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破山興福寺位於江蘇常熟縣西北,破山乃虞山之別山,興福寺在縣西九里,虞山北嶺下。以山光水色名於世,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云:「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餘鍾磬音。」詩頗為後人稱頌,故名寺亭為「空心亭」,而破山之秀潔,乃益為文人所推許。寺始創建於齊(四七九~五〇二),以邑人郴州牧倪德光捨居第置之,是為大慈寺,至梁大同三年(五三七)改為興福寺。寺中最著名之建築者,厥為四高僧祠,即唐之懷述、常達,梁之彥偁,宋之晤恩。懷述字體如,學涅槃,有體如塔。常達字文擧,通涅槃經及莊老書,隱跡破山,有文擧塔。彥偁,曾救中箭之虎于寺閣,故有救虎閣之遺蹟,有彥偁塔。晤恩字修己,通天台教,設宗教院于破山,有晤恩塔。元、明兩代,頗有毀敗,至萬曆年間,始予增修。清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吳郡司馬李繼勳曾重修大雄殿。明末程嘉燧輯寺志,前有崇禎壬午(十五年,西元一六四二)錢謙益序,志屬草創,體例不免駁雜。志分五卷,卷一記形勝,歷代藝文附之。卷二記塔院,懷述、常達、彥偁、晤恩四高僧傳在焉。卷三記明朝以降重建本寺事蹟。卷四為明朝名僧事略,海舟、無著、鉢菴、洞聞、等慈等五位名僧是也。卷五為清康熙間重修之疏、記,有「重修大雄殿募疏」、「重修興福大雄殿記異」二文。茲據國立中央圖書館代管北平圖書館所藏明崇禎十五年(一六四二)序刋本景印(按此本原為瞿氏鐵琴銅劍樓所藏,後歸京師圖書館。志中第五卷收清康熙三十二年重修大雄殿募疏,則是志或刻於清康熙間,或係後人所增刻,因無可考,茲依錢序注為明崇禎十五年序刋本)。 ᅟᅟ==[A1] 此「版本說明」一文原為書本開頭無頁碼之插頁,今為標記架構上之需要移到此處,且以 pb002a 為虛擬頁欄碼。== 破山寺志序 ![[GA035pb003_01.gif|300]] 余為兒時每從先大夫游破山寺飯罷絕龍磵下上激流泉拾赭石輙嬉游竟日長而卒業壯而縛禪捿息山中徃徃經旬涉月雖在車馬塵𡏖頓踣幽縶之時燈殘漏轉風回月落山。阿磵戶齋鍾粥皷未嘗不髣髴在夢想中也循覽斯志如觀李龍眠山莊圖信足而行自得道路如見所夢如悟前世禪房花木山光潭影與夫此山中名僧勝流經行晏坐高吟長嘯之遺跡皆顯顯然影現卷帙間塵網羈紲餘累未畢未能以殘生餘年遂樂天草堂之約俛仰今昔為掩卷太息者久之而余於此以有二願焉山寺之廢而復新也先大夫奉王母卞淑人之命經營草昧以潰于成屠長卿寺碑云善女人罄產偈縁似昔賢之捨宅謂王母也王母嘗囑余云山門東西二里許皆古時經堂佛閣舊址伽藍神所呵護汝外王父母之墓偪處寺之東偏汝他日擇善地卜外王父母之宅兆而徙焉用以妥先靈懺宿業汝其勿忘三十年来外王父之子姓累累青衿而家益衰落至不能庇其丘木而縱尋斧焉邑志云山名破山葬者皆不吉以佛地因縁論之斯又不足言矣余思王母之言每一瞻拜未嘗不流涕此一願也寺之西有宗教院高僧晤恩演台教之地更西為光明菴跨龍磵之上大比丘素公供金光明經修懺法之地今世盲禪盛行教義衰落余欲斥寺西菜圃隙地架傑閣搆廣院復宗教光明之舊招延高人即中諸公唱演其中使教幢再樹魔燄頓熄即中合掌讃嘆以為希有此又一願也歲月云邁誓願歷然又安知愚公之移山操蛇之神不感其誠而相之乎山僧刻志成余遂以斯言弁于首且以為識焉 崇禎壬午嘉平月,聚沙居士錢謙益書于優曇室中 ![[GA035pb017_01.gif|300]] 烏目山圖 ![[GA035pb019_01.gif|300]] [1] ᅟᅟ==[1] 宣化門、厲壇。== ![[GA035pb020_01.gif|300]] [1] ᅟᅟ==[1] 洗馬池、伏虎塘橋、周孝子墓、報慈橋、桃源澗。== ![[GA035pb021_01.gif|300]] [1] ᅟᅟ==[1] 興福三門、茶菴、頂山路、四高僧墓、萬松書院、高林菴。== ![[GA035pb022_01.gif|300]] [1] ᅟᅟ==[1] 興福寺、舜井、宗教院。== ![[GA035pb023_01.gif|300]] [1] ᅟᅟ==[1] 光明菴、石門峯、劍門、拂水巖、朱砂洞、降龍橋、龍鬪澗。== 興福寺圖 ![[GA035pb024_01.gif|300]] [1] ᅟᅟ==[1] 空心潭、瓔珞柏、空心亭、高僧殿、觀堂、觀音殿、白蓮池、救虎閣、東寮、地藏殿、雲會堂、天王殿、團瓢。== 蘇先子後圖 ![[GA035pb025_01.gif|300]] [1] ᅟᅟ==[1] 大殿、西寮、西房、香積廚、準提殿、韋馱殿、菜園、蘇先子後圖、蘇先。