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峰山開山善知識徹庸禪師小傳 徹庸,舊號徹融,易融而庸,則自余始住。余讀《禮》青蓮蘭若,汗漫《華嚴》大指與吾儒《中庸》義互發而頓顯。彼既徹而復融,政如儒友家談切而磋、既琢而磨,愈進愈入,終生無我歇腳處。互於互庸而奇,近而遠、小而大,入纏垂手迥脫凡情,豈淺根劣種一肩擔玄?故以庸易之乃徹,於此深信不疑,世亦遂稱「妙峰山德雲比丘徹公」云。 是時,師已從空觀入定、又從定發慧,知見正而性光朗,疑情勃勃欲動,而話頭時節逼拶上身矣!欲罷不能,佛力加被,密藏印證,讚歎者久之,喜滇中佛法幢在茲!豈誣也哉?比得《古庭錄》,心師之恍若付囑者,語言文字外卓有覷入,得大自在。一時道風旁暢,門庭聳峻,得法弟子,則有無住,名弘如者;又有法海,名弘一者。一得髓、一得骨,聲震雞山。試問老盤當時門宇有此半個上坐不?一輪皎月,萬行莊嚴,日升川至。妙峰山之為少室、為曹溪,誠不可知;知其為盤龍、為歸化寺祖庭,斷不疑矣! 天台葛閬陶珽識 谷響集序 吾滇自飲光入定,華首門前天高日午,袈裟石上花放鳥啼。爾後代有名賢闡揚宗教,最著若盤龍、古庭,瞬目揚眉穿人鼻孔,無那末法沉淪牽纏義海。雖正法眼藏尚在西南,而拈花公案寥寥絕響,不啻法堂前草深一丈而[A1]已。所幸產我徹公,手提正令,善吹無孔笛,直教頑石點頭,吞盡棘栗蓬,嬴得木人眨眼。然且不惜婆心,放出辣手結集《曹溪一滴》,與諸方換卻眼睛,為前人重開生面,功亦偉矣!法莫尚焉! ᅟᅟ==[A1] 已【CB】,己【嘉興】== 緣公也,家世力農,不習儒業,幼歲出家,質鈍語蹇,因禮觀音號,豁然開朗,十八歲見頓悟要論《維摩經》,知所用心處;又以空觀習定,大有得力處;及讀大慧、中峰諸書,乃知用無所用、得無所得處,而未敢足也。邂逅密藏和尚印證四楞,始覺帖地,此廿五以後十年行徑。歲丁[A2]巳,余兄弟延為先君轉經,即皈依,恐後不啻針芥投,而水乳合也,天緣哉! ᅟᅟ==[A2] 巳【CB】,己【嘉興】== 甲[A3]戌秋,家不退小草出山邀之來南,禮普陀,請大藏。時密雲和尚佩祖心印說法於天童,公往謁,童一見便問:「萬里到此,費卻多少草鞋錢?」公曰:「某甲乘船而來。」又問:「來此作甚麼?」曰:「有事借問得否?」童曰:「你在甚麼處?」曰:「和尚還見麼?」童擬取杖,公便喝,童打,公接住送一送,童曰:「你作甚麼?」公曰:「和尚要杖,便送還。」童大喜,遂許入室。氣吞諸方,咸稱吾道南矣!久留之不可,以請藏,期迫還。金陵諸縉紳,若今大宗伯增城、葉公總制修齡、楊公直指二瞻、趙公吾卿、學士昆華、王公給諫敬與戈公武部蘭室、阮公國博、完璞趙公皆引為方外交。而戈公深心信向,即楊大年於廣慧,趙清獻於佛慧,不是過序。公所著《夢語》喚醒人人,而師在妙峰與諸高足三三兩兩語東話西。無住上人為公法子,不愧家風,編次其語,題曰「谷響集」,問序于余,以附《曹溪一滴》後。天法不孤起,時亦待人,吾不知飲光再來與否?而臨濟嫡骨血仍還之西南,俾盤龍、古庭林林鼎立,從前拈花公案殊不寂寞,何快如之?余自媿佛頂著糞,公為我懺悔乃可。 ᅟᅟ==[A3] 戌【CB】,戍【嘉興】== 崇禎九年丙子初夏西南學人陶珙沐手書于水部公署 曹溪一滴卷之八(徹庸和尚谷響集) 侍者洪如隨錄 妙峰山升佛上座,師秉拂示眾云:「大眾還會麼?釋迦老子來也,若也不會,未免山僧為汝諸人饒舌去也。秪如教中道:『法性遍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餘,亦無形相而可得。』又道:『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既道無形相而可得,又謂一切無有如佛者,汝等諸人作麼生商量?」良久云:「善來世尊!安然而住。」拈拄杖,下座。 師曰:「上前一步,不如退後一步。上前一步死,退後一步亡;只如不進不退,未免死水裏浸殺。諸仁者作麼生是出身之路?」 師曰:「有心思量是賊,無心思量是魔;總不恁麼,又是鬼窟裏活計。」以眼顧視大眾,便下座。 示月面禪人法語 我說恐你信不及,你即是佛,莫別思想。這箇會不來,且將眼前事問汝,汝一一答來。「今日是甚麼日?」曰:「初一。」「怎麼是初一?」眾無對。曰:「爾等可從這初一數起。」曰:「初一、初二、初三、初四至初八。」曰:「又將這初八作初一數起,數至二十八;又以此二十八作初一,轉數回去。」如是往返數次,眾無會者。師曰:「月小以二十九日為三十,以三十為初一;月大以三十為二十九,以三十一為初一。大眾!初一從何處起?