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鬼事經 歸命彼世尊     應供等正覺者 # 第一 蛇品 一 福田鬼事 (1)「阿羅漢如田,施主如農夫,施物如種子,依彼而生果。 (2)為餓鬼、施主,其成田種子。餓鬼得享受,施主依福而增長。 (3)此世為善業,供養於餓鬼,為諸善業者,彼得到天界。」 二 豚鬼事 (1)「汝體是金色,照耀輝十方,汝之口如豚,前世為何業?」 (2)「令制此身業,不制此口業,是故那羅陀,如汝之所見,我如此之姿; (3)是故那羅陀,我今實告汝,汝見是此姿,勿為口惡業,勿為如豚口。」 三 臭口鬼事 (1)[1]「汝如神之美姿,飄浮虛空中。然屍蟲食汝惡臭口,前世為何業?」 ᅟᅟ==[1] 一及二為錫蘭本所無。== (2)「我修惡業者,口中出惡語,以聖者之姿態,卻不制口業。依前之修業,我得此美姿,以口作兩舌,是以被腐蝕。 (3)告汝那羅陀,此由汝所不見。深懷慈悲者,善人應勸言:勿為兩舌語,勿作妄語言,汝將得為惠藥叉。」 四 人形鬼事 (1)「但得有機會,無貪為布施,前世為餓鬼,今作地居神。 (2)護國四天王,名高稱四洲:俱吠羅、持國、廣目、增長天。彼等堪供養,施者有果報。 (3)勿泣勿悲傷,其餘所嘆息,彼鬼有何益?如是利彼親—— (4)然,施物施僧團,供彼僧伽之使用,長為彼利益,善作利彼事。」 五 戶外鬼事[2] ᅟᅟ==[2] Khuddaka-pāṭhā VII 之文相同。== (1)「彼等住家外,街頭四處立,自向舊家行,便立於門口。 (2)依於過去業,多獲飲食物,供養軟硬食,彼是世因緣,誰會憶彼等? (3)茲有慈悲人,以時有因緣,清淨且殊勝,適時與飲食。『與汝等食物,願汝得幸福。』 (4)彼等集此處,餓鬼集有因,多得飲食物,心非常歡喜。 (5)(餓鬼等言):『我等受此食,與我有因緣,彼皆得長生。為我行供養,施主得善果。 (6)此實死世界,無耕無畜牧,亦無如商賈,及錢作買賣。 (7)由此處所受,得生死界之餓鬼。如水高向低流,此處實如是;此處之所施,利益諸餓鬼。 (8)川湧流滿海,此處實如是;此處之所施,利益諸餓鬼。 (9)施我為善業,彼等與我有因緣。願友願親里,憶起過去業,施物與餓鬼。 (10)勿泣勿悲傷,其餘所嘆息,親亡有何益?如是利彼親—— (11)然,施物施僧團,供彼僧伽之使用,常為死者益,善為彼得利。』 (12)此處之所記,於此親朋者,所作之義務,供養諸餓鬼,僧伽處施力,汝甚得福不少。」 六 食兒鬼事[3](一) ᅟᅟ==[3] 見 Avadānasataka no. 49。== (1)「裸體之醜姿,放惡臭,呼出腐蝕氣,蠅子來群集。汝今立此處,我問汝是誰?」 (2)「尊者!我為女餓鬼,行往惡趣道,住此閻魔界,多行惡業故,趣此餓鬼界。 (3)[4]晝生有五子,夜又生五兒,生子即為食,我猶不飽足。 ᅟᅟ==[4] 同於俱舍論分別世品第八之頌文:「我夜生五子,隨生皆自食,晝生五亦然,雖盡而無飽。」== (4)我心飢中燒,闇中難飲食,不幸生惡趣,見我受災[A1]厄。」 ᅟᅟ==[A1] 厄【CB】,卮【南傳】== (5)「汝之身口意,如何造惡業,緣何業報果,令汝食子肉?」 (6)「夫之妾妊娠,我即抱敵意,懷諸惡意行,使彼兒流產。 (7)彼女二月胎,胎兒塗血出,彼女母怒我,集合諸親戚, (8)對我施詛咒,且責我行惡,我恐被咒詛,故作妄語言。 (9)並兼為詛咒,我食兒之肉,又因妄語業,兒身膿血滴,由此業果報,故食我子肉。」 七 食兒鬼事(二) (1)「裸體之醜姿,放惡臭,呼出腐蝕氣,蠅子來群集。汝今立此處,我問汝為誰?」 (2)「尊者!我為女餓鬼,往生惡趣道,住此閻魔界,趣此餓鬼界。 (3)晝生有七子,夜又生七兒,生子即為食,我猶不飽足。 (4)我心飢中燒,闇中難寂靜,瞋心燃怒火,為激情所驅。」 (5)「汝之身口意,如何造惡業,緣何業報果,令汝食子肉?」 (6)「我有二兒子,成熟為青年,我子生而愚,為夫所輕蔑。 (7)是故夫怒我,帶來他妻妾,彼女懷胎兒,我乃生敵意。 (8)我以惡意行,流產其胎兒,彼女三月胎,腐敗塗血出。 (9)彼女母怒我,集合諸親戚,對我施詛咒,且責我行惡。我恐被詛咒,故作妄語言。 (10)若我不犯此,我不食子肉,緣於妄語業,而生此業果,兒身膿血滴,食子之血肉。」 八 牛鬼事[5] ᅟᅟ==[5] 參照本生經第三五二、善生居士本生故事(南傳藏三二、六頁以下)。== (1)「取割綠草如狂者,口中云食、食,汝何為此語,對此死老牛? (2)雖與飲食物,死牛無復生,汝何癡又愚,他事亦如是。」 (3)「汝觀此牛體,頭尾與四足,若眼如生時,此牛必得起。 (4)未見我祖父,手足及頭體,唯望其墓土,即哭泣涕生,猶如對死牛,汝何此愚蠢?」 (5)「如火注酥油,實為苦所燒,如以水注火,一切苦全消。 (6)汝知我懸心,拔取煩惱矢。汝去我惱苦,失父之煩惱。 (7)除去煩惱矢,我心得寂靜,如無煩惱苦。我子!而今聞汝言,我已無悲泣。」 (8)智慧同情者,以如是行之,由悲得離脫,若如善生父。 九 織女鬼事 (1)「[6]彼女食膿血,且食排泄物,此為何業果,常時食膿血?如此之婦人,曾為如何業? ᅟᅟ==[6] 一及二為錫蘭本所省略。== (2)美好又柔軟,新衣被麗毛,施與此婦人,皆如銅板失。如此之婦人,曾為如何業?」 (3)「尊者!此人是我妻,慳食深嫉妒,當我之施與,沙門婆羅門,罵我且責備: (4)『膿血排泄物,不淨汝永食,汝今於此世,應衣銅板服。』為此不善業,永遠來此世,以食不淨物。」 一〇 禿頭鬼事[7] ᅟᅟ==[7] 本生經第四三九 Catudvārajātaka 之 Mittavindaka 相類似。== (1)「汝住宮殿中,為何不外出,汝本是何人?幸福者出來,我等欲見汝。」 (2)「裸體行外出,我恥且為難,我只被毛髮,福業幾無作。」 (3)「我與汝外衣,取此而著之。幸福之人!汝可來外面,我等欲見汝。」 (4)「貴君所施與,此物我無益;此有佛弟子,信深優婆塞, (5)為我獻布施,我可著此衣,彼使我幸福,達成此快樂。」 (6)此等眾商人,使彼女入浴,塗香並著衣,為彼獻布施。 (7)無間捧獻果,衣服與飲食,得成布施果。 (8)於此彼女美,身著清淨衣,上衣迦尸絹,微笑出宮殿。「此為布施果」,彼女作此言。 (9)「滿足心喜悅,輝耀汝宮殿,問汝如神者,何業得此果?」 (10)「正行一比丘,我以清淨心,供奉油菓子。 (11)依此善業果,我得住宮殿,長久得享受,今此時已短。 (12)自今四月後,期限已來臨,我恐生地獄,非常之苦極。 (13)四角有四窗,諸屋皆相似,鐵壁圍四周,頂柵以鐵覆。 (14)鐵地用火燒,四側百由旬,充滿烈火焰,每時皆此狀。 (15)此處長期間,我為惡業果,不得不受苦,是故我悲嘆。」 一一 象鬼事 (1)「[8]先者乘白象,彼人為先行;中央牽騾馬,車乘而驅去。更後一處女,乘轎耀十方。 ᅟᅟ==[8] 一及二為錫蘭本所省略。== (2)汝等持棍棒,面泣身割破,汝等人似鬼,為如何惡業,相互而吸血?」 (3)「先者乘白象,為我最長子,彼多為布施,而受此幸福。 (4)中央四騾馬,車乘速行者,中有我兒子,彼素無貪行,而為布施主,以此彼光輝。 (5)最後乘轎去,年青之婦人,賢明眼優美。彼為我幼女,享受多幸福。 (6)彼等於前世,沙門婆羅門,誠心行布施;我等為慳貪,罵沙門婆羅門,彼等喜布施;我等如蘆草,刈割成凋落。」 (7)「汝等何食物,以何為寢具,如何而生活,相互為傷害?有限多財寶,而無幸福無本,今日受痛苦。」 (8)「我等相互害,吸食膿與血,多吸無滿足,亦無歡喜時。 (9)不行布施者,惱苦如我等,死而往閻魔;彼等近食物,終於離他去,所食無湯汁,亦無何福業。 (10)此世為餓鬼,長久受飢渴,惱燒之痛苦;成熟苦果業,當受激苦果。 (11)財寶富無常,此世壽無常;無常知無常,賢者作庇護。 (12)如是善知者,持法受尊敬,彼等聞人語,不再輕布施。」 一二 蛇鬼事[9] ᅟᅟ==[9] 參照本生經第三五四、蛇本生故事(南傳藏三二、一九頁以下)。== (1)「脫去蛇舊皮,彼移行新體,此體亦不要,餓鬼時限來,死時亦如是。 (2)燒者之不知,因緣人悲嘆;故我不悲嘆,彼已成去者,是為彼惡趣。 (3)不招而自來,不命而自去;自來又自去,有何可悲者。 (4)燒者之不知,因緣人悲嘆;故我不悲嘆,彼已成去者,是為彼惡趣。 (5)若悲嘆貧陋,於此得何果;有緣知友人,更為我等悲。 (6)燒者之不知,因緣人悲嘆。故我不悲嘆,彼已成去者,是為彼惡趣。 (7)少年追空月,行去且哭泣,如人將死去,悲泣亦如是。 (8)燒者之不知,因緣人悲嘆;故我不悲嘆,彼已成去者,是為彼惡趣。 (9)婆羅門!猶如破之水瓶,不能再接合,如人將死去,悲泣亦如是。 (10)燒者之不知,因緣人悲嘆;故我不悲嘆,彼已成去者,是為彼惡趣。」 # 第二 鬱婆利品 一 離輪迴鬼事 (1)「裸體且醜態,瘠瘦現血筋,唇皮之突出,瘦者!立此汝為誰?」 (2)「尊者!我是餓鬼女,住惡趣,閻魔羅世界;行惡業來此,餓鬼之世界。」 (3)「如何身口意,以造此惡業?如何業應業,而入餓鬼界?」 (4)「尊者[1]!我無父無母、無親無知人,告我以誠心,布施婆羅門。 ᅟᅟ==[1] 緬甸本及錫蘭本皆省略。== (5)由此五百年,裸身歷諸所,為飢渴煩惱,此我惡業果。 (6)尊者!我心尊敬汝。賢者!汝有大神通,同情憐愍我。布施何奉事,尊者!救我出惡趣。」 (7)善哉答彼女,悲深舍利弗,施比丘少食,掌大之布片, (8)與鉢盂飲物,布施為彼女;剎那之奉獻,立即果應現。 (9)衣服與食飲,此是布施果;彼女著美服,上衣迦尸絹,諸色之衣服,而近舍利弗。 (10)「汝女美姿容,見之有如神,又如曉明星,輝耀照十方。 (11)緣何有是姿,依何有幸福?食物為汝生,內心有愉快。 (12)我今且問汝,女神!汝有神通者,汝今現為人,如何作福業?由此汝色輝,光輝照十方。」 (13)「我於惡趣界,顏色多蒼瘦,裸體又飢渴、皮膚成黑皺;聖者慈悲,於惡趣見我。 (14)施比丘少食,掌大之布片,飲物一盂鉢,汝為我布施。 (15)請見少食果,享受一千年;我享諸食味,快樂甚喜悅。 (16)掌大布片果,請看如何耶!難陀王王國,布匹多如此。 (17)尊者!我有更多衣服物,絹織與毛織、麻織及木綿。 (18)數多價且高,此等空中懸,隨我心所好,任意可穿著。 (19)一盂鉢飲物,請看果如何!深而有四角,技巧築之池。 (20)光輝美水濱,清泠又好香,上覆赤青蓮,百合花充滿。 (21)今我無何恐,愉悅且享樂;尊者!感謝慈悲深聖者,我今來此世。」 二 舍利弗母鬼事 (1)「裸體且醜態,瘠瘦現血筋,唇皮之突出,瘦者!立此汝為誰?」 (2)「我於前生時,為汝之生母,生於餓鬼界,飢渴受苦惱。 (3)棄除之垢物,唾痰與鼻汁,燃燒身體油,或者出產血, (4)又有負傷人,剝鼻人之血,無論男與女,飢迫我所食。 (5)動物人膿血,我食得生存,無住無隱家,暗黑住臥榻。 (6)我子!為我而布施,布施迴施我;如是而為者,解脫食膿血。」 (7)慈悲舍利弗,聞母之所言,以語目犍連,且語阿那律,又告劫賓那。 (8)共作四小屋,施捨四方僧,小屋與飲食,為母獻布施。 (9)剎那現獻果,飲食及衣服,則為布施果。 (10)衣服與飲食,此是布施果;彼女著美服,上衣迦尸絹,諸色之衣服,而近舍利弗。 (11)「汝女美姿容,見之有如神,又如曉明星,輝耀照十方。 (12)緣何有是姿,依何有幸福?食物為汝生,內心有愉快。 (13)我今且問汝,女神!汝有神通者,汝今現為人,如何作福業?由此汝色輝,光輝照十方。」 (14)「[2]舍利弗布施,我喜無恐怖,寂靜慈尊者,為謝來此處。」 ᅟᅟ==[2] 底本缺此一節,以緬甸本有以附加之。== 三 魔陀鬼事 (1)「裸體且醜態,瘠瘦現血筋,唇皮之突出,立此汝為誰?」 (2)「我名為魔陀,汝為帝沙女,我於前世時,為汝之敵婦。因為造惡業,生此餓鬼界。」 (3)「汝之身口意,如何為惡業?緣何應業果,生此餓鬼世?」 (4)「易怒且橫暴,嫉妒又貪欺,我常說惡語,生入餓鬼世。」 (5)「汝之易暴怒,一切我皆知,我今更問汝,緣何塗污物?」 (6)「汝頭美塗油,莊嚴美衣服,我與汝比較,思為更莊嚴。 (7)汝與夫語時,我見起激情,嫉妒忿怒起。 (8)我取污穢物,向汝身投注,以此應業果,我受穢物惱。」 (9)「汝注我污物,一切我皆知,我今更問汝,緣何起疹疥?」 (10)「我與汝二人,取藥赴森林,汝取醫藥物,我取毒果子,觸之必害身。 (11)毒果散牀頭,毒害汝不知,以此業應果,我身起疹疥。」 (12)「汝散毒果實,一切我皆知;我今更問汝,緣何汝裸體?」 (13)「汝與友相會,同為姻親會,汝與夫被邀,然我未被請。 (14)我取汝著衣,此事汝不知,以此業應果,我今為裸體。」 (15)「汝取我著物,一切我皆知,我今更問汝,緣何嗅穢味?」 (16)「香料與花環,高貴化粧物,我投下水中,我作此惡業。 (17)依此業應果,我散發穢味。」「依此造惡業,一切我皆知。 (18)我今更問汝,緣何生惡趣?」「我與汝二人,等量有財寶。 (19)我雖有財物,不知作庇護,依此業應果,我今生惡趣。」 (20)「汝所為惡業,勿為我再語,實緣此惡業,汝不在善趣。 (21)汝對我誤解,且以起嫉妒,請觀汝惡業,應果為如何? (22)汝家有侍女,亦有裝身具,彼此共享樂,享樂非永遠。 (23)亡者汝之父,由店來家中,或許可施汝,汝勿離此處。」 (24)「我為裸體身,醜姿瘦見筋,此為女羞處,我父不見我。」 (25)「然我何與汝,為汝作何事?使汝有幸福,更使受得樂。」 (26)「僧團四比丘,更有四餘人,饗宴八比丘,為我行布施;彼時我幸福,我受諸快樂。」 (27)善哉答彼女,饗宴八比丘,使著諸衣物,為彼行布施。 (28)剎那之奉獻,立即果應現,衣服與食飲,此是布施果。 (29)彼女由此著美服,上衣迦尸絹;諸色之衣服,而近於敵妻。 (30)「汝女美容姿,見之有如神,又如曉明星,輝耀照十方。 (31)緣何有是姿,依何有幸福?食物為汝生,內心有愉快。 (32)我今且問汝,女神!汝有神通者,汝今現為人,如何作福業?由此汝色輝,光輝照十方。」 (33)「我名為魔陀,汝為帝沙女,我於前世時,為汝之敵婦;因我為惡業,生此餓鬼界。 (34)依汝行布施,無畏有幸福;妹妹得長生,一切姻親共。 (35)無憂亦無惱,最高勝住所;此世行義務,布施成美者, (36)根絕諸貪欲,一切無非難,汝可到天國。」 四 難陀鬼事 (1)「汝色黑且醜,身污膽怯狀,眼赤齒突出,不似人之姿。」 (2)「難陀塞那!我名為難陀,前世為汝妻,我因惡口業,生於餓鬼界。」 (3)「如何身口意,以造此惡業?如何業應業,而入餓鬼界?」 (4)「[3]我言怒且暴,對汝不尊敬;我因惡口業,生此餓鬼界。」 ᅟᅟ==[3] 此一句在錫蘭本中有的省略。緬甸本:唯有「有怒氣而又麤惡」。== (5)「我與汝外衣,汝著此衣服,著衣來此處,導引入我家。 (6)汝到家中時,得衣與飲食,得見汝之子,得見汝兒媳。」 (7)「汝手與我物,對我無有利,多聞之比丘,具戒無煩惱。 (8)飲食使滿足,為我行布施,彼時我幸福,一切得快樂。」 (9)善哉答彼女,為多行布施,飲物軟硬食,臥具與衣服, (10)香華遮蔽日,種種之白檀,具戒無煩惱,多聞之比丘, (11)食物與飲物,使彼得滿足,今為彼女故,對彼行布施。 (12)剎那之奉獻,立即果應現;衣服與食飲,此是布施果,彼女著美服,上衣迦尸絹。 (13)由此諸色之衣服,而與夫接近。 (14)「汝女美姿容,見之有如神,又如曉明星,輝耀照十方。 (15)緣何有是姿,依何有幸福?食物為汝生,內心有愉快。 (16)我今且問汝,女神!汝有神通者,汝今現為人,如何作福業?由此汝色輝,光輝照十方。」 (17)難陀塞那!我名為難陀,前世為汝妻,我因惡口業,生於餓鬼界。 (18)依汝行布施,無畏有幸福,願汝得長生,一切姻親共。 (19)無憂亦無惱,最高勝住所,此世行義務,布施成美者, (20)家主行布施,根絕諸貪欲,一切無非難,汝可到天國。 五 耳環女鬼事[4] ᅟᅟ==[4] 在錫蘭本中有的省略。== (1)著清淨之耳環……〔廣說天宮事經、八三〕。 六 餓鬼事[5] ᅟᅟ==[5] 可參照 Jātaka no. 454 Ghatajātaka 但本節十二【南傳】,~十五文缺。== (1)「康哈餓鬼汝起來。如何而睡臥,睡臥竟何益?汝心汝兄弟,汝右眼伽達,氣狂心迷亂,伽沙瓦!」 (2)伽沙瓦聞羅毘那耶言,為兄弟憂惱,緊急而起來。 (3)「何故汝氣狂,杜瓦拉迦城,[A2]徘迴市中行,口中呼喊兔,汝望兔如何? ᅟᅟ==[A2] 徘【CB】,排【南傳】== (4)金製摩尼製,銀銅及銀製,寶石珊瑚製,為汝作此兔。 (5)或有林森兔,我將為汝捉,汝欲何種兔?」 (6)「不欲地上兔,我欲月中來,我望伽沙瓦,為我持此來。」 (7)「然而,吾弟!快捨此生活,汝望不可達,即歡月中兔。」 (8)「康哈!汝賢教他人,前已死之子,何以汝猶悲? (9)無人可能得,非人亦難得,生子得不死,此事何能得? (10)吠陀之聖言,依根本醫術,醫藥為無用,康哈!汝悲此逝者。 (11)持有甚多財,以及甚多富,國王剎帝利,縱然多財富,亦非不老死。 (12)剎帝利、婆羅門、毘舍、首陀、旃陀羅、補羯娑,此等及餘者,亦非不老死。 (13)持誦吠陀者,梵所誦六支,此等及他智,亦非不老死。 (14)仙人苦行者,調御貪等歡,一旦死時至,彼等捨肉體。 (15)修心一境住,成就已義務,無漏止惡人,亦須捨此體。」 (16)「如火注酥油,燃燒實苦我,如以水注者,彼消一切苦。 (17)我心懸惱矢彼已善拔除;我失子惱苦,彼惱已取去。 (18)取除我惱矢,我心成寂靜,已至無煩惱,得聞子之言,我已不悲泣。 (19)智慧同情者,如是除悲苦,如迦達為之長兄。」 (20)迦達對長兄,如是賢言導,為彼之輔助,亦為一侍者。 七 財護鬼事 (1)「裸體且醜姿,瘠瘦見血筋,唇皮又突出,瘦者汝為誰?」 (2)「尊者!惡趣閻魔界,我住為餓鬼,以造諸惡業,生此餓鬼界。」 (3)「汝之身口意,造何之惡業?何業以應果,生此餓鬼界。」 (4)「達桑那之國,愛拉卡奢有名之城市,前世住此處。我是大富商,被稱護財人,此地人皆知。 (5)我有八十車,巨多之金寶,真珠與寶石,盡是我所有。 (6)有此大財寶,我非愛布施,乞食不見我,閉戶居享樂。 (7)貪欲無信仰,吝嗇罵他人,種種以妨害,眾多布施人。 (8)『布施無應果,布施何所得?』蓮池與水井,植樹之庭園,水道與架橋,悉為我破壞。 (9)我不為善業,為惡離世去,生至餓鬼界,飢渴受苦惱,離世死以來,五十五年餘。 (10)我未得食物,亦不知飲料,吝惜吝物人,一切均廢滅,凡為廢滅者,皆為吝物人,餓鬼等實知[6],吝者皆廢滅。 ᅟᅟ==[6] 錫蘭本有的省略。== (11)前世我吝物,雖有多財寶,不以行布施,雖有布施物,不作庇護所。 (12)故我受業果,至今後悔遲,四個月之後,期限已到來。 (13)我恐生地獄,非常之苦極,四角有四窗,諸屋皆相似,鐵壁圍四周,頂柵以鐵覆。 (14)鐵地用火燒,四側百由旬,充滿烈火焰,每時皆此狀。 (15)此處長期間,我為惡業果,不得不受苦,是故我悲嘆。 (16)汝等集此處,我說幸福言,於顯及於冥,勿為惡業行。 (17)若既為惡業,或將為惡行,汝苦不得脫,飛去亦難逃。 (18)汝等敬父母,家庭敬長者,沙門婆羅門,皆應得尊敬,汝等如是行,必生於天國。 (19)[7]若作諸惡業,欲入虛空中,浸入大深海,或於山窟中,亦難脫惡業。」 ᅟᅟ==[7] 錫蘭本及緬甸本有的省略。與 Dh. v. 127 同文。== 八 權商鬼事 (1)「汝之裸體瘦,汝為禁欲者,尊者!夜往何處行,更有何緣由?我等共一切,吾謂獻汝財。」 (2)「波羅奈之城,廣為世間知;前世我富有,吝嗇為家主,貪求食物欲,不以行布施;依此惡德故,墮入閻魔界。 (3)我身飢且疲,欲得若干食,知人親處行,彼等甚慳吝,不信他世界,布施有善果。 (4)我女如是云:『布施父與祖,婆羅門來家,以為獻供犧。』[8]闇陀迦頻陀,即往彼處行。」 ᅟᅟ==[8] 闇陀迦頻陀為權商之女所住之城。== (5)國王向彼云:「汝若受布施,速速來我處,我深表敬意;汝若有根據,此應以語我,聞而應有信。」 (6)餓鬼云善哉,往去〔闇陀迦頻陀〕,其處有食物,但彼無福受,再回王舍城,王者前現形。 (7)王見餓鬼來,問彼何所需,應與汝何物?與之汝常喜,即以告知我。 (8)「飲食與衣服,施與佛僧伽,於我有利益,使我常歡喜。」 (9)王由高殿降,親手行布施,以此施僧事,稟告於如來,為救此餓鬼,而捧此布施。 (10)餓鬼受供養,非常美光輝,再現國王前,云:「我是藥叉,最上不思議,我不思議力,非人所能如。 (11)布施僧團後,依彼所顯示,非能可計量,以觀不思議;永恒多滿足,人王我幸福。」 九 央崛羅鬼事[9] ᅟᅟ==[9] 可參照 Jātaka. Vol. IV, PP. v. 83-84(no. 454, Ghatajātaka)。== (1)「我等為財寶,前往劍蒲闍,此藥叉與之,我來捉藥叉。 (2)同意或強力,以捉此藥叉,扶住於車上,往杜瓦拉迦城。」 (3)「諸人坐樹蔭,或得臥其下,不可折樹枝,此欺友為惡。」 (4)「諸人坐樹蔭,或得臥其下,若有必要時,可得折其幹。」 (5)「諸人坐樹蔭,或得臥其下,不可撕樹葉,此欺友為惡。」 (6)「諸人坐樹蔭,或得臥其下,若有必要時,可得拔其根。」 (7)「滯其家一夜,其處得飲食,不可興惡意;善人知感謝,值得使稱讚。 (8)滯其家一夜,供諸飲食物,勿以興害意,不可以手害,害者即欺友。 (9)前善後作惡,害人為惡業,不得清淨手,不得見幸福。 (10)[10]若人少邪念,清淨無污染,對人不害意,惡事還及愚;如同向逆風,投擲微粉塵。」 ᅟᅟ==[10] 緬甸本省略。與 Dh. v. 125 同文。== (11)「或神或有人,或有主權者,不為被壓服;最高之所持,藥叉不思議,剎那至遠處,持有美色力。」 (12)「手持黃金色,指尖持施物,流出蜜美味,想汝因陀羅。」 (13)「我非是天神,亦非乾闥婆,亦非因陀羅,央堀羅!麥魯婆城來,知我是餓鬼。」 (14)「如何有戒德,於麥魯娑城,前世汝為何?以此汝梵行,由手造出福。」 (15)「前世於彼城,我乃機織女,彼時極貧困,無可行布施。 (16)我之工作場,阿薩伊哈近,彼是信仰深,而為布施主;終生為福業,行善恥為惡。 (17)乞者來彼處,具有眾多人,彼等來問我,阿薩伊哈處。 (18)『何處與布施?我等其處行。』我被彼所問,示阿薩伊哈。 (19)我伸右手指:『汝等行其處,汝有幸福者,彼處與布施。』依此滿願望,我手流出蜜,我因此梵行,我手有福生。」 (20)「實汝依自手,未為何布施,他人布施喜,伸手為教示。 (21)依此滿願望,汝手流出蜜,汝因此梵行,汝手有福生。 (22)尊者!施與布施人,自手為恭敬,捨離此世體,又將行何處?」 (23)「鴦耆羅娑者,為所未能為;現在與未來,我所不能知,我近毘沙門,阿薩伊哈聞,前去伴帝釋。」 (24)「實應為善業,應力行布施,見手滿願望,誰不為福業? (25)我今離此處,杜瓦拉迦行,我將行布施,可得此幸福。 (26)我施飲食物,寢具與衣服,設置給水所,難路作橋樑。」 (27)爾時,另一餓鬼現。「何故汝指曲,何故汝顏歪,汝眼突外出,汝為何業果?」 (28)「家主信仰深,鴦耆羅沙家;我住行布施,布施監督者。 (29)乞者來其處,我見其求施,我行至一隅,向彼作歪顏。 (30)是故我指曲,我顏成歪形,雙眼作突出,依此惡業果。」 (31)「汝為輕蔑人,顏曲眼突出,汝何宜行耶?汝於布施他,戲作歪顏形。 (32)如何行布施,得為他利益,我施軟硬食,衣服與寢具。 (33)我今離此處,杜瓦拉迦行,我將行布施,可得此幸福。 (34)我施飲食物,寢具與衣服,設置給水所,難路作橋樑。」 (35)由此彼歸去,再來杜瓦拉,鴦堀羅布施,彼為幸福者。 (36)彼施飲食物,寢具與衣服,設置給水所,清淨心布施。 (37)準備快馬車,運載飢渴人,施衣著與人,及疲怠者乘。 (38)「欲得日傘者,香粲及草鞋,諸人來此處,乞求鴦堀羅。」理髮料理師,乃至賣香者,恒常朝夕喚。 (39)「鴦堀羅愉快,人人皆念我;新達伽!如何我難睡,不見乞食故。 (40)鴦堀羅愉快,人人皆念我;新達伽!如何我難睡,少有乞食故。」 (41)「三十三天主,帝釋賜與汝,一切世界中,由汝願所擇。」 (42)「三十三天主,帝釋與我願,我願於日出,乃我身起時。 (43)出現甘美食,現戒德乞士,布施永無盡,施後我不悔;施與心愉悅,此願帝釋賜。」 (44)「汝之諸財產,不可過與人,汝雖行布施,亦應護財寶;是故財寶施,財寶比施要;過於布施時,家族不得存。 (45)不過行布施,過餘行布施,賢者不稱讚;是故財產寶,勝過於布施,賢者辦正法,適可而進行。」 (46)「可也。我仍行布施,寂靜恭敬人,與我行交往;如雲滿之降,一切乞滿足。 (47)汝見諸乞食,顏色有光輝,布施我心悅,居家有幸福。 (48)汝見諸乞食,顏色有光輝,布施我心悅,成就諸福業。 (49)施前我心樂,施時心滿足,施後我心悅,成就諸福業。」 (50)一切諸食物,六萬台車滿,於鴦堀羅家,常施諸人人。 (51)三千料理人,珠寶著滿身,家住鴦堀羅,忙於行布施。 (52)六萬青年人,珠寶著滿身,鴦堀羅大施,為彼而劈薪。 (53)婦人萬六千,一切為莊嚴,鴦堀羅大施,為彼作園子。 (54)萬六千婦人,一切為莊嚴,鴦堀羅大施,為彼備湯匙。 (55)彼與多數人,長期為施與,剎帝利(鴦堀羅),親手作施與,是心善意深,反復照顧人。 (56)數月或半月,數年或數季,鴦堀羅施主,長期續大施。 (57)如是長期間。鴦堀羅布施,捨身離此世,彼至三三天。 (58)夜叉因陀迦,施與阿那律,食物滿鉢皿,彼捨此身體,到三十三天。 (59)因陀迦有十,輝勝鴦堀羅,於色及於聲,於味香與觸,於心常喜悅。 (60)壽命與名聲,階級與幸福,因陀迦於力,輝勝鴦堀羅。 (61)鴦堀羅!緣汝長久時,汝為大施主,汝來近前坐,汝可來我前。 (62)人間最上者,佛在帝釋天,晝度樹下坐,無垢白石上。 (63)十方之世界,諸神齊集來,圍繞正覺者,停於諸山頂。 (64)諸神於容色,無如正覺者,勝過一切神,唯覺者光輝。 (65)鴦堀羅居處,離佛十由旬,因陀迦近佛,殊勝徧光輝。 (66)佛陀正覺者,環顧鴦堀羅,以及因陀迦,助長布施德,佛作如是言: (67)「鴦堀羅!汝於長期間,多為大布施,於我遠離坐,汝可來我前。」 (68)彼受佛稱讚,彼作如是言:「布施竟何益,布施無價值。 (69)藥叉因陀迦,僅為少布施,如月於星群,勝我有光輝。」 (70)佛告曰:「如於不毛地,雖植多種子,無能多得果,農夫所不悅。 (71)如對惡戒人,多施亦無益,大施無大果,施主亦不喜。 (72)如於肥沃地,少量植種子,強量驟雨注,得果農夫悅。 (73)具戒有德人,如是人有德,少量為福業,即得大果報。」 (74)布施者思惟,而後行布施,所施有大果,思慮而布施,施主生天國。 (75)思慮布施價,善逝亦稱讚,此世行布施,所施一切物,此世得大果,如同植種子,播於良田上。 一〇 鬱多羅母鬼事 (1)日中恒河岸,停住一比丘,餓鬼女近前,姿醜令人懼。 (2)彼女髮極長,懸垂接地面。彼女髮覆面,彼對沙門言: (3)「五十五年間,不知飲食物。尊者與我食,我渴思飲物。」 (4)「雪山流出水,清泠入恒河,汝可汲取飲,為何乞求我?」 (5)「尊者!若我自汲恒河水,河水化為血,是故我於此,向汝乞飲物。」 (6)「汝之身口意,如何為惡業?依何業應果,恒河變成血。」 (7)「尊者[11]!我子鬱多羅,信深優婆塞,彼反我之意,四事供沙門。 ᅟᅟ==[11] 錫蘭本有的省略。== (8)我責鬱多羅,我欲打勝彼,汝反我心意,布施與沙門。 (9)『衣服與飲食,資具及寢具,汝於彼世界,一切化為血,鬱多羅!』依此業應果,恒河變成血。」 一一 線餓鬼事 (1)「我曾於前世,施與比丘線,彼來至我家,向我乞線去;我得多應果,著物數千萬。 (2)花覆樂宮庭,幾重美裝飾,男女侍者多,財寶多無盡。 (3)依此業應果,快樂幸福受,再來人間界,以行諸福業,聖弟子導我。」 (4)「汝曾來此處,已逾七百年,汝年老力衰;知己親友死,汝由此處去,意欲作何為?」 (5)「來此七百年,幸福惠如神,再來人間界,以行諸福業,聖弟子導我。」 (6)「彼取彼女手,強固捕捉腕,如衰弱老婦,再得領回歸,對來此人言:『汝等為福業,即能得幸福。』 (7)依我之所見,不為善業者,將受餓鬼苦,多為幸福業,人天立福界。」 一二 無耳犬鬼事 (1)「金色砂之上,豎立金色梯,此處百合美,芳香浸心脾。 (2)諸樹覆地面,散布種種香,紅蓮覆一面,池中聚白蓮。 (3)香氣蕩心上,微風徐吹薰,水鳥蒼鷺歌,白鵝豎聲鳴。 (4)種種百鳥集,諸聲歌嘹亮,樹有種種實,森有種種果。 (5)汝所住宮殿,多數金銀造。人間世界中,城市無此貌。 (6)壯麗四方輝,五百諸侍女,此為汝眷屬,對汝為侍奉。 (7)[12]指環與腕環,金色布為飾,臥榻金銀造,是為汝之物。 ᅟᅟ==[12] British museum 之原本省略。== (8)羚羊鹿皮覆,羊毛敷整備,彼處汝臥居,安然享快樂。 (9)時間至中夜,汝由此處起,出至庭院行,圍繞蓮華池。 (10)汝於池邊立,周圍綠草生,美麗無耳犬,嚙汝手與足。 (11)嚙盡銷骨時,汝已墮池中,汝體已復元。 (12)由此汝站立,汝為愛美姿,汝再著衣服,來至我之前。 (13)汝之身口意,如何為惡業。依何業應果,汝為犬所嚙?」 (14)「金毘羅地方,原有一長者,本是信仰深,彼為優婆塞;我乃為彼妻,姦婦無戒行;如是與人姦,夫婿對我云: (15)『汝對我犯罪,我不能容許,汝為非正行。』我懼言虛語: (16)『我對汝忠心,心體皆無罪,若我對於汝,心體有罪犯, (17)以此無耳犬,當喰我四肢。』因此業果報,以及此虛言, (18)苦惱七百年,為此無耳犬,而嚙我四肢。 (19)然汝多能神,為我來此處;救我脫犬難,無惱亦無恐。 (20)尊神我歸命,合掌我乞求,超人間快樂,我與神共享。」 (21)「超人間快樂,我與汝共享,汝為幸福者,我向汝乞求,汝速使我歸,歸至波羅奈。」 一三 鬱婆利鬼事 (1)般遮羅之國,有王名梵施,或月日已過,王死期已至。 (2)配偶鬱婆利,荼毘場所行,不得再見王,以故興悲嘆。 (3)仙人來彼處,善行之聖者。彼於荼毘所,會見彼女問。 (4)「荼毘此場所,此為誰之物?種種香散布,為誰妻悲嘆:『我夫離我去,是故興悲嘆;不見梵施王,以此我悲嘆。』」 (5)其處之相遇,彼女回答言:「為梵施幸福,及汝其他等。 (6)此荼毘場所,乃是彼所有,雲漾種種香。我夫離我去,是故興悲嘆,不見梵施王,以此我悲嘆。」 (7)「八萬六千人,皆具梵施名,於此為荼毘,汝為誰悲嘆?」 (8)「[13]秋拉尼之子,般遮羅之王,尊者!彼人我嘆息,彼夫與快樂。」 ᅟᅟ==[13] 錫蘭本有的省略。== (9)「彼等有諸王,皆具梵施名,皆為秋拉尼,般遮羅大公。 (10)一切諸人人,順次第一王,何故捨前者,悲嘆最後人?」 (11)「長久之期間,我身若為妻,彼身我輪迴,多人言彼妻。」 (12)「汝是為人妻,汝為人夫婿,亦時為畜生,同為有過去,不能見極限。」 (13)「如火注酥油,實為苦所燒,如以水注火,一切苦全消。 (14)汝知我懸心,技取煩惱矢,汝取我惱苦,及失夫煩惱。 (15)除去煩惱矢,我心得寂靜,如無煩惱苦。聖者!而今聞汝言,我已無悲泣。」 (16)彼由此沙門,聞此善說言,彼取鉢與衣,而為出家身。 (17)彼為出家身,無家入寂靜,為生梵天界,善養慈悲心。 (18)由村復至村,行脚王城市,優樓頻羅村,彼女委身住。 (19)為生梵天界,善養慈悲心,捨離人間欲,得生梵天界。 # 第三 小品 一 不斷鬼事 (1)「恒河水面上,繼續來此方,離胎為裸體,汝如一餓鬼;汝著華鬘飾,欲往何處行,汝將住何處?」 (2)「我為一餓鬼,欲往波羅奈,近婆娑婆村,我今欲往彼。 (3)有名之宰相,彼名拘利耶,我今欲見彼,彼將施餓鬼,小麥粉食物,惑施與美衣。 (4)彼於船頭立,安置侍浴人,直接與浴時,見知餓鬼體。 (5)著衣飾華鬘,惠施與餓鬼,依此慈悲心,數度施餓鬼。 (6)餓鬼覆毛髮,身著一片布,為欲得食物,四面八方去。 (7)或赴至遠方,行去又歸來,飢餓將氣絕,徘徊倒地上。 (8)地上伏倒者,皆為前世業,缺乏慈悲心,痛苦燃飢火。 (9)前世我為惡,家婦或家母,不為清淨施,不作安住地。 (10)多持飲食物,任其為流失,來集出家者,些許亦不施。 (11)貪所不應求,怠慢不修德,少量一摶施,貪欲罵受者。 (12)此家諸女僕,我之裝飾品,其他守護物,離我不相伴。 (13)業行竹細工,我視為賤業,造車者不忠,旃陀羅族賤,理髮業亦然。 (14)此等下賤人,卑賤之種族,各各再生於,慳貪之歸趣。 (15)前世為善業,多作布施行,彼等無嫉妒,來世生天界,耀彼歡喜園。 (16)毘闍延哆宮,其中得欲樂,生為上種族,死為富有身。 (17)重閣之宮殿,椅子羊毛覆,孔雀羽毛附,團扇以持執,生為名種族。 (18)此支及他支,身著華髮飾,朝夕向樂土,以念於再生。 (19)無憂唯有樂,三十三天之,大林歡喜園,只容福業者,無福不得來。 (20)不為福業者,此世無有樂,彼世亦如是無;多為福業者,此世即有樂,來世彼亦然。 (21)如是望慈悲,應多為善業,能為福業者,天界受快樂。」 二 薩努瓦西鬼事 (1)昆帝城長老,薩努瓦西住,布陀波陀名,修習諸善根,出家為沙門。 (2)父母與兄弟,生入閻魔界,此世為惡行,趣入餓鬼界。 (3)彼等生惡趣,骨如針之細,瘠瘦更裸體,恐怖身戰慄,如是慘酷相,眼目不忍覩。 (4)彼之一兄弟,獨步行細路,手足共爬行,出現長老前。 (5)長老心遠離,精進沉默思,餓鬼令彼知前世為兄弟,今入餓鬼界,而向長老言: (6)「父母亦如是,尊者!……乃至〔二〕 (7)〔彼等在惡趣〕……乃至〔三〕…… (8)我兄施恩惠,為我與慈悲,由汝之恩惠,幸由汝施與,悲慘保生命。」 (9)長老為托鉢,他十二比丘,托鉢共集來。 (10)長老告諸人:「汝等之所得,全部給於我。我慈愍親人,布施與僧眾。」 (11)彼等施長老,長老招僧眾,如是施與食,為父母兄弟,而以作迴施。 (12)施為親人者,親人者幸福,剎那食現前。 (13)清淨多甘蜜,食得種種味,藥味諸食物,兄弟有色力,如此有幸福。 (14)「雖得諸食物,尊者請觀察。尊者!如我之願望,與我諸著物。」 (15)長老襤褸積中選,機織小布片,選擇作著物,施與四方僧。 (16)施之而長老,迴施母兄弟,為此親人者,親人有幸福。 (17)剎那著物現,而後著美服,彼現長老前。 (18)「具多衣幸福,於歡喜王國,尊者!我等更多衣。 (19)諸多美衣服,為我懸空中,絹織毛織品,棉麻高價物,我等心所好,皆可任選挑。尊者!如我之願望,使我得家住。」 (20)木葉作小屋,施與四方僧,施之而長老,為父母兄弟,以此作迴施。 (21)施為親人者,親人者幸福,剎那住屋現。 (22)「家家屋聳立,家屋分四角,住家立平坦,我等之此屋,非是世間物。 (23)我等此家屋,宛如神仙界,煌煌四方輝。 (24)尊者!如我之願望,使我得飲物。」長老滿水鉢,施與四方僧。 (25)施之而長老,迴施母兄弟。施為親人者,親人者幸福。 (26)剎那飲食現,甚深而四角,善作之蓮地。 (27)清涼置冷水,水涼滿清香,紅蓮青蓮生,亦滿水仙香。 (28)池中浴飲後,出現長老前,「尊者!現有多飲物,惡業結苦果。 (29)砂石草地上,迴步跛行者,尊者!如我之願望,願得有乘物。」 (30)長老有裹靴,施與四方僧,施之而長老,迴施母兄弟。施為親人者,親人有幸福。 (31)在於剎那間,餓鬼乘車來,食物及著物。 (32)「已施家飲食,更於施車物,今且施慈悲。尊者!為稱讚牟尼,此之慈悲行,而來此世界。」 三 造車鬼事 (1)「具大神力之女神!汝煌飾宮殿,美輝寶石柱,猶如十五日,滿月之月坐。 (2)容顏輝金色,光耀且極美,汝坐高貴椅,無夫汝一人。 (3)蓮池多蓮華,金砂之所敷,金色水蕩漾,不見土綠葉。 (4)此亦有白鳥,快心並悅目,成群水中游,鳴聲如天鼓。 (5)草美有光輝,汝倚船頭立,雙眼濃睫毛,微笑有愛語,手足齊甚美。 (6)清淨此天宮,立於平等地,充滿快樂園,歡喜並愉悅,汝最上勝者,我來歡喜園,願與汝共娛。」 (7)「此世為善業,並有精進心,滿汝快樂願,汝將可得我。」 (8)善哉彼女言,彼已為善業,善業為彼女,生為年少者,與彼同住宿。 四 籾殼鬼事 (1)「或者食穀殼,更食己血肉,汝食排泄物,不潔又不快,此為何業果?」 (2)「前世我殺母,又為惡商人,我喜食肉食,妄語且欺人。 (3)我於人間界,為人之家婦,且為一族主,隱慝諸食物,如有求乞者,何物亦不施,且喜作妄語,自言非我家,隱匿食物故,我食排泄物。 (4)此業之應果,妄語業由二,供我好香米,化為排泄物。 (5)可恥為惡業,應果總不失,惡臭並有蟲,我食排泄物。」 五 小兒鬼事 (1)善逝不思議,應人而說法,有者持多德,有者德且寡。 (2)小兒捨墳場,度夜舔拇指,得以保生命。藥叉在守護,匍匐有動物,有德人之子,生命得無損,犬來舔其足,鳥豺皆不害。 (3)產時不淨物,鳥群為運去,目中諸穢物,鳥亦為運啄。此兒無保護,一切皆不設,無藥無芥子,亦無芳香物。 (4)既不為占星,亦不為招福,不為撒穀物,此兒陷苦境,夜間之持來,捨棄於墓處。 (5)顫動如鮮酪,身處危險境,為其他生命,共同所守護。人神尊敬彼,佛遇見此兒,見此而記說: (6)「此兒高貴族,富有人之子,彼如何盡行,宗教之義務;如何為梵行;前生為何業,有此業應果。雖然蒙此憂,彼能享神力。」 (7)「人人對比丘僧團,尊佛為上首,而承事尊敬,此兒之內心,對佛有誤解,口出粗惡語,對佛且無禮。 (8)因彼除惡思,後得幸福身,如來在祗園,奉粥七日間。 (9)盡宗教義務,且又為梵行,彼依此善行,得此善應果。彼因蒙受難,然享彼神助。 (10)彼於百年間,住此人間世,滿一切欲望,四大且分離,生為帝釋子,再生來此世。」 六 塞利尼鬼事 (1)「裸體且醜態,瘠瘦現血筋,唇皮之突出,瘦者!立此汝為誰?」 (2)「尊者!我是餓鬼女,住惡趣閻魔羅世界,行惡業來此,餓鬼之世界。」 (3)「如何身口意,以造此惡業?如何業應業,而入餓鬼界?」 (4)「遊行外乞錢,已有一月餘,雖布施為善,未曾作庇護。 (5)河邊欲解渴,河中水消失,陰地避暑氣,暑氣成焦熱。 (6)向我涼風吹,吹來如火苦,尊者我言汝,更有更多苦。 (7)往哈斯蒂尼,汝告我母親,女入閻魔界,因其為惡業,生入餓鬼世。 (8)我往於此處,不云有椅子,只為顧自己,椅實四百千。 (9)是故與布施,願彼長生命!我母行布施,迴施我獻物,於此我幸福,以達一切願。」 (10)善哉答彼女,哈斯蒂尼行,以語彼女母:「汝女……乃至〔六之七〕…… (11)汝女於其處,招我……乃至〔六之七〕前文。 (12)我往於此處,不云有椅子,以為顧自己,椅實四百千。 (13)是故與布施,願彼長生命,我母行布施,迴施我獻物,於此我幸福,以達一切願。 (14)由此我幸福,而達一切願。」彼母實布施,而行於布施,迴施與彼女。餓鬼女幸福,姿體成美麗。 七 獵鹿鬼事(一) (1)「汝為一青年,天男女所尊,夜間享欲樂,晝間受惱苦,前生行何業?」 (2)「前世王舍城,樂住美山窟,赤血塗滿手,殘酷獵鹿者。 (3)殘酷暴虐手,人中持惡心,常喜害他物,行為不自制。 (4)我有親切友,信深優婆塞,彼對我同情,屢屢來相勸。 (5)不可為惡業,以免墮惡趣,死後望幸福,自制不殺生。 (6)我願求幸福,與彼具友情,雖聞同情言,但我未相從。不至持正智,以長離諸惡。 (7)賢明我之友,使我入正戒,白晝雖殺生,夜晚我持戒。 (8)晝間為殺業,夜間守戒制,夜晚受保護,白晝來惡趣,我為猛犬嚙。 (9)依此行業果,夜享天界身,晝受猛犬攻,全身受嚙惱。 (10)若汝依正信,奉行善逝教,歸信常專念,完全得不死,以達無為境。」 八 獵鹿鬼事(二) (1)「家屋高聳立,樓閣純毛被,汝坐椅子上,享樂聞天樂。 (2)然此深夜更,當為早晨時,被捨於墓處,以受種種苦。 (3)汝之身口意,如何為惡事,如何業應果,汝得受此苦?」 (4)「前世王舍城,樂住美山窟,赤血塗滿手,獵鹿殘酷者。 (5)我有親切友,信深優婆塞,彼友為比丘,瞿曇之聲聞。 (6)彼亦……乃至〔七之四~一〇〕……」 九 詐欺鬼事 (1)「花環與腕環,為汝之裝飾,體漾白檀香,清淨之顏色,輝耀如太陽。 (2)諸多非人等,為汝作隨從,童女有一萬,為汝作隨伴。 (3)手著金指環,身著金色裝,汝持大神力,容貌人畏敬。 (4)自割己背肉,己肉自己食,如何身口意,以作諸惡業?如何業應果,以喰自背肉?」 (5)「我於生前世,自為不利行,兩舌與妄語,或去為詐欺。 (6)或我赴人中,應語真實時,無視現前法,從事非法事。 (7)今自喰背肉,業者喰自背。 (8)那拉陀!此是汝所見,皆應施慈悲,勸人皆稱善,勿食己背肉;勿作中傷語,亦勿為妄語。」 一〇 不敬塔鬼事 (1)「汝停在空中,腐敗漾惡臭,屍蟲齊來集,食汝惡臭口。 (2)前世為何業[1],刀劍自割胸,傷口灑礬鹹,再三再四割? ᅟᅟ==[1] 此一句緬甸本續在一之下面。== (3)如何汝之身,以作惡業行,如何業果報,汝得受此苦?」 (4)「我住王舍城,美樂山窟中,我為支配者,己身持多財。 (5)此為前世妻,我女與義女。我有好香樹,樹名達瑪拉,我有青蓮華,拒不敬佛塔,依此惡業果, (6)我等各受苦,有八萬六千,罵敬佛塔者,地獄食穀殼。 (7)或供養佛塔,而行大祭時,以現於惡意,彼等各分裂。 (8)見人空中來,莊嚴持花環,受此業應果,彼等富幸福。 (9)而此不思議,見之以驚嘆,歸依聖賢人,歸命大牟尼。 (10)我由此處去,我身受人胎,供養諸佛塔,從此不怠慢。」 # 第四 大品 一 安拔薩卡拉鬼事 (1)跋耆毘舍離,城中離車王,安跋薩卡拉。於城外見餓鬼,其處而問彼: (2)「此人無牀座,世間所皆無,不進亦不退,著物飲食物,待僕彼皆無。 (3)見聞之親友,又因之此人,無施惠前世,彼等不能見,此人人所棄。 (4)墮入惡趣者[1],不能有親友,皆知無食物,諸友皆遠離。若不墮落者,諸友皆來集。 ᅟᅟ==[1] 第一句為錫蘭本所無。== (5)食物極缺乏,身體污且破,如同結露珠,今明生命消。 (6)如是造惡業,殘酷陷不運,皮皺曼達杭,以是穿其骨,汝由何因緣?藥叉!生命謂重要。」 (7)「此我親友者,我回憶前生,不持同情念,地獄受惡法。國王!勿使惡行法,擴展至地獄。 (8)離車王!此世已死者,此人為惡業,七突起地獄,苦惱實可怖,身處多酷熱,可怖而身受。 (9)有幾多美德,比起地獄苦,於此木橛杭。不墮此地獄,可怕苦難堪。 (10)我今說此言,眾生受此苦,此等諸眾生,聞者將捨離。若此業現前,是故我不語,生命之終局,我亦無能力。」 (11)「我解汝之意,他事欲相問,若得汝許可,以問不可怒。」 (12)「汝與我有約,不語不愉快,彼此有互信,汝云所欲言,汝問所欲問,汝可對我問。」 (13)「我以自目見,一切為有信,見彼我亦信,藥叉!汝為我助力。」 (14)「汝與我有約,約束為真實,汝聞我說法,汝心得滿足,我等理解善,亦有惡心者,有願聞法者,亦有不聞者。」 (15)「我語我所知[2],白馬飾我乘,杭結汝前去,此乘美驚人,如何業應果?」 ᅟᅟ==[2] 第一句與前頌相結合。== (16)「毘舍離之城,泥土路艱澀,我此一香木,路進以為橋,置難涉地中。 (17)橋停此路上,渡我與他人。此乘美驚人,其業之應果。」 (18)「其姿十方輝,其香十方漾,汝具藥叉力,持有大神力,身為裸體者,緣何業應果?」 (19)「無怒有善心,溫和語近人,依此業應果,姿如神常輝。 (20)我見住法者,名望我心喜,依此業應果,如神漾十方。 (21)與友浴淺流,來伴於乾地,據側其衣服,我等興惡念,而於與遊戲,依此我裸體,為不幸運命。」 (22)「身為遊樂人,有此業應果,身不為遊樂,應得如何果?」 (23)「身口不淨人,四體分裂後,無疑趣地獄。 (24)後世思善趣,慈悲喜布施,四體分裂後,無疑生善趣。 (25)善惡業應果,我等確應知,見何應起信,誰為我信者。 (26)善惡業應果,見聞應生信,善惡兩不存,有眾生可往,善趣惡趣耶? (27)於此人間界,若無善惡業,人無貴賤身,眾生往何趣。 (28)無論是何人,人間行善惡,依此眾生趣,善趣或惡趣,於人間界者,即有貴賤身。 (29)善惡二業果,感受樂與苦,善能為節制,即得樂受果,快樂受如神。不知二業果,愚人受業苦。 (30)諸業為自作,我不行布施,沙門婆羅門,我不獻飲食,衣服與臥具,依此業應果,不幸成裸體。」 (31)「藥叉!汝有何方法,可以得衣服,語我因緣者,聞語可信因。」 (32)「今有一比丘,[3]伽比他迦名,彼修靜慮者,具戒阿羅漢。解脫成無漏,自利淨諸根,其心成靜寂,達最上智見。 ᅟᅟ==[3] 之第一句,錫蘭本中有而省略。== (33)言辭親切易[4],快語言溫順,通達諸經典,清淨喜獨居,高貴住福田,值受人天施。 ᅟᅟ==[4] 之第一句,錫蘭本中有而省略。== (34)寂靜諸欲盡,無惱無貪欲,解脫離執著,無邪不利己,所有戲論盡,智勝達三明。 (35)未知者見彼,不知彼之智,跋耆人見彼,以彼為摩尼。彼已盡諸欲,知彼我藥叉,彼於此世間,慈悲行善法。 (36)汝向彼施衣,一對或兩對,彼若受此衣,可見我著衣。」 (37)「王向何處行,可往沙門處?我今有疑問,對我將去疑。」 (38)「此人勤精進,坐於猿遊境,諸神護圍繞,說法持正名,勇猛極精勤。」 (39)「如是我等行,施衣予沙門,沙門著衣服,汝亦得著衣。」 (40)「非時勿近出家者,善哉離車王,此乃非適法,是故適當時,其處獨坐見。」 (41)彼實如是云,而是行彼處,僕婢群圍繞,離車王近城,為過此雨期,而入自己家。 (42)彼於適當時,家主為義務,得時為浴飲,衣服選八對,離車王者令,使僕為齎送。 (43)彼行近其處,瞥見一沙門,心靜托鉢歸,寂然坐樹下。 (44)健康而快適,近行居住處,彼作如是言:「我住毘舍離,我是離車王,閣下人知我,安巴薩伽拉。 (45)尊者!我來施與汝,八對美衣服。我以此目的,心悅來此處。」 (46)「汝之居住所,遠離諸沙門,今見彼住居,衣鉢均已破。 (47)人們以斧足,蹴落倒沙門,如是由汝害,達及諸沙門。 (48)汝對布施事,一草亦不與,對於迷路人,從不為指示,奪取盲人杖,慳邪不自制。 (49)汝今因何故[5],又依何所見,欲求於我等,為汝作分擔?」「尊者!我對汝所云,我皆予承認,害沙門婆羅門。 ᅟᅟ==[5] 「達磨波羅」之註釋書中,以四九之前半歸屬於四八中,文應如是,今依底本,由此以下至五〇,註釋書有一半不同。