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都法乘——摘錄自「中國佛教史籍概論」卷六
陳垣
吳都法乘三十卷,明周永年撰。一九三六年上海石印抄本。書為志乘體,輯錄法門文獻之有涉於吳者。分三十篇,篇冠以韻語小序,所引多注出典,間附己作,卷帙厚者復分子卷,故名為三十卷,實有四十二卷,誠吳門法典之大觀也。四庫釋家類附存目作十二卷,分十二篇,蓋僅得前半部耳。
永年吳江人。字安期,與四庫館纂修歷城周永年字書昌者同姓名,同好佛。錢謙益有學集三十一有周安期墓誌銘,曰:「故太宰吳江周恭肅公用有曾孫二人,曰永年字安期,宗建字季侯,與余俱壬午生。余與季侯相繼中甲科,季侯入西臺,忤奄拷死,賜諡忠毅。而安期為老生自如,家世奉佛,安期稟承父叔,刻藏飯僧,誓終紫柏付囑,窮老盡氣,若營其私。晚年撰吳都法乘百餘卷。弘光南渡,詒余書數萬言,條列東南戰守中興建置事宜,余將疏薦而未遑也。亂後移家西山,與余執手噓巇,酒半脫帽,垂頂童然,顧影長歎,以謂老可賤而死可貰也,丁亥八月卒」云云。則永年固明末義士也。
是書傳本甚少,吾友李印泉采虎阜金石,得抄本於怡親王祠,乃假抄一部,葉遐菴為影印敘而行之,始知四庫附存目者為不全本。書中頗有後人附益,如弘通篇有毛奇齡語,普慈篇有康熙十二年癸丑事,皆在永年卒後。又知歸子彭際清撰居士傳,成於乾隆四十年,善女人傳尤在其後,是書弘通、禮誦、憩寂、普慈、清信、提策等篇,皆引及之,清信篇所引尤眾。幸悉低一格繕寫,尚易識別。
又書中頗有錯簡,如襲燈篇三之前三葉,應在襲燈篇一之前;又壇宇篇有卷下之上,無卷下之下;永年所自撰之吳江接待寺殿堂修造記,亦有目無書,似有脫漏;又清信篇後半,曾引法苑珠林敬佛篇一則,書口遂以敬佛篇標題,故總目多出一篇,皆繕校時偶有疏忽,不足為本書病也。
#----------------------------------------------------------------------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 第 34 冊 No. a034 吳都法乘簡介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3-11-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