爾等會得日子頭落處,便會得佛法。」 月面禪人初不相識,爾在寧州、我居妙峰,雖都在一法中為僧,而各不相識亦不知名,況知學道與不學道乎?蓋因漢禪客於去歲問我大事因緣,一語相投便服膺座下,朝參暮參。而月面禪人與漢有道舊,聞漢之去就,遂駭然驚異,不遠千里來,得得訪漢禪客。遭際此時,見此間山僧一眾各究本有,知以為非常,特發希有心,捨其舊習要改觀參禪,以其心事直白上妙峰,再三懇切誓捨一生,以死為期不悟不歇。頭區區再三請問妙峰,妙峰被他拶逼不過,不得[A4]已而將惡水向伊頭上驀澆,舉目前事問伊。 ᅟᅟ==[A4] 已【CB】,巳【嘉興】== 因伊向者與我請《華嚴合論》讀,問妙峰:「云何是剎那際?」當時只得結角羅紋向伊道:「你問甚麼?」而月面不會,決要請我於此日說禪。但禪豈可是說得的,又豈是參得的?說得的是唇舌牙齒風息鼓播而成音聲;參得的是意想交加鑽研而成道理。都是戲論,都是法塵,禪豈任麼而然?教中謂:「若以思惟心測度如來大寂滅海,如取螢火燒須彌山」,又云:「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我又爭說得?說得底是埋沒汝,如今不說你又不明白,只得以目前俗事對汝說,會得目前便會佛法。 你問云何是剎那際?你但看既如此數將去,何處是起頭?何處是結尾?莫是二十九前三十後作起頭結尾乎?決定要知下落處,審得出、勘得破,便知剎那際落處,切不可作三世本空無時無有在處一句說過以為了當;又不可以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作憑據;又不得數日子過時光。趙州云「諸人被十二時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時辰」;雲門云「十五日前不問汝,十五日後道將一句來」;百丈云「日日是好日」。勘得破日子頭,便勘得破數,老漢用處便知,使得十二時話,亦勘得破剎那際三昧。 善財童子從文殊師利所至妙峰山見德雲比丘,最後至普賢菩薩處,中間經歷一百一十城五十三員善知識。於諸善知識處所得法門,各各不可思議,而於普賢法門中,不啻如一滴水投於大海,盡將從前所得法門一一忘卻;於普賢身毛孔中,行一步過不可說佛剎。月面禪人會得日子頭落處,便會得此,與古今十方三世諸佛、諸代祖師、十二類生,一時成道福城東際,普賢毛孔總不出爾腳跟下。大眾還會麼?會則直下便是,莫於意根下左思右想,纔落思想便隔千萬里;若果會不來,雖將這日子頭落在何處大起疑情,一七、二七、三七日乃至一年、二年,拶定追審推問,務要知其下落。大眾果要敵他生死,莫將此事當兒戲,參須真參,悟須實悟,時不待人,伏惟珍重。 書傻僧請雲臺山孔雀殿疏 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事相門中不捨一法。於此會得,鳧鴈孔[A5]雀飛舞翱翔;其或未然,寶網光重為說偈。拈疏云:「諸檀越大家上。」 ᅟᅟ==[A5] 雀【CB】,省【嘉興】(cf. T01n0007_p0201a16)== 讚 苦行佛 謂是夷齊,卻不去採薇;謂是巢許,不洗耳前溪。疑為伊尹呂望,不聞永鎮邦畿;好象吳泰伯,斷髮文身走入千巖萬壑裏,為甚的受冷耽饑?莫不是淨飯太子捨金輪王位證阿耨菩提。 救苦觀音 曠大劫來從聞思修,娑婆界內施大無畏,人皆以耳聞,獨我以眼聽,獲二殊勝、四大思議、十九說法、十四無畏,是故我名為觀世音!夜叉、惡鬼、毒龍、猛獸,生死趣中聲叫聲應,叫處即應不離爾近,你受苦時正我心病,是心病如何不應?出入爾邊說汝不信,為汝不信累我成病,從劫至劫相連綿,要窮除是虛空盡。 圓通觀音 耳裏聞聲,口中食味者,些子不費纖毫氣力。大海中風吹浪滾,小村裏雞啼犬吠。休說從聞思修,謾言入三摩地;昔日祗洹精舍,二十五人中第一。 達摩大師 一陣腥羶氣,特地往西來;吹到大梁國,平空起骨堆。打落當門齒,絕江去過魏;自後熊耳峰,日日禍胎起。毒他毒不死,逐他逐不回;兀坐碧巖前,含嘿不出氣。遍地一國人,都沒奈何你;霜寒雪飄飄,凍徹你精髓。不是神光來,看你如何起;送出五乳峰,都盧一張嘴。最後去活埋,又留一隻履;咦!這隻履千古,與人作禍基。 六祖赴舂 唯舂不起,大石墜腰;腳腳踏著,下下實落。紅穀白米,努力磕磋;十斗一臼,五斗窩。愈舂愈白,轉掃轉多;米熟了未?只欠篩簸。 天台三聖 寒山今[A6]已去,拾得不復有;天台空千載,花開還依舊?拾得真拾得,不是偶然稱;常時把掃帚,無人處噓聲。豐干何處人?每自乘虎出;到處沒相知,寒拾是心腹。南無文殊尊!南無普賢父;應供正遍知!如聲叫空谷。 