== 常熟縣破山興福寺志卷一 偈菴程嘉燧輯 ![[GA035pb027_01.gif|300]] 破山 宋文林郎秘書省較書郎守縣尉陳于頂山路記云常熟居海濵地無大山縣依山之陽是為隅山以瀕海之隅也又名虞山以昔人治虞于此也山北行九里是為破山以鬬龍破山而為澗也又北行九里為頂山又北行六七里為小山山之南北相距纔二十四里而名已不一矣又合而名之或曰烏目山也 姑蘇志云慶元志引山海經曰虞山之北岡壠相接即烏目山今頂山之南有烏目澗疑即此也自此東北九十步有空心潭又有舜井 寳祐志破山之名舊傳正觀中有老宿在寺說法常有白髯老人每旦必先至一日師問為誰曰某山中白龍也師願見其形老人云我見形時當念摩訶經號助我之威師怖誤誦揭諦神咒神以杵擊龍龍衝山而去遂成破澗 又高僧傳云白龍與黑龍交勇衝迸成溪 朱長文續圖經云正觀中山中嫗生白龍與一龍鬬于此而成澗(舊志云唐貞觀十▆年夏▆月白龍與烏龍鬬于虞山之東北衝山而去山裂成澗則又與白龍祠事相涉三說未知孰是) 中吳紀聞舊傳有四高僧講經山中一老翁日來聽法久之問翁所從來答曰吾非人也龍也因問本相可得見乎曰可已而果以全體現僧恐甚亟誦揭諦咒語揭諦神與龍角力龍不能勝破其山而去續圖經所載不同謂白龍與一龍鬬未知孰是 盧熊蘇州府志破山亦虞山之別山因白龍鬬衝山而去故曰破山 興福寺 吳地記後集云興福寺在縣西九里虞山北嶺下梁大同三年置 唐破山興福寺再修功德記 此寺始自齊始興五年因邑人郴州牧倪德光捨居第置之是為大慈寺至梁大同三年改為興福寺自為邑為寺歷陳隋四代迄于我唐甲辰歲歲踰三百年會昌末釋教中[A2]圮僧難聿興武宗斥去浮屠法寺毀大中踐祚再恢釋教俾飾伽藍先是大檀越主吳興錢公某吳郡顧罕汝南周坦與彼親友兼募信士助修塑像添建殿堂赫赫垂芳傳之不朽以雋僑居是邑廢之興之耳目相接俾書其事有愧斐然 ᅟᅟ==[A2] 圮【CB】,圯【志彙】== 中和四年六月五日記 范成大吳郡志興福寺在常熟縣西北九里唐寺記云始於齊始興五年按齊無始興年號但有延興中興二號皆止一年流傳之誤如此既是唐碑姑存之即常建題詩處(鄭虎臣吳都文粹同) 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興福寺在常熟縣破山為海虞之勝處齊郴州刺史倪德光捨宅為寺唐常建詩云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恱鳥性潭影空人心即此地也山中有龍鬬澗唐正觀中老嫗生白龍與一龍鬬于此而成此澗有空心潭因常建詩以名有御賜鍾唐懿宗咸通六年所賜有文擧塔體如塔二人者唐之高僧也有救虎閣五代時僧彥偁為虎拔箭於此有宗教院雍熈中高僧晤恩修天台教於此故以名近劉御史拯宰邑作八詠以志其事云 范成大吳郡志破山興福寺去邑九里齊始興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捨宅為寺名曰大慈梁大同三年改興福寺飛泉石橋修廊複閣氣象雄古多唐時屋也僧堂三柱皆有雷篆倒書竒恠不可識相傳唐初雷震故然(寳祐志同) 郭彖暌車志曰常熟縣破山寺僧堂李唐新建柱有雷神書凢三處盖昔人所傳謝仙火之類內一柱題字最端謹可識云助溪作火田凢六字上一字作從具從力字書所無字皆作隸體倒書入木三分不類雕刻然各去地丈餘與舊說身長三尺者差異 盧熊蘇州府志出宣化門循山而北過報慈寺六里西北入破山興福寺寺多古跡臨龍鬬澗山腰有光明菴 唐詩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 初日明(一作炤又作曜又作朗)高林 竹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山光恱鳥性 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 但餘鍾磬音 唐詩記事丹陽商璠撰河嶽英靈集首列建詩愛其山光恱鳥性潭影空人心 歐陽公臨行題青州山齋曰吾常喜誦常建詩云竹徑(通)遇幽處禪房花木深欲效其語作一聮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難為工也晚來青州始得山齋宴息因謂不意平生想見而不能道以言者乃為已有於是益欲希其髣髴竟爾莫獲一言夫前人為開其端其物景又在其目然不得自稱其懷豈人才有限而不可疆吾將老矣文思之衰耶兹為終身之恨爾熈寧庚戌仲夏月望日題 姚𡩖西溪叢語曰常建題破山寺後院詩云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余觀又玄集唐詩類選皆作通熈寧元年歐陽永叔守青州題廨宇後山齋云竹徑遇幽處有以鄠杜石本徃河內以見邢和叔始未見時亦頗疑其誤及見碑反覆味之亦以為佳不知別有本耶抑永叔自改耶古人用一字亦不苟也 僧清晝:晚秋破山寺 秋風落葉滿空山 古殿(集作寺)殘燈石壁間 昔日經行人去盡 寒雲夜夜自飛還 高僧傳云皎然名晝姓謝氏長城人留心篇什凡所遊歷皆以詩句牽勸令入佛知有集十卷 寳祐志載皎然雙峯百戰後一首題曰游破山考杼山集乃遊吳匡山破寺詩也今削去 吳融:送僧歸破山寺 萬里指吳山 高秋杖錫還 別來雙闕老 歸去片雲閑 師在有無外 我嬰塵土間 居然本相別 不要慘離顏 僧常達:破山山居八詠 身間依祖寺 志僻性多慵 少室遺真旨 層樓起暮鍾 啜茶思好水 對月數諸峯 有問山中趣 庭前是古松 二 晚望立虛庭 心心見祖情 煙開分嶽色 雨霽减泉聲 遠樹猿長嘯 層巖日乍朗 更堪論的旨 林下筍初生 三 一室塵埃外 翛然秪麽常 睡來開寢幔 鍾動下禪床 溪浸山光冷 秋凋木葉黃 時題諸祖意 欹石看斜陽 四 西來真祖意 秪在見聞中 寒鴈一聲過 踈林幾葉空 心閒憐水石 身老怯霜風 為報叅玄者 山山月色同 五 真性寂無機 塵塵佛祖師 日明庭砌煖 霜苦藥苗衰 汲水和烟酌 栽松帶雪移 好聽玄旨處 猿嘯嶺南枝 六 古寺凭闌危 時聞舉妙機 庭空月色[A3]淨 夜逈磬聲移 漏轉寒更急 燈殘冷熖微 太虛同萬象 相會話玄徽 ᅟᅟ==[A3] 淨【CB】,凈【志彙】== 七 胡僧論的旨 物物唱圓成 踈栁春來翠 幽窓日漸明 禪心親石室 蝶翅覆花英 好聽譚玄處 喬松鶴數聲 八 祖祖唯心旨 春融日漸長 霜輕莎草緑 風細藥苗香 月滿真如淨 花開覺樹芳 谷前鸎囀處 時聽話圓常 宋詩 劉拯:破山八詠(有序) 拯,字彥修,宣州南陵人。