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說明
本冊共收集五部書,各書都有頗為引人注目的特色,茲略介如次:
「房山雲居寺石經」是石刻佛經的拓片集。房山雲居寺石經,為隋代沙門靜琬所創始,歷經唐、遼等朝代,迄明代為止,都有人斷續地刻造。此一刻經偉業,從宗教角度上可以看出崇高的護法精神,在學術上也留下了甚多可供校勘的石刻經本及若干為後代藏經所不收的珍本佛典或題記,甚為珍貴。
此處所收只是房山石經的一小部份,為若干經文、題記、碑銘的選輯。卷首的「房山雲居寺石經」一文對此一刻經事業及房山石經的價值有詳細的說明,是一篇很好的導論,請關心石經的讀者不要錯過。由於編者根據的「房山雲居寺石經」一書,是坊間印行的影印本,未署編者,因此不知編者為何人。近代學者林元白氏,精研房山石經,不悉此書是否即為林氏所編?
「三階教殘卷」是我國隋唐時期佛教宗派之一——「三階教」的根本資料,內含敦煌出土與日本所藏兩部份。這兩部份都是本世紀研究三階教而飲譽國際學界的日本學者矢吹慶輝所收集的。有關三階教的特質、典籍,及創始者信行禪師的風格等,請參閱該書卷首所附諸文(一九五頁~二一八頁),此諸文皆為「大藏經補編」編者之舊作,錄之於此,以供讀者參考。
「東坡禪喜集」輯錄的是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的佛教著作。東坡居士與佛教的關係,膾炙人口,頗為後人所樂道。加上其人在文學史上具有顯赫的地位,因此,此書之出,不僅可供談助,而且也是治佛教文學史者所可採擷的資料。
「鳴道集說」為金朝進士李屏山所撰,「道餘錄」的作者是明代曾經為僧的姚廣孝。此二書都是對儒者評佛言論所作的反駁或批評。在我國的儒佛思想關係史上,此二書都有一定的價值。尤其是李屏山的思想,已經廣泛地被國際學術界注意,其人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國人似有重加評佔的必要。
#----------------------------------------------------------------------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 第 26 冊 No. a025 編輯說明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3-11-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