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尼偈經
歸命彼世尊 應供等正覺
# 一偈集
(1)「快眠長老尼,布片作法衣,汝既萎貪欲,如鍋中枯菜。」
名不詳一長老比丘尼唱如是偈。
(2)佛陀:「解脫尼!如牛脫諸軛,羅睺捕捉月,由彼得解脫,內心無負欠,食世信施食。」
如是世尊呼解脫式叉摩那,教以常念此偈。
(3)「芬那成滿尼!成就諸種法,如十五夜月,以此圓滿智,打碎癡闇塊。」
〔右〕成滿尼。
(4)「帝須尼!修習戒定慧,諸軛勿縛汝,已脫一切軛,無漏身處世。」
〔右〕帝須尼。
(5)「帝須尼!專注諸種法,剎那勿空過,剎那空過者,有墮地獄憂。」
〔右〕另一帝須尼。
(6)「帝羅堅固尼!修習觸寂滅,制邪想為樂,安穩成涅槃。」
〔右〕堅固尼。
(7)「堅固比丘尼!依行[1]堅固法,習練健[2]諸根,[3]擊敗魔王軍,[4]持有最後身。」
ᅟᅟ==[1] 修行成為羅漢之中途,說四向四果之法。==
ᅟᅟ==[2] 說信、精進、念、定、慧之五根。==
ᅟᅟ==[3] 煩惱譬喻為魔王及其眷屬。==
ᅟᅟ==[4] 羅漢死不再生,故說為持最後身。==
〔右〕其他堅固尼。
(8)「密陀(友尼)!依信心出家,交善友為樂,履修諸善法,安穩成涅槃。」
〔右〕尼友。
(9)「婆都羅(賢尼)!依信心出家,以賢善為樂,履修諸善法,安穩成涅槃。」
〔右〕賢尼。
(10)「烏婆娑摩(寂靜尼)!於死王領域,脫難渡瀑流,併敗魔王軍,持得最後身。」
〔右〕寂靜尼。
(11)「善巧我善脫,脫去三曲物,[5]臼杵與曲夫,是為三種曲,脫除生與老,除去生有本。」
ᅟᅟ==[5] 此尼為信女時,為他人舂米以維生計,而其夫身軀如傴僂,故為三曲。==
〔右〕解脫尼。
(12)「欲達最上果,起志極事(涅槃)心,彼心不繫欲,被稱上流人。」
〔右〕達摩地因那(法施尼)。
(13)「力行無悔,行佛之教,疾速洗脚,坐於一方。」
〔右〕毘舍佉尼。
(14)「見十八界苦,勿以再受生,斷汝生有欲,寂靜而遊行。」
〔右〕須摩那(善意尼)。
(15)「攝身並攝語,更又須攝心,拔除渴愛根,清涼得安靖。」
〔右〕鬱多羅尼。
(16)「老牟尼!汝快眠,布片法衣著,汝之貪欲熄,清涼得安靖。」
〔右〕老年出家之善意尼。
(17)「力衰凭杖拖鉢行,四肢戰慄倒地上,見此肉身有患難,爾時我心得解脫。」
〔右〕達摩尼。
(18)「捨家我出家,捨兒與畜類,貪欲與瞋恚,無明總斷捨,共拔渴愛根,寂靜得安靖。」
〔右〕僧伽尼。
# 二偈集
(19)「難陀尼!抱病污且腐,觀此合成身,置心於一處,以住於定念,觀此不淨想。
(20)觀無想,除憍慢心,由除憍慢心,寂靜而遊方。」
如是世尊教難陀式叉摩那常誦此偈。
(21)「此等七菩提,成就涅槃道,我應總修習,如佛之所示。
(22)我既見世尊,最後合成身,生死輪迴斷,我不再受生。」
(右)禪頭尼。
(23)「善脫尼[1]!善脫尼脫杵,不為打穀業,我夫作傘者,無有慚恥心,我釜時常空。
ᅟᅟ==[1] 善脫尼(Sumuttā)之意,此非固有名詞,此尼原如為人舂米,故云善脫。==
(24)[2]我斷貪瞋時,我行來樹下,我言實快樂,安息靜禪思。」
ᅟᅟ==[2] 偈中云「我」。以「彼女」同一人善脫尼。==
(右)名不詳之一長老比丘尼。
(25)「我之賣身錢,其高價等及迦尸全國民,得到如此價,有價中無價。
(26)我於色相,起厭惡情,厭惡離欲,不更生死,不經輪迴,證三種明,成就佛教。」
(右)[3]阿達迦尸(半迦尸尼)。
ᅟᅟ==[3] 阿達伽尸(Aḍḍhakāsi)為伽尸國之半之意。伽尸國之半為其詳價,此尼原為遊女。==
(27)「我身病且瘦,體力至微弱,凭杖我登山。
(28)脫下僧伽梨,鐵鉢伏於地,支身依磐石,得碎癡闇塊。」
(右)支陀(心尼)。
(29)「年邁我力弱,縱然身痛苦,凭杖登山行。
(30)脫下僧伽梨,鐵鉢伏於地,坐於磐石上,我心得解脫,得達三種明,成就佛之教。」
(右)麥提迦(慈尼)。
(31)「[4]白分又黑分,十四十五日,八日[5]神變月,具足八支分,謹守布薩行,願生天眾間。
ᅟᅟ==[4] 「分」(pakkha)分陰曆一個月為二分,由朔至望之半月為白分,由既望至晦之半月為黑分。鉻分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8. 14. 15. 23. 30)稱為布薩日,信男信女一晝夜間持八齋戒,所謂八齋戒。==
ᅟᅟ==[5] (Pātihāriya-pakkha)神變月分,神足月分又名三長齋月,此有種種異說。普通以正五九三月為準。一說以布薩日之前後七日九日十三日十六日四日為準。==
(32)[6]剃頭著僧衣,一日只一食,不願生天眾,已除胸苦悶。」
ᅟᅟ==[6] 以下之三一偈為信女守八齋戒願求生天之福。今為比丘尼,則欲制胸中之苦悶。==
(右)密陀(友尼)。
(33)「我母[7]!由足裹以上,由頭頂以下,篤觀此一身,不淨且污臭。
ᅟᅟ==[7] 三三偈為無畏尼之子所唱。三四偈為尼自身之偈。==
(34)如斯以過日,除去諸貪欲,斷除諸熱惱,清涼得安靖。」
(右)阿巴耶瑪陀(無畏母)尼。
(35)「無畏尼!凡夫執此身,脆弱不堅實,正知與正念,我將拋此身。
(36)我心悅精勤,由多苦法脫,渴愛果滅盡,成就佛之教。」
(右)阿婆耶(無畏)長老尼。
(37)「四次又五次,我脫精舍出,心不得安息,心不得統御。
(38)我於第八夜,除盡諸渴愛,喜悅為精勤,由多苦法脫,渴愛果滅盡,成就佛之教。」
(右)奢摩尼。
# 三偈集
(39)「出家二十五年間,我心未曾得和平,心之安息不得知,我心未能得統御。
(40~41)我憶勝者教,心中懷不安,今由苦法脫,渴愛果滅盡,成就佛之道,由渴愛枯盡,今為第七夜。」
(右)其他之奢摩尼。
(42)「四次又五次,我脫精舍出,心不得安息,心不得統御。
(43)我是信仰比丘尼,我赴彼前受教益,彼為我說五蘊法,十二處與十八界。
(44)我如受尼教,聞法我喜樂,浸潤七日間,一度盤足坐,打碎癡闇塊,八日我起坐。」
(右)烏達摩尼。
(45~46)「七菩提分,成涅槃道,總如佛說,修習佛道,任望得此,空與無相,為佛生女,常樂涅槃。
(47)天界與人界,諸欲總斷盡,生死絕輪迴,今不再受生。」
(右)其他之烏達摩尼。
(48)「靈鷲山之上,日中為休息,我去河岸邊,見象出水浴。
(49)人來取鉤,欲鉤象脚,象伸其脚,人騎其上。
(50)不馴者馴,如人之意,依此入林,心住於定。」
(右)檀多尼。
(51)[1]「烏毘利,汝喚『智瓦』女,汝於林中泣,我今且問汝,汝自應須知,同名智瓦者,八萬四千人,墓所被荼毘,汝悼彼等誰?」
ᅟᅟ==[1] 三偈之中,最初一偈為佛告誡喪失愛女而哭泣之婦。後之二偈為彼婦出家得信時所唱之偈。==
(52~53)「我心沉憂慮,為除女兒憂,拔除難見箭,貯立我胸中。我今拔取箭,無欲身安靖,我向牟尼尊,歸依佛法僧。」
(右)烏毘利尼。
(54)[2]「王舍城中人,何為必悲傷,如食蜜止之,彼聞白淨尼,宣說佛之教,何以無人聽。
ᅟᅟ==[2] 五四~五六為宿於白淨尼經行處樹木之天神所唱之偈。尼之說法善巧,立於王舍城之街頭說法,路人不傾耳靜聽,故唱此偈。==
(55)有智慧之人,阻難得甘露,恰如路行人,欲得雲之水。
(56)彼說白淨法,離欲得安定,併敗魔王軍,持得最後身。」
(右)白淨尼。
(57)[3]「不出離世,獨處何益?徒享欲樂,勿至後悔。
ᅟᅟ==[3] 五七~五九為魔王前來誘惑世羅尼(Alarri 阿臈毘尼),尼於回答時唱此偈。參照 S. I. p. 129; 雜、四五、一(大正藏、二、三二五),別雜一二、一(同上、四五三),長老尼偈一四一、一四二偈。==
(58)諸欲如刀柱,諸蘊斷頭台,汝呼為欲樂,今不為我喜。
(59)喜悅隨處排,打碎癡闇塊,波旬!如是汝當知,惡者!汝為我所敗。」
(右)世羅尼。
(60)[4]「世間唯諸仙,通得難解理,婦智二指量,不能達此理。
ᅟᅟ==[4] 六〇~六二為魔王之誘惑與尼之排擊與上同。參照 S. I. p. 129; 雜、四五、二(大正藏、二、三二六),別雜一二、二(同上、四五三)。==
(61)內心得安住,智慧現前時,善觀照法者,婦女又何關?
