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崇福寺志叙
余方外友懋成上人主崇福寺講席垂二十年既退院手奉寺萬年簿一冊踵門屬余續輯寺志余謂寺之有志猶家之有譜寺志不續無以見佛法之宏施猶之家譜不續無以見世系之繁衍崇福寺自嘉慶辛酉歲朱君朗齋創修寺志而寺中上下千餘年之事俱得瞭如指掌惜業甫竟而遽逝世其後殿宇之創修住持之守護檀越之捐輸均未及登載有美弗彰揆諸君子表微之意尚不能無遺憾焉余忝同里重以懋成上人之請更念上人以明心見性之實學為光前裕後之良模其供奉三寶不渝終始尤為住持中之傑出今雖年且就衰辭不主席而猶惴惴於前修之或泯期輯志以垂久遠斯何如願力也哉爰為不揣固陋就萬年簿所記倣前志凡例輯成續志非敢繼迹前賢亦聊以紀實云爾
道光二十二年歲在壬寅四月既望章庭棫識
續崇福寺志凡例
[A1]前志並無凡例今因條目小異略綴數語
[A2]前志詳紀寺宇今厯次建修悉載住持檀護之下故不重贅
[A3]前志並無事實今因懋成和尚主席時有數事例合特書故另列事實一條
[A4]騷壇題咏洵為名刹增輝前志所採亦頗寥寥余又尠所聞見無從蒐輯倘 風雅君子夙有遺訪佳什祈不吝珠玉別錄出賜示俾得亟為增入
ᅟᅟ==[A1] [-]【CB】,一【志彙】==
ᅟᅟ==[A2] [-]【CB】,一【志彙】==
ᅟᅟ==[A3] [-]【CB】,一【志彙】==
ᅟᅟ==[A4] [-]【CB】,一【志彙】==
小萊氏又識
續崇福寺志
里人章庭棫纂輯
住持釋懋成參訂
住持
按前志載稑潤和尚於嘉慶辛酉退院交法嗣玉山主席今攷萬年簿玉山末一年即退院仍請稑潤和尚復住
超倫和尚
嘉慶甲子四月主席
興山和尚
嘉慶甲子八月主席乙丑正月仍請稑潤和尚復住
省方勝和尚
嘉慶丙寅正月主席辛未自購中房河埠一座重裝天王四尊甲戌四月行梆勸緣建大殿屋脊鑄寶鼎其外自置器用甚多
不凡和尚
嘉慶辛未二月主席壬申正月圓寂省方和尚復住
懋成藴和尚
嘉慶丙子正月主席丁丑勸緣建齋堂修天王殿關帝殿方丈道光辛巳自置禪堂內屏門二十四扇增高方丈後圃牆五尺己丑建普同塔葬厯世住持及本寺法眷己亥勸緣修關帝殿彌六樓重裝佛像其外自置器用甚多
清修和尚
道光辛卯正月主席
明海和尚
道光辛卯十一月主席壬辰四月病往他方清修和尚復住
普亮林和尚
道光癸巳二月主席勸緣修天王殿自購西北房地丁酉七月圓寂懋成和尚復住
祖峯安和尚
道光壬寅正月主席年少志堅克承前範
檀護
朱朗齋
諱文藻世居會垣後遷臨江鄉工詩古文詞名噪一時嘉慶辛酉輯崇福寺志壬戌修寺萬年簿
沈漢章
嘉慶甲戌捐建大殿屋脊辛丑勸緣建齋堂修天王殿關帝殿方丈且首捐重貲為倡
戴友聖
遇寺有建修捐貲無吝監工無倦道光癸巳顧得序獨修天王殿皆其勸緣之力
屠舜豐 鄭漢良 顧鳳山 葉聖傳
嘉慶丁丑建修寺宇諸人俱勸緣樂輸
姚關氏
裝大佛三尊阿難迦葉二尊
蔣關氏 蔣氏女
裝湧壁神像
嘉本師
捐華嚴經全部景德傳燈錄二十卷