== (50)我等耽娛樂,又曾起惡心,尊者!如是諸惡行,我曾已皆為。犯罪我受苦,娛樂不完全。 (51)年少幼兒童,而作裸體行,此為已過苦,亦無何意義。 (52)腦裏存不淨,常見諸恐怖,尊者!我今後悔苦,以願為布施。尊者!為此藥叉事,受我八對衣。」 (53)「汝今行布施,多人所稱讚,依此布施事,汝有無盡法。我受八對衣,為藥叉布施,我將施潤澤。」 (54)離車王淨口,八衣施長老,長老受其衣,藥叉見著衣。 (55)良香薰良馬,美色麗裝飾,家僕共圍繞,藥叉得神力。 (56)彼見心喜樂,彼成幸福貌,彼業應大果,應果現眼前。 (57)近彼作是言:「我將布施與,沙門婆羅門。我無物不與藥叉!汝救濟我者。」 (58)「離車王!汝為我布施,布施非無益,我將為汝友,人間與非人。」 (59)「凡是親友者,無論入何趣,皆為我之友,亦為神伴侶。我今合掌禮,再為彼等乞,藥叉!彼等欲見汝。」 (60)「若汝無信心,慳吝心有罪,雖然得見我,不得與我語。 (61)汝若敬愛法,專念行布施,沙門婆羅門,富有於慈悲,滿足彼等願,汝得見我身。 (62)見此有幸者[6],汝得向彼語,速脫此之杭,與彼為友人。思此結杭因,彼此應為友。 ᅟᅟ==[6] 「見此有幸者」之一句,有歸屬於六一者,文應如是,今從底本。== (63)速脫此之杭,細心行善法,彼由地獄出,他處受善業。 (64)彼近比丘迦毘達伽,隨時分施食,彼自由口問,彼述其意義。 (65)彼近問比丘,有福無惡心,聞所未聞法,依法為轉述,彼[7]言聞法者,決定生善趣。」 ᅟᅟ==[7] 此句有省略者,今依原本。== (66)王受知其處,與非人交友,前往離車處,告彼群集言: (67)「諸士!杭結慘酷業,受罪受罰者,請聞我一言,切望達目的。 (68)諸位!二十日之間,日夜受結苦,求生不可能,求死亦不得。今我被得許,我隨心所欲。 (69)諸位!彼此速解脫,誰言成如是。如汝所知作,彼知如所思。」 (70)彼來近其處,速脫杭結者,言友勿恐懼,延彼受醫療。 (71)彼等近比丘迦毘達伽,隨時分布施,近坐離車王,國王親口語,尋問諸方法。 (72)〔結杭……乃至……不死〕,〔六七、六八〕。 (73)「依我以脫苦,而彼自行去,此為藥叉語,尊者以何法,彼等脫地獄。 (74)尊者!若有可信因,原因向汝聞,此世業不亡,我等業不滅。」 (75)「若彼行善法,晝夜無懈怠,得脫彼地獄,他處受善業。」 (76)「知此為人間,我願亦受潤,尊者!教示我,賢人!決不墮地獄。」 (77)「今汝歸依佛,歸依法與僧,汝持信心行,不破五學處。 (78)汝速禁殺生,遠離不與取,勿酒勿妄語,己妻為滿足。 (79)近此八支道,行此善樂根。 (80)僧衣與團食,生活必需品,臥具及飲食,衣服並寢具。 (81)淨意正施與,比丘具戒者,離貪多聞者,滿足己飲食,常福以長養。 (82)如是正行業,晝夜無懈怠,汝將脫地獄,他處受善業。」 (83)「我今歸依佛,歸依法與僧,我持有信心,不破五戒行。 (84)我速離殺生,及離不與取,不酒不妄語,自妻以滿足。 (85)近此八支道,以行善樂根,僧衣及團食,生活必需品,臥具並飲食,衣服與寢具。 (86)比丘具戒者[8],離貪多聞者,我皆為布施,不疑信佛教。」 ᅟᅟ==[8] 此節或係誤入。== (87)如是毘舍離,數多優婆塞,乃至離車,王安扳薩卡拉,善心有信仰;行宗教義務,細心隨僧團。 (88)杭結諸餓鬼,離病得自由,出家最上之,來迦比他迦,二達沙門果。 (89)如是從善人,必有得大果,人人亦皆知,杭結第一果,安扳薩卡拉,亦得下級果。 二 塞里薩伽鬼事[9] ᅟᅟ==[9] 緬甸本及錫蘭本中,有的省略。== 〔天宮事經第七之八四同〕。 三 難提迦鬼事 (1)蘇喇吒之國,王名賓伽羅,朝奉孔雀王,回返國途中。 (2)暑天正日中,王行沼澤地,王見有好路,此是餓鬼道。 (3)國王語馭者,此地是好道,此路無恐怖,安全又幸福。 (4)國王由此路,駛向蘇喇吒,四種之軍隊,伴王為前進。 (5)人人心憂慮,臣下對王言,惡路易迷惑,前途有驚險。 (6)前路雖顯現,後路則不見,王迷惡路中,近接閻魔眾。 (7)蕩漾非人氣,聞聲無慈悲,國王心驚懼,乃對馭者語。 (8)我今迷惡路,心實恐又驚,路前將可見,後路不見得。 (9)我迷於惡路,近接閻魔眾,蕩漾非人氣,聞聲無慈悲。 (10)乘象[A3]眺四方,欣見一榕樹,延根伸水中,樹下有日蔭。 ᅟᅟ==[A3] 眺【CB】,朓【南傳】== (11)等同黑雲色[10],雲色尖端輝,王向馭者語,等同黑雲色,雲色尖端輝,大此何所見? ᅟᅟ==[10] 「等同黑雲色,尖端有光輝」有歸屬一〇之中者,然此亦可。一〇之連根伸水中,「樹下有日蔭」有歸屬於一四之中者,然此亦可。== (12)「大王!此根延水中,而有現日蔭,等同黑雲色,黑雲為樹輝,先輝之雲色,亦即此榕樹。」 (13)等同黑雲色,蘇喇陀見此,雲色之光輝,由此而出發。 (14)王行乘象群,接近大榕樹,王臣與家僕,均在坐木根。 (15)見水流滿瓶,並有軟食物,人人如神姿,一切著美飾,近蘇喇股王,以作如是言: (16)「汝,大王!善來,前來近我所。征服者!飲神之飲料,食神之食物。」 (17)王與諸臣僕,一同進飲食,且食又且飲,蘇喇陀王曰: (18)「汝實鬼神耶?是乾闥婆耶?萬能之帝釋?不知而問汝,我等以如何,而得知此耶?」 (19)「我等既非神,亦非乾闥婆,非萬能帝釋,我等為餓鬼,蘇喇陀大王!而來此處者。」 (20)「汝於前世時,在蘇喇陀國,以如何守戒,如何為善業,如何為梵行,依何業應果,汝等享此身?」 (21)「汝等以聞此,大王!征服者,擴國友大臣,婆羅門王師。 (22)須拉陀王!我等持惡心,我等持邪見,我等不守戒,利己而罵人。 (23)布施善行者,我等予妨礙,他人為布施,我等予障害。 (24)『無有布施果,何有自制果,無人可為師,不節制誰罰? (25)有情皆平等,何處受最上,尊敬之人耶?無力無精進,何有最上人? (26)布施無有果,不能除敵意,應得所得果,步入命運途。 (27)無父母兄弟,由此無他世,無施無供犧,不知其效果。 (28)如斷他人頭,未作殺人事,誰亦無有殺,唯置間隙體。 (29)有情之生命,無可能被殺,如圖八角玉,五百由旬長,誰有此價值,斷絕其生命。 (30)如投之絲球,隨走而了解,如是彼生命,亦隨走而已。 (31)如村入他村,如是彼生命,唯移其他體。 (32)如由家而出,以入其他家,如是彼生命,唯移其他體。 (33)八萬四千劫[11],或愚或賢者,輪迴而苦已,恰似陀那量,苦樂滿一箱,一切之經驗,而移次存在。』如是之見解,而持至前世。 ᅟᅟ==[11] 三三~三五之號碼之標法與底本及『達磨波羅』註釋書相異,後者以此為四,由三五之後半為三六之始。由意義上比較合宜。== (34)次移彼邪見,邪見不持戒,利己且惡口,六月後之死。 (35)非常苦激恐,受生入地獄,四角有四窗,諸屋相似分。 (36)鐵壁四周圍,頂上以鐵覆,鐵地燒以火。 (37)四側百由旬,充滿烈火焰,時時見此狀,百千年之間,常聞此聲音。大王!億年為百度,十萬倍之間,百千億年間,邪見不持戒,誹謗阿羅漢,應受此業苦;我於長期間,受苦實無限。 (38)為此惡業果,是故大悲痛,擴國征服者,大王汝諦聽。我女鬱多羅,為汝齎福德。 (39)彼女為善業,安住喜戒律,寬大持正見,親切離貪欲。 (40)他門有義妹,彼行諸學處,彼於釋迦前,榮為優婆夷。 (41)具戒比丘尼,托鉢來我村,舉自能自制,入念守諸根,沿門托鉢行,來至彼住居。 (42)鬱多羅見彼,『尊者!大王為汝齎福德。』滿水瓶食物,布施與彼女。 (43)『尊者受我飲,死者受恩潤。』彼言一瞬間,果報即現前。 (44)王!我於如是思,如意得飲食;大王!擴國征服者,大王請諦聽。 (45)佛為最上者,為神為人說,征服者!