進士及第,知常熟縣。 元豐元年蘇州常熟縣沙門思雅謁予言曰海虞之勝鍾于破山然林泉之勢遊觀之繁無近無遠傳之盛矣自倪郴州舍宅為寺數百年間僧人竒士徃徃間出而人知者願有以發明之余因請而咏其可道者俾靈蹤異跡不揜乎山水之勝云 元豐五年四月旦日宣德即知蘇州常熟縣劉拯序 興福寺 齊郴州刺史倪德光捨宅為寺號大慈院梁大同中改為興福寺 峩峩烏目山 曾臨貴侯宅 重房昔珠翠 峻宇換金碧 泉激晨霞明 松搖暮雲白 宜爾山中人 日輪自朝夕 (餘七咏俱別見) 李湛:興福寺 湛,宋祕書丞,大中祥符間人也。詩歸載此首譌為唐詩。 雲門十里長 殿塔明朝陽 半夜風雨至(一作止) 滿山松檜香 清猿嘯遠壑 好鳥鳴虛廊 塵土斯可濯 胡為語滄浪 莫儔:破山 儔,吳江人。 久聞勝地有蓮宮 乘興來遊杖瘦筇 庭老樛枝翠瓔珞 池生並蒂玉芙蓉 飛仙何意來題柱 開澗當年想鬬龍 歸騎回看樓閣處 雲深隐隐度踈鍾 李光:破山興福寺 招提清絕冠諸方 溪遶山圍勝氣藏 好在池塘存舊址 依然花木隱禪房 風生殿閣元無暑 雨後松篁自有香 日暮不教清興盡 更登絕頂瞰微茫 舊志載陳簡齋詩一首乃雒中龍門詩也今削去 章康:游龍山 康,浦城人。 名山久相望 今日為著屐 到寺第一義 古松足蟠屈 一一龍蛇形 風雷氣蕭瑟 瓔珞檜兩株 皆數百年物 佛燈耿青熒 像設暗金碧 雲廊極徘徊 老屋共崪兀 僧房小盤薄 西原訪泉石 于其㝡幽絕 似可使築室 因而思古人 多有愛山癖 要之亦何為 一賞事已畢 上方不及登 尚或俟他日 無非會心處 妙同箭鋒直 山靈謂何如 移文兹不必 作詩留山中 併可告來轍 元詩 周霞賔:破山後院 一路入青山 禪居樹木間 竹泉和雨釀 梅壑倚雲攀 塔冷高僧骨 嵐清俗士顏 夕陽鍾磬遠 相趂采樵還 僧如鏡:破山寺 虞阜前朝寺 蕭然一徑深 煙霞多古跡 花果滿晴林 逢石泉應冽 空亭晝自隂 高僧遺塔在 何日復重尋 吳訥:破山 老龍逞餘怒 舊觸蒼厓裂 厓邊古佛祠 年深亦銷歇 隂房燐火青 曲竇泉聲咽 客遊縱竒討 摩挲看遺碣 朗吟常建詩 清風滿林樾 李傑:遊破山寺和錢世恒韻 今日重來續舊遊 可堪歲月去如流 春光冉冉紅將歇 山色隂隂翠不收 天晚腥風生虎穴 雨深新水溢龍湫 老僧煑笋充清供 石上三生話未休 王同祖:游破山興福寺破龍澗 破龍廻絕澗 靈鷲倚修林 紺宇烟霞靜 蒼崖松栢深 虛無侵海色 去住引禪心 日夕山風冷 幽禽空好音 錢籍:遊興福寺歸途即事 古寺登臨罷 肩輿下翠微 山僧擕鉢上 樵子負薪歸 暝雀喧凋葉 寒鴉度夕暉 獨憐遊客興 猶逐野雲飛 楊儀:遊興福寺 為愛禪林好 時來坐夕曛 幽禽喧敗屋 古木堕寒雲 細讀逍遙論 清譚怪石文 步兵長嘯罷 皷吹半山聞 楊儀:贈破山寺洪上人 尋春過夏事俱寒 惟有留題墨未殘 落葉不教潭影靜 閒雲長伴衲衣還 吾難求富徔吾好 汝可將心與汝安 三十年餘京國夢 家山依舊醉中看 孫七政:春日遊破山遇雨 春遊不覺遠 幽興轉無涯 雨送一峯磬 雲埋半壑花 暗芳遙更識 空翠濕還賖 歸處渾迷徑 翻疑洞口家 邵鍪:破山贈李超無得貧字 澗戶繩床寄此身 眉間精悍色猶存 千年寺色松頭冷 半日茶煙竹裡貧 野鹿徤如逃世客 嶺雲間似住山人 繇來此意無多子 與爾蒲團子細論 尹嘉賔:寄破山樵者李超無三首 [A4]羨爾佯狂已陸沈 青山作伴遂幽尋 相思只恐難求覓 聞說禪房花木深 ᅟᅟ==[A4] 羨【CB】,羡【志彙】== 二 江上青山政憶君 西風旅鴈自為羣 天涯歲晚多冰雪 若箇峯頭蹋凍雲 三 自斷文章豈致身 忍看時事日沈淪 東來山色何驕𥠧 思殺當年採藥人 龍鬬澗 邑志一名破山澗亦云破龍澗相傳龍鬬山裂成澗至今澗石皆赤研之色如代赭畵家用以皴染 劉拯:龍鬬澗 唐正觀中老嫗生白龍與一龍鬬于此而成澗 白龍鬬巍峯 長澗落千尺 靈泉應竒蹤 高連莫雲碧 寒影凌蒼崕 清流動危石 八月苗正枯 猶能變甘澤 宋高九萬:題龍山 開禧中僧居簡送高菊澗遊吳門序云山隂菊澗高九萬得句法于雪巢林景思于後山為第五世 古澗滄浪外 晴藍縹緲間 木枯曾閱世 龍老解分山 鳥道秋迷跡 禪房晝掩關 詩成遊子去 流水自潺潺 朱砂洞 南畿志破山上有破龍澗旁有朱砂洞邑志云在龍鬬澗中 大澗 邑志在虞山北麓興福寺北 空心潭 朱長文續圖經云有空心潭因常建詩以名潭有無尾螺相傳有神僧見烹螺者已去其尾放之潭中得生或徙之他處則尾如故 劉拯:空心潭 在殿之東北九十步 碧潭發幽石 瀟灑無纖塵 寒光湛秋月 有物難比倫 離鈎况無魚 千尺徒垂綸 到此心已空 何用濯我纓 明季箎:空心潭 寺裡寒潭百尺深 冷𣹢秋氣碧沉沉 風波不動開明鏡 恰比山僧入㝎心 空心亭 寳祐志寺有通幽軒空心亭盖取常建詩中語鄧黻志至正五年重修叚天祐作記弘治十一年建今又廢 叚天祐:空心亭記 天祐字吉甫河南人泰㝎甲子進士為常熟州判官 