吳載川 沈桐谷 葉治元
凡寺有建修必踴躍捐勸且竭盡心力不辭勞瘁功德大矣
郭勝芝
誠修善果捐勸樂從
顧得序
道光癸巳捐資獨修天王殿
濮兆祥 李繼隆 戴西庚 翟襄武 馮應仁
道光己亥諸人同捐資勸緣修關帝殿彌六樓
先君子萊山公
精堪輿道光己丑定普同塔地穴旋授懋成和尚以青囊之術癸巳修寺萬年簿後冊
事實
新建普同塔地
寺東向有江月菴其僧因菴被燬而逸積有未輸之稅無從追索里書暨里隣公議將基地歸寺藉使承納 國課懋成和尚允其議復為出己資以經紀未幾適有普同塔之建
七家河地
自為寺業離寺半里許實與顧氏崑遠地接壤懋成和尚深患遠隔因謀於顧氏易取寺後地一則俾兩得聯屬憑里隣三面證明且糧俱改折畝分亦無差別均可毋庸過戶
李杏村處士塜
在扇子地為懋成和尚故友因念其無後故為安葬於此
野航戶糧
向坐臨江八啚道光辛丑十一月懋成和尚過乃十五都六啚有糧房季姓知照存寺
關帝殿門外大樟樹公議禁碑
道光二十二年歲次壬寅孟夏中浣穀旦立
為公議禁約事竊艮山門外崇福古刹建自後晉厯今千有餘年繼繼繩繩罔有替失嘉慶辛酉之歲同里朱君朗齋創輯寺志凡殿堂門廡園池竹木俱逐一詳載班班可攷其關帝殿南嚮門外直南甬道一帶臨大路左右角大樟樹二株可二人合抱者則尤為寺中樹木之冠故志內復鄭重特書以識久遠葢因其濃陰普覆蔽日參天休咎似非止一寺之攸關乃者道光辛丑之冬雪深六尺凍壓老幹致落葉叢雜形同萎敗一時無賴匪徒因有乘機攀竊之事且襲迹後先相沿不一用是住持懋成主席祖峯追念舊規惻然動念特邀集眾里隣公同酌議刊石立禁永杜剪伐一以存前人之遺蹟一以凝仁里之宏庥自禁之後無論本寺住持及各房僧人并經過樵採之輩均宜隨時珍惜視等甘棠即有一枝一梗立就朽枯亦不容輕施折取如或仍蹈前轍有違禁議定當送 縣究治以懲奸宄斷不敢徇情庇匿致干灾戾現查寺志其寺地條糧由內直至大路均歸野航戶下完納是樟樹自應本寺住持守護責無可諉為此詳叙公議禁約交本寺住持勒石寺門外以垂不朽此議
眾里隣(吳敬亭 黃夢沙 沈桐谷 王兩峯 吳載川 沈鎮山 沈湧思 郭繼龍 周蓮塘 葉桐君 翟春亭 戴西庚 姚復謙 濮兆祥 王秋白 王嘉祥 費春巖 朱秋水 沈仁義 葉松齋 王新盤 鄭小湖 鄭繼龍 沈琴齋 沈小農 趙裕坤 趙關喜 張闌泉 章小萊 方寅初 屠在椿 陳侶峯)
右續崇福寺志為章小萊居士所輯言不崇華事皆徵實洵扶持聖教羽翼前賢之作余承省方先師訓忝主席二十年深愧才識不逮未能有所振興他日祖峯方丈得飾華增美光耀叢林則再續更大有可觀焉余不禁竭力勉之而又拭目俟之
本寺住持釋懋成謹識
續崇福寺志
住持釋懋成彙訂
詩
從子芃澤書水月居三字榜之丈室暇日招予往觀即題寺壁
(仁和)王永培(寬夫)[1]
ᅟᅟ==[1] 此詩原以引言代標題、作者隨附;今另訂標題,作者移置引言之前、新標題之下。==
子亦知夫水月與 淋漓墨迹灑精廬 古碑字擷高僧序 妙筆家傳內史書
松葉清風人定後 蓮花淨域夜涼初
禪心不用千潭印 一片光明丈室虛
