缺)多也。七時法了。經五六。梵義大師送菜三坏。 廿八日(壬寅)天晴。申時少雨下。酉時止了。齋時三藏送乳羹三坏。(三人料)菜四坏。(一人料)小典座送羹一坏。次三藏來。數尅見古今遍集圖。(【考】遍閣本作通。他本作廻)還房了。有請。即參向。點菜兩度。照大師與志古今遍(【考】見上注)集圖一帖。講律惠道和尚文。送六卷抄。律要私抄。律行相。南海傳。即付使返送含注本疏六卷。會正記十二卷。四分羯磨二帖了。此三經書共以要書。而歸南地日迫不能書寫送日本國。歸天台申文以照大師清書付司家永和了。七時法了。經七八。入夜三藏有請。即參向。儲種種珍菓。有酒菜。地(【考】地或此字)比多學慈恩宗。予學玄贊由被告示。小僧問攝釋鏡水抄有無。答無由。給以契丹僧作詮明抄。釋玄贊書也者。三藏問八解脫大小乘觀差別。以天台義答了。 廿九日(癸卯)天晴。齋時照大師送平茸煎物一坏同羹一坏。司家三人來乞錢。歸天台文字等沙(【考】沙下恐脫汰字。沙諸本作少。)故也。來日可與由約了。照大師持來令看梵字字母石摺本。御篆天竺聲字母梵書序。御書御製序。推忠協謀佐功臣光祿大夫行尚書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集賢殿大學士上柱國常山郡開國公食色二千戶食實封貳佰戶臣賈昌朝奉勅書。并華字御書天竺梵字後記推忠協謀同德守正亮節佐理功臣開府儀同三司行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上柱國京兆郡開國公食邑八千五百戶食實封貳阡捌佰戶臣章得象奉勅撰。記中云。大平興國寺傳法院國朝所建翻譯之館。載嚴勝範。延集清流。歲▆寢深。具函疊委(云云)。莊嚴五門二階堂。內造石大龜。立大石。高一丈。廣八尺。兩面書之。依文多不書之。堂只立一石。無他佛像。 真宗皇帝大宋慶曆五年三月十九日建立大宋皇帝四重閣。內立大石。高二丈。廣一丈。委如前。□照大師開經藏。自入見新譯經四百餘卷。一帙借出了。今□奉讀佛母寶德藏般若經一部三卷了。新作目錄三帖借出見之。上中如開元錄。下卷。真言經不空譯為始。般若三藏。天息災。法天。施護。法護。(近來人也)法寶。惟淨等譯經比(【考】比諸本缺今判原本殘畫補之)天台慈恩二教 皇帝被入此目錄。梵才三藏來。返所借法門等。志與福蓋正行所集經譯出草一部十二卷。所書改文字潤文字。潤文公卿左將軍右僕射諫議等文字也。最以有感。又志與法智大師碑文。自作也者。沙彌長命上(【考】上或與字。原本蠹蝕。)當院沙彌三十餘諸共參太平興國寺戒壇院。以錢二百三十文買沈香。薰陸香隨身。今日終日學明日受戒作法。禮佛燒香至明日受戒不出戒壇。明日官家有沙彌齋。其後受戒(云云)。聖秀行見還語云。諸寺沙彌百餘人竝立禮佛五十遍。其後有官人。各與戒牒。尚書官人(云云)。有僧三人教種種事(云云)。以日本沙彌為上﨟(云云)。當院沙彌令持衣櫃煎茶具。大儀式行戒壇院了(云云)。申時戒壇主和尚來向。先出文狀。次來紫衣僧七人同參禮拜。看法花壇還了。次文惠大師來坐。七時法了。經一二。 【奧書】 一交了 參天台五臺山記第七 (【考】熙寧)六年三月一日(甲辰)天晴。卯二點參向少卿三藏。廣梵大師。崇梵大師。文慧大師。慈濟大師。皆以點湯。還來入行法間。少卿三藏。文慧大師。中天二人。大天國(【考】大天恐丈夫國世親傳所謂富婁沙富羅今 Peshwar)二人。來向行法之間。不奉謁之。齋間照大師送汁菜。從三藏房有請。即(【考】即雲閣兩本作而)參向。廣梵大師。中天竺二人。大天國二人。同參來。點菜兩度。銀花盤。并置銀口㭟器。㭟壺銀也。還次入照大師房。出去之間。不謁還畢。三藏具齋請來坐。左街崇福院講經賜紫尼惠饒。今月六日參請。就大相國寺供養佛牙。至日仍備齋。日本阿闍梨并侍者等三人。伏冀賜光降者。使行者與錢三十文畢。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施護譯了義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聖佛母[A1]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拜見畢。佛母經者心經同本異譯也。鷲峯山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佛入三昧。觀音說經。以身子為對揚問人。觀音說(【考】說諸本作經)了。佛從定起。讚觀音并經。依為要經寫之渡日本。大相國寺賜紫有孚來坐。年廿許若僧也。未剋從內裏有御使供奉官。 宣旨云。正二月無雨。五穀可(【考】可諸本作甘)絕。令祈雨。可勤仕否。答 奏云。隨聖旨可勤仕。使還參了。無幾從 大內後苑傳 宣云。日本國成尋於後苑可粉壇祈雨者。且委知者。出領狀了。有後苑司六人判而無何日可參修由。七時法了。經三四。 ᅟᅟ==[A1] 般【CB】,船【補編】== 二日(乙巳)天晴。辰時有祈雨粉壇請書。後苑司皆判。日本國僧成尋從今日於後苑可粉壇祈雨者。可修法華法由奏了。即使者與二百文了。只今可參由來示。俄取具壇道具天蓋幡等間又使到。(【傍】與五十文了)來遲由。三人加通事可參者。借馬參仕後苑 皇帝御殿北大池[A2]池中有大寶殿。(名瑤津亭也)御念誦堂也。造大橋人通寶殿。以件殿為壇所。莊嚴甚妙。宛如眾香城。八角二階殿也。池方二町。池樣方也。龍頭船等有數十。水鳥鳧鴈有數。池邊有大鶴六。白鵠三。隨人語答之。其形大如烏。一切皆白。人與食以足取之食之。鵝三四處有其數。異類不記盡。入四重門間。守門人乞錢。皆與之。合一貫餘了。別可入日本僧宣旨下了。有文母屋(【考】文雲閣本作又松本作父)內立大壇。東庇塗護摩壇。行事太保一人。供奉官一人。(日本藏人)隨色目五寶等皆即時持來。立十二天供諸龍王壇。須修水天法俱迦梨(【考】迦梨恐倒置)龍。而法華法年來𠗦深。就中光宅雲法師依皇帝請。講法華經。至藥草喻品。其雨普等四方俱下。天感大雨。又或誦有降雨。人人多依思先例修法華法。偏為求菩提巡禮聖跡。尋勝地來。須固辭而蒙無涯朝恩。將何以報。依此事愗所受申也。又諸寺高僧廿三人為看經祈雨請來。書取佛前文字。 ᅟᅟ==[A2] 池【CB】,々【補編】== ᅟᅟ 後苑瑤津亭道場所奉 聖旨請僧二十二人。并日本阿 ᅟᅟ 闍梨。開啟粉壇祈雨道場七晝夜。具僧眾法名如後。 ᅟᅟ一左街副僧文鑒大師(開寶寺) ᅟᅟ一日本阿闍梨 ᅟᅟ一大乘師十人 ᅟᅟ 二名師子 華藏(【考】藏諸本作嚴恐可也)大師洪且(相國寺)慈照大師守恩 ᅟᅟ (萬歲院)六人紫衣 善湊(三學護國院)智普(顯聖寺)文秀(開寶寺)之辨(相國寺) ᅟᅟ惠淨(等覺)令喜(報慈寺)二人褐衣 自然(相國)清彥(實相禪院) ᅟᅟ一道場紫衣僧眾一十一人 雲秀(相國)。(副班同相國)省賢(闍梨清天寺) ᅟᅟ道林(相國寺。鐃)處祥(知磬)永定(相國。鈸)法顯(相國。鈸)淨橋(相國寺。 ᅟᅟ鈸)惠慶(相國寺。鈸)智來(相國。鈸)惟秀(相國。鈸兼侍香〔【考】香諸本作者〕)惠玭(相國。鈸。知文字。) ᅟᅟ右仰道場僧眾逐日依法六時禮佛行道。謌讚法事。轉 ᅟᅟ誦經文。所集勝因。上祝 龍天。早降甘雨。務在精虔。 ᅟᅟ不得慢易。 年月日 ᅟᅟ道場十一人。金剛經。(每人各一卷)熾盛光經。(每人各五十卷)五方真言。 ᅟᅟ(每人各五十遍)押柱文字如此。又外面押。又後苑牓。奉 聖旨 ᅟᅟ於瑤津亭開啟粉壇祈雨道場。漆(【考】漆即七)晝夜。切慮不係 ᅟᅟ祇應人等於道場并設壇處出入交雜須議專行指揮。 ᅟᅟ 右事須出牓曉示道場處諸色人等。如係祇應者。即 ᅟᅟ 潔淨端謹。不得亂有交雜。其不係祇應人如敢擅 ᅟᅟ 至道場處。必定別作施行。各知委。 ᅟᅟ以前件如前。 年月日牓 入內內侍省東頭供奉官勾當後苑李(位一般)李(一般)馮(位如前)勾當延福宮權勾當後苑徐(一般)張(一般)閻(一般)入內(乃至)奉官勾當御藥院兼後苑陳。 後苑瑤津亭 奉 聖旨請僧三十二人并日本阿闍梨。開啟粉壇祈雨道場七晝夜。逐日依法六時禮佛行道。所集勝因并用上祝龍天早降甘澤。三月 日道場所。日申時 皇帝駕來道場燒香。拜法華場燒香。成尋立護摩壇。 皇帝來御被 仰下。丁寧可祈申者。可盡忠節由 奏了。奉向皇帝立間。一間之內也。著赤衫。御坐面前蒙 聖旨。是希有事也。無幾還御畢。諸僧前立至橋南端。 皇帝偏 御覽小僧一人。最初駕來時。諸僧出橋南。竝立呼聖躬萬寶萬歲萬歲萬萬歲。即御轝前還入堂畢。入夜始法華法。僧俗周匝見之。子時一時畢。自行七時畢。及五更經五了。 三日(丙午)天晴。諸大乘師當時名僧等也。以筆言問答諸宗人人也。華嚴宗二人師號耆年有智人也。法相宗人人亦(【考】亦諸本作且)以高僧等也。北地無天台宗人。律宗理性宗多多也。殿上人多以來見。公卿又如是。法華壇皆以感歡。未時俄僧俗皆以出門外。 皇后達為禮法華壇參堂(云云)。經一時。還來聞之。太皇太后(皇帝祖母也)皇太后(皇帝母后也)皇后(皇帝夫人也)皆以參堂。仕女三百餘人皆來(云云)。皇帝同以駕來(云云)。聞如是事。必欲顯法靈驗。一後五百歲一乘流布時。顯法華勝利彌令信一乘。二為報 皇帝廣恩。必欲顯法驗。三前前大師等從日本來給。未有如此事。小僧始有此事。為本國無驗大耻辱也。依此事致誠修行。三日之內。欲感大雨。 皇帝頻勞問。而天彌晴。更無雨氣。申時 皇帝以行事大保問云。若有夢相可奏也者。答申云。今朝後夜時。護摩間如夢人告云。四金剛隱日月光。三日之內必可下雨(云云)。後幸日光暗閇。地上清涼意也。但不知虛實。太保還參了。從午時莊嚴數多龍頭等船。船樂競船種種遊戲。 皇帝皇后皆乘船御覽。竝合船大三隻以錦莊船。門外有白鵠鳥。通事陳詠以手摩鳥頸。傾頭令摩。又問何處。鳥以足教痒處云古古。最以希有也。萬事依無他念。不委記之。七時法畢。經第六。 四日(丁未)天晴。後夜時後中心思之。今日已及三日。而天晴无雨氣。本尊諸尊可助成給。辰時散念誦間眠入之處。如陵王(【考】羅陵王舞)裝束人一人。又如納蘇利(【考】舞)裝束人共馳上天了。覺畢思之。赤龍青龍上天也。深馮念之。日中時切切祈申了。未時俄以天翳大雨下。雷電頻鳴。雨足彌大。一時之(【考】之諸本缺)間大降甚雨。申時天晴雨氣散了。為隨喜 皇帝可參堂給由。騷動數尅。尅尅奉待間。太保為御使來。懷中出取一紙與小僧。文云。雖似多感應得雨不多。彌可精禱者。答奏云 龍王登天。更有何疑。隨 聖旨彌可精禱。即入懷中持參了。雖似之言頗以有思。依之彌祈乞雨。其後有雨氣。雖小雨下風頻吹不快也。申三點有勅使太保 仰云。雖有雨氣。風迅吹雨不下。可祈止風。若有可入物。可 奏者。即答奏云。十二天壇中風天坐可祈止風由。別不可有入物。即誦念風天真言一萬遍祈申。酉一尅風止雨大下。終夜甚雨。七時行法畢。經七。 五日(戊申)雨下。從夜至辰時大下。[A3]已一點雨頗宜間。 皇帝駕御。諸僧共立間。申萬歲如常。為悅燒香於法花壇。