海虞山循常熟州治西北十里而近曰破山直破山之麓有寺曰興福澗流絕山而下瀦為深潭潭之上有空心亭山以崖斷石裂得破山之名亭以唐少府常建詩得空心之名海隅之勝萃于破山而破山之秀鍾于斯亭孱顏峙其前冷冽停其下設置既宜而稱謂允當人知少府之詩之工而不知所以為工一登斯亭不言而喻矣亭之始莫知為誰歲滋久風雨弗支至正五年寺僧徴上人謀撤其故而更剏焉走邑士崔君天游后君議皆許諾二君人望也既相為先後聞者樂趨而朱君其倡者也落成宏敞雅潔十倍其舊先是崔后二君嘗與寺昌上人取少府詩析為韻授四方名士大夫各賦五言一詩至是悉刻梓揭之亭冠以少府詩亭所宜為者始大僃以天祐佐是州而山𠰥亭實所游歷致書屬為記惟元氣結而為山其秀且竒者所不乏非有文章才藝之士發之未必顯于世破山之以秀傑稱宜矣必少府詩出而後人人知之又必空心之亭立而後人人信之地有待夫人重事有待夫時如此檐甍翬飛棟宇雲湧晴隂雨雲光景變幻遊者稅塵鞅縱清躅蔭林樾之薈蔚睇谷巖之碅磳寓聽于琴筑而致跡于氷雪平昔寵榮勢利之膠乎中者蕩然火燼烟滅其𩄇臺虗明直與潭水相為洞炤名亭空心疇曰不宜天祐不敏方將命杖屨載茟札從諸君子之後崔君名元方后君名克正朱君名士昭 八年九月應奉翰林文字儒林即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叚天祐記 李傑:重建空心亭記 虞山為海隅之鎮發脉自北而西迤邐南邁其首則邑治在焉其中支㝡為深秀以山形磅礴環抱𩄇氣所鍾也舊有寺曰破山今稱興福山下有泉出焉瀦而為潭唐常少府詩所謂潭影空人心者也後人作亭其上興廢屢矣前令嘗再建之實土潭心以為亭基四周所餘不過數尺水源盡窒茂草叢生余致政歸每至輙為之悶然廼諗于邑大夫澶淵胡公巍命義官徐明夫董其役撤去舊材屏除積土攘剔蕪穢濬而深之清泉汩汩灌注冬夏常盈淵渟澄澈可燭鬚眉而天光日華上下交暎瑩乎一鑑之空明也於是更樹亭于潭上飾以丹雘楹桷棟宇高出巖厓老梅古檜離立于前脩竹長松森繞于後游于斯者倐然改觀而塵襟開豁萬慮俱消名之曰空心其亦稱情也已 張著:分題空心亭得枝字 山寺無僧澗道疑 華亭零落已多時 空潭雲動蛟龍影 老樹霜摧虎豹姿 謾擬稽隂成列坐 那同歷下徧題詩 明年此地重相憶 石上梅花雪滿枝 御賜鍾 寳祐志寺有御賜鍾是唐懿宗賜鍾文云唐咸通九年歲次戊子正月二十一日勑賜破山興福寺鍾一口重一千三百六十觔 劉拯:御賜鍾 唐懿宗咸通六年賜 大聲扣洪鍾 萬里來彤廷 鳥間棲影重 星淡雲氣清 餘響遶巖壑 林葉如廻驚 有客發深省 塵耳非謾傾 常熟縣破山興福寺志卷一畢 常熟縣破山興福寺志卷二 偈菴程嘉燧輯 四高僧祠 寳祐志寺有四高僧祠唐之懷述吳人常達及朱梁彥偁宋晤恩皆邑人按四公行履見高僧傳及劉拯詩甚詳而俗稱四高僧有降龍伏虎朝陽對月之目伏虎者偁公也降龍者則貞觀中老宿也俗語流傳徃徃見之碑版宜刊正之 宋僧居簡:破山高僧塔 居簡號北澗蜀人慶元嘉熈間嘗居西湖鄮山有北澗詩文集 寺倚四僧傳 僧今已蛻蟬 塔随榛棘老 徳與苾蒭全 翠[A1]滴添衣重 雲深染屨鮮 何年山脊斷 飛去玉蜿蜒 ᅟᅟ==[A1] 滴【CB】,滳【志彙】== 唐高僧常達塔 邑志字文擧年七十四歲塔在興福寺東南三百步 唐吳郡破山寺常達傳 見有宋《宋高僧傳.明律篇》,賛寧智輪奉勑撰。 釋常達字文舉俗姓顧海隅人也發跡河陽大福山遊學江淮諸勝寺達允廸中和克完戒法專講南山律鈔後求涅槃圓音法華止觀復通隂符老莊百家之書其餘分時之學盡二王之茟蹟後随方叅禪詣于宗極俄屬武宗滅法嘆曰我生不辰不自我後繇是寢默山捿委裘遁世而無悶焉宣宗重建法幢荐興精舍合境人民皆達之化導故太守韋曙特加崇重身不衣繒纊室惟蒙薜蘿四眾知歸諸方慕化其潔白寉鷺如也咸通十二年合郭僧民請紹四眾教誨或遊遨坰牧或肅傲海壖不出林麓動經數載雖貴士單車詣門莫得而見於七五言詩追用元和之體著青山履道歌播人脣吻忽於自恣明辰鳩眾于長廊合掌遂申長別辭甚㓻正因臥疾不起絕食七日而逝實咸通十五秊九月十六日也春秋七十四僧臈五十一門人會清傳朗奉靈柩殯于寺之東南三百步後年即墳起塔頴川陳言撰塔銘邑大夫汝南周思輯為檀信乹符四年立碑焉 劉拯:文舉塔 唐高僧常達字文舉通涅槃經莊老書隱跡此山雖王侯詣門莫得而見塔在寺之東南 圓昔探雙林 巵言發南華 萬理歸一空 誰云正非邪 門影摇青松 曾廻貴侯車 猶遺數層塔 岌岌凌飛霞 唐高僧懷述塔 邑志在常達塔東北字體如戒行不下常達 劉拯:體如塔 高僧懷述字體如學涅槃伊字沙門遭武宗沙汰至大中仍復僧衣始終無瑕塔在文舉塔之東北 妙理悟三伊 巍巍抗竒節 千尺巖下松 蕭然獨凌雪 珠影雖青黃 月輪猶圓闕 危石揚寒泉 至今伴清絕 梁高僧彥偁塔 梁寳祐志彥偁年九十九歲戒行清苦一夜登閣有虎中矢咆哮于地偁徐為拔之虎偃伏瞑目舐血顧偁而去至曉獵師朱德尋蹤而至偁示以矢鏃朱感悟為罷獵有碑存焉塔在興福寺東 梁蘇州破山興福寺彥偁傳 壽闍黎附見亦見高僧傳明律篇 釋彥偁姓龔氏吳郡常熟人也揭厲戒[A2]律錙銖塵務勤求師範唯善是從末扣擊繼宗記主得其戶牖乃於本生地講導同好鳩聚律風孔扇號為毗尼窟宅焉先是海隅巫咸氏之遺壤招真治之舊墟古寺周圍不全垝垣而已嘗一夜有虎中獵人箭伏于寺閣哮吼不止偁憫之忙係鞵秉燭下閣言欲拔之弟子輩扶遏且止者三四俟其更闌各睡乃自持炬就拔其箭虎耽耳舐矢鏃血顧偁而瞑目焉質明獵師朱德就寺尋虎偁告示其箭朱德悛心罷獵焉武肅王錢氏知重每設冥齋召行持明法時覆肩衣自肱而墮還自搭上或見鬼物随侍焉所謂道德盛則鬼神助也以貞明六年六月終于山房年九十九歲云次 ᅟᅟ==[A2] 律【CB】,津【志彙】(cf. B34n0193_p0212a07)== 壽闍黎者淮浦左右貞諒不群護防正念時少雙偶傳南山律鈔極成不看他靣唐李楊氏奄有廣陵頻召供施四遠崇重食惟正命不畜盈長戶不施關及臨壇度弟子正乘羯磨未周三法忽爾坐亡于覆釜之畔聞見驚嘆與 救虎閣 邑志在三門東偏又有伏虎橋在邑厲壇左百步俗傳高僧騎虎入城虎伏候于此橋故名 