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雲映禪師宗統頌 嗣法門人性璨 錄 南岳第一世 南岳懷讓禪師金州杜氏子年十五出家謁嵩山安公指參六祖祖問甚處來師云嵩山來祖云甚麼物與麼來師無對退參八載復來荅云說似一物即不中祖云還假修證也無師云修證即不無染污即不得祖云只此不染污乃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得法後侍祖一十五載復居南岳。 頌來自嵩山來物原非他物攪不渾兮涅不緇規弗圓兮矩弗曲兀兀潛蹤旬五秋勿勞瑣瑣重訂囑重訂囑屈堪述。 南岳第二世 江西馬祖道一禪師漢州什邡人姓馬氏幼歲出家開元中習定衡岳遇讓和尚問云大德坐禪圖甚麼師云圖作佛讓將磚一片於彼菴前石上磨師云磨作甚麼讓云磨作鏡師云磨磚豈得成鏡耶讓云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得成佛師問如何即是讓云如牛駕車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師無對讓云汝學坐禪為學作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于無住法不應取捨汝學作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師聞開示如飲醍醐乃受心印開法南康龔公山僧問和尚為甚麼說即心即佛師云為止小兒啼僧云啼止時如何師云非心非佛僧云除此二種人來時如何指示師云向伊道不是物其化盛行江西。 頌無端架起陶家輪運轉機關詎暫停不得破瓶花八裂推車觸壁難轉身易轉身非佛非物亦非心。 南岳第三世 洪州百丈懷海禪師福州長樂人王氏子丱歲出家三學該煉及參馬祖為侍者偶侍祖行次見野鴨飛過祖云是甚麼師云野鴨子祖云甚處去也師云飛過去也祖扭師鼻師負痛失聲祖云又道飛過去也師有省一日再參馬祖祖震威一喝師三日耳聾後黃蘗聞舉不覺吐舌。 頌含靈蠢動俱生知何事毛群逐隊馳負痛失聲飛不過又被平空驚蟄雷驚蟄雷喪卻威耳聾舌捲豆爆冷灰。 南岳第四世 洪州黃蘗希運禪師閩中人幼歲出家至京洛行乞吟添缽聲一嫗出扉問曰太無厭生師云汝猶未施責我無厭何耶嫗笑而掩扉師異之後往南昌見馬祖祖[A1]已示寂時百丈為祖廬墓師見丈丈舉耳聾話師吐舌丈云汝嗣馬祖去師云某來參馬祖不料無緣因和尚斯舉得見馬祖大機大用若嗣馬祖恐以後喪我兒孫及開法上堂眾纔集師召云大眾眾回首師云月似彎弓少雨多風。 ᅟᅟ==[A1] 已【CB】,巳【嘉興】== 頌乞食城中展缽盂村姑笑我不因時回首又遇真經紀罔覯知音苦自支苦自支妙難思多風少雨月掛東籬。 南岳第五世 鎮州臨濟義玄禪師曹州南華人姓刑氏落髮進具志慕禪宗初參黃檗三度問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及到大愚處悟徹于大愚脅下築三拳復轉黃檗打黃檗一掌後臨滹沱河側建立黃檗宗旨故號臨濟宗。 