燒香禮拜。諸僧前立為御送立橋南。至成尋等在護摩壇方。依不得路不出。而 皇帝思食已前立由。於橋 御覽。依不參出止御輦以太保為使。 宣旨云。雨大下。最為感悅。召出小師聖秀等。同仰此悅由。馳還參畢。聖秀果報不可思議也。數度而見希有。今蒙仰寔以難量。殿上人人頻以來悅。午時賜珍菓等。諸僧同喫。太保來 宣旨云。從今日延七日可法樂下雨龍王等。十二日可結願也者。從未時雨大下。終夜甚雨。四時法了。依自行即化他蹔止法。 ᅟᅟ==[A3] 已【CB】,巳【補編】== 六日([A4]己酉)雨大下。巳一點行事太保與乳母子太保共來。行事太保以筆書云。此是御波波母乳子為一會闍梨來也。 御乳母為雨悅為闍梨儲一齋。而 皇帝被仰云。諸僧會合皆令齋者。闍梨知因緣。答書云。委承因緣。千廻感謝。從今以後可祈禱壽福。乳母子太保入懷中還了。即送大齋種種珍菓物。諸僧飽滿。行事太保云。雨已滿。水出二尺五寸(云云)。至于今者可止雨者。從日中時祈止雨由。從申時天晴畢。而雲尚厚。以行南為馮。子時太保來示云。至于護摩并龍壇可結願者。頗雖不得意。依不知唐作法。日中結願畢。初夜龍壇十二天壇結願了。終夜无雨。四時法畢。 皇帝旦夕兩度以勅使燒香。敢無懈怠。巳時於太清樓東庇沐浴。 皇帝夏凉所也。廣大四重樓也。內莊嚴不可思議也。以錦卷柱為天井。重重有飾隔后達 御所等。密密示少卿行事小行水。及天(【考】天諸本作久)聽於其處可令浴由。有宣旨(云[A5]云)。從 御前方衣冠人人運湯來。愗(【考】雲本改敢)以浴畢。諸僧俗來感。終夜无雨。 ᅟᅟ==[A4] 己【CB】,巳【補編】== ᅟᅟ==[A5] 云【CB】,々【補編】== 七日(庚戌)天晴雲散。日光顯現。人人大悅。行事太保來示云。何不回見 宮中。答云此六日不剃頭。鬢髮極白。因之不出亭外。太保云。 皇帝聞食要剃刀由。被下宣旨畢。明日待來。其後可。(【考】可諸本作可可今據原本)回見者。大略依 天氣來示歟。入內裏人不具小刀剃刀。所以不隨身也。僧錄并官勾行事分配法花大壇護摩佛供。以珍菓充諸僧料。極功德也。初夜燒香。上﨟閻太保召寄紙以華藏(【考】藏諸本作嚴)大師令問云。祈求雨大得感應。粉壇等三觀中何攝。答云。此行法者一心三觀妙法。更不可示何觀攝。眾人感之。太保自書云。遊臺上中臺西臺。見五色雲。直光金橋(云云)。有道心人。(云云)。儲一齋可請由約了。太保云。八龍可投苑池。壇上道具共可入池否。答云。更以不用。太保等大咲。今朝行事太保此問答一般大以咲。大略 皇帝戲言歟。依僧錄勸進奏。 ᅟᅟ日本阿闍梨ム 右奉(【考】奉下各本注有行闕也三字) 聖旨。於今月初二 ᅟᅟ日開啟祈雨粉壇道場。已被感應。所有壇上供養龍 ᅟᅟ八座欲乞就本苑池內投送。謹具狀申聞。謹錄狀上 ᅟᅟ牒。 ᅟᅟ牒件狀如前謹牒。 年月日 ム狀上。 最初申乞令作茅青龍八座。長一尺。以紙卷茅畫之。頭面好作畫。依之所奏也。前前投金明池。以金銀作龍也。此是草龍。只投此池好也者。從僧錄許清書送。可注付名者。加名進奏了。僧錄志丁寧人也。善湊和尚投時。 春煖群萠發。梢(【考】梢原本作稍今從諸本)虧膏澤滋。虔祈勞帝慇。懇恪動僧慈。有感龍天喜。无私草木肥。生民忻歲稔。同賀聖王知。行事張太保來談話。問云。日本國亦有如闍梨祈雨得感應人否。答云。多多也。就中真言宗祖師弘法大師(諱空海)於 唐朝從青龍寺惠果和尚傳受請雨經法。歸本朝後。依 官家請於神泉苑修請雨經。時修圓僧都成嫉妬心。駈諸龍納水瓶。而弘法大師祈雨壇上茅龍穿堂上登天降大雨。後年又修祈雨法。於神泉苑池邊石上金色龍乘黑龍背出現。弘法大師并弟子高僧實慧大僧都。真濟僧正。真雅僧正。真然僧正等十人同見金色龍。餘人不見。 大師云。此金色龍是无熱池善如龍王之類也(云云)。其後大雨普下。從其以來真言宗修此祕法。必感大雨。近五十年來見仁海僧正修此法。每度感雨。世云雨僧正。其弟子現有成尊僧都。修請雨經法感大雨。張太保重問云。闍梨何不修請雨法修法華經法。答云。成尋非真言宗。非弘法大師門徒。不學請雨經法。真言宗中尚傳此法人兩三人。深祕口傳況他宗哉。成尋是天台宗智證大師門徒。祖師從青龍寺法全和尚究學真言祕奧有水天祈雨法。祕法有俱哩迦龍祈雨法。智學傳受而修法華法。所以何者。 唐朝光宅寺雲法師講法華經祈雨至藥草喻品。其雨普等四方俱下之文。大感降雨。加之誦法花人感雨有其數。況(【考】況諸本作次)八大龍王皆蒙於閻浮提可降雨佛勅。若干眷屬在法花座。此曼陀羅中列諸龍王。因之修此法感雨也。太保又問云。如闍梨得感應人日本幾人乎。答。勝自成尋人數十人。等輩人數十人。至于成尋者日本國无智无行啞(【考】啞原本作亞今從諸本)羊僧也。依有巡禮天台五臺本意深所參來也。太保又問云。闍梨所言頗以不信。唐朝近來祈雨。大卿(西天日稱三藏也)五十二日雨下。中天惠遠。惠寂。(去年新來二人也)去年祈雨至第七日雨下。未曾聞三日感大雨。與諸大師等問答諸宗義。闍梨皆勝計也。與闍梨等輩少歟。況於勝和尚人乎。答云。受戒之後。未曾虛妄。問答文字入懷中還參已了。小行事司家來。護摩壇等。茶垸器等。依員返上之。諸大師等見感云。大卿以金銀器置壇上皆取領。耳鐺手環全(【考】全雲閣兩本改金原本似金)收領。況垸器乎。闍梨離塵清淨也(云云)。司家運納已了。自行四時了。 八日(辛亥)天晴。後苑瑤津亭奉 聖旨。於今月初五日開啟謝雨粉壇道場七晝夜。逐日依法四時禮佛行道。所集勝因竝用答謝龍天。三月五日道場所。日僧錄文鑒大師以黃紙大文字書。押門西外面也。祭文二通寫之。 維熙寧六年歲次癸寅三月甲辰朔二日乙巳 皇帝遣入內內侍省內東頭供奉官勾當御藥院兼後苑陳承禮等。請僧三七人。於後苑瑤津亭。開啟祈雨道場。伏以夏春之交。百物茂長。雨暘或失。歲望以愆。欽惟覺慈等觀群品。尚冀流澤徧此十方。謹言。 維熙寧六年歲次癸寅三月甲辰朔五日戊申 皇帝遣入內內侍省內東頭供奉官勾當御藥院兼後苑陳承禮等請僧二十五人。於後苑瑤津亭開啟謝雨粉壇道場七晝夜。伏以甘澤不時。大田將槁。側躬(【考】躬雲本改席)思咎。精意乞靈。冀成歲功。以慰民望。沛然嘉應。曾不崇朝。被(【考】被雲本改秡恐可也)除清壇。祇謝神貺。尚繫(【考】繫雲本改繁)垂祐。終獲有秋。謹言。 國婆婆并官勾馮供奉種種珍菜菓子送之。諸僧皆喫。無間斷官人來見之。大壇等行法皆僧俗竝立見物。敢不制止。此度降雨。上中下萬人感悅。 皇帝隨喜無極(云云)。黃昏燒香使行事太保日來。每日六時有燒香。 勅使兩三人互來燒香。僧錄以御卷數令見。口徑五寸純銀花軸以金銀薄押紙為標紙。以日本僧卷數為初。次十人大乘師。次道場眾列之。初五日為一卷。次五日為一卷。(【考】次以下六字諸本缺。今據原本補之)合二卷也。初云。大宋皇帝頊。(【考】神宗)御名之奧。日下又有大宋皇帝頊疏。全異日本卷數。皇帝進佛之義也。四時自行畢。 九日(壬子)天晴。辰時 官家被賜剃頭人。乍悅於僧錄宿房剃之了。七日不剃宛如鬼白髮白鬢已以除了。每日從卅二苑持來花甚玅也。未曾見[A6]種種色色春花。麗春草(【考】雲本注云ヒナケシ)花色紅。大如桔梗花。而有五葉。地□(【考】□或榆字。原本空字。)草花色如紅梅。大如前。(【考】前或藤字)菖[萉-巴+夫]花色黃而八重也。此亭內有三體畫像。以彌陀五尊為中尊。釋迦(中)。藥師(東)。皆以滿一間。皆有菩薩羅漢。東西各八鋪。有十六羅漢像。向佛有十七星像。九曜七星也。東方有八。西有九。納置數多畫像。有十大明王像。各三鋪像也。降三世二臂像。左手執三𦙶杵。軍茶利二臂像。右手執棒。吒紇明王如不動尊。頭有三髑。依燒香 勅使太保來不見畢。日中時畢。如例僧錄官勾分佛供。次為回見宮中依同道約束行向諸大乘師宿房。慈照大師。惠淨和尚以風藥丹藥各一丸與小僧。點茶。慈照大師與襪一足。善湊和尚與襪一足。甚雨之間依襪黑損也。惠淨闍梨與的乳茶壹貼。即於此處脫古襪與通事。著新二足。華藏(【考】藏雲本作嚴)大師。慈照大師。文辨和尚。惠淨闍梨。善湊和尚。文秀和尚。令喜和尚。七人諸共行見。先見連枝木。次見疊玉亭。以奇巖恠石四面疊上。次見永福之殿。真宗皇帝常住此殿(云云)。次見儀鳳閣。次見太清之樓。次見隆儒殿。 皇帝作文之處。四面有竹。摠廿處許。中間無空處。皆作花薗。種種菓樹。種種食菜。盡有之。各以朱木為壇。其中方五丈許有作田之處。又五丈許有麥畠。又有青蔓畠。敢不可記盡。殿殿樓閣莊嚴甚妙也。皆隔以石疊上作山。依有 官家允許無制止人。樓閣之內。皆殿上人圍碁之遊。管絃之聲。種種充滿。至于 御殿邊無制止人。諸大師各稱。日本阿闍梨回見宮中。殿樓舍閣等廿餘處名皆忘却畢。仍不記之。皆四面廓之內也。 御殿南面敢不可見。殿殿樓閣皆有御座寄子蹈床等。各有守護人。宮中人人敢不可知其數。就中賞棗殿莊嚴繪畫不可思議也。還了見大輪明王。二臂各一蛇繞肘。右手執棒。棒上有髑髏。(【考】有以下三字諸本缺。今據原本。)有一蛇。遶髑髏。自繞棒。佛頂有化佛。大力明王忿怒三面左右赤色。本體青色。中面頂有化佛。有二蛇向化佛。肘有一蛇。行事張太保可來遊由有使。即參向。立池水門許。從金明池放入水大流來見之也者。等回見宮中由。答好即相共將向賞棗殿令見種種色敢不知名。問日本有無。答无了。回見花蘭菓樹花。自取花來令見皆不知花等也。雖教名依不知文字忘却了。次入太清之樓東花園。皆以同前。從樓前遷(【考】遷或還字)了。黃昏燒香他太保也。揚供奉談話間。不謁太保。始半夜時了。四時法了。 ᅟᅟ==[A6] 種種色色【CB】,種々色々【補編】== 十日(癸丑)天晴。瑤津亭橋南左右有兩亭。西名澄柱之亭。東名極曦之亭。人休息處也。華藏大師為喫茶請。即具通通(【考】一通衍)事小師行向華藏慈照兩大師各點茶。慈照大師與黑神丸一裹。於御前有樂。大師等共行向。依僧錄命皆還了。申時於法花壇邊善湊和尚與詩。 善湊啟。祈禱有感。恣賞後苑。謹課成五十六字呈上闍梨。伏冀 光矚者矣。 比丘善湊上。幸因祈禱臨後苑。不類尋常事事英。幾處樓臺呈參聳。數般花木鬬芳榮。矮槐偏僻隣華(【考】華諸本作幸下同)景。恠石希奇旁太清。喜獲龍天垂有感。野僧無礙恣遊行。 詩奧書云。許與三車。但賜牛車何謂也。件和尚年紀六十七。有智德行大乘師也。華景者亭名也。太清者樓名也。皆前注了。華藏大師慈照大師共華嚴宗人也。華藏大師書與今大乘師十人見闍梨德行。同云。與闍梨發菩提心修行佛道。生生世世互相將導。同生一佛淨土之中。俱為善友。 黃昏燒香 勅使張太保召寄通事談數尅。自行四時了。每日四時如法修行法花之法。因之暫止。自行三時也。 十一日(甲寅)天晴。辰三點 皇帝賀(【考】賀恐駕字)來瑤津亭燒香。立法華壇邊。以五杵加持 皇帝。依太保命小師二人立後。五六尺許去立通事。法華壇燒香後乘 御輿給間。馳回前立於橋南邊。唱萬藏。還御之後。太保并官勾楊供奉三人曳錢等出南亭賜之。廿一人皆賜紫衣三件。四人褐衣自然。清彥。二人小師。僧錄成尋二人全羅紫衣三件。廿三人絹各一疋。僧錄無(【考】無或元字)二人各二疋。僧錄錢十貫。諸僧各三貫。聖秀。