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菴衍禪師語錄序 我觀世間生假二相。本無差別。未始以前。真空寂然。後乎此而有所謂文字者。其猶幻相之云也。惟幻相不礙真空。故阿難蒙佛授記。修多羅藏。復有結集。達磨東來震旦。以慧可本來一偈隨付大法。大雄之教在在圓通。固未嘗以文字為障礙也。後之學子何者為粘。何者為脫。若膠於名相。雖無字句。不能謂之真空。若義趣消融。智光迸爍。一一以印心密旨見諸字句。一字一句是皆平等大慧。一切真實。其孰謂之假設乎。千百年[A1]已來臨濟之道大行於世。十五傳而有斷橋雪巖二派。兩支並秀。如日月麗天。其教大熾。斷橋十四傳而至金明。今藕菴禪師則金明之付法嫡子也。藕菴遠承道法。介然自守。復能平心待物。使人之就之者。心境雙忘。歡喜亡厭。余媿疏慵不能數過。顧以余之正信也。持語錄屬序之。於焉諦觀反覆。知其截斷眾流。直超頓上。故能隨機示現。種種具足。如山川出雲盎盎然。盡天下之阡陌溝塍。鉤聯屈曲。不須加被而自然充滿。余得而淺量之乎。斷橋一派瀠然以孤。若得於上首門中力為擔荷。使曹溪滴水復如長江大河。流行天壤。藕菴之揚眉瞬目。一唱一新。不可[A2]已也。嘻。當機猛喝。使人人心光破裂。頓空一切。人亦於無字句處一霎參提。勿以雪泥鴻爪強作擬議。使藕菴以為盲眼漢也。可乎。 ᅟᅟ==[A1] 已【CB】,巳【嘉興】== ᅟᅟ==[A2] 已【CB】,巳【嘉興】== 時康熙癸丑臘月上浣忍菴黃與堅書於海寧經堂 竹菴衍禪師語錄序 佛氏之書有與吾儒名同而實異者。則語錄是也。始於有宋之時。濂洛關閩諸君子講明道學之說。於是先生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學。及門諸子好學深思。雖單辭隻句。皆不敢廢而謹錄之。此語錄所由名也。然諸先生微言高論。互見群書。生平見於語錄者十不一二。至於佛氏之教。其傳授心法本不立文字之跡。故德山一棒。臨濟一喝。機鋒應對。相視莫逆。即語錄一書。有若川既濟而舍筏。心既伏而舍喻。可無佛者。然學佛之徒舍此別無以自見。故一經嗣法。人各為編。其敝也。至於強記公案。改竄法言。而本來悟地了無所得。此識者所為痾而語錄所以愈多而愈下也。曾子蘭坡一日以竹菴禪師語錄屬余為序。按家庭表云。竹菴系出臨濟三十二世孫。臨濟十五傳而有斷橋雪巖二派。雪巖有密雲諸嗣。其教方興而斷橋之後受國榮者屢見。又十五傳而始得金明。其派得以不墮。竹菴則嗣法金明者也。天下事艷於群趣者易為。功而勞於獨任者難為。力堯舜文武周公之道至孟軻死而不得其傳。昌黎立千百世之後為繼其絕。而有宋諸君子遂起。而有明之論學道者不得不以昌黎為孔孟之嫡子。竹公當斷橋法派接續之際而毅然以身任之。雖為之前者尚有金明而竹公亦可為特立而獨行者矣。般若金剛經云。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又曰。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謝唐樂之千載不墜由於人弘。苟非壯志定力。能任重而道遠者疇則勝之。今竹公語錄具在。其啟聵發蒙之妙。余不得而深知。在竹公則亦若筏喻既舍。其去留可無問者。而我金明竹公中興斷橋之派於十五傳之後。為天下之有志絕學者勉之。 艾菴黃永拜題 序 粵自初祖西來。花開五葉。滹沱一派。道出常情。傳至斷橋倫祖與雪巖欽禪師。兩枝競秀。倫下龍象接踵。建法幢而稱國師者不可數計。我金明介老和尚親承車溪以來。一絲九鼎。中興斷橋法道。而竹菴大和尚妙年棄室。遍叩尊宿。靡不機契。後至鴛水。與金明有水乳之投。慣捋虎鬚。當仁不讓。遂為嫡骨親子。繼而闡法婁東。惟以本分草料。直下斷人命根。若緇若素。咸仰竹菴古佛而雲集景從。出其座下者皆墮地獅兒。足以師範人天。津梁祖道。蓋不獨為金明出氣。而且為斷橋臨濟增輝矣。余得讀師語錄。如迅雷震吼。真足啟蟄發蒙。洵為灌頂之醍醐。普潤之甘霖也。余贊歎有分。不敢蛇足。但願讀斯錄者莫以眼視口誦。致負弘慈可爾。 康熙癸丑仲春穀旦鴛水法弟羅真性和南撰 竹菴衍禪師語錄目次 序 傳 上卷陞座 示眾 小參 拈古 頌古 下卷機緣 行繇 偈頌 佛事 行狀 附刻禪燈和尚為先和尚舉火法語 竹菴和尚傳 師名真衍。別號藕菴。臨濟三十二世孫也。姑蘇高陽氏子。明泰昌辛酉正月十有三日。母陳氏感異夢生。陳素好佛。人即以為有夙契焉。師兒時即敏慧。每喜獨坐。稍長不入凡兒隊。好持佛母準提神咒。無虛日。或遇行客僧至。必為設饌敬禮之。年十五遂有志出家。父母不許。為憂憤。幾欲絕粒者久之。明年父母為議。娶某氏女。以父母命強就婚。旋遭母喪。又明年喪父。喪葬持服訖。因告其宗老曰。兒向喜事佛。欲皈其教久矣。父母在。此身未敢以自許也。今[A3]已矣。因以所有盡散之宗人。復厚貽其室而遣之。時年十有九矣。乃如例製頭陀服為苦行人。代諸僧募飯。祁寒暑雨弗卹也。期既滿。乃往萬峰受具足戒。偶閱圓覺經菩薩發問。今者四大各離。妄身當在何處。遂撫几長嘆曰。人生不明箇事。徒為僧相。於本分中無所益耳。於是遍參尊宿。一日聞板聲。忽然有會。諸方皆為印可。名籍籍叢林矣。後過金明介禪師。介蓋斷橋倫祖第十四世孫。能弘祖法者。與師機緣相合。有水乳之契。因以法付之。隨侍逾年。因患痰疾辭介。歸隱於太倉藕花菴。每日鐘鳴危坐。默持妙法蓮花經一卷。香再炷而持畢。蓋數十年如一日也。師為人言笑不苟。氣骨高勝。一時緇素恭敬尊仰。其少年紈褲間有排斥之者。而師夸然不屑也。手書法華付剞劂竟。復書華嚴全部。越九月即成。其脩持精進不敢自假借類。如此自脫白至此。凡歷僧臘將四十年。即吾州而論。初寓雙樹。繼主福城。今住藕花。其經營殿宇。裝塑法像。在在不遺餘力。將歸老是菴矣。故自號藕菴云。 ᅟᅟ==[A3] 已【CB】,巳【嘉興】== 曾同吉曰。余從父兄五典師。從父子旂同舉於鄉。有譜誼。余之知師者舊矣。今藕花菴居吾邑之城南。去余廬僅數武。每過從歡相得也。余亦厭塵俗。喜學佛。幾欲自決矣。入而見妻孥兒女子輒怦怦。若不自得者。語云。