(62)喜悅隨處排,打碎癡闇塊,波旬!如是汝當知,惡者!汝為我所敗。」
(右)蘇摩尼。
# 四偈集
(63)「佛子嗣續者,迦葉心安住,彼知宿世居,天上與地獄。
(64)牟尼生死達滅盡,所作已[A1]辦得上智,依此而得有三明,彼為三明婆羅門。
ᅟᅟ==[A1] 辦【CB】,辨【南傳】==
(65)跋提迦比羅尼尊,退死同等有三明,戰敗魔王及眷屬,彼已持得最後身。
(66)見世有患難,[1]我等同出家,漏盡得統御,清涼且安靖。」
ᅟᅟ==[1] 指迦葉與尼自身之二人。==
(右)跋提迦比羅尼。
# 五偈集
(67~68)[1]「我自出家來,二十五年間,一彈指間亦,不得心和平、心不得安息,充滿諸貪欲,展腕空泣叫,我來入精舍。
ᅟᅟ==[1] 參照三九、四〇。==
(69)信仰比丘尼,我親赴其處,彼為我說法,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法,使我得解脫。
(70)聞彼尼佛法,入於一面坐,我知宿世居,已得淨天眼。
(71)智慧知他心,耳界已清淨,已證得神足,諸漏達滅盡,證此六神通,是佛教之果。」
(右)名不詳之一比丘尼。
(72)「我執著美貌,運譽使目眩,我恃己年少,眼下視他人。
(73)愚人語麤野,且以巧裝飾,娼家門前立,張網如獵夫。
(74)秘密露多飾,故意使人見,嘲弄數多人,樣樣行幻術。
(75)我今已剃頭,衣被僧伽梨,托鉢出巡迴,樹下得無尋[2]。
ᅟᅟ==[2] 尋(思量)、伺(熟慮)。二者通常解有粗細之分別。此二者為到色界初禪時所有,初禪以下即無。故說「得無尋」是指二禪以上而言。==
(76)天界與人界,諸軛總共斷,諸漏此已盡,清涼得安靜。」
(右)遊女毘摩羅(無垢尼)。
(77)「思惟不正,欲貪所惱,心地散亂,所思不成。
(78)安樂想所牽,貪欲心所虜,煩惱皆充滿,不得心平靜。
(79)皮膚黃瘦色又醜,到處徘徊七年間,我為煩惱苦之甚,晝夜不能得安樂。
(80)取繩入森林,不再行俗事,此處我縊首,對我為相宜。
(81)將繩掛樹枝,造一堅吊索,投首入索中,爾時心解脫。」
(右)[3]耆婆(獅子尼)。
ᅟᅟ==[3] 師子尼為師子長老之妹,參照長老偈八三。==
(82)「難陀尼!抱病污且腐,見此合成身,置心於一處,使心住定念,觀身不淨想。
(83)此身如彼身,彼亦同於此,呼吸腐惡臭,凡愚以為喜。
(84)晝夜不倦,觀察此身,依己智慧,見生厭惡。
(85)我以精勤,正念訪調,此身內外,如實見盡。
(86)由此我厭身,內心亦離欲,精勤無繫縛,寂靜得平安。」
(右)難陀尼。
(87)「我拜火神,日月諸天,我赴河岸,入於水中。
(88)固執禁戒,我頭半剃,地上臥牀,晝夜不食。
(89)我喜裝飾,水浴按摩,欲貪所累,愛寵此身。
(90)我起信心,出家得度,見如實身,欲貪斷盡。
(91)一切生有斷,欲念願望斷,一總解纏縛,內心達安靜。」
(右)難陀郁陀羅長老尼。
(92)「以信心出家,去家無家身,利得欲尊敬,到處為徘徊。
(93)捨最上利益,我走卑下利,為煩惱所虜,不樂沙門道。
(94)我坐精舍中,心中生不安,為渴愛所縛,不斷踏邪道。
(95)我之壽命短,老病亦此害,不應時懶惰,不久此身壞。
(96)如實為觀察,諸蘊之起滅,我心得解脫,了行佛之教。」
(右)密陀迦利尼。
(97)「我續住在家,聞比丘說法,得見離塵法,涅槃不滅道。
(98)兒女財穀,一切捨去,剃髮得度,為無家身。
(99)式叉摩那,履修直道,破貪瞋欲,並棄煩惱。
(100)受具足戒,成比丘尼,憶起前世,我淨天眼,能除垢穢,善為修練。
(101)諸行敗壞質,[4]無我因緣生,棄除諸煩惱,清涼得安靖。」
ᅟᅟ==[4] 無我(parato = anattato)。==
(右)奢拘梨尼。
(102)「合成之色身,我產十人兒,力弱我老朽,比丘尼前行。
(103)尼為我說法,五蘊十二處,更說十八界,聞法我出家。
(104)式叉摩那行,我得淨天眼,我知宿世住,如前自住處。
(105)置心於一處,以住於善定,而觀無相念,即時得解脫,安靖無取著。
(106)知悉此五蘊,斷欲知根本,[5]我體生堅固,無有欲念者,我不再受生。」
ᅟᅟ==[5] 「無欲體堅固」,(Thitivatthujanejamhi),以上一句原文頗為難解,PTS 本總舉六種異例,其中倫敦印度省圖書館藏寫本之文為 dhitavatthu jane jammi = dhi tava atthu janejammi(卑鄙之人,汝等有災),此與長老尼偈註之「鬆弛諸肢故,汝等卑劣人有災」之註解一致。雖然如此解釋,但何故此處插入此句,難予了解。因此 Rhys Davids 夫人譯為「在確固基礎上為勝者,是不可動的」。==
(右)輸那尼。
(107)「我昔曾斷髮,身唯著一衣,依垢穢徘徊,無過思有過,有過見無過。
(108)靈鷲山之上,日中休息還,見離垢穢佛,比丘眾隨侍。
(109)我為跪拜禮,合掌至真前,世尊向我說:『善來、跋提』,為我授具戒。
(110)鴦伽摩揭陀,跋耆與迦尸,以及拘薩羅,往來之慣所,十有五年間,我不負所託,我食諸信施,精勤修佛道。
(111)脫出諸[6]結節,法衣施跋提,智慧優婆塞,多積諸善業。」
ᅟᅟ==[6] 底本為 Sabba-gandhehi,「由一切香氣」,此則不成意義。蓋 dandha(香)與 gantha(結節)為一音之差。此處思為煩惱之義。==
(右)原尼乾子之徒跋提尼。
(112)「以鍬耕田,地上種植,養育妻子,青年得財。
(113)我嚴持戒法,力行佛教者,無怠無調戲,何未證涅槃?