長命各四貫五百文。通事三貫。即太保與一紙。賜成尋下項物色如後。恩澤三貫七百五十文。折絹并時賜錢二十二貫二百五十文。共三十貫文。澡浴錢一十貫文。 此(【考】此或紫字)全羅僧衣一副。 明黃絹偏衫三領。 麤白布四疋。 寶末香藥等。 金一分碎。銀一分碎。 真珠小二粒。青瑠璃小二粒。 水晶二粒。 碎沈香三兩。 白檀香三兩一分。 人參。伏令。石昌蒲。天門冬。各二分。 酥七兩。 乳香九兩。除絹外兩項見錢共三十六貫二百五十。 剩延(【考】延諸本作還)龍腦亦賜闍梨。 聖秀。長命。各澡浴四貫四百文。 恩澤二貫五百。 折絹。褐絹僧衣一副。 通事陳詠錢三貫文。以上文字畢。小行事司家三人來乞錢。各六百。小師各四百與了。合三貫也。門戶雜文(【考】文雲本改支)六百。加小師各二兩。又苑子摠二百三十文。運食男二十文。茶湯男二十文。曳幕男二十文與了。最初請使與三百文。外畢(【考】畢雲本作事。外畢恐倒置)來乞錢人不知其數。而依僧錄制止不與之。佛供備男一人與廿文畢。佛供菓子皆從申官家儲備也。苑子長一人別與卅文了。佛供男又一人廿文畢。兵士一人百文了。半夜結願了。八龍打鈸誦讚諸共乘船放池。以五穀入池。護摩壇土同入池了。兩壇五寶等同入了。閻太保燒香使來同乘船。楊供奉同乘船。月明極好。殆可云興宴之。自行四時了。 十二日(乙卯)天晴。卯一點退出初門。十二天乞入內時錢與百文畢。擔夫二人與百文了。從御前廿𭪷子茶二斤八銀八角莒。盛鍮石𭪷子將來。出東華門。到店家取領茶菓與百文了二日請使兵士乞不足錢。與百文了。擔々(【考】々諸本作夫)五人各卅文。從傳法院馬四疋擔夫等行者到來。即到著院。老行者與廿文了。歸天台山聖旨到來。 傳法院 據日本國僧成尋狀乞歸天台國清寺安下候兩年重遊五臺山寺事。 謹具 進呈 熙寧六年三月十一日 內中(【考】中諸本作事)進呈奉 聖旨送樞密院(押) 相國寺僧返法華儀軌。形像儀軌次第二卷來。返授入佛三昧耶印畢。明日可來由示了。更借第一卷了。慈照大師守恩來謁了。當院內諸大師等一[A7]一來拜。示雨澤之悅。戌時三藏送酒一瓶子召取照大師共喫了。法花法堂莊嚴如本始。自行了。第七。四時法了。 ᅟᅟ==[A7] 一【CB】,々【補編】== 十三日(丙辰)天晴。卯二點借馬一疋為謁五臺山副僧正向啟聖院。即出向點茶湯。志獻絹二疋。汗衫料。兩度雖返遂收領了。即退出。馬卅疋實與了。三藏來告示云。張行者同去天台不妨者。答感謝由畢。依无雨氣念降雨障真言。張太保於內告云。若雨又久不下者。祈雨有請歟。今蹔不可歸天台(云云)。依之為早去天台。中心祈之期一萬遍。今日四千返畢。七時法了。經八。未時左街大相國寺東經藏院講經論賜紫惠明出文字來。褐衣一人共云。欲去日本云。但未知實否。受法僧。法華法立印了。文慧大師送茶一人料。 十四日(丁巳)雨下。於三藏房點茶。依有請也。買木香華。(白者)過麗花供壇上了。芍藥花似牡丹花小也。木香者若青木香歟。文慧大師答云。青木香藥名也。三藏云。馬兜鈴根亦云雲南根。講律鐸和尚來可去天台由(云云)。萬歲院僧也。文慧大師來請。參向喫茶了。今日一千遍了。雨下。即喜感一萬滿了。三藏來坐。典座依御藥指揮他處人荒冷(【考】荒原本有疑。諸本作莚。今假讀荒)不令夜宿。天台行者乘船之時可來由示耳。答云。無命以前至乘船日住他處。時時來通事所可案內乘船日。與二百文了。晚景小卿來坐問訊。七時行法了。經一二。 十五日(戊午)天晴。卯二點慈濟大師來坐。依月望也者。即退出了。成尋先參向少卿房。次三藏。次廣梵大師。次崇梵大師。次文慧大師。次慈濟大師房。皆有點湯。還房始行法間。文慧大師來坐謁了。次崇梵大師來坐謁了。始行法了。少卿。三藏。廣梵大師三人同來。入行法間不謁由以通事申了。即還了。次通事云。十二日 皇帝妃生男子。宮中之人皆給官。竝天下大赦(云云)。 皇帝夫人一人名皇后。妃三十六人。更衣二十四人。摠有六十一人(云云)。照大師從經藏所出新譯大乘集菩薩學論一部廿五卷借與。法稱菩薩造。法護三藏譯。日稱三藏梵才三藏宣祕大師同詔譯。至和三年譯。當日本天喜四年。照大師。聖秀。張行者至感慈塔院。買來天聖摠目錄一部三帖。六百文者。壽昌寺僧來拜。文慧大師送茶三坏。三藏齋時送羹(乾茸等合)四坏。菜二坏送之。天聖目錄。天聖五年作了。至今年卌七年。此間新經論不入天聖錄。七時法了。經三四。 十六日(己未)天晴。文慧大師持來大赦詔。 門下朕獲奉宗廟。于[A8]兹七歲。憂動願治。弗敢荒寧。大史豫言。天下將降。告正之朔。日有蝕之。推原典經。斯謂大異。夙宵戰栗。未燭厥咎。豈非庶政之失加於四方。德誼未孚。【燭厥咎豈非庶政之失加於四方德誼未孚】(【考】圈內燭以下十七字衍)刑罰未中。善氣繆[A9]盭。以累三光。今天(【考】天恐夫字)動威申▆(【考】▆恐▆字)不逮足用。損[A10]兹(【考】茲有疑或滋字)徹膳。變服避朝。推恩元元。蕩霄(【考】霄雲本改雪)多辟以圖消復。以召和平。應四京諸州軍監見禁罪人。除十惡外。其餘死罪降流罪[A11]已下竝赦。 ᅟᅟ==[A8] 兹【CB】,玆【補編】== ᅟᅟ==[A9] 盭【CB】,盩【補編】== ᅟᅟ==[A10] 兹【CB】,玆【補編】== ᅟᅟ==[A11] 已【CB】,巳【補編】== 以通事借馬三疋。老僧通事聖秀三人行顯聖寺。為買新譯經并真言教也。到著寺主(【考】聖寺以下十六字諸本缺今據原本補之。)房。點茶。見目錄經可買法文。司家官人來取經奏。可買由示了。且預置錢二貫六百文還了。馬各七十文畢。大乘集菩薩學論第八見了。嘉祐三年四月進。披第九卷日稱三藏譯。法護三藏逝去了(云云)。第十二云。慈氏解脫經說。譬若有人以喝吒迦汁一兩點千兩錢而作黃金。非彼多鐵能。金少汁而返成鐵。發菩提心。一切業障消滅亦爾。第九卷初有不動百字門。功能甚妙也。寫取了。又有根本真言。功能亦爾。有金剛輪陀羅尼等十二卷。西天智吉祥證梵義十八卷。智吉祥逝去。天吉祥證梵義廿五卷。嘉祐八年十不善業道經一卷。日稱三藏譯。看了。馬鳴菩薩集也。七時法了。經五。崇福院主妙因大師賜紫尼法貴送齋。請於大相國寺佛牙院修齋。二人侍者同來。使行者與三十文了。 十七日(庚申)天晴。齋時典座送羹一坏。照大師自將來汁一坏。菜一坏。三藏來坐。議定新經。作奏狀可申由。西天梵義大師有喫茶請。與西天新來二人共喫了。六趣輪廻經一卷。馬鳴菩薩集事師法五十頌一卷。馬鳴菩薩集尼乾子問無我義經一卷。馬鳴菩薩集。日稱三藏譯。嘉祐八年進。河北定州僧重智與三藏行者來拜。唯識宗人也。借出諸法集要經十卷。日稱三藏譯。觀無畏尊者集。看第一卷了。治平元年進。譯眾如今時。七時法畢。經六。 十八日(辛酉)天翳。三藏來坐。乞新經 奏狀案了。齋時三藏送乳羹四坏。迦(【考】迦恐加字)通事料珍菜四坏一人料。照大師送菜一坏。大卿從廨院還來。以典座可道問訊。即與使共參入。有茶湯。被悅祈雨感應由。在 內中間萬事辛苦如何者。 奏狀以照大師清書。以通事送御藥許了。五臺山副僧正來坐。文狀云。五臺山十寺副僧正兼真容院供養主同勾當僧正司公事覺惠大師承鏑參如例。集要經第十看了。治平四年進。披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第一卷。廿卷本也。惟淨三藏譯。法護三藏共譯。第一了。景祐元年四月進。客省宣戒來。樞密院牒。使臣船等可送天台由聖旨也。七時法畢。經七。 十九日(壬戌)天晴。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第十云。迦梨迦龍王於佛前說偈云。我等今日於佛前增益威光得善利。我昔供養拘留孫及迦諾迦大聖主迦葉最上人中勝。乃至今供釋迦仙。案之俱梨迦龍王也。十一云。或見菩薩處虛空中。或見菩薩於虛空中踞師子座。或見菩薩菩提樹下安處法座成證菩提(云云)。金剛手長子名金剛軍。次子名好臂。共得無生法忍。廿卷見了。譯人中有講天台教文章慈雲大師賜紫沙門臣清滿。照大師送茶令喫之。相國寺受法座主來。與絹一疋。香一裹。真言覆審了。祕密大乘經為真言大節經也。金剛手祕密主本緣始末委細說之。曠野住處中移東方淨土莊嚴。七日請佛供養。得授記之。擲手中金剛杵。於虛空中戲哢作法不思議也。長子金剛軍同供養佛。次子玅臂同伸供養。以後年秦(【考】秦恐奏字)皇帝書寫了。送日本之。酉時雷電頻發。大雨下。中心為悅。七時法了。經八一。 廿日(癸亥)天晴。齋時三藏送珍羹菜五種。拜見新譯佛說一切佛攝相應大教王經聖觀自在念誦儀軌一卷。法賢譯。同詔譯法天施護等。文云。境內亢旱。當於彼處擇地盡作龍池。即於池前心念龍名。以白芥子及鹽作護摩。即降大雨。一境豐稔(云云)。今有所思。此度以白芥子護摩叶此文。次見普賢曼陀羅經一卷。施護譯。以金剛界成身會。有印真言要事等多多也。次見玅臂菩薩所問經四卷。法天譯。蘇婆呼童子經同本異譯歟。文云。調伏諸龍須四方爐(云云)。今用法花增益黃色淨衣感雨。叶此文意。帝釋所問經一卷。嗟韈曩法天子受三歸。獲免惡道經一卷。息淨因緣經一卷。淨意憂婆塞經一卷。初分說經二卷。(上下)說三迦葉身子目連得道也。毘婆尸佛二卷(上下)見了。皆法天施護天息等譯也。護國尊者所問經四卷見了。無量壽莊嚴經三卷。雙觀經同本異譯也。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三卷見了。觀音勢至本緣授記說之。慈氏院老和尚請來佛手骨長三寸。大方一寸佛牙一。各入七寶筥。重重裹之。諸人當頂。各伏地拜。萬歲院惠道和尚來。二人僧老俗同來。令喫茶了。看法華壇禮拜了。佛牙請求(【考】求或來字)老僧九十歲。名善詣。申時三藏與吳樞密使共來。使云。來日請齋。小師二人通事同來者。與百文了。七時法了。經二三。 廿一日(甲子)天晴。午後雨下。辰一點借三藏馬行向西府第三座吳樞密家。諫議上卿家中議(【考】儀)式最以廣大。侍人多多。先召入住所小僧通事如常問本國作法了。次以紙筆問悟示開入。一一書答。問三觀四教五時。一一答了。次問法華大指。答了。其次書南岳安樂行文。三箇寫與了。次齋四人同喫。盡善窮美。與小僧錢一貫了。錢餘人五百文。通事同前。午時還著傳法院。雨下。有感。女房以水精一貫取小僧念珠了。沈香念佛時懷中有香。今以替取之。不能固辭。女房達始自上各志與赤裙二腰單衫四箇了。最可哀。三藏馬人與百文了。同去又一人與五十文了。三藏送茶喫了。八種長養經一卷見了。八齋戒也。除蓋障菩薩所問經下十卷且見了。參向三藏房喫茶。七時法了。經四。終日終夜雨下。 廿二日(乙丑)雨下。諸僧群集。有新經交讚(【考】交雲閣兩本作文恐可也)齋時典座送汁一坏。見輔教編三帖。傳法正宗記十二卷了。杭州靈隱寺東山契嵩(【考】嵩原本作高)和尚作法藏二十七人傳。菩提達磨門人集也。達磨來朝年紀相違。在第五奧別紙抄取了。文慧大師送茶三坏。次送調備菜七種。副僧文鑒大師來坐點茶了。司家三人來乞新經文字 奏了。下司家乞錢。與一貫了。七時行法了。經五。今日終日大雨。副僧錄云。