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嚴一乘法界圖
清寒比蒭 雪岑 註并序
○大華嚴法界圖序
△夫大華嚴。華藏法界者。以虛空。為體。以法界。為用。以遍一切處。為佛。以緣起法體。為眾會。說圓滿修多羅。教。所謂 剎說塵說。佛說菩薩說。三世一時說。是也。法界圖者。以一海印圖。圓攝無邊之教海。圖中。所謂 一中一切多即一。一即一切多即一。是也。東土。義相法師。始製此圖。表三世間十法界。莊嚴無盡之義。以牖冥蒙。專門舊學。重演流布。辨記錄鈔。遍滿世間。誕生王子 已為庶人矣。
原夫華藏之界。本無些子限量。華嚴之佛。亦無些子說法。但居無事田地。弄他無事活計而已。只緣一真淨界。俄然晦昧。遂有一念。分彼分我。彼我既立。取捨便起。才有取捨之心。便成十法之界。於無事中。瞥然生死。不動之佛。動於無動之際。圓融之法。㭊於不二之內。則眾生之佛。依業識以出世。佛之眾生。昧惠身而取悟。轉轉相迷。至于今日。所謂 瞎狗。吠蘆叢。盲人。唱賊虎。此。大雄。不得已而說。賢哲。不得已而判。而大部三十九品。小圖二十五句。所以出也。
然。言者。心之發也。心者。言之宗也。譬如太和之氣。本無形聲。假形器。而激發。則為律呂。圓融之法。本無名相。假言句。而演說。則為經論。非律呂。無以像太和。非經論。無以闡圓融。則經論者。亦是圓融法性之風規。而三世諸佛之大意也。奈何正法已遠。佛教澆漓。參佛乘者。指教網。為葛藤。討佛語者。斥單傳。為壁觀。有道理而礙於事者。有達事而昧於理者。遂使圓融無二之法。變為固滯守一之物。廼至乾竺。分河。震旦。異宗。則平等之慈。自相矛盾。良可悲夫。
羅代。義相法師。製作此圖。其來。尚矣。全家宿德。各以教網。臆解。支離蔓延。遂成卷[袌-包+矢]。余。一覽。執卷。歎曰清淨法界。豈有如此其多言乎。若固如是。相師。豈向微塵偈品中。撮其樞要。簡出二百一十字。莊嚴一乘法界圖乎。
然。以相師。一圈。觀之。向二百一十字。究其宗旨。則不過法性而已。究其法性。則不過隨緣而已。忽有明眼衲僧。出來道。說玄說妙。說心說性。教有明文。如何是相法師。未吐一字前消息。余。自代云。成化 丙申﨟。說于綠苔軒南窓下。
△示眾云。建法幢。立宗旨。錦上添華。脫籠頭。卸角駄。太平時節。
若論頓也。不留朕迹。千聖。亦摸索不着。若論漸也。返常合道。鬧市裏。七縱八橫。若論圓也。箇箇。立在轉處。全機作用。不存軌則。若論別也。頭頭。有殺人之劍。處處。藏陷虎之機。
到這裏。諸天。捧花。無路。外道。潛窺。無門。終日默。而未嘗默。終日說。而未嘗說。毘耶城裏。其聲如雷。普光殿前。有耳如聾。只如頓中有漸。漸中有頓。圓中有別。別中有圓。圓陀陀。阿轆轆地。大用。現前。殺活。自由。丈六。莖章。莖草。丈六。信手拈來。無有不是。是什麼境界。看取新羅義相和尚。法界圖一圈○。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既是不傳底消息。祇這法界一圖。從何而出。
只如縱橫屈曲。字點斑文。是圖耶。白紙一幅。說玄說黃。是圖耶。相法師。擬心動念。垂慈利物。是圖耶。只如朕兆未萌。名器未形。早是圖耶。(良久云)領取鉤頭意。莫認定盤星。
○大華嚴一乘法界圖
○東土義相述
世尊。七處九會。為頓機人。說頓部。已是錯了。義相法師。向清平世界。為什麼 鑿空摸影。不識好惡。說這般閑話。到這裏。安着一字。肉上剜瘡。減着一字。眼中着屑。於最清淨法界上。且喜沒交涉。雖然。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伊麼。則將山河大地。草木叢林。一一拈來。作一切法。亦得。將語默動靜。縱橫妙用。一一覷破。作不是法。亦得。奈為如此。
我為法王。於法。自在。拈放。在我。與奪。臨時。將此一圖。作一法界。咄。
○法性圓融無二相