ᅟᅟ==[A6] 已【CB】,巳【嘉興】== 補衲 白雲幾片,清風一線;拈頭作尾,補成一件。年老眼花,氣衰力倦;更有一縫,虛空那邊。 翻經 讀罷殘經,月將為落;念爾沙彌,添香則那。目不識字,合掌已過;甚深法藏,南無南無。 道高 大海在手,虛空在口;象罔之珠,忽前忽後。龍虎聞經,拏攫哮吼;善哉尊者,將何為咒? 德重 千重山裏,敷草而坐;鬧市街頭,攜杖而過。身似閒雲,意如野鶴;我無道德,何從欽著? 偈頌 讀華嚴 大哉至教,不可思議;此妙法門,曠劫難遇。我今一見,精神超益;始終不離,因果同時。剎海毛端,一念三世;不去不來,非他非自。如大圓珠,方方皆是;渾絕上下,了無彼此。如琉璃瓶,盛多芥子;粒粒分明,纖毫不隱。住一切住,起一切起;毘盧遮那,法界眾生。肝膽相連,中間無倚;是故善財,悟入法界。五十三人,互換皮袋;外道天魔,惡王淫女。劍樹刀山,濩湯爐炭;無孔鐵鎚,嘉州大像。去一就一,轉成戲謗;取正捨邪,覿面乖張。不用親疏,不分內外;以少方便,得大自在。不歷諸地,不論僧祗;道貴平常,大心凡夫。一下頓證,十方輕快;了了圓明,永無罣礙。 靜坐 竟日清閑無一事,心中猶若太虛空;虛空但空無一物,心內青天數萬重。 觀蟻 閒來徐步謾徑行,拳山枝木可乘陰;回觀蟻聚叢沙裏,笑我來生三界身。 蒼蠅 鑽頭刺尾實奔忙,面前不透幾多難;如何不走來時路,卻在這裏撞紙窗? 螃蟹 近視旁觀似轉身,定看依舊是橫行;多少世人觀不足,者個眾生笑殺人。 螢蟲 螢火之光執幾多,腐草尚不能奈何?學道不知心地者,看燒須彌著也麼? 上天童密雲和尚報國院小參 未得個入頭,遭毒害了也;既得個入頭,遭毒害了也。偈云: 當頭一棒破天荒,耀古騰今赤骨寒;海宇一吞雲外去,癡人猶在是非關。 又 多年六國未寧,今日通身快樂。明月拿在手,青天覓不著。活活活!萬象森羅都拂卻,誰解當中一點惡? 又 大用堂堂現前,不離聲色語言;只要直心直行,自然處處方圓。 大用堂堂現前,落落乾坤兩邊;拄杖直通上下,打盡此土西天。 大用堂堂現前,城中車馬駢闐;都是穿衣吃飯,莫教念佛參禪。 大用堂堂現前,多年枉費鑽研;今日當機劈面,擬著依然半天。 大用堂堂現前,丈夫志氣沖天;遇佛當頭一棒,只教海宇平恬。 又 若人欲識天真佛,只向穿衣吃飯觀;曠大卻來無面目,切忌當機喚作禪。 不須端坐與忘情,此事猶來者麼寧;入水入山隨他去,到處拈土便成金。 同顓愚法師禮德山祖庭 多年嘗慕周金剛,今踐金剛大道場;進步燎空青龍鈔,回眸便是寶華王!赤體只教捱白刃,通身那許更商量;參罷吾與真面目,山茫茫又水茫茫。 答問如何是徹庸 庸普通通庸普通,徹迫窄窄徹迫窄;木人夜半火中回,撞著石女笑咳咳。秤錘飛出井欄來,鐵牛頭上三點血;個事惟許黧奴知,胡言漢語難辯別。 戒殺 前世他負人,今生汝殺他;一般甚慘惡,冤家對冤家。猶如雙輪車,展轉為高下;何時得休歇?南無佛菩薩! 獵者獲鳥 隨身生就天然羽,從來高下任吾舉;而今誤中牢籠計,一踏繩頭飛不起。 來時翩翩逐隊行,去則群歸爾獨殃;但恨隔江難救汝,此情付在急流湍。 昭靈一物與我同,吾人何不揣心中?頃刻教他毛羽落,聞聲爭忍下喉嚨。 一陣飛鳥下平川,中間數箇不能還;只為饑腸來乞食,那期特地遭他網? 參禪偈 參禪如覓仇,  無事強添愁;  若要心自在,  除非死對頭。 參禪起疑情,  如山塞住面;  沒處下心思,  日在東邊現。 參禪到罷功,  心意自然窮;  目前如有法,  還是運不通。 參禪纔攝心,  便被心所礙;  形影不相離,  何時得自在? 參禪不是習,  參禪不是修;  生死不明白,  只向本參求。 參禪不是止,  參禪不是觀;  一箇疑團心,  鑽在話頭上。 參禪只要明,  不是專去妄;  把這生死心,  翻將過來看。 參禪無智巧,  只要妄緣了;  心歇即菩提,  莫更從頭討。 參禪參者箇,  舉意處便錯;  擬欲問如何?  便與劈面唾。 參禪參萬法,  那吒遇黑殺;  夜轉奪命符,  兩眼盡突瞎。 參禪參狗子,  當門便打死;  捉敗老趙州,  勘破這些子。 參禪消息通,  心意全不會;  春信到枝頭,  萬物猶如醉。 參禪莫思多,  思多轉迷瞞;  多少參禪客,  只向意裏忙。 參禪何所得?  萬里徒跋涉;  家住海南西,  日出面前黑。 參禪何所了?  中天明月皎;  只此妙峰山,  德雲何處坐? 參禪達至理,  不離日用間;  春夏秋冬佛,  東西南北天。 參禪得佛時,  不離五蘊心;  不是身變化,  只是識性停。 參禪有法則,  全身臥聲色;  日出滿江紅,  薄暮通天黑。 參禪參不著,  胡僧亦錯過;  堆堆熊耳峰,  九年長枯坐。 