頌粥去飯來沒下場閒將小艇繫長楊迅雷風勁煙波涌直撞橫衝任撕當隨轉運謾悽惶不舒破浪挐雲手怎得滹沱五葉芳。 南岳第六世 魏府興化存獎禪師初在臨濟為侍者因詢洛浦來參機緣兩遭濟打及到三聖處為首座聖問師師便喝聖云須是你始得復到大覺處為院主覺問師師便喝覺便打師又喝覺又打次日覺又問師師亦喝覺亦打師再喝覺再打至脫下衲衣痛與一頓處直下薦得臨濟在黃檗喫棒底道理迨後開堂拈香云者辨香本為三聖師兄三聖于我太孤本為大覺師兄大覺于我大賒不如供養臨濟先師。 頌職理多般命逾乖機思竭露暴屍骸枯枝爇盡完無畫賒儉徒令化作灰休浪擬莫胡猜煙焰至今尚活埋。 南岳第七世 汝州南院慧顒禪師得法于興化獎開堂後有僧來參云販也師引杖向前僧無語師便打數棒。 頌堅設重圍禁夜行育龜跛鱉競頭走中軍主將令符分拈得鼻孔失卻口。 南岳第八世 汝州風穴延沼禪師餘杭劉氏子參南院于棒下無生忍話大徹玄旨開化風穴僧問如何是佛師云杖林山下竹筋鞭。 頌萬籟因風齊鼓動百昌化母足裁成蟬音鳥語皆堪樂獨把此君引鳳鳴。 南岳第九世 汝州首山省念禪師菜州狄氏子參風穴得承子印一日拈竹篦示眾云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觸不背汝諸人喚作甚麼。 頌鳩性愛雨雀愛睛鳩一聲來雀一聲天公也自無張主落雨不成晴不成。 南岳第十世 汾州太子院善昭禪師大原俞氏子幼有大志一切文字不由師訓自然通曉剃髮遊方遍參諸宿七十一人最後見首山問百丈捲席意旨言下悟徹拜而起云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 頌善財參遍五十三眾藝曾經往復難不向別峰圈櫃破幾將牛斗臥寒潭。 南岳第十一世 潭州石霜楚圓慈明禪師全州清湘李氏子少為書生年念二得度母賢遣之遊方聞汾陽道望冒險往來依住二載未許入室一夕訢曰自至法席不蒙指示歲月飄忽[A2]己事不明失出家之利陽熟視罵詈舉杖逐之師擬伸救陽以手掩其口師大悟嘆曰始知臨濟道出常情。 ᅟᅟ==[A2] 己【CB】,巳【嘉興】== 頌萱慈割愛憶無憂越嶺逾城覓就頭幸遇柁師操一曲和煙和雨下滄洲。 南岳第十二世 兗州楊岐方會禪師宜春冷氏子久依慈明未有省發每咨請明云庫司事繁且去他日又問明云監事異時兒孫滿天下在何用忙為明適出師偵之小徑既見搊住云老漢今日須與我說不說打你去明云監寺知是般事便休語未卒師大悟即拜于泥途開法楊岐僧問少林面壁意旨如何師云西天人不會唐言。 頌出納支收務實繁寧分[A3]己事與他般泥途撲破茶鹽袋梵語唐言一串穿。 ᅟᅟ==[A3] 己【CB】,巳【嘉興】== 南岳第十三世 舒州白雲守端禪師衡陽葛氏子依茶陵郁披剃往參楊岐岐問受業師為誰師云茶陵郁和尚岐云聞伊過橋遭仆有偈能記否師舉云我有明珠一顆久破塵勞關鎖今朝塵淨光生照破山河萬朵岐笑而趨起師愕然通夕不寐黎明[言*恣]訶之岐云汝見昨日打敺儺者麼師云見岐云汝一籌不及渠師愈駭然云何謂也岐云渠愛人笑汝怕人笑師大悟。 頌[A4]佳人睡起懶梳頭手握金釵半掩羞倏爾破顏輕一露渾身挾背汗澆流。 ᅟᅟ==[A4] 佳【CB】,隹【嘉興】== 南岳第十四世 蘄州五祖法演禪師綿州鄧氏子年三十五始逐髮遍參明宿因浮山指見白雲問南泉摩尼珠話雲叱之師領悟獻投機偈後開堂僧問如何是佛師云口是禍門。 