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山集》三卷(明刊本,揚州馬氏藏書) 前徑山興聖萬壽禪寺住持金華宗[A1]淨集 ᅟᅟ==[A1] 淨【CB】,凈【志叢】== 徑山在臨安縣天目山東北。唐▆▆國一禪師法欽始開山,代宗詔建寺乾符。宋大中祥符、政和疊改寺額。南渡後,顯仁太后、高宗嘗遊幸賜賚,孝宗御書▆▆▆「千僧閣」、「妙喜菴」扁額。是集上卷記寺之建置,中卷記禪宗,下卷載藝文。萬曆丙子,僧方壹〔有〕序,〔又〕後識曰:「本山正璠,呆庵十一世孫也。緣覩是集殘毀将泯,惜無以聞見後賢,率徒性澄等回施衣資,謹刻流通。所冀閱者不動脚頭,已覧一山三石怪;未譚舌底,早知雙徑五峰寒。悟是相非相,即如來清[A2]淨法身;斯觀不觀,證當[A3]入游戲三昧云云。」[A4]卷〔冊〕面有長方木記〔朱印〕:「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兩淮塩政李質[A5]穎[1]送到馬[A6]裕[2]家藏釋宗淨《徑山集》壹部,計書壹本。」卷首鈐「翰林院印」,葢《四庫》後返還本子。 ᅟᅟ==[A2] 淨【CB】,凈【志叢】== ᅟᅟ==[A3] 入【CB】,人【志叢】== ᅟᅟ==[A4] 卷【CB】,▆【志叢】== ᅟᅟ==[A5] 穎【CB】,[-]【志叢】== ᅟᅟ==[1] 缺漏一個「穎」字。「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高宗乾隆帝為編纂《四庫全書》,下詔設立『四庫全書館』,廣徵天下藏書,並特別對江浙地區點名訪求。乾隆帝還特諭翰林出身的兩淮鹽政李質穎『向其家借出,繕錄副本呈送』。」== ᅟᅟ==[A6] 裕【CB】,秋【志叢】== ᅟᅟ==[2] 李質穎委派專人查訪馬裕,並從馬裕家藏全部1385種圖書中,前後三次擇取776種,呈送至蘇州《四庫全書》總裁處以供查核。== 徑山集 [A7]《徑山集》,三卷,明釋宗净集。明萬曆七年(1579)刻本。釋宗净,金華人,為徑山興聖萬壽禪寺住持。 ᅟᅟ==[A7] 此「版本說明」一文原為書本開頭無頁碼之插頁,今為標記架構上之需要移到此處,且以 p0002a 為虛擬頁欄碼。== 徑山在浙江余杭縣城西北二十五公里,為天目山東北峰,因山有長五公里許的東西二徑,盤折上達天目山而名。唐玄宗天寶(742-756)年間,清欽禪師於此開山建庵,代宗禮為國師,詔賜「徑山國一大覺禪師」,並詔於其庵建徑山寺。僖宗乾符六年(879)改名「乾符鎮國院」。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中改賜「承天禪院」。徽宗政和七年(1117)改「能仁禪院」。後更名「興聖萬壽禪寺」。今寺已廢。 本志專記徑山寺事,實為徑山寺志。卷上載「徑山寺記」、「徑山寺重建記」及「游徑山記」、「圓覺閣記」等文;卷中載徑山寺歷代住持生平行業;卷下載歷代詩文。 曾學文 重刻《徑山集》序![[GB078p0003_01.gif|300]] 凡集之歆慕扵當時而傳於不朽者,非以其迹,㕥其实也。跡無實,罔㕥徴;实無迹,終莫能廢。故古之聖所遺之墳索《詩》、《書》、《易》、《春秋》、《禮樂》,以至百家子史䓁籍,皆燦然千古猶一日也。何哉?以其有實之可以𡸁教萬世,而為法扵天下耳。我宗門自竺乾七佛迨於六祖,以及千七百家,咸有經論萹章敷宣無量妙義㕥顯示真宗。故自周抵今之喆聖明王、公卿大夫士徃徃尊崇之不替。而与孔孟之道偕存者,蓋亦以其实之有在也。徑山名列天下道塲之首,豈以山盤踞之奧勝,與遺蹟之繁夥也邪?寔由扵唐之開山國一欽公,与無上宗公、灋濟諲公之廿數䓁,皆以性地朗徹,法境晶瑩,其衜足以當代宗皇帝之諸聖眷佇。欽承歷朝之羣公企仰禮下,而可垂教為法扵後世耳。暨是,涉五代,[A8]屆趙宋,而大慧杲公者相繼輩出,又且二三十許貟,皆雷轟電掣,獅吼象驟,誠謂古佛遞現,真宗迭顯在也。故宋帝孝宗屢賜璽翰,及御製真讃,以嘉𧶘之。鉅公如魏國張浚丞相、張商英侍郎、張九成之諸賢逹者,前後相𠫵叩,承事而弗斁。抑又豈非以其實之所召與?是故道塲居稱天下苐一,固無忝扵徑山矣!世𣣔攷見已上諸家之實,其玄猷玅旨備載《五燈会元》,條然可討,攟摭浩繁,[A9]兹弗克悉綴。至𣣔求訪徃古事跡,則必身臨于境,自可槩得耳。以跡以實,惟世之君子配之焉。是集舊有刻本,厯年滋久,書亡板廢有日矣。今季首春,寺主僧嘗董治樓殿諸冗事者,正璠也。慮其愈久而愈失之,荐至無所從考也,乃搜厥殘冊㫁編,聚鉢資倩工,依抄本重繕刻之,以聊存其故。住持自唐國一祖師至此,共凢八十代。梓既訖,持一本示余,請以序弁諸端。余即展以閱之,見其中間魯魚亥豕者屢出,余頋謂之曰:「曷為若是?」璠曰:「板失罔所㨿證之也。又祖上之遺籍,後人莫敢妄為之臧否耳,姑從其敝為是。」余遂廼弗再詰,而撮其畧与為之序。至傳互之故,盖白璧蠅玷也。從來既遠,咎靡所質矣。幸大方觀者抉其梗概而遺其譌繆,付之以囅然一咲云爾。 ᅟᅟ==[A8] 屆【CB】,屇【志叢】== ᅟᅟ==[A9] 兹【CB】,玆【志叢】== 萬曆四年丙子夏四月,吉𢆱住徑隝,硯山跛老方壹撰并書 ![[GB078p0010_01.gif|300]] 徑山集上 前徑山興聖萬壽禅寺住持金華宗淨集 ![[GB078p0011_01.gif|300]] 《臨安誌》云:「徑山興聖萬壽禅寺在臨安縣之北三十里,乃天目之東北山也。」開山曰「國一禅師法欽」。唐代宗時,詔杭州即其菴建徑山寺。乾符六年,改賜為乾符鎮國院。大中祥符,改賜承天禅院。政和七年,(《縣誌》云:「開禧元年」。)改能仁禅院。初欽之来是山也,猛獸不摶,鷙烏不擊,山下之民不漁不獵。有白兎二,拜跪扵[A10]杖屨間。有靈雞常随法會,不食生類,及師之長安,雞長鳴三日而死。今靈雞塚存焉。宋孝宗御書扁,有「千僧閣」,有「妙喜菴」。顯仁皇太后、高宗皇帝甞逰幸徑山,前後賜𧶘甚渥。乾道四年,乃建龍逰閣。唐代宗皇帝詔𠡠徑山國一大覺禅師:「朕聞江左有藴道禅人,德性氷霜,淨行林野。朕虛心瞻企,渴仰懸懸,有感必通,國亦大慶。願和尚遠䧏中天,𥁞朕歸向,不違願力,應物現形。今遣內侍黃鳳宣旨,特到詔迎,速副朕心。春暄,師得安否?遣此不多及。𠡠令夲府縣供送,凡到州縣,開淨院安置,官吏不許謁見,[A11]疲師心力。弟子不𥮅多少,聽其随侍。」𠡠 ᅟᅟ==[A10] 杖【CB】,扙【志叢】== ᅟᅟ==[A11] 疲【CB】,𢇳【志叢】== 徑山興聖萬壽禅寺之記 徑山乃天下竒處也。由雙徑而上,至高絕之地,五峰巉然。中夲龍湫,化為寳所,國一禅師開山扵天寳之初,特為偉異。天作地藏,待斯人而後發;道成名震,召歸長安,代宗為之執弟子禮。將相不得與大丈夫事,継之以無上,又之以法濟,坐鎮群魔,刀斮禅牀而色不動。識錢武粛王扵微時,故吳越絫世崇奉尤謹。皇朝至道中,太宗皇帝賜以御書,并佛骨舎利。元祐五年,內𦒋蘇公知杭州,革為十方,祖印悟公為苐一代住持。紹興七年,大慧禅師来主法席,衲子雲集至千七百眾。末年南歸重来,跲而復振,人境相與映發。道俗趋仰,龍神亦随,指麾而㝎。𩔰仁皇后在慈寧宮,高宗皇帝在德壽宮時,皆甞逰幸,就書「龍逰閣」扁牓。孝宗皇帝書「興聖萬壽禅寺」,又賜以《圎覺經解》,天下樷林拱稱第一。大慧以来,名德継起,神龍靈響素著,國家民庶有禱輙應,絫封「神應德濟𩔰佑廣澤王」,廟為「靈澤」,且有玉圭、玉帶、黃金瓶鑪祭器之賜,其盛極矣。然而廢興有數,不可預知,國一之後以會昌沙汰而廢。咸𨓨間,無上興之。又後八十餘年慶賞,始以感夢起廢,為屋三百楹,剪去樗櫟,手植松檜不知其幾。今之㕘天合抱之木皆是也。蒙菴禅師元聦,以慶元三年自福之雪峰被旨而来,道譽𨺼洽,不媿前人。五年仲冬,行化浙西而回禄挻災,烈風佐之,延燔棟宇一昔而𥁞。異哉!人皆以為四百年積累之業一旦掃地,有能興之非磨以𡻕月未易就也。先是,寺基局扵五峰之間,又規模不出一手,雖為屋甚夥,高下奢侈各随其時,囙陋就蕳亦復有之。眾為之請曰:「大慧無恙時,豈不能徹而更之?」顧其勢未可。[A12]兹焉火起龍堂,瞬息埃滅,豈龍神欲一新之乎?况祖師之像出扵烈燄而不燬,開山之菴四面焦灼而茅不傷,師與國一俱姓朱氏,或疑以為後身北移醬壇,涌泉成井,今日安知暫廢而當復大興邪?聦曰:「有是哉?微我誰當為之!」乃出衣盂為之倡,率學徒元韶、可逹䓁,所在縁化,兩宮加以錫𧶘。施者聞風日集,動以萬計。又命南悟䓁廣募閩、浙、江東西良工伐木于山,日役千軰,斤斧之聲震動山谷。凡食扵山者,無問比丘、優婆塞,相扵勧勉,智者獻謀,壯者出力,夙夜經營不翅,已移開拓舊址。首扵東偏為龍王殿,以厳香火之奉;継為香積厨,以給伊蒲之饌。