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師其何以度我哉。 康熙十四年乙卯長夏皈依弟子曾同吉稽首草 蘇州竹菴衍禪師語錄卷上 住古吳金墅蓮華禪寺嗣法門人機如編 住婁江皈依弟子曾蘭坡居士閱 藕菴陞座。師云。德山棒。臨濟喝。鎮海明珠滿地潑。料簡由來辨正邪。照用臨時縱生殺。擬追尋。猶未瞥。石人袖裏三斤鐵。卓拄杖。下座。 秋日陞座。師云。秋雨滴梧桐。秋風括地掃。秋色總天然。秋蛩吟到曉。開門放日來。露出形山寶。驀豎拂子召眾云。好大哥。須趁早。堂前昨夜桂香飄。山谷晦堂非草草。珍重。下座。 示眾。舉雲門大師道。終日喫飯。不曾咬著一粒米。鎮州大王問趙州和尚。年尊有幾箇牙齒。州云。只有一箇。大王云。爭喫得物。州云。雖然一箇。下下咬著。師云。趙州下下咬著。雲門不曾咬著。且道不曾咬著底是。下下咬著底是。向者裏具隻眼始得。驀拈拄杖云。難逃獅子口。眾擬對。一齊趁散。 示眾。舉中際可遵禪師上堂云。昨夜四更起來。呵呵大笑不歇。幸然好一覺睡。霜鐘撞作兩橛。師云。可遵禪師將謂奇特舉示大眾。未免寱語不少。藕菴則不然。熟睡一覺。直到天明。抽身穿腳。紅日高升。敢問諸人。還有優劣麼。驀高聲召云。大眾。惺惺著。 彌陀佛誕。示眾。師以目旋視大眾。揮拂打○云。會麼。以拂擊香臺云。聞麼。祇如有眼皆見。有耳皆聞。還知西方教主。彌陀慈父。頭頭現寶王剎。處處轉大法輪。導利四生。垂提七趣麼。諸仁者於此見得。西方此土纖毫不隔。如獲未委。山僧不惜眉毛。更為饒舌一上。今日是彌陀慈父示現降生之日。萬象森羅。呈祥呈瑞。直得燈籠起舞。露柱頻申。乃至百千萬億無量大香水海。百千萬億無量香花幢旛雲。百千萬億無量栴檀樓閣雲。乃至盡未來際一一具如是口。如是舌。如是言詞。四時歌詠。同時演唱。亦不能慶讚慈父毛道之一也。只如山僧又作麼生慶讚。昨夜六花彌宇宙。今朝紅日照乾坤。復揮拂一下。便起。 示眾。舉慈明禪師示徒偈。黑黑黑。道道道。明明明。得得得。師云。慈明老漢與麼示徒。大似擔鹽雨裏賣。藕菴不免畫蛇添足。黑黑黑。摩醯正眼光如日。道道道。打破牢關齊失照。明明明。鞭起泥牛火裏耕。得得得。波斯摸著娘生鼻。與麼告報。還有旁不甘者麼。試出來道看。一僧纔出。師云。了。 示眾。昨日熱。今日寒。抖擻精神努力看。碧漢金烏走。千山轉玉盤。以拂子擊禪床云。山僧並不相瞞。便下座。 至節示眾。舉僧問古德云。一陽來復。日長一線。未審佛法長多少。荅云。長一線。後有古德云。一線長。有問高峰妙禪師。佛法長多少。妙云。東西十萬。南北八千。師云。三大老恁麼語話。未稱平懷。今日有問藕菴。佛法長多少。向道。恰好。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別。具眼者試分析看。 臘八陞座。師云。昨夜山僧拄杖子驀地高聲報道。黃面老子深居雪嶺。夜半抬頭。忽見明星。大驚小怪。便道。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聲未絕時。山僧道。一翳在眼。空花亂墜。便將拄杖子一摑。𨁝跳上三十三天。直得地震六搖。鳥飛兔走。驚起森羅萬象。露柱燈籠一一端拱呈解。山僧只得呵呵大笑。向他道。汝等也須各領三十痛棒始得。復以拄杖敲空一下云。一擊迸開三要眼。虛空騎象點頭歸。拽拄杖下座。 啟七示眾。師云。大凡窮生死根源。第一要明得本有田地。至如臨機縱奪。隨時照用。且緩緩商量。若要明者片田地。直須逼出通身白汗始得。敢問大眾。者片田地。人人本具。為甚踏不著。道道看。山僧不敢囊藏。為伊點出去也。驀擲下拄杖。便歸方丈。 解七。監院設齋。請陞座。僧問。人天普集。大座當軒。未審作麼生施設。師便打。進云。和尚拄杖因甚𨁝跳上三十三天。師云。令不虛行。乃云。學禪學道。正是好肉體上剜瘡。舉古舉今。珍御場中剩飯。一聞千悟。猶落第二義。點著便歸。早是不唧溜。驀豎拂云。須知箇事。如天普蓋。似地普擎。佛祖拈掇不起。衲僧趣向無門。諸禪德。且道迷悟兩忘。聖凡路絕。更以何法示人。震威一喝云。掀翻海岳尋知[A4]己。撥亂乾坤見太平。便下座。 ᅟᅟ==[A4] 己【CB】,巳【嘉興】== 佛誕示眾。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乃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雲門道。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喫。貴圖天下太平。藕菴忍俊不禁。敢道世尊失利。雲門拔本。是則也是。早有一著落在藕菴手裏。諸禪德。且道那一著聻。喝一喝。下座。 大士成道。示眾。烈日熏天地。秋蟬噪綠陰。藕花香遍界。何處是觀音。大眾。此四句中有一句能縱能奪。能殺能活。若人簡點得出。許你同一鼻孔出氣。以拂子擊香臺。下座。 示眾。豎拂子顧左右云。要透衲僧巴鼻。須向佛祖未屙以前捉敗。三世諸佛摸索不著。歷代祖師提掇不起。一大藏教詮註不及。直得橫該萬有。豎抹太虛。山河國土。日月星辰。明暗色空。情與無情。都盧收在拂子頭上。鎔作一卷無畏普光明經。擲向他方世界去也。會麼。震威一喝云。聲前有路超群象。一句無私奏太平。 臘八陞坐。僧問。六載枯坐。風霜凜冽。瞿曇睹明星之時。畢竟悟箇甚底。師云。鐵牛對對黃金角。木馬雙雙白玉蹄。進云。恁麼則一片寒光揮宇宙。條條瑞氣五雲封。師云。鰲負五須彌。僧禮拜歸眾。乃云。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然則釋迦老子二千年外正覺山前大驚小怪。成甚麼驢角馬角。有般底聞山僧恁麼告報。不辨緇素。便擬向法無定相。遇緣即宗處躲根。殊不知山僧卻又宗無定相。遇緣即辨。汝等又作麼生辨。驀豎拂召眾云。釋迦老子來也。在諸人眼裏耳裏。大獅子吼。頂𩕳上放大寶光。汝等還覺眉毛重也無。擊拂子。下座。 示眾。春山青。春樹綠。白鷗對對春江宿。漁舟驚起柳西灣。是處花開香馥郁。因思昔日老瞿曇。