(114)洗脚水映姿,水落低處流,依此調心定,如調善良馬。
(115)爾後攜燈火,我入精舍內,舉燈見臥具,坐於臥牀上。
(116)我復取針,撥下燈心,燈火熄滅,我心解脫。」
(右)波羅遮那尼。
(117)「男子取杵,舂打穀物,養育妻子,以貯財富。
(118)行佛之教,行之不悔,速速洗脚,坐於一方,心得安息,力佛教行。
(119)彼等聞波羅遮那,說此教語,洗脚已而,坐於一面,心得安息,力行佛教。
(120)夜之初分,憶宿世生,夜之中分,得淨天眼,夜之後分,碎癡闇塊。
(121)起座禮(長老尼)足下,我行汝所教,如三十諸天,敬拜天帝釋,敬尼以渡時,無漏達三明。」
(右)此等三十人長老尼於波羅遮那尼前述其所知。
(122)「我先貧無夫,無兒亦無女,無友亦無親,亦不得衣食。
(123)我攜鉢與杖,沿家為乞食,徘徊七年間,為寒熱所惱。
(124)我見比丘尼,乞食得飲食,近前為禮曰,願度我出家。
(125)波羅遮那尼,彼垂大慈悲,教我使得度,勵行最上道。
(126)我聞彼之語,隨誡力修成,大姊教不空,無漏得三明。」
(右)旃陀(月尼)。
# 六偈集
(127)[1]「來者去者,汝不知道,由何處來,吾子!悲泣。
ᅟᅟ==[1] 一二七~一三〇之四偈,為波羅遮那尼為五百人之母所說之偈。一三一、一三二之二偈為五百之母出家後一一唱出之偈。==
(128)來而又去,不知此道,勿為此憂,此是生法。
(129)不願彼處來,不許此處去,由何處而來,少時住後去。
(130)此處一形去,彼處他形來,生死人間態,一總往輪迴,去時如來時,更有何悲哀。
(131)難見刺胸,箭我以拔,見子沉憂,我為拂憂。
(132)今日我拔箭,安靖無欲愛,歸命佛法僧,歸命大牟尼。」
(右)波羅遮那尼弟子五百尼。
(133)「我為子憂悶,心狂思想亂,裸身披亂髮,到處我徘徊。
(134)塵塚與墓所,街路與大道,徘徊三年間,飢渴所煩惱。
(135)偶見善逝佛,來至彌絺羅,為調不調者,無畏正覺者。
(136)我得平常心,我禮拜著座,瞿曇垂慈念,為我說佛法。
(137)聞法我得度,我為無家身,隨勵師之語,安穩證涅槃。
(138)捨斷一切憂,此處應完成,應知一切憂,依因以生本。」
(右)婆斯搋尼。
(139)[2]「年少汝姿美,我亦為少壯,來,懺摩!我等娛五樂。」
ᅟᅟ==[2] 一三九之一偈為魔王誘惑懺摩尼所唱者,一四〇以下五偈為答此由尼所唱之偈。==
(140)「持病易破碎,為此腐臭身,而是為惱累,我根絕欲愛。
(141)[A2]諸欲如刃柱,諸蘊斷頭台,汝呼為欲樂,今不為我喜。
ᅟᅟ==[A2] [-]【CB】,[03]【南傳】==
(142)喜悅隨處棄,打碎癡闇塊,波旬!如是汝當知,惡者!汝為我所敗。
(143)崇拜諸星宿,森林祭火天,如實愚無知,不淨思為淨,誤也。
(144)我禮正覺者,人中最上者,我隨師之教,脫一切苦惱。」
(右)懺摩尼。
(145)「著飾著善衣,塗香懸華鬘,覆身以瓔珞,婢女群環侍。
(146)飲食攜不少,硬食與軟食,由家出外去,入來遊園中。
(147)其處戲樂後,續行還己家,行入妙樹多,安闍那林舍。
(148)彼處見〔世界〕光佛,近前而禮拜,有眼者垂慈,為我說佛法。
(149)聞大仙說法,我得悟真理,即處離塵法,得觸甘露道。
(150)得度了正法,我為無家身,得達三種明,佛之教不空。」
(右)須奢陀(善生尼)。
(151)「我之家世高,寶多又豐財,摩伽長者女,眉目我形好。
(152、153)王子等願望,長者子等求,〔彼等並修書〕,送交我父云:『阿奴波摩女與我,此女阿奴波摩,八倍之重金,珠寶我與汝』。
(154)我見世界主,無上正覺者,我禮佛之足,而退坐一面。
(155)瞿曇垂慈悲,為我說諸法,其著原座時,我得第三(不還)果。
(156)斷髮我得度,成為無家身,由渴愛枯盡,今日第七日。」
(右)阿奴波摩尼。
(157)「佛於所有生類中,覺者勇者最上者,我與數多諸人人,脫除苦惱齊歸命。
(158)知悉諸苦惱,調竭渴愛因,修聖八支道,無漏證寂滅。
(159)昔日為母子,亦或為父兄,或為我祖母,如實我不知,不見安住地,以故入輪迴。
(160)我今見世尊,此我最後身,生生斷輪迴,今我不再生。
(161)發憤努力且專心,常行勇猛為精進,見此和合佛弟子,勤向諸佛為禮拜。
(162)摩耶夫人生瞿曇,實為眾生得利益,世間病死所擊者,排除五蘊得自在。」
(右)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
(163)「笈多!汝為解脫益,棄兒而出家,利益日增長,心勿為所囚。
(164)有情為心欺,魔王國土樂,此無智慧者,多生經輪迴。
(165)[3]欲愛與瞋恚,身見戒禁取,第五為疑惑。
ᅟᅟ==[3] 此五者稱為五蓋(mivarana)。(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對應之註標[04]與章節校注內容不符,故今將此處的[04]註標修訂成[03]註標。)==
(166)出家比丘尼,棄此五種見,五種下分結,不再來此處。
(167)貪慢無明除,結縛掉舉破,汝之苦惱盡。
(168)排除生死輪,應知須轉生,離去現生欲,安靜為遊方。」
(右)笈多尼。
(169)[4]「四次及五次,我從精舍出,心不得安息,心不得統御。
ᅟᅟ==[4] 與三七同。(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對應之註標[05]與章節校注內容不符,故今將此處的[05]註標修訂成[04]註標。)==
(170)我近懺摩尼,恭問解脫道,尼為我說法,五蘊十二處,乃至十八界。
(171)並說四聖諦,五根與五力,七支八支道,得最上利益。
(172)我聞尼之語,力行其教導,於夜之初分,我得憶前生。
(173)於夜之中分,我得淨天眼,於夜之後分,得碎癡闇塊。
(174)包身以喜樂,我為盤足住,殆至第七日,癡闇塊已碎,於是伸兩足,我由定中出。」
(右)毘蘭耶尼。
# 七偈集
(175)[1]〔波羅遮那尼曰:〕「男子取杵,舂打穀物,男子養妻,以貯財富。
ᅟᅟ==[1] 與一一七同。==