法者。即六根門頭。森羅萬像。情與無情也。性者。六根門頭。常常受用。計較摸索不得底消息也。圓融者。一切法。即一切性。一切性。即一切法。即今。青山綠水。即是本來性。本來性。即是青山綠水也。無二相者。青山綠水。本來性。元是一箇王太白。本來無二也。但以世人。妄生分別。遂有我人。於清淨無礙中。瞥生異念。揑作十法界。熾然作用。要知不礙底消息麼。
微塵剎境。自他。不隔於毫釐。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
○諸法不動本來寂
諸法。即前。現前一切受用也。不動者。即前。計較摸索不得也。本來寂者。即前。無二相。所謂不動絲毫。合本然也。道箇本然。早是動也。畢竟。如何。痴人面前。不得說夢。
○無名無相絕一切
到這裏。非佛非菩薩。非二乘非凡夫。非法非非法。非法性非非法性。非緣起非證分。可以名。目耶。可以相。知見耶。一切攀緣。擬議。都沒。奈何方信道。
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證智所知非餘境
三世諸佛之所證。證此者也。歷代禪師之所悟。悟此者也。自靈峰少室已後。代代相承。蓮芳續焰者。不知其幾何。但契此而已。境者。如上所云。絕一切者。非商量。有分之境也。伊麼。則這介境。與世間境。同耶。異耶。 (良久云)大丈夫。秉慧釰。般若鋒兮。金剛焰。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膽。咄。再犯。不容。
○真性甚深極微妙
若論大華嚴。重重無盡法界。不涉唇吻。早是說了也。不干教乘。早已演了也。直饒溪聲。為舌相。山色。為身器。盡山河大地。為寂場。惣情非情。為眾會。言說。不着。讚揚。難盡。相師。入無縫罅處。強生穿鑿。所謂 彼既無瘡。勿傷之也。雖然。教海波瀾。不碍默味。相師。坐寬。蕩蕩地。任他道。法性圓融無二相。諸法不動本來寂。無名無相絕一切。證智所知非餘境。四句。道盡了也。不搽紅粉。便有風流。氣象。且道。四句。還有你思量計較。分別意識也無。自寂場。至于今日。便是一條鐵。無你接觜處。相師。慈悲之故。不惜眉毛。有落草之談。便道。真性。甚深。極微妙。早是十分帶泥帶水去也。山僧。今日。重為注脚。葛藤。不少。
前。云。法性者。融淨穢。通真俗。所謂不可取不可捨。若除一切。不得全法界之智。若添一事。不得名清淨之界者也。此。云。真性者。別取有情門中。證入分。退身一步。假作真性之名。非指法性外。別有一段真性也。若是藏人。竪看。有分。若是圓頓機中。橫看。早是錯了也。不竪不橫。且道。是什麼消息。橫竪。且置一邊。作麼生是甚深底道理。以謂真也。全是夢幻。以謂假也。純是實相。非性非相。非真非假。而性而相。而真而假。故。云。甚深也。契文殊之妙智。宛是初心。則深也。不可得。入普賢之玄門。曾無別体。則淺也。不可得。妙有。得之而不有。真也。不可得。真空。得之而不空。假也。不可得。理絕名言。謂智斷修證。故。云。極微妙。還會麼。
莫謂如來。成斷滅。一聲。還續一聲來。
○不守自性隨緣成
一切法。本來無性。一切性。本來無住。無住。則無体。無体。則隨緣不碍。隨緣不碍。故。不守自性。而成十方。三世矣。自性者。諸法無相。本來清淨之体也。會麼。
去年梅。今年柳。顏色。聲香。摠依舊。
○一中一切多中一
所以。不守自性。隨緣而成故。一法。無自性故。具一切。而成一。一切法。無自性故。以一法。而成一切。是故。一中。一切。多。不碍於一。一切中。一。一。不碍於多。伊麼。則一毫端裏。三世。諸佛。處處。度生。無邊剎海。一切。眾生。箇箇。涅槃。毫端。剎海。空花中。境界。諸佛。眾生。夢幻中。物色。譬如虛空。雖遍一切。而亦不離於一塵。要識虛空建立底消息麼。
依簷山色。連雲翠。出檻花枝。帶露香。
○一即一切多即一