雨[A12]已多[A13]多。為麥不吉。可祈止雨者。祈之。入夜止了。 ᅟᅟ==[A12] 已【CB】,巳【補編】== ᅟᅟ==[A13] 多【CB】,々【補編】== 廿三日(丙寅)天晴。來日齋使來催。可參來由示了。披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七卷本。法實譯。第一云。若欲雨者當往龍潭中持誦。若欲止雨者當用蔞花於水中護摩。賜顯聖寺新經聖旨到來。如右。 ᅟᅟ傳法院 ᅟᅟ據日本國延曆寺阿闍梨大雲寺主傳燈大法師位賜紫成 ᅟᅟ尋狀。伏覩聖朝新譯經五百餘卷未傳日本。昨雍熙元年 ᅟᅟ日本僧奝然來朝。蒙 大宗皇帝 賜號法濟大師三年還 ᅟᅟ歸。賜大藏經一藏及新譯經二百八十六卷。見在日本法 ᅟᅟ成寺藏內。成尋今來欲乞賜上件新譯經。所冀流通。祝 ᅟᅟ延 聖壽。況成尋曾去顯聖寺揀點收贖。官中不許外 ᅟᅟ國收贖。是致有此陳黷(【考】陳黷或揀點)伏乞據狀敷奏。本院遂 ᅟᅟ具進呈。奉 聖旨。今顯聖寺印新經賜與成尋。本院支 ᅟᅟ錢。(【考】支雲本作與) ᅟᅟ 右請 顯聖寺印經院。依 聖旨指揮。仍先供報合 ᅟᅟ (【考】合諸本作令今據原本)使錢數 熙寧六年三月 日 ᅟᅟ入內內侍省東頭供奉官勾當 御藥院傳法院李。(押) ᅟᅟ送天台使臣左斑殿直劉政參謁文狀來。 樞密院差使 ᅟᅟ臣文字如右。三藏來坐。沙汰談話點茶了。 ᅟᅟ傳法院申(【考】申諸本作中)據 日本國延曆寺阿闍梨大雲寺主傳 ᅟᅟ燈大法師位賜紫成尋狀。 花水[A14]已來。將歸天台景德國 ᅟᅟ清寺。是智者流教之地。三賢垂跡之處。松林鬱茂。十里 ᅟᅟ扶疎。琪木璀璨。五嶺抱寺。雙澗合流。四面標奇。智者 ᅟᅟ真容安坐禪床。普明錫泉。潺灑殿艮。成尋為安下(【考】下下諸本有 ᅟᅟ之字今據原本)處。修行佛道。但山中有智者十二所道場大師。 ᅟᅟ或見普賢。或遇神僧。降伏天魔。感得寶蓋。成尋於此 ᅟᅟ等道場。一夏九旬。或七七日。修法花法。行普賢懺。專祝 ᅟᅟ聖壽。且遂本懷。花頂。石橋。銀地。白沙。有道場。有住僧。 ᅟᅟ他處處中。或無住人。或無堂舍。私結草庵。可修祕法。 ᅟᅟ小師二人。行者二人。為助成人。台州賜紫纏共營佛事。 ᅟᅟ經兩年後。重遊五臺。每五頂峰各三七日。結壇修行。伏 ᅟᅟ乞據狀敷奏。本院遂具進呈。奉 聖旨送樞密院。 ᅟᅟ 右奉 聖旨依所乞差殿直劉政。乘船伴送至天 ᅟᅟ 台今劄付劉政准此。(【考】准原本及諸本作唯。但雲本改准。今從之。此字下文廿六日條作比恐可也) ᅟᅟ熙寧六年三月十七日(押 押 押 押) ᅟᅟ==[A14] 已【CB】,巳【補編】== 廿七日 朝辭。廿八日可乘船由約了。船宛文依文字多不書之。楊州船也。好船(云云)。顯聖寺文字司家雇通事送了。尉氏縣(南去城九十里云云)興國寺孟禪院主寶乘和尚與照大師來坐。賜紫人也。照大師云。常念法花經。孔雀瑜伽教。十大明王真言人也(云云)。禮拜法花壇。即買芍藥花十二枚。供養壇上。花并葉似牡丹色赤。大樂金剛經七卷看了。要樞經(【考】經諸本缺今據原本)也。慈濟大師來坐。筆言賜師號 聖旨被下中書了。 御藥奉。次(【考】次恐以字)司家一人來告此由。照大師來請。即行向。告今遠去天台。為每日瞻禮。欲圖闍梨形。即以畫師令圖。雖鳴(【考】鳴字諸本作為)嘲被寫[A15]已了。大唐作法。圖自形像懸自房。況師影像皆圖持之。司家三人來。乞新經文字并師號文字沙汰之間。往還深泥。辛苦殊甚。可與錢者。答云。至于新經文字者一貫先了。至于師號者非所申乞。只 朝恩所致。何與錢乎。然而切切乞之。與一千五百文了。通事從印經院還來云。從來日以好紙可摺者。七時法了。經六七。丑時記之。 ᅟᅟ==[A15] 已【CB】,巳【補編】== 廿四日(丁卯)雨下。顯聖寺文字送傳法院。 顯聖寺印經院准傳法院劄子據日本國(乃至私略)合使錢數者。 ᅟᅟ右謹具如前。本院勘會。今來所要新譯經五百餘卷。切 ᅟᅟ緣所管經板萬數浩澣。逐時印造。每一歲并新譯成經共 ᅟᅟ五千四百二十五卷。竝係一依自來舊印經院條式內數 ᅟᅟ目出賣(【考】賣或賚字。諸本俱作賣。今假從之。下同)今來本院近准熙寧四年八月 ᅟᅟ十日中書剳子撥賜。到上件經板赴院管勾後。雖依舊 ᅟᅟ來卷數出賣。即不見得是何經文係 聖朝新譯。致目 ᅟᅟ下未敢印造。謹具狀申 傳法院。伏特賜 指揮降下。 ᅟᅟ逐部經名題目。下院貴憑點撿。印造有枉費官錢。謹錄 ᅟᅟ狀上。牒件狀如前。謹牒。 ᅟᅟ 熙寧六年三月 日提軺管勾印經院事智悟大師賜紫 ᅟᅟ 懷謹 ᅟᅟ傳法院返牒 當院每年所譯祝 聖壽新經。竝降傳 ᅟᅟ宣剳子。下印經院開板。今來日本國僧乞賜 雍熙元 ᅟᅟ年後來新經五百餘卷。緣貴院目。見得逐部經名題目。 ᅟᅟ更不須再來會問。幸早與印造了。當請先供報合使 ᅟᅟ錢數。為日本國僧日近 朝辭。守要上件經起(【考】起或赴字。起赴 ᅟᅟ屢相濫)發。免致怪問往覆拖延住滯。成尋注送顯聖寺 天 ᅟᅟ聖錄。下冊內 二百八十六卷。自佛母出生三法藏經 ᅟᅟ至中天陀羅尼經九十三卷。自大乘律至沙彌十戒經 ᅟᅟ二十九卷。 西方賢聖集傳一百九卷。自白衣金幢緣起 ᅟᅟ經至海惠所問經合五百卅卷。未入錄。并天聖五年以 ᅟᅟ後。治平四年以前印板經。 ᅟᅟ辰一點以馬四疋向相國寺佛牙院。為謁花藏大師。前 ᅟᅟ立行向。出去間不謁。妙因大師。廣大供養。不可記盡。 ᅟᅟ備珍膳供一百餘人。老僧小師二人各錢一貫。有一尼 ᅟᅟ加供各二百文。一尼與襪一足。手巾一合。諸僧皆與。午 ᅟᅟ前真言供養佛牙。午後講。五人竝坐高座。次第說經。各 ᅟᅟ讀一卷文字。全異日本作法。及廻向程。道俗道士女各 ᅟᅟ誦頌。或加雅樂。次第與手巾并腹帶。貴大師(【考】法貴尼)高德 ᅟᅟ人也。未時還院間雨止了。司家書與師號中書案文 ᅟᅟ面。 ᅟᅟ奉 聖旨日本國延曆寺阿闍梨大雲寺主傳燈大法師 ᅟᅟ位賜紫成尋今取旨賜師號。 右欲具狀申 中書。 ᅟᅟ熙寧六年三月 日 佛牙院四重寶閣。七重莊嚴。內外甚妙。四面廊皆有僧房。當寶閣前。隔左右廊。如禮堂有大殿。母屋有僧房。文辨和尚(大乘師也)住此僧房日別點菜。依祈雨後苑親也。花藏大師。慈照大師來謁。惠淨和尚同謁禮拜。道俗男女來禮不知數。客僧齋座北庇敷列。大卿少卿東座西面座。南大卿。北少卿。南邊北面二座一座。以西為上。三藏。次成尋。次他院院主三人不知名。合五人。二座以東為上。俗四人。通事列末。北邊南面二座一座。以西為上。廣梵大師。次中天二人。大天國二人。二座以東為上。他寺老和尚八十餘歲(云云)。次聖秀。次長命。以上佛面東也。佛面西。壇越妙因大師賜紫尼法貴。東面一人。次北面一人。他寺院主賜紫尼不知名。講經論尼。次衡慶院主講經賜紫尼人惠。南面一人也。妙國大師之弟子也。通事一人俗中得錢五百文。雖固辭置去了。為座席作法委記。七時法了。經八。 廿五日(戊辰)天晴。齋時照大師送汁一坏。菜二坏。三藏小師相國寺紫衣僧德蒿來。欲同船去越州申告之。次三藏相具來禮拜三度。三藏告示可同去。二日船一隻。使臣通事同船狹歟。而可隨命由答畢。蒿大師又三度拜歸了。三藏取遣菜令喫人人畢。次文慧大師送菜四盞。人人喫了。通事云。印經院從他處。運渡新造印板。撰定取交印由。百卅問廊皆取積(云[A16]云)。同(【考】同恐開字)覺自性般若波羅多蜜經四卷見了。法護譯。行向南浴堂。沐浴了。與百文畢。買不空三藏碑二本。各百廿文。大證禪師碑百卅文。大達法師碑百五十文。律師從萬歲院來。志與四分律本疏六卷苽二果。與三藏共來(云云)。在浴堂間還了。三藏後來示此旨。碑文三藏定直買與也。顯聖寺院主智悟大師來禮三度。答拜畢。印板目錄持來。注與要不要了。印了可及一月(云云)。從三藏房點菜了。素意於天台五臺欲修佛道。而為參臺山入花洛間。去年廿日住此譯館。今年早歸天台思切。去年參臺。騎馬及六十日。老衰之身彌以疲極。待花水來以船欲歸。二月廿五日待得花水即以上表。依祈雨 御修法三月十日延引。十一日蒙歸天台 聖旨。船使臣具了。依新經事又以延日。中心辛苦。七時行法了。經一。 ᅟᅟ==[A16] 云【CB】,々【補編】== 廿六日(己巳)天晴。齋時三藏送菜二坏。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卌卷拜見了。法護惟淨等譯。慶曆年中進。披佛母般若波羅密多圓集要義釋論四卷。三寶尊菩薩造。大域龍菩薩造本論。施護等譯。大中祥符四年五月進。本論一卷。合五卷見了。披見除蓋障菩薩所問經第一卷。法護惟淨等譯。天禧三年十一月進。三十卷也。東方大蓮華世界蓮華眼如來之大士也。所從來菩薩現廣大供養。寶樹等供養釋迦如來。除蓋障經三十卷見了。客省以通事告云。明日不可有 朝辭。經若遲出來。朝辭後久留住可無便者。書送樞密院送客省牒案文。 ᅟᅟ傳法院申 據日本國(乃至)送樞密院。右奉 聖旨依 ᅟᅟ所乞仍差小使臣一名。乘伴船送天台。 朝辭日令客 ᅟᅟ省取旨支賜。今剳付客省。開牒台州及合屬去處施行 ᅟᅟ准比。 熙寧六年三月十七日 押 押 押 押 ᅟᅟ 前日客省官人持來。思失不書留。仍乞也。七時法了。 ᅟᅟ經二三。 廿七日(庚午)天晴。齋時三藏送菜二坏。(【考】坏原本略字今從諸本)小師通事又各一坏。文慧大師來示云。來日出廨院歸天台日難相會。早速平安可歸來者。披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第一。五卷本也。至和元年進。有五種念珠時用不同。最要事也。此軌云。如九鈷杵。而內中祈雨之時。道場眾中省賢闍梨修千手供養法。其作法全異。常徒所用九鈷杵。(【考】本軌俱生義品第二十云無名指節如九杵鈷。今西藏尼波羅諸國用九鈷鈴杵而我國其傳絕矣)九鈷鈴。鈴中鑄付八大忿怒尊形。又廿四日相國寺佛牙供養闍梨作法如後苑。奇思之間見九鈷文。大略新譯說耳。念誦之間。無間斷振鈴以杵輪轉。或當額上下異常。相國寺蒿大師與越州新司理參軍胡傳共來點菜了禮拜三反。次禮法花壇。文慧大師作與寫真讚。相國寺圓則座主來拜。照大師行者畫工與上絹一疋了。一切如來名號經一卷。息除中天經一卷。心印經一卷。除賊難經一卷。施一切無畏經一卷看了。客省宣戒來。新經難早出來。 朝辭四月十六日可宣者。令出見文字二枚。一紙先例勘文。太平興國年中。日本奝然來朝。賜號法濟大師。咸平二年寂照來朝。賜號圓通大師等文也。一枚可有賜物。阿闍梨全羅紫衣一鋪。絹十疋。錢卅貫。大師號。小師二人各紫衣一鋪。絹十疋。錢十貫。(【考】大師以下十八字諸本缺今據原本補之)通事錢十貫也。點菜還了。衣冠官人一人出來。告師號欲得錢(云云)。非 聖旨使。因之不相會。於三藏許喫菜歸了。後三藏來告。賜善慧大師號(云云)。小師二人紫衣 聖旨下了云。七時法了。經四。無能勝幡莊嚴經一卷。最上燈明如來經四卷。觀自在母經一卷。聖曜母經一卷。如意陀羅尼經一卷看了。譯人年號注別紙了。以後看經皆注別紙。 廿八日(辛未)天晴。卯二點 御藥來。