(176)力行不悔,勤佛之教,疾速洗脚,坐於一面。
(177)心安一境,坐据禪定,不為自己,乃為他人,觀察諸行。」
(178)〔鬱多羅尼:〕「波羅遮那尼,我聞彼語教,疾速我洗脚,一面坐近前。
(179)於夜之初分,我得憶前生,於夜之中分,我得淨天眼。
(180)於夜之後分,我碎癡闇塊,如此得三明,達成汝之教。
(181)三十諸天之克戰,猶如敬畏帝釋天,敬汝唯是時光過,我為三明無漏人。」
(右)鬱多羅尼。
(182)〔尼:〕「比丘尼眾,習練諸根,樹立正念,息滅諸行,心得安靜,安樂涅槃」。
(183)〔魔:〕「剃頭汝奉誰,[2]見如沙門尼,非喜外道教,何故你愚人,在此迷惑耶?」
ᅟᅟ==[2] 與 S. I. p. 133 同處於(Bhikkhuni-Samyutta)中,記有 Calā, Upaeālā, Sisūpeala,三姊妹受惡魔誘惑之事,舉出若干偈,但與此一八二以下並不一致,例如長老尼偈一八三、一八四為說遮羅(Cala)者,於 S. 中為說 Sisūpacala 者,長老尼偈一九七、一九八及二〇〇、二〇一為說尸羅婆遮羅(Sisupacālā)者,於 S. 中為說鳥婆遮羅(Upacālā)者。==
(184)〔尼:〕「佛教外之教,多為據邪見,彼等不知法,亦不為法巧。
(185)釋迦族出生,是佛無比倫,佛為我等說,超越諸見法。
(186)苦與苦之生,苦與苦超越,達苦之息滅,八支有尊道。
(187)我聞佛之語,喜教過時光,達得三明智,成就佛之教。
(188)斷一切喜悅,打碎癡闇塊,波旬!如是汝當知,[3]安達迦破壞者,汝為我所敗。」
ᅟᅟ==[3] 破壞者(Antaka)者,於 S. 中為說鳥婆遮羅(Upacala)者。==
(右)遮羅尼。
(189)〔尼:〕「正念有正眼,習練汝諸根,比丘尼上尊,踏行安靜道(涅槃)。」
(190)〔魔:〕「何故汝不喜,生者享諸欲,欲樂須享受,勿至生後悔。」
(191)〔尼:〕「生者必有死,切斷手與足,被縛殺之慘,生者活受苦。
(192)[4]釋迦族之生,無戰敗佛在,此尊為我說,生起超脫法。
ᅟᅟ==[4] 參照一八五。==
(193)苦與苦之生,苦與苦超越,達苦之息滅,八支為尊道。
(194)我聞佛之語,喜教過時光,達得三明智,成就佛之教。
(195)斷一切喜悅,打碎癡闇塊,波旬!如是汝當知,汝為我所敗。」
(右)優波遮羅尼。
# 八偈集
(196)「具戒比丘尼,善攝己諸根,無過滋味豐,成就安靜道。」
(197)[1]〔魔曰:〕「忉利天與夜摩天,兜率諸天化樂天,他化自在諸天眾,汝曾住在此諸天,此等諸天据汝心。」
ᅟᅟ==[1] 參照 S. I. p. 133;雜阿含四五、九(大正藏二、三二八),別譯雜阿含一二、九(同四五五)。==
(198~199)〔尼:〕「忉利天與夜摩天,兜率諸天化樂天,他化自在諸天眾,彼等由生而轉生,常以己身為尊重,流浪生死難超身。
(200)世總如放火,世總擴燃燒,世總舉煩焰,世總為震憾。
(201)聖賢之士,踏行正法,不被震撼,無與倫比,佛說此教,我心歡喜。
(202)我等聞佛語,喜教過時光,達得三明智,成就佛之教。
(203)斷一切喜悅,打碎癡闇塊,波旬!如是汝當知,汝被我所敗。」
(右)尸羅婆遮羅尼。
# 九偈集
(204)〔母曰:〕「瓦達!汝已出家,勿有愛著。吾子!勿再再有,勿受苦惱。
(505)瓦達無欲斷疑念,調御達清涼,無漏寂默士,安樂送時光。
(206)得佛知見,除盡苦惱,諸仙行道,瓦達!汝應修習。」
(207)〔瓦達長老曰:〕「我母!汝充滿確信,語吾此事由,吾思汝身內,已無愛著耶?」
(208)〔母:〕「瓦達!諸遷流之法,有卑高中分,微塵或微量,我均無愛著。
(209)精勤於禪思,我總漏惑盡,成就三明智,達佛所教果。」
(210)〔長老曰:〕「母施大刺針,對我施教法,第一義諦頌,如他慈悲者。
(211)聞母之誡語,我心達安穩,思惟正感激。
(212)專心於正勤,晝夜無懈怠,為母之勉勵,最上成安息。」
(右)[1]瓦達長老之母。
ᅟᅟ==[1] 瓦達長老之偈,於長老偈三三五~三三九亦有。==
# 十一偈集
(213)「牟尼示世人,有良友者福,親近良友者,愚者成賢人。
(214)親善人者,增長智慧,親善人者,可免苦惱。
(215)四種之聖諦,苦與苦生起,滅苦八支道,學道必應知。
(216)生為婦女苦,調御丈夫曰,有夫亦為苦,有者生產兒。
(217)弱身自割喉,亦有服毒者,入胎兒殺母,母子兩俱亡。
(218)一旦產期近,產婦路上行,見夫死路上,產兒還家中。
(219)有二兒子死,夫亦倒路上,慘苦之婦女,母父兄合葬,火葬堆中燒。
(220)貧婦!一家歸亡滅,汝逢無限苦,汝亦幾千次,不斷死轉生。
(221)汝於墓所中,見兒肉被食,夫死家亡滅,總為人嘲弄,恰於此時中,不死成涅槃。
(222)我有聖八支,修習不死道,成就法涅槃,見不滅法鏡。
(223)我折三毒箭,卸去沉重擔,應作者已作。」
翅舍憍答彌長老尼以解脫之心唱此偈。
(右)翅舍憍答彌尼。
# 十二偈集
(224)「我等母與女,共同侍一夫,此事未曾有,身毛皆豎立。
(225)我等母與女,同為一人妻,此事可咒詛,污穢不淨欲,臭惡荊棘多。
(226)諸欲見患難,出離堅固人,彼女王舍城,出家身得度。
(227)知宿世所住,得獲淨天眼,智慧知他心,耳界得清淨。
(228、229)我得神足智,已達漏盡智,實證六神通,成就佛之教。我以神通力,化成四馬車,有榮世間主,我禮佛之足。」
(230)[1]〔魔王:〕「一面頭戴花,汝獨立樹下,無有第二人,少婦!汝不恐誘惑。」
ᅟᅟ==[1] 參照 S. I. PP. 131-132 雜阿含四五、四(大正藏二、三二六)別譯雜阿含一二、四(同上,四五四)。==
(231)〔尼:〕「百千誘惑者,如是一時來,我一毛不動,魔王汝一人得何為。
(232)此我將消失,或入汝腹中,立於兩眉間,我立汝不見。
(233)我心已克服,修得四神足,實證六神通,成就佛之教。
(234)如諸欲刃柱,諸蘊斷頭台,汝呼之欲樂,此為我不喜。
(235)喜悅隨處排,打碎癡闇塊,波旬!如是汝當知,惡者!汝被我所敗。」
(右)烏婆羅萬那(蓮華色尼)。
# 十六偈集
(236)〔尼:〕「我為搬水女,寒天常入水,恐為大姊鞭,恐懼其怒語。