延湖海大眾,則有雲堂;供水陸大齋,則列西廡。此皆一日不可緩,寺之所以立也。寳殿中峙,號普光明,長廊楼觀,外接三門,門臨雙徑,架五鳳樓九間,奉安五百應真,翼以行道閣𠲘財㕘五十三𠵊知識,仍造千僧閣以補山之闕處。前聳百尺之樓以安洪鐘,下為觀音殿,而以東西序庋《毘盧大藏經》。函鑿山之東北以廣庫堂,輦其土石置後山巨壑中。開毗耶方丈扵法堂之上,復層其屋以尊閣思陵宸𦒋御榻,修復妙喜塔亭,仍建蒙庵扵明月池上。為香水海以沐浴,為天慧堂以選僧。禅房客舘內外周備,像設雄尊金碧璀璨,法器什物所冝有者,纎悉必具,不可勝書。盖其百工兢起,眾志孚應,經始扵六年之春,成扵嘉㤗改元之夏。閱月才十餘,而變瓦礫之區為大寳坊。始者蕩廢扵一弹指頃,𠰥甚慘矣!及其興之神速,則高掩前古而又雄壯傑特,絕過扵𦾔。按圗而作,井井有條,雲棟雪脊,翬飛層叠,逈出扵𤇆霏空翠之表。春秋二會来者益眾,奔湊瞻仰如見化城,驚懼踊躍稱未曾有,徑山扵是乎大振矣!余甞登含暉之亭,如踏半空,左眺雲海,視日初出,前望都城,自西湖浙江以至越山,厯厯如指諸掌,真絕景也。為別峰寳印賦詩有「百萬桾松雙徑杳,三千樓閣五峰寒」之句,印為之撫掌,且曰:「山中之景幾無餘藴矣!」是時新創大閣,丹臒未施,上下一色,如凝霜雪,涉二十年猶属夣境。今則土木之盛何止十倍,恨未能一寓目也。𦖟忽以書相尋扵寂寞之濱,屬以記文,遣僧契日携書来見,備道始末。辭之曰:「年侵學落,筆力随衰。子之師願力宏深,成如許大佛事,不求扵重望雄文之士,而為此来何其舛邪?」求之𠕅三,拙菴又助之請,遂櫽括其語,為之大書,且告之曰:「大慧千僧閣之成,一時稱為盛舉。𠵊乎李資政之記,以為在杲公何足道?而循襲齷齪者以為竒特,不亦陋甚矣哉!𦖟之為此,初豈有意扵興作者?囙欝攸之竒變,偶人情之響合,上資國力,廣集喜捨,時節囙縁,有相之道以濟登,[A13]兹是同不可不記以傳遠。然扵師何有哉?矧國一之初,夲無可傳之法,其後瞻禮之眾傾扵億兆,財施之廣盈扵千萬,視之如幻,䓁之扵空。居惟一室,室惟一牀,布褐陶匏,幹衣糲食,其視寵榮震耀何如也?𦖟方以此道行,而余欲以言語讃歎有為㓛德,多言益足為贅。是故言𥁞扵此,師其以為然乎?」 ᅟᅟ==[A12] 兹【CB】,玆【志叢】== ᅟᅟ==[A13] 兹【CB】,玆【志叢】== 三年重午日,𩔰謨閣直學士,通議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奉化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樓鑰記并書 徑山禅寺重建記 國家駐蹕臨安,自西天目龍翔鳳舞,舒岡布麓,蟠結而為帝王之都者,錢塘也。自東南天目熊騰馬奔,陵深拔峭,發越而為梵釋之宮者,徑山也。山以徑名,乃天目之徑路,其地尊故鬼神不敢宅,其境勝故凢庶不得居,必也以大法力逮大道場,然後能儲精會秀,攬光景而納扵其中。始國一禅師卓錫于此,興廢逮今盖已四百餘年矣。先是,慶元己未冬龍王殿災,精廬佛宇一夕而燼,住持僧元聦治故而復新之。後三十五年夏𠕅燬。無凖師範慨然歎曰:「曩在育王時,曾夣一神人,偉衣冠,盛儀衛,馳騎而前迎。疇昔之夜,又夣前神人者,持一寳珠以相授,曰:『謹勿訝。』或謂夣之神即山之龍,珠之數則火之日也。豈住止成壞皆數耶?」師扵是以精進心轉不退輪,以勇徤力撾無畏皷,披榛塞竅,高深度材扵山,視昔所封植可以為榱為梁、為杗為桶者,適飽厥用則鳩工聚粮,命幹力之僧相其役。一念纔起,諸天響合,上方須賚甚渥,公卿大夫士樂施捨,南國之好𠵊者不祈而獻貲,不命而獻力。越三年,考成曰堂、曰殿、曰門、曰廊、曰樓觀,棲客之廬、齊庖之所、庫𢈔井廐靡不畢具。最是龍逰閣居翠峰之頂,畫栱璇題,承雲納日。而虗檐外曰凌霄之閣,天空宇逈,𠰥與灝氣者㳺。循而下曰寳殿、曰寳所、曰靈澤殿、曰妙莊厳閣,不但如飛来湧出,而宸奎麗畫寳鎮此山,寔振古所未有。舊兩僧堂幼學者居外,久習者居內,殆非不二法門。今則綂而為一,楹七而間九,蓆七十有四而衲千焉。矧翼五鳳而閌離門之虗,建萬佛而補艮山之闕,皆以大用勝服之。𠰥夫乗金相水,西奉多聞,異僧所之更不道也。比年以来,𡻕數不登,諸方寺宇兵殘火燬,荒基㫁礎相望,百不能興一二。師乃扵艱棘之秋,廉以克己,勤以募眾,竟乗願力成就茲事,豈不謂釋中之傑也?𨿽然,予甞聞瞿曇氏之為教也,𢬜泊三界,木下一宿,穴土為廬,編茅為菴。逹磨之不屋也,德山之無殿也,包攝之不設佛像也,楊歧之不盖僧堂也,風穴之不葺破院也,林洋㤗布衲之不飾寺塔、不占檀那地。瓦石擊竹無非道,山桃開花無非禅,地上木庭前栢無非佛,安得有宮殿樓閣之華哉?無凖曰:「否也!了性者,真幻皆性;證實者,權假皆實。一大寳藏,半說莊厳;一部《華厳》,只言現量。有是身非𢬜亭也,有是物非寓宇也,有是居䖏室廬非假觀也,有是宮殿樓閣非化城也。扵密屋可以識無漏,扵境壁可以見囙果,扵廣大樓閣可以觀三生。立一枯木為像可以起人敬心,拈一泥團塗地可以使人不墯惡趣。莖草建剎具足大智,聚沙為塔皆成佛道,安得謂無范金合土塈茨丹臒之事哉?」予謂:「由前之說則一切有為之事俱落虗無,由後之說則諸祖無上之宗悉成㫁滅。泥空則如盲人摸象,黑山鬼窟修行;墮有則猶跛鼈困泥,濁海波中起沒。二說皆非也。道有則一塵不立,道無則一法不捨。扵真空而不着頑空,扵妄有而轉歸妙有。信圎而不偏,念活而無弊。合體性容貌融為一源,其庶乎道哉!」師曰:「此事且止。普樂院[A14]火,永邦建之,記者張無𥁞也。圎通寺焚,師序復之,記者周益公也。己未[1]之厄,聡亦求記扵樓學士。予舊詞臣也,盍為我識之?」𡻕丁酉(理宗紹㝎六年)登山,首請守寧國,又請奉祠龜溪,請益勤,且曰:「上累頒金幣,賜御書,復賁範以金欄法衣、佛鑑師號,盖自靈山付囑以来未有。如今天子神聖慈武,清心寡欲,䔍行𠵊道,扶立教門如此之力,子尚可得而辭耶?」「[A15]詠不甞醍醐,不嗅薝蔔,枯藤敗筆何能鋪述盛羙?然學自孔氏,所求乎子以事父、臣以事君,常恐不𥁞其分,無以報國。汝䓁捨世俗家,出形色界,辭親割愛不拜君父,飯以珍厨,棲以大厦,将何所求報國㤙?持經誦咒不足以報,譚空說妙不足以報,窮子之力𥁞未来世以無量莊厳不足以報。惟發揚大旨警悟群迷,具如来眼踏毘盧顖,掘二祖髄御大梅心,標俱胝指破馬師、欽師,或使一切眾生成䓁正覺,此真是報國㤙處。」範曰:「唯。」乃為之記。 ᅟᅟ==[A14] 火【CB】,大【志叢】== ᅟᅟ==[1] 指慶元己未冬龍王殿災之事,精廬佛宇一夕而燼,住持僧元聦治故而復新之。(p. 0021)== ᅟᅟ==[A15] 詠【CB】,泳【志叢】== 尚書吳詠撰 逰徑山記 觀文殿大學士杭州太守莆陽蔡襄君謨記 記徑山之逰臨安縣之北,𨝣直四十里有徑山在焉。山有佛祠,號曰「承天祠」,有碑[A16]籀[1]述載,本初唐崔元𦒋之文,歸登書之石,今傳扵時云。始至山之陽,東西之徑二。登自其西,壁絕襟繞,轎行百休,松檜交錯,盤欝蒙翳,尋丈之間,獨聞語聲。躋稜層,披翠蒨,𥁞十里許,下視来徑,青虯蜿蜒,摶巌騰霄。且及其巔,峡束洞隠,幾不容並行。已而內括一區,平盈坦壑,四面五峯,如手竪指,一峯南絕,卓為臣擘,屋盖高下,在掌中矣。庭間小井,或云故龍湫也。龍亡湫在,𡻕率一来,雷雨瞑曀,而鄉人祠焉者憧憧然。環山多桀木,絲杉翠檉,千千萬萬,𠰥神官蒼士,聮憧植葆,駢隣𠋣徒,沉毅而有待者。導溜周舎,鏘然鏐然,𠰥鑾行珮趋而中莭者。由西峯之北數百𡵯,矹然臣石,屏張笏立,上下左右,可𠕅十尺,劃而三之,𠰥川字,𨽾文曰「喝石巌」,其傳甚神。並岩被谷,修竹茂密,甞以契力刻竹兩莭間,成「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字云爾。由東徑而往,坎窞為池,㳺魚曠空。其西逕東折蹴南峯,領脰之間,平地砥然,盈畆而半。偃松一本,其高丈,其䕃四之,橫柯不聳,如芝孤生。松下石泓,激泉成沸,甘白可愛。即之煮茶,凡茶出北苑,苐品之無上者。最難其水,而此冝之。偃松之南,一目千里,吳江之濤可挹,越岫之桂可搴,雲駁靄褰,狀類互出,𠰥古圗畫,蟲蠧㫁裂,無有邊幅,而𨼆𩔰之物尚可名指。群山屬聮,呈露崗脊,矯矯剪剪,咸自意氣,𠰥小說百端,欲聖知之亢而不知其下也。臨觀久之,魁[A17]博通幽之思生焉。古人有言:「登高能賦,可為大夫。」旨乎哉!子扵斯見之矣,曷止大夫之為也!大凡言之,天隣地絕,山囘物靜,在處人巧,舉可人意。𨿽窮冬閴寂,未覩夫春葩之榮、薰風之凉、秋氣之清,然取扵子者猶在也。既歸無幾何,而曩所厯者重鈎復結無一見焉,追而言之,𠰥覺而言夣,使人悄愴而不知其自也。同逰者,建安[A18]王瑊君度、嶽陽朱師德宗哲,又君度之姪子常、子羙,甥杜沂皆從逰其前,與謀而後。