頌三登九上瞖浮雲一顆摩尼價逾增撲碎滿盤光燦爛禍殃不入慎家門。 南岳第十五世 成都昭覺克勤佛果禪師彭州洛氏子兒時日記千言見佛書如獲舊物出家首謁玉泉皓次依金鸞信大溈哲黃龍心東林度僉指為法器而晦堂稱他日臨濟一派屬子矣最後見五祖盡其機用祖皆不諾師忿然而去到金山染寒困極試以平日見處無得力者乃轉依五祖令入侍寮問舉提邢小豔詩話祖云他秪認得聲師云他既認得聲為甚麼卻不是祖云如何是祖師西來意處前柏樹子聻師忽有省出門見雞飛上欄杆鼓翅而鳴復自謂云此豈不是聲遂袖香入室通其所得祖云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詣吾助汝喜由此所至推為上首。 頌幾度臨江上小船柁工向我索文錢一聲款乃驚啼鳥飛過千山與萬山。 南岳第十六世 臨安徑山大慧宗杲普覺禪師宣城奚氏子年十六出家十七落髮十九遊方初參曹洞諸宿繼謁湛堂後參圓悟聞薰風自南來殿角生微涼語省豁悟每舉有句無句話問之師擬開口悟便云不是一日師問悟云聞和尚曾問五祖師翁來不知道個甚麼悟笑而不荅師云當時想是對眾問今日說亦何妨悟云我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意旨如何祖云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又問樹倒藤枯時如何祖云相隨來也師當下釋然悟云始知我不汝欺也遂著臨濟正宗記付之。 頌東山水西角風旋空泛海護遊龍霧驟雲興毒遍野藤枯樹倒焰飛空描畫也笑倒摩哲相隨也顛殺智公只今腥臭無窮[A5]已說似一物即不中。 ᅟᅟ==[A5] 已【CB】,巳【嘉興】== 南岳第十七世 福州西禪鼎需懶菴禪師郡之林氏子幼舉進士偶看遺教經嘆曰幾為儒冠所誤欲去出家母以親迎難之師絕之以偈云夭桃紅杏一時分付春風翠竹黃花此去永為道伴竟依保壽禪師遍參名宿後依大慧慧問內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麼時如何師擬開口慧拈竹篦連打三下師于此大悟厲聲云和尚[A6]已多了也慧又打師禮拜慧印以偈一日上堂云懶翁懶中懶最懶懶說禪亦不重自[A7]己亦不重先賢又誰管你地又誰管你天物外翛然無個事日上三竿猶更眠。 ᅟᅟ==[A6] 已【CB】,巳【嘉興】== ᅟᅟ==[A7] 己【CB】,巳【嘉興】== 頌覷破浮生一塊棚不出不入不當中黃花有意開真相翠竹無心弄景風。 南岳第十八世 福州鼓山本菴安永禪師閩縣吳氏子弱冠為僧謁懶菴于雲門懶問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不得向世尊良久處會隨後便喝師倏然契悟作禮云不因今日問爭喪目前機懶許之上堂拈拄杖云臨濟小廝兒未曾當頭道著今日全身放憨也要諸人知有擲拄杖下座。 頌彗孛飛流斗柄移佇思空喪目前機傾鍬倒岳龍飛也謾教徒勞發旱雷。 