(237)婆羅門,汝曾恐懼誰,汝常試入水,手足皆戰慄,嚴寒須堪忍。」
(238)〔婆羅門曰:〕「尊者芬尼迦!汝行吾善業,汝知阻惡業,而且還問我。
(239)無論老少人,如行邪惡業,彼以水淨身,可以脫邪業。」
(240)[1]〔尼曰:〕「汝何無智者,汝為無智語,以水能淨身,脫去諸邪業,如是之說教。
ᅟᅟ==[1] 二四〇以下參照中、二三水淨梵志經(大正藏一、五七五)。==
(241)如是蛙與魚,總上生天界,又如龍與鱷,游泳池水中。
(242)屠羊者與屠豬者,捕魚者與獵鹿者,盜賊刑人作惡者,彼等以水雖淨身,邪惡之業不得脫。
(243)此等諸水可運去,汝前世所造罪業,則汝福業亦運去,汝成無有罪福身。
(244)婆羅門,汝常恐入水,如此汝勿作,以汝之皮膚,寒威將侵害。」
(245)〔婆羅門曰:〕「我踏行曲道,尊示我正途,尊者此水淨,我施汝衣服。」
(246)〔尼曰:〕「衣服汝物,我不欲受,若汝恐苦,汝即厭苦。
(247)於公於私,勿作邪業,若作邪業。
(248)汝雖知逃,無脫苦道,若汝恐苦,汝即厭苦。
(249)歸依於佛,於法與僧,為汝護戒,為汝利益。」
(250)〔婆羅門曰:〕「歸依於佛,於法與僧,為我護戒,為我利益。
(251)先為婆羅門親族,今為真實婆羅門,逮得三明有智慧,為聞經者淨行者。」
(右)芬尼迦尼。
# 二十偈集
(252)「毛髮黑如蜜蜂色,尖端雖以種捲縮,老來猶如麻樹皮,真實語者不相違。
(253)我頭猶如香匣香,雖以種種花充滿,老來發出兔毛臭,真實語者不相違。
(254)茂如樹林善植付,櫛針樣樣飾尖端,老來處處禿不見,真實語者不相違。
(255)黑香髮束黃金飾,編組髮辮甚佳美,老來頭部均已禿,真實語者不相違。
(256)我之眉毛畫師巧,描繪如畫美若彎,老來眉尾皺垂下,真實語者不相違。
(257)我眼猶如摩尼珠,紺色光大有愛媚,老來壞眼闇無光,真實語者不相違。
(258)我年少時鼻柔高,端正垂直美均勻,老來恰如火炙過,真實語者不相違。
(259)我之耳朵善配合,美如腕環色白潤,老來皮皺軟下垂,真實語者不相違。
(260)我齒先如芭蕉芽,潔白光潤美如見,老來脫落麥黃色,真實語者不相違。
(261)密林之中往來者,甘美聲如拘耆羅(杜鵑),老來處處聲中斷,真實語者不相違。
(262)我頸先時常光磨,光滑圓潤如螺貝,而今老來有折曲,真實語者不相違。
(263)我之兩腕圓如閂,曲直伸縮甚美觀,老來猶如波吒梨(枯樹花),真實語者不相違。
(264)我手先前柔且滑,正如以金高裝飾,老來猶如樹根幹,真實語者不相違。
(265)我二乳房實脹圓,配合均勻滿向上,今已鬆垂如水鞴,真實語者不相違。
(266)我身昔如黃金板,紫磨金色甚美觀,今為細皺掩體上,真實語者不相違。
(267)我兩股昔如象鼻,〔修長直立不彎曲〕,而今恰似竹與葦,真實語者不相違。
(268)我之兩脚手且直,黃金脚環以為飾,老來猶如胡麻幹,真實語者不相違。
(269)兩脚之趾昔綿滿,著履之時甚美觀,而今老來顫且皺,真實語者不相違。
(270)我之合成身如是,老衰之時有眾苦,塗料剝落如古舍,真實語者不相違。」
(右)菴婆波利尼。
(271)〔婆羅門:〕「尊者汝睡時,呼我為沙門,醒來呼沙門,汝稱揚沙門,汝為沙門尼。
(272)食物與飲物,以施於沙門,羅奚尼!我今且問汝,何由愛沙門?
(273)沙門厭作業,懶惰依他活,貪欲好甘旨,何由愛沙門?」
(274)〔羅奚尼:〕「我父汝已久,問我沙門事,彼等有智慧,且具有戒德,勇猛精進說。
(275)彼等喜作業,勝業不懶惰,捨貪欲瞋恚,依此愛沙門。
(276)清淨作為者,根斷三惡業,彼捨諸邪業,依此愛沙門。
(277)彼等身業清,語業亦同然,彼等意業清,依此愛沙門。
(278)內外離塵垢,清淨如真珠,充滿潔白法,依此愛沙門。
(279)保法多所聞,尊貴依法活,善說法與利,依此愛沙門。
(280)保法多所聞,尊貴依法活,心据一頂點,依此愛沙門。
(281)遠行入林間,修行有正念,誦念諸神咒,內心不浮虛,知苦惱極際,依此愛沙門。
(282)若以去村里,何物無貪顧,無貪出遊行,依此愛沙門。
(283)彼於倉瓶籠,不藏自己物,既為求調理,依此愛沙門。
(284)彼不受貨幣,金銀皆不取,只依現在活,依此愛沙門。
(285)依多種出家,又由各方來,得度相親和,依此愛沙門。」
(286)〔婆羅門曰:〕「羅奚尼!汝為我等利,生於此家中,信仰佛法僧,強心為恭敬。
(287)汝知無上福田故,此等沙門我布施,我等誠心行布施,當設豐大之施物。」
(288)〔羅奚尼曰:〕「汝若恐苦,汝若厭苦,佛與法僧,汝應歸依,護持五戒,為汝利益。」
(289)〔婆羅門曰:〕「歸依於佛,歸依法僧,護持五戒,為我利益。
(290)先為婆羅門親族,今後真實婆羅門,逮得三明有智慧,為聞經者淨行者。」
(右)羅奚尼尼。
(291)〔遮波尼之原夫優波迦曰:〕「吾曾執杖為道者,今為山中狩獵夫,不免愛欲淤泥怖,未能善為到彼岸。
(292)吾曾戀遮波,思惟彼戲兒。斷彼之繫縛,吾今再出家。」
(293)〔遮波曰:〕「大雄勿怒我,牟尼勿怒我,為怒所障者,不淨多苦行。」
(294)〔優波迦曰:〕「吾離那羅村,誰住此那羅,女人之形相,繫縛活沙門。」
(295)〔遮波曰:〕「迦羅(優波迦之名),汝回去,如昔享諸欲,我與我親族,共同推服汝。」
(296)〔優波迦曰:〕「汝對吾所語,只有四分一,若果有事實,對汝執心人,此為一大事。」
(297~298)〔遮波曰:〕「迦羅!如在岡頂上,枝繁花蔓樹,花開如石榴,島中波吒梨,四肢塗檀香,身著迦尸衣,如斯美姿容,如何汝捨去。
(299)恰似一花朵,欲繫止飛鳥,汝以魅惑姿,不能以繫吾。」
(300)〔遮波曰:〕「迦羅!幼兒之果實,汝為設計者,我為生兒子,如何汝捨去?」
(301)〔優波迦曰:〕「智慧之人先捨兒,繼捨親族與財產,如同象斷繫縛索,大雄之人能出家。」
(302)〔遮波曰:〕「今我杖此兒,以刃倒地上,汝以憂兒心,汝可不離去。」
(303)〔優波迦曰:〕「捨兒與野干(狐),或為野犬噬,汝為產兒婦,我心再不還。」
(304)〔遮波曰:〕「迦羅!我祝汝有幸,汝將赴何處,將赴何村邑,都會與王城。」