與汝家族共,皆應歸命佛。 (46)依八支聖道,可達不死域,征服者!汝與家族共,皆應歸命法。 (47)志於四道者,住於四果者,僧園正行者,慧戒達成者。 (48)征服者!汝與家族共,歸命於僧園,速速離殺生,遠離不與取,勿酒勿妄語,己妻為滿足。」 (49)「藥叉!汝為與惠者,汝為我之友。天神!汝為我之師,我將行汝言。 (50)我將歸命佛,歸命最上法,人天之僧團。 (51)我速禁殺生,離棄不與取,不酒不妄語,己妻為滿足。 (52)一切拋捨離,速行如疾風,遠離諸惡見,專念佛說法。」 (53)國王如是言,遠離諸惡見,歸命於佛法,進車指東歸。 四 雷瓦提鬼事[12] ᅟᅟ==[12] 在緬甸本,Bibliothique Nationale 本中省略。== 〔天宮事經五二同〕。 五 甘蔗鬼事 (1)「[13]此大甘蔗林,多生福德果,而於我今日,不得此物食。尊者請告我,如何業應果? ᅟᅟ==[13] 一【南傳】,~三在 Bibliothique Nationale 本中省略。== (2)被害或被切,尋求食彷徨,我力皆已盡,貪困而悲哀,此何業應果? (3)有時我被打,打棄於地上,猶如魚迴動,痛苦泣淚流,如何業應果,尊者請告我。 (4)疲勞且飢渴,身顫心不樂,問汝此意義,如何得甘蔗?」 (5)「前世汝為人,前生已造業,我語此意義,汝聞應理解。 (6)汝去食甘蔗,多人隨汝後,彼等欲與語,汝不交一言。 (7)彼等屢要求,言與彼甘蔗,汝對隨後者,甘蔗汝不與,依此業應果。 (8)汝手握甘蔗,眺望汝背後,唯食滿所欲,汝喜手高揚,或者示滿足。 (9)彼步汝之後,捕捉欲得食,唯食之所欲,〔滿足手高舉[14]〕。」 ᅟᅟ==[14] 此句底本缺。由「達磨波羅」註釋書中補入。== 六 兒童鬼事 (1)「我聞雪山坡,有城名舍衛,彼處有二人,兒童之王子。 (2)王子多放逸,盡享肉體樂,執著現在樂,不作未來想。 (3)彼等人間死,而趣他世界,彼等哭泣說,前世所造業。 (4)有多人施物,我等齎幸福,不能自己作。 (5)是故何惡業,清淨王族死,後至餓鬼世,以遭飢渴苦。 (6)此世支配者,其處無支配,由高而降低,於人間世界,彷徨為飢渴。 (7)知此王位險,王位應捨棄,生善趣賢人,賢人身壞後,身享善趣樂。」 七 王兒鬼事 (1)「前世造業果,而是惱其心。色聲香味觸,或悅於其心。 (2)彼多舞蹈樂,遊戲耽享樂,尋遊於樂園,而入山巴家。 (3)彼處有仙人,其名須耐陀,彼手執持杖,寂靜知足恥,托鉢喜布施。 (4)彼由大象降,王子取其鉢:『尊者!汝欲得布施。』取鉢高舉呼。 (5)鉢碎硬地上,彼等狂笑去:『我,奇達瓦王子,比丘,汝其奈我何!』 (6)手 惡業果,王子汝作此,應受地獄果。 (7)六千年之後,八萬四千載,大苦九萬年,有罪受地獄。 (8)仰向或倒臥,左右之步行,兩足行倒立,愚人受長苦。 (9)數千年之後,以至九萬年,有罪業之人,地獄受大苦。 (10)侮辱仙人者,有此惡業故,加害善人者,如是受極苦。 (11)彼處數千年,以受此極苦,由此而死去,生入餓鬼道。 (12)見生於王位,如是有危險,彼捨王位去,住入寂靜處。 (13)見法讚嘆人,向佛彼尊敬,賢人身壞後,善趣得受身。」 八 糞食鬼事(一) (1)「匍匐上糞池,汝現居何處?汝為何惡業,汝有何信仰?」 (2)「尊者!我為一餓鬼,墮入閻魔界,我為惡業故,墮入餓鬼趣。」 (3)「汝之身口意,如何為惡業,依何業應果,受此惡業苦?」 (4)「我家比丘居,彼心嫉妒深,貪我家族利,利己多謾罵。 (5)我於聞彼言,謾罵比丘僧,依此業應果,生入餓鬼界。」 (6)「仇敵假友誼,與汝為伴侶,愚人身壞後,死後入何趣?」 (7)「我為惡業故,住彼頭頂上,彼墮於鬼界,為我之從者。 (8)有幸者!他人排泄物,以為我食物,我之排泄物,彼亦賴為生。」 九 糞食鬼事[15](二) ᅟᅟ==[15] 此節有全省者。== (1)「匍匐上糞池,汝現居何處?汝為何惡業,汝有何信仰?」 (2)「尊者!我為一餓鬼,墮入閻魔界,我為惡業故,墮入餓鬼趣。」 (3)「汝之身口意,如何為惡業?依何業應果,受此惡業苦?」 (4)「我家比丘居,彼心嫉妒深,貪我家族利,利己多謾罵。 (5)我於聞彼言,謾罵比丘僧,依此業應果,生入餓鬼界。」 (6)「仇敵假友誼,與汝為伴侶,愚人身壞後,死後入何趣?」 (7)「我為惡業故,住彼頭頂上,彼墮於鬼界,為我之從者。 (8)有幸者!他人排泄物,以為我食物,我之排泄物,他亦賴為生。」 一〇 群集鬼事 (1)「裸體醜且瘠,筋突見肋骨,瘦瘠諸眾人,卿等為何故?」 (2)「我等多幸者,而今為餓鬼,我等墮惡趣,住閻魔世界,因為造惡業,以墮餓鬼界。」 (3)如何……乃至……〔第一二之三〕 (4)「立於閉門前,向人乞半錢,雖然得施物,我無庇護所。 (5)口渴近河水,河水變空虛,我近日蔭處,變為暑熱地。 (6)熱風如火燃,吹來向我等,如此惡業值,化為我等受。 (7)前步數由旬,為飢求食物,我等寡福者,不得終回來。 (8)尊者!為飢將氣絕,倒臥於地上,仰向伸手足,伏倒顏觸地。 (9)倒臥其場者,地上為臥處,我等寡福者,頭胸互相觸。 (10)尊者!此為惡事值,更值他惡業,雖然有施物,自無庇護所。 (11)我等去此世,而得人間胎,我等應親切,守戒為善業。」 一一 華子鬼事 (1)「汝已見地獄,餓鬼及畜生,人與阿修羅,天及神世界,自見業應果,導彼安全行,善業行其處。」 (2)「藥叉!汝是我之友。神!忠告者,我行汝之言,汝為我之師。 (3)由我之所見……〔二之一〕……我為少福業。」 一二 菴羅鬼事 (1)「此汝美蓮池,平坦休息所,水多花滿開,蜂蝶來群集;緣何業應果,汝得此美物? (2)此汝菴羅林,四季結果實,花開蜂群集;緣何業應果,汝得此宮殿?」 (3)「菴羅果實水,米汁涼心樂,我女行布施,我得生此處。」 (4)「自制與節制,布施果現前,為家族侍女,今為家義妹,且為支配者。 (5)如是不愉快作愉快顏色,愛不愛顏色,苦為樂顏色,以勝於懈怠。」 一三 木軸鬼事 (1)「彼因為布施,得生天上界,此為布施果,汝等尚布施。以行布施者,能行過兩界(此界彼界),布施行兩界,汝等應懸念,布施勿懈怠。」 一四 蓄財鬼事 (1)「正法與誤法,我得積財富,施與他人用,得為我分苦。」 一五 商子鬼事 (1)「期滿六萬年,我受地獄苦,何時終了日? (2)無終何處終,不見有終了。卿其處與我,皆多為惡故。 (3)為惡生活者,不作清淨施,雖然有施物,自無庇護所。 (4)今實此處行,而以得人胎,親切以守戒,我多行善業。」 一六 六萬槌鬼事 (1)「蹣跚氣如狂,汝走如鹿奔,汝為何惡業,汝有何信仰?」 (2)「尊者!我為一餓鬼,墮入於惡趣,住閻魔世界,前生為惡業,生入餓鬼世。 (3)六萬之鐵槌,向我頭上落,鐵槌落頭上,而頭被打碎。」 (4)「如何身口意……乃至……〔二、一之三〕……」 (5)「六萬鐵槌落頭上……乃至〔三〕……」 (6)「須耐陀佛陀,聖道修業者,清淨具信根,莊嚴樹下坐,火燒無恐畏。 (7)向彼投石塊,打挫彼頭上。以此業應果,我今受此苦。 (8)〔六萬之……碎〕。」〔三〕 (9)「為法汝惡者六萬……乃至……打碎。」〔三〕 #----------------------------------------------------------------------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元亨寺版) 第 28 冊 No. 14 餓鬼事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元亨寺版)」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