劉拯:救虎閣 朱梁高僧彥偁嘗一夜有虎中箭投伏寺閣偁閔之下拔箭其虎舐血顧偁而去閣基在三門之東偏 三昧遊深慈 結宇依蒼崕 猛虎伏巍閣 拔箭非忘骸 窮獸雖覆車 危雀亦投懷 况我見已忘 而彼猶其儕 宋陳表:高僧彥偁塔 茁茁霜髭百歲身 慣持清苦發慈仁 不因解脫於莬厄 一箭那能悟獵人 宋高僧晤恩塔 邑志太宗雍熈中通天台教起宗教院于破山塔與梁彥偁塔相近有石存焉按朱長文續圖經及劉拯破山八詠止載文舉體如二塔而邑志并載偁公恩公二塔偁公傳云終于山房則塔在破山無疑而恩公傳則云坐化于杭之慈光院今其塔仍在破山有碑石可考盖慈光化後歸舍利于此山與宋僧北磵詩云寺倚四僧傳僧今已蛻蟬四公塔皆在破山可無疑也 大宋杭州慈光院晤恩傳 見有宋高僧傳義解篇 釋晤恩字修已姑蘇常熟人也姓路母張氏嘗夢梵僧入其家而姙焉及穉孺見沙門相必起迎遲年十三聞誦彌陀經遂求出家親黨饒愛再三沮之乃投破山興福寺受訓後唐長興中受滿分戒登徃崑山慧聚寺學南山律晋天福初從檇李皓端師聽習經論懸解之性天然時輩輙難抗敵後微聞天台三觀六即之說冥符意解漢開運中造錢塘慈光寺志因師講貫彌年通達法華光明經止觀論咸洞玄微尋施覆述出弟子相次角立雍熈三年八月朔日恩于中夜覩白光自井而出明滅不恒謂門人曰吾報齡極于此矣乃絕粒禁言一心念佛次夢擁衲沙門執金爐焚香三遶其室自言祖師灌頂來此相迎汝當去矣夢覺呼弟子至猶聞異香至二十五日為弟子說止觀旨歸及觀心義辰時端坐靣西而化享年七十五僧臘五十五其夜院僧有興文偃等皆聞空中絲竹嘹亮而無鞉鼓且多鈴鐸漸久漸遠依稀西去迨九月九日依西域法焚獲舍利青白圓粒無筭恩平時謹重一食不離衣鉢不蓄財寳臥必右脇坐必加趺弟子輩設堂居亦同今之禪室立制嚴峻日(別親)視明相方許[A3]淨人施粥曾有晚飲薯蕷湯者即時擯出黌堂每一布薩則潸灑不止盖思其大集滿洲之言耳徧誨人以彌陀[A4]淨業救生死事受教得生感祥可見者徃徃有之凢與人言不問賢不肖悉示以一乘圓意或怪不逗機者乃曰與作毒皷之縁耳不喜雜交游不好言世俗事雖大人豪族未嘗輒問名居况迃趨其門乎先是天台宗教會昌毀廢文義殘缺譚妙之辭沒名不顯恩尋繹十妙之始終研覈五重之旨趣講大玄義文句止觀二十餘周戒行兼明目足雙運使法華大旨全羙流于代者恩之力也又慊昔人科節與荊溪記不相苻順因著玄義文句止觀金光明金錍論科總三十五帖見行于世吁河漢中有魚泝流而上者何潜泳有所取故恩公不寬乘戒而出弟子十有七人求解而行行耳 ᅟᅟ==[A3] 淨【CB】,凈【志彙】== ᅟᅟ==[A4] 淨【CB】,凈【志彙】== 中吳紀聞曰後唐時崑山慧聚寺有紹明律師僧中傑出者居半山彌勒閣一夕夢神人曰簷前古桐下有石天王像與銅鍾師宜知之詰旦掘地果得二物今尚龕置壁間常熟破山恩高僧嘗學于紹明見本朝僧史天台宗唐荊溪尊者五傳為高論法師清竦高論二弟子羲寂志囙寂以教觀正脉傳義通通傳四明知禮志囙傳慈光晤恩恩傳𩄇光洪敏奉先源清清傳孤山智圓梵天慶昭境觀解行各師其說志磐統紀云光明玄義有廣略二本恩師著發揮記解釋略本清敏二師共結難辭輔成師義法智撰扶宗釋難力救廣本十種觀心恩師與孤山亦撰辨訛以救發揮之說法智備引詳論號十義書四明學者指恩清昭圓之學為山外宗按恩公當會昌毀廢講演山家教典法華大意昭著于世徒以光明廣略發揮同異衡岳家世斥為山外山家謂學華嚴唯識者為他宗而𩄇光敏之徒為長水璿師賢首宗推嗣七祖則山外之斥或非通論也公以雍熈三年示寂慈光後三十一年法孫智圓獲遺骨于學眾鑿石為塔葬馬腦坡孤山塔公遺骨在三十一年後則破山之塔豈非其徒先藏骨𩬊此與 宗教院 邑志在破山澗上 劉拯:宗教院 雍熈中高僧晤恩通天台教持于此在三門之西偏 妙義傳天台 迷雲[A5]淨如掃 初終雖五時 脩短自三草 結隱非此峯 獲藏亦珍(一作真)寳 秋來月正圓 獨炤松(一作僧)已老 ᅟᅟ==[A5] 淨【CB】,凈【志彙】== 光明菴 寳祐志興福寺之屬院也熈寧𨐌亥僧海素經始紹聖丙子訖工在山腰龍鬬澗之上最為勝絕望之縹緲若仙居僧仲殊為之記陳徽猷起宗有宿光明菴詩 僧仲殊:破山光明菴記 仲殊安州人居錢塘為詩敏捷立成辟糓常啖蜜東坡呼為蜜殊作安州老人食蜜歌熈寧中上堂辭眾閉方丈自縊死及火五色舍利不可勝計 佛說金光明經是經莫知所始莫究所終杳無形聲廣無邊際最尊最上眾經中王類名曰金不可沮壞之體也現前日用光明之實相也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幽明之異死生之隔皆不出是經含洪徧覆之無外也廣矣大矣不入二乘之論浩然寂然未離三界之中樂著是經則入起滅輪趨嚮是經則示懺悔法繇懺悔法故能拂樂著之心無樂著之心故能達菩薩之本有大沙門名曰海素以曩故行願愛樂是經出入是經受用是經得是經三昧安樂賛嘆之不已又思一切眾生同入道塲供養是經行懺悔法去一切罪垢與人天四眾得清[A6]淨果究[A7]竟了義入無生法忍安住如如復次香火之地不無擇焉乃相眎此山西南頂有竒峯裂澗可以隔塵凢有長松茂竹可以庇經像燕坐屏息歸者悅來者遂以熈寧辛亥經始訖紹聖丙子建立凡三十餘間得東南之絕境擬化城之髣髴背望遼海而鏡空一天前臨尚湖則澄光百里於是擊大金皷出大音聲諸有聞者合手而至稱曰某甲等以宿昔縁墮塵色界煩惱障難願盡懺除素公乃為整威儀良久而大眾恍然有失瞿然有得悲唬懇切告謝而去徃問之則曰所失者煩惱妄想向來覺知今已斷滅所得者口耳不及使予何言仲殊身隱光明跡涉懺悔聞此殊勝書以自警公命勒于石以示四眾云爾紹聖四年正月十五日霅川空叜記一云雲游比丘仲殊記 ᅟᅟ==[A6] 淨【CB】,凈【志彙】== ᅟᅟ==[A7] 竟【CB】,意【志彙】(cf. T37n1763_p0381b16)== 仲殊:光明菴 身是光明幢 語是光明經 光明聚不散 妙有成真形 示現三界前 何勞問丹青 坐斷龍鬬山 寳月孤亭亭 宋陸曦:光明菴 曦,吳郡人。 