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經 歸依彼世尊     應供等正覺 # 第一 佛陀品 ## 一 佛陀之譬喻 (1)佛說諸譬喻[1],淨意且諦聽,三十[A1]波羅密,法王數難知。 ᅟᅟ==[1] 暹羅本中在此之前有 triṣṭubh 調之三偈,此與辟支佛之譬喻情形相同,為佛應阿難之問(在此就一切知之諸佛者,如何……問)所說。又在此一偈之前半,暹羅本中有:「過去諸佛前,吾希得佛位」,以下相同。== ᅟᅟ==[A1] 波【CB】,婆【南傳】== (2)諸佛正菩提,僧隨世導師,合十示歸命,禮拜頭觸地。 (3)佛國不知數,見寶殊有限,一切空及地,致意吾運作。 (4)彼處白銀地,吾於建樓閣,幾重寶層階,高聳入蒼穹。 (5)柱色映造法,無從估其值,門楣黃金造,門傘美裝飾。 (6)琉璃第一層,輝似無垢雲,池中多水草,滿地鋪黃金。 (7)珊瑚如其色,何色映真紅,臙脂色光輝,映照徧四方。 (8)門庭善規劃,大窗高尖塔,四欄楯羅網,香華鬘清爽[2]。 ᅟᅟ==[2] 讀為 ganhāvelā(暹羅本)。== (9)美侖樓閣具,七寶所裝飾,青黃復赤白,亦有漆黑色。 (10)蓮花映耀色,獸鳥現光輝,諸宿之星群,日月飾虛空。 (11)黃金羅網覆,結黃金鈴鐸,隨風起鳴響,黃金華鬘爽。 (12)樓閣有綠窗,紅赤與黃色,幢柱結華鬘,紛紜諸色彩[3]。 ᅟᅟ==[3] 讀為 samcitta(暹羅本)。== (13)白銀所造板,紅玉摩尼造,貓睛石所成,種種數百多。 (14)敷諸色美牀,柔展迦尸衣,欽婆羅黃麻[4] \[5],織錦支那絲[6],綿織與毛織,勝色諸外衣[7],一切種種覆,致意吾設敷。 ᅟᅟ==[4] 欽婆羅(kambala),毛織衣之一種。== ᅟᅟ==[5] 黃麻(dnkūla),以此種植物之纖維所織成之柔軟之衣。== ᅟᅟ==[6] 支那(cīna),指支那產之衣(cīnāṁsuka)。== ᅟᅟ==[7] 原語 Paṇḍu 橙色。== (15)階上此彼處,貴寶飾尖屋,摩尼輝炬火,支撑確樹立。 (16)柱楹閃光輝,美哉黃金門,閻浮檀金色,堅材白銀造。 (17)連鎖幾多分,扉閂著色彩,左右多福瓶,蓮花插青紅。 (18)一切往昔佛,率諸僧弟子,世間真導師,形以色所造。 (19)佛率眾弟子,聖者入其門,黃金座椅上,聖者坐一群。 (20)此世現住佛,無上世幾多,往昔有幾人,上昇於彼處。 (21)自存無能勝,幾百辟支佛,往昔彼等在,伴吾於彼處。 (22)天上或人間,眾多有劫樹[8],一切衣棄捨[9],吾今披三衣。 ᅟᅟ==[8] 神樹與任何欲求之物。此處指所謂衣樹。與欲求之衣。== ᅟᅟ==[9] 原語解為 samāhitvā。== (23)種種美味物,飲食善調理,摩尼造耀輝,盛吾鉢行施。 (24)吾捧天上衣,彼等披淨衣,更有甜砂糖,油蜜與糖漿,美食心歡悅,彼等聖者群。 (25)居蜜如獅子,彼等入寶屋,高貴座褥上,暫為獅子臥。 (26)彼等從座起,正知跏[A2]趺坐,攝佛一切食,浸入定愉悅。 ᅟᅟ==[A2] 趺【CB】,跌【南傳】== (27)或為示諸法,或享神足樂,或達神通境,耽於神通中,其數幾百千,復有弄姿者。 (28)諸佛問諸佛,執境一切智,甚深微妙事,彼等智慧悟。 (29)弟子問諸佛,諸佛問弟子,彼等互起問,相互作問答。 (30)諸佛辟支佛,弟子與侍者,如斯耽愉悅,彼等樂樓閣。 (31)黃金白銀網,諸網相結造,真珠網圍繞,寶傘頭上罩。 (32)有布遮陽光,黃金五彩星,散花色彩美,一切掩頭頂。 (33)花束散其上,香束復輝映,衣束亦分撒,復以寶束飾。 (34)[A3]撒花美艷麗,更以良香薰,捺香五指印[10],黃金覆其上。 ᅟᅟ==[A3] 撒【CB】,撤【南傳】== ᅟᅟ==[10] 香之五指印(gandha-Pañcangulika)開浸香油之掌捺印,印成掌形之一種善緣起之手印。== (35)四方有蓮池,紅蓮青蓮覆,蓮花粉紛飛,現出黃金姿。 (36)一切樹花開,沿邊繞樓閣,諸花自散敷,芳香注落上。 (37)彼處孔雀舞,天鵝演聖歌,迦陵頻迦鳥,處處鳥群歌。 (38)天鼓響四方,到處琵琶音,吹奏諸天樂,盡縈各樓閣。 (39)佛土或鐵圍,所居其上方,各具大光輝,寶成無裂罅。 (40)建立黃金臺,燈明樹輝煌,其數上萬炬,依次皆並立。 (41)歌孃與彩女,舞踊天女群,種種舞台現,縈繞諸樓閣。 (42)須彌山頂上,山顛見樹梢,幢旛吾所樹,五種彩色美。 (43)天龍乾闥婆,諸神悉並臨,合掌示歸依,環繞諸樓閣。 (44)不問何善業,吾皆應所行,上昇於三天,身口意皆善。 (45)有想或無想,一切諸有情,吾所積福果,皆可獲分享。 (46)吾實為彼等,尋致與福果,彼等未留意,神至使得知。 (47)此世諸有情,因食故有生,美味由吾意,得獲一切食。 (48)吾意行布施,吾意持淨信,一切覺獨覺,供養勝弟子。 (49)依吾心所願,修行諸善業,捨棄此人身,吾上往三天。 (50)天上與人界,吾知此二界,吾意所望果,他界吾不知。 (51)吾為神上首,吾為治世主,完具端美姿,智慧亦無雙。 (52)種種佳美食,珍寶亦不鮮,種種勝妙衣,由空現吾前。 (53)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天食即現前。 (54)地山或空際,乃至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諸寶現吾前。 (55)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諸香即現前。 (56)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乘輿現吾前。 (57)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華鬘現吾前。 (58)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莊嚴具現前。 (59)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童女來吾前。 (60)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糖蜜現吾前。 (61)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諸食現吾前。 (62)漂泊無財者,行人來乞者,澄得正覺者,吾行勝布施。 (63)岩山大震撼,轟動諸深山,此世吾成佛,神界普歡喜。 (64)此世有十方,運行無限際,無論何方位,佛國不知數。 (65)吾輝映光明,二道光運轉,彼處與其間,光焰大輝映。 (66)如此多世界,一切眾見吾,一切心歡樂,一切皆從吾。 (67)更發優美音,吾打不死鼓,彼處與其間,諸言傾耳聞。 (68)法雲以降雨,人皆成無漏,彼處雖劣者,亦達預流果。 (69)布施應施物[11],滿行戒無餘,出離波羅蜜,到達無上悟。 ᅟᅟ==[11] 以下為十波羅蜜,即:布施、戒、出離、智慧、精進、忍、真諦、加持、慈、捨。== (70)質問賢者事,行無上精進,得忍波羅蜜,到達無上悟。 (71)真諦行加持,滿諦波羅蜜,得慈波羅蜜,到達無上悟。 (72)得不得樂苦,尊敬與不敬,到處皆平等,到達無上悟。 (73)見怠惰懷怖,見精進得安,勉勵行精進,此為諸佛教。 (74)見諍論懷怖,見不諍得安,親和共和合,此為諸佛教。 (75)見懈怠懷怖,見不懈得安,勵修八正道,此為諸佛教。 (76)多佛及羅漢,徧集咸來聚,對此佛羅漢,禮敬應歸命。 (77)諸佛不思議,佛法越思議,具有淨信者,果更不思議。 ——如是世尊自己不斷修佛之行、為說諸佛之譬喻及諸法門。 ## 二 辟支佛之譬喻 ——諦聽辟支佛之譬喻—— (1)佛住祇多森林中,鞞提訶牟尼那丹伽問彼[1] \[2]:「世有辟支佛者耶?彼等緣何如是賢?」 ᅟᅟ==[1] 鞞提訶牟尼為阿難陀之異名。== ᅟᅟ==[2] 那丹伽(nataṅga)意義不明,應為說明阿難陀之語。== (2)是日一切智者佛,妙音說示阿難陀:「彼等奉事佛[A4]已盡,未得解脫勝者說。 ᅟᅟ==[A4] 已【CB】,己【南傳】== (3)彼等賢者希厭離,雖無諸佛銳智慧,若有些少之所緣,彼等將達辟支位。 (4)此世之中除吾外,實則無能較獨覺,彼大牟尼有住地,吾宜說明彼階境。 (5)誠然自成偉大仙,記取諸佛之善言,些蜜希冀無上藥,心淨諸人傾耳聽。 (6)幾多辟支佛來集,彼等其語如得悟,吾今繼傳其諸說,徑含過患離欲事。 (7)愛欲諸事棄欲想,欲樂世界斷樂心,摒棄妄想克戰慄,彼等就地即得悟。 (8)生者一切收拄杖,其中一人亦無惱,同情慈心深摯富,應如犀角獨步行。 (9)生者一切收拄杖[3],其中一人亦無惱,不求子弟況求友,應如犀角獨步行。 ᅟᅟ==[3] 自第九偈以下至第四十九偈見 Sutta-nipāta, khaggavisāṇasutta VV. 35-75(南傳藏卷二四)。但彼此多少有所不同。== (10)接觸生處有愛執,追逐愛執現苦趣,觀由受執生過患,應如犀角獨步行。 (11)親者友者同情深,心為所執致失利,觀於親愛斯可怖,應如犀角獨步行。 (12)如蔓竹枝互錯綜,宛若妻子愛著強,如竹之梢無執者,應如犀角獨步行。 (13)恰如森中無縛鹿,覓取餌食如意行,賢人善觀本具性,應如犀角獨步行。 (14)友中糜集或住家,行旅共語乞機緣,善觀無貪本具性,應如犀角獨步行。 (15)友牛歡愉共遊戲,面對子等大愛著[4],起愛著者厭離別,應如犀角獨步行。 ᅟᅟ==[4] 此與 Sutta-nipāta 語之順序不同。== (16)不論何方住四方,心常滿足無障礙,縱臨險境無恐怖,應如犀角獨步行。 (17)或為出家難融和,或為俗人有眷家,他人子等不措意,應如犀角獨步行。 (18)俱毘陀羅樹葉斷[5] \[6],在家所持標幟除,勇者斷除家束縛,應如犀角獨步行。 ᅟᅟ==[5] 黑檀之一種。== ᅟᅟ==[6] 在 Sañchinna Sutta-nipāta 中為 Saṁsīna(落去)之意。== (19)若得堅固之友情,彼得正生得賢友,戰勝一切諸危險,俱行正念彼歡喜。 (20)不得堅固之友情,彼正生不得賢友,如王國土被征服,棄位獨行如龍象[7]。 ᅟᅟ==[7] 此一句與 Sutta-nipāta 不同。== (21)友應讚諸德完具,應交同等之善友,如得斯友生無過,應如犀角獨步行。 (22)鐵工之子運匠心,打造黃金二腕環,兩腕共同見相擊[8],應如犀角獨步行。 ᅟᅟ==[8] 二腕環相擊,如成為一則無此事。為獎勵獨住。Cf, jātaka VI, P. 64。== (23)第二之者與吾共,戲論之言執著生,觀果畏怖於未來,應如犀角獨步行。 (24)愛欲艷麗甘美樂,幾多變形撥擾心,見諸愛欲有危險,應如犀角獨步行。 (25)𨂰疽厄事為吾患,病苦毒箭為怖畏,見諸愛欲畏其果,應如犀角獨步行。 (26)猶如寒暑與渴饑,及風陽光虻與蛇[9],克勝此等及一切,應如犀角獨步行。 ᅟᅟ==[9] 訂正為 ḍaṁsa。== (27)巨大斑象肩負盛,猶如離卻彼象群,如己之意住林中,應如犀角獨步行。 (28)雖然假得之解脫,善社交者無是處,日種之言深植心[10],應如犀角獨步行。 ᅟᅟ==[10] 波羅奈之一王子雖欲出家,但內外皆有障礙,只以外形如出家者住於王苑。於香醉山中之難陀姆羅伽(Nandamūlaka)坡,謂一日種(Ādicea-bandhu)辟支佛觀察王子為不得出家,來至王苑而說此前半之偈,教以出家之法(Sn. A. I, P. 103-105)。== (29)摒棄牽強幾謬見,立於正道始得悟,常思自立吾生智,應如犀角獨步行。 (30)不貪渴愛不行詐,不犯惡德棄愚癡,不欲世界相比並,應如犀角獨步行。 (31)邪惡之事思不利,迴避心惡之伴侶,勿交追惡放逸者,應如犀角獨步行。 (32)博識偉大持正法,親交友人富奇智,知利以之斷疑惑,應如犀角獨步行。 (33)此世遊戲與愉樂,不索愛戀心不滿,遠避華美語真實,應如犀角獨步行。 (34)父母妻子諸眷屬,財寶穀類緣者等,彼等諸愛皆棄捨,應如犀角獨步行。 (35)執著於彼幸福尠,其處少味苦更多,識者辨彼毒之箭[11],應如犀角獨步行。 ᅟᅟ==[11] 毒之箭 Kaṇḍa 在 Sutta-nipāta 中為有鈎(gaḷa)之箭。== (36)不論幾多破諸結,猶如河魚突破網,己燒之處火不返,應如犀角獨步行。 (37)不動貪心目下垂,防制諸根須護意,〔怒火〕不燒無煩惱,應如犀角獨步行。 (38)除去右家之標幟,如摘晝度樹之葉[12],身纏袈裟為出離,應如犀角獨步行。 ᅟᅟ==[12] 晝度樹三十三天中之大樹,又譯為梯沽樹、圓生樹等。== (39)不貪諸味無煩擾,次第乞食不養他,於各家門心無執,應如犀角獨步行。 (40)心之五蓋棄無遺,一切煩惱除無餘,無執棄捨愛之罪,應如犀角獨步行。 (41)捨棄一切樂與苦,先去心中喜與憂,領會清靜無苦樂,應如犀角獨步行。 (42)為得一義諦精進,行無懈怠心無執,具足體智勝精進,應如犀角獨步行。 (43)勿棄獨居與禪思,常於諸法如法行,於三界中悟過患,應如犀角獨步行。 (44)唯座滅愛常不懈,賢明正智聖教通,悟得正法聖道定,應如犀角獨步行。 (45)聞聲不驚如獅子,以網難捕猶如風,泥水不污如蓮華,應如犀角獨步行。 (46)獸王獅子牙堅強,恰如威服諸獸狀,遠離市集為住處,應如犀角獨步行。 (47)慈悲喜捨〔四等心〕,解脫修行適機緣,世界眾生皆無礙,應如犀角獨步行。 (48)摒棄貪欲與瞋癡,不論破幾多諸結,臨命終時無恐怖,應如犀角獨步行。 (49)人為趨利多奔勞,不逐利養友難得,見己利者不清淨,應如犀角獨步行。 (50)持戒清淨智亦淨,安靜覺醒唯專念,勝觀須達法分別,知達道支菩提分[13]。 ᅟᅟ==[13] 道支菩提分,為八正道、三十七菩提分各支到達之義。== (51)修習勝者諸佛教,智慧與願如實相,賢者彼等非弟子,彼乃自存辟支佛。 (52)體會多法偉大法,統心渡越泛苦海,第一義諦心高揚,如彼獅子如犀角。 (53)入定鎮意鎮諸根,邊土眾生用深心,他世此世燃燈火,辟支佛等常利人。 (54)彼等人王除覆障,世界燈明固金輝,祛疑應受世尊敬,辟支佛等常利人。 (55)辟支佛等善言辭,人天界中諸人聞,如實聞法不愚行,彼等排徊諸苦界。 (56)辟支佛等善言辭,恰如少許甜蜜流,如實聞法勵行者,具足智慧悟真諦。」 (57)辟支佛等諸勝者,諷頌幾偈讚出離,人中獅子釋迦佛,如法領解為此說。 (58)此等數多辟支佛,為憐世人多變化,厭離執著增智慧,自存獅子佛為說。 ## 三 長老之譬喻 ——諦聽長老之譬喻—— ## 一 舍利弗(鶖鷺子) (1)距雪山不遠,有藍博伽山,彼處是仙境,善造木葉菴。 (2)岸平有小川,勝境心神寬,岸多美砂洲,處近吾菴居。 (3)平坦無瓦礫,清爽無惡臭,近處小川流,裝點吾居境。 (4)宮毘羅摩竭,有鰐亦有龜,彼處小河流,蜿[A5]蜒仙境居。 ᅟᅟ==[A5] 蜒【CB】,蜓【南傳】== (5)波提那鮑薩,猛伽羅喜他,窪古拉樹蔓,廣點吾仙處。 (6)河川兩岸邊,諸樹放花果,左右相垂覆,廣飾吾仙處。 (7)菴婆蔻拉伽,提拉伽〔三樹〕,辛度瓦利他,波吒釐〔二樹〕,薰芳天上香,花開吾仙處。 (8)旃簸迦尼帕,薩拉拉那伽,芬那迦樹花,啟他佳諸花,薰芳天上香,花開吾仙處。 (9)阿奇姆達樹,更有阿輸迦,巴基民瑪拉,更有安蔻拉,頻毘伽拉樹,花開吾仙處。 (10)啟他佳〔之花〕,坎達犁〔之花〕,台那斯利迦,克布迦〔之花〕,薰芳天上香,花開吾仙處。 (11)羯尼迦樹〔花〕,牙皂花樹〔花〕,阿薩那樹〔花〕,黑漆樹諸〔花〕,薰芳天上香,廣飾吾仙處。 (12)吉利芬那伽,芬那伽樹〔花〕,俱毘阮羅樹,諸樹盡開〔花〕,薰芳天上香,廣飾吾仙處。 (13)鬱陀羅樹〔花〕,庫達迦樹〔花〕,迦曇婆樹〔花〕,窪古拉樹〔花〕,薰芳天上香,廣飾吾仙處。 (14)依西姆茲迦,或阿羅迦樹,摩睹輪義樹,或者迦達梨,香水所滋育,樹果實纍纍。 (15)或有蓮花開,花絲伸出外,另有蓮蓓蕾,池中時開放。 (16)結實滿蓮蓬,蓮莖水中洗,辛伽提花葉,展敷裝飾池。 (17)菴婆之莖齎[1],般豆時婆迦[2],實高天上香,池中時開放。 ᅟᅟ==[1] 菴婆樹,讀為 ambagaṇḍi(暹羅本)。== ᅟᅟ==[2] 讀為 Uttrā hi(暹羅本)。== (18)波提那鮑薩,猛伽羅喜他[3],瑪古拉魚群,爾時棲池中。 ᅟᅟ==[3] 讀為 Jalajā(異本)。== (19)宮毘羅與鰐,坦提茨伽瓦(水中動物),或有諸羅剎,或有奧加瓦(水中動物),阿奢伽拉蛇[4],時亦棲池中。 ᅟᅟ==[4] 大蛇,原意食羊之物。== (20)播羅縛多鳥[5],拉威漢薩鵝,拿第洽拉鵝,斫迦羅婆迦(鵝之一種)[6],尚有拘耆羅[7],蘇伽與薩利[8] \[9],如斯諸眾鳥,來近湖中棲。 ᅟᅟ==[5] 鳩。== ᅟᅟ==[6] 鵞之一種。== ᅟᅟ==[7] 譯為好聲鳥,印度之郭公鳥。== ᅟᅟ==[8] 鸚鵡。== ᅟᅟ==[9] 譯為鷲鷺(Sāri),或係鶇鳥。== (21)鴣鴣他佳鳥,庫利拉迦鳥[10],森林多鶴屬[11],笛音第巴鳥,蘇瓦波他鳥[12],來近於湖中。 ᅟᅟ==[10] Jātaka VI, P. 540 解為蟹,此處可視作鳥名。== ᅟᅟ==[11] 鶴之屬。== ᅟᅟ==[12] 鳥名,得解作鸚鵡雛鳥之意。== (22)鵞鳥與蒼鷺,尚有諸孔雀,丹巴鶖拉迦,亦有拘耆羅[13],耆婆耆婆迦,更有桑婆迦[14],如斯諸眾鳥,來近湖中棲。 ᅟᅟ==[13] 赤銅色螺髻之意。== ᅟᅟ==[14] 譯為共命鳥。== (23)婆達喜薩鳥,更有諸梟鳥,鶚鷹數亦多,摩訶迦羅鳥[15],〔如斯諸眾鳥〕,來近湖中棲。 ᅟᅟ==[15] 或係鳥名,原意為大黑。== (24)野豬及斑鹿[16],豺狼數亦多,蘇伽波塔獸,又有羅喜迦[17],〔如斯眾獸類〕,來近湖邊棲。 ᅟᅟ==[16] 暹羅本為 Pasadā migā varāhā ca。== ᅟᅟ==[17] 鹿之一種,Jātaka, VI, P, 537 中解作 sarabhamiga。== (25)獅子與虎豹,熊狼與鬣狗,更有諸大象,發情三徵候[18],〔如斯眾獸類〕,來近湖邊棲。 ᅟᅟ==[18] 發情期之象,謂其身體表現三處發情之兆,是為象之最狂暴時期。== (26)或猿緊那羅,林中常奔躍,山野諸獵夫,來近湖邊棲。 (27)鎮頭迦〔果樹〕,匹雅拉〔果樹〕,末度迦〔果樹〕,伽斯瑪利樹,長青頻結果,不遠吾仙處。 (28)蔲孫芭尼帕,薩拉拉三樹,長青頻結果,不遠吾仙處。 (29)或有訶梨勒[19],或有阿摩勒[20],菴婆與閻浮,更有毘醯勒[21],棗與胡桃樹,復有貝拉果[22]。 ᅟᅟ==[19] 五藥之一,譯為天主將來。== ᅟᅟ==[20] 藥用植物,譯為餘甘子。== ᅟᅟ==[21] 藥用植物。== ᅟᅟ==[22] Vilva 樹之果。== (30)或有阿魯拉[23],亦有伽藍芭,或有他卡拉,亦有毘拉莉,或有吉瓦迦,亦有薩哈迦,〔如斯眾多樹〕,不遠吾仙處。 ᅟᅟ==[23] 以下皆為植物之名。== (31)仙處之鄰邊,有池人造美,水澄清且冷,勝境心神清。 (32)生長鉢頭摩,亦生優鉢羅,分陀利迦生,曼陀羅華覆,如是等諸華,薰芳天上香。 (33)如斯一切具,林中花果實,造作樂仙境,彼時吾居住。 (34)有德守禁戒,常樂入禪思,果達五神通,苦行修樓脂。 (35)弟子二萬四,皆盡奉事吾,彼等婆羅門,門閥高榮譽。 (36)善觀吉凶相,亦知古傳說,語彙式典通[24],諸種文法明,問答解釋秀,通達法究竟。 ᅟᅟ==[24] 前半之偈出於 Sutta-nipāta V, 1020。== (37)或為豫占術,或精觀相明,地上與地中[25],更亦觀空中,明確示先兆,是吾弟子等。 ᅟᅟ==[25] paṭhavya 之意,暹羅本為 paṭhavyā bhummantalikkle。== (38)少欲且賢善,食少而不貪,得不得滿足,常從吾身邊。 (39)樂禪於禪思,堅固心寂靜,所望無一物,常從吾身邊。 (40)神通波羅蜜,乞食父祖地,堅固步虛空,常從吾身邊。 (41)緊閉六根門,無慾守諸根,堅志不應酬,近吾弟子難。 (42)宴坐結跏趺,起立則經行,修行常澈夜,近吾弟子難。 (43)愛色不執著,惡事亦不犯,愚者不為愚,近吾弟子難。 (44)為驗其神足,彼等常進行,強烈震大地,近於彼等難。 (45)彼等弟子樂,而樂於禪悅,採果閻浮洲,近吾弟子難。 (46)或至瞿耶尼,弗婆毘提訶,或行鬱單越,近吾弟子難。 (47)致佉梨在前[26],彼等尾隨後,二萬四千人,遮蔽空一面。 ᅟᅟ==[26] 仙者依神通使其定量之負荷(一加利之重量)先行,自己則隨後而行。== (48)聖火燃不燃,乳鉢持楊枝,諸食以岩碎[27] \[28],慣食如樹實。 ᅟᅟ==[27] 讀為 asmanā(暹羅本)。== ᅟᅟ==[28] 讀為 Koṭṭitā(異本)。== (49)彼等行水浴,朝夕喜清潔,淋注於頭上,近吾弟子難。 (50)腋毛爪伸長,頭穢齒成黃,唯有戒芳香,近吾弟子難。 (51)朝夕螺髻者,偉大行者集,得不得宣畢,爾時御空行。 (52)此等人去時,大地響震動,如羚羊皮響,諸神懷喜心。 (53)仙人等空翔,去此復往彼,委身己之力,彼等行隨意。 (54)彼等震動地,並行翔空際,偉大力無勝,如海動搖難。 (55)或就地經行,仙人如勢坐,亦或就攝食,近吾弟子難。 (56)彼等修慈行,望使諸物生,皆稱讚無我,無人輕彼等。 (57)如無畏獅王,威力猶象王,難近如虎豹,彼等來吾前。 (58)諸神咒術者[29],那伽乾闥婆,羅剎鳩槃荼,鬼魔陀那婆,更有迦樓羅,來近湖畔棲。 ᅟᅟ==[29] devatā 廣義為一切之神,然此處為狹義與那伽,乾闥婆同列舉為藥叉之意。== (59)荷擔一佉梨,身著美皮衣,空翔螺髻者,來近湖畔棲。 (60)彼時身相應,相互致敬意,其數二萬四,竟無一咳音。 (61)彼等足並足,自制無聲響,凡近吾邊者,頂禮頭觸地。 (62)行者等心寂,弟子圍繞吾,吾住彼仙境,耽樂於禪思。 (63)仙者戒芳香,同於花芳香,樹樹實芳香,仙處徧馨芳。 (64)晝夜吾不知,吾遂無不快,吾勉弟子等,於吾愈愉悅。 (65)花開散其香,各各樹果香,滿溢天上香,仙處無限輝。 (66)由深定起來,精懃吾明智,荷擔一佉梨,行入森林中。 (67)卜兆與占夢,觀相更熟稔,爾時吾步行,誦念句真言。 (68)阿諾瑪達西[30],彼之佛世尊,世界為上首,人中之長者,愛孤等覺者,來到此雪山。 ᅟᅟ==[30] 過去二十四佛之第四佛。Buddhavaṁsa, P. 29; Jātaka I, P. 35。== (69)慈悲彼牟尼,步入此雪山,人中之尤者,彼結跏趺坐。 (70)吾見此覺者,光輝心神善,宛如青睡蓮[31],牟尼如火燃。 ᅟᅟ==[31] 青睡蓮之類。== (71)光輝似燭臺,閃電雷雲間,我見世導師,如娑羅樹王。 (72)大雄之龍象,滅苦乃牟尼,人能見此佛,免除一切苦。 (73)吾見天中天,求瞻其身相:「彼為佛與否?吾見具眼者。」 (74)足有千輻輪,吾見此寶相,得見其輪相,判定為如來。 (75)爾時手執箒,四周吾清掃,採來八枝花,供養無上佛。 (76)供養漏盡佛,越渡瀑流佛,皮衣袒右肩,南無世導師。 (77)漏盡等正覺,依憑斯智慧,智慧吾為宣,請聞吾所言: (78)「無量增自存,汝來濟此世,惟見汝姿形,先渡疑念流。 (79)生物之尊師,幡幢與木樁,依靠汝支拄,兩足之尊者。 (80)以瓶可量海,能知其水量,一切知者智,不能知其量。 (81)秤盤置地上,雖能得承持,一切知者智,不能知其量。 (82)綱指測空間,雖能知其量,一切知者智,不能知其量。 (83)一切大海水,所有諸大地,與佛智相較,不適比作譬。 (84)天上人間界,依汝智慧轉,汝為具眼者,懸掛智慧綱。 (85)以彼之智慧,可達最上悟,一切知者智,摧毀諸外道。」 (86)宣說幾偈竟,苦行修樓脂,敷展皮之衣,彼坐於地上。 (87)入於大海中,八萬由旬餘,聳高亦相同,被稱諸峰王。 (88)須彌山高聳,長幅亦相同,碎為微塵粉,十萬俱胝〔數〕。 (89)適用落叉〔數〕(十萬),可能數至盡,一切知者智,數不能盡量。 (90)以彼細目網,若圍水中者,無論何生物,悉掛入網中。 (91)彼實如大雄,不問何外道,跳入茂密見,陷溺於執著。 (92)洞悉見一切,淨爾智慧故,彼等懸於網,汝不越網目(智慧)。 (93)爾時彼世尊,名聲高一切,彼由入定起,勝者眺四方。 (94)彼之牟尼佛,弟子尼薩巴[32],數十萬寂心,圍繞如彼者。 ᅟᅟ==[32] 意指「人中之長」。== (95)漏盡得清淨,六通者圍繞,彼知佛之心,近世界導師。 (96)彼等空中立,以行右繞禮,合掌念南無,來臨佛陀前。 (97)阿諾瑪達西,牟尼彼世尊,世間居上首,人中之長者,比丘眾中坐,微笑彼勝者。 (98)婆留那侍者,徧袒衣右肩,頂禮知者仙,問訊世導師: (99)「世尊!今以何因緣,尊師現微笑,誠如無緣故,若無現微笑。」 (100)阿諾瑪達西,牟尼彼世尊,世間居上首,人中之長者,坐於眾當中,彼為語此偈: (101)「以花供養吾,嘆不得智慧,吾為斯者頌,傾耳聽吾言。」 (102)聞知佛言語,諸神皆來集,聽聞佛正法,親近正覺尊。 (103)住於十世界,威力優神群,聽聞佛正法,親近正覺尊。 (104)「象馬車諸兵,步兵共四軍,皆常圍繞彼,供養佛果報。 (105)具六萬樂器,更有美飾鼓,常侍彼左右,供養佛果報。 (106)一萬六千女,盛粧婦人等,美衣美飾具,耳結摩尼環。 (107)微笑長柳眉,[A6]豐臀細腰女,皆常圍繞彼,供養佛果報。 ᅟᅟ==[A6] 豐【CB】,豊【南傳】== (108)其間十萬劫,樂於神世界,千度為神王[33],統理神世界。 ᅟᅟ==[33] 原文此處為述轉輪王,而於次之一〇九偈應述為神王之意。然此乃依文意所見。如後之再出,則更換轉輪王為適宜。== (109)千度於此國,成為轉輪王,廣統諸國土,不能盡其量。 (110)迨至最後生,應生於人間,彼婆羅門女,孕育舍利胎。 (111)依其母名姓,得知為男性,其名舍利弗[34],銳利智慧者。 ᅟᅟ==[34] Sāriputta 之 Sārī 為鶖鷺子之意。== (112)八十俱胝財,捨棄成無物,出家求寂靜,彷徨此地上。 (113)計彼無量劫,出生蔗王族,呼為瞿曇姓,出世為尊師。 (114)彼師法後嗣,法子由法生,其名舍利弗,第一佛弟子。 (115)婆儗儸恆伽,雪山〔水源〕量,為滿彼大海,注流入海中。 (116)如實舍利弗,能具三通者[35],達於究竟智,彌滿諸生物。 ᅟᅟ==[35] 讀為 Sakko tīsu visārado(暹羅本)。== (117)雪山及諸海,更與大海較,算數不能盡,彼處砂數多。 (118)徧數無有餘,其數亦能盡,舍利弗智慧,數算無際限。 (119)適用〔數〕落叉,恆河沙可盡,舍利弗智慧,徧數無際限。 (120)〔海神〕揚其波,數算不能盡,如實舍利弗,智慧無限際。 (121)釋迦族之長,無上等覺者,喜彼之瞿曇,達於究竟智,〔佛之大弟子〕,智慧屬第一。 (122)釋迦族之子,依法轉法輪,倣此正轉時,普降正法雨。 (123)釋迦族之長,瞿曇皆熟知,比丘眾中坐,置彼於上席。」 (124)阿諾瑪達西,奉侍為吾師,吾實盡所事,盡吾所事畢,不問於何處,能為波羅蜜。 (125)積業無量劫,此處示其果,吾脫箭疾之,以滅吾煩惱。 (126)涅槃無限制,吾求不動道,尋檢諸異徒,幾生吾流轉。 (127)恰似有病者,應尋適藥草,為令其病癒,搜索森林中。 (128)涅槃無制限,吾求不死道,撒散五百金,出家為仙人。 (129)頭梳螺髻荷,吾著皮上衣,神通得究竟,吾行梵天界。 (130)且置聖者教,異徒非覺者,任何覺智者,能解勝者教。 (131)希財物無益,爾時吾〔沉思〕,尋索無所限,徘徊隨異徒。 (132)恰如索髓人,切破羊角樵,彼為無髓樹,其處不見髓。 (133)如世異徒群,有種種異見,非限制彼等,羊角樵無髓。 (134)迨至最後生,吾為婆羅門,棄財百俱胝,出家無家者。 ——第一誦品—— (135)殊勝聖學書,亦通三吠陀,刪闍耶淨者,吾住於其邊。 (136)大雄爾弟子,其名阿說示[36],威嚴難親近,爾時彼乞食。 ᅟᅟ==[36] 譯為「馬勝」,為佛初轉法輪時,最初受教化五比丘之一。== (137)見彼智慧具,聖者沐聖智,大龍心寂靜,恰似蓮華開。 (138)清意攝諸根,氣高如雄牛,吾見心思慕:「此是阿羅漢。」 (139)「意樂身形美,彼行善自制,鍊最上克己,彼見不死人。 (140)為滿心意足,吾問最上義,吾問彼應語,爾時吾再問。」 (141)彼人行乞食,吾行隨其後,應問不死道,念得此機會。 (142)彼至道當中,行近吾發問:「賢者姓為何,汝身隨從誰?」 (143)被問如獅子,無怖彼說言:「佛出於此世,從彼為弟子。」 (144)「如何大名聲,可肖大雄者,佛教與其法,敬請為吾說。」 (145)被問之所說,深奧微妙道,滅卻渴愛箭,除去一切苦。 (146)「諸法因緣生,如來說其因,諸法由緣滅,大沙門斯說。」 (147)說明吾此問,而得第一果,吾聞勝者教,無穢亦無垢。 (148)吾聞聖者言,吾見無上法,吾浸此正法,稱唱如次偈: (149)「若彼為真法,往昔那由他,多劫不得見,今得無憂道。」 (150)然吾索諸法,徘徊隨異徒,今吾達目的,不應懈怠時。 (151)說示不動道,吾得喜滿足,吾尋摯愛友,吾行往仙處。 (152)遙見識吾來,吾友學識深[37],〔此友〕具威儀,彼語如次言: ᅟᅟ==[37] 指摩訶目犍連。== (153)「顏淨眼清爽,見而如聖者,爾己得不死,涅槃不動道。 (154)美姿汝今來,如無妄念者,鍊最上克己,心靜婆羅門。」 (155)「吾得不死法,除去憂悲箭,爾欲得此法,吾等往佛前。」 (156)誠然學識深,吾諾彼友言,〔相互〕手執手,往赴尊師前: (157)「釋迦族聖子,吾等來汝邊,蒙教出家法,吾等住無漏。 (158)彼名拘離多[38],具過人智慧,具有神通秀,相攜輝弘教。 ᅟᅟ==[38] 摩訶目犍連最初與舍利弗同為刪闍耶之弟子。== (159)吾意不得遂,徘徊隨異徒,今得見爾師,吾意心滿足。 (160)地上生諸樹,季節到花開,薰芳天上香,生物皆歡悅。 (161)如實大雄者,釋迦族聖子,吾立於汝教,應綻放盛季。 (162)應開解脫花,精進脫輪迴,令得解脫花,萬物皆欣悅。 (163)佛國有限人,偉大唯牟尼,具眼者汝子,智慧世無雙。 (164)從爾弟子等,自制學行深,鍊最上克己,常圍繞爾前。 (165)賢者喜禪思,寂靜心安寧,聖者具智慧,常圍繞爾前。 (166)少欲賢堅固,食少心不貪,滿足得不得,常圍繞爾前。 (167)空閑喜頭陀,粗衣耽禪思,賢者樂孤獨,常圍繞爾前。 (168)勵行正道者,立於道果者,得成學處者,已得道果者,願最高義者,常圍繞爾前。 (169)預流無垢者,及得一來果,不還阿羅漢,常圍繞爾前。 (170)善修七念處,喜修覺支者,數多弟子等,常圍繞爾前。 (171)殊勝神足通,喜修靜慮者,勵行正道者,常圍繞爾前。 (172)三明六通者,神通波羅蜜,滿智波羅蜜,常圍繞爾前。 (173)如斯爾大雄,學深弟子等,難有近威嚴,常圍繞爾前。 (174)想念積深行,弟子等圍繞,無怖如獸王,爾光如明月。 (175)多羅尼魯樹,地上茂密長,伸展至極限,始示其果實。 (176)釋迦族聖子,爾為高名人(爾與其地等),凡從汝教者,並得不死道。 (177)薩羅沙縛底,羌達巴基河,印度恒伽河,舍牟浮摩企。 (178)此等河所流,大海皆納受,捨去前之名,悉皆名為海。 (179)如實在汝邊,四階級出家,捨去前所名,皆稱名佛子。 (180)恰如月徧照,運行天空上,凡此諸星群,如月輝最勝。 (181)大雄汝如此,神人所圍繞,統領佛之國,爾常現光輝。 (182)深淵起巨波,不能越岸行,凡雖觸其岸,紛碎而散去。 (183)外道實如是,種種多異見,希冀了解法,不得適牟尼。 (184)反論具眼者,縱令汝達彼,汝近彼等邊,即為被擊碎。 (185)如在水生長,數多拘物頭,曼陀羅花朶,水污入泥淖。 (186)多人實如是,來此世生育,如拘物頭泥,欲怒所煩惱。 (187)恰如鉢頭摩,生育水當中,污泥不能染,花絲透清香。 (188)大雄汝如是,此世大牟尼,如水鉢頭摩,不為世污染。 (189)如藍瑪迦月[39],盛開水草花,無月勝此月,花開好季節。 ᅟᅟ==[39] caitra(制恒羅)月之異稱,約當春三月。== (190)釋族子如是,汝開解脫花[40],水生鉢頭摩,無勝爾教者。 ᅟᅟ==[40] 讀為 Pupphito(暹羅本)。== (191)娑羅樹王花,滿溢天上香,娑羅樹圍繞,娑羅樹王輝。 (192)大雄汝如是,佛智慧花開,比丘眾圍繞,如彼樹王輝。 (193)多岩彼雪山,似生藥之物,龍與阿修羅,諸神棲其處。 (194)大雄亦如是,猶如生藥物,彼等有三明,亦有六通者,充滿〔彼等中〕,神通波羅蜜。 (195)大雄依慈悲,彼等被汝諭,常浴法愉悅,安住於汝教。 (196)恰如獸王獅,走出其棲居,四方巡眺望,三度舉吼聲。 (197)獸王之吼聲,驚倒諸獸類,生為獸類尊,常使獸驚懼。 (198)大雄爾之吼,震撼此大地,開覺者等覺,惡魔眾戰慄。 (199)大牟尼爾吼,異徒皆戰慄,如獸怖獸王,如鴉軍之迷。 (200)此世統眾者,大呼為眾師,繼紹承其法,向眾廣宣說。 (201)然爾大雄者,得悟正諸諦,覺已十四日,不向情說法。 (202)意志正偏向,了解諸業果,汝知人機根,聲轟如雷雲。 (203)洽卡瓦拉山[41],世界人群坐,彼抱各異見,求汝為解疑。 ᅟᅟ==[41] 圍繞世界一周之鐵圍山。== (204)心知一切人,巧喻汝牟尼,唯說一問答,生物之疑解。 (205)四方四維者,世界此地滿,彼等皆合掌,頌世界導師。 (206)彼等永稱頌,讚歎幾頌歌,『無術尋知量,如來不可量。』 (207)恰如依己力,頌此大勝者,常讚幾億劫,斯讚實如斯。 (208)不問神與人,有諸學深者,滿足若誘汝,遂應得破滅。 (209)釋迦族聖子,高名立汝教,滿智波羅蜜,安住於無漏。 (210)摧擊異道等,吾轉聖者教,釋迦族聖子,今日吾法將。 (211)汝此為吾說,業果不知數,巧如射疾箭[42],斷去吾煩惱。」 ᅟᅟ==[42] 讀為 Sukhito(異本)。== (212)恰有人不問,頭上常荷物,苦於其所負,負荷重之故。 (213)常為三火燒[43],生生吾流轉,吾負生存荷,恰如舉山岳。 ᅟᅟ==[43] 貪瞋癡之三火。== (214)負荷既取去,由吾除去生,釋迦族聖子,一切教吾為。 (215)只要佛國人,除釋迦族長,智慧吾第一,無有等吾者。 (216)靜慮甚殊勝,神足波羅蜜,今日遂吾欲,〔隨意〕善化友。 (217)修九次第定,大牟尼通曉,彼對吾說教,滅除吾臥牀。 (218)清淨有天眼,淨慮吾殊勝,從正道精進,吾樂修覺支。 (219)弟子得通達,一切吾得為,除世之導師,不見等吾者。 (220)吾善等至律,疾得禪解脫,樂修七覺支,成就聲聞德。 (221)得達聲聞德,恭敬最上尊,心常幾梵行,以淨信涵容。 (222)如拔毒之蛇[44],如去角之牛,無些許慢心,敬意以近眾。 ᅟᅟ==[44] 訂正為 uddhaṭaviso。== (223)若為有形者,吾智遇富主,阿諾瑪達西,頌彼智果報。 (224)釋迦族聖子,蒞世轉法輪,吾今行正轉,頌彼智果報。 (225)吾於任何時,意怠無氣力,少聞斯不行,何處皆不俱。 (226)聰明與多聞,守身正諸戒,具有寂靜心,吾立於眾首。 (227)來集此處人,吾謂「皆幸福」,「少欲心滿足,樂禪常禪思。」 (228)最初吾得見,無垢亦無穢,吾師彼雄者,佛子阿說示。 (229)今日因彼故,吾為法將軍,無論於何處,充滿波羅蜜,吾今得無漏,而住於無漏。 (230)佛子阿說示,亦嘗為吾師,何彼居方所,吾頭常向住[45]。 ᅟᅟ==[45] DhP. A. IV, P. 150 中,舍利弗向其師阿說示尊者所居之方禮拜,足不向彼而寢。== (231)瞿曇釋族長,常憶吾所業,令坐比丘中,賜座據上席。 (232)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所教[46]。如斯舍利弗長老唱此等之偈已。 ᅟᅟ==[46] 訂正為 Sāranan ti。== ## 二 摩訶目犍連(大採菽) (1)阿諾瑪達西,彼之佛世尊,世界之上首,人中之長者,神群常隨彼,住於雪山中。 (2)爾時吾之名,龍王婆留那,隨欲變身形,吾棲大水中。 (3)捨眾之集居,吾具諸樂器,彼時天女等,圍繞佛吹奏。 (4)諸多樂器鳴,神等亦吹奏,聆聞兩音色,佛亦得醒覺。 (5)邀請正覺尊,吾行己世界,而為佛設座,時至吾告說。 (6)漏盡人幾千,來世導師前,諸方光輝映,接近吾世界。 (7)大雄就寶座,人長天中天,比丘眾飲食,爾時吾滿足。 (8)大雄自存人,致謝最上者,比丘眾中坐,宣唱次諸偈: (9)「供養諸僧眾,引導世間佛,依其清淨心,彼往神世界。 (10)七十有七度,統領神世界,住於大地上,統領八百度。 (11)五十有五度,為作轉輪王,彼生於其間,富多數難量。 (12)彼時無量劫,出生甘蔗族,彼姓稱瞿曇,出世為尊師。 (13)彼由地獄歿,爾時生人間,名喚拘離多,婆羅門族者。 (14)善根所迫故,其後彼出家,瞿曇世尊前,為第二弟子。 (15)力優意志堅,神通達究竟,正知凡諸漏,無漏證涅槃。」 (16)為持惡友故,亦為壓貪愛,因而起惡心,殺父與殺母。 (17)地獄與人間,皆為吾生處,為持惡業人,吾頭被切斷。 (18)此為吾最後,今立最後生,如斯吾死時,亦復仍如是[1]。 ᅟᅟ==[1] 今生之死期亦目標被切頭而死之意。目犍連遭執杖梵志之襲擊而被殺。增一阿含卷一八、二六、九(大正藏二、六三九頁)鼻奈耶卷二(大正藏二四、八五七頁)、DhP. A. III, P. 95f。== (19)孤獨吾浸居,吾喜修靜慮,正知凡諸漏,吾住於無漏。 (20)更深復更厚,此地亦難滅,吾搖動拇指,神通得究竟。 (21)吾無高慢執,慢心些許無,沙彌等僧眾,吾不失敬心。 (22)吾勉勵業行,由此無量劫,吾達如上域,直至諸漏滅。 (23)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之教。 ——如是尊者摩訶目犍連長老稱唱此等偈。 ## 三 摩訶迦葉(大飲光) (1)巴多穆塔拉[1],如是人中佛,世界之上首,救主入涅槃,諸人歡愉悅,供養為師尊。 ᅟᅟ==[1] 譯為蓮華上佛。過去二十四佛之第十佛。Buddhavaṁsa. P. 35. Jātaka. I, P. 37。== (2)彼等畏怖生,吾則且喜生,親族知己集,吾說如次語:「大雄今涅槃,吾等盡供養。」 (3)彼等皆首肯,吾愈生笑意,供養救主佛,吾等得積福。 (4)備置高價供,高立達百肘,宮殿聳立空,一百五十肘。 (5)多羅樹耀彩,備高貴供品,淨化己之心,無上支提供[2]。 ᅟᅟ==[2] 此處為舍利塔(thūpa)之意。== (6)娑羅樹王花,如空燃火焰,支提四方輝,猶如帝釋杖。 (7)人人心清淨,吾為諸多善,憶先世所業,吾生三天上。 (8)吾立神車上,繫馬千頭曳,吾居所高聳,聳立達七層。 (9)其數千樓閣,一切黃金造,己光輝映處,照耀達諸方[3]。 ᅟᅟ==[3] 讀為 Pabhāsayuṁ(暹羅本)。== (10)赤玉之尖塔,數多聳〔雲霄〕,其塔放光輝,徧照於四方。 (11)樓閣建造美,生來依福業,光輝摩尼造,周邊及十方。 (12)映顯此等物,光輝甚廣大,凌駕一切神,福業之果報。 (13)六十劫往昔,吾為轉輪王[4],四海盡平夷,吾住於地上。 ᅟᅟ==[4] 轉輪王(Ubbiddha)一譯為高聳。== (14)而今此賢劫,己所業已滿,吾具偉大力,三十度輪王。 (15)具足七種寶,吾為四洲長,吾住居彼處,聳如帝釋杖。 (16)長度二十四,廣十二由旬,都城藍瑪迦[5],城壁城門堅。 ᅟᅟ==[5] Rammaka 譯為美好。(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05],今於此處加上[05]之註標。)== (17)恰如三天都,五百由旬長,廣幅為其半,為數多神居。 (18)如針於針筒,共二十五根,爾時針筒滿,相互為碰撞。 (19)實如吾都城,象馬車滿盈,爾時人充滿,無上之都城。 (20)彼處飲且食,吾再生天上,最後吾之生,依家世幸福。 (21)生婆羅門族,積有數多寶,八十俱胝金[6],捨去吾出家。 ᅟᅟ==[6] 讀為 hiraññassa(暹羅本)。== (22)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摩訶迦葉長老宣唱此等偈。 ## 四 阿那律陀(無滅) (1)世間之上首,人中之長者,須彌陀佛陀,住處近吾居[1],吾見〔此佛陀〕,世界之導師。 ᅟᅟ==[1] 譯為善慧,過去二十四佛之第十一佛。Buddhavaṁsa, P. 37。== (2)親近須彌陀,導世等覺者,合掌禮恭敬,吾請殊勝佛。 (3)大雄慈愛深,世人之長者,樹下蔭禪思,吾施爾燈明。 (4)斯言我自存,賢者示首肯,爾時吾穿樹,結成受燈臺。 (5)燈心施千個,世界有緣佛,燈明七日間,燃而後止燃。 (6)依此得心淨,然而依心願,捨去人身後,吾生於天宮。 (7)當吾生天後,見有美造柱,輝映無邊處,施燈明果報。 (8)爾時吾輝煌,四方一由旬,吾勝一切神,施燈明果報。 (9)吾統諸神國,神王三十劫,無人輕蔑吾,施燈明果報。 (10)吾為轉輪王,二十八度過,爾時吾晝夜,澈見一由旬。 (11)吾立尊師教,智見千世界,吾今得天眼,施燈明果報。 (12)三萬劫之昔,有須彌陀佛,吾供施燈明,更以清淨心。 (13)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阿那律陀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五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滿慈子) (1)聖學書殊勝,通達三吠陀,受弟子尊敬,吾得近至人。 (2)巴多穆塔拉,善逝世間解,彼為大牟尼,堪受人供養,說法甚簡潔,為吾宣示業。 (3)其法吾聽已,厚敬禮尊師,至誠合兩掌,站立指南方。 (4)吾聽簡潔法,詳細為說教,所說言於耳,大眾弟子喜。 (5)彼等排異見,持淨心對佛,如吾詳細說,亦猶簡潔說。 (6)吾論事清淨[1],阿毘曇先導,令一切者知,吾住於無漏。 ᅟᅟ==[1] 此處所謂之論事(Kathāvatthu)是否為現存論藏中之論事頗為疑問。此論事可作普通名詞解。== (7)五百劫之昔,四人為善說[2],具足七種寶,彼為四洲長(四大洲)。 ᅟᅟ==[2] 善說(Suppakāsaka)。== (8)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亦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 六 優波離 (1)漢薩瓦提市[1-1],吾名蘇伽陀[2-1],生為婆羅門,八十俱胝財,數多寶之財,以及諸穀類。 ᅟᅟ==[1-1] Haṁsavatī(鵞市)。== ᅟᅟ==[2-1] Sujāta(善生)。== (2)聖學書殊勝,亦通三吠陀,觀相如是語,通曉正法者。 (3)時一遊行者,結髻之出家,瞿曇佛弟子,彼苦行者等。 (4)名高婆羅門,彼等圍繞吾,眾人供養吾,吾不供他人。 (5)爾時吾高慢,不見值供養,勝者未出世,亦未言有佛。 (6)漫長晝夜過,有世尊導師,除去一切闇,出世具眼者。 (7)其教行化處,擴展眾人知,爾時佛來近,其市名鵞鳥[3]。 ᅟᅟ==[3] Haṁsavhaya 即漢薩瓦提(鵞市)。== (8)彼佛近他人,說法具眼者,周圍一由旬,隨眾多無限。 (9)行者蘇難陀[4],苦行受人敬,爾時隨佛眾,以諸花覆彼。 ᅟᅟ==[4] Sunanda(善喜)。== (10)美花曼陀婆,佛為說四諦,十萬俱胝人,皆得法樞要[5]。 ᅟᅟ==[5] maṇḍapa 為祭日等一時所建之假屋,為無壁只有屋頂之大廳。== (11)七日之晝夜,法雨降不止,及至第八日,勝稱蘇難陀。 (12)神世及人世,生生為流轉,流轉幾世界[6],勝於一切者。 ᅟᅟ==[6] 訂正為 bhavesu saṁsarissati。== (13)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姓氏稱瞿曇,出世為尊師。 (14)彼師法後嗣,從法生法子,彌多羅尼子,尊師之弟子。 (15)爾時佛世尊,稱讚蘇難陀,常語一切人[7],顯示己之力。 ᅟᅟ==[7] 讀為 bhāsayanto(異本)。== (16)時人皆合掌,南無蘇難陀,向佛盡奉事,己索應行道。 (17)吾聞牟尼言,吾心浮泛思,如得見瞿曇,吾將盡奉事。 (18)如是吾心思,思考吾應為:「吾應為吾業,無上植福田。」 (19)一切稱歌讚,歌讚佛之教,比丘於精律,吾將望其位。 (20)無限吾財寶,似海難搖動,吾以此財寶,為佛建伽藍。 (21)蘇巴那伽藍[8],建立於市前,吾費十萬金,吾造此伽藍。 ᅟᅟ==[8] Sobhaṇa(輝映)。== (22)殿堂與樓閣,更有曼陀婆,禪窟修業處,亦作經行處,〔吾費十萬金〕,吾造此伽藍。 (23)溫室與火室,圍繞以水濠,吾造諸浴室,施比丘僧伽。 (24)小臺大座椅,食物與容器,伽藍之藥草,此等吾皆施。 (25)彼處備守護,吾造堅牆垣,如斯靜心者,修行無惱亂。 (26)吾以十萬金,造彼僧伽藍,完成止住處,吾禮佛世尊。 (27)「吾建伽藍畢,聖者請接受,贈與大雄者,具眼者請受。」 (28)巴多穆塔拉,善逝世間解,知吾意導師,受此尊貴供。 (29)一切知者佛,吾知大仙受,準備美食物,告彼今食時。 (30)如是告知已,導師率弟子,漏盡之千人,近至其伽藍。 (31)吾知當坐時,滿足以飲食,食事終了後,吾說次言語: (32)「購以十萬金,建此宏壯閣,伽藍蘇巴那,恭請聖者受。 (33)布施此伽藍,純依吾心願,生生吾流轉,望能達所願。」 (34)造此美伽藍,請彼佛容受,比丘眾中坐,宣示次言語: (35)「造此美伽藍,若以施佛者,吾將稱讚彼,傾耳聽吾說。 (36)象馬與車兵,更有徒步兵(四軍),如斯常圍繞,施伽藍果報。 (37)六萬之樂器,又有美飾鼓,如斯常圍繞,施伽藍報果。 (38)八萬六千女,美飾婦人等,美衣與飾具,結摩尼耳環。 (39)微笑長柳眉,細腰臀形美,如斯常圍繞,施伽藍果報。 (40)三萬劫之間,樂享神世界,千度為神王,統領神世界。 (41)依此達神王,彼得獲一切,享樂無缺憾,統領神世界。 (42)千度生此國,成為轉輪王,此量不能盡,統治廣大國。 (43)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姓氏稱瞿曇,出世為尊師。 (44)彼師法後嗣,從法生法子,其名優波離,尊師之弟子, (45)於律達究竟,無論處非處,憶持勝者教,彼住於無漏。 (46)釋迦族之長,此等皆熟知,比丘眾中坐,置彼最高位。」 (47)爾來無量歲,希求爾聖教,今達吾目的,斷除一切縛。 (48)恰如樁[A7]刺男,為王刑杖脅,只望得逃脫,忘見此木樁。 ᅟᅟ==[A7] 刺【CB】,剌【南傳】== (49)大雄吾如是,為有杖所脅,被業樁所[A8]刺,苦惱欲之痛。 ᅟᅟ==[A8] 刺【CB】,剌【南傳】== (50)依此三火燒,不見有之喜,如受刑杖者,尋索逃生路。 (51)恰如服毒男,為其毒所苦滅,毒之方法,即時索取藥。 (52)速索滅毒藥,彼即發現藥,為彼脫毒故,飲之可平安。 (53)大雄吾如是,吾如中毒人,無明所苦故,吾索教法藥。 (54)因索法之藥,吾見釋迦教,勝殊一切藥,滅一切欲箭。 (55)吾飲法之藥,消除一切毒,不老亦不死,寂靜見涅槃。 (56)恰如鬼惱人,苦於為鬼捉,茲為逃脫鬼,尋求驅鬼師。 (57)尋索彼速見,通驅鬼術者,彼既為鬼苦,滅鬼連根除。 (58)大雄吾如是,愚魅捕所苦,茲為逃愚闇,尋求智慧界。 (59)吾見釋迦佛,彼除煩惱闇,為吾除愚闇,即如驅鬼師。 (60)吾斷輪迴流,吾亦止愛流,如驅鬼除根,滅除一切有。 (61)恰如金翅鳥,食蛇飛衝下,彼於大海周,攪亂百由旬。 (62)彼既捕執蛇,頭下使其苦,彼鳥如斯欲,執蛇飛將去。 (63)大雄吾如是,強如金翅鳥,求彼無為法,洗去數多罪。 (64)於無上寂處,吾見最勝法,吾往其所執,如執蛇金鳥。 (65)阿薩瓦提草,美蔓草林生,此草過千歲,只生一果實。 (66)其實難成故[9],諸神皆崇愛,如斯諸神喜,最上之蔓草。 ᅟᅟ==[9] 讀為 Sati。== (67)爾經十萬劫,吾禮尊聖者,朝夕念南無,如神愛蔓草。 (68)跪拜非不毛,南無不徒空,雖遙吾亦去,剎那亦不失。 (69)吾雖探此有,不見有再生,解脫不執著,吾往心寧靜。 (70)恰如稱蓮〔草〕,花放以陽光,大雄吾如是,花放因佛光。 (71)恰如鶴鳥胎,常不見雄鳥,雷雲轟作時,其鳥常受胎[10]。 ᅟᅟ==[10] 鶴依雷鳴而受胎。jātaka II, P. 363。== (72)只要雷不轟,其鳥久保胎,雷雨降臨時,彼如脫重荷。 (73)巴多穆塔佛,法之雷雲鳴,依其法雲音,吾孕法胎兒。 (74)歷經十萬劫,福胎常寄宿,雷雲法不鳴,重荷不得脫。 (75)釋迦樂法雲,迦維羅衛城,時爾使其鳴,吾得脫重荷。 (76)彼空無相法,非欲求住法[11],四種沙門果,一切吾解明。 ᅟᅟ==[11] 讀為 athâppaṇihitam(異本)。== ——第二誦品—— (77)爾來無量歲,希求聖者教,吾今達目的,見無上寂處。 (78)吾達律究竟,歌讚如仙者,尊教吾憶持,無有等吾者。 (79)於律及犍度,三斷或五戒,言詞與文字,其處吾無疑。 (80)懲戒或贖罪,處非處通達,求宥與復歸,一切處究竟。 (81)於律及犍度,吾立脚其上,由其二解明,依真髓可解。 (82)精巧於辭詞,通曉義無義,無有不知者,殊勝師之教。 (83)釋迦聖子教,吾今為法官[12],一切懷疑解,斷除諸疑念。 ᅟᅟ==[12] rūpadakkha 造形巧妙者之原義。此尚關聯由第七十九偈至第八十三偈。Milindapañha P. 344 參照。== (84)詞句與疊句,言辭與文字,或窮極因緣,一切吾通曉。 (85)彼如有力王,平夷苦他者,占戰彼獲勝,於彼造市鎮。 (86)或城與壁濠,乃及柱樓門,種種之望樓,造作多市鎮。 (87)廣場交路園,區劃好市場,法庭決利害,更作大會堂。 (88)是為打倒敵,知敵和不和,軍勢守護王,置彼將軍位。 (89)其為守護財,護財善巧者,吾不失此財,置彼護財位。 (90)希乞王繁榮,若王所愛者,斯友應治理,賦與管國事。 (91)生起諸兆相,通達吉凶相,聖學書殊勝,置彼司祭官。 (92)具斯諸部分,稱彼剎帝利,難覆如輪王,人人常擁護。 (93)大雄汝如是,剎帝利破敵,天界與人界,人咸稱法王。 (94)外道與惡魔,夷平諸魔軍,打破彼黑闇,於此造法市。 (95)彼處戒城壁,樓門汝智慧,賢者!信為其支柱,汝護禁戒門。 (96)念處市望樓,聖者!智慧為廣場,神足交路園,美造法街路。 (97)彼之修多羅,毘曇毘奈耶,九分佛聖言,此即汝法堂。 (98)空法無相法,無欲求梵住,無欲即苦滅,此等汝法殿。 (99)智慧居第一,更精於辯說,稱舍利弗者,正法之將軍。 (100)通曉人死生,神通得究竟,名稱拘離多[13],汝之司祭官。 ᅟᅟ==[13] 神通第一之摩訶目犍連。拘離多乃其名(以前已述)。== (101)憶持古傳統,力壯大難近,勝德頭陀者[14],汝之司法官。 ᅟᅟ==[14] 指頭陀第一之摩訶迦葉。== (102)憶持法多聞,諷誦一切教,名稱阿難陀,汝法護持者。 (103)超越此一切,世尊汝望吾,於律任智者,授吾以法庭。 (104)佛子不論誰,對律有發問,於彼不考慮,其義吾說明。 (105)只要佛國人,除彼大牟尼,於律無如吾,豈有更勝者。 (106)比丘眾中坐,瞿曇如是說:「於律於犍度,無如優波離。 (107)其中尊師教,佛說有九分,凡於律所說[15],見律根本者。」 ᅟᅟ==[15] 從邏羅本讀為 vimaye kathitaṁ ssbbaṁ。== (108)釋族長瞿曇,常憶吾所業,比丘眾中坐,置吾於最高。 (109)爾來十萬劫,吾達此地位,今吾達目的,吾於律究竟。 (110)吾本釋迦族,喜為理髮師,吾捨族姓去,為彼大仙子。 (111)往昔第二劫,安伽薩王出[16],名高力無限,護國為大富。 ᅟᅟ==[16] Añjasa(直路)。== (112)生為彼王子,名喚羌達那[17],剎帝利世家,名望恃財富。 ᅟᅟ==[17] Candana(栴檀)。== (113)十萬象之群,發情三徵候,一切莊嚴飾,常此圍繞吾。 (114)軍勢共行進,吾思往御苑,乘象錫利佳[18],爾時出市行。 ᅟᅟ==[18] Sirika(吉祥)。== (115)善攝六根門,具足諸正行,覺者提瓦拉[19],由彼來吾方。 ᅟᅟ==[19] Devala(執天),此佛之名不詳。若視為巴多穆塔拉佛之第一弟子,則其為佛實不可解。== (116)策行錫利佳,爾時吾犯佛,如斯象發怒,遂不揚其足。 (117)見象意不快,吾向佛發怒,惱煩正覺尊,吾向御苑進。 (118)彼處不見愉,恰如頭燃燒,吾為熱燃故,如捧供之魚。 (119)此地達海邊,不見如吾燃,吾往父之前,向彼語次言: (120)「恰如興怒蛇,又如到火窟,如醉大牙象,吾犯自存佛。 (121)可畏偉勝者,吾有犯覺者,吾請牟尼恕,吾等失市鎮。 (122)若彼自制者,吾不得彼意,不過第七日,王國將破滅。 (123)彼蘇美伽拉[20],拘舍悉伽瓦,薩多迦犯罪,軍遂墮惡趣。 ᅟᅟ==[20] Sumekhala(善帶)。== (124)自制行梵行,仙者等怒時,天界與大海,諸山共破滅。」 (125)三千由旬間,吾將集諸人,請饒恕罪過,吾近自存佛。 (126)清髮衣新衣,諸人皆合掌,投身佛足邊,吾述如次言: (127)「大雄請恕我。」諸人皆求願:「使吾等去熱,切勿亡此國。 (128)一切神與人,羅剎陀那婆[21],彼以鐵造斧,可常裂吾頭[22]。」 ᅟᅟ==[21] 阿修羅之一種,為(Danu)之子。cf, jataka V, P. 393; Milindapañha P .153。== ᅟᅟ==[22] 讀為 bhindeyyuṁ(異本)。== (129)「火不止水上,岩上種不生,藥上無毒虫,佛不生起怒。 (130)恰如地不搖,如海不可量,如虛空無際,斯佛不攪亂。 (131)大雄常恕人[23],行者常堪忍,恕人堪忍者,無有敢報仇。」 ᅟᅟ==[23] 讀為 mahāvirā(暹羅本 attauantā mahāvirā)。== (132)正覺聞斯語,為吾等除熱,數多人之前,爾時騰空際。 (133)吾因其業故,下墮卑賤層,行越此生涯,吾入無畏市。 (134)爾時吾雖燃,對此善忍耐,吾得佛之恕,為吾除其熱。 (135)今日吾復然,三惡之火燃,消我三惡火,使吾至寂靜。 (136)若有人借耳,吾言請傾聽,吾觀如其道,向汝說真義。 (137)離彼自存人,安定寂靜者,吾今以其業,來生卑賤胎。 (138)汝勿失剎那,過則人嘆惜,剎那既與汝,勤修理想地。 (139)或人有下劑,或人有吐藥,或人猛毒蛇,或人有良藥。 (140)下劑履聖道,吐藥立聖果,良藥得果者,索得福田人。 (141)教人持敵意,恰似猛毒蛇,毒蛇齧毒者,其人被燒盡。 (142)其猛毒立刻,破滅彼生命,教持敵意者,燃燒俱胝劫。 (143)忍辱與無害,以慈心持戒,不持敵意者,彼渡人天界。 (144)不執得不得,不執敬有無,等大地等佛,於彼無敬意。 (145)提婆達多輩,鴦窟摩羅賊[24],達那羅睺羅[25],牟尼為平等。 ᅟᅟ==[24] Aṅgulimāla(指鬘)。== ᅟᅟ==[25] Dhanapāla(護財)。== (146)對之無嫌惡,對彼無怒心,親子與惡徒,佛皆為平等。 (147)路上見袈裟,塗糞被摒棄,合掌於頭上,應禮仙者幢。 (148)過去與現在,未來出佛等,此幢為清淨,南無向彼等。 (149)教令毗奈耶,吾心應憶持,南無毘奈耶,安住不論時。 (150)棲居毘奈耶,為吾經行處,生活之法則,亦為吾主食。 (151)毘尼達究竟,亦通寂靜心,此之優波離,禮拜尊師足。 (152)由村復至村,徘徊街至街,法之正覺尊,南無其法性。 (153)煩惱被燒盡,除去諸有結,消滅一切漏,今吾無後有。 (154)吾實今善來,於殊勝佛前,吾此得三明,履行佛之教。 (155)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證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優波離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七 阿若憍陳如(了本際) (1)巴多穆塔拉,到達佛地佛,世間居上首,導師吾初見。 (2)一切諸夜叉,菩提樹下集,彼等合掌拜,圍繞正覺尊。 (3)一切諸神喜,交飛於虛空:「今逢佛出世,除去世間闇。」 (4)彼等喜笑聲,〔虛空〕轟大響,「等正覺教法,滅去吾煩惱。」 (5)諸神以威嚴,吾知其語言,心之雀躍喜,吾供最初食。 (6)彼無上世尊,了知吾心意,神之眾中坐,宣說如次偈: (7)「出離經七日,吾得無上覺,護持梵行者,此吾最初食。 (8)由兜率來此,向吾獻供食,彼者稱讚吾,傾耳聽吾言: (9)三萬劫中間,統理神世界,彼勝一切神,住於三天上。 (10)後由神國沒,彼生於人間,千度轉輪王,統御彼國疆。 (11)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為瞿曇稱姓,出世為尊師。 (12)時沒於三天,彼生於人間,棄家往出家,彼住共六年。 (13)由彼第七年,佛為說真理,時名憍陳如,最初彼開悟。」 (14)棄世效出離[1],吾今為努力,為滅諸煩惱,出家成無家。 ᅟᅟ==[1] 倣悉達多太子之大出離(Mahābhinikkhamaṇa)出家之意。== (15)人天一切知,唯彼親近佛,鹿林為吾說[2],叩不死法鼓。 ᅟᅟ==[2] 此為鹿野苑(Migārañña),詳說為指仙人墮處鹿野苑(Isipatana Migadāya)。此言佛於初轉法輪,憍陳如最初之得漏盡。== (16)吾今得無上,不死寂靜道,諸漏皆正知,吾住於無漏。 (17)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阿若憍陳如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八 賓頭盧頗羅墮誓 (1)巴多穆塔拉,最上自存佛,彼於雪山前,其時住心峰。 (2)於彼現四足,獸王無畏形,耳聞吾吼聲,諸人皆驚懼。 (3)吾採美蓮華,吾近人中長,佛由靜慮起,吾表尊敬意。 (4)南無四方位,南無佛至人,己心得淨化,吾發獅吼聲。 (5)善逝世間解,接受人尊供,坐於己座上,宣說如次偈。 (6)知佛所述言,一切諸神集:「言說之尤者,吾等來聽法。」 (7)諸神喜歡笑,於世導師前,牟尼見一切,稱讚吾吼聲: (8)「施此美蓮華,舉此獅子吼,吾稱讚彼者,吾言傾耳聽。」 (9)從此八劫後,彼為轉輪王,具足七種寶,尊為四州長。 (10)六十四方地[1],彼為總君王,其名鉢頭摩,大力轉輪王。 ᅟᅟ==[1] 原文 mahiyā catusaṭṭhiyā 意義不詳。== (11)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稱為瞿曇姓,出世為尊師。 (12)佛言宣述時,彼為婆羅門,由家出離去,立刻彼出家。 (13)努力彼專念,心靜無執著,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14)肉食獸森林,獨離彼臥牀,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15)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賓頭盧頗羅墮誓長老唱說此等偈。 ## 九 朅地羅林之隷婆多[1] ᅟᅟ==[1] 常住朅地羅(Khadira)樹林故,稱為朅地羅林(Khadiravaniya)之隷婆哆。== (1)婆儗囉恒伽,雪山〔發〕水量,吾守彼渡場,吾渡此方岸。 (2)巴多穆塔拉,兩足世導師,十萬得道者,欲渡恒伽河。 (3)工匠巧造作,集來數多舟,吾為舟作覆,奉事人中長。 (4)彼佛來此處,乘坐所贈舟,止住水當中,宣說如次偈: (5)「渡運正覺尊,無漏僧團者,以其學心故,彼樂神世界。 (6)彼生之處所,舟形美宮殿,空中有花覆,常來覆彼上。 (7)五十八劫後,剎利塔拉那[2],平夷四方際,彼為轉輪王。 ᅟᅟ==[2] Tāraṇa(渡)。== (8)五十七劫後,剎利旃簸迦,其如旭日昇,有大力輝煌。 (9)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稱為瞿曇姓,出世為尊師。 (10)三天沒去時,彼生來人間,名為隷婆多,彼為婆羅門。 (11)淨根所迫使,彼由家離去,受佛瞿曇教,於是得出家。 (12)彼既出家後,勝觀專念勵,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13)精進吾調牛[3],運行安穩處,於等正覺教,吾保最後身。 ᅟᅟ==[3] 與此一前半句見為同一者 Sutta-nipāta V. 79(P. 14)。== (14)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朅地羅林之隷婆哆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〇 阿難陀(慶喜) (1)巴多穆塔拉,牟尼出苑門,普降不死雨,多人獲涅槃。 (2)十萬雄者等,威力六神通,如影隨其形,圍繞正覺尊。 (3)時吾乘象背,持最優白傘,見彼清爽姿,吾心生喜悅。 (4)吾由象背降,親近人中長,眾寶造傘蓋,為佛遮頭上。 (5)世尊大牟尼,了知吾心意,法話一時止,宣示如次偈: (6)「黃金為飾具,白傘遮蓋者,吾稱讚其人,傾耳聽吾說。 (7)此男去此世,往住兜率天,天女等恭敬,無虧樂沉浸。 (8)三十四度間,統領神世界,地上八百度,住世統諸軍。 (9)五十八度間,得為轉輪王,廣大此地上,統領諸國土。 (10)十萬劫之後,生來甘蔗族,稱為瞿曇姓,出世為尊師。 (11)釋迦族標幟[1],為其親族者,名為阿難陀,彼為佛侍者。 ᅟᅟ==[1] 釋迦族之標幟(Sakyānaṁ kulaketu)。== (12)精懃且賢善,真諦深通曉,順從不頑固,諷誦一切教。 (13)精勤於專念,心靜無執著,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14)象群棲森林,歲經年六十,發情三徵候,牙強如大鋤。 (15)如斯大威力,幾十萬賢者,從者佛龍象,不為外物驚。 (16)吾於初中夜,後夜亦南無,清淨心內喜,聖佛吾奉事。 (17)精懃且賢善,思慮注意深,吾達預流果,通有學諸地。 (18)吾精勤業行,數經十萬劫,吾達如上域,確立信大果[2]。 ᅟᅟ==[2] 此處從暹羅本讀為 ṭhitā saddhā mahāpphalā。== (19)吾實為善來,奉事於佛前,吾今得三明,吾行佛教法。 (20)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阿難陀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尊佛以及諸緣覺     舍利弗與拘離多 迦葉更與阿那律     隷婆多與阿難陀 總共六百五十偈     此為第一佛陀品 # 第二 西哈薩那品 ## 一一 西哈薩那達耶伽(獅子座布施) (1)教主兩足尊,悉達多佛滅[1],擴展佛教法,教化多人知。 ᅟᅟ==[1] 譯為義成就。過去二十四佛之第十六佛。Buddhavaṁsa, P. 47; jātaka, I, P. 40。== (2)清淨心內喜,吾作獅子座,獅子座作已,並作置足台。 (3)降雨獅子座,吾為建屋舍,清淨心之故,吾生兜率天。 (4)華美造宮殿,十四由旬寬,長達二十四,吾居住其間。 (5)七千天女等,常圍繞於吾,美造黃金椅,吾坐於宮內。 (6)具備神之車,象馬各所曳,轎輿高台閣,隨欲可生來。 (7)摩尼椅子外,有堅材座椅,布施獅子座,吾得此果報。 (8)黃金白銀造,水晶毘瑠璃,吾登置足台,布施之果報。 (9)彼時積業因,九十四劫間,吾不知惡趣,福業得此果。 (10)七十三劫昔,三人因陀羅,七十二劫昔,三人須摩那(佛侍者)。 (11)今正七十劫,三人婆留那(轉輪王),具足七種寶,統領四洲王。 (12)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錫哈薩那達耶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 耶伽檀毘伽(一柱) (1)悉達薄伽梵,擁有多數眾,彼等歸命佛,亦信樂如來。 (2)眾集相計議,為師作華鬘,然無一柱懸,彷徨於森林。 (3)吾識遇林中,爾時近彼眾,深敬吾合掌,吾問於大眾。 (4)有德優婆塞,承問回答吾:「彼欲作香華鬘,不得一懸柱。」 (5)「吾與爾一柱,吾施與尊師,吾運此一柱,汝等且恬靜。」 (6)彼等受吾柱,信樂且歡喜,由此吾回返,歸來己家中。 (7)眾人去不久,嗣時吾施柱,最初吾建立,雀躍內心喜。 (8)以此淨心故,生來於天宮,所居甚高聳,其高為百層。 (9)眾多鼓鳴響,時常吾所樂[1],五十五劫昔,耶輸陀羅王。 ᅟᅟ==[1] 讀為 paricārem ahaṁ sadā(異本)。== (10)彼處吾居所,其聳為七層,心質好一柱,華美樓閣具。 (11)二十一劫昔,為優陀延王,彼處吾住居,其高亦七層。 (12)諸神與人間,吾均生入胎,如斯諸享樂,施一柱果報。 (13)當時因施柱,九十四劫間,吾不知惡趣,施柱之果報。 (14)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耶伽檀毘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三 難陀(有喜) (1)巴多穆塔拉,為世之上首,自存佛大仙,吾施最上衣。 (2)最勝水中草,佛為吾授記:「依此布施衣,爾色將為白[1]。 ᅟᅟ==[1] 最勝水中草為最勝蓮華,即指巴多穆塔拉佛。== (3)善根所迫使,享二無虧樂,於彼瞿曇佛,汝將為其弟。 (4)浸慾而好樂,諸愛汝執著,為佛所化迫,由是汝出家。 (5)彼處汝出家,善根迫使故,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6)七萬劫往昔,有四人衣王[2],六萬劫往昔,有近衣四人[3]。 ᅟᅟ==[2] Cela(衣)。== ᅟᅟ==[3] Upacela(近衣)。== (7)五萬劫往昔,有稱四人衣,具足七種寶,為四洲之主。 (8)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難陀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四 周羅槃陀(小路) (1)巴多穆塔拉,殊勝受供者,隨眾為近侍,時住於雪山。 (2)爾時吾亦住,雪山之仙處,大雄來不久,吾近世導師。 (3)手執花傘蓋,親近人中長,佛浸於靜慮,吾暫為妨礙。 (4)雙手執傘蓋,吾向佛布施:「世尊大牟尼,請受吾供養。」 (5)諸神皆內喜,來至彼雪山,稱謝具眼者,彼等齊喝彩。 (6)諸神語此後,彼等近至人,最上蓮華傘,為之支空中。 (7)「手執蓮華傘,布施吾行者,吾將稱其人,傾耳聽吾言。 (8)二十五劫間,彼將統神國,三十四度中,彼為轉輪王。 (9)諸神與人間,轉生任何胎,彼立戶外時,蓮華傘遮蓋。 (10)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稱為瞿曇姓,出世為尊師。 (11)佛宣此言時,彼己在人間,造作如意身[1],彼為最上者。 ᅟᅟ==[1] manomaya-kāya 意生身,音譯摩奴末耶。此指諸佛諸阿羅漢諸天等可隨己意化出生身。周羅槃陀為意生身化作第一,或被稱為「善化形體作若干變」。== (12)二人之兄弟,共稱槃陀名[2],身諦最上義,光輝佛教法。」 ᅟᅟ==[2] 兄為摩訶槃陀,弟為周羅槃陀。Jātaka I, P. 104f。== (13)至十八歲時,出家為無家,釋迦聖子教,吾未見異相。 (14)吾素愚行程,嘗受人蔑視,吾兄閉吾出,使去己家中。 (15)於伽藍門樓,被閉吾不出,盼望成沙門,絕意立彼處。 (16)尊師來其處,撫摩吾之頭,以腕提抱吾,入於伽藍中。 (17)尊師憐愍吾,賜吾拭足布,如斯立片邊,使吾得清淨。 (18)佛執吾之手,蓮華吾想起,立即心解脫,位達阿羅漢。 (19)如意作吾身,一切得究竟,諸漏皆正知,吾住於無漏。 (20)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周羅槃陀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五 畢鄰陀婆蹉 (1)救主人中尊,須彌陀寂滅,內心喜清淨,吾供養塔婆。 (2)威力具六通,漏盡諸人眾,群集於彼處,吾作僧團食。 (3)爾時須彌陀,隨居有侍者,稱名須彌陀,內心抱喜悅。 (4)以此淨心故,得生於天宮,天女八萬四,使吾為享樂。 (5)唯吾天女等,一切愛相隨,凌駕他諸天,此福業果報。 (6)二十五劫昔,婆留那剎利,施我清淨食,時吾為輪王。 (7)人人不種植,亦不用鋤耕,不耕有米實,人人自得食。 (8)彼處統國後,吾再往天界,爾時吾再生,有幸斯富財。 (9)親友與非友,不害生物吾,我愛一切物,具如斯果報。 (10)彼時為布施,三萬劫之間,吾不知惡趣,塗香泥業果[1]。 ᅟᅟ==[1] 向塔婆塗香泥供養。== (11)今此賢劫時,吾為轉輪王,大力大威力,出為一人王。 (12)爾時數多眾,皆令守五戒,唯使至善趣,吾愛生諸天。 (13)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畢鄰陀婆蹉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六 羅睺羅(覆障) (1)世間居上首,人中之長者,為造七層殿,吾亦施座蓆。 (2)漏盡千弟子,圍繞大牟尼,兩足之尊者,彼來此香殿。 (3)彼為天中天,香殿耀光輝,比丘眾中立,說示如次偈: (4)「美如磨光鏡[1],有此光輝人,吾稱讚於彼,吾言傾耳聽。 ᅟᅟ==[1] 原意為充分擴展字義。== (5)黃金與白銀,乃至瑠璃造,不問何所嬉,一切生虛空。 (6)六十四度間,神王統神界,千度為輪王,其國無涯際。 (7)二十一劫後,毘摩羅剎利[2],夷平四方際,彼為轉輪王。 ᅟᅟ==[2] Vimala(無垢)。== (8)雷努瓦底都[3],美麗磚瓦成,三百由旬長,堅固四角形。 ᅟᅟ==[3] Reṇuvatī(塵市)。== (9)須陀蘇那宮[4],毘首羯摩造[5],具華美樓閣,七寶為裝飾。 ᅟᅟ==[4] Sudassana(善見)。== ᅟᅟ==[5] 譯為妙匠,為隨從帝釋之三十三天工巧神。== (10)具有十種聲,持明人群居,如彼天上都,須陀蘇那市。 (11)如旭日昇時,四射放光輝,周圍八由旬,徧處常照明。 (12)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稱為瞿曇姓,出世為尊師。 (13)由兜率天沒,淨根所迫故,於彼佛瞿曇,為彼親生子。 (14)若彼住在家,可為轉輪王,如斯彼住家,享樂無是處。 (15)彼由家出去,為人敬虔者,稱名羅睺羅,成就阿羅漢。」 (16)如牝鷄守卵,如犛牛護尾,賢明且有德,彼守大牟尼。 (17)吾此了解法,觀喜佛教法,諸漏皆正知,吾住於無漏。 (18)四種無礙解,及得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羅睺羅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七 優婆斯那婆檀提子(近軍) (1)世上穴中尊,巴多穆搭拉,端坐山窟中,吾近最上尊。 (2)羯尼迦樹花,吾手折其枝,飾著其傘蓋,以此捧獻佛。 (3)美味最上食,吾供施此食,供食八沙門,至佛為第九。 (4)人尊自存者,喜彼大覺雄:「傘蓋之布施,施此為最勝。 (5)依清淨心故,彼享無虧樂,神王三十度,統領神世界。 (6)二十一度間,身為轉輪王,統領諸國土,此量不得盡。 (7)人稱須彌陀,博識復宏智,十萬劫之後,彼將當成佛。 (8)彼生於人間,光輝彼教時,為彼師弟子,名優波斯那。」 (9)迨至最後生,除去諸有結,服魔羅乘象[1],吾保最後身。 ᅟᅟ==[1] Māra-savāhana 為惡魔及乘騎,依 Sutta-nipāta, V, 442之註中謂以象為乘騎。Jātaka, I, P. 71 中謂所乘乃名魔羅 Girimekhala 之象。== (10)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優婆斯那婆檀提子長老宣唱此等偈。 ——第三誦品—— ## 一八 羅吒波羅(護國) (1)世上人中尊,巴多穆塔拉,吾施優良象,強牙如鋤大。 (2)象醫與象師[1],飾以白傘蓋[2],彼等之評價,皆以建伽藍。 ᅟᅟ==[1] āthabbaṇo sahatthipo 此二語亦見於 Jātaka, VI, P. 490。前者註為具象之醫(Sahatthiejja),後者就五百家之象師使象之故(hatthimeṇḍa-hatthigop ka),作如是之解釋。(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對應之註標[01]與[02]錯置,故今將此處的[02]註標修訂成[01]註標。)== ᅟᅟ==[2] 讀為 etacchattopasobhito(異本)。(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對應之註標[01]與[02]錯置,故今將此處的[01]註標修訂成[02]註標。)== (3)吾建諸殿堂,五萬又四千,吾作多種食,捧與彼大仙。 (4)人中自存者,歡喜彼大雄,佛笑向諸人,說示不死道。 (5)最勝水中草,佛為吾受記,比丘眾中坐,宣示如次偈: (6)「五萬四千殿,為吾所建者,吾將稱其果,傾耳聽吾說。 (7)彼造有樓閣,其數一萬八,樓閣黃金造,最上宮內生。 (8)神王五十度,統領神世界,五十度之間,彼為轉輪王。 (9)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稱為瞿曇姓,出世為尊師。 (10)彼由天上沒,淨根所迫故,生於富豪家,爾時藏大富。 (11)淨根所使故,其後彼出家,名羅吒波羅,彼為師弟子。 (12)勤奮彼專念,心靜無執著,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13)出離吾樹立,棄去財富幸,其富如啖塊,吾無愛執心。 (14)精進吾調牛,運行安穩處,等正覺教法,吾保最後身。 (15)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羅吒波羅長者宣唱此等偈。 ## 一九 蘇巴伽 (1)峻秀高山上,清掃山洞窟,吾來親近佛,其名悉達多。 (2)世間之最上,如是佛世尊,見彼佛來近,吾施花座蓆。 (3)吾為設蓆座,導師悉達多,彼知吾趣處,宣說無常性: (4)「諸行實無常[1],是為生滅法,生而又歸滅,以寂滅為樂。」 ᅟᅟ==[1] 為有名之無常偈,見於 D, II, P. 157。漢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己,寂滅為樂。」大般涅槃經卷下,大乘涅槃經卷十四(北本)、長阿含遊行經等皆有所出。== (5)世間之最上,一切知者語,雄者之騰空,如鵞王騰空。 (6)吾棄己異見,修持無常想,吾修習一日,遂死逝彼處。 (7)淨根迫使故,享二無虧樂,吾至最後生,寄宿屠犬胎[2]。 ᅟᅟ==[2] Sapāka 四姓以下之卑賤者,此蘇巴伽長老(Sopāka)之名,亦由此而來。== (8)吾由家出去,出作無家者,生年僅七歲,吾成阿羅漢。 (9)意堅精力勝,諸戒心安靜,吾得具足戒,滿足大龍象。 (10)爾時因積業,九十四劫間,吾不知惡趣,施花之果報。 (11)爾時因修想,九十四劫間,吾修無常想,遂達至漏盡。 (12)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蘇巴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〇 蘇曼伽拉(善瑞祥) (1)吾為尊供祭,備辦諸美食,捧獻婆羅門,立於廣圓地。 (2)吾見正覺者,比亞達西佛[1],世間嚮導者,人中自存者。 ᅟᅟ==[1] 譯為喜見,過去二十四佛之第十三佛。Buodhavaṁsa, P. 41; Jātaka, I, P. 38。== (3)光輝佛如來,弟子隨其後,普照如太陽,入來車道中。 (4)深敬吾合掌,己心為淨化,「善來大牟尼」,招請於心中。 (5)無上彼世尊,深知吾意圖,漏盡千弟子,皆來吾門前: (6)「吾南無貴尊[2],最尊吾歸依,請登吾樓閣,坐於獅子座。」 ᅟᅟ==[2] 此偈之前半見於 Sutta-nipāta V. 544。== (7)制己隨眾制,自渡為渡人,最尊登殿上,坐於尊座上。 (8)家中吾備辦,盡獻美味食,獻佛以己手,吾以淨心施。 (9)吾喜心清淨,合掌信心生:「南無彼聖佛,尊佛實偉大。 (10)八人漏盡者,圍繞皆進食,唯此偉大者,吾願歸命爾。」 (11)世之最上者,比亞達西佛,比丘眾中坐,宣示如次偈: (12)「安靜心無曲,施食與僧伽,覺者如來食,吾言傾耳聽。 (13)二十七度間,統領神世界,自己所業滿,享樂神世界。 (14)而十與八度,為世轉輪王,統御五百國,住於此地上。」 (15)吾入森林中,叢林虎交馳,精勤吾專念,滅盡諸煩惱。 (16)彼時為布施,一千八百劫,吾不知惡趣,布施食果報。 (17)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亦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蘇曼伽拉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西哈薩那支     耶伽檀比伽 難陀周槃陀     鄰陀羅睺羅 彼婆檀提子     及羅吒波羅 蘇巴伽伽羅     十人第二品 百三十七偈     皆集於此說 # 第三 須菩提品 ## 二一 須菩提(善現) (1)雪山路不遠,有山名尼婆[1],巧作吾仙處,優美造葉庵。 ᅟᅟ==[1] Nisabha 人中牡牛之意。== (2)吾名拘私夜,行者螺髻仙,唯一無第二,爾時住尼婆。 (3)樹實樹根葉,爾時吾不食,吾取黃色葉,其為吾度日。 (4)吾雖棄生命,不擾吾生活,己心為滿足,避免不當事。 (5)有伴貪心念,當吾生起時,自己為省察,抑制吾安靜: (6)「汝貪生貪者,汝瞋生瞋者,汝癡生癡者,汝由林出去。 (7)淨人等住居,行者等無穢,勿害此清淨,汝由林出去。 (8)汝為在家者,欲得相應物,勿失此二者,汝由林出去。 (9)燒屍柴堆燼[2],村莊或森林,不視為柴木,未盡薪柴用。 ᅟᅟ==[2] 就同一之比喻見 Cf. S. III, P. 93; A. II, 95; J. I, P. 482。== (10)汝似彼餘燼,村人不認得,村林放逐汝,汝今出林去。 (11)爾將如是思:『此事誰了知,此吾富怠惰,斷送信重荷。』 (12)在家賢者等,厭汝之不淨,仙者拖曳汝,常對爾迫促。 (13)賢者等語汝,汝疎於求教,共住實不適,如何得善生。 (14)年逾六十象,發情三徵候,如近此強象,群象追逐彼。 (15)彼由群象逃,不見安居處,心塞倍嘗苦,煩惱彼突進。 (16)螺髻實如彼,追爾愚癡人,汝由彼等逃,不得安居處。 (17)無晝亦無夜,悲之箭訶射,如為群象追,燃燒苦熱故。 (18)似山頂黃金,不得進何處,如汝棄捨戒,亦無得進處。 (19)假令汝住家,如何得善生,父母雙方財,汝未積蓄財。 (20)己勉勵從事,身體常流汗,如是家生活,善人所不喜。」 (21)於彼諸煩惱,吾抑墮行意,示種種法語,吾抑得惡心。 (22)如斯吾住居,所住無懈怠,三萬年歲月,行過山傾斜。 (23)吾索最上義,喜吾見精勤,巴多穆塔拉,尊佛來吾前。 (24)鎮頭迦果色,無雙不知量,佛顏似金像,爾時經行空。 (25)娑羅樹王花,雷雲閃電光,智慧無雙佛,爾時經行空。 (26)無畏如獅王,驕傲如象王,如虎自樂處,爾時經行空。 (27)輝耀黃金色[3],炭火朅地羅[4],驕地拉薩珠[5],爾時經行空。 ᅟᅟ==[3] 原語 Singī-nikkha-Suvaṇṇa 皆為黃金。== ᅟᅟ==[4] khadira 樹名。一種硬木。== ᅟᅟ==[5] jotirasa 一種寶石,又為星宿之一(喜宿)。== (28)蓋拉薩山青[6],亦如望滿月,如中天懸日,爾時經行空。 ᅟᅟ==[6] 依暹羅本讀為 Visuddhakelāsasannibho。== (29)吾見經行空,爾時吾思惟:「此為如何神,此者或為人。 (30)地上有斯人,未聞亦未見,聖書之言語,此為世尊師。」 (31)吾如斯思惟,己心為淨化,種種花香料,當時吾集來。 (32)設置花產席,心正情悅愉,彼向馭人者,吾說如次言: (33)「吾設此座席,雄者最適應,吾心含笑意,請坐此花座。」 (34)佛坐於彼處,無畏如獅子,終日與終夜,花座七日間。 (35)先後歷七日,吾立稱南無,無上彼尊師,由定中起立。 (36)吾續宣吾業,語作如次言:「歷最上修習,善修隨念佛。 (37)修習此隨念,汝意將滿足,三萬劫年月,汝樂於天界。 (38)神王八十度,統領神世界,百度汝輪王,君臨其王國。 (39)此量不得盡,統領廣國土,此等汝皆享,隨念佛果報。 (40)生生汝流轉,將獲數多富,汝其富無缺,隨念佛果報。 (41)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稱為瞿曇姓,出世為尊師。 (42)捨棄眾婢傭,八十俱胝財,從佛瞿曇法,受教汝出家。 (43)釋族長正覺,瞿曇方欣喜,名喚須菩提,為尊師弟子。 (44)可施比丘眾,佛坐正當中,置汝最上住,如實與無諍。」 (45)最勝水中草,正覺導師云:「之雄者行空,騰空如鵞王。」 (46)世界救主教,吾歸命如來,無上佛隨念,吾喜常修習。 (47)為此之善業,依吾心之願,棄去此人身,吾往忉利天。 (48)神王八十度,統領神世界,百度為王者,吾做轉輪王。 (49)此量難得盡,統治廣國土,享受無虧樂,隨念佛果報。 (50)生生吾流轉,獲得多種富,其富吾無缺,隨念佛果報。 (51)彼時所積業,十萬劫之間,吾不知惡趣,隨念佛果報。 (52)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亦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須菩提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二 優婆摩那(白淨) (1)巴多穆塔拉,通達一切法,光輝如大火,正覺尊涅槃。 (2)眾多諸人集,供養彼如來,壯觀積柴木,載佛之身軀。 (3)佛之荼毘竟,收集其骨骸,如斯諸人天,建造佛塔婆。 (4)一層黃金造,二層為摩尼,三層白銀造,四層為水晶。 (5)五層為水晶,以及紅玉造,六層貓眼石,再上皆寶石。 (6)基臺摩尼作[1],欄楯寶石成,其塔皆黃金,高達一由旬。 ᅟᅟ==[1] jaṅghā 之原意為脚。而塔之脚則應為其基部。== (7)眾神集彼處,爾時共思慮:「世間之救主,為彼造塔婆。 (8)如是其骨骸,荼毘己無存,唯此佛塔上,為其作籠蓋」[2]。 ᅟᅟ==[2] 籠蓋(Kañcuka)為塔之全部由磚石等所累積圍攏而成,今再予以增大,此與英語 encasing 相當。== (9)諸神以七寶,增廣一由旬,塔高二由旬,驅散世黑闇。 (10)諸龍亦來集,爾時共思慮:「人間與諸神,為佛建塔婆。 (11)吾等有神力,吾等勿懈怠,為世之救主,吾等建塔婆。」 (12)青寶帝釋青[3],驕提拉薩珠,此等來共集,覆於佛塔上。 ᅟᅟ==[3] indanīla, mahānīla,皆是青玉之類。== (13)如是佛支提,一切摩尼造,聳立三由旬,爾時光輝耀。 (14)鳩槃荼來集[4],爾時共思慮:「人間神與龍,為佛建塔婆。 ᅟᅟ==[4] 暹羅本於此前加入四偈,說金翅鳥增大塔婆之事,其他情況則相同。== (15)吾等有神力,吾等勿懈怠,為世之救主,吾等建塔婆。」 (16)塔之籠蓋上,皆以摩尼造[5],支提之長度,增廣一由旬。 ᅟᅟ==[5] 此為有籠蓋之塔,其上再加籠蓋,如此增大塔婆,非為塔上再造塔之意。== (17)其聳四由旬,佛塔耀光輝,輝耀四方位,放出百光線。 (18)夜叉等來集,爾時共思慮:「人間與諸神,龍與金翅鳥。 (19)各為尊勝佛,造無上塔婆,吾等有神力,吾等勿懈怠。 (20)為世之救主,建造佛塔婆,其支提長度,覆之以水晶。」 (21)於支提之長,增廣一由旬,其高五由旬,塔婆映照光。 (22)乾闥婆來集,爾時共思慮:「人間神與龍,密迹鳩槃荼[6]。 ᅟᅟ==[6] 密迹,夜叉之一種,手持金剛故,稱密迹金剛等。此處可視為夜叉。== (23)皆為佛作塔,吾等尚未作,為世之救主,吾等作塔婆。」 (24)七重欄楯成,一切基臺作,爾時黃金塔,乾闥婆等作。 (25)其高七由旬,塔婆映照光,晝夜無分別,常輝照四方。 (26)光明超日月[7],凌駕諸星〔光〕,四周百由旬,實如映明燈[8]。 ᅟᅟ==[7] 讀為 candasuriyatārakā(異本)。== ᅟᅟ==[8] 讀為 Padīpo pana Pajjali(暹羅本)。== (27)諸人向佛塔,不問誰供養,無人登塔上,供物投上空。 (28)依神置守護,阿比桑瑪達[9],投幡與花束,飄揚於塔上。 ᅟᅟ==[9] Abhisammata(勝靜)。== (29)人不見夜叉,往見彼持幡,見斯彼等去,一切往善趣。 (30)清淨於佛語[10],信樂佛之教,欲續見奇蹟,人人供養塔。 ᅟᅟ==[10] 訂正為 visuddhā。== (31)漢薩瓦底市,爾時有樂人[11],注目欣喜人,吾為如是思: ᅟᅟ==[11] 讀為 vādaka。== (32)「偉大之世尊,如是舍利家,此為大眾喜,盡力奉事佛[12]。 ᅟᅟ==[12] tappara(tatpara)「從彼」者、「……特別專念」者之義。此果意味為佛與否不得而知,而由前後之關係作如是解。原文 P. 534(The rīgāthā, A. l P. 148)中指 Ānanda 有 Buddhupaṭṭhānatappara「奉侍佛之專念者」之義。== (33)世間救世主,吾為盡承事,吾將於未來,為佛說法嗣。」 (34)善於洗布者,善洗吾外衣,結縛竹竿上,作幡投於空。 (35)密迹金剛使,持幡行於空,見幡為風靡,益使吾發笑。 (36)立即心信樂,吾親近沙門,問訊彼比丘,訊以幡果報。 (37)就此為吾說,愉悅吾歡喜:「施幡其得果,受享不論時。 (38)象馬與車兵,更有徒步兵,四軍常圍繞,施幡其果報。 (39)六萬之樂器,更有美飾鼓,常圍繞爾傍,施幡其果報。 (40)八萬六千女,美飾婦人等,美衣美飾具,摩尼結耳環。 (41)長眉口微笑,美臀且細腰,常圍繞爾傍,施幡其果報。 (42)三萬劫之間,享樂神世界,神王八十度,統領神世界。 (43)百度爾為王,汝做轉輪王,難得盡其量,統治廣國土。 (44)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稱為瞿曇姓,出世為尊師。 (45)天上之沒時,淨根所使故,為福業所縛,生為婆羅門。 (46)捨眾多奴婢,八十俱胝財,從佛瞿曇教,受教汝出家。 (47)釋族長正覺,為汝之尊師,受彼瞿曇寵,名優婆摩那。」 (48)十萬劫業果,彼為吾宣示,如善放速箭[13],吾滅諸煩惱。 ᅟᅟ==[13] 讀為 sararvgo va。== (49)吾為轉輪王,君臨統四洲,四周三由旬,諸人常見幡。 (50)彼時因積業,十萬劫之間,吾不知惡趣,施幡所得報。 (51)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優波摩那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三 提尼薩拉那伽瑪尼耶(三歸依) (1)羌達瓦底市,吾奉事雙親,吾父母目盲,當時吾扶養。 (2)吾但獨自坐,爾時吾思量:「吾扶養父母,出家不適宜。 (3)夜晚闇幕闔,盛燃三惡火,如是生恐怖,無作嚮導者。 (4)佛出於此世,光輝勝者教,自多為福業,由人得脫離。 (5)執持三歸依,吾守其成滿,依做善業故,吾免生惡趣。」 (6)尼婆之沙門,佛弟子第一,吾近彼之前,執持三歸依。 (7)爾時人壽命,長達一萬歲,三歸依時久,吾守其成滿。 (8)最後時到來,憶持三歸依,以此善業故,吾趣忉利天。 (9)吾專修福業,至於神世界,不論生何處,八事吾常得。 (10)吾崇四方所,持具銳智慧,諸神皆隨來,吾具無量富。 (11)到處黃金色,吾已得復歸,對友不動念,吾名聲高揚。 (12)神王八十度,統領神世界,吾為天女敬,享樂於天界。 (13)七十五度間,吾為轉輪王,難得其盡量,統治廣國土。 (14)吾至最後生,專心修福業,舍衛之都城,生於富豪家。 (15)吾好青年人,吾由市中出,素習千遊戲,吾近至伽藍。 (16)解脫無執著,吾見彼沙門,彼為吾說法,與吾以歸依。 (17)吾此聞歸依,心念嘗想起,吾坐於一座,達阿羅漢位。 (18)生年僅七歲,吾為阿羅漢,正覺具眼者,知德使受具。 (19)無量劫往昔,吾守三歸依,如斯積善業,於此示其果。 (20)吾善守歸依,善向此意圖,享受諸榮譽,吾達不動道: (21)「如有願聞者,傾耳聽吾說,吾善修自觀[1],真實語汝等。 ᅟᅟ==[1] 讀為 sāmaṁ(異本)。== (22)佛出於此世,彼行勝者教,鳴打不死鼓,除去憂悲箭。 (23)無上之福田,依持己之力,爾等盡奉事,如是得靜安。 (24)把握三歸依,應守持五戒,向佛心信樂,終至滅諸苦。 (25)為吾以為例,汝等守諸戒,為期將不遠,終達羅漢位。」 (26)三明與神足,他心通殊勝,大雄汝弟子,歸依禮尊師[2]。 ᅟᅟ==[2] 應讀為 Vandāmi。== (27)向佛吾歸依,從此無量劫,吾不知惡趣,歸依佛果報。 (28)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提尼薩拉那伽瑪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四 潘闍西拉薩瑪達尼耶(執持五戒) (1)羌達瓦底市,時吾為傭人,為人業務縛,未遂出家意: (2)「夜之闇幕閉,三惡火燃熾,將依何方術,吾脫此有結。 (3)吾無布施物,可憐為傭人,吾願守五戒,持守達滿分。」 (4)阿諾瑪達西,尼婆大弟子,吾來近彼前,執持五戒法。 (5)爾時人壽命,長達一萬歲,常久持五戒,持守達滿分。 (6)死期到來時,諸神齊慰吾:「馬車千頭擊,為汝作備置。」 (7)臨終用心時,猶憶持五戒,以其善業故,吾趣忉利天。 (8)神王三十度,統領神世界,吾為天女敬,享樂於天界。 (9)七十五度間,吾為轉輪王,其量難得盡,統治廣國土。 (10)吾由天沒逝,淨根所使故,都城毘舍離,生大豪富家。 (11)爾時兩安居,勝教光輝時,吾與父母等,至誠持五戒。 (12)吾自聞得戒,經常念五戒,五坐於一座,達阿羅漢位。 (13)生年僅五歲,吾得阿羅漢,彼佛具眼者,德知授吾戒。 (14)此吾五戒法,守持皆滿分,自此無量劫,吾不往惡趣。 (15)為此等五戒,吾得享榮譽,宣說幾億劫,可稱一法語。 (16)吾守五戒法,得享三種果,長壽並多富,兼得銳智慧。 (17)明宣一切眾,尤其向人述[1],生生吾流轉,得趣此等處。 ᅟᅟ==[1] 註為 adhimattaṁ(暹羅本)。== (18)諸戒不知量,勝弟子堅守,設若貪諸有,其果將如何。 (19)傭人具此觀,吾善守五戒,今以守戒故,打破諸束縛。 (20)吾守五戒法,從此無量劫,吾不知惡趣,乃守戒果報。 (21)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潘闍西拉薩瑪達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五 安那山薩瓦迦(食聲聞) (1)彼佛黃金色,彼尊來市場,容姿值黃金,三十二相具。 (2)難量不可喻,照世悉達多,制己顯光輝,見得無上喜。 (3)南無正覺尊,獻供大牟尼,爾時吾致謝,慈愛彼世尊。 (4)偉大慈愛佛,賜無上氣息,吾心得淨化,永樂生天上。 (5)彼時因吾施,得九十四劫,吾不知惡趣,施聖食果報。 (6)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安那山薩瓦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六 多巴達雅伽(香施) (1)世之最上人,悉達多佛陀,吾以信樂心,馨香為寶施。 (2)諸神與人間,吾生任何胎,慈愛一切者,香施之果報。 (3)彼時因施香,九十四劫間,吾不知惡趣,香施之果報。 (4)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多巴達雅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七 普利那普伽卡(砂供養) (1)殊勝道樹下,毘婆尸佛悟[1],古昔捨砂粒,淨砂吾所撒。 ᅟᅟ==[1] 過去二十四佛之第十九佛。過去七佛之第一佛。== (2)因吾施砂粒,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施砂之果報。 (3)五十三劫間,古昔統人王,人稱大砂粒[2],輪王具大力。 ᅟᅟ==[2] 大砂(Mahāpnḷina)。