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說明 本書是一部佛教文集,內容除了卷一所載係錄自佛經之外,其餘四十四卷,所收都是中國佛教緇素所撰的文章。文章的年代,起自後漢,終於隋朝。可以說是一部初期中國佛教史的史料集。 全書內容,在時代範圍上,大約相當於僧佑的「弘明集」加上道宣的「廣弘明集」。但是,此書與僧佑、道宣之書仍有若干不同。其一,佑、宣之書,是站在弘法立場所編,而梅氏此書則並不以弘法者立場來收輯諸文。因此全書內容,較佑、宣之書為寬廣。其二,僧佑「弘明集」未分類,道宣書則依各文性質而區分為歸正、辯惑、佛德、法義、僧行……等十篇。梅氏此書在體例上與上述二書都不相同,係依時代先後,以人為主來安排文章的次第。其三,此書雖然與佑、宣之書甚多重複,但是也頗有為二書所未收的文章。其四,編者是明代的文學家,並非出家人,因此其選錄文章的角度自與出家人不同。 就以上四點簡單的比較,多少可以看出此書仍有其獨特的價值,並不是「弘明集」、「廣弘明集」二書所能完全取代。至少,在使用,此書之「以人為主來收錄文章」這點,就給佛教史研究者以相當程度的方便。譬如研究僧肇,則可在此書看到「物不遷論」等十餘篇文章;研究梁武帝,也可在此書中看到「光宅寺金像詔」等二十餘文;此外,梁簡文帝的文章此書收集七十餘篇;討論神滅論的文章,也收有七十餘文,皆幾乎可以單獨成為一書。其內容之豐贍,由此可見。這也正是佑、宣二書所不及於此書的地方。 本書歷來並未入藏,四庫全書將它收在集部第八。此處所收,即為四庫全書本之合訂(四頁合為一頁)。四庫館臣雖提及此書之小疵,然亦稱之云:「採摭極為繁富,每人名之下,各著爵里,每篇題之下,各著事實,亦頗便檢閱。……六代以前之義學,則已班班然矣。……即論其文章,亦不失為斐然可觀也。」這種評價,大體而言,是頗為公允的。 編者梅鼎祚(1553-1619),明代宣城(安徽)人,字禹金。平素以古學自任,詩文博雅,為王世貞所稱。後歸隱書帶園,構築天逸閣於其中,專心從事著述。氏與湯顯祖締有深交,亦精曲藝,作有「崑崙奴」、「傳奇玉合記」、「長命縷」等曲。著作除本書外,另有「梅禹金集」、「歷代文紀」、「漢魏八代詩乘」、「古樂苑」、「唐樂苑」、「才鬼記」等書。 #----------------------------------------------------------------------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 第 33 冊 No. a032 編輯說明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3-11-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