以事已之者朱宗哲之兄師道希聖、杜沂之父叔元君懿、揭陽盧幾舉。之三人,莆陽蔡襄一與之𠵊,惜乎不及俱也。書所經見往貽之,人一通。甞刻竹兩莭間之十字,其逰之年月日也。 ᅟᅟ==[A16] 籀【CB】,籕【志叢】== ᅟᅟ==[1] 「籕」:籀的訛字。(註:籀是古代的一種字體。中國春秋戰國時流行於秦國,今存石鼓文是其代表。亦稱「大篆」。)== ᅟᅟ==[A17] 博【CB】,慱【志叢】== ᅟᅟ==[A18] 王【CB】,黃【志叢】== 孔子登㤗山而小天下,荀卿亦云:「不𠰥登高而見[A19]博。」然則孔子、荀卿之說豈徒𧩊偉觀而適細娛?抑亦有足發扵人者。以其俯高則視廣,逹遠則思深。高且遠,聖人之道。學其高者,其視廣;學其遠者,其思深。廣視而思深,鮮弗克濟。予觀蔡君謨記徑山之逰,圗畫扵文物無遁者。且謂古人有言曰:「登高能賦,可為大夫。旨乎哉!吾扵斯見之矣。曷止大夫之為也?」如是者,又豈徒肆竒語巧華扵草樹烟雲之間哉?誠取乎發之高遠,如前之所陳也。後之逰者蔑是之取,而區區然虞顛濟而竭目力,非予所敢知也。後三日,縣尉[A20]王瑊題其篇末。時年希聖權令君謨從事中洛,君懿尉漣水,皆新署。宗哲舉之皆名進士,從逰三子皆幼。書者杜叔原,其尉漣水君懿也。 ᅟᅟ==[A19] 博【CB】,慱【志叢】== ᅟᅟ==[A20] 王【CB】,黃【志叢】== 《首楞厳》云:「山河大地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現物。」上而竺墳魯典,下而稗官小說,乃至百家異道之書,未有舎此所現而能鏗金鏘玉,震耀古今者。宋景祐間,莆陽蔡君謨由觀文大學士出守杭城,其記兹山岩石之竒峭、水雲之幽茂,自謂𠰥覺而言夣,信不誣矣。漣水尉杜叔元甞磨崖大書,昭于當時。苔埋蘚剥,霜凍雨淋,不二百年澷滅殆𥁞。少林嵩禅師易以木板刻之,今日亦然[A21]圮腐。𦒿宿惠洲出己資,代石重加雕鐫,置之流止亭間,使與唐崔元𦒋所銘國一大覺之道之德並行扵天下後世,可不遠且大哉!後至元丙子[1],住山特賜「惠文正辯佛日普照禅師」。 ᅟᅟ==[A21] 圮【CB】,𡉏【志叢】== ᅟᅟ==[1] 「至元丙子」:元朝有二個丙子年,一為世祖至元十三年丙子(1276),一為順帝至元二年丙子(1336),查元叟行端生卒年為(1255-1341),故推論後者較合理。== 行端敬題 圎覺閣記 淳熈十年二月己未,徑山興聖萬壽禅寺西閣成。[A22]乙丑[2],上賜住持僧寳印《御註圎覺經》,且命寳印為之序。既進,上為嘉歎,召見錫𧶘甚寵。扵是道俗咸曰:「賜經與閣成同時,冝牓曰『圎覺之閣』,且刻石以侈盛事。」則文咸曰:「陸㳺冝為記。」寳印以眾言来諗㳺扵山隂澤中,㳺蹙然不敢辭。恭惟聖天子以聡明睿智之資,體堯蹈舜,深造道妙,悟一心扵萬法之中。既以博極皇墳帝典、𦏁圗魯史之秘,而象胥所傳、木葉旁行亦靡不究覧。以大圎覺為我世界悼士之陋,多岐私智,昧乎大同,乃以萬機之餘親御註釋。凡十二大士之所問、調御之所說、佛陁波離之所譯、宗密之所註、裴休之所言皆氷釋縷解扵宸華之下。[1] \[2] ᅟᅟ==[A22] 乙【CB】,己【志叢】== ᅟᅟ==[2] 淳熈十年二月乙丑聖旨賜(臣寶印)御註大圓覺經一部。(X10n0251_p0151c04)== ᅟᅟ==[1] 陸游的〈圓覺閣記〉內文未完,今補上,如下:「十日並照,物無遁形。百川東歸,海無異味。如既望月,無有缺減。如大寶鏡,莫不照了。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霜露所墜,日月所照,莫不共在此大圓覺中。魯之縫掖,楚之黃冠,竺乾之壞衣,祝發乎時相與為矛盾為冰炭者,亦莫不共在此大圓覺中。不偏不欠,不迷不謬,垂之萬世,亦莫不然。而寶印以山林枯槁之士,道行海內,名徹九重,得懷璉入侍仁宗。故事,召至便殿者,再覲清光。承聖問,口誦所聞,文附巨典。有學士大夫,學願而不可得者。又此閣北觀,首冠一山,費至三十萬貫錢。其落成也,適當賜《經》之時,山川動色,神龍踴躍。於乎盛哉!方閣之未建,東偏有千僧閣,紹興中,大慧禪師宗杲所營。宗杲,法門之傑,方住山時,眾盈千數,故以名閣。然自今觀之,雖萬億阿僧祗眾,猶有限量,豈若圓覺之廣大無邊也哉?顧游衰病憔悴之餘,學問廢落,文思局澀,而名山勝事,本末閎闊,非區區筆力所能演述,實以為愧懼云。」== ᅟᅟ==[2] 以上為陸游的〈圓覺閣記〉內文的一部份,以下為楊泰之的〈增修徑山興聖萬壽禪寺記〉內文的一部份。可能是編輯者誤把兩篇文章寫成同一篇。== [3]十殿𠰥干楹,為叢林擁衛;構無垢軒并雲厨䓁室𠰥干間,為怡賓安眾之所。百器具脩,常住賴之。徑前作大門樓,自書「天下徑山」之扁。其天王殿門之扁,則駙馬都尉沐公所書也。 ᅟᅟ==[3] 楊泰之的〈增修徑山興聖萬壽禪寺記〉缺前文,今補上,如下:「凡山川有騰絕,必有物之靈者處之。物之靈,莫靈於人。而其間橫雄顯發能仁氏之道者,尤人之極靈。故往往不能不移其所勝,以歸於其人焉。此徑山五峰之拔秀幽盤者,所以始室群龍,卒成興聖大精藍,歷今幾年年,補六十七善知識,而猶未艾也。雖然,難陀波羅乳糜未供,安受菩提?迦陵尊者竹園未舍,瓶沙王堂殿未興,安處千眾?是則莊嚴為闡法之因,構結為度人之要,主師席者,容視為粗行小果,而致荒先緒乎?前三衢證果禪寺住持金華月江淨公禪師,實六十五代主。先是,仁廟優崇象教,征天下高僧,翻修藏典,公亦與焉。明年,為宣廟宣德丙午,諸山以公學行知見,如武庫森嚴,云龍超越,相舉於宗司,遂檄住是山。指南迷途,意氣直截。座下千餘指,一為觀根發機,矢無虛發。四方尊仰,檀信填門。少暇,則雅步躊躇,經營廢敝,妙算神出,意至皆成。積財儲糧,鳩工定規,次第舉行,竟獲完美。先修大佛殿,巍巍若新。次修伽藍堂、祖師堂及方丈,莫不增換益固。殿壁亦施五彩繪,光耀人目。觀音大士、十八大阿羅漢,一切神像,蓋加以金碧朱粉,雜色麗裝,殆有生氣。」== 迨𡻕甲寅,公春秋𥨊高,倦扵接引,思休閑且預謀歸𡨜之地,迺即寺北偏作退居,號「圎照」,結窣堵波,號「壽塔」。乙卯秋既就,述偈而退。今天子改元正統之丁巳夏,偶逰京師,因𦾔𠵊余,来求紀。其作用之𡻕月,将立石寺中,以貽謀後。来俾有繩纘。予素重公平昔行願非小,今此盛舉,真菩薩心,信所茟之。 賜進士出身,前監察御史,中順大夫,大理少卿吴興楊復㤗之𢰅 雙溪化城接待寺記 徑山天下苐一禅剎,𥥆深修阻,高人逹士之所輻湊,余每恨無因至焉。去年春,奉詔祈澤山間,佛日禅師宣公獲知今承相魯國公[1]居是山七年矣,忻然領予裴徊周覽。雲山重複,草木蓊薆,悅可人意。而又棟宇宏麗,器物潔齊,為之昭愕加歎。彼息心淨住,何為得此哉?乃言曰:「重跰而来者,窮其日力,食息無所。吾又扵雙谿之上築室百間,濟其所不及。皇帝甞錫『化城』二大字,因創重屋,尊而閣之。殿𥨊門廂庖廩湢浴靡不備。」願得識其寔,亟命箯輿並㳺,至則有遇,其言無不及也。余遂言扵師曰:「吾儒之道,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扵事,謹扵言,就有道而正焉。釋迦氏初至雪山,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既勤且勩,不減吾儒也。今為僧者,不耕而穫,拱坐得食,随寓随足,又為之菱舎,使朝不及餐扵此乎榖,夕不及宿扵此乎館,将翱将翔不至半塗而廢,得無過扵安且飽乎?夫登山者将為道謀乎?将為安飽乎?苟志扵道,則居不必安,食不必飽,孜孜求之。求之不得,不敢少怠。意會神契,斯有得矣。師謂何如?」師曰:「此吾考室之意也。能不媿此室,則在其人。」吁!彼能識師意歟?既畢力营繕,遠近信敬,翕然樂施。師又自裒其槖,合緍市田千畝為無𥁞供,扵是化城之居可久以大,而師所以待其徒之意始愜,不可不識也。師名可宣,吾蜀嘉㝎許氏子,別峰印公、橘洲曇公之弟。曇又其同氣也。禅印詩曇,有之似之,上雅聞其名,用錫佛日之號。奎畫蜫耀,草木生榮,年餘七十,甞手書《華厳》䓁經𢇮藏茲山,又築窣覩波扵後,當相與為不朽云。 ᅟᅟ==[1] 一、南宋寧宗時,丞相史彌遠奏請設置五山十剎,將寺院上下等第區分,最初僅有禪剎五山十剎,後來又加上教院的五山十剎。二、史彌遠1208年成為宰相,掌握南宋的實權。又因立宋理宗之功,更加掌握大權,至到1233年去世之前,他一直掌握南宋實權。(註:故此丞相應是指魯國公史彌遠。)== 嘉㝎丙子季夏月吉,朝奉郎守軍器監𠔥侍左郎官眉山楊汝明記并書 徑山集上 徑山集中 (前徑山興聖萬壽禅寺住持金華宗淨集) 徑山國一祖師行寔 將仕即前守杭州右司理叅軍李照𢰅 天下山水竒秀,則吳、越稱首。越則有天台、四明為尚,吳則有天目居最。