參禪有所得,  打殺這奴賊;  參禪無所得,  打殺這奴賊。 參禪參得時,  參禪自不識;  參禪參得識,  辜負諸祖師。 法元洪如禪人 參禪為不了,  強立一箇參;  若是上上士,  直下便承當。 參禪者件事,  宜要大根器;  鄙志狹劣兒,  終是望崖退。 參禪莫求真,  求真妄轉生;  波停即是水,  歇即菩提心。 參禪莫怕死,  只要知道死;  我身即虛空,  死個甚麼子? 法海洪一禪人 參禪無一能,  只要心地平;  汝今莫狐疑,  密密是家珍。 參禪這個人,  了了亦非真;  法法都不是,  瞎子睜眼睛。 參禪須決擇,  水底看明月;  分明在目前,  撈起他不得。 參禪沒安排,  休使心意猜;  三界無繫縛,  那個入母胎。 法明淇聞禪人 參禪等虛空,  一物更莫提;  絲毫如不了,  萬劫費心機。 參禪存知見,  昧卻主人公;  一翳在眼時,  空中花片片。 彌庵洪漢禪人 參禪絕疏親,  無古亦無今;  欲識禪宗旨,  泥牛水上行。 參禪非小可,  如與萬人敵;  一擊破重圍,  處處狼煙息。 德雲洪眾禪人 參禪參何物?  法界沒依止;  縱是張僧繇,  難描這些子。 參禪有別旨,  不屬見聞知;  兀兀似枯椿,  聲色如木石。 月面洪所禪人 參禪無別法,  不使念頭雜;  魔佛盡皆揮,  說甚無生話? 參禪要決定,  步步往前奔;  不下死工夫,  何時得相應? 道庵洪南禪人 參禪如覓物,  翻過古窠窟;  撞破太虛空,  還在舊落處。 參禪勇猛力,  勿使有空隙;  坐斷命根時,  渾身赤歷歷。 普門廣衢禪人 參禪如上陣,  拼此一生命;  趕罷心也酸,  加上鐵拄棍。 參禪莫生厭,  堅久自成片;  默默不移時,  賊在家中現。 書 與陶工部(諱珙) 連日坐丈室,而居士欠和,不能瞻對,殊為念切。來諭雖病卻有不病者,又云將病魔何處安著?大醫王何處下手?(咄!)多年學道俗氣未除,大似有個病者,不病者要去排遣他,能所角立,未離有無。既有見在,自然痛苦與八苦交煎,總不妨者,沒交涉在。古德云:「如何是清淨法身?」答:「濃滴滴地。」「還有不病者麼?」答:「我常看他有分。」居士要得病中自在,但看此二老用處。此中看破,縱八萬魔軍現前,自然倒戈歸降。不然經書上著腳,心意上支當,如油救火,益增其熾。 答戈給諫(諱允禮) 若是真龍得半點水,便能興波鼓浪,而蝦蟆則卻被泥潦浸死了也。老居士相別數日,出語甚奇,但此事非言可及,見時劈脊三十棒,再看分曉。 與趙直指(諱志孟) 兩翻相會,眾口嘵嘵,都無一語,老檀越在甚處見貧僧?若言有語則辜負貧僧了也;若言無語則辜負檀越了也。請於是著眼。 淨土偈 大夢宅中誰是覺?迷魂陣上孰為真?閒來極目頻頻看,得自惺惺有幾人? 三界依依如狹器,四生擾擾若狂蟻;啾啾亂鳴鼓方寸,不向缾頭空處飛。 西方慈母號彌陀,憐子心誠劫劫波;貪玩著珍樂戲處,喚不回頭爭奈何? 人人自有親爺娘,不識輕拋在別方;一喚便聞攜手去,這回不用別商量。 極樂國中諸臺觀,半入空中半入林;此意初無人作者,悉是如來願力生。 眾寶器中純妙味,意欲食時即現前;食[A7]已不知何處去,天華散落滿林間。 ᅟᅟ==[A7] 已【CB】,巳【嘉興】== 八功德水沐金軀,至頸至膝不相違;浴[A8]已各坐蓮花上,泰然心意樂無為。 ᅟᅟ==[A8] 已【CB】,巳【嘉興】== 善因惡果自抽芽,生時喜悅死時嗟;一夢做回形忽異,這番撞入別人家。 恩愛倏焉成離別,送到窮山哭未休;忍泣不哀含淚處,山河草木也生愁。 為愛西方祗樹林,萬古千秋不凋凌;不知何處來春意,晝夜嘗聞說法聲。 一出頭來髮紺青,七寶池內浴金身;徹體瑩然琉璃色,原是娑婆那處人。 子母相憶要情深,情若不深沒處尋;試看目前啼哭子,哭聲極處見娘親。 鳥語風聲皆念佛,樓閣花臺盡談經;音聲相聯無斷續,喚醒閻浮夢裡人。 黃金臺上優缽枝,根在娑婆華在池;根若不枯華自茂,根枯便是葉枯時。 寶珠網間玻璃鏡,玻璃鏡上有文名;不是他方諸佛子,便是娑婆國裏人。 七重行樹周匝圍,七寶池中鸚鵡啼;聲聲只念彌陀佛,天鼓鳴處逐花飛。 清旦盛華供養佛,食時將至便歸來;經行不離方寸地,從君謾說有徘徊。 兄呼弟應出塵埃,數朵蓮華池內開;旨告十方諸佛子,佛國相攜歸去來。 音樂鏘鏘震空來,接引此方眾善才;多年枉作沉迷客,而今覺地拂衣回。 腳踏坤維望西程,望見西程路轉深;李陵雖然居北塞,到底還是漢朝臣。 時時只念安養國,不知何日到華池?稽首瞻依彌陀佛!惟願慈悲親接之。 界名堪忍實堪忍,眾生忍苦自甘心;堪笑他家癡兀子,不[A9]羨蓮華國裏人。 ᅟᅟ==[A9] 羨【CB】,羡【嘉興】== 早辰歡娛暮悲傷,樂未畢而哀繼然;吾人不識哀樂事,辜負東風一夜涼。 