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說明 本冊所收的二十一種資料,是日、韓兩國的佛教著述。前十六種是日本佛教典籍,後五種是韓國佛教著作。都是國內學術界或佛教界所較未注意的佛典。 日本佛教雖然傳自中國,但是千餘年的滲透交融,佛教不祇已經滲入日本文化血液之中而不能抽離,並且也已形成一種不同於其他地區的佛教型態,甚至於在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之中,也蘊含有佛教的某些精神。因此,佛教對日本文化、日本民族的影響,是極為可觀的。要瞭解日本的文化與民族性,如果完全不認識該國佛教是有所不足的。 遺憾的是,國人對日本佛教的發展幾告全然無知,對日本佛教的研究成果,已幾等於零。面對日本學者之為數百千的中國佛教著作實在令人汗顏不已。日本人對中國各方面具有深入的瞭解,而中國人對日本的各方面則盲昧無知,不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我們的一件缺陷。 這裏所收的這些書,是大正藏續編所未收的日本古代著作,大部份取自「大日本佛教全書」,都是中文著作。其中,「八宗綱要鈔」為十三世紀之日本佛教史家凝然所撰,是八宗教義的解說;「三國佛法傳通緣起」是凝然所撰印度、中國、日本的佛弘傳史;「出定後語」是十八世紀日本思想家富永仲基的名著,是一部日本佛教思想史上極具批判性的作品。「元亨釋書」是十四世紀時日本臨濟宗僧人虎關師鍊所作的日本高僧傳(其中雖有菩提達磨、善無畏等外國人,但為數甚少);「參天台五台山記」是日僧成尋在我國宋代巡禮天台、五台山的日記,與圓仁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補編」第十八冊)都是研究中國佛教史及中日佛教交通史的重要史料;「喫茶養生記」為日本臨濟宗開祖所撰,是一部敘述茶葉的採製方法及飲用功効的典籍。此外,其他各書,內容多為日本佛教教義,多少可由此看出日本佛教教義的大致方向。 如同國人之於日本佛教,我國近代學者研究韓國佛教者,也幾告無人。「大藏經補編」第三十一冊收有朝鮮李能和所撰的「朝鮮佛教通史」,是瞭解韓國佛教的重要津梁。而此冊所收之「二障義」等五書,則是韓國佛教的罕見要典。其中,「二障義」是新羅元曉為佛法中之「煩惱障、所知障」二義所作的解析。原書早佚,此處所收是日本學者橫超慧日在京都大谷大學所發現的孤本,甚為珍貴。「判比量論」也是元曉所撰,是因明學與唯識學的要典。原書也早已佚失,大約在十餘年前在日本又被重新發現。雖屬殘卷,但也甚為韓、日學術界所重視。其他三書(「大華嚴一乘法界圖註並序」等),都是華嚴學典籍,對於研究韓國的華嚴思想史而言,都有一定的價值。 #----------------------------------------------------------------------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 第 32 冊 No. a031 編輯說明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3-11-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