所以。一中。一切。多中。一故。以有一法故。即有一切。以有一切故。即有一法。以有眾生故。即有諸佛。以有諸佛故。即有眾生。虛空。無碍。生。佛。無二。緣生。無住。因果。同時。無量圓因。不出於剎那。無邊果海。不離於當念。要識虛空動作底消息麼。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
○一微塵中含十方
只這一星兒中。包含無盡法界。無量生佛。淨土。穢土。一一充滿。一一周遍。無欠無餘。伊麼。則只這一星兒。還有許多限量麼。無量法界。還有許多伎倆麼。咄。要大。即大。要小。即小。一塵。計十方。十方。為小。以十方。量一塵。一塵。為大。無緣起故。無自性故。為甚如此。
昨夜。金烏。飛入海。曉天。依舊一輪飛。
○一切塵中亦如是
只這十方法界。介介。是一微塵。一微塵。亦不可得。如光如影。亦如因陀羅網。互相參徹。重重交映。一一寶中。眾象。無盡。一一佛國。滿十方。十方。入一。亦無餘。非擬議。所知。非智眼。所見。何也。
經行。及坐臥。常在於其中。
○無量遠劫即一念
如前所說。微塵。十方。無有自性体相故。一切古今。三世諸佛。從初發心。立普賢願。窮未來際。不離如今。或謦欬一聲。或彈指一下。乃至揚眉瞬目。無不是諸佛方便。且道。還相委悉麼。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則知君。不可見。
○一念即是無量劫
即今。一念。亘徹十世。橫遍十方。建立一切諸佛。同時。度生。行布一切眾生。同時。滅度。非古非今。非新非舊。且道。無量遠劫。還有時分也無。無影樹下。合同船。瑠璃殿上。無知識。
○九世十世互相即
一念。多劫。同時。無碍。故。三世中。各具三世。而融於平等之世。法法。常住。交徹無碍。
○仍不雜亂隔別成
有体。則有雜。有相。則有亂。無体。則無相。故。無用為用。無用為用。故。其用。不窮。建立三世。亦在我。收攝一念。亦在我。三世。一時。一時。三世。不異古。而即新。不異新。而是古。一切亘然。古今。無間。
將謂少林消息斷。桃花。依舊笑春風。
○初發心時便正覺
了知真性。無生。無自性。無緣起。絕對待。如是而發心。如是而行李。故。初發心時。圓圓果海。已遍了也。所謂善財童子。不離法界。遍歷百城。不越初心。便登樓閣。方信道。
休論長安好風流。得便宜是落便宜。
○生死涅槃常共和
若論生死。即是普賢。境界。若論涅槃。即是具縛輪迴。且道。涅槃。與輪迴。相去。幾何。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理事冥然無分別
說理。說事。縱有千般。不過甚深真性。不守自性而已。真性之理。妙用。恒然。真性之事。法法。常融。東林。欝密。南岳。嵯峨。普賢之境。文殊面目。攀蘿登頂。挈瓶採蓮。文殊之智。普賢妙用。緣起時。的的無性。無性處。常常緣起。還相委悉麼。
一地。具是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業
○十佛普賢大人境
要見大人境界麼。
適有人。從天台來。却從南岳去。
○能仁海印三昧中
於真性中。顯理。顯事。縱有多端。推其自性。了不可得。則佛與眾生。乃真性中之光影。無佛可成無生可度。但一真性而已。如閻浮海中。所有閻浮山河大地。草木叢林。推其實体。了不可得。則山河色相。乃大海之光影。無性可見。無相可取惟一大海而已。十佛內證。只如是耳。
○飜出如意不思議
海印定中。所起之法。如何形狀。非性非相。非理非事。非佛非眾生。非真非假。而所說之教。即性即相。即理即事。即佛即眾生。即真即假。一音演暢。而隨類各異。隨類各異。而圓攝一音。以眾生。種種心。說眾生。種種性。非識情。所到。非思量。所及。故。云。如意不思議。會麼。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雨寶益生滿虛空