貪嗔癡愛如火聚,一聲佛號似雪團;一念綿綿常不絕,猛炎勝處白蓮香。 人言舉世皆醉夢,我說醉夢有醒時;惟飲狂泉水一滴,只至如今迷不知。 娑婆極苦幾人知?奈何眾生一味癡;百年換去三身世,那似西方一食時。 纔得相逢又離別,百年[A10]已經幾別離;此別不知何處去?莊周蝶夢滿天飛。 ᅟᅟ==[A10] 已【CB】,巳【嘉興】== 一劫劫了又一劫,劫成劫壞無了絕;只因這念愛離情,生生死死無間歇。 幾根骨頭一段肉,一張皮袋一握箸;若將此身來作我,北邙山下許多身。 劫劫只任這乾坤,生生不離此四生;朝朝只是這般事,哀哉這般沒量人。 西方之樂真常樂,天宮之樂五欲樂;若以五欲比真常,便是丐者同王坐。 可笑道流張平叔,強將極樂比金丹;海島若為究竟處,天宮人不往西方。 空處識處皆幻住,非想非想總非真;縱饒安養與兜率,也如水上一漚生。 劫石成壞數萬秋,滄溟遷變亦難籌;娑婆幾度須彌改,蓮臺依舊綠水浮。 無量劫又無量劫,無量劫中無數身;反思無數身中事,今日都成夢幻影。 閆浮極苦并極酸,西方真樂及真常;願與此土同心者,生生世世樂長安。 位登九二終是幻,功高一品豈逃亡;說與當局英靈子,莫待臨行一著忙。 漢末三分唐五代,算來[A11]已是幾興敗;於今喬水尚依然,輩輩君臣皆安在? ᅟᅟ==[A11] 已【CB】,巳【嘉興】== 吁哉吁哉苦娑婆,寒暑交攻患難多;不似西方安樂國,四時常自處天和。 一朵蓮華一尊佛,不由父母受胞胎;壽量無邊喻劫海,丈夫何不歸去來? 來生三界無別法,都緣一點貪愛心;貪愛若除煩惱斷,如鳥飛空任縱橫。 逆水撐船用力多,順浪移舟不由柁;忽然行到湍流處,拍掌捶胸始覺訛。 殺盜婬如猩猩酒,又貪其味又知苦;依稀不覺遭他捉,渾身血肉從頭數。 滿腹文章蓋世才,都送荒郊土裏埋;恰如鳥跡空中過,一去於今不見來。 潼關明輔今何在?赤壁周郎命不長;至今九里山前過,令人追憶漢張良。 北邙郊外古松邊,野婦黃昏燒夜錢;三奠酒漿三叩禮,一聲爺罷一聲天。 愛河波深沒奈何,自家瞞昧自彌陀;無繩自縛堪忍國,苦到如今出也麼? 刀山劍樹周圍布,濩湯爐炭橫交馳;念彼一聲彌陀佛,翻然變作八德池。 寶雲遍覆寶國界,無邊樓閣列參差;寶光隱隱交羅處,鈴鐸徐徐輕動之。 簷蔔華開滿林枝,便是西方遊樂時;童子去攀多羅樹,鸚鵡頻伽似不知。 微風習習入華叢,浪靜波澄根[A12]已萌;也自得他輕動力,玉胞胎裏碧芙蓉。 ᅟᅟ==[A12] 已【CB】,巳【嘉興】== 七寶莊嚴黃金地,黃金地間八德池;寶光忽飛香忽發,池底又開華幾枝? 西方生地果奇哉!塵心淨處覺華開;不似此中情欲本,臭皮囊裏出頭來。 再無愛欲與貪嗔,其國尚無惡道名;坐臥盡皆純真境,往來都是菩薩人。 其國人民身長大,不知幾千萬由旬;處處皆有寶衣服,珍饈寶座自然成。 每日焚香祝上蒼,不求仙界及天堂;不[A13]羨王位并宰輔,惟願臨終往西方。 ᅟᅟ==[A13] 羨【CB】,羡【嘉興】== 不須分作十六觀,不須更作三等乘;但觀一尊彌陀佛,百千三昧一時成。 初觀彌陀是一丈,一丈轉作十由旬;及至觀滿虛空際,彌陀與我同現身。 觀法不熟成妄想,妄想破則成真諦;真亦不留妄不立,便是當頭作觀人。 欲向彼中登上品,先從此處識一心;識得一心無剩法,便是蓮華國裏人。 心是彌陀身是國,耳為蓮畔眼為池;佛亦不來我不去,生不生時獨自知。 彌陀之願我之心,若水投水冰合冰;願滿心圓垂接處,琉璃盆中寶月明。 情一斷處極樂客,念不清時娑婆人;欲得我處生他處,先須我心合佛心。 愛河闊量萬由旬,漂沒閻浮世上人;波濤洶湧幾千丈,不知何日得澄清? 毒名愛欲與貪瞋,誤服而今久失心;不信此方良藥好,縱他扁鵲也無能。 一重清念一重波,佛為眾生沒奈何;拽斷念頭不復續,西方歸去禮彌陀。 曾見老猿生二子,子聲叫處母聲隨;一旦子遭人毒手,連母之命總成非。 又聞昔日呂丘亮,移舟每濟窮途人;寶刀不受沉江死,殺身成人蘆丈人。 佛為眾生起大悲,眾生受苦箭入心;塵點劫來不疲厭,寧有幾箇知恩人? 人生聚散都不知,稱此光陰未謝時;乘空偷閑且念佛,火坑種下白蓮池。 彌陀元是自家身,枉費工夫向外尋;識得自家真面目,快哉拍手笑吟吟。 蓮華都從心內開,彌陀不自性外來;驀然鼻孔繩索斷,滿目輝輝七寶臺。 眼見眼為真淨土,耳聞耳是活彌陀;父母本生明歷歷,不識何緣隔住他? 歸去來兮歸去來,寶池優缽羅華開;抬頭猛省從前事,佛國一去不復回。 曾見輥彈之螳螂,一片精神裏面藏;皮肉頓消功業就,一翅飛起作金蟾。 又曾見箇蜾臝蟲,啣箇螟兒在窩中;似我一聲下一懇,叫來叫去與彼同。 若人欲知今時佛,今佛還是古人成;今人欲到古人地,須如二蟲之用心。 