拈花換卻飲光目。何似藕菴日日閒。古木參天風味肅。 正月十三日師五十誕。眾請陞座。僧問。四眾臨筵。以祝吾師壽量。大法綱宗未審如何舉唱。師云。春日正熙和。進云。知恩有分。師云。黃鳥語綿蠻。進云。恁麼則春風吹綻千林玉。鶴舞庭梅笑檻前。師云。禮拜了退。問。日照千山翠。春回萬木新。今日和尚誕辰。畢竟呈何祥瑞。師云。有星皆拱北。進云。祇如祝誕一句又作麼生。師云。無水不朝東。進云。長將日月為天眼。指出須彌作壽山。師不顧。乃云。父母未生前無法可說。父母[A5]已生後亦無法可說。十字街頭火爆聲。鑼鼓頻敲忙不撤。遼天燦爛無盡燈。露柱點頭笑不歇。文殊走入鬧藍中。彌勒觀音驚吐舌。陽春一曲和應難。父子不傳真妙訣。卓拄杖。下座。 ᅟᅟ==[A5] 已【CB】,巳【嘉興】== 觀音聖誕。示眾。鵲不得喜。鴉不得殃。驢鳴犬吠。普門道場。若然不會。切忌商量。驀以拂子擊香臺云。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便下座。 六月十九大士成道。示眾。炎炎六月雪花飛。高樹蟬琴發祖機。忽憶藕花香遍處。石人鼓掌笑聲奇。漁婆手網錦鱗肥。月落三更穿市稀。抬頭便見日天子。通身不挂舊時衣。 臘八示眾。誰道迦文大丈夫。一雙白眼受塗糊。星兒觸著驚天地。叵耐當天大日何。咄。冷灰爆出黃金豆。拈示人天笑不辜。 示眾。昨日九月一。海口吐新日。優曇匝地開。幾箇知音識。咦。蝴蝶紛飛叫一聲。鷺鶿池上翹足立。 為麓翁吳護法弔慰上供。小參。靈丹一粒。點鐵成金。至理一言。轉凡成聖。惟我老護法胸藏日月。道貫古今。縱步逍遙。超然自得。無往而非者也。山僧有口祇堪挂壁。驀豎拂云。獨有者著子。三世諸佛命脈。歷代祖師心髓。把斷要津。不通凡聖。且道伊在甚麼處安身立命。山僧不惜泥水。敢為通一線道。咦。頂門正眼紅如日。爍破昏衢照大千。 彌陀古佛觀音大士安臟。示眾。聖人無[A6]己。靡所不[A7]己。法身無相。誰云自他。以拂○云。本如來藏。妙淨明心。內不放出。外不放入。萬類不曾移。千聖如弦直。東土二三。西天四七。總之儘力分疏不下。直須會得壺中日月。方知格外乾坤。摩醯罔測。帝釋難窺。復以拂○。苟能恁麼人。親知恁麼事。可以報君親。可以安家國。可以集禎祥。可以胤子孫。乃至人天七趣。明暗色空。情與無情。有想無想。塵塵剎剎。皆入此宗○。諸仁者。今日因齋慶贊一句。又作麼生道。良久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ᅟᅟ==[A6] 己【CB】,巳【嘉興】== ᅟᅟ==[A7] 己【CB】,巳【嘉興】== 拈古 世尊在第六天說大集經敕。他方此土。人間天上。一切獰惡鬼神。悉皆集會。受佛付囑。擁護正法。設有不赴者。四天門王飛熱鐵輪追之令集。既集會[A8]已。無有不順佛敕者。各發弘誓。擁護正法。唯有一魔王謂世尊曰。瞿曇。我待一切眾生成佛盡。眾生界空。無有眾生名字。我乃發菩提心。師云。者箇魔子。雖則氣沖牛斗。到底腳頭未穩。既是眾生界空。無有眾生名字。我乃發菩提心。山僧要問他。菩提心作麼生發。他若擬議。與一熱鐵輪。 ᅟᅟ==[A8] 已【CB】,巳【嘉興】== 終南山雲際師祖禪師問南泉。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如何是藏。泉曰。與汝往來者是。祖曰。不往來者如何。泉曰。亦是。祖曰。如何是珠。泉召師祖。祖應諾。泉曰。去。汝不會我語。祖從此信入。師云。王老師藏鋒露刃。善應機宜。雲際不能忍俊。先搔癢處。太殺惺惺。有問山僧。如何是藏。罕逢故客。如何是珠。高著眼。且道與古人為同為別。 臨濟上堂云。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在諸人面門出入。未證據者看看。時有僧出。問。如何是無位真人。濟下禪床搊住曰。道。道。僧擬議。濟托開云。無位真人是什麼乾屎橛。便歸方丈。師云。臨濟老漢慣釣獰龍。不覺陷阱。卻被者僧勘破。雖然若是。藕菴待他纔下禪床。劈頭一喝。使他倒退三千。豈不勦絕。 仰山寂禪師指雪獅子謂眾曰。還有過得此色者麼。師云。推倒扶起。各不相許。用棒用喝。總沒交涉。驀豎拂召眾云。還有遇得此色者麼。且喜今日天晴。 王敬初與臨濟到僧堂。乃問。者堂師僧還看經也無。濟曰。不看經。曰。還習禪也無。濟曰。不習禪。曰。禪又不習。經不看。究竟教他做甚麼。濟曰。總教伊成佛作祖去。初曰。金屑雖貴。落眼成翳。濟曰。將謂你是箇俗漢。師云。大小臨濟尋常斬釘截鐵。因甚被箇漢一拶便乃水漉漉地。若問藕菴。者堂師僧還看經也無。便云。你道看甚麼經。他若眼孔定動。以拄杖趁出云。免得瞎驢成隊。 大隨因僧問。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者箇壞不壞。隨云。壞。曰。恁麼則隨地去也。隨曰。隨他去。又僧問龍濟脩。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者箇壞不壞。脩曰。不壞。曰。為甚麼不壞。脩曰。為同大千。師云。二員老宿頭正尾正。惜乎者僧門外之繞。今日山僧為渠點出。驀以拄杖高豎云。且道者箇壞不壞聻。龍吟霧起。虎嘯風生。 睦州禪師一日喚僧。大德。僧回首。州云。擔板漢。師云。陳老師平地喫交。恰被者僧看破。大眾。且道者僧具甚麼眼。驀喚行者。行者應諾。切忌擔板。 鎮州寶壽二世禪師開堂日。三聖推出一僧。壽便打。聖云。漝麼為人。非但瞎者僧眼。瞎卻鎮州一城人眼去在。壽便擲下拄杖。歸方丈。師云。寶壽開堂。發揮臨濟綱宗。扶豎正法眼藏。三聖推出一僧。勇為見義。運籌決勝。爭奈者僧是員古佛。不善放光。山僧今日開堂。既無人推出僧來。我亦不行棒喝。要開天下人眼在。何故。家家門前火把子。 大愚示眾。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拈起也帝釋心驚。放下也地神膽戰。不拈不放喚作什麼。自云。蝦蟆。師云。拈起放下。各三十棒。