(305)「昔有群眾導引者,想非沙門而沙門,由村而至村,經歷都會與王城。
(306)尼連禪河邊,牟尼佛世尊,捨去諸苦惱,說法為有情。吾赴師之前,禮佛為吾師。」
(307)〔遮波曰:〕「汝今可為我,傳禮無上尊,汝行右繞禮,奉獻諸施物。」
(308)〔優波迦:〕「吾如汝所語,吾等同受益,吾今可為汝,傳禮佛世尊,吾行右繞禮,奉獻諸施物。」
(309)由此迦羅向尼連禪河畔,去見正覺者說甘露道。
(310)苦與苦生起,苦之得超越,苦之達息滅,八支為尊道。
(311)禮佛之足,行右繞禮,彼為遮波,表示敬意,聞佛說法,出家得度,達三明智,成佛之教。
(右)遮波尼。
(312)[1]〔婆羅門曰:〕「婦女!汝於往昔,多噉死兒,無晝無夜,神思惱亂。
ᅟᅟ==[1] 由三一二偈以下,在此孫陀利偈中出現之人物,(一)父婆羅門善生、後出家(三二二偈)、(二)母婆斯搋初失七人之兒而憂悲、後出家(三一三偈以下)、(三)女孫陀利出家(三二八偈)、(四)尼長老、孫陀利之師、(五)御者出家(三二六偈)。==
(313)婆羅門婦,汝今己噉,七人之兒,婆斯𠢕,何故汝為憂思所惱?」
(314)〔婆斯𠢕曰:〕「婆羅門!過去生生,我與汝共,噉數百兒,數百親族。
(315)我由生死,知出離道,我不憂泣,亦無思惱。」
(316)〔婆羅門曰:〕「婆斯𠢕!汝發如是,稀有之語,悟何人法,發如是聲。」
(317)〔婆斯𠢕曰:〕「婆羅門,此正覺者,近彌絺羅,為有情等,說捨苦法。
(318)婆羅門!我聞阿羅漢(佛),說無生質法,即處悟正法,除去愛兒憂。
(319)吾往彌絺羅,亦欲赴都邊,吾望佛世尊,為我脫苦惱。
(320)如是婆羅門,見無[2]生質佛,牟尼解脫尊,為說彼岸法。
ᅟᅟ==[2] 生質(upadhi)為生本,指煩惱渴愛再生之因而言。無生質為入涅槃之義。==
(321)苦與苦生起,苦之得超越,苦之達息滅,八支為尊道。
(322)善生婆羅門,即處悟正法,迅速快出家,三夜達三明。」
(323)〔婆羅門曰:〕「善來,御者!汝以馬車疾速行,還至婆羅門婦家,汝告善生今出家,三夜得達三明智。」
(324)御者馬車攜千金,給與婆羅門之婦,告語婆羅門健事,善生婆羅門出家,三夜得達三明智。
(325)〔婆羅門婦曰:〕「御者!我知婆羅門,現已達三明,馬車與千金,贈汝為禮物。」
(326)〔御者曰:〕「婆羅門婦!馬車與千金,同為汝之物,勝智佛之前,我亦欲出家。」
(327)〔婆羅門婦曰:〕「象牛馬值貴,摩尼珠耳環,捨家之寶物,汝父已出家。孫陀利,汝應享有富,汝為嗣續者。」
(328)〔孫陀利曰:〕「捨棄家中物,象牛馬珠環。父為兒憂累,歸佛去出家。兄弟為憂累,我亦欲出家。」
(329)〔[3]婆羅門曰:〕「孫陀利!汝願志成就,門邊立受食,摶食與遺穗,衣著糞掃衣,此等受用者,來世無煩惱。」
ᅟᅟ==[3] 此或係指孫陀利尼之師尼而言。==
(330)〔孫陀利對尼師曰:〕「大姊,我為式叉摩那,我得清淨天眼,我曾依照住,我知宿世住居。
(331)尊貴婦人,長老尼眾!依汝而學,我達三明,成佛之教。
(332)大姊,請汝許我,赴舍衛城,於佛尊前,作師子吼。」
(333)〔長老尼曰:〕「孫陀利!汝見黃金肌師,無調御調御者,何物亦無恐懼,彼為正等覺者。」
(334)〔尼曰:〕「得解脫無生質,離欲染解連結,所作成辦已了,無漏孫陀利來。
(335)由波羅奈出,我來汝之前,大雄尊!弟子孫陀利,親禮師之足。
(336)汝佛汝師婆羅門,我為汝之女弟子,由汝口生為實子,所作已了成無漏。」
(337)〔佛曰:〕「善女汝可來,汝來無不可,禮師得調柔,解結離欲染,所作今已了,漏盡如是來。」
(右)孫陀利尼。
(338)「年少纏清衣,我曾聽佛法,我以精勤故,理解四真諦。
(339)我對諸欲樂,起大厭惡念,己身見恐懼,唯願速出離。
(340)我離親族群,奴僕作務者,捨豐樂村邑,田舘與家財,一切皆放擲,於是我出家。
(341)善說於正法,由此起信心,我已於出家,何物更希求?金銀既捨去,我取不相宜。
(342)金銀非菩提,亦非為寂靜,沙門還適此,應非尊此財。
(343)貪欲醉狂與愚癡,增長塵埃有疑惑,必有大困苦也,不堅固不能確立。
(344)樂此而放心,污心諸眾人,互相為反抗,互相為嘲罵。
(345)捕縛與殺害,窮困損財悲,溺於諸欲者,見有大災禍。
(346)此我親族與仇敵,何故為此諸欲縛,我今出家捨諸欲,見此諸欲知畏怖。
(347)黃金不能斷諸漏,諸欲非親殺害者,如同仇敵與弓矢,終必感受繫災獄。
(348)親族仇敵,諸欲縛我,出家剃頭,衣僧伽梨。
(349)我於門邊立,穿著糞掃衣,受摶食遺穗,我以最為宜,此為出家者,生活所要品。
(350)天上人界物,如是等諸欲,天仙之所捨,大仙安穩成解脫,彼等不動得安樂。
(351)諸欲之上無救護,我今對此不追求,諸欲仇敵殺害者,眾苦燒身大火聚。
(352)有障害怖畏,有荊棘苦患,愛著不平等,傾向大愚癡。
(353)諸欲如蛇首,危難恐怖相,愚昧眼昏花,凡夫卻喜此。
(354)於世竟無智,陷諸欲淤泥,生死不知果,如此者甚多。
(355)諸欲為因,赴惡趣道,齎己病苦,多人步入。
(356)如是對諸欲,應當生敵意,世俗之快樂,苦患染污者,我等被束縛,為死所縛者。
(357)諸欲肆顛狂,誘惑騷亂心,有情為染污,魔王疾張網。
(358)諸欲無限有災禍,苦多毒大乏甘味。時起爭鬥多損傷,有害人之清白面。
(359)此我如是,滅諸欲因,常喜涅槃,再不還來。
(360)我求清涼身,我與諸欲戰,斷去諸結縛,精勤過時光。
(361)無憂離塵垢,安穩且方直,隨行八聖道,大仙渡瀑流。
(362)安立此正法,無著鐵工女,請見須婆!彼女近樹下,而作禪思惟。
(363)出家至今第八日,獲得正法有信心,蓮華色尼為指導,我得三明克死生。
(364)此比丘尼自由身,修練諸根不負債,解除所有諸纏結,作了應作無煩惱。
(365)生類長者帝釋天,彼以神通共天人,鐵工之女須婆尼,諸天來此禮彼女。」
(右)鐵工之女須婆尼。
# 三十偈集
(366)樂耆婆醫,赴奄羅林,耆婆比丘尼,好色漢遮道,須婆告彼云:
(367)「汝當道而立,我汝有何過,出家之女人,男子不宜觸。
(368)我於師尊教,善逝說戒學,清淨無繫著,何故汝遮我?