今日新譯父子合集經三四卷。潤文右諫議參知政事馮京來。有僧俗齋。 御藥筆言示及。闍梨祈求有感應。不得還去天台。在京可勤仕 皇帝祈。若住處狹少。作道場无便。賜廣大寺可令住也。飲食不快者。又於他寺可任意。去國清寺不許也者。是 聖旨趣耳。答奏云。天台智者於十二所道場或見普賢。或感神僧。成尋雖頑愚追祖師之遺風。於天台勝地試欲扣聖應。經兩年後。參五臺一年修行。後至住京洛可隨左右。蒙聖恩不可思議。設雖遠處可祈禱 聖壽。賜師號由知不知何。答云。雖聞此旨未見文字。 御藥云。號善慧大師。朝辭之日可有文字者。大卿小卿三藏文監大師等同坐聞之。諫議來即立見參畢。宣賜菜酒使臣李供奉令持菜菓來。御藥云。列譯經證義座。看譯經并可喫食由者。隨使來出譯庭。先大卿取梵文一紙談了。次筆受智寶取梵文一句。讀之。梵才三藏唱漢(【考】漢諸本作謹)語筆受書了。次(【考】次諸本作決)讀梵文一句如前。如此一紙譯了。詔同譯少卿讀漢語了。前後燒香薰香有手水散。下座證義一人發願廻向。唱寶號奉祈皇帝。次著食坐。諫議與大卿一所。御藥與李供奉一所。少鄉。三藏。成尋三人南面中座。西八人東面座。東七人西面座。食了間。曳內菓子四種菜二枚。食了。諫議有請。與通事參向喫。問祈雨感應檀作法。一一答了。歸天台事問答了。退出了。御藥又退出。新經四月廿日比可出來者。御藥大卿等同來入房。見法花壇了。次張供奉與廣梵大師俱來。次 皇帝被摺十二時歌。使臣張供奉來。前日付小師五人被獻 日本 皇帝經綿使臣也。出會喫菜了。通事可渡。 日本旨示達使臣了。三藏來坐。依官使不審。余誌公和尚歌使由了。(【考】使或示字歟)張供奉早可 朝辭由示之。因之通事遣客省了。御藥告示。朝辭之後經廿日一月更無妨。早可朝辭者。以此旨告客省也。七時法了。經五。 廿九日(壬申)天晴。齋時照大師送汁一坏。菜一坏。三藏送菜一坏。以通事客省四月廿日可朝辭由也。即書文字案以三藏紙令書。照大師以通事送了。萬歲院律師并惠通和尚來。律師付小師一人今同船於杭州可買律文字人(云云)。一人承引了。又一人不可有由示了。志與含注本疏。感悅由示了。七時法了。經六。 朝辭案文 日本國具位ム等 右(ム)等欲乞於四月初二日朝辭赴台州國清寺。謹具狀申。客省乞賜指揮。謹錄狀上。牒件狀如前。謹牒。年月日日本(ム)等牒。 卅日(癸酉)天翳。齋時三藏送好菜一坏。廿七八九三ケ日間。新譯經卅七卷看了。目錄在別紙。御藥來參向。數尅談話。點菜三度。小卿三藏御藥好菜也。老道士一人來坐。數尅話了。西天惠遠。惠寂。二人歸西天。 聖旨文字送樞密院判成了。大天國二人。同天節新經之次。可令朝見由大卿申奏文字與判了。同天節者 皇帝生日四月十日諸僧參內讀新經祈 聖壽(云云)。大卿。少卿。三藏。梵義。筆受二人。合六人。參內(云云)。西潘人八人參御藥許。一人著紫衫戴冠。七人皆戴帽。无冠頂上結緒。異唐人結額。或用紫衫。或著青衫。頸袖(【考】二字諸本缺)皆赤錦。以之為通事。八人之外有下﨟十人多以色衣。又契丹人多來由。件人五六日間可 朝見由客省所告也。御藥還出。與小僧同送中門騎馬處了。終日翳无雨。子時小雨下。七時法了。經七八一。 一廿九卅兩日廢務。官人皆於私宅遊戲作文。明日日蝕。 皇帝坐地上不可居床上。官人不參內廢務(云云)。 【奧書】一交了 參天台五臺山記第八 (【考】熙寧) 六年(癸丑)四月一日雨下。今日日蝕卯時(云云)。為不令晴現祈雨。從寅時雨下。巳時雨止。中心感喜。齋時三藏送羹四坏。菜一坏。午時 御藥桑王御帶同來。以筆言問法門義。天台義。法華經。重重問答及二紙。兩人來坐。房中看法華壇。見畫師圖形像(【考】成尋壽像)頻召教可書樣。召照大師見文惠大師述讚。一日預置照大師也。圓則座主來。志與顯聖寺印本法華儀軌一卷客省宣戒(【考】戒原本作惑)來。與朝辭文。 ᅟᅟ客省 據日本國僧成尋等狀。欲乞於四月初二日 ᅟᅟ朝辭赴台州國清寺。申乞指揮者。 ᅟᅟ右剳送僧成尋。聖秀。長命。并通事陳詠等仰。於今月二 ᅟᅟ日絕早趁赴 東華門祇侯朝辭。不得懷挾文字并 ᅟᅟ將帶頭刃及不得唐突。仍具知委申。 ᅟᅟ熙寧六年四月初一日(押) 押出請文。 ᅟᅟ日本國具位(ム)等 ᅟᅟ右(ム)等今收領 客省 朝辭文狀一道。四月(【考】四月諸本缺)二 ᅟᅟ日絕早趁赴東華門祇侯 朝辭者。謹錄狀上。牒如前 ᅟᅟ狀。謹牒。年月日 台ムムムム謹牒。 客省令出異國人人參來 同天節進奉金銀七寶馬絹錦布等。文字數十枚。契丹西潘等文字也。各數百人來(云云)。今日西潘人二十餘人參來 御藥許。多色黑。所著衫以錦或縫物。依言語異有通事。御藥承行件潘人事。各下賜錢。名目錄小作紙。從懷中取出。名體合點令曳進奉馬四疋。與御帶共見。各上品馬也。少卿。三藏。成尋三人共見之。七時了。經二。壽坐(【考】坐恐聖。下文四月六日條作壽聖。)寺院主賜紫妙空大師法仁送初六日齋請。與行者五十文了。 二日(乙亥)天翳。卯二點借馬四疋。參東華門。途中客省使三人來向。入三重門。從第四門廊東面有休息處曳幕立倚子裝束。備齋四前。以銀器盛珍菓美菜多以調備。待 御出間一時許休居。莊嚴車數百出入其中。以黃金裝束車入。 皇帝妹入內(云云)。黃金洗手并金蹈床。七寶具足。在御車前後。婇女車七八兩相列。辰三點依催入門南庭數百人竝立。殆及千人歟。有 御出。著白衫用常冠有銀蹈床。於崇政殿南面坐。延和殿北殿也。官人各拜謝了。申慶賀由。各一人出拜謝。三面立兵士拜謝了。依催僧少進向 御竝(【考】竝雲閣兩本云恐坐字。今案竝上脫前字。)立。如前三度呼萬歲退歸之處。有小師二人賜紫衣 宣旨。即於御前著三件。又出進 御前兩人呼萬歲。此間成尋頗東退立。以御藥為勅使有兩年後必可參來 宣旨。可參由 奏了。於御前賜絹三十疋錢等。至ム錢者絹上置三貫許。即退出安下處。有舍人一人為齋伴喫了。歸本院了。祇侯庫庫子三人。車入絹三十疋。錢六十貫來。成尋絹十疋。錢三十貫。聖秀。長命。各絹十疋。錢十貫。通事陳詠錢十貫也。與庫子錢九百文。三人各三百文。三僧各三也。通事與百文了。御藥御帶兩人來入成尋房。使臣通事可 奏下別船由注狀令覽了。御藥入懷中參 內了。相國寺廣照大師來拜三反。答拜了。照大師告。御帶官名。作坊使文州刺史王中正。舊日曾任御藥院。七時法了。經三。 三日(丙子)天晴。三藏來坐。㭟來將點。少卿之小師池等僧將來令拜了。不知名。通事與聖秀行向顯聖寺買來天台教九十餘卷。圓則座主借法花次第了。圖曼陀羅同未返。曼陀羅未了(云云)。以通事問印經了不。院主告云。印了。今染紙間也。十四五日可出來者。七時法㭟。經四。四日(丁丑)天晴。午時中書賜師號文字來。先表裹黃紙。長一尺五寸。廣六寸。單定題云。中書門下牒成尋。禮部侍郎平章事王(押有三所)印封。 ᅟᅟ中書門下牒(行闕) ᅟᅟ日本國延曆寺阿闍梨大雲寺主傳燈大法師位賜紫成尋 ᅟᅟ牒奉 ᅟᅟ勅宣特賜號善惠大師。牒至准 ᅟᅟ勅。故牒。 ᅟᅟ  熙寧六年三月 日 牒 ᅟᅟ禮部侍郎參知政事王(在名) ᅟᅟ右諫議大夫參知事馮(在判)京 ᅟᅟ禮部侍郎平章事王(在判)安石(王將軍也)印多多也。與使官 ᅟᅟ人二人與二貫五百文了。 ᅟᅟ通事陳詠剃頭文中書門下牒 尚書祠部 ᅟᅟ中書門下奏據傳法院(乃至)敷奏本院。遂具 ᅟᅟ奏聞奉 ᅟᅟ聖旨送中書 ᅟᅟ牒奉 勅。陳詠依所乞宜令尚書祠部特與剃度。依 ᅟᅟ例出給文牒。仍法號悟本及闕牒(【考】闕上文作開)傳法院牒上 ᅟᅟ准勅故牒。 ᅟᅟ  熙寧六年三月 日  牒 ᅟᅟ禮部侍郎參知政事王(押) ᅟᅟ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馮(押) ᅟᅟ禮部侍郎平章事王(押) ᅟᅟ御藥來看。小卿并三藏同看感喜。三藏告示燒香可 ᅟᅟ祈 皇帝。即庭中立机置上書。別机安燒香。先禮三方 ᅟᅟ堂。各二反。次呼萬歲祈之。長命戒牒乞來。 ᅟᅟ尚書祠部 牒 ᅟᅟ准 銀臺司送下開封府奏。 ᅟᅟ同天節開壇度到僧尼沙彌數人內。一名日本國沙彌長命。 ᅟᅟ牒具如前。其上件沙彌長命[A1]已受戒訖。事 ᅟᅟ須准 ᅟᅟ勅出。給戒牒為僧者。故牒。 ᅟᅟ   熙寧六年肆月 日書令史徐旦鄭(在判)給。 ᅟᅟ尚書侍部郎中充集賢校理同判大常兼禮儀事兼同判 ᅟᅟ王(安國) ᅟᅟ右諫議大夫知制誥同知道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駮事集賢 ᅟᅟ院兼尚書禮部兼同判王(益柔) ᅟᅟ                [A2]已上從尚書省請來案文 ᅟᅟ從戒壇請來云六念案如右 ᅟᅟ皇帝 同天節勅東京右街大平興國寺資聖 ᅟᅟ   萬善戒壇院開壇度僧受戒所 ᅟᅟ==[A1] 已【CB】,巳【補編】== ᅟᅟ==[A2] 已【CB】,巳【補編】== 六念第七引長命。同引宗道德濟。 第一念。須知日月大小黑白。(從月一日至十五日云白月。從十六日至末云臘月。) 第二念。須知食處有四。(或云常乞食。或云僧常食。或云自己食。或云壇越食。) 第三念。須知受戒年月。熙寧六年癸巳歲。(三月甲辰朔一日。甲辰寅時分受具足戒。) 第四念。須知三衣鉢具闕。(三衣具即云受持。不具即云闕受戒。)長衣([A3]已說淨。未說淨。) ᅟᅟ==[A3] 已【CB】,巳【補編】== 第五念。不別眾有七緣。(病時。作食。施衣。道行。乘船。大眾集。沙門施食時得別眾食。) 第六念。無病依眾行道(有病當念隨病醫療。無病者隨眾行道。) 凡喫食時。先作五觀法。思念。此食難得資身濟道。 一計工多少。量彼來處。 二忖[A4]己[A5]德行。全缺應供。 ᅟᅟ==[A4] 己【CB】,巳【補編】== ᅟᅟ==[A5] 德【CB】,得【補編】==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四正是良藥為療形苦。 五為修道業方受此食。 ᅟᅟ知祠部秉律臨壇大德賜紫(惠炬) ᅟᅟ知六念秉律臨壇大德(善泗) ᅟᅟ威儀首秉律臨壇大德(惠順) ᅟᅟ發戒師秉律臨壇大德賜紫(惠及) ᅟᅟ授五戒師秉律臨壇大德(惠華) ᅟᅟ授十戒師秉律臨壇大德賜紫(法隆) ᅟᅟ 十戒和尚秉律臨壇大德(善琛) ᅟᅟ  外引請律學臨壇大德(善樂) ᅟᅟ  內引請律學臨壇大德(惠來) ᅟᅟ 第十座講律內外臨壇大德(惠鉅教授) ᅟᅟ 第九座講經律論內外臨壇大德賜紫(惠煥翔磨) ᅟᅟ 第八座講律論內外臨壇大德賜紫(惠深和尚) ᅟᅟ 第七座講經律論內外臨壇傳戒賜紫(令憙【考】憙諸本作惠) ᅟᅟ 第六座講經律論內外臨壇傳戒賜紫(惠淨) ᅟᅟ 第五座講經律論內外臨壇傳戒賜紫(文緋) ᅟᅟ 第四座講律經論內外臨壇傳戒海印大師(可隽【考】隽諸本作携) ᅟᅟ 第三座講經律論內外臨壇宣教大師(詮祕) ᅟᅟ 第二座講經律論內外臨壇傳戒慈照大師(惠嚴) ᅟᅟ 第一座宗主講經律內外臨壇傳戒普照大師(師詮) ᅟᅟ奉勅選補臨壇大德資聖萬善戒壇主講經律論內外臨壇 ᅟᅟ賜紫(在判) 筆受崇梵大師。