且道不拈不放喚作什麼。切忌鼓粥飯氣。 慈明圓禪師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前是案山。後是主山。那箇是無為法。良久云。向下文長。付在來日。師云。山僧也著一隻眼。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慈明冬日榜僧堂。作此字![[J36p0084_01.gif|300]] 。其下注曰。若人。 識得。不離四威儀中。首座曰。和尚今日放參。明聞而笑之。師云。首座饒舌太煞郎當。石霜老漢偏向百草頭上賣弄風光。不顧全身露醜。今日山僧索性為諸人揭示。免得東卜西卜。驀拈拄杖打○云。還有跳出此圈攣者麼。山僧與他被蓋。何故。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驕。 巖頭因辭德山。山曰。什麼處去。頭曰。暫辭和尚下山去。山曰。子他後作麼生。頭曰。不忘和尚。山曰。子憑何有此語。頭曰。豈不聞智與師[A9]齊。減師半德。智過於師。方堪傳授。山曰。如是如是。善自護持。師云。周金剛夢裏拾箇泥彈子。當為奇貨。便要南方來鬥勝卒地。饑瘡現前。被[A10]澧州婆子拶得口啞。習氣未忘。東拋西擲。末上逗到龍潭會下。沒頭浸殺。纔具頭角。虛張聲勢。何期養子之緣。忘前失後。問巖頭云。子他後作麼生。巖曰。暫辭和尚下山去。惜乎。此時棒折。那平常呵佛罵祖何在哉。山僧不然。待渠恁麼道。但呵呵大笑歸方丈。龍潭法道未必寂寥耳。 ᅟᅟ==[A9] 齊【CB】,齋【嘉興】== ᅟᅟ==[A10] 澧【CB】,灃【嘉興】(cf. X80n1565_p0142b14; X67n1303_p0310c24; X25n0471_p0030c15)== 淨慈斷橋妙倫禪師參無準範。範以狗子因何有業識令下語。凡三十轉皆不契。倫云。可無方便乎。準乃舉真淨頌示之。倫竦然良久。忽聞板聲。大悟。師云。師子奮迅。岌峇須彌。龍象蹴踏。非驢所堪。徑山恁麼問。倫祖恁麼答。因甚不契其機。大眾。且道他父子節文在什麼處。驀以拂子擊案一下云。萬里鵬同遠。千年鶴共飛。 白雲度參無見睹國師。度問。西來密意。未審如何。睹云。待娑羅峰點頭。即向汝道。師云。西來密意即不無。娑羅峰穿燈籠。入露柱去也。汝等還見麼。早知燈是火。飯熟[A11]已多時。 ᅟᅟ==[A11] 已【CB】,巳【嘉興】== 月溪澄禪師凡僧請益次。月云。佛法不是鮮魚。怕爛卻那。即趁出。師云。大小月溪被者僧熱瞞。把活潑摩尼寶當作鮮魚賣卻。可惜不遇知音。設有僧請益藕菴。向他道。是甚麼。他若眼孔定動。喚他且坐喫茶。不惟勦絕者僧。亦顯祖師門下。 無幻沖禪師因燒火次。僧問。如何是自性天真佛。幻云。與我搬取一束柴來。僧搬柴了。又問。幻云。者奴子好惡不知。便打。師云。頭頭指示。罕遇其人。可惜者僧問處雖切。不知身在帝鄉。設問山僧。咄。古佛過去久矣。 興善廣禪師在徑山看雪次。僧云。滿山都是雪。明云。隨聲逐色漢。僧云。請師離聲色道一句。明云。滿山都是雪。師云。興善老漢慣將官物欺壓平人。此間有為者僧雪屈者麼。出來與藕菴拄杖子相見。 普明同雪嶠上弦玩月次。雪指云。者半箇那裏去了。明良久云。會麼。雪云。只得半箇。明云。者半箇那裏去了。雪亦良久。明云。也只得半箇。雪相與大笑。師云。主賓互換。電卷星馳。同死同生。方堪受敵。二大老檀特山前列陣。占波國裏藏鋒。分明有輸有贏。且道誰得誰失。 真歇了禪師上堂云。處處覓不得。有一處不覓自得。良久云。賊身[A12]已露。師云。處處覓不得。祇為太近。有一處不覓自得。認著依前還不是。良久云。話墮了也。賊身[A13]已露。販私鹽漢。諸禪德。山僧恁麼。還是賞伊罰伊。更若擬議。看箭中也。 ᅟᅟ==[A12] 已【CB】,巳【嘉興】== ᅟᅟ==[A13] 已【CB】,巳【嘉興】== 南陽忠國師三喚侍者話。師云。國師三喚。侍者三諾。國師云。將謂我孤負汝。誰知汝孤負我。藕菴不然。尋常擊案一下。行者齊立兩肩。且喜兩不孤負。復擊案一下云。並不相瞞。 白雲端禪師上堂云。古人留下一言半句。未透時撞著鐵壁相似。忽然一日覷透。方知自[A14]己原是鐵壁。如今作麼生透。復云。鐵壁。鐵壁。師云。白雲老漢太煞婆心。殊不知被鐵壁換卻眼睛。山僧不恁麼。何故。舉頭開合處。別有好生涯。 ᅟᅟ==[A14] 己【CB】,巳【嘉興】== 洪州黃龍慧南禪師因化主歸。上堂云。世間有五種不易。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易。三變生為熟者不易。四端坐喫者不易。更有一種不易。是甚麼。良久云。聻。便下座。師云。山僧則不然。第五種不易是什麼。呵呵大笑歸方丈。 雲峰悅禪師因僧問。如何是心地法門。峰云。不從人得。曰。不從人得時如何。峰曰。此去衡陽不遠。師云。今日有問山僧。如何是心地法門。不從人得。曰。不從人得時如何。令不虛行。 台州瑞巖師彥禪師到夾山。山問。甚處來。巖曰。臥龍來。山曰。來時龍起也未。巖近前顧視。山曰。灸瘡瘢上更著艾焦。巖曰。和尚又苦如此作麼。山休去。師云。夾山垂竿擲釣。瑞巖不避鉤頭。山僧若見。近前劈頭與他一棒。總使行雨神龍驪珠也較百雜碎了也。何至更容後語。雖然不謬臥龍來。 長沙景岑禪師一夕與仰山翫月次。仰曰。人人盡有者箇。祇是用不得。岑曰。恰是倩汝用。仰曰。你作麼生用。岑劈胸與一踏踏倒。仰山起來云。㘞你直下是箇大蟲。師云。諸方老宿各逞伎倆。未暢平懷。山僧據實而論。岑老輕被仰山一拶。直得通身𨁝跳。腳底雲生。遭他揀責。設問山僧作麼生用。但呵呵大笑云。知恩者少負恩多。且道與岑老為同為別。 衢州烏臼和尚因玄紹二上座參。臼云。二禪客發足甚麼處。玄曰。江西。臼便打。玄云。久知和尚有此機要。臼曰。你既不會。後面箇師僧祇對看。紹擬近前。臼亦打。曰。信知同坑無異土。參堂去。師云。烏臼只知奪食驅耕。不顧旁觀者哂。惜乎二僧有頭無尾。別無轉智。有問山僧發足甚處。乃云。正要和尚疑著。總是定動。拂袖竟出。直教烏臼至今起坐不得。