天真父子別多時,轉覓轉逢轉見遲;為何屢喚屢不應?無他只為一念癡。 萬慮齊冰意坦然,惟有一箇念心專;念得念頭無處著,壺中別有一花香。 大地都作琉璃色,虛空亦是七寶成;彌陀不知何處住,蓮華卻向此中生。 逢人勸念阿彌陀,自利利他功行多;勸得十人生淨土,我身自證六波羅。 父教子勤脩淨土,夫勸妻急念彌陀;大家團圓歸佛國,休使流落在娑婆。 陽惡陰險幾萬端,鐵人聞見也辛酸;堪歎娑婆癡業子,屢遭刑慮不知傷。 造十習因成地獄,脩十善業樂諸天;苦樂二途都不到,華池又綻一枝蓮。 淨土永無三惡道,亦無善惡及陰陽;受用勝過天萬種,故曰極樂無有上。 丁蘭未足稱全孝,王祥難盡報脂甘;雖然臥冰并刻木,不知魂魄在那方? 世間若有真孝子,度脫父母生西方;此是至孝無過上,幽顯兩地獲清涼。。 人生大似蠶吐絲,愛繩牽裹沒回時;吐得絲成無事後,連身共繭下烹池。 苦海重波渺茫茫,問予何是救急方?只須一句彌陀佛,念得通身徹骨涼。 十方諸佛廣長舌,讚歎西方淨土人;釋迦折服彌陀攝,幾番勞碎老婆心。 琉璃地上莊七寶,樓閣花臺勝妙好;光光交羅無暫歇,如夜暗中燃炬火。 寶樹林中握手閒,一步行時一步蓮;忽聽丁丁音樂至,元來又是散花天。 八功德水[A14]響潺潺,流聲急處讚空王;洄漩便有菩薩現,一一菩薩放寶光。 ᅟᅟ==[A14] 響【CB】,嚮【嘉興】== 眾寶樹下琉璃殿,琉璃殿中獅子王;獅子放光照一切,但蒙光者獲吉祥。 一朵紅蓮浮水面,光輝映奪諸人天;瑪瑙池邊呈瑞彩,照見父母未生前。 十方諸佛廣長舌,誠言共讚阿彌陀;彌陀又讚此土佛,堪忍久住在娑婆。 八萬四千白毫光,宛轉猶若五峰山;寶蓮目如四海水,故稱諸佛中無上。 無量無邊之劫海,無量無邊之行願;劫海有盡願無窮,故我稽首無量光。 南無十方法界佛!南無本師釋迦尊!我今發願亦如是,願我當來證後身。 作此偈時,予禮佛[A15]已,稍倦伏案,半夢半醒中見蓮池和尚與我數語,覺而都不復記,卻自喜曰將欲著偈。有此境界,吾與西方亦少有因緣乎?遂援毛信平寫去,自辰至午不二三時而紙都盡滿,不覺有百十偈矣!(噫!)蓮池和尚出於杭州、予生雲南,沙彌時即聞遷化矣!且素不識面而今夢之,豈非彌陀世尊托意以慰喻我歟?時天啟元年蘭盆齋日也。 ᅟᅟ==[A15] 已【CB】,巳【嘉興】== 詩 中秋寄陶紫閬居士 三月三日翫月時,半箇銀鉤掛天上;是日與公相聚首,爭奈人圓月未圓。八月十五翫月時,一輪明鏡秋江上;是日與公隔地遠,又見月圓人未圓。人離[A16]已是分兩地,月缺依舊不離天;月缺不知可有意?人離心內大不然。此時此夜中秋節,千門萬戶對樽前;宇宙山河同一色,嬋娥一夜不曾眠。團團遍照四神洲,不在天上在指間;與公相去萬里遠,萬里同看一月圓。 ᅟᅟ==[A16] 已【CB】,巳【嘉興】== 夜坐水邊 一榻蒲團一篆煙,孤孤相對兩閒閒;忽然覷破水中影,廓爾身如碧落天。何處蟬聲鳴唧唧?隔林石咽冷涓涓;明月不隨流水去,夢回高臥白雲間。 與徒行腳 一番別子一番驚,是非榮辱不由人;累重始知身是苦,貧來方覺道為真。心性相投纔是友,語言不合總非倫;此日分攜無別囑,獅兒莫戀野狐群。 答陶不退居士閱《華嚴合論》(并敘) 合論有無時,無念眾生無;明即不動智,佛十方一如。古今一智,即凡即聖;無此無彼,識盡情忘。當下超越,不假修證、不貴神通、不勞轉變之句,似乎最切近,奈何讀者承當不下,於覺時夢時、逆順境緣交集時,未免打作兩撅。 老居士日用成片否?夢覺一如否?千萬劫性命大事自家得失,如魚飲水不能語人,十二時中母無輕易放過可也。和曰: 隨順世緣住大方,目前無法得真良;婆須無厭憑淫怒,龍女善財作梯航。時時相應天花墜,日日清閒寶藏將;不忮不求無怨欲,衲僧何處不清涼? 睡起 無事山房門不開,碧垓香草夜抽臺;此時身在雲山裏,猶夢雲山坐天台。 困臥蒲團綠陰低,孤孤一鳩枝上啼;夢中家在萬里遠,聲聲直喚到滇西。 行住坐臥 游遍三峰五嶽,歸來屋裏洞天;縱饒上方物色,何如此地心田? 孤峰頂上草廬,不屬中間內外;身似白雲縹緲,心如流水自在。 磐石三生心念,菴頭萬古雲煙;野性懶從人世,都由此物留連。 山色重重夢裏,溪聲派派枕邊;欲識玄玄公案,黃[A17]粱未熟[A18]已前。 ᅟᅟ==[A17] 粱【CB】,梁【嘉興】== ᅟᅟ==[A18] 已【CB】,巳【嘉興】== 漁樵耕牧武陵舟中為俗士作 持魚上岸,賣錢沽酒;波浪生涯,日日皆有。 入嶺歸來,身心憔悴;日圖三餐,夜間一睡。 墾土掘地,種瓜得瓜;百般手藝,不如莊家。 不解生理,秪會牧牛;今日者邊,明朝那頭。 採芝歌 巖居[A19]已久,日愛打眠,拖白練飛,來宿在簷,前笑山猿,池中捉月,林外指天。 