南岳第十九世 杭州淨慈晦翁悟明禪師上堂舉夾山會下一僧到高亭纔禮拜亭便打僧云特來禮拜亭亦打又拜亭又打趁出僧回舉似夾山山云會麼僧云不會山云賴汝不會汝若會即夾山口啞去應菴拈云高亭一期忍俊不禁爭奈拄杖放行太速這僧當時若是個漢莫道高亭夾山便是達磨大師出來也斬為三段何故家肥生孝子國伯有謀臣師云高亭夾山門庭施設各得其宜但中間一人略較些子應菴與麼道也是鞏縣茶瓶。 頌套板時腔幾厭然自拈笤帚掃烽煙一聲鐵笛秋堤起萬里晴空鶚影橫。 南岳第二十世 太原苦口良益禪師參淨慈慈問近離甚處師云瑞光慈云正與麼時光在何處師便喝慈云且止汝道西湖水深多少師擬議慈便打趁出久之契悟作偈曰臨機一句不露絲頭吹毛纔展大地全收慈云從上心印汝今得之宜處深谷俟時行化。 頌人將語探水將杖探擬議思量當胸一箭謾用鈍弩操弓大施吹毛寶劍變不變幽谷芝蘭香豔豔。 南岳第二十一世 汾州筏渡普慈禪師初參徑山端高峰妙各有契處後北還過燕遊五臺禮文殊感大士放光居臺二年入太原參益和尚益云發足甚處師云五臺益云文殊與汝說甚麼師云腳下草鞋唱成一百文益云腳跟為甚麼不點地師云且喜老漢見得親切益云老僧罪過師喝一喝而出自此常造室中久之益囑云汝緣當在本處他後設大法藥宜號筏渡師禮謝歸汾州。 頌清涼山裏一莖柴不著麻衣著草鞋直至而今難脫下本地風光雅快哉。 南岳第二十二世 洛京相國一言道顯禪師鴈門人生而岐疑穎悟英特年十二自願出家父母難之師云兒志決矣未可強留遂落髮于郡之西山聽講圓覺至知幻即離章頓然默契恍若舊識乃辭師遊汾州謁筏渡渡一見器之命入侍寮一日渡舉竹篦問云畢竟喚作甚麼師方進語渡驀頭便打忽然大悟禮拜云和尚且止古人道佛法無多子非虛語也渡云汝今方知吾意耶師云和尚大恩碎身難報渡囑云汝年且幼時至理彰師執勞座下一十七載。 頌一紀嘗存出世懷幻生幻滅口慵開香嚴瓦子輕觸碎拍掌呵呵笑一回。 南岳第二十三世 西京小菴行密禪師初以白衣禮相國顯和尚凡見便禮拜顯一日謂云道人禮拜且止佛法在甚處師方舉首忽聞板聲鳴顯云只者是師從此有入遂求度顯云汝誠精進宜名行密力參三年顯舉馬祖三不是語未絕師云畢竟如何顯笑云[A8]已多了也師于言下得大安樂顯云佛法下衰正宜潛隱母拘城隍得安身處最為[A9]佳耳。 ᅟᅟ==[A8] 已【CB】,巳【嘉興】== ᅟᅟ==[A9] 佳【CB】,隹【嘉興】== 頌萬籟齊吹總不聞蒼岩無耳卻知音密移一步龍飛也笑殺區區行路人。 南岳第二十四世 二仰圓欽禪師禾之秀水人遍參諸方毫無所契入西京謁小菴密于旅舍密問浙中有個伶俐人汝還見麼師云圓欽鈍漢密云我要個鈍漢作監收汝還知麼師罔措密云數千里來可惜錯過師相依扣參一日見鼠從架上過撲翻油瓮忽爾頓契走見密云某[A10]已捉得了也密搊住云道道師云一粒鼠屎污卻鍋羹密云瞎漢參堂去。 ᅟᅟ==[A10] 已【CB】,巳【嘉興】== 頌鼠糞逾于鼠藥毒些兒咂著換皮骨油瓮從教自掀翻免使監收空碌碌。 南岳第二十五世 壽州無念智有禪師蜀之漢州人發足南方遊四明登天目後參二仰欽欽云行腳甚處師云南方欽云彼中佛法如何師云山川無異欽云我手何似佛手師良久欽云莫道無異好後看興化打維那機緣始浩然大悟作偈云興化打維那平地遭殃禍作夜南山雲飛向北山朵欽見為之助喜云不辜到此嘉靖初迤邐壽州十有二年。 