還有為烏臼雪屈者麼。拽拄杖旋風打散。 南陽國師因丹霞來訪。值師睡次。乃問侍者。國師在麼。者云。在即在。只是不見客。霞云。太深遠生。者曰。莫道上座佛眼也覷不見。霞云。龍生龍子。鳳生鳳兒。師睡起。侍者舉示前話。師乃打侍者棒。趁出。霞聞。歎曰。不謬為南陽國師。師云。丹霞參國師不是好心。侍者荅丹霞好心不是。爭如國師布縵天網。籠盡沖霄。難逃其限。遂高聲召眾云。還有出網者麼。與拄杖子相見。二僧並出。師云。一箭落雙鵰。 頌古 兜率悅禪師問。撥草瞻風。只圖見性。即今上人性在甚麼處。 頌云。 連宵風雨急。傾倒東牆壁。分付田厙奴。不許空狼藉。見得本性。便脫生死。眼光落地時作麼生脫。 頌云。 打破鄭州關。蘆花月一灣。水流風動也。跳出虎黃斑。脫得生死。便知去處。四大分張。向甚麼處去。 頌云。 白雲明月兩悠悠。雲月和煙六不收。自去自來還自得。等閒拍落海門秋。 三印頌。 一印印泥。拽耙拖犁。踏翻華藏。高臥山谿。 一印印水。秋光萬里。麟鳳飛騰。蒼龍震起。 一印印空。桑國芙蓉。光吞萬象。生殺之雄。 黃龍南禪師三關語頌。 我手佛手。咬豬獵狗。纔撞著人。攔胸一口。 我腳驢腳。高低踏著。踢倒枯樁。到處寬綽。 人人生緣。喫飯打眠。枕子落地。打碎方磚。 杭州淨慈斷橋妙倫禪師參無準。準以狗子因何有業識令下語。凡三十轉皆不契。倫云。可無方便乎。準乃舉真淨頌曰。言有業識在。誰云意不深。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示之。倫悚然良久。忽聞板聲。大悟。 (頌云)。 三春鶯囀綠陰叢。漁父從容渭水東。畢竟有貪香餌者。比來喜不浪施功。 僧問風穴禪師。如何是佛。穴云。杖林山下竹觔鞭。 (頌云)。 杖林山下竹觔鞭。打破虛空缺半邊。昨夜風雷相送急。群龍舒卷別雲巔。 僧問玄沙禪師。如何是和尚親切處。沙云。釣魚船上謝三郎。 頌云。 呼驢呼馬人皆委。倒卓須彌煙水忙。不學諸方鉤上餌。蘆花萬頃壯秋光。 僧問趙州禪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州云。我在青州做領布衫。重七斤。 頌云。 青州衫子七斤重。千手大悲提不動。驀地拈來覿面呈。白雲片片仍歸洞。 無位真人頌。 攔胸把住似冤讎。截斷雲門六不收。迅烈風雷煙雨急。幾多歸客鎖眉愁。回首看。紅日秀。拈來挂在青山後。咄。 巴陵提婆頌。 琉璃殿上輥花毬。珊瑚枝枝撐著月。月光影裏笑聲頻。笑箇銀碗裏盛雪。 月溪澄禪師凡僧請益次。月云。佛法不是鮮魚。怕爛卻那。即趁出。 頌云。 天然活計付春風。吹落桃花朵朵紅。破浪石鯨為雨去。金毛抖擻出林東。 南明廣禪師在徑山看雪次。僧云。滿山都是雪。明云。隨聲逐色漢。僧云。請師離聲色道一句看。明云。滿山都是雪。 頌云。 搶行奪市布風煙。換卻時人眼裏仙。聲色頭邊如薦得。抬眸鷂子過西天。 普明同雪嶠上弦翫月次。雪云。者半箇那裏去了。明良久云。會麼。雪云。只得半箇。明云。者半箇那裏去了。雪亦良久。明云。也只得半箇。雪相與大笑。 雙收雙放互英雄。花滿枝頭月滿空。虎嘯龍吟深有意。頂門高出一輪紅。 金明探竿影草頌。 垂鉤四海釣獰龍。鯤化鵬兮上碧空。拍板盲龜難上釣。莫教辜負蠡湖翁。 蘇州竹菴衍禪師語錄卷上(終) 蘇州竹菴衍禪師語錄卷下 住婁江綠野菴門人機湧編 婁東付法居士錢受明法名機廓閱 機緣 僧禮拜起。師拈筆示云。會麼。僧擬荅。師云。能縱能奪。能殺能活。僧禮退。師云。勦。 僧問。和尚不得有語。不得無語。速道。聲未絕。師便打。古林維那入室。纔禮拜。師云。釋迦老子因甚打失半邊鼻孔。林云。和尚與麼道那。師云。真獅子兒。林便喝。師云。善能哮吼。林又喝。師亦喝。林禮拜。師說偈云。當陽覿面提。覿面當陽吼。付於獅子兒。不前亦不後。遂付衣拂。 僧問。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意旨如何。師云。好箇消息。僧擬議。師以茶驀面潑。 僧參云。請和尚一箇話頭。師擊竹篦云。向者裏會得。盡大地是箇話頭。僧云。殺人刀。活人劍。師便打。僧喝。師云。再喝喝看。僧擬議。師云。了。 盛夫人領眾女參。求和尚開示。師云。且坐喫茶。淨脩云。和尚自喫。師云。負恩者多。脩喝。師便打。脩亦打。師云。見甚麼道理打老僧。脩無語。師痛棒打出。 啟七。師落堂垂語云。啟七[A1]已經三日。箇箇眉橫鼻直。風聲吹折長松。驚倒須彌卓立。試問本地風光。三腳烏龜上壁。諸禪德。三腳烏龜作麼生上壁。各下一語看。眾擬荅。師以竹篦旋風打散。 ᅟᅟ==[A1] 已【CB】,巳【嘉興】== 師雷雨夜坐。僧問。如何是真法。師云。檐聲未斷連宵雨。電影還催後夜雷。僧有省。 師自述行繇 余諱真衍。別號藕菴。吳之長洲高陽氏子。母姓陳。長齋奉佛。夢童子空中手書丹鳳啄金桃之句。余生也。明之泰昌辛酉正月十三寅時也。雖襁褓時喜坐。幼不入群兒隊。遇僧而齋敬之。十五歲一日懇兩尊人。言志慕宗門是所重也。父母不允。憂而不食。遂默持準提咒心。日不虛也。十六歲之冬。父命以配。不一年。冬十一月十四日丁母憂。明年中元正晝。父歸西逝。七中延僧佛事。余不茹葷。虔奉七素。三年喪畢。奉兩尊人合葬於長洲之金雞堰。葬歸謝事。邀族長親朋至。告長者曰。向願如也。長者親朋以千萬言阻之。余志亦堅定。以書文器用歸於宗祀。室之所有歸於內伴。伴歸內父家。十九歲之秋方能脫白。禮雲栖下晟公禪師披剃。因常住蕭疏。眾僧枯澹。余自發心。化飯供眾一年。癸未冬。萬峰受具。甲申春禮剃度師。奉侍期年。一日閱圓覺經中菩薩發問。今者四大各離。妄身當在何處。余遂撫几掩卷而歎曰。人生不明箇事。徒為僧相耳。即辭師。立志參尋決擇。省要內戚。面稟堅誓不移。乙酉春謁萬峰。峰問。萬法歸一語。荅曰。梅子樹頭紅。峰曰。更道。余曰。猶嫌少在。峰曰。參堂去。余以寢食忽忽。一日聞板聲。瞥然會得。具陳上事。峰落草之後。復以公案驗之。更索偈看。余遂書偈。鐵船屋裏泛揚州。棹破波心碧漢秋。驚起石人嗥不住。烏藤𨁝跳鬼神愁。峰可之。而後問荅皆以契機。同處三年。辭萬峰。謁湖之道峰山翁和尚。是日踏雪登山。