徑山乃天目東北峰,比諸峰又復竒勝。其頂則五峰周抱,中有平地,實洞天耳。承天禅院居北焉。余聞是山是寺之名久矣!大中祥符辛亥,奉命司憲于郡,日無清暇,故莫遂訪焉。今年孟夏,既獲羙代,心腑清適,有命駕之興,快疇昔之素。俄至于是,見其峰峦勝異,草木鮮瑩,基構高下,甍檐縈帶,非丹青之可状,非詠歌之可記,乃問諸僧開山之事。始先賢之靈迹,其說頗駭人之耳焉。𠕅徴其據,乃得石碑数片、𦾔録一卷,考其事寔,得諸僧之說半焉。而又乗茟者記述事迹,或得前而遺後,或得後而遺前,觀之者莫能𥁞見始末之實。余惜此山之竒絕,高先賢之茂行,痛其郡記錯維難𥁞行扵世,使好事者不能傳之,乃命茟縂集其事,使終始一貫,前後無失。然其事得扵古石者存之,傳扵人口者勿載,欲後之見者不復疑焉。 時 大中祥符乙卯𡻕壬子月[A1]乙亥日記 ᅟᅟ==[A1] 乙【CB】,已【志叢】== 苐一代大覺國一貞元祖師 師諱法欽,吳郡崑山人,姓朱氏,世服儒業。師初孕,母管氏夢蓮生扵戶樞,取一花繫扵衣帶,窹乃惡葷餌。既誕,形貌竒偉,神色營徹,好以佛事為兒戲。及𠜍,身長七尺,體備諸相,學行時采為時推服。年二十二,州以充賦,道由丹徒,憇于鶴林。素禅師見而異之,問曰:「子何之?」師曰:「将求仕扵上京。」素曰:「𨿽有五䓁之爵,豈如三界之尊耶?」師曰:「可學乎?」素曰:「觀子神觀,幾扵生知。𠰥肯出家,必悟如来知見。」師即裂縫掖,刻苦親依。素深器之,謂門人法[A2]鑑曰:「此當大弘吾法,蔚為人師。」師日夜奮励,鍊行安禅,知徑直之一言,越周旋之三學,廼請素示其法要。素曰:「無人得我法。」師曰:「以何傳?」素曰:「我法寔無可傳者。」師頓釋疑滯。久之辭素,請示所止,素曰:「乗流而行,遇徑即止。」遂受具扵餘杭龍泉寺法崙律師,後之臨安,行次東北山之下,見樵者,問曰:「此何山?」樵曰:「此天目山之徑路,謂之徑山,亦名徑塢。」師憶素語,廼披榛而入。四顧非人居,適逢苫蓋,以覆罝罘,師就之宴坐。大雪經旬,絕食安禅。既霽,獵者見之,投誠歸向,師誨使更業。獵者▆弓矢罟網,以其地結菴,請就居之,日餉扵師。他日謂獵者曰:「吾将𨼆扵此山。」獵者曰:「此山神異,中有龍居,師勿徃。」師曰:「何患焉?汝冝遵吾。」即自重岡之西至危峰之北,有一石屏,師坐其下。凡数日,有白衣老人,前而致拜。師曰:「汝何人也?」曰:「龍也。」師曰:「何為至此?」曰:「自師到此山,吾屬五百皆不自安。師必久住,我将挈其屬而歸天目。願捨所居為師卓錫之所。」引師南進,登絕頂,入五峰之間。中有大湫,指謂師曰:「吾家𠰥去,此湫當涸矣。願留一穴,以通天目。我欲時至而衛師焉,慎勿湮之。」言訖乃𨼆(今之龍井是也)。扵是雲霧晦冥,風雨連霄。詰旦,湫水𥁞涸,漲沙如平地。北峰之陽有菴,𠑊然新成。師知龍所創,遂居之。至今基陛諸草不生,自是遠近鄉風悉来給奉,四方禅衲景從,菴居滿扵岩谷。山左有前臨海令吳貞,捨別墅以盖精舎,未逾数載,名震天下。馬祖令人馳書,書中作一圎相。師開緘,扵圎相中作一點,卻封囘。又令智蔵来問:「十二時中以何為境?」師曰:「待汝囘去時有信。」蔵曰:「如今便囘。」師曰:「傳語:『卻須問取曹溪。』」有僧問:「如何是道?」師曰:「山上有鯉魚,井底有蓬塵。」又僧問:「如何是祖師西来意?」師曰:「汝問不當。」曰:「如何得當?」師曰:「待吾滅後,即向汝說。」永㤗初,師一日坐于峰北石屏之下,見一白衣人,稱是天目巾子山人,致禮言曰:「彼山神告我,長安佛法有難,遣我護之。非僧相不足以増重法門,願度我為沙彌。」師曰:「汝有何能?」曰:「能誦觀音俱胝䓁咒,㓛力無比。」師欲驗之,指坐後石屏:「汝能咒之令破否?」曰:「可。」遂叱之,石裂為三(今喝石岩是也)。師異之,度為沙彌,與名曰「崇慧」,入京寓止章敬寺。大曆三年戊申,九月二十三日,太清宮道士史華奏,乞與釋氏當代名流角佛法道法勝負。于時代宗留神空門,道眾憤疾故有是請。扵東明觀架刀為梯,史華登躡而上,如履磴道,緇侣相顧無敢躡者。崇慧聞之,謁開府魚朝恩,朝恩為奏其事。翼日,𠡠扵章敬寺庭𣗳間梯架,鋒刃銛白如霜,増東明觀之梯百尺。觀者如堵,崇慧跣足而登,至絕梯而[A3]止,忻然躡而下如行平地,以至𨂻烈火,探沸油,餐鉄葉為䬪飥,嚼釘線為脆飴。史華與道眾視之駭汗,掩袂而走。四眾讃仰,聲𠰥雷霆。帝遣中貴鞏廷玉傳宣慰劳,嘉歎至于𠕅三,賜紫衣,授鴻臚卿[1],號曰「護國三蔵」,𠡠安國寺居之。尋被召,對問:「師承何人?」慧曰:「徑山高道僧法欽,臣之師也。」慧辭以未具戒,不敢受紫衣之賜。帝特命開壇,方羯磨,慧𨼆身壇上,莫知所往。帝駭異,賜號「性空大師」。時疑觀音應現,救護佛法。因慧之奏以禮徑山為師,師名益著。大曆中,代宗遣內侍黃鳳持詔致師詣闕,其詞曰:「朕聞江左有藴道禅人,德性氷霜,淨行材野。朕虗心瞻企,渴仰懸懸,有感必通,國亦大慶。願和尚遠䧏中天,𥁞朕皈向,不違願力,應物現形。仍敕所經州縣厳粛舘餉。」(勒石現存。)既至闕庭,帝躬迎登殿,設座以資法要同弟子之禮。師一日在內庭,見帝起立,帝曰:「師何以起?」師曰:「檀越何得向四威儀中見貧道?」帝悅,謂忠國師曰:「欲賜欽師一名。」忠忻然奉詔,廼賜號「國一」焉。頃之,辭歸,帝曰:「此眾生有當度者,彼眾生豈有殊乎?」師曰:「實無有法以度眾生。」居內僅一年,每賜繒綵、設御饌,皆控而不受。唯布衣蔬食,器用陶匏如平時。相國楊綰見而歎曰:「此方外之高士也,難得而名焉。」崔趙公甞問:「弟子出家得否?」師曰:「出家是大丈夫事,豈将相之所能為?」趙歎賞其言。一時名公,如李泌、徐浩、[A4]第五[A5]琦、陳少㳺䓁凡三十二人皆稱門人,問道以求決擇(三十二人姓名列于碑隂)。已而力辭,南還𦾔山,餞禮榮輝,敕夲州扵徑山重建精舎,度僧七人以奉巾瓶,命州長吏逐月躬至問候。久之,刺史請居州之龍興寺,師亦暫往。越之[A6]連帥[1]憫其民新被𡨥,願師往臨以福芘之。師從其請,或半年,或一年,如是者𠕅。復歸龍興與徑山,不擇所止。師将示滅于龍興,先期三日,告眾曰:「當葬吾扵南庭隙地,勿封勿𣗳,恐妨僧徒之菜地。」俗壽九十二,僧臈七十,寔貞元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也。師悲願弘深,見面聞名,如子得母。潜符密契者不知其数,目之為功德山。故東至海岱,西及隴蜀,南窮交廣,北𥁞朔方,學者靡不慕義而来,志求咨决,到扵天龍,敬向異類皈依。地產靈芝,空雨甘露,聖燈夜現,綵雲朝暉(寺之玉芝岩、含暉亭因名扵此),猛獸棲其傍,眾禽集其室,白鷴鳥鴉就掌而食。有二白兎,馴伏靴履之上,欲師足煖。有一雞常随𦗟法,不食生命,師之西也,長鳴三日而絕。有一麕,常依禅室不他逰,師之滅亦三日而死。貞元九年,德宗賜[A7]諡號曰「貞元大覺禅師」,塔曰「天中」。憲宗元和十年,賜[A8]豐碑,比部郎中崔元𦒋撰,左散騎常侍龜登書其碑在寺之西南隅。師嗣牛頭宗沠,得法扵素,素師威,威師持,持師方,方師巌,巌師嬾融,融師四祖信大師。天復中,錢氏刻土,許思兵亂,𤼲塔見二缸合蔵肉身如生,髮長覆面,士卒悚拜而去。吳越王厚禮重葬于𦾔塔焉。 ᅟᅟ==[A2] 鑑【CB】,鏡【志叢】== ᅟᅟ==[A3] 止【CB】,至【志叢】== ᅟᅟ==[1] 鴻臚寺,中國古代官署名。南宋、金、元不設,明清復置,主官為鴻臚寺卿。主要掌朝會儀節等。== ᅟᅟ==[A4] 第【CB】,弟【志叢】== ᅟᅟ==[A5] 琦【CB】,渏【志叢】== ᅟᅟ==[A6] 連帥【CB】,達師【志叢】== ᅟᅟ==[1] 一、「連帥」:泛稱地方高級長官。二、「越之連帥,憫其民新被宼,願師往臨以福芘之。」(g032p0072)== ᅟᅟ==[A7] 諡【CB】,謚【志叢】== ᅟᅟ==[A8] 豐【CB】,豊【志叢】== 苐二代無上禅師 禅師名鍳宗,湖州長興錢氏子也。祖徽,禮部侍郎。父晟,晦德不仕。師少而頴異,風骨不凡,挺然有拔俗志。依夲州開元寺大德高間出家,年二十七,受具戒,間使習經業,通《淨名》、《思益》二經。棄之逰方,謁[A9]鹽官悟空禅師,𥁞得其要領。悟空賞識,以為堪任大法。咸通三年,至天目東登徑山,見𦾔寺自國一去後,僧徒分散殆𥁞,荒凉如傳舎。師意欲追還𦾔觀,遂駐錫焉。未幾,百廢具舉,道望日遠,學者相尋而至,翕然成大法席,𠜍扵江淛。門弟子傑出者,洪察、洪諲、洪詣、洪𡨜,知名咸啟行謙、行滿、行真,皆從上宗門爪牙。先是,諲以經論自負,師告之曰:「佛祖正法直截亡詮,汝𥮅海沙,扵理何益?但能莫存知見,泯絕扵縁,離一切心,即汝真性。」諲聞而適悅,即呈偈云: ᅟᅟ==[A9] 鹽【CB】,監【志叢】== 這箇非他物 元来不昧機 逹而全體現 應處不思議 師曰:「汝問取察師兄。」察曰:「師弟高見,非吾境界。」