照大師等看師號文狀感歡。令巡禮五臺之次。白地安下花洛譯館。不慮之外賜師號。且怖且悅。七時法了。經五。 五日(戊寅)天晴。通事以錢十貫儲大齋。當院他院人多以群集。列著齋席。廣大功德也。傍座梵惠大師遠。廣智大師惠琢向成尋唱九地菩薩合掌。得第九地善惠名故也。通事明翔受戒奏狀令作三藏持來。即令寫照大師獻御藥案文。 ᅟᅟ具位(ム)今為通事陳詠。近蒙 聖恩。降到祠部一道。許 ᅟᅟ令剃頭。與成尋為弟子。今來欲候到明翔剃頭。特乞 ᅟᅟ開壇受戒。與前來小師賴緣等五人同覔一船往歸日 ᅟᅟ本。所貴前達不虛約。二年間却得廻信。伏乞 監使御 ᅟᅟ藥大遺據狀敷奏。謹錄狀上。牒件狀如前謹牒。 ᅟᅟ  熙寧六年四月 日日本國(乃)善惠大師賜紫 午時王御帶來。志與國清寺如日和尚詩一冊了。供奉官與通事來付明翔受戒奏狀了。七時法了。經六。 六日(己卯)天晴。辰時三藏共行壽聖院尼大師齋所。通事小師二人同去。路極遠三十里。北門外院也。尼一人造廣大伽藍。重重堂堂院院僧坊最多多也。請二百人僧儲齋每年一度齋(云云)。曳錢上藹一貫。中下伍百文。三藏獻紫夏衫。成尋得綾汗衫。皆曳手布。有一小男三藏。(此有梵字名【】)二人志與手布。五臺副僧正來坐。京中僧多以群集。華藏大師。慈照大師等。稱九地菩薩。依路次寄印經院買取千鉢文殊經一部十卷。寶要義論一部十卷。菩提離相論一卷。廣釋菩提心論一部四卷。圓集要義論四卷。祥符法寶錄廿一卷。正元錄二卷。與錢一貫五百文了。院主智悟大師點㭟藥。馬人與一百五十文。三藏房點㭟。七時法了。經七。(【考】園城寺藏千鉢經大治四年原寫康永三年寫本奧云奉進上文殊千鉢經一部十卷。右旨趣者成尋阿闍梨在宋之時新譯經教三百卷奏 宋帝送本朝之日別有消息遣龍雲坊先德方〔敬國師云慶祚阿遮梨〕云此千鉢經者大師〔智證〕令求給經也早可被收御經藏也云云其後回錄之間忽令粉失畢依之泉惠感得或人之本令書寫之奉施入大師御藏者也此經題名者申入圓滿院二品親王〔敬圓師云第廿二世尊悟法親王〕令書給也後見可悉之) (延文元年六月五日)              泉惠 七日(庚辰)天晴。齊時三藏送菜二坏。照大師送羹一坏。典座送汁一坏。三藏來點㭟。圓則座主來返法華圖曼陀羅并法花曼陀羅及私記一帖。座主骨肉。前澤州司戶參軍李忠臣來拜。次法花壇左街講經首座福聖大乘戒壇主宣教大師智夾送齋。與使卅文了。請與三藏共可來者。戌時從三藏房有使。即參。有仙菓㭟飲。今日行南浴室沐浴了。與百文了。與五十文了。七時法了。經八。八日(辛巳)天晴。依 同天節於 御前為讀新譯父子合集經三四五六七八等六卷。大卿小卿三藏梵義筆受二人。卯時參內中了。大卿小卿三藏三人各以銀廿兩造燒香筥。入乳香(薰陸名也)十兩。獻 皇帝。至于成尋者。依朝辭了不參內。大天(【考】天原本作夫)國二人依日稱三藏奏朝見。各賜紫衣絹廿疋。還來禮拜。答拜了。三藏來坐。筆告云。大乘戒壇院齋十日。可行向者。長命并天台行者買來籠子一荷可入新經料也。八百五十文者。繩通事買來百五十文(云云)。齋時三藏送羹一坏。照大師送汁一坏。菜一坏。照大師取來點菜。七時法了。經一二。二四段。九日(壬午)天晴。齋時三藏送菜三坏。三人料。聖秀并通事向印經院買來大教王經卅卷除蓋障所問經廿卷。與一貫二百文了者。印經十三日可持來者。前後一百二卷。日本未到新經為付小師五人送本國所買取也。天台行者以帶為質。借錢一貫了。圓則座主來拜。次嵩大師來傳使臣語。十四日可乘船由告示了。七時法了。經二。十日(癸未)天晴。張行者以錢五貫四百文買紫紗三疋來。為充夏單衫袈[A6]裟裙也。以四百五十文買皮鞋一足來。籠子鏁鍮一ケ百三十文(云云)。從夜半付法寶錄歲次。抄出新經目錄。未時功畢。雍熙元年以後新經也。七時法了。經三。 ᅟᅟ==[A6] 裟【CB】,娑【補編】== 十一日(甲申)天晴。齋時照大師送汁一坏。菜一坏。畫師行者難固辭與錢一貫了。以通事遣印經院雨寶陀羅尼經一卷買了。祥符錄杇損四卷替送。有感[A7]有感。萬歲院講律惠道和尚送十四日齋請。使與卅文了。七時法了。經四。 ᅟᅟ==[A7] 有感【CB】,々々【補編】== 十二日(乙酉)天晴。他寺賜紫大師來拜。不知其名。為印經沙汰參向三藏房點茶。次三藏來坐。照大師自持來好茶點了。通事參 尚書省。乞祠部之處。書生官人乞一貫錢者。與錢五百文了。以通事錢為一貫與書生取來。祠部如右。 ᅟᅟ尚書祠部牒 ᅟᅟ 准 ᅟᅟ 勅節文中書門下奏。據傳法院狀。據明州通事客人 ᅟᅟ 陳詠狀。昨於慶曆八年內。本州市舶給得公牒。往 ᅟᅟ 日本興敗前後五廻。又蒙抗州運司公文。差送日本 ᅟᅟ 國僧赴闕朝見。日夕常見日本闍梨精動佛事。欲 ᅟᅟ 乞剃頭為僧。與日本闍梨為弟子。終身念佛報答 ᅟᅟ 國恩。奉 ᅟᅟ 勅陳詠依所乞。宜令尚書祠部特與剃度。 ᅟᅟ 依例出給文牒。仍賜法名悟本。 ᅟᅟ牒具如前。其上件賜名悟本事須准 ᅟᅟ勅(【考】勅原本曖昧諸本缺。今假讀勅)出給剃度文牒者。故牒。 ᅟᅟ  熙寧陸年肆月 日書令史鄭(押) ᅟᅟ牒尚書(如前長命戒牌) ᅟᅟ左諫議(同前) 左街大相國寺東經藏戒律院僧惠穩來拜。兩三座主欲同船去者。答云。船狹不可有由了。入夜三藏送小瓶子。服藥[A8]已了。七時行法。經五。 ᅟᅟ==[A8] 已【CB】,巳【補編】== 十三日(丙戌)天晴。齋時照大師手自捧盤汁一坏。菜一坏持來。待新印經間。以船人運渡法門雜具等。三藏并諸大師頻來勞問。未時新經來與。兩箇各敷錦覆錦。八人擔來。(一ケ四人)官人四人。行者二人。印經院職掌共來。其文狀云。顯聖寺印經院近准 傳法院印新經賜與日本國成尋。內除法苑珠林一百卷。日本國僧稱本國[A9]已有。更不消印造。外買印造肆伯壹拾參卷冊。遂勒本院造經行人後延之計料到令使工料價子具狀。開坐申傳法院使蒙指揮依數支給。下院造作。今據經行後延之狀其上件經[A10]已於今月十三日竝[A11]已依數印造經裹具如後。杜字號至穀字號共參拾字號。計二百七十八卷。蓮花心輪廻文偈頌一部二十五卷。祕藏詮一部三十卷。逍遙詠一部一十一卷。緣識一部五卷。景德傳燈錄一部三十三卷。胎藏教三冊。 天竺字源七冊。天聖廣德錄三十卷。 ᅟᅟ==[A9] 已【CB】,巳【補編】== ᅟᅟ==[A10] 已【CB】,巳【補編】== ᅟᅟ==[A11] 已【CB】,巳【補編】== ᅟᅟ右具如前。其上件[A12]已造了。新經共四百十三卷冊本院 ᅟᅟ[A13]已隨狀差人將擎赴 ᅟᅟ院送納去訖。謹具狀申 ᅟᅟ傳法院。伏乞 ᅟᅟ指揮。謹錄狀上。 ᅟᅟ牒件狀如前 謹牒。 ᅟᅟ  熙寧六年四月十三日 ᅟᅟ==[A12] 已【CB】,巳【補編】== ᅟᅟ==[A13] 已【CB】,巳【補編】== 三藏來坐。共依字號計卷軸預納了。官人等祿錢一人三百文。次一人二百文。次四人各一百文。擔夫八人各五十文。各皆稱不足由。注文字示云。 大宗皇帝賜日本奝然一大藏經六千餘卷。使者人力更無錢祿。其日記(【考】記諸本作幾今據原本)被召納了。今始分錢多小在人心。承諾還了。即聖秀通事騎馬向船。申時乘船了。擔兵士七人。雇夫一人。各二度往還運物。與實錢六十文。馬二疋省分六十文了。嵩大師籠子等來船。暫間經還了。使臣劉殿直前乘往了。今朝老典座道晃與絹疋了。儀鸞下部房𫌏束人與錢一貫了。伏地拜之。日者給仕李行者與五百文了。雖同去張者(【考】者上恐脫行字)與二百文了。鞍一具預置照大師房了。參五臺時可用之。七時法了。經六。 十四日(丁亥)天晴。卯一點向傳法院參少卿許拜辭。次參大師房。在廨院者(【考】者或看字)等行者子。(【考】子諸本作了或▆。等或聞字)次於三藏喫粥菜菓。次參梵義大師。崇梵大師。照大師。慈濟大師房拜辭了。辰一點出院向乾元福聖禪院諸律師齋所。三藏同去。巳一點到著。諸大師律師迎來拜謝。王大尉并若官一(【考】一諸本二)人共來。三藏合四人於一所同喫。律師惠道和尚自二人者與錢二貫。午時與(【考】與諸本缺)三藏還間參 御藥許。不在之間與侍者錢三十文。奉置辭別文字既了。三藏來船。照大師前來蹔休息。辭別既了。三藏書與云相別不勝銷黯。除(【考】除雲本改途)中善為珍重。早得入京相見是所願也。互禮拜出去了。照大師置好茶還了。嵩大師與小大師共來點茶。行法了。經七。戌時行浴堂沐浴了。實與三十文了。 十五日(戊子)天晴。未時嵩大師與小師等共來。使臣殿直取出酒令飲人人了。諸人各分散了。稱先例有由。出船料。梢工百文。水手二百文下給了。梢工作百文與了。未時出船。至申時至水門頭止船。數尅逗留。官人來入梢工搜撿。依秀才同船愁見之(云云)。僧方官人不來。即出船。酉時至遙務近邊止船了。嵩大師與達磨六祖壇經一帖。可送日本由示了。七時法了。經八。 十六日(己丑)天晴。見嵩大師所持梵才三藏真影。三藏自作偈。 小師德嵩寫予真乞讚。以偈答之。 爾命丹青。  繪予之相。  性本無生。  容焉可狀。 或謂其真。  或稱為假。  真假兩端。  善何取捨。 昭昭靈靈。  識者非精。  徒看毫末。  鷄過滄溟。 今見真影實似詔同譯經三藏梵才大師。最以感歡。千鉢文殊經一見已了。極以為貴。使臣取出酒二盞進了。今日過一百九十里。到蓑邑縣止宿。七時法了。經第一。 十七日(庚寅)天晴。卯時出船。千鉢文殊一見了。注出儀軌一卷。為參五臺山修行也。以一本送日本。未時到南京止船。通事錢十八貫。可出人尋求間(【考】間諸本作問今從原本)也。通事得五貫水銀等(云云)。即及戌一點出船了。子時至迎應亭止宿。一百六十里今日過了。七時法了。經二。 十八日(辛卯)天晴。卯時出船。酉時過二(【考】二諸本作一)百里至宿州其宅鎮宿止船了。七時法了。經三。今嵩大師清書送日本新經目錄了。最妙也。杏多多買來。似梅形。 十九日(壬辰)天晴。卯時出船。辰時至宿州。止船逗留。水手喫飯。梢工賣買(云云)。成尋真影入目錄送日本。傳法院文惠大師作讚加寫。 日本國善惠大師寫真讚。譯義文惠大師智普述。 稟粹日天。為釋之賢。分燈智者。接踵奝然。(皇帝饗應不異奝然。故云)觀國之光。蒙帝之澤。聿遘良工。遽傳高格。慈相克肖。乾城妄瞻。滄海萬里。秋空一蟾。遐寄歸舸。眾仰无厭。 熙寧癸丑孟夏五日譯館西齋書 師勸[一/山] \((【考】[一/山]字不明。或[一/山]出)或屮(艸)字。諸本作山。但雲本勤山改勒出。今據原本之字形)此讚寓之卿中。 以照大師令書也。今聊目錄記(【考】記諸本作北。而雲本目錄北三字改自錄此。或可。)由緒云。年餘六旬。旦暮難期。滄海波萬里。去留無定。故圖真影。送一室人。若聞往生極樂之日。披此真影。念彌陀號。廻向西方矣。記此由間。落淚難抑。今日過二百卌里。至宿州障縣宿。七時法了。經四。 廿日(癸巳)天晴。卯三點出船。過一百六十里。申時至臨淮縣逗留。梢工等賣買(云云)。過六十里酉時到著泗州府岸。七時法了。經五。(【考】廿日以下五十字諸本缺。今據原本補之) 廿一日(甲午)天翳雨不下。以通事奉都督府。即以侍人被問訊。依風不宜今日不出船。七時法了。經六。 