懋成上人招飲
(仁和)章洙(萊山)
霜滿寒郊葉滿林 西風古寺足幽尋 蒼松白石有閒意(方丈後軒有梁山舟侍講手書松石閒額) 明月清泉皆道心
談到青烏真入妙(時與上人究堪輿之學) 攜來綠蟻快同斟
祗憐報本堂前過 泰華峯頭想望深(堂設先外父周端書公長生位)
贈崇福寺懋成和尚
(山陰)李韓(杏村)
遠公欲識舊僧寮 杖錫東來卸一挑 行腳不辭嵋嶺雪 打包曾踏海門潮(師曾朝名山故云)
天花忽墜祖龍繼 心印爭傳衣鉢超
夜半鐘聲出林外 大千一粟景蕭蕭
杏村李處士諱韓性情曠逸不喜與俗人交攻醫學能詩癖嗜菊有淵明先生之風癸巳春偕沈桐谷居士遊于寺因得就學焉其著作極多今遺稿散逸不復可考第存此一律染指可知鼎中味矣李君于丁酉歲疾卒時年四十七無嗣家貧不能完喪葬事故請其柩建墓于扇子地聊以敦友道耳懋成謹識
過崇福寺題壁
(仁和)袁美斯
隱隱紅牆客過稀 槎枒古樹淡烟霏 我來未領蒲團趣 已覺天花散滿衣
當年曾此漫塗鴉(余曾書關帝殿天地同流額) 今日重來鬢已華
惆悵風前一回首 光陰如水不勝嗟
遊崇福寺
(仁和)王堯槎(秋白)
石晉開香界 巍然古殿留 九疇真福地 六彌舊名樓
禪味參難透 宗風振未休 天親共無著 相與話千秋(謂懋成上人)
聞崇福寺鐘聲
出郭無多路 鐘聲聽幾遭 深林催日影 餘響入松濤
鐙火禪房靜 香雲佛殿高 團焦一回坐 頓覺滌塵囂
水月居感懷
最是神傷處 無過水月居 依然方丈地 猶榜阿兄書
鴻爪留堪認 鵞羣換已虛 我援桑下例 三宿尚踟躇
贈懋公
壯歲交顛老 衰年契懋公 空空無罣礙 法法盡圓通
品豈參禪重 情緣嗜酒融 在家餘短髮 身早出家同
經崇福寺
(仁和)王武楹(兩峯)
艮山通曲徑 古寺擁深林 地僻庭喧雀 堂虛字飽蟫(從兄芃澤所書寺中匾額剝蝕過半)
烟雲過客眼 水月照禪心 寂寞斜陽裏 惟聞梵唄音
懋成上人招飲水月居
結伴東林謁遠公 甕頭春色換來醲(廬山遠公作詩換酒飲陶令)
社中許飲盃中物 醉後憑敲飯後鐘 酒美似無人可勸 才多只有佛能容
此行莫慮攢眉去 管洗書生磊塊胸
滿貯缸頭米汁黃 匏罇施與四人嘗(時赴招者家秋白黃春皋章小萊及予四人)
補公香火因緣案 增我寒酸面目光 柏子風清舒醉眼 椒花雨滑潤詩腸
愧非蘇晉逃禪客 彌勒同酣般若湯
懋成上人主講有年固辭退息即席賦贈用證道心
一悟天龍指 禪心與道符 金經空白馬 玉髓妙青烏(上人精堪輿)
捨地拚埋骨(李否村歿後無嗣上人擇寺中餘地葬之) 浮江擬折蘆(退院後擬游富春新安諸山)
超然塵俗外 水月證虛無
崇福寺
(錢塘)張椿年(蓉垞)
芒鞋尋古寺 門對暮烟開 風弄濤聲細 松隨澗勢迴
僧稀窗半掩 山遠月初來 指點清閒地 疏花落碧苔
游崇福寺
(仁和)沈曾淮(桐谷)
百八鐘聲遠遠聞 筍鞋輕軟踏斜曛 小橋路北松林裏 彌六樓高聳白雲
余與懋成和尚頗有山水之癖作此以贈
踏遍山涯與水涯 我師破得幾芒鞋 此中莫謂無微妙 一事能通百事皆
偕友游崇福寺