頌山川在處原無異驢腳卻遭佛手繫不是飛雲過北山維那打得無休息。 南岳第二十六世 荊山懷寶禪師渚宮人遊壽州謁無念有有云躐縣遊州畢竟為著何事師云生死大事求師拔度有云汝是荊州人麼師云是有云闍黎即今在甚麼處師擬對有云若便恁麼猶較些子佛法不是商量參堂去師潛心座下一日有喚云闍黎師應諾有云在甚麼處師于言下領旨乃云和尚大慈真人天師也有滅後師于嘉靖七年以法付鐵牛隱終南山。 頌躐縣遊州原何事為覓闍黎在甚處一喚回頭識也否潛心領旨參堂去。 南岳第二十七世 秦嶺鐵牛德遠禪師得心印于荊山菴居秦嶺常披一紅布衫一日頂笠揮鋤地中月明聯池過之池見云者漢好似一頭軍師云看箭池作躲勢師近前攜手至菴留住三月謂云我乃大慧之裔在此待人數十年矣汝今既來當為我求人光揚祖道付偈云就身能打劫劈筈善奪窩三玄從此出三要不為多探竿影草主賓分獅子迷蹤奈我何。 頌迷蹤獅子露形蹤頂笠揮鋤孰共功良因一箭躲不著血汙滄海恨無窮。 南岳第二十八世 序州朝陽月明聯池禪師本郡范司馬之後幼居林下有僧過訪不遇題聯于壁師見厭世祝髮杖笠南遊過洛伽道逢一僧偉儀殊相師前行失腳念佛一聲僧云此是敲門瓦子何不拋卻師云拋卻後如何僧云葉落歸根來時無口師有省後于秦嶺受印鐵牛返敘州居朱提山朝陽洞聚雲來參師問云如何是古佛心雲拱手云請和尚尊重師問不用音聲與色身將何喚作本來人雲默然師休去。 頌念佛聲敲門瓦急拋卻實瀟灑瀟瀟灑灑隱朝陽心佛眾生一坑鮓。 南岳第二十九世 忠州聚雲吹萬廣真禪師敘州宜賓人姓李氏祖父三世為婆羅門師生日有八僧臨舍一僧記曰此子乃八寶羅漢應真也母即厭腥食素三年離乳十五偶在窗下觀菊語同學云此花今歲凋謝明春復生人生一去不來讀書寧免生死竟往登少峨參浩翁久之返里得大慧錄朝暮體究遇一僧見訪問如何是佛師擬對僧云不是師復進語僧云不是被此一劄塵念如灰留午值僧磨剃刀師急問如何是佛僧云我今日磨剃刀不能為汝說且待別時來師以白衣參朝陽三載于萬曆癸丑乃落髮受具一日陽謂師云汝有一句未會在師問那一句陽云不用音聲與色身默然良久與我現出真空來師拂袖便出自思此事不可草草此中別有玄要辭往別山苦參三年經行危坐脅不至蓆限滿復見朝陽問云畢竟如何現出陽引師手掩其口豁然大悟囑後涉海入吳穿閩過粵于瀟湘湖東開法解制還蜀闡化聚雲出世三十年五坐道場語錄二十卷廣錄五十卷先是法孫水部熊月崖居士錄梓崇禎[A11]己卯七月晦日索筆書偈云朝打三千暮打八百要見聚雲眉毛出血危坐至午大喝兩聲而逝闍維煙至松羃結為五彩荷香襲人起骨得黃金鎖三莖門齒化為紫色五色舍利三百餘顆平都地藏院迎十二顆建塔餘皆塔于本寺三目山之陽。 ᅟᅟ==[A11] 己【CB】,巳【嘉興】== 頌三千八百數難窮現出真空空亦空在在毒流處處顯眉毛挂劍血長虹。 南岳第三十世 忠州治平慶忠鐵壁慧機禪師營山羅氏子家世業儒滿門科第師生而貌偉器骨不凡八歲父見背即隨母持齋稍長厭俗有元白道者辟穀邑之太鵬山師往來叩問玄理決志出家兄母留之于天啟壬戌二月潛遁大竹築室掩關每日食米二握五味俱斷者三年室中屢矚異相師懷疑出關欲追元白而終南路阻師乃薙髮雲遊參見聚雲雲問奚往師具實以白雲笑云子真昧于尋師者師依住滿夏一日雲出方丈師跪泣于前求雲開示雲笑而不荅師謂遇至人而無緣得授不如捐軀赴水以待來生有諭以從講肆遊師聽畢復來相依後雲入金陵師隨之聞天童道望欲暫辭而往雲云去亦且從但恐錯過老僧宗旨師復侍雲師歸蜀雲命總院事一朝念誦畢登塌一賜渾身骨碎大笑不止拈偈呈雲雲不之印又力究三年忽爾大徹入室密以告雲雲云汝今日纔會老僧意那師云和尚大慈為人徹底雲我後師為廬墓四眾堅請開法平都地藏院十坐道場語錄二十卷僧問如何是正法眼藏師云龜歌開夜市。 