(369)心濁有塵垢,無濁無塵穢,處處心解脫,何故汝遮我?」
(370)〔男子曰:〕「年少勝容色,出家有何益,捨脫袈裟衣,汝來,林中娛花開。
(371)生如花之塵,樹樹普搖香,初春樂時季,汝來,林中娛花開。
(372)樹樹冠著花,風搖發騷音,一人入林間,汝竟有何樂。
(373)猛獸群出沒,狂象塵狼籍,無人多恐怖,而汝無伴入。
(374)汝如黃金像,奢達羅達園,逍遙如天女,美麗無比類。美婦!迦尸國產衣,細輭美麗服,汝見多美麗。
(375)汝若住林中,我為汝從僕,緊那羅女之柔眼婦,我愛生類中,尚無勝汝者。
(376)汝若從我語,汝將得安樂,汝來,行在家生活,住風涼樓閣,婦女等奉侍。
(377)迦師國產衣,著細輭之服,華鬘彩料飾,黃金摩尼珠,數多裝嚴具,我將為汝作。
(378)善洗塵垢去,汝臥美覆具,上被與敷具,皆為新展布,飾以旃檀材,高價樹精香,汝外臥牀上。
(379)譬如青蓮華,既於由水出,(夜叉與羅剎),非人之守護,如斯諸女人,同為梵行者,未用己肢體,即已至老邁。」
(380)〔尼曰:〕「死屍滿墓地,此身敗壞質,汝以喪心見。此處為何事,能知汝之教?」
(381)〔男子曰:〕「汝眼猶如山牝鹿,又如緊那羅女眸,我見汝目心歡喜,愈益增長欲樂情。
(382)汝顏恰似青蓮頂,清淨無垢似黃金,我見汝眼心歡喜,愈益增長欲樂情。
(383)汝縱離我而遠去,思汝清眼長睫毛,緊那羅女柔眼者,我由汝眼更生愛。」
(384)〔尼曰:〕「汝惑佛之尼弟子,欲望行此無道事,如求明月為玩具,如望橫跨須彌山。
(385)於人天兩界,我不起貪欲,我對諸欲愛,不知為何物,為此聖道故,根本已斷除。
(386)譬如燃燒物,投入炭火坑,面前置毒器,我對諸欲愛,不知是何物,為此聖道故,根本已斷除。
(387)五蘊未省察,尚未仕師者,汝誘惑是人,將為識者惱。
(388)罵詈禮敬苦與樂,我以正念為安立,我知不淨有為法,我心一切處無污。
(389)我為善逝弟子尼,乘行八支道乘物,拔煩惱箭成無漏,我入空屋以為樂。
(390)我製木傀儡,彩色美見新,以絲與串縛,種種為舞蹈。
(391)拔取線與串,解散為部分,及至無跡時,何物可留意。
(392)身喻為傀儡,對我生智慧,如無此等法,此身即不存,無法身不存,何物可留意。
(393)猶如雄黃塗彩壁,汝見形影彩壁物,此處汝有顛倒見,不要人間之智慧。
(394)面前所現如幻影,如同夢中黃金樹,作觀物像眾人中,汝追虛物闇愚者。
(395)置眼樹洞中,如樹脂團塊,中部泡狀物,帶淚有眼眦,此處生眼珠,多種與多樣。」
(396)眉目美如畫,而心無執著,須婆刨己眼,心不起愛著,汝可持眼去,即時與彼人。
(397)男對女尼愛著情,即時失滅行懺悔:「汝梵行者有祥福,如是之事再不為。
(398)如是害人,如抱點火,如捆毒蛇,我為祥福,請汝恕我。」
(399)如是女尼脫彼人,來至最勝覺者前,見勝善業所生相,尼之眼目復舊觀。
(右)耆婆(醫)之菴羅林中耆婆尼。
# 四十四偈集
(400)大地之精名拘蘇摩都城,於波吒梨子,釋迦族出生,二人有德尼。
(401)其一人伊西達西,第二菩提長老尼,具有戒德樂禪慮,拂除煩惱且多聞。
(402)彼等巡托鉢,飯食訖洗鉢,安坐無人所,二人相語事。
(403)〔菩提尼〕曰:「大姊伊西達西,汝之眉目美,年齡尚未朽,認有何之過,傾心向出離?」
(404)「此伊西達西,說法不善巧,菩提尼汝聽,我說出家由。
(405)鬱禪尼勝都,我父具德行,彼為一長者。我為第一女,彼對我愛喜,仁慈之念深。
(406)沙計多名族,遣來媒介者,長者多財寶,娶我為兒婦。
(407)旦夕近舅姑,以頭禮拜足,我受舅姑教,勤行學敬禮。
(408)我夫之姊妹,兄弟與近親,我只一度見,畏憚讓座席。
(409)食物與飲料,及硬食物類,分送諸貯物,適人與適物。
(410)早晨不遲起,赴家洗手足,合掌行夫前。
(411)梳櫛與顏料,取鏡塗眼藥,我如一侍婢,自為夫裝飾。
(412)我自炊飯食,自己洗器物,如母之對子,如是我事夫。
(413)如是貞淑為最善,夙興夜寐去慢心,我不懶惰具婦德,但我為夫所厭惡。
(414)彼告父母曰:『許與我所去,不與伊西達西棲,不能同家居。』
(415)『我兒!汝勿作此語,伊西達西賢,而且有智能,夙起不懶惰,我兒!何事汝不喜。』
(416)『彼女對我無些害,但我與彼不共棲,對彼厭惡我不要,許我與彼可離去。』
(417)舅姑聞彼語,向我問緣由:『汝何觸怒彼,汝可明告知。』
(418)『我無有事觸彼怒,我未害彼我無失,夫之對我怒惡語,我又安得為奈何?』
(419)彼等二人心惱亂,暗庇其兒與我離,伴我返還我父家,『美麗吉祥之神!因此而我取失敗』。
(420)父使我再嫁,第二之富家,身價禮聘金,前家之半數。
(421)彼家棲一月,又被彼逐回,貞淑具婦德,驅使如婢女。
(422)乞食徘徊一男子,具有自制制他力,我父許彼為女婿,捨棄乞鉢襤褸衣。
(423)彼棲我家近半月,彼告我父欲分離:『予我乞鉢襤褸衣,我欲乞食再流離』。
(424)此時父母及親類,對彼告問何緣故:『此處何事汝不成,速語吾等為汝為。』
(425)如是被問彼告言:『我心若能得自由,則我感到已滿足,伊西達西不共棲,與彼同家不堪居』。
(426)父放彼行去,我亦為獨思:『許我出行死,不然我出家。』
(427)大姊智那達陀尼,乞食遊方來我家,彼女持律且博聞,而且高尚具德行。
(428)我見彼女起,我為彼設座,對彼禮其足,並施諸食物。
(429)食物與飲料,乃至諸硬食,他處貯存物,充分請食用。謂曰:『大姊,我願欲出家。』
(430)我父告我曰:『我女!此處可行法,食物與飲料,供養再生族(婆羅門)。』
(431)雙手我合掌,涕泣向父申:『我犯邪惡業,我須使得滅。』
(432)爾時父告我:『成就菩提道,第一法涅槃,實證兩足尊(佛)。』
(433)父母親族群,我皆為禮拜。出家經七日,我得三明智。
(434)我知七生前,此生結成果,我今對汝語,一心汝諦聽。
(435)往昔愛拉迦迦旃,我蓄多財一金工,[1]少年浮誇多醉飽,我與他人之妻通。
ᅟᅟ==[1] 應知其前生曾為男子。==
(436)由此我死後,長入地獄中,以煮罪業果,後入牝猿胎。
(437)我生將七日,猿群大公猿,拔取精子去,犯妻受此懲。
(438)由此我死去,辛達波國生,入牝山羊胎,隻眼與跛足。
(439)我被拔精子,騎乘幼兒迴,十有二年間,我為蟲類惱,我身常罹病,因緣他妻交。
(440)我由此死去,生為一牝牛,樹脂銅色犢,被去勢一年。
(441)我再挽車犁,盲目受苦惱,身體常罹病,因緣他妻交。
(442)由此我死去,生於婢女家,非男亦非女,因緣他妻交。
(443)生年三十歲,我死又轉生,生為荷車女[2],出生即貧賤,乏財又貪窘,對人負債多。
ᅟᅟ==[2] 此次出生為女子。==
(444)爾後負債增,憂心我悲泣,巧遇商隊主,帶我離家行。
(445)義利多沙,商主之名,我年十六,成熟女齡,彼此戀慕。
(446)彼已有他妻,行善具德行,愛夫有聲譽,我念憎此夫。
(447)待我如婢女,我即捨夫去,此我業緣果,轉生到今世,今生業果盡。」
(右)伊西達西尼。
# 大集
(448)曼陀瓦底城,康奢王首妃,有女須美陀(善慧),優美行聖教。