檻外琅玕山外山 三峯橫碧有無間 塵埃莫便市廛去 斜日秋風更倚闌 瓔珞栢 寳祐志門外二老松如虬龍屈蟠庭有瓔珞樹尤古左開花右結實 僧居簡:破山瓔珞栢 雪枝新縱縱 霜子舊玲玲 漙露頻添綴 縈風緩剪零 貫珠煩蟻度 編貝倩誰經 瑶草随山盡 來尋千歲苓 白蓮池 寳祐志池產千葉重蕚白蓮芳色異常又云放生池舊即破山興福寺白蓮池為之乹道間令趙善括改就東塔崇教興福寺 葉石林避暑録曰裴晋公詩云 飽食緩行初睡覺 一甌新茗侍兒煎 脫巾斜倚繩床坐 風送水聲來耳邊 公為此詩必自以為得志然吾山居七年享此多矣今歲新茶適佳夏初作小池導安樂泉注之得常熟破山重臺白蓮植其間葉已覆水雖無淙潺之聲然亦澄澈可喜此晋公之所誦詠而吾得之可不為幸乎 宋陳掞:破山寺雙頭白蓮 湘南夜永風露清 明月耿耿波益平 嬋娟有人步羅韈 瓊璫玉珮雙娉婷 可憐玉骨埋藏久 腸斷人間無復有 豈知化作蘭若蓮 宿契未忘猶並首 想應快意洗塵縁 不向謝池爭取妍 玻璃盤中淨玉頰 一心稽首西方僊 請君以圖獻天子 當與嘉禾並周史 毋令寂寞墮空山 泣月悲雲清夜殘 尊勝石幢 錢糓續吳都文粹云破山自宋以來歷歲久古蹟皆廢獨石梁外尊勝石幢猶存其上經刻乃唐平原陸展書清勁有法妙蹟也▆二幢當寺山門前左幢平原陸展書右幢京兆全貞書唐大中中建造宋建炎三年己酉八月二十三日重建 舜井 南畿志破山寺東北有空心潭舜井邑志在興福寺南又名舜過 石梅 林大同集云石梅舊志載在破山寺今招真有之在石厓上 破山龍堂 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常熟縣龍堂唐咸通中縣令周思輯以旱故禜龍于破山之潭上果雨以應于是為堂以祀之記刻今存破山即虞山也父老以謂每歲有龍徃來於陽山虞山之間其雲雨可識 范成大吳郡志煥靈庿在常熟縣破山唐咸通中所建龍堂也本朝政和二年賜今額五年加賜𩄇惠侯 皮日休:破山龍堂記 禮山林川谷丘陵能生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若然者龍亦能為風雨見怪物則其澤之在民厚矣神而祀之又宜矣常熟澤國也風雨怪物日作于民在有其地者苟祀之至被其利祀之不至民受其禍汝南周君為令之初年夏且旱禜其神于破山之上果雨以應君曰受其賜徒禜以報不可也於是命工以土木介其象為室以蔭之著之於典用潔其祀於是風雨時怪物止水旱不為厲連歲以穰其神之澤乎君之祀乎凡雩者春秋之道皆書之勤民之祀也君為其祠已乞文其事日休嘉其為在民故從之 咸通十三年二月十九日前攝嶺南東道節度巡官試祕書省較書即皮日休記 大觀三年陸韶之煥靈庿記梁天監元年頂山東有蔣媪孕而生白龍失所徃三日龍歸若就乳姥怖而死即所居葬之既七日大雷雨冢遷于山腹每歲五月龍率來省墓必暴寒甚風雨或現形山間唐貞觀十年龍嘗鬬黑龍于虞山之東山破水泉出其下有破山寺今興福寺是也邑人因像事龍母子于破山寺西澗旁水旱禱焉咸通十三年夏旱令汝南周思輯雩于破山之潭上果應肖像立宮著之祀典皮日休為記宋太平興國四年令蔣文懌歸其祠于頂山寺 破山路 縣尉陳于記曰自縣至破山有破山寺又至頂山有頂山寺其路隨山山皆沙石昔有興福僧自出衣鉢累甎甃之自縣北門至興福寺門止今頂山中峯菴主懷素自破山雙塔甃之以抵頂山又建雙石塔以鎮交衢成于元豐二年之季夏云 宋中散大夫陸綰墓 盧熊蘇州府志云在破山綰為江淮荊浙發運使卧疾真州官舍儀狀無故動摇尋卒歸葬山下人每夕聞訶導聲從墓門出紅燭夾道如赴燕集繇是樵蘇無敢窺積五十餘年乃已 明中憲大夫顧玉柱墓 顧公歷仕有聲績為嘉靖間名臣仕至山東副使墓在寺東今遷于墓門之東偏營墓時掘得吳越錢忠懿王所藏阿育王銅塔今尊藏寺中憨山大師清公瞻禮作記 僧德清:吳越忠懿國王造銅阿育王舍利塔記 昔世尊入滅茶毘得舍利八斛四斗分作三分天上人間龍宮各建塔供養爾時阿育王親受一分散閻浮提震旦國得一十九座明州阿育王塔乃其一也其式亦出自西域而舍利燦爛光明變現随人各見亦有不見者蓋因障有厚薄耳二千年後五代時吳越忠懿國王承先業敬事三寳如式造小銅塔八萬四千座埋藏國內名山世未有知者我明萬曆初常熟顧耿光造其父憲副一江公塋地中掘出一小銅塔高五寸許如阿育王塔式內刻款云吳越國王錢弘俶敬造八萬四千寳塔乙卯年記一十九字外四靣鏤釋迦徃因本行示相前則尸毘王割肉飼鷹救鴿後則慈力王割耳燃燈左則薩埵太子投厓飼虎右則月光王捐捨寳首文理密緻滲以金飾顧為太史錢公母舅因公為忠懿王之後遂以塔付之公得此自號聚沙居士志因也乃送興福蘭若供養予適東遊訪太史過洞聞上座覩其塔竒其事因記之曰佛以法界為身即草葉縷結皆成佛真體况托象者乎良以眾生迷本法身變為三毒成八萬四千煩惱佛以普光明智熏三毒為三德秘藏故變煩惱為八萬四千功德育王所造蓋表功德之數量也吳越王倣造銅塔如其數盡埋地中意表功德藏于眾生心地兾啟一塔則見一種功德即覩法界之全身如從一隙見無際空見可以色相眎之哉法身堅固歷刼不磨随縁應現太史此塔豈從因地示性空之一隙耶 萬曆四十五年佛生日憨山沙門德清記 鄧黻常熟縣志寺址脩廣自官路外山門皆僧業兵火後僧徒散去為人占而為墳比歲豪右據者不已地理家以為山以破敗稱不利葬地僧舍故得僅存縣令馮汝弼見而矜之特與蠲除寺基稅一石四斗升寺已廢訪勝者率喜至焉(續吳都文粹同) 常熟縣破山興福寺志卷二畢 常熟縣破山興福寺志卷三 偈菴程嘉燧輯 [A1]本[1]朝以來重建本寺事蹟 ᅟᅟ==[A1] 本【CB】,【志彙】== ᅟᅟ==[1] 「本」字底本原闕,茲參本志 p.121 補入。