(仁和)沈曾泳(琴齋)
悟徹禪機萬事休 叢林物色足遨游 壓簷竹密晴猶雨 繞屋松多夏亦秋
水色月光皆奧妙 花香鳥語任句留
我來不覺塵心滌 沉是身登彌六樓
崇福寺訪懋成和尚不值
(錢塘)張𤏺(友筠)
細水溢平澤 洪音遠市朝 陰陰蟬抱樹 籊籊鳥翻篻
雲自無心出 禪從何處要 掉頭延望久 遲爾捲征鑣
東郊晚步
(仁和)沈濂(小農)
烟林溼翠染衣裳 散步東郊趁夕陽 笑問鐘聲何處起 樵人遠遠指紅牆
偕友至水月居友問水月當作何解因口占一絕
悟到禪心色即空 不勞面壁十年功 欲從水月參微旨 盡在拈花一笑中(佛龕有無如一笑額)
辛丑冬大雪寺前樟樹二株木葉盡脫有議斫伐者賴懋成上人力止得全雖枝葉彫零而本實固未拔也因作此以贈
旬日嚴寒冷莫支 誤他枝葉發偏遲 棟梁價重人爭[A1]羨 巖壑情深志未移
樹古共傳仙跡異(左邊樟椏有首尾環續人呼仙橋者今幸無恙) 物完終賴佛光慈
我師留得濃陰在 夜半歸來鶴自知
ᅟᅟ==[A1] 羨【CB】,羡【志彙】==
贈懋公
(仁和)章庭棫(小萊)
東郭居民稀 一望寥且闊 桑麻多掩遮 車馬罕轇轕
中有大叢林 境清絕喧䀨 古樹盤槎枒 參天地亦拔
今逢遠公來 清規嚴棒喝 對客粲生蓮 見佛煩咒鉢
我居幸非遙 喜得常排闥 納雨南樓登 留雲北窗豁
山色挹蒼蒼 泉流聽濊濊 豈徒禪室中 風月資批[A2]抹
公心早已堅 我識猶未達 我歌詩一章 公為我解脫
ᅟᅟ==[A2] 抹【CB】,抺【志彙】==
崇福寺訪懋成上人
(仁和)陳楠(侶峯)
飄然缾鉢作生涯 信是居家遜出家 瀟灑一生空色相 靈山祗見散天花
曲曲迴廊取次行 旃檀過處萬緣清 遙聽斜日西村路 鳥亦殷勤和梵聲
續崇福寺志
八千卷樓所儲山經水志園亭梵刹諸記有關武林掌故者彙勒叢書冀免散佚猶子立誠屢舉斯志以中列笤經逡巡未果一日讀 皇朝文典王編修擬撰碑文寺為 世宗發帑賜修禪林載煥復檢志文僅載乾隆十六年住僧迎 聖駕南巡蒙賜佛像二軸而未紀發帑盛事誠闕典也謹錄碑文弁諸卷首且近閱楊士奇奉編文淵閣書目有元帝籖梓潼籖城隍籖諸名夫籖書既登之有明內府則寺志而編神笤亦一掌故也況為 列聖所護持哉急輸淨財以付良梓錢
塘丁丙三薰三沐九頓首紀時光緒七年八月吉日
#----------------------------------------------------------------------
#【經文資訊】中國佛寺史志彙刊 第 30 冊 No. 31 續崇福寺志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所編輯
#【原始資料】法鼓文理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之「中國佛教寺廟志數位典藏」專案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