廿二日(乙未)天晴。辰一點出船。入淮河了。見浮船大橋。皆如前不記。得順風上帆。遇九十里至鴻澤。申時入小河楚州內。即曳船過六十里至淮陰縣。丑時止船宿。七時法了。經七。 廿三日(丙申)天晴。辰一點出船。申時過六十里著楚州府。申三點開閘頭。出船數百隻間。及于酉一點入船南門邊著船宿了。使臣本宅在此州仍逗留。七時法了。經八。 廿四日(丁酉)天晴。依船修理今日逗留。徒然在南門內。午時金山寺僧二人來乞通惠大師(【考】贊寧)冷衫料者。而依無錢不與之。七時法了。經一。今日沐浴了。於船內所沸也。 廿五日(戊戌)天晴。使臣殿直來書與云。去問來(【考】問雲本改間)為發運司指揮。須管每一閘要船一百隻[A14]已上到一次開。如三日內。不及一百艘。第三日開。不得足失水利今。日巳(【考】巳諸本作也)是第三日。近脫必開閘出閘便(【考】便諸本作使)行者。終日雖行開閘不開過日了。最以為難。七時法了。經二。以張行者昨今終日令縫七條袈[A15]裟。 ᅟᅟ==[A14] 已【CB】,巳【補編】== ᅟᅟ==[A15] 裟【CB】,娑【補編】== 廿六日(己亥)天晴。辰一點開閘頭出船。梢工依請取修理船板等至午時逗留。午一點曳綱手出船。離楚州新店上船行間。來向船有杭州監軍資庫韓守承(【考】守字傍原本有寺字)(諸本作寺)住船來相看。同朱判官是他親情將茶謁來。船上點并志與扇。(【考】一諸本作二)十合。乳香一貼。此人會天台教。重重問答法門。離州三十五里至平河橋宿。七時法了。經三。 廿七日(庚子)天晴。卯時出船。午時至寶應縣逗留。同二點出船。過六十里。酉時至界首止船宿。楚揚二州界也。七時法了。經四。今日過楚州謝揚湖了。五湖之一也。廣大也。堀川西眇眇也。 廿八日(辛丑)天晴。卯一點出船。未時過六十里至揚州高郵縣止船。梢工賣買止宿了。七時法了。經五。 廿九日(壬寅)天晴。卯時出船。酉時雨下。過六十里至邵伯鎮止船宿。七時法了。經六。 五月一日(癸卯)雨下終日。先入京上船間在閘頭內侍船入了。脫頭入了。開第三閘而入。夜間不出船止宿。七時法了。經七。 二日(甲辰)雨下。卯時出船。午時到著揚州府。三十六里也。為乞船逗留。申時知府給事中送白米三斗。酒四瓶麵粉二斤。終日徒然過了。七時了。經八。 三日(乙巳)天晴。新經百餘卷今夜澀濕了。曳干之間。徒送時尅。船未來間今日過了。七時法了。經一。梢工志與乘(【考】乘原本▆。今假讀乘諸本空字)轎。仍與酒一瓶了。 四日(丙午)天晴。卯二點以兵士四人乘轎參府。知府饗應點菜湯。船召遣也晚頭可來者。知府給事中鬢髮最晧好。人人問答本國事。次參開元寺先禮大塔七重石塔也。次禮頭子院院主。點菜。與院主共參寺主大師院謁。點菜兩度。依慈覺大師往古住給寺至誠故參拜。次參壽寧寺。廣大伽藍也。有卅(【考】卅諸本件廿)六小院(云云)。參副僧正賜紫惟雅院出去之間。以文字預行者了。僧判官賜紫道演同出去了不謁。以寺僧為指南禮法華經石碑了。五間許立石刻經也。誦經。大師等影壁皆損了。巳時歸船了。兵士五人與五十文了。齋後即出參龍興寺。依鑒真和尚本住寺也。先禮大佛殿後壁收面圖繪。摩騰三藏影。色黑手持梵筴。竺法蘭色黑手持朱軸青標紙四十二章經一卷。羅什。玄弉。惠遠。道安。道宣。慈恩等影長八尺許。有丈六金色大佛三體并脇仕。堂內莊嚴甚妙也。次參管內僧正賜紫惠禮院。點菜兩度。湯一度。丁寧禮拜。答拜了。立王將軍安石大碑。新堂之內有等身釋迦。文殊立像右雲上師子背上有蓮華。普賢左雲上象立。背有經筥。十六羅漢最甚妙也。僧正出門送之。乘轎之處。切返了。大佛殿西大殿五百羅漢等身像最妙也。大佛殿後東廊十三間刻立法華經一部。維摩經。金剛般若等文了。上造寶殿極貴重石碑。還著船。又兵士四人與四十文了。遠遠故也。申時從府被給杭州好船。即指本船上河著南門。依日晚不乘移。七時法了。經二。 五日(丁未)天晴。卯一點乘移杭州船了。杭州牒等。未來間逗留。通事依秀戈錢十五貫事遲遲。未時以轎子行浴堂沐浴了。殿直酉尅取文字來。七時法畢。經三。 六日(戊申)雨下。辰二點出船了。未時過二十五里(云云)。至派州堰。申時左右脇轆轤牛各五頭次曳越。(【考】至以下十八字諸本缺。今據原本補云云之)故里下河宿。七時法畢。經四。 七日(己酉)雨下。卯時通事來。僅所取錢一貫半(云云)。秀才遁隱了。即出船渡揚子江堰兵士七人來加。巳一點入潤州河畢。堰兵士七人與百文。梢工(【考】工下諸本有二字)百文。本兵士十人合二百文畢。巳三點至京口堰止船。當州知府送酒小三瓶。使與五十文了。未時參府謁知府大卿。今年新任卿(云云)。年七十餘人也。小師五人送明州使臣三斑借職王彥來會云。快宗供奉文字感了。途中使臣殊有用意由也。陳船頭舍弟永勵出文狀來。有十人也。俗書等多多持來。而依無要返了。依潮乾不越堰宿。七時法了。經五。 八日(戊戌)天晴。殿直嵩大師參金山寺已畢。午時越堰。左右轆轤牛合十六頭。依潮生也。待殿直等間至淥水橋止船。殿直嵩大師等還來。金山寺主寶覺大師務周送來日齋請。僧四人俗二人皆送請書。而不了參由示使長老并行者等了。別又有文字送返事[A16]已了。請書六返畢。監潤州商稅張寧來謁。依梢工食事不出船當了。七時法了。經六。 ᅟᅟ==[A16] 已【CB】,巳【補編】== 九日(辛亥)雨下。巳一點出船。酉時過七十五里至丹陽縣丹陽橋止宿。七時行法了。經七。兵士十人與酒一瓶畢。 十日(壬子)天晴。卯一點曳船。午時過四十五里至呂城堰即曳船來三點過三十里至奔牛堰。左右轆轤合十六頭水牛曳越[A17]已了。即曳船酉時至常州北水門留宿。七時法畢。經八。 ᅟᅟ==[A17] 已【CB】,巳【補編】== 十一日(癸巳)天晴。常州刺史為送金龍形張公洞去畢。去州陸路百廿里。船路九十里(云云)。仍謁通判郎中。點菜兩度。湯一度了。還船後郎中送酒五瓶。麫五斤。使三人摠與五十文了。竹轎買實分三百五十文了。參府轎持兵士與廿五文了。弭節亭著船逗留。未時出船間。梵才三藏弟子溫大師來拜。常州太平興國寺住僧也。三藏申與紫衣也。示三藏常州人。次少卿宣祕大師東京雍丘縣人也者。 皇帝每年送投金龍處。城赤山池。台州內也。杭州錢糖江。楊州楊子江等也。成尋過三十六里至廻林鎮止船宿。七時法了。經一。 十二日(甲寅)天晴。卯時出船。巳時至落杜鎮。過卅里了。未時廿四里至無錫縣張行者流本宅。暫下船向宅了。州與賜九十里也。又至蘇州九十里(云云)。無錫館驛亭逗留。船人賣買間也。未二點(【考】點下諸本有船字)出船。酉時過二十五里至頋墓止宿。七時法了。經二。 十三日(乙卯)雨下。卯時出船。申時過六十五里至蘇州北門緇衣亨止船宿。七時法了。經三。 十四日(丙辰)天晴。辰時參府謁王司動。梢工水手十五日食下畢。有感[A18]有感。退出間有點菜湯。他官人次參出。今日終日依船人米請取逗留。行浴堂沐浴。浴主不取僧錢。最道心者也。滿中入亭終日休息。於店家買和布持來多多也。為充天台山山中䉼也。司勳依今年新任刺史不送僧食。七時法了。經四。通事乘小船先去杭州了。(貳)(【考】貳字義未詳) ᅟᅟ==[A18] 有感【CB】,々々【補編】== 十五日(丁巳)天晴。終日徒然入緇衣亭休息。依梢工水手食未請取也。七時法了。經五。(者不出【考】者以下三字義未詳) 十六日(戊午)天晴。巳時出船。戌時過六十五里至八尺馬鋪宿。七時法了。經六。終夜甚雨。 十七日([A19]己未)雨下。卯時出船。終日曳船。過八十里至秀州北門宿。七時法了。經七。 ᅟᅟ==[A19] 己【CB】,巳【補編】== 十八日(庚申)天晴。辰時參府謁郎中兩度點菜。次湯。有送酒約束。嵩大師為通事。殿直共參。還船後送酒五瓶。無灰風麴新酒者。菜酒司送文。奉返牒了。巳時出船了。過六十里戌時至秀州內皂樹驛宿。七時法了。經八。 十九日(辛酉)卯一點出曳船。過九十里。戌一點杭州十八里店宿。七時法了。經一。今日未時左右轆轤牛合十四頭曳越長安堰了。鹽官驛內也。 廿日(壬戌)天晴。卯一點出船。辰時過十八里至臨平賣買。次至廣嚴寺逗留。即曳船。上帆。入杭州了。過九十里至照禮亭止船宿了。七時法了。經二。 廿一日(癸亥)天晴。辰時通事陳詠來。劉錕李詮從日本來由。告一乘房乘船來(【考】來諸本缺)者。乍悅迎送人處。皆船頭等相共來拜。點菜并分酒二瓶了。六船頭各一瓶。有坐禪供奉圓宗房。清水四禪師書。即披緘之處。感淚頗下。坐禪被送讓位除目。并公卿召。及圓宗寺法花會日記。圓宗房被送圓宗寺二會日記。竪義注記。散鬱[A20]已了。為悅不少。兩人各被送帷䉼細布一段。申時參轉運使衙。被納文字。後依沙汰文字事等不出會。被來為悅者。次參知府舍人許。人人喫酒之間。不觸案內還了。七時法了。經三。 ᅟᅟ==[A20] 已【CB】,巳【補編】== 廿二日(甲子)天晴。辰一點參通判學士出船。申文與判。劉殿直申文也。次參通判郎中許。二人共有點菜湯。次參知府舍衙。有菜湯。行法了。經四。 廿三日(乙丑)天晴。徒然在船。行法了。經五。 廿四日(丙寅)雨下。行法。經六。去年渡海船施十郎來。與酒一瓶。扇一枚了。相共來一人劉琨船海人。與扇一枚了。施十郎為通事。去年觸事召仕故也。 廿五日(丁卯)天晴。秀州船來。乘移已了。本體莊嚴雖頗花麗年久杇損船也。行法了。經七。 廿六日(戊辰)天晴。今年從日本將來永智上人李詮於靈隱寺儲齋。辰時行向。嵩大師并小師三人。通事。使臣殿直稱無暇由不去出。州西門於集賢亭乘船。渡西湖(三里)上。步頭陸經于五里間。漸向松林二寺門。宛如天台十里松門。次至靈隱寺。堂堂莊嚴不可思議。奇巖怪石異於他處。中天竺靈鷲山一小嶺飛來。峯北面造靈隱寺。南面造天竺寺也。山體似飛來。山洞數處。奇秀絕異也。先參寺主慈覺大師賜紫雲如房。重重宿處花美殊勝。即點菜了。自引將西軒。(【考】軒下雲本補見字)夏涼遊戲亭也。上長押打數十詩板。一兩書取之。 靈隱寺(【考】寺諸本缺)飛來峯知軍州事祖 無擇 林梢葱蒨拂晴暉。巖寶玲瓏(【考】瓏下恐脫籠字類)寒霧。共言當日是飛來。只恐多年却飛去。 熙寧元年八月二十日 靈隱寺西軒廣陵 陳良 好嶺來從天外飛。檻前重疊覽幽奇。龍廻曉洞山先潤。風入秋林桂不知。寒王(【考】王諸本作玉)噴泉僧定後。半規留景客歸時。勝尋(【考】二字恐倒置)到此迷真境。屐齒盤桓忍暫移。 嘉祐辛丑夏五月書 留題 靈隱長老方丈西軒大常博士 許敏 儷然危搆絕風埃。疊巘周環萬象該。聳壑喬松千(【考】千下原本缺雲本作嶂恐可也。)起。當軒靈鷲一峯來。頺陽苒苒尋窻下。飛溜潺潺遶舍廻。今日偷閑出城市。欄邊欲去更徘徊。 纔書此一兩。拜院院堂堂了。著齋座。有錢五百文。四人三百。二百。一百(云云)。次向浴堂。極潔淨也。次參天竺寺。寺主房百餘人學問天台教。管內僧正海月大師惠辨問仁王疏有无。答云。四卷疏紛失了。有天台一卷疏。三卷章安私記。金剛般若疏非天台疏由示之。答天台疏由了。僧引將見山洞臥龍石。實似飛來。次見葛仙公鍊丹泉。水極清涼。飲之成藥(云云)。人人飲之。拜五百羅漢。九(【考】九諸本作八)祖堂等了。