== 屠隆:重建破山寺碑 破山寺者虞山名藍也山開一時則自倪牧捨宅寺名千古則繇常建哦詩詩之千古實維兩言山光恱鳥性潭影空人心建為禮佛而成詩余請以詩而論佛夫有山則有光有潭則有影有鳥則有性有人則有心譬之剎竿立表形在而影随山亦可以言影潭亦可以言光鳥亦可以言心人亦可以言性譬之帝網綴珠交光而涉入山不與鳥期鳥性自恱鳥不與山約山光自臨潭不因人設人心自空人不與潭謀潭影自印寂寂長松惠風來吹則泠然成韻冥冥大地孤月下炤則瞥爾生明靈鍾無識應蜀山而自鳴蕤鐵何知聞流徴而忽躍是知大佛靈通咸自眾生之機感如來極聖不度博地之無縁究之則竹下間關花前睍睆鳥性自恱豈須待恱于山光波平寒水雲盡太虛人心自空何必借空于潭影再究之則山本無光鳥亦無性摠之能所雙亡潭本無影人亦無心斯是根塵並脫再究之則山光即是佛光鳥性即是佛性悉表真如潭影無非佛影人心無非佛心盡歸般若是故語蕩相則一空一切空大火聚中秋毫不著語建立則一有一切有大紅罏內眾寳俱鎔未能證悟此两語或尚是凢夫聲詩默契道機即一詩亦何異如來妙偈吾聞此山有大和尚先後住大道塲或靈心偉智示遊戲而現通或宿德耆年精木义而弘範繡棟華榱寳相莊嚴金地煙廊霧館叢林盛甲神州滄桑眨眼殿堂塌彼秋風幻泡傷心金碧銷于寒雨佛性無形無形故無變滅佛廬有相有相故有消沈縁以時來事因人造高僧無著者遠從雲水之蹤覽名山而太息遂即榛蕪之地思古蹟而經營無言率物桃李之下成蹊至德感人枹皷之應如響善女人罄產倡縁幾似昔賢之捨宅諸檀信發心樂助一同長者之布金梵宇巍峩倐爾高騫雲表玉毫璀燦煥然光暎林端山光潭影亦增秀于徃時鳥性人心且振響于雅詠是如來式臨之日佛日中興之期也方殿宇仗縁而落成適道民采真而至止錢侍御汝瞻翁給諫兆隆及侍御子用章進士太學生錢君偁孝孫君子桑等率僧無著問記道民夫闡揚宗乗奉三寳者既願增白業品題名勝志千秋者又樂附青雲吾想刼火洞然定信此碑無恙 萬暦三十二年閏九月朔東海屠隆譔京山李維柱書 李維楨破山寺碑跋云 海虞破山相傳白龍母葬此忽一夕雷雨移其棺改葬今白龍祠而山為之破因是得名建寺自倪牧捨宅始唐常建賦詩而名益顯年遠寺[A2]圮錢太史受之王母卞夫人罄其資繕之諸檀那從之名藍復還舊觀屠緯真儀部為之碑是時比丘為蜀無著再傳而其徒衡陽人孚如以錢太史受兹介福于其王母緯真先生言深悟道秘在簡栖頭陀上屬余弟本石書碑余因附數語志其始末如此 ᅟᅟ==[A2] 圮【CB】,圯【志彙】== 瞿汝稷:重修興福寺唱導文 破山興福寺邑人郴州牧倪德光捨宅以建于齊始名大慈入梁乃更今名其地谿澗縈紆巖巘環合多茂林修竹夏日為之滄凉曲磴窈窕四境蕭寂息心了義之侶於以捿止真勝區也當其盛時丹甍翠橑與霞霱爭麗珍木靈蘤炤曜金地歲禩悠漠悉▆就蕪廢苾蒭明昱謂予曰而知佛法之所以不振歟夫佛法之有毗尼若樹之有柢西竺諸祖靡不受具即曹溪傳衣黃梅後亦受羯磨于智光而悠悠之徒冈念靈鷲苦心屡囑影附丹霞掩耳之一端殊不知翱翔實際木义為春後之複裪鍼砭膏肓尸羅誠病時之藥上世之能翱翔實際者少應鍼砭膏肓者多且戒初無戒三千威儀何所拘牽持本無持八萬細行奚為纏繳若奉眾善而無善善之心蠲諸惡而無惡惡之想則苦心者固嘉拾級掩耳者有不同趨哉乃茲齷齪浮說無礙之宗未詣不淄之域偃蹇具縛指揮撥無則擅特之幽求為虛施闡提之無信為正悟是先蹶其靈根又何冀于法蔭故佛法為善世之聖師而毘尼為救時之首務此寺達公偁公稽之徃牒皆弘毘尼以垂範者也幸有[A3]淨信矢心再興願為唱導俾克蚤成庶幾鵞珠之英比肩慧門麋草之秀接武慈室雖有竊田衣之波旬且見伏于授華鬘之大士耀日域于重昬永雷音於無盡為功不亦偉歟於是予為踴躍讃嘆遂次第其語以告于介眾 ᅟᅟ==[A3] 淨【CB】,凈【志彙】== 興福寺大殿 寺蕪廢幾二百年古殿在寺之東偏頹垣敗壁像設崩墜其地皆為荊棘林矣僧徒募修未幾輙棄去無著禪師昱公自天池來誓葺茲宇披攘經營不舍晝夜萬曆二十九年經始大殿三十二年落成三世佛十八羅漢塑像皆備請大藏于南都會其徒以繙閱將建閣尊藏未果而卒興福今復為叢林昱公開山之力也 四高僧殿 在大殿之左萬曆四十四年治事僧海蓮募憲副錢公建 懶融殿 在大殿之右崇禎七年治事僧本善募憲副錢公建 韋馱殿廊廡 萬曆三十八年鉢菴法師捐衣鉢資建 四天王殿 在山門內萬曆四十七年海蓮募侍郎錢公領眾建 地藏殿 在天王殿東崇禎十一年治事僧契德募錢公子孫愛建 凖提殿 在天王殿西崇禎十六年契德募太學陸廷祉建 雲會堂 在韋馱殿左側崇禎十二年契德募善信鮑應鴻建 東西客寮 東寮萬曆三十八年鉢菴弟子六空募建西寮崇禎八年僧契銘募建 觀音殿 在大殿東北鐵鑄大士像相傳是宋朝物崇禎八年契銘募太學嚴杓建殿之廻廊契德募建 觀堂 在觀音殿左側崇禎十五年契德募善信高雲舉建 方丈 在大殿之後萬曆二十六年無著禪師建 齋堂 庫房 香積厨 茶寮 俱契德募建 三門 崇禎十六年契德募孫公子藩建 龍澗橋 在三門之東崇禎十五年契德募孫孝廉魯建 東房 在寺界之東空心潭觀音殿基址皆在焉房之僧貧不能守崇禎八年侍郎錢公祭酒許公太學嚴公等贖歸于寺殿東新闢松岡山地又若干畝 西房 在寺界之西有應付僧若干人堂之額曰曉雲傍破龍澗竹樹峭蒨可觀 興福寺外三門 茶菴 並去寺六百步崇禎十三年契德募祭酒許公建 日居菴 在三門內崇禎十五年寺僧恒思建 高林菴 在三門內萬曆間僧法雨建 團瓢 在空心潭上游僧了幻建 高僧墓 去寺二百步向入于民家萬曆某年僧如子募侍郎錢公贖歸于寺仍建四塔 