一見便問。蘇州有。常州有。有箇甚麼。荅曰。踏著秤錘硬似鐵。山曰。且坐喫茶。余作禮歸位。是冬戒期。令任以職。戒事勞頓。乞假就醫。明年愈可。因壽萬峰。留之記室。一日室中問。東山水上行道一句看。余震威一喝。峰曰。更道。余復喝。峰休去。明日挂牌。入室卒問。無情說法道一句看。余作舞而出。晚課後索偈。余書。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石虎橫飛撲面來。雨聲滴破街沿異。峰然之。自此盤桓而胃氣復發。辭萬峰。寓婁之雙樹。遷福城。凡痛則絕倒。苟可誦法華。刻法華。塑佛像。造禪堂。稍愈復遷南城藕菴。乙巳春參金明老人。余呈印於明。明拈云。是甚麼。余曰。者老漢無文。印也不識。明即置案頭。余珍重而出。一日早課畢。明垂語云。功課也未。眾不對。余曰。功課了也。明曰。因甚我不聞。余云。點即不到。明復問。功課作麼生做。余曰。到即不點。明便歸方丈。端陽日。明示○。命眾下語。余曰。急急如律令敕。復以[※-((鬯-匕)-凶)+○]呈明。明乃休。一日老人示眾云。觀音大士神通廣大。無剎不現。及乎妙相於十字街頭。無人識得。金明今日為伊慶生。且作麼生慶。良久云。翻轉地皮苔尺厚。剷去堂前草丈深。還見麼。各下語看。余曰。昨夜三更月到窗。明歸方丈。一日明落堂。索余行繇。余以拳呈明。明云。者乾蘿蔔用不著。即今斬新道一句。余震威一喝。明曰。未在。余以拳擊明。明亦喝。余珍重作禮。七月初十日夜半。老人呼室中。舉殃崛產難因緣。子作麼生。余作呱呱聲。明曰。是男是女。余近前一喝。歸位。復舉女子出定。文殊七佛之師因甚出不得。罔明初地菩薩因甚卻出得。余曰。文殊費盡腕力。錯用牛刀。罔明因風吹火。迥出乾坤。總是一狀領過。明曰。只如老僧常在定。子作麼生出。余遂高聲云。和尚。明良久云。汝要老僧出定那。余捧壺斟茶呈上。明大笑。復舉風穴禪師問首山念。法華世尊不說。說作麼生。念云。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子又作麼生。余曰。金風吹玉管。草木悉知音。明云。更道。余曰。賓主之禮。合施三拜。復舉白雲謂五祖演云。有僧從廬山來。皆有悟入。教伊說亦說得有來由。舉因緣亦明得。只是未在。演於是大疑。屢日參究。忽然省悟。後云。我因此出一身白汗。明得下載清風。此意如何。余喝。明曰。好喝。余曰。鯨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明曰。三十棒也少不得。余作禮。明又舉斷橋偷祖在無準範會下。範以狗子因何有業識令祖下語。連三十轉皆不契機。祖云。可無方便乎。範舉真淨文頌曰。言有業識在。誰云意不深。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祖悚然良久。忽聞板聲。大悟。且道悟箇甚麼。余曰。石人撞破玉樓鐘。明又云。諸佛說不到。歷祖拈不出。道將一句來。余震威一喝。明云。更道。余曰。再犯不容。明亦喝。乃云。臨濟有四喝。且道者一喝是那一喝。余曰。老漢莫探頭好。明曰。為汝拖泥帶水。余作禮。明遂付源流杖拂。參堂。 雜著 和宋天封佛慈禪師蜜蜂頌原韻 毒鼓聲中顯大機。雜花林裏占春歸。分門立戶成家業。令不虛行凜凜飛。 幾回歷盡轉風光。攪亂空花箇箇忙。未肯輕拋者著子。聲聲喚起要渠當。 潑天雄勢浩無涯。竿木隨身到處衙。入佛入魔堪種草。堂堂宮闕我王家。 山花簇簇鬥芳時。倒用橫拈總不離。刺破虛空天地闊。塵塵剎剎蜜生脾。 劈窠剖出那枯桐。密布煙雲古路通。自是不歸歸便得。不萌枝上日頭紅。 臨濟大師囑三聖法偈 沿流不止問如何。狼藉餘辛滿道途。點石化為金玉易。幾人忘卻是非窠。 真照無邊說似他。溪頭石女笑呵呵。金烏飛出榑桑國。玉兔奔騰為甚麼。 離相離名人不稟。木童擔雪來填井。洞庭無蓋月為鉤。波斯笑指雲門餅。 吹毛用了急須磨。百步穿楊又若何。直透三玄戈甲裏。雙丸于此快如梭。 浮山遠禪師九帶 佛正法眼。石頭土塊。赤腳波斯。漆桶不快。 吾佛法藏。付憨布袋。鐵牛之機。兩采一賽。 理貫全收。識取鉤頭。寒山拾得。未是同儔。 事貫紛拏。白眼添沙。石人鼓舞。玉女生誇。 屈曲垂慈。棒喝無私。新婦騎驢。阿家牽之。 理事縱橫。魔佛心驚。大開爐鞴。麟鳳齊烹。 妙葉兼和。子湖鐵磨。大悲有齋。放身倒臥。 金鍼雙鎖。山河萬朵。露柱燈籠。放過不可。 平懷常實。事圓理直。一曲石琴。天外知悉。 法華經七喻 朽宅當門月一池。須知別有長安路。長安路。人難悟。漠漠水田飛白鷺。遂高聲云。看箭。(右火宅喻) 幾番風雨占機先。蕩盡餘辛別一天。伏藏打開人不見。拈來分任子孫肩。(右窮子喻) 平地茫茫都靠倒。善財踏遍蓬萊島。堪笑文殊老古錐。放出金毛喫盡了。(右藥草喻) 踰城劄落天邊月。良驥追風瞬息時。[A2]已到故鄉空眼界。寶山華劈自如如。(右化城喻) ᅟᅟ==[A2] 已【CB】,巳【嘉興】== 泥豬癩狗光天地。鐵樹長開五色花。活潑摩尼收不得。春風頻卷破袈裟。(右衣珠喻) 往復升沉元自在。頂門活眼照乾坤。螺峰高出須彌上。看遍迷流甘逐魂。(右髻珠喻) 醍醐毒藥一時傾。麟鳳生擒爐燄烹。煉就不知何處去。長天秋月骨毛輕。(右醫師喻) 塵居十事 舉目天涯只自知。髼鬆短髮懶隨時。任渠履踐消先業。嫌我癡憨學我遲。(右寄跡) 你我從來難辨別。主賓互用禮香床。靈山一別如今日。這片栴檀孰敢藏。(右禮佛) 拈來遍處去其有。中宮屋膽愈生光。拂開劫石輝天地。玉兔懷胎走八荒。(右掃地) 貝葉翻餘舊公案。字字圓珠金不換。一度拈來一度新。月到床前長作伴。(右翻經) 尋常飯罷便經行。一室團圞蝸角形。兀坐蒲輪毛鬢白。花開花落獨惺惺。(右晏坐) 作家相見主賓分。松子餘香妙入神。堪笑掌鳴增意氣。靈山震起舊嘉聲。(右見客) 卓午林空長照寂。鼓韻鐘聲何處出。山僧日用只尋常。一日缽盂兩度濕。(右受食) 有時把住黃金色。放下當陽鐵壁通。略轉毫頭明世界。餘輝如日照無窮。(右剔燈) 申手摸著自[A3]己鼻。天然一勺面門全。重重華藏親登到。者箇何如火裏蓮。