ᅟᅟ==[A19] 已【CB】,巳【嘉興】== 空樹為家,半片籬笆,每日裏,吃些巖麥山麻,況甚麼皇宮快樂、人世榮華? 肩鋤樹下,掘土坡前,猛抬頭,忽見紅日半天,歸家去,漫熬松柏、細煮清泉。 盤桓峰頂,蹴踏懸巖,望溪邊,童兒不見回來,莫不是,東村托缽、西市赴齋? 鬱密林深,水石幽清,茅庵中,惟我師弟兩人,悶來時,山頭摘蕨、澗下採芹。 蟾鳴樹杪,鶴唳巖邊,閒道人,不掛些兒世緣,山中樂,松花半嶺、茅屋兩間。 寂寂禪關,密密雲煙,庵門外,只聞鴉雀爭喧,閒無事,饑來吃飯、困時打眠。 不交公卿,不結王侯,白晝中,自有猿鹿來遊,到晚來,清風作伴、明月為儔。 福慧箴 息小人之口是不言,調大眾之心惟以寬,厚事每悅[A20]己者不如,謀多遂心者而非福,知止知足,無恥無辱,此之謂大福。 ᅟᅟ==[A20] 己【CB】,巳【嘉興】== 養道德之機,非靜難成;求世間之事,不謀難遂。善反於心者皆良,欲役於物者不利,知安知榮,識進識退,此之謂大慧。 工夫問答 有禪客問:參禪做工夫,如何是俗念起時莫與作對?如何是墮無事甲?如何是舉起處承當?如何是意根上卜度?如何是光影門頭領略?如何是以古人公案作憑據?如何是落斷常?答曰:此事如人上長安,路上縱遇惡人,莫與作對,但走過便了;莫同惡伴侶行;休認省分郡邑為家;休因勞苦而生止息想;切忌把他人口說的京師光景當是,而不親到。雖然如是,欲行千里貴在初步;於此會得不涉途程。其或未然,聽吾偈云: 脩行若問參話頭,須如失物去尋求;疑而莫怨莫停息,得見原珍始可休。 參禪如人出遠路,舉頭常自望家邦;歇處不停關隘透,不須百日到長安。 話頭初參不上時,多因雜念障所知;札住兩頭中莫放,目前勿論見功遲。 疑來疑去轉疑難,晝夜相妨如泰山;個中疑處輕磕碎,一味柔時便勝剛。 疑情不起急須提,如啣冤人皺兩眉;幾番欲見冤仇面,得見冤家卻又迷。 話頭著緊無雜念,工夫纔放又涉緣;十二時中無縫隙,直透威音那畔前。 悟心若在疑心先,佛氣不全魔氣堅;學人不破此關捩,工夫歷劫總徒然。 參禪要勇又要謀,謀而不勇志氣柔;多勇少謀必墮失,智勇兼到始收功。 工夫到底不虧人,鐵壁無方強入門;縱饒劫火燒三界,當下清涼如片冰。 師家只說參話頭,其中消息難舉示;雄哉丈夫須自強,莫討他人口裏是。 與君一會即忘緣,須似當初未識前;相逢不用相回互,祗在輕輕不著間。 萬里歸來家最近,到底還如在客邊;逢人休話程途事,說起途程甚可憐。 祝延 (上堂祝國經咒儀文還依舊本,下堂禱聖祝白,因本山學人所習不一,或增或減,不無欣厭之嘆,故新更數詞,以教家門,非意流傳也) 祝韋陀(或誦咒、或念誥,其最後一句宜高舉,使音韻相接,此中不用稱號) 手捧降魔杵,萬劫作金湯;虛空法界盡,此願卒難量。(上來)諷經功德,專伸仰祝: 南無三洲護法韋馱尊天、普眼菩薩侍從天等(座下)! 惟願: 受佛付囑,現天神身;被堅固甲,護法衛僧。魔障永息,萬眾歸欽;惟其普眼!德無不寧。 童真寶體,海量天心,手擎寶杵伏魔軍,示現作天神,助佛護僧,水月印無垠。 南無普眼菩薩摩訶薩! 祝伽藍 首有三明,心具六通;身有六臂,妙用無窮。感無不應,格無不聰;以誓願力,掌護宗風。(上來)諷經功德,專伸仰祝: 南無當山護教、五通明王菩薩(座下)!惟願: 保持僧眾,殄息塵氛;仰仗神威,梵剎興隆。 自在天上,閻浮提間,不動本處,遍三千攝,毒除魔冤,誓願無邊,常在僧堂前。 南無神通藏菩薩摩訶薩! 祈禱祖師 靈山傳來,二十八代;大海一源,千流萬派。惟吾祖師,茲土永賴;代代兒孫,面目斯在。 法傳東土,花五葉開,廓然無聖,絕安排明,鏡本非臺,性無塵埃,箇箇證如來! 南無法身海會佛菩薩! 祝監齋 一句子禪,百味具足;缽飯桶水,千勞萬碌。眼中耳中,上下照顧;仰彼神功,終日化度。 水有八德,火性無方,性空真智妙難量,魔外盡皆降,六根清涼,萬眾悉安然。 南無緊那羅王菩薩摩訶薩! 祝龍王 泉從地湧,雨在天上;龍居水中,妙用無量。(上來)諷經功德,專伸仰祝: 南無五通自在護法龍王菩薩(座下)!惟願: 五通自在,一性離塵;護持佛法,妙悟無生。 出沒隱顯,風捲沙颺,霽雲和月耀祥光,海闊與天寬,佛法無[A21]疆,處處盡稱揚。 ᅟᅟ==[A21] 疆【CB】,彊【嘉興】== 南無龍樹王菩薩摩訶薩! 囑孤魂(文長者謂幽魂獨識非誡,以淺近俗白之言,恐彼未易曉了,故不用短句隱辭,讀者勿生厭云)。 識心不破,六根裏亂起狂花;見習不明,情境上瞥生異相。(上來)諷經功德,專伸至囑:本寺僧俗、覺靈、三途眾生、十類孤魂,既[A22]已沉迷日久,安能自識覺路?幸得觀音大士化為鬼趣主者、地藏菩薩誓作地府慈父,但聽其言可以永離諸苦,若得見面自然當處解脫。