這一介如意寶。流出百千如意寶。這一海印定光三昧。流出百千海印定光三昧。然而。這海印定光三昧。非但十佛大人境界。獨證。一切眾生。各有十佛大人境界。海印定光三昧。從生。至死。從旦至暮。或嗔或喜。或語或默。一一。各有一一海印。一一海印。一一。流出眾生煩惱海。一一煩惱海。各具真如法性海。無二無雜。故。其滿虛空益但八字打開。兩手分付而已。
○眾生隨器得利益
大富。家中。器器。皆金。海印定中。法法。皆真。但有大小。方圓。染淨。異耳。其所得益。不是他法。只為大者。言大。小者。言小。方者。言方。圓者。言圓。染者。言染。淨者。言淨。非博小以令大。刻方以為圓。革染而說淨也。會麼。
山虛。風落石。樓靜。月侵門。
○是故行者還本是故行者還本際際
要識本際麼
問禪。禪是妄。求理。理非親。直饒玄會得。也是眼中塵。
○叵息妄想必不得
三世諸佛。是守屍鬼。歷代禪師。是博地凡夫。直饒佛。說。菩薩。說。剎。說。三世。一時說。不異㞘沸熱椀鳴。聲。於向上一著。了沒交涉。盡大地。是業識。茫茫。無本可㨿。何故。
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
○無緣善巧捉如意
以真如。性緣起之無緣。捉出家中。無相之如意。是名。善巧。其善巧。本非伎倆。所到。會麼。
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
○歸家隨分得資粮
歸家活計。本無奇特。但以本地風光。得本來閑田地。足伊家活計。其所謂資粮。三十道品。即是。飢飯渴漿。寒附火。熱乘凉。有什麼消息。雖然。種瓜得瓜。種果得果。一乘清淨法界。下得種子。豈無玄談分。速道。
長因送客處。憶得別家時。
○以陀羅尼無盡寶
這介寶藏。不在佛界。不在生界。不在淨界。不在染界。一一圓明。一一交映。要識總持法界。無盡妙寶麼。
你看十二時中。遇聲遇色。遇逆遇順。方知不從他得。
○莊嚴法界實寶殿
因陀羅網。影像互參。重重無盡。不因莊嚴。不因修證。本來具足。本來圓成故。云。實。又云。這介實字。不得動着。動着。則禍生。
○窮坐實際中道床
深入法性海。了無究竟處。故。云。窮。把斷要津。不通凡聖。故。云。坐。無真無妄。不屬有為。故。云。實。一切凡聖。容身無地。故。云。際。喚作一物。不得動着之謂中。三乘五性。常常履踐之謂道。究竟平常。不用安排之謂床。雖然。恁麼華藏世界。離染清淨。豈有如此商量。若有如此商量。爭到今日。若無商量。十普法界。向什麼處。出生。左手。拍一下。云。佛事門中。不捨一法。右手。拍一下。云。不見一法。即如來。還會麼。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
○舊來不動名為佛
按台教。以六即。判圓教。佛所謂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無佛。性相。常住。從淺。至深。位位。不二。名佛。本圖總髓論。比如有人。在床。入睡。夢中。回行三十餘馹。覺後。方知不動在床。喻從本法性。經三十句。還至法性。只一不動。故。云。舊來不動。佛。然。說圓說頓。以名。現佛。觸犯。當頭。不得名為舊來不動佛。莫有離教網葛藤。碎祖師玄關者麼。請道將來。如無。自道去也。
說盡山雲海月情。依前不會。空惆悵。
法界圖。終。
弘治十五年 壬戌二月 日 龍壽寺開板
#----------------------------------------------------------------------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 第 32 冊 No. 189 大華嚴一乘法界圖註并序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