僧正儲仙菓菜。船頭等皆喫了。山委曲皆在碑文。因之乞僧正。明日可送由約了。於長老西軒聞佛(【考】佛原本缺。今從諸本。)法僧鳥聲數度。飛來岑內(【考】內諸本缺)鳴鳥也。次參勅興聖院見靈鷲山洞。廣大如五六間屋(【考】屋母恐倒置)石埼造付十六羅漢種種佛像等。奇怪洞也。未時還船。於西湖船船頭等喫酒菓等。申時還通江橋大船了。行法了。經八。 廿七日(己巳)天晴。辰一點天竺寺僧正使來。被送碑文一張。感喜無極。僧正消息如右。 ᅟᅟ(【考】原本頭注云本紙唐人之手跡也。) ᅟᅟ惠辨啟。昨辰蒙 ᅟᅟ道馭臨山寺。幸奉 ᅟᅟ慈相。但愧 ᅟᅟ迎候疎漏。本 擬侵晨請 ᅟᅟ謝。忽值二三官員入寺宿霄。故不及至。 容別擇日 ᅟᅟ上謁。所索飛來峯事碑只有陸鴻漸二寺碑。略指出端。 ᅟᅟ由今封咨呈 ᅟᅟ座右。留之。不宣。  住天竺寺 慧辨 ᅟᅟ日本傳燈善惠大師(侍者) 劉琨船頭來與鍮石匙箸各二具了。來日可來赴靈隱寺由也。以永智供奉匙箸各二具送李詮船頭許了。行法了。經一。 廿八日(庚午)天晴。辰一點向靈隱寺。嵩大師。三人小師同去。於西湖乘船。先參天竺寺僧正。昨日出去者。善妙大師出來點菜。以橋上塔院拜禮了。處處喫菜四箇度。巳時向靈隱寺。劉琨都綱齋。謁慈覺大師。沐浴了。申時歸船了。昨日申轉運使新船在閘頭由陳一郎告之。行法了。經二。 廿九日(辛未)天晴。向新船許乘船了。使臣別船最好也。也也(【考】此二字即使臣之略)職方恩不可思議也。未時雨下。本船極漏由(云云)。新經早渡後雨下。感感莊嚴法花壇始終了。經三。 卅日(壬申)雨下。坐禪返事付劉都綱了。肥前前司消息同付了。行法了。經四。張行者與通事口論放言。仍出船了。頗非常行者也。 六月一日(癸酉)天晴。為申船悅。參轉運使衙。奉謁了。有菜湯。嵩大師來告。張行者事不足言也。又殿直同來示不承引。但於在殿直船不可制止由了。行法了。經五。開閘頭出船了。大卿(舒州守云云。)恐風不出船。殿直同不出。實出船了風止。 二日(甲戌)天晴。船在閘頭外口。依人人恐風。同梢工不出也。以止風由示大卿。殿直。梢工等畢。午時潮生。即出船渡錢塘江了。大卿(舒州都督白地向明州也)殿直同渡了。但殿直船被曳潮不入河。船居木上傾水入。雜物皆取上(云云)。人人訪見事了。大卿以使被示無風渡了由。潮乾不開閘。閘外止船了。行法了。經六。 三日(乙亥)天晴。卯時開閘入船。即曳船至州北門外宿。殿直船不見。行法了。經七。 四日(丙子)天晴。卯時出船入州內了。侍殿直申時來著。即共參府有菜湯。學士好人也。不出船止了。行法了。經八。 五日(丁丑)天晴。卯二點出船。一船曳進。申時至東關。於天花院前暫止船。酉時曳船至堰了。行法了。經一。 六日(戊寅)天晴。辰一點以牛十二頭曳越船堰司來沙汰出兵士七人乘。今渡曹娥江[A21]已了。殿直船聞渡江了。午時至蔡山頭路邊。有好泉造亭。酌入船[A22]已了。從江過四十八里至上虞縣初等慈寺前宿。行法了。經二。人人入寺浴堂沐了。 ᅟᅟ==[A21] 已【CB】,巳【補編】== ᅟᅟ==[A22] 已【CB】,巳【補編】== 七日(己卯)天晴。卯一點出船。過十二里至餘姚江。辰二點以牛十六頭曳越堰頭了。自曹娥堰至餘姚堰五十里也。午時入餘姚縣界內。皆越州縣也。申時從堰過六十里至餘姚縣。廣大縣也。大伽藍多多也。至龍泉寺大門前觀風亭止船休息。亥時出船。丑時過六十里至熟山江邊宿。行法了。經三。 八日(庚辰)天晴。辰時出船。依風迎吹不能遠去。過餘姚縣入明州界了宿。行法了。經四。 九日(辛巳)天晴。過六十里至明州北門前宿了。行法了。經五。 十日(壬午)天晴。至州前即參府學士。用意最多。即安下廣惠禪院。知府送第(【考】第字可疑)一碩。麵一石。法酒十瓶。從船雜物運取了。以酒三瓶(【考】瓶下恐脫與字)梢工兵士等了。通事三瓶取了。沐浴了。 十一日(癸未)天晴。卯時參通判許。夜前後孫吉船五人來由申了。但定海縣可送日本船由。可被賜丁(【考】丁雲本作下)文由了。使臣殿直來。與殿直酒食。沐浴了。通事陳詠於京蒙 聖旨孫吉先賜奉國軍牒如此相論。今日未下定海縣船。明日相定五人僧可下定海也。自沐浴了。 十二日(甲申)天晴。卯時陳詠來。相定新譯經佛像等。買船可預送并賜預 大宋皇帝志送 日本御筆文書至于物實者入孫吉船了。五人相共今日乘孫吉船渡了。 善惠大師賜紫成尋記 原本第八卷反古標紙裹云 □百姓□□為遁彼賷。加殿下白河御方大香。(各五人)是當庄大香元□□□家奏聞永停止國掌濫妨。雖然□□香者于今不被停廢。即割拾□□□□給田。其外耕作數拾町之名田(云)□□下大香不濟有限官物。臨時恆例□□□敢不勤之。是庄家年來訟訴也。□□□□二年經院奏賜廳御下文畢(子▆) □元四年申上殿下賜政所御下文畢□ 大香等背彼等御下文旨對捍有□。謂去年(業保三年)所當拾餘石未濟水損亡懈怠其□□□□□□□ 【考】以上ナ園城寺別院龍華院庄ノ文書ナリ。文中。二年ハ嘉應二年ナリ。應字ノ殘畫尚存セリ。四年ハ承元四年ナリ。承字ノ殘畫亦認メ得マシ。 一。原本 京都東福寺藏 第一卷奧云 承久二年卯月八日一校了 第三卷奧云 書本云 以善惠大師手跡之本比校之了(云[A23]云) ᅟᅟ==[A23] 云【CB】,々【補編】== 第五卷奧云 承安元年八月五日(癸未)依仰終筆功矣 承久二年沽洗十三日一校了 承保元年成尋記ノ岩倉大雲寺ニ達セシヨリ約九十年後ノ寫本ナリ。表紙ニ報恩藏ノ名アリ。裹ノ反古ニ嘉應二年承元四年園城寺別院龍華院領ニ關スル文書アリ。此寫本ノ內容最モ憑據スル二足レリ。後ニ出セル各寫本ハ概ホ之キ以テ原本トセリ。第二卷奧書一校了ノ下二華押ブリ。或ハ聖一國師ノ押ナリト云ヘト既知ノモノト異レルヲ以テ未容易ニ信ズべカラズ。 二。閣本 內閣文庫藏 第一卷奧云 文政乙酉十一月鈴木洋 石川濟 友野瑍校 他ノ卷尾ニハ往[A24]往細井謨 千阪畿(或ハ圻)ノ名チモ加フ。寫本モ概ホ同時ノモノナルマシ。第八卷ノ終ニハ本朝高僧傳卷六十七ニ見エル成尋傳チ載セ。終ニ知足菴藏ト記セリ。 ᅟᅟ==[A24] 往【CB】,々【補編】== 三。松本 松井簡治氏藏 第八卷奧云 享保四年[A25]己亥二月八日書寫畢 ᅟᅟ==[A25] 己【CB】,巳【補編】== 文化十年酉八月晦日謄寫卒功 巡禮五臺山記者。成尋法師入宋筆記也。文化癸酉歲。奉採拾之事於祖塔矣。偶夏日開普門書閣。而曬所藏之內外典籍。因閱書目而得此書矣。按法師姓藤氏。事石藏文慶。稟密教。延久四年入宋。廼神宗熙寧五年也。遊天台登五臺。而入京勅館于太平興國寺傳法院。賜紫衣又與西天譯經三藏日稱等之梵宋碩師。親炙遊處六年。依敕祈雨得應。賜號善惠大師。尋加譯場監事。此歲奏取新譯經四百餘卷。(釋 作三百餘卷。)使其徒齎歸日本。付以內外書藉并此書。委載記中。又詳釋書本傳矣。我邦自東漸以來。蹈海力遊者憧[A26]憧乎不絕趾。然君相優遇如師者未聞之矣。今得遣芳於蠹殘之中。欽慕之餘謄寫以自備省覽。此書編簡爛脫。傳寫謬誤。文義不通者多。置以俟他日校正焉。 ᅟᅟ==[A26] 憧【CB】,々【補編】== 于時文政九(丙戌)六月上旬寫之者也 江戶駒込追分西教寺子院還來寺 釋慧潮 (六十八▆) 最後ノ記ニ依リ文政九年慧潮ノ寫本ナル▆ハ明カナレド。ソノ原本タリシ文化十年。此書發見書寫ノ功ハ何人ニ屬スマキカ詳ナラズ惜ムマシ。松本ハ元青木信寅ノ所藏タリシモノナリ。 四。雲本 北岩倉大雲寺藏 第八卷ノ終ニ閣本ト同シク高僧傳キ載セ。知足菴藏ト記シ次ニ二記事アリ。一ハ藩吏漂流ノ記ニシテ左ノ如シ。本藩之士稅所子長。古後士郎。染川伊甫。祇役于小琉球。乙亥八月將歸。洋中遇颶。漂流十日。冬十月始抵唐山廣東省碣石鎮。自廣東經江南。六月而抵浙江。在乍浦港。留滯五月。而遂得還日本。其從南雄州赴南安府也。經大慶嶺。時屬孟春。梅花盛開。道左有唐賢相張九齡墓 題芳流千古四字碑表。又數步有張公祠堂 遺像儼然。左巖窟中。安六祖大師坐像。神靈如存。有泉曰六祖聖泉。磴道里餘。而至山頂得關。扁門以嶺南第一四字。度關而下。左壁勒梅嶺二字。陟降竟日。眼之所觸。悉無不奇觀 時清國嘉慶二十一年正月十一日也。實為本朝文化十三年丙子正月十一日。子長往[A27]往回之齋歸以見示。士郎伊甫又曲言之。余乃寫其國。記其言以贈峨山月江師清玩爾。 ᅟᅟ==[A27] 往【CB】,々【補編】== [A28]己卯八月         薩摩梅隱有川貞熊併識 ᅟᅟ==[A28] 己【CB】,巳【補編】== 一ハ三井法明院越溪阿闍梨ノ本書校訂ノ自記ニシテ。本書ノ研究史料トシテ最モ有益ナル記事ナリ。左ノ如シ。 天保辛卯冬。應石座法王之教。講菩提道場經疏。一日。法王出此記。命以校正。但第七八卷闕而不存。是由原本缺兩卷也。又若王寺僧正寄此記六卷。以求校訂於予。乃讀彼本闕第一二兩卷。今補接彼此本各成八卷。不亦奇遇哉。乃對校之。不啻傳寫謬誤。間有文義不通者焉。更借勢州西來寺所藏本校之。今本頗有同異。故對校訂正卒業。恭復 王府。 天保龍集甲午春二月        法明敬長謹識 此記ニ依レバ法王府ノ寫本ト若王寺ノ寫本ト別存セル如キモ。今ソノ所在テ詳ニセズ。敬長ノ校訂本ハ寫本校合ニ益スル所多シ。 五。來本 伊勢津西來寺藏 雲本卷尾ノ記ニ依レバ天保以前ノ寫本ナルマキモ。惜イカナ經藏水浸ノ為散迭シ餘ス所僅ニ三卷ノミ。 六。學本 東京帝國大學圖書館藏 第八卷奧書ハ享保四年ヨリ校正焉ニ至ル全ク松本ト同シ。次ニ元亨釋書第十六ニ見ユル成尋傳贊ヲ載セ。且成尋入宋ニ關スル撰歌五首ヲ記セリ。終ニ宋史日本傳ヲ引ケリ。 熙寧五年。有僧誠尋至台州。止天台國清寺。願留。州以聞。詔使赴闕。誠尋獻銀香爐。木槵子。琉璃。五香。水精。紫檀。琥珀所飾念珠及青色織物綾。神宗以其遠人而有戒業處之開竇寺。盡賜同來僧紫方袍。(宋史日本[A29]傳。▆▆▆▆▆之▆) ᅟᅟ==[A29] 傳【CB】,▆【補編】== 弘化三年丙午孟夏錄此數件   觀棊生(花押) 七。籍本 史籍集覽第二十六冊 本書ハ閣本ヲ底本トセル如キモ。故アリテ對校セズ。 本書校合ノ困難ハ。予ヲシテ一タビ之ガ刊行ヲ斷念セシメタルガ後原本トシテ用キタル東福寺本ヲ手ニスルニ至ツテ初メテ蘇生ノ思アラシメタリ。校訂尚意ニ滿タザルモノアリ。博雅ノ是正テ竢ツ。 大正五年七月    高橋順次郎識 #----------------------------------------------------------------------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 第 32 冊 No. 174 參天台五台山記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3-05-09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