頌尋師訪道涉山川踢破指頭是幾年夜市烏龜輕賣弄無端矢上又加尖腥臭大冤債寬兒孫滿地倒弄顛拈。 野雲映禪師塔銘 嘗謂鷲嶺拈花法弘西土少林面壁道播神州臨濟德山滅卻正法眼藏曹溪南嶽衍繁嫡骨兒孫然火焚大地誰能口吐蓮花塵滿人寰若個面成金色宜乎龍蛇難辨因而魚珠混淆也 野雲禪師以童子不壞身秉靈燭以照迷情持慧劍以割愛慾真僧中之豪耶(考其行狀)師諱燈映字心月野雲其別號也為酆陵冉氏子父伯仲五人皆富於財而樂善好施明崇禎初師之伯父開明捐數千金建十方堂於平都山之麓是時 鐵老人方開法席遂延之駐錫焉師之長兄佛喜禪師者一見老人遂爾皈依之師年甫十五父兄皆以成名見期方謀婚配師潛遁悟喝寺自行薙髮父兄莫能挽留後值烽煙肆起師之父遂拜托老人俾其手足相依追隨參學一日老人閱錄次師云和尚也被他瞞老人云汝又作麼生師便喝老人云汝來這裏叫喚師云這裏不叫向何處叫老人云汝當時跳岩跳坎只為父兄難汝出家而今好云尋個事幹又有誰難汝師作禮老人示偈云退後棲身地步寬慇勤好去到牛山客來切忌無優待翠竹蒼松一任看住山數載復侍老人凡任重致遠重趼百舍弗憚其勞嗣後老人付囑云棒喝施陳顯大機赤肩荷來無餘事因緣節候有時彰裕後光前輝祖室乙巳冬當事者請老人開建治平古剎師乃領眾先行誅茅刈棘老人次年方至始豎經樓七楹而老人歸寂師與眾師等經營祖席塔院堂宇像設諸務落成幾三十餘年勞勞木石竭力勉撐師生於明天啟五年乙丑至康熙三十六年丁丑菊月偶示微恙望前二日忽索水沐浴眾以天寒固止次日五鼓囑法屬畢遂命侍僧書偈曰七十三年如露電臨行一句阿誰薦泥牛含月吸秋波木馬嘶風吞素練良久云鑑黎明復問侍僧荅曰辰時師云昨日索浴今不洗了遂著衣端然坐脫師生平剛毅果決故爾去住之際灑然自得如此乃為之銘曰。 望月於天  捉月於淵  看花於鏡  折花於園 是同是別  可以語禪  近則方寸  遠而靈山 青獅白象  在指顧間  佛道之任  雲師是肩 重重浩劫  履險而安  層層寶剎  光輝雲天 功成行滿  七十三年  唱還鄉曲  泥牛鼓絃 其證佛果  銘卜萬千 時康熙三十六年歲次丁丑嘉平佛成道之吉蒼溪離堆居士忠州鐸陶淑李槃談撰。 野雲禪師行狀 丁丑九月野雲和尚圓寂於治平禪院閱月而(英)歸自成都訪 竺和尚於方丈憑 雲師之靈而吊之竺公曰君自成童以來與雲師交遊者益三十年矣知師之詳者無如君曷狀其行余將乞銘於士大夫以藏諸幽(英)辭以鄙陋不獲因含淚而述其實焉師諱燈映字心月別號野雲世為蜀之酆都人姓冉氏父(某)兄弟五人皆富於財樂善好施通邑之街衢橋梁皆其所修砌者明崇禎間 鐵老人始得法於忠之聚雲寺師之伯父字開明者晤 鐵公於忠南慨然捐數千金建十方堂於平都山之麓延 