(右開淨) ᅟᅟ==[A3] 己【CB】,巳【嘉興】== 紫羅帳裏燦真珠。縮腳申拳總自如。夜半嚬呻獅子窟。鐘聲纔震爪牙舒。(右上單) 六根偈 圓明歷歷絕無殊。看遍溪山若箇知。黑白既分呈舊面。眉間端的露雙珠。(眼) 巖虛聲澈善通靈。差別因緣不妄聽。短笛漁歌皆妙道。知音勤策莫教停。(耳) 高踞當陽不記秋。門開八字許誰儔。等閒觸著撩天志。羶氣香林一網收。(鼻) 五音六律發尖新。不鼓纖毫韻轉深。殺活全提人不識。箇中玄旨細參尋。(舌) 四大原從險處立。紅爐燄裏碧波生。而今寄語知音者。地湧金蓮朵朵新。(身) 亙古亙今摩不昧。花開夾岸麗當軒。片帆飛出蘆灣角。鎮海光舒不夜天。(意) 十二時歌 平旦寅。漁舟欸乃出前村。檻外尚餘江上月。波濤驚起化鵬鯤。 日出卯。白雲滿地無人埽。十洲寶馭帝金輪。何似閒身林下老。 食時辰。滿樹松花飽腹心。太古韻清無間歇。和衣高枕絕疏親。 禺中[A4]已。眉間挂劍尋常事。智勇將軍正令行。宛然定有降魔勢。 ᅟᅟ==[A4] 已【CB】,巳【嘉興】== 日南午。脩竹鳳兮尋畫譜。無限英靈濟濟來。雲廚齋法家風古。 日昳未。山深何用桃源避。高樹南樓古佛基。分明舊閣閒田地。 晡時申。聚頭幾箇是知音。煮沙千日難成飯。當下渾忘空劫心。 日入酉。誰潑煙霞彰[A5]己有。彈指千山血點紅。一輪不夜天然否。 ᅟᅟ==[A5] 己【CB】,巳【嘉興】== 黃昏戌。月滿溪山光滿室。壁立門庭迥不同。數聲犬吠幽林隔。 人定亥。鐵樹花開光若采。百寶優曇火裏鮮。雨洗霜烹渾不改。 夜半子。高豎脊梁慵扣齒。可憐鼠伎鬧紛紛。突出貓兒無彼此。 雞鳴丑。撥轉乾坤不藉手。箭鋒相拄豈關脣。一毫頭上金毛吼。 壽 金明老和尚六十大誕 阿翁臘樹高彌界。小子蕪詞頌永年。寶掌虔躬呈壽量。蠡湖無日不金蓮。 和雪大師山居原韻 古今草木倩同儕。山寺鐘聲孰敢埋。天縱藤條為雨去。莫教打濕我皮鞋。 錢受明文學易字卍菴(法名機廓) 鎛音才扣嘉聲遠。卍字高標耨果香。振起吾宗千古意。獅絃不鼓韻幽長。 與曾蘭坡文學 自古藍田產白圭。無言童子語如雷。之乎者也都拈卻。獨許中天紅日輝。 示古林如首座 立志學道。細審承當。十二時中。逆順莫忘。豁開樓閣。遍界輝煌。棒下翻身。牙爪全彰。葛藤勦絕。掀倒禪床。縱奪施為。如獅子王。韜光隱跡。道大難藏。龍天推出。震起頹綱。早深望汝。劫外風光。千古萬古。法海津梁。 示吳夫人 心月舒光分外明。金鍼[A6]已擲化鯤鯨。等閒識破鍼鋒旨。布陣騰雲法雨生。 ᅟᅟ==[A6] 已【CB】,巳【嘉興】== 示圓印震上人 學道如初不變心。刀山劍樹要親臨。佛魔埽盡堂堂地。自有通身活眼睛。 詠破衲 布毛吹起竟忘秋。鐵骨冰心志未休。起倒相隨綿且密。和衣高枕月床頭。 慚余病骨少知音。與爾同心共守貧。不挂一絲應分得。何妨舊隱話重新。 坦腹垂垂孰敢侵。山空花鳥語幽深。鍼頭鼻斷衣珠露。纔話無錐早一鍼。 盡道羅紋結角多。南軒高臥罕相和。幾回靜看炎涼密。落落零零舉示他。 從來高節絕相依。舒卷同時展大機。獨許靈源真面目。天然隨處水雲衣。 稱身白褶影重重。袖裏明珠善伏龍。橋斷溪回弄明月。者條線路有誰縫。 電影穿鍼眨眼過。看清線道豈淆訛。霎時縫到無縫處。拈示人天不較多。 古今縫補[A7]已郎當。正眼看來為甚忙。何似隨家豐儉足。絕商量處好商量。 ᅟᅟ==[A7] 已【CB】,巳【嘉興】== 示體菴上人 閒忙日用中。誰為是真體。青山笑點頭。月華光萬里。 示心蓮顧居士 君今六十六。雙賢子女郁。信慕到南樓。清池紫蓮馥。朝夕梵殷勤。秋光照幽谷。萬象悉頻申。通身是眼目。 自題 生平以言高氣勝。不為世所喜愛久矣。且臨濟七百年來未嘗面相識也。聲言未嘗相唯諾也。從年頭年尾。朝曰臨濟。暮曰臨濟。今之赫赫為世所重。而我何哉。愚癡然乎。學問致乎。我不得而知也。 春日詠梅 一枝清瘦碧溪頭。浪得閒名滿十洲。尋到不知香國異。青山疊疊水悠悠。 玉葩燦爛蘊奇香。鐵骨崚嶒豈泛常。縱使丹青描不盡。從教蜂蝶去來忙。 高寒歷盡意悠悠。一夜琪花香滿樓。石壁蒼苔無異色。不能描盡轉風流。 南枝早綻自天真。一片冰心更有神。不逐群芳幽韻好。枯禪別有劫前春。 照水橫斜香靄浮。朝曦遙映藕花樓。天然不藉閒枝葉。啖影池魚空自游。 鷺鷥飛起千尋雪。撲落池邊點綠茵。忽見不萌枝上日。清光流出此花神。 詠牡丹圖 名花綽約態逾嬌。靈鳥翩躚上下撩。萬蕊千花爭艷目。此中一朵最難描。 題竹 生來骨勁逼人寒。月白風清幾箇看。埽盡語言文字腳。春雷頭角出林巒。 示靈監院 杖藜回首日輪紅。莫視帆飛度遠峰。笑指煙霞迷古寺。斷橋流出一聲鐘。 洞庭秋月 頻卷寒濤瀉碧空。秋光如洗出雲籠。天然活句誰能會。愁殺詩人與畫工。 [A8]己酉初夏荅胡鑾老文學過訪原韻 ᅟᅟ==[A8] 己【CB】,巳【嘉興】== 水漲籬門沒菜塍。草堂木榻話閒僧。高懷更有天邊約。池畔荷香氣若蒸。 秋日胡文學再過荒廬用前韻以酬之 秋高雲淨扣孤僧。問道龍門快[A9]已登。會得本來成現事。選官選佛異何曾。 ᅟᅟ==[A9] 已【CB】,巳【嘉興】== 小春即事 疏雨樓前積翠新。溪煙澹蕩少林春。檐聲點滴添秋興。喬木稜稜倍轉神。 雪中漫興 東風鼓起凍雲飛。壓盡群峰草木低。昨夜梅花開笑口。扁舟滿載一簑衣。 秋夜感懷 金華巖畔玉芙蓉。笑指溪頭落葉紅。試看藕花池上月。全身飛入畫樓中。 自題 不近人情。烏藤卓兀。無法與人。無私與直。盡道雲栖會裏兒孫。元來臨濟正宗。金明嫡骨。汝看阿誰。藕菴老賊。咄。 和曾蘭坡文學放鯉詩原韻十首 天生靈胤必然奇。頭角崢嶸正此時。忽聽迅雷消息至。錦標高著莫嫌遲。 金鱗桃浪豈庸徒。直上禹門顯大儒。霹靂光中為雨去。碧潭睡穩石鯨枯。 密受靈符善護生。記功童子早芳名。潛行妙用人難委。吞卻蟾蜍快[A10]已輕。 ᅟᅟ==[A10] 已【CB】,巳【嘉興】== 日照湖光萬點金。逍遙縱壑躍迷潯。俊哉雹發驚人句。最喜炎蒸布雨霖。 透網沖霄攫霧歡。天涯如粟有多寬。明珠閃爍光前後。眨眼轟雷過幾灘。 床頭古硯足津梁。吾道聲光豈泛常。珍重高賓雙眼正。溪山日月古今長。 須臾膠涸若為鉤。流水恩波鼓腹游。驀地頓超天子貴。滿街瓔珞寶花酬。 