吾願諸鬼神等,若遇苦時,當稱佛名,莫隨物轉,覺察自心。 ᅟᅟ==[A22] 已【CB】,巳【嘉興】== 三途八難、九有四生,未離三界總迷心,聞法得超升,頓破無明,萬劫常惺惺。 南無救苦地藏菩薩摩訶薩! (囑孤魂,須主意重在孤魂上,鬼王乃▆觀音大士,不待有祝而度生也,其後隨稱救苦觀世音菩薩或地藏菩薩,不必念「願往生脫苦輪」等俗語,不惟本無出處,且不當其位) 祈禱聖僧 明月一輪,天上天下;菩提妙心,孰能識價?(上來)諷經功德,專伸祈禱: 南無大德阿若憍陳如尊(座下)!伏惟尊者!不般涅槃,何常入定?以此妙法,廣度眾生。 浮雲野鶴,空舉高飛,千江一月,類非齊度,世運慈悲,赴感群機,虛空裏照眉。 南無阿若憍如菩薩摩訶薩! (在祖師、聖僧則稱祈禱;韋陀、伽藍、監齋、龍王可稱仰祝;至於孤魂則曰謹囑。故祝與囑不同,雖皆一寺之當位,然不無優劣。而于觀音至聖,不宜妄加言以祝之,若可祝則三世諸佛亦應祝也,且禱與祝、白與囑,不可一概無分云) 楞嚴咒 七徵八辯,三續起緣,真勝義性廣無邊,魔外與業冤,頓悟心田,萬行悉皆圓。 雲山發願文 稽首十方三世佛!甚深發藏修多羅!大乘菩薩賢聖僧!有學辟支阿羅漢!權衡三界護眾生,八部龍天威神眾!我今懺悔諸惡業,不捨慈悲垂憐憫;五逆十惡盡消滅,身心障難息水清。我今欲發弘誓願,願借威光作證盟。盡未來劫度眾生,捨身命財無窮數;法性虛空眾生界,大地須彌並大海。日月輪及鐵圍山,摩尼寶王伽陀藥;十種世間最難盡,我所發願亦如是!願我速悟菩提心,永淨六根入聖倫;親蒙諸佛得授記,分身塵剎度眾生。奉事一切諸如來!摧滅一切眾魔軍;三十二應而說法,十類生中普現身。或作國王或大臣;或為醫士婆羅門;或為長者與居士;或作外道或僊人。或天或龍或鬼神,乃至蜎飛蠕動身;但有形質氣血者,靡不以身同彼生。人間八苦不暫停,天上五衰常共惱;三禪四禪水風災,乃至非想亦有盡。願與此界及他方,等類現形無窮應。地獄眾生受苦多,餓鬼眾生饑渴惱;畜生苦更難勘忍,盡未來劫恒救護。眾生冤憎交會時,償命償身無避處。惡神惡賊與惡獸,饑饉刀兵兼疾疫;盡百千劫捨身形,此苦難處作依怙。過去諸佛願無邊,現在菩薩無數億;願諸眾生得安樂,如觀世音施無畏。地藏願空諸惡趣,普賢行願更無極;文殊世世法王子!常精進行不休息。願我行願亦同等,不等其行終不息。願我盡諸惡道苦,惡道不休心不退;不憚苦惱同其事,不惜身命拔其苦。行等菩薩德齊佛,眾生界盡方休息。願我當來作佛時,三成正覺度眾生;第一願如釋迦佛!第二願如彌陀尊!第三成佛如文殊!十方佛剎為一土,依正行願光明等,一一願如三世尊。不得是願不作佛,惟願世尊作證盟。捨身愛身不忘失,從劫至劫不迷心;生生常願值諸佛,世世恒作淨戒人。不值惡王生惡國,不生邊地並雜形;不作下役不醜陋,黃門二根與女人。生生不食眾生肉,生生不行殺盜淫。寧生苦惱三惡趣,不願不聞三寶名;所生必在善人家,童真出家知宿命。佛佛出世永法中,願具威神護正法;他方無有佛名處,願向其中而開化。諸佛初生及涅槃,願我常設先後供;當機先請轉法輪,乃至聲聞一如是。願我普現剎塵身,剎塵佛所皆承事;中間無有一如來,不以深心而供養。一切眾寶隨念至,持以供養諸如來!并供無邊諸聖眾,及施一切諸眾生。願諸眾生見我形,乃至得聞我之名;決定不生諸惡道,只至成就菩提身。願我隨處現身時,福得智慧超彼倫;身相圓滿第一淨,但見我者皆歡喜。我今發此大願心,普施一切眾生樂。此時十方世界中,無邊受苦並受樂;我若當來度生時,處處願得常相遇;皆向我生歡喜心,一聞我名眾苦息。願今共發菩提心,世世相逢諸佛會。我若當來入地[A23]獄,一切地獄成淨土;我若當來入餓鬼,一切餓鬼皆飽滿;我若當來入畜生,一切畜生悟無生。多劫積業一念消,猶如明燈破暗室;隨所生處破苦輪,開示涅槃第一義。同其所好度彼倫,三惡道盡方止行;我今未證菩提道,先運菩提大願輪。依法界性度眾生,法界不盡行不停;稽首十方三寶眾,惟願證盟我願心。 ᅟᅟ==[A23] 獄【CB】,嶽【嘉興】== #---------------------------------------------------------------------- #【經文資訊】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 第 25 冊 No. B167 徹庸和尚谷響集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黃金愛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