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A1]
ᅟᅟ==[A1] 本「說明」文件為 CBETA 於書冊之外增添,特以第 0 冊 a001 編號(I00na001)收錄。==
《北朝佛教石刻拓片百品》一書出版於 2008 年 5 月,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顏娟英主編。本協會在取得授權下,針對該書釋文進行數位化標記作業。
依集成架構方式所處理而成之釋文,與書本相較有若干不同呈現樣貌,特就三種較為重要的格式說明如下:
一、行首資訊
㈠以「I01」作為本典籍代號。以經號格式「n0123」依序編排各品。以頁碼格式「p01234」記錄文字在原書的頁數。以欄位格式「a,b,c,d…」安排「文字區塊」。保持各「文字區塊」的行號,但以「00」表示非釋文內容(如典籍編號、標題)。
㈡如「I01n0001_p0003b01」即表示「本典籍(I01)中第1品(n0001).第3頁(p0003).第2個文字區塊(b).釋文內容第1行(01)」。
㈢再如「I01n0001_p0003a00」即表示「本典籍(I01)中第1品(n0001).第3頁(p0003).第1個文字區塊(a).非釋文內容(00)」,此處之非釋文內容為碑文標題:宕昌公暉福寺碑。
二、猜測字
㈠因拓片保存狀況不良致使某些拓本文字模糊或缺漏,書上釋文是以特殊字體或記號來標示文字的確定度。對這些猜測字,本集成以文字背景色加以區分,採用四個不同層次的「橙色」背景,愈深的表示愈不肯定。比如這個模擬畫面:
![[I00p0001_01.gif|300]]
㈡又,當滑鼠指標移到猜測字時,會出現 popup 視窗以說明該字的「信心程度」。如:
![[I00p0001_02.gif|300]]
三、別字
㈠史語所書上釋文大體採用現代通行字,若與原拓本用字有顯著差異者則另以「別字」欄記錄,並在釋文用字旁標「*」。本集成仿照《大正藏》校勘方式來處理別字,以史語所書上釋文用字為本文,別字出現之處則加以校勘。
㈡如「夫玄宗幽寂。非名相之所[1]詮」,校勘[1]的內容為:
![[I00p0001_03.gif|300]]
以上校勘內容中,有【佛拓】及【史】兩個版本略符。【佛拓】表示「原拓本用字」,【史】表示「中研院史語所釋文用字」。
㈢一品釋文中若同一校勘字出現多次,則在重複出現的字前標上[*]。如 p0003b21「庶運[*]微因」,該[*]之內容可溯至 p0003b01「[2]微言以之載揚」,也就是這個內容:
![[I00p0001_04.gif|300]]
由於集成架構有其通體一致性,所以若按 CBReader 預設值來閱讀佛拓釋文不一定理想。假如行中文字又多又長,建議手動拉大經文區,將字形縮小一些;想看直排,可以將校勘區拉小,字形也縮小一些。另外,依個人需要,若想讓整體文字排列較為整齊,可以將標點符號隱藏起來。
基於授權關係及作業時程,本集成目前尚無法將全書內容完整收錄,諸如拓本圖像、相關的後設資料及附錄等等,有興趣者可參考《北朝佛教石刻拓片百品》一書,或前往史語所「佛像石刻造像拓本」網站挖掘更多佛拓寶藏。
#----------------------------------------------------------------------
#【經文資訊】北朝佛教石刻拓片百品 第 冊 No. a001 說明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北朝佛教石刻拓片百品數位版」所編輯
#【原始資料】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