諲即辭,徧往諸方,至大溈方悟旨。師平時指徒,語言切直,類皆如此。咸通七年丙戌閏三月五日,集眾說法,端坐而化。閱世七十四,坐四十八夏。門人奉全身葬于寺之西大𡨜巌。乾化五年,吳越武粛王請于朝,賜[A10]諡無上禅師。唐之石士雲牙先生沈敬修𢰅〈靈龕銘并序〉,又為之讃曰: ᅟᅟ==[A10] 諡【CB】,謚【志叢】== 眉目清開 風神秀𤼲 圗入丹青 不差毫髮 潭底無波 天心印月 是兮非兮 師寕有說 苐三代法濟禅師 禅師諱洪諲,其先吳興烏程人也,姓吳氏。生而神異,長而聦頴,十九依無上禅師削髮,二十二往嵩嶽受具。初習律乗,未十日而誦畢,棄之㳺心經論,機辯風生,耆宿下之。歸覲無上,無上問曰:「汝扵時中将何以報答四恩?」師芒然莫知所對,廢食三日。無上方便慰安之,師扵言下有省,述偈以進,無上頷之(語具無上章)。未幾乃辭,行脚。始謁雲岩,不契。遂造大溈,頓釋蒙滯。𠕅走石霜,得末後句。尋遇會昌之難,眾皆悲惋,師曰:「大丈夫鍾此厄會,豈非命耶?何乃効兒女乎!」大眾初復沙門相。師還故里西峰院,咸通七年上徑山,無上委以住持事,師辭甚力。無上曰:「吳中佛法藉扵子耳,何辭之有?」開法之初,眾不滿百,未終𡻕間,堂餘萬指。僧問:「掩息如灰時如何?」師曰:「猶是時人工幹。」僧曰:「幹後如何?」師曰:「耕人田不種。」僧曰:「畢竟如何?」師曰:「禾𡦦不臨塲。」僧問:「龍門不假風雷勢便透者如何?」師曰:「猶是一品二品。」僧曰:「此既是階級向上事如何?」師曰:「不知汝有龍門。」僧問:「如霜如雪時如何?」師曰:「猶是污染。」曰:「不汚染時如何?」師曰:「不同。」紀僧問:「如何是長?」師曰:「千聖不能量。」曰:「如何是短?」師曰:「蟭螟眼裏着不滿。」其僧不肯便去,舉似石霜。石霜云:「只為太近寔頭。」僧問:「如何是長?」石霜云:「不屈曲。」曰:「如何是短?」石霜云:「雙陸盤中不喝采。」佛日長老訪師,師問:「承聞長老獨化一方,何以薦逰峰頂?」佛日曰:「朗月當空挂,氷霜不自寒。」師曰:「莫便是長老家風?」佛日答曰:「峭峙萬重闕,扵中含寳月。」師曰:「此猶是文言。作麽生是長老家風?」佛日曰:「今日賴遇佛日。」佛日卻問云:「𨼆密至真,時人知有道不得;大省無辜,時人知有道得。扵此二途,猶是時人昇䧏處,未審長老親道自道如何道?」師曰:「我家道處無可道。」佛日曰:「如来路上無𥝠曲,便請玄音和一塲。」師曰:「任汝二輪更互照,碧潭雲外不相闕。」佛日曰:「為報白頭無限眾,此囬年少莫歸鄉。」師曰:「老少同輪無向背,我家去路勿叅差。」佛日曰:「一言㝎天下,四句為誰留?」師曰:「汝言有三四,我道其中一也無。」師因有偈曰: 東西不相顧 南北為誰留 汝言有三四 我即一也無 許州金明上座聞師說法頗契石霜,乃曰:「徑山老[A11]子,[A12]何[1]敢說石霜禅!我往問之,彼𠰥果合我,則為渠作園頭;如其不然,我則掀倒禅林。」先問石霜:「一毫穿眾穴時如何?」石霜云:「直須萬年後。」云:「萬年後如何?」石霜云:「登科任汝登科,拔萃任汝拔萃。」後問師云:「一毫穿眾穴時如何?」師云:「直須老去。」云:「老去後如何?」師云:「光靴任汝光靴,結裹任汝結裹。」眀乃作禮,為之治圃三年。師始至是山,適遭黃巢之亂。巢之偏帥領卒千餘人見師,師宴坐不起。帥以劒揮禅牀者𠕅,師神色不動。帥異之,獻寳𠕅拜而去(今禅牀二劍迹猶存)。吳越武粛王微時,師一日謂其徒曰:「翌日有異人至,當厚禮以待之。」詰朝王至,師乃門迎延于丈室,特異扵他堂,眾皆訝之。乃密謂武粛曰:「他日獨覇吳越,當須護持佛法,無忘此言。」武粛恭謝而去。及立軍功,收杭州,執弟子禮以事扵師,待遇勤厚莫可為比。中和二年,表乞賜師紫方袍。景福二年,武粛封吳越王,復表乞賜號法濟大師,中國皆制可。乹寧二年乙卯九月二十九日,院前檉𣗳忽萎,厨內飯如金色。知事白師,師令鳴鐘,大眾雲集,乃陞座示眾曰:「牟尼掩足,迦葉蔵峰。彼彼不落見聞,一句莫教人說。汝須急切,各自知時。法界𨿽長,世人景促。佛法非遠,大道不迷。孝順住持,如吾在日。久立珍重!」乃脩書遺武粛王。復命門人冲羽、久住、智全䓁遺戒曰:「自吾去後,汝䓁傳器住持,凡度徒弟,皆禮吾真為師。兄弟相攝,無忘此語。」三十日寅時入滅,俗壽八十三,僧獵六十一。以元和八年癸巳𡻕生,大和五年辛亥𡻕出家,年一十九。大和九年乙卯𡻕受具戒,年二十三。咸通八年丁亥𡻕住持當山,至乾寧二年乙卯𡻕,凡二十九年。武粛王自為述讃四十句,又[A13]諡師為「建初興國大師」,及親號塔曰「廣濟之塔」。開平五年辛未𡻕,僧師烈製碑文。貞明二年丙子𡻕,立石。武粛王将薨,謂文穆王曰:「吾昔自徑山法濟示吾覇業,自此𤼲迹,建國立㓛,故吾常厚頋此山焉。他日汝䓁無廢吾志。」其後文穆、忠[A14]獻、忠懿王皆不忘武粛之遺旨,恩頋山門非他可並焉。 ᅟᅟ==[A11] 子【CB】,【志叢】== ᅟᅟ==[A12] 何【CB】,【志叢】== ᅟᅟ==[1] 缺漏字是「子,何」。據「許州金明上座聞師說法,頗契石霜,乃曰:『徑山老子,何敢說石霜禪!……。』」(g032p0080)== ᅟᅟ==[A13] 諡【CB】,謚【志叢】== ᅟᅟ==[A14] 獻【CB】,憲【志叢】== 苐四代慧滿扶禅師 秀州人。四月初七日忌辰。 苐五代法警庠禅師 杭州人。九月三十日忌辰。 苐六代脩禅師 杭州人。九月十八日忌辰。 苐七代廣燈湛禅師 秀州人。四月廿一日忌辰。 十方住持 苐一代祖印悟禅師 杭州人。三月十六日忌辰。 苐二代淨慧隣禅師 杭州人。正月念五日忌辰。 苐三代妙湛慧禅師 杭州人。二月三十日忌辰。 苐四代演教賞禅師 杭州人。七月初五日忌辰。 苐五代寳月方禅師 杭州人。五月十六日忌辰。 苐六代澄慧淵禅師 杭州人。十二月六日忌辰。 苐七代無畏琳禅師 湖州人。四月初三日忌辰。 苐八代淨慧儀禅師 秀州人。二月初五日忌辰。 苐九代覺潤雲禅師 信州人。十一月三日忌辰。 苐十代玄應仁禅師 台州人。九月初十日忌辰。 苐十一代普明舜禅師 建寧人。八月三日忌辰。 苐十二代大悟裕禅師 台州人。正月一日忌辰。 苐十三代佛日大慧杲禅師 宣州奚氏,諱宗杲,字曇晦,少師魏國公張浚。延居[A15]兹山,孝宗為普安郡王時聞師名,遣內都監至徑山謁師,師作偈以獻,王甚嘉之。及在建邸,復遣內知客請師山中,為眾說法,親書「妙喜菴」大字及製真讃寄師。又二年即位,賜號「大慧禅師」,復取向所賜宸𦒋以御寳識之,恩寵加厚。道法之盛,號臨濟中興,凡二千餘眾。一時朝士𠰥馮公濟川、張公九成輩皆来問道,故有不動、無垢二軒。𨺼興元年八月十日,示𡨜于明月堂。皇帝聞之嗟惜,詔以明月堂為妙喜菴,賜[A16]諡「普覺」,塔曰「寳光」。 ᅟᅟ==[A15] 兹【CB】,玆【志叢】== ᅟᅟ==[A16] 諡【CB】,謚【志叢】== 苐十四代妙空明禅師 濠州人。正月十五日忌辰。 苐十五代真歇了禅師 左綿雍氏,諱清了。得法扵丹霞淳禅師。出世真州長蘆,遷四明寳陀、台之天封、閩之雪峰,詔住温州龍翔,陞[A17]兹山。慈寧皇太后命開山臯亭崇先,及修全身塔彼寺西華桐塢。 ᅟᅟ==[A17] 兹【CB】,玆【志叢】== 苐十六代佛行月堂昌禅師 湖州人。正月廿日忌辰。 苐十七代佛海妙空訥禅師 秀州人。十一月廿六日忌辰。 苐十八代照堂一禅師 明州人。三月十九日忌。 苐十九代圎悟粹禅師 福州人。正月廿八日忌。 苐二十代佛慧可菴衷禅師 婺州人。六月初九日忌辰。 苐二十一代大禅明禅師 秀州人,妙喜會中龍象。叢林所謂「明大禅」也。身長八尺,腹大十圍,所至人必聚觀之。出世舒州投子,遷長蘆,詔住[A18]兹山,道望甚著。先是,陽和王夢一異僧,長身巨腹,言欲化蘇州一庄。翌旦,師忽杖屦徙步而至,和王見師竒偉,與夢中見者無異。茶罷,師首言:「大王庄田至多,可施蘇州一庄以為徑山供佛齋僧無窮之福。」和王未有可否,因令辦齋飯,罷便出,更無他語。時內外閧然,傳言和王以蘇州庄施徑山長老,遂逹孝宗聖𦗟。會和王入朝,上為言:「聞卿捨蘇州庄與徑山,朕當為蠲免賦稅。」和王謝恩,歸即以庄𨽾徑山。此庄𡻕出二萬斛,犂牛舟車解庫應用,百事具足。師扵緇素有大因縁,江浙、兩湖皆號之為布袋和尚𠕅出焉。六月初七日忌辰。 ᅟᅟ==[A18] 兹【CB】,玆【志叢】== 苐廿二代無䓁才禅師 杭州人。六月廿六日忌。 苐廿三代佛日普慈聞禅師 𨺼興人。十一月初四日忌辰。 苐廿四代寓菴潛禅師 興化[1]人。六月四日忌辰。 ᅟᅟ==[1] 「興化」:一在江蘇泰州,一在福建莆田,資料不足無法判別。== 苐廿五代密菴傑禅師 福州鄭氏。謁應菴扵衢之眀果。一日菴問:「如何是正法眼?」師遽答曰:「破沙盆。」菴頷之。出世衢之烏臣,遷祥符、蒋山、華蔵,詔住[A19]兹山、靈𨼆,晚居天童。後示𡨜,塔于天童之中峰。六月十二日忌辰。 