鐵公主方丈是時四眾雲從聲施洋溢師之兄號佛喜者先祝髮皈依之時師年十有五因契慕焉歸白其母母阻之復往白其父父曰爾年方少吾所望於爾者遠且大圓頂被緇豈能了吾家事耶力阻者再師潛遁悟喝寺自行薙髮父母兄弟莫能挽留後值甲申兵火肆起師之父拜求 鐵公曰劫運方來兒志[A12]已決曷令其手足相依追隨參學可乎師隨 鐵公凡石柱之三教寺青山頂諸剎艱危饑饉參學不怠一日鐵公閱錄次師云和尚也被他瞞 鐵公云汝又作麼生師便喝 鐵公云汝來這裏叫喚師云這裏不叫向何處叫 鐵公云汝當時跳巖跳坎只為父母難汝出家而今好去尋個事幹又有誰來難汝師作禮鐵公示偈云退後棲身地步寬慇懃好去到牛山客來切忌無優待翠竹蒼松一任看適兵烽稍熜石寶塗井諸善士請師住牛頭山師率眾開耕為延 鐵公結制分理執事不憚勤勞 鐵公附囑云棒喝施陳顯大機赤肩荷來無餘事因緣節候有時彰裕後光前輝祖室乙巳冬各當事請 鐵公開建治平古剎於時城郭荊榛瓦礫頹基人望之而生畏師率眾先行誅茅刈棘建茅屋數十間迎 鐵公以居迨次年始豎經樓七楹而 鐵公[A13]已歸寂矣師與 竺和尚拮据經營不避甘苦嗣是而大雄殿天王殿左右禪寮以及門樓塔院佛像諸務垂三十餘年始得成就為忠南第一大觀蓋師之性勇而決於物無所容然善氣迎人能化強暴於俄頃故其任事也不後先推諉即如治平落成 竺和尚主持於內師經理於外三十餘年不避艱險卒之金碧輝煌堂宇幽邃非勇且決其不致廢於一簣者幾希矣由甲寅以迄辛酉兵戈頻仍師處寺中恬淡如故暴兵亦無所逞曾計戊午春(英)與諸同人應試入渝與師同載時渝水府宮僧酗酒無賴師主其家僧即斷飲茹蔬或叩之僧曰和尚在我家何敢如舊時事茲非其善氣化暴之明驗歟所可惜者鑑物太明以故不能容物牛頭山之耕可開也而法筵不自開行徒可集也而龍象不可集是以支那無可譔述惟存宗統頌若干則集為一卷大抵從木石課工之餘而得者然其學其識[A14]已可想見一斑矣總之師產於豐厚之家財物無所吝性甘淡泊不以一毫自私治平之成成以此也師生於天啟五年乙丑卒於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九月享年七十三歲僧臘五十三將卒之前二日偶示微恙忽索水沐浴眾以天寒止之次日五鼓囑法屬畢遂命侍書偈曰七十三年如露電臨行一句阿誰薦泥牛含月吸秋波木馬嘶風吞素練良久云鑑黎明復問侍僧曰甚麼時候荅曰辰時師云昨日索浴今日不洗了遂著衣端坐而逝蓋其勇決之性至臨終之時猶如此余自童年來忠謁 鐵公於茅菴內即師建之以迎 鐵公者迨後交遊日久故能悉師之生平然詞不雅馴亦不能無掛漏處茲因 竺公之命不敢以鄙陋辭謹述其初終如石大君子從而 ᅟᅟ==[A12] 已【CB】,巳【嘉興】== ᅟᅟ==[A13] 已【CB】,巳【嘉興】== ᅟᅟ==[A14] 已【CB】,巳【嘉興】== 原書闕 #---------------------------------------------------------------------- #【經文資訊】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 第 40 冊 No. B484 野雲映禪師宗統頌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