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說明 本冊所收集的中國佛教史料,計包含八個部份。這八部份是零散而不相統屬的。內容是「補編」第十七冊所未收、而其史料價值又不可忽視的佛教典籍。茲略介如次: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是九世紀中期(唐文宗、武宗在位期間),日僧圓仁在我國的旅行記錄。從這本書,不只可以看出唐代佛教對日本佛教徒的吸引力,而且有關唐代的佛教動態、以及當時的社會、政治、及中日海上交通等問題,本書都提供了相當重要的研究資料。尤其是唐武宗會昌法難的經過,本書的內容是一位身歷其境的人的直接記錄,其史料價值之高,更是不可言喻。可惜中文的各版大藏經都不曾收錄此書,對我國的研究者而言,頗不方便。這也是我們將該書收入「大系」之中的主要動機。 佛教繪畫史料輯錄的是三部古代的繪畫史籍:「宣和畫譜」、「畫禪」,與「歷代名畫記」。除了「畫禪」之外,其餘二書,此處只節錄其與佛教(或道教)有關的部份。有關佛教美術的典籍,當然不只這些,我們輯錄這幾部書的意思,是要提醒國內佛教界或學術界,應該多注意這方面的問題。佛教藝術史的待發之覆甚多,值得我們共同去挖掘、去研究。 「歸元鏡」是文學史上罕見的佛教戲劇,型式與元明民間所習見的戲曲相同。為清代杭州僧人智達所撰。內容以東晉廬山慧遠、五代永明延壽、明末雲棲袾宏三位高僧的事蹟為核心,鋪排出勸人修習淨土法門的情節。這是佛教在講唱文學以外的另一種文學弘法方式,可以與西洋的神劇媲美,也值得被現代的佛教弘法者注意。 「高旻寺規約」是近世禪宗大叢林--高旻寺的僧侶生活規範。從規約的內容,我們大體可以瞭解禪宗的制度與組織,也可以窺見禪宗僧徒們的寺院生活狀況。這是一部揭開方外世界之簾幕的典籍,也是研究近世中國寺院制度或寺院經濟所不能遺漏的重要史料。 「相宗絡索」是明代大儒王船山(夫之)的佛學著述,為作者對法相宗名詞的義理闡釋。在佛學已沒落的明末清初,以王氏之為一代大儒,能對佛學中之系統龐大、析理精密而一向不為國人所熱中的法相宗加以措意,實在甚為難得。此外,「解惑編」是清僧弘贊所編的弘法文集;「絕觀論」為敦煌寫本中的禪學要籍,「續原教論」是明初一位知識分子對佛教的看法。這幾部書,在中國佛教史的研究上,都值得注意。 #----------------------------------------------------------------------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 第 18 冊 No. a017 編輯說明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