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說明
本冊共收集八種書,前四種是明清佛教史料,後四種是近世中國之世俗佛教徒所常兼習的民間信仰典籍。
「宋文憲公護法錄」是明初文學家宋濂的佛教文集。宋濂在明太祖時是一位聲威顯赫的文人,對明初的文學界或學術界都相當有影響力。此書是其所有著作中的佛教相關部份。原書為明末的雲棲袾宏所編,其後又經清初文學家錢謙益加以增補,才成為目前的十卷本。此書在明清兩代,甚受佛學界推崇。除袾宏、錢謙益之外,憨山、印光、彭際清等名家也都曾為文讚譽,可見其在佛教界的地位。
「聖朝破邪集」為明清之交的佛教學者徐昌治(號「無依道人」)所撰。是一部批駁天主教的護法文字。自從利瑪竇、艾儒略先後來華傳教之後,由於他們對佛道二教的不斷攻難,乃引發此二教徒的群起反駁。袾宏的「天說」,智旭的「天學初徵」與「再徵」,黃貞的「破邪集」,徐昌治的「聖朝破邪集」等書都是此中名著。而徐昌治的這部書,則可謂集其大成。要研究佛教與天主教的論爭史實,這部書是必須注意的資料。
「佛法金湯」是明代學者屠隆(鴻苞居士)所著的護法文字,與此書同名的,另有卍續藏所收、心泰所撰的「佛法金湯編」,該書輯錄的是我國歷史上之護法名流(約四百人)之事略,而屠隆此書則包含對宋儒排佛言論的駁斥、與一般佛教教義的鋪陳,與心泰之書並不相同。本冊所收之此書,以及「宋文憲公護法錄」、「聖朝破邪集」等二書,版本都是取自日本的和刻本。「佛法金湯」係日本九州大學藏本的影印,原書有些小字不甚清楚,請讀者鑒諒。
「楊仁山居士遺書」是清末佛教界的重要人物--楊文會(仁山)的著作集。楊氏對現代中國佛教的復興有很大的影響。所造就的佛學人材甚多。譚嗣同、桂伯華以及民國以後在南京創辦支那內學院的歐陽漸等人都是楊氏的及門弟兄。由於其門下弟子在民國佛教界具影響力者為數甚多,因此美國學者唯慈(Ho1mes We1ch)乃稱楊氏為「現代中國佛教之父」。可見其歷史地位之重要。
本冊卷末所收的兩部書--清代的文昌帝君陰隲文與明代的了凡四訓,是近世中國民間百姓所常奉為行為圭臬的勸善書,並非佛典。收在「大藏經補編」之中的原因,是由於明清以來的我國佛教,與這些書中所載的觀念,關係甚為密切。佛門中人也常有勸人熟讀此類典籍者。因此,要瞭解近代中國佛教(即「庶民佛教」)的性格,這些書自是不能忽略。此一學術性立場(不是宗教立場)想當能獲得讀者的理解。
#----------------------------------------------------------------------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 第 28 冊 No. a027 編輯說明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3-11-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