ᅟᅟ==[A19] 兹【CB】,玆【志叢】== 苐廿六代別峰印禅師 嘉州李氏,得法扵華蔵民禅師。首在鄉連主数剎,後𠕅出峽,住保寧、金山、雪竇,及至[A20]兹山。彌浹,孝宗召對選德殿奏對稱旨,此日賜肩輿扵東華門內。上註《圎覺經》,遣使馳賜命作序,師具表奏謝,仍進頌曰: ᅟᅟ==[A20] 兹【CB】,玆【志叢】== 古佛與今佛 同一廣長舌 扵無途轍中 為物啟途轍 撥開千嶂雲 放出一輪月 普令大地人 言下悉照徹 覺亦無可圎 幻亦無可滅 只此無亦無 紅罏一點雪 稽首佛與佛 字字無異說 既經一夜之覧,皇情大悅。及年邁,益厭住持,奏乞菴居得請。終後,葬于菴之西岡,[A21]諡「慈辨禅師」,塔曰「智光」。十二月初八日忌辰。 ᅟᅟ==[A21] 諡【CB】,謚【志叢】== 苐二十七代塗毒筞禅師 台州人。七月廿七日忌辰。 苐二十八代佛照普慈宗覺光禅師 臨江新喻人,姓彭,諱德光,得法扵妙喜。乾道丁亥,台守李侍郎浩延住鴻福,徙光孝。孝宗雅聞師名,淳熈三年詔開堂靈𨼆,召入觀堂。留五宿,数問佛法大意,師敷奏直截,上大悅,賜「佛照禅師」之號。明年,𠕅對,進〈宗門直指〉。以都下劳應接,丐間山林,得賜歸。育王建移御重華,趣令入覲。漏下十刻乃退。紹熈四年,改涖兹山,師力辭,孝宗曰:「朝時相見耳。」慶元元年,許還育王。師老東菴,嘉㤗三年三月二十日,說偈而逝,塔全身扵東菴之後。[A22]諡「普慧宗覺大禅師」,塔曰「圎鍳」。 ᅟᅟ==[A22] 諡【CB】,謚【志叢】== 苐廿九代雲菴慶禅師 建寧人。十月廿三日忌。 苐三十代佛智蒙菴聡禅師 福州人。[A23]十一月十五日[1]忌辰。 ᅟᅟ==[A23] 十一月十五【CB】,十月十四【志叢】== ᅟᅟ==[1] 嘉定己巳十一月十五日。《後樂集》卷18〈徑山蒙菴佛智禪師塔銘〉(淵四.南宋建炎至德祐.後樂集.卷十八:27)== 苐三十一代佛日石橋宣禅師 蜀嘉㝎許氏。橘[A24]洲曇公是其同氣。嘉㝎丁[A25]丑[2],獲知承相魯國[3]俾居兹山,創化城接待扵雙谿之上,眉山楊汝明記頗詳。及師示𡨜,乃塔于其後。十二月十三日[1]忌辰。 ᅟᅟ==[A24] 洲【CB】,州【志叢】== ᅟᅟ==[A25] 丑【CB】,亥【志叢】== ᅟᅟ==[2] 嘉定年間,無丁亥年,只有丁丑年。== ᅟᅟ==[3] 「嘉定元年(1208年)正月,史彌遠升為知樞密院事,六月,兼參知政事,十月升為右丞相。十一月,因母喪丁憂。嘉定二年五月,史彌遠起復為右丞相,從此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獨相擅權時期。」(註:故此處的魯國公,即指史彌遠而言。)== ᅟᅟ==[1] 《徑山志》卷二雖未記載石橋可宣之卒年,但載其於「十二月十三日示寂,塔於寺之後」,則其很可能是卒於嘉定十年(1217)的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楊汝明寫《雙溪化城接待寺記》的次年。== 苐三十二代佛心浙翁琰禅師 台州人。七月十七日忌辰。 苐三十三代佛行少林崧禅師 建寧人。二月廿二日忌辰。 苐三十四代佛鑑無凖範禅師 蜀梓潼雍氏,依破菴先得旨。出世明之清凉,遷焦山、雪竇,被旨移育王及兹山。居二十年,𨿽兩丁火厄而旋復𦾔觀,號法席全盛。仁宗甞召見扵修政殿,奏對詳明,上為之動色,賜金欄僧伽梨。仍宣詣慈明殿陞座,上𡸁簾而𦗟,以師所說法要示叅政陳公貴𧨏。陳公奏云:「簡明直截,有補聖治。」乃賜「佛鑑禅師」號。師去寺四十里,作室接雲水,上親洒宸𦒋,賜額曰「萬年正續」。淳祐己酉三月十八日,書偈而逝,全身葬正續之側,塔曰「圎照」。 苐三十五代癡絕冲禅師 武信長江荀氏,從曺源,生扵妙果。悟旨出世嘉禾光孝,陞蒋山、雪峰,詔住天童,復有旨補靈𨼆,尋退𨼆金陵。京兆尹莭齋趙公遣書命為法華開山,而敕牒住徑山之命継至。師謂:「不赴法華則不信,重違君命則不恭。失恭與信,何以為後學法?」乃幡然而作,留法華逾月,即登徑山。故神人響合,惟聲如雷。臨示滅,手書龕記叙得法之由。及辭眾,上堂語至夜分,起坐,移頃而逝。壽八十二,臈六十一,茶毘奉骨葬金陵玉山菴,分其半建塔莆田玉芝菴。三月十五日忌辰。 苐三十六代佛海石谿月禅師 眉州人。六月初九日忌辰。 苐三十七代佛智偃谿聞禅師 閩侯官人。六月十四日忌辰。 苐三十八代佛心荊叟珏禅師 婺州人。十二月初十日忌辰。 苐三十九代淮海肇禅師 通州人。六月十日[1]忌。 ᅟᅟ==[1] 「六月初十日」:淮海原肇禪師,世壽不詳。(佛光:4063)== 苐四十代虗堂愚禅師 明州人。十月八日忌辰。 苐四十一代蔵叟珍禅師 泉州人。五月廿一日忌。 苐四十二代虗舟度禅師 楊州人。四月廿四日忌。 苐四十三代雲峰高禅師 福之長谿人,諱妙高。見偃谿扵育王,入室掌蔵鑰。一日,谿舉:「譬如牛過窓楞,頭角四蹄都過了,因甚尾巴過不得?」師劃然有省,答曰:「鯨吞海水𥁞,露出珊瑚枝。」谿可之。出世南興大蘆,遷江隂勸忠、霅川何山,朝命陞蒋山。至元𢈏辰,遷兹山。寺罹回禄,草創▆什一,師究心興建,不十年,悉還𦾔觀。戊子,江淮棇統揚輦真加率江南禅教諸山朝覲,師遂趋京。上問:「禅以何為宗?」師奏:「淨智妙圎,體夲空𡨜。非見聞、覺知、思慮、分別所能到。」宣問𠕅三,師歷舉西天東土諸祖因縁,大抵禅是正法眼蔵,涅槃妙心超最上乗,孰有過扵禅?詞旨明顯,餘二千言。上大悅,陛辭南歸。徑山復災,師謂眾曰:「吾宿負此山債耳!」遂竭力𠕅營建,匯殿坡為池,他屋以次落成。癸[A26]巳六月十七日,書偈而逝。 ᅟᅟ==[A26] 巳【CB】,已【志叢】== 苐四十四代虎岩伏禅師 淮安人。七月二日忌。 苐四十五代夲源逹禅師 台州人。十二月十八日忌辰。 苐四十六代晦機熈禅師 𨺼興人。八月十七日忌辰。 苐四十七代大圎佛鑑虗谷陵禅師 四月十二日忌辰。 苐四十八代佛日普照元叟端禅師 族臨海何氏,諱行端。從俗叔父茂上人得度扵餘杭化城院,叅蔵叟扵徑山得旨。大德𢈏子,出世湖之資福,名聞京國,特旨賜「慧文正辯禅師」。行中書省平章張閭公舉師住中天竺,復遷居靈𨼆。有旨設水陸齋于金山,命師說法,竣事入覲,奏對稱旨,加賜「佛日普照」之號。南歸,即退閭于良渚之西菴。至治壬戌,三宗四眾相率白扵行宣政院,請師補處兹山,仍闔詞奏請䧏璽書護持。師至是凡三被金襴之賜,人以為榮,而師莫如也。虎岩住兹山時,師為苐一座。每聞虎岩法座上舉云:「度宗為北兵攻急,命道士設大醮,奏章天庭,問國家重事。高公伏章久不得報,既竣事問故,高公云:『為㝎徑山四十八代住持,天門不開,故得報遲也。』」虎岩舉此夸眾,謂:「住持豈苟然?至扵四十八代住持尚預㝎之天庭!」師聞頗心非之。及師住此山,適當其次。至正辛巳終,窆全身扵𡨜照塔院,壽八十八。八月初四日忌辰。 苐四十九代廣慈曇芳忠禅師 南康人。十月二十八日忌辰。 苐五十代佛慈法喜南楚悅禅師 𨺼興人。十月二日忌辰。 苐五十一代慧性文敏古𣇓銘禅師 明州人。正月二十二日[1]忌辰。 ᅟᅟ==[1] 至正十九年,古鼎祖銘書偈而逝。(淵四.元詩𨕖.二集卷二十六:26)== 苐五十二代佛慧慈照竺遠源禅師 南康人。六月二十六日[2]忌辰。 ᅟᅟ==[2] 一說為「十六日」。「至元十二年六月十六日書偈而化,遺命塔全身于徑山。」(g032p0254)== 苐五十三代以中及禅師 蘇州人。九月四日忌。 苐五十四代悅堂顏禅師 明州人。八月廿三忌。 苐五十五代季潭泐禅師 台州人。九月初十日,晨起喚侍者曰:「這個聻者!」茫然。師曰:「苦。」遂𡨜。 苐五十六代象源㳤禅師 台州人。六月初四日,趍入門曰:「殺来了!殺来了!作麽生避!」遂坐脫。 第五十七代復原報禅師 台州人。九月二十六日,忽拍手曰:「阿呵呵!大眾是甚麽看取?」竟𡨜。 第五十八代大宗興禅師 台州人。三月十一日,忽嘆曰:「夫三十,婦六齡,畢竟偶不成。」遂坐去。 第五十九代止菴祥禅師 杭州人。十月十三日𠋣座曰:「一隊噇糟漢,我爭如你何不道!」竟𡨜。 苐六十代呆菴莊禅師 台州人也。住持徑山,學[A27]者雲合,說法酬問,迅𠰥疾雷。有《呆菴語録》行扵世。誦師言則見轟轟然,誠宗門偉人也。忽扵十月二十三日云:「難!難!二八嬌娘上高山,老僧扶不得。」言竟遂𡨜。厥年𡻕次誌者失載。 ᅟᅟ==[A27] 者【CB】,[-]【志叢】== 第六十一代岱宗㤗禅師 紹興人。盥罷即坐𡨜。 苐六十二代伯藴琇禅師 蘇州人。𠋣杖而逝。 苐六十三代敬菴莊禅師 台州人。含笑坐化。 苐六十四代雷菴澤禅師 蘇州人。八月初五化。 苐六十五代月江淨禅師 金華人。念佛坐去。 苐六十六代雪崖珂禅師 金陵人。晝沐而逝。 苐六十七代西疇頃禅師 會𥟵人。整衣坐去。 