(449)彼女具德行,巧辯且博聞,修練佛之教,彼近父母言:「父!母!聽我言,
(450)我樂涅槃生成者,縱生天界無常住,諸欲空虛乏甘味,何況人間多苦惱。
(451)諸欲辛辣譬如蛇,愚人對此生迷惑,彼等陷入地獄中,長時受苦逢害惡。
(452)不攝身語意,愚人犯罪業,長墮惡趣中。
(453)此等愚人智慧劣,闇苦集理無思慮,說示諸法無有智,而不知四聖諦法。
(454)我母!尊佛所說,不知諦理,徒悅生有,希望生天,人間福樂。
(455)出生天人間,無常不常住,再再出生事,愚人心不恐。
(456)四道(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二趣(人間天上),如何得生,陷入惡趣(泥犁),不得出家。
(457)父母!十力尊之言,許可出家事,餘事我不念,努力捨生死。
(458)生成世間被歡喜,泡沫之身無堅質,喜之奈何耶?滅除生有之欲愛,我欲出家請許可。
(459)諸佛之出世,避此無機會,今得此機會,戒德與梵行,終生信不瀆。
(460)善慧作是言,父母!限我為在家,我不攝食物,我願隨死去。」
(461)母欲除惱泣,父亦愛彼女,今倒樓閣上,共同施勸諭。
(462)「女兒汝起立,憂悲竟何益,汝已有婚約,彼王勝容姿(瓦羅那瓦提之阿尼迦羅拉達王),汝有彼王約。
(463)汝為瓦羅那瓦底,阿尼迦拉達王妃,女兒!戒德梵行出家苦。
(464)王家有威勢,財寶與主權,我女!安穩享榮華。汝年齡尚幼,不能捨諸欲,汝應決嫁婿。」
(465)善慧告彼等:「此事不可有,生有無堅質,是故我出家。不然願為死,是為我抉擇。
(466)不淨放異臭,可怖腐壞身,死屍滿不淨,肢體如革囊。
(467)可厭塗肉血,蟲類鹿囷棲處,鳥類為餌食,若知此何物,何故執不捨。
(468)意識即去身,不久運墓所,親族起厭嫌,棄之如木片。
(469)屍為他物食,嫌厭棄墓所,父母尚沐浴,何況平常人。
(470)骨筋集肉身,此身無堅質,唾淚屎尿滿,愛著腐壞身。
(471)此身若切開,內外翻轉見,臭氣實難堪,生母皆可厭。
(472)蘊處界造作,育為生之基,諸苦實可厭,奈何我嫁婿。
(473)磨矛日日新,刺身以三百,雖然逾百年,能勝此割截,苦惱由此盡。
(474)如是知師教,是認此割截,此等再再苦,輪迴日月長。
(475)天界人間界,畜生阿修羅,餓鬼地獄道,割截害無量。
(476)地獄之中割截多,墮惡趣者苦亦同,諸天亦無逃避所,無能勝過涅槃樂。
(477)十力尊言教,傾心無餘念,精進捨生死,彼等達涅槃。
(478)我父!榮尊無堅質,今日我出家,我脫棄諸欲,如斷多羅樹。」
(479)阿尼迦羅拉達王子,迎親時期近目前,容顏貌色如朝日。
(480)爾時善慧女,以刀斷髮系,黑濃柔頭髮,今已割截去,緊閉樓閣門,入於第一禪。
(481)彼女入定時,王子入都城,善慧於樓閣,靜念無常觀。
(482)彼女作觀想,王子急昇樓,黃金摩尼珠,王子為身飾,合掌求善慧。
(483)「王家有威勢,財寶與主權,安穩享榮華,汝年齒尚幼,應以享諸欲,諸欲世間樂,常人享受難。
(484)王國託付汝,娛享此榮華,我多為施與,汝可勿愁煩,汝父母苦惱。」
(485)不求諸欲,已離愚癡,善慧女曰,「勿樂諸欲,諸欲有患。
(486)曼陀多王,四洲之主,欲樂享受,第一人者,欲望未滿,即行崩逝。
(487)雨神善有七種寶,普降甘霖潤十方,人對諸欲不能飽,不飽之中人死去。
(488)諸欲譬如刀之刃,諸欲譬如蛇之頭,諸欲譬如炬火燒,諸欲譬如曝露骨。
(489)諸欲無常,而不堅固,毒大苦多,熾熱鐵丸,根本害惡,結果苦惱。
(490)諸欲如樹果,有苦譬肉臠,欺瞞猶如夢,譬如為借品。
(491)諸欲譬槍尖,疾病與傷腫,害惡及災禍,諸欲如火坑,根本有害惡,怖畏殺害也。
(492)如是諸欲者,多伴苦障礙,汝去!我於此生有,自無信賴所。
(493)我已頭燃時,他人作何為,老死所追迫,滅此我努力。」
(494)父母與王子,戶邊未得到,坐地悲哭泣,彼女如次語:
(495)「無始輪迴界,父死又兄弟,自己逢殺害,再再憂悲泣,愚人輪迴長。
(496)淚乳與血液,輪迴果思惟,生類之輪迴,骸骨積如山。
(497)集合淚與乳,匯成四大海,骸骨積一劫,等毘富羅山。
(498)無終〔輪迴界〕之輪迴,父母比如閻浮洲,此為棗核大之丸,與此不足為比例。
(499)草木枝與葉,無終輪迴者,父與父之父,斷其四指量,追溯至往昔,其數不足思。
(500)東海有盲龜,西方來孔木,其首投入孔,人身難得喻。
(501)泡沫之團塊,其質不堅實,薄運之色身,無常見諸蘊,地獄割截多,思之甚恐怖。
(502)此生再再生,徒使墓田增,思惟鱷魚懼,更思四諦理。
(503)思為得甘露,何故嘗五辛,欲樂較五辛,辛味苦更多。
(504)思為得甘露,何故受熱惱,欲樂較熾然,燃煮搖熾熱。
(505)欲求無敵者,欲有數多敵,諸欲有何要,諸欲有多敵,王火盜與水,及諸怨憎類。
(506)欲求解脫者,汝反被傷害,諸欲有何要,諸欲有傷害,貪著諸欲者,捕縛受苦惱。
(507)點燃草炬火,燃燒至其把,放則不被燒,諸欲如炬火,不放者被燒。
(508)勿為些少欲,勿捨大安樂,多髭魚嚥鉤,後苦非可如。
(509)以欲制諸欲,如以鎖繫狗,諸欲喰於汝,如飢旃陀羅於狗。
(510)諸欲奪心者,無限苦惱多,會之心多憂。諸欲不堅牢,請放棄!
(511)不老涅槃者,諸欲疾速老,汝於何要求,凡是有所生,必為病死捕。
(512)此是不老,此是不死,不老不死道,無憂亦無敵,無雜踏失誤,無怖畏熱苦。
(513)此不滅者眾人得,正心專念者,雖云今日即可得,不努力者不能得。」
(514)諸行遷流不得樂,善慧女如上所說,王子接受彼女教,彼女斷髮投地上。
(515)王子合掌由座起,彼向女父作請求:「請許善慧女出家,彼女解脫見諦理。」
(516)得父母之許,彼女得出家,卻除憂與怖,學習最上果,實現六神通。
(517)善慧王女得涅槃,實為稀有未曾有,彼於最後之時間,如實說明諸宿生。
(518)「[1]世尊拘那含牟尼,僧伽藍中住,三人朋友及眾人,精舍奉行施。
ᅟᅟ==[1] 參照「復有聲聞人布施,如須彌陀比丘尼,與二同學為迦那伽牟尼佛作精舍」(大智度論三三卷大正藏、二五、三〇五a)。==
(519)十次與七次,千次與萬次,生於天人間,而況人間中。
(520)於諸天之中,具大神通力,況於人間中。具足七寶者,輪王之首妃,亦為之女寶。
(521)堪忍師之教,此為因源根,第一之連關,樂法成涅槃。
(522)信卓智者(拘那含牟尼佛)之言教,如是說,厭離生有者,由厭而欲脫。」
(右)善慧尼。
#----------------------------------------------------------------------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元亨寺版) 第 28 冊 No. 16 長老尼偈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元亨寺版)」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