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說明 近百年來國際佛學界對中國佛教史的研究,大體而言,對唐末以前的佛教史用力較勤,收獲也較大,但對宋初以後,尤其是明清佛教,則未發之覆甚多,尚有待進一步的探討。本冊所收三書,就是有關北宋以來的佛教史籍或史料。 「新續高僧傳」是民初喻謙(昧庵)所撰的巨著。我國古代有慧皎、道宣、贊寧三位史家撰述三部高僧傳,網羅漢末迄北宋之名僧高僧於三書之中,是北宋以前之中國佛教史的基本內容。北宋以後的高僧傳,雖偶有繼起者從事著述,但是內容都稍欠充實。喻謙此書,「博採群書,自北宋以迄於今,擇其道行超著者彙為一編。」(作者原序),頗可以與慧皎等三部僧傳分庭抗禮。尤其是有清一代高僧,素為治近世佛教史者所忽略,因此,茲書之出,恰可以補其不足。 「普濟玉琳國師語錄」是清初名僧玉林通琇的弘法記錄。通琇字玉林,為順治時之臨濟宗僧,曾被賜號為「大覺普濟能仁國師」,因此乃有「玉林國師」稱謂。其弘法記錄,古代通行本都稱為「玉林琇國師語錄」或「玉林禪師語錄」。但是在雍正「御選錄」裏,則稱之為「大覺普濟能仁玉琳國師語錄」,改「玉林」為「玉琳」。今本之名,或許是沿「御選語錄」舊稱吧! 有關玉林通琇其人,坊間雖有小說鋪述其事,佛教界亦樂道其人事蹟,隱然為一代不世出之高僧,然而清代文學家陳維崧則斥之為「牽綴權勢,凭藉貴游,攫人之田廬而魚肉之」(百愚語錄序)。清僧智操也譏其為「狐假虎威之輩,盜名欺世之流」(指迷普說),當時人對他微辭如此,可見其人之是非,仍然有待史家作進一步的探討。不過,無論善惡如何,玉林之為清初一具影響力之名僧,則是不容否認之事實。因此,就史料價值言,此書仍然不可忽視。 「法藏碎金錄」為宋代晁迥所撰。有關此書之著述,四庫提要(子部釋家類)有簡要的說明。茲摘錄數語,以供讀者參考: 「(迥)性耽禪悅,喜究心於內典。是編乃天聖五年退居昭德里所作。皆融會佛理,隨筆記載。蓋亦宗門語錄之類。其曰碎金,取世說新語安石碎金義也。」 有意推考宋代佛教及當時士風者,此書當亦是一輔助史料。 #----------------------------------------------------------------------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 第 27 冊 No. a026 編輯說明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3-11-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