菜園 在寺之西凡三畆寺之舊址入于民家萬曆某年施主贈侍郎景行錢公捐貲贖歸本寺又五畆在四十五都經字號興福莊 山場 若干畝在寺之前後左右嚮入民家天啟某年等贖歸于寺 僧田 六百餘畝 四十五都四五啚興福莊經書亦達等號田二百餘畝 十四都五啚秉鑑貢勸等號田一百十二畝 四十四都三十三啚練村圩移自等號田五十畝 四十三都溪叚圩元亨等號田五十畝 二十九都六啚微字號田二十畝 二十七都十三啚姚菴圩造字號田八畝 三十都  啚歷園等號田四十五畝 二十一都  啚慈隱等號田四十四畝 常熟縣破山興福寺志卷三畢 常熟縣破山興福寺志卷四 偈菴程嘉燧輯 本朝名僧事畧 海舟禪師 名普慈吳郡海虞錢氏子也世宗儒業出家于破山寺初至慧日寺聽講楞嚴至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嘆曰今日言說愈多矣叅鄧尉山萬峰和尚結廬洞庭山塢廿九年後叅安溪東明旵公嗣法闡化景泰元年示寂全身塔于東明左側世壽九十六僧臘七十四得法弟子十二人 無著禪師 名明昱蜀人也建煉魔場于吳郡天池寺以魔嬈棄去居興福廢寺竱力興復捐衣損食伐木輦土與其仵偕力作者數年二百年蕪廢蔚為寶坊萬曆三十四年卒于寺葬高僧塔旁師為人雄徤峻特心地軒豁孳孳有為法不以禪宗自眩一言半句機鋒逗露如疾雷一擊聞者掩耳嘗與瞿同卿元立共飯師放箸不食瞿問何故放箸師曰且待公數盡箸下米粒老僧大嚼幾口與公看瞿為悚然 鉢菴法師 名圓信嘉興人也無著歿來住山堅持毗尼晝夜禮誦嘗繇正㝎趣安樂國至于旬時樸誠敦厚丕勤誘掖壊衣不補揣食不味如桃李不言人望而親之萬曆三十八年卒葬在無著塔之右 洞聞禪師 名法乘吳江李氏子少出家事華山蘭風和尚後叅紫栢憨山兩大師自天目中雲菴徙破山老焉師慈和樂易具大人相所至住山其徒雪菴拮据庀治師焚香宴坐優游傲兀而已天啟三年七月溽暑中示寂越三日入龕垂首趺坐膚理香潔四眾驚嘆墓在破山寺之南雪菴名海蓮俗姓𦵮棄妻薙染晚忽能識字作小偈先洞聞四年沐浴敷坐而卒 等慈禪師 名廣潤吳興錢氏少雄于貲慷慨負氣多賢豪長者之交工于詩婉弱流麗世所謂錢叔達者也詿誤觸文冈出家事雲棲大師晚捿拂水山居精勤策進羸然老衲顧好與文士游處其于文章意氣未能舍然也萬曆四十七年卒于拂水諸公皆曰等慈名僧也葬于高僧塔之旁俾附以不朽焉 常熟縣破山興福寺志卷四畢 常熟縣破山興福寺志卷五 康熈三十二年癸酉上元日,吳郡司馬李繼勳:重修大雄殿募疏 破山之興福寺繇於蕭梁即常少府建後院題詩處也古有遺蹟而今無其人以處之則廢而不傳秀州雪鑑和上功行真實來修祖庭大暢宗風斯其人矣予蒞官後於諸山皆無所嚮獨尊重和上道德和上亦以予為可語而無所隱焉先是殿庭中棟為蠧所𩞾諸佛寳幢處危堕間又四宇頺剥和尚謂非宰官力不可屬予為首倡予曰噫佛家以象教化行震旦蕋宮紺宇幾遍山陬海澨間矣今之人猶多剏精益莊嚴螺髻鏤檀竦棨徒為酒肉漢所居而忍此丈六金身岌岌不保其於功德之軒輊抑何昧耶且觀少府詩曲徑禪房之句窈然秀絕而今之齋鐘講樹遙出於蒼翠窅藹間則深幽之蹟儼然在也山光潭影心與物契有獨悟之趣今和上鳶飛魚躍月到風来之旨徧浹人心何殊遠公蓮社寧止一少府之獨悟獨樂乎哉乃任其棟傾佛危至于名剎就[A1]圮古蹟湮淪匪惟負和上繼徃開來之意其撫澄漪而見道遡嘉景以流連者將邈焉矣興廢之感能不動於心乎予馬曹薄俸媿乎全力願有位與邦人士均致力焉事佛也延古蹟也徜徉歗歌自樂而及乎人使後之視今亦▆夫今之致美乎少府也若夫由因得果更有種福無漏之論予不多贅云 ᅟᅟ==[A1] 圮【CB】,圯【志彙】== 重脩興福大雄殿記異 上元攝山人馬贄記 破山之興福寺為齊梁舊剎其大殿復搆於明萬暦間中極之下寳相巍然初縁棟材失選不百年而蠧而桁櫨栱榱之朽者多矣時秀州雪鑑禪師重興祖庭慮珠幢戴危甫欲易之會郡副三韓李公菉園來董海防欽服禪師道德遂為首倡適各邑大夫咸集琴川得共勷焉于是庀材鳩工於康熈甲戌九月之三日先令圬者數十輩升極而去其甃除其瓴甋廻翔運旋于上者累日若無事也繼令梓人又數十輩踞其棟拔其榱桷錐鑿雨施往來如織一木橫亘載億萬鈞而恣之震凌又若無事者意其外或蠧蝕而中好尚如故焉迨棧木既具以繘絡棟群工甫脫趾升棧則渹然有聲及垂絡而下如刅中截而十圍之材膚不踰寸其中盡屬腐屑皆如泥滓觀者環堵相頋竦息不知向之載億萬鈞而無危墮使寳華安然又復任群力措施訖無所虞而於一彈指頃忽作異響截然中摧不可思議如此是時讃佛之聲歡如雷動非禪師玅圎功行深心塵剎郡侯之精誠有以感之曷克臻此哉用是檀信景徔多所輸𦔳而殿廡三門眾寮庫𢈔皆山湧翬飛悉具瞻駭六朝選佛之塲復輪奐改觀矣記[A2]異近于語神九日上樑之辰天清地寧祥雲覆宇佛光照耀于丹陛間有百鳥翔舞之瑞皆不特書 ᅟᅟ==[A2] 異【CB】,兾【志彙】== ![[GA035pb132_01.gif|300]] #---------------------------------------------------------------------- #【經文資訊】中國佛寺史志彙刊 第 35 冊 No. 36 破山興福寺志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所編輯 #【原始資料】法鼓文理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之「中國佛教寺廟志數位典藏」專案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