嘉靖𢈏寅仲春,大尹尹公入寺祝延,因覧荒景,憫其苔莓剥落,嘆息于斯,囙檢𦾔集,頗得其詳矣。曩時,板集𡻕深幾泯,賴補缺略,勉寺捐資重刻于兹,纘述自六十八代至八十代次列于左焉。 苐六十八代宇中宸禅師 金華人。[A28]徑行頃坐去。 ᅟᅟ==[A28] 徑【CB】,經【志叢】== 苐六十九代傑𡶶英禅師 金華人。持《金剛》而逝。 苐七十代一清𠀡禅師 江右廬陵人也。別號潔祖,為歐陽族。自[A29]幼頴悟異群,不茹葷酒,厭塵俗,遂出家,扵寳禮正宗忠公授業焉。宣德改元丙午,得度扵右街雲海法師,潜侍香于大天界達會中,即左街講經,制授弘慈普應禅師是也。随典蔵事,未幾,陞首座。開古蹟黑塔于都阜城門之西隣,朝天宮之右傍也,個磚片瓦皆自手焉。正統癸亥,聞于上,敕額曰「弘慶禅[A30]寺」,即黑塔也。師𢬌萃超群卓卓然。初主水月,次遷南通法至,開山弘慶,自此道風浩蕩,朝野知名。正統丙寅,右街𠵊世大功德兩菴宗師䓁,薦師于春官,𠰥大宗伯胡公老先、鉅卿名公莫不推賞,遂有雙徑之行。覺山馮寕印施《華厳》大經,并亟繍幡幢,入殿恭養。一時金臺諸檀越,沈福誠、杜弘真䓁欣然𤼲心,鬻鐵鑄佛三軀,鐘罄聲、雲板、香罏、花瓶𠰥干對。越明年,丁卯入院。浙江都指揮使司張公䓁敬師道行,咸嘉獎助住持所履之事,大有逕庭。其他俻乎𦒋林張先生之序,此盖述其大要云。 ᅟᅟ==[A29] 幼【CB】,幻【志叢】== ᅟᅟ==[A30] 寺【CB】,師【志叢】== 苐七十一代無極灝禅師 誦《心經》坐脫。 苐七十二代宗勝胤禅師 常時禮佛,一日卧去。 苐七十三代正覺成禅師 持戒精專,無病而𡨜。 苐七十四代用璚琚禅師 禅定不懈,端坐默化。 苐七十五代竺芳蕋禅師 常說法勉人,忽坐逝。 苐七十六代庭禮訓禅師 十年不出戶,忽坐去。 苐七十七代天才英禅師 每勸人念佛,念佛終。 苐七十八代悅山愷禅師 常笑無嗔,亦笑而𡨜。 苐七十九代石窓珉禅師 躭文證果,[A31]趺坐而化。 ᅟᅟ==[A31] 趺【CB】,跌【志叢】== 苐八十代月林鏡禅師 杭州人。住徑山時,進士張公寕讃之曰:「宓以舞鳳飛龍,五結青蓮扵天目;靈雞馴兎,一鑑光徹扵祖師。地既曰靈,天其有待,共惟新命。徑山堂上大和尚鏡公月林禅師,瑞芝三秀,古栢十圍,得正度扵無傳,嗣玅法扵東嶼。頃者五百間,清風淨掃,人望方歸。邇来三十年,優鉢猛闓,王氣猶在。起龍瞑扵下界,興象教扵中衰。承相開𨕖佛塲,和尚晤出世法。乗流而行,遇徑而止。命當年國一亦起扵崑山,容首度坡仙重㳺扵方丈。凡吾方外之交𥁞讃僧中此郎。」師少頴異,穉齡出家,弱𠜍剃染。專淨業,間叩名碩,俾𠫵夲来人,久乃省,作偈曰:「夲来人,夲来人,無腦無頭作麽尋?驀然揪著箇鼻孔,試勘元来是白丁。」碩見睨視曰:「可是。」師與一摑,由是名振一時。正德己卯歸𡨜,年八十六,塔凌霄東崕。 徑山集中 徑山集下 前徑山興聖萬壽禅寺住持金華宗淨集 題徑山大覺禅影堂 張祐 超然彼岸人 一逕謝微塵 見相即非相 觀身豈是身 空門性未滅 𦾔里化猶新 謾指空中影 誰言影似真 寄澄慧大師 眉山蘇軾 我昔曾為徑山客 至今詩筆餘山色 師住此山三十年 妙語應須得山骨 谿城[1]六月水雲蒸 飛蚊猛捷如飛鷹 羨師方丈氷雪泠 蘭膏不動長明燈 山中故人知我至 爭来問訊今何似 為言百事不如人 兩眼尚能看細字 ᅟᅟ==[1] 「谿城」:溪城乃湖州,是蘇軾任太守不到一年的地方,也是蘇軾任官以來最倒霉的一年,其時正值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此詩六月寫成。== 逰徑山寺 眾𡶶来自天目山 勢𠰥駿馬奔平川 中途勒破千里足 金鞍玉鐙相囬旋 人言山住水亦住 下有萬古蛟龍淵 道人天眼識五氣 結茅宴坐荒山巔 精誠貫山石為裂 天女下試顏如蓮 寒窓暖足来朴楃 夜鉢咒水䧏蜿蜒 雪眉老人来扣門 願為弟子長叅禅 迩来廢興三百載 奔走吳㑹輸金錢 飛樓湧殿壓山破 朝鍾暮鼓驚龍眠 晴空偶見浮海蜃 落日下数投村鳶 有生共䖏覆載內 擾擾膏火同烹煎 近来愈覺世路隘 每到𡩖䖏𠰥安便 嗟予老矣百事廢 卻尋𦾔學心芒然 問龍乞水歸洗眼 欲看細字銷殘年 𠕅逰徑山寺 老人登山汗如濯 到山困睡呼不覺 覺来五皷日三竿 始信孤雲天一握 平生未省步難險 兩足貫曾行犖确 含暉亭上望滄溟 凌霄𡶶頭抱南嶽 自愛絲杉青絲亂 誰見玉芝紅玉琢 白雲何事任来往 明月長懸無晦朔 塚上雞鳴猶憶欽 山前舞鳳遙徴璞 雪窓馴兎元不死 烟嶺孤猿苦難捉 從来白足傲死生 不怕黃巾把刀槊 榻上雙痕凛然在 劒頭一吷誰能角 嗟我昏頑晚聞道 與世齟齬空多學 靈水先除眼界花 清詩為洗心源濁 騷人屡欲遙競病 禅老但喜聞剥啄 此生更得幾囬来 從今有暇無辭数 凌霄菴 石湖范至能 𡶶頭非塵寰 一舎誰所茇 軒眉玉霄近 挼指沙界豁 萬山紛累塊 眾水渺聚沫 来雲觸石廽 去鳥墯烟波 向無超俗縁 茲路詎可越 偕行木上座 同我證觧脫 傾盖亭 萬山離立翠雲幢 嫋嫋移聞晚炊香 山下行人塵撲面 誰知世界有清凉 題徑山寺樓 落日蒼范水 捫星縹緲樓 神光来燭夜 壽木不知秋 海內五𡶶秀 天涯雙徑㳺 愛山吾欲住 哀病𡞸乗𣴑 題徑山寺 釋仲靈嵩 翠拔群山外 連天勢未休 雲迷飛烏道 兩出古龍湫 僧在深雲㝎 香和杳靄浮 人間逰不到 壹殿自清秋 哭徑山塗毒禅師 陸放翁務觀 岌岌龍門萬衲傾 翩翩隻履又西行 塵侵白拂䋲牀泠 露滴音松卵塔成 遙想𠕂来非四入 尚應相見話三生 放翁夙欠修行力 未免人間愴別情 送僧上徑山東 妙喜老子 釋空東山 大士昨来聞出世 阿師今日又登途 杖頭倘有開田地 寄我山頭一[A1]紙書 ᅟᅟ==[A1] 紙【CB】,𥿄【志叢】(cf. D50n8945_p0025a06)== 半幅全封一字無 莫嫌者也及之乎 還将昔日芭蕉語 寫作王公十道符 徑山天開圗畫 釋肇淮海 幽澗瀉泠泠 千𡶶叠翠屏 曉雲開混沌 遠水接滄溟 松影捶禅榻 苔衣上淨瓶 塵中夣不到 爭欲買丹青 徑山冬日 東西兩徑幽 𡻕晚得周㳺 壑雪隂存在 溪雲涷不浮 鳥驚樵斧重 猿挂𣗳枝柔 怕有梅花𤼲 因行到水頭 徑山寺三題([A2]喝石巌 菖蒲田 𣗳王) ᅟᅟ==[A2] 喝【CB】,嗚【志叢】== 皓首来迎宴坐師 山靈易地致俱胝 要知弘法囬天力 但看精誠裂石時 一徑蘚苔春𡨜寞 斷崖文字雨淋漓 徘徊想象登雲𠁅 風撼松杉萬𡎙悲 一從神武挂𠜍纓 便入千𡶶適性情 已向耆英逃姓字 肯因楊柳作歌行 石田水冷菖蒲莭 茅屋雲深薜荔榮 白髮山僧知此意 時時来聽野泉聲 翠絲縝密赤心存 膚奏陵風溜雨皴 直莭向時曾遇上 微荄率土莫非臣 輪囷古栢空生蜀 偃蹇寒松栢仕秦 瀑布青山堪帶礪 森森同見萬年春 上淛翁和尚 凌霄峰頂極高寒 中有高人把釣竿 萬里江湖未歸客 滿天風雨獨凭欄 醫和世遇肱三折 慈氏門開指一弹 管領梅花春有意 免教囬首望長安 送見心上人之徑山 虞伯生集 臺山驀直勿歧差 雙徑𡶶前路不賖 𠰥有劒光衝北斗 更愁㠶影落誰家 曲江水暖花千𣗳 古道秋高月一槎 記取題詩相送𠁅 鷺鷥和雪立蘆花 題徑山(二首) 釋端元叟 昔人弘法動天庭 此地因𡸁万古名 龍抱雨雲歸洞府 𩿾摶山島壮江城 先秋每覺岩風泠 未曉常觀海日明 玉局詩鐫𦾔貞石 至今苔蘚不曾生 曲曲湾湾水 重重叠叠山 水𣴑雙徑畔 山在半天間 九夏凉偏甚 三春暖尚慳 龍潭因作寺 今古共躋攀 送愠蔵主省徑山元叟和尚 釋砥平石 山頭老漢八十一 如此東南大法城 雙鬢又添新𡻕白 片言能使古風清 為人不用擊虎術 養子寧忘䑛犢情 明月堂前坐深夜 餘光分得到長𢈏 次韻象原懷徑山 釋仁行中 蒼蒼喬木五𡶶[A3]齊[1] 十載江湖[A4]憶[2]𦾔棲 丘𡎙芝蘭香霧上 金銀樓閣彩雲低 秋風悵望遼天鶴 夜雨悲源塚上雞 但得間身各安徤 㑹尋石壁洒新題 ᅟᅟ==[A3] 齊【CB】,【志叢】== ᅟᅟ==[1] 此字為「齊」。(淵四.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__御選元詩.卷六十:6)== ᅟᅟ==[A4] 憶【CB】,【志叢】== ᅟᅟ==[2] 此字為「憶」。(淵四.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__御選元詩.卷六十:6)== 曉晴𣴑止亭看山下眠雲 釋泐季潭 非烟非霧曉濛濛 萬象都歸一氣中 深似海時初歇雨 白扵綿𠁅不随風 得間漸有還山意 偃卧寧無澤物㓛 亭際老僧来𠋣檻 只疑下界頓成空 宿徑山娑羅林(二首) 釋銘古𣇓 高齋宿層巒 無眠振衣起 歷歷夜方峭 婉婉情自羙 濃露濯桂花 清香襲庭几 林曠鳴籟𨼆 空淨停雲徙 萬事坐𠰥遺 靜極到天理 舉目注秋江 凉月薄如水 閒[A5]宵[1]散積[A6]抱 淡然得心妙 𧉨泠暗響𣴑 燈靜寒光掉 星河[A7]累明滅 崖溜落淵奧 林風来朋朋 吹我形影吊 浩歌弄夢月 高樓入清照 ᅟᅟ==[A5] 宵【CB】,霄【志叢】== ᅟᅟ==[1] 此依「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元詩選.