莫輕異類燄爐遊。彼此天真未入流。險處解囊能續命。水晶簾子控銀鉤。 誰箇親瞻天眼舒。百千樓角總佳如。魚龍悉悟飛升去。無限平人逐物且。 底事從來不妄傳。金鵬秉戒[A11]已經年。高懷傾出連城璧。媿我囊空無半錢。 ᅟᅟ==[A11] 已【CB】,巳【嘉興】== 和王異公文學原韻四首 學海聲光蓋代傳。風流才子德耆年。人中至寶誰能及。流出胸襟無盡編。 金津一滴倍甘棠。清晝高眠鶴夢長。最喜匡阜飛瀑布。宛然潑灑學蘇黃。 忘法忘機氣[A12]已平。此中端不負虛名。春花秋月如陽燄。分付渠儂守禁城。 ᅟᅟ==[A12] 已【CB】,巳【嘉興】== 道重涵虛慈且雄。南星北斗羨唯公。文峰點處開人眼。不夜心珠照海東。 和友人原韻十首 學道甘貧看世途。鬚眉安肯倩人誣。偉哉定信奇男子。縱目蓮芳菡萏殊。 烏藤𨁝跳攪龍濤。帝釋心驚亦告勞。東海鯉魚纔一棒。盆傾煙雨潑天高。 雨過雲收電卷頻。雙丸互照不欺貧。山川草木皆含笑。歷盡炎涼證此身。 閡膺未釋好稱奇。邪逆生非有日危。堪笑雷同呈伎倆。像龍致雨豈能為。 海岳掀翻得旨歸。飯餘圖翰月輪肥。試看萬籟非常韻。物物頭頭發祖機。 千尋老樹長新花。果熟飄香難購嗟。不揣[A13]己躬才力短。反嫌嘗到味無差。 ᅟᅟ==[A13] 己【CB】,巳【嘉興】== 覓心無處是安心。五采牛兮身若金。耕遍故鄉田地熟。通身皮骨任渠侵。 且寄閻浮世上生。掀髯一嘯頓圓明。劈開華岳連天秀。屈曲從教一掌平。 箇事蒙頭者也之。不堪賞處樂為知。忽然摸著娘生鼻。額上栽眉不較遲。 同道登山努力先。主賓妙葉豈徒然。拈花一脈家常事。豆爆黃金萬古傳。 山居四偈 山居春。鷓鴣啼處百花新。靉靆香風彌宇宙。松濤震起夢中人。 山居夏。池開蓮碧香飄化。獨坐南齋眼界寬。水天如鏡誰看下。 山居秋。萬疊芙蓉一目收。寶月穿雲射林麓。木葉頻敲古佛頭。 山居冬。古木翛翛露別峰。高臥茅堂最深處。每懷悲願烈烘烘。 為恒貞封龕 日面月面。言端語端。不涉兩途。山深水寒。恒貞上人。童真學佛。禪力齊行。為眾竭力。無方不現。咄。果有與麼氣概。與麼英標。若緇若素。無不望風歸仰。佛法世法。無欠無餘。且喜最後光明。香飄果熟。獨步逍遙。自由自在。直得庭柯霧慘。萬象攢眉。且道即今封龕一句又作麼生。遂以手掩上云。體露金風事。藏身北斗看。 竹菴衍禪師語錄卷下(終) 先老和尚行狀 師諱真衍。字竹菴。吳郡長洲人。姓許。母陳。長齋奉佛。夢童子手書丹鳳啄金桃之句。遂生師。時泰昌辛酉正月十三日寅時也。幼喜靜坐。不入群兒隊。遇僧輒齋敬之。年十五。忽啟兩尊人曰。兒志慕宗門。願披緇學佛也。父母不許。憂而忘食。遂默持準提咒不輟。年十六父母婚之。明年冬即丁母艱。又明年中元父逝。師遂絕茹葷。三年喪畢。奉兩尊人柩葬長洲之金雞堰。歸而邀族長親朋告曰。向願如矣。親長阻之。師志決。遂歸所有於宗人。歸室人於外父。十九歲方脫白。禮雲栖下晟公禪師披剃。因常住蕭疏。師發心化飯。供眾一年。癸未冬受具於萬峰。返復侍度師。一日閱圓覺經。至菩薩發問。今者四大各離。妄身當在何處。遂掩卷歎曰。人生不明箇事。徒為僧相耳。即辭師謁萬峰。苦志參尋。後聞板聲。乃有省悟。同處三年辭去。謁苕溪木陳和尚。相印契。因任以職。戒事勞頓。乞假就醫。明年愈可。復往祝萬峰壽。留之記室。尋以胃疾辭。乃居婁東之雙樹。繼居福城。閉關靜脩。每日背誦法華經無間。復書寫鐫板。於是四方檀信咸嚮慕輻輳。因藉緣力塑像起殿。常住多所興建云。疾稍愈。乃遷南城藕菴。因以為號。乙巳春參斷橋倫祖第十四世孫金明介菴老人。問荅酬唱。有水乳之合。遂囑付。隨侍期年。復歸藕菴。塑大悲香像。建禪堂築菴。後官街土人頌之。乃復書華嚴。楞嚴。彌陀諸經並全部。因積勞成疾。遂辭藕菴。退隱東關外草菴中。乃索筆示語曰。平生孤孑。杜門守拙。吾道雖涼。仗後昆烈。喝一喝。遂擲筆而寂。時康熙丁巳七月十七日寅時也。距其生年五十有七。僧臘三十有四。師一生持戒甚謹。自受具後即潔大悲壇。隨身所在弗踰。雖隆冬盛暑必沐浴。正衣冠禮拜。未嘗一日闕。顧以痰疾時作。罕開爐結制。然機鋒迅利。一言半句之下能令人悚然有省。性高峻難犯。從學者亦不甚多。嗣法弟子僅四人(如)與焉。戊午歲(如)建塔於吳郡金墅鎮蓮華寺之右。閏三月十六日未時謹奉靈骨以葬師。諸方參學機緣契合處甚多。悉載師自述行由中。茲不復贅。略述大概。以策勵後來學者。亦即以自勵云。 蓮華得法弟子機如拜狀 附刻禪燈和尚為先和尚舉火法語 執火炬打圓相云。如來驀地放毫光。澈見閻浮香海幢。欲識此光所為處。茶毘無上法中王。復召眾云。諸仁者。還見此光麼。若也見得分明。諸佛於此降生。諸佛於此出家。諸佛於此成道。諸佛於此說法利生。諸佛於此般涅槃者。起無量塔。利益天人。天上天下真奇特。世出世間最殊勝。其或未委。山僧掇轉面門相摟打摟去也。恭惟 竹菴大和尚其生也巍巍堂堂。似杲日麗於中天顯諸用。其逝也輝輝煌煌。似皓月沒於西江藏諸仁。我觀其說法也。擊法鼓於雷門。施甘露於大地。我觀其慧也如大慧再來。機如掣電。著得眼時早錯過。辨若懸河。纔擬開口落二三。我觀其行也如智者後身。書華嚴八十一卷。纔十月而工竣。誦蓮經欲至萬部。滿七千而歸西。偉矣俊哉。人天眼目。不媿金明之子。堪作斷橋之孫。挽頹綱於末運。扶下衰於秋晚。何期一旦告寂。悠然長往。是以人天失其號令。四眾無所歸依。僧俗淚決於西江。鳥獸悲鳴於大野。令人可悼而可悲。是事且置。祇如光前裕後一句作麼生。復以火炬打圓相云。烈焰光中留不住。風波險處作津梁。擲炬便燒。 #---------------------------------------------------------------------- #【經文資訊】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 第 36 冊 No. B345 蘇州竹庵衍禪師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LINDEN 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