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說明
本冊所收的三書都是佛教寺志。寺志是研究佛教史地的重要文獻。所載內容,大體為佛教寺院的地理位置、沿革、歷任住持或重要相關人物的傳記,以及其他有關的詩文等。凡是環繞在該寺院的重要歷史記載或相關文獻,大致都會被蒐輯於其中。因此,就史料價值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其中往往載有碑文、或帝王的勅諭詔誥,這都是第一手史料,而且也常會載有其他史傳所不載的文獻,是研究佛教史的人所不能忽略的。
「金陵梵剎志」為明朝萬曆三十五年、葛寅亮撰。內容包含金陵(南京)地區的大剎三座、次大剎五座、中剎三十一座、小剎一百二十座及若干廢寺等。書中列舉各寺剎的歷史、寺規制度、及相關史實與詩頌、文獻等。這是研究南京地區的佛教以及明代佛教的重要史料。
我國的寺志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一書中包含一個地區或一座山上的許多寺剎,如本冊及「補編」第三十冊所收者,大體屬於此類。一類是在一書中只包含一座寺剎。如「開元寺志」、「嵩山少林寺輯志」(「補編」第二十四冊)等書,即屬此類。「武林梵志」是杭州地區的佛教寺志。為明代吳之鯨撰。「四庫提要」卷七十、史部地理類,對該書內容及優缺點有簡要的說明。茲摘錄如次:
「是編以杭州梵剎盛於南宋,至明而殘廢者多。恐遺蹟漸湮,乃博考乘牒,分城內城外、南山北山及諸屬縣。凡得寺院四百二十六所。俱詳誌創置始末及山川形勝。後分天朝寵錫、宰官護持、古德機緣、歷代勳績四門。備紀名流勝蹟、高僧支派。各編小傳,序錄井然,頗有條理。
其中採輯宋元明人詩文,……不免稍有脫漏。又如宋、張敦禮捨鐘之法雲寺,非杭之法雲寺,而以同名誤入。又撰法相寺碑,記者前作范楷,後作沈楷、亦有駁文。然其搜剔幽隱實多。……其遺聞軼事,亦足為考古談藝之資正,不徒為伽藍增故實矣。」
「四庫提要」這段文字,不祇可以使人瞭解「武林梵志」一書的內容,而且也大體提出了「寺志」這種書的特色。
本冊所收的最後一書:「黃檗山志」,是福建省福清縣黃檗山的山志。內容主要是有關萬福寺的佛教歷史及掌故。像希運、通容、隱元等禪宗大德史料,都可在此中覓得。尤其是隱元(隆琦)禪師是明末清初赴日本弘法、並且開創日本黃檗宗的大禪師,此書中即刊載不少其人事蹟。本書之價值,於此約略可見。
#----------------------------------------------------------------------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 第 29 冊 No. a028 編輯說明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3-11-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