宿徑山娑羅林二首」校訂。下同。(2014.09.11)== ᅟᅟ==[A6] 抱【CB】,枹【志叢】== ᅟᅟ==[A7] 累【CB】,界【志叢】== 堆珠𡶶(一名鉢盂𡶶) 天勢下凌霄 坐使萬𡎙趋 元氣結巒岫 狀此大寳珠 忍殿護釋𣑽 鼓鍾殷入區 大人𡶶(一名天𩔰𡶶) 五髻上雲雨 鎮踞何春容 具此大人相 題為大人𡶶 偉哉天地間 萬象同擴充 𩿾[A8]搏𡶶 ᅟᅟ==[A8] 搏【CB】,摶【志叢】== 𡶶勢来大𩿾 鼓此𡸁天翼 培風夲無待 適兹造化力 何須問天池 在在六月息 宴坐𡶶 杉松太古色 不例春與冬 道人此宴坐 一念萬刼融 不特座燈五 䒭了諸法空 朝陽𡶶 二儀開幽漠 日月臨下土 萬物麗高明 此𡶶正當午 堂堂大坐人 兩眼空寰宇 山中五𡶶傳之久矣,然指者不一。今訂其是,去其非,因各賦一詩,庶来者不待問而知也。時至正𢈏寅十月,徑山祖銘書。 寄徑山古𣇓和尚 歐陽圭齋 上人能舉龍文𣇓 坐斷凌霄苐一關 湖上別来圎鏡話 相應照我鬢毛班 圭齋以福建𤎉使任滿,赴召過杭,訪古𣇓扵中竺,臨別古𣇓送至西湖之上。圭齋云:「此別未卜㑹期。」古𣇓云:「大圎鏡中未甞與公相別也。」圭齋喜。無何,古𣇓遷徑山,圭齋故寄以偈。 次韻寄徑山以中和尚 釋聲九臯 山川樓觀総丘墟 雙徑還成化佛居 四海重脩輿地志 群龍仍護𣑽天書 野猿俱茟詩成後 玉女焚香㝎起餘 大覺昔成天子詔 觧知山體夲如如 東南地上絕尊榮 國一重来更有情 一院秋風蘆蔔老 滿山風雨苾蒭生 他方弟子来傳法 上國公卿𥁞慕名 繞繞花雲圍晏坐 予生自媿老于行 次韻賀象原禅師遷徑塢 釋及以中 萬仞龍門奏凱歸 山頭魚躍井塵飛 生機透脫空諸有 妙用縱橫𩔰眾微 四海叢林師望重 三台人物曉星稀 祖翁塔所能延老 擬辦遮寒布衲衣 月江和尚壽象讃 雲𨼆曇讃 神㝎氣冲 言雄貌偉 擊拂一下 大海絕𣴑 咳唾一聲 須彌粉碎 衲子師模 佛祖骨髄 文淵閣下 道動天顏 喝石巌前 名尊地位 夫是之謂正菴和尚之的傳 妙喜七葉之華裔也 琇公禅師新命住持徑山禅寺無以為贈故賦是詩以駕之情見乎辭也 少師姚廣孝 徑山主帝非公誰 山靈但恨公来遲 今年中 旺氣囬 公忽自至逢其時 凌霄𡶶頭日杲杲 喝石岩畔風披披 陞堂提唱苐一義 緇白圍繞如春熈 當年國一心為喜 冝與諸老相追随 諸天散花無路入 老龍献供伸須眉 碁盤石剥𦾔苔蘚 洗硯池𤼲清漣漪 僧殘屋老固非昔 入門尚見窮然𥓓 坐看檀越施金粟 飛樓湧殿重維持 嗟余老病不出戶 終日兀坐如蹲鴟 安得乗雲到山頂 援茟載和蘇公詩 長偈一首送印無相還徑山重盖國一祖師塔院𠔥蕳海印老叔和尚一笑 釋泐季潭 来無所從 信脚踏斷槎枒𡶶 去無所至 一口吸𥁞龍淵水 不来不去又如何 機先勘破迦葉波 須彌卓 海水立 木童拍 石女歌 道人夲来無所住 一種平懷仍𦾔去 喝石巌前架樓閣 井底蓬塵話重舉 有為法與無為法 體用全彰無不別 國一高風天下聞 徑塢禅叢𠜍吳越 昔我𡶶頭継席時 忍見祖塔何歌危 道人不日還𦾔觀 森羅萬象同掀眉 方丈老人今碩匠 雲月溪山遠相望 不學江西馬𥳽箕 千里令人寄圎相 寄徑山南石禅師 徑塢荒凉正下秋 老師砥住兀中𣴑 一新門戶龍神喜 何事忽忽即退休 竹箆放下便抽身 妙喜菴頭去結隣 山上鯉魚打𨁝跳 誰知井底輥蓬塵 凌霄退席皷三撾 去住渾同眼底花 何日到京重叙𦾔 慇懃意不在香茶 送月江淨禅師住持徑山序 自古沙門𨿽息欲歸扵無為,而好與賢士大夫㳺,何也?盖其人乃世之頴敏慤愿者,假浮屠之形以為高,託文章之𣴑以為勝,如道安扵鑿齒,慧遠扵元亮,道林扵居易,文暢扵退之、宗元。彼尊竺土之法,此服先王之教,二者冝其不相為侔,然常與其進而不追其往,豈非以彼墨名而儒行哉?月江淨禅師[A9]頎[1]身偉貌,德夲宿植,覺由性禀,以真乗法印叅儒典並用,默而能融,辨而不肆,所著詩文皆有足觀,尤以接物利生為己任。総司聞其賢,公舉授徑山住持。夫徑山天下首剎,唐代[A10]宗朝國一欽禅師為開山苐一祖,得其傳為大慧杲,杲傳佛照光,光傳妙𡶶𠵊,𠵊傳蔵叟珎,珎傳元叟端,端傳靈𨼆幻𨼆明,明傳正菴誾淨。師乃正菴法子也。往時𦒋林侍講王公時彥在祕閣纂修,少師姚公寔総其事,二公論及東南名僧,淨師亦居其一。師推悟理而信,故扵孔氏之學習而不懈,釋氏之教行而不怠,𨿽小戒律如踐青折萌,盥手泛席之数,未甞放心,是固異夫縱誕譎亂假託之所為者焉。觀少師姚公所𢰅〈重修記〉、春坊大學士曾公〈靈徴記〉,則淨師之歷軄㓛行,賢士大夫之敬禮推許徙可見矣。況徑山與竺乾鷲嶺𣇓峙角立,淨師又得正菴嫡傳,方今朝廷清明,裒崇釋道,而淨師躡空驅錫,舎筏振塵扵五髻凌霄之間,說法度人,脫去穢累,行道化凢,超詣覺路,與起少林、妙喜之家世,以檀重扵十載之後,此香火縁也。予𨿽非退之、宗元文章之𣴑可以増高益勝,然有鄉曲難忘之情,故其行樂為致辭,以告于慕道風、重文雅好事者云。 ᅟᅟ==[A9] 頎【CB】,[片*頁]【志叢】== ᅟᅟ==[1] 原書文字可能是錯字,故用「頎」。據「頎身偉貌。德本夙植。」 (X77n1524_p0526b20)== ᅟᅟ==[A10] 宗【CB】,宋【志叢】== 洪熈元年乙巳春三月十有七日丁[A11]亥[1]國子司業金華貝秦書 ᅟᅟ==[A11] 亥【CB】,酉【志叢】== ᅟᅟ==[1] 「丁酉」:據《徑山志》「洪熙元年乙巳春三月十有七日」。(註:十有七日為丁亥年,非丁酉年。)(g032p0381)== 月江和尚陞住徑山、京都宗剎䟽 四明溥洽 國朝新開㤗𨔪,佛法重光;教省載整宗綱,師承唯謹。矧徑塢為五山之首,而掄村得萬指之雄,操勵修能,賁光嚴席。徑山堂上月江和尚,質貌魁特,襟度豁如,證果初登。借我邦人作𠵊知識。泠泉分座,人天眼目,表率叢林。早承天詔,寵荣獨運。霜毫透𤼲,蘸乾太液池[1]水,現出優曇鉢華。既不動舌,轉大法輪;乃出無心,感多靈瑞。疇咨極品,旌貴竒才。妙喜法道𠕅𨺼,𡨜照家聲不墜。登凌霄,挹鷲嶺,瞻光彩扵父子之間;敷至𧷤,演乗翊,[A12]翊[1]至治扵堯、舜之上。 ᅟᅟ==[1] 「太液池」:為中國歷史上皇家園林中常用的湖泊名稱。== ᅟᅟ==[A12] 翊【CB】,[-]【志叢】== ᅟᅟ==[1] 據「翊至治於堯、舜之上。」補入。(g032p0780)== 京剎江湖 㑹稽唯寔 國一開堂,雙徑為鳳麟之靈囿;妙喜𢴃室,四方稱龍象之法筵。惟視古以猶今,在得時而行道。顧兹盛舉,𠃔副輿情。徑山堂上月江和[A13]尚,德重珠璣,煇聮奎璧。偉姿[A14]豐麗,浩氣衝扵斗牛;道韻孔昭,羙譽播扵湖海。屡應名藍之聘,久觀上國之光,冝接物以利生,何礙入廛而𡸁手?共訝凌霄獨步,謾𧩊光嶽蜚英。圭齋別古𣇓扵西湖,語留圎鏡;大覺辭仁廟扵北闕,事見遺書。煌煌吾道有光,凛凛宗綱不墜。継前賢之芳躅,示後學之清䂓。拱聽佳音,永堅夙好。 ᅟᅟ==[A13] 尚【CB】,南【志叢】== ᅟᅟ==[A14] 豐【CB】,豊【志叢】== 方外 𦒋林侍講匡山余𣇓 陶令入遠公之社,事見西江大顛接韓子之㳺話。行南海𨿽抑揚,必行其志,然出𠁅各得其冝,契道相忘,堅盟既久。徑山堂上月江和尚,機鋒圎妙,氣宇和平。東魯書西来意,咸究其源;雪山草滄海珠,寔増其價。蜚佳聲扵闕下,霑寵渥扵天中。飽飡禅院之煙霞,深味儒林之風月。丹山儀鳳,赤岸良駒。黃太史秉志叅禅,先機獨露;張商英存心護法,斯道大彰。尚願留衣,毋忘展笑。 徑山集下 本山比丘正璠,乃呆菴十一世孫也。縁覩是集殘毀将泯,惜其無以聞見後賢,遂率徒性澄、孫海舟、德容、圎慶、明▆、智逹各各囬施衣資,謹刻流通。所兾閱者不動脚頭,已覧一山三石怪;未譚舌底,早知雙徑五𡶶寒。悟是相非相,即如来清淨法身;斯観不観,證當[A15]入㳺戲三昧。㓛德無邊,咸歸實相。 ᅟᅟ==[A15] 入【CB】,人【志叢】== 萬曆七年𡻕次己卯端陽日,沙門識 #---------------------------------------------------------------------- #【經文資訊】中國佛寺志叢刊 第 78 冊 No. 109 徑山集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中國佛寺志叢刊」所編輯 #【原始資料】法鼓文理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之「中國佛教寺廟志數位典藏」專案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