== (4)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普利那普伽卡長者宣唱此等偈。 ## 二八 鬱低迦 (1)羌達巴迦河[1],其時吾為鰐,只為索餌食,赴河之渡頭。 ᅟᅟ==[1] Candabhāgā(Candrabhāgā)(月分)。== (2)人中之勝者,悉達多佛陀,其時欲渡河,來至此渡頭。 (3)彼佛之來時,恰吾亦來到,趨身近佛前,吾發如次語: (4)「吾請載大雄,吾為佛擺渡,父母所在地,大牟尼憐愍。 (5)佛聞乞喊聲,大牟尼來乘,吾喜心雀躍,乘渡世導師。 (6)悉達多佛陀,立於河彼岸,佛於彼慰吾,可至不死道。」 (7)由此畜身沒,吾赴神世界,為天女所敬,得享天界樂。 (8)百度為神王,統領神世界,三度為輪王,君臨大地上。 (9)蟄居而孤獨,賢善以自制,於等正覺教,得保最後身。 (10)渡人中之長,九十四劫間,吾不知惡趣,乃渡佛果報。 (11)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鬱低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九 耶堪伽利迦(一合掌) (1)彼佛黃金色,毘婆尸來市,優勝隊商長,人中嚮導雄。 (2)是人制不制,牟尼大論師,見已心信樂,吾喜一合掌。 (3)彼時吾合掌,九十一劫間,得不知惡趣,合掌所果報。 (4)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亦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耶堪伽利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〇 冠瑪達雅伽(亞麻衣施) (1)槃頭摩帝市[1],時吾為商人,扶養妻子等,播蒔幸福種。 ᅟᅟ==[1] Bandhumatī(親惠城)。== (2)毘婆尸佛陀,步行來車道,吾以亞麻衣,施予大導師。 (3)施亞衣善業,得九十一劫,不知惡所趣,乃施衣果報。 (4)二十七劫昔,興度馬車乘[2],具足七種寶,四洲吾君臨。 ᅟᅟ==[2] Sinahavasandana 信度產駿馬所拖拉之馬車。== (5)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寇瑪達雅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須菩提、優婆摩那、薩拉那與錫拉伽哈迦[1] 安那山與多巴達、布利那與鬱低迦 安伽利與寇瑪達、此第三品共十人 說偈一百八十五、於在此為一群。 ᅟᅟ==[1] 以下多為略稱 Saraṇa, Sīlagāhaka, Añjalī, Khamadayī。== ——第四誦品—— # 第四 軍頭波漠品 ## 三一 軍頭波漠(曲背達那) (1)最上自存佛,七日間宴默,聖佛吾信樂,奉事心內喜。 (2)巴多穆塔拉,知佛起立時,手執羊角樵,往近大牟尼。 (3)世間之導師,彼尊受其實,大牟尼進食,吾心得清淨。 (4)無上隊商長,正覺尊垂食,坐上於已座,說示如次偈: (5)「集於此山中,皆為夜叉居,森林諸鬼神[1],傾耳聽吾說。 ᅟᅟ==[1] 讀為 Bhūtasabbāni(異本)。== (6)如獸王獅子,若有奉佛者,稱道於其人,善聞吾示語。 (7)彼者十一度,將為諸神王,三十四度間,又為轉輪王。 (8)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稱為瞿曇姓,出世為尊師。 (9)彼等罵有德[2],無漏之沙門,其為惡業果,如彼得其名。 ᅟᅟ==[2] 依 DhP. A. III P. 521.彼犯惡業於迦葉佛時。彼名曲背 Dhāna 之意。得此惡名,亦為過去所業之果。== (10)為師法後嗣,由法生法子,彼為師弟子,名軍頭波漠。」 (11)耽浸於孤獨,悅禪入禪思,吾滿足彼師,得住於無漏。 (12)弟子等圍繞,比丘眾尊敬,比丘眾中坐,勝者請執籌。 (13)偏袒右肩衣,禮敬世導師,說於勝者前,吾拔最初籌[3]。 ᅟᅟ==[3] 此於增一阿含卷二二(大正藏卷二、六六二頁上)有廣說。阿那邠邸(給孤獨)長者之女修摩提嫁後,於滿富城請佛。佛令拔取舍羅(籤籌)以決定阿羅漢之人數。時君頭波漠尚為有學,乃拔其取舍羅,立即達無學阿羅漢位。佛曰:「我弟子中第一受舍羅者君頭波漠。」A. I. P. 24。(漢譯南傳藏卷一九、三一頁)參照。== (14)搖動萬世界,佛知吾原故,賜坐比丘中,置座最上位。 (15)精進如調牛,運往安穩處,等正覺者教,得保最後身。 (16)四種無礙解,吾證八解脫,亦得六神通,吾行佛之教。 ——如是尊者軍頭波漠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二 娑竭陀(善來) (1)名謂輸毘多,時為婆羅門,弟子等隨後,吾往佛伽藍。 (2)佛恰於其時,比丘眾隨從,由伽藍門出,至人遂停立。 (3)調御人等隨,吾見調御佛,己心遂清淨,讚歎世導師: (4)「無論何種樹,就地皆萌芽,如具覺智者,初生勝者教。 (5)有慧隊商長,領導眾多人,懇教以正道,導得惡道出。 (6)禪思自調御,調御悅禪者,精勤志平靜,圍繞斯人等。 (7)己為眾所飾,圍繞汝光輝,光明由汝放,日出雲雷間。」 (8)巴多穆塔拉,吾生信樂心,師立比丘中,為說如次偈: (9)「稱我婆羅門,令生微笑容,十萬劫之間,享樂神世界。 (10)從兜率天沒,淨根故所使,唯彼佛瞿曇,教示彼出家。 (11)求頻婆樹果[1],得阿羅漢位,名謂娑竭陀,尊師之弟子。」 ᅟᅟ==[1] A. IV, P. 354, 中阿含卷一〇(大正藏卷一、四九一頁上)據傳彌醯比丘有此事實。同為佛之侍者,舉出兩者是否混同不得而知。== (12)身犯諸惡業,捨之而出家,亦棄口惡業,得吾淨活命。 (13)如斯吾止住,通曉諸火境,諸漏皆正知,得住於無漏。 (14)四種無礙解,吾證八解脫,亦得六神通,吾行佛之教。 ——如是尊者娑竭陀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三 摩訶迦旃廷(大剪剔種之男) (1)巴多穆塔拉,於蓮及支提,吾作獅子座,支提塗黃金。 (2)寶石造傘蓋,然手持拂子,世界之緣者,吾今捧獻佛。 (3)地上有諸神,其時皆來集:「寶石造傘蓋,佛語其果報。 (4)尊師所說語,大眾皆聆聽,等正覺者教,吾等益生笑。」 (5)上坐座黃金,無上最勝者,比丘眾圍繞,以說如次偈: (6)「黃金寶所造,若有施座者,吾將稱其人,傾耳聽吾言。 (7)神王三十度,統領神世界,四周百由旬,威服以光輝。 (8)來至人間世,生為轉輪王,王名稱光耀[1],威光殊大者。 ᅟᅟ==[1] Pabhassara(光耀)。== (9)無晝亦無夜,如百光陽昇,四周有八寶,輝耀帝剎利。 (10)十萬劫之後,生甘蔗族,稱謂瞿曇姓,世出大尊師。 (11)從兜率天沒,淨根所使故,名謂迦旃延,婆羅門種族。 (12)其後彼出家,成無漏羅漢,光明靡世間,瞿曇置被位。 (13)詢以簡潔問,彼為詳細說,詳答彼所問,所望得滿足。」 (14)吾生富有家,吠陀婆羅門,捨棄財寶穀,出家成無家。 (15)詢以簡潔問,詳細為說明,所望得滿足,歡喜兩足尊。 (16)人中自存者,大雄彼歡喜,比丘眾中坐,置吾最上位。 (17)四種無礙解,五證八解脫,亦得六神通,吾行佛之教。 ——如是尊者摩訶迦旃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四 迦留陀夷(時起)[1] ᅟᅟ==[1] 佛典中所現之 udayi(優陀夷)有三人。一般漢譯迦留陀夷為制定戒律因緣而出現之破戒比丘。然南傳藏則為釋迦族中一大臣之子,如本譬喻經所示:為一有德之比丘諒。諒此比丘名與傳說之間或因混雜之因由而為異傳。詳見赤沼氏《印度佛教固有名詞辭典》二六六頁參照。== (1)世間居上首,巴多穆塔拉,爾時在步行[2],托鉢遊諸方。 ᅟᅟ==[2] 訂正為 addhānaṁ。== (2)鉢頭摩華放[3],吾持優鉢羅,持來最上飯,施與彼尊師。 ᅟᅟ==[3] 鉢頭摩為赤蓮花。優鉢羅為青蓮花(水蓮之屬)。摩利迦譯為次第花,為亞剌比亞素馨。== (3)彼大雄攝受,最佳美味食,並納受諸花,向諸人宣示: (4)「世之美愉愛[4],水生無上花,彼施此美花,然所更難為。 ᅟᅟ==[4] 解為 citraṁ 之意。== (5)獻佛花與飯,最勝施與者,將稱讚於彼,吾說傾耳聽。 (6)彼十與八度,統領神世界,上具優鉢羅,具有摩利迦。 (7)由其福業報,於彼具天香,時常於空上,持之並作覆。 (8)二十五度間,彼為轉輪王,統治五百國,彼住大地上。 (9)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稱謂瞿曇姓,世有尊師出。 (10)己滿所為業,淨根所使故,釋迦族人等,歡喜其親族。 (11)其後彼出家,淨根之所使,正知諸般漏,無漏證涅槃。 (12)彼達無礙解,了脫所作為,於世具緣者,置彼於上位。 (13)彼精勤專念,心靜無執著,名謂優陀夷,尊師之弟子。」 (14)內心無繫縛,憍慢偽善除,正知諸般漏,吾住於無漏。 (15)賢善精勤者,滿足等正覺,佛對吾歡喜,置吾於上位。 (16)四種無礙解,吾證八解脫,亦得六神通,吾行佛之教。 ——如是尊者者迦留陀夷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五 謨賀囉惹(癡王) (1)無敵自存佛,阿塔達西尊[1],比丘眾圍繞,而由步行來。 ᅟᅟ==[1] 過去二十四佛之第十四佛。Buddhavaṁsa. P. 43; jātaka I, P. 39。== (2)弟子等周圍,吾由家中出,由家趨赴彼,會見世導師。 (3)禮敬正覺尊,合掌於頭上,己心遂淨化,讚嘆世導師: (4)「有情有形物,無形無想者,此等汝智慧[2],一切攝其中。 ᅟᅟ==[2] 訂正為 ñaṇamhi。== (5)漁夫以巧網,圍取水中物,生物棲於水,身陷於網中。 (6)有形及無形,意思若有存,汝於此等眾,皆汝智慧攝。 (7)闇黑正彌漫,汝傾濟此世,爾法入耳聞,彼度疑念流。 (8)無明圍世間,亦為黑暗覆,尊智燦光輝,除掉真暗黑。 (9)一切爾智眼,頓消大黑暗,耳聞殊勝法,眾多人涅槃。」 (10)於今此壺中,滿盛純精蜜,至誠雙手執,捧獻彼大仙。 (11)大雄彼大仙,援手受此供,一切知者食,上騰至高空。 (12)阿塔達西佛,尊師空上位,吾心得清淨,尊師說次偈: (13)「讚歎吾智慧,稱揚尊勝佛,彼心若得淨,終不墮惡趣。 (14)或十或四度,統領神世界,彼住此地上,並有八百國。 (15)一百又五度,當為轉輪王,統治此大地,乃至廣大國。 (16)聖學書並勝,亦通三吠陀,彼佛瞿曇教,聆受至出家。 (17)甚深微妙法,智慧究真義,名謨賀囉惹,為尊師弟子。 (18)彼亦具三明,無漏了所作,隊商長瞿曇,置彼於上位。」 (19)捨棄人繫縛,斷去有束縛,諸漏皆正知,安住於無漏。 (20)四種無礙解,吾證八解脫,亦得六神通,吾行佛之教。 ——如是尊者謨賀囉惹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六 阿提目多(解脫) (1)阿塔達西佛,至人寂滅時,更以信樂心,招請比丘眾。 (2)所請眾僧寶,安靜無枉曲,甘蔗曼陀婆,無上施僧伽。 (3)諸神與人間,吾生任何胎,吾勝諸有情,福業所果報。 (4)彼時吾布施,由千八百劫,終不知惡趣,布施之果報。 (5)四種無礙解,吾證八解脫,亦得六神通,吾行佛之教。 ——如是尊者阿提目多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七 拉斯那達耶伽(大蒜布施) (1)鄰近雪山處,爾時為行者,吾生大蒜食,大蒜為主食。 (2)佉梨大蒜豐,吾赴僧伽藍,向僧施大蒜,雀躍心內喜。 (3)上人毘婆尸,樂欣教僧眾,布施大蒜報,一劫樂天宮。 (4)彼時施大蒜,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布施大蒜果。 (5)四種無礙解,吾證八解脫,亦得六神通,吾行佛之教。 ——如是尊者拉斯那達耶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八 阿耶格達耶伽(供器布施) (1)言說者尸棄[1],救世主寂滅,雀躍心內喜,吾拜無上塔。 ᅟᅟ==[1] 過去七佛之第二佛、過去二十四佛之第二十佛。(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01],今於此處加上[01]之註標。)== (2)語告司財者[2],其時與資金,雀躍心內喜,令之作供器。 ᅟᅟ==[2] 暹羅本讀為 Vaḍḍhakīhi,Vaḍḍhakī 乃木工之義。== (3)八劫於天上,吾住無間絕,餘劫住人天,混世吾轉生。 (4)諸毒不得侵,兇器不能殺,入水不沉溺,供器之果報。 (5)吾若望雲雨,即有大雨降,諸神隨吾意,福業之果報。 (6)人間三十度,具足七種寶[3],無人輕蔑吾,乃福業果報。 ᅟᅟ==[3] 讀為 sattaratana。(邏羅本)。== (7)令之作供器,三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供器之果報。 (8)四種無礙解,吾證八解脫,亦得六神通,吾行佛之教。 ——如是尊者阿耶格達耶雅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九 單摩奢奇迦(法輪) (1)悉達多佛陀,相對獅子座,吾立彼法輪,傑作賢者頌。 (2)勇牛共拖車,歡欣色光輝,時常相圍繞,眾人多相隨。 (3)六萬種樂器,常時繞身傍,隨眾故輝煌,福業之果報。 (4)吾豎立輪寶,九十四劫間,吾不知惡趣,施法輪果報。 (5)十一劫往昔,君主有八人,薩哈薩拉迦[1],具大力輪王。 ᅟᅟ==[1] Sahassarāja(千王)。== (6)四種無礙解,吾證八解脫,亦得六神通,吾行佛之教。 ——如是尊者單摩奢奇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四〇 卡巴魯奇耶(劫樹) (1)悉達多佛陀,相對勝塔婆,結繫美麗布[1],吾為栽劫樹(神樹)。 ᅟᅟ==[1] 讀為 laggetvā(暹羅本)。== (2)諸神與人間,吾生任何胎,吾家門庭輝,劫樹常樹立。 (3)不論誰依吾,乃至吾隨眾,取其劫樹布,吾等常著用。 (4)當時吾植樹,從此九四劫,吾不知惡趣,植樹之果報。 (5)第七劫古昔,蘇且羅八王[2],大力具七寶,吾為轉輪王。 ᅟᅟ==[2] Sucela(美衣)。== (6)四種無礙解,吾證八解脫,亦得六神通,吾行佛之教。 ——如是尊者卡巴魯奇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軍頭、娑竭陀、迦旃延與優陀夷 阿提目多與羅惹、阿耶格與單摩奢 卡巴魯奇共十人、其唱偈百十二。 # 第五 優波離品 ## 四一 優波離 (1)漏盡者千人,圍繞世導師,彼尊樂孤獨,獨棲遊四方。 (2)吾著鹿皮衣,滿足三脚杖[1],認明世導師,比丘眾圍繞。 ᅟᅟ==[1] 三杖縛為一束具有三脚,為仙者用具之一。== (3)皮衣袒右肩,頭上吾合掌,禮敬正覺尊,讚歎世導師: (4)「卵生與濕生,化生與胎生,如鴉之有羽,常翔於大空[2]。 ᅟᅟ==[2] 讀為 carā sadā(異本)。== (5)有思或無想,任何諸有情,此等及一切,盡含汝智中。 (6)雪山最頂峰,凡屬有香者,此等於汝戒,豌豆不足較。 (7)此世與天界,沈湎癡昏闇,爾之智慧輝,滅除其黑暗。 (8)太陽沈去時,有情闇籠圍,如佛不出世,昏闇包世界。 (9)恰如太陽昇,常除諸黑闇,爾佛亦如是,常拂爾昏闇。 (10)人天世界佛,勤奮汝專念,淨業充滿故,喜愛眾多人。」 (11)巴多穆塔拉,雄者大牟尼,喜樂聞一切,如鵞王騰空。 (12)巴多穆塔拉,大仙騰於空,尊師空中立,以說如次偈: (13)「以多喻聯綴[3],讚歎吾智慧,吾亦讚其人,傾耳且聽說。 ᅟᅟ==[3] 讀為 samāyutaṁ(異本)。== (14)彼人十八度,將為諸神王,統治三百國,住於大地上。 (15)二十五度間,彼為轉輪王,此量未得盡,統治廣國土。 (16)從今十萬劫,後生甘蔗族,稱謂瞿曇姓,出世為尊師。 (17)從兜率天沒,淨根所使故,生而實卑賤,其名優波離。 (18)其後得出家,揮[A1]祛一切惡,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ᅟᅟ==[A1] 祛【CB】,袪【南傳】== (19)釋族之聖子,瞿曇佛歡喜,彼為通律者,置於最上位。」 (20)淨信故出家,無漏了所作,諸漏皆正知,吾住成無漏。 (21)於律無不通,受佛所慈愍,己得滿足業,吾住成無漏。 (22)以戒為根本,自制於五根,如山出寶玉,執持一切律。 (23)無上之尊師,了知吾此德,比丘眾中坐,置吾最上位。 (24)四種無礙解……(以下與前偈相同)。 ——如是尊者[4]優波離長老宣唱此等偈。 ᅟᅟ==[4] 註釋中為 Bhāgineyyupāli 與前出之優波離區別。但其內容卻與持律第一之優波離為同一人。== ## 四二 拘利耶維薩(二十億)[1] ᅟᅟ==[1] 詳解為 Soṇa-Koḷiyavessa(黃金二十億),又異本為 KotiKaṇṇa(億耳)Koḷiyavessa 或 Koḷivisa 與漢譯億耳比丘(Koṭikanna)當為另一人。可參閱 Theragāthā(南傳藏卷二五)中別出兩者之偈。漢譯則往往與此混同。此在譬喻經之各寫本中,亦同犯此類錯誤。== (1)阿諾瑪達西,世間居上首,漆灰作塗料,吾作經行處。 (2)以種種色花,撒放經行處,天棚覆上空,施食無上佛。 (3)吾向佛合掌,虔誠敬禮彼,爾時吾奉獻,彼尊長屋舍。 (4)無上彼尊師,了知吾心意,彼佛具眼者,慈愍垂納受。 (5)人天共布施,彼佛悉接受,比丘眾中坐,為說如次偈: (6)「以喜雀躍心,布施長屋舍,吾將讚其人,傾耳聽吾說。 (7)以具福業故,此人當死時,繫千頭馬車,屆時侍候彼。 (8)爾乘其馬車,趨赴神世界,去至樂彼處,諸神擁喜悅。 (9)以寶土塗飾,豪華高貴殿,優美樓臺閣,安住其宮殿。 (10)歷時三萬劫,享樂神世界,二十五劫間,彼將為神王。 (11)七十有七度,彼為轉輪王,通稱唯一名,謂耶輸多羅。 (12)得享二種福,吾見其積福,二十八劫後,彼為轉輪王。 (13)亦有美宮殿,毘首羯摩造,具有十種聲,安住此都城。 (14)從今無量劫[2],君王威力大,得即王位者,名稱甘蔗王。 ᅟᅟ==[2] 自此以下至第二十一偈止,插入有關甘蔗(okkāka.Ikṣuāku)王統之傳說。甘蔗王之子女九人為四男五女。王後立新妃,寵愛新妃及其一子,驅逐先妃之子等於國外。彼等入最上之山即雪山,住於湖畔之薩伽(Sāka)樹林中,兄妹相婚。保持血統之純潔。此即釋迦族之祖。D. 3. Ambaṭṭha(南傳藏卷六、一三七頁)、長阿卷一三、阿摩晝經 Sumangala. I. P. 174 及其他請參閱。== (15)侍女一萬六,容姿皆優美,尊貴彼王妃[3],子生達九人。 ᅟᅟ==[3] 讀為 tayā。== (16)九子出生後,王妃各逝去,青年之少女,繼為第一妃。 (17)甘蔗王滿足,彼女受恩惠,王妃受惠施,驅逐群王子。 (18)彼等皆出家,前往山頂峰,畏怖破血統,與同棲妹等。 (19)其妹有一人[4],不幸為病侵:『吾等破血統。』王子埋彼女。 ᅟᅟ==[4] 甘蔗王之長女名曰 Piyā 患癩病被棄於洞窟。為拘羅(kola)市之王而出家者,於其近傍將其救出。此後裔曰拘利族。見 Cf. MahāvastuI, P. 353; Sumaṅgala, I. P. 262。== (20)一人剎帝利,取彼女共信,甘蔗家系譜,自此有分裂。 (21)彼等之後裔,號稱拘利族,彼處所擁持,享有諸財富。 (22)彼之身歿去[5],往趣神世界,於處心神適,並見諸宮殿。 ᅟᅟ==[5] 應視作第十三偈續述至此。予意以為甘蔗王或拘利族之祖應視為一剎帝利。== (23)彼由天界歿,淨根所使故,再生來人間,名字稱輸那[6]。 ᅟᅟ==[6] Soṇa(黃金)。== (24)意堅精力盛,精懃於師教,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25)尊師視無邊,釋族長瞿曇,大雄知分別,置吾最上位。 (26)最上鍛克已,心之指向善,荷擔此一切,證悟成無漏。 (27)生尊如獅王,大龍彼肢光[7],比丘眾中坐,置吾於最上。 ᅟᅟ==[7] Aṅgīrasa(肢光)為釋尊之異名。== (28)四之無礙解……。 ——如是尊者蘇那拘利耶維薩長老宣唱此等偈。 ## 四三 拔提拘利吾達耶弗多(拘利吾達之子賢善) (1)巴多穆塔拉,慈心大牟尼,世最上導師,人人皆親近。 (2)麥粉作麵點[1],供養飲食物,彼等施尊師,種無上福田: ᅟᅟ==[1] 讀為 Sattukāñ Ca(暹羅本)。== (3)最尊無上佛,僧團亦邀請,如是天中天,吾將作布施。 (4)吾遣諸人等,邀請如來臨,斯無上福田,比丘僧團眾。 (5)座椅數十萬,裝金敷毛毯,毛褥敷為覆[2],綿衣亞麻衣,佛生適相應,吾設高貴席。 ᅟᅟ==[2] 讀為 tūlikā。== (6)巴多穆塔拉,人中之長者,比丘眾圍繞,來至吾家門。 (7)世間之救主,吾出迎彼佛,內喜心清淨,導嚮至吾家。 (8)比丘數十萬,世界大導師,吾喜心清淨,美食且豐盛。 (9)巴多穆塔拉,納受尊供物,比丘眾中坐,以說如次偈: (10)「金椅敷毛毯,布施此座者,吾將讚其人,傾耳聽吾說。 (11)七十四度間,統領神世界,天女等所敬,享受無顧樂。 (12)諸國數一千,安住大地上,五十一度間,彼為轉輪王。 (13)任何投處生,皆是高貴家,淨根所使故,其後得出家,名稱為跋提,尊師之弟子。 (14)孤獨吾安居,獨離臥牀住,今日吾剃髮,果報皆無缺。 (15)一切知者師,了知吾一切,比丘眾中坐,置吾於最上。 (16)四之無礙解……」 ——如是尊者者拔提拘利吾達耶弗多長老宣唱此等偈。 ## 四四 山尼達帕迦[1](共積) ᅟᅟ==[1] 異本中為 Santiṭṭhāpaka 或為 Sanniṭṭhāpaka。== (1)山谷森林中,吾造小屋住,名聲有無得,吾亦悉滿足。 (2)巴多穆塔拉,接受尊供物,十萬得道者,相隨來吾前。 (3)親近大雄者,最勝水中草,吾設敷草蓆,布施與尊師。 (4)內心清淨喜,[A2]蓖麻與飲物,吾作清淨施,施與端直人。 ᅟᅟ==[A2] 蓖【CB】,菎【南傳】== (5)爾時行此施,從此十萬劫,吾不知惡趣,布施此果報。 (6)四十一劫昔,阿林達瑪王[2],七寶具大力,吾為轉輪王。 ᅟᅟ==[2] Arindama(摧敵)。== (7)四之無礙解…… ——如是尊者山尼達帕迦宣唱此等偈。 ## 四五 潘奢哈提耶(五手) (1)須彌陀佛者,彼來市場中,寡言眼垂瞼,慎慮制諸根。 (2)手取五蓮華,吾為作花環,虔誠以獻佛,親手為供養: (3)「吾捧此蓮花,為尊師覆蓋」,敬師如弟子,傾注彼大龍。 (4)吾自供此花,歷數三萬劫,猶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5)古昔二千劫,五人剎帝利,大力哈提耶[1],曾為轉輪王。 ᅟᅟ==[1] Hatthiya(手)。== (6)四之無礙解…… ——如是尊者潘奢哈提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四六 巴多瑪奢達尼耶(蓮翳) (1)人中世救主,毗婆尸涅槃,吾執盛蓮華,供荼毘柴堆。 (2)堆積荼毘柴,上騰於高空,遮翳柴堆上,吾作遮日棚。 (3)時吾供鮮花,歷九十一劫,吾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4)四十七劫昔,蓮華自在王,夷平四方際,壯力大輪王[1]。 ᅟᅟ==[1] Padumissara(蓮華自在)。== (5)四之無礙解…… ——如是尊者巴多瑪奢達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四七 薩耶那達耶迦(褥施) (1)悉達多佛陀,慈心誠篤者,吾施最上褥,鋪覆布諸具。 (2)敷座舒適褥,彼佛欣悅受,佛由座昇起,勝者騰空去。 (3)爾時吾施褥,歷九十四劫,吾不知惡趣,施褥此果報。 (4)五十一劫昔,王名婆留那,七寶具大力,出為轉輪王。 (5)四之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耶那達耶迦長老宣唱如是偈畢。 ## 四八 羌伽瑪達耶迦(經行處布施) (1)阿塔達西佛,世間居上首,吾多積磚石,造彼經行處。 (2)善造經行處,高五拉他那[1] \[2],適修心神爽,一百肘之長[3]。 ᅟᅟ==[1] 或應讀為 uccatte。== ᅟᅟ==[2] ratana(aratni)長度之單位,合二十一拇指中幅之長度。或與 12anguli(指)相當。== ᅟᅟ==[3] hattha(hasta)譯為肘,長度之單位,為由肘至中指尖端之長度,但實測究為幾何?頗有異說。一說為一尺八寸。茲示其關係單位相互之量如次:24 anguli = 1 hasta; 4 hasta = 1 dhanu(弓); 500 dhanu = 1 kro'sa(拘盧舍)8; kro'sa = 1 yojana(由旬)。== (3)阿塔達西佛,至人受布施,手執淨砂粒,為說如次偈: (4)「依所施砂粒,為作經行處,具足七種寶,得享砂粒報。 (5)三劫於天上,統領神世界,天女等所敬,享受無虧樂。 (6)來至人間界,王位統治國,三度為輪王,彼住於地上。」 (7)爾時積勝業,十八劫之間,吾不知惡趣,經行處果報。 (8)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羌伽瑪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四九 須跋陀(好賢) (1)巴多穆塔拉,受尊供物者,望高入涅槃,搖撼眾人等。 (2)正覺尊涅槃,震動十萬界,爾時諸人等,諸神皆來集。 (3)裝滿旃檀香,伽羅末利迦[1],心內喜雀躍,吾塗於至人。 ᅟᅟ==[1] tagara, mallikā,多羅伽略稱伽羅,為香之名。摩利迦為花之名,亦稱次第花,為一種香草。== (4)無上彼尊師,了知吾心意,正覺尊安臥,以說如次偈: (5)「當吾最後時,覆香與花環,吾亦讚其人,傾耳聽吾說。 (6)此男從此沒,兜率天界行,統領彼世後,赴樂變化天。 (7)至誠以此法,布施盛花環,至彼業報滿,受享無虧樂。 (8)此男彼處沒,再生兜率天,復由彼世沒,生來於人間。 (9)大龍釋族子,人天界最勝,令諸有情悟,具眼者涅槃。 (10)淨根所使故,彼意得出家,以近正覺尊,爾時發詢問。 (11)世界之導師,一切知者云,了知前世業,開啟真理門。 (12)此問獲滿意,喜悅意鎮靜,禮敬於尊師,請許為出家。 (13)己業既滿足,認得意清淨,通曉最上法,佛允彼出家。 (14)此男勵精勤,於正覺尊教,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第五誦品—— (15)前業所縛故,安靜鎮定心,佛子由法生,吾更善所作。 (16)親近彼法王,乃發最上問,彼亦答吾問,導吾於法耳。 (17)了知佛之法,喜住於佛教,諸漏皆正知,吾住成無漏。 (18)十萬劫往昔,最勝水中草[2],如油盡燈火,涅槃無繫縛。 ᅟᅟ==[2] Jalajutama 即 Padumuttara 指佛而言。== (19)寶玉造塔婆,高有七由旬,吉祥心悅豫,於彼獻幢幡。 (20)迦葉正覺者[3],提舍為高弟,為我生其子,為勝教後嗣。 ᅟᅟ==[3] 過去七佛之第六佛。過去二十四佛之第二十四佛。== (21)以卑意向彼,吾為不祥言,依吾所業果,最後會勝者。 (22)娑羅最後牀,施向彼牟尼,利濟慈愍者,佛許吾出家。 (23)今實已出家,並已具足戒,今實兩足尊,吾臨般涅槃。 (2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須跋陀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五〇 純陀(瘦短)[1] ᅟᅟ==[1] 一般係指為摩訶周那,大純陀(Mahācunda)比丘。即舍利弗之弟。但在此或指為他人之混同者。== (1)世間居上首,悉達多佛陀,尊花獻作供,佳提為蔽覆[2]。 ᅟᅟ==[2] Jāti 為素馨之類。== (2)諸般辦置齊,供獻於佛陀,餘花執於手,亦向佛奉獻。 (3)黃金般姿容,世間大導師,清淨吾心喜,獻佛鮮花供。 (4)斷惑正覺尊,隨渡瀑流人,比丘眾中坐,為說如次偈: (5)「供施鮮花物,充滿天上香,吾將讚其人,傾耳聽吾說。 (6)彼男此世沒,隨於諸天眾,佳提花圍繞,趣赴天世界。 (7)所居甚高聳,黃金摩尼造,累積福業故,幾多層宮殿。 (8)七十四度間,統領神世界,天女等所敬,享受無虧樂。 (9)統治三百國,住此大地上,七十五度間,彼為轉輪王。 (10)稱名為難勝[3],為眾人國主,其福彼享受,依己所造業。 ᅟᅟ==[3] Dujjaya(難勝)。== (11)一度往惡趣,彼生來人間,黃金存多量,積累有百億。 (12)彼生於此世,者婆羅門族,萬甘達之子[4],賢明舍利子[5]。 ᅟᅟ==[4] Vaṅganta 為舍利弗及純陀之父。== ᅟᅟ==[5] Sārī(鶖鷺)。== (13)央祈羅娑教,於彼求出家,名周羅純陀[6],為尊師弟子。 ᅟᅟ==[6] Cūḷacunda(小純陀)。== (14)猶為沙彌時,彼即成漏盡,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15)大雄善比丘,及他吾奉事,奉事於吾兄[7],了達最上義。 ᅟᅟ==[7] 兄指舍利弗(Sāriputta)。== (16)奉事於吾兄[8],身骨集吾鉢[9],世間居上首,親近正覺尊。 ᅟᅟ==[8] 此為指舍利弗涅槃之時,彼為辦理荼毘等諸事,行施供養。此時純陀傳為舍利弗之沙彌。S. 47. 13. Cuṇḍa.(S. V. P. 161),雜阿卷二四(大正藏,卷二、一七六頁中)參閱。== ᅟᅟ==[9] 讀為 dhātuṁ pattamhi ociya(暹羅本)。== (17)人天大覺者,緊執吾兩腕,示彼之身骨,讚第一弟子。 (18)此心吾解脫,確立此信心,諸漏皆正知,吾住成無漏。 (19)四之無礙解……。 ——如是尊者純陀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優波離、輸那、拔提、山尼達巴、哈提耶, 羌達、薩耶[1]、羌伽瑪、最後純陀須跋陀, 十人共偈百四十,其上更有四偈存。 ᅟᅟ==[1] Seyya = Sayana。== 第六 維伽尼品[1-1] ᅟᅟ==[1-1] Vīja 與 Vidhūpana 皆為扇之意,故本品稱為扇品(維伽尼品 Vīja ni Vagga)。== ## 五一 維多帕那達耶伽(扇施) (1)巴多穆塔拉,世間居上首,兩足之尊者,吾以扇施與。 (2)合掌於頭上,己心為淨化,禮敬正覺尊,起立向北去。 (3)彼執扇在手,世間最尊師,比丘眾中坐,為說如次偈: (4)「依此扇布施,乃由心所願,十萬劫之間,彼不墮惡趣。」 (5)力勝意志堅,集中心之德,吾生為七歲,達阿羅漢位。 (6)六萬劫中間人稱名扇意[2],大力十六人,出為轉輪王。 ᅟᅟ==[2] Vījamānasa(扇意)。==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維多帕那達耶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五二 薩塔藍西伽(百光) (1)攀登高岩上,人中勝者坐,其山不遠住,吠陀婆羅門。 (2)人中稱長者,天中天大雄,頭上吾合掌,讚歎世尊師: (3)「此佛為大雄,說示勝法人,常隨比丘眾,如火團光輝。 (4)宴靜如大海,難渡如急流,無怖如獸王,示法具眼者。」 (5)巴多穆塔拉,識知吾心意,比丘眾中立,為說如次偈: (6)「謹此示合掌,禮讚殊勝佛,三萬劫之間,統領神世界。 (7)十萬劫之後,央祈羅娑名,正覺除覆蓋,爾時示現世。 (8)法子由法生,彼師法後嗣,名薩塔藍西,彼成阿羅漢。」 (9)生年僅七歲,出家成無家,名薩塔藍西,燦放吾光輝。 (10)樹蔭曼陀婆,禪思浸禪樂,等正覺者教,吾保最後身。 (11)七萬劫往昔,稱四人羅瑪[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Roma(身毛)。== (12)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2]薩塔藍西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ᅟᅟ==[2] Sataraṁsiya 偈中亦稱 Sataraṁsi。== ## 五三 薩耶那達耶伽(褥施) (1)巴多穆塔拉,憐愍諸世界,吾以清淨心,施彼以座褥。 (2)依此褥布施,蒔種於善田,於吾生富財,褥施之果報。 (3)吾牀臥於空,吾支此大地,吾為有情主,施褥此果報。 (4)五萬劫往昔,大雄有八人,三千四百劫,大力有四人。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耶那達耶伽宣唱此等偈。 ## 五四 康豆達伽(香水) (1)巴多穆塔拉,有菩提樹祭,爾時執美瓶,吾施與香水。 (2)洗菩提樹時,沛然大雨降,忽作威爆雷,發有大音響。 (3)雷火奔迅速[1],於彼吾死去,遂立天世界,吾唱次一偈: ᅟᅟ==[1] 讀為 Tena cāsanivegena(異本)。== (4)「諸佛與諸法,尊師皆成滿,吾此身體仆,今享樂天界。」 (5)吾住高峻處,聳立有百層,萬人之天女,常行圍繞吾。 (6)吾未見疾病,內心亦無憂,苦熱皆不見,福業此果報。 (7)二千八百劫,山瓦西塔王[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Saṁvasita(共住)。== (8)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康豆達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五五 歐帕威哈(好適乘) (1)巴多穆塔拉,吾施以駿馬,吾獻正覺尊,而自家去己。 (2)名喚戴瓦拉,第一師弟子,勝法彼後嗣,來至吾面前: (3)「彼尊持鉢來,駿馬不相應,知曉汝意欲,具眼者接納。」 (4)馬馳如疾風,評為印度產,布施此駿馬,吾獻正覺尊。 (5)投生任何胎[1],常在任何處,力行如疾風,於吾之心生。 ᅟᅟ==[1] 暹羅本中為,「諸神與人間,吾生任何胎,駿馬疾如風,吾生得繁榮」。== (6)人得具足戒,得戒為容易,若佛住此世,吾等所推崇。 (7)二十八度間,為大力士王,夷平四方際,出長閻浮提。 (8)此是最後生,至最後生時,勝敗皆捨棄,吾達不動位。 (9)三萬四千劫,剎利大威力,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10)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歐帕威哈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五六 薩波利瓦拉薩那(有隨眾座) (1)巴多穆塔拉,吾施與團食,摩利花圍繞,吾往彼食場。 (2)此世尊導師,彼處座上坐,安詳且端莊,讚吾施團食: (3)「僅此吉祥田,蒔下一粒種,適時以順雨,熟實耕者喜。 (4)團食如其實,汝今蒔善田,生生如其生,結實汝心喜。」 (5)最勝水中草,正覺如斯語,讚美其團食,指向北方去。 (6)依彼之戒本,自制於五根,耽湎於孤獨,吾住成無漏。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波利瓦拉薩那長老宣唱如是等偈。 ## 五七 潘奢底毘伽(五燈明) (1)憐愍諸生物,巴多穆塔佛,吾有此直見,確立其善法。 (2)圍繞菩提樹,吾布施燈明,爾時吾具信,造作多燈明。 (3)諸神與人間,投生任何胎,空中有炬火,施燈明果報。 (4)過岩逾城壁,又越山上行,四方百由旬,吾眼均得見。 (5)於吾殘業中,已於達漏盡,具二足尊教,吾保最後身。 (6)三千四百劫,薩達洽庫名[1],大力大威力,出為轉輪王。 ᅟᅟ==[1] Satacakkhu(百眼)。==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潘奢府底毘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五八 達伽達耶迦(幡施) (1)巴多穆塔拉,美道樹下坐,雀躍心內喜,於彼吾載幡。 (2)手執樹落葉,投棄於他處,內外皆清淨,解脫盡諸漏;禮拜菩提樹,如向正覺尊。 (3)善逝世間解,受吾尊供人,比丘眾中立,師說如次偈: (4)「依此幡布施,更依此奉事,十萬劫之間,彼不墮惡趣。 (5)幾百度為王,彼在於王位,稱名嗢羯吒,為世轉輪王。 (6)彼享無虧樂,淨根所使故,彼向瞿曇佛,樂於受其教。」 (7)專念勤精進,心靜無執著,等正覺者教,吾保最後身。 (8)五萬一千劫,有王嗢羯吒,五百萬劫昔,有王名美佳[1]。 ᅟᅟ==[1] Megha(雲)。==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達伽達耶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五九 鉢頭摩(蓮) (1)佛說四諦法,殊勝轉法輪,慈降不死雨,請淨眾多人。 (2)吾執著蓮幡,立於小屋間,目送牟尼喜,投幡至空中。 (3)爾時稀有事,其蓮復再返,佛知吾心意,受吾蓮華幡。 (4)佛慈援手執,水生無上花,比丘眾中立,宣說如次偈: (5)「彼向無漏者,投擲此蓮華,吾將讚其人,傾耳聽吾說。 (6)神王三十劫,統領神世界,來住於地上,統治七百國。 (7)於彼手執鉢,將為轉輪王,由空降花雨,當時恰降來。 (8)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稱為瞿曇姓,出世為尊師。 (9)彼為法後嗣,由法生法子,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10)吾從胎出生,思慮致意深,生年僅五歲,已達羅漢位。 (11)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鉢頭摩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六〇 阿薩那菩提耶(阿薩那菩提樹) (1)生年僅七歲,即見世導師,清淨吾心喜,親近人中尊。 (2)世間居上首,人間帝沙佛[1],雀躍心喜植,無上菩提樹。 ᅟᅟ==[1] 過去二十四佛之第十七佛。Buddhavaṁsa, P. 48; J. I. P. 40。== (3)命名阿薩那[2],達拉尼爾哈[3],無上菩提樹,五株吾奉事。 ᅟᅟ==[2] 前第三譬已出。== ᅟᅟ==[3] 前第一佛陀品一七五偈已出。== (4)見彼樹開花,體毛即豎立,吾近尊佛前,宣己稀有業。 (5)爾時自存者,名為帝沙佛,比丘眾中坐,為說如次偈: (6)「植菩提樹者,向佛盡供養,吾將讚其人,傾耳聽吾說。 (7)天界三十劫,統領神世界,六十四度間,彼為轉輪王。 (8)從兜率天沒,淨根所使故,享二無虧樂,樂趣為彼人。 (9)專念勤精進,心靜無執著,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10)吾樂於孤獨,心淨無執著,如象斷其縛,吾住成無漏。 (11)時植菩提樹,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植菩提樹報。 (12)七十四劫昔,杖軍名聲高[4],具足七種寶,吾為轉輪王。 ᅟᅟ==[4] Daṇḍasena(杖軍)。== (13)七十三劫昔,大王七人出,名稱為全輪[5],吾為轉輪王。 ᅟᅟ==[5] Samantanemi(全輪)。== (14)二十五劫後,剎利名充滿[6],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6] Puṇṇaka(充滿)。== (1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薩那菩提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維多帕那達耶伽、薩塔藍西、薩耶那、 [1]烏達齊與[2]瓦西耶、薩波利瓦拉薩那、 潘迦底毘、達伽、[3]鉢頭摩與第十菩提樹。 以上長老為十品,偈共九十二。 ᅟᅟ==[1] Udaki = Gandhodaka。== ᅟᅟ==[2] Vāhiya 為運載者,指馬而言。Opavuyha 為(適於乘者),二者之義相同。== ᅟᅟ==[3] Padumapūjaka 為(蓮供養),出版者以 paduma 與 Pūjaka 作另有其人為誤植。== # 第七 薩伽質塔尼耶品 ## 六一 薩伽質塔尼耶(己心) (1)響杳無煩擾,山傾見叢林,如仙者漫步,見受尊供人。 (2)吾作砂塔婆[1],布撒種種花,所作禮塔婆,如向正覺尊。 ᅟᅟ==[1] 依異本 Puḷinaṁ,又可讀為 Pūḷinaṁ。== (3)具足七寶王,王國之統主,己業方成滿,供養塔婆報。 (4)時吾供獻花,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供養塔婆果。 (5)八十劫之昔[2],吾為轉輪王,具足七種寶,統為四洲王。 ᅟᅟ==[2] asītikappe 訂正為 nantayaso。==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伽質塔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六二 阿渥普毘耶(阿渥花) (1)佛說明四諦,宣示不死句,由其精舍出,立於經行處。 (2)尸棄佛示語,尊佛使吾悟,手執種種花,布撒於空中: (3)「依此殊勝業,人長兩足尊,勝敗皆捨棄,吾達不動位。」 (4)彼時獻鮮花,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花之果報。 (5)二十劫之昔,剎利須彌陀,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渥普庇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六三 巴奢伽瑪尼耶(迴歸) (1)信度河之畔,吾為郭公鳥[1],覓食塞瓦拉[2],慎不為諸惡。 ᅟᅟ==[1] cakkavāka 好聲鳥,印度郭公鳥。== ᅟᅟ==[2] sevāla 草之名。== (2)得見離塵佛,風之直道來,口啣娑羅花,獻毘婆尸佛: (3)「如來正信其,不動堅固者,依彼心之淨,得不墮惡趣。」 (4)吾於尊佛前,誠謹為善行,吾為空翔鳥,吾善蒔播種。 (5)彼時吾獻花,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斷果報。 (6)稱名善愛見[3],同名有八人,十七劫之昔,大力為輪王。 ᅟᅟ==[3] Sucārudassana(善愛見)。==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巴奢伽瑪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六四 帕拉帕薩達迦(他起信) (1)黃金正覺尊,勝利大仙人,壯牛勝雄者,誰見不起信。 (2)無際如雪山,難渡如大海,實佛之禪定,誰見不起信。 (3)大地實難量,美麗為森飾,實佛其淨戒,誰見不起信。 (4)直風不搖道,蒼空不可量,實佛其智慧,誰見不起信。 (5)此等四種偈,世那婆羅門[1],無敵殊勝佛,讚佛悉達多。 ᅟᅟ==[1] 讀為 Sena(異本)。== (6)九十四劫間,不生惡趣事,盡多為善趣,吾享無虧樂。 (7)讚世界導師,九十四劫間,吾不知惡趣,讚佛此果報。 (8)十四劫之昔,烏伽達四人[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Uggata(昇)。==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帕拉帕薩達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六五 比薩達耶迦(蓮根布施) (1)名稱毘舍浮[1],諸仙中第三,入於森林中,人中勝者住。 ᅟᅟ==[1] Vessabhū 為過去七佛之第三佛,故此有諸仙中第三之稱。== (2)吾持蓮華根,趨赴佛陀前,清信吾合掌,向佛行布施。 (3)覺者毘舍浮,援手親接受,吾不知安樂,何處有殊勝。 (4)吾或最後來,一切有結除,如棲森大象,善業吾蒔種。 (5)彼時依積業,三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布施蓮根果。 (6)薩摩達那名[2],十六人王出,十三劫往昔,大力轉輪王。 ᅟᅟ==[2] Samodhāna(並置)。==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比薩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六六 斯欽提陀(善考) (1)吾行山難路,生為尊獅子,獵殺諸獸群,吾住山峽間。 (2)阿塔達西佛,言說之勝者,彼來殊勝山,動搖吾心意。 (3)吾殺斑點鹿,趨近吾將食,佛恰於此時,乞食行近吾。 (4)吾持最上肉,將施與尊師,大雄者欣喜,當時吾心淨。 (5)依此淨信心,走入山難路,湧出喜悅心,就地吾死逝。 (6)由此肉布施,更依時心願,千五百劫間,享樂神世界。 (7)其餘劫之間,吾多積善業,實此肉布施,更依觀想佛。 (8)三十八劫昔,長壽有八人[1],六十劫往昔,二人婆留那。 ᅟᅟ==[1] Dīghāyu(長壽)。==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斯欽提陀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六七 瓦塔達耶迦(衣施) (1)彼等吾為鳥,迦樓金翅鳥,飛往香醉山,得見離塵佛。 (2)吾棄迦樓羅,扮為年少者,向彼兩足尊,布施一件衣。 (3)世間導師佛,欣然受吾衣,尊師立空中,為說次一偈: (4)「由此衣布施,更依汝心願,棄迦樓羅身,享樂神世界。」 (5)世間居上首,阿塔達西佛,讚歎衣布施,指向北方去。 (6)何處吾再生,衣常皆滿足,蔽日覆大空,施衣此果報。 (7)七人名太陽[1],大力轉輪王,三十六劫昔,曾為諸人王。 ᅟᅟ==[1] Aruṇaka(太陽)。== (8)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瓦塔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六八 菴婆達耶迦(菴婆布施) (1)阿諾瑪達西,坐於山峽間,心滿無執著,慈心待世人。 (2)時吾為彌猴,秀岩之雪山,吾見阿諸瑪,至心信仰佛。 (3)雪山路不遠,爾時菴婆熟,從樹採其果,布施蜜菴婆。 (4)阿諾瑪達西,佛為我預言:「依此蜜布施,乃至菴婆施。 (5)從今五十劫,享樂神世界,餘劫生人天,混而彼流轉。 (6)得悟機成熟,放棄其惡業,彼往惡趣後,燒滅眾煩惱。」 (7)以正法自制[1],順從彼大仙,勝敗皆捨棄,達於不動地。 ᅟᅟ==[1] 讀為 damathenāhaṁ(異本)。== (8)七十七劫昔,名菴婆核生[2],大力十四人,出為轉輪王。 ᅟᅟ==[2] Ambatthaja(菴婆核生)。==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菴婆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六九 須摩那(善意) (1)吾名須摩那,為作華鬘者,得見離塵佛,受我尊供物。 (2)鮮花心悅適,兩手吾持花,奉獻尸棄佛,世間有緣者。 (3)由此花供養,更依內心願,吾不知惡趣,乃供佛果報。 (4)以供鮮花故,三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5)二十六劫昔,名高十四人[1],具足七種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讀為 cattārasa(異本)。==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須摩那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七〇 普帕將哥提耶(花籠) (1)無畏如獅子,擬似金翅鳥,壯如虎牡牛,生如尊獅子。 (2)非欲心無敵,歸依尸棄佛,比丘眾等隨,最勝沙門坐。 (3)無上阿諾迦[1],容入花籃內,花籃與花束,殊撒向佛陀。 ᅟᅟ==[1] Anojā 為開赤花之灌木。== (4)依吾淨信心,人長兩足尊,勝敗皆捨棄,吾達不動位。 (5)爾時作善業,三十一劫問,吾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6)三十劫往昔,持名為神現[2],五人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Devabhūti(神現)。==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普帕將哥提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薩伽質塔、[1]阿渥普、[2]巴奢布西伽瑪那、 帕拉帕薩、比薩達、斯欽提與瓦塔達、 菴婆達與須摩那、普帕將哥提雅。 得見真義共十人,說偈總有七十一。 ᅟᅟ==[1] 原文雖為 Addhāpupphi,今採異本為 Avopupphi。暹羅本則為 atho Pupphi。== ᅟᅟ==[2] Paccā〔bhi〕gamana。== # 第八 那伽薩瑪羅品 ## 七一 那伽薩瑪拉(有華鬘象) (1)阿波他利花[1],棄路吾拾遺,以供世緣者,尸棄佛塔婆。 ᅟᅟ==[1] apāṭali 樹名。不詳。== (2)彼時作是業,三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供養塔婆果。 (3)十五劫之昔,剎帝利名地[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Bhūmiya(地)。==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那伽薩瑪拉長者宣唱此等偈。 ## 七二 帕達山尼耶迦(足想) (1)日種帝沙佛,吾見踏足來,雀躍內心喜,其足吾起信。 (2)爾時得足想,九十二劫間,吾不知惡趣,足想此果報。 (3)第七劫之昔,剎利須彌陀,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帕達山尼耶迦長者宣唱此等偈。 ## 七三 山尼耶迦(想) (1)佛之糞掃衣,見其掛樹梢,於此吾合掌,禮拜糞掃衣。 (2)彼時作其業,九十二劫間,吾不知惡趣,想佛此果報。 (3)第四劫之昔,剎利名樹精[1],大力夷四方,出為轉輪王。 ᅟᅟ==[1] Dumasāra(樹精)。==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山尼耶迦長者宣唱此等偈。 ## 七四 比薩魯瓦達耶迦(鬚根塊莖布施) (1)踏入森林中,吾住不毛處,見毘婆尸佛,接受尊供物。 (2)吾施嗽手水,鬚根與塊莖,頭面接足禮,指向北方去。 (3)時行此布施,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福業此果報。 (4)第三劫之昔,剎利崇鬚根[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Bhisasammata(以鬚根而受崇者)。==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比薩魯瓦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第六誦品—— ## 七五 耶伽山尼耶迦(一想) (1)侍毘婆尸佛,騫荼大弟子,彼受世供物,吾施彼一食。 (2)人中兩足尊,吾心生淨信,吾不知惡趣,一食施果報。 (3)四十劫之昔,剎利婆留那,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耶伽山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七六 提那山塔拉達耶迦(草敷具布施) (1)雪山路不遠,更有一大湖,幾百之葉覆,花開多鳥群。 (2)彼處浴飲水,吾住不遠處,直風迎面來,吾見勝沙門。 (3)無上彼尊師,了知吾心意,由雲中降臨,彼時立地上。 (4)以角刈取草,吾施為坐具,導師帝沙佛,世尊坐其處。 (5)己心為淨化,吾拜世導師,沈思大牟尼,屈身吾折回。 (6)吾心依淨信,赴樂變化天,吾不知惡趣,布施敷具果。 (7)第二劫之昔,剎利名鹿敬[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Migasammata(鹿敬)。== (8)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2]提那山塔拉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ᅟᅟ==[2] Tiṇasanthāra〔daya〕ka。== ## 七七 斯質達耶迦(針布施) (1)三萬劫往昔,三十二相具,名號須彌陀,世界之導師。 (2)彼映黃金色,兩足之尊者,為佛縫綴衣,吾施五根針。 (3)依其針布施,勝觀微妙義,銳速心神爽,於此生智慧。 (4)燃盡幾煩惱,除去諸有結,等正覺者教,吾保最後身。 (5)稱名二足主[1],世有四人王,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Dipadādhipati(二足者之主)。==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斯質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七八 波吒釐普毘耶(波吒釐花) (1)容姿值黃金,三十二相具,走進市場間,黃金色佛陀。 (2)時吾豪商子,柔和耽欲樂,波吒釐之花,吾採為堆積。 (3)雀躍內心喜,以花為供養,南無帝沙佛,救主世間解。 (4)彼時行其業,九十二劫間,吾不知惡趣,供花此果報。 (5)六十三劫昔,稱名為勝敬[1-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1] Abhisammata(勝敬)。==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波吒釐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七九 提坦伽利耶(立合掌) (1)吾於森林中,追獸為獵師,見彼帝沙佛,莊嚴世導師。 (2)指向西方去,於彼吾合掌,樹葉結蓆上,佛坐處不遠。 (3)爾時吾頭上,雷電忽大作,如是吾臨死,再度為合掌。 (4)彼時之合掌,九十二劫間,吾不知惡趣,合掌此果報。 (5)五十四劫昔,名喚作獸旗[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Migaketu(獸旗)。==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坦伽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八〇 提尼帕多密耶(三蓮華) (1)巴多穆塔拉,通曉一切法,彼為最勝者,自制人等隨,自制人等圍,彼等由市出。 (2)漢薩瓦底市[1],吾為製花人,盛花開放時,三花持吾手。 ᅟᅟ==[1] Haṁsavatī(鵞市)。== (3)吾見離塵佛,折返市場中,吾見正覺尊,彼時如是思: (4)「此等花獻王,吾持奉如何,村田耕千金,吾得又如何。 (5)賢明制不制,生物有幸運,供養救世主,吾得不死富。」 (6)如斯心思惟,己心為淨化,手執三赤花,爾時拋空中。 (7)拋向空中去,其花忽擴展,莖上花瓣下,彼處停頭上。 (8)見者任何人,皆揚感歎聲,諸神於空中,拍手為喝采: (9)「尊佛於此故,生起稀有事,吾等施花故,得聞一切法。」 (10)巴多穆塔拉,接受尊供人,尊師街頭立,為說如次偈: (11)「彼時以赤蓮,供養佛之物,吾將讚此人,傾耳聽吾說。 (12)三萬劫昔間,享樂於天界,神王三十劫,統領神世界。 (13)爾時有宮殿,稱名為大福[2],三百由旬高,二百五十廣。 ᅟᅟ==[2] Mahāvitthārika(大福)。== (14)四十萬劫後,建造有尖塔,嚴具勝樓閣,完具大臥牀。 (15)十萬俱胝數,天女等圍繞,音樂與歌舞,彼女巧右繞。 (16)滿集天女群,於此盛宮殿,其色為赤神,天常降花雨。 (17)門扉之把手,象牙壁上釘,赤蓮花垂下,花朵車輪大。 (18)於此宮殿中,花葉覆幾重,天女臥其中[3],內中多寬展。 ᅟᅟ==[3] 今採暹羅本作 tuvaṭṭssanti。== (19)四周百由旬,圍繞其住處,此等赤淨蓮,滿放神馨味。 (20)七十五度間,彼為轉輪王,統治廣國土,不能測其量。 (21)幸享二無虧,安泰無危害,將屆臨終時,彼得見涅槃。」 (22)吾常見佛耶?為善交易耶?供養三蓮華,吾享三成就。 (23)今日吾達法,諸垢得解脫,人人花開頂,翳遮赤蓮華。 (24)巴多穆尊師,說吾以往業,七千現生者,於法作現觀。 (25)得供養彼佛,十萬劫之間,惡趣吾不知,三蓮花果報。 (26)煩惱令燒盡,除去諸有結,消滅諸有漏,吾今無後有。 (2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尼帕多密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薩瑪拉、帕達山尼、山尼耶迦、[1]阿魯瓦達、 耶伽桑尼、[2]提那山、斯質達耶、波吒釐、 提坦伽利、提尼帕多,十人共偈七十五偈。 ᅟᅟ==[1] 〔Bhisa-〕Āluvadāyaka。== ᅟᅟ==[2] Tiṇadada(草施)即 Tiṇasanthāradāyaka 長老。== # 第九 提蜜羅普毘耶品 ## 八一 提蜜羅普毘耶(提蜜拉花) (1)羌達巴伽河[1],時吾沿岸行,清幽無煩擾,吾見沙門坐。 ᅟᅟ==[1] Candabhāgā(月分)。== (2)此心既得淨,爾時自思惟:「能渡彼將渡,能制彼將制。 (3)得慰彼使慰,能鎮彼將鎮,能脫彼使脫,彼使得涅槃。」 (4)世間之覺者,悉達多大仙,手採提蜜拉[2],布撒其頭上。 ᅟᅟ==[2] timira 花不詳。== (5)雙手吾合掌,更作右繞禮,吾禮尊師足,指向西方去。 (6)既去不久間,鹿王追逐我,直往懸崖行,遂墜於彼處。 (7)自吾供獻花,九十四劫間,吾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8)五十六劫昔,名高者七人,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蜜羅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八二 格達山尼耶迦(逝想) (1)生年僅七歲,出家吾無家,更以清淨心,吾禮尊師足。 (2)難格黑奇花[1],七朶投上空,正覺帝沙佛,如大海無際。 ᅟᅟ==[1] naṅgaliki 花不詳。== (3)善逝蹈聖道,心躍吾供養,爾時吾具信,以己掌合掌。 (4)依此所作業,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5)第八劫之昔,三人名火焰[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Aggisikhā(火焰)。==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格達山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八三 潘難迦利迦(臥合掌)[1] ᅟᅟ==[1] 在異本方面 Nippannañjalika 暹羅本作 Nipanna。依文意看,可以採用。攝頌中亦與右同。== (1)時吾患重病,吾坐於樹蔭,就此森林中,悲心最高深。 (2)慈愍帝沙佛,挨近彼尊師,吾就原臥處,合掌於頭上。 (3)清淨吾心喜,人間最上佛,禮敬正覺尊,當場吾息絕。 (4)禮拜人中尊,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禮敬此果報。 (5)第五劫之昔,五人大光焰[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Mahāsikhā(大光焰)。==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潘難伽利迦長老宣唱此等偈畢。 ## 八四 阿多普毘耶(山下花) (1)毘浮尸棄佛[1],一弟子比丘,威力具三明,以往彼雪山。 ᅟᅟ==[1] Abhibhū(無勝)。== (2)時吾住雪山,悅適住仙處,修四量神足,以成為仙人。 (3)生如空飛鳥,性淨唯樂山,吾摘山中花,再返至山處。 (4)手執花七朶,撒彼頭頂上,大雄注視中,指東立而去。 (5)到達仙居處,返抵己住所,持荷一佉梨,行往山峽去。 (6)可怖大力蟒,纏捲押殺吾,憶及往昔業,當場吾息絕。 (7)自吾捧花供,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花此果報。 (8)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多普毘耶宣唱此等偈。 ## 八五 藍西山尼迦(光想) (1)於彼雪山中,吾自嘗營住,身著皮之衣,住於山峽間。 (2)佛如黃金色,似百光輝耀,花開如娑羅,得見森林間。 (3)大仙毘婆尸,光輝淨吾心,合掌為禮敬,頭面行接足。 (4)由此善業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光想此果報。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藍西山尼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八六 藍西山尼耶迦(光想) (1)住於雪山中,吾著樹皮衣,上行經行處,面向東方坐。 (2)具時為禪樂,於山見普薩[1],合掌向彼光,吾心為清淨。 ᅟᅟ==[1] Phussa 為過去二十四佛之第八佛。見 Buddhavaṁsa, P. 50; Jātaka I, P. 40。== (3)依時得光想,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光想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藍西山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八七 帕拉達耶伽(果施) (1)時於雪山中,吾身著粗裘,見普薩勝者,吾持樹果施。 (2)更以清淨心,吾施樹果實,不論再生處,必現樹果實。 (3)吾施樹果實,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施樹實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帕拉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八八 薩達山尼耶迦(聲想) (1)時在雪山中,吾居樹葉蓆,聲聞普薩法,吾心得清淨。 (2)依時所作業,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福業此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達山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八九 菩提山尼耶迦(菩提樹想) (1)彼佛毘婆尸,大菩提樹祭,既為出家身,吾亦赴祭會。 (2)以庫斯瑪水[1],灌注菩提樹:「應脫者解脫,使彼得涅槃。」 ᅟᅟ==[1] Kusuma 花之名。== (3)灌注菩提樹,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樹想此果報。 (4)三十三劫昔,諸人統主出,其名喚灌水[2],八人轉輪王。 ᅟᅟ==[2] Udakāsecana(灌水)。==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菩提山尼耶迦長者宣唱此等偈。 ## 九〇 鉢頭磨普毘耶(蓮花) (1)分入茂蓮中,吾食鉢頭摩,吾見佛普薩,三十二相具。 (2)採鉢頭摩花,上拋入空中,吾行此清淨,出家為無家。 (3)此身既出家,此意亦善制,捨棄口惡業,吾行清淨活。 (4)自吾獻此花,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花供佛果報。 (5)名稱為蓮語[1],有君王十八,從今十八劫,有四十八人。 ᅟᅟ==[1] Padumabhāsa(蓮語)。==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鉢頭摩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提蜜羅與[1-1]楠伽里羅普毘、潘難伽利迦、阿多普庇耶、 二藍西山、帕拉達、薩達山尼、[2]塞瓦拉、 最後鉢頭磨普毘、十人說偈六十五。 ᅟᅟ==[1-1] Naṅgalipupphī(楠伽利花)。布施 Naṅgaliki 花,指格達山尼耶迦長老。== ᅟᅟ==[2] Sevaka(奉事人)。指 Bodhisaññaka 長老。== # 第十 須陀品 ## 九一 須陀頻第耶(漆食塊) (1)跳越障礙墻,渡過憂悲海,彼佛值供養,及其弟子等。 (2)供養斯人等,涅槃無畏者,布施得大福,誰亦不能量。 (3)假令四大洲,統主挑戰鬥,不值斯供養,十六分之一。 (4)人中之勝者,悉達多佛陀;支提崩壞處,修復為供養,更以清淨心,吾施以漆喰。 (5)依時所作業,九十四劫間,吾不知惡趣,修復此果報。 (6)三十劫之昔,名稱作修復[1],七寶十三人,出為轉輪王。 ᅟᅟ==[1] Paṭisaṅkhāra(修復)。==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須陀頻第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九二 須欽提陀(善考) (1)救主帝沙佛,吾嘗施座椅,佛出於日種,雀躍心歡喜。 (2)三十八劫昔,做大滿足王[1-1],其富甚宏大,亦有多座褥。 ᅟᅟ==[1-1] Mahāruci(大滿足)。== (3)更以清淨心,布施佛座椅,嘗自積善業,自享己業果。 (4)彼時施椅子,九十二劫間,吾不知惡趣,施椅此果報。 (5)三十八劫昔,轉輪王三人,滿足近滿足[2] \[3],言稱大滿足。 ᅟᅟ==[2] Ruci(滿足)。== ᅟᅟ==[3] Uparuci(近滿足)。==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斯欽提陀長老宣唱此等偈。 ## 九三 阿達佉拉迦(折半衣) (1)吾達最悲心[1],身為惡臭纏,於帝沙尊佛,吾施折半布。 ᅟᅟ==[1] 讀為 Paramakāruññapatto(異本)。== (2)既施折半布,於天一劫樂,其餘幾數劫,善業吾成就。 (3)彼時行布施,九十二劫間,吾不知惡趣,施布此果報。 (4)四十九劫昔,轉輪王示現,人王三十二,其名為乳糜[2]。 ᅟᅟ==[2] odana(乳麋)。==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達佉拉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九四 斯質多耶迦(針布施) (1)最上親惠城[1],吾昔職鐵工,毘婆尸大仙,吾行針布施。 ᅟᅟ==[1] Bandhumā 正寫為 Bandhumatī(親惠城)。== (2)如斯善業故,智慧比金剛,解脫無貪欲,達至諸漏盡。 (3)既已過去世,乃至未來世,吾以智慧識,施針此果報。 (4)九十一劫昔,金剛似七人[2-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1] Vajirasama(金剛似)。==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斯質多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九五 康達瑪利耶(香華鬘) (1)覆以素馨花,適於佛香塔,為佛悉達多,吾建香塔婆。 (2)姿容值黃金,世間大導師,光輝如睡蓮,盛燃如祭火。 (3)壯如虎牡牛,生尊猛獅子,比丘眾隨坐,沙門之勝者,吾禮敬其足,指向北方去。 (4)由施香華鬘,九十四劫間,吾應可成佛,為果故至明,惡趣吾不知,供養佛果報。 (5)三十九劫昔,有十六人王,稱名為天香[1],出為轉輪王。 ᅟᅟ==[1] Devagandha(天香)。==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康達瑪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九六 提普毘耶(三花) (1)吾住於森林,往昔為獵人,吾見波吒釐[1],覆撒三瓣花。 ᅟᅟ==[1] 波吒釐(Pāṭalī)樹為毘婆尸佛之菩提樹。== (2)其時七落葉,向外吾擲去,內外身清淨,無漏心解脫。 (3)世間之導師,正覺毘婆尸,禮拜波吒釐,當場即息絕。 (4)供養供養樹,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樹此果報。 (5)三十三劫昔,一切處愉悅[2],大力十三人,出為轉輪王。 ᅟᅟ==[2] Samantapāsādika(一切處愉悅)。==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九七 瑪多頻底迦(蜜塊) (1)吾見深林中,音靜不搖動,悉達多佛陀,接受尊供物。 (2)恰如大象鎮,及壯牛駿馬,亦如月光輝,諸神皈敬彼,爾時吾心喜,智慧湧出生。 (3)佛由禪定起,施蜜於尊師,禮敬尊師足,指向東方去。 (4)三十四劫昔,須陀蘇那王,爾時蜜由蓮,由吾食流出,蜜雨從空降,嘗為此業報。 (5)彼時布施蜜,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蜜此果報。 (6)三十四劫昔,王者有四人,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瑪多頻底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九八 勢那薩那達耶迦(坐臥具布施) (1)悉達多佛尊,吾施樹葉蓆,四徧為奉事,撒庫斯瑪花。 (2)如宮殿樂洞,享豪華物樂,高貴鮮花朶,雨花落臥牀[1]。 ᅟᅟ==[1] 讀為 sayane' bhivassanti(暹羅本)。== (3)幾朶美花敷,散落吾臥牀,爾時牀舖上,雨花紛紛降。 (4)吾施樹葉蓆,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蓆此果報。 (5)第五劫往昔,名稱堅固蓆[2],人王有七人,出為轉輪王。 ᅟᅟ==[2] 讀為 Thitāsanthāraka(堅固蓆)(暹羅本)。==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塞那薩那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九九 威耶瓦奢迦(奉事) (1)毘婆尸佛陀,復有數多眾,吾時為使役,盡奉諸所用。 (2)善逝大仙尊,吾無布施物,謹以清淨心,吾禮尊師足。 (3)彼時為奉事,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奉事此果報。 (4)第八劫往昔,名稱善考王[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Sucintita(善考)。==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威耶瓦奢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〇〇 弗多帕他迦(奉事佛) (1)毘婆尸佛前,吾吹螺貝者,善逝大仙傍,吾盡執奉事。 (2)世間之救主,果報盡奉事,七萬種樂器,常此圍繞吾。 (3)大仙吾奉事,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奉事此果報。 (4)九十四劫昔,其名稱大響[1],大力十六人,出為轉輪王。 ᅟᅟ==[1] Mahānigghosa(大響)。==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弗多帕他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須陀頻達、彼佉拉[1-1],[2]堪瑪拉與甘達瑪、 提普庇耶與瑪多、勢那與威耶瓦奢、 丹瑪迦末共十人[3],偈整七十此品宣。 ᅟᅟ==[1-1] 此前之 Sucintita 略去。== ᅟᅟ==[2] Kammāra(鐵工)Sūcidāyaka 嘗為鐵工匠,故作斯言。== ᅟᅟ==[3] Dhammaka(法)。指 Buddhūpaṭṭhāka 長老。== 十品攝頌: 開始佛陀品第一、西哈薩那、須菩提、 軍頭波漠、優波離、維伽尼與薩伽質塔尼耶、 那伽薩瑪羅、提蜜羅、第十須陀品, 共偈一千四百首,更有五十有五偈。 佛陀品十組 第一之百人終 # 第十一 比伽達以品 ## 一〇一 比伽達耶迦(聖食布施) (1)金色正覺者,受尊供物人,出離愛之森[1],愛至無愛佛。 ᅟᅟ==[1] 讀為 Pavaṇā(脚註及暹羅本)。== (2)靜安智慧深,彼為大雄者,悉達多大仙,以柄杓施食。 (3)淨化眾生佛,吾隨從接踵,佛出於日種,饗食吾歡喜。 (4)彼時行布施,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聖食布施果。 (5)八十七劫昔,其名稱大塵[2],七人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Mahāreṇu(大塵)。==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比伽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〇二 尼耶那山尼耶迦(智想) (1)似壯牛駿馬,金色正覺尊,大仙如大象,發情三徵候。 (2)恰如月滿圓,四方照無邊,車道信步來,佛陀大牟尼。 (3)以智淨化心,於此吾合掌,內喜心清淨,禮敬悉達佛。 (4)彼時行此業,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智想此果報。 (5)七十三劫昔,人王十六人,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尼耶那山尼耶迦宣唱此等偈。 ## 一〇三 鬱婆拉哈提耶(優鉢羅持) (1)吾住帝彌羅,爾時作花鬘,吾見離塵佛,受供悉達多。 (2)清淨吾心喜,手持花布施,乘此善業故,不論生何處。 (3)往昔作善業,吾享福果報,美花常圍繞,善想此果報。 (4)今吾獻此花,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5)今生且暫置,九十四劫間,名稱諸河似[1],彼有五百王。 ᅟᅟ==[1] Najjupama(諸河似)。==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鬱婆拉提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〇四 帕達普奢卡(足供養) (1)尊悉達多彼,吾施肉豆蔲,足下生七花,佛笑從座起。 (2)今依其業故,吾勝諸人天,等正覺者教,得保最後身。 (3)謹此獻花供,九十四劫間,吾不知惡趣,供花此果報。 (4)第五劫往昔,輪王十三人,其名稱徧香[1],統主平四方。 ᅟᅟ==[1] Samantagandha(徧香)。==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帕達普奢卡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〇五 穆提普毘耶(穆提花) (1)吾為花鬘匠,須陀蘇那名,吾見離塵佛,世間居上首。 (2)巴多穆塔拉,吾施肉豆蔲,喜獲眼清淨,得達天眼通。 (3)依此佛供養,復依吾心願,十萬劫之間,吾不生惡趣。 (4)三十六劫昔,名稱天中勝[1],大力十六人,轉輪王出世。 ᅟᅟ==[1] Devuttara(天中之勝)。==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穆提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〇六 烏達伽普奢卡(水供養) (1)如聖火光輝,如祭火熾燃,金色正覺尊,直由風路來。 (2)掌中吾取水,潑水向空中,大雄憐憫吾,受此水供養。 (3)巴多穆塔拉,彼師空中立,佛知吾心意,為說次一偈: (4)「依此水供養,更依心生喜,十萬劫之間,彼不墜惡趣。」 (5)吾乘此業故,兩足尊人長,勝敗皆捨棄,吾達不動位。 (6)六十五劫昔,三人轉輪王,其名稱千王[1],統主平四方。 ᅟᅟ==[1] Sahassarāja(千王)。==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烏達奢普伽卡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〇七 那拉瑪利耶(蘆束) (1)巴多穆塔拉,世界上首佛,坐於草坪間,禪定如是人。 (2)吾手持蘆束,結為一團扇,兩尊如是人,吾獻與世尊。 (3)導師受團扇,一切徧知者,知吾心懷意,為說此一偈: (4)「吾身入涅槃,不見苦與熱,誠如由三火,汝心得解脫。」 (5)凡棲樹間者,諸神皆來集:「佛語令微笑,吾聽施者言。」 (6)世尊彼處坐,諸神群眾隨,彼喜吾施供,為說如次偈: (7)「依此團扇施,復由汝心願,其名稱敬虔[1],當為轉輪王。 ᅟᅟ==[1] Subbata(敬虔)。== (8)餘留此殘業,淨根所使故,其名稱微風[2],或為轉輪王。 ᅟᅟ==[2] Māluta(微風)。== (9)由團扇布施,依其大敬意,十萬劫之間,彼不生惡趣。」 (10)三萬劫往昔,敬虔八人王,二萬九千劫,微風有八人。 (11)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那拉瑪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第七誦品—— ## 一〇八 阿薩努帕塔耶迦(座奉侍) (1)靜寞無煩擾,入於深叢林,阿塔達西佛,吾施獅子座。 (2)手並持華鬘,右繞禮佛陀,吾拜世尊師,指向北方去。 (3)是業兩足尊,世人中之長,己心得清淨,除去諸有結。 (4)彼時所布施,一千八百劫,吾不知惡趣,施座此果報。 (5)七百劫之昔,世有淨化王[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Sannibbāpaka(淨化)。==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薩努帕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〇九 畢拉莉達耶迦(畢拉莉布施) (1)無雪山之遠,吾住樹葉蓆,當時貪食欲,且以為素性。 (2)人人挖球根[1],阿魯卡蘭芭[2],畢拉莉以及,塔卡拉等根,大棗與胡桃,白拉果作食。 ᅟᅟ==[1] 同一之偈見於 Jātaka, VI, P. 578。== ᅟᅟ==[2] ālu, Kaḷamba, biḷalī, takkaḷa, kola, bhallātaka, bella 以上均為球根之植物。== (3)巴多穆塔拉,受尊供物人,佛知吾心意,信步至吾處。 (4)來近彼大龍,彼為天中天,吾持畢拉莉,散置於鉢內。 (5)爾時佛心喜,彼大雄受食,智者進食訖,為吾說一偈: (6)「汝心具淨化,施吾畢拉莉,一萬劫之間,汝不墮惡趣。」 (7)至吾最後生,除去諸有結,等正覺者教,得保最後身。 (8)五十四劫昔,其名稱善帶[3],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3] Sumekhali(善帶)。==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畢拉莉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一〇 黎努普奢卡(花粉供養) (1)黃金色佛陀,猶如百光輝,恰似滿圓月,四方照無邊。 (2)弟子等圍繞,如環大地海,吾捧獻花粉,供養毘婆尸。 (3)由此花粉供,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四十五劫昔,名喚花粉王[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Reṇu(花粉)。==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黎努普奢卡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比伽達威、尼耶那、哈提亞與帕達普、 穆提普毘、烏達伽、那拉瑪利、[1]尼瓦薩、 畢拉莉達威、黎努,十人共偈六十六。 ᅟᅟ==[1] Nivāsaka(住)。此係就阿薩努帕塔耶迦長老而言。== # 第十二 摩訶巴利瓦羅品 ## 一一一 摩訶巴利瓦羅(大隨眾) (1)世尊毘婆尸,彼為世上首,六萬八千眾,入滿度摩市。 (2)出得城市來,吾赴佛支提,拜見離塵佛,接受尊供物。 (3)吾近傍處有,藥叉八萬四,帝釋三天眾,敬謹為侍居。 (4)爾時吾持布,由彼聖處出,跪拜並叩首,供施與大仙: (5)「諸佛與諸法,尊師皆成滿,佛之大威力,搖撼此大地。」 (6)見此未曾有,身毛皆豎立,如是兩足尊,佛使吾心淨。 (7)吾心為淨化,施布與尊師,吾向佛歸依,諸臣侍衛同。 (8)彼時行此業,九十一劫數,吾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9)十五劫之昔,乘輿十六人[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Vāhane(乘輿)。== (10)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摩訶巴利瓦羅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一二 須曼伽羅(善瑞祥) (1)世間居上首,阿塔達西佛,彼由精舍出,走近沐浴池。 (2)世尊飲水浴,出池纏一衣,世尊立彼處,舉目望四方。 (3)走近至邊傍,拜見世導師,雀躍心內喜,時吾手彈指[1]。 ᅟᅟ==[1] 彈指乃表示歡喜之狀。== (4)如百光盛燃,輝耀如黃金,五種歌復踊,彈奏諸樂器。 (5)神界或人間,任吾投何生,勝於一切者,吾之名聲大: (6)「吾南無貴尊,最尊吾歸依,己身自歡喜,喜他聖牟尼。」 (7)吾迎佛上坐,微笑向有德,奉事正覺尊,得生兜率天。 (8)一千六百劫,一考九十二[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Ekacintita(一考)。==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須曼伽羅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一三 薩拉那伽瑪尼耶(歸命) (1)有二藥叉王,彼此起戰鬥,集合數多眾,引起大騷動。 (2)巴多穆塔拉,受尊供物人,尊師立空中,教導彼大眾。 (3)投棄鎧與劍,一切諸神喜,禮敬正覺尊,爾時心靜寂。 (4)了知吾心意,宣言滿威嚴,世間解悲深,鎮定其大眾: (5)「一人有惡心,惱亂一有情,彼依心之惡,彼將墮惡趣。 (6)先陣有如象,惱亂諸有情,己心為清淨,不常為殺害。」 (7)二人藥叉王,彼軍眾心挫,彼等齊歸依,世間上首師。 (8)具眼人教眾,彼等心搖動,藥叉等圍繞[1],指向北方去。 ᅟᅟ==[1] 讀為 parikkhitto。== (9)兩足之尊者,最初吾歸依,十萬劫之間,終不墮惡趣。 (10)三萬劫往昔,其名象牙師[2],十六調御主,出為轉輪王。 ᅟᅟ==[2] Mahācunda(大象牙師)。== (11)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羅那伽瑪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一四 耶卡薩尼耶(一座) (1)名喚婆留那,當時為神王,壯牛共牽車,吾奉正覺尊。 (2)阿塔達西佛,尊師將寂滅,手持諸樂器,赴勝菩提樹。 (3)召集多面鼓[1],舞蹈並歌誦,奉事菩提樹,恰如對佛陀。 ᅟᅟ==[1] 讀為 sabbatāḷa(依暹羅本)。== (4)達拉尼魯哈,奉彼提樹名,於彼結跏趺,忽然吾死逝。 (5)最勝菩提樹,令吾心清淨,己業已滿足,生樂變化天[2]。 ᅟᅟ==[2] 訂正為 Nimmāna(依暹羅本)。== (6)神界與人間,生生常流轉,六萬樂器數,常圍繞面前。 (7)吾消三惡火[3],除去諸有結,等正覺者教,得保最後身。 ᅟᅟ==[3] 讀為 tidhaggi(異本)。== (8)五百劫往昔,其名稱夥多[4],具有七種寶,三十四人王。 ᅟᅟ==[4] Subahu(夥多)。==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耶卡薩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一五 須萬那普毘耶(黃金花) (1)世間居上首,毘婆尸世尊,眾多人中坐,說示不死道。 (2)二足之尊者,吾耳聞法話,四瓣黃金花,吾獻佛世尊。 (3)爾時所有眾,上覆盡黃金,佛光黃金光[1],其光大輝映。 ᅟᅟ==[1] 讀為 Ca(異本)。== (4)高揚內心喜,感動吾合掌,吾生榮於彼,吾齎此世福。 (5)正覺世尊喜,禮敬有德人,喜悅心湧出,吾發己住居。 (6)居家正宴坐,憶起最勝佛,依吾清淨心,上生兜率天。 (7)由吾供鮮花,九十一劫間,猶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8)四十三劫昔,名喚輞所敬[2],大力十六人,出為轉輪王。 ᅟᅟ==[2] Nemisammata(輞所敬)。==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須萬那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一六 質多卡普奢卡(塚供養) (1)世緣尸棄佛,彼佛涅槃時,隨眾及高官,皆在王居處。 (2)吾心喜清淨,將赴佛之塚,於彼處奏樂,並撒香花鬘。 (3)供養佛之塚,於佛塚禮敬,欣喜心清淨,吾赴己住居。 (4)居家正宴坐,憶起塚供養,其業兩足尊,世之人中長。 (5)神界或人間,得享無虧樂,勝敗皆捨棄,上達不動位。 (6)時由獻花故,三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塚供養果報。 (7)二十九劫昔,大力十六人,其名稱上行,出為轉輪王。 (8)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質多卡普奢卡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一七 弗陀山尼耶伽(佛想) (1)無上婆尸佛,將入涅槃時,水周邊卷帶,大地為震動。 (2)美哉頭裝飾,撑展猶遮蓋,佛其命盡時,震動吾住居。 (3)家居震動時,吾心起恐怖:「世界緣何故,生出大光明。」 (4)毘沙門天來,鎮定此大眾:「生者勿生怖,安靜且自制。」 (5)諸佛與諸法,吾等師成滿,不論生何處,大地常震動。 (6)吾讚佛威力,昇天一劫樂,其餘幾劫間,吾積諸善業。 (7)彼時得佛想,九十一劫數,惡趣吾不知,得想佛果報。 (8)十四劫之昔,更有莊嚴王,其名稱靜安[1],大力轉輪王。 ᅟᅟ==[1] Samita(靜安)。==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弗陀山尼耶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一八 瑪格山尼耶迦(道想) (1)巴多穆塔拉,遊森諸弟子,迷路森林中,動急如盲目。 (2)巴多穆塔拉,世間大導師,彼等佛弟子,迷路念彼佛。 (3)吾由住處來,將往比丘邊,吾教彼等道,並施諸食物。 (4)其業兩足尊,人中之長者,生年僅七歲,吾達羅漢位。 (5)五百劫之昔,其名稱具眼[1],七寶十二人,出為轉輪王。 ᅟᅟ==[1] Sacakkhu(具眼)。==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瑪格山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一九 拔秋拔達那山尼耶迦(侍奉) (1)阿塔達西佛,善逝寂滅後,吾生為夜叉,爾時有名聲。 (2)具眼者涅槃,實吾之不幸,吾雖多富有,力萎難得光。 (3)娑伽羅弟子,見吾此心意,行來至面前,令吾心搖動: (4)「何憂勿恐怖,賢者汝行法[1],依佛所與教,一切幸福種。 ᅟᅟ==[1] 讀為 cara dhammaṁ sumedhasa(暹羅本)。== (5)導師悉達多,供養彼佛者,入滅佛身骨,供養芥粒許。 (6)同為心清淨,亦同持大福,汝為作塔婆,供養勝者骨[2]。」 ᅟᅟ==[2] 讀為 Pūjehi(暹羅本)。== (7)聞娑伽羅言,吾立佛塔婆,吾奉牟尼塔,供侍達五年。 (8)其業兩足尊,人中之長者,吾享無虧福,以達羅漢位。 (9)七百劫之昔,宏智有四人[3],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3] Bhūripañña(宏智)。== (10)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拔秋拔達那山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〇 奢提普奢卡(素馨供養) (1)毘婆尸佛生,煌耀大光輝,海山皆與共,大地為震動。 (2)觀相人說明:「佛出此世間,眾生之最上,眾人皆躍動。」 (3)吾依相者言,具素馨供養,如說素馨供,斯者非供養。 (4)累積諸善事[1],己心得清淨,行素馨供養,即時吾死逝。 ᅟᅟ==[1] 讀為 Saṁharitvāna(暹羅本)。== (5)諸神與人間,不論生何胎,吾勝諸有情,供素馨果報。 (6)隨心所泛動,乳母等事吾[2],彼女不煩擾,是供素馨果。 ᅟᅟ==[2] 讀為 dhātiyo(暹羅本)。== (7)依此所供養,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供此素馨果。 (8)於今第三劫,統主三十四,其名善奉事[3],大力轉輪王。 ᅟᅟ==[3] Supāricariya(善奉事)。==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奢提普奢卡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巴利瓦羅、須曼伽羅、薩拉那與阿卡薩那(一座)、 須萬那普毘耶、質多普奢、弗陀山、 瑪格、拔秋拔達那、奢提普奢為最末、 賢者長老共十人,說偈達有九十頌。 # 第十三 世雷耶迦品 ## 一二一 世雷耶迦(世雷耶伽花) (1)聖學書殊勝,兼通三吠陀,適在戶外立,得見世導師。 (2)恰似行森獅,巍默如虎王,發情三徵候,大仙如大象。 (3)勢雷耶迦花,採摘投入空,即以佛威力,圍繞諸人眾。 (4)導師一切知,佛陀凝注心,此世人中長,散花徧大地。 (5)內莖外花瓣,敷花作如是[1],作覆七日間,體形自消逝。 ᅟᅟ==[1] 讀為 Sā pupphachadanaṁ(暹羅本)。== (6)不可思議事,見者毛骨悚,世尊師善逝,於佛淨吾心。 (7)依此心清淨,是淨根所使,十萬劫之間,吾不生惡趣。 (8)一萬五千劫,大力有五王,奇那瑪拉名,出為轉輪王。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世雷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二 普帕脫毘耶(花塔) (1)雪山不遠處,有山庫庫羅,通聖婆羅門,住於此山中。 (2)五千弟子等,平時常圍繞,彼等忠實事,聖書無不通: (3)「世間有佛出,是吾等所尊,八十隨形好,勝相三十二,勝者光一尋,恰如陽光輝。」 (4)通聖婆羅門,耳聞弟子言,由其仙處出,所詢應往方:「大雄所在地,世界導師住。 (5)見佛即南無[1],禮佛無雙者,心中揚歡喜,吾供養如來。 ᅟᅟ==[1] 讀為 tāhaṁ disvā namassissaṁ(暹羅本)。== (6)吾輩弟子等,趨往見如來,頂禮尊師足,聽聞勝者教。」 (7)大眾皆出行,吾獨患疾病,為病苦所惱,娑羅樹蔭臥。 (8)吾集弟子等,如是吾作問:「世無上救主,佛德為如何。」 (9)彼等聽所問,明知說如是,忠實禮勝佛[2],放眼顧四周。 ᅟᅟ==[2] 讀為 sakkaccaṁ(暹羅本)。== (10)吾聞彼等言,己心得清淨,持花造塔婆,當場即死逝。 (11)吾身荼毘後,彼等赴佛前,深敬為合掌,大眾拜尊師。 (12)持花造塔婆,為大仙善逝,十萬劫之間,吾不生惡趣。 (13)四萬劫往昔[3],有王十六人,呼名喚火者[4],大力轉輪王。 ᅟᅟ==[3] 讀為 sattārīsasahassamhi(暹羅本)。== ᅟᅟ==[4] Aggisama(如火者)。== (14)二萬劫之昔,轉輪王出世,其名稱聖火[5],有王三十八。 ᅟᅟ==[5] Ghatāsana(食酪者=聖火)。== (1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普帕脫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三 巴耶薩達耶迦(乳糜布施) (1)三十一相具,佛陀黃金色,比丘眾等隨,山傾斜出來。 (2)手持青銅鉢,吾備辦乳糜,思及尊供奉,吾捧供物去。 (3)其時彼世尊,人中之長者,乘風路空上,昇於經行處。 (4)不可思議事,見已豎汗毛,吾置青銅鉢,禮敬毘婆尸: (5)「汝佛神或人[1],及一切知者,牟尼慈愍故,受吾此乳糜。」 ᅟᅟ==[1] 讀為 buddho' Si(暹羅本)。== (6)世間大導師,知吾之用意,牟尼一切知,受吾乳糜供。 (7)彼時所布施,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施乳此果報。 (8)四十一劫昔,世有佛陀王,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巴耶薩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四 康豆達奇耶(香水) (1)吾坐佳樓閣,見毘婆尸佛,如迦休樹輝,漏盡一切知。 (2)樓閣附近處,世界導師來,彼如日落時,放射紅光輝。 (3)吾手持香水,散灑於佛身,於心得清淨,當場吾死逝。 (4)因吾灑香水,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5)三十一劫昔,有芳香之王[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Sugandha(芳香)。==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康豆達奇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五 山穆伽塔義迦(面前讚) (1)毘婆尸佛生,預言其瑞兆:「眾多人得淨,佛將出此世。」 (2)「有人出生時,一千界地震,世尊為尊師,具眼者說法。 (3)有人出生時,出現大光明,世尊為尊師,具眼者說法。 (4)有人出生時,河流水停止,世尊為尊師,具眼者說法。 (5)有人出生時,阿鼻地獄燃[1],世尊為尊師,……。 ᅟᅟ==[1] 讀為 avīci' ggiṁ(暹羅本)。== (6)有人出生時,翼眾不交飛,世尊為尊師,……。 (7)有人出生時,風層遂不吹,世尊為尊師,……。 (8)有人出生時,一切寶生輝,世尊為尊師,……。 (9)有人出生時,舉足行七步[2],世尊為尊師,……。」 ᅟᅟ==[2] 讀為 sattāsuṁ(暹羅本)。== (10)無論生與否,佛眺見諸方,言宣滿威嚴,此為諸佛法。 (11)吾啟動眾人,讚歎世導師[3],禮敬正覺尊,指向東方去。 ᅟᅟ==[3] 訂正為 thavitvā。== (12)自吾稱讚佛,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讚佛此果報。 (13)九十劫之昔,名喚面前讚,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14)八十九劫昔,其名喚地鼓[4],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4] Paṭhavidundubī(地鼓)。== (15)八十八劫昔,其名喚光思[5],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5] Obhāsamata(光思)。== (16)八十七劫昔,薩利他達達,大力……。 (17)八十六劫昔,其名喚火消[6],大力……。 ᅟᅟ==[6] Agginibbāpana(火消)。== (18)八十五劫昔,名喚王風似[7],大力……。 ᅟᅟ==[7] Rājāvātasama(王風似)。== (19)八十四劫昔,其名謂趣斷[8],大力……。 ᅟᅟ==[8] Gatipacchedana(趣斷)。== (20)八十三劫昔,其名謂寶焰[9],大力……。 ᅟᅟ==[9] Rataṇappajjala(寶焰)。== (21)八十二劫昔,其名謂足步[10],大力……。 ᅟᅟ==[10] Padavikkamana(足步)。== (22)八十一劫昔,名謂王省察[11],大力……。 ᅟᅟ==[11] Rājāvilokana(王省察)。== (23)八十劫之昔,其名謂恥髓[12],七寶具足……。 ᅟᅟ==[12] Hirisāra(恥髓)。== (2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山穆伽塔義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六 庫斯瑪薩尼耶(花座) (1)爾時於穀市[1],吾為婆羅門,語彙儀式通,吉凶古傳說。 ᅟᅟ==[1] Dhaññavatī(穀市)。== (2)文法答釋明,亦熟知占術,通曉三吠陀,弟子唱真言。 (3)時持五青蓮,置於吾頭上,父母相會處,吾為尊供祭。 (4)毘婆尸佛陀,比丘眾等隨,人中長者來,諸方耀光輝。 (5)吾設置座席,邀請大牟尼,吾敷花朵後,導入己家中。 (6)家居既備辦,吾為眾攝食,自具清淨心,向佛行布施。 (7)知為進食時,吾於單手伸,佛示意稱謝,指北方而去。 (8)彼時布施花,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布施花果報。 (9)由今一劫前,有王曰勝見[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Varadassana(勝見)。== (10)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庫斯瑪薩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七 巴羅大耶迦(果施) (1)精聖學聖書,亦通三吠陀,雪山不遠處,仙處吾住居。 (2)分陀利樹果[1],垂吊樹梢頂,吾於祭火時,落入吾袋中。 ᅟᅟ==[1] Puṇḍarīka 為白蓮華,但在此可視為與尸棄佛之路樹為同一種樹。== (3)巴多穆塔拉,受人尊供物,搖動啟吾心,乞食近至前。 (4)清淨心內喜,吾向佛施果,使吾生光榮,齎來世幸福。 (5)受人尊供物,金色正覺尊,尊師立空中,說示次一偈: (6)「布施此樹果,更依心中願,十萬劫之間,彼不墮惡趣。」 (7)依此清淨根,吾享無虧福,勝敗皆捨棄,達於不動位。 (8)七百劫之昔,王名善瑞祥[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Sumaṅgala(善瑞祥)。==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巴羅大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八 尼耶那山尼耶迦(智想) (1)雪山之山中,吾住山峽谷,時見光輝砂,歸命殊勝佛: (2)「智慧無等倫,無以尊師鬥,了知一切法,佛以智解脫。 (3)貴尊吾南無,吾歸依最尊,於最勝智慧,無有等齊者。」 (4)淨心於佛智,一劫得天樂,其餘幾劫間,得積諸善業。 (5)智慧所想得,由此九一劫,吾不知惡趣,智想此果報。 (6)七十三劫昔,一人名砂花[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Puḷinapupphiya(砂花)。==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尼耶那山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二九 康提普毘耶(甘提花) (1)應施毘婆尸,佛身黃金色,弟子等隨後,由其僧苑出。 (2)徧知漏盡者,吾見此勝佛,喜悅心清淨,供養康提花[1]。 ᅟᅟ==[1] gaṇṭhi 樹名。== (3)兩尊如是人,依此心清淨,雀躍心內喜,吾再禮如來。 (4)彼時吾捧花,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是供佛果報。 (5)四十一劫昔,有王婆留那,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康提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三〇 鉢頭摩普奢迦(赤蓮華供養) (1)雪山不遠處,有名瞿曇山,眾樹多蔽覆,群鬼所住居。 (2)即此處當中,化作有仙處,吾住其仙處,眾多弟子隨: (3)「弟子等出去,採來鉢頭摩,吾等以供佛,兩足如是人。」 (4)彼等應諾然,採集鉢頭摩,如實吾占卜,捧此以獻佛。 (5)爾時弟子集,了知吾所諭,汝等切勿懈,不懈於造福。 (6)如是謙虛言,曉諭弟子等,勤此不懈德,彼時吾死逝。 (7)依此捧花供,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8)五十一劫昔,有王最勝水[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Jaluttama(最勝水)。==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鉢頭摩普奢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世雷耶伽、普帕脫、巴耶薩與康達奇、 多瑪薩[1]與阿薩尼、巴羅、山尼、 康提、鉢頭摩普奢、見真義人說此百零五偈, ᅟᅟ==[1] Thomaka = thavika 即指 Sammukhathāvika 而言。== # 第十四 輸毘多品 ## 一三一 輸毘多(眾寶莊嚴) (1)巴多穆塔拉,彼為最勝者,眾多人群繞,說示不死法。 (2)佛之威嚴滿,吾聞宣說言,深敬示合掌,時吾心鎮靜: (3)「大洋海之雄[1],須彌山之最,如實其意動,不如佛智慧。」 ᅟᅟ==[1] 此為 triṣṭubh 調之一偈所插入者,底本附以三、四兩節之號碼為錯誤,四節之號碼應除去。== (5)慈愍之仙者,於法置恒規,比丘眾中坐,為說如次偈: (6)「世間大導師,若有讚智慧,十萬劫之間,彼不墮惡趣。 (7)燒盡眾煩惱,心鎮而安靜,名喚輸毘多,為尊師弟子。」 (8)煩惱吾燒盡,除去諸有結,吾達於三明,吾行佛教法。 (9)五萬劫之昔,薩穆伽七人,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10)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輸毘多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三二 須陀蘇那(善見) (1)廣闊河岸邊,有無花果樹,吾索其果樹,得見世導師。 (2)花開現金色,時將截其莖,供獻世緣者,尸棄佛彼之。 (3)「永恒不死道,汝須智慧達,吾崇大智慧,殊勝牟尼佛。」 (4)崇敬佛智慧,施供無花果,吾今得其想,崇尚智果報。 (5)彼時吾獻花,三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是崇智果報。 (6)十三劫昔十,二伽魯伽達,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須陀蘇那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三三 栴檀普奢迦(旃檀供養) (1)羌達帕迦河,時為緊那羅,吾是食花者,身著多花衣。 (2)世間居上首,阿塔達西佛,如鵞王翔空,傾斜山峽出。 (3)「吾南無貴尊,聖心更清明,臉色既清淨,諸根亦清悅。」 (4)博識且宏智,由空佛端降,外衣展敷地,結跏而趺坐。 (5)手持旃檀香,吾往勝者前,清淨心內喜,以此捧獻佛。 (6)世間居上首,禮敬正覺尊,湧出歡喜〔心〕,指向北方去。 (7)施旃檀供養,因此十八劫,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8)十四劫往昔,其名喚赤牛[1],大力有三人,出為轉輪王。 ᅟᅟ==[1] Rohiṇi(赤牛)。==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旃檀普奢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第八誦品—— ## 一三四 普巴奢達尼耶(花繖蓋) (1)呼名為善喜[1],聖書婆羅門,學殊犧牲祭[2],及行蘇摩祭。 ᅟᅟ==[1] Sunanda(善喜)。== ᅟᅟ==[2] 讀為 ayājiyiṁ(異本)。以下同樣原文用第三人稱之動詞應訂正為一人稱。此處婆羅門係指長者之前生。== (2)巴多穆塔拉,慈者彼大仙,憐愍諸人群,爾時空經行。 (3)世導一切智,正覺尊經行,彼滿無執著[3],慈心無量眾。 ᅟᅟ==[3] 讀為 aphari satte(暹羅本)。參閱前之第六八菴婆達耶迦長老之第一偈。== (4)聖書婆羅門,時切幾花莖,弟子等聚來,散花向空上。 (5)城市盡其限,散花成繖蓋,依佛威力故,七日不消失。 (6)誠淨根所致,吾享無虧樂,諸漏皆正知,超越世執著。 (7)十一劫往昔,三十五人王,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8)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普巴奢達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三五 羅睺山尼耶迦(孤獨想) (1)雪山不遠處,有山婆娑婆[1],於彼山之麓,營造有仙處。 ᅟᅟ==[1] Vasabha(牡牛)。== (2)吾為婆羅門,施教三千年[2],吾坐一邊述,弟子等傾聽。 ᅟᅟ==[2] 以下同應視為第一人稱。== (3)如斯一邊坐,聖書婆羅門,常慕佛容姿,智慧以淨心。 (4)於彼吾心淨,坐於樹葉蓆,結跏趺端坐,當場吾死逝。 (5)彼時吾得想,三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智慧此想果。 (6)二十七劫昔,王名吉祥持[3],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3] Siridhara(吉祥持)。==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羅睺山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三六 旃簸迦普毘耶(旃簸迦花) (1)佛坐山峽間,光輝如黃花,如曙曉明星,照耀諸方所。 (2)吾具諸巧藝,弟子有三人,持荷一佉梨,彼等隨吾後。 (3)苦行者袋中,有裝七莖花,取花為智慧,獻毘舍浮佛。 (4)時吾獻花供,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智慧供養果。 (5)二十九劫昔,其名喚殺光[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Vihatābha(殺光)。==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旃簸迦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三七 阿塔山達薩(諭義) (1)廣大公堂坐,智力者漏盡,比丘眾等隨,吾見世導師: (2)「三明六通具,大威十萬人,圍繞正覺尊,誰見不起信。 (3)人天世智慧,無與倫比者,智慧正覺尊,誰見不起信。 (4)如玉出礦山,喻法身光明,他物無能穢,誰見不起信。」 (5)巴多穆他拉,依此等三偈,稱頌彼不敗,去那羅陀市[1-1]。 ᅟᅟ==[1-1] 讀為 puragacchi so(暹羅本)。== (6)由此心清淨,且依讚佛德,十萬劫之間,吾不知惡趣。 (7)三十劫往昔,名喚善投王[2],大力具七寶,有為轉輪王。 ᅟᅟ==[2] Sukhitta(善投)。== (8)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塔山達薩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三八 耶伽蘭薩尼耶(一光) (1)吾名那羅陀,美髮賢者稱[1],尋求善不善,赴往佛座前。 ᅟᅟ==[1] Kesava(美髮)。== (2)阿塔達西佛,慈愍慈心深,說法具眼者,牟尼慰眾生。 (3)己心得清淨,合掌於頭上,尊師吾禮敬,指向東方去。 (4)十七劫往昔,有王統大地,其名無敵住[2-1]輪王偉大力。 ᅟᅟ==[2-1] Amittavāsana(無敵住)。==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3]耶伽蘭薩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ᅟᅟ==[3] 讀為 Ekaraṁsaniya(暹羅本及他異本)。== ## 一三九 娑羅普巴達耶迦(娑羅花布施) (1)時吾為獸王,生為尊獅子,覓求山險路,得見世導師: (2)「此人誠大雄,人天中長者,令悟數多人,然吾尊崇彼。」 (3)手折娑羅枝,取來諸枝花[1],走近正覺尊,布施最勝花。 ᅟᅟ==[1] 讀為 Sasākhaṁ。== (4)依獻此花供,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花此果報。 (5)第九劫之昔,微盧者那名[2],三王有大力,有為轉輪王。 ᅟᅟ==[2] Virocana(徧照)。==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娑羅普巴達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四〇 巴羅大耶迦(果施) (1)吾時為獵人,狙殺他生物[1],近尸棄佛處,居臥吾山洞。 ᅟᅟ==[1] 讀為 Parapāṇu。== (2)世間大導師,朝夕吾得見,兩足尊是人,吾無布施物。 (3)毘耶羅樹果,採摘往佛前,世間居上首,佛受吾供養。 (4)更採他種果,奉事嚮導人,如是心淨化,當場吾死逝。 (5)依布施此果,三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施果此果報。 (6)十五劫往昔,三王瑪羅毘,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巴羅大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輸毘與須陀蘇那、旃檀、普巴奢達那、 羅睺、旃簸迦普庇、又阿塔山達薩伽、 耶伽蘭西[1]、娑羅達達[2]、第十巴羅大耶迦、 此為賢人等之數、共說其偈七十二。 ᅟᅟ==[1] 讀為 Ekaraṁsi(異本及暹羅本)。== ᅟᅟ==[2] Sāladada = Sālapupphadāyaka。== # 第十五 奢達品 ## 一四一 阿第奢提耶(上傘蓋) (1)阿塔達西佛,至其涅槃時,傘蓋層層作,奉獻塔婆上。 (2)時時常來此,南無師塔婆,吾於傘蓋上,奉獻眾花覆。 (3)一千七百劫,吾做諸神王,供養塔婆果,吾不生人世。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第奢提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四二 單巴羅巴迦(柱載) (1)世間之救主,單摩達西滅,尊佛勝支提,吾運載幡柱。 (2)並再作階梯,登上勝塔婆,吾採素馨花,捧獻立柱上。 (3)諸佛並諸法,尊師吾成滿,惡趣吾不知,供養塔婆果。 (4)九十四劫昔,其名稱塔頂[1],大力十六人,有為轉輪王。 ᅟᅟ==[1] Thūpasikha(塔頂)。==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單巴羅巴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四三 耶提伽羅迦(欄楯造) (1)世間之救主,毘耶達西滅,心淨吾欣喜,為佛作欄楯。 (2)圍繞此摩尼,吾為最上祭,吾作欄楯祭,當場吾死逝。 (3)諸神與人間,吾生任何胎,虛空持摩尼[1-1],積福此果報。 ᅟᅟ==[1-1] 讀為 Maṇiṁ(暹羅本)。== (4)一千六百劫,名喚摩尼光[2],大力三十二,出為轉輪王。 ᅟᅟ==[2] Maṇippabha(摩尼光)。==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耶提伽羅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四四 薩巴利瓦利耶(有隨眾) (1)巴多穆塔拉,彼為最勝者,如火塊熾燃,正覺尊涅槃。 (2)大雄臨寂滅,塔婆世廣聞,尊佛身骨上,人崇施塔婆[1]。 ᅟᅟ==[1] 依異本及暹羅本讀為 thūpadattaṁ。== (3)心淨吾欣喜,吾作金欄楯,香氣飄彌漫[2],相應時塔婆。 ᅟᅟ==[2] 依暹羅本讀為 dhūpagandho 但如底本讀 ca 為 va(異本),意為「如天翔之煙塊」。== (4)諸神與人間,無論生何處,依昔此果報,不見下劣性。 (5)千五百劫昔,其名喚成就[3],其數有八人,大力轉輪王。 ᅟᅟ==[3] 應讀 Samatta(成就)(暹羅本及其他異本)。==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巴利瓦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四五 溫瑪普毘耶(亞麻花) (1)尊貴彼世尊,受尊供物人,悉達多寂滅,供佛大塔婆。 (2)悉達多大仙,於時之葬祭,吾持亞麻花,奉獻至塔婆。 (3)依此獻花供,九十四劫間,吾不知惡趣,供養塔婆果。 (4)第九劫往昔,名蘇摩提婆[1],八十五大力,有為轉輪王。 ᅟᅟ==[1] Somadeva(蘇摩神)。==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溫瑪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四六 阿努樓瑪達耶迦(相應布施) (1)阿諾瑪達西,作欄繞提樹,吾以手作業,布施泥灰漿。 (2)阿諾瑪達西,注目此善業,佛立僧眾中,述說如次偈: (3)「依此泥漿業,更依心意願,享受無虧樂,得致彼苦滅。」 (4)面色既清淨,安靜心鎮定,等正覺者教,吾保最後身。 (5)由今茲一劫,無虧滿百劫,名喚全堅塊[1],大力轉輪王。 ᅟᅟ==[1] Sabbagghana(金堅塊)。==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努樓瑪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四七 瑪格達耶迦(道施) (1)由河水中出,具眼往森林,嚴相悉達多,吾見正覺者。 (2)執持鋤與籠,其行道不平,頂禮拜尊師,己心得清淨。 (3)當時作此業,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道此果報。 (4)五十七劫昔,出世一人王,其名謂善覺[1],統人領導者。 ᅟᅟ==[1] Suppabuddha(善覺)。==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瑪格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四八 巴羅伽達耶迦(板布施) (1)吾業製乘具,巧明木工匠,手作旃檀板,布施世緣者。 (2)天宮黃金造,佳構常輝耀,象馬等座騎,神之乘物具。 (3)轎輿高臺閣,隨欲得生來,寶玉吾無數[1],施板此果報。 ᅟᅟ==[1] akkhobiṇī 解為(Skt, akṣanhiṇī)之意。== (4)吾之施此板,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布施板果報。 (5)五十七劫昔,四人有化作[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Bhavanimmita(有化作)。==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巴羅伽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四九 瓦單薩奇耶(頭飾) (1)名稱須彌陀,自存無敵者,於委身孤獨,行入大森林。 (2)香樹花開滿[1-1],編結作頭飾,指向世導師,吾獻彼尊佛。 ᅟᅟ==[1-1] salaḷa 香樹之一種。== (3)捧獻彼花朶,從此三萬劫,吾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4)千九百劫昔,化作十六人[2],大力具七寶,有為轉輪王。 ᅟᅟ==[2] Nimmita(化作)。==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瓦單薩奇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五〇 巴蘭伽達耶迦(座椅布施) (1)世間居上首,須彌陀世尊,吾施其座椅,座椅層層疊。 (2)請知吾心意,爾時常為吾,具有七種寶,座椅為吾生。 (3)依此施座椅,從此三萬劫,惡趣吾不知,施座椅果報。 (4)二萬劫往昔,黃金光三人[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Suvaṇṇābha(黃金光)。==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巴蘭伽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奢達、單巴與耶提、巴利瓦羅、溫瑪普毘耶、 阿努樓瑪、瑪格達伊、巴羅達伊、瓦單薩迦、 巴蘭伽達耶、十人說此五十六偈。 # 第十六 槃多吉瓦迦品 ## 一五一 槃多吉瓦迦 (1)淨如無垢月,清淨無煩擾,一切愛樂盡[1],超越世執著。 ᅟᅟ==[1] 以上一偈半出自 Sutta-nipāta 637。同處稱之為婆羅門,故取為對格。== (2)以淨眾人等,渡之並再度,森林佛思惟,安靜心鎮定。 (3)槃多吉瓦迦,花朶蔓多奢,奉獻尸棄佛,世界具緣者。 (4)爾時作斯業,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5)從今百劫苦,名高而為王,其名稱徧眼[2],大力轉輪王。 ᅟᅟ==[2] Samantacakkhu(徧眼)。==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槃多吉瓦迦長老寅唱此等偈。 ## 一五二 單巴普毘耶(赤銅色花) (1)吾為犯罪者,勞動只為他,戰慄懷怖畏,奔竄林野境。 (2)奔走見花朶,團簇美嬌艷,採得赤銅花,撒向菩提樹。 (3)波吒釐花美,淨掃菩提樹,於菩提樹下,吾結跏趺坐。 (4)吾往覓林徑,人眾來身邊,彼處見彼等,攝心向菩提。 (5)吾心獲清淨,禮拜菩提樹,山嶮徑恐怖,墮落數陀羅[1] \[2]。 ᅟᅟ==[1] 讀為 anekatāla papatiṁ(暹羅本)。== ᅟᅟ==[2] tāla 即 vitasti(搩),為長度之單位,vitasti = 12 anguli,為張開拇指與中指間之長度。== (6)自吾獻花供,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樹此果報。 (7)第三劫往昔,有王名觸者[3],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3] Samphusita(觸)。== (8)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單巴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五三 義提山瑪奢迦(清掃道) (1)光輝如朝日,黃金光閃耀,如月十五夜[1],世間導師出。 ᅟᅟ==[1] 讀為 pannarase yadā candaṁ(暹羅本)。== (2)六萬八千人,一切漏盡者,兩足人中長,圍繞正覺尊。 (3)世之導師出[2],吾掃淨其道,更以清淨心,彼處樹幢幡。 ᅟᅟ==[2] 依暹羅本訂正為 niyyante。== (4)吾獻此幢幡,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布施幡果報。 (5)第四劫往昔,吾為大力王,望高呼善幡[3],吾常具此名。 ᅟᅟ==[3] Sudhaja(善幡)。==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義提山瑪奢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五四 格迦魯普奢伽(格迦魯供養) (1)生為神之子,供奉尸棄佛,採得迦魯花[1],捧獻彼佛陀。 ᅟᅟ==[1] kakkāru 天華之一。== (2)吾獻彼花朶,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3)第九劫往昔,最勝有情王[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Sattuttama(最勝有情)。==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格迦魯普奢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五五 曼陀羅瓦普伽奢(曼陀羅花供養) (1)生為神之子,供養尸棄佛,以曼陀羅花[1],捧獻彼佛陀。 ᅟᅟ==[1] mandārava 譯為天妙華。== (2)七日如來前,常敷天花鬘,諸人皆來集,南無彼如來。 (3)自吾供此花,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第十劫之昔,名喚輝持王[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Jutindhara(輝持)。==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曼陀羅瓦普奢伽宣唱此等偈。 ## 一五六 迦單巴普毘耶(迦曇婆花) (1)雪山不遠處,有山屈屈吒[1],屈屈吒山麓,住有彼七佛[2]。 ᅟᅟ==[1] Kukkuṭa(雞)。== ᅟᅟ==[2] 讀為 vasanti te(暹羅本)。== (2)迦曇婆花放,如明王陽昇,吾採置兩掌,散撒彼七佛。 (3)吾供此花朶,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九十二劫昔,七人花嚮導[3],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3] Phullanāyaka(花嚮導)。異本為 Pupphanāmakā(叫做花者)。==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迦單巴普庇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五七 提那斯羅迦(提那斯拉花) (1)雪山不遠處,普達格那山[1],彼處住勝者,去縛自存人。 ᅟᅟ==[1] Bhūtagaṇa(鬼群)。== (2)提那斯拉花[2],吾捧獻供佛,九萬九千劫,吾不墮惡趣。 ᅟᅟ==[2] tiṇasūla 素馨之一種。== (3)於昔十一劫,有王達尼哈,大力七寶具,出為轉輪王。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那斯羅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五八 那伽普毘耶(犬死出花) (1)其名謂善犢[1-1],吠陀婆羅門,住於山狹間,弟子眾隨後。 ᅟᅟ==[1-1] Suvaccha(善積)。== (2)巴多穆塔拉,接受尊供物,為搖撼吾心,走近吾住居。 (3)上空佛經行,恰如燃燈明[2],認知吾心笑[3],指向東方去。 ᅟᅟ==[2] 讀為 dīpo pajjalate tathā(暹羅本)。== ᅟᅟ==[3] 讀為 hāsaṁ mama(暹羅本訂正為 mamaṁ)viditvāna(暹羅本)。== (4)其不可思議,身毛即豎立,吾取犬死花,撒向佛去路。 (5)由吾散此花[4],從此十萬劫,吾心為清淨,永不生惡趣。 ᅟᅟ==[4] 從異本之 okiriṁ ahaṁ(暹羅本亦同)。== (6)三千百劫昔,有王名大車[5],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5] Mahāratha(大車)。==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那伽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五九 芬那伽普毘耶(芬那伽花) (1)入深於叢林,吾獵人居住,噴那伽花開,吾念勝佛陀。 (2)芳香馨郁馥,手折美艷花,砂丘作塔婆,捧花供養佛。 (3)自吾供鮮花,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九十一劫昔,一王名驅闇[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Tamonuda(驅闇)。==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芬那迦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六〇 拘物無陀達耶迦(拘物頭布施) (1)雪山不遠處,彼處有大湖,鉢頭摩鉢羅,分陀利迦廣。 (2)爾時於彼處,吾為鷄冠鳥[1],有德守業戒[2],明曉福非福[3]。 ᅟᅟ==[1] kakudha 鷄冠之意,又作樹名。暹羅本為 kukkuṭa(鷄)。== ᅟᅟ==[2] 讀為 vattasampanno(暹羅本)。== ᅟᅟ==[3] 訂為 Puññāpuññesu kovido(依暹羅本)。== (3)巴多穆塔拉,受尊供養物,於湖不遠處,過彼大單尼。 (4)水採拘物頭[4],捧獻彼大仙,彼知吾心意,牟尼受供養。 ᅟᅟ==[4] 從暹羅本讀為 bhitvā。== (5)吾行此布施[5],淨根所使故,十萬劫之間,不生於惡趣。 ᅟᅟ==[5] 訂正為 tañ ca dānam daditvā' haṁ(依暹羅本)。== (6)一千六百劫,婆留那八人,彼等具七寶,大力轉輪王。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拘無陀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槃多吉、單巴普毘、義提、格迦魯普庇耶、 曼陀羅與迦單巴、斯羅迦、那伽普毘耶、 芬那伽與拘無陀、十人宣偈五十六。 第十七 須波離奢利耶 ## 一六一 須波離奢利耶(善崇敬) (1)稱名鉢頭摩[1],兩足之尊者,由山傾斜出,說法具眼者。 ᅟᅟ==[1] 過去二十四佛之第八佛。Buddhavaṁsa 3l; Jātaka I, P, 36。== (2)大仙不遠處,眾多夜叉集,彼等認知佛,己達所當作。 (3)聞不死教法,領會佛所言,心淨吾欣喜,彈指以承侍[2]。 ᅟᅟ==[2] 讀為 upaṭṭhahiṁ(暹羅本)。== (4)吾承侍尊師,見清淨果報,三萬劫之間,吾不生惡趣。 (5)千九百劫昔,其名喚莊嚴[3],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3] Samalaṅkata(莊嚴)。==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須波離奢利耶長老宣唱此偈。 ## 一六二 迦那耶羅普毘耶(迦那耶羅花) (1)悉達多世尊,善逝世間解,眾多弟子隨,行步來城中。 (2)吾為王守護,宮中受尊敬[1],走近樓閣上,眼見世導師。 ᅟᅟ==[1] 在底本已將 āsiṁ-gopako 之連結符——除去。== (3)迦那耶羅花[2],撒向比丘眾,更撒彼佛陀,善撒於其花。 ᅟᅟ==[2] kanavera(or Kanavīra)屬夾竹桃。== (4)吾供養花朶,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花此果報。 (5)八十七劫昔,四王大威力,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迦那耶羅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六三 格奢伽達耶迦(堅果布施) (1)向世尊帝沙,吾昔施樹果,那利薊羅施[1],堅實高貴果。 ᅟᅟ==[1] nāḷikera(椰子)。== (2)帝沙佛大仙,吾施彼世尊,如願吾再生,如想得快樂。 (3)彼時布施故,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施果此果報。 (4)十三劫往昔,吾為帝似王[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Indasama(帝似)。==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格奢卡伽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六四 提薩普奢伽(處供養) (1)阿塔達西佛,世間居上首,彼佛騰空去,往直風路行。 (2)尊師騰空行,彼大仙足停,彼處吾合掌,清信施供養。 (3)吾見大牟尼,從此千八劫,惡趣吾不知,供養處果報。 (4)一千百劫昔,名謂牛善生[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Gosujāta(牛善生)。==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薩普奢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六五 伽尼伽拉奢達尼耶(伽尼伽拉之繖蓋) (1)正覺毘舍浮,世間居上首,由白晝居所,移入大森林[1]。 ᅟᅟ==[1] 讀為 ogāhayi(暹羅本)。== (2)伽尼伽拉花,採摘作繖蓋,並作花鬘覆,以此捧獻佛。 (3)依此獻供花,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二十劫往昔,八王黃金光[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Soṇṇābha(黃金光)。==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3]伽尼伽拉普毘耶長者宣唱此等偈。 ᅟᅟ==[3] 此處為 Kaṇikārapupphiya(伽尼伽拉花),但脚註及暹羅本皆與標題同。== ## 一六六 薩毘達耶迦(酥布施) (1)世尊名普沙[1],受尊供物人,雄者往行道,清淨眾多人。 ᅟᅟ==[1] 讀為 nāmāsi(暹羅本)。== (2)世尊次第行,近至吾邊傍,吾受其鉢陀,盛酥油施佛。 (3)爾時施酥故,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施酥油果報。 (4)五十六劫昔,有名等水王[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Samodaka(等水)。==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毘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六七 優提迦普毘耶(素馨花) (1)羌達巴伽河,吾沿岸邊行,迎見自存人,如娑羅樹花。 (2)吾持素馨花,拜見大牟尼,清淨心內喜,吾捧花獻佛。 (3)依此花供養,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六十七劫昔,一人名濟出[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Samuddhara(濟出)。==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優提迦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六八 睹薩達耶迦(布布施) (1)低彌羅市盛,時吾為王子,吾得於供獻,布施靜安人。 (2)世尊容吾意,以手觸施衣,佛陀納衣後,騰上高空去。 (3)如是自佛去,施布後追逐,吾心忽清淨,佛為最上人。 (4)爾時施布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布此果報。 (5)六十七劫昔,吾為轉輪王,得名稱清淨[1],力偉大人王。 ᅟᅟ==[1] Parisuddha(清淨)。==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睹薩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六九 薩瑪達巴迦(訓示) (1)盤頭摩帝市[1-1],同業大聚會,吾為會頭主,彼等奉事吾。 ᅟᅟ==[1-1] Bandhumatī(親惠城)。== (2)召集彼大眾,期造增福業:「華鬘施僧團,作無上福田。」 (3)彼等然允諾,遵從吾意願,眾人備華鬘,布施毘婆尸。 (4)依此華鬘施,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華鬘果報。 (5)五十九劫昔,出一人中主,大力名花環[2],出為轉輪王。 ᅟᅟ==[2] Āveyya 暹羅本為 Āvela(花環),應予採用。==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瑪達巴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七〇 槃奢古利耶(五指印) (1)有佛名帝沙[1],世尊大牟尼,適香殿住居,住此彼牟尼。 ᅟᅟ==[1] 讀為 nāmāsi(暹羅本)。== (2)吾持香華鬘,往詣尊者前,如不信正覺[2-1],吾施五指印。 ᅟᅟ==[2-1] 底本 appasādo va ramuddhe 暹羅本為 appasaddho ca……。== (3)彼時捧香故,從此九二劫,吾不知惡趣,施五指印果。 (4)七十二劫昔,有王名自照[3],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3] Sayampabha(自照)。(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對應之註標[02]與章節校注內容不符,故今將此處的[02]註標修訂成[03]註標。)==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槃古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須波離、迦那耶羅、格奢迦、提薩普伽、 伽尼伽拉、薩毘達、優提迦普、睹薩達、 瑪拉[1]、槃奢古利耶、十人共偈五十四偈。 ᅟᅟ==[1] Māla(華鬘)指 Samādapaka 布施之華鬘。== # 第十八 拘物頭品 ## 一七一 拘物頭瑪利耶(白蓮之華鬘) (1)雪山深谷中,有大自然湖,吾生為羅剎,怖形持大力。 (2)拘物頭花開,花大如車輪,爾時手折花,拆破其所集。 (3)兩足尊王者,阿塔他西佛,見花被揉潰,來至吾眼邊。 (4)天中天佛陀,正覺尊駕臨,吾手捧花束,供獻彼佛陀。 (5)只要雪山在,不問居何處,具備盛花蓋,如來自往彼[1]。 ᅟᅟ==[1] 訂正為 agamāsi(依暹羅本)。== (6)由捧此花供,十八劫之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7)十五劫往昔,統主有七人,其名稱千車[2],大力轉輪王。 ᅟᅟ==[2] Sahassaratha(千車)。== (8)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拘物頭瑪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七二 尼闍尼達耶迦(梯布施) (1)世間居上首,佛名憍陳如[1],吾為造登梯,彼登殿堂上。 ᅟᅟ==[1] 過去二十四佛之第二佛。參閱 Jātaka, I, P. 30。== (2)吾心清淨故,享樂幾多福,等覺者之教,吾保最後身。 (3)從今三萬劫,一千劫往昔,三人轉輪王,巴哈山報羅。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尼闍尼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七三 拉提普庇耶(拉提花) (1)於此森林中,吾昔為獵夫,吾見毘婆尸,天中天之佛。 (2)忽見拉提花[1],庫達等花開,吾採花與根,獻與彼大仙。 ᅟᅟ==[1] ratti, rattika 樹名,其次之 kuṭaja dharaṇīruha 皆為植物名。== (3)依捧獻花故,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施花此果報。 (4)第八劫往昔,名喚善淨信[2],大力具七寶,其出而為王。 ᅟᅟ==[2] 讀為 Suppasannasanāmako(善淨信)。==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拉提普庇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七四 烏達巴那達耶迦(水井布施) (1)毘婆尸佛陀,吾為作水井,向佛施供食,爾時並勸說。 (2)時作此善業,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水井施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烏達巴那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七五 西哈薩那達耶迦(獅子座布施) (1)巴多穆塔拉,世主將涅槃,吾心清淨喜,布施獅子座。 (2)以多香華鬘,齎福來此世[1],於彼施供養,眾人多入滅。 ᅟᅟ==[1] 讀為 sukhāvaho(異本)。== (3)吾心清淨喜,禮拜菩提樹,十萬劫之間,吾不墮惡趣。 (4)一萬五千劫,其名喚積戒[2],彼等有八人,出為轉輪王。 ᅟᅟ==[2] Sīluccaya(積戒)。==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西哈薩那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七六 瑪格達提迦(道布施) (1)兩足人中尊,阿諾瑪達西,齎福來此世,步行水滿處。 (2)舉足幾花跡,頭上耀光輝,清淨吾心喜,禮拜撒散花。 (3)二萬劫往昔,其名謂花蓋[1],五人有大力,出為轉輪王。 ᅟᅟ==[1] Pupphachadaniya(花蓋)。==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瑪格達提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七七 耶迦提毘耶(一燈) (1)巴多穆塔拉,無上菩提樹,清淨吾心喜,燈火施一座。 (2)不論生何處,只要有積福,惡趣吾不知施燈此果報。 (3)一萬六千劫,其名稱月光[1],四人有大力,出為轉輪王。 ᅟᅟ==[1] Candābha(月光)。==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耶迦第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第九誦品—— ## 一七八 瑪尼普奢伽(摩尼供養) (1)雪山之麓下,河水有源發,彼處多水源[1-1],自存者所居。 ᅟᅟ==[1-1] 訂正為 Cānūpa-(暹羅本)。== (2)佳景心氣爽,持造摩尼椅,清淨吾心喜,獻施予佛陀。 (3)依施摩尼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十二劫往昔,其名稱百光[2],大力有八人,出為轉輪王。 ᅟᅟ==[2] Sataraṁsi(百光)。==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瑪尼普奢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七九 提乞奢迦(三困苦) (1)盤頭摩帝市,吾時為良醫,諸人陷苦病,齎福予多眾。 (2)明知展戒具,猶見沙門病,清淨心內喜,當時吾施藥。 (3)沙門制諸根,彼病得痊癒,毘婆尸侍者,其名稱無憂。 (4)施與醫藥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藥此果報。 (5)第八劫往昔,名謂一切藥[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Sabbosadha(一切藥)。==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乞奢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八〇 山古泊達伽(近侍僧團) (1)毘舍浮佛前,吾為僧苑僕,清淨心內喜,事無上僧團。 (2)爾時積業故,二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近侍此果報。 (3)第七劫往昔,七人名展被[1-1],大力具七寶,有為轉輪王。 ᅟᅟ==[1-1] Samotthaṭa(展被)。==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山古泊達伽長老宣唱此等劫。 攝頌: 拘物頭與尼闍尼、拉提普與烏達巴、 西哈薩與瑪格達、耶迦提庇、瑪尼普、 提乞奢迦、古帕達、十人共偈四十九。 # 第十九 屈塔奢普毘耶品 ## 一八一 屈塔奢普毘耶(屈塔奢花) (1)黃金色佛陀,如朝日初昇,巡迴眺四方,直向來風路。 (2)屈塔奢花蔓,識認擴伸展,手折其花根,捧獻普沙佛。 (3)依獻其花故,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十七劫往昔,三王名開花[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Pupphita(開花)。==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屈塔奢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八二 槃豆時瓦迦 (1)悉達多佛陀,嚴身自存者,深思入靜慮,坐於山谷間。 (2)吾往湖最上,索取水草花,最後見盛花,槃豆時瓦迦。 (3)兩手吾捧花,拜見大牟尼,清淨吾心喜,捧獻悉達多。 (4)捧獻其花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花此果報。 (5)十四劫往昔,統主有一人,其名稱海似[1-1],大力轉輪王。 ᅟᅟ==[1-1] Samuddakappa(海似)。==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槃豆時瓦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八三 庫頓巴利耶 (1)輝如黃花樹,佛坐山峽間,如海洋難量,如地不搖動。 (2)諸神群參拜,壯牛駿馬如,至人吾親近,雀躍心歡喜。 (3)吾採七朶花,裝花滿衣裳,供獻尸棄佛,世間具緣者。 (4)捧獻其花故,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5)二十劫往昔,名喚大無過[1],大力大威力,出為轉輪王。 ᅟᅟ==[1] Mahānela(大無過)。==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庫頓巴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八四 槃奢哈提耶(五手) (1)世間居上首,無上帝沙佛,弟子眾隨後,信步車道來。 (2)手持優鉢羅,五花置四朵[1],以施供祭物,遂行為沈默。 ᅟᅟ==[1] 訂正為 Caturoṭṭhapitā。== (3)黃金色尊佛,遙見來過市,佛身滿光輝,供養兩足尊。 (4)吾布施其花,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5)十三劫往昔,其名謂堂認[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Sabhāsammata(堂認)。==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槃奢哈提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八五 依西穆伽達他耶迦(依西穆迦布施) (1)昇輝如朝日,光明如太陽,巴多穆塔拉,如迦休樹光。 (2)蜜少不紺青蜜集依西果[1] \[2],恰如高樓立,吾施世緣者。 ᅟᅟ==[1] isimugga 不詳 Mugga 為隱元豆之類。== ᅟᅟ==[2] nisandhetvā(異本為 nisantetva, nisanditvā)意義不明。== (3)彼佛弟子隨,數有八十萬,吾滿彼等鉢,再施更多果。 (4)以心清淨故,淨根所使故,十萬劫之間,吾不生惡趣。 (5)四萬劫往昔,彼等八人王,大力名地遍[3],有為轉輪王。 ᅟᅟ==[3] Mahisamanta(地徧)。==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依西穆伽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八六 菩提烏婆塔耶迦(奉事菩提樹) (1)蘭瑪瓦提市,吾名稱小鼓[1],無上菩提樹,常作奉侍事。 ᅟᅟ==[1] Muraja(小鼓)。== (2)朝夕盡奉事,淨根所使故,一千八百劫,吾不生惡趣。 (3)千五百劫昔,吾為眾人王,其名稱調御[2],大力轉輪王。 ᅟᅟ==[2] Damatha(調御)。==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菩提烏婆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八七 耶伽欽提陀(一思) (1)當一神消逝,壽命盡天界[1],彼等諸神喜,三聲隨口響: ᅟᅟ==[1] 以下至第十一偈前半偈止,於第三二七尼軍提普庇耶長老之處再出。== (2)「尊身往善趣,結交彼諸人,生人為善法,獲得無上信。 (3)信植汝善根,確立汝身堅,善宣諸善法,盡身命無搖。 (4)更以身善語,遂行眾多善,再以意為善,慈愍無執著。 (5)更多行布施,積福再生因,激勵眾人等,善法與梵行。」 (6)諸神以慈愍,賢如天中天,彼等喜尊者:「幾度汝為神?」 (7)爾時吾來集,心擾諸神中:「由此吾將沒,吾生何胎中?」 (8)制根一沙門,取知吾厭離,彼欲搖吾心,來至吾所居。 (9)其名須摩那,巴多穆塔拉,教吾義與法,其時吾動搖。 (10)聆聞彼言語,向佛吾心淨,禮敬彼聖賢,忽然吾死逝。 (11)立地吾再生,淨根所使故,十萬劫往間,吾不墮惡趣。 (12)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耶伽欽提陀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八八 提康尼普毘耶(提康尼花) (1)時吾生為神,圍繞天女群,想起前生業,憶起勝佛陀。 (2)提康尼花朶,手執己心淨,捧獻毘婆尸,人中稱長者。 (3)吾捧獻供花,九十一劫間,吾不知惡趣,供佛此果報。 (4)七十三劫昔,四人為明王,大力具七寶,有為轉輪王。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康尼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八九 耶迦奢利耶(一行) (1)時三十三天,轟然大聲響,吾等為欲縛,佛出於此世。 (2)彼等生厭離,如為悲箭刺,吾恃於己力,赴往佛陀前。 (3)化作茲整備,手持曼陀羅,於其涅槃時,以此捧獻佛。 (4)諸神並天女,爾時向吾謝,十萬劫之間,吾不生惡趣。 (5)六萬劫往昔,大力十六人,名喚大力士[1],出為轉輪王。 ᅟᅟ==[1] Mahāmallājana(大力士)。==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耶迦奢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九〇 提萬提普毘耶(提萬提花) (1)上座調伏者[1],彼等作思惟,大眾來吾前,均非苦熱生。 ᅟᅟ==[1] 依暹羅本讀為 theraṁ panijjhāma。== (2)丹瑪達西佛[2],彼尊之弟子,名喚須難陀[3],彼亦來吾所。 ᅟᅟ==[2] 過去二十四佛之第十五佛。參閱 Jātaka I, P. 38。== ᅟᅟ==[3] Sunanda(善喜)。== (3)事吾隨從等,爾時與吾花,吾手執其花,獻與佛弟子。 (4)立地吾死逝,不為再生來,一千八百劫,猶不生惡趣。 (5)千三百劫昔,八人煙標幟[4],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4] Dhūmaketu(煙標幟)。==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萬提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屈塔奢與槃豆特伊、庫頓巴利、哈提耶、 依西穆伽與菩提、耶伽欽提、提康尼、 耶迦奢利、提萬提、十人說偈六十二。 # 第二十 達瑪羅普毘耶品 ## 一九一 塔瑪拉普毘耶(塔瑪拉花) (1)八萬四千宮,立柱黃金造,宮殿似神杖,是吾巧精建。 (2)塔瑪拉花朶,執覺心清淨,捧獻尸棄佛,世界具緣者。 (3)依時此善業,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二十劫往昔,名喚月滿足[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Candatitta(月滿足)。==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塔瑪拉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九二 提那山塔拉達耶迦(草蓆布施) (1)林棲有仙人,為師割雜草,凡來其地者,集眾而右繞。 (2)吾取其草來,展敷上總持,草上多羅葉,時亦持將來。 (3)以草作覆蓋,施悉達多佛,此為師人天,翳遮七日間。 (4)於彼施草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草此果報。 (5)六十五劫昔,四人名大財[1],大力具七寶,有為轉輪王。 ᅟᅟ==[1] Mahādhana(大財)。==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那山塔拉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九三 堪達普利耶(毀壞) (1)普沙佛塔婆,位於大林中,時為諸象毀,處其樹木生。 (2)無平為不平,吾施泥灰漿,三界師尊佛,諸德思滿足。 (3)彼時作此業,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施泥漿果報。 (4)七十七劫昔,勝軍十六人[1],大力具七寶,有為轉輪王。 ᅟᅟ==[1] Jitāsena(勝軍)。==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堪達普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九四 阿輸迦普奢迦(阿輸迦供養) (1)美都低彌羅,市中有王苑,於彼吾守苑,身為事王者。 (2)光輝自存尊,稱名鉢頭摩,芬陀利迦樹,牟尼坐其下。 (3)阿輸迦花開,美麗簇重疊,吾捧此花獻,最勝草供佛。 (4)依此捧供花,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5)七十劫往昔,日棄十六人[1],大力具七寶,有為轉輪王。 ᅟᅟ==[1] Aruṇañjaha(日棄)。==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輸迦普奢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九五 安庫拉迦 (1)安庫拉樹花,蔓展勝華鬘[1],吾手折其花,即赴佛座前。 ᅟᅟ==[1] 讀為 mālāvara。== (2)悉達多佛陀,大牟尼退坐,吾侍瞬時間,窟中撒其花。 (3)依供樹花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三十六劫昔,一人天雷鳴[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Devagajjita(天雷鳴)。==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安庫拉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九六 奇薩羅耶普奢伽(幼芽供養) (1)豆窪羅瓦提,市中飾草花,彼處有水井,樹草生其處。 (2)自己恃耐力,無敵悉達多,佛為憐愍吾,請直風路來。 (3)相應供大仙,吾不見他物,阿輸迦幼芽,投向虛空中。 (4)由佛行路後,彼芽隨佛行,時見彼神通:「佛實真偉大。」 (5)供獻此幼芽,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6)三十七劫昔,一人名一音[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Ekassara(一音)。==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奇薩羅耶普奢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九七 鎮頭迦達耶迦(鎮頭迦布施) (1)吾行山險路,力強足疾猿,鎮頭迦果熟,憶起尊勝佛。 (2)採置數日後,吾尋世導師,清淨心內喜,斷三界苦人。 (3)無上悉達多,佛知吾意願,漏盡等千人,請來吾面前。 (4)吾手持喜果,接近尊師前,言說殊勝佛,一切知者受。 (5)依時施果故,九十四劫間,吾不知惡趣,施果此果報。 (6)五十七劫昔,有優波難陀,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鎮頭迦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九八 穆提普奢迦(一掘供養) (1)世間居上首,須彌陀世尊,勝者勵精進,憐愍卑賤人。 (2)彼人震世間,兩足尊王者,吉利奈拉花[1],一束捧獻佛。 ᅟᅟ==[1] girinela 植物之名,不詳。== (3)吾心得清淨,淨根所使故,三萬劫之間,吾不生惡趣。 (4)二千三百劫,有善無過王[2],大力具七寶,出為一人王。 ᅟᅟ==[2] Sunela(善無過)。==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穆提普奢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一九九 提堪達普毘耶(提堪第花) (1)須曼伽拉佛[1],自存無等倫,彼由斜谷出,勝者入市來。 ᅟᅟ==[1] 底本作 Sumaṅgala。然未聞有此佛之名,容或係指 Su-maṅgala 意;抑或為諧和韻律上之關係而作如此稱呼。Mangala 佛為過去二十四佛之第三佛,參閱 Jātaka I, P. 30-34。== (2)乞食行巡迴,牟尼由城出,佛實辨所作,居住森林間。 (3)提堪第花朶,吾執捧獻佛,清淨吾心喜,大仙自存者。 (4)自捧此花供,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5)八十六劫昔,阿比羅毘耶,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堪達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〇〇 優提普毘耶(素馨花) (1)巴多穆塔拉,受尊供物人,彼由斜谷出,具眼往精舍。 (2)兩手持最上,此素馨之花,捧獻如是人,憐愍慈心佛。 (3)欣幸有多福,其心清淨故,十萬劫之間,吾不生惡趣。 (4)五十劫往昔,其名喚集喜[1],人王有一人,大力轉輪王。 ᅟᅟ==[1] Samitanandana(集喜)。==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優提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塔瑪利與提那山、堪達普與阿輸迦、 安庫拉迦、奇薩羅、鎮頭迦與穆提普、 提堪達與優提迦、十人共偈五十八。 十品攝頌: 比伽達、巴利瓦羅、世雷耶與輸毘多、 奢達與槃多吉瓦、須波離奢利耶品、 拘物頭與屈塔奢、達瑪羅迦第十品、 其偈於此為六百、更有六十六偈頌。 ——比伽達品十組—— 第二之百人畢 第二十一 伽尼伽拉普毘耶品[1] ᅟᅟ==[1] 原本為 Ekūnavīsatimo(第十九)應訂正為 Ekavīsatimo(第二十一)。== ## 二〇一 伽尼伽拉普毘耶(伽尼伽拉花) (1)伽尼伽拉花,爾時吾採來,供彼帝沙佛,是渡瀑流人。 (2)吾供養花故,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3)三十五劫昔,名高喚日護[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Aruṇapāla(日護)。==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伽尼伽拉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〇二 義內拉普毘耶(義內拉花) (1)黃金色世尊,光滿如太陽,慈心尸棄佛[1],上彼經行處。 ᅟᅟ==[1] 讀為 Sikhī Sito。== (2)清淨吾心喜,禮無上慧者,義內拉花取[2],吾捧彼佛陀。 ᅟᅟ==[2] vinelapuppha 不詳,暹羅本有 minela。== (3)吾供養花故,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二十九劫昔,名喚極濃雲[3],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3] Sumeghaghana(極濃雲)。==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義內拉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〇三 欽伽尼伽普毘耶(欽伽尼伽花) (1)體形值黃金,世間大導師,浸入水美湖,尊師於水浴。 (2)採得欽尼花,捧獻毘婆尸,兩足尊王者,吾喜心踊躍。 (3)供養此鮮花,九十一偈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七十七劫昔,比瑪拉陀王[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Bhīmaratha(可怖車)。==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欽伽尼伽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〇四 塔拉尼耶(渡濟) (1)兩足尊王者,阿塔達西佛,弟子等隨從,來至恒河岸。 (2)水滿烏得飲,恒伽涉彼側,吾渡兩足尊,乃至諸僧眾。 (3)爾時為此業,一千八百劫,惡趣吾不知,濟渡此果報。 (4)千三百劫昔,名喚有財者[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Sabhogavā(有財者)。==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塔拉尼耶長老宣唱此偈。 ## 二〇五 尼軍第普毘耶(尼軍第花) (1)毘婆尸佛陀,彼時吾守苑,採軍第樹花,捧獻供佛陀。 (2)供養彼花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3)三十五劫昔,出得一人王,名喚大光輝[1],大力轉輪王。 ᅟᅟ==[1] Mahāpatāpa(大光輝)。==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尼第普毘耶長者宣唱此等偈。 ## 二〇六 烏達伽達耶迦(水施) (1)清淨無煩擾,見沙門乞食,吾手持水甕,施悉達多佛。 (2)今此吾無穢,疑盡亦無垢,不論再生處,其果於吾現。 (3)彼時吾施水,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水此果報。 (4)六十一劫昔,一王毘摩羅,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烏達伽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〇七 薩拉拉瑪利耶(薩拉拉花鬘) (1)光如黃花樹,坐於山峽間,悉達多佛陀,光輝照諸方。 (2)彼時吾備弓,以箭搭其弓,射採彼花莖,捧花供獻佛。 (3)供養鮮花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五十一劫昔,一人名持輝[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Jutindhara(持輝)。==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拉拉瑪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〇八 庫蘭達普毘耶(達蘭達花) (1)粧飾以輪寶,遙見蹈來足,蹈蹈來大仙,毘婆尸佛陀。 (2)採庫蘭達花[1],連根作供養,吾喜心雀躍,禮拜最上足。 ᅟᅟ==[1] Koraṇḍa 一種灌木。== (3)供養庫蘭花,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養此果報。 (4)五十七劫昔,一人名離垢[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Vītamala(離垢)。==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哥蘭達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〇九 阿達拉達耶迦(臺布施) (1)世間緣尸棄,吾布施鉢臺,一切諸大地,吾保諸大地。 (2)燃盡眾煩惱,除去諸有結,等正覺教法,得保最後身。 (3)二十七劫昔,四人王大力,名謂薩曼陀,有為轉輪王。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達拉達耶迦宣唱此等偈。 ## 二一〇 瓦達達巴尼瓦利耶(抑風熱) (1)帝沙稱佛陀,是人天中天,吾以清淨心,一傘施彼佛。 (2)吾抑諸般惡,唯善行具足,空中有傘翳,前業所果報。 (3)時至最後身,除一切有結,等正覺教法,得保最後身。 (4)時施傘供養,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施傘此果報。 (5)七十二劫昔,諸王有八人,其名稱大因[1],有為轉輪王。 ᅟᅟ==[1] Mahāmidāna(大因)。==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瓦達達巴尼瓦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伽尼伽拉、義內拉、欽伽尼、塔拉尼耶、 尼軍第、烏達伽達、薩拉拉、哥蘭達普、 阿達拉達、瓦達達巴、十人共偈四十八。 # 第二十二 哈提品 ## 二一一 哈提達耶迦(象施) (1)悉達多佛陀,二足尊王者,吾施佛壯象,牙強如大鋤。 (2)身諦最上義,至無上寂處,希世所有利,布施佛第一。 (3)彼時行布施,九十四劫間,吾不知惡趣,象施此果報。 (4)七十八劫昔,呼為薩曼他,大力十六人,出為轉輪王。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哈提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一二 巴那第達耶迦(草履布施) (1)仙人棲森林,長久苦行人,年老積修業,吾施與草履[1]。 ᅟᅟ==[1] Pānadhi(草履)。== (2)世間居上首,人中稱長者,得享諸乘輿,前業此果報。 (3)彼時吾行業,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草履布施果。 (4)七十七劫昔,剎利八人出,大力名善乘[2],出為轉輪王。 ᅟᅟ==[2] Suyāna 善乘。==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巴那第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一三 薩奢山薩尼耶迦(諦想) (1)毘舍浮佛陀,隨諸比丘眾,清淨數多眾,宣說諸聖諦。 (2)吾達上悲心,亦赴其集會,吾坐於彼處,聆聞佛教法。 (3)聽取其法誡,旋赴神世界,天界三十劫,居住彼都處。 (4)彼時吾得想,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諦想此果報。 (5)二十四劫昔,大力一人王,名謂一雨滴[1],出為轉輪王。 ᅟᅟ==[1] Ekaphusita(一雨滴)。==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奢山薩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一四 耶迦薩尼耶迦(一想) (1)佛之糞掃衣,見其掛樹梢,吾敬虔合掌,拜彼糞掃衣。 (2)彼時得佛想,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3)二十五劫昔,出世一人王,阿彌陀大力[1-1],出為轉輪王。 ᅟᅟ==[1-1] Amitābha(無量光)。== (4)四之無礙解…… ——如是尊者耶伽薩尼耶迦長老唱此等之偈畢。 ## 二一五 蘭西薩尼耶迦(光線想) (1)如朝日昇輝,如黃金光耀[1],生立山峽間,如猛虎壯牛。 ᅟᅟ==[1] 讀為 Pītaraṁsīva, 參照第一五三之第一偈。== (2)彼佛之偉大,輝照山峽間,於光線心淨,於天樂一劫。 (3)餘經幾多劫,得遂行善業,吾心得淨化,念佛常不斷。 (4)彼時得佛想,由三萬劫數,吾不知惡趣,佛想此果報。 (5)五十七劫昔,出世一人王,大力名善生[2],出為轉輪王。 ᅟᅟ==[2] Sujāta(善生)。(修闇多)。==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蘭西薩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一六 薩提陀(確立) (1)綠輝阿說他[1],善生菩提樹,就佛只一想,既得思慮深。 ᅟᅟ==[1] assattha 畢波羅(Pipphala)樹,為釋尊之菩提樹。== (2)彼時得佛想,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佛想此果報。 (3)十三劫往昔,有王名財求[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Dhaniṭṭha(財求)。==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提陀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一七 達拉萬塔達耶迦(團扇施) (1)日種出帝沙,吾施彼佛扇,為其消暑熱,亦為止火熱。 (2)消除吾貪火,更消除瞋火,痴火亦得消,布施團扇果。 (3)燃盡幾煩惱,除去所有結,等正覺者教,吾保最後身。 (4)彼時行此業,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施佛此果報。 (5)六十三劫昔,有名為大歡[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Mahārāma(大歡)。==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達拉萬塔達耶迦宣唱此等偈。 ## 二一八 阿康達薩尼耶迦(步想) (1)往昔為和尚,吾持施捨衣[1],聖書吾步習,己達章區分。 ᅟᅟ==[1] Kusāṭaka 未詳,一種之衣。== (2)最上象帝沙,健壯如牡牛,彼受尊供物,吾見離垢佛。 (3)吾展施捨衣,至人信步來,大雄似日昇,世上人中長。 (4)亦似彼明月,無污照世界,更以清淨心,吾禮尊師足。 (5)吾施捨彼衣,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衣此果報。 (6)三十七劫昔,出世一人王,名謂善歡喜[2],大力轉輪王。 ᅟᅟ==[2] Sumanda(善歡喜)。==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康塔薩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一九 薩毘達耶迦(酥布施) (1)端坐華宮殿,少女群相隨,忽見病沙門,引導至吾家。 (2)彼為天中天,吾侍彼大雄,大仙悉達多,吾施彼酥油。 (3)顏面諸根淨,見佛靜來車,吾禮尊師足,酥油灌其鉢。 (4)見佛吾心淨,彼得神足通,大雄騰空去,行空如鵞王。 (5)彼時吾布施,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布施酥油果。 (6)十七劫往昔,其名謂輝天[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Jutideva(輝天)。==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毘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二〇 巴巴尼瓦利耶(抑惡) (1)毘耶達西佛,吾清經行處,以蘆覆其頂,以障風熱物。 (2)以為避犯惡,唯善得具足,為捨眾煩惱,心勤尊師教。 (3)十一劫往昔,名高謂火天[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Aggideva(火天)。==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巴巴尼瓦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哈提達與巴那第、薩奢、耶伽薩尼、 蘭西、薩提陀、達拉萬塔、阿康達薩尼、 薩毘、巴巴尼瓦利、十人共偈五十四。 # 第二十三 阿蘭巴那達耶迦品 ## 二二一 阿蘭巴那達耶迦(支撑物布施) (1)阿塔達西佛,如是彼世尊,世間居上首,吾施支撑物。 (2)海空盡廣闊,行進此地上,生而為王者,亦為大地王。 (3)燃盡眾煩惱,除去諸有結,通達於三明,興作佛教[A1]已。 ᅟᅟ==[A1] 已【CB】,巳【南傳】== (4)六十二劫昔,大力有三王,其名稱一見[1],出為轉輪王。 ᅟᅟ==[1] Ekāpasitta(一見)。==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蘭巴那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二二 阿吉那達耶迦(裘布施) (1)三十劫往昔,吾為作蓆工,吾見離垢佛,以受尊供物。 (2)世統尸棄佛,吾施碎皮片,吾由於此業,兩足人中尊。 (3)吾享無顧樂,燃盡眾煩惱,等正覺者教,吾保最後身。 (4)吾施此皮衣,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皮衣果報。 (5)第五劫往昔,有王名善施[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Sudāyaka(善施)。==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吉那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二三 多衛羅達尼耶(二寶) (1)吾昔為獵人,棲居於森林,得見離垢佛,受吾尊供物。 (2)毘婆尸大仙,吾施以肉片,人天諸世界,吾為王統治。 (3)由肉片布施,於吾生二寶,此世有二寶,為此世利益。 (4)吾享此等果,肉片利益故,吾以身體柔,頭腦運思細。 (5)爾時吾施肉,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肉施此果報。 (6)第四劫往昔,其名稱大赤[1],大力一人王,出為轉輪王。 ᅟᅟ==[1] Mahārohita(大赤)。==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多衛羅達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第十誦品—— ## 二二四 阿拉迦達耶迦(守護布施) (1)悉達多佛陀,吾為作欄楯,善逝彼大仙,行施以守護。 (2)因吾業之著,恐怖戰慄無,無論生何處,吾更無所懼。 (3)為作欄楯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布施欄楯果。 (4)第六劫往昔,稱名為倚依[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Apassena(倚依)。==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拉迦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二五 阿烏耶底迦(無病) (1)於毘婆尸佛,吾施與火室,是病患所居,溫水隨意取。 (2)行此善業故,得身體健美,吾不知疾病,福業之報果。 (3)吾施彼之室,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布施火室果。 (4)第七劫往昔,有王名無敗[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Aparājita(無敗)。==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烏耶底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二六 羌庫拉普毘耶(羌庫拉花)[1-1] ᅟᅟ==[1-1] 暹羅本中有 Vakulapupphiya 長老,有關 caṅkola 花名未詳。== (1)吾名那羅陀,姓為迦葉波,見第一沙門,天敬毘婆尸。 (2)彼受尊供物,具諸好佛陀,吾採羌庫拉[A2],奉獻彼佛陀。 ᅟᅟ==[A2] [-]【CB】,[01]【南傳】== (3)供養鮮花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七十四劫昔,有王羅瑪莎,華鬘所裝飾,壯牛為拖車。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羌庫拉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二七 瓦單薩奇耶(頭飾) (1)吾由苑中出,往見世導師,造作黃金色,手持貴頭飾。 (2)疾速由彼處,即登象背行,捧與世緣者,毘婆尸佛陀。 (3)供養此鮮花,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二十七劫昔,出世一人王,名謂大光輝[1],大力轉輪王。 ᅟᅟ==[1] Mahāpatāpa(大光輝)。==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瓦單薩奇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二八 明奢瓦單薩奇耶(核頭飾) (1)言說尸棄佛,救主涅槃時,吾撒眾頭飾,供養菩提樹。 (2)其時供養故,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養此果報。 (3)二十六劫昔,其名稱雲聚[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Meghabbha(雲聚)。==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明奢瓦單薩奇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二九 須伽陀威利耶(巧作華鬘) (1)吾名阿私陀,時作華鬘人,手持香華鬘,行往捧獻王。 (2)尚未至王前,吾見尸棄佛,內心喜雀躍,即此捧獻佛。 (3)供養此花故,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二十五劫昔,有大威力王,大力名二荷[1],出為轉輪王。 ᅟᅟ==[1] Dvebhāra(二荷)。==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須伽陀威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三〇 耶迦萬第耶(一禮) (1)莊嚴大雄者,毘舍浮佛陀,吾喜心清淨,禮拜殊勝佛。 (2)彼時行此業,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拜佛此果報。 (3)二十四劫昔,名喚離歡喜[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Vigatānanda(離歡喜)。==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耶迦萬第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阿蘭巴那、阿吉那、曼薩達與阿拉伽達耶迦 阿烏耶底羌庫拉、孫那[1-1]、明奢瓦單薩 須伽陀威利耶、耶迦萬第耶,十人共偈五十五。 ᅟᅟ==[1-1] Sanna(黃金)指萬達薩奇耶長老而言。== # 第二十四 烏達伽薩那達耶迦品 ## 二三一 烏達伽薩那達耶伽(水座布施) (1)吾由苑門出,鋪敷一跳板,以水作奉仕,達最上義人。 (2)彼時行此業,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布施水座果。 (3)十五劫往昔,名謂勝金色[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Abhisāma(勝金色)。==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烏達伽薩那達耶伽長老宣唱此等。 ## 二三二 巴伽那達耶迦(容器布施) (1)盤頭摩帝市,時吾造陶器,保證將供應,比丘僧容器。 (2)保證諸容器,九十一劫間[1],惡趣吾不知,布施容器果。 ᅟᅟ==[1] 讀為 ekanavute(異本)。== (3)五十三劫昔,名謂無限焰[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Anantajāli(無限焰)。==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巴伽那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三三 娑羅普毘耶(娑羅花) (1)阿魯那瓦提(市),時在糖菓店,門前過往者,忽見尸棄佛。 (2)鎮時取佛鉢,施予沙羅花,更以清淨心,禮拜正行佛。 (3)並施佛固食,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布施此果報。 (4)十四劫往昔,名謂無量水[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Amitañjala(無量水)。==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娑羅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三四 奇蘭奢達耶迦(蓆布施) (1)低彌羅城市,吾時製籠人,悉達多佛光,被眾淨信人。 (2)應供世救主,眾人來索蓆,彼等為供養,故吾施眾蓆。 (3)彼時行此業,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蓆此果報。 (4)七十七劫昔,有王名持輝[1-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1] Jutindhara(持輝)。==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奇蘭奢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三五 偉提耶達耶迦(欄楯布施) (1)最上菩提樹[1],毘婆尸佛坐,喜悅心清淨,吾為作欄楯。 ᅟᅟ==[1] 讀為 pādap' uttme(暹羅本)。== (2)以作欄楯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3)十一劫往昔,吾名太陽似[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Sūriyassama(太陽似)。==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偉提耶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三六 萬那伽羅迦(作繪具人) (1)阿魯那瓦提(市),時吾作繪具,布具供支提,作諸美塗繪。 (2)爾時吾塗色,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色此果報。 (3)二十三劫昔,持名為月似[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Candupama(月似)。==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萬那伽羅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三七 毘耶拉普毘耶(毘耶拉花) (1)往昔在森林,吾曾做獵人,見毘耶拉花,採投得道人[1]。 ᅟᅟ==[1] 在暹羅本中加入左之一偈:吾取佛之鉢,施毘耶拉花,更以清淨心,奉與達道佛。== (2)供養其花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毘耶拉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三八 菴婆耶格達耶迦(菴婆供物布施) (1)己職不固執,吾赴森林中,見靜正覺尊,吾施菴婆物。 (2)彼時吾布施,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菴婆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菴婆耶格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三九 伽格提伽羅迦(作基壇人) (1)阿塔達西佛,將於涅槃時,為佛最上塔,吾為作基壇。 (2)彼時行此業,一千八百劫,惡趣吾不知,布施基壇果。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伽格提伽羅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四〇 瓦西達耶迦(斧布施) (1)低彌羅鬧市,吾昔為鐵匠,無敵自存者,吾施斧一把。 (2)彼時吾施斧,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斧之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瓦西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烏達伽薩那、巴伽那達、娑羅普毘、奇蘭奢達 偉提耶、萬那伽羅、毘耶拉、菴婆耶格達 伽格提、瓦西達耶,十人共偈三十八。 # 第二十五 脫瓦羅達耶迦品 ## 二四一 脫瓦羅達耶迦(脫瓦羅布施) (1)吾住森林中,其昔為獵人,吾取脫瓦拉[1],布施與僧眾。 ᅟᅟ==[1] tuvara(未詳,果名吧?)。== (2)彼時行布施,九十一劫間,惡趣猶不知,是布施果報。 (3)四之無礙解…… ——如是尊者脫瓦羅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四二 那伽開薩利耶(那伽花絲) (1)爾時吾備弓,深入森林中,幽清花美麗,那伽花絲垂。 (2)見而兩手採,合掌於頭上,吾捧獻與佛,帝沙世緣者。 (3)供養其花故,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從今七七劫[1],昔名波伽拉,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讀為 ito(異本)。==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那伽開薩利耶長者宣唱此等偈。 ## 二四三 那利那開薩利耶(那利那花絲) (1)去湖正中央,吾棲為水鷄,吾見天中天,時直風路來。 (2)吾以清淨心,嘴啣一花絲,就此捧獻佛,帝沙世緣者。 (3)彼花吾供養,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七十三劫昔,其名稱百葉[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Satapatta(百葉)。==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那利那開薩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四四 義拉瓦普毘耶(義拉瓦花) (1)漏盡千人隨,世間大導師,吾取義拉瓦,捧獻與佛陀。 (2)彼花吾供養,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是供佛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義拉瓦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四五 庫提多巴迦(室薰) (1)悉達多佛陀,吾守護房室,時時吾淨信,己手馨房室。 (2)彼時行此業,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庫提多巴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四六 鉢塔達耶迦(鉢施) (1)最上克己[A1]鍛,悉達多大仙,如是端直人,吾為作鉢施。 ᅟᅟ==[A1] 鍛【CB】,鍜【南傳】== (2)彼時行施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鉢此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鉢塔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四七 呪都普奢伽(身骨供養) (1)悉達多世尊,救主涅槃時,如是兩足王,吾得一身骨。 (2)日種出佛陀,身骨吾取得,如佛居其處,五歲吾奉祀。 (3)彼時供身骨,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骨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呪都普奢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四八 波吒釐普奢伽(波吒釐供養) (1)七朶波吒花,爾時頭上戴,毘舍浮至人,捧獻彼佛陀。 (2)獻花供養故,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花此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波吒釐普奢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四九 賓比伽利耶 (1)巴多穆塔拉,眾稱最勝者,佛說四諦法,宣示不死道。 (2)賓比伽利花,爾時吾採來,捧獻供施佛,兩足尊王者。 (3)六十八劫昔,四金伽花絲[1],大力具七寶,有為轉輪王。 ᅟᅟ==[1] Kiñjakesara(金伽花絲)。==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賓比伽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五〇 鬱多羅達耶迦(鬱陀羅花布施) (1)伽庫達佛名[1-1],世間自存人,彼由林中出,來至大河邊。 ᅟᅟ==[1-1] 過去二十四佛中不見有此佛之名。諒係辟友佛名。參閱第三五三之第二偈。(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01],今於此處加上[01]之註標。)== (2)吾取鬱陀羅,供施自存人,端直自制者,令吾心意淨。 (3)鮮花吾供養,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花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鬱多羅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脫瓦羅、那伽、那利那、義拉瓦、 庫提多巴迦、鉢達、都都、波吒釐、 賓比、鬱多羅達迦,十人供偈三十七。 # 第二十六 脫瑪達耶迦品 ## 二五一 脫瑪達耶迦(讚施) (1)毘婆尸大仙,止於神世界,吾發此言辭,吾喜聞教法: (2)「貴尊吾南無,最尊吾歸依,示宣不死道,廣度餘諸人。」 (3)彼時述此言,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讚歎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脫瑪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五二 耶迦薩那達耶迦(一食布施) (1)吾捨神形體,同妻來此世,望在佛教下,希能為奉事。 (2)巴多穆塔拉,弟子戴瓦拉,以最清淨心,施彼之聖食。 (3)彼時行此業,十萬劫之間,惡趣吾不知,施食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耶迦薩那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五三 奇塔迦普奢迦(塚供養) (1)正覺阿難陀[1],無敵自存人,林中入涅槃,茂密人不在。 ᅟᅟ==[1] 過去二十四佛中不見此尊之名,諒係指辟支佛?== (2)吾由天界來,彼時吾作塚,荼毘葬佛身,吾盡供養事。 (3)彼時行此業,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奇塔伽普奢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五四 提旃簸迦普毘耶(三旃簸迦花) (1)雪山路不遠,有毘羯吒山,沙門制諸根,棲住此山中。 (2)吾見其寂靜,更具清淨心,採旃簸迦花,三朶撒沙門。 (3)施花供養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花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旃簸迦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五五 薩塔波吒釐(七波吒釐) (1)輝如黃花樹,靜坐山峽間,七朶波吒釐,鮮花捧獻佛。 (2)施花供養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是供佛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塔波吒釐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五六 烏婆哈那達耶迦(履布施)[1] ᅟᅟ==[1] 從暹羅本為 Upāhanadāyaka。== (1)正覺尊之子,名號旃檀者,吾施一雙履,為汝進菩提。 (2)施履供養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履此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烏婆哈那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五七 曼奢利普奢伽(曼奢利花供養) (1)採得曼奢利,吾往車道進,比丘眾相隨,見無上沙門。 (2)心欣喜清淨,無上歡悅溢,兩手吾採花,捧獻與彼佛。 (3)施花供養故,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供花此果報。 (4)七十三劫昔,出一國王人,大力名光輝[1],出為轉輪王。 ᅟᅟ==[1] Jotiya(光輝)。==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曼奢利普奢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五八 槃那達耶迦(葉布施) (1)雪山深谷中,吾著樹皮衣,食無鹽味葉,修習眾多業。 (2)爾時取朝食,悉達多佛來,吾以清信手,向佛行布施。 (3)彼時施其葉,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此葉果報。 (4)二十七劫昔,耶達提耶王,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槃那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五九 庫提達耶迦(房室布施) (1)正覺森中行,爾時住樹下,吾作木葉庵,施與無敵尊。 (2)布施葉房室,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布施房室果。 (3)三十八劫昔,有王十六人,何處普降雨,稱為轉輪王。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庫提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六〇 阿格普毘耶(阿格花) (1)金色正覺者,坐於山峽間,尸棄佛光輝,光耀如火焰。 (2)吾採阿格花[1],親近最上人,內喜心清淨,吾捧獻供佛。 ᅟᅟ==[1] aggaja「第一生」之義,此處或為花名。== (3)供養彼花故,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二十五劫昔,有王阿彌陀[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Amita(無量)。==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格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脫瑪迦、比迦[1]、奇塔迦與旃簸迦 薩塔波吒釐、烏婆哈那、曼奢利與槃那 庫提達、阿格普毘耶,十人共偈四十一。 ᅟᅟ==[1] Bhikha(施食)應指為 Ekāsanadāyaka 長老。== 第二十七 巴多穆開巴品[1] ᅟᅟ==[1] Padumukkhcpa-Vagga 所謂向空中投最上水草即鉢頭摩花故,品名從而名為「蓮花投」。== ## 二六一 阿伽斯奇毘耶(空投) (1)金色悉達多,來至市場中,持二水草花,來近人中尊。 (2)於尊佛足前,投獻一朶花,並將另一花,投向空中去。 (3)施花捧獻佛,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花此果報。 (4)三十二劫昔,一國王大力,其名空中行[2],出為轉輪王。 ᅟᅟ==[2] Atalikkhacara(空中行)。==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伽斯奇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六二 提拉瑪奇耶(塗漆) (1)悉達多佛陀,人中涅槃時,吾為菩提樹,塗漆其欄楯。 (2)彼時塗漆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塗漆此果報。 (3)二十四劫昔,有王名美膚[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Succhavi(美膚)。==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拉瑪奇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六三 阿達奢提耶 (1)彼帝沙佛之,最上菩提樹[1-1],阿達奢達花[2],布施向佛陀。 ᅟᅟ==[1-1] 參閱第二三五之第一偈。== ᅟᅟ==[2] aḍḍhacanda(半月)未詳,應為花名。== (2)捧獻供花故,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供養樹果報。 (3)二十五劫昔,有王名天飲[3],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3] Devapa(天飲)。==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達奢提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六四 阿拉那提毘耶(無諍燈) (1)嘗生為神身,降臨至地上,心清淨己手,布施五燈火。 (2)彼時施燈火,九十四劫間,吾不知惡趣,施燈之果報。 (3)五十五劫昔,大力一統主,其名為徧眼[1],出為轉輪王。 ᅟᅟ==[1] Samantacakkhu(徧眼)。==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拉那提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六五 比拉莉達耶迦(比拉莉布施) (1)雪山不遠處,有山羅瑪莎,沙門制諸根,棲居其山麓。 (2)吾採比拉莉,布施與沙門,無敵自存者,大雄彼心喜: (3)「更以清淨心,施吾比拉莉,不論再生處,汝將生其果。」 (4)吾施比拉莉,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布施之果報。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比拉莉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六六 瑪奢達耶迦(魚布施) (1)羌達巴格河,爾時吾為鶚,取得大魚來,施與悉達多。 (2)彼時布施魚,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是施魚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瑪奢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六七 伽瓦漢薩迦(速鵞) (1)羌達巴格河,時吾住林中,直行於風路,吾見悉達多。 (2)敬虔致合掌,眺望大牟尼,己心為淨化,禮拜世導師。 (3)吾拜人中長,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是禮拜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伽瓦漢薩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六八 薩拉拉普毘耶(薩拉拉花) (1)羌達巴格河,吾為緊那羅,佛光赫奕滿,吾見毘婆尸。 (2)吾喜心清淨,無上歡悅溢,採薩拉拉花,吾獻毘婆尸。 (3)施花供養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之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拉拉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六九 烏婆格達巴薩尼耶(近至談語) (1)雪山正當中,有美觀湖泊,吾為一羅剎,俯首現怖形[1]。 ᅟᅟ==[1] 如暹羅本讀為 heṭṭhāsiso。== (2)慈愍慈愛深,導師毘婆尸,欲以撼吾心,請來近吾前。 (3)天中天佛陀,大雄信步來,吾由棲居出,禮拜至尊師。 (4)禮敬人中尊,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禮拜此果報。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烏婆格達巴薩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七〇 達拉尼耶(濟渡) (1)施毘婆尸佛,唯是黃金色,比丘僧團隨,尊師河邊立。 (2)彼處有大川,不見渡河具,吾由河中出,吾渡世導師。 (3)濟渡人中尊,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濟渡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達拉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阿伽斯奇、提拉、奢提、阿拉那 比拉莉達與瑪奢達、伽瓦、薩拉拉 羅剎[1]、達拉那,十人共偈三十一。 ᅟᅟ==[1] Upāgatabhāsaniya 長老昔日曾為羅剎,依此故有如斯稱謂。== # 第二十八 須萬那賓寶哈那品 ## 二七一 須萬那賓寶哈尼耶(黃金枕) (1)己手持一食,清淨吾施供,亦為枕布施,達最上義人。 (2)吾施黃金枕,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枕此果報。 (3)六十三劫昔,剎利名無等[1-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1] Atama(無等)。==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須萬那賓寶哈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七二 提拉穆提達耶迦(胡蔴一握布施) (1)世間大導師,了知吾心意,彼以意生身,神足來吾前。 (2)吾禮拜尊師,人中之至尊,吾喜心清淨,一握胡蔴施。 (3)彼時吾布施,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佛此果報。 (4)十六劫往昔,有王名歡喜[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Nandiya(歡喜)。==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拉穆提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七三 羌果達奇耶(花籠) (1)大川流近處,彼住山峽間,無慾隨意往,吾施盛花籃。 (2)悉達多大仙,愍一切有情,吾施盛花籃,一劫昇天樂。 (3)彼時施花籃,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籃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羌果達奇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七四 阿槃奢那達耶迦(塗膏布施) (1)憍陳如世尊,離欲如是人,心寂如虛空,無障得定人。 (2)彼離一切癡,希利一切人,兩足之王者,吾施以塗膏。 (3)彼時施塗膏,數經無量劫,惡趣吾不知,塗膏此果報。 (4)十五劫往昔,王名奇拉巴,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槃奢那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七五 耶康奢利耶(一合掌) (1)烏曇跋樹下,住居樹葉蓆,沙門一大仙,吾施居住所。 (2)人中王帝沙,世間稱救主,敬虔吾合掌,敷展鮮花蓆。 (3)布施花蓆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蓆此果報。 (4)十四劫往昔,吾為人統主,名謂一合掌,大力轉輪王。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耶康奢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七六 泡塔達耶迦(塑料布施) (1)大仙僧團中,初聞尊師法,塑料吾布施,施於無上人。 (2)彼時行善業,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料此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泡塔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七七 質多伽普迦卡(塚供養) (1)羌達巴伽河,沿流吾前行,採七株葛花[1],吾捧獻佛塚。 ᅟᅟ==[1] mālnvā 一種蔓草。== (2)供養佛塚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塚果報。 (3)六十七劫昔,其名喚扶養[2],七人具七寶,有為轉輪王。 ᅟᅟ==[2] Paṭijagga(扶養)。==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質多伽普迦卡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七八 阿魯瓦達耶迦(阿魯瓦布施) (1)雪山深谷中壯大信度河[1],吾見離欲者,宏偉具光輝。 ᅟᅟ==[1] Mahāsindhu(大信度)河名。(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01],今於此處加上[01]之註標。)== (2)浸耽最上寂,見彼吾心驚,由己清信手,吾施阿魯瓦(草)。 (3)彼時施草故,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草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魯瓦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劫。 ## 二七九 耶康芬陀利迦(一分陀利迦) (1)時號羅瑪沙[1-1],光輝自存者,吾以清淨心,供分陀利迦。 ᅟᅟ==[1-1] Romasa 諒係辟支佛名。== (2)彼時布施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蓮華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分陀利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八〇 達拉尼耶(濟渡) (1)大道不平坦,為作鋪道行,由己清信手,為渡世間人。 (2)吾為作鋪道,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鋪道此果報。 (3)五十五劫昔,王名俱含[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Samogadha(俱含)。==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達拉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須萬那、提拉穆提、羌果達、阿槃奢那、 耶康奢利、泡塔達、質多迦、馬拉[1]、 耶康芬陀利、濟渡[2],十人共偈四十二。 ᅟᅟ==[1] Māla(= Āluvadāyaka)。== ᅟᅟ==[2] Setu(= Taraṇiya)。== ——第十一誦品—— # 第二十九 般那陀耶迦品 ## 二八一 般那陀耶迦(葉施) (1)吾坐樹葉庵,維生食樹葉,彼大仙到來,來近吾居時。 (2)悉達多佛陀,一切世醫師,佛坐樹葉庵,吾施樹之葉。 (3)彼時吾施葉,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葉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般那陀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八二 巴拉達耶迦(果施) (1)彼似須彌山[1],亦擬撑大地,佛由定中起,乞食來吾前。 ᅟᅟ==[1] Sineru = Sumeru 蘇迷盧、須彌山。== (2)訶梨勒果施[2],阿摩勒菴婆,閻浮毘醯勒,大棗與胡桃,貝拉頗留沙,皆為樹之果。 ᅟᅟ==[2] 以下均為樹果之名。== (3)悉達多佛陀,慈愍諸世界,吾以清淨心,布施諸樹果。 (4)彼時施果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果此果報。 (5)五十七劫昔,王名耶卡迦,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巴拉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八三 巴秋伽瑪尼耶(迎對) (1)彷徨如林獅,壯牛與駿馬,光輝如鷄冠,人中之尊來。 (2)悉達多佛陀,一切世醫師,謹以清淨心,吾與迎佛陀。 (3)迎對人中尊,九十四劫間,吾不知惡趣,迎對之果報。 (4)二十七劫昔,出世一君王,名謂具隨眾[1],大力轉輪王。 ᅟᅟ==[1] Saparivara(具隨眾)。(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01],今於此處加上[01]之註標。)==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巴秋伽瑪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八四 耶康普毘耶(一花) (1)爾時吾為鬼,都城南門棲,吾見離塵佛,光輝如黃金。 (2)最上毘婆尸,希利諸世界,謹以清淨心,施彼一枝花。 (3)彼時施花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耶康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八五 瑪伽瓦普毘耶(瑪伽瓦花) (1)耐秣陀河岸,自存人無敵,彼入深靜慮,清淨無煩擾。 (2)正覺無敵者,清信吾瞻仰,吾以瑪伽瓦(花),供養自存者。 (3)彼時供花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瑪伽瓦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八六 烏巴達耶迦(侍僕) (1)步行車道來,受納尊供物,兩足王大護,世界人中尊。 (2)悉達多大仙,吾施與侍僕,帝利諸世界,稱名佛世尊。 (3)正覺尊納受,牟尼再授吾,即由其座起,指向東方去。 (4)彼時施僕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僕此果報。 (5)五十七劫昔,有名曰強軍[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Balasena(強軍)。==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烏巴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八七 阿巴達尼耶(譬喻) (1)吾讚佛譬喻,善逝彼大仙,以己手清信,頭面拜佛足。 (2)吾讚佛譬喻,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讚歎此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巴達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八八 薩他哈帕巴吉陀(七日出家) (1)毘婆尸佛陀,常為僧伽尊,吾嘗遭不幸,親族分離時。 (2)為鎮此不幸,毅然吾出家,希受尊師教,七日吾快樂。 (3)彼時出家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出家此果報。 (4)六十七劫昔,君王有七人,人知善出離[1],大力轉輪王。 ᅟᅟ==[1] Sunikkhamma(善出離)。==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他哈帕巴吉陀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八九 弗多巴達耶迦(佛侍僕) (1)爾時吾之父,名威坦巴利,吾父執吾手,導往大仙前: (2)「世間大導師,定吾為侍僕」,清信吾審慎,親手為侍役。 (3)彼時崇諸佛,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侍役此果報。 (4)二十三劫昔,大力有四王,名沙門侍僕[1-1],出為轉輪王。 ᅟᅟ==[1-1] Samaṇūpaṭṭhāka(沙門侍僕)。==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弗多巴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九〇 普般伽瑪尼耶(先驅) (1)其數八萬四,無污者出家,得最上義人,吾為先驅者。 (2)有欲我執者,審慎起清信,清淨無煩擾,親手為侍奉。 (3)漏盡滅貪瞋,所作皆已辦,自存無敵者,彼等滿慈心。 (4)正覺者等前,吾侍思慮深,時吾死時至,吾至天界上。 (5)彼時吾守戒,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自制此果報。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普般伽瑪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般那與巴拉、巴秋(郁迦爾耶)、耶康普毘、 瑪伽瓦、烏巴達迦、阿巴達那、薩他哈(扳扳奢)、 弗多巴、普般伽瑪,十人共偈四十八。 # 第三十 質達伽普迦卡品 ## 二九一 質達普迦卡(塚供養) (1)吾為婆羅門,名謂阿侍多[1],吾採各種花,想作尊供奉。 ᅟᅟ==[1] Ajita(無勝)。== (2)世緣尸棄師,見其光輝塚[2],吾持彼花往,撒於其塚上。 ᅟᅟ==[2] 讀為 disvā(異本)。== (3)供養彼花故,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二十七劫昔,大力王七人,其名謂善燃[3],出為轉輪王。 ᅟᅟ==[3] Supajjalita(善燃)。==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質達普迦卡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九二 普巴達拉迦(持花) (1)吾著樹皮衣,上衣為鹿皮,吾達五神通,亦得摩觸月。 (2)毘婆尸佛陀,指向吾方來,波利夜恒羅[1],吾持翳尊師。 ᅟᅟ==[1] Pārichattaka 譯為晝度樹,謂存在於三十三天之上。== (3)彼花吾持翳,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持翳此果報。 (4)八十七劫昔,大力一君王,其名稱徧持[2],出為轉輪王。 ᅟᅟ==[2] Samantadharaṇa(徧持)。==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普巴達拉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九三 奢特達耶迦(傘蓋布施) (1)吾名曰普多,出家著袈裟,尊師達佛位,供世人涅槃。 (2)吾為索己子,吾往其後追,吾往佛之塚,偉大涅槃人。 (3)吾於彼塚場,雙手合掌拜,吾執純白傘,彼時載塚上。 (4)以時供傘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布施傘蓋報。 (5)二十五劫昔,大力王七人,其名稱大價[1],出為轉輪王。 ᅟᅟ==[1] Mahāraha(大價)。==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奢特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九四 薩達薩尼耶迦(音想) (1)太陽初昇時,光輝照大地,此世之大仙,勝佛之出現。 (2)彼處吾聞音,卻不見聖形,吾憶持佛想,而吾死到來。 (3)彼時吾得想,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達薩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九五 庫西薩尼啟巴(牛頭擲) (1)由苑生門出,展牛頭旃檀[1],吾沈浸己業,前業此果報。 ᅟᅟ==[1] 牛頭山產之旃檀,芳香特著,在此謂牛頭旃檀。== (2)信度產駿馬,疾幾頭駿馬,此等吾享受,牛頭檀果報。 (3)實吾最上事,為善種福田,所作奉僧伽,不值其他分。 (4)吾展牛頭檀,九十四劫間,惡趣猶不知,敷物此果報。 (5)七十五劫昔,其名稱安立[2],大力大威力,出為轉輪王。 ᅟᅟ==[2] Suppatiṭṭhita(安立)。==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庫西薩尼啟巴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九六 巴達普迦卡(足供養) (1)雪山深谷中,吾為緊那羅,吾見離塵佛,光輝如黃金。 (2)導師毘婆尸,爾時吾親近,既撒旃檀香,復撒多伽羅(格香)。 (3)佛足吾供養,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撒香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巴達普迦卡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九七 提薩乞提耶(方土讚歎) (1)烏婆薩拉伽,吾為婆羅門,走進繁茂林,得見人中尊。 (2)佛受世供養,吾頂禮佛足,佛知吾淨心,林中消逝形。 (3)吾由林中出,猶憶持勝佛,讚歎彼方土,在天樂一劫。 (4)讚彼方土故,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是讚歎果報。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薩乞提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九八 薩拉那格瑪尼耶(歸命) (1)雪山深谷中,時吾為獵人,得見毘婆尸,世界人中尊。 (2)吾盡諸所用,奉侍正覺尊,兩足之王者,敬虔吾歸命。 (3)彼時歸命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歸命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拉那格瑪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二九九 菴婆頻提耶(菴婆片) (1)吾名羅瑪沙,達那瓦為姓,吾以菴婆片,施毘婆尸佛。 (2)時施菴婆片,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菴此婆果。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菴婆頻提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〇〇 阿努薩薩瓦迦(灌注) (1)吾巡迴乞食,得見毘婆尸,兩足之王者,施彼一匙食。 (2)吾心喜清淨,爾時吾禮敬,灌注於彼佛,達最上之義。 (3)向佛灌注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灌佛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努薩薩瓦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質達普伽、普巴達、奢持達與薩達薩、 庫西薩山達羅、巴達、巴提薩、薩拉那、 菴婆、薩薩瓦迦,十人共偈四十七。 十品攝頌: 伽尼伽拉與哈提、阿蘭巴那、烏達伽、 脫瓦羅與脫瑪達、巴多穆(郁啟巴)、須萬那、 般那陀、質達普迦,前後十品共三十。 第三十品其偈數,合計四百五十一, 三十品偈二千五,更加七十二之數, 長老三百為譬喻,見義人等為此數。 第三百人畢 # 第三十一 鉢頭摩啟薩利耶品 ## 三〇一 鉢頭摩啟薩利耶(鉢頭摩花絲) (1)吾昔為大象,仙人眾團中,撒鉢頭摩花,浴大仙光輝。 (2)辟支佛等勝,[A1]祛除諸貪欲,令吾心清淨,在天享一劫。 ᅟᅟ==[A1] 祛【CB】,袪【南傳】== (3)彼時撒花絲,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花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鉢頭摩啟薩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〇二 薩巴康提耶(一切香) (1)毘婆尸佛陀,端直最上人,吾施香花鬘,及憍賒耶衣。 (2)昔施花衣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香施此果報。 (3)十五劫之昔,有王名良衣,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1]。 ᅟᅟ==[1] Sucela(良衣)。==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巴康提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〇三 婆羅曼那達耶迦(最上食布施) (1)輝如黃花樹,如陽光初昇,吾見毘婆尸,世界人中尊。 (2)虔敬吾合掌,引佛入己家,正覺尊到來,供施最上食。 (3)時施上食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食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婆羅曼那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〇四 達摩薩尼耶迦(法想) (1)毘婆尸佛陀,祭大菩提樹,樹下正覺者,世界人中尊。 (2)爾時彼佛陀,比丘僧團隨,為說四諦法,宣說滿威嚴。 (3)或為簡潔說,或為詳細說,正覺除覆蓋,令眾人清淨。 (4)聆聞佛教法,如是上首人,吾禮尊師足,指向北方去。 (5)彼時聽法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法施之果報。 (6)三十三劫昔,出世一君王,呼稱通聖學[1],出為轉輪王。 ᅟᅟ==[1] Sutavā(通聖學)。==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達摩薩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〇五 婆羅達耶迦(果施) (1)巴基拉西河[1],彼岸有仙處,吾得樹之果,以赴仙居處。 ᅟᅟ==[1] Bhāgīrasī 恒伽河之異名。== (2)毘婆尸佛陀,光輝如黃金,吾手捧諸果,布施與尊師。 (3)時施樹果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果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婆羅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〇六 薩婆薩達迦(清信) (1)爾稱南無佛,何處皆解脫,怎能有災禍,尊佛吾歸依。 (2)此世無比者,悉達多佛說:「僧團同大海,難量更無上。 (3)彼是離塵田,與無限果報,僧伽心清淨,蒔植樂之種。」 (4)世間居上首,一切徧知者,垂示此教法,即騰高空上。 (5)人中智慧者,尚未遠去時,吾死時到來,再生兜率天。 (6)離塵勝福田,無限之果報,清心向僧伽,吾樂天一劫。 (7)彼時得清信,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清信此果報。 (8)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婆薩達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〇七 阿拉瑪達耶迦(苑施) (1)吾為悉達多,苑中吾植樹,濃蔭樹遮日,諸鳥交飛時。 (2)吾見離塵佛,納受尊供人,世間人中尊,引佛入苑中。 (3)吾心喜雀躍,供施花樹果,如斯湧清信,布施吾迴向。 (4)更以清淨心,布施於此佛,不論再生處,吾將生其果。 (5)彼時布施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苑施此果報。 (6)三十七劫昔,七人名軟冷[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Mudusītala(軟冷)。==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拉瑪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〇八 阿努雷婆達耶迦(塗膏布施) (1)阿塔達西佛,吾見其弟子,為彼修復業,將身近其境。 (2)修復之業終,吾布施塗膏,心清淨內喜,植無上福田。 (3)彼時行此業,一千八百劫,惡趣吾不知,塗膏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努雷婆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〇九 弗陀薩尼耶迦(佛想) (1)如朝日東昇,光輝似黃金,世尊大牟尼,來至森林間。 (2)夢見悉達多,世間大導師,當場心清淨,善趣吾再生。 (3)當時吾得想,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得佛想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弗陀薩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一〇 婆巴拉達耶迦(洞窟布施) (1)毘耶達西佛,淨住洞窟中,供奉一小瓶,作為彼資具。 (2)世尊大牟尼,佛為如斯說:「百球千箭柄,飾旗黃金作, (3)眾多之樓閣,諸寶為彼生」;吾施斯洞窟,在天享一劫。 (4)三十二劫昔,有名極淨王[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Susudha(極淨)。==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婆巴拉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鉢頭摩、(薩巴)康提、婆羅曼與達摩薩、 婆羅、薩婆達薩迦、阿拉瑪、阿努雷婆、 弗陀薩與婆巴拉,十人共偈四十九。 # 第三十二 阿羅伽達耶品 ## 三一一 阿羅迦達耶迦(守護布施) (1)丹瑪達西佛,吾為彼作垣,兩足之王者,供施守護物。 (2)彼時行此業,千八百劫間,如業所餘故,吾[A1]已達漏盡。 ᅟᅟ==[A1] 已【CB】,己【南傳】==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羅伽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一二 寶伽那達耶伽(食布施) (1)娑羅幼芽萌,索般伽那樹,空因陀羅杖,勝者常映照。 (2)大仙毘舍浮,世尊天中天,吾以清淨心,布施彼食事。 (3)自存無敵者,於吾示謝忱:「不論再生處,爾將生其果。」 (4)彼時布施故,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食此果報。 (5)二十五劫昔,王名非友光[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Amittabhā(非友光)。==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寶伽那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一三 伽達薩尼耶伽(行想) (1)太空直風道,於空無有道,吾見悉達多,三天隨行眾。 (2)等正覺上衣,吾見為風靡,彼牟尼之行,爾時吾生喜。 (3)彼時吾得想,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佛想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伽達薩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一四 薩達婆多密尼耶(七葉蓮華) (1)吾住河之堤,薩達婆羅門,吾以百葉花,淨掃諸仙處。 (2)黃金色佛陀,導師悉達多,見彼林中行,向吾示微笑。 (3)趨前迎彼佛,人中稱長者,引導至仙處,撒最上水草。 (4)彼時供養花,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佛想此果報。 (5)第七劫之昔,四人名良樹[1],大力具七寶,有為轉輪王。 ᅟᅟ==[1] Pādapāvara(良樹)。==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達婆多密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一五 普婆薩尼耶(花座) (1)光輝如太陽,黃金色佛陀,無敵悉達多,遙見行不遠。 (2)吾出迎彼佛,導入此仙處,更以清淨心,施以鮮花座。 (3)爾時心感動,虔敬示合掌,清淨心向佛,此業吾迴向。 (4)無敵自存人,唯積諸福業,依此一切善,聞教得無垢。 (5)時施花座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花座果報。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普婆薩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一六 阿薩那達威迦(座稱讚) (1)世緣尸棄佛,具最上支提,時吾為盲者,彷徨不毛地。 (2)恰由茂林出,識見獅子座,吾即袒右肩,讚世間導師[1]。 ᅟᅟ==[1] 讀為 thomiyaṁ(異本)。== (3)鎮日吾稱讚,此世大導師,心喜而雀躍,抒發如次語: (4)「歸依尊貴者,歸命最勝尊,一切徧知者,世間人中尊。」 (5)為其好相引,吾讚尸棄佛,吾禮拜佛座,指向北方去。 (6)吾讚言說者,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讚歎之果報。 (7)二十七劫昔,七人名無比[2],大力具七寶,有為轉輪王。 ᅟᅟ==[2] Atulya 無比。== (8)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薩那達威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一七 薩達薩尼耶迦(音想) (1)嚴相大雄者,說示不死道,弟子等圍繞,住居最上家。 (2)示柔和言語,攝世間大眾,為諸人天眾,響徹大地音。 (3)悉達多佛陀,吾聞其音響,淨心持淨信,禮拜世導師。 (4)彼時吾得想,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是得想果報。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達薩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一八 提蘭西耶(三光) (1)如善生花絲,亦如大火山,光輝充十方,悉達佛山峽。 (2)恰如彼陽光,亦似彼月光,吾見佛光輝,湧示出喜悅。 (3)得見有三光,沙門之最上,吾為袒右肩,稱讚世導師。 (4)此世放三光,除世界諸闇,彼為日與月,更為世導師。 (5)吾引譬喻示,讚彼大牟尼,稱讚佛相好,在天享一劫。 (6)彼時吾讚佛,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讚佛此果報。 (7)六十一劫昔,一人名知持[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1] Ñānadhara(知持)。== (8)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蘭西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一九 康達莉普毘耶(康達利花) (1)信度河岸邊,時吾為耕人,辛勤為人業,亦賴他人食。 (2)沿信度河行,吾見悉達多,時佛坐入定,如百葉蓮花。 (3)吾採康達利,切作七花莖,佛由日種出,吾獻頭頂上。 (4)佛身黃金色,相好鎮其心,發情三徵候,如象難馴近。 (5)賢明制諸根,得親近彼佛,虔敬吾合掌,禮拜世尊師。 (6)彼時供養花,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是供佛果報。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康達莉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二〇 拘物頭瑪利耶(拘物頭花鬘) (1)壯牛勝雄者,大仙勝利人,善生如花絲,毘婆尸大雄。 (2)由車道前來,納受尊供人,拘物頭花鬘,採取撒與佛。 (3)彼花吾供養,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拘物頭瑪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阿羅伽與寶伽那、伽達薩尼、薩達婆、 普婆薩尼、阿薩那、薩達薩、提蘭西耶、 康達莉與拘物頭,十人共偈五十七。 # 第三十三 溫瑪普毘耶品 ## 三二一 溫瑪普毘耶(亞麻花) (1)無敵悉達多,已達心安靜,吾見人中尊,彼由靜慮起。 (2)吾採亞麻花,獻與彼佛陀,莖上花頭下,一切花頭齊。 (3)如空中美色,停留花蓆上,吾心得清淨,再生兜率天。 (4)供養彼花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5)五十五劫昔,出世一君王,其名喚徧蓋[1],出為轉輪王。 ᅟᅟ==[1] Samantacchadana(徧蓋)。==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溫瑪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二二 普利那普迦卡(砂布施) (1)如壯牛駿馬,如鷄冠光輝,人中稱長者,如月光映照。 (2)虔敬吾合掌,吾禮拜尊師,以己業滿足,讚歎彼尊師。 (3)吾取清淨砂,撒其行道上,吾手執圍裙,面向毘婆尸。 (4)吾取砂之半,更以清淨心,兩足之王者,致注其晝居。 (5)吾向彼注砂,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砂此果報。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普利那普伽卡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二三 哈薩伽那迦(生笑) (1)佛之糞掃衣,見其懸樹梢,虔敬吾合掌,內心愈高揚。 (2)認見距吾遠,笑聲自湧出,吾再示合掌,此心愈清淨。 (3)彼時吾得想,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得想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哈薩伽那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二四 薩尼耶薩密迦(想所持) (1)生年僅七歲,通達諸聖書,為保家系譜,執行生贄祭。 (2)家畜八萬四,時常為吾贄(禮物),更與高貴物,備為贄祭用。 (3)如鍊鐵火爐,似朅地羅炭,如太陽東昇,恰似滿圓月。 (4)適宜三界教,悉達諸義成,正覺尊近來,佛如是宣說: (5)「勿害諸生物,公子吾歡汝,犯盜與醉酒,[A1]祛離斯為善。 ᅟᅟ==[A1] 祛【CB】,袪【南傳】== (6)彼喜寂靜者,殊多真實知,此世與彼世,應讚此諸法。 (7)身修此諸法,喜利情非情,向佛淨化心,善修最上道。」 (8)世間居上首,一切徧知者,如斯說示吾,而後騰空去。 (9)其上吾清心,其後心淨化,此心正淨化,再生兜率天。 (10)彼時心淨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得想此果報。 (11)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尼耶薩密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二五 尼密達薩尼耶迦(相想) (1)羌達巴迦河,岸邊仙處住,茂林時步行,見黃金色鹿。 (2)見鹿心淨化,吾憶正覺尊,更憶他之佛,如心得清淨。 (3)既己寂滅佛,及住世如來,誠如是光輝,吾心如鹿王。 (4)彼時吾得想,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得想此果報。 (5)二十七劫昔,出世一君王,名喚森有情[1],大力轉輪王。 ᅟᅟ==[1] Araññasatta(森林有情)。==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尼密達薩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二六 安那薩薩瓦迦(注食) (1)金色正覺尊,行往市場中,姿態黃金值,三十二相具。 (2)無擾無敵者,悉達諸義成,吾禮正覺尊,施食彼牟尼。 (3)牟尼愍世深,彼時吾光輝,吾向佛心淨,吾樂天一劫。 (4)彼時行布施,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聖食果報。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安那薩薩瓦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二七 尼軍提普毘耶(尼軍提花) (1)天界壽命盡,一神當消逝,彼等諸神喜,出響有三聲: (2)「由此往善趣,交往彼諸人,善法生為人,獲得無上信。 (3)其信張汝根,確立堅汝身,善宣諸善法,不動生命限。 (4)善持身與語,行眾多善業,更以意為善,慈愍無執著。 (5)再行以布施,積再生因福,更令他人等,為善勵梵行。」 (6)諸神以慈愍,賢者天中天,喜彼既離去:「汝將幾度轉?」 (7)爾時諸神集,吾心起煩擾:「即今由此沒,吾生如何胎?」 (8)制根一沙門,知吾之厭離,彼欲搖吾心,來至吾面前。 (9)其名須摩那,彼為佛弟子,教吾義與法,彼搖吾之心。 ——第一二誦品—— (10)吾聞彼之言,向佛吾淨心,禮敬大雄者,忽然即死逝。 (11)淨根之所使,當場吾再生[1],吾止於母胎:「再受母保護。」 ᅟᅟ==[1] 以上十偈半與前第一八七耶伽欽提陀長老所唱之偈,大致相同。== (12)由此身沒去,再生三天上,爾時於彼處,吾未見不快。 (13)由三天沒去,吾入母之胎,吾由胎中出,吾辨黑與白。 (14)生年僅七歲,走往入林苑,是人釋族子,釋迦彼世尊。 (15)教使眾人知,其言徧四方,尊師比丘眾,亦見為說教。 (16)舍衛城市中,有拘薩羅王,乘龍象曳車,無上菩提樹。 (17)吾見彼龍象,憶出往昔業,虔敬吾合掌,吾赴眾人前。 (18)生年僅七歲,出家為無家,有名阿難陀,弟子侍佛者。 (19)正行勇氣滿,正念且多聞,淨化王之心,賦與大光輝。 (20)吾聞彼說法,憶起昔行業,彼處依然立,達阿羅漢位。 (21)吾袒右肩衣,合掌於頭上,禮敬正覺尊,吾宣次言辭: (22)「巴多穆塔拉,兩足之王者,吾採尼軍提,置花獅子座。 (23)世間居上首,人中稱長者,勝敗皆棄捨,吾達不動位。」 (24)二萬五千劫,諸人有統主,濁垢各八人[2],有王名滅濁[3]。 ᅟᅟ==[2] Abbuda(濁垢)。== ᅟᅟ==[3] Nirabuda(滅濁)。== (2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尼軍提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二八 須摩那威利耶(須摩那花環) (1)毘舍浮佛陀,世間居上首,一切人眾等,共赴大供養。 (2)以灰漿作塊,須磨那花環,爾時捧獻佛,獅子寶座前。 (3)眾人齊來集,索求最上花,既得此鮮花,如何捧獻佛。 (4)捧花心清淨,再生樂化天,己昔所行善,得享業之果。 (5)神界或人間,再生任何胎,慈愛一切人,供花此果報。 (6)身口意三者,吾不知惡語,自制苦行者,懇期為侍者。 (7)依吾行善業,滿依吾心願,供養一切物,無惡語之果。 (8)吾供養花故,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9)十及一劫昔,有王名千[A2]輻[1],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A2] 輻【CB】,幅【南傳】== ᅟᅟ==[1] Sahassāra(千輻)。== (10)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須磨那威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二九 普婆佉提耶(花繖蓋) (1)悉達多世尊,世間居上首,說真令生類,向佛具清淨。 (2)心悅意清爽,採來百水草,吾作花繖蓋,以此捧獻佛。 (3)受尊供物人,善逝世間解,師立比丘中,為說次一偈: (4)「具心清淨者,作花繖蓋人,如即心清淨,不往惡趣行。」 (5)世間大導師,語斯正覺尊,令去諸眾人,騰上高空去。 (6)上昇人天時,白繖蓋亦昇[1],於尊佛座前,展無上繖蓋。 ᅟᅟ==[1] 讀為 Pi(暹羅本)。== (7)捧獻繖蓋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花繖蓋果報。 (8)七十四劫昔,八人名水頂[2],大力具七寶,出為轉輪王。 ᅟᅟ==[2] Jalasikha(水頂)。==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普婆佉提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三〇 薩婆利瓦羅佉陀達耶迦(有隨眾傘蓋布施) (1)巴多穆塔他,受尊供物人,如從空降雨,世尊降法兩。 (2)說示不死道,仰見正覺尊,己心得清淨,既離吾之家。 (3)手執美飾傘,親近人中尊,雀躍內心喜,投傘向空中。 (4)更如善御車,亦如上弟子,既往佛座前,佛立佛頂上。 (5)慈愍慈愛深,世間大導師,比丘眾中坐,為說如次偈: (6)「美飾心地善,布施此傘者,既得心清淨,亦不墮惡趣。 (7)七度往天界,將為諸天王,更三十四度,應為轉輪王。 (8)從此十萬劫,生來甘蔗族,其名稱瞿曇,世出有尊師。 (9)嗣法於彼師,法子依法生,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10)言說滿威嚴,悟得佛所言,心清淨歡喜,其上更生輝。 (11)棄離人間胎,更至神之胎,心適意氣爽,生最上宮殿。 (12)出得宮殿來,時為白傘翳,時懷得佛想,乃昔業果報。 (13)自神界沒逝,即歸人間界,七百劫之間,輪王三十四。 (14)吾身得沒逝,即赴三天都,輪迴且流轉,再歸來人間。 (15)吾入母之胎,眾人翳白傘,生年僅七歲,出家為無家。 (16)通聖婆羅門,名謂須難陀,手持破傘來,施最勝弟子。 (17)大雄大說者,舍利弗致謝,吾聞其謝言,憶起昔所業。 (18)虔敬吾合掌,己心為淨化,憶起往昔業,達阿羅漢位。 (19)即時由座起,合掌於頭上,禮敬正覺尊,吾宣如次語: (20)「十萬劫往昔,此世無上佛,巴多穆塔拉,彼受尊供物。 (21)吾施美飾傘,捧獻與彼佛,最上自存者,執傘以雙手。」 (22)如實諸佛法,吾等師成滿,布施一傘蓋,不生於惡趣。 (23)燃盡眾煩惱,除去諸有結,諸漏皆正知,吾住成無漏。 (2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婆利瓦羅佉陀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溫瑪普婆、普利那、哈薩、薩尼耶薩密、 尼密達伽、薩薩瓦、尼軍提與須摩那、 普婆、薩婆利瓦羅,十人共有百七偈。 第三十四 康度達迦品[1] ᅟᅟ==[1] Gandhodaka(香水),由他例所見似為 Gandhathūpa。== ## 三三一 康達脫毘耶(香塔) (1)悉達多佛陀,吾施與香塔,包以素馨花,香塔佛相應。 (2)佛姿值黃金,無上正覺尊,光輝如水蓮,焰燃如祭火。 (3)生尊似獅子,壯如虎猛牛,比丘眾隨坐,沙門勝者佛。 (4)見己心清淨,虔敬吾合掌,禮敬佛之足,指向北方去。 (5)彼時施香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香此果報。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康達脫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三二 普西陀康密耶(撒業) (1)毘婆尸佛陀,世尊大牟尼,與諸漏盡者,於時住僧苑。 (2)世間大導師,時由苑門出,十萬更八萬,漏盡者同出。 (3)吾身纏裘衣,亦著樹皮衣,持紅藍花水,詣近佛之前。 (4)己心得清淨,感動吾合掌,紅藍花之水,執以注撒佛。 (5)由此業故佛,稱最上水草,吾何讚行業,隨欲即離去。 (6)勝者同供養,花撒五千人,二千與五百,統領神世界。 (7)他之二千五,同為轉輪王,更以殘餘業,達阿羅漢位。 (8)吾為諸天王,亦為人間主,唯以業為名,呼為普西陀。 (9)吾為神之時,亦即人間日,撒花似降花,周邊徧一尋。 (10)有結吾解脫,燃盡諸煩惱,消滅所有漏,撒花此果報。 (11)唯降旃檀雨,恰如滿香氣,香由吾身出,滿半俱盧舍。 (12)飄揚天上香,因得福業故,諸香普西陀,來此眾人知。 (13)枝花與灌木,如草悉有香,吾心隨意得,瞬時香即到。 (14)供養旃檀故,十萬劫之間,惡趣吾不知,撒香之果報。 (1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普西陀康密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三三 婆般伽羅(光輝者) (1)巴多穆塔拉,世間居上首,彼佛之支提,山坡獸群居。 (2)禮拜佛支提,無有敢行者,灌木蔓草覆,支提己崩壞。 (3)林中吾工作,為父亡魂祭,山坡蔓草中,吾見崩塔婆。 (4)吾見佛塔婆,頓發供奉心,尊佛其塔婆,崩壞森林中。 (5)知有德非德,不適不相應,佛塔未得清,他業吾不從。 (6)掃清諸蔓草,滋草與灌木,八度禮支提,屈身吾離去。 (7)既行此善業,得依吾心願,棄離此人身,即往忉利天。 (8)宮殿華麗造,黃金美光輝,六十由旬高,寬三十由旬。 (9)而吾三百度,統領神世界,更二十五度,嘗為轉輪王。 (10)生生流迴轉,獲得眾多富,富裕從不缺,清掃之果報。 (11)乘吉祥象背,行走山斜坡,何方吾歸命,財寶到吾前。 (12)樹株與茨草,眼中無映物,吾只結福業,獨自出往行。 (13)膿腫皮膚病,癲癇與疥癬,痳瘋皆不生,清掃之果報。 (14)清掃佛塔婆,及他稀有事,瘍腫與斑點,吾生概不知。 (15)清掃佛塔婆,及他稀有事,天界與人界,二界吾輪迴。 (16)清掃之塔婆,及他稀有事,黃金色光輝,到處吾照映。 (17)清掃佛塔婆,及他稀有事,遠避不快事,只近愉快事。 (18)清掃佛塔婆,及他稀有事,此吾心更清,安靜心鎮定。 (19)清掃佛塔婆,及他稀有事,吾坐於一座,達阿羅漢位。 (20)彼時吾行業,十萬劫之間,惡趣吾不知,清掃之果報。 (21)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婆般伽羅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三四 提那庫提達耶迦(草房室布施) (1)盤頭摩帝市,吾為人做傭,吾行他人業,吾倚他人食。 (2)時吾獨居坐,意作如是思:「此世有佛出,而吾無奉事。 (3)吾應趨淨所,與我剎那時,地獄苦感觸,實為無福人。」 (4)吾思所行業,來至主人前,吾請為一業,入往山峽間。 (5)蔓草與灌木,爾時吾採來,置於三叉柱,作一草房屋。 (6)吾將草房屋,奉獻與僧團,同日行此業,即往主人前。 (7)吾為此善業,於彼成草屋,吾生忉利天,造作華宮殿。 (8)百珠千箭柄,飾旗黃金作,十萬之宮殿,出現有尖塔。 (9)神界或人間,再生任何胎,善辨吾心意,具此諸宮殿。 (10)身毛不豎立,恐怖與戰慄,吾不知畏懼,建草屋果報。 (11)獅子與虎豹,熊狼與鬣狗,彼等皆避吾,施草屋果報。 (12)鬼神鳩槃荼,蛇蝮與羅剎,彼等皆避吾,施草屋果報。 (13)吾所見惡夢,不曾有記憶,吾今具正念,施草屋果報。 (14)布施草屋故,吾享無虧樂,親眼時見法,稱瞿曇佛陀。 (15)彼時行此業,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草屋果報。 (1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那庫提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三五 烏陀雷耶達耶迦(上衣布施) (1)漢薩瓦底市,吾為婆羅門,聖學書優越,吾通三吠陀。 (2)生而積修習,吾弟子等隨,為作水灌頂,時吾由市出。 (3)巴多穆塔拉,彼通一切法,漏盡者千人,勝者來此市。 (4)吾見美容姿,恰如無擾者,羅漢眾多圍,吾以淨化心。 (5)頭上吾合掌,歸依有德人,心清淨喜躍,吾布施上衣。 (6)吾以兩手捧,高舉獻上衣,佛之諸隨眾,為投上衣覆[1]。 ᅟᅟ==[1] 讀為 tāvacchādehi(異本)。== (7)眾多比丘眾,共同出行乞,為佛作覆蔭,爾時吾微笑。 (8)吾自家中出,見佛人中尊,尊師立街上,向吾示謝辭: (9)「心清淨喜躍,向吾施衣者,吾今讚其人,傾耳聽吾言。 (10)從今三萬劫,彼樂神世界,神王五十度,彼統神世界。 (11)彼住神世界,具福業之果,周圍百由旬,徧以布為覆。 (12)三十六度王,彼為轉輪王,福量未得盡,廣統諸國土。 (13)生生彼流轉,具福業果報,一切諸意欲,爾時皆常生。 (14)憍賒耶之衣,欽波羅之衣,芻摩劫貝衣,皆係高價值,如是眾多布,彼者皆獲得。 (15)一切意欲者,彼者皆有得,無論任何時,彼享有布果。 (16)其後彼出家,淨根所使故,稱瞿曇佛陀,親眼見其法。」 (17)大仙徧知者,吾積諸善業,實吾施一衣,得至不死道。 (18)居於無人家,曼陀婆樹蔭,吾為布覆翳,周圍徧一尋。 (19)不受親請物,正受衣資具,吾得飲食物,施上衣果報。 (20)時吾行此業,十萬劫之數,惡趣吾不知,施衣之果報。 (21)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烏陀雷耶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三六 達摩薩瓦尼耶(法聽) (1)巴多穆塔拉,通一切諸法,佛說四諦法,度化眾多人。 (2)爾時吾結髮,威力苦行者[1],時吾行空中,搖擺樹皮衣。 ᅟᅟ==[1] 讀為 uggatāpaso。== (3)勝佛適居下,吾行不能過,恰如鳥觸岩,爾時不得通: (4)「吾行斯空上,如水中開目,如斯害行動[2],嘗作如斯事。 ᅟᅟ==[2] 似應讀為 iriyāga。== (5)偉大之人間,坐於此下方,吾向彼請問,聆受其真義。」 (6)吾由空降來,耳聞尊師聲,時說無常法,佛法吾守持。 (7)持以無常想,往去吾仙處,壽命殊有限,彼處吾死去。 (8)最後時到來,憶持所聞法,以此善業故,吾趣忉利天。 (9)從此三萬劫,吾樂神世界,五十一度間,統領神世界。 (10)七十一度間,吾為轉輪王,如是難量盡,統御廣國土。 (11)沙門制諸根,坐吾父之家,以偈為說示[3],教示無常事。 ᅟᅟ==[3] 讀為 gāthāya(異本)。== (12)吾憶持斯想,生生數流轉,未得終輪迴,寂滅永恒道: (13)「諸行誠無常,是為生滅法,生而復向滅,寂滅斯為樂。」 (14)此偈吾聽聞,憶起昔日想,時吾坐一座,達阿羅漢位。 (15)生年僅七歲,吾為阿羅漢,吾具眼知德,佛為吾受具。 (16)此吾尚年幼,應作事已完,釋迦之子教,今日應何為。 (17)彼時吾為業,由此十萬劫,惡趣吾不知,聽正法之果。 (18)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達摩薩瑪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三七 烏奇陀婆多密耶(投蓮華) (1)漢薩瓦底市,時吾作花鬘,飛入蓮華池,吾採七葉花[1]。 ᅟᅟ==[1] 讀為 Sattapattaṁ(異本)。== (2)巴多穆塔拉,一切之勝者,教示諸人等,鎮伏十萬心。 (3)彼等得清淨,漏盡得六通,人中尊者來,索取吾之榮。 (4)吾見天中天,世間自存者,截莖七葉花,吾時散向空: (5)「若為大雄者,人中無上佛,七葉花自來,翳於佛頭上。」 (6)世間居上首,大雄心聚凝[2],依佛之威力,花翳於頭上。 ᅟᅟ==[2] 讀為 adhiṭṭhāsi 參閱(第一二一之第四偈)。== (7)吾為此善業,更依心所願,棄去此人身,吾往忉利天。 (8)彼處造宮殿,名稱為七葉[3],六十由旬高,寬三十由旬。 ᅟᅟ==[3] Sattapatta(七葉)。(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01],今於此處加上[01]之註標。)== (9)神王吾十度,統御神世界,七十五度間,吾為轉輪王。 (10)此等量不盡,吾統廣國土,昔日己所為,吾享善業果。 (11)僅一蓮華故,吾享無虧樂,瞿曇佛教法,吾親眼得見。 (12)燃盡眾煩惱,除去諸有結,如斷縛龍象,吾住成無漏。 (13)供養彼花故,從此十萬劫,惡趣吾不知,施一蓮花果。 (1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烏奇陀婆多密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康度達迦、普伽尼、噴那伽、耶卡多西、 普西陀、婆般伽拉、庫提達、烏陀利雅、 薩瓦尼、烏奇塔巴,[1]其偈一百四十四。 ᅟᅟ==[1] 依攝頌 Pūjanī(普伽尼)、Punnāga(噴那伽)、Ekadussika(耶卡多西迦)之偈,文中不見。各寫本於此品亦均只揭示七人。然依偈數不足三十三偈,當可推測定為右列三者所失之偈。按暹羅本由第三三二至第三三四處為 udakapūjaka, Punnāgapupphiya 及 Ekasussadāyaka 三人,合而插入三十二偈以資補足。但此等各與第一〇六、第一五九及第四一九所舉之偈相同(讀法多少,或有出入,而最後尚缺一偈),此可認為為與攝頌十人相合而補充者。== # 第三十五 耶卡鉢頭密耶品 ## 三三八 耶卡鉢頭密耶(一蓮華) (1)巴多穆塔拉,彼通一切法,說明有非有,度脫眾多人。 (2)時吾為鵞王,鳥類之勝者,吾飛入湖中,鵞鳥遊戲樂。 (3)巴多穆塔拉,善逝世間解,彼受尊供物,時時來湖上。 (4)天中天之佛,吾見世導師,七葉蓮華莖,截蓮心適悅。 (5)吾嘴啣蓮華,淨心向導師,蓮華投空上,供養勝佛陀。 (6)巴多穆塔拉,受尊供物佛,尊師空中立,向吾示謝辭: (7)「持此一蓮華,更依汝心願,十萬劫之間,汝不往惡趣。」 (8)斯語正覺尊,稱最上水草,稱讚吾行業,如欲而離此。 (9)時吾行此業,從此十萬劫,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10)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耶卡婆多密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三九 提努鉢羅摩利耶(三優鉢羅華鬘) (1)羌達巴伽河,時作岸邊猿,吾居山峽間,吾見離塵佛。 (2)娑羅樹王花,開放十方輝,三十二相具,八十隨形好,〔吾見佛世尊〕,內心甚歡喜。 (3)內喜心高揚,心躍為歡喜,三朵優鉢羅,採而捧頭上。 (4)毘婆尸大仙,吾捧三花獻,深摯敬佛後,指向北方去。 (5)謹以清淨心,屈身此離去,岩間吾墮落,壽命至而終。 (6)行此善業故,更依淨心願,棄離此人身,吾往忉利天。 (7)其後三百度,吾統神世界,又經五百度,吾為轉輪王。 (8)供養彼花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努鉢羅摩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四〇 達伽達耶迦(幡布施) (1)世間居上首,帝沙佛世尊,滅卻三執著,見彼吾供幡。 (2)吾行此善業,更依心中願,棄去此人身,吾趣忉利天。 (3)其後三百度,統領神世界,五百度之間,亦做轉輪王。 (4)此量不得盡,統理廣國土,昔日己所為,得享善業果。 (5)彼時吾作業,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施幡此果報。 (6)今日吾何欲,山林茂盛共,應以麻布覆,吾作果報時。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達伽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四一 提尼欽伽尼伽普迦卡(三欽伽尼伽供養) (1)雪山路不遠,普陀伽那山,吾見樹梢上,展掛糞掃衣。 (2)欽伽尼伽花[1],吾採剪三朶,雀躍內心喜,供養糞掃衣。 ᅟᅟ==[1] 訂正為 Kiṅhaṇika。== (3)彼時行此業,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三朶花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尼欽伽尼伽普迦卡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四二 那羅伽利迦(蘆屋) (1)雪山不遠處,有哈利陀山,其時那羅陀,名謂居樹蔭。 (2)吾營造蘆屋,上以草覆葺,清掃經行處,供施自存人。 (3)十有四劫間,享樂神世界,更七十四度,統領神世界。 (4)更七十七度,吾為轉輪王,此量難得盡,統御廣國土。 (5)吾居所高聳,猶似因陀杖,千柱無類比,宮殿光輝煌。 (6)淨根所使故,享二無虧樂,瞿曇佛之教,秉受吾出家。 (7)精進致專念,心靜無執著,似龍象斷縛,安住得無漏。 (8)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那羅伽利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四三 旃簸迦普毘耶(旃簸迦花) (1)雪山不遠處,有佉瓦羅山,須陀蘇那佛[1]住於山峽間。 ᅟᅟ==[1] Sudassana 為新之佛名,諒指辟支佛。== (2)吾採雪山花,行空雲端上,吾見離塵佛,漏盡渡瀑流。 (3)七旃巴迦花,頂戴於頭上,吾供獻與佛,大仙自存人。 (4)供養彼花故,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旃簸迦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四四 鉢頭摩普迦卡(鉢頭摩供養) (1)雪山不遠處,有羅摩沙山,薩婆瓦佛陀[1],爾時住空地。 ᅟᅟ==[1] Sambhava 此亦應為辟支佛。== (2)吾由居所出,捧鉢頭摩花,持此一朶花,親近彼再生。 (3)供養彼花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鉢頭摩普迦卡長老宣唱此等偈。 ——第十三誦品—— ## 三四五 提那穆提達耶迦(草一握布施) (1)雪山路不遠,有蘭波迦山,鄔波底沙佛[1],時空地經行。 ᅟᅟ==[1] Upatissa 此亦同為辟支佛名。== (2)吾昔為獵人,彷徨茂林中,吾見無敵者,天中天自存。 (3)內喜心清淨,吾時為大仙,曾為供佛坐,施與草一握。 (4)供施天中天,內心愈清淨,禮正覺尊後,指向北方去。 (5)去此不遠處,獸王擋去路,吾為獅所仆,當場即死逝。 (6)勝佛無漏人,吾為座行業,善放疾速箭[2],即往神世界。 ᅟᅟ==[2] 讀為 saravego va(異本)。== (7)化作福業故,彼樓閣輝煌,千箭柄百珠,飾旗黃金造。 (8)如太陽初昇,放射展光輝,天女等圍繞,眾多之愛樂。 (9)於彼神界沒,淨根所使故,歸來人間界,遂即達漏盡。 (10)布施座席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草一握果報。 (11)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那穆提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四六 鎮頭伽波羅達耶迦(鎮頭迦果布施) (1)輝如黃花樹,坐於山峽間,吾見離塵佛,漏盡渡瀑流。 (2)見鎮頭迦果,截去有端者[1],內喜心清淨,供施毘舍浮[2]。 ᅟᅟ==[1] Sakoṭaka 不詳。== ᅟᅟ==[2] 應讀為 Sayambhussa(異本)毘舍浮佛於三十一劫前出世,若讀此為毘舍浮佛時,則第三偈應訂正為三十一劫間。== (3)彼時施果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樹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鎮頭迦波羅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四七 耶康迦利耶(一合掌) (1)羅摩沙佛陀,爾時住河岸,光輝如黃金,吾見離塵佛。 (2)朅地羅炭火,鍊金[A1]鍛冶爐,又如月映照,吾向彼合掌。 ᅟᅟ==[A1] 鍛【CB】,鍜【南傳】== (3)謹此合掌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合掌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耶堪迦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鉢頭摩與優鉢羅、達伽達、欽伽尼伽 那羅〔伽利〕、旃簸迦、鉢頭摩與穆提達 鎮頭迦與耶康迦,十人共偈六十六。 # 第三十六 薩達薩尼耶迦品 ## 三四八 薩達薩尼耶迦 (1)昔吾為獵人,彷徨茂林中,吾見正覺尊,諸天大眾隨。 (2)彼佛說四諦,感動大眾心,聆聞柔和語,迦陵頻迦音。 (3)梵音尸棄佛,世界具緣者,聞聲內心淨,吾遂至漏盡。 (4)時吾行此業,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淨信此果報。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達薩尼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四九 耶瓦伽羅毘耶(麥束) (1)阿魯那瓦提,城外吾割麥,路見正覺尊,即敷展麥束。 (2)慈愍慈愛深,導師尸棄佛,了知吾心意,就坐於麥蓆。 (3)大定嚮導人,無垢者著坐,湧出無上喜,即場吾死逝。 (4)時吾行此業,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施麥蓆果報。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耶瓦羅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五〇 甄叔伽普迦卡(甄叔迦供養) (1)甄叔迦花放,虔敬吾合掌,憶悉達多佛,供花撒上空。 (2)彼花吾供養,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甄叔迦普迦卡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五一 薩庫達伽庫蘭達達耶迦(持庫蘭達之端布施) (1)尸棄佛世尊,走來吾見足,裘衣右徧袒,禮拜尊佛足。 (2)吸水地生樹,庫蘭樹花開,採剪有端者,供養足輪寶。 (3)時吾行此業,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養足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庫達伽庫蘭達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五二 壇達達耶迦(杖布施) (1)吾入茂林中,時吾往伐竹,以竹作支杖,吾施與僧伽。 (2)內心具清淨,虔敬有幸福,布施支杖訖,指向北方去。 (3)彼時施杖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杖施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壇達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五三 菴婆耶古達耶迦(菴婆乳糜布施) (1)薩塔蘭西佛[1],自存正覺者,彼由靜慮起,乞食來吾前。 ᅟᅟ==[1] Sataraṁsi 明顯指為辟支佛,然與佛同樣被稱為正覺者。== (2)吾見辟支佛,供施菴婆糜,以此清淨心,清淨意行施。 (3)時吾行此業,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菴婆乳糜果。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菴婆耶古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五四 蘇普陀伽普迦卡(善袋供養) (1)導師毘婆尸,彼由天居來,乞食信步行,來至吾面前。 (2)吾見大歡喜,勝佛如是人,吾施好鹽袋,享樂天一劫。 (3)布施好袋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好袋此施果。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蘇普陀伽普伽卡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五五 薩伽達耶迦(銀布施) (1)世間居上首,毘婆尸世尊,銀車與動物,吾以淨心施。 (2)象馬等座騎,神騎吾皆得,銀車布施故,吾達於漏盡。 (3)彼時施銀車,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銀車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薩伽達耶伽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五六 沙羅那伽摩尼耶(歸命) (1)比丘與外道,與吾同乘舟,適逢舟破壞,吾歸依比丘。 (2)彼時歸依故,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歸依此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沙羅那伽摩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五七 頻達婆提迦(施食) (1)帝沙正覺尊,時住山峽間,吾由兜率來,此處布施食。 (2)禮敬正覺尊,具大名聲者,己心為淨化,吾赴兜率天。 (3)彼時布施故,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是施食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頻達婆提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薩達薩、耶瓦伽、甄叔伽與庫蘭達 壇達達、菴婆耶古、蘇普陀伽、薩伽達 沙羅那、頻達婆提,十人共為四十偈。 # 第三十七 曼陀羅普毘耶品 ## 三五八 耶康曼陀利耶(一曼陀羅) (1)吾來忉利天,曼伽羅少年,手持曼陀羅,供毘婆尸佛。 (2)佛正坐靜慮,花翳佛頭上,先後翳七日,吾去神世界。 (3)吾為供佛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耶康曼陀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五九 克伽魯普毘耶(克伽魯花) (1)夜摩天來此,吉祥牛瞿曇[1],採克伽魯花,捧獻供養佛。 ᅟᅟ==[1] Gotama 應為辟支佛之名。== (2)行此供養佛,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供養佛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克伽魯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六〇 比沙穆羅羅達耶迦(蓮根蓮莖布施) (1)普沙正覺者,通一切諸法,智者愛孤獨,前來吾所在。 (2)勝者大慈愛,吾心得淨化,吾採蓮根莖,布施與勝佛。 (3)彼時施蓮根,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是施蓮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比沙穆羅羅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六一 克薩羅普毘耶(開薩羅花) (1)雪山山谷中,吾為持明者,離塵佛名大,吾見彼經行。 (2)吾採克薩羅,三花載頭上,毘舍浮世尊,吾捧花近彼。 (3)時吾行此業,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佛此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克薩羅普毗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六二 安庫拉普毘耶(安庫拉花) (1)鉢頭摩覺者,奇塔庫陀住,佛陀自存人,吾見趨近前。 (2)吾見安庫拉,剪採此盛花,正覺尊走近,供養鉢頭摩。 (3)供養彼花故,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養佛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安庫拉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六三 迦曇婆普毘耶(迦曇婆花) (1)容貌值黃金,三十二相勝,黃金色佛陀,走來市場間。 (2)宮殿門開放,吾見世導師,吾採迦曇婆,供毘婆尸佛。 (3)供養彼花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養佛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迦曇婆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六四 烏陀羅普毘耶(烏陀羅花) (1)阿那陀覺者[1],住於恒伽岸,吾採烏陀羅,供養無敵者。 ᅟᅟ==[1] Anātha 諒係辟支佛名,但以正覺者佛陀相稱(Buddha)。== (2)供養彼花故,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養佛果報。 (3)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烏陀羅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六五 耶康旃簸迦普庇雅(一旃簸迦花) (1)寂靜正覺尊,住居山峽間,手捧旃簸迦,走近人中尊。 (2)吾喜心清淨,雙手捧獻花,供養無敵者,無上辟支佛。 (3)供養彼花故,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養佛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耶卡旃簸迦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六六 提密羅普毘耶(提密羅花) (1)羌達巴迦河,沿岸吾行進,婆羅樹花放,吾見離塵佛。 (2)吾心喜清淨,辟支大牟尼,採提密羅花,散撒佛頭上。 (3)供養彼花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養佛果報。 (4)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密羅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六七 沙羅羅普毘耶(沙羅羅花) (1)羌達巴迦河,吾為緊那羅,吾見佛經行,人長天中天。 (2)採沙羅羅花,敬向佛布施,大雄彼世尊,嗅花天香味。 (3)世界稱導師,正覺毘婆尸,吾為常注視,大雄彼嗅知。 (4)吾心喜清淨,禮敬兩足尊,虔敬示合掌,並再登山行。 (5)供養彼花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養佛果報。 (6)四種無礙解…… ——如是沙羅羅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曼陀羅與克伽魯、比沙、克薩羅普毘耶、 安庫拉與迦曇婆、烏陀羅與旃簸迦、 提密羅與沙羅羅,十人共偈為四十。 # 第三十八 菩提萬達迦品 ## 三六八 菩提萬達迦(菩提樹禮拜) (1)綠色波吒釐[1],由足吸水生,虔敬示合掌,禮拜向彼樹。 ᅟᅟ==[1] 為毘婆尸佛之菩提樹。== (2)虔敬吾合掌,意中施禮敬,內外皆清淨,漏盡正解脫。 (3)世敬毘婆尸,悲智海世尊,吾拜波吒釐,如對正覺尊。 (4)吾拜菩提樹,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禮拜此果報。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菩提萬達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六九 波吒釐普毘耶(波吒釐花) (1)毘婆尸世尊,自存最上人,弟子等隨後,走進盤頭摩。 (2)波吒花三朶,裝入圍裙中,為洗吾之頭,走往河浴場。 (3)吾見世導師,盤頭摩帝來,佛如水蓮輝,又如祭火燃。 (4)生如尊貴獅,猶似虎壯牛,沙門勝者佛,比丘眾隨從。 (5)善逝吾淨信,滌穢煩惱人,吾手執三花,供養勝佛陀。 (6)供養鮮花故,九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養佛果報。 (7)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波吒釐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七〇 提努鉢羅摩利耶(三優鉢羅花鬘)[1] ᅟᅟ==[1] 參閱前第三三九,大部分為同一偈。== (1)羌達巴迦河,吾為岸邊猿,得見離塵佛,坐於山峽間。 (2)婆羅樹花開,十方皆光輝,三十二隨好,見已心歡喜。 (3)心喜悅高揚,歡喜心跳躍,採優鉢羅花,三朶捧頭上。 (4)將此作供養,普沙彼大仙,深摯敬佛已,指向北方去。 (5)更以清淨心,屈身信步行,岩間吾墮落,壽命至而終。 (6)以行善業故,更依心所願,捨棄前之生,吾往忉利天。 (7)其後三百度,統領神世界,又經五百度,成為轉輪王。 (8)供奉三花故,九十二劫間,惡趣吾不知,供養佛果報。 (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提努婆羅摩利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七一 波提普毘耶(葉花) (1)巴多穆塔拉,正覺尊涅槃,諸人皆集聚,運搬佛舍利。 (2)鼓樂響行進,運送佛舍利,心內喜清淨,葉花獻供養。 (3)以供花葉故,從此十萬劫,惡趣吾不知,供養舍利果。 (4)實吾適其時,來至尊佛前,即此得三明,遵行佛之教。 (5)燃盡眾煩惱,除去諸有結,如龍象斷縛,安住成無漏。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波提普毘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七二 娑陀般尼耶(七葉樹) (1)蘇摩那正覺[1],世間大導師,內喜心喜淨,供養七葉樹。 ᅟᅟ==[1] 過去二十四佛之第四佛 Buddhavaṁsa 23-24, Jātaka, I, P. 34 參閱。== (2)既供七葉已,從此十萬劫,惡趣吾不知,供樹之果報。 (3)吾實善其時,來至勝佛前,即此得三明,遵行佛之教。 (4)燃盡眾煩惱,除去諸有結,如龍象斷縛,安住成無漏。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娑陀般尼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七三 康達穆提耶(香一握) (1)既作佛之塚[1],種種薰香集,吾心喜清淨,供養一握香。 ᅟᅟ==[1] 應讀為 Citake Kayiramāne(暹羅本)。== (2)供養佛塚故,從此十萬劫,惡趣吾不知,供佛塚果報。 (3)吾實適其時,來至佛座前,即此得三明,遵行佛之教。 (4)燃盡眾煩惱……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康達穆提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七四 質陀普伽卡(塚供養) (1)稱最上水草,彼佛入涅槃,其塚積成時,吾供娑羅花。 (2)獻供娑花故,從此十萬劫,惡趣吾不知,供塚此養果。 (3)吾實適其時,來至尊佛前,即此得三明,遵行佛之教。 (4)燃盡眾煩惱……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質陀普伽卡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七五 須摩那陀羅萬提耶(素馨團扇) (1)彼佛悉達多,吾供施團扇,覆以素馨花,再翳以團扇。 (2)布施團扇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施團扇果報。 (3)吾實適其時,來至尊佛前,即此得三明…… (4)燃盡眾煩惱……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須摩那陀羅萬提耶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七六 須摩那達摩達耶迦(素馨花環布施) (1)悉達多佛陀,水浴苦行者,作得馨花環,捧獻立佛前。 (2)吾捧獻花環,從此九四劫,惡趣吾不知,施花環果報。 (3)吾實適其時,來至尊佛前,即此得三明…… (4)燃盡眾煩惱……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須摩那達摩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七七 伽斯摩利婆羅達耶迦(伽斯摩拉果布施) (1)輝如黃花樹,坐於山峽間,世尊大牟尼,吾見離塵佛。 (2)吾心喜清淨,合掌於頭上,伽斯摩利果,吾施尊勝佛。 (3)布施其果故,三十一劫間,惡趣吾不知,供樹此果報。 (4)吾實適其時…… (5)燃盡眾煩惱……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伽斯瑪利婆羅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菩提、波吒釐普毘、優鉢羅、波提普毘 娑陀般、康達穆提、質陀、須摩那陀羅 須摩那、伽斯摩利,十人共偈五十九[1]。 ᅟᅟ==[1] 原攝頌缺少波提普毘耶長老之名。== # 第三十九 阿萬陀婆羅品 ## 三七八 阿萬陀婆羅達耶迦(阿萬陀果布施) (1)薩塔蘭西佛,無敵自存者,孤獨正覺尊,乞食而出行。 (2)適吾持樹果,人中長者近,吾喜心清淨,供施阿萬果。 (3)吾施樹果故,九十四劫間,惡趣吾不知,布施樹果報。 (4)吾實適其時…… (5)燃盡眾煩惱……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阿萬陀婆羅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七九 拉布迦婆羅達耶迦(拉普迦果布施) (1)盤頭摩帝城,時吾為園丁,得見離塵佛,直風由路來。 (2)拉布迦樹果[1],捧持施尊佛,具大名聲者,空中受吾果。 ᅟᅟ==[1] labuja(麵包樹)。== (3)吾受生榮華,帶來現世樂,更以清淨心,樹果施與佛。 (4)彼時吾大喜,既得最上樂,此處與彼處,再生亦寶貴。 (5)彼時施樹果,九十一劫後,惡趣吾不知,布施樹果報。 (6)吾實適其時…… (7)燃盡眾煩惱…… (8)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拉布迦婆羅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八〇 烏曇跋羅婆羅達耶迦(烏曇跋羅果布施) (1)威那陀河岸,人中尊者住,吾見離塵佛,安靜心顛定。 (2)滌穢煩惱者,仰對吾淨意,烏曇跋羅果,取以供施佛。 (3)彼時施樹果,九十一劫後,惡趣吾不知,布施樹果報。 (4)吾實適其時…… (5)燃盡眾煩惱……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烏曇跋羅婆羅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八一 毘拉伽婆羅達耶迦(無花果布施) (1)阿塔達西佛,見佛在林邊,吾喜心清淨,供施無花果。 (2)彼時施果故,一千八百劫,惡趣吾不知,布施樹果報。 (3)吾實適其時…… (4)燃盡眾煩惱……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毘拉伽婆羅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八二 婆魯薩婆羅達耶迦(婆羅薩果布施) (1)金色正覺尊,受尊供物人,走進來車道,吾施婆魯薩。 (2)供施樹果已,九十一劫後,惡趣吾不知,供樹此果報。 (3)吾實適其時…… (4)燃盡眾煩惱…… (5)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婆魯薩婆羅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八三 瓦利婆羅達耶迦(蔓草之果布施) (1)一切眾人集,爾時來林中,彼等乞樹果,其時得樹果。 (2)吾見正覺尊,無敵自存人,心清淨吾喜,供施蔓草果。 (3)彼時施樹果,三十一劫後,惡趣吾不知,供樹此果報。 (4)吾實適其時…… (5)燃盡眾煩惱……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瓦利婆羅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八四 伽達莉婆羅達耶迦(芭蕉) (1)輝如黃花樹,十五夜之月,吾見世導師,光明如燭台。 (2)吾採芭蕉果,布施與尊師,心清淨吾喜,禮佛即離去。 (3)彼時施樹果,三十一劫後,惡趣吾不知,布施樹果報。 (4)吾實適其時…… (5)燃盡眾煩惱……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加達莉婆羅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八五 半娜娑婆羅達耶迦(半娜娑果布施) (1)阿糾那覺者[1],爾時住雪山,彼佛具正行,靜慮勝牟尼。 ᅟᅟ==[1] Ajjuna 應為辟支佛。== (2)壺大半娜娑,耆婆耆婆迦[2],置於傘蓋上,供施與尊師。 ᅟᅟ==[2] jivajivaka 樹名,一般指鳥而言,譯為共命鳥。== (3)彼時施樹果,三十一劫後,惡趣吾不知,布施樹果報。 (4)吾實適其時…… (5)燃盡眾煩惱…… (6)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半娜娑婆羅達耶迦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八六 室縷拏俱胝頻設(二十億耳) (1)聞毘婆尸佛,四方僧伽集,盤頭摩帝城,吾作一岩窟。 (2)岩窟地面上,吾敷幾多布,內喜心高揚,彼時即發願: (3)「正覺尊歡喜,令吾得出家,吾達最上寂,無上之寂滅。」 (4)實吾淨根故,九十劫流轉,為神或為人,積得福業輝。 (5)依吾殘餘業,此世最後生,瞻波城商主,吾生為其子。 (6)彼聞吾出生,滿吾父願望:「廿億財無缺,授子予之吾。」 (7)時吾兩足底,生長四指毛,細軟感觸良,光輝無類比。 (8)既逾九十劫,其上更一劫,地上無敷物[1],吾無知下足。 ᅟᅟ==[1] 讀為 bhumyā(異本)。== (9)正覺尊歡喜,出家為無家,寂靜成寂滅,達阿羅漢位。 (10)精勤最勝者,一切見者說,漏盡阿羅漢,六通大威力。 (11)彼時行布施,九十一劫後,惡趣吾不知,布施岩窟果。 (12)吾實適其時…… (13)燃盡眾煩惱…… (14)四種無礙解……俱胝頻設謂彼室縷拏、於比丘僧團前說明所問各問題,於阿耨達之大池邊。 ——如是尊者室縷拏俱胝頻設長老宣唱此等偈。 ## 三八七 普婆康摩毘樓提(前業斷片) (1)近阿耨達池,岩地心悅愉,眾寶皆輝煌,林中又多香。 (2)世界導師來,與大比丘眾,佛於彼處坐,自說眾前業: (3)「比丘聽吾說,吾昔所作業,僅以片布業,果熟成佛位。 (4)吾昔幾多生,曾為一惡人——穆那利,吾向辟支佛須羅比,無罪陷彼罪。 (5)及至業果熟,地獄永輪迴,數千年之間,經歷中苦味。 (6)乃至殘餘業,受此最後生,孫陀利女故[1],吾陷無實罪。 ᅟᅟ==[1] 為外道之美女。外道等嫉惡世尊之名聲大、施物多,嗾使此孫陀利聲言與佛有染,然後殺之,謀陷罪於佛。參閱 Jātaka, II, P. 415, Udāna 43-45; Dhp, A, III, P. 474; 義足經上,六度集經五等。== (7)一切勝過佛,弟子名難陀,為陷彼於罪,地獄吾輪迴。 (8)經歷一萬劫,地獄長輪迴,今幸得人身,猶陷無辜罪。 (9)及此殘餘業,有名旃遮女[2],眾多人面前,以陷無辜罪。 ᅟᅟ==[2] 為一外道之美女,與孫陀利之情形同,稱與釋尊有染,腹部填物如妊娠狀,使佛受惡評,謀以增加外道之供養。參閱 Jātaka, IV, P. 187; Dhp, A, III, P. 178 Udāna A, P. 263; 生經一,有部經事一六等。== (10)昔為婆羅門,吾受尊供養,五百弟子等,林中說聖書。 (11)彼處仙人群,威力具五通,吾見彼前來,無辜陷其罪。 (12)吾語弟子等:『此仙人耽愛。』吾說此妄語,青年弟子喜。 (13)時諸弟子等,乞食往諸家,眾多人皆言:『此仙人耽愛。』 (14)今此業既熟,有五百比丘,孫陀利女故,諸陷無辜罪。 (15)昔日母兄弟,因財殺二人,以岩石摧毀,將彼投山中。 (16)其業既已熟,提婆達投石[3],小岩石斷片,摧傷吾足指。 ᅟᅟ==[3] 提婆達多害佛,於耆闍崛山向佛頭上投大石,金鞞盧神使佛避之,石片飛來,傷佛之足指。參閱 Vinaya(Cv, VII 3); Jātaka, V, P. 533; 五分律三,增一阿含四七,有部破僧事一八等。== (17)昔吾為青年,遊戲大道中,吾見辟支佛,陶片置道上。 (18)吾業既成熟,此世最後生,提婆達多害[4],遣凶來殺吾。 ᅟᅟ==[4] 提婆達多遣巧弓射者使射殺佛。參閱 Jātaka, VI, P. 129; DhP. A, II, P. 164; 有部破僧事一八等。== ^4fm249 (19)昔吾乘大象,見彼辟支佛,乞食彼行路,驅象加危害。 (20)其業既成熟,那羅祇梨象[5],耆梨跋提市[6],狂象加害吾。 ᅟᅟ==[5] 提婆達多於王舍城縱放醉象欲蹂躝佛,象終在佛之威力前降伏。此醉象或稱為 Dhanapāla(守財)。參閱 Jātaka, V, P. 333; 增一阿含九、十誦律三六,有部破僧事一九等。== ᅟᅟ==[6] Giribbaja 山中牛園之義,此言舊王舍城。== (21)昔為王步行,以槍殺他人,其業既成熟,吾受地獄煮[7]。 ᅟᅟ==[7] 讀為 Pattiko(異本)。== (22)此業殘餘故,一部為所壞,不正足之皮,實乃業不失。 (23)昔在漁夫村,嘗為少漁夫,吾見被殺魚,心中生歡喜。 (24)其業既成熟,吾見毘琉璃[8],王殺釋迦族,使吾感頭痛。 ᅟᅟ==[8] Viḍūdabha 以釋迦族摩訶那摩與下婢之間所生之女為母,父為憍薩羅王波斯匿。彼來迦毘羅衛城時,為釋迦族所辱,彼即王位後屠殺全釋迦族。釋尊亦不能如何阻止,深感頭痛。參閱 Jātaka IV, P. 144; Dhp, A, I, P. 345; 增一阿含二六、四分律四一、有部雜事七等。== (25)昔有普沙佛,吾罵佛弟子,汝等應食麥,勿再食米食。 (26)其業既成熟,三月吾食麥[9],彼時住地方,招吾婆羅門。 ᅟᅟ==[9] 佛在毘蘭若(verañjā)與五百比丘安居,三個月間,當地飢饉,無有施物。偶遇馬商前來,佛與諸弟子得馬麥以充飢。參閱 Sutta Vibhaṅga I, Pārājjka 1-4(Vinaya, Vol, III, P. If; 南傳藏卷一、一頁),五分律卷一、四分律卷一,鼻奈耶卷八,興起行經下,中本起經下等。== (27)人人為角力,阻礙末羅子[10],吾業既成熟,使吾背疼痛。 ᅟᅟ==[10] 依雜阿含三八,佛住於拘薩羅國浮梨聚落天作婆羅門之菴羅園而住時,曾患背痛。參閱 S. 7. 2. 3. Devahita; Theragālhā-185-6 之註等。== (28)昔吾為醫師,令商子患痢,其業既成熟,吾為下痢苦[11]。 ᅟᅟ==[11] 釋尊往拘夷那竭之途中,住於波婆之鍊鐵工周那之家,周那供佛以茸(菌蕈),使佛患激烈之痢疾,此即為般涅槃之因。參閱 D. 16 Mahāparinibbāna(D. II, P. 128)。但長阿含三則謂此時為背痛。== (29)昔吾名光護,吾語迦葉佛[12],何處剃髮者,開悟最難得。 ᅟᅟ==[12] 過去二十四佛之最後,過去七佛之第六佛。參閱 jātaka, I, 43; Mahāvaṁsa, I, 10; D, 14, Mahā-padāna 長阿含一,增一阿含四八等。== (30)其業既成熟,吾嘗眾多苦,拜火逾六年[13],最後吾達悟。 ᅟᅟ==[13] Uruvela 譯為 Uruvela-senāni 釋尊由迦毘羅衛城出行,來此聚落,於林中苦行六年,遂放棄而浴於尼連禪河,於菩提樹下成道。見於諸經。== (31)吾行容易道,不得大菩提,吾為昔業制,求經惡道行。 (32)善惡之業消,一切苦痛除,無憂亦無擾,無漏吾寂滅。」 (33)比丘僧團前,勝者如是說,阿耨達池邊,佛得諸通力。 ——如是世尊自身昔日所為之前業斷片,說示佛之譬喻法門。 攝頌: 阿萬陀與拉布迦、烏曇跋羅、毘拉伽 婆魯薩、瓦利婆羅、伽達莉與半娜娑 室縷拏俱胝頻設、更有人仙之譬喻 普婆康摩毘樓提,十人共偈九十一。 # 第四十 畢鄰陀品 ## 三八八 畢鄰陀婆蹉 (1)漢薩瓦底城,我曾為門衛,我家曾積累,不動無量富。 (2)我棄勝高殿,坐至閒靜處,彼時心意喜,我為如是思: (3)「使我獲多富,我富有後宮,地之支配者難陀王亦,請待奉仕佛。 (4)此佛自然生之牟尼已出世,而我多富有,應施此大師。 (5)鉢頭摩王子,諸多之四依品,龍象與載輿,勝施施勝者。 (6)應施此僧伽,最上殊勝眾,我為先驅者,勝施未曾有。」 (7)我所施之物,思有諸樂果,所施諸資具,見滿我志願。 (8)「殊勝諸資具,施最上僧伽,我為先驅者,勝施未曾有。」 (9)往蘆巧工前,使其作傘具,造傘十萬柄,集合在一處。 (10)十萬件外衣,集合在一起,更有十萬鉢[1],集合在一處。 ᅟᅟ==[1] 此半偈於底本中缺,今依暹羅本插入。因而其與底本之半偈,不相一致,應知為依暹羅本而來。== (11)手斧與小刀,鋼針與指剪,令彼適切作,置於傘之下。 (12)多羅葉之扇,孔雀羽尾拂,油壺濾水器,令彼適切作。 (13)針箱與肩紐,或更須腰帶,最佳之文機,令彼適切作。 (14)土製之食器,或者用銅鉢,其中滿藥品,置於傘之下。 (15)菖蒲嗢尸羅,甘草與蓽撥,胡椒訶梨勒,生姜等滿器。 (16)皮靴與革履,手巾最佳杖,令彼適切作。 (17)藥草及膏藥,隨法製食籌[2](食符),五色之線縫,鍵置鍵袋中。 ᅟᅟ==[2] 隨法之籌,底本暹羅本均為 salākā dhammakuttarā,今讀為 salākā dhammikuttarā,作如斯譯。== (18)布袋與煙管,又復用燭臺,水鉢與籮筐,令彼適切作。 (19)鉗鋏與澡布或藥囊,令彼適切作。 (20)巧造長椅子,坐凳與寢椅,令彼適切作,置於傘之下。 (21)毛綿諸蒲團,或須椅蒲團,最佳之綿枕,令彼適切作。 (22)硃砂與蜜蠟,亦須油手爐,有莢之果實,白牀增添被。 (23)牀座與脚布,座牀之支柱,磨齒之楊枝,足臺塗頭香[3]。 ᅟᅟ==[3] 採用暹羅本之 kathaliṁ。== (24)鑽木藁踏臺,乃至有蓋鉢、水杓、粉末之染料[4]。 ᅟᅟ==[4] 採用脚註異本之 rajanaṁ pana。== (25)掃箒與衣服,又有雨衣、坐具、覆瘡衣、或安陀會。 (26)鬱多羅僧、僧伽梨、鼻巾、面巾、酸粥鹽及蜜酪之飲物。 (27)花蜂蜜、布帶、布帶拭面系,凡此應布施,適施與大師。 (28)集此一切物已,往詣難陀王之許、往詣父王大名聲之處。 (29)頭面以敬禮,向王如斯申,二人同生長,名聲亦相同。 (30)苦樂皆與共,兩人常相隨。「勝利者!卿有掛念,若有心內苦。 (31)汝若有其苦,若汝苦得除。」「剎帝利!卿苦是我苦,兩者意為一。 (32)卿若知我,我苦懸念終。」「大王!財多卿難捨,乃知我苦實難除!」 (33)「至我生命止,領有亦有限,由此汝有益[5],然我不動念。」 ᅟᅟ==[5] 由意義上,於此處加入此半偈,以下諸偈之番號與底本一致。== (34)「大王!卿之如斯喚,屢喚皆誤處,卿住一切法,今日我當知。」 (35)「今與汝為何,使我甚煩惱,惱我汝無利[6],告我汝所望。」 ᅟᅟ==[6] 採用脚註之異本之 kin te me piḷite n' ttho。== (36)「大王!我望無上佛、最勝者,奉食等覺者,畢生我無罪。」 (37)「若不請如來[7],我應與任何物,佛如星宿寶,非以任何與。」 ᅟᅟ==[7] 採用暹羅本之 ayāeito tathāgato。== (38)「大王!汝曾有所言,生命皆施捨,施捨於如來,相當賜生命。」 (39)「大勇者例外,勝者不與人,我未聞佛教,汝願其他無量財。」 (40)「訊問於法庭,我將得判決,我將為詢問,穩健如彼語。」 (41)於是牽王手,我往法庭行,判官等之前,我為如是云: (42)「諸判官!請聞我之言,王賜我恩典,何物無例外,生命亦可賜。 (43)為與我所望,賜我以恩典,我望最勝佛,佛以善與我?或不然?使我有疑惑。」 (44)「大地守護者,卿承王之言,今聞兩者言,此處斷疑惑。」 (45)「大王!卿以全所得,賜與此訴者,無何等例外,生命亦賜耶。」 (46)「如有遇困苦,請與無上所望,知此者甚苦,將與全所得[8]。」 ᅟᅟ==[8] 採用脚註異本及暹羅本之 sabbagāhitaṁ。== (47)「大王!卿今已敗訴,讓如來渡彼,兩者疑惑斷,王從如判決。」 (48)王由其處起,如斯言判官:「我亦正應渡,我復得如來。」 (49)「供奉如來食,滿汝之希望,復奉等覺者,應渡難陀王。」 (50)我禮諸判官,難陀剎帝利,滿悅心歡喜,往詣等覺者。 (51)往詣無漏者、等覺者、已渡瀑流者,頭面以敬禮,我為如斯言: (52)「具眼者!十萬阿羅漢,皆共為納受,為使我心喜,請佛來我邸。」 (53)巴多穆塔拉,世間之導師,知我之希望,具眼者受供。 (54)我知佛受供,頭面禮大師,歡喜心愉悅,而即歸我邸。 (55)令集友人家,我為如斯言:「佛如星色寶,難得而我得。 (56)以何供養彼,無量無可喻,無比無等勇,勝者無敵者。 (57)如人中牛王,且無第二者,向佛適奉仕,我亦難為作。 (58)集來種種花,為作花假堂,此最適於佛,應皆為供養。」 (59)青蓮與紅蓮,素馨善思花,旃簸迦那迦,諸花造假堂。 (60)設十萬傘影,最後我之座,價值百金上。 (61)設十萬傘影,飲食準備已,我前往告時。 (62)巴多穆塔拉,佛陀大牟尼,十萬自在者,來至我家邸。 (63)十萬自在者,上揭諸傘蓋,假屋花滿開,最上人共坐。 (64)十萬傘無缺,共具十萬座,具眼者嘉納。 (65)巴多穆塔拉,受供世間解,我欲得受渡,大牟尼受納。 (66)我施諸比丘,一人施一鉢,捨棄前之鉢[9],各使持銅鉢。 ᅟᅟ==[9] 採用暹羅本之 pubbakaṁ pattaṁ。== (67)七日七夜間,佛坐花假屋,數多眾生覺,佛轉大法輪。 (68)花之假屋下,佛轉大法輪,得法現觀者,八萬四千人。 (69)乃至第七日,巴多穆塔拉,彼坐傘影下,為我說此偈: (70)「無缺我勝施,我讚其學童,我今為汝說,我說汝聽聞。 (71)象馬車步兵,此等四支軍,常能附從彼,布施之果報。 (72)象乘與馬乘,轎乘與戰車,常能侍此者,布施之果報。 (73)六萬之車乘,皆為莊嚴飾,常附從此者,布施之果報。 (74)六萬之鐃鈸,大鼓善莊嚴,常為此者奏,布施之果報。 (75)八萬六千女,皆為善莊嚴,莊飾美衣服,寶珠耳環飾。 (76)眉濃浮微笑,臀形美細腰,常附從此者,布施之果報。 (77)三萬劫之間,應生樂天界,千度為天主,治理天之國。 (78)千度為輪王,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 (79)具此福業者,常住於天界,逍遙天界時,寶傘為裝飾。 (80)布花成屋頂,此者仰望時,知此者之心,常覆以布花。 (81)白根之所使,由此天界沒,相應於福業,生為婆羅門。 (82)歷經百千劫,生於甘蔗族,是名為瞿曇,大師出世間。 (83)釋種最勝子,瞿曇為全知,比丘僧伽中,此置第一坐。 (84)畢鄰陀婆蹉,大師之弟子,諸天乾闥婆,修羅齊恭敬。 (85)比丘比丘尼,同樣在家者,一切皆歡喜,住為無漏者。 (86)十萬劫作業,此世我現果,精力善解脫,我燒諸煩惱。 (87)嗚呼!無上福田作,我行諸善業,其處多奉仕,今達不動道(涅槃)。 (88)我昔為儒童,施無缺妙施,我為先驅者,布施之果報。 (89)善逝與最勝,僧伽最上眾,適業我施傘,即得八功德。 (90)冷熱我不知,塵垢不染污,息災且無病,常受人恭敬。 (91)皮膚甚細滑,意念亦潔白,我於此有中,於有之輪迴。 (92)除此生之外,為業附莊飾,百千之傘蓋,飾於我頭上。 (93)何故於此生[10],我無傘之飾,我作一切業,為得解脫傘。 ᅟᅟ==[10] 採用脚註異本之 kasmā。== (94)善逝與最勝,最上僧伽眾,適業施外衣,我享八利益。 (95)我已渡輪迴,金色離塵垢,我身有光澤,輝映有光彩。 (96)白黃及赤色,十萬之外衣,能持我頭上,布施之果報。 (97)絹衣毛織衣,麻衣木棉衣,此等之等流,何處我皆得。 (98)善逝與最勝,僧伽最上眾,適業我施鉢,我享十利益。 (99)金鉢寶石鉢,更有銀之鉢,紅玉造之鉢,此等我常用。 (100)息災且無病,常受人恭敬,飲物與食物,得牀或衣服。 (101)不失受用物,我心得安住,常欲聞佛法,漏無煩惱無。 (102)天界與人中,此等德附隨,同樣或何處,樹影不離我。 (103)剃刀著美柄,最佳且數多,我施最勝佛,同樣施僧伽,布施適我業,我享八利益。 (104)勇猛且寬大,究竟四無畏,剛毅具精進,常持崇高意。 (105)微細煩惱斷,無比清淨慧,何處我皆得,其業等流果。 (106)細滑不粗糙,小刀多未磨,於此起信心,施佛及僧伽,適業我布施,享得五利益。 (107)善心與精進,忍辱與慈刀,斬斷渴愛箭,無上之慧刀,得智等金剛,小刀之等流。 (108)施針與善逝,及最上僧伽,適業我布施,享受五利益。 (109)生生我輪迴,常受人尊敬,斷疑容端嚴,富裕且利根。 (110)甚深微妙處,以智見意義[11],金剛殊勝智,能滅心之暗。 ᅟᅟ==[11] 採用暹羅本之 atthaṁ ñāṇena。== (111)為善逝最勝,最上眾僧伽,施與剪指甲,吾享五利益。 (112)僕婢與牛馬,傭人與守衛,召使理髮人,更有司廚者,無論任何處,此等我均得。 (113)多羅葉之扇,最佳施善逝,適業我施捨,享得八利益。 (114)寒暑我不知,而且無煩熱,我心無憂慮,亦不知熱惱。 (115)貪火瞋癡火,慢火及見火,我消一切火,其業之等流。 (116)孔雀尾拂子,施與最上僧,煩惱寂無污,如是我為住。 (117)水濾施善逝,僧伽最上眾,適業我布施,享受五利益。 (118)我超越一切,猶如得天神,等之長壽命,賊敵不能迫。 (119)劍毒不作害,無有中途死,我為此等施,水濾之等流。 (120)油壺施善逝,僧伽最上眾,適業我布施,享得五利益。 (121)容姿甚端麗,言善意高邁[12],心意無散亂,守護護一切。 ᅟᅟ==[12] 採用脚註異本之 sugado。== (122)針箱施善逝,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我享三利益。 (123)心樂與身樂,威儀所生樂,具備此等德,我得等流果。 (124)肩組施勝者,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我享三利益。 (125)我於正法中,見出安息所,粉碎次之有,我於任何處,皮膚細精美,為其等流果。 (126)腰帶施善逝,僧伽最上眾,適業施腰帶,我享六利益。 (127)三昧我不惑,三昧我自在,我不為破眾,我常被信賴。 (128)念定無恐懼,天界與人中,附隨此等德,〔業之等流果〕。 (129)文機施勝者,僧伽最上眾,繼承以五種,任何皆不動。 (130)凡何覺智念,使我於聞法,受持為不滅[13],乃是善分別。 ᅟᅟ==[13] 採用脚註異本及暹羅本之 dhatā。== (131)我施佛食器,僧伽最上眾,適業我布施,我享三利益。 (132)我得諸用器,黃金及寶珠,更又以水晶,紅玉等所造。 (133)妻君與僕婢,象馬車步女,〔家產〕管事婆,受用物等具。 (134)明多聖典教,種種之典句,從事諸學藝,受用物等具。 (135)以鉢施善逝,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得享三利益。 (136)黃金及寶石,更又以水晶,紅玉等造鉢,此等我皆得。 (137)阿說他樹造,水晶或蓮葉,飲蜜貝之鉢,此等我皆得。 (138)所作所行中,作務得其德,我得此諸德,其為等流果。 (139)醫藥施善逝,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我享十利益。 (140)具壽力勇猛,端麗有名聲,安穩無災病,常被人恭敬,愛者無別離,其為等流果。 (141)草履施勝者,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我享三利益。 (142)象乘與馬乘,轎乘與戰車,六萬之車騎[14],常行圍繞我。 ᅟᅟ==[14] 底本有「六百萬」為「車」之數字,今採用暹羅本之 saṭṭhī rathasahassāni。== (143)寶石或銅造[15],金銀所作履,繼有輪迴時,我生有足生[16]。 ᅟᅟ==[15] 採用暹羅本之 tambamayā。== ᅟᅟ==[16] 底本暹羅本皆為 paduddhāre bhave,此 paduddhāre 在韻律之關係上想為 padadhāre 變化為 paduddhāre。== (144)淨化行與德,奔向決定道,我得此等德,其為等流果。 (145)鞋施於善逝,僧伽最上眾,著此神通鞋,隨欲而居住。 (146)面巾之布片,施佛最上眾,適業之施與,享得五利益。 (147)金色不著塵,光輝有威嚴,我體甚潤澤,塵垢亦不染。 (148)步杖施善逝,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我享六利益。 (149)我有諸多子,於我無恐懼,常不受脅迫,一切有守護,於我不動搖,我知意寂靜[17]。 ᅟᅟ==[17] 採用脚註異本之 asantaṁ mānasaṁ。== (150)藥草與膏藥,施佛最上眾,適業之施與,享得八利益。 (151)我眼具圓大,白黃赤之色,無濁眼澄清,遠離一切貪。 (152)我已得五眼,無上之天眼,我得此等德,其為等流果。 (153)鍵施於善逝,僧伽最上眾,我開法之門,我得享智鍵。 (154)鍵箱施佛陀,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以享二利益,我繼輪迴時,無忿亦無惱。 (155)帶施於善逝,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享得五利益。 (156)不動於三昧,自在於三昧,不使眾分裂,言常被信賴。 (157)煙管施勝者,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我享三利益。 (158)我之意念直,附著善道理,我已得天眼,其為等流果。 (159)燈皿施勝者,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我享三利益。 (160)生善具諸支,佛認有智慧,我得此等德,其為等流果。 (161)水鉢篋施佛,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享得十利益。 (162)守常且具樂,應趣大名聲,奉仕且柔和,一切免疾病。 (163)得廣大之德,我為正生業,除去諸不安,水鉢篋〔等流〕。 (164)象馬及諸寶,我得此等物,沒有使壞滅,水鉢布果報。 (165)支身美麗象,施佛最上眾,適業之施與,享得五利益。 (166)具有一切相,長壽且具慧,由諸困難脫,身常為我有。 (167)身帶善磨剪,以此施僧伽,斷盡諸煩惱,無比清淨智。 (168)鉗鋏施善逝,僧伽最上眾,拔除諸煩惱,無比淨智得。 (169)鼻巾施善逝,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我享八利益。 (170)信戒慚愧德,樂施捨忍辱,最後有智慧,我得此八德。 (171)椅子施善逝,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以享五利益。 (172)我生高貴家,成為大富裕,一切恭敬我,我揚大名譽。 (173)十萬劫之間,四角之寢牀,常時圍繞我[18],我樂為施捨。 ᅟᅟ==[18] 採用暹羅本之現在複數形。== (174)蒲團施善逝,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我享六利益。 (175)交友受恭敬,柔和且端麗,眷屬有智慧,布施蒲團果。 (176)多美木棉褥,毛織之蒲團,亦有絹織物,最上纖維織,褐色諸蒲團,種種我皆得。 (177)柔軟之外套,鹿皮之牀覆,我於諸處得,施蒲團之果。 (178)自我有記憶,自我得分別,禪牀永不空[19],施蒲團之果。 ᅟᅟ==[19] 採用脚註異本及暹羅本之 atuccho jhānamañco。== (179)枕施與勝者,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享得六利益。 (180)紅蓮華以及,赤旃檀之色,毛織之枕上,載我最上身。 (181)最勝八聖道,四種沙門果,於此等之中,向智為常住。 (182)施調御禁戒,四無量色定,於此等之中,向智為常住。 (183)所行所作中,無比之作務[20],於德令生智,我常在精舍。 ᅟᅟ==[20] 底本中有「第五之」(pañcame),為如何之第五不明,今採用脚註異本中之 apaṭime 及暹羅本中之 ca' paṭime。== (184)經行或正勤,精進菩提分,於此等之中,向智隨欲住。 (185)戒定慧三學,及無上解脫,於此等之中,向智我樂住。 (186)藁以施勝者,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我享四利益。 (187)金造寶石造,殊勝象牙造,最上之寢台,施藁之果報。 (188)足臺施勝者,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我享二利益。 (189)我得多乘物,足臺此果報,奴婢與妻君,其他隨從人,皆正奉仕我,足臺此果報。 (190)胡麻油施佛,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得享五利益。 (191)無病與端嚴,迅速諦察法,飲食得無缺,第五得長壽。 (192)熟酥油施佛,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我享五利益。 (193)有力具麗容,常喜且滿子,我常為無病[21],熟酥油果報。 ᅟᅟ==[21] 採用暹羅本之 abyādhi ca sadā homi。== (194)洗面器施佛,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得享五利益。 (195)清淨不出咳,微妙喉音聲,由我口常吹,青蓮之香氣。 (196)好味酪施佛,僧伽最上眾,甘露不死食[22],最上念身食。 ᅟᅟ==[22] 採用暹羅本之 amataṁ bhattaṁ。== (197)色香味具蜜,我施勝者眾,飲此解脫味,無喻亦無比。 (198)純粹之汁液,施佛最上眾,適業之施與,享受得四果。 (199)我施佛飲食,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得享十利益。 (200)有力具長壽,勇猛且端麗,安樂有名聲,常得佳飲食,繼有輪迴時,勇敢且具慧,我於各諸有,得享此等德。 (201)熏煙施善逝,僧伽最上眾,適業之施與,得享十利益。 (202)我於輪迴時,生生與世世,身香有名聲,聰敏且伶俐,利慧且廣智,言說甚深慧。 (203)生生輪迴時,廣敏有智慧,今有寂靜樂,〔此生〕得祥福。 (204)我實善來哉,來至世尊前,逮得佛三明,實行佛陀教。 (205)燒盡諸煩惱,斷除一切有,龍象斷繫縛,我住於無漏。 (206)四種無礙解,此等八解脫,以作證六通,我行佛之教。」 ——如此具壽畢鄰陀婆蹉長老唱此等之偈。 ## 三八九 施羅 (1)漢薩瓦底城,我為道路主,集合諸親類,我為如斯言。 (2)「佛今出世間,彼為應供者,為一切世間[1],無上之福田。 ᅟᅟ==[1] 依脚註異本及暹羅本讀為 āsi so sabbalokassa……。== (3)王族與市民,大家婆羅門,信心皆歡喜,彼等行淨法[2]。 ᅟᅟ==[2] 以下之淨法,一切底本均為 pūgadhamma,但今採用脚註異本之 subhadhamma。== (4)衛兵騎象兵,車兵與步兵,信心皆歡喜,彼等行淨法。 (5)勇猛之王子,毘舍婆羅門,信心皆歡喜,彼等行淨法。 (6)廚人理髮師,助浴造華鬘,信心皆歡喜,彼等行淨法。 (7)漂白織物師,助浴革具師,信心皆歡喜,彼等行淨法。 (8)箭匠與楯匠,木工金細工,更有錫鍛冶[3],彼等行淨法。 ᅟᅟ==[3] 採用暹羅本之 tipulohakarā tathā。== (9)雇人裁縫師[4],奴僕勞動者,一切盡己力,彼等行淨法。 ᅟᅟ==[4] 採用暹羅本之 calakā。== (10)伐薪汲水人,耕夫刈草者,一切盡己力,彼等行淨法。 (11)花屋造華鬘,菜商青果店,一切盡己力,彼等行淨法。 (12)娼婦汲水婢,魚商糖果店,一切盡己力,彼等行淨法。 (13)今後集此等,團結為一致,我等作奉仕,無上之福田。」 (14)彼等聞我言,立即皆團結,最佳供養堂,為彼僧伽作。 (15)其堂完成後,滿悅與感激,彼等之全體,往詣等覺前。 (16)世間之道師,人中之牛王,禮足等覺者,而作如斯言。 (17)「一團三百人,善造供養堂,以此奉大師,仁者〔大牟尼〕。 (18)比丘僧伽前,仁者請受納!」佛向三百人,以說如次偈: (19)「長者三百人,行動皆一致,汝等未來世,全享幸福者[5]。 ᅟᅟ==[5] 依脚註及暹羅讀為 sampatti hi karitvāna。== (20)達於最後生,無上清涼性,不老亦不死,涅槃達寂靜。」 (21)一切之知者,沙門最上者,佛如是授記,彼等述喜語。 (22)三萬劫之間,享樂於天界,為天支配者,治國五百度。 (23)千度轉輪王,統治天王國,一切諸大王,齊向我敬禮。 (24)今世人間國,有徒眾親戚,婆羅門私吒,以達最後生。 (25)我為彼之子,八十俱胝富,我名謂尸羅,究六吠陀學。 (26)我從徒弟等,散步且徘徊,見髻擔荷者,苦行計尼耶。 (27)準備供養物,見而作是言,「為娶抑為嫁,招待王者耶。」 (28)計尼耶曰:「我欲依諸天,獻供婆羅門,我非招待王,而為護摩供。 (29)我亦無娶事,更非有嫁我,生釋迦族喜,人天最勝者。 (30)利益為世間,齎樂諸眾生,我今招待彼,為彼作準備。 (31)鎮頭迦果色,光輝無比量,麗容無等佛,明日我招待。 (32)如熔爐鍛鐵,光芒樹炭火,大勇者如電,彼佛我招待。 (33)如山頂之火,如滿月之月,似蘆火之色,彼佛我招待。 (34)無懼超怖畏,佛作有邊際,大勇如獅子,彼佛我招待。 (35)佛法為善巧,折服他外道,如龍大勇者,彼佛我招待。 (36)正法行善巧,佛龍無等者,大勇如牛王,彼佛我招待。 (37)無邊之稱讚,無量之名聲,如美具諸相,大勇帝釋天,〔牟尼大仁者〕,彼佛我招待。 (38)自在率眾人,難近有威嚴,大勇如梵天,彼佛我招待。 (39)十力有大法,究完力中力,大勇如大地,彼佛我招待。 (40)持戒且堅固[6],熟達了別法,大勇如大海,彼佛我招待。 ᅟᅟ==[6] 底本雖為 sīlavīcisamākiṇṇo,今採用依暹羅本之 sīladhīti,更將 dhīti 讀為 dhiti。今採用脚註異本之。== (41)難近亦難制,不動且高廣,大勇如龍象,彼佛我招待。 (42)最上無邊智,無比無等等,大勇如虛空,彼佛我招待。 (43)助陷怖畏者,維護歸依者,鼓舞大勇者,彼佛我招待。 (44)具覺者所依,求樂之福田,大勇之寶源,彼佛我招待。 (45)鼓舞使昇天[7],能與沙門果,如雲大勇者,彼佛我招待。 ᅟᅟ==[7] 底本為 vedakaro,今採用脚註異本之 devakāro。== (46)世間勇勝者,除一切黑闇,大勇如太陽,彼佛我招待。 (47)解脫由對境,牟尼示真實[8],大勇者如月,彼佛我招待。 ᅟᅟ==[8] 採用暹羅本之 sabhāvadassako。== (48)其智也無量,其戒也無比,解脫也無等,彼佛我招待。 (49)剛毅無等者[9],精力不思議,勇猛為殊勝,彼佛我招待。 ᅟᅟ==[9] 採用暹羅本之 dhiti。== (50)貪瞋及愚癡,三毒全除去,大勇不死藥[10],彼佛我招待。 ᅟᅟ==[10] 採用暹羅本之 agadūpamo。== (51)煩惱病多苦,一切黑闇除,大勇者如電,彼佛我招待。」 (52)「汝云彼佛耶」,聞佛此聲難,聞佛云佛者,於我生歡喜。 (53)於內不得攝,我喜表於外,此我意喜悅,我為如是言。 (54)「世間最勝者,人中之牛王,世尊在何處,彼往何處行,彼與沙門果,我得見之耶。」 (55)彼伸右手示,感激續合掌,除去憂之箭,告我彼法王。 (56)「猶如顯大雲,似塗紺色藥,又如見大海,卿見彼大林。 (57)彼佛於彼處,調伏未調者,化導應化者,覺應覺部類」 (58)渴者之思水,飢者之思食,如母牛索犢,我今索勝者。 (59)心得行儀法,作法適律儀,己使弟子學,詣往勝者前。 (60)「汝等諸學童!近諸世尊難,獨行如獅子,股健行步來。 (61)恐懼如毒蛇,如獸王獅子,如未調醉象[11],如是近佛難。 ᅟᅟ==[11] 採用暹羅本之 matto va kuñjaro 'danto。== (62)汝等諸學童,咳嚏應注意,股健小步行,詣近佛之前。 (63)諸佛與天俱,〔無語〕重宴默,言語少難近,難近之教師。 (64)我等為質問,或在交談間,爾時須靜肅,令以似牟尼。 (65)彼佛所說法,安穩達涅槃,諦聽正法義,聽聞樂正法。 (66)我近等覺者,問訊於牟尼,問訊交談已,三十二相探。 (67)得見三十相,二相尚有疑,牟尼現神通,顯露馬陰藏。 (68)出舌觸耳鼻,覆佛全額面,〔三十二相見,我心始解疑〕。 (69)三十二相具,隨形好圓滿,結著為是佛,弟子俱出家。 (70)我等三百名,出家俱非家,未至八個月,全得達寂定。 (71)一同作福業,及無上福田,一同轉輪迴,一同為轉生。 (72)我今施椽木,淨法得自在,依其善業故,我今得八因。 (73)諸方我供養,無量我受用,一切支持者,使我無懼怖。 (74)我身無疾病,保持得長壽,肌膚紋理細,得住所望家。 (75)我於八根椽,淨法我自在,羅漢無礙解,我上第八果。 (76)一切遂成就,所作已無漏,我名為八椽,我為卿之子。 (77)嘗施五根柱,淨法得自在,依其善業果,我今得五因。 (78)我於慈不動,受用我無缺,所言皆可信,從而不害他。 (79)我心不歪曲,何事亦不動,因彼善業故,於教皆無垢。 (80)謙恭能忍讓,所作已無漏,之比丘弟子,敬禮大牟尼。 (81)我之佳寢椅,設備於堂中,依此善業故,我今得五因。 (82)生於高貴家,我得大富裕,全無不自由,我亦無慳吝。 (83)我今任望行,我於寢椅側,最勝寢椅共,我趣所望處。 (84)布施寢椅故,一切黑闇除,長老得通力,敬禮大牟尼。 (85)他己之所作,一切作成就,以彼善業故,得入無畏城。 (86)整備堂之中,我施受用物,依其善業故,證得彼最勝。 (87)大凡世間之,調御象馬者,種種之動作,慘酷為調御。 (88)唯卿則為否,調御諸男女,無刀亦無杖,最上為調御。 (89)牟尼示善巧,不斷讚說施,牟尼說一問,三百得解脫。」 (90)我等受調御,無漏善解脫,得一切通力,涅槃煩惱盡。 (91)今昔十萬劫,彼時我施施,一切怖畏超,施堂之果報。 (92)實我善來哉………… (93)燒盡諸煩惱………… (94)四種無礙解………… ——如是具壽施羅與徒眾共於世尊前唱此等之偈。 ## 三九〇 一切稱讚者 (1)光輝如牙皂(花),明亮如燭台,映照如明星,又如空中電。 (2)無畏無恐怖,勇猛如師子,開示智慧光,摧破外道群。 (3)拔濟此世間,斷一切疑惑,遊行如獸王,我見世導師。 (4)頭上我結髻,身著鹿皮衣,我為婆羅門,正直苦行者,我取樹皮衣,擴展佛足前。 (5)隨時取檀香,奉事塗如來,等覺者塗已,稱讚世導師: (6)「牟尼度瀑流,拔濟此世間,依此智光耀,最上金剛智。 (7)佛轉大法輪,蹂躪他外道,戰勝如牛王,震動諸大地。 (8)如大海之波,湧至岸邊碎,如是卿之智,一切邪見碎。 (9)有如細目網,投入洪流中,生物入網中,立即起煩惱。 (10)其如弘世間,外道不依諦,於卿上智中,左往右往去。 (11)卿能押瀑流,使入流者起,為無親族者,卿能為保護,怖畏戰鬥者,卿為避難處,希求解脫者,卿為所趣處。 (12)無等之獨雄,積累慈悲等,無等之善戒,〔於此〕成寂靜,如是自在者[1],獲得勝利者。 ᅟᅟ==[1] 「如是自在者……」,參照底本之脚註與暹羅本讀為 Vasī tādī jitañjayo。== (13)賢明去疑妄,不動無疑惑,無垢棄不德,純潔清淨者。 (14)三明去憍著,達三有邊際,超越罪限界,重法蒔利益[2]。 ᅟᅟ==[2] 「蒔利益」,依暹羅本讀為 hitavappako。== (15)卿法如渡船,鼓舞如財貨,無畏如師子,調御如象王。」 (16)巴多穆塔拉,佛有大名聲,讚佛十偈已,我禮大師足,其時我默然,肅然我起立。 (17)巴多穆塔拉,應供世間解,比丘僧伽中,佛說此等偈。 (18)「我之戒智法,如有稱讚者,此者我稱讚,我說汝諦聽。 (19)六萬劫之間,彼樂於天界,支配他諸天,應為自在者。 (20)爾後彼出家,精勵於白根,瞿曇世尊教,於是應出家。 (21)今以出家身,捨棄諸惡業,徧知一切漏,無漏者涅槃。」 (22)恰如雲雷轟,滿足此大地,卿為師子吼,使我等滿足。 (23)我得戒慧法,稱讚世導師,逮得不死道,究竟趣涅槃。 (24)實此具眼者,希世尊久住,知我所未知,觸達不死位。 (25)此我最後生,完除一切有,徧知一切漏,住為無漏者。 (26)百千劫之昔,供養彼之佛,我不知惡趣,稱讚之果報。 (27)燒盡諸煩惱………… (28)實我善來哉………… (29)四種無礙解………… ——如是尊者一切稱讚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三九一 施蜜者 (1)信度河之岸,我造善庵室,其處教弟子[1],占相古傳說。 ᅟᅟ==[1] 底本為 tassa,今採用暹羅本 tattha。== (2)弟子等求法,受訓欲聞教,得究六支學,信度之家住。 (3)豫見變事生,熟知觀諸相,繼索最上義,爾時裾野住。 (4)覺者名善慧,時逢生世間,哀愍為我等,敬請導師來。 (5)善慧大勇者,我見世導師,為彼造草莚,我施最勝者。 (6)獲蜜由裾野,我施最勝佛,等覺者食已,向我為斯語。 (7)「見我汝起信,親手施我蜜,施蜜我稱讚[2],我說汝諦聽。 ᅟᅟ==[2] 底本雖為 yan taṁ,今採用暹羅本 yo taṁ。== (8)施蜜與草莚,〔依此之功德〕,三萬劫之間,彼得樂天界。 (9)三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彼名為瞿曇,大師應在世。 (10)依彼佛法中,得為後繼子,徧知一切漏,涅槃無漏者。」 (11)來此由天界,〔兜率〕至母胎,降注蜜之雨,得蜜大地喜。 (12)由家出誠難,恰如由壺出[3],當我欲出家,蜜雨降不絕。 ᅟᅟ==[3] 「由家出誠難,恰如由壺出」,底本為 kumbhiyā vasuduttarā,今讀為 kumbhiyā vasuduttarā。== (13)我由家中出,出家為非家,無憂得飲食,施蜜之果報。 (14)我於人天中,一切遂所欲,以彼施蜜故,逮得於漏盡。 (15)天雨降落時,草中四指許,花開樹之間,田地亦滋潤[4]。 ᅟᅟ==[4] 底本為 chapade,今採暹羅本 vappadcse。== (16)空宅與假屋,樹下亦時常,幸福無漏者,隨遇得安住。 (17)中間有諸有,經歷彼等有,我已得漏盡,今已無後有。 (18)往昔三萬劫,彼時行布施,惡趣我不知,施蜜之果報。 (19)燒盡諸煩惱………… (20)實我善來哉………… (21)四種無礙解………… ——如是施蜜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三九二 蓮華重閣 (1)世尊名喜見,牟尼自存者,世間之導師,三昧善巧者,彼為離欲者,彼是為牟尼。 (2)喜見大牟尼,彼入於密林,擴展糞掃衣,寂坐最上人。 (3)我昔為鹿狩,林中不毛地,不斷索斑鹿,彼時我徘徊。 (4)我見等覺者,彼已度瀑流,無漏如旭光,沙羅樹王花。 (5)我見天中天,喜見大名聲,彼時我入池,取來紅蓮華。 (6)樂意取來之,百葉紅華華,為佛造重閣,上覆紅蓮華。 (7)喜見大牟尼,哀愍悲愍者,七日七夜間,勝者住重閣。 (8)我捨舊蓮華,重覆此新者,爾時我伸手,合掌立一傍。 (9)喜見大牟尼,彼由三昧出,世間導師坐,環顧於四方。 (10)彼時名善見,大威神侍者,彼知大師心,奉仕喜見佛。 (11)八萬比丘眾,樂坐彼林中,彼等近侍佛,世間之導師。 (12)住於密林中,所有諸天神,彼等知佛心,爾時全來集。 (13)來集諸夜叉,甕形與羅剎,僧伽到著時,勝者說此偈。 (14)「七日間供養,為我造住居,造者我稱讚,我說汝諦聽。 (15)微妙極難見,甚深善開演,應以智稱讚,我說汝聽聞。 (16)十四劫之間,應治彼天國,彼有高重閣,上覆紅蓮華,於空中所有,宿業此果報。 (17)二千四百劫,輪迴無間絕,於空中所有,其處造華殿。 (18)蓮葉不染水,依意轉五蓋,一切諸煩惱,不染彼之智。 (19)起心由家出,出家為無家,依彼所有華,造出諸宮殿。 (20)假令住樹下,賢者正念者,彼處造華殿,應有於頭上。 (21)衣鉢及牀座,此等日用品,施比丘僧伽,無漏者涅槃。」 (22)出家為遊行,如是出家者,由閣住樹下,重閣亦所有。 (23)衣食我無憂,福業本相應,我已得究竟,〔涅槃寂靜樂〕。 (24)世間導師言,算數不能及,幾億劫之間,我已空過去。 (25)古千八百劫,導師有喜見,我為奉仕彼,來至此之生。 (26)阿諾瑪世尊,奉見具眼者,於是親近彼,非家我出家。 (27)佛作苦邊際,為我說道法,我聞彼之法,得達不動道。 (28)滿足等覺者,瞿曇最勝者,徧知一切漏,住為無漏者。 (29)古千八百劫,供養彼之佛,我不知惡趣,供佛之果報。 (30)燒盡諸煩惱………… (31)實我善來哉………… (32)四種無礙解………… ——如是具壽蓮華重閣長老唱此等之偈。 ## 三九三 重姓 (1)距雪山不遠,名輸毗多山,善佳我庵室,弟子為我造。 (2)其處假堂多,信度瓦利他,眾多樹開花,及開劫比他。 (3)其處多〔花菓〕,尼昆提或棗,三色餘甘子,南瓜白蓮開。 (4)其處多荊棘,羊角蕉檸檬,摩訶那摩樹,梔子阿順那。 (5)紅藍芳香樹,榕樹尼婆苹,如是我庵室,弟子共同住。 (6)阿諾瑪達西,自存世導所,彼索宴坐處,來至我庵室。 (7)剎那依世間,世尊風病起,阿諾瑪達西,大勇大名者。 (8)世間之導師,我徘徊林中,奉見等覺者,我詣具眼者。 (9)我見彼威儀,彼時我觀察,佛今於病中,風疾定無疑。 (10)我速往庵室,歸至弟子處,我欲為調藥,我向弟子言。 (11)弟子聞我語,全部弟子等,迅速集一處,尊重我師故。 (12)立即入山中,我作一切藥,我為調飲藥,施佛最勝者。 (13)大勇一切知,世間之導師,善逝速服藥,大仙風邪治。 (14)阿諾瑪達西,佛之痛苦鎮,大名者就座,向我說此偈。 (15)「汝以藥施我,治癒我疾病,癒病我稱讚,我說汝諦聽。 (16)十萬劫之間,享樂於天界,其處奏樂器,於中常歡喜。 (17)歸來人間界,白根業催促,千度轉輪王,〔應享人間福〕。 (18)五十五劫昔,彼名阿諾瑪,生為剎帝利,領有四邊國,彼為世主宰,克服閻浮林(印度)。 (19)依此具七寶,大力轉輪王,三十三天震,應作主宰者。 (20)為天亦為人,應為無病者,捨棄世所有,超越疾病者。 (21)由此無量劫,出生甘蔗族,彼名為瞿曇,大師在世間。 (22)依於彼法中,得為後繼子,徧知一切漏,涅槃無漏者。 (23)燒盡諸煩惱,應渡渴愛流,彼名謂重姓,為大師弟子。 (24)瞿曇此全知,釋種最勝子,比丘僧中坐,應置彼第一。」 (25)阿諾瑪達西,世尊自存者,為求索別住,來至我庵室。 (26)大勇一切知,來我庵室已,親手為調藥,使師得滿足。 (27)為彼之所作,善業不能棄,如良田種子,彼時善作故。 (28)我見世導師,於我為善利,依此業餘力,我達不動位。 (29)瞿曇此全知,釋種最勝子,比丘僧中坐,置我為第一。 (30)無量劫之昔,彼時作善業,我不知惡趣,施藥之果報。 (31)燒盡諸煩惱………… (32)實我善來哉………… (33)四種無礙解………… ——如是具壽重姓長老唱此等之偈。 ## 三九四 耆利摩難 (1)妻死子入塚,父母及兄弟,堆上同燒葬,〔孑身我一人〕。 (2)憂愁並熱惱,我衰瘦面青,具眼者我心,悲愁而散亂。 (3)我為愁箭敗,我往於林邊,食野生果實,我住於樹下。 (4)善慧等覺者,苦邊際作者,彼欲拔濟我,勝者來我所。 (5)善慧大仙至,我聞其足音,舉首望善逝,〔我觀大牟尼〕。 (6)大勇者來至,我心生歡喜,見彼世間師,我具最上意。 (7)〔見佛〕得信念,我施一握葉,世尊具眼者,哀愍坐其處。 (8)善慧佛世尊,說法坐其處,世間之導師,為我除憂箭。 (9)「不招彼處來,不許此處去,如來亦如去,其處何悲痛。 (10)恰如旅眾生,彼等臨雨降,攜帶所持品,往未落雨處。 (11)天雨一旦止,往所望處行,父母亦皆然,其處何悲痛。 (12)過客之動搖,放逐皆戰慄,父母亦皆然,其處何悲痛。 (13)如蛇捨古皮,前行皆相續[1],汝父母亦然,相續離此世。」 ᅟᅟ==[1] 底本為 saṁ tanuṁ,暹羅本為 santunaṁ,脚註異本為 santanaṁ,今為將 santānaṁ 作韻律之調整,故應為 santanaṁ。== (14)了解佛之語,即捨我憂箭,我心生歡喜,頂禮最勝覺。 (15)我禮佛大龍,山穗具天香[2],我誠行供養,善慧世導師。 ᅟᅟ==[2] 採用暹羅本之 giri-mañjari。== (16)供養等覺者,合掌於頭上,念最上諸德,稱讚世導師。 (17)「卿為一切知,世導師已度,具智大牟尼,拔濟諸眾生。 (18)依卿之智慧,斷除惑猶豫,汝為具眼者,授我以正道。 (19)時諸阿羅漢,成就六通者,空行大神通,附從堅固者。 (20)四向之有學,聲聞四果住,卿等諸聲聞,蓮開日出時。 (21)不動如大海,無比甚難上,如是具眼者,無量智具足。」 (22)我禮世勝者,大名具眼者,一一拜諸方,屈身我退去。 (23)我由天界沒,正念且正知,我入於母胎,幾生為轉世。 (24)今我由家出,出家為無家,熱心且聰明,宴默為行境。 (25)我今勵勤行,大牟尼歡喜,如月出密雲,如是我常行[3]。 ᅟᅟ==[3] 採用暹羅本之 sadā。== (26)此處為別住,寂靜且無依,徧知一切漏,住為無漏者。 (27)三萬劫之昔,我已供養佛,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28)燒盡諸煩惱………… (29)實我善來哉………… (30)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耆利摩難長老唱此等之偈。 ## 三九五 飲娑羅羅樹液 (1)拘留孫涅槃,我為婆羅門,採取沙羅羅,我造假堂屋。 (2)至三十三天,得寂靜宮殿,光輝勝諸天,福業之果報。 (3)日中又夜間,經行或住立,沙羅羅花覆,福業之果報。 (4)我於此之劫,心誠供養佛,我不知惡趣,供養之果報。 (5)燒盡諸煩惱………… (6)實我善來哉………… (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飲娑羅羅樹液長老唱此等之偈。 ## 三九六 一切施者 (1)我入於大海,我造佳宮殿,善造大蓮池,鴛鴦而歌唱。 (2)曼陀羅迦華,紅蓮青蓮覆,河流於其處,美堤心地舒。 (3)魚龜滿河中,種種獸充滿[1],孔雀鶖鷺音,郭公鳥聲喧[2]。 ᅟᅟ==[1] 底本為 samotthatā 暹羅本為 samotthoṭā 二者不詳且讀為 samotatā。== ᅟᅟ==[2] 採用脚註異本及暹羅本之 abhirudā。== (4)巴麗羅哈娑,支耶迦越迦,提因提婆娑,利迦班巴伽,支瓦支瓦伽,等鳥往河去。 (5)鵞與鶖鷺鳴,梟居多褐色,河灘具七寶,寶珠真珠砂。 (6)諸多金樹木,充滿種種香,日夜一切時,光輝照宮殿。 (7)六萬之樂器,朝夕鳴徧處,萬六千之女,常行圍繞我。 (8)我由宮殿出,歡喜有信心,禮善慧導師,有大名聲者。 (9)禮等覺者已,請佛及弟子,世間之導師,勇者善慧諾。 (10)請為我說法,大牟尼感激,我禮等覺者,回返宮殿去。 (11)我向從者言:「汝等皆來集,明朝善慧佛,前來我宮邸。 (12)〔佛來〕我等利,我等之善利,應來卿之前,我等供大師。」 (13)調備多飲食,我將告彼時,十萬自在者,導師俱來至。 (14)百種之樂器,我將為奉迎,人中最上者,坐於純金椅。 (15)爾時我作扇,純金之上蓋,扇於比丘間,不斷搧〔風涼〕。 (16)我以多飲食,喜樂比丘眾,比丘眾各別,我施一雙衣。 (17)稱之曰善慧,世間受供者,比丘眾中坐,以說此等偈: (18)「施我以飲食,僧伽得滿足,施者我稱讚,我說汝諦聽。 (19)千八百劫間,享樂於天界,千度轉輪王,〔治化於世間〕。 (20)或生於天中,或生於人界,時常於執持,純金之寶蓋。 (21)三萬劫之間,出生甘蔗族,彼名為瞿曇,大師出世間。 (22)依彼佛法中,得為後繼子,徧知一切漏,無漏為涅槃。 (23)比丘僧中坐,應為師子吼,葬堆飾傘蓋,傘下於燃燒。 (24)今得為沙門,燒盡諸煩惱,樹下假屋中,我均不知熱。 (25)三萬劫之昔,彼時行布施,我不知惡趣,布施之果報。 (26)燒盡諸煩惱………… (27)實我善來哉………… (28)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一切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三九七 阿逸多(無勝) (1)巴多穆塔拉,勝者究竟者,世間之導師,彼入雪山坐。 (2)未見等覺者,其聲我未聞,不斷我求食,徘徊於林中。 (3)其處見覺者,三十二妙相,見已心思惟,「此稱為何者。」 (4)以觀其相貌,想起我學識,諸佛智者等,我曾聞所說。 (5)「如彼之所語,此應為佛陀,我將為恭敬,我將得淨趣。」 (6)迅速還庵室,我取木與油,及取鉢多羅,詣教導者處。 (7)我取三枝杖,立於露地上,點燈為照明,八度我頂禮。 (8)七日七夜間,佛坐最上座,由彼至夜明,導師始起來。 (9)信心我歡喜,於全晝與夜,親手施燈明,使佛甚喜悅。 (10)香醉山之林[1],其處出諸香,依佛威神力,彼時來佛所。 ᅟᅟ==[1] 此一偈為依暹羅本之 sabbe gandhā vanamayā pabbate Gundhamādane。== (11)一切花生香,一切花開放,依佛威神力,彼時均來集。 (12)龍與金翅鳥,兩者在雪山,彼等欲聞法,前來佛之所。 (13)沙門提瓦拉,第一佛弟子,十萬自在者,同來至佛所。 (14)巴多穆塔拉,應供世間解,坐比丘僧中,說為此等偈: (15)「汝為淨信者,親手為點燈,〔布施〕我稱讚,我說汝諦聽。 (16)六萬劫之間,享樂於天界,千度轉輪王,〔統理人間界〕。 (17)三十六度間,天主治天國,地上七百度,治理無數國。 (18)依此施燈明,彼應得天眼,見半拘盧舍,〔一切無障礙〕。 (19)彼由天界沒,出生於人間,若晝又若夜,人人具福業,彼為寂靜者,揭舉諸燈明。 (20)彼施捨燈明,光輝照滿城,天端人之生,生〔而有光明〕。 (21)諸人施燈明,由此八燈果,此人不捨離,施燈之果報。 (22)今後十萬劫,出生甘蔗族,彼名為瞿曇,大師出世間。 (23)依彼佛法中,得為後繼子,徧知一切漏,無漏為涅槃。 (24)佛之大弟子,彼名阿逸多,彼喜等覺者,瞿曇釋種子。」 (25)六萬劫之間,享樂於天界,其處為我設,百燈常與共。 (26)無論於天界,或是在人中,憶念最勝者,我益知歡喜[2]。 ᅟᅟ==[2] 採用脚註異本及暹羅本之 hāsaṁ。== (27)我由兜率沒,來入於母胎,生為寂靜者,廣大有光明。 (28)我今由家出,出家為無家,跋婆犁之前,詣彼為弟子。 (29)繼住雪山中,我聞世導師,為索最上義,我近教導者。 (30)訓練為伶俐,已渡於瀑流,佛無煩惱依,解脫一切苦,涅槃〔成寂靜〕,佛為如是說。 (31)歸佛得成就,我已甚滿足,大牟尼[3]!我證得三明,我行佛之教。 ᅟᅟ==[3] 採用脚註異本 Mahāmuni 之呼格。== (32)千萬劫之昔,彼時我施燈,我不知惡趣,施燈之果報。 (33)燒盡諸煩惱………… (34)實我善來哉………… (3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阿逸多長老唱此等之偈。 攝頌: 畢鄰陀婆蹉、施羅、一切稱讚、施蜜者 蓮華重閣與重姓、耆利摩難、娑羅羅 一切施者阿逸多,共有五百二十偈。 第四〇畢鄰陀品畢 尚更有諸品之攝頌: 波頭摩、阿羅迦達、烏摩、康豆達迦 耶伽波頭摩、薩達娑尼、曼陀羅、菩提萬達 阿萬陀畢鄰陀,偈共千百七十四。 第四百畢 # 第四十一 帝須彌勒品 ## 三九八 帝須彌勒 (1)苦行輸毗多,彼據山崖窟,野生果實食,以住雪山中。 (2)爾持護摩木,我採來焚燒,為生梵天界,繼索最上義。 (3)巴多穆塔拉,應供世間解,彼欲拔濟我,前來我之側。 (4)「汝作大功德?」「與我護摩木,我將奉仕火,依此我清淨!」 (5)「汝摩奴所生,善賢汝知天,汝為事火者,旦燃護摩木!」 (6)由彼取木來,勝者為點火,彼時木不燃,大仙為神變。 (7)「汝之火不燃,汝未有供儀,勤行汝無益,汝可事我火!」 (8)「卿言汝之火,汝火為何物,汝可為我說,二人同共事!」 (9)「因法之滅盡,煩惱之燒盡,捨棄嫉與慳,此三我供義。」 (10)「卿為如何者,如何種姓者,如卿之修行,為我甚喜悅?」 (11)「剎帝利族生,究明六神通,一切諸漏盡,今已無後有。」 (12)「若卿為佛陀,放光一切知,除闇歸命卿,卿作苦邊者。」 (13)鹿皮之座具,擴展我布施,「請汝坐此處,我願奉事卿!」 (14)我擴展鹿皮,世尊坐其處,招請等覺者,前往我山行。 (15)鎮頭迦樹果,採來滿籃中,果實我加蜜,我施與佛陀。 (16)於我觀察中,勝者為進食,我觀世導師,其處起信心。 (17)巴多穆塔拉,應供世間解,彼坐我之庵,為唱此等偈。 (18)「汝今起淨心,親手施果實,滿足我稱讚,我說汝聽聞。 (19)二十五度間,彼應成天王,千度轉輪王,〔統理人世間〕。 (20)具宿善業故,成彼之希望,高價美飲食,牀座與衣服。 (21)立即於彼時,福業相應生,此者常歡喜,無病亦無憂。 (22)生天或生人,無論生何處,皆為幸福者,度盡其人生。 (23)通達三吠陀,讀誦持真言,親近等覺者,應成阿羅漢。」 (24)由己之記憶,得分別以來,受用我無缺,施果之果報。 (25)我得最上法,除去貪與瞋,一切諸漏盡,今已無後有。 (26)燒盡諸煩惱………… (27)實我善來哉………… (28)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帝須彌勒長老唱此等之偈。 ## 三九九 富蘭那迦(圓滿) (1)彼據山崖窟,自存無敗者,無病憂彼佛,請住於山中。 (2)時我庵近鄰,時聞有吼聲,彼時有光出,佛將入涅槃。 (3)密林限際內,羆狼熊龍獅,〔悲佛入涅槃〕,爾時全咆哮。 (4)我見此變故,疾往崖下行,彼處我見佛,無敗者涅槃。 (5)沙羅樹滿花,上昇如太陽,失焰如炭火,無敗者涅槃。 (6)草薪我拾滿,其處作葬堆,最佳葬堆作,佛身我荼毗。 (7)佛身荼毗後,徧撒以香水,夜叉住空中,彼時稱名言。 (8)「爾時自存者,為此彼大仙,完成汝所作,汝後於何時,名富蘭那迦。」 (9)由其身沒後,我往於天界,其處有天香,瀰滿於空中。 (10)爾時我之名,稱富蘭那迦,為天或為人,其志皆成滿。 (11)此我最後生,轉為最後有,此處知我名,稱富蘭那迦。 (12)等覺者瞿曇,喜我最勝子,徧知一切漏,我住於涅槃。 (13)九十一劫昔,彼時作善業,我不知惡趣,所作之果報。 (14)燒盡諸煩惱………… (15)實我善來哉………… (1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富蘭那迦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〇〇 彌多求 (1)雪山之近處,有名無憂山,毗首羯摩作,彼處我有庵。 (2)等覺名善慧,最上悲愍者,著衣求朝食,來至我之所。 (3)善慧佛來至,大勇世導師,我捧彼淨鉢,熟酥油滿施。 (4)我施善慧佛,最勝世導師,舉手我合掌,我益生歡喜。 (5)思願施熟酥,為天或為人,我得廣大樂,〔無憂亦無慮〕。 (6)輪迴數多生,我避墮惡處,其處心誓願,今得不動道。 (7)「見我汝為利,為汝之善利,汝婆羅門[1]!依見我之利,汝成阿羅漢。 ᅟᅟ==[1] 底本為主格單數形,依暹羅本採用呼格單數。== (8)放念汝勿怖,獲得大名聲,施我以熟酥,生死得解脫。 (9)依此施熟酥,慈心為作務,千八百劫間,享樂於天界。 (10)而今十八度,汝應為天王,領地之廣大,算數所不及。 (11)五十一度間,應為轉輪王,主宰閻浮林,征服四邊國。 (12)難動及難運,如大海大地,汝之富如斯,無量亦〔無邊〕。」 (13)施金六十億,而我去出家,為求何等善,往詣跋[A1]婆犁。 ᅟᅟ==[A1] 婆【CB】,[波/牛]【南傳】== (14)彼處誦真言,吠陀六支學,冥暗消散起[2],卿大牟尼! ᅟᅟ==[2] 參照暹羅本讀為 tamandhakāravidhamam……。== (15)我來欲見卿,欲聞卿之法,聞卿之法已,我得不動道。 (16)三萬劫之昔,熟酥我施佛,今我於此世,不知乞熟酥。 (17)然我知所望,生而得所欲,我知一切心,我以食而生。 (18)[A2]嗚呼佛之法,[A3]嗚呼師恩惠,僅少熟酥施,我得無量利。 ᅟᅟ==[A2] 嗚【CB】,鳴【南傳】== ᅟᅟ==[A3] 嗚【CB】,鳴【南傳】== (19)至須彌山側,大海之水亦,不及比熟酥,十六分之一。 (20)輪圍山之量,其量僅少許,比我衣容積,〔猶顯為不足〕。 (21)最勝之山王,山王為雪山,比我塗之香,不能為比例[3]。 ᅟᅟ==[3] 依底本之脚註及暹羅本讀為 upanidhaṁ na hissati。== (22)衣香與熟酥,其他諸現法,無為證涅槃,施酥之果報。 (23)念處之牀第,三昧之行境,覺支之飲食,施酥之果報。 (24)燒盡諸煩惱………… (25)實我善來哉………… (2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彌多求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〇一 度多迦 (1)恒河婆儗羅,彼由雪山出,彼時彼河流,蓮華上佛城。 (2)園名輸毘多,恒河堤上造,巴多穆塔拉,世間導師住。 (3)諸人從彼佛,如天從帝釋,世尊無恐怖,靜坐如師子。 (4)我為婆羅門,住蓮華佛城,我名呼六支,是為我之名。 (5)千八百弟子,爾時圍繞我,彼等諸弟子,思集恒河岸。 (6)其處無詭詐,洗清諸罪惡,我見諸沙門,橫渡婆儗羅,彼等渡河時,我為如是思: (7)「此等諸佛子,朝夕渡此河,彼等自身惱,自身受苦痛。 (8)含天諸世間,佛為最勝言,我以淨趣道,而無有施行。 (9)為佛最勝者,建造恒河橋,令作此事業,安樂渡今生[1]。」 ᅟᅟ==[1] 於底本「輪迴」有(saṁsarāmi)今採用暹羅本之 santarāmi。== (10)我與十萬金,以為造橋資,我作此行施,相信為廣大。 (11)我為造此橋,往詣世導師,合掌於頭上,我述此之語: (12)「與此十萬金[2],我為卿造橋,請受此大橋,沙門大牟尼。」 ᅟᅟ==[2] 於暹羅本有 sataṁ sahassaṁ savayaṁ datvā kārāpito mayā 而採用之。== (13)應供世間解,最上蓮華佛,比丘僧中坐,為唱此等偈: (14)「造橋起淨信,親手為我作,作者我稱讚,我說汝聽聞。 (15)由澗山樹落,縱令有死者,應得安住處,施橋之果報。 (16)風擴成長根,榕樹不得倒,敵人不得勝,施橋之果報。 (17)盜賊不得勝,剎利不輕侮,一切敵遁逃,施橋之果報。 (18)酷暑行露地,為熱所苦惱,彼具福業故,不受此等苦。 (19)天界或人中,多為美事造,知彼望象乘,立即為所現。 (20)印度地方產,風速千頭馬,朝夕赴彼前,施橋之果報。 (21)彼還至人生,應得安樂地,雖然生此處,此人有象乘。 (22)今後十萬劫,出生甘蔗族,稱名為瞿曇,在世為大師。 (23)於彼佛法中,得為後繼子,徧知一切漏,無漏證涅槃。 (24)最上蓮華佛,佛前作善業,彼處我行施,我已達漏盡。 (25)正勤我專念,寂靜我無依,如龍象斷縛,我住於無漏。 (26)燒盡諸煩惱………… (27)實我善來哉………… (28)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度多迦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〇二 優婆私婆 (1)雪山之近鄰,有阿奴摩山,彼處我建庵,而造最佳庵。 (2)其處有河流,堤美心地清,紅蓮無污染[1],青蓮多數生。 ᅟᅟ==[1] 「無污染」,底本為 anūpatitthe,今讀為 anūpalittā。== (3)包薩巴第那,蒙伽羅希他,河中水生魚,魚龜希充滿。 (4)其處有花開,向我庵香送,無憂提米拉,庫達瑪拉伽,芬那伽樹花,吉利芬那伽。 (5)林中花開放,其中多樹花,花名摩達伽,提那絲拉花,沙羅沙羅羅,還有旃簸迦。 (6)阿順那阿提,摩訶那摩花,妙香阿薩那,吹送我庵中。 (7)鬱陀羅伽樹,普及半由旬,波吒釐素馨,梔子金網覆。 (8)其中多樹木,摩登薩多利,信度瓦利陀,波吒釐樹花,安格拉迦樹,多羅庫達樹。 (9)其處繞我庵,薩雷雅伽花,此等花放中,諸多樹輝映。 (10)我菴普香薰,阿梨勒洛迦,菴婆與閻浮,及毘鞞得迦。 (11)棗樹與胡桃,拜拉三色花,鎮頭毘耶拉,迦斯瑪利果。 (12)麵果波羅蜜,香蕉羌達利,菴婆塔伽林,瓦利迦羅果。 (13)我菴之周圍,多有衛陀婆,薩婆迦果實,伊西穆迦樹。 (14)阿瓦他花樹,帕伽巴利他,還有無花果,優曇婆羅華,蓽掇與胡椒,榕樹山苹菓。 (15)優曇婆羅華,堪達帕伽多,其他諸多樹,庵前多結果。 (16)諸多奇花樹,庵前齊開放,阿魯瓦根草,伽蘭巴草根,蓽拉利草樹,及達卡拉等。 (17)茅草與坪草,庵前多種植,距庵不遠處,彼處有大湖。 (18)湖水清澈冷,美堤心氣爽,紅蓮與青蓮,白蓮混其中。 (19)曼陀羅華覆,種種香氣滿,紅蓮已結實,他者捲花鬚。 (20)蓮莖花葉落,紅蓮多花苞,蓮根藕出蜜,蓮莖流乳酥。 (21)其香普共聞,種種香飄送,黃蓮華之香,安婆康提香。 (22)湖水心地爽,啟他伽花放,般豆時婆香,賽陀瓦莉美。 (23)其處多猛獸,蛟龍鱷魚生,湖水之岸傍,猛獸大蛇多。 (24)帕蒂那普薩,蒙伽羅毘達,等水生魚龜,叢生巴達伽。 (25)野鴿與日鵞,庫他田提婆[2],鴛鴦耆婆鳥,步遊於此處。 ᅟᅟ==[2] 採用暹羅本之 dindibhā。== (26)栗鼠與鶚鷹,烏達拉庫達,幼少之鸚鵡,蟹與犁牛多。 (27)伽里提拉迦,依此湖水生,師子虎彪據,野狼與熊羆。 (28)彌猴緊那羅,見於我庵中,我為嗅其香,彼等食果實。 (29)牝豺鹿野豬,有斑且矮小,住於我庵中,彼等飲香水。 (30)燃火事火者,住於我庵中,鵝鳥鶴孔雀,鴉鷗俱與共。 (31)多曼伽里迦,梟鳥婆達西,魔鬼食肉鬼,甕形及羅剎。 (32)金翅鳥與蛇,亦住我庵中,有大威力者,仙人心寂定。 (33)仙人持水瓶,身著鹿皮衣,彼等頭結髻,荷擔住我庵。 (34)前唯視七尺,賢人心寂靜,無論得不得,知足住我庵。 (35)振振樹皮衣,打打衣鹿皮,彼等依自力,彼時行虛空。 (36)彼等水與薪,不採護摩木,一切自具備,神變之果報。 (37)彼等取銅桶,住於森林中,不畏如大象,師子與大龍。 (38)西往俱耶尼,東往弗婆提,北往俱盧洲,皆依己力行。 (39)持來諸食物,共同為聚食,偉大威力者,彼等出發時。 (40)庵皮衣之音,爾時林中喧,如斯苦行者,皆為我弟子。 (41)彼等圍繞我,住於我庵中,自業為滿足,訓練成習集。 (42)此等得自業,聰明具足戒,巧於四無量,深為我所喜。 (43)巴多穆塔拉,應供世間解,導師知時至,前來此山處。 (44)熱心等覺者,聰明大牟尼,持鉢自覺者,乞食來我處。 (45)大勇者來至,最上蓮華師,我設草敷物,散布沙羅花。 (46)等覺者就座,我喜心感激,立即登山上,為彼採沉香。 (47)密林持水鉢,滿採諸香料,背負至山下,來至導師前。 (48)施佛以果施,我奉塗沉香,信心我歡喜,禮佛最勝者。 (49)巴多穆塔拉,應供世間解,彼坐仙人中,以唱此等偈。 (50)「施我以法座,果實與沉香,布施我稱讚,我說汝聽聞。 (51)縱住村與林,或在山崖窟,我知彼之心,彼應得生食。 (52)此人生天界,或生於人中,飲食與衣服,應使眾滿足。 (53)此人生諸天,或生於人世,不動資產家,輪迴得善趣。 (54)三萬劫之間,享樂於天界,千度轉輪王,〔統理人間界〕。 (55)七十一度間,應得為天王,領地之廣大,算數不能及。 (56)今後十萬劫,出生甘蔗族,稱名為瞿曇,大師出世間。 (57)於彼佛法中,為法後繼子,知悉一切漏,住為無漏者。」 (58)我見大導師,我得善利得,我逮得三明,我行佛之教。 (59)若村或森林,或在山崖窟,一切我知望,飲食我常在。 (60)燒盡諸煩惱………… (61)實我善來哉………… (62)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優婆私婆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〇三 難陀 (1)我曾為狩鹿,住於森林中,不斷索斑鹿,我見自存者。 (2)阿㝹樓陀佛,等覺自存者,由眾欲離去,來至林中央。 (3)我取四根柱,將其立四處,優美造假屋,上以覆蓮華。 (4)我覆假屋已,敬禮獨存者,其場我捨弓,出家為無家。 (5)出家之不久,突然我生病,我為順宿業,其處我命終。 (6)順適宿業故,我往兜率天,彼處如所願,黃金作宮殿。 (7)索繫千頭馬,我領天乘物,我乘其乘物,我往所望所。 (8)我欲由天出,周徧百由旬,於此周圍間,為我運假屋。 (9)我橫臥於牀,完全為花覆,不斷由空中,常時蓮華降。 (10)大地陽焰動,日光生熱時,日光不熱我,假屋之果報。 (11)我已超惡趣,我為閉惡生,樹下假屋中,我不知日熱。 (12)地想入三昧,我渡鹽水海,此我異常業,供佛之果報。 (13)非道我作道,我往風路行,我為非常業,供佛之果報。 (14)我知宿命住,清淨得天眼,我已悉漏盡,供佛之果報。 (15)我捨前生去,今為佛嫡子,正法繼承者,供佛之果報。 (16)釋迦最勝子,瞿曇善逝喜,我繼承法幢,供佛之果報。 (17)等覺者瞿曇,釋迦我奉侍,到達彼岸道,問世之導師。 (18)佛為受請語,甚深微妙道,我聞佛之法,我已得漏盡。 (19)我為諸善業,生死悉解脫,一切諸漏盡,我已無後有。 (20)燒盡諸煩惱………… (21)實我善來哉………… (22)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難陀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〇四 醯摩迦 (1)我曾據崖窟,我名阿奴摩,爾時造草庵,住庵營苦行。 (2)成就苦行業,自果亦成就,努力真沙門,賢善成牟尼。 (3)自宗及他論,無畏且熟知,由地向空中,飛躍能且巧。 (4)離憂不劬勞,食少無慾貪,知足得不得,樂禪成牟尼。 (5)喜見等覺者,最上悲愍者,牟尼滿悲愍,欲度諸眾生。 (6)喜見大牟尼,觀覺諸眾生,千次輪迴中,牟尼行教誡。 (7)彼佛拔濟我,來至我之庵,未曾見聖者,亦未聞勝道。 (8)異變為我夢,瑞相今已明,地上於空中,通曉諸星座。 (9)我聞佛之語,即座起信心,無論食與坐,常時為憶念。 (10)如是我念時,世尊亦隨念,爾時隨念佛,於我生歡喜。 (11)朝時佛再來,牟尼來我所,此佛大牟尼,到著我不知。 (12)「喜見」大牟尼,悲憐哀愍者,彼自宣名稱,「含天世界佛。」 (13)見等覺申名,善見大牟尼,自心甚歡喜,向佛申此語。 (14)「諸方有椅子,寢椅與長椅,卿為一切見,請坐此寶座。」 (15)座由寶石成,化作為椅子,於喜見牟尼,神通作作座。 (16)化座依神通,佛坐寶椅子,爾時持水鉢,我施閻浮果。 (17)佛向我生喜,大牟尼進食,爾時我心喜,頂禮向大師 (18)喜見佛世尊,世間最勝者,牛王坐寶座,為唱此等偈。 (19)「我施寶成椅,以及不死果,施者我稱讚,我說汝聽聞。 (20)七十七劫間,享樂於天界,七十五度間,應為轉輪王。 (21)三十二度間,天王統天國,領地之廣大,算數不能及。 (22)優美寢椅子,金銀之所成,紅玉所成者,應得此寶座。 (23)福業具足人,彼於經行時,數多寢椅子,常應圍繞彼。 (24)重閣與殿堂,高價之寢牀,知此人之心,立即當為生。 (25)六萬頭龍象,一切莊嚴飾,象有金頭飾,身著金裝具。 (26)御者持槍鈎,乘坐於象身,應扈從此人,施椅之果報。 (27)六萬頭之馬,一切莊嚴飾,信度地方產,善生之駿驥。 (28)持弓著甲冑,御者於乘騎,應扈從此人,施椅之果報。 (29)六萬台之車,一切莊嚴飾,覆以豹虎皮,豎立武裝旗。 (30)持弓著甲冑,御者於乘騎,應扈從此人,施椅之果座。 (31)六萬頭乳牛,最勝赤牡牛,應為生產犢,施椅之果報。 (32)一萬六千女,一切莊嚴飾,衣服莊飾美,耳著寶石環。 (33)笑顏睫毛濃,細腰臀形好,常圍繞此人,施椅之果報。 (34)千八百劫後,彼名為瞿曇,具眼除冥闇,為佛在世間。 (35)依施得見佛,為無一物者,出家大師喜,教中得安樂。 (36)彼聞佛之法,燒盡諸煩惱,知悉一切漏,涅槃無漏者。」 (37)精進為馱牛,瑜伽運安穩,願得最上義,我住於教中。 (38)此我最後生,最後之有轉,一切諸漏盡,今再無後有。 (39)燒盡諸煩惱………… (40)實我善來哉………… (41)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醯摩迦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〇五 刀提耶 (1)啟陀瑪城王,阿吉坦伽雅,英雄具勇氣,住於城中央。 (2)彼王心大意,彼國諸弊生[1],間諜與密偵,破壞彼之國。 ᅟᅟ==[1] 「彼國諸弊生」採用暹羅本之 ratthavisā。== (3)邊境搔擾起,火速往征服,集合武官兵,前往折伏敵。 (4)乘象之衛兵,勇士著革胴,射手英雄等,其時悉來集。 (5)廚師理髮師,浴僕花鬘師,勇悍戰勝者,其時悉來集。 (6)諸人著甲冑,持劍與持弓,勇猛戰勝者,其時悉來集。 (7)發情流三處,大象六十歲,莊嚴金頭飾,其時悉來集。 (8)寒暑與炬火,堪忍揭擧者,有能諸戰士,其時悉來集。 (9)海螺大鼓音,依此興奮聲[2],彼等壯陽氣,其時悉來集。 ᅟᅟ==[2] 「興奮聲」採用暹羅本之 uddaṭasaddakaṁ。== (10)手持三股叉,身著革具足,又著金具足,持槍擊攘敵[3],〔此等諸勇士〕,其時悉來集。 ᅟᅟ==[3] 「勇士攘擊敵」採用暹羅本之 Koṭṭayantā nivattentā。== (11)身著金具足,勇士征未伏[4],彼時與王俱,籤穿六萬人。 ᅟᅟ==[4] 「勇士征未伏」採用暹羅本之 ajitanjino。== (12)「無法之王哉!煮迫於地獄,何時有邊際!」人人皆騷動[5]。 ᅟᅟ==[5] 「人人皆騷動」採用暹羅本之 Saddaṁ mānusakākaṁsu。== (13)我臥於牀上,彼時見地獄[6],晝夜不能眠,籤穿使我懼。 ᅟᅟ==[6] 「見」採用脚註異本及暹羅本之 passāmi。== (14)「王位與放逸,軍隊象何益,彼等持不行,常時使我懼。 (15)妻子及領土,於何竟何益,莫若我出家,趣道為淨化。」 (16)六萬之龍象,一切飾莊嚴,大象之外裝,金[A4]縷金首飾。 ᅟᅟ==[A4] 縷【CB】,鏤【南傳】== (17)勇士持槍鈎,御者於車乘,我於戰場中,捨去而不顧。 (18)自業所威脅,出家為無家,六萬頭之馬,一切莊嚴飾。 (19)善生於印度,地方產駿驥,持弓著甲冑,御者於乘騎。 (20)此等全捨棄,出家為無家,六萬臺之車,一切莊嚴飾。 (21)虎豹之皮覆,豎立武裝旗,此等全捨棄,出家為無家。 (22)六萬頭乳牛,唐金牛乳桶,此等皆捨去,出家為無家。 (23)六萬之女人,一切莊嚴飾,衣服裝飾美,耳著寶石環。 (24)笑顏睫毛濃,細腰臀形美,泣叫捨彼女,出家為無家。 (25)六萬之城邑,一切皆完備,捨去其領地,出家為無家。 (26)我由都城出,我至大雪山,婆傑羅河畔,岸邊我造庵。 (27)岸邊造草庵,我作護摩堂,發勤為精進,住庵不惜身。 (28)樹下造假屋,空宅靜禪思,我不生恐懼,亦不見怖畏。 (29)善慧名等覺,最上悲愍者,牟尼智光照,彼時佛出世。 (30)我庵之鄰居,夜叉大神力,佛最上者出,彼時以告我: (31)「佛今已出世,善慧具眼者,諸人皆全度,彼應來度卿。」 (32)我聞夜叉語,心中受感動,佛佛續思念,我起整理庵。 (33)捨棄護摩木,重疊諸敷物,向庵我敬禮,我由山麓出。 (34)爾後取旃檀,為索天中天,由邑往諸邑,往詣聖者前。 (35)善慧佛世尊,世間之導師,說明四諦法,覺醒諸多人[7]。 ᅟᅟ==[7] 「多」採用脚註異本及暹羅本之 bahuṁ。== (36)我向佛合掌,頭上載旃檀,我禮等覺者,以唱此等偈: (37)「素馨花放時,近鄰受香薰,卿以德之香,薰陶一切方。 (38)馨香旃簸迦,那伽瓦尼迦,苣藤龍舐花,順風散薰香。 (39)雪山來此處,得聞卿之香,我向卿供養,大勇最勝者。」 (40)最上旃檀香,捧塗世導師,自心甚歡喜,爾時默然立。 (41)善慧名世師,人中之牛王,比丘僧中坐,以唱此等偈: (42)「稱說我諸德,且供養旃檀,施者我稱讚,我說汝聽聞。 (43)言說皆可信,神聖且正直,二十五劫間,偉大有光輝。 (44)二千六百劫,享樂於天界,千度轉輪王,〔統理人間世〕。 (45)三十三度間,天主治天國,領土之廣大,算數不能及。 (46)由此天界沒,此人生人間,福業相應故,婆羅門同族。 (47)誦吠陀真言,通達三吠陀,修行具三相,稱名跋婆犁。 (48)彼之諸弟子,通達真言者,最勝等覺前,往詣釋瞿曇。 (49)詢問微妙問,修習諸正道,知悉一切漏,涅槃無漏者。 (50)消滅三種火[8],我已全斷有,知悉一切漏,住為無漏者。 ᅟᅟ==[8] 「三種火」採用脚註異本及暹羅本之 tidhaggi。== (51)燒盡諸煩惱………… (52)實我善來哉………… (53)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刀提耶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〇六 闍都乾耳 (1)我於有鵞城,曾為長者子,彼時我富裕,耽樂五種欲。 (2)我登殿樓上,追逐大享樂[1],彼時於其處,耽酣於歌舞。 ᅟᅟ==[1] 採用暹羅本之 mahābhoge valañjako。== (3)鐃鈸與銅鈴,柏板我皆打,舞女〔妙聲歌〕,全然奪我心。 (4)少女與侏儒,傴僂師子使[2],輕業道化師,常行圍繞我。 ᅟᅟ==[2] 師子使 sīhimajjhika 似為「居於師子中」之意。== (5)諸多魔法使,徘優打陶鼓,舞蹈演劇家,常行圍繞我。 (6)浴僕理髮師,廚師華鬘師,最善經理師,運動家力士,如是等多人,經常圍繞我。 (7)此等遊戲中,弓術學精達,我如天眾主,晝夜無分別。 (8)旅人不幸者,乞食遊行者,諸多遊行者,求食來我家。 (9)沙門婆羅門,無上福田人,為我增大福,常時來我家。 (10)吠陀詐欺師[3],所有尼犍陀,著花外被者,手持三杖者,頭有一髻等,時常來我家。 ᅟᅟ==[3] 底本為 padakā laṭukā,暹羅本為 paṭakā latukā,今假讀為 Pa ṭakālaṭakā,將來猶待研究。== (11)掠奪邪命者,天法瞿曇徒,身著塵泥者,時常來我家。 (12)悉地轉行者,多有屈身人,林中苦行者,時常來我家。 (13)尚有各種人,安達陀眉羅[4],馬萊薩庫拉,希臘薩巴拉,〔彼等自四方〕,時常來我家。 ᅟᅟ==[4] 底本為 Oḍḍakā,今採用暹羅本 Andhakā。== (14)尚有犍陀人[5],文陀地方人,庫羅地方人,薩努因達人,離遠震旦國,亦來我之家。 ᅟᅟ==[5] 底本為 Andhakā,今採用暹羅本 Gandhakā。== (15)阿拉桑達人,鉢羅婆國人,巴卒巴拉人,婆祇國之人,克魯薩種人,奇達夫陀人,以上諸種人,時常來我家。 (16)摩頭羅國人,迦尸國之人,象城地方人,依新達種人,馬特拉種人,諸人來我家。 (17)威拉瓦族人,阿蘭瑪族人,歐卡拉族人,美卡拉族人,庫達伽族人,須達伽族人,〔以上諸人等〕,亦來我之家。 (18)信度羅哈那,須賴吒國人,阿波蘭多國,美人一耳飾,〔此等諸國人〕,亦來我之家。 (19)蘇波羅哥人,奇庫瑪拉人,摩羅耶地人,金地國之人,瓦奇哈拉人,皆來我之家。 (20)籠師織造師,工匠革具師,鐵工與陶匠,亦來我之家。 (21)鐵匠穿珠匠,煉金織物商,錫工等匠人,亦來我之家。 (22)箭師與弓師,香商與織師,裁縫漂白者,亦來我之家。 (23)製油與採薪,運水與使役,脚夫調理人[6],亦常來我家。 ᅟᅟ==[6] 採用暹羅本之 Saradakkhā(巧於奔走者)。== (24)門衛與護衛,清掃連絡人,御象飼象者,亦常來我家。 (25)我為放逸者,名阿鄰陀摩,獻王七種寶,我使滿缺乏。 (26)我此應述者,我知多人心,一切多種樣,以寶使滿足。 (27)大鼓快響奏,海螺吹奏聲,我於家為樂,〔耽酣享樂中〕。 (28)巴多穆塔拉,爾時彼世尊,世間之導師,百千諸漏盡。 (29)比丘眾相隨,具眼者進路,光耀照諸方,輝映如燭臺。 (30)世間導師步,一切大鼓奏,佛之光發出,上昇如太陽。 (31)光由窗隙間,入來我家中,〔家內依光線〕,彼時大光明。 (32)我見佛之光,我於眾中言,「無疑最勝者,今由此路來。」 (33)即由殿樓降,我行於路上[7],我禮等覺者,我為述此言。 ᅟᅟ==[7] 採用暹羅本之 antarāpathaṁ。== (34)「望求哀愍我!」最上蓮華佛,百千弟子俱,彼牟尼受諾。 (35)招請正等覺,引導至我家,其處以飲食,滿足大牟尼。 (36)計佛食終頃,百千大鼓奏,饗應最勝者,〔使佛喜滿足〕。 (37)巴多穆塔拉,應供世間解,坐於我家中,為說此等偈: (38)「饗應以大鼓,施我以飲食,施者我稱讚,我說汝聽聞。 (39)食豐且多金,更施以飲食,此人於四洲,統一為一國。 (40)彼受五戒法,更受十善道,在其一生中,彼為使眾學。 (41)莊嚴諸女眾,百千大鼓鳴,此因常施捨,饗應之果報。 (42)三萬劫之間,享樂於天界,六十四度間,天主治天國。 (43)七十四度間,彼為轉輪王,領土之廣大,算數不能及。 (44)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稱名為瞿曇,在世為大師。 (45)生天或生人,無論為何生,受用總無缺,以至於人生。 (46)聖典讀誦者,通達三吠陀,索求最上義,遊行此大地。 (47)其後彼出家,善根所催促,深為彼歡喜,瞿曇世尊教。 (48)釋迦最勝子,瞿曇等覺喜,燒盡諸煩惱,彼成阿羅漢。 (49)登山如虎王,如獸王師子,無怖亦無畏,今住釋迦教。 (50)天界與人中,貧窮之惡趣,我不見再生,饗應之果報。 (51)專修為遠離,無依心安泰,如龍象斷縛,住為無漏者。 (52)燒盡諸煩惱………… (53)實我善來哉………… (54)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闍都乾耳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〇七 優陀延那 (1)距雪山不遠,有名蓮華山,彼處我造庵,優美一草庵。 (2)位於河岸邊,清美心地爽,水澄且清冷,河水常流動。 (3)巴提那包薩,蒙伽羅西他,水生魚輝映,彼時住河中[1]。 ᅟᅟ==[1] 採用暹羅本之 vasanti nadiyā tadā。== (4)菴摩羅閻浮,我庵為其覆,伽俚提拉伽,烏達拉伽花,波吒釐諸樹,為我庵之飾。 (5)阿庫拉伽樹,頻婆伽羅花,瑪雅洽拉樹,花香薰我庵。 (6)阿提姆陀花,薩達莉那伽,天香沙羅花,為我庵之飾。 (7)紅藍沙羅羅,尼巴伽坦迦[2],優美花開放,花香薰我庵。 ᅟᅟ==[2] 底本為 Kaṭṭhaṅgā,暹羅本為 hatthapātā,意義不詳。== (8)庵前訶梨勒,菴羅餘甘子,閻浮川鍊棗,跋羅達伽及,麥魯等之樹,數多之果實。 (9)迦淡聞樹果,芭蕉生庵前,花開天香薰,為我庵之飾。 (10)無憂花叢林,瓦莉潤婆樹,花開天香薰,為我庵之飾。 (11)芬那迦樹花,吉利芬那迦,提米拉樹花,香薰我庵飾。 (12)尼棍提樹花,西莉尼棍提,旃簸迦樹花,香薰我庵飾。 (13)有池程不遠,鴛鴦交呼叫,曼陀羅華開,紅蓮青蓮覆。 (14)水澄且清冷,堤美心地爽,澄明如水晶,為我庵之飾。 (15)其處紅白蓮,青蓮花開放,曼陀羅草覆,為我庵之飾。 (16)巴提那包薩,蒙伽羅西他,水生魚游泳,為我庵之飾。 (17)蛟龍捕人畜,鱷魚與龜多,潛行有大蛇,為我庵之飾。 (18)遊川鴿日鵞,鴛鴦丁提巴,更有九官鳥,為我庵之飾。 (19)耐他開他迦,菴婆甘地花,花開天香薰,為我庵之飾。 (20)師子與虎彪,野狼與熊羆,徘徊於邊野,為我庵之飾。 (21)結髻並荷擔,外褂鹿皮衣,徘徊於邊野,為我庵之飾。 (22)此等諸賢人,身著鹿皮衣,寂然住少食,為我庵之飾。 (23)彼等取筐藍,依時入森林,食樹之根果,彼時住我庵。 (24)薪木洗足水,彼等不自運,皆依威神力,薪水自運來。 (25)仙人集其處,八萬四千眾,彼等皆修禪,索求最上義。 (26)苦行梵行者,安定勵作務,自在往返空,彼時住我庵。 (27)寂然住三昧,每五日集會,彼等互敬禮,諸方向空去。 (28)巴多穆塔拉,法之究竟者,為除世冥闇,其時勝者生。 (29)夜叉大威力,我庵之近鄰,彼向我稱告,導師等覺者。 (30)「巴托穆塔拉,覺者牟尼出,速往彼之前,佛前為奉仕。」 (31)我聞夜叉語,決心為淨信,立即我毀庵,彼時出裾野。 (32)布衣出庵去,燒焰尚未息,一夜我徘徊[3],住詣導師前。 ᅟᅟ==[3] 採用脚註異本之 Vicāretvā。== (33)巴多穆塔拉,應供世間解,說明四諦法,善說甘露句。 (34)我持美蓮華,近於佛之前,歡喜起信心,供養佛大仙。 (35)供養導師已,鹿衣一肩袒,我向等覺者,歡喜為稱讚。 (36)「依智等覺者,住於無漏者,稱讚奉其智,我說請聽聞。 (37)斷除輪迴流,度一切有情,彼等聞卿法,已度渴愛流。 (38)卿為世大師,而具有情相,供養幢幡柱,所趣住洲渚,〔人中〕兩足尊,〔世間〕最上者。 (39)世間諸商主,呼為統率者,彼等歸依卿,卿具最上慧。 (40)有慧卿之智,多度諸眾生,依卿之智見,彼等苦終止。 (41)世間如何香,雖得彼香薰,為增世福田,卿香無等比。 (42)畜生與地獄,具眼使脫離,懇請為我施,寂靜無為道。」 (43)巴多穆塔拉,應供世間解,比丘眾中坐,為說此之偈。 (44)「親手持蓮華,供養起淨信,施佛我稱讚,我說汝聽聞。 (45)三萬劫之間,應享天界樂,千度轉輪王,〔統理於世間〕。」 (46)我今得善利,喜為善務者,徧知一切漏,住為無漏者。 (47)燒盡諸煩惱………… (48)實我善來哉………… (4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優陀延那唱此等之偈。 攝頌: 彌勒與富蘭那迦,彌多求與度多迦, 優婆私婆與難陀,其中第七醯摩迦, 刀提耶,闍都乾耳,優陀延那名聲大, 此處共偈三百八,於其上再加三偈。 # 第四十二 跋陀利品 ## 四〇八 跋陀利(賢) (1)善慧等覺者,最上悲愍者,牟尼遠離眾,勝者至雪山。 (2)世間之導師,善慧入雪山,彼為最上人,日結跏趺坐。 (3)世間之導師,善慧入三昧,七日七夜間,佛最上人坐。 (4)我持取擔棒,入於林中見,彼已渡瀑流,無漏等覺者。 (5)取帚掃庵室,我立四根柱,彼時造假屋,〔招請大牟尼〕。 (6)沙羅樹花採,我覆假屋上,信心我歡喜,敬禮向如來。 (7)善慧廣慧者,亦稱須彌陀(善慧),比丘眾中坐,佛說此等偈。 (8)爾時知佛聲,一切諸天集,「最勝佛無疑,具眼者說法。」 (9)善慧等覺者,應供正徧知,彼坐天眾中,以說此等偈。 (10)「為我七日間,沙羅樹花覆,造屋我稱讚,我說汝聽聞。 (11)為天或為人,應為身金色,彼為富裕者,諸欲享受者。 (12)六萬頭龍象,一切莊嚴飾,金[A1]縷金首飾,為象之外裝。 ᅟᅟ==[A1] 縷【CB】,鏤【南傳】== (13)御者持槍鈎,朝夕侍此人,龍象等圍繞,此人應享樂。 (14)六萬頭之馬,一切莊嚴飾,生而為〔良馬〕,信度產駿驥。 (15)御者持劍弓,常圍繞此人,〔克盡守護責〕,供佛之果報。 (16)六萬之車輛,一切莊嚴飾,豹皮虎皮覆,武裝建幢幡。 (17)持弓著甲冑,御者使乘騎,常圍繞此人,供佛之果報。 (18)六萬之城邑,充滿財穀豐,常悉應出現,供佛之果報。 (19)象馬車步兵,此為四支軍,常隨從此人,供佛之果報。 (20)千八百劫間,應樂於天界,千度轉輪王,統理四洲眾。 (21)三百度之間,〔天主〕治天國,領土之廣大,算數不能及。 (22)由今三萬劫,出生甘蔗族,稱名為瞿曇,大師在世間。 (23)於彼佛法中,得為後繼子,徧知一切漏,達住無漏者。」 (24)三萬劫之昔,曾見世尊師,自今重開始,尋求不死位。 (25)我知佛之教,我利我善利,〔我今〕得三明,以行佛之教。 (26)良馬歸命人,卿人中最上,稱讚卿之智,我達不動位。 (27)為天或為人,無論任何生,何處皆幸福,讚佛之果報。 (28)此我最後身,以轉最後生,龍象斷繫縛,住為無漏者。 (29)燒盡諸煩惱………… (30)實我善來哉………… (31)四種無礙解………… ——如是具壽跋陀利唱此等之偈。 ## 四〇九 一傘 (1)羌達巴河邊,岸邊我造庵,庵室充淨砂,善造美草庵。 (2)河川與岸平,堤美心地爽,魚龜與鱷魚,出沒於其間。 (3)熊豹與孔雀,迦羅頻伽鳥,鶖鷺常鳴歌,莊嚴我庵室。 (4)鴉鷗之美聲,鵝鳥之妙音,其處齊歌唱,莊嚴我庵室。 (5)獅子野豬虎,杜鵑與熊等,咆哮山嶮路,莊嚴我庵室。 (6)多數羚羊鹿,舍羅婆豺豚,咆哮山嶮路,莊嚴我庵室。 (7)烏達拉伽花,旃簸迦樹花,波吒釐樹花,信度瓦莉伽,阿提姆陀花,還有無憂華,〔此等諸花樹〕,莊嚴我庵室。 (8)素馨羊角蕉,安寇拉樹花,頻婆伽拉花,堪尼伽樹花,堪尼伽拉樹,莊嚴我庵室。 (9)那伽與沙羅,白蓮沙羅羅,花開天香薰,莊嚴我庵室。 (10)阿順那樹花,阿薩那樹花,摩訶那摩花,沙羅稷之花,此處諸花開,莊嚴我庵室。 (11)菴婆與閻浮,提拉伽尼巴,薰香美沙羅,莊嚴我庵室。 (12)無憂伽比他,巴吉尼瑪拉,花開天香薰,莊嚴我庵室。 (13)迦曇婆樹果,樹生羊角蕉,伊西姆伽果,莊嚴我庵室。 (14)訶梨勒樹果,阿摩勒閻浮,毘醯勒寇拉,大棗與胡桃,此等諸樹果,庵室有果實。 (15)近邊有水池,堤美心地爽,曼陀羅鉢頭,優鉢羅等覆。 (16)紅蓮有結實,或有花發蕊,有者皮已落,開滿我庵室。 (17)巴提那包薩,蒙伽羅西他,諸魚游水中,莊嚴我庵室。 (18)耐陀開他伽,菴婆甘地花,天香薰愉快,莊嚴我庵室。 (19)蜜由蓮之芽,蓮莖流熟酥,花放天香薰,莊嚴我庵室。 (20)蓮華初開放,蕾綻投水中,美砂撒其處,莊嚴我庵室。 (21)彼等諸仙人,結髻並荷擔,羽織鹿皮衣,全身衣樹皮,如是諸仙人,莊嚴我庵室。 (22)前視唯七尺,賢善住寂然,無心顧貪欲,住於我庵室。 (23)長爪腋有毛,頭塵齒不潔,塵泥塗滿面,來住我庵室。 (24)彼等有神通,已得波羅蜜,昇空為步行,莊嚴我庵室。 (25)時我住山麓,此等弟子從,我專為靜慮,常不知晝夜。 (26)阿塔達西佛,世尊大牟尼,世間之導師,出世滅冥暗。 (27)時有一徒弟,彼來我之側,真言誦六支,欲為學星相。 (28)阿塔達西佛,大牟尼出世,說明四諦理,兼說不死道。 (29)滿悅我歡喜,望歸入法中,我即出庵室,為作如是言。 (30)「世間有佛出,三十二妙相,等正覺者前,我等全體往。」 (31)從教究正法,索求最上義,彼等云善哉,〔全體為〕承諾。 (32)結髻並荷擔,羽織鹿皮衣,索求最上義,時由裾野出。 (33)阿塔達西佛,世尊有大名,說明四諦法,并說不死道。 (34)我為取白傘,施佛最勝者,一日捧傘已,我禮最勝佛。 (35)阿塔達西佛,世尊最上者,比丘僧中坐,為說此等偈: (36)「汝心有淨信,親手為捧傘,施傘我稱讚,我說汝聽聞。 (37)生天或生人,〔常受人尊敬〕,他人為捧傘,施傘之果報。 (38)七十七劫間,享樂於天界,千度轉輪王,〔統理人世間〕。 (39)七十七度間,天主治天國,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 (40)千八百劫後,最勝子瞿曇,生為具眼者,為世滅冥闇。 (41)於彼佛法中,得為後繼子,徧知一切漏,無漏住涅槃。 (42)我為佛捧傘,我造諸善業,今世捧白傘,不知未捧事。 (43)此為我最後,以轉最後有,我為捧傘事,今日亦常起。 (44)我尊最勝佛,為佛作善業,一切諸漏盡,今無後有事。 (45)燒盡諸煩惱………… (46)實我善來哉………… (47)四種無礙解…………」 ——如是具壽一傘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一〇 提那絲拉伽喜果者 (1)生老與死事,彼時我省察,一人以出家,出家為無家。 (2)漸次續遊行,來至恒河岸,我於其岸邊,發現滿足地。 (3)其處作庵室,我住於庵室,并作經行處,諸種鳥群集。 (4)近我又離去,鳴聲心地好,同樂與彼等,住於我庵室。 (5)我庵之近鄰,有四足獸王,彼由棲處出,咆哮如雷鳴。 (6)獸王咆哮時,使我心生喜,繼續索獸王,我見世導師。 (7)天中天帝須,最上世導師,那伽開薩拉,心喜我供養。 (8)沙羅王花開,如日之旭昇,稱讚世導師,光輝如明星。 (9)「今依卿之智,〔世間有光輝〕,一切使卿喜,脫離生死去。 (10)一切諸見者,為貪瞋所覆,不得見佛陀,無間地獄墮。 (11)世間之導師!今依見卿事,由有脫離去,得達不死道。 (12)諸佛具眼者,最初放光時,燒盡諸煩惱,始得現光輝。」 (13)帝須等覺者,我讚導師已,歡喜心供養,提那斯拉果。 (14)世間最上師,帝須知我意,彼自坐於座,為說此等偈: (15)「對我起淨信,親手捨花者,喜捨我稱讚,我說汝聽聞。 (16)二十五度間,彼應治天國,七十五度間,應為轉輪王。 (17)領土之廣大,算數不能及,今得適其業,供花之果報。 (18)此人洗淨頭,心欲望鮮花,福業相應故,鮮花應出現。 (19)依諸欲望處,一切應實現,希望得滿足,涅槃無漏者。 (20)燒盡諸煩惱,正知為正念,坐於第一座,位得阿羅漢。 (21)經行臥與坐,或於住立時,其時我住念,憶念最勝佛。 (22)衣食與牀座,一切必需品,其處我無缺,供佛之果報。 (23)我今已到達,無上寂清道,徧知一切漏,住為無漏者。 (24)九十二劫昔,我為供養佛,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25)燒盡諸煩惱………… (26)實我善來哉………… (2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提那斯拉伽喜果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一一 蜜肉施者 (1)盤頭摩帝城,我營豚肉商,處理豚腿肉,浸蜜與熟酥。 (2)我至集會處,我受取一鉢,其鉢滿蜜酥,我施比丘眾。 (3)上席之長老,向我返禮云,「依汝施滿鉢,將得廣大樂。」 (4)白根所催促,享樂兩得益,最後轉生中,燒盡諸煩惱。 (5)其處具信心,我往帝釋天,其處且飲食,我得廣大樂。 (6)樹下作假屋,隨念我宿業,立即飲食雨,而為我降注。 (7)此我最後身,以轉最後有,此世諸飲食,時為我降注。 (8)依我之施肉,流轉為幾生,徧知一切漏,住為無漏者。 (9)九十一劫昔,彼時施所施,我不知惡趣,施蜜之果報。 (10)燒盡諸煩惱………… (11)實我善來哉………… (12)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蜜肉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一二 那伽鉢羅瓦迦(那伽樹芽) (1)盤頭摩帝城,我曾住王苑,世間之導師,住我庵近鄰。 (2)那伽樹之芽,我取供養佛,信心我歡喜,敬禮於善逝。 (3)九十一劫昔,我為施樹芽,我不知惡趣,施佛之果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那迦樹芽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一三 一燈 (1)善逝悉達多,世間之導師,彼般涅槃時,人天皆悲痛,供養佛世尊,兩足最上者。 (2)悉達多世尊,置身葬堆上,各盡己之力,供養彼大師。 (3)近於葬堆前,我為師點燈,太陽東昇前,我燈光明照。 (4)為其善作業,思願捨人身,我往帝釋天,〔享樂於天界〕。 (5)其處彼宮殿,呼我為一燈,我於宮殿中,點燃十萬燈。 (6)我如旭東昇,身體常光輝,身具一切光,常放大光明。 (7)牆外岩彼方,超山越障壁,百由旬之間,我眼悉得見。 (8)七十七度間,樂生於天界,三十一度間,治理諸天界。 (9)二十八度間,我為轉輪王,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 (10)我由天界沒,出生於母胎,雖入母胎中,我眼而不閉。 (11)出生四歲時,出家為非家,未至半月間,我證阿羅漢。 (12)我得淨天眼,全捨一切有,煩惱完全斷,一燈之果報。 (13)牆外岩彼方,超越山障壁,一切我得見,一燈之果報。 (14)平坦不平坦,無暗不見闇,一切皆平等,一燈之果報。 (15)九十四劫昔,彼時施燈明,我不知惡趣,一燈之果報。 (16)燒盡諸煩惱………… (17)實我善來哉………… (18)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一燈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一四 圍裙之花 (1)盤頭摩帝城,時我造花鬘,包花滿圍裙,爾時我歸村。 (2)彼時世尊出,比丘眾相從,彼具大偉力,為世之導師。 (3)毘婆尸照世,我見世導師,取花由圍裙,供養最勝者。 (4)九十一劫昔,我為花供養,我不知惡趣,供佛之果報。 (5)燒盡諸煩惱………… (6)實我善來哉………… (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圍裙之花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一五 施粥者 (1)爾時我歸村,連同賓客行,我詣僧伽園,遙見川水滿。 (2)住於阿練若,說為頭陀行,靜慮著粗服,遠離諸愛樂,彼等諸賢者,住此僧伽園。 (3)如是善解脫,彼等斷諸趣,若為川阻塞,不能行乞食。 (4)信心我歡喜,合掌生感激,我往持粳米,我作粥布施。 (5)淨信為布施,我施五人粥,滿足自業後,往生於天界。 (6)三十三天眾,為我生宮殿,宮殿寶所成,女群伴享樂。 (7)三十三度間,天王治天國,輪王三十度,我治諸大國。 (8)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天界人界中,我享大名聲。 (9)今達最後生,出家為非家,剃鬚並雉髮,捨棄世幸福。 (10)此身終盡壞,如是常觀取,我受學處前,達位阿羅漢。 (11)前因向商業,我施最上物,依此施粥行,我達不動位。 (12)憂悲病擾惱,心痛皆不起,惡趣我不知,施粥之果報。 (13)施粥與僧伽,無上之福田,享受五功德,供粥之善果。 (14)無病性美容,法諦察忍性,亦善得飲食,壽命為第八。 (15)施粥與僧伽,任誰生感喜,賢者為〔修道〕,應受此五處。 (16)一切所作已,我已除去有,一切諸漏盡,今已無後有。 (17)歸依等覺者,法之善法性,由村行至村,由城遊行城。 (18)三萬劫之昔,彼時施所施,我不知惡趣,施粥之果報。 (19)燒盡諸煩惱………… (20)實我善來哉………… (21)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施粥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一六 一鉢陀飯施者 (1)昔我步林中,我為林業者,持一鉢陀飯,我行我業務。 (2)其處自存者,供無敗覺者,乞食出林外,我見起信心。 (3)從事他人業,我為無福者,只一鉢陀飯,我應施牟尼。 (4)一鉢陀之飯,我施自存者,我續觀察中,彼時牟尼食。 (5)我為諸善業,思願捨人身,我往生天之,三十三天界。 (6)三十六度間,天主治天國,三十三度間,我為轉輪王。 (7)國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安樂有名聲,施飯之果報。 (8)生生轉輪迴,我得無量財,受用我不缺,施飯之果報。 (9)財寶如河流,現生難計量,盡為我受用,施飯之果報。 (10)嚼此與食此,坐此與臥此,依此我安樂,施飯之果報。 (11)九十四劫昔,彼時施其施,惡趣我不知,施飯之果報。 (12)燒盡諸煩惱………… (13)實我善來哉………… (14)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一鉢陀飯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一七 施牀者 (1)瞿曇悲愍者,弘教世導師,人天為恭敬,彼槃涅槃時。 (2)我為旃陀羅,牀椅製造者,依其業為活,依此養吾子。 (3)由此起淨心,親手造牀椅,我自詣僧伽,以施於比丘。 (4)我為諸善業,思願捨人身,彼處我往生,三十三天界。 (5)寂靜往天界,天眾皆歡喜,所求如所望,高價現牀座。 (6)五十度之間,天主治天國,八十度之間,我為轉輪王。 (7)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安樂有名聲,施牀之果報。 (8)我由天界沒,轉來為人有,高價之善牀,與生我自有。 (9)此我最後生,以轉最後有,今日就寢時,佳牀為我侍。 (10)九十四劫昔,彼時施其施,我不知惡趣,施牀之果報。 (11)燒盡諸煩惱………… (12)實我善來哉………… (13)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施牀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攝頌: 跋陀利與一傘長老,提那斯拉、蜜肉施, 那伽樹芽與一燈,圍裙之花、施粥者, 一鉢陀飯之施者,總共二百零一偈。 第四十三 薩欽薩瑪伽耶品(一回清掃者) ## 四一八 一回清掃者 (1)毘婆尸世尊,坐於波吒釐,見彼足跡道[1],其處起信心。 ᅟᅟ==[1] 底本與暹羅本作 pādapaggaṁ 意義不詳,今採用異本脚註之 Padamaggaṁ。== (2)取帚掃樹葉,清掃菩提樹,清掃事已畢,禮拜波吒釐。 (3)其處起信心,合掌舉頭上,禮拜菩提樹,我為進退行。 (4)最上菩提樹,憶念行步道,大力之大蛇,恐怖姿惱我。 (5)業作我近彼,大蛇吞我體,此果我歡喜,我於天界樂。 (6)我心無污穢,時常於淨白,我心無憂惱,不知憂惱箭。 (7)癩病𨂰胎毒,昏暈疥癬紲,痛癢我皆無,清掃之果報。 (8)我心無憂悲,我心無貪著,正直無歪曲,清掃之果報。 (9)我心無貪事,三昧意清淨,我所欲之處,靜慮起三昧。 (10)於所貪不貪,於所瞋不瞋,於所癡不癡,清掃之果報。 (11)九十劫之昔,彼時為善業,惡趣我不知,清掃之果報。 (12)燒盡諸煩惱………… (13)實我善來哉………… (14)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一回清掃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一九 一外被施者 (1)我於有鵞城,曾為刈草夫,刈草為工作,以養我家子。 (2)巴多穆塔拉,究法最勝者,除滅世黑闇,出世為導師。 (3)爾時坐己家,我為如是思,佛今出生世,我應為布施。 (4)我有一外衣,此外無他物,將觸地獄苦,供獻種善根。 (5)我為如是思,我自起信心,以取一外衣,布施最勝者。 (6)施一外衣已,喚稱大勇者,「卿若是佛陀,請以度脫我。」 (7)巴多穆塔拉,應供世間解,稱讚我所施,向我作隨喜。 (8)「施此一外被,依汝所思願,十萬劫之間,不往墮惡趣。 (9)三十六度間,天主治天國,三十三度間,應為轉輪王。 (10)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世世輪迴間,天界與人中。 (11)具德容姿美,身體動如意,惟一不動望,得無量外衣。」 (12)最上蓮華佛,彼為如是宣,勇者昇空中,猶如鵞鳥王。 (13)人天任何生,受用我無缺,享受此樂報,施一外被果。 (14)每一舉足時,我之外衣生,我立外衣上,外衣徧皆是。 (15)到處森林中,我欲作輪圍,今日以外衣,〔輪圍〕皆得包。 (16)依此一外衣,世世輪迴間,我為金色者,世世作輪迴。 (17)何處一外衣,果報不得盡,此我最後生,此處我受報。 (18)十萬劫之昔,彼時施外衣,我不知惡趣,施衣之果報。 (19)燒盡諸煩惱………… (20)實我善來哉………… (21)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一外被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二〇 一座施者 (1)雪山之近處,山名憍尸迦,我作佳庵室,善造一草庵。 (2)我名那羅陀,迦葉姓人知,索求清淨道,彼時住此山。 (3)巴多穆塔拉,彼名為勝者,究竟一切法,空中來我處。 (4)我往最上林,見大仙之光,為彼設木牀,上敷鹿皮衣。 (5)我為設牀已,合掌舉頭上,頂禮我述喜,為作如斯言: (6)「卿治諸病人,醫療我拜察,我為病所惱,請為我治療。 (7)來求健康者,彼等若見卿,堅固得成就,彼等應不老[1]。 ᅟᅟ==[1] 採用暹羅本之 ajaro bhave。== (8)我無可施卿,我食野生果,我有此牀座,請坐此木牀。」 (9)大覺佛世尊,無怖如師子,彼生經瞬間,為作如斯宣: (10)「放念莫怖畏,汝得星色寶,於汝之願望,未來悉充滿。 (11)汝作業不小,無上之福田,汝心已起願,自應得拔濟。 (12)汝為施此座,依汝之思願,十萬劫之間,汝不墮惡趣。 (13)五十度之間,天主治天國,八十度之間,應為轉輪王。 (14)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輪迴於輪迴,到處得安樂。」 (15)最上蓮華佛,等覺如斯宣,勇者昇空去,猶如鵞鳥王。 (16)象乘與馬乘,車乘與戰車,此等我全得,施座之果報。 (17)雖於入森林,我若欲座時,知我之希望,侍我長椅子。 (18)如行於水中,我若欲座時,知我之希望,侍我長椅子。 (19)為天或為人,無論任何生,十萬長椅子,時常圍繞我。 (20)為天或為人,輪迴於二有,剎利波羅門,生為二族姓。 (21)我為施一座,無上之福田,取法之長椅,住為無漏者。 (22)十萬劫之昔,彼時施其施,我不知惡趣,施座之果報。 (23)燒盡諸煩惱………… (24)實我善來哉………… (2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施一座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二一 七迦曇婆花施者 (1)伽丹巴樹山,雪山之近處,於其山腹間,住居彼七佛。 (2)迦曇婆花放,我見伸合掌,我取七華鬘,施求善福心。 (3)我為此善業,思願捨人身,三十三天往,〔以享天界樂〕。 (4)九十四劫昔,彼時為善業,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5)燒盡諸煩惱………… (6)實我善來哉………… (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七迦曇婆花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二二 寇蘭達伽普毘耶 (1)往昔我祖先,歷代林業者,依他之血活,於家我無善。 (2)帝須世間解,最上之導師,示我三足跡,對我施哀愍。 (3)帝須名大師,我見彼足跡,見跡心歡喜,即起生信心。 (4)我取寇蘭達,跋達跋樹花,取寇提伽等[1],供養佛足跡。 ᅟᅟ==[1] 底本為 sakaṭakaṁ 意義不詳,暹羅本為 sakatikaṁ 此亦不見於巴利語辭書,梵語辭書中有 Koṭika 之植物名,今依此,但為何種植物不詳。== (5)我為此善業,思願捨人身,三十三天往,〔以享天界樂〕。 (6)為天或為人,生為任何生,寇蘭達花色,我身有光明。 (7)九十二劫昔,彼時為善業,惡趣我不知,供佛足跡果。 (8)燒盡諸煩惱………… (9)實我善來哉………… (10)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寇蘭達伽普毘耶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二三 酥醍醐施者 (1)蘇欽提塔佛,風病入大林,我見起信心,獻上酥醍醐。 (2)依我為積作,恒河婆擬羅,如是我之酥,猶如四大海。 (3)廣大之大地,無量又無數,彼知我希望,酥蜜施供養。 (4)四方跋達跋[1],多羅尼爾哈,彼知我希望,而成如意樹。 ᅟᅟ==[1] 「四方」。底本雖有 cātuddīpā,但分採用暹羅本之 catuddisā。== (5)天主五十度,治理於天界,五十一度間,我為轉輪王,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 (6)九十四劫昔,彼時施其施,惡趣我不知,醍醐之果報。 (7)燒盡諸煩惱………… (8)實我善來哉………… (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酥醍醐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二四 一聞法者 (1)巴多穆塔拉,究竟一切法,說明四諦理,眾人多得度。 (2)髻髮為外道,以行大苦行,搖響樹皮衣,彼時行空中。 (3)最勝佛之上,我不能飛行,恰如鳥突岩,而我不得行。 (4)如是行空中,開目水中行,如是害行動,於我未曾有。 (5)「為我索求彼,我將得利益」,由空降來時,我聞大師聲。 (6)美聲引心聞,佛說無常性,我聞無常理,我心得理解。 (7)獲得無常想,我離去庵室,住於壽命限,其處我死去。 (8)臨終聞正法,思願為善業,我捨此人身,往三十三天。 (9)三萬劫之間,我享天界樂,五十一度間,為治天世界。 (10)二十一度間,我為轉輪王,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 (11)我自享福果,我每生安樂,生生輪迴間,憶念無常想,不悉因何故[1],不得不死道。 ᅟᅟ==[1] 採用暹羅本之 na kenaci 'haṁ vijjhāmi。== (12)沙門修諸根,坐於父之家,彼說明法語[2],其處誦無常。 ᅟᅟ==[2] 採用暹羅之 kathaṁ sa paridipento aniccaṁ tatthudāhari。== (13)「諸行皆無常,是為生滅法,生者又復滅,寂滅以為樂。」 (14)我聞如是偈,想起前之想,我即坐一座,位達阿羅漢。 (15)生年方七歲,達阿羅漢位,我受具足戒,聞法之果報。 (16)十萬劫之昔,彼時我聞法,我不知惡趣,聞法之果報。 (17)燒盡諸煩惱………… (18)實我善來哉………… (1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一聞法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二五 善思惟者 (1)漢薩瓦底城,時我為農夫,依此農耕業,養子以為活。 (2)爾時田生長,我穀物結實,穀物成熟時,我為如是思: (3)「若不施僧伽,最初為自食[1],知德不德者,不適亦不似。 ᅟᅟ==[1] 「最初為自食」,採用暹羅本之 aggaṁ bhunjjeyam attanā。== (4)此無等等佛,三十二相具,無上福田僧,由彼為勉勵。 (5)彼處施其施,前前新穀施。」我為如是思,施穀我歡喜。 (6)由田收穀物,我詣等覺前,以禮大師足,申說如是語: (7)「新穀已成熟,請為卿受者,求佛以哀愍,請受此新穀。」 (8)巴多穆塔拉,應供世間解,知我之希望,為作如是宣: (9)「四向與四果,有住於此者,如此之僧伽,有正戒定慧。 (10)獻供諸人人,眾生希福業,有依福業作,施僧有大果。 (11)新穀施僧伽,其他亦同施,招待僧比丘,引導入自家[2]。 ᅟᅟ==[2] 「引導至自家」,採用暹羅本之 bhikkhū netvā sahaṁgharaṁ。== (12)申請我招待,僧伽比丘眾,引導入我家,我施比丘僧。 (13)善業與思願,以捨棄人身,三十三天往,〔享樂於天界〕。 (14)彼處我宮殿,燦然黃金色,六十由旬高,三十由旬寬。 (15)我宮殿人滿,女眾群圍繞,於三十三天,住於飲食中。 (16)三百治天國,五百轉輪王,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 (17)幾生續輪迴,我得無量財,受用我無缺,施穀之果報。 (18)象乘與馬乘,車轎與戰車,此等我全得,施穀之果報。 (19)新衣新果實,最上之飲食,此等我全得,施穀之果報。 (20)絹與褐織衣,亞麻木棉衣,此等我全得,施穀之果報。 (21)僕眾與婢眾,尚有著飾女,此等我全得,施穀之果報。 (22)無冷無熱惱,於心無心苦。 (23)嚼此亦食此,我亦坐此座,一切我全得,施穀之果報。 (24)此為最後身,以轉最後有,今日我施物[3],常使我滿足。 ᅟᅟ==[3] 「今日我施物……」,採用暹羅本之 ajjāpi deyyadhamo me mamaṁ toseti sabbadā。== (25)僧伽最上眾,我以施新穀,適業我布施,我得八利益。 (26)名聲容貌美,我有大財產,健康徒眾多,眾常不分裂。 (27)凡據地上者,誰皆尊敬我,無論何施物,前前我皆得。 (28)比丘僧伽中,最勝佛之前,施者大眾中,我施他人先。 (29)僧伽最上眾,我施最新穀,得此等利益,施穀之果報。 (30)十萬劫之昔,彼時施其施,惡趣我不知,施穀之果報。 (31)燒盡諸煩惱………… (32)實我善來哉………… (33)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善思惟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二六 金鈴華施者 (1)我曾生信故,出家為非家,身著樹皮衣,委身苦行業。 (2)阿塔達西佛,世間最勝者,爾時度群生,為此出世間。 (3)我力大病盡,思念最勝佛,砂之河岸邊,我起最上塔。 (4)造塔我心喜,千撒金鈴華。 (5)如見等覺面,禮拜我祀塔,此對義見佛,依我信心故。 (6)往生於天界,我得廣大樂,彼處為金色,供養佛之果。 (7)八億著飾女,常為我侍者,我享天界樂,供佛之果報。 (8)六萬之鐃鈸,大鼓與銅鑼,海螺與小鼓,鑼鼓奏妙音。 (9)八萬四千象,各各為嚴飾,大象六十歲,發情流三處。 (10)金網覆我侍,軍中我無缺[1]。 ᅟᅟ==[1] 「軍中我無缺」,採用暹羅本之 balakāye bhave c' eva。== (11)享金鈴華報,治天五十八。 (12)七十一度間,我為轉輪王,一百零一度,地上治王國。 (13)我今而無為,難見達不死,我已結全盡,今後無後有。 (14)千八百劫昔,彼時我獻華,我不知惡趣,供佛之果報。 (15)燒盡諸煩惱………… (16)實我善來哉………… (1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金鈴華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二七 金椀[1] ᅟᅟ==[1] 底本讀為 sovaṇṇ-akattarika,與本文內容不相一致,應讀為 sovaṇṇakuntalikā。== (1)意修之習者,自己調御者,入定行梵道,心樂寂靜者。 (2)靜慮等覺者,彼已度暴流,牟尼樂靜慮,青睡蓮華輝。 (3)最勝佛之前,我取葫蘆水,詣洗佛兩足,我施佛葫蘆。 (4)巴多穆塔拉,導師命我云,「汝可取水來,置於我足下。」 (5)「善哉」我為諾,尊重佛大師,葫蘆取來水,運至佛之前。 (6)大勇者隨喜,為說淨我心,「依施此葫蘆,汝希望成就。」 (7)十五劫之間,享樂於天界,三十度之間,我為轉輪王。 (8)不分晝與夜,經行住立時,隨時我取得,金椀立我前。 (9)施佛以葫蘆,我則得金椀[2],行為之不動,廣大有如是。 ᅟᅟ==[2] 底本為 soṇṇakattaraṁ,依本文之內容應讀 soṇṇakuntalaṁ。== (10)十萬劫之昔,彼時施葫蘆,惡趣我不知,施捨之果報。 (11)燒盡諸煩惱………… (12)實我善來哉………… (13)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金椀長老唱此等之偈。 攝頌: 一回清掃、一外被,一座施者三長老, 七迦曇婆花施者,寇蘭達[1]、酥醍醐, 一聞法者、善思惟,金鈴華,金椀長老。 以上長老共十人,一百七十一偈頌。 ᅟᅟ==[1] 採用暹羅本之 Koraṇḍakadā。(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01],今於此處加上[01]之註標。)== 第四十四 耶伽維哈利品(獨住者) ## 四二八 獨住者 (1)婆羅門一族,賢劫有名聲,生姓名迦葉,論中最勝者。 (2)無期待妄想,有意如虛空,多修空之性,自在喜無相。 (3)無著無煩惱,家族不交眾,勇者大悲愍,化導巧方便。 (4)熱心為他盡,天人乾泥趣,脫離生死苦,導入涅槃道。 (5)不死且勵他,導道防老死,彼於大眾中,濟度世間者。 (6)世主有梵音,迦羅頻迦鳴,迷路引導者,大苦為拔濟。 (7)我見世導師,為說離塵法,我聞彼之法,出家為非家。 (8)彼時我出家,思索勝者教,獨美住裾野,交往起煩思。 (9)為我因緣故,彼佛離眾去,我意畏交往,彼佛來我所。 (10)燒盡諸煩惱………… (11)實我善來哉………… (12)四種無礙解………… ——如是具壽獨住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二九 一螺貝者 (1)毘婆尸世尊,祭大菩提樹,大眾皆來集,供養大菩提。 (2)最勝之覺者,有慧失大愁[1],大師菩提樹,應如此供養。 ᅟᅟ==[1] 底本意義難解,今採暹羅本之 makāsokarahito pañño……。== (3)我取一螺貝,奉侍菩提樹,終日吹螺貝,禮拜菩提樹。 (4)過去所作業,我得昇天界,天界我體昇,得享天界樂。 (5)六萬樂器奏,滿足我歡喜,常為奉侍我,供佛之果報。 (6)七十一劫昔,有出善見王,征服四方國,主宰瞻部洲。 (7)八支之樂器,常行圍繞我,享受自之業,供樹之果報。 (8)生天或生人,無論為何生,入於母胎時,常為奏大鼓。 (9)奉侍等覺者,享受吉祥福,安穩與不死,我達不動道。 (10)九十一劫昔,彼時作善業,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11)燒盡諸煩惱………… (12)實我善來哉………… (13)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一螺貝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三〇 神變想者 (1)巴多穆塔拉,應供名勝者,十萬自在者,與彼同入城。 (2)如是寂靜者,彼等入城時,為嗚寶樂器,一時起騷音。 (3)依佛威神力,入城〔莊嚴飾〕,大鼓自擊打,箜篌自嗚奏。 (4)巴多穆塔拉,覺者大牟尼,禮佛見神變,彼處起信心。 (5)「諸佛與諸法,大師之成就,甚是不可思,樂器自鳴奏。」 (6)十萬劫之昔,彼時我想佛,我不知惡趣,想佛之果報。 (7)燒盡諸煩惱………… (8)實我善來哉………… (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神變想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三一 讚佛智者 (1)光如黃華樹,輝如銅燭臺,身照如金色,見奉兩足尊。 (2)置瓶樹皮衣,以著鹿皮衣,徧袒右一肩,稱讚最勝者。 (3)「冥闇與混亂,癡網皆盡除,如是智光現,大牟尼已度。」 (4)此世為無上,救度諸眾生,智至世界涯[1],一切悉無比。 ᅟᅟ==[1] 採用暹羅本之 yāvatā jagato gati。== (5)依智一切知,稱一切知者,無漏之知性,我向汝敬禮。 (6)十萬劫之昔,敬禮最勝佛,惡趣我不知,讚佛之果報。 (7)燒盡諸煩惱………… (8)實我善來城………… (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讚佛智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三二 甘蔗棒施者 (1)盤頭摩帝城,我曾為門衛,為究一切法,我見離塵佛。 (2)我取甘蔗棒,施佛最勝者,毘婆尸大仙,信心我歡喜。 (3)九十一劫昔,彼時施甘蔗,惡趣我不知,施蔗之果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甘蔗棒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三三 伽蘭巴草施者 (1)我名羅瑪沙,等覺住山中,伽蘭巴獻草,奉獻彼世尊。 (2)九十四劫昔,彼時施其施,惡趣我不知,施草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伽蘭巴草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三四 菴婆達伽施者 (1)我於山腹中,奉見無敗者,菴婆達伽果,我施自存者。 (2)三十一劫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菴婆達伽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三五 訶梨勒施者 (1)我採訶梨勒,阿摩勒菴婆,閻浮毘醯羅,庫拉棗胡桃,以上諸果實,我以自採來。 (2)我往山崖行,樂見禪定者,牟尼病苦惱,奉見大牟尼。 (3)我取訶梨勒,以施自存者,牟尼食我藥,彼病即沈靜。 (4)佛病苦惱除,為言作隨喜,「施藥病鎮靜,汝將獲大福。 (5)生天或生人,今生或他生,汝將無疾病,永為安樂者。」 (6)等覺為斯言,自存無敗者,勇者昇空去,飛行如鵞王。 (7)我施訶梨勒,大仙自存者,終我於今生,未有起疾病。 (8)此我最後生,以轉最後有,我得證三明,我行佛之教。 (9)九十四劫昔,彼時我施藥,惡趣我不知,施藥之果報。 (10)燒盡諸煩惱………… (11)實我善來哉………… (12)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阿梨勒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三六 菴婆果一房施者 (1)彼時森林中,無有巨大象,林中我徘徊,我見世導師。 (2)一房菴婆果,我取獻大師,勇者悉達多,導師受我果。 (3)彼時我觀察,勝者皆食畢,其處起信心,我生都率天。 (4)我由其處沒,生為轉輪王,依此之方法,享受祥福已。 (5)今身捧精勤,寂靜我無依,徧知一切漏,住為無漏者。 (6)九十四劫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之果報。 (7)燒盡諸煩惱………… (8)實我善來哉………… (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菴婆果一房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三七 閻浮果施者 (1)巴托穆塔拉,世間最勝者,最上之名聲,徘徊行乞食。 (2)淨信取果實,施勇者大師。 (3)由此之善業,兩足最勝者,我捨勝與敗,得達不動地。 (4)十萬劫之昔,彼時施其施,惡趣我不知,施果之果報。 (5)燒盡諸煩惱………… (6)實我善來哉………… (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閻浮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攝頌: 獨住者與一螺貝,神變想者、讚佛智, 甘蔗棒與伽蘭巴,菴婆達伽、訶梨勒, 菴婆果一房施者,菴浮果施者, 以上長老共十人,偈數共有八十六。 # 第四十五 義比他奇(蔓草)品 ## 四三八 川練草髓 (1)大勇拘留孫,諸法究竟者,彼由眾脫離,而往森林中。 (2)爾時佛世尊,山中靜禪思,我取諸種子,蔓草相連繫。 (3)我見天中天,我起淨信心,勇者應施者,我施諸種子。 (4)於此之劫中,彼時我獻果,惡趣我不知,施種之果報。 (5)燒盡諸煩惱………… (6)實我善來哉………… (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川練草髓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三九 棗施者 (1)內著鹿皮衣,并著樹皮衣,爾時持筐藍,運棗向庵室。 (2)爾時尸棄佛,無伴獨自行,常時有輝光,來至我庵室。 (3)自心起淨信,敬禮善行者,雙手我捧棗,向佛行布施。 (4)三十一劫昔,彼時我施果,惡趣我不知,施棗之果報。 (5)燒盡諸煩惱………… (6)實我善來哉………… (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棗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四〇 木瓜施者 (1)羌達巴迦河,岸邊我作庵,木瓜樹群集,諸樹外圍繞。 (2)見香妙木瓜,想起最勝者,歡喜意感激,摘取滿筐籃。 (3)拘留孫佛前,詣佛種福田,淨信向勇者,我施熟瓜果。 (4)於此之劫中,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之果報。 (5)燒盡諸煩惱………… (6)實我善來哉………… (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木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四一 胡桃施者 (1)等覺行坡上,身體呈金色,三十二相具,沙羅樹花放。 (2)地上敷草筵,思施最勝者,「求佛哀愍我,我欲施與食。」 (3)阿塔達西佛,哀愍悲愍者,勝者知我思,來至我庵室。 (4)等覺由坡下,坐於草筵上,我施胡桃果,與大名稱者。 (5)我於觀察中,勝者皆食畢,其處起信心,向佛行敬禮。 (6)千八百劫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之果報。 (7)燒盡諸煩惱………… (8)實我善來哉………… (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胡桃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四二 烏托羅西花施者 (1)烏托羅西花,善生榕樹下,我捧其花鬘,供養菩提樹。 (2)於此一劫間,我供養此花,惡趣我不知,供樹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烏托羅西花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四三 菴婆達伽(花)施者 (1)沙羅林花放,毘舍浮牟尼,山中險處坐,善生如師子。 (2)信心我歡喜,菴婆達伽花,施花種福田,親手為供養。 (3)三十一劫昔,我供養此花,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菴婆達伽花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四四 獅子座施者 (1)巴多穆塔拉,信心喜尋求,利諸眾生者,我施獅子座。 (2)天界或人中,無論生何處,我得大宮殿,施座之果報。 (3)金造或銀造,紅玉寶石造,諸多長椅子,常為我生出 (4)最上蓮華佛,菩提樹下座,出生高貴家,法之正法性。 (5)十萬劫之昔,我作獅子座,我不知惡趣,施座之果報。 (6)燒盡諸煩惱………… (7)實我善來哉………… (8)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獅子座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四五 足臺施者 (1)善慧等覺者,悲愍者牟尼,多度諸眾生,大名聲入寂。 (2)善慧師子座,信喜造足臺。 (3)若為作善業,樂根熟樂果,福業相應故,往三十三天。 (4)我住其處時,以具善福業,若舉此兩足,為我金足臺。 (5)任誰聞問者,彼等得善利,奉事入寂佛,必得廣大樂。 (6)我作諸善業,而於善積儲,若以作足臺,我得金小牀。 (7)任何為所用,我往任何方,我乘金足臺,福業之果報。 (8)三十一劫昔,彼時我作業,惡趣我不知,施臺之果報。 (9)燒盡諸煩惱………… (10)實我善來哉………… (11)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足臺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四六 欄楯作者 (1)巴多穆塔拉,菩提樹根本,以造美欄楯,由我之信心。 (2)財貨與人工,爾時不加入,空中降甘霖,欄楯之果報。 (3)列陣與戰鬥,兩者進入時,無怖亦無畏,欄楯之果報。 (4)知我之志望,天生美宮殿,乃至高價牀,欄楯之果報。 (5)十萬劫之昔,我為作欄楯,惡趣我不知,欄楯之果報。 (6)燒盡諸煩惱………… (7)實我善來哉………… (8)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欄楯作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四七 菩提家施者 (1)悉達多世尊,世之兩足主,信心我歡喜,以作菩提家。 (2)為此生兜率,我住寶之家,無寒亦無熱,風不觸我體。 (3)六十五劫昔,我為轉輪王,城名伽西伽,毗首羯摩造。 (4)橫廣十由旬,縱長八由旬,城中無木片,亦無蔓草泥。 (5)宮殿名吉祥,毗首羯摩造,橫廣一由旬,縱長半由旬。 (6)八萬四千柱,塔牆寶石造。 (7)我有純金家,毗首羯摩造,此為我住處,施家之果報。 (8)此等人天生,享受諸樂已,今我入涅槃,逮得無上道。 (9)九十四劫昔,我作覺之家,我不知惡趣,施家之果報。 (10)燒盡諸煩惱………… (11)實我善來哉………… (12)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菩提家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攝頌: 川練草髓棗施者,木瓜施者與胡桃, 烏托羅西、庵婆達,獅子座與足臺施, 欄楯施者、菩提家,七十九偈十長老。 # 第四十六 基壇施者品 ## 四四八 基壇施者 (1)丹瑪達西佛,菩提樹根本,信心我歡喜,我為作基壇。 (2)由山或山澗,或由樹墮落,我得停止處,基壇之果報。 (3)盜賊不襲我,王族不輕侮,戰勝一切敵,基壇之果報。 (4)生天或生人,無論生何處,我皆受供養,基壇之果報。 (5)千八百劫昔,我為作基壇,惡趣我不知,基壇之果報。 (6)燒盡諸煩惱………… (7)實我善來哉………… (8)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基壇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四九 孔雀尾羽團扇施者 (1)孔雀尾羽扇,持詣世導師,信心我歡喜,我施孔雀扇。 (2)孔雀團扇施,我依己思願,消除貪瞋癡,得享廣大樂。 (3)諸佛與諸法,大師偉成就,我施孔雀扇,廣大幸福得。 (4)消除三種火[1],我已全斷有,一切諸漏盡,我不具後有。 ᅟᅟ==[1] 「三種火」:貪、瞋、癡。係採用底本脚註異本及暹羅本之 tidhaggī。== (5)三十一劫昔,彼時施其施,惡趣我不知,施扇之果報。 (6)燒盡諸煩惱………… (7)實我善來哉………… (8)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孔雀尾羽團扇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五〇 獅子座搧者 (1)我禮拜帝須,世尊菩提樹,彼處我伸扇,為搧獅子座。 (2)九十二劫昔,我搧獅子座,惡趣我不知,搧扇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獅子座扇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五一 三火炬獻者 (1)巴多穆塔拉,菩提樹根本,信心我歡喜,為獻三火炬。 (2)十萬劫之昔,我為獻火炬,惡趣我不知,火炬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三火炬獻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五二 敷物施者 (1)完全婆羅門,拘留孫牟尼,日中往休息,我為施敷物。 (2)於此一劫間,彼時施其施,惡趣我不知,敷物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敷物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五三 林之寇蘭達施者 (1)悉達多世尊,世間最勝者,我取庫蘭達,供養最勝者。 (2)九十四劫昔,我以花供養,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林之寇蘭達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五四 一傘施者 (1)地如炭火熾,大地如熱灰,巴多穆塔垃,世尊徑行空。 (2)我取大白傘,步行於道上,我見等覺者,〔信心〕生歡喜。 (3)「地為陽燄蔽,大地如炭火,佛身為風吹,身體多消耗。 (4)為除冷與暑,亦妨風與熱,請佛受此傘,我得觸寂滅。」 (5)巴多穆塔拉,哀愍悲愍者,彼時知我望,為受此白傘。 (6)三十劫之間,天主治天國,五百度之間,我為轉輪王。 (7)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宿世之善作,享受自得業。 (8)此我最後生,以轉最後有,今我更常時,白傘蔽於身。 (9)十萬劫之昔,彼時我施傘,惡趣我不知,施傘之果報。 (10)燒盡諸煩惱………… (11)實我善來哉………… (12)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一傘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五五 伽提普毘耶 (1)巴多穆塔拉,世尊大名聲,入於涅槃時,花籠供舍利。 (2)其處起信心,我往化樂天,天界為寂靜,憶念我福業。 (3)常時由空中,降注花之雨,輪迴於人中,為大名稱王。 (4)其處花之雨,常時我降注,此對諸見者,因彼供花故。 (5)此我最後身,以轉最後有,今則常為我,花之雨降注。 (6)十萬劫之昔,我為花供養,我不知惡趣,供佛之果報。 (7)燒盡諸煩惱………… (8)實我善來哉………… (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伽提普毘耶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五六 薩提葉施者 (1)運佛舍利時,大鼓齊嗚擊,信心我歡喜,薩提花供養。 (2)十萬劫之昔,供養薩提花,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薩提葉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五七 香供養者 (1)為佛作葬堆,集合諸種香,信心我歡喜,供養一握香。 (2)十萬劫之昔,葬堆我供養,惡趣我不知,供養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香供養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攝頌: 基壇施者、孔雀扇、獅座搧者、火炬獻, 林寇蘭達、敷物施、一傘、伽提普毘耶, 薩提葉施、香供養、六十七偈長老十。 # 第四十七 沙羅普毘耶品 ## 四五八 沙羅樹花施者 (1)最上蓮華佛,而入於涅槃,我於葬堆上,供養沙羅華。 (2)十萬劫之昔,我獻其樹花,惡趣我不知,供養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沙羅樹花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五九 葬堆供養者 (1)世間親尸棄,而入於涅槃,我獻瞻波花,八枝插葬堆。 (2)三十一劫昔,我為獻花者,惡趣我不知,供養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葬堆供養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六〇 葬火消者 (1)毘舍浮大仙,佛身荼毘時,我為取香水,消滅葬堆火。 (2)三十一劫昔,我消諸葬堆,惡趣我不知,香水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葬火消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六一 施橋者 (1)毘婆尸世尊,面臨於經行,信心我歡喜,我為施作橋。 (2)九十一劫昔,我為此橋作,惡趣我不知,施橋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施橋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六二 須摩那多羅葉扇施者[1] ᅟᅟ==[1] 與第三七五全同,惟第三偈與第四偈前後次序不同。== (1)悉達多世尊,我施多羅扇,須摩那花覆,獻大名聲者。 (2)九十四劫昔,多羅葉扇施,惡趣我不知,施扇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須摩那多羅葉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六三 阿瓦他果施者 (1)薩塔蘭西佛,自存無敗者,由眾欲離住,等覺出行境。 (2)我詣奉見佛,人中牛王前,信心我歡喜,施阿瓦他果。 (3)九十四劫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之果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阿瓦他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六四 麵果施者 (1)盤頭摩帝城,時我為園丁,無垢佛行空,我見起信心。 (2)我取麵果實,我施最勝者,現法生幸福,佛住空中受。 (3)淨信心果施,爾時廣大喜,獲得最上樂,到處生諸寶。 (4)九十四劫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之果報。 (5)燒盡諸煩惱………… (6)實我善來哉………… (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麵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六五 無花果施者 (1)阿塔達西佛,林邊有大名,信心我歡喜,我施無花果。 (2)千八百劫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無花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六六 自辨說者 (1)「佛為天中天,迦鳩陀之遊,步行車道上,誰不起淨信。 (2)〔牟尼〕亡冥暗,濟度數多人,見彼智光輝,誰不起淨信。 (3)十萬自在者,導師為響導,拔濟諸眾生,誰不起淨信。 (4)鳴擊大法鼓,摧破外道眾,見佛師子吼,誰不起淨信。 (5)乃至由梵界,諸梵天共來,群求深妙問,誰不起淨信。 (6)含天人天眾,諸人齊合掌,群問深妙理,誰不起淨信。 (7)一切大眾集,奉仕具眼者,誘惑不為動,誰不起淨信。 (8)佛於入城時,諸多大鼓鳴,若有見佛者,誰不起淨信。 (9)佛於行路時,常輝一切光,隆起道路平,誰不起淨信。 (10)佛於語言時,聲聞輪圍中,見佛眾生知,誰不起淨信。」 (11)十萬劫之昔,我為讚嘆佛,惡趣我不知,讚佛之果報。 (12)燒盡諸煩惱………… (13)實我善來哉………… (14)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自辨說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六七 記相說者 (1)彼時入雪山,我教授真言,五萬四千眾,侍我為弟子。 (2)皆學通吠陀,實明六支學,各各依自明,彼等住雪山。 (3)大名天之子,彼沒由兜率,正念正知具,轉生於母胎。 (4)等覺者生時,震動一萬回,導師降人世,盲人得開眼。 (5)此之全大地,六種為震動,多人聞其音,人人懷驚懼。 (6)一切諸人集,齊來我所問,「此大地震動,將為何之報。」 (7)我向彼等言,勿怖亦勿懼,一切皆平安,此為眾生樂。 (8)依有八種因,大地為震動,如此諸兆相,廣大且發光。 (9)無疑最勝覺,具眼者之生,為使人人知,我為說五戒。 (10)彼等聞五戒,難得佛出生,感激且歡欣,滿足且喜悅。 (11)九十二劫昔,說明此兆相,惡趣我不知,記相之果報。 (12)燒盡諸煩惱………… (13)實我善來哉………… (14)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記相說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攝頌: 沙羅樹花、葬堆供、葬火消者、施橋者, 多羅葉扇、阿瓦他、麵果施者、無花果, 自辨說與記相說,七十二偈十長老。 第四十八 那拉瑪莉品(蘆鬘施者) ## 四六八 蘆鬘施者[1] ᅟᅟ==[1] 漢譯南傳大藏經第二十九卷第二四七頁、一〇七之蘆鬘施者參照。== (1)金色等覺者,應供世導師,彼行山坡上,我見心歡喜。 (2)我取蘆華鬘,直出至其處,見己度暴流,無漏等覺者。 (3)信心我歡喜,大勇應施者,哀愍諸世間,我施蘆華鬘。 (4)三十一劫昔,彼時我獻花,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5)燒盡諸煩惱………… (6)實我善來哉………… (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蘆鬘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六九 摩尼供養者 (1)巴多穆塔拉,諸法究竟者,由眾欲離住,遊行於空中。 (2)近距雪山處,有大天然池,福業相應故,其處我住房。 (3)我由住房出,見世之導師,猶如青睡蓮,光輝燃如火。 (4)索花不得見,供養世導師,我自起信心,禮拜大導師。 (5)由取摩尼頭,供養大牟尼,「我施摩尼珠,我獲善果報。」 (6)巴多穆塔拉,應供世間解,大師住空中,為說此等偈。 (7)「希望將成就,汝得廣大樂,供養摩尼珠,享受大名聲。」 (8)最上蓮華佛,世尊作斯言,最勝之覺者,心願去其處。 (9)六十劫之昔,天主治天國,數百度之間,我為轉輪王。 (10)我生於天界,想起我宿業,摩尼珠現前,為我放光明。 (11)八萬六千女,皆來圍繞我,美麗衣莊嚴,耳著摩尼環。 (12)柳眉含微笑,細腰臀形美,諸女常圍繞,供養摩尼報。 (13)金摩尼紅玉,財貨裝飾品,人工加自然,享受如我思。 (14)美麗之重閣,洞窟高價牀,彼知我之座,如望而生起。 (15)聽聞佛之教,彼等得善利,人中福田佛,一切生類藥。 (16)我見奉導師,我作善之業,解脫由墮處,我得不動道。 (17)生天或生人,無論為何生,七寶悉充滿,為我放光明。 (18)供養摩尼故,享受吉祥福,我見佛智光,得達不動道。 (19)十萬劫之昔,供養摩尼珠,惡趣我不知,摩尼之果報。 (20)燒盡諸煩惱………… (21)實我善來哉………… (22)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摩尼供養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七〇 百炬施者 (1)憍尸迦世尊,心峰山上住,禪思樂禪定,離眾佛好居。 (2)佛面如滿月,見憍尸迦佛,女群眾圍繞,入於雪山中。 (3)時持百火炬,奉七日七夜,停至第八日,我乃捨離去。 (4)佛由禪定出,無敗自存者,信心我禮拜,我施與一食。 (5)世間最勝者,人中之牛王[1],我生兜率天,一食之果報。 ᅟᅟ==[1] 底本兩足主……人中之牛王均為業格,今依暹羅本為呼格。== (6)晝夜我常光,我光普百旬。 (7)五十五劫間,我為轉輪王,征服四方國,支配閻浮林。 (8)彼時我之城,富榮構造美,三十由旬縱,二十由旬橫。 (9)城名索巴那,毗首羯摩造,騷音離十種,等具多羅樹。 (10)城中無蔓草,亦無木片泥,純屬黃金造,常時放光輝。 (11)四重牆壁繞,中央摩尼造,多羅樹三行[2],毗首羯摩作。 ᅟᅟ==[2] 多羅之行樹,底本為 tālapattī,今採用脚註本及暹羅本之 tālapanti。== (12)共有一萬池,紅蓮青蓮覆,〔池中〕滿白蓮,種種香瀰漫。 (13)九十四劫昔,我持諸火炬,惡趣我不知,火炬之果報。 (14)燒盡諸煩惱………… (15)實我善來哉………… (1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百炬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七一 素馨搧者 (1)毘婆尸世尊,菩提樹根本,我取素馨扇,為搧菩提樹。 (2)九十一劫昔,我搧菩提樹,惡趣我不知,搧樹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素馨扇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七二 酸粥施者 (1)毘婆尸大仙,求食而步行,我見佛空缽,滿施以酸粥。 (2)九十一劫昔,彼時我施食,惡趣我不知,酸粥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酸粥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七三 八根草施者 (1)迦葉佛世尊,完全婆羅門,信心我歡喜,我施八根草。 (2)於此之劫中,我施八根草,惡趣我不知,施草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八根草施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七四 吉利芬那伽果施者 (1)佛名輸毘多,彼時等覺者,以住心峯山,取果供覺者。 (2)九十一劫昔,我為供養佛,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吉利芬那伽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七五 蔓草之果施者[1] ᅟᅟ==[1] 第三八三譬喻(前卷四四〇【南傳】,~四四一頁)參照。== (1)善意等覺者,彼住他佳羅,我取蔓草果,奉施自存者。 (2)三十一劫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蔓草之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七六 巴那底施者[1] ᅟᅟ==[1] 第二一二譬喻(前卷三〇〇頁)參照。== (1)阿諾瑪達西,世間最勝者,日中休息畢,具眼者行路。 (2)最佳巴那底[2],我穿行路上,我見等覺者,姿麗徒步行。 ᅟᅟ==[2] 巴那底(pānadhi)意義不詳,見於斯提德氏巴英字典以 pānada = upāhanā,應為一種草履。== (3)自心起淨信,我脫巴那底,置於佛足前,向佛如是申。 (4)「化導善趣主,請汝著此履,依此我得果,我得成就利。」 (5)阿諾瑪達西,世間最勝者,巴那第履者,對我如斯言。 (6)淨信親手施,施我巴那底,施履我稱讚,我說汝聽聞。 (7)為知佛之語,一切諸天集,歡喜心踴躍,由衷我感激。 (8)巴那底之施,此者應幸福,五十五度間,天主治天國。 (9)千度轉輪王,領土大難數。 (10)今後無量劫,出生甘蔗家,稱名為瞿曇,大師出世間。 (11)於彼佛法中,依法後繼子,徧知一切漏,涅槃無漏者。 (12)天界或人中,生為有福者,彼得諸乘物,實於類天乘。 (13)我住於高樓,莊嚴整家轝,馬車繫駿馬,常為我出現。 (14)我由家出時,我乘馬車出,我於斷髮間,我達阿羅漢。 (15)我利為善利,商賣我成功,施一巴拿底,我得不動道。 (16)無量劫之昔,我施巴那底,惡趣我不知,施履之果報。 (17)燒盡諸煩惱………… (18)實我善來哉………… (1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壽巴那底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七七 經行處撒砂者 (1)昔我於森林,乃是狩鹿人,探瓦達麋加[1],見佛經行處。 ᅟᅟ==[1] 瓦達麋加(vatamigo)羚羊之一種。== (2)圍裙我取砂[2],[A1]撒於經行處,信心我歡喜,榮光善逝施。 ᅟᅟ==[2] 圍裙我取砂,採用暹羅本之 ucchaṅgena puḷinaṁ gayha。== ᅟᅟ==[A1] 撒【CB】,撤【南傳】== (3)三十一劫昔,彼時我[A2]撒砂,惡趣我不知,撒砂之果報。 ᅟᅟ==[A2] 撒【CB】,撤【南傳】==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經行處撒砂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攝頌: 蘆鬘、摩尼、百炬施,素馨搧者,施酸粥, 八根草施、吉利果,蔓草、巴那底、撒砂, 本品長老共十人,偈數共為九十五。 # 第四十九 潘斯摩拉品 ## 四七八 想糞掃衣者 (1)帝須佛世尊,最勝自存者,捨置糞掃衣,勝者入精舍。 (2)備矢携水筒[1],刀割先彎曲,我採入森林,〔以欲為狩獵〕。 ᅟᅟ==[1] 「備矢携水筒」,採用暹羅本之 sajjitaṁ dhanum ādāya pakkhittasalilaṁ。== (3)彼時行嶮路,上懸糞掃衣,即場我棄弓,合掌於頭上。 (4)信心我歡喜,我生廣大悅,心念最勝覺,禮拜糞掃衣,我不知惡趣,禮拜之果報。 (5)燒盡諸煩惱………… (6)實我善來哉………… (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想糞掃衣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七九 想佛者 (1)持誦讀真言,通曉三吠陀,語彙法式通,明相與傳說。 (2)諸多弟子來,彼時如河流,真言教彼等,晝夜勤習練 (3)爾時悉達多,等覺者出世,能滅諸冥闇,散發大智光。 (4)我或某弟子,語他諸弟子,彼等聞此義,即是告我言: (5)「佛為一切智,世間之導師,諸人皆從彼,我等無利得[1]。 ᅟᅟ==[1] 「我等無利得」,採用暹羅本之 lābho mayhaṁ na vijjati。== (6)佛為具眼者,有大名稱者,諸佛無因生,見此世導師。」 (7)身著樹皮衣,水瓶鹿皮持,我由庵室出,我告諸弟子: (8)「難得世導師,猶如優曇華,猶如月中兔,亦如烏之乳。 (9)有出佛世難,得人身亦難,有聞此兩者,聞法亦極難。」 (10)聞佛已出世,〔盲人〕之得眼,不再得後有,皆往正覺前。 (11)爾時持水瓶,身著鹿皮衣,結髻並荷擔,彼等出山麓。 (12)前方視七尺,尋索最上義,無畏如幼龍,無畏如師子。 (13)語少無戲言,靜住諸善賢,續行索落穗,彼等詣佛前。 (14)餘一由旬半,中途我臥病,心念最勝者,彼處我命終。 (15)九十四劫昔,彼時為想念,惡趣我不知,想佛之果報。 (16)燒盡諸煩惱………… (17)實我善來哉………… (18)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想佛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八〇 蓮根食者 (1)使用數多象,入於大蓮池,爾時於其處,為食取蓮根。 (2)巴多穆塔拉,呼為佛世尊,時著赤褐衣,佛於空中行。 (3)欲脫糞掃衣,爾時我聞音,仰目上觀察,我見世導師。 (4)我立於其處,請世之導師,「蓮根流乳蜜,熟酥由根出,具眼者佛陀,哀愍我受取。」 (5)依是悲愍者,大師大名者,受取我之食,愍我具眼者。 (6)等覺者受取,為我隨喜語,「汝將有幸福,汝得善趣惠,依食此蓮根,汝得廣大福。」 (7)最上蓮華佛,等覺為斯言,等覺者受食,勝者凌空去。 (8)由是持蓮根,我歸庵室去,蓮根懸樹上,追想我之施。 (9)大風起燒林,雷轟響虛空。 (10)爾時由落雷,擊於我頭上,我坐於其處,立即我死亡。 (11)福業相應故,我生兜率天,我體昇天界,享受天界樂。 (12)八萬六千女,頭面飾莊嚴,朝夕圍侍我,蓮根之果報。 (13)爾時來人生,我為幸福者,受用無缺乏,蓮根之果報。 (14)如彼天中天,哀愍我之故,一切諸漏盡,今我無後有。 (15)十萬劫之昔,彼時施蓮根,我不知惡趣,蓮根之果報。 (16)燒盡諸煩惱………… (17)實我善來哉………… (18)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蓮根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八一 佛智稱讚者 (1)我於雪山南,建造美庵室,尋索最上義,彼時住山麓。 (2)施食得不得,滿足根果實,我不與人交,獨行我為住。 (3)時名善慧佛,世出等覺者,拔濟數多人,說明四諦道。 (4)等覺我不聞,無誰來教我,獨自過八年,得聞世導師。 (5)棄去護摩木,清掃我庵室,我手持筐籃,由於山麓出。 (6)無論村與市,只為一夜住,漸次我來近,羌達瓦底城。 (7)世尊善慧佛,世間之導師,拔濟諸眾生,為說不死道。 (8)遙越諸人集,禮拜勝者教,鹿皮一肩袒,稱讚世導師。 (9)「大師具[A1]幢相,有情供養柱,所趣安住島,兩足最上者。 ᅟᅟ==[A1] 幢【CB】,憧【南傳】== (10)卿為巧說示,勇者度人人,世間濟度者,以上無如卿。 (11)實以草之端,得量最上海,雖一切知者,卿智不得量。 (12)計量諸大地,得置圖盤上,然量卿之智,智慧實無量。 (13)測量諸虛空,淨指皆得量,測量卿之戒,卿戒不能量。 (14)又如大海水,虛空及大地,此等皆得量,卿法不得量。」 (15)以上之六偈,稱讚一切知,伸手我合掌,默然為止住。 (16)廣慧善慧者,人人稱善慧,比丘眾中坐,為說此等偈。 (17)「汝以淨信心[1],稱讚我智者,讚智我稱讚,我說汝聽聞。 ᅟᅟ==[1] 「以淨信心」,底本為 pasanno sehi pāṇihi,親手為何意義不明。暹羅本為 vippasasannecetasā,今則更應讀為 vippasannenacetasā。== (18)七十七劫間,享樂於天界,千度為天主,治理天之國。 (19)輪王數百度,〔統理人世間〕,領地之廣大,算數所不及。 (20)為天或為人,諸多福業具,意思無不適[2],應得諸慧利。 ᅟᅟ==[2] 「意思無不適」,採用脚註異本及暹羅本 anūnamanasaṅkappo。== (21)三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稱名為瞿曇,大師在於世。 (22)爾時彼出家,為無所有者,生年方七歲,達阿羅漢位。」 (23)自有記憶來,我得佛之教,今得至此處,不知不悅思。 (24)輪迴一切有,我常享祥福,受用我無釋,讚佛之果報。 (25)消滅三種火[3],我已全斷有,一切諸漏盡,今已無後有。 ᅟᅟ==[3] 三種之火採用脚註異本及暹羅本之 tidhaggī。== (26)三萬劫之昔,我為讚佛智,惡趣我不知,讚佛之果報。 (27)燒盡諸煩惱………… (28)實我善來哉………… (2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佛智稱讚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八二 旃檀及華鬘施者 (1)捨棄五種欲,可愛與悅意,更捨八億財,出家為無家。 (2)依此出家身,得避諸惡業,捨棄諸惡語,我住河之堤。 (3)向我獨住處[1],最勝覺者來,我不知是佛,對彼施歡待。 ᅟᅟ==[1] 「獨住」,採用暹羅本之 ekekaṁ。== (4)歡待我問彼,「汝居天界耶。或為犍達婆,帝釋破城者。 (5)梵天來此處,旭照一切方,或居人間世,汝為誰之子。 (6)尊足千[A2]輻輪,卿究為何人,抑為何人子,我等如何知。姓名請宣告,我等除疑惑。」 ᅟᅟ==[A2] 輻【CB】,幅【南傳】== (7)我既非天界,亦非犍達婆,非帝釋破城,我無梵天性,我於此等中,仍為最上者。 (8)超彼等境界,斷愛欲繫縛,諸煩惱燒盡,達最上菩提。 (9)我聞彼之言,我作如是言,「一切智者佛,卿坐大牟尼,我向卿供養,卿使我苦終。」 (10)我敷鹿皮衣,我施與大師,世尊如師子,坐於山岩窟。 (11)我速登山上,我採菴婆果,沙羅樹美花,高價之旃檀。 (12)速疾全捧至,我詣導師前,施佛諸果實,供養沙羅花。 (13)旃檀塗佛身,信心我歡喜,心喜廣大悅,禮拜佛大師。 (14)鹿皮衣上坐,善慧世導師,爾時使我喜,稱讚我之業。 (15)「汝施此果實,施香與華鬘,二千五百劫,享樂生天界,意思無不滿,當成自在者。 (16)二千六百劫,應生於人界,四邊領有者,大力轉輪王。 (17)城名毘婆羅,毗首羯摩造,全部為黃金,種種寶石鏤。 (18)依此諸方法,順序轉輪迴,生天或人中,何處皆幸福,逮至最後有,生為婆羅門。 (19)出家為非家,不依占相生,徧知一切漏,無漏趣涅槃。」 (20)善慧等覺者,世間之導師,於我觀察中,彼佛騰空去。 (21)我由兜率沒,生於母胎中,受用無不足,我住於胎中。 (22)我於母胎中,飲食受用物,依我所欲望,如願我出生。 (23)生年五歲時,出家為非家,我於剃髮間,即得阿羅漢。 (24)追尋我宿業,不見於下界,三萬劫之昔,宿業我追憶。 (25)人中之良馬,人中最上者,我向卿南無,我達不動道。 (26)三萬劫之昔,彼佛我供養,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27)燒盡諸煩惱………… (28)實我善來哉………… (2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旃檀及華鬘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八三 遺骨供養者 (1)悉達多世尊,將於涅槃時,我集諸親族,供養佛遺骨。 (2)九十四劫昔,佛骨我供養,我不知惡趣,供養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遺骨供養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八四 砂塔建立者 (1)我名戴瓦拉,雪山苦行者,其處非人造,我有經行處。 (2)爾時我結髻,荷擔持水瓶,為索最上義,我由山麓出。 (3)弟子隨侍我,八萬四千眾,各各勵自業,彼時住山麓。 (4)我由庵室出,我作沙支提,採集種種花,供養彼支提。 (5)其處起信心,我入庵室中,諸弟子來集,問我建塔義。 (6)「天拜作砂塔,我等亦欲知,我等問卿義,尊師請宣示。」 (7)「真言句中說,大名具眼者,實彼最勝覺,南無我歸依。」 (8)「大勇一切智,世間諸導師,究為如何人,如何之容姿,以持如何戒,有何大名稱。」 (9)四十人之佛,再生婆羅門,三十二相具,睫毛似牛王。 (10)諸佛步行時,唯見前七尺,彼等膝不鳴,不聞關節音。 (11)善逝步行時,最先舉右足,〔如此行路法〕,諸佛之法性。 (12)諸佛如獅子,獸王無恐怖,諸佛不自讚,亦不輕生物。 (13)脫離慢輕侮,平等對生類,佛非自讚者,諸佛之法性。 (14)諸等覺者出,彼等現光明,盡此全大地,六種皆震動。 (15)諸佛見地獄,地獄盡消失,大雲降大雨,諸佛之法性。 (16)彼等大龍象,無比大名聲,如來之容姿,無量無物超。 (17)一切諸弟子,隨喜聞我語,各各能盡力,與我同樣行。 (18)自索福業者,皆能信我語,心意懷佛性,供養此砂塔。 (19)大名聲天子,時由兜率沒,生於母胎中,大地萬震動。 (20)我立經行處,庵室之附近,所有弟子等,尋集來我處。 (21)「大地牡牛吠,獸王作吼歌,鰐魚鳴叫聲,將有如何果。」 (22)「凡有砂塔處,我均為稱讚,等覺者世尊,今往於母胎。」 (23)彼等作法話,稱讚大牟尼,我使諸弟子,供養寢椅子。 (24)嗚呼我力盡,我患激劇病,心念最勝者,彼處我死去。 (25)弟子等來集,爾時作葬堆,取我置葬堆,〔一齊為〕供養。 (26)弟子等合掌,圍繞火葬堆,憂心如箭穿,集者皆號泣。 (27)彼等悲泣時,我往葬堆行,「我為汝等師,善慧者勿悲! (28)日夜勿倦怠,汝等當精進,汝等勿放逸,剎那亦當修。」 (29)我教弟子等,爾後往天界,十八劫之間,我享天界樂。 (30)五百度之間,我為轉輪王,更又數百度,治理天之國。 (31)我於其他劫,輪迴諸雜趣,我不知惡趣,砂塔之果報。 (32)月滿月之夜,諸多樹開花,我亦列仙宗,諸樹之花放。 (33)精進如馱牛,瑜伽導安穩,龍象斷繫縛,我住於無漏。 (34)千萬劫之昔,我稱讚彼佛,惡趣我不知,稱讚之果報。 (35)燒盡諸煩惱………… (36)實我善來哉………… (3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砂塔建立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八五 度河者 (1)阿塔達西佛,世尊自存者!世間之導師,奇那達河來。 (2)水中境涯龜,我由水中出,我欲奉渡佛,我近導師前: (3)「阿塔達西佛,世尊大牟尼,乘我我渡卿,卿能終我苦。」 (4)有大名聲者,彼知我之志,世間之導師,乘我之背立。 (5)自我有記憶,得分別以來,我於佛足底,心中無限喜。 (6)阿塔達西佛,大名等覺者,渡望彼岸立,以唱此等偈: (7)「汝心為轉向,我渡疑惑流,為渡我之故,龜王具此福。 (8)依此渡佛事,依此慈心力,千八百劫間,應得天界樂。 (9)由天歸此世,因於捉白根,應於一坐蓆,渡脫疑惑流。 (10)良田蒔少種,驟雨正降時,禾苗皆生長,農夫皆喜悅。 (11)佛為真福田,如等覺者示,驟雨正與時,使我等愉悅。 (12)精勤不惜身,無依得寂靜,徧知一切漏,我為無漏者。 (13)千八百劫昔,彼時作是業,惡趣我不知,渡河之果報。 (14)燒盡諸煩惱………… (15)實我善來哉………… (1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度河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八六 喜法者 (1)燃燈最勝者,記別善慧時,「無量劫之後,此者當成佛。」 (2)此者之生母,彼名為摩耶,父名為淨飯,此者名瞿曇。 (3)精勤作難行,阿說他之根,應為等覺者,彼有大名聲。 (4)舍利弗目連,為第一弟子,有名阿難者,侍此最勝者。 (5)差摩優鉢羅,第一弟子尼,質多阿羅瓦,第一優婆塞。 (6)庫鳩多羅女,難陀摩達女,第一優婆夷,樹稱阿說他。 (7)聞此大仙語,世間無等倫,人天皆歡喜,合掌齊歸命。 (8)彼時為學童,我名為美伽,善慧大牟尼,最勝聞記別。 (9)善慧有悲願,我與彼親交,勇者已出家,我亦習出家。 (10)波羅提木叉,五根守規律,正念生活清,行教為勇者。 (11)我為如是住,惡友唆非行,使我離善道,喪失諸善行。 (12)我為思辨捕,遠離佛教義,我與彼惡友,殺母逆關係。 (13)我作無間業,不斷起惡心,殺母墮深坑,極慘無間獄。 (14)我往墮處行,久受輪迴苦,不見最勝子,善慧大勇者。 (15)此劫生海中,提麑眠羅魚,我見海中船,接近為得食。 (16)商人見我恐,隨念最勝者,彼等大聲念,我聞瞿曇名。 (17)我依宿世想,憶念而死去,生為婆羅門,舍衛高貴家。 (18)我名為法喜,生為人厭惡,生為七歲時,得見世間光。 (19)祇園精舍往,出家為非家,晝夜共三度,親近最勝佛。 (20)我每見佛時,牟尼向我語,「法喜我弟子」,由佛知宿業[1]。 ᅟᅟ==[1] 「由佛知宿業」,採用暹羅本之 pubbakammaṁ vibhāvitaṁ。== (21)「宿世非淨緣[2],今見百福相,今日得善觀,見卿無喻身。 ᅟᅟ==[2] 「宿世非淨緣」,暹羅本參照,讀為 patipubbe na-visuddhipaccayā。== (22)久久我滅闇,守護清淨法,輪迴之流涸,我得淨智眼。 (23)久遠過去時,會卿今不滅,今日得再會,作業不滅故。」 (24)燒盡諸煩惱………… (25)實我善來哉………… (2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喜法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八七 沙羅假屋施者 (1)沙羅樹之林,我造一庵室,上覆沙羅花,我住於山麓。 (2)毘耶達西佛,最勝自存者,彼欲離眾住,來至沙羅林。 (3)我由庵室出,我往山麓行,採根與果實,徘徊於林中。 (4)大名等覺者,毘達西其處,端坐在入定,徧照大林中。 (5)我用四根柱,為佛作假屋,沙羅樹之華,為遮日之蔭。 (6)我於七日間,覆日沙羅華,其處起信心,禮拜最勝者。 (7)佛由三昧出,見前唯七尺。 (8)大師之弟子,彼名瓦魯那,十萬自在者,來至導師前。 (9)毘耶達西佛,人中之牛王,比丘僧中坐,佛顏現微笑。 (10)阿那律陀僧,大師之侍者,衣為一肩袒,彼問大牟尼。 (11)「大師之微笑,究竟何業因,大師現微笑,取問其理由。」 (12)「為我七日間,奉獻花假屋,念彼學童業,我故現微笑。 (13)我見福業熟,不見足場所,天界或人中,業果不充分。 (14)具彼福業者,將使住天界,至彼之天眾,應覆沙羅華。 (15)彼處天界中,歌舞及音樂,彼時應享樂,寂靜具福業。 (16)至彼之天眾,身應有香薰,天樹沙羅花,彼時如雨降。 (17)由彼天界沒,應來人間界,此世一切時,沙羅樹華複[1]。 ᅟᅟ==[1] 採用脚註異本及暹羅本之 dharissati。== (18)此世歌與舞,鳴打正音樂[2],常圍繞其身,供佛之果報。 ᅟᅟ==[2] 採用暹羅本之 sammatālasamāhitaṁ。== (19)太陽初昇時,降雨沙羅華,降落一切時,福業相應故。 (20)千八百劫後,大師在世間,出生甘蔗族,彼名為瞿曇 (21)於彼佛法中,為法後繼子,徧知一切漏,涅槃無漏者。 (22)明解諸法時,沙羅樹華覆,葬堆燒燃時,覆以沙羅樹。」 (23)毘耶達西佛,稱讚其果報,滿足以法雨,為眾說是法。 (24)三十劫之間,諸天治天國,六十四度間,我為轉輪王。 (25)由天還此世,我得廣大樂,沙羅樹華覆,施屋之果報。 (26)此我最後身,以轉最後有,沙羅樹華覆,住於一切時。 (27)釋迦最勝子,我使牟尼喜,捨棄諸勝敗,我達不動位。 (28)千八百劫昔,我為供養佛,我不知惡趣,供佛之果報。 (29)燒盡諸煩惱………… (30)實我善來哉………… (31)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沙羅假屋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攝頌: 想糞掃衣、想佛者,蓮根食者、稱讚佛, 華鬘施者、遺骨供,砂塔建立、度法者, 喜法者與施假屋,偈數二百一十九。 # 第五十 金佳尼普毘耶品 ## 四八八 金佳尼花三枝施者 (1)潔如黃花樹,光輝無塵佛[1],毘婆尸導師,彼於山中坐。 ᅟᅟ==[1] 「光輝」,採用暹羅本及脚註異本之 jotantaṁ。== (2)三枝金佳尼,我奉等覺者,供養彼佛已,我向南方去。 (3)思願彼善業,捨身生兜率。 (4)九十一劫昔,我為供養佛,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5)燒盡諸煩惱………… (6)實我善來哉………… (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金佳尼花三枝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八九 糞掃衣供養者 (1)雪山之近處,山名烏達伽,其處之險路,見懸糞掃衣。 (2)爾時我採花,三枝金佳尼,我以歡喜心,供養糞掃衣。 (3)思願其善業,身捨往帝釋。 (4)九十一劫昔,彼時作其業,惡趣我不知,羅漢幢供故。 (5)燒盡諸煩惱………… (6)實我善來哉………… (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糞掃衣供養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九〇 庫蘭達花施者 (1)昔我父與祖,代代林業者,依他動物血,生活我無善。 (2)帝須具眼者,世間大導師,彼為哀愍我,示我三足跡。 (3)〔近我住居處〕,大師留足跡,見跡我心喜,心喜起信心。 (4)庫蘭達樹花,我見花開時,我往取花籠,供養勝足跡。 (5)思願其善業,捨身往帝釋。 (6)為天或為人,無論為何生,膚如庫蘭達,於我有光明。 (7)九十二劫昔,彼時作其業,惡趣我不知,供佛足跡故。 (8)燒盡諸煩惱………… (9)實我善來哉………… (10)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寇蘭達花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九一 金斯伽花施者 (1)金斯伽花放,捧獻我合掌,我念最勝覺,供養向空中。 (2)思願其善業,捨身往帝釋。 (3)三十一劫昔,彼時作其業,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金斯伽花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九二 半衣施者 (1)巴多穆塔拉,弟子蘇伽陀,為索糞掃衣,步履埃屑中[1]。 ᅟᅟ==[1] 採用脚註異本及暹羅本之 tadā。== (2)寒薩瓦底城,我為他人僕,施彼以半衣,頭面為禮拜。 (3)思願其善業,捨身往帝釋。 (4)三十三度間,天主治天國,七十七度間,我為轉輪王。 (5)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依施半衣喜,何處亦無畏。 (6)盡諸山林中,盡我所座時,亞麻衣覆我,施半衣之果。 (7)十萬劫之昔,彼時施其施,惡趣我不知,半衣之果報。 (8)燒盡諸煩惱………… (9)實我善來哉………… (10)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施半衣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九三 酥醍醐施者 (1)蘇欽提陀佛,風疾入大林,我見起信心,運來酥醍醐。 (2)我積作業故,我起大神通,恒河四大海,為我成酥油。 (3)可怖之大地,無量無數域,知我之希望,供用諸多蜜。 (4)世間四大洲,生長眾多樹,知我之希望,盡成如意樹。 (5)五十度之間,天主治天國,五十一度間,我為轉輪王,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 (6)九十四劫昔,彼時施其施,惡趣我不知,酥醍醐之報。 (7)燒盡諸煩惱………… (8)實我善來哉………… (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酥醍醐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九四 施水者 (1)巴多穆塔拉,最上之僧伽,信心我歡喜,盛滿缽飲水。 (2)山頂與險路,虛空或地上,欲飲用水時,迅速為我生。 (3)十萬劫之昔,彼時施其施,惡趣我不知,施水之果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施水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九五 砂塔造者 (1)雪山之近處,山名薩墁伽,我為作庵室,善造一草庵。 (2)我名那拉陀,結髻苦行者,弟子一萬四,〔修道來〕從我。 (3)爾時我宴默,我為如是思:「諸人供養我,何者我不供?」 (4)我無教誡者,亦無說法者,和尚阿闍梨,往林中住處。 (5)我欲為近侍,我起尊重心,我無阿闍梨,住林無意義。 (6)我索供物者,亦索尊重者,欲住有依所,無人訶責我。 (7)有川堤平美,悅意於岸邊,砂滿極清淨,距我庵不遠。 (8)阿瑪俐伽河,爾時我趣赴,堆積諸多砂,我作砂塔廟。 (9)過去等覺者,作者有邊際,牟尼塔如斯,我為作外形。 (10)砂中我作塔,砂塔化金塔,金色欽伽尼,供養三千枝。 (11)朝夕我歡喜,合掌為敬禮,禮拜此砂廟,如禮等覺者。 (12)燃起煩惱火,懸念思家時,立即起觀念,所造塔之業。 (13)「我為隊商主,住賴化導者,卿焉煩惱共,對卿不相應!」 (14)心住砂塔廟,我具尊重心,除去惡思辨,如鉤痛龍象。 (15)我為如是住,死王所揉躪,寂然我死去,往生梵天界。 (16)三十三天生,壽命有限住,八十度之間,天主治天國。 (17)三百度之間,我為轉輪王,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 (18)欽佳尼果報,使我得享受,二萬二千花,圍繞我生涯。 (19)奉侍砂塔故,我不染塵垢,身不出汗膩,我身有光輝。 (20)善哉我作塔,阿瑪俐伽河,為作砂塔故,我達不動道。 (21)欲為作善者,渡達彼岸人,荒田與荒地,亦將成優道。 (22)恰如有力人,堪能渡大洋,依賴小木片,飛躍大潮中。 (23)我亦賴福田[1],生死大海渡,精進依發勤,人應渡彼海。 ᅟᅟ==[1] 「福田」,採用暹羅本之 kiṭṭhaṁ。== (24)如是我作業,如同小木片[2],依此作業果,我得超輪迴。 ᅟᅟ==[2] 「小木片」,採用暹羅本之 thokakañ ca yaṁ。== (25)白根所促故,我達最後有,出生舍衛城,極富裕之家。 (26)我父母起信,歸依於佛陀,二人隨佛教,多見多聞者[3]。 ᅟᅟ==[3] 「多見多聞」採用暹羅本之 diṭṭhasutā。== (27)我取菩提樹,為作黃金塔,朝夕歸敬禮,如對佛釋子。 (28)我於布薩日,取出黃金塔,讚嘆佛麗容,夜半過三更。 (29)我見佛塔時,憶起砂廟事,靜坐於一座,我達羅漢位。 (30)我索大勇者,得見法將軍,我由家中出,出家於彼前。 (31)生年方七歲,達阿羅漢位,佛知我之德,為授具足戒。 (32)幼少成所作,應作我已作,今日釋子教,〔我已〕在教中。 (33)一切怨與怖,超越為仙人,我為卿弟子,金塔之果報。 (34)燒盡諸煩惱………… (35)實我善來哉………… (3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砂塔造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九六 蘆房施者 (1)雪山不遠處,有巴俐伽山,覺者那羅陀,住於樹之根。 (2)我作蘆之家,上覆以諸草,清掃經行處,我施自在者。 (3)思願其善業,捨身往帝釋。 (4)我於天宮處,為我作蘆房,六十由旬高,三十由旬廣。 (5)十四劫之間,享樂於天界,七十一度間,天主治天國。 (6)三十四度間,我為轉輪王,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 (7)一切之家中,可喻最上家,登法之高殿,欲住釋教中。 (8)三十一劫昔,彼時作其業,惡趣我不知,施蘆房之報。 (9)燒盡諸煩惱………… (10)實我善來哉………… (11)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蘆房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九七 毘耶拉果施者 (1)我為狩鹿人,徘徊於林中,我見離塵者,佛究一切法。 (2)取毘耶拉果,施佛最勝者,福田大勇者,信心親手施。 (3)三十一劫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之果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毘耶拉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攝頌: 金佳尼花三枝施,糞掃衣與庫蘭達, 金斯佳花半衣施,酥醍醐與施水者, 砂塔造者蘆房施,毘耶拉施離塵者。 偈數共為百零九,唱偈長老共十人。 # 第五十一 黃花樹品 ## 四九八 黃花樹花三枝施者 (1)善慧等覺者,三十二妙相,彼欲離眾住,前往雪山行。 (2)牟尼入雪山,最上悲愍者,受用寢椅子,最上上人坐。 (3)時我持明咒,成為空中行,我取三股叉,行往於空中。 (4)佛如山頂火,猶如月滿月,沙羅樹王花,佛光林中輝。 (5)佛光林勝出,恰似蘆火色,我以見此色,而起大信心。 (6)天香黃花樹,探索中發現,我取三枝花,供養最勝覺。 (7)我施三枝花,莖上葉垂下,依佛之威力,為師遮日蔭。 (8)思願其善業,捨身往帝釋。 (9)彼處我善作,天宮黃花樹,六十由旬高,三十由旬廣。 (10)金製有千層,幢飾百旗竿,十萬之門房,出現我天宮。 (11)更作長椅子,黃金摩尼作,紅玉水晶作,隨心所欲成。 (12)更有高價牀,牀上敷蒲團,於牀之一端,牀頭具高枕。 (13)我由宮殿出,遊行於天界,我欲所行處,天眾為扈從。 (14)我立花之下,花即來覆我,普互百由旬,黃花樹所覆。 (15)六萬之樂器,朝夕相隨侍,〔吹奏〕圍繞我,日夜常不倦。 (16)我喜求諸欲,其處為歌舞,娛樂與遊戲,奏樂以為樂。 (17)三十三天住,女群相雜處,最上之天宮,歡喜食且飲。 (18)五百治天國,三百轉輪王,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 (19)輪迴於諸有,我得成大富,受用我不缺,供佛之果報。 (20)生天或生人,輪迴於二有,他生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21)剎利婆羅門,生為二族人,賤族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22)象乘與馬乘,轎乘與戰車,此等我全得,供佛之果報。 (23)奴僕與婢女,女人等莊嚴,此等我全得,供佛之果報。 (24)絹衣與褐衣,亞麻木綿衣,此等我全得,供佛之果報。 (25)新衣與新果,最上味飲食,此等我全得,供佛之果報。 (26)「人言揖讓我,嚼食與賜坐」此等我全得,供佛之果報。 (27)隨處受供養,我之名聲高,常有多徒眾,眾中無分裂,親戚中最上,供佛之果報。 (28)不知寒暑熱,亦無心中苦。 (29)我身為金色,輪迴於諸有,醜陋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30)白根之所促,我由天界沒,出生舍衛城,極為富裕家。 (31)捨棄五種欲,出家為非家,生年方七歲,達阿羅漢位。 (32)佛知我之德,使受具足戒,我幼得供養,供佛之果報。 (33)天眼我清淨,善巧入三昧,究明得六通,供佛之果報。 (34)得四無礙解,於巧神足通,究明得正法,供佛之果報。 (35)三萬劫之昔,我為供養佛,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36)燒盡諸煩惱………… (37)實我善來哉………… (38)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黃花樹三枝長老唱此等之偈。 ## 四九九 一鉢施者 (1)寒薩瓦底城,我曾為陶工,見奉無漏佛,離塵度暴流。 (2)我製善土鉢,施佛最勝者,如是我捧鉢,直心施世尊。 (3)不斷輪迴有,我得金之鉢,金造或銀造,亦有摩尼造。 (4)用此鉢得食,福業之果報,受財與名聲,亦為施鉢故。 (5)如於善良田,少許種子蒔,降與正驟雨,結實農夫喜。 (6)如是此鉢施,佛田蒔種子,喜降驟雨時,果報使我喜。 (7)僧伽與眾等,皆在福田中,佛田皆平等,與諸生物樂[1]。 ᅟᅟ==[1] 採用暹羅本之 sukhado sabbapāṇinaṁ。== (8)歸命人良馬,歸命最上人,施一鉢之故,我達不動道。 (9)九十一劫昔,彼時施其鉢,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10)燒盡諸煩惱………… (11)實我善來哉………… (12)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一鉢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〇〇 伽斯瑪拉果施者[1] ᅟᅟ==[1] 與第三七七譬喻(前卷四九五頁)完全相同。== (1)佛坐於山中,輝如黃花樹,離塵者之佛,我得親見奉。 (2)信心我歡喜,合掌於頭上,黃花樹果實,我施最勝者。 (3)三十一劫昔,彼時施其施,惡趣我不知,果實之果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伽斯瑪拉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〇一 阿瓦陀果施者[1] ᅟᅟ==[1] 殆與第四六三譬喻(本卷一四六頁)相同。== (1)薩哈薩蘭西,世尊無敗者,離眾自存者,遠離欲得食。 (2)見佛奉果實,往詣人牛王,信心我歡喜,阿瓦陀果施。 (3)九十四劫昔,彼時施其施,惡趣我不知,施果實之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阿瓦陀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〇二 芭拉果施者 (1)金色等覺者,應供受供者,彼佛行道時,我施芭拉果。 (2)九十一劫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實之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芭拉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〇三 枸櫞果施者 (1)輝如黃花樹,猶如月滿月,如燃燭之臺,見奉世導師。 (2)我取枸櫞果,我施與大師,淨信親手供,可供者勇者。 (3)三十一劫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實之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枸櫞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〇四 阿捷拉伽果施者 (1)佛名阿順那,爾時住雪山,具足三昧行,善巧大牟尼。 (2)阿捷拉樹果,滿盛於鉢中,我取覆日葉,終生施大師。 (3)九十四劫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實之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阿捷拉伽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〇五 菴摩羅果施者 (1)金色等覺者,應供受供者,我見行道上,我施菴羅果。 (2)九十一劫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實之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菴摩羅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〇六 多羅果施者 (1)薩塔蘭西佛,世尊無敗者,由眾遠離住,出發欲得食。 (2)持果見奉佛,往詣人牛王,信心我歡喜,我施多羅果。 (3)九十四劫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實之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多羅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〇七 耶子果實施者 (1)槃頭婆提城,我為庭園師,我見離塵者,佛在空中行。 (2)我取椰子實,施與最勝者,有大名聲者,空中立受食。 (3)我心生歡喜,以得現世樂,以極淨信心,施佛之果實。 (4)彼時廣大喜,我得最上樂,無論生何處,為我而生寶。 (5)九十一劫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實之報。 (6)天眼我清淨,善巧入三昧,究明得六通,施果實之報。 (7)燒盡諸煩惱………… (8)實我善來哉………… (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椰子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攝頌: 黃花樹花三枝施,一鉢、伽斯塔瑪拉, 阿瓦陀果、芭拉果,枸櫞果與阿捷拉, 菴摩羅果、多羅果,椰子果施共十人, 以上共為一百偈,偈頌無上亦無下。 # 第五十二 庫蓮伽果施者品 ## 五〇八 庫蓮伽果施者 (1)我昔狩鹿者,徘徊森林中,奉見離塵佛,法之究竟者。 (2)庫蓮伽果實,施佛最勝者,信心親手施,福田最勝者。 (3)三十一劫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實之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庫蓮伽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〇九 山蘋果施者 (1)金色等覺者,應供受供者,彼於行路時,我施山蘋果。 (2)九十一劫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實之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山蘋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一〇 庫孫芭果施者 (1)迦庫達佛陀,牛王天中天,遊行於路上,我施庫孫芭。 (2)三十一劫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庫孫芭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一一 開塔伽花施者 (1)人中最上者,威陀河岸住,我見離塵者,專念佛入定。 (2)我持開塔伽,彼花微妙香,信心我歡喜,供養最勝者。 (3)五十一劫昔,彼時我施花,惡趣我不知,施花之果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開塔伽花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一二 那伽樹花施者 (1)金色等覺者,應供受供者,彼於行路時,我供那伽花。 (2)九十一劫昔,彼時我供花,惡趣我不知,供花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那伽樹花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一三 阿順那花施者 (1)羌達巴迦岸,我為緊那羅,奉見離塵佛,自存無敗者。 (2)信心我歡喜,感激我合掌,阿順那樹花,供養自存者。 (3)思願其善業,捨緊那羅身,〔我往生天界〕,生三十三天。 (4)三十六度間,天主治天國,十度轉輪王,治理諸大國。 (5)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良田蒔[A1]豐富,善根種自存。 ᅟᅟ==[A1] 豐【CB】,豊【南傳】== (6)善根之所促,出家為非家,釋迦教之中,值成供養者。 (7)燒盡諸煩惱………… (8)實我善來哉………… (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阿順那花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一四 庫塔伽花施者 (1)雪山不遠處,名洽瓦拉山,斯達薩那佛,住於此山中。 (2)我取雪山花,我行於空中,奉見無漏者,已度於暴流。 (3)取庫塔伽花,我戴於頭上,向佛自存者,諸花獻大仙。 (4)三十一劫昔,彼時我獻花,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5)燒盡諸煩惱………… (6)實我善來哉………… (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庫塔伽花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一五 想音者 (1)昔為狩鹿人,我在森林中,我見離塵佛,諸天眾相從。 (2)說明四諦理,宣示不死道,聞說微妙法,世間親尸棄。 (3)佛之微妙音,無等亦無比,其處起信心,度脫難度有。 (4)三十一劫昔,彼時得想音,惡趣我不知,想音之果報。 (5)燒盡諸煩惱………… (6)實我善來哉………… (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想音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一六 一切果施者 (1)我名瓦魯那,生為婆羅門,通達於真言,捨子入森林。 (2)我住於山麓,建造一草庵,善作諸庵室,悅意為間壁。 (3)巴多穆塔拉,應供世間解,彼欲拔濟我,來至我庵室。 (4)佛至森林中,身有廣大光,依佛之威力,彼時山麓輝。 (5)我見此神變,我知最勝覺,我即取鉢器,滿盛以果實。 (6)我近佛之前,我施諸筐籃[1],佛為哀愍我,受取作斯言。 ᅟᅟ==[1] 「諸筐籃」,底本為 sākhārik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saha khārim adās' ahaṁ。== (7)「汝持諸筐籃,汝隨我後來,僧伽食汝果,汝多種福田[2]。」 ᅟᅟ==[2] 「多種福田」,底本為 puññaṁ tam ua,今採用暹本之 puññaṁ ta va bhavissati。== (8)我取諸美器,施比丘僧伽,其處起信心,我生兜率天。 (9)其處有歌舞,演奏天之樂,福業相應故,常享此善果。 (10)生天或生人,無論生何處,受用我無缺,施果之果報。 (11)施佛以果實,治四洲山海。 (12)及空飛鳥群,我治施果報。 (13)密林中夜叉,羅剎甕形鬼,大鵬金翅鳥,奉仕近我前。 (14)龜犬與蜜蜂[3],蚊虻諸蟲類,彼等我支配,施果之果報。 ᅟᅟ==[3] 「龜、犬與蜜蜂」,底本為 kumbhasoṇā madhukarā,今採用暹羅本之 kunmā soṇāmadhukarā。== (15)大鵬金翅鳥,羽生大力鳥,彼等歸依我,施果之果報。 (16)龍象有名聲,壽長具神通,彼等我支配,施果之果報。 (17)獅子豹與彪,豺狼與熊羆,彼等我支配,施果之果報。 (18)藥草中住虫,空中飛蝗蛾,此皆歸依我,施果之果報。 (19)見極極難見,微細極深妙,明瞭我住見,施果之果報。 (20)今見八解脫,住為無漏者,熱心我賢明,施果之果報。 (21)住為沙門果,瞋盡有大名,佛子中一人,施果之果報。 (22)白根之所促,究明六神通,徧知一切漏,住為無漏者。 (23)佛子有三明,逮得六神通,天眼得大名,數多中一人。 (24)十萬劫之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實之報。 (25)燒盡諸煩惱………… (26)實我善來哉………… (2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一切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一七 紅蓮華持者 (1)距雪山不遠,有羅摩沙山,佛名桑巴瓦,住彼露地中。 (2)我由住居出,手持鉢曇摩,一日持供佛,再返我住居。 (3)三十一劫昔,我供養彼佛,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紅蓮華持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攝頌: 庫蓮伽果、山蘋果,寇孫芭果、開他伽, 那伽樹花、阿順那,庫塔伽花、想音者, 一切果施、紅蓮持,此處八十偈,其上有三偈。 # 第五十三 一握草施者品 ## 五一八 一握草施者 (1)距雪山不遠,山名瀾波伽,帝須等覺者,露地於經行。 (2)時我為狩鹿,徘徊森林中,奉見天中天,我施一握草。 (3)以草為座具,施佛起信心,禮拜等覺者,北向出發去。 (4)我去時不久,獅子襲我死。 (5)我向最勝者,我作善業故,速由人身脫,我往生天界。 (6)我因福業故,得享美宮殿,黃金造千層,幢飾百旗竿。 (7)放光如旭日,宮殿天女滿,諸欲得滿足,我享天界樂。 (8)白根之所促,我由天界沒,還來人界中,我得修漏盡。 (9)九十四劫昔,我為施坐具,惡趣我不知,施草之果報。 (10)燒盡諸煩惱………… (11)實我善來哉………… (12)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一握草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一九 背闍施者 (1)毗婆尸世尊,世間最勝者,淨信我親手,奉施一背闍[1]。 ᅟᅟ==[1] 「一背闍」,底本為 ekapecchaṁ,脚註異本為 ekaṁ pacchaṁ暹羅本為 ekaṁ veccaṁ。究為何物不明,概為一種坐或乘用之具。== (2)象乘與馬乘,我得受天乘,施背闍之故,我逮得漏盡。 (3)九十一劫昔,彼時施背闍,惡趣我不知,施背洽之果。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背闍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二〇 歸依者 (1)比丘與外道,我與同船乘,船壞沉沒時,比丘我歸命。 (2)二十一劫昔,與我歸依處,惡趣我不知,歸依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歸依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二一 塗油施者 (1)槃頭婆提城,我住於王園,我為法語者,終日持水瓶。 (2)奉見離塵佛,身命於正勤,禪思樂禪者,無漏自在者。 (3)奉見無漏者,遂欲度暴流,信心我歡喜,我施佛塗油。 (4)九十一劫昔,我為施塗油,惡趣我不知,塗油之果報。 (5)燒盡諸煩惱………… (6)實我善來哉………… (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塗油施者長老唱此等偈。 ## 五二二 輕烤糖果施者[1] ᅟᅟ==[1] 「輕烤糖果」,底本為 lahupūpapavaṁ,脚註所示異本為 labhusupuṭakaṁ,又暹羅本為 supatikaṁ,以上均不明了,今暫假字讀為 lahupūpapakkaṁ(SK, Pakvaṁ)。== (1)毗婆尸導師,日中休息時,輕烤糖果施,我樂天一劫。 (2)九十一劫昔,我烤糖果施,惡趣我不知,施糖果之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輕烤糖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二三 支杖施者 (1)我入森林中,彼時我砍竹,持竹為支杖,我施與僧伽。 (2)見佛起信心,禮拜善務者,施佛一支杖,向北我行去。 (3)五十九劫昔,彼時施支杖,惡趣我不知,施杖之果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支杖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二四 山耐羅花供養者 (1)我為狩鹿人,徘徊於林中,奉見離塵佛,法之究竟者。 (2)彼喜眾生利,為大悲愍者,信心我歡喜,供養耐羅花。 (3)三十一劫昔,彼時供養花,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我証得三明,我行佛之道。 ——如是具壽山耐羅花供養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二五 菩提樹清掃者 (1)菩提樹之葉,落下塔境內,我曾為清掃,我得二十德。 (2)依此業威力,輪迴於諸有,天界與人界,只此二有中。 (3)我由天界沒,還來人有中,但只生二族,剎利婆羅門。 (4)四肢五體具,〔行動〕具縱橫,美顏且可愛,諸肢全無缺。 (5)生天或人中,任生何處有,金色有光輝,身體似金成。 (6)我膚常柔軟,細滑成優美,取除菩提葉,清掃之果報。 (7)身趣任何生,不使染塵垢,取除菩提葉,清掃之果報。 (8)熱之於風熱,或依於火熱,我體汗不出,清掃之果報。 (9)身無瘍腫紲,癩𨂰胎毒痣,取除菩提葉,清掃之果報。 (10)他德生諸有,身體我無病,取除菩提葉,清掃之果報。 (11)他德生諸有,心不生苦痛,取除菩提葉,清掃之果報。 (12)他德生諸有,平生我無敵,取除菩提葉,清掃之果報。 (13)他德生諸有,受用我無缺,取除菩提葉,清掃之果報。 (14)他德生諸有,逢火王賊水,我心無怖畏,清掃之果報。 (15)他德生諸有,奴僕與婢女,使役從我心,〔清掃之果報〕。 (16)壽量生人有,住於壽命限,由此得不減,清掃之果報。 (17)內外國市民,望求榮達者[1],欲得幸福者,全皆來從我。 ᅟᅟ==[1] 「望求榮達」,底本為 vuṭṭhikāmā,今採用暹羅本之 vuddhikāmā。== (18)有財有名聲,吉祥與親黨,於我皆享有[2],清掃之果報,離怖畏驚懼,此亦常於有。 ᅟᅟ==[2] 「於我皆享有……此亦常於有」,底本為 bhavesaṁ sabbato bhave,今採暹羅本之 bhave'haṁ sabbadā bhave。== (19)諸天與人天,修羅乾闥婆,夜叉與羅剎,輪迴常守護。 (20)天界與人中,皆共享名聲,我生最後有,安穩達涅槃。 (21)道果與聖教,靜慮與通德,優與他人等,涅槃無漏者。 (22)取除菩提葉,我曾心歡喜,常為此等德,具足二十支。 (23)燒盡諸煩惱………… (24)實我善來哉………… (2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菩提葉清掃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二六 阿曼達果施者 (1)巴多穆塔拉,諸法究竟者,世間之導師,三昧起經行。 (2)彼時我持籃,我採果實來,得見離塵佛,牟尼為經行。 (3)信心我歡喜,合掌舉頭上,禮拜等覺者,我施阿曼達。 (4)十萬劫之昔,彼時施果實,惡趣我不知,施果實之報。 (5)燒盡諸煩惱………… (6)實我善來哉………… (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阿曼達果施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二七 妙香 (1)於此賢劫中,迦葉佛出世,婆羅門之裔,彼有大名聲,於諸論者中,最為殊勝者。 (2)八十隨形好,三十二相具,一群光明圍,聚合有光輝。 (3)發光如日月,使人感鼓舞,惠如雲與海,使人得冷靜。 (4)持戒如大地,三昧如雪山,慧猶如虛空,無著疾如風。 (5)彼為大勇者,何時眾無畏,為拔濟大眾,說明四諦理。 (6)彼時波羅捺,我為長者子,財貨米穀豐,我有物甚多[1]。 ᅟᅟ==[1] 「我有物甚多」,底本為 pahū tadā,今採用暹羅本之 pahū mamaṁ。== (7)我出為散步,徘徊至鹿苑,如是得見佛,說示不死道。 (8)佛陀發愛語,迦陵頻伽聲,向眾說妙法,如鵝鳴鼓音。 (9)我見天中天,聞其妙法語,我捨諸多財,出家為非家。 (10)如是我出家,不久成多聞,我為說法者,諸種辯才具。 (11)我判佛容色,自信我歡喜,我於大眾中,屢讚金色佛。 (12)佛諸漏已盡,無怒斷疑惑,盡滅一切業,由失念得脫。 (13)彼為佛世尊,無上人師子,含天與世間,為轉梵輪者。 (14)自御調御他,自寂他寂靜,消滅自煩惱,亦使他消滅,自[A1]己為奮發,鼓舞諸大眾。 ᅟᅟ==[A1] 己【CB】,已【南傳】== (15)勇者為英雄,賢者亦慧者,自在悲愍者,彼為勝利者,勝者無入胎,亦無依著者。 (16)思想無動搖,堅固無等者,運荷如牡牛,龍象與師子,於諸教師中,彼為有能者。 (17)離貪無垢梵,論勇無諍喧,內心無荒蕪,神通脫毒箭,純潔與清淨,無能等比者。 (18)婆羅門沙門,醫王世間主,斷毒箭戰士,無依無動喜。 (19)依佛保護者,結付能殺者,明作指導者,受用斷聽者。 (20)無荒蕪寬大,無怒無疑惑,離塵應答者,香慈為說明。 (21)濟度創造者,創造截斷者,令達忍殺者,保護苦行者。 (22)平等心無偏,慈意不思議,寂靜無欺瞞,已作第七仙。 (23)度疑已無慢,無量不可喻,超一切言說,勝者究諦智[2]。 ᅟᅟ==[2] 「勝者究諦、智」,底本為 saccaneyyantago jino 應讀為 saccañe yyantago jino。== (24)佛如勝太陽[3],淨信齎不死,是故佛法僧,信之有大利[4]。 ᅟᅟ==[3] 「如勝太陽」,底本為 sattasāravare tasmim,今採用暹羅本之 sataraṁsivare tasmiṁ。== ᅟᅟ==[4] 「有大利」,底本為 mahiddhikā,(有大神力)今採用暹羅本之 mahātthikā。== (25)如是依諸德,歸依最上佛,稱讚於眾生,而我行說法。 (26)我由彼處沒,往生兜率天,享受大安樂,沒後生人間。 (27)吐息口有香,我體亦芬香,汗香其他香,一切香不絕。 (28)我口常有香,如同紅蓮華,青蓮旃簸迦,我身常放香。 (29)功德之利益,如雨後之花,果報未曾有,一心聞稱讚。 (30)諸人來集中,說佛德利益,到處我幸福,僧伽聽我言[5]。 ᅟᅟ==[5] 「僧伽聽我言」,底本為 rasaddhovisamāyuto,文意不明,今採用暹羅本之 saṅghovirasamāsuto。== (31)幸福有名聲,見愛光輝者,令喜說不輕,有慧無缺點。 (32)敬佛壽盡者,易得入涅槃,應說彼諸因,如爾應聽之。 (33)世尊真名聲,如法為敬讚,是故生何處,我皆有名聲。 (34)稱讚苦終佛,真實無為法,邇來我幸福,與樂眾生者。 (35)於說佛之德,歡喜歸屬佛,是故皆歡喜,己喜他生喜。 (36)人世暴流中,充滿諸外道,征伏惡外道,廣說佛德輝。 (37)勝者等覺者,為作眾生喜,念彼之勝德,敬愛我度日[6]。 ᅟᅟ==[6] 「敬愛我度日」,底本為 divasa-saṅko'haṁ,又暹羅本為 saradīva sasanko'ham,兩者皆難判讀正確,今暫假讀為 diva-saṅkamanto。== (38)盡我全能語,稱讚善逝者,是故我雄辨,諸種辯才具。 (39)得疑之愚者,輕侮大牟尼,折伏以正法,是故不輕侮。 (40)眾生除煩惱,我向佛稱讚,我心無煩惱,此由業之故。 (41)佛作隨念說,聞者生菩提,是故我有慧,觀察深遠義。 (42)一切諸漏盡,已度輪迴海,無取如孔雀,將欲達寂滅 (43)實此賢劫中,我稱讚勝者,惡趣我不知,讚佛之果報。 (44)燒盡諸煩惱………… (45)實我善來哉………… (4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妙香長老唱此等之偈。 攝頌: 一握草施、背闍施,歸依者與塗油施, 輕烤糖果、支杖者,山耐羅花、菩提樹, 阿曼達果與妙香,偈數一百二十七。 # 第五十四 迦旃延品 ## 五二八 摩訶迦旃延(迦底仙裔者) (1)巴多穆塔拉,不動無敗者,勝者世導師,十萬劫昔出。 (2)佛眼如蓮華,口無垢如月,容貌如金山,光與日光等。 (3)佛飾以勝相,魅眾生之眼,超一切言說,人天皆恭敬。 (4)等覺覺眾生,雄辯音聲妙,擴展悲愍座,眾中無所畏。 (5)說示微妙法,有關四諦理,愚癡陷泥中,拔濟諸有情。 (6)時我住雪山,獨行苦行者,奉見最勝者,由空行人界。 (7)詣近佛勇者,讚弟子聞法。 (8)「我今略詳說,眾喜迦旃延。 (9)如是類弟子,他人從未見,此者後第一,比丘心當知。」 (10)驚聞佛之語,彼時我悅意,我往雪山行,持來多量花。 (11)我向佛供養,世間歸依所,願求其地位,其時我知志,捨有諍論者,諸為作記別。 (12)「此為純金膚,勝仙身毛豎,固定肩隆起,合掌為不動。 (13)眼中充滿喜,彼欲稱讚佛,了解法殊勝,甘露灌頂者。 (14)聞迦旃延德,立願求地位,彼於未來世,瞿曇大牟尼。 (15)彼於彼法中,依法為繼子,彼名迦旃延,大師之弟子。 (16)多聞有大智,善解教極意,如我為記別,逮得其地位。」 (17)十萬劫之昔,彼時作是業,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18)生天或生人,輪迴只二有,他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19)剎利婆羅門,只生此二族,賤族我不生,供佛之果報。 (20)而今最後生,生爵禪尼城,彼為婆羅門,猛光王輔師[1]。 ᅟᅟ==[1] 「猛光王輔師」,底本為 Pajjotassa Acaṇḍassa,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本之 Pajjotassasa Candassa。== (21)提利提瓦洽,我為彼之子,賢明通吠陀,母名羌德芭,我名迦旃延,金色皮膚勝。 (22)大地守護者,遣我觀察佛,解脫城之門,奉見積德者。 (23)惡趣之泥乾,聞無垢佛語[2],我與餘七人,逮得不死道。 ᅟᅟ==[2] 「我與餘七人」,底本為「我與五百人」(satehi saha pañcahi)基於長老偈(四九四~五〇二)之註中所說,採用暹羅本之 scschi saha sattahi。== (24)善逝大慧者,我解其極意,置我為第一,希望善成就。 (25)燒盡諸煩惱………… (26)實我善來哉………… (2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摩訶迦旃延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二九 跋迦梨(著樹皮衣者) (1)十萬劫之昔,世間導師出,無量阿諾摩,巴多穆塔拉。 (2)顏如鉢頭摩,清潔無垢膚,全不染世間,如蓮不染水。 (3)眼如蓮華葉,如蓮為人愛,最上蓮華香,是故佛得名。 (4)無慢最勝者,為諸盲人眼,以纏寂靜衣,悲慧深如海。 (5)梵天阿修羅,時時敬勇者[1],人中最上人,天人同圍繞。 ᅟᅟ==[1] 「梵天阿修羅,時時敬勇者」,底本為 brahmāmarasuraccito,今採用暹羅本之 brahmāsurasurā-acchito。== (6)身口有妙香,言語微妙聲,一切眾歡喜,自稱讚弟子: (7)「勝解有善慧,熱望教示我,跋迦梨比丘,世間無二者。」 (8)我生於鵞城,婆羅門之子,我聞此語後,渴望其地位[2]。 ᅟᅟ==[2] 「渴望」,底本為 abhiropayiṁ,今採用脚註所示之異本及暹羅本之 abhirocayim。== (9)招請無垢佛,如來與弟子,施食七日間,使著諸外衣。 (10)頭面禮佛足,飛入大德海,我心喜充滿,為作如是言: (11)「卿之所稱讚,信解有仙人[3],比丘中第一,我亦欲如彼。」 ᅟᅟ==[3] 「信解有仙人」,底本為 ito sattamake 'hani,今採用暹羅本之 idha saddhādhimutto isi。== (12)我為如是言,所見無障礙,勇者大牟尼,為眾言如斯: (13)「黃金之住居,身積金施物,人人之眼魅,如是一學童 (14)此者未來世,瞿曇大仙侍,信解弟子中,此為第一人 (15)為天或為人,一切苦痛避,受用物圍繞,輪迴幸福者。 (16)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彼名為瞿曇,大師在世間。 (17)依於彼法中,於法後繼子,彼名跋迦梨,大師之弟子。」 (18)思願彼勝業,捨身往帝釋。 (19)我為幸福者,輪迴於諸有,我於舍衛城,出生於某家。 (20)食血肉之鬼,逼母生怖畏[4],身軟如生酥,置我於寢牀。 ᅟᅟ==[4] 「逼母生怖畏」之母,底本為 mandam,今採暹羅本 mātā。== (21)大仙足之前,橫臥乞憐意:「此子獻與卿,務請為歸依!」 (22)歸依彼牟尼,彼時皆畏懼,蓮手有輪相[5],軟網受取我。 ᅟᅟ==[5] 「有輪相」,底本為 saṅkhalaṅkena,今採暹羅本之 cakkañkitena。== (23)我自此以來,為佛所守護,一切依解脫,幸福得成長。 (24)我由離善逝,心暫不滿足,生年方七歲,出家為非家。 (25)生諸波羅蜜,殊勝青眼佛[6],我望佛色身,心中不滿足。 ᅟᅟ==[6] 「殊勝」,底本為 paraṁ,今採用暹羅 varaṁ。== (26)使知佛身樂,勝者教誡我:「汝止跋迦梨!」愚喜身何樂? (27)賢者見正法,斯可得見我,不見正法者,不能得見我。 (28)無邊缺點身,應喻於毒樹,一切病住家,全體為苦塊。 (29)是故厭離色,見五蘊生滅,一切諸煩惱,易使至邊際。 (30)眾生之導師,如是訓誡我,我登靈鷲山,山窟靜禪思[7]。 ᅟᅟ==[7] 「山窟」,底本為 giriniddare,今採用暹羅本之 girikandare。== (31)牟尼立山麓,彼佛向我言,勝者具白根,我聞心歡喜。 (32)巖高數百人,斷崖我飛降,依佛之威力,安樂至大地。 (33)於是再聞法,說五蘊生滅,我知彼之法,逮達羅漢位。 (34)彼時大牟尼,逮達死邊際,置我大眾中,信解為第一,無上大慧者,〔當眾〕如是宣。 (35)十萬劫之昔,彼時作是業,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36)燒盡諸煩惱………… (37)實我善來哉………… (38)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跋迦梨唱此等之偈。 ## 五三〇 摩訶劫賓那 (1)巴多穆塔拉,究竟諸法者,如兩降虛空,秋空昇太陽。 (2)語光之所化,開覺紅蓮華,導師以慧光,使乾煩惱泥。 (3)滅諸外道名,如日滅螢光,何處說法寶[1],如日寶照出。 ᅟᅟ==[1] 「何處說法寶」,底本為 sabbatth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sabbattha。== (4)諸德之廣大,如諸寶之海,又為諸生物[2],法雲降法雨。 ᅟᅟ==[2] 「又為諸生物,法雲降法雨」,底本為 pajjunno pi va bhūtāni,今採用暹羅本之 pajjunnoriva bhūtānaṁ。== (5)我於有鷲城,時為裁判官,我詣佛之所,聽聞佛之法。 (6)比丘教誡者,所作皆已作,說明弟子德,我意得薰淨。 (7)我聞心喜歡,供佛與弟子,招待諸飲食,願求彼地位。 (8)時佛如鵞王[3],鳴如大鼓音,如是汝等見,裁判巧大臣。 ᅟᅟ==[3] 「時佛如鵞王,鳴如大鼓音」,底本為 haṁsadundubhīnivaco,今採用暹羅本之 haṁsadundubhinissano。== (9)平伏我足下,生長如柔樹,雲色且看寬[4],口目現喜歡。 ᅟᅟ==[4] 「雲色」,底本為 jimuttavaṇṇ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jūmuttvaṇṇaṁ。== (10)彼有大眷族,相應如王者,所作皆已作,願求羅漢位。 (11)施捨此施食,依願得成就,十萬劫之間,彼不生惡趣。 (12)生天享天福,人中身偉大,隨受殘餘年,逮得涅槃道。 (13)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有名瞿曇者,大師在世間。 (14)依於彼法中,得為後繼子,彼名劫賓那,大師之弟子。 (15)我依勝者教,廣作諸善業,我即捨人身,往生兜率天。 (16)轉生人天國,從經我施教[5],後生波羅捺,計尼耶之裔。 ᅟᅟ==[5] 「從經」,底本為 sutaso,今採用暹羅本之 suttaso。== (17)我與我之妻,眷屬千人伴,五百辟支佛,〔我等〕為奉侍。 (18)三個月之間,供養諸飲食,各各施三衣,沒後我生天。 (19)我由彼處沒,再還於人間,雪山之裾野,庫庫達城生。 (20)我名劫賓那,王子有大名,他之大臣子,皆為我侍從。 (21)得大國王樂[6],一切遂所欲,商人等告我,得知佛出世: ᅟᅟ==[6] 「得大國王樂」,底本為 mahārajjaṁ sukhappatto,今採用暹羅本讀為 mahārajja-sukhappatto。== (22)「佛出於世間,唯一無等者,彼說明正法,不死無上樂 (23)彼之弟子等,修行善解脫。」我聞此善語,恭敬諸商人。 (24)捨國與大臣,出家歸命佛,摩訶羌達河,彼處堤平滿。 (25)無船無淺處,急流河難渡,心念佛之德,安然得渡過。 (26)「佛已渡有流,世間邊際達,依智者誓言,成就我之旅。 (27)佛道及解脫,其樂為寂靜,依此之誓言,成就我之旅 (28)僧伽度曠野,無上之福田,依此之誓言,成就我之旅。」 (29)作此最勝誓,水由道路去,是故安樂渡,爾時心地寬。 (30)見佛照如旭,金山燭臺輝。 (31)諸弟子相從,如群星拱月,猶如帝釋雨,奉見教水喜。 (32)大臣皆敬禮,立住於一端,佛知我等願,說法〔妙音宣〕。 (33)聞無垢法已,我向勝者言:「我等厭離有,請允許出家。」 (34)「為終汝等苦,說示諸善法,應力行梵行!」第七仙言此。 (35)我等聞佛語,全著比丘衣,教受具足戒,成為預流者。 (36)由此祇園行,化導者示教,我受勝者教,逮得羅漢位。 (37)由是我受教,千人之比丘,如我教奉行,彼等成無漏。 (38)勝者德滿足,置我於第一:「劫賓那比丘,教誡中第一。」 (39)十萬劫之昔,彼時作其業,今世我現果,急流善解脫。 (40)燒盡諸煩惱………… (41)實我善來哉………… (42)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摩訶劫賓那長者唱此等之偈。 ## 五三一 陀驃摩羅 (1)巴托穆塔拉,彼名為勝者,十萬劫之昔,彼佛出世間 (2)教誡諸生物,濟度使了解,善巧為說法,多人為佛度。 (3)悲愍諸眾生,為之求利益,佛遇諸外道,五戒使安住。 (4)如是諸外道,鎮靜於空無,逮得羅漢果,到達真自在。 (5)牟尼之身高,五八拉達那,高貴黃金輝,三十二妙相。 (6)彼時之壽命,當得十萬歲,彼佛於其間,度脫數多人。 (7)爾時有鵞城,我為長者子,最勝者之前,往詣聞說法。 (8)我向諸比丘,為之設牀座,稱讚佛弟子,聞法我歡喜。 (9)大仙及僧伽,真誠我接待,頭面頂禮足,願求其地位。 (10)爾時大勇者[1],稱讚我之業,「導師與僧伽,七日受飲食。 ᅟᅟ==[1] 「爾時大勇者」,底本為 tadahaṁ sa mahāvīro,今用暹羅本之 tdā hi so mahāvīro。== (11)彼眼如蓮葉,且具黃金膚,我足以平伏[2],願求最上位。 ᅟᅟ==[2] 「我足以平伏」之「我」,底本為 maṁ,今採用脚註異本所示之 me。== (12)今後十萬劫,出生甘蔗族,名為瞿曇者,大師在世間。 (13)彼為佛弟子,陀驃摩羅名,最上之牀座,彼為設置者。」 (14)思願其善業,捨身往帝釋。 (15)三百治天國,五百為輪王。 (16)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無論在何處,依業有幸福。 (17)九十一劫昔,世間導師出,彼名毘婆尸,眼美觀諸法。 (18)初我有惡心,非難佛弟子,弟子皆漏盡,而後知清淨。 (19)人中之勇者,弟子諸大仙,我奉以食符,更施以乳飯。 (20)又此賢劫中,有名迦葉佛,彼於論者中,最為殊勝者,婆羅門之裔,彼有大名聲。 (21)光輝彼佛教,征服惡外道,化導應化者,師弟同入寂。 (22)師弟同入寂,佛教內皆知,諸天為動搖,捉髮齊號泣。 (23)「法眼者涅槃,不見善務者,再不聞正法,我等少福耶。 (24)山地皆動搖,大海亦憂心。 (25)四方諸非人[3],鼓雷鳴怖畏。 ᅟᅟ==[3] 「諸非人」,底本為 samānusā,今採用脚註異本所示及暹羅本之 amānusā。== (26)流星由空墜,倏然見火光,陸生諸有情,人畜皆悲鳴。」 (27)慘酷之事件,教之滅亡報[4],比丘心動搖,我等如是思。 ᅟᅟ==[4] 「教之滅亡報」,底本為 sāsanatthañ ca sūcakaṁ,今採牛暹羅本之 sāsanatthaṅgasūcake。== (28)「我等之生命[5],無教成何用,我等入大林,勝者教修行。」 ᅟᅟ==[5] 「我等」,底本為 sammā,今採用暹羅本之(a)mhākaṁ。== (29)林中高聳立,見最上之岩,我等梯攀登,其梯即倒壞[6]。 ᅟᅟ==[6] 「倒」,底本為 pātapamhase,今採用暹羅本之 pātayimhase。== (30)爾時向我等,長老教誡曰,「佛之出世難,得信佛更難[7],信佛已得之,而教尚餘時。 ᅟᅟ==[7] 「信佛已得之」,底本為 saddhā vo sulabhā laddhā,今採用暹羅本 saddhā vā dullabhā laddhā。== (31)失去時機者,無邊苦海墮,是故應修行,住於教之間。」 (32)長老阿羅漢,從者為不還,善戒修行者,皆往生天界。 (33)或入涅槃者,或度輪迴者,或生於淨居,我與弗屈娑,沙毘耶者等,皆同是婆醯。 (34)鳩摩羅迦葉,彼則往各處,未脫輪迴縛,瞿曇所哀愍。 (35)我生末羅國,拘尸那伽羅,我尚於胎中,父母入葬堆。 (36)積木上生我,落於吉祥草,過去世梵行[8],七歲得解脫。 ᅟᅟ==[8] 「梵行」,底本為 brahmacera,今採用暹羅本 Brahmacāri。== (37)乳飯之果報[9],我具五種德,屢屢為惡促,論爭煩惱盡。 ᅟᅟ==[9] 「乳飯」,底本為 khirāsana,今採用暹羅本之 khirodana。== (38)我今己超越,罪惡與幸福,至上寂靜得,住為無漏者。 (39)善繼者等喜,為我設牀座,勝者滿我德,置我為第一。 (40)燒盡諸煩惱………… (41)實我善來哉………… (42)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陀羅摩羅長者唱此等之偈。 ## 五三二 鳩摩羅迦葉 (1)十萬劫之昔,世間導師出,巴多穆塔拉,濟世之勇者。 (2)我為婆羅門,為知通吠陀[1],日中休息時,徘徊見奉佛。 ᅟᅟ==[1] 「被知」,底本為 va sato,今採用暹羅本之 vissuto。== (3)說明四諦理,覺含天弟子,稱讚大眾中,巧說者第一。 (4)爾時我心喜,招請施如來,種種彩色布,莊嚴飾假屋。 (5)有德寶光佛,弟子處其中,七日間飲食,種種上味供。 (6)我以多彩花,供佛與弟子,平伏佛足下,願求其地位。 (7)彼時勝牟尼,世之悲愍者,一心希望者,佛為如是言:「如此鉢頭摩,最勝再生族。 (8)柔順如柔樹,喜極且喜多,大眼表增喜,熱意於我教[2]。 ᅟᅟ==[2] 「熱意於我教」,底本為 sāsanalālas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sāsanasālayaṁ。== (9)平伏我足下[3],一人喜還來,巧說者利益,彼願求此位。 ᅟᅟ==[3] 「我足下」,底本為 maṁ Pādamūle,今讀為 me pādamūle。== (10)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有名瞿曇者,大師在世間。 (11)於彼佛法中,得為後繼子,鳩摩羅迦葉,大師之弟子。 (12)彼施美花布,及依施寶珠,彼為善巧說,於中第一者。」 (13)思願其善業,捨身往帝釋。 (14)徘優舞台上,徘徊於諸有[4],薩迦鹿王子,而入於獸胎。 ᅟᅟ==[4] 「諸有」,底本為 bhavākāse,今採用暹羅本之 bhavābhave。== (15)彼時於胎內[5],被殺順序來,我母捨薩迦(鹿王),歸依尼俱盧。 ᅟᅟ==[5] 參照可與本生經第十二榕樹鹿本生譚。== (16)母由王脫死,拒棲與薩迦,如是教誡我,〔薩迦不可依〕。 (17)「事尼俱盧陀,勿共薩迦住,雖依薩迦生,勿寧依尼死。」 (18)鹿王之教誡,我母依教誡。 (19)樂還兜率處,如旅還自家。 (20)迦葉勇者教,將欲滅盡時,我登於岩頭,修行勝者教。 (21)今於王舍城,我生長者家,母於妊娠時,出家為非家。 (22)知尼等懷孕,帶往婆達多:「彼言應放逐,此惡比丘尼。 (23)得遇牟尼主,勝者垂愍憐,我母在尼寺,使我得安產。 (24)拘薩羅王知,收留養育我,稱名為迦葉,〔王子之待遇〕。 (25)為大迦葉在,冠以鳩摩羅,依佛所說身,聞等蟻塚教。 (26)由是得解脫,我心全歸無,調御諸眾生,我得第一位。 (27)燒盡諸煩惱………… (28)實我善來哉………… (2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鳩摩羅迦葉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三三 婆醯迦 (1)十萬劫之昔,世間導師出,彼有大光明,三界為第一,巴多穆塔拉,為彼佛之名。 (2)牟尼稱讚我,速通比丘德,我聞心歡喜,敬事此大仙。 (3)我施七日間,佛與諸弟子,禮拜等覺者,願求其地位。 (4)佛為我授記,見此婆羅門,平伏我足下,具足思慮者[1]。 ᅟᅟ==[1] 「具足思慮者」,底本為 pin aṁsaṁ paccavekkhanaṁ,今依暹本參照採用 sampannapaccavekkhaṇaṁ。== (5)如積金施物,皮膚身清白,如垂頻婆果,剛正再生族。 (6)生來德堅固,更生如柔樹,具德身柔軟,口角見喜綻。 (7)此者速通達,願求比丘位[2],來世有瞿曇,大勇在世間。 ᅟᅟ==[2] 「願求」,底本為 patthayato,今採用暹羅本之 patthayate。== (8)於彼佛法中,得為後繼子,名為婆醯迦,大師之弟子。」 (9)彼時我滿足,終生侍牟尼[3],死往生天界,恰如歸自家。 ᅟᅟ==[3] 「侍」,底本及暹羅本為 vuṭṭhāya一今應讀為 upaṭṭhāya。== (10)為天或為人,其業安樂故,生生於輪迴,我享受祥福。 (11)迦葉勇者教,將欲滅盡時,我登於巖頭,修行勝者教。 (12)有慧戒清淨,勝者教行者,由彼死去時,五人往天界。 (13)我於最上城,婆㝹迦車生,爾後我乘船,出往危險海。 (14)由此數日後,船壞〔沉海中〕,彼時甚恐怖,落入鯨住處[4]。 ᅟᅟ==[4] 「鯨之住處」,底本為 makarākare,今採用暹羅本之 makarālaye。== (15)爾時我努力,飄浮渡大海,到著岸邊港,知我者甚稀。 (16)我著樹皮衣,入村為乞食,爾時諸人喜,「稱我阿羅漢。 (17)與此人飲食,衣牀及藥物,〔對彼施恭敬〕,我等有幸福。」 (18)我得必需品,恭敬受供養[5],「我為阿羅漢[6]」念生不如理。 ᅟᅟ==[5] 「恭敬受供養」,底本為 sakkatapūjit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sakkatapūjito。== ᅟᅟ==[6] 「我為阿羅漢」,底本為 arahā yan,今採用暹羅本之 arahā haṁ。== (19)由北我知心,昔天非難云:「不知方便道,云何稱羅漢!」 (20)我被天非難,動搖我問天:「阿羅漢何處,最上人何在?」 (21)拘薩舍衛城,廣智廣慧者。 (22)釋迦族之子,無漏阿羅漢,得阿羅漢位,敬請為說法。 (23)我聞天語喜,如貪者得財。 (24)心喜欲得見[7],最上阿羅漢,欲見善見者,行境無邊者。 ᅟᅟ==[7] 「欲得見」,底本為 duṭṭham ananta,今採用暹羅本之 datthum an anta。== (25)爾時心歡喜,尋師我出家:「常以無垢口,奉見最勝者。」 (26)世所喜樂城,至維吉陀市,我問再生族:「何處有善喜?」 (27)由此如是言:「人天敬禮佛,索食入城市。 (28)欲見牟尼者,趣禮最上人。」 (29)我即速前往,最上舍衛城,奉見無耽者,無欲彼求食。 (30)持鉢無惑眼,此世敬甘露,吉祥明所在,口齎出日光。 (31)我至彼佛前,平伏作斯言:「破滅惡道者,為我歸依處。」 (32)第七仙言曰:「生命為存續,徘徊我乞食,為汝說法話,今尚非其時。」 (33)我熱望一法,再三向佛請,佛為我說法,其深空之句: (34)「聞法得漏盡,自壽尚未盡,爾亦如大師,哀愍諸眾生。」 (35)燒盡諸煩惱………… (36)實我善來哉………… (3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38)婆醯迦長老,身著樹皮衣,惡鬼附牛體[8],實彼落塵堆。 ᅟᅟ==[8] 「惡鬼附牛體」,底本為 bhūtadhiṭṭhāya gāviyā,今應讀為 bhūtā dhiṭṭhita gāviyā。== (39)大慧者牟尼,語畢自前行,勇者〔婆醯迦〕,涅槃舍衛城。 (40)出城第七仙,彼見婆醯迦,外國來賢者,身著樹皮衣。 (41)恰如帝釋旗,牛碰倒地上,勝教之行者,命盡煩惱去。 (42)大師呼近前,喜教諸弟子:「持禮梵行者,捨體附荼毘。」 (43)大慧者寂滅,造塔為供養,我言實行者,速通眾第一。 (44)若聞千句偈,列句無意義,一偈句殊勝,聞之心寂靜。 (45)水地與火風,無所確立處,星亦不見輝,日亦不照著。 (46)彼處無月光,其處亦無闇,婆羅門自智,智道牟尼時。 (47)爾時色無色,樂苦皆解脫,如是為世主,三界歸依處。 ——如是具壽婆醯迦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三四 摩訶俱絺羅 (1)巴多穆塔拉,勝者世間解,牟尼具眼者,十萬劫昔出。 (2)教誡諸有情,濟度令解者,佛善巧示教,度化諸多人。 (3)哀愍悲愍者,利益諸眾生,相會外道時,五戒使安住。 (4)如是諸外道,寂滅為空無,諸多阿羅漢,得真自在者。 (5)牟尼之身高,五八拉塔那,貴如黃金色,三十二妙相。 (6)爾時人壽命,享得十萬歲,佛住於其間,度脫諸人人。 (7)我於有鵞城,通曉三吠陀,往詣彼岸佛[1],聞彼說妙法。 ᅟᅟ==[1] 「彼岸」,底本為 sattapāraṅga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之 pattapāraṅgam。== (8)勇者慧行境,發達諸弟子,義與法與詞[2],辯才善巧者。 ᅟᅟ==[2] 「詞」,底本為 nerutte,今採用暹羅本之 nirutte。== (9)置此為第一,聞法我歡喜,七日施飲食,勝者與弟子。 (10)覺海與弟子[3],皆使著外衣,平伏佛足下,願求其地位。 ᅟᅟ==[3] 「覺海」,底本暹羅本皆為 Buddhasāgara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之 buddhisāgaraṁ。== (11)世間最上者,佛對我稱讚:「最上再生族,如青蓮華蕾,平伏我足下,願求彼地位。 (12)覺者師之前,願求弟子位,其信及施捨,聞法始決定。 (13)輪迴於諸有,皆為幸福者,彼於未來世,得彼之所望。 (14)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有名瞿曇者,大師在世間。 (15)於彼之法中,得為後繼子,名為俱絺羅,大師之弟子。」 (16)聞此我歡喜,有念有慈心,彼時我具慧,終生事勝者。 (17)思願業異熟,捨身往帝釋。 (18)三百治天國,五百為輪王。 (19)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無論生何處,依業皆幸福。 (20)生天與生人,輪迴只二有,他趣我不往,善行之果報。 (21)剎利婆羅門,只生於二族,賤族我不生,善行之果報。 (22)逮至最後有,婆羅門之裔,生於舍衛城,家大有大財。 (23)羌達瓦提母,父名阿攝恕,佛以諸覺慧,化導我之父。 (24)時我起淨信,出家為非家,目連阿闍梨,和尚舍利子。 (25)我於剃髮間,根本斷我見,我著袈裟時,逮得羅漢位。 (26)我慧義法詞,發達於辯才,是故最上者,置我為第一。 (27)我向舍利[A1]弗,問未了解法,我得無礙解,佛教中第一。 ᅟᅟ==[A1] 弗【CB】,佛【南傳】== (28)煩盡諸煩惱………… (29)實我善來哉………… (30)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摩訶俱絺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三五 優樓頻螺迦葉 (1)巴多穆塔拉,勝者世間解,牟尼具眼者,十萬劫昔出。 (2)教誡令解者,有情濟度者,善巧示教者,佛度諸多人。 (3)哀愍悲憐者,利益諸眾生,會遇外道時,五戒使安住。 (4)如是諸外道,寂滅為空無,諸多阿羅漢,得真自在者。 (5)牟尼之身高,五八拉塔那,貴如黃金色,三十二妙相。 (6)爾時人壽命,享得十萬歲,佛於其間住,度化諸多人。 (7)彼時有鵞城,我為婆羅門,世間評判佳,詣佛聞說法。 (8)彼時大眾中,佛有大徒眾,弟子置第一,我聞甚歡喜。 (9)我與大眷屬,招請大勝者,千之婆羅門,與我施其施。 (10)我等施大施,敬禮世導師,喜住於一面,我作如斯言 (11)「對卿起信心,依信為侍僕,無論生何處,我等徒眾福。」 (12)善聲如象吼,迦羅頻迦鳴,大師對眾語,「觀此婆羅門! (13)金色有大腕,口眼青蓮華,高貴之子息,我起信德者[1]。 ᅟᅟ==[1] 「我德起信者」,底本為 saddhāvantaguṇ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saddhāvantaṁ guṇemama。== (14)此者師子音,願求比丘位,彼於未來世,應得其所望。 (15)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有名瞿曇者,大師在世間。 (16)於彼佛法中,得為後繼子,彼名為迦葉,大師之弟子。」 (17)九十二劫昔,無上世大師,無等無可喻,弗沙世導師。 (18)滅除一切闇,解脫大纏結,天人皆歡喜,法雨甘露降。 (19)時於波羅捺,我等為大臣,兄弟共三人,皆得王信賴。 (20)豪邁且有力,於戰從無敗,邊境騷擾起,王向我等言: (21)「汝等往邊境,平定諸叛軍,平穩我國土,應當歸復還。」 (22)我等白王言:「我等侍導師,往平定彼等。」 (23)王容我等望,派遣我等往,干戈平息後,再歸至王前。 (24)我等向王請,奉侍世導師,殊勝牟尼得,終生施彼佛。 (25)高價之衣服,殊妙之食味,牀座心地佳,施有效驗藥。 (26)依法施為施,牟尼與僧伽,持戒有悲愍,修習適意生。 (27)常持以慈心,奉侍世導師,勝者至涅槃,能限為供養。 (28)爾後我死去,刪兜率陀生,隨受大安樂,供養佛果報。 (29)猶如幻術師,我示數多形,生為種種有,我尾陀訶主。 (30)求那裸形道,邪見樂破壞,我上地獄道,我女盧奢耶。 (31)忠言不採用,那羅陀梵天,屢屢教誡我,使我捨惡見。 (32)殊勝十業道,我皆得成滿,捨身往天界,恰如還自家。 (33)我達最後有,婆羅門之裔,生於波羅捺,富裕廣大家。 (34)老病死恐怖,我捨大財富,續索涅槃道,髻髮我出家。 (35)時我弟二人,與我同出家,優樓頻酪處,我住造庵室。 (36)我姓為迦葉,優樓頻酪住,是故我之名,為優樓頻螺。 (37)那提江之前,中弟呼那提,伽耶江之前,末弟呼伽耶。 (38)末弟有二百,中弟有三百,我則有五百,弟子皆來從。 (39)時佛來我處,世之最上者,種種行神變,御者化導我。 (40)我率千眷屬,歸入佛教團,彼等眾弟子,逮得阿羅漢。 (41)彼等及徒眾,諸人圍繞我,我善為教事,故我第七仙。 (42)有大徒眾事,置我為第一,向佛所作者,今生果伴我! (43)燒盡諸煩惱………… (44)實我善來哉………… (4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優樓頻螺迦葉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三六 羅陀 (1)巴多穆塔拉,勝者世間解,牟尼具眼者,十萬劫昔出。 (2)教誡令解者,濟度有情者,善巧教示者,佛度諸多人。 (3)哀愍悲憐者,利益眾生者,會遇諸外道,五戒使安住。 (4)如是諸外道,寂滅為空無,諸多阿羅漢,得真自在者。 (5)牟尼之身高,五八拉塔那,貴如黃金輝,三十二妙相。 (6)爾時人壽命,享得十萬歲,佛住於其間,度脫諸多人。 (7)時於有鵞城,我為婆羅門,真言通吠陀,詣佛聞說法。 (8)眾中無所畏,知法大勇者,辯才化導者,比丘置第一。 (9)導師與僧伽,我為服勤務,頭面禮佛足,願求其地位。 (10)世尊有光輝,如胸飾黃金,我喜除垢惱,佛對我言語: (11)「安樂長壽者,汝願將成就,汝為我僧伽,所作極廣大。 (12)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有名瞿曇者,大師在世間。 (13)於彼佛法中,為法後繼子,汝名為羅陀,大師之弟子。 (14)喜自身因德,釋子人牛王,導師宣第一,為有辯才者。」 (15)我今聞是喜,正念有慈心,且具有智慧,終生事勝者。 (16)思念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17)三百治天國,五百為輪王。 (18)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無論生何處,善業幸福者。 (19)最上山谷城,我達最後有,婆羅門貧家,無覆之座生。 (20)我向舍利弗,施一匙食物,我於瘦老時,詣至孤獨園。 (21)[A2]瘦弱無力勢,我無出家處,是時我瘦弱,憂身支色失。 ᅟᅟ==[A2] 瘦【CB】,廋【南傳】== (22)牟尼大悲者,見我為我言:「汝何為憂惱,汝心生苦痛?」 (23)「卿之善說教,我不得出家,哀泣我憂心,請予歸依處!」 (24)時諸比丘集,第七牟尼問,「任誰可告我,記憶此侍者?」 (25)舍利弗斯言:「我憶此者行,當我行乞時,彼施食一匙。」 (26)「善哉!善哉!舍利弗!汝為知恩者,汝使彼出家,此老再生族,人中之良馬!」 (27)後為白羯磨,具戒得出家,出家後不久,逮得諸漏盡。 (28)恭敬牟尼語,聞喜為記憶,我於辯才中,勝者置第一。 (29)燒盡諸煩惱………… (30)實我善來哉………… (31)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羅陀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三七 謨賀羅惹(面王) (1)巴多穆塔拉,一切世間解,牟尼具眼者,十萬劫昔出。 (2)教誡令解者,眾生濟度者,善巧示教者,度脫諸多人。 (3)哀愍悲憐者,利益諸眾生,會遇諸外道,五戒使安住。 (4)如是諸外道,寂滅為空無,如斯阿羅漢,得真自在者。 (5)大牟尼身高,五八拉塔那,輝如貴黃金,三十二妙相。 (6)爾時人壽命,享得十萬歲,佛住於其間,度脫諸多人。 (7)爾時有鵞城,我居於某家,勤為他工作,於我無所有。 (8)我住懺悔堂[1],牀上起火燃[2],彼處石與地[3],皆為火燒黑。 ᅟᅟ==[1] 「懺悔堂」,原語為 Paṭikkamanasālā,案斯泰德氏巴英辭典為 "a hall with seets of distinction",今依摩尼耶魯威斯氏梵英辭書 paṭikkamana 為 confession 之義。== ᅟᅟ==[2] 「牀上」,原語 katabhūmi 不見於辭書,今假定為牀之義。== ᅟᅟ==[3] 「石與地」,底本為 siyā mahi,今採用暹羅本之 silāmahi。== (9)爾時於其堂,世主說四諦,稱讚佛弟子,眾中持麤衣。 (10)我喜弟子德,頂禮向如來,願求最上位,持麤衣第一。 (11)爾時佛世尊,彼向弟子言:「此男服粗惡,身體甚柔軟。」 (12)「心喜言語歡,彼具有信財,不動高貴子,沙羅樹屹立。 (13)此男意樂美,彼憑真諦義,比丘持麤衣,彼願其地位。」 (14)聞此我歡喜,頭面禮勝者,我於勝者教,終生為淨業。 (15)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16)懺悔堂地燒,依業百劫間,地獄燃燒報,苦痛多煩惱。 (17)其業終了後,次第具諸相[4],五百劫之間,我為良家人。 ᅟᅟ==[4] 「次第具諸相」,底本為 tatiyākāran aṅkito,今參照脚註所出異本,採用暹羅本之 pātiyālakkhaṇaṇkito。== (18)五百生之間,我罹得癩病,以其業之故,隨受得大苦。 (19)此之賢劫出,我意為淨心,名稱具足者,我得飽滿食。 (20)思願其勝業,捨身往帝釋。 (21)今達最後有,生於剎利家,我因父之死,領有此大國。 (22)我罹患癩病,晝夜不得安,王位之樂空,被稱謨賀羅。 (23)我見身之過,出家為非家,再生族之下,跋婆犁弟子。 (24)與大眷屬具,往詣世導師,摧破諸他論,微妙問說主。 (25)「此世與彼世,梵界與諸天,瞿曇有名聲,卿見我不知[5]。 ᅟᅟ==[5] 「卿見我不知」,底本為 diṭṭhi no,今採用暹羅本之 diṭṭhin te。== (26)如是知見者,我來欲問師,觀察世間者,死王何不見?」 (27)「謨賀羅惹!因汝常有念,須破自我見,觀察世間空,超越如是死。 (28)如是觀世間,死王不得見。」佛為療病者,對我如是說。 (29)說偈終了時,鬚髮我盡除,身著袈裟衣,阿羅漢比丘。 (30)僧伽之精舍,罹病者不住,「精舍不可污」,此語為禁制。 (31)土堆與墓地,我由車道至,僧伽梨衣作[6],我身著麤衣。 ᅟᅟ==[6] 「作」,底本為 hutvā,今採用暹羅本之 haritvāna。== (32)大能化導者,滿足我之德,我持麤衣者,置我為第一。 (33)罪福皆徧盡,一切病皆除,無取如離焰,無漏至涅槃。 (34)燒盡諸煩惱………… (35)實我善來哉………… (3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謨賀羅惹長老唱此等之偈。 攝頌: 迦旃延與跋迦梨,摩訶劫賓那長老, 陀驃摩羅、鳩摩羅,婆醯迦與拘絺羅 優樓頻螺與羅陀,謨賀羅惹大賢者 偈共三百六十二,以上長老共十人。 # 第五十五 拔提品 ## 五三八 矮軀者拔提 (1)巴多穆塔拉,勝者具眼者,十萬劫之昔,出世為導師[1]。 ᅟᅟ==[1] 「導師」,底本為 cakkhum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nāyako。== (2)我於有鵞城,時為長者子,家有大財產,徘徊往僧園。 (3)世間光導師,彼時說妙法,音聲最美妙,稱讚彼弟子。 (4)我聞其法喜,敬事世大仙,頂禮大師足,願求其地位。 (5)於時僧伽中,佛為我記別,「汝於未來世,當得其希望。 (6)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有名瞿曇者,大師在世間。 (7)於彼佛法中,得為後繼子,其名為拔提,大師之弟子。」 (8)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9)九十二劫昔,弗沙導師出,難近難戰勝,最上之勝者。 (10)梵行皆具足[2],端正有光輝,利益諸眾生,繫縛得解脫 ᅟᅟ==[2] 「梵」,底本為 brahā,今採用脚註所出之異本反暹羅本之 brahmā。== (11)我為斑鴉鷗,居佛歡喜園,距佛香房近,菴婆樹中住。 (12)應施者行乞,奉見最勝者,由此起信心,我囀奇妙音。 (13)時我往王苑,菴婆金色皮,熟果取一串,來近等覺前。 (14)時大悲愍者,彼知我心意,受取侍者鉢,導師出承接。 (15)爾時我心喜,菴婆施牟尼,果串入鉢中,微妙翼合掌。 (16)為欲供養佛,為囀美妙音[3],連囀實難忘,然後我眠寢。 ᅟᅟ==[3] 「妙音」,底本為 dhaṁsanā,今採用脚註所出之異本及暹羅本之 mañjunā。== (17)爾時我心喜,樂欲親近佛,中途遇老鷹,惡心襲殺我。 (18)我由彼處沒,往生兜率天,享受諸大樂,依業生人間。 (19)生於賢劫中,婆羅門之裔,迦葉有名聲,論中為最勝。 (20)彼為輝其教,制服惡外道,化導應化導,師弟俱涅槃。 (21)世之最勝者,彼於涅槃時,淨信行供養,以造大師塔。 (22)七寶莊嚴塔,高有七由旬,此為大師造,彼等如是宣。 (23)迦尸王訖里,我為其將軍,廟塔大無限,言此為限制。 (24)彼時依我言,高達一由旬,嚴飾種種寶,為佛造塔廟。 (25)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26)今為最後有,我於舍衛城,長者之家生,富榮有大財。 (27)城門見善逝,驚喜為奉侍,出家我不久,逮達羅漢位。 (28)廟塔制限故,依業受輕侮,〔轉世今為人〕,生為矮軀者。 (29)我以微妙音,供養第七仙,我以美妙聲,比丘中第一。 (30)依佛之與果,我隨佛之德,成就沙門果,住為無漏者。 (31)燒盡諸煩惱………… (32)實我善來哉………… (33)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矮軀者拔提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三九 頡離伐多 (1)巴多穆塔拉,是名為勝者,諸法具眼者,十萬劫昔出。 (2)顎寬如師子,梵音鵞鼓鳴,行步如龍象,光輝勝日月。 (3)大慧大勇者,為大禪思者,慈愍利益者,世主消黑闇。 (4)三界最上者,化導應化導,知眾生意樂,牟尼說妙法。 (5)樂禪禪思者,勇猛且寂靜,眾中無濁人,勝者喜稱讚。 (6)時我於有鵞,通曉三吠陀,聞法我心喜,願求其地位。 (7)勝者化導者,僧伽中記別:「喜汝婆羅門,應得其地位。」 (8)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有名瞿曇者,大師在世間。 (9)汝於彼法中,得為後繼子,是名離伐多,大師之弟子。 (10)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11)今至最後生,我於拘利城,剎利家族生,榮富有大財。 (12)迦維羅衛城,善逝說法時,對佛起淨信,出家為非家。 (13)妄想非妄想,於我多有疑,佛說最上法,疑惑我全除。 (14)由此度輪迴,其時樂禪定,佛見如是言: (15)「此世或彼世,自學或他學,熱心行梵行,修禪斷疑惑。」 (16)十萬劫之昔,彼時所作業,今生我現果,急流善解脫。 (17)牟尼達世邊,見我喜禪定,修禪比丘中,置我為第一。 (18)燒盡諸煩惱………… (19)實我善來哉………… (20)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頡離伐多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四〇 尸婆羅 (1)巴多穆塔拉,是名為勝者,諸法具眼者,十萬劫昔出。 (2)彼之戒無數,其定如金剛,勝智亦無數,解脫不可喻。 (3)人天龍梵天,沙門婆羅門,集會充滿中[1],導師說妙法。 ᅟᅟ==[1] 「充滿中」,底本為 ākiṇṇo,今採用脚註異本及暹羅本之 ākiṇṇe。== (4)彼為無畏者,有福大利得,弟子持光輝,眾中置第一。 (5)我於有鵞城,身為剎利種,我聞勝者語,弟子多有德。 (6)我請佛弟子,招待七日間,我為施大施,願求其地位。 (7)平伏佛足下,人牛王見我,勇者妙音言: (8)「欲聞勝者語,與會人勢眾,天或犍闥婆[2],梵天大神力。 ᅟᅟ==[2] 「天或犍闥婆」,底本為 deva-dānava-gandhabbā,今採用暹羅本之 devalā atha gandhabbā。== (9)沙門婆羅門,敬禮齊合掌。」「人中之良馬,歸命最上人! (10)剎利施大施,七日之以上[3],欲聞彼果報,請為我記別。」 ᅟᅟ==[3] 「七日以上」,底本為 sattāhik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sattāhakādhikaṁ。== (11)於是世尊言:「我說汝諦聽,善持佛僧伽。 (12)『施施有利益』,汝等不可疑,願求大富豪,最上之地位。 (13)『善見之比丘,有廣大利得,我亦願爾得』,期待於來世。 (14)十萬刼之後,出生甘蔗族,有名瞿曇者,大師在世間。 (15)汝於彼法中,得為後繼子,名為尸婆羅,大師之弟子。」 (16)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17)九十一刼後,毘婆尸佛出,世間之導師,妙眼觀一切。 (18)於槃頭婆提,某家相投契,受彼之懇望,勉勵為工作。 (19)信者某團體,敬仰毘婆尸,為造大庵室,四方皆徧知。 (20)庵室完成時,正當施大施,徧索新酪蜜,增添於堅食。 (21)我持新酪蜜,前往傭主家[4],會見索食者,見我有酪蜜。 ᅟᅟ==[4] 「前往傭主家,見索食之人」,今採用暹羅本之 gacchim tam-esantā mam addasuṁ。== (22)千金不可得,百金為交易,如是我思惟,「唯此不成事。 (23)此等索食者,皆恭敬如來,導師與僧伽,我亦應敬事。」 (25)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26)復生婆羅捺,為王有名聲,為使抗敵軍[5],我為造門摒。 ᅟᅟ==[5] 「為使抗敵軍,我為造門摒」,今採用暹羅本之 sattukassa tadā duṭṭho dvārarodhaṁ akārayim。== (27)諸多苦行者,監禁一日間,依其業異熟,我往惡地獄。 (28)今達最後有,生於拘利城,須婆瓦薩母,父名瑪哈利。 (29)剎利非福業[6],以造門摒故,七年住母胎,而為倍辛苦。 ᅟᅟ==[6] 「非福業」,底本為 Puññakammena,今採用暹羅本之 apuññakammena。== (30)我於七日間,始由母胎出,出生有大苦,我母同意受。 (31)受佛之哀愍,幸福生活出[7],離家之即日,出家為非家。 ᅟᅟ==[7] 「幸福生活」,採用暹羅本之 suvatthito。== (32)和尚舍利弗,目連大神力,為我剃髮間,大慧者教我。 (33)我於斷髮間,逮得羅漢位,天龍與人眾,與我以四緣。 (34)巴多穆塔拉,毘婆尸佛陀,我喜化導者,四緣特供養。 (35)其業為殊勝,不論於林中,村水高臺處,得廣大利得。 (36)世間化導者,欲見離伐多,三萬比丘共,前來彼之所。 (37)天齎我四緣,施與大慧者,導師與僧伽,世間大勇者。 (38)我為奉侍佛,佛見離伐多,後往祗園行,置我為第一。 (38)我為奉侍佛,佛見離伐多,後往祗園行,置我為第一。 (39)「我諸弟子中,首推尸婆羅,利得者第一」當眾稱讚我。 (40)燒盡諸煩惱………… (41)實我善來哉………… (42)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尸婆羅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四一 婆耆舍 (1)巴多穆塔拉,諸法具眼者,世間之導師,十萬劫昔出。 (2)恰如海之波,又如空之星,彼所說經典,阿羅漢思索。 (3)人天修羅龍,沙門婆羅門,滿世之中央,而是最上人。 (4)光明照世間,彼達世間邊,勝者語所化,蓮華令開覺。 (5)最上人之法,成就四無畏,怖畏畏懼斷,無畏得安穩。 (6)牡王勝地位,認識全佛地,世間最上者,非何煽動者。 (7)無恐師子吼,如是天與人,乃至婆羅門,無有反對者。 (8)常說最勝法,濟度人與天,眾中無畏者,法輪轉不斷。 (9)具有無礙解,名聲評判善,有德上弟子,稱讚置第一。 (10)時我於有鵞,婆羅門美名,知曉三吠陀,調語雄辯者。 (11)詣大勇者前,聞彼之法語,我喜弟子德,法味得妙喜。 (12)善逝世間喜,僧伽共招請,七日施飲食,各使著外衣。 (13)得佛之容許,頭面禮佛足,合掌住一面,喜讚最勝者。 (14)調理言語者[1],歸命最上人,世間第一者,歸命無畏者。 ᅟᅟ==[1] 「調理言語者」,底本為 vālisaddūla,今採用暹羅本之 vādisūdana。== (15)粉碎惡魔者,歸命調理者,寂靜樂施者,歸依處作者[2]。 ᅟᅟ==[2] 「歸依處作者」,底本為 saraṇantaga,今採用暹羅本之 saraṇaṁkara。== (16)孤獨者所依,畏懼者無畏,地上者信賴[3],歸依者依處。 ᅟᅟ==[3] 「地上者信賴」,底本為 vissānabhūmisantān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vissāsaṁ bhūmisantānaṁ。== (17)依如是等語,稱讚等覺者,述佛之大德,得比丘之趣。 (18)無邊辯才者,世尊向我言:「親手七日間,供養佛弟子。 (19)心喜起淨信,稱讚我之德,論勇之比丘,彼願求其位。 (20)彼於未來世,應得其希望,人天之祥福,隨受不少享。 (21)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有名瞿曇者,大師在世間。 (22)於彼之法中,得為後繼子,汝名婆耆舍,大師之弟子。」 (23)聞此我歡喜,彼時起慈心,終生持勝者,四緣施如來。 (24)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兜率。 (25)諸家徧歷者,今達最後有,我為最後生,生年七歲時 (26)知通諸吠陀,論學無畏者,音聲談美妙,粉碎諸他論。 (27)生於鵬伽國,名為婆耆舍,語之主宰者,我為世間知。 (28)年齡達分別,壯年初期時,美麗王舍城,得見舍利弗。 (29)持鉢律儀正,徘徊欲得食,眼靜言有度,前唯見七尺[4]。 ᅟᅟ==[4] 「前唯見七尺」,底本為 yugamattaṁ nirikkhit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yugamattaṁ udikkhataṁ。== (30)見彼我心驚,歡喜且適意,如集牙皂花,我述美偈句。 (31)爾時彼賢者,勇者為我語,離貪為最優,最上之利益。 (32)種種之辯才,由彼如是喜,頭面頂禮足,「請許我出家。」 (33)我隨最勝覺,大慧攜我行,論最勝者言:「婆耆舍!汝名符事實, (34)死之頭蓋骨,棄林二十年,依汝之咒明,知趣能為語。」 (35)我諾承其命,以示三頭骨,爾時如是語,生天或地獄。 (36)爾時導師示,辟支佛頭骨,我不能為語,捨持咒之修,我即請出家。 (37)我於出家後,此處彼處行,稱讚奉善逝,比丘困詩心[5]。 ᅟᅟ==[5] 「詩心」,Kavyacitta 不勤觀行,腐心作詩而加以非難之意。== (38)爾後化導者,為我觀行言:「汝為思辨者,即席浮此偈。」 (39)「我非詩心人,即席我浮出。」「然則婆耆舍,即今稱讚我[6]。」 ᅟᅟ==[6] 「即今」,底本為 dānena,今採用暹羅本之 dāni。== (40)彼時我以偈,稱讚第七仙,勝者心滿足,置我為第一[7]。 ᅟᅟ==[7] 「第一」,底本為 agg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agge。== (41)我依辯才心,他人為輕侮,可愛自慨嘆,逮得羅漢位。 (42)「辯才中第一,比丘婆耆舍,他人無可比,當如是銘記!」 (43)十萬劫之昔,彼時我作業,今生我現果,急流善解脫。 (44)燒盡諸煩惱………… (45)實我善來哉………… (4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婆耆舍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四二 難陀迦 (1)巴多穆塔拉,勝者具眼者,世間之導師,十萬劫昔出。 (2)為眾生利益,為安樂與義,論中最勝者,人中良馬行。 (3)光輝有大名,世人與稱讚,勝者受供養,普為諸方知。 (4)彼已度猶豫,超越諸疑惑,意志皆成滿,逮得最上覺。 (5)人中最上者,使生生之道,說所未說者,使生未生者。 (6)知道與解道,說道人牛王,道之善導師,御者中最上。 (7)時大悲愍者,導師說妙法,拔濟諸有情,使脫愚癡道。 (8)教誡比丘尼,最勝之弟子,牟尼為稱讚,眾中置第一。 (9)聞喜請如來,願求最上位。 (10)爾時主大仙,心喜對我言:「幸福汝長壽,未來得希望。 (11)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有名瞿曇者,大師在世間。 (12)汝於其法中,得法後繼子,汝名難陀迦,大師之弟子。」 (13)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14)今為最後生,最上舍衛城,長者之家生,富榮有大財。 (15)城門見善逝,心驚且歡喜,佛受祗園時,出家為非家。 (16)出家後不久,逮得羅漢位,一切見者教,使我超輪迴。 (17)我向比丘等,法話作質問,以我所教者,皆得成無漏。 (18)得度比丘尼,五百數不欠,教誡比丘尼,置我為第一。 (19)十萬劫之昔,彼時我作業,今生果出現,急流善解脫。 (20)燒盡諸煩惱………… (21)實我善來哉………… (22)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難陀迦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四三 迦留陀夷 (1)巴多穆塔拉,諸法具眼者,世間之導師,十萬劫昔出。 (2)世尊最勝者,了知德非德,知恩感恩者,徒涉地勸行。 (3)彼依一切智,計量慈意樂,無邊積德者,彼說最勝法。 (4)勇者常憶念,無限諸人人,有關四諦理,彼說微妙法。 (5)法善初中後,十萬法現觀。 (6)時地鳴雷轟,天修羅喝彩。 (7)「大悲者大師,說示正法者,拔濟沉沒者,敬請大勝者。 (8)家族使信樂,人天梵感動,比丘佛弟子,稱讚為第一。」 (9)我於有鵞城,大臣家出生,可愛並美麗,家境財穀[A1]豐。 ᅟᅟ==[A1] 豐【CB】,豊【南傳】== (10)我詣漢薩園,恭敬禮如來,得聞微妙法,如是敬事佛。 (11)平伏佛足下,我為如是言:「佛於比丘中,稱讚第一者,我於勝者教,亦欲成斯者。」 (12)時大悲愍者,為我灌甘露:「子勵得希望,事勝有果報。 (13)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有名瞿曇者,大師在世間。 (14)汝於彼法中,得為後繼子,名為優陀夷,大師之弟子。」 (15)聞此我歡喜,終生起慈心,我向化導者,奉仕以四緣。 (16)思願業異熟,捨身往帝釋。 (17)今至最後有,迦維羅衛城,淨飯王大臣,之家我出生。 (18)瞿曇人牛王,利樂諸眾生,藍毘尼園林,於彼降生時。 (19)同日我出生,與彼同養育,親愛友同情,信賴政治才。 (20)年齡二十九,離家彼出家,傾注六年間,成佛化導者。 (21)征伏魔軍勢,彼已捨諸漏,倉天度有海,彼為三界佛。 (22)仙人之墮處,呼為鹿野苑,化導五比丘,世尊諸處行。 (23)應化者已化,含括天世界,勝者住〔原野〕,曼伽羅山趣。 (24)大地守護者,淨飯王遣我,奉見十力尊,出家成羅漢。 (25)爾時請大仙,迦維羅衛還,我為嚮導者,家族皆信樂。 (26)勝者嘉我德,人牛王言我,家族使信樂,弟子中第一。 (27)燒盡諸煩惱………… (28)實我善來哉………… (2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迦留陀夷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四四 阿婆耶(無畏) (1)巴多穆塔拉,於法具眼者,勝者世導師,十萬劫昔出。 (2)任何人歸依,任何人受戒,最上十善業,如來均使入。 (3)勇者授三明,同樣八等至,最上沙門果,任人皆得與。 (4)眾生修六通,最上人使成,四種無礙解,彼尊皆授與。 (5)見覺人路距,無數之由旬,剎那之往詣,請御者化導。 (6)我於有鵞城,婆羅門之子,究盡諸吠陀,公認文法家。 (7)巧於言語學,語彙無所畏,語句通法式,熟知韻律學。 (8)我於散步中,往詣漢薩園,見奉大眾徒,論中最勝者。 (9)我持反對思,接近離塵法,聞彼無垢語,我心甚歡喜。 (10)隱覆煩重說[1],義有說無義,牟尼不見出,由是我出家。 ᅟᅟ==[1] 隱覆(說),底本為 vyāhaṭaṁ 應讀為 Vyāvataṁ(vyāvṛta)。== (11)出家後不久,何處亦無畏[2],於微妙佛語,眾認我教師。 ᅟᅟ==[2] 「何處亦無畏」,底本為 sabbasattha,今採用暹羅本 sabbatthā'pi。== (12)我善為文句,爾時綴四偈,日日佛稱讚,三界第一人。 (13)牟尼大勇者,輪迴離染著,懇愍眾生故,佛不入涅槃。 (14)凡夫為眾生,卿不受煩惱,正知具正念,故卿不思議。 (15)一切我自作,微力之煩惱,智火燒不盡,此事未曾有。 (16)一切世間師,同樣師世間,同樣世間人,追隨彼闍梨。 (17)如是等之偈,稱讚說法者,終生敬事佛,死往生天界。 (18)十萬劫之昔,我為稱讚佛,惡趣我不知,讚佛之果報。 (19)天界大王位,廣大之領域,地上轉輪王,屢屢我享得。 (20)為天或為人,天人生二有,他趣我不知,讚佛之果報。 (21)剎利婆羅門,生於此二族,賤族我不知,讚佛之果報。 (22)今至最後有,山谷最上城,頻婆娑羅子,名為阿婆那。 (23)因從惡友故,而迷於尼乾,若提子所遣,詣佛最勝者。 (24)我尋最妙問,聞最上說明,我出家不久,逮得羅漢位。 (25)稱讚最勝者,我常被稱讚,身語妙香薰,〔意念〕具喜樂。 (26)速喜有疾慧,我為大慧者,種種之辯才,此其業之故。 (27)巴多穆塔拉,無等自存者,信心我稱讚,我得善果報,十萬劫之間,不墮惡趣地。 (28)燒盡諸煩惱………… (29)實我善來哉………… (30)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阿婆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四五 路摩尚祇迦 (1)於此賢劫中,婆羅門之裔,迦葉大名聲,論中最勝者。 (2)時我與旃檀,於教而出家,以至生命終,教中成滿法。 (3)由此而死去,生往兜率天,彼處天歌舞,及享天音樂。 (4)色等之十支,勝過餘諸天,壽命住有限,享受大安樂。 (5)我由彼處沒,旃檀生忉利,迦維羅衛城,我為釋族子。 (6)優陀夷長老,招請佛世尊,導師行哀愍,前來羅衛城。 (7)高慢釋迦族[1],不知佛之德,誇生不謹慎,等覺不歸敬。 ᅟᅟ==[1] 「釋迦」,底本為 Sakyāna,今採用暹羅本之 Sakyā na。== (8)佛知彼等思,勝者步虛空,降注如雲雨,光明如火輝。 (9)色身無比類,現而忽再滅,一身化多身,再合為一身。 (10)照破諸黑闇,種種現神變,牟尼顯神通,化導諸親族。 (11)爾時遍四洲,天降大雲雨,尾施縛多羅,本生經中說。 (12)爾時諸帝利,生來憍慢落,歸依於世尊,淨飯王言說: (13)「予禮卿之足,此為第三次,首次汝誕生,大地為震動,二次閻浮樹,不捨卿之影。」 (14)見佛之威力,爾時我心驚,出家住其處,供養我之母。 (15)栴檀天子友,來至我之所,其時一夜賢,廣略理趣問[2]。 ᅟᅟ==[2] 「問」,底本為 'nurañjatha,今採用暹羅本之 apucchatha。== (16)我為彼催促,往詣導師前,一夜賢者聞,林主我感動。 (17)一人往林中,我向我母問,母思我柔順,彼等拒我言。 (18)推退諸樹草,必中有亂草,婆塔奇拉草,嗢尸羅之草,巴巴胸推退,遠離我修行。 (19)爾時入林中,我念世尊及,一夜賢者教,逮得羅漢位。 (20)我為追過去,不願見未來,過去已捨去,未來尚未得。 (21)而凡現在法,在處在處觀,我心不動搖,專注於修習[3]。 ᅟᅟ==[3] 「專注於修習」,底本為 saṁviggaṁ anubrūhaye,今採用暹羅本之 taṁ viddhā anubrūhaye。== (22)今日作所作,誰知明日死,死神有大軍,我等不可爭[4]。 ᅟᅟ==[4] 「我等不可爭」,底本為 Na hi tosaṁ Karontena,今採用暹羅本之 na hi no saṅgarantena。直即為「我等不可與彼鬥爭」。== (23)如是熱心住,盡夜無懈怠,與一夜賢者,寂靜牟尼言。 (24)燒盡諸煩惱………… (25)實我善來哉………… (2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路摩尚祇迦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四六 林兒 (1)於此賢劫中,婆羅門之裔,迦葉大名聲,論中最勝者。 (2)從彼佛之教,彼時我出家,終生行梵行,由此以至沒。 (3)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4)由此我沒後,林中為斑鳩,具德一比丘,常住樂禪定。 (5)慈心悲愍者,口邊常現喜,無貪大勇者,熟知四無量。 (6)所思無障蓋,利益諸眾生,善逝之弟子,我以信賴彼。 (7)我近其座下,其時彼〔勝者〕,隨時施利益,或時為說法。 (8)廣大之愛情,侍為勝者子,沒後往天界,如旅還故鄉。 (9)我由天界沒,福業生人中,屢屢我捨家,出家為非家。 (10)沙門苦行者,普行婆羅門,我生數百度,皆住於林中。 (11)而今最後有,迦維羅衛城,瓦察婆羅門[1],入彼妻胎中。 ᅟᅟ==[1] 「瓦察婆羅門」,底本 Vacchagotto ti Jotissa……,今採用暹羅本之 Vacchagatto dijotassa……。== (12)我母妊娠中,有求於生後,出產之期近,決定住林中。 (13)由是我母親,生我於林中,由於母胎出,受以我袈裟。 (14)悉達多王子,釋迦族之幢,得彼親信賴,好意而成友。 (15)眾中優秀者,我與同出家,廣大名聲捨,出家趣雪山。 (16)修行住林中,迦葉頭陀行,彼聞勝者生,往詣人御者。 (17)彼為我說明,諸法一切義,由此我出家,再行往林中。 (18)我住不放逸,證見得六通,受善友哀愍,我今得善利。 (19)燒盡諸煩惱………… (20)實我善來哉………… (21)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林兒長老唱此等之偈。 ## 五四七 小妙香 (1)於此賢劫中,婆羅門之裔,彼名為迦葉,論中最勝者。 (2)八十隨形好,三十二相具,一尋光明圍,而放炎光輝。 (3)發光如日月,如是而鼓舞,一切功德藏,沉靜如雲海。 (4)戒行如大地,三昧如雪山,智慧如虛空,無著如風行。 (5)婆羅捺之城,長者財穀[A2]豐,蓄積種種寶,我於豪家生。 ᅟᅟ==[A2] 豐【CB】,豊【南傳】== (6)佛有大眷屬,我詣佛之前,聽聞有魅力,甘露之妙法。 (7)三十二相具,如月妙天體,更有隨形好,花放如娑羅。 (8)光輝炎照圍,耀輝如金山,一尋光明繞,百光如太陽。 (9)最勝之勝者,金口如美山,心中滿慈悲,其德深如海[1]。 ᅟᅟ==[1] 「德」,底本為 vivaddho,今採用所出次異本及暹羅本之 guṇena。== (10)稱譽流世間,如須彌高山,勇者擴名聲,牟尼如虛空。 (11)導師一切處,無著猶如風,第七之牟尼,如地住生物。 (12)牟尼如蓮花,不為世染污,光輝如火聚,燒盡惡論藪[2]。 ᅟᅟ==[2] 「惡論藪」,底本為 kupāda-kaceha 依脚註所出之異本及暹羅本,應讀為 kuvādagaccha。== (13)一切處如藥,消除煩惱毒[3],又如芳香巖,飾以諸德香。 ᅟᅟ==[3] 「消除煩惱毒」,底本為 kilesa-visanāayako,今採用暹羅本之 kilesavisanāsako。== (14)勇者德如山,諸寶藏滄海,信度之良駿,取除煩惱垢。 (15)勝者如戰士,粉碎魔軍勢,彼如轉輪王,菩提分自在。 (16)如大能力者,瞋病治癒者,最勝外科醫,癰病即散者。 (17)時彼世間光,人天所恭敬,勝者說妙法,人中之太陽。 (18)勝者如是教,「施施為富豪,依戒達善逝,修習至涅槃。」 (19)此有大利益,初中後善說,大眾皆能聞,如甘露大味。 (20)勝教起淨信,聞法極微妙,歸依於善逝,終生我歸命。 (21)牟尼香殿地,每月之八日,我以四種香,淨清佛殿地。 (22)願以其妙香,薰我惡臭身,我得妙色身,佛為我記別。 (23)「牟尼香殿地,一度香淨者,依其業異熟,即生任何處。 (24)於此一切處,此身有妙香,德香具足者,無漏趣涅槃。」 (25)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26)而今最後有,婆羅門家生,我於住胎間,母身有妙香。 (27)我由胎中出,都城舍衛城,芳香充滿市,如為諸香薰。 (28)芳香花之雨,悅意有天香,如高價之香,彼時薰〔充滿〕。 (29)諸天持香花,妙香薰其家,〔我即於是時〕,誕生其家中。 (30)幼年多幸福,住至初壯期,佛與其諸眾,化導此施羅。 (31)彼等全伴隨,前來舍衛城,佛有大威力,見彼我出家。 (32)修習戒定慧,無上之解脫,修習通四法,逮得諸漏盡。 (33)於我出家時,我得羅漢時,應入涅槃時,皆有香雨降。 (34)我身最勝香,勝他諸香薰,高價之旃檀,旃簸迦青蓮。 (35)燒盡諸煩惱………… (36)實我善來哉………… (3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小妙香長老唱此等之偈。 攝頌: 拔提長老、離伐多、大利得者尸婆羅, 婆耆舍與難陀迦,迦留陀夷、阿婆耶, 路摩尚祗迦、林兒,小妙香為第十, 此中三百十六偈,及其上有十六偈。 又,品攝頌: 黃花樹花、庫蓮伽(果),一握草施、迦旃延, 拔提品加〔等品〕,若等此之偈數, 此處九百有八十四偈, 說明五百五十譬喻經, 與攝頌之偈,此等六千二百其上有十八偈, 以上佛陀譬喻、辟支佛譬喻、長老譬喻之偈畢。 歸命彼世尊     應供正等覺 ## 四 長老尼之譬喻 ——諦聽長老尼之譬喻—— # 第一 善慧品 ## 一 善慧 (1)拘那含牟尼,僧伽園內住,我等三人友,為施新精舍。 (2)一萬一千度,生天何況人。 (3)於天大神力,何況於人中,我為皇王后,七寶中女寶。 (4)陀那奢尼女,差摩我三人,彼處積善根[1],各生富豪家。 ᅟᅟ==[1] 「彼處」,底本為 idha,今採用暹羅本之 tattha。== (5)造作一園舍,全部為莊飾,以佛為上首,獻施與僧伽。 (6)以其業之故,無論生何處,天界得最上,人間亦復然。 (7)於此同劫中,迦葉有名聲,婆羅門之裔,論中最勝者。 (8)迦尸之國王,彼名訖里計,大仙支持者,波羅捺城居。 (9)彼有七人女,王女皆幸福,樂於奉侍佛,彼等修梵行。 (10)我為彼女友,善守於五戒,恭行施諸施,在家為勤行。 (11)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12)我由彼天沒,往生夜摩天,兜率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13)每生修福業,其處為皇后。 (14)我由天界沒,人界轉輪王,又諸小國王,我皆為皇后。 (15)生天與人中,享受諸祥福,一切處幸福,多趣為輪迴。 (16)其因其淵源,根為入教團,容許我初入,法樂者涅槃。 (17)燒盡諸煩惱………… (18)實我善來哉………… (1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慧善慧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二 施帶者 (1)悉達多世尊,我為彼造塔[1],事業開始時,以帶施大師。 ᅟᅟ==[1] 「造塔」,底本為 thūpaṁ kārāpitā aha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之 thūpakārāpika ahaṁ。== (2)大塔完成時,我起淨信心,親手向牟尼,我再施綵帶。 (3)九十四劫昔,彼時我施帶,惡趣我不知,造塔之果報。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施帶者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三 假屋施者 (1)拘那含牟尼,我為造假屋,佛及世間親,不斷我施衣。 (2)村邑與都城,任何地方行,到處我供養,福業之果報。 (3)燒盡諸煩惱………… (4)實我善來哉………… (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假屋施者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四 自作橋 (1)憍陳如世尊,世間最勝者,為濟度眾生,如斯行車道。 (2)我由家中出,平伏彼頭下,最尊哀愍者,彼時踏我頭。 (3)世間之導師,踏頭往前行,我心起淨信,往生兜率天。 (4)燒盡諸煩惱………… (5)實我善來哉………… (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自作橋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五 三蘆鬘施者 (1)羌達巴伽岸,我為緊那羅,奉見無敗者,無垢自存佛。 (2)信心我歡喜,感動手合掌,我取蘆華鬘,奉獻自存者。 (3)依此善作業,往三十三天,三十六天王,我為王皇后。 (4)十世轉輪王,我皆為皇后,最後我知善,出家為非家。 (5)我為煩惱燒,我被有破壞,一切漏盡果,今再無後有。 (6)九十四劫昔,彼時我獻花,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7)燒盡諸煩惱………… (8)實我善來哉………… (9)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三蘆鬘施者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六 施一食者[1] ᅟᅟ==[1] 底本為 Ekapiṇḍadāyikā,今採用暹羅本之 Ekapiṇḍapātadāyikā。== (1)槃頭摩衣城,剎利槃頭摩,我為彼王后,扶養內密者。 (2)我坐於屏處,彼時我思惟,「我取一隱夫,此終非善舉。 (3)慘酷之地獄,熱燒大苦痛,我心甚恐怖,生此實無疑。」 (4)我近於王前,向彼作斯言:「與我一沙門,并且使飲食。」 (5)使我修諸根,大王與沙門,以取其鉢頭,飽滿最上食。 (6)供養最上食,我為彼塗香,網包黃巾覆[2]。 ᅟᅟ==[2] 「黃巾」,底本為 mahānelena,今採用暹羅本之 pitacolena。== (7)終生念所緣,其處起信心,往三十三天。 (8)三十天王后,隨我意所求,皆如所欲生。 (9)輪王二十世,我皆為皇后,屢為普通女,輪迴於諸有。 (10)我由繫縛脫,我去煩惱依,一切諸漏盡,今已無後有。 (11)九十一劫昔,彼時施其施,惡趣我不知,施食之果報。 (12)燒盡諸煩惱………… (13)實我善來哉………… (14)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施一食者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七 一匙食施者 (1)大師帝須名,行乞步行時,向佛最勝者,我施一匙食。 (2)帝須等覺者,世間之導師,佇立道路上,為我行隨喜。 (3)「汝施一匙食,往三十三天,三十六天王,皆以為皇后。 (4)輪王五十度,當亦為皇后,汝意所願求,任何時全得。 (5)幸福享受已,出家無所有,徧知一切漏,無漏涅槃者。」 (6)等覺者帝須,世間之導師,言畢昇空去,恰似天鵞王。 (7)我善施妙施,完全供供施,施一匙之食,逮得不動道。 (8)九十二劫昔,彼時施其施,惡趣我不知,施食之果報。 (9)燒盡諸煩惱………… (10)實我善來哉………… (11)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一匙食施者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八 七蓮華鬘施者 (1)阿魯那瓦提,阿魯那剎利,我為其王后,我施諸華鬘。 (2)得七蓮華鬘,〔芬芳〕有天香,最勝高殿坐,我為如是思: (3)「華鬘飾我頭,於我更何用,勿寧以此崇,佛最勝者智。 (4)待受等覺者,我坐近城門,等覺來此處,供養大牟尼。」 (5)恰如一犁牛,獸王師子遊,比丘僧伽伴,勝者由來道。 (6)心喜見佛光,開門意感動,供養最勝者, (7)七之蓮華鬘,擴展於空中,我為佛作蔭,翳蔽佛頭上。 (8)歡喜心踴躍,合掌生感激,其處起信心,往三十三天。 (9)我為大慈愛,頭上有翳覆,天華天香薰,七蓮華果報。 (10)無論任何時,親戚眾同行,所有我徒眾,對我懷慈愛。 (11)七十世天王,我皆為皇后,處處自在者,輪迴於諸有。 (12)輪王六十三,我為王皇后,代代皆從我,我不受他命。 (13)色如青蓮華,身有妙香薰,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14)善巧四神足,樂習菩提分,究竟得六通,供佛之果報。 (15)善巧四念處,三昧禪境界,勵行四正勤,供佛之果報。 (16)精勤如亘牛,瑜伽導安穩,一切諸漏盡,我今無後有。 (17)三十一劫昔,我為花供養,我不知惡趣,供佛之果報。 (18)燒盡諸煩惱………… (19)實我善來哉………… (20)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七華鬘施者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九 五燈獻者 (1)時於有鵞城,我為遊行者,僧園至僧園,遊行為索善。 (2)黑分〔月〕之日,見最上菩提,其處起信心,坐菩提樹下。 (3)我起尊重心,合掌於頭上,敘述心之喜,我為如是思。 (4)「若佛德無量,無等無對者,為我現神變,菩提樹生輝。」 (5)我於注視間,菩提樹光焰,猶如純金造,光輝照四方。 (6)於此七晝夜,我坐於樹下,坐至第七日,燈明為供養。 (7)圍座燃五燈,直至太陽昇,彼時燃燈明。 (8)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9)其處造宮殿,稱為五燈殿,高達百由旬,六十由旬寬。 (10)無數之燈明,燃於我周圍,燈明之光輝,達於天宮端。 (11)面東立欲見,眼見上下橫。 (12)欲見範圍內[1],作善與作惡,樹中或山中,一切無障蔽。 ᅟᅟ==[1] 「見」,底本為 dasu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daṭṭhuṁ。== (13)天王八十度,百為轉輪后。 (14)生天或生人,無論任何生,常於我周圍,十萬燈明燃。 (15)我由天界歿,生入於母胎,宿於母胎間,我眼常不閉。 (16)十萬之燈明,燃於寢室中,福業具足者,五燈之果報。 (17)我達最後有,意轉無生死,我已得體驗,清涼性涅槃。 (18)生年方七歲,逮得羅漢位,瞿曇知我德,為授具足戒。 (19)樹根假屋中,高臺洞窟中,空宅禪思時,五燈為我明。 (20)天眼我清淨,三昧我善巧,究得六神通,五燈之果報。 (21)一切成就遂,所作皆已作,五燈奉獻者,我禮大勇足。 (22)十萬劫之昔,彼時我施燈,惡趣我不知,五燈之果報。 (23)燒盡諸煩惱………… (24)實我善來哉………… (2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足五燈獻者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一〇 施水者 (1)槃頭摩底城,我為取水女,取水以為活,依此養兒女。 (2)我無可施於,無上福田者,我往庫備水。 (3)依此善作業,往三十三天,我造優宮殿,施水之果報。 (4)天女有千勝,我亦〔與比並〕,彼時於十處,全勝彼女等。 (5)五十天王后,二十轉輪后。 (6)為天或為人,輪迴於二有,惡趣我不知,施水之果報。 (7)高山或險路,空中或地上,若有欲水時,我速能得之。 (8)不遇旱魃地,亦無熱燒處,〔上天〕知我思,大雲使降雨。 (9)無論於何時,我與親戚行,我欲降雨時,大雲頓時生。 (10)熾熱或炎署,〔一切〕我不知,我身無塵垢,施水之果報。 (11)今日意清淨,遠離諸惡意,一切諸漏盡,今再無後有。 (12)九十一劫昔,彼時作其業,惡趣我不知,施水之果報。 (13)燒盡諸煩惱………… (14)實我善來哉………… (1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水施者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攝頌: 善慧、施帶、假屋施,自作橋與三蘆鬘, 施一食與一匙食,七蓮華鬘五燈獻, 施水者,又偈數於此處, 一百偈其上有十七。 # 第二 一布薩品 ## 一一 一布薩 (1)槃頭摩底城,剎利般頭摩,破於滿月日,親自修布薩。 (2)我為取水婢,見王之軍勢,彼時我自思。 (3)「王亦捨王位,親身修布薩,彼業有果報,眾人皆歡喜。」 (4)惡趣與貧困,如理為觀察,使人意歡喜,以行修布薩。 (5)正等覺者教,使我行布薩,依其善作業,我往帝釋天。 (6)我造優宮殿,上聳一由旬,殊勝具重閣,中飾有大牀。 (7)十萬天女侍,勝過他諸天。 (8)六四天王后,六三輪王后。 (9)我身為金色,輪迴於諸有,何處皆最勝,布薩之果報。 (10)得諸象馬乘,布薩之果報。 (11)金銀水晶造,玉造車皆得。 (12)絹褐摩綿衣,高價衣皆得。 (13)嚼飲食衣牀,皆得布薩果。 (14)妙香鬘塗香,皆得布薩果。 (15)閣殿屋樓窟,皆得布薩果。 (16)生年方七歲,出家為非家,不至八個月,逮得羅漢位。 (17)九十一劫昔,彼時作其業,惡趣我不知,布薩之果報。 (18)燒盡諸煩惱………… (19)實我善來哉………… (20)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一布薩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一二 娑羅羅花施者 (1)羌達巴迦岸,我為緊那羅,爾時天中天,牛王人經行。 (2)我摘娑羅羅,施佛最勝者,大勇者親嗅,天香娑羅華[1]。 ᅟᅟ==[1] 「有天香」,底本為 pupphagandhik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devagandh ikaṁ。== (3)等覺毘婆尸,世間之導師,大勇者嗅華,爾時我親見。 (4)合掌伸雙手,我禮兩足尊,於是起信心,由此登山去。 (5)九十一劫昔,彼時我施花,惡趣我不知,供佛之果報。 (6)燒盡諸煩惱………… (7)實我善來哉………… (8)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娑羅羅樹華施者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一三 糖菓施者 (1)槃頭摩底城,我為取水婢,取分擔水行。 (2)途中心寂靜,見得定沙門,信心我歡喜,我施三糖菓。 (3)思願善作業,九十一劫間,我不往墮處。 (4)彼時所作業,享受諸幸福,我施三糖菓,逮得不動道。 (5)燒盡諸煩惱………… (6)實我善來哉………… (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糖菓施者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一四 一座施者 (1)彼時有鵞城,我為華鬘師,我父母彼等,各自行業務。 (2)日正中天時,沙門由路來,我為彼設座。 (3)長毛之毛氈,敷於設座上,信心歡喜言: (4)「地焦日中天,朝過風不吹。 (5)為卿設此座,大牟尼愍我,以坐我設座。」 (6)淨意善調御,沙門坐其處,我取彼之鉢,我施諸飯食。 (7)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8)我造優宮殿,善造有關座,六十由旬高,三十由旬寬。 (9)種種寢椅子,金造摩尼造,紅玉水晶造。 (10)我之寢椅子,或者綿絹被,上敷於一端,覆以毛織總。 (11)我欲旅行時,伴以笑戲樂,最上寢椅子,隨行所望處。 (12)八十天王后,七十輪王后。 (13)諸有輪迴間,我得大受用,受用我無缺,施座之果報。 (14)生天或生人,輪迴於二有,他有我不知,施座之果報。 (15)剎利婆羅門,生於此二族,到處高家者,施座之果報。 (16)我生不知憂,心中之苦惱,容色之老衰,施座之果報。 (17)幼時乳母多,少女僂侍我,膝行座果報。 (18)或為我沐浴,或使我飲食,使我樂塗香,一座之果報。 (19)我住假屋中,樹根成空屋,以知我之思,寢椅子常侍。 (20)今為我最後,以轉最後有,今日捨國土,出家為非家。 (21)十萬劫之昔,彼時施其施,惡趣我不知,施座之果報。 (22)燒盡諸煩惱………… (23)實我善來哉………… (24)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一座施者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一五 五燈施者 (1)時於有鵞城,我為遊行者,僧園與精舍,遊行為索善。 (2)黑分月之日,見勝菩提樹,其處起信心,坐菩提樹下。 (3)我起尊重心,合掌於頭上,而述其喜心,彼時如是思: (4)「若佛德無量,無等無比者,示我以神變,菩提樹放光。」 (5)當我回顧時,菩提樹放光,純為金色成,光輝照四方。 (6)七晝夜之間,我坐樹根本,逮至第七日,作燈我供養。 (7)周座燃五燈,燈明至日出,彼時我燃燈。 (8)思願善作業,我即捨人身,往三十三天。 (9)我造善宮殿,稱為五燈殿,六十由旬高,三十由旬寬。 (10)無數之燈明,燃於我周圍,依此燈光輝。 (11)我於面東坐,而我若欲者,眼見上下橫。 (12)範圍內皆見,作善與作惡,樹中或山中,一切無障蔽。 (13)天王八十后,百為輪王后。 (14)生天或生人,無論任何生,十萬之燈明,常輝我周圍。 (15)我由天界沒,入生母胎中,宿於母胎時,我眼之不閉。 (16)我生具福業,產室有光明,十萬之燈輝,施燈之果報。 (17)逮達最後有,意轉我無死,清涼性涅槃。 (18)生年方七歲,逮得羅漢位,佛授具足戒,施燈之果報。 (19)假屋與樹下,或住空宅中,燈輝常團繞,施燈之果報。 (20)我天眼清淨,善巧於三昧,究得六神通,施燈之果報。 (21)一切成就遂,所作皆已作,無漏施五燈,奉禮勇者足。 (22)十萬劫之昔,彼時施其施,惡趣我不知,施燈之果報。 (23)燒盡諸煩惱………… (24)實我善來哉………… (2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五燈施者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一六 蘆鬘師 (1)羌達巴伽岸,我為緊那羅,見佛無敗者,離塵自存者。 (2)信心我歡喜,感激而合掌,以取▆華鬘,獻與自存者。 (3)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4)三六天王后,隨我之意願,依願為所生。 (5)十為輪王后,極為之美身[1],輪迴於諸有。 ᅟᅟ==[1] 「極美身」,底本為 sucitattā va huvā,今讀為 sucittattā。== (6)因此我有善,出家為非家,我成釋子教,值受於供養。 (7)今日意清淨,離惡諸漏盡,而今無後有。 (8)燒盡諸煩惱………… (9)實我善來哉………… (10)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11)九十四劫昔,彼時供養佛,惡趣我不知,施鬘之果報 (12)燒盡諸煩惱……乃至……一切諸漏盡而今無後有。 ——如是蘆鬘師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一七 瞿曇彌 (1)某時世間光,人中之御者,毘舍離大林,重閣講堂住。 (2)勝者之母妹,摩訶瞿曇彌,於此樂城中,比丘尼住所,五百尼解脫。 (3)彼女去屏處,心生如是思:「佛之槃涅槃,一雙弟子寂,阿難羅睺羅,難陀等涅槃,我乃不能見。 (4)破卻捨壽行,我將行寂滅,世主大仙前。」 (5)五百比丘尼,皆有如是思,差摩等諸人,亦皆同此想。 (6)彼時有地震,天鼓一齊鳴,諸天為憂迫,同情泣其處。 (7)一切比丘尼,諸天同與俱,詣瞿曇彌前,禮足伏頭面。 (8)「我等去屏處,靜處為禪思,彼處水滴灌,諸山大地動,天鼓鳴痛哭,然是為何義?」 (9)彼時瞿曇尼,為語如所思,諸尼亦如思: (10)「若汝入涅槃,最上安穩喜,善務者之前,我等請佛許 (11)我等相共家,由有而出來,前往涅槃城。」 (12)「進向涅槃者,何須將欲言。」彼女為是言,皆出尼處去。 (13)「尼所住諸天,請對我許諾,見我尼住所,此應為最後。 (14)老死怨憎會,所愛與別離,此等不再有,我趣涅槃界。」 (15)善逝諸愛子,彼等未離貪,聞語憂苦痛:「我等幸福少!」 (16)彼女等已去,尼所空不見,諸子如晨星。 (17)瞿曇尼諸女,五百趣涅槃,恰如恆河支,諸流歸大海。 (18)見此之進路,優婆夷起信,彼等由家出,平伏足下言: (19)「汝等大受用[1],捨棄孤獨者,涅槃不相應。」我等苦惱泣。 ᅟᅟ==[1] 「大受用」,底本為 mahābhāge,今採用暹羅本之 mahābhoge。== (20)彼女斷除憂,為述微妙語:「今日且止泣,汝等之笑時, (21)我知苦已盡,除去苦之因,我以作證滅,我已善修道。 (22)奉侍世大師,以行佛之教,重擔已棄去,煩惱完全除。 (23)出家為非家,得盡一切結。 (24)佛及其正法,我住盡無缺,我應涅槃時,汝等勿憂慮。 (25)阿難憍陳如,難陀羅睺羅,勝者住僧伽,安樂有利益,外道去憍慢。 (26)粉碎諸邪魔,甘蔗種高譽,我今入涅槃,此非好時機。 (27)久遠前已來,此為我所願,今日歡鼓時,汝等何泣淚? (28)若對我同情,若知是恩惠,為正法久住,堅固行精進。 (29)等覺受我請,女人許出家,是故我歡喜,我應從彼佛。」 (30)彼女說教已,比丘尼等從,以至世尊處,禮佛作斯言: (31)「我為卿之母,卿為我之父,所依正法樂,我依卿而生。 (32)卿之此色身,依我而養育,法身我無缺,為依卿所育。 (33)渴愛之籠乳,我使卿為飲,法乳寂無邊,卿以使我飲。 (34)我為汝育護,使卿無債負,索子之女等,欲得如是聞[2]。 ᅟᅟ==[2] 「欲得」,底本為 labhant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labhanti。== (35)曼陀多等人,人王之生母,彼女墮有海,有海得卿度。 (36)王母皇后名,於女為善利,佛母之大名,無上最難得 (37)我得我所願,由卿大小全,依卿得滿足[3]。 ᅟᅟ==[3] 「依卿」,底本為 mayā,今採用暹羅本之 tayā。== (38)我捨此身去,將欲槃涅槃,作苦邊際者,許我入涅槃。 (39)輪鉤幢為飾,柔軟如蓮華,請伸汝之足,禮敬卿親愛。 (40)汝身如金塊,善見卿己身,我將趣寂滅。」 (41)三十二相具,妙光莊嚴身[4],旭日出朝雲,勝者示叔母。 ᅟᅟ==[4] 「妙光莊嚴」,底本為 Sappabhālaṅkat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Suppabhālankataṁ。== (42)於此如日王[5],足蹠有輪相,彼女伏頂禮: ᅟᅟ==[5] 「於此」,底本為 pāde,今採用暹羅本之 tato。== (43)「當我最後死,敬禮日種幡,我不再見卿。 (44)世間最上者!思作諸過失,若我有過失,請與悲愍我! (45)女人為出家,屢屢我懇請,若我有過失,請與忍恕我。 (46)我依卿之許,教導比丘尼,指導若不宜,請與忍恕我。」 (47)「莊嚴德無缺,忍恕更何有?正趣槃涅槃,於身更何言? (48)於比丘僧伽,清淨無缺欠,善由世間出,捕捉黎明者,夜叉之消失,見如弦月去。」 (49)其他比丘尼,圍繞最勝者,如環須彌山,如眾星從月,伏禮佛足已,佇立望佛顏。 (50)「依眼得見卿,依耳聞卿言,我心全同一,法味得滿足。 (51)眾中師子吼,打論驕慢者[6],得見卿顏者,任誰皆幸福。 ᅟᅟ==[6] 「打論驕慢者」,底本為 vādidappāpabharino,今採用暹羅本之 Vādidappapahārino。== (52)指長爪赤美,敬禮長踵足,得見卿顏者,任誰皆幸福。 (53)佛之微妙喜,破瞋有利益,得聞佛語者,任誰皆幸福。 (54)我今身有幸,專誠供卿足,吉祥有正法,我已度輪迴。」 (55)彼女禮儀正,比丘僧伽中,恭敬致問訊,敬禮羅睺羅,阿難難陀等,彼女作斯言: (56)「蛇之棲息所,等同病住所,苦之集合所[7],老死之行境,身體起厭患。 ᅟᅟ==[7] 「苦之集合所」,底本為 dukkhapaṅke,今採用暹羅本之 dukkhasaṅke。== (57)種種污泥滿,一切依存他,厭無活老身,是故欲涅槃。」 (58)難陀羅睺羅,賢者已去憂,不動無漏者,思考於法性: (59)「有為之世間[8],不堅如芭蕉,虛幻如陽焰,無堅不持續。 ᅟᅟ==[8] 「世間」,底本為 lal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lokam。== (60)勝者之母妹,養母瞿曇尼,將於趣入死,有為是無常。」 (61)爾時佛愛弟,阿難於有學,憂惱於其處,垂淚彼悲泣。 (62)「曇彌輝將去[9],佛亦不久寂,如無薪之火。」 ᅟᅟ==[9] 「輝」,底本為 hāsanti,今採用暹羅本之 bhāsanti。== (63)阿難如是泣,瞿曇彌為言:「所聞深如海,熱心持從佛, (64)喜來不當憂,此我歸依處,到達涅槃性。 (65)佛受卿之請[10],認我等出家,汝勿興悲歎,汝苦勞不空。 ᅟᅟ==[10] 「受卿之請」,底本為 samajjhiṭṭho,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之 samijjhiṭṭho。== (66)往昔之未見,外導阿闍梨,七歲童女等,善知此大道。 (67)佛教守護者!見汝此最後,凡往其處者,此非再見處(涅槃)。 (68)世間之導師,說法咳聲時,彼時我親切,述我希望言: (69)『我望卿長生!一劫住世間!為世之利益,卿永無老死!』 (70)我為如是語,彼佛我向言:『不可行敬禮,如爾禮諸佛。』 (71)『如何禮如來,如何禮諸佛,請問以語我』 (72)『發勤之精進,不惜己身命,堅固常勇猛,見有道聲聞,此為禮諸佛。』 (73)我往尼住所,我獨自思惟:『佛到有邊際,有道眾歡喜。 (74)我欲般涅槃,何為見不祥?』我為如是思,奉見第七仙。 (75)我般涅槃時,告與化導者,佛與認許我:『瞿曇彌!汝應知其時!』 (76)燒盡諸煩惱………… (77)實我善來哉………… (78)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79)『愚者觀法現,惛沉墮猶豫,為斷彼等見,瞿曇彌!汝應現神通。』」 (80)伏禮等覺者,其時昇空中,佛陀之認許,種種現神通。 (81)一人成多人,多人為一人,或顯或為隱,過壁如穿雲。 (82)自在無礙行,或沒於地中,或行於水上,水面不為破。 (83)恰如飛之鳥,虛空結跏趺,乃至梵世界,身轉得自在。 (84)須彌作為杖,大地作為傘,樹與根同轉,持之步虛空。 (85)清淨如日出,以香薰世間,又如劫末嵐,網鬘覆世間。 (86)目真鄰陀池,猶如大巖石,須彌曼陀羅……,拳握如芥子。 (87)指頭覆日月,花冠千日月。 (88)海水一口飲,如劫末嵐雲。以降盆大雨。 (89)彼女與輪王,等眾造天空,象獅金翅鳥,咆哮之顯現。 (90)一人為化作,無量比丘尼,消失為一人,向彼牟尼言。 (91)「母妹從汝教,逮得大利益,我現諸神變,心喜禮佛足。」 (92)諸種神通現,由天宮而下,禮拜世間光,彼女坐一邊。 (93)「大牟尼!我生百二十,年歲已十足,勇者!我將入涅槃。」 (94)彼眾皆驚愕,合掌作斯言:「聖尼!云何勇猛現,無比之神通!」 (95)巴多穆塔拉,諸法具眼者,勝者世導師,十萬劫昔出。 (96)我於有鵞城,大臣之家生,具備諸便益,富榮有大財。 (97)某時與父共,群婢為相從,伴以大眷屬,往詣人牛王。 (98)勝者如帝釋,無漏法雨降,清明如秋日,繁複有光輝。 (99)奉見起信心,聞彼善言喜,母妹比丘尼,置我為第一。 (100)如是七日間,如是施大施,上人與僧伽,施以必需品。 (101)伏禮佛足下,願求母妹位,於是第七仙,大眾中宣言: (102)「汝於七日間,飲食施僧伽,我將為稱讚,諦聽聞我說。 (103)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彼名瞿曇者,大師在世間。 (104)汝於彼法中,得為後繼子,汝名瞿曇彌,大師尼弟子。 (105)汝為佛母妹,佛命保育者[11],耆宿比丘尼,汝得第一位。」 ᅟᅟ==[11] 「佛命保育者」,底本為 dīpit, āpādikā,今採用暹羅本之 jīvitāpālikā。== (106)我聞心歡喜,終生侍聖者,奉施必需品,由是我死去。 (107)三十三天生,一切遂所欲,我依十支業,勝過他天者。 (108)色聲香味觸,壽命容色樂,及我有名聲。 (109)同樣依支配,我有殊勝光,我為天主后,彼處被愛慕。 (110)我為業風驅,生死於輪迴,迦尸王國內,生於奴隸村。 (111)五百之奴隸,爾時住其中,我長於其處,奴隸長之妻。 (112)五百自存者,乞食入我村,我見彼等喜,親戚同布施。 (113)全村為團體,奉侍四月間,我為施三衣,有夫為輪迴。 (114)有夫者死去,我等往天界,今為最後有,提婆陀訶生。 (115)我父為釋種,名為安伽那,母蘇拉伽那,淨飯王家嫁。 (116)皆由釋族生[12],同一種族嫁,我由眾中拔,勝者保育者。 ᅟᅟ==[12] 「皆」,底本為 sesā,今採用暹羅本之 sabbā。== (117)我子出家佛,彼為化導者,我與五百人,爾後皆出家。 (118)釋種女勇者,體得寂靜樂,彼時於前生,曾為我等夫。 (119)善逝起哀愍,皆為福業作,大宗奉行者,逮得羅漢位。 (120)其他比丘尼,皆得生天上,有如群星集,照大神通者。 (121)善學如金工,黃金堪加工,種種飾物現,變現諸神通。 (122)彼等現神變,多種不思識,最勝論者佛,牟尼與眾喜。 (123)彼等由空下,敬禮第七仙,最上人之前,各自為座坐。 (124)「嗚呼,勇者瞿曇彌,我等哀愍者[13],彼女宿福薰[14],我等得漏盡。 ᅟᅟ==[13] 「哀愍者」,底本為 'nukampitā,今採用暹羅本之 'nukampikā。== ᅟᅟ==[14] 「彼女」,底本為 tava,今採用暹羅本之 tāya。== (125)燒盡諸煩惱………… (126)實我善來哉………… (12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128)大牟尼!神通天耳界,我等得自在,逮得他心智。 (129)天眼得清淨,而知於宿住,一切漏盡果,今已無後有。 (130)義法詞與辯,四種無礙解,大勇者!我等之智慧,生於卿之前。 (131)大導師!卿有此慈心,我等為奉侍,大牟尼!認許入涅槃。」 (132)勝者曰:「欲入涅槃者,我何欲為言?我為如是言,汝等應知時」 (133)瞿曇彌為始,彼等比丘尼,敬禮勝者佛,起座皆離去。 (134)世間之導師,人中之賢者,與諸人群共,門口送母妹。 (135)爾時瞿曇彌,手伏佛足下,禮拜世間親,尼等皆同拜: (136)「奉見世導師,此為最後時,甘露之作者,卿顏再不見。 (137)大勇者!足如妙蓮華,禮敬再不觸,最上者!我今歸寂滅。」 (138)如是於現世,色身為何物?有為不安息,皆為短時物。 (139)瞿曇彌彼尼,歸往尼住所,結半跏趺坐。 (140)彼等優婆夷,愛佛之教者,聞知彼尼事,禮足者等來。 (141)彼等手捶胸,斷根如蔓草,憂惱倒地上,悲泣為聲號。 (142)「與我歸依處,尊師捨我等,師勿歸寂滅,我等皆伏請。」 (143)信慧彼女等,勤處為闇黑,聖尼瞿曇彌,輕撫彼等頭, (144)「勿從魔絹索,汝等勿膽落,一切有為法,動搖皆無常。」 (145)於是彼女等,捨最上初禪,二禪三禪捨,入定第四禪。 (146)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非想處定,如是依順序,諸處為入定。 (147)聖母瞿曇彌,逆轉至初禪,彼入諸禪定,復入第四禪。 (148)彼等出禪定,恰如燈之焰,無漏般涅槃[15],大地震落雷。 ᅟᅟ==[15] 「無漏」,底本為 nirāsan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nirāsavā。== (149)天鼓一齊鳴,諸天皆悲痛,空中散華雨,降落於地上。 (150)須彌諸山王,舞臺上俳優,憂動吹大風,海浪起哀響[16]。 ᅟᅟ==[16] 「海浪」,底本為 sāgaro,今依義應讀為 sāgare。== (151)天龍阿修羅,梵天感動言:「嗚呼!諸行無常哉,如彼瞿曇彌,色體終滅壞。 (152)大師教行者,猶在此圍繞,彼女如燈焰,瞬息入涅槃。 (153)嗚呼!會者終必離,嗚呼!有為無常法,嗚呼!生者終必滅。」如是生悲泣。 (154)於是諸天梵,往詣第七仙,時機適世間,順依世習慣。 (155)阿難聞如海,爾時大師招:「阿難!佛母趣寂滅,汝報比丘眾。」 (156)彼時之阿難,無喜滿淚眼,悲聲作唸言:「汝等比丘集! (157)東南西北住,善逝子言述,汝等皆諦聽。 (158)彼瞿曇彌尼,佛身守育者,恰如日出星,今已歸寂滅。 (159)捨棄佛母名,去往安樂所,五眼者導師,離舍已往見。 (160)善逝之信者,牟尼之弟子,善逝子等者,應往敬佛母。」 (161)極遠地方住,比丘等聞知,或依佛威力,或以神通來。 (162)瞿曇彌已眠,恍惚如純金,移於重閣中。 (163)彼四護世肩,平等以肩擔,帝釋等諸天,攝受於重閣。 (164)重閣有五百,皆為秋日色,毗首羯摩造。 (165)一切比丘尼,直臥於牀上,諸天之肩乘,順序為出行。 (166)蒼天覆天蓋,上印日月星,一切黃金造。 (167)揭舉數多旗,優美花襯衣[17],薰煙由空降,地上諸花放。 ᅟᅟ==[17] 「美」,底本為 vitat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cittakā。== (168)日月現星輝,日到中天時,如月無有熱。 (169)諸天行供養,馥郁天香鬘,音樂舞歌唱。 (170)梵天龍修羅,各盡其能力,供養為運載,寂滅之佛母。 (171)他諸善逝子,寂滅為前運,瞿曇彌佛母,後運受供養。 (172)前為諸天人,龍及阿修羅,佛與諸弟子,隨後供母行。 (173)佛之般涅槃,瞿曇彌涅槃,皆走甚稀奇。 (174)佛之般涅槃,未見二弟子(舍利弗、目連),瞿曇彌涅槃,見佛與弟子。 (175)彼等之葬堆,一切香所造,撒香與抹香,彼等附荼毘。 (176)殘骨餘之分,一切悉燒盡,阿難生感激,為作如是言: (177)瞿曇彌滅去,其身於火化,佛亦將不久,涅槃我懸念[18]。 ᅟᅟ==[18] 「我懸念」,底本為 saṅketaṁ,依脚註異本為 saṅkehaṁ,今應讀為 saṅkc'ham。== (178)瞿曇彌遺骨,收入彼女鉢,阿難為佛囑,依囑以尊捧。 (179)阿難手捧骨,第七仙言宣:「有髓之大樹, (180)大幹無常崩,尼僧瞿曇彌,是故般涅槃。 (181)嗚呼!涅槃留舍利,無憂是希奇。」 (182)母不使人哀,已度輪迴海,徧除諸苦惱,清涼善涅槃。 (183)母為大智者,大慧廣慧者,尼中之耆宿,比丘等!應當如是知。 (184)神通天耳界,自在瞿曇彌,他心知自在。 (185)天眼知宿住,一切漏徧盡,今再無後有。 (186)義法詞與辯,具有清淨智,母不使人哀。 (187)燃火煉鐵棒,次第漸消失,失去不知方。 (188)如是正解脫,度欲縛瀑流,逮得不動樂,不可示趣處。 (189)汝等自為洲,念處為行境,修習七覺支,可達苦邊際。 ——如是摩訶婆闍波提瞿曇彌唱此等之偈。 ## 一八 差摩 (1)巴多穆塔拉,諸法具眼者,十萬劫昔出。 (2)我於有鵞城,出生長者家,其家種寶光,具足大安樂。 (3)往詣勇者前,以聞其說法,由此起淨信,勝者我歸依。 (4)我請求父母,招待化導者,以及諸弟子,七日施飲食。 (5)七日時已過,佛以大慧者,最勝比丘尼,置為第一位。 (6)聞此我歡喜,伏禮再奉侍,誓願其地位。 (7)勝者向我言:「汝願將成就,奉仕我僧伽,汝有無量果。 (8)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彼名為瞿曇,大師在世間。 (9)汝於彼法中,得為後繼子,汝名為差摩,第一尼弟子。」 (10)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11)由此天界沒,往生夜摩天,兜率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12)無論生何處,以我業之故,我皆為皇后。 (13)我由天界沒,輪王小國后。 (14)生天或人中,享受諸幸福,多劫間輪迴。 (15)九十一劫昔,毘婆尸世尊,導師妙眼者,觀諸法者出。 (16)我詣世導師,人御者之前,聞彼說妙法,出家為非家。 (17)一萬年之間,於彼賢人教,修梵行瑜伽。 (18)善巧說緣相,無畏說四諦,賢者而能辯,奉行大師教。 (19)我由彼處沒,往生兜率天,其處有名聲,梵行勝他人。 (20)無論生何處,有慧有大財,我具美麗容,訓育諸徒眾。 (21)我依業之故,修行勝者教,善利有祥福,我得意愛所。 (22)無論往何處,依我道果故,而不被人輕。 (23)於此賢劫中,婆羅門之裔,拘那含佛出,大名聲論者。 (24)我於婆羅捺,生於成功家,陀然與善慧,我等共三人。 (25)我施僧伽園,值有千金價,牟尼與僧伽,望此為精舍。 (26)由彼處沒去,我等生帝釋,同樣生人中,得有大名聲。 (27)今於此劫中,婆羅門之裔,迦葉勝者出,論者中最勝。 (28)最上波羅捺(城),人主迦尸王,彼名訖里計,大仙奉侍者。 (29)我為彼長女,我名差摩尼,得聞勝者法,出家為非家。 (30)我父不允許,時我等在家,勤修三十載。 (31)童女修梵行,住於幸福中,王女共七人,喜好奉侍佛。 (32)差摩、差摩那,比庫、比伽達,丹瑪、蘇丹瑪,桑伽共七人。 (33)今生七王女,我與優鉢羅,鉢吒、君荼羅,翅舍、曇摩提,毘舍佉第七。 (34)某時於人日,說法未曾有,我聞大因經,如是得通達。 (35)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36)今達最後有,薩伽羅城生,摩達王之女,愛好有魅力。 (37)當我出生時,城中甚和平,是故名啟瑪,意由德所生[1]。 ᅟᅟ==[1] 「由德」,底本為 guṇik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guṇato。== (38)我達青年時,優美麗容具,我父使我嫁,與頻婆娑羅(王)。 (39)我極被寵愛,喜誇我容色,往詣大慈者,佛說色之過。 (40)頻婆娑羅王,攝益我智慧,讚歎竹林舍,歌人來我所。 (41)「未見竹林舍,不知佛所樂,我等自思惟,未見歡喜園。 (42)人於歡喜中,歡喜見竹林,得見歡喜園,天主妙歡喜。 (43)諸天捨喜園,下降於地上,樂見竹林舍,驚喜甚滿足[2]。 ᅟᅟ==[2] 「滿足」,底本及暹羅本為 tappanti,今參照脚註所出異本之 tapenti,應讀為 tappenti。== (44)依王之福生,依佛之福飾,何人能說得,積聚此功德。」 (45)聞說林優美,我耳感愉快,爾時以告王,欲見彼王苑。 (46)爾時王熱心,我等眷屬俱,同往彼王苑。 (47)「大富裕者!樂眼見林苑,善逝光明照。」 (48)爾時大牟尼,最上城乞食,時我見其林。 (49)花開於山麓,種種蜜蜂歌,杜鵑在歌唱,孔雀群飛舞。 (50)寂靜且清潔,莊飾經行處,小屋及假屋,瑜伽行者集。 (51)徘徊來我處,唯思有其果,又見比丘思: (52)「彼等貌如春,優美甚肉體,還在青春期,竟為住山麓。 (53)剃髮坐樹下,身著僧伽梨,捨棄五官樂,對境為禪思。 (54)喜好為在家,享受人欲樂,如此賢善法,老後不得行。」 (55)如勝者之住,乃是香殿空,我詣勝者前,如見太陽出。 (56)一人獨樂坐,美女為煽扇,我見如是思,「此乃惡牛王!」 (57)彼女金色光,口眼如蓮華,唇紅如素馨,見者意眼喜。 (58)聲如金鈴振,乳房如鉢形,腰出細臀妙,胸美裝飾好。 (59)著紅羽披肩,內著青色衣,美容〔看〕不飽,狀態感愉悅。 (60)見彼如是思:「嗚呼!如此之美女,無論任何時,此眼未曾見。」 (61)彼女為老襲,齒落容貌衰,頭白口垂涎,語言濁不清。 (62)耳縮眼白翳,不淨汁液滴,全身皮起皺,青筋擴全身。 (63)腰曲須賴杖,身瘠肋骨出,〔行路〕震顫倒,唏噓口吐息。 (64)感動未曾有,身毛皆豎立,昔為愚者喜,不淨色生厭。 (65)爾時大悲者,見我意感動,牟尼心歡喜,為唱此等偈。 (66)「差摩汝當見,不淨腐敗體,由體諸漏出,流出愚者喜。 (67)不淨於一境,修心善得定,汝應念汝身,時時起厭離。 (68)彼者亦如此,此者亦如彼,無論內與外,於身離欲念。 (69)精勤修無相,捨棄慢隨眠,慢依明解消,應行歸寂靜。 (70)執著貪欲者,為貪墜瀑流,恰如蜘蛛網,自作墜自身。 (71)斷除貪欲者,捨欲樂出家。」 (72)如是人御者,知我心調適,為因化導我,以說大因經。 (73)我聞最勝經,追想宿世想,我以立其處,法眼得清淨。 (74)伏禮大仙足,發露為懺悔,以作如是述: (75)「一切見者!我今歸命卿。悲意樂者!我今歸命卿,已度輪迴者!我今歸命卿,甘露施者!我今歸命卿。」 (76)飛入邪見林,我為欲貪迷,依卿正方便,化導我喜律。 (77)不見大仙者,貧困諸有情,輪迴欲海中,〔頭沒〕享大苦。 (78)善逝無煩者,世間歸依處,行死邊際者,未見微妙義[3],發露罪懺悔。 ᅟᅟ==[3] 「微妙義」,底本為 m' aduraṭṭh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madhuratthaṁ。== (79)利益與願者,疑為無益者,今於歡喜色,發露我懺悔。 (80)勝者大悲者,微妙音聲語:「差摩汝起立」,甘露灌我頂。 (81)彼時頭面禮,右繞彼離去,去見王斯言: (82)「嗚呼!汝思正方便,伏敵者!思欲見林,無林見牟尼。 (83)若為卿所喜,請使我出家,從彼牟尼教,色身我厭離。」 (84)合掌我伸手,大地之主言:「汝賢!我今允許汝,出家遂汝願。」 (85)而我出家已,為時經七月,見燈之生滅,心意受感動。 (86)諸行我厭離,熟達緣相說!越過四瀑流,逮得羅漢位。 (87)神通天耳界自在,他心智我自在。 (88)知宿天眼淨,一切漏盡果,今再無後有。 (89)義法詞與辯,我於佛之教,全生清淨智。 (90)善巧清淨道,論事無所畏,阿毘曇理知,於教得自在。 (91)頭拉那瓦多(城),拘薩羅王問,我對甚妙問,如真為說明。 (92)彼王近善逝,問而我如說,佛亦同說明。 (93)勝者嘉我德,最上人宣說:「差摩大慧者,比丘尼第一。」 (94)燒盡諸煩惱………… (95)實我善來哉………… (9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差摩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一九 優鉢羅色(蓮華色) (1)優鉢羅色尼,究竟達神通,敬禮大師足,彼尼如是述: (2)「牟尼我奉告,我已度輪迴,一切苦已盡,我得不動道。 (3)有限淨信眾,有罪對彼等,勝者之面前,彼等寬恕我。 (4)輪迴且輪迴,若我有過礙,奉告大勇者,伏請寬恕我。 (5)我是遵教者,由於現神通,四眾斷疑惑。 (6)大勇慧光者,我為汝之女,多作極難作,難業我已作。 (7)色同青蓮華,名謂蓮花色,大勇具眼者!弟子尼禮足。 (8)我與羅睺羅,多於數百趣,生於同一生,欲心互一致。 (9)父母亦相同,志趣亦一致,今達最後有,兩者相生異[1]。 ᅟᅟ==[1] 「生異」,底本為 nāmasambhavā,今採用脚註異本所出之 nānāsambhavā。== (10)子名羅睺羅,女名優鉢羅,大勇者汝見我具神通力,我今示大師。 (11)四大海之水,可置我手中,恰如小兒醫,置油於手中[2]。 ᅟᅟ==[2] 「手中油」,底本為 telaṁ vatthigat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telam hatthagatañ。== (12)以手裂大地,置於我手中,童子或青年[3],如裂芬伽草[4]。 ᅟᅟ==[3] 「童子」,底本為 mārako,今採用暹羅本之 komārako。== ᅟᅟ==[4] 「芬伽草」,底本為 cittappuññaṁ cittamuñjaṁ。== (13)雙手作輪環,擴展於頭上,降種種色雨。 (14)大地如塗漆,穀物變砂礫,槌壞須彌山[5],恰如童子戲。 ᅟᅟ==[5] 「壞」,底本為 pada。今採用暹羅本之 maddi。== (15)我名優鉢羅,最勝佛之女,神通自在者,卿教遵奉者。 (16)種種之變形,世間導師見,說明我姓名[6],禮具眼者足。 ᅟᅟ==[6] 「明」,底本為 saṁsāvetvā,今採用暹羅本之 pakāsetvā。== (17)神通天耳界,於此得自在,他心自在者。 (18)知宿天眼淨,一切漏盡果,今再無後有。 (19)義法詞與辯,智依大仙力,廣大而清淨。 (20)最上諸智者,往昔我遭遇,今為卿之故,我為大奉仕。 (21)宿世之善業,依我之追憶,大牟尼!為卿我積福。 (22)除不應有處,無障我令熟,大勇者!今為卿之故,獻最上生命[7]。 ᅟᅟ==[7] 「獻」,底本為 vattam,今採用暹羅本之 cattaṁ。== (23)一萬俱胝財,我以施生命,大牟尼!我對卿完獻。 (24)十萬劫之昔,時我為龍女,我名維摩羅,龍中為佳評。 (25)大龍大腹行,淨信勝者教,巴多穆塔拉,招大威光者,及其諸弟子。 (26)寶石造假屋,寶石寢椅子,寶石受用品,寶石之砂鏤。 (27)寶幢飾道上,為彼奏樂器,奉迎等覺者。 (28)世間之導師,四眾伴相隨[8],大腹行宮殿,坐於殊勝座。 ᅟᅟ==[8] 「伴」,底本為 pareto,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之 sahito。== (29)高價飲食物,堅食與軟食,獻上最勝物,龍王大名聲。 (30)等覺者食後,完全洗鉢已,龍女大神通,〔禮敬〕為隨喜。 (31)見大名聲者,花開一切知[9],對師起淨信,心意善決定。 ᅟᅟ==[9] 「一切知」,底本為 sabbañ,今採用暹羅本及脚註所出異本之 sab baññuṁ。== (32)最上蓮華名,勇者知我心,剎那以神通,現為比丘尼。」 (33)比丘尼無畏,顯現諸神通,歡喜生感激,對師如是述: (34)「我見此神通,較他為謹慎,大勇者!如何彼女,神通善無畏?」 (35)「我由口生女,具有大神通,我遵奉所教,於神通無畏。」 (36)聞佛語心歡喜,我向佛願求:「我亦如彼女,神通無所畏。」 (37)「我心甚歡喜,以得最上意,如斯未來世。」 (38)飲食使飽滿[10],摩尼造寢椅,光輝之假屋。 ᅟᅟ==[10] 「飲食」,底本為 mahājanena,今採用暹羅本之 annapānena。== (39)龍之最上花,名為阿魯那,優鉢羅華,供養世導師:「我成如是色。」 (40)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41)我由彼處沒,往生於人中,我以優鉢羅,覆食以布施。 (42)九十一劫昔,毗婆尸佛出,導師妙眼者,諸法具眼者。 (43)我於波羅捺,生為長者女,招請等覺者僧伽。 (44)我以優鉢羅,大施化導者[11],以此為供養,願求得白色。 ᅟᅟ==[11] 「化導者」,底本為 vimissitam,今採用暹羅本之 vināyakaṁ。== (45)於此賢劫中,婆羅門之裔,迦葉有大名,論中最勝者。 (46)波羅捺城主,迦尸國之王,彼名訖里計,大仙奉侍者。 (47)我為彼二女,差摩那古達,我聞勝者法,希望為出家。 (48)我父不允許,彼時我在家,兩萬年之間,精進勤修習。 (49)王女住幸福,童女行梵行,我等共七人,侍佛心喜樂。 (50)第一差摩彌,差摩那古達(二),第三畢庫彌,畢伽達依迦(四),丹瑪(五)蘇丹瑪(六),桑伽達依迦(七)。 (51)我等於今生,我與慧差摩(二),鉢陀左囉三,君荼羅為四,翅舍瞿曇彌(五),曇摩提那六,毗舍佉最末,以上七女人。 (52)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53)我由彼天沒,人界生大家,黃色勝外衣,我施阿羅漢。 (54)我於阿利達(城),婆羅門家生,提利達瓦迦(父),溫瑪丹提女。 (55)由彼我沒後,某地不富家,彼時我獲稻。 (56)我見辟支佛,施食五百鉢[12],鉢中炒粳米,上以蓮華覆。 ᅟᅟ==[12] 「鉢」,底本為。putta。依前後之關係判別,應讀為 patta。== (57)鉢中我施蜜[13],願求自存者,我由彼處沒,林中蓮腹生。 ᅟᅟ==[13] 「鉢」,底本為 patthesu,今應判讀為 pattesu。== (58)迦尸國王后,恭敬受供養,生五百王子。 (59)彼等達青年,時時為遊水,見一蓮華落,優為辟支佛。 (60)多聞勇者(化佛)去,我等甚擔憂,我由彼處沒,仙人窟村生。 (61)八人辟支佛,未聞佛慧者,未受聞者粥[14]之去時。 ᅟᅟ==[14] 「未受聞者粥,自行乞食時」,底本為 sutānakasakam,今採用暹羅本之 sutānaṁ attanopi ca。== (62)乞食往村落,我見憶起子,以愛我子情,我持牛乳出。 (63)向彼起淨信,親手我施粥,我由彼處沒,生三十天歡喜園。 (64)樂苦皆享受,輪迴於諸有,大勇者!今為卿以獻全生命。 (65)如是苦多種,祥福亦多種,今達最後有,生於舍衛城。 (66)長者之家,安樂有大財,種種寶物輝,遂欲無不足。 (67)受恭敬供養,我得色身美,極受諸家敬。 (68)惠於色受用,人人甚懇望,數百長者子,亦皆為懇望。 (69)捨家出家為非家,未至八個月,逮得四諦法。 (70)依神通,化現四角(有輪)車,敬禮世間依,吉祥具足者之佛足。 (71)「往花放甚佳美處,比丘尼!獨居沙羅樹,汝無何友耶?惡人中愚者,汝不恐怖耶?」 (72)「百千之惡人,假令來此處,雖有如許人,身毛我不震,不驚不怖魔,而獨居。 (73)雖然我消失,還入卿腹中,立於眉毛間,卿不得見我。 (74)得真自在心,善修諸神足,解脫諸繫縛,具壽者!是故無恐怖。 (75)五欲如刀杙,五蘊斷頭臺,惡魔!此為汝喜欲,但為我不喜。 (76)我於一切處,滅卻諸喜悅,破除闇之蘊,波旬!如是汝當知,死神!汝已被破卻。」 (77)勝者嘉我德,當眾為宣告:置我為第一:「神通中最勝。」 (78)我崇敬大師,奉行佛之教,我捨棄重擔,全除「有煩惱」。 (79)在家我為義,出家為非家,已盡諸有結,逮得無漏義。 (80)衣食與牀座,乃至必需品,普獻與千人。 (81)燒盡諸煩惱………… (82)實我善來哉………… (83)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優婆羅色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二〇 鉢吒左囉 (1)巴多穆塔拉,諸法究竟者,勝者世導師,十萬劫昔出。 (2)時我於鵞城,長者之家生,種種諸寶生,具足大安樂。 (3)我詣勝者前,聽聞彼說法,由此生淨信,歸依大勇者。 (4)無畏比丘尼,持律為第一,恥廉可不可,導師為稱讚。 (5)彼時我心喜,希冀其地位,招請世導師,及其諸弟子。 (6)七日施飲食,更施以三衣,頭面伏禮足,而作如是述: (7)「大勇者!若有此可能,由今八日前,卿如斯稱讚。」 (8)彼時大導師對我言:「賢善者勿怖,未來得欣求。 (9)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彼名為瞿曇,大師在世間。 (10)汝於彼法中,得為後繼子,鉢吒左羅名,大師弟子尼。」 (11)彼時我歡喜,我有親切心,終生為奉仕,導師與僧伽。 (12)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13)於此賢劫出,婆羅門之裔,迦葉有名聲,論中最勝者。 (14)婆羅捺人主,迦尸國之王,王名訖里計,大仙奉侍者。 (15)我為第三女,知為密庫尼,我聞勝者法,我希望出家。 (16)我父不許可,彼時我在家,勤精進二萬年。 (17)王女住安樂,童女行梵行,我等共七人,侍佛甚喜樂。 (18)第一差摩彌,差摩那古達,〔第三〕密庫尼,畢伽達依迦,丹瑪蘇丹瑪,第七桑伽達依迦。 (19)我與優鉢羅,差摩與拔提,翅舍瞿曇彌,曇摩提那六,毗舍佉第七。 (20)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21)今達最後有,舍衛最勝城,富榮有大財,長者之家生。 (22)我達青年時,耽樂於思辯,我見地方人,同彼我離去。 (23)彼於生一子,第二在胎中,彼時我決心:「欲歸見父母。」 (24)我夫不希望,爾時彼外出,我往舍衛城,獨自由家出。 (25)於是我夫來,道中追及我,爾時我激痛,業生之風起。 (26)於我分娩時,突然大雲起,我夫為求樹,毒蛇所囓死。 (27)時我生活苦,慘痛無依賴,欲往鳥棲所,突見滿〔水〕川。 (28)我攜我童子,渡達至彼岸,我使童子飲,再來渡他子。 (29)當我歸來時,鶚攫我幼兒,急流沖他子,使我大憂惱。 (30)我達舍衛城,親戚皆死去,彼時心憂惱,心痛不欲生。 (31)我之二子死,我夫路上亡,父母與兄弟,燒葬一堆上。 (32)爾時我青瘦,孤獨心下劣,到處我彷徨,奉見人御者。 (33)於是大師言:「女者汝勿憂,汝宜尋自我,何故興悲歎。 (34)子等己不護,父母親戚故,為死魔捕者,皆無親護。」 (35)我聞牟尼語,即得證初果,出家我不久,證得阿羅漢。 (36)我於神通天耳界自在,知他心,遵奉大師教。 (37)知宿天眼清淨,棄捨一切漏,為善無垢者。 (38)一切見者前,學得一切律之諸廣說,我能如實說。 (39)勝者嘉我德,當眾為宣說:「汝鉢吒左羅,持律者第一。」 (40)我大師奉事,遵奉佛之教,己捨棄重擔,全除「有煩惱」。 (41)在家我為義,出家為非家,已盡諸有結,逮得無漏義。 (42)燒盡諸煩惱………… (43)實我善來哉………… (44)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鉢吒左羅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攝頌: 一布薩與娑羅羅(花),糖菓施者、一座施, 五燈施者、蘆鬘師,瞿曇彌與差摩尼, 優鉢羅色,鉢吒左囉比丘尼, 為偈四百九十七。 # 第三 君荼羅繁頭品 ## 二一 拔陀君荼羅繁頭 (1)巴多穆塔拉,勝者世導師,諸法究竟者,十萬劫昔出。 (2)時我於鵞城,長者之家生,種種寶石輝,具足大安樂。 (3)我詣勝者前,聞彼說妙法,由此生淨信,歸依大勇者。 (4)巴多穆塔拉,導師大悲者,優美比丘尼,速通置第一。 (5)聞此心歡喜,行施於大仙,頭面伏禮足,願求其地位。 (6)大勇者隨喜:「賢善者!汝願全成就,安樂且冷靜。 (7)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彼名為瞿曇,大師在世間。 (8)汝於彼法中,得為後繼子,君荼羅繁頭,大師尼弟子。」 (9)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10)彼處沒,往生夜摩天、兜率、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11)無論生何處,我依業之故,其處為天王后。 (12)由彼沒後,轉生於人中,輪王或小王,我皆為皇后。 (13)生天或生人,享受吉祥福,多劫輪迴間,一切處幸福。 (14)於此賢劫中,婆羅門之裔,迦葉有名聲,論中勇者生。 (15)波羅捺之主,迦尸國之王,彼名訖里計,大仙奉侍者。 (16)我為第四女,畢加達依迦,我聞勝者法,希望於出家。 (17)父王不許可,於是我在家,兩萬年之間,精進勤修習。 (18)童女行梵行,王女住安樂,我等七王女,侍佛甚喜樂。 (19)差摩彌第一、薩摩那古達、畢庫彌第三、畢伽達依迦、丹瑪蘇丹瑪、第七桑伽達依迦。 (20)差摩、優鉢羅色、鉢吒左囉、翅舍瞿曇彌、曇摩提那、第七毗舍佉。 (21)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22)今達最後有,山谷最上城,長者榮家生,我達青年期。 (23)見縛盜賊行,將於處死刑,我父出千金,釋放其死刑。 (24)父知我之意,將我許與彼,我受彼信用,調法甚為愛。 (25)彼性不莊嚴,貪欲我為敵,我持華鬘來,攜我至斷崖,山中欲謀殺[1]。 ᅟᅟ==[1] 底本為 pabbatam,今採用暹羅本之 pabbate。== (26)彼時我合掌,禮薩埵伽,為護己生命,以作如是語: (27)「此之金腕環,真珠紅玉多,琉璃汝全取[2],君!汝呼我為婢!」 ᅟᅟ==[2] 「全」,底本為 sacca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sabbaṁ。== (28)「汝善人!脫去莊嚴具,汝心勿傷悲,不捨汝財物,我即不許汝。」 (29)「我自有記憶,我得分別心,除去喜愛汝,他者我不知。」 (30)「汝來我擁抱」彼作如是言:右繞彼我:「再不與君交!」 (31)所有之場合,男人不賢明,女人於諸處,賢明注意深。 (32)所有之場合,男人不賢明,女人甚敏感,思考有利事。 (33)敏感實速疾,瞬間策劃出,我引野獸薩埵伽之弓,完全射殺彼。 (34)事件起之速,不覺者彼劣慧之盜賊,被殺山窟中。 (35)事件起之速,覺者敵難脫,彼時如脫離薩埵伽。 (36)彼時,薩埵迦推落山難處,白衣行者前,詣彼我出家。 (37)爾時我以鉗,頭髮悉拔去,彼使我出家,不絕語宗義。 (38)於是我受持,獨坐思唯宗義,見犬嚙人手。 (39)持食我近而落去,見蠕蟲群附手,以得〔三昧〕相。 (40)我感驚怖立,我問同法者,彼等向我言:「釋迦比丘知其義。」 (41)我欲問其義,詣見佛弟子,彼等伴隨我,詣最勝者處。 (42)彼為我說法,蘊處界不淨,無常苦無我,導師如是說。 (43)我聞彼之法,法眼得清淨,了知世間法,具足戒出家。 (44)敬請!彼導師言:「來!賢善者!」時我受具戒,以見少量水。 (45)以水洗我足,由是知生滅,爾時我思惟:「諸行皆如是。」 (46)我心全無取,由是得解脫,勝者當眾宣:「速通我最上。」 (47)我於神通及天耳界自在,知他心,遵奉大師教。 (48)知宿天眼清淨,捨棄一切漏,為善無垢者。 (49)我奉侍大師,奉行佛之教,以捨棄重擔,全除「導有煩惱。」 (50)在家為其義,出家為非家,我盡一切結,逮得無漏義。 (51)義法詞與辯,依佛最勝者,無垢得清淨。 (52)燒盡諸煩惱………… (53)實我善來哉………… (54)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拔提君頭羅繁頭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二二 翅舍瞿曇彌 (1)巴多穆塔拉,諸法究竟者,勝者世導師,十萬劫昔出。 (2)我於有鵞城,時於某家生,最上人之前,正詣我歸依。 (3)關聯彼四諦,微妙最上味,聞法齎安樂。 (4)勇者最上人,稱讚時粗衣比丘尼,置為第一位。 (5)聞比丘尼德,生不少歡喜,盡力敬事佛。 (6)伏禮彼牟尼,願求其地位,彼時等覺者,隨喜得願位。 (7)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彼名為瞿曇,大師在世間。 (8)汝於彼法中,得為後繼子,翅舍瞿曇彌,大師弟子尼。 (9)聞此甚歡喜,終身侍勝者,諸多必需品,親切為奉侍。 (10)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11)於此賢劫出,婆羅門之裔,迦葉大名聲,論中最勝者。 (12)波羅捺城主,迦尸國之王,王名訖里計,大仙奉侍者。 (13)我為彼五女,丹瑪稱為名,我聞勝者法,希望於出家。 (14)我父不許可,我等為在家,二萬年之間,精進為勤習。 (15)童女為梵行,王女住安樂,我等七王女,侍佛甚喜樂。 (16)差摩彌第一、差摩那古達、密庫尼第三、畢伽達依迦、丹瑪、蘇丹瑪、第七桑伽達依迦。 (17)差摩、優鉢羅色、鉢吒左羅、君陀羅、我與,曇摩提那六、第七毗舍佉。 (18)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19)今達最後有,我生困窮家,商家無財富,我嫁有財者。 (20)除去我之夫,餘皆卑視我(無財),而我產子時[1],全皆為愛護。 ᅟᅟ==[1] 「而我產子時」,底本為 yadā ca sa-sut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yadā ca pasutā。== (21)幼賢我童子,幸福中生住,恰如我生命,不幸往彼世。 (22)憂惱語言哀,眼淚垂泣面,行抱死屍泣。 (23)時往詣同情者最上醫(佛):「與子回生藥。」 (24)熟練之勝者,化導方便言:「無死者之家,取來芥子實!」 (25)我往舍衛城,不得如是家,何處得芥實,〔由思〕我得念。 (26)我捨棄死屍,往詣世導師,大師遙見我,妙聲作是言: (27)「雖然生百年,不見生滅法,不如生一日,得見生滅法。 (28)非村邑之法,非聚落之法,亦非一家法,含天世間法,皆為無常性。」 (29)我聞此等偈,法眼得清淨,了知一切法,出家為非家。 (30)如是我出家,勵行勝者教,出家我不久,逮得羅漢位。 (31)於神通、天耳界得自在,知他心遵奉大師教。 (32)知宿住天眼得清淨,捨棄一切漏,清淨善無垢。 (33)我奉侍大師,奉行佛之教,以捨棄重擔,全除「導有之煩惱。」 (34)在家為其義,出家為非家,得盡一切結之義。 (35)義法詞與辯,依佛最勝者,得無垢清淨。 (36)塵堆與墓場,由車道持來,我製僧伽梨,以此著麤衣。 (37)勝者化導者,嘉我麤衣德,眾中為宣佈,置我第一位。 (38)燒盡諸煩惱………… (39)實我善來哉………… (40)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翅舍瞿曇彌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二三 曇摩提那 (1)巴多穆塔拉,諸法究竟者,勝者世導師,十萬刼昔出。 (2)我於有鵞城,爾時居某家,為他人女傭,持戒制御己。 (3)佛第一弟子,彼名蘇伽陀,彼由精舍出,而行往乞食。 (4)我為取水女,持瓶行街中,見彼起淨信,親手我施湯。 (5)彼受坐其處,開始彼飲用,導彼至家中,我施以飲食。 (6)主人心歡喜,〔認我〕為養女,我與養母詣,敬禮等覺者。 (7)彼時佛說法,稱讚比丘尼,置為第一位,聞此我歡喜。 (8)善逝世導師,僧伽同招請,我為施大施,願求其地位。 (9)聲如密雲響,善逝向我言:「為我樂奉侍,僧伽亦同仕。 (10)努力聞正法,德意甚發達,賢善者!如是汝有喜,應得誓願果。 (11)十萬刼之後,出生甘蔗族,彼名為瞿曇,大師在世間。 (12)汝於彼法中,得為後繼子,曇摩提那名,大師弟子尼。」 (13)牟尼化導者,聞之生歡喜,親切以奉事,一切需用品。 (14)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15)於此賢刼出,婆羅門之裔,迦葉大名聲,論中最勝者。 (16)波羅捺城主,迦尸國之王,彼名訖里計,大仙奉侍者。 (17)我王第六女,所知蘇丹瑪,聞勝者之法,以希望出家。 (18)我等父不許,我等為在家,二萬年之間,精進勤修習。 (19)童女行梵行,王女住幸福,我等七王女,奉佛甚喜樂。 (20)差摩彌第一、差摩那古達、密庫尼第三、畢伽達依迦、丹瑪、蘇丹瑪、第七桑伽達依迦。 (21)差摩、優鉢羅色,鉢吒左羅〔三〕、君荼羅〔第四〕、瞿曇彌與我、毗舍佉第七。 (22)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23)今達最後有,山谷最上城,生於長者家,遂欲一切榮。 (24)美容且具德,壯年時初期,出嫁往他家,以度幸福日。 (25)世間歸依處,往詣聞說法,我夫甚賢明,逮得不還果。 (26)彼時我請許,出家為非家,出家後不久,逮得羅漢果。 (27)時彼優婆塞,前來我之處,甚深微妙問,我為全說明。 (28)勝者嘉我德,其置第一位,〔向我作斯言:〕「比丘尼說法師,如是他未見。 (29)汝等比丘!賢明曇摩提,汝等應銘記。」尊師行哀愍,稱我為賢人。 (30)我奉事大師,奉行佛之教,以捨棄重擔,全除「導有之煩惱」。 (31)為義而在家,出家為非家,我得盡一切結之義。 (32)於神通天耳界得自在,知他心遵奉大師教。 (33)知宿住天眼得清淨,一切諸漏捨,清淨善無垢。 (34)燒盡諸煩惱………… (35)實我善來哉………… (3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曇摩提那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二四 奢拘梨 (1)巴多穆塔拉,勝者世導師,諸法究竟者,十萬劫昔出。 (2)含天諸眾生,皆得安樂益,論中最勝者,人中良駿馬。 (3)稱譽得最上,稱讚有吉祥,世間大導師,善知一切方。 (4)彼已度猶豫,超越諸疑惑,志望意成滿,等覺達最上。 (5)最上人,生未生之道,說未所說,生未所生。 (6)知道人牛王,通道說道者,大師善巧道,御者中最勝。 (7)大悲者大師,導師為說法,愚癡沉泥中,拔濟諸有情。 (8)我為剎帝利,生於有鵞城,容美又有財[1],被愛且吉祥。 ᅟᅟ==[1] 「又」,底本為 ṭhāsim,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cāpi。== (9)阿難陀大王,王女最莊飾,彼女異母妹,名曰上蓮華。 (10)飾一切莊飾,王女等共具,往詣大勇者,聞彼說妙法。 (11)天眼比丘尼,世間師稱讚,於一切眾中,置彼第一位。 (12)我聞心歡喜,施世間師之施,供養等覺者,願求得天眼。 (13)大師聞我言:「難陀!汝決得所願,燈法施之果。 (14)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彼名為瞿曇,大師在世間。 (15)汝於彼法中,得為後繼子,汝名奢拘梨,大師弟子尼。」 (16)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17)於此賢劫出,婆羅門之裔,迦葉大名聲,論中最勝者。 (18)時我徧歷者,單獨為遊行,彷徨為乞食,我唯得油脂。 (19)我以點燈明,持心極淨信,侍有律兩足尊之支提佛。 (20)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21)無論生何處,以所作業故,前行之路上,為我大燈輝[2]。 ᅟᅟ==[2] 「輝」,底本雖為 sañcaranti,但今採用底本之 saṁjalanti。== (22)通壁與通巖,越林與越山,所見遂我欲,施燈之果報。 (23)法眼得清淨,我有名聲輝,信慧及念願,施燈之果報。 (24)今達最後有,婆羅門家生,受王之供養,財穀喜豐盈。 (25)一切支身足,飾一切莊飾,城門窗前立,我得見善逝。 (26)名聲有光輝,人天皆恭敬,具足隨形好,三十二相飾。 (27)心喜、歡喜望出家,出家後不久,逮得羅漢位。 (28)於神通及天眼得自在,知他心師教遵奉者。 (29)知宿住天眼得清淨,以捨一切漏,清淨善無漏。 (30)大師我奉事,奉行佛之教,以捨棄重擔,全除「導有之煩惱。」 (31)為義我在家,出家為非家,我得盡一切結之義。 (32)置我第一位,大悲者宣說:「天眼奢拘梨,比丘尼第一。」 (33)燒盡諸煩惱………… (34)實我善來哉………… (3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拘舍梨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二五 難陀 (1)巴多穆塔拉,勝者世導師,諸法究竟者,十萬劫昔出。 (2)有情教誡者,濟度令解者,佛善巧示教,諸多之人度。 (3)哀愍悲愍者,利益有情者,遭遇外道時,悉令住五戒。 (4)甘霖為普降,外道淋空虛,如是阿羅漢,得真自在者。 (5)牟尼之身高,五八拉他那,貴重如黃金,三十二相具。 (6)彼時之壽命,享有十萬年,佛於其間住,彼度諸多人。 (7)時於有鵞城,我生長者家,種種寶光輝,具足大安樂。 (8)詣彼大勇者,聞彼說妙法,甘露最上味,勸解最上義。 (9)彼時於三有,到達邊際者,招請佛僧伽,淨信親手施大施。 (10)頭面為伏禮,導師與僧伽,修禪比丘尼,願求第一位。 (11)調伏未調者,三界歸依處,人御者記別[1]:「應得善所願。 ᅟᅟ==[1] 「人御者」,底本為 narasaddūlo,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之 narasārathi。== (12)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彼名為瞿曇,大師在世間。 (13)汝於彼法中,得為後繼子,汝名為難陀,大師弟子尼。」 (14)聞此我心喜,施諸必需品,勝者化導者,終生為奉事。 (15)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16)由於彼處沒,往生夜摩天、兜率、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17)無論生何處,以其業之故,彼處為天皇。 (18)我由彼處沒,轉生於人中,輪王或小王,皆為其皇后。 (19)生天或生人,祥福我享受,安樂一切處,多劫間輪迴。 (20)今達最後有,迦維羅衛生,淨飯王之女,極樂無非難。 (21)我具美麗容,家族慶喜生,是故名難陀,與我最勝名。 (22)於此樂城中,耶輸多羅外,請年青美女中我知名。 (23)長兄三界第一人,中兄亦同樣,為阿羅漢,獨我於在家,受母之督促。 (24)「吾女!汝生釋迦族,汝為佛之妹,難陀不居家,予又何所得[2]! ᅟᅟ==[2] 「得」,底本為 na acchasi,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之 lacchasi。== (25)為老支配者,觀少年色身之不淨,終將為病者,最後亡生命。 (26)汝如此愛美,意魅色肉體,莊飾與莊嚴,如是美之集[3]。 ᅟᅟ==[3] 「美之集」,底本為 sirisaṅkhatasannibha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之 sirisaṅghāṭa。== (27)世間最優者,眼為福中精,能生名譽者,貴為甘蔗族之慶喜。 (28)不久將被老所征伏,捨棄訶毀家[4],行法無非難。」 ᅟᅟ==[4] 「捨棄訶毀家,行法無非難」,採用暹羅本之 Pahāya gehaṁ gārayhaṁ cara dhammamanindite。== (29)我聞母之語,出家為非家,依身或依心,美少莫為戲。 (30)我母甚注意,而頻對我語,應行禪學道[5],但我不熱心。 ᅟᅟ==[5] 「應行禪學道」,底本為 jhān' ajjhena sara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之 jhanajjhenapadam。== (31)牟尼大悲者,見我耽五欲,為使厭離色,納我視界中。 (32)佛依大威力,欲使我見美,化作美女人,較我甚光輝。 (33)我見甚驚異,何物難決定,「若我有是果?」「人間不可得[6]!」 ᅟᅟ==[6] 「人間不可得」,底本為 nettalābhañ ca mānusa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之 na taṁlābhaṁ。== (34)彼女對我言:「汝來幸福者!依何有利益,汝可向我語,若於汝有益,語汝家名姓。」 (35)「幸福者!汝問非其時,我將以入膝,我坐身支暫為凭。 (36)彼女以頭枕我膝,美眼惺忪臥,額頭起腫物,慘酷甚恐怖。 (37)彼女幾乎倒地,腫物擴大生,由屍破而滲出膿血。 (38)言語已不清,尸體生腐臭,全身為腫潰,全身成青黑。 (39)彼女全身震,哼哼呼息緊[7],彼自感受苦,悲慘泣流淚。 ᅟᅟ==[7] 「呼息緊」,底本為 nissayanti,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之 nissasanti。== (40)我由苦而痛苦,於今觸受苦,沉於大苦中,吾友!請求汝脅肋。」 (41)「高鼻已爛腐,紅唇如銅、頻婆果,美頻歸何處。 (42)月貌之容色[8],螺貝之頭面,今歸何處去,身搖耳變色。 ᅟᅟ==[8] 「容色」,底本為 vatt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vaṇṇaṁ。== (43)如芽節者,卻成如水鉢,破裂而屍腐,惡息頻傳來。 (44)腰臀胸美妙[9],美姬成污女[10],腫物芽充滿[11],嗚呼!諸色皆無恒。 ᅟᅟ==[9] 「胸美」,底本為 sūṇa,今讀為 sūrā。== ᅟᅟ==[10] 「污」,底本為 'va nītakibbisa,今讀為 vinīta。== ᅟᅟ==[11] 「芽充滿」,底本為 abhejjabharitā,今參照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應讀為 amajjabharitā。== (45)生身全腐臭,人見導恐怖,可厭如墓場,愚者反喜歡。」 (46)我兄大悲者,世間之導師,見我心感動,為說此等偈: (47)「難陀!病體腐敗尸,汝見為不淨,修心於一境,不動得禪定。 (48)腐敗放惡臭,反為愚者喜。 (49)日夜勤精進,觀察於內心,於是依自慧,見證得厭離。」 (50)聞佛善說偈,於是我感動,住立於其處,逮得羅漢位。 (51)無論坐何處,我皆為禪定,勝者嘉我德,置我第一位。 (52)燒盡諸煩惱………… (53)實我善來哉………… (54)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難陀美人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二六 輸那 (1)巴多穆塔拉,勝者世導師,諸法究竟者,十萬劫昔出。 (2)我生長者家,自由且安樂,往詣勝牟尼,聞彼微妙語。 (3)最上比丘尼,發勤精進者,勝者為稱讚,聞喜我敬師。 (4)敬禮等覺者,願求其地位,勇者隨喜說:「汝將遂志願。 (5)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彼名為瞿曇,大師在世間。 (6)汝於彼法中,得為後繼子,汝名為輸那,大師弟子尼。」 (7)聞法我歡喜,終生侍勝者,我施必需品,親切為奉事。 (8)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9)今達最後有,我生最勝城,長者之家生,富榮有大財。 (10)我達青年時,嫁入我夫家,我生產十子,特別甚美貌。 (11)彼等住安樂,魅人眼與意,敵人亦歡喜,可愛為何似。 (12)天中天之教,我夫往出家,對我無愛欲,我從十子去。 (13)彼時我獨思:「生命不足惜,況我衰老時,夫子〔皆難依〕。 (14)我亦應前往,我夫勉勵處。」如是我思維:「出家為非家。」 (15)彼諸比丘尼,遺我於住處,命我燒沸水。 (16)爾時我運水,由甕注小器,置器而靜坐,其心入三昧。 (17)五蘊為無常,見苦與無我,捨棄一切漏,逮得羅漢位。 (18)爾時比丘尼,還來問湯水,我心集火界,速疾水成沸。 (19)彼女等吃驚,其義告勝者,勝者聞言喜,為說此等偈: (20)「怠惰劣精進,百年妄為生,勿寧發精進,一日生為善。」 (21)牟尼大勇者,嘉我為善行,置我為第一,發勤精進者。 (22)燒盡諸煩惱………… (23)實我善來哉………… (24)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輸那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二七 拔陀迦比羅 (1)巴多穆塔拉,勝者世導師,諸法究竟者,十萬劫昔出。 (2)時於有鵞城,維德哈之名,多寶之長者,我為彼妻君。 (3)時彼與家人,往詣佛之前,聞佛說妙法,齎捨諸苦盡。 (4)佛讚頭陀者,弟子中第一,聞法七日間,向佛施我施。 (5)頭面禮佛足,願求其地位,時彼人牡牛,隨喜向眾言。 (6)佛哀愍長者,為說此等偈:「願求地位得,汝可大安心。 (7)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彼名為瞿曇,大師在世間。 (8)汝於彼法中,得為後繼子,得名為迦葉,大師之弟子。」 (9)我聞心歡喜,終生侍勝者,我施必需品,親切為奉事。 (10)彼教有光輝,粉碎惡外道,應化皆已化,弟子等涅槃。 (11)世間最上者,於彼涅槃時,為供養大師,我集友親戚。 (12)造成七寶塔,高達七由旬,其塔百光輝,沙羅樹王花盛開。 (13)造四七十萬皿,如七寶蘆火輝。 (14)供養佛大仙,生類哀愍者,〔皿內〕滿香油,其中點明燈。 (15)滿盛寶物鉢,七十萬個作,為供佛大仙,充滿多寶珠。 (16)中央八八鉢,滿盛貴黃金,金色如秋陽,諸方照輝映。 (17)四門寶所成等牌樓,高寶所生柱,美麗甚輝煌。 (18)圍繞諸花飾,所造甚佳,寶幡立耀輝。 (19)彩色善調造,寶所成塔廟甚為美,金色夕陽輝。 (20)塔分三部分:一以塗雄黃、一以塗赤砒、一以滿真黑。 (21)如是美麗塔,供養勝論者[1],終生力所及,我施施僧伽。 ᅟᅟ==[1] 「勝論者」,底本為 varadhārino,今採用脚註所出底本及暹羅本之 varavādino。== (22)我與彼長者,終生作福業,皆往生善趣[2]。 ᅟᅟ==[2] 「往」,底本為 aha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gatā。== (23)生天或人中,享受諸祥福,如影之隨形,共彼轉輪迴。 (24)九十一劫昔,諸法觀者出,導師妙眼者,佛名毗婆尸。 (25)槃頭摩底城,時有婆羅門,富德而貧財。 (26)其時,我為彼婆羅門婦,心正或時,彼最勝婆羅門,遭遇大牟尼。 (27)諸人集中坐,說示不死道,聞法心歡喜,以施己外衣。 (28)彼著一衣歸,對我如斯言:「隨喜大福業,向佛施外衣。」 (29)爾時我合掌,甚喜我隨喜,「夫主!汝善施外衣,與最勝覺者。」 (30)安樂無不足,輪迴於諸有,夫為樂(波羅捺)城王,為大地之主。 (31)我為彼皇后,女群中最上者,前世之愛增,彼之甚愛所。 (32)八人辟支佛,求食且徘徊,彼見心歡喜,施以高價食。 (33)以寶作假屋而招待,招請[A1]鍛工造,百數之金鉢[3]。 ᅟᅟ==[A1] 鍛【CB】,鍜【南傳】== ᅟᅟ==[3] 「百數之金鉢,招請鍛工造」,參照脚註所出之異本及暹羅本應讀為 katamattaṁ sovaṇṇaṁ satataṭṭakaṁ。== (34)一切皆金集,淨信親手施,彼之黃金座,施與辟支佛。 (35)我與迦尸王,彼時同施施,又復我之夫,於城門外之村。 (36)生榮地主家,幸福有兄弟,極為貞淑女,我為長兄妻。 (37)我之最末弟,彼見辟支佛,分彼施食物,夫歸我語彼。 (38)彼心歡喜施,如是我與彼,招來辟支佛,再施同食物。 (39)然彼捨食物,彼時我心怒,其鉢滿盛泥,我與辟支佛。 (40)無論施與取,無論罵與怒,彼以平等心,見顏我感動。 (41)我再受取鉢,淨之以妙香,信心供養滿酥油。 (42)無論生何處,貌美以施故,因對佛惡口,而身有惡臭。 (43)完成迦葉勇者廟塔時,我喜施最勝金磚。 (44)我以四種香,積疊此金磚,脫惡臭之過,一切善集成[4]。 ᅟᅟ==[4] 「善集成」,底本為 samupāgat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susamagatā。== (45)七千數之鉢,皆由七寶造,酥油滿千瓶。 (46)為供養世主,以極淨信心,七鉢入塔中,其中置默火。 (47)其時於福業,為獨時協同,夫生迦尸國,得知為善友。 (48)我為彼之妻,自由且被愛,彼向辟支佛,施捨厚頭巾。 (49)歡喜最上施,成彼福之協同者,夫生迦尸國,彼為拘利族。 (50)彼時五百拘利子,奉侍五百辟支佛。 (51)住經三個月,各各施三衣,我為彼之妻,從彼福業道。 (52)我由彼處沒,我夫名難陀,為王大名聲,我為彼皇后,一切遂所欲。 (53)我由彼處沒,成為梵授大王,鉢頭摩瓦提,彼子辟支佛。 (54)終生為奉侍,五百辟支佛,使住王苑中,涅槃此供養。 (55)而為造塔廟,我等皆出家,同修四無量,同往梵天界。 (56)我由彼處沒,夫生大渡頭港,名毘波拉雅那,母蘇瑪那第維,父為哥西姓,再生婆羅門。 (57)摩達國沙端,最上迦毘羅,我為再生族之女,母斯奇瑪提。 (58)父從我作為純金像,使我[5]施與除愛欲之迦葉勇者。 ᅟᅟ==[5] 「使我」,底本為 me,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maṁ。== (59)彼時悲愍者,宿業觀察者,鳥等食生物,使我見厭離。 (60)我家植胡麻,日晒成枯萎,為蟲烏所食,見時生厭離。 (61)賢者彼出家,我亦從彼去,五個年之間,我住出家道。 (62)佛母瞿曇彌,於彼出家時,我往詣彼前,敬受佛之教。 (63)出家後不久,逮得羅漢果,嗚呼!迦葉吉祥具足者,與我為善友。 (64)佛之後繼子,迦葉善得定,知宿住,見天與惡生。 (65)然而盡此生,牟尼通完成,依三明,而成三明婆羅門。 (66)跋陀迦比羅有三明,捨死往伏魔軍勢,持得最後身。 (67)見世之過患,我兩具出家,調御諸漏盡,清涼寂滅者。 (68)煩盡諸煩惱………… (69)實我善來哉………… (70)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跋陀迦比羅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二八 耶輸陀羅 (1)從五百比丘尼,往詣有大神通大慧等覺者處。 (2)敬禮等覺者大師之輪相,我於一面坐,向佛如是述: (3)「我達最後有,齡轉七十八,已於達下坡,奉告大牟尼。 (4)年齡已完熟,我將捨餘下少生命[1],自作歸依處。 ᅟᅟ==[1] 「我」,底本為 atha,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mama。== (5)齡之最後時[2],我將廢除死,大勇者!今夜我逮得寂滅。 ᅟᅟ==[2] 「齡」,底本為 vayo,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之 vaye。又暹羅本為 vayaṁhi,此概為文法上格之關係。== (6)無生老病死,大牟尼!我往無老死之無為城。 (7)大師之眾集,牟尼之面前,知我之罪者,我請佛恕許[3]。 ᅟᅟ==[3] 「恕許」,底本為 khamanta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之 khamantu。== (8)輪迴復輪迴,若我有過失,牟尼之面前,我請佛恕許。」 (9)「我教之遵奉者,又現神通,而對教化一切眾,應斷諸疑惑。」 (10)「勇者!我耶輸陀羅!在家為卿第一妃,生於釋迦族,而立為王妃。 (11)大勇者!十九萬六千女之中,我乃為上首,為一切之主。 (12)禮儀作法具,血氣壯美麗,我為愛語者,敬我如天神。 (13)釋迦子之家,重立千人女,彼女等有如天之歡喜園,苦樂皆平等。 (14)我超越欲界,安住於色界,除佛最上者,無與我等比。」 (15)敬禮等覺者,向師示神通,數多異種形,而示大神通。 (16)身等輪圍山,頭作北俱盧,東西二洲為兩翼,身作南閻浮。 (17)南海為我尾,諸種樹枝羽,日月為兩眼,須彌山為頂髻。 (18)輪圍山為嘴,閻浮樹諸根,為扇風之來,敬禮世導師。 (19)象馬山諸像,同樣水生物,日月須彌山,出現帝釋像。 (20)「勇者!我耶輸陀羅禮汝足,具眼者!擴翼覆大千諸世界。 (21)化作梵天像,我說空性法[4],勇者!我耶輸陀羅禮汝足。 ᅟᅟ==[4] 「空性」,底本為 puññata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 suññataṁ。== (22)我於得自在,神通天耳界,大牟尼!為他心知之自在者。 (23)知宿住天眼得清淨,以一切諸漏盡,今再無後有。 (24)義法詞與辯,大勇者!我智於卿之處生。 (25)昔之世主等,會合卿善示,我為卿大奉事,牟尼! (26)憶念前善業,牟尼!我為卿,大勇者!我積諸福業。 (27)除不可有事,得熟無障智,為卿,大勇者!我以獻生命[5]。 ᅟᅟ==[5] 「獻」,底本為 samatta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sañcattaṁ。== (28)數千俱胝度,我為卿之妻,大牟尼!其處為卿我無悲。 (29)數千俱胝度,我為與助卿,大牟尼!其處為卿我無悲。 (30)數千俱胝度,為卿作飲食,大牟尼!其處為卿我無悲。 (31)數千俱胝度,我獻我生命,由怖畏解脫,我獻我生命。 (32)莊嚴身各部,種種多衣服,大牟尼!女之所有物,為卿無隱慝。 (33)財穀喜捨,村邑田子女亦奉獻,大牟尼! (34)象馬牛僕婢等為卿,大勇者!奉獻無數物。 (35)為卿我答施,應施來求者,其處我無悲,我為最上施。 (36)多種輪迴中,種種數多苦,大勇者!為卿無數之享受[6]。 ᅟᅟ==[6] 「享受」,底本為 paricatt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anubhuttaṁ。== (37)得安樂不喜,苦中亦無悲,大牟尼!無論於何處,一切為卿計。 (38)引發等覺法,牟尼奔道程,享受苦與樂,終得達菩提。 (39)瞿曇等覺者,梵天世導師,卿與他世主,會時較我多。 (40)大牟尼!我為卿使女,佛法我探索,為卿我多大之奉仕。 (41)四阿僧祗與十萬劫之昔,燃燈大勇者,世間導師出。 (42)近邊之地域,招請佛如來,彼來皆心喜,為彼清掃路。 (43)時卿名善慧,而為婆羅門,一切見者來,準備開道路。 (44)我生名善友,生為婆羅門之女,集而往。 (45)為供養大師,手持八蓮華,得見人人中之最上仙[7]。 ᅟᅟ==[7] 「最上仙」,底本為 isim uggataṁ,今採用暹羅木之 isimuttamam。== (46)生命久可愛[8],引起極戀心[9],彼時我見夫,思未來果報。 ᅟᅟ==[8] 「可愛」,底本為 dassita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dayitaṁ。== ᅟᅟ==[9] 「極戀」,底本為 patikanta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atikkantaṁ。== (47)努力向仙人,見未來果報,我向等覺者[10]起信心。 ᅟᅟ==[10] 「等覺者」,底本為 sambuddho,今採用暹羅本之 sambuddhe。== (48)於高志仙人有信心,不顧他施應者,施華與仙人[11]: ᅟᅟ==[11] 「仙人」,底本為 isi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ise。== (49)『仙人!五枝卿之物,三枝留我處[12],卿之菩提義,平等為悉地。』 ᅟᅟ==[12] 「三」,底本為 tato,今採用暹羅本之 tayo。== (50)仙人受蓮華,向大名聲者,彼於諸人中,為菩提供養。 (51)燃燈大牟尼,於人人中見彼,大勇者記別有高志仙人。 (52)無量劫之昔,燃燈大牟尼,知我業之正,請牟尼記別: (53)『此女心行正,所作業皆正,大仙!彼女未來世,當為汝愛妻。 (54)美麗極可愛,氣質言語優,於汝之法中,當為後繼女。 (55)彼持財物篋,保護如持主[13],彼持善法篋,亦應如是護。 ᅟᅟ==[13] 「持主之守護」,底本為 anurakkhati sāmi no,今採用暹羅本之 anurakkhanti sāmino。== (56)汝之為哀愍,圓滿波羅蜜,恰如一師子,捨棄煩惱檻,逮得菩提道。』 (57)自今無量劫,佛為作記別,隨喜佛之語,我為如是行。 (58)彼之善作業,對彼起信心,享受無數人天生。 (59)於人天享受苦與樂,今達最後有,出生釋迦族。 (60)有財具麗容,具戒有名聲,具足一切分,諸家甚恭敬。 (61)世間法一致,名利與恭敬,對之無苦心,何物亦不怖。 (62)世尊如是言:剎帝利之城,爾時王後宮,說示奉仕義。 (63)某女助力者,某女苦樂共,某女報告者,某女同情者。 (64)五百之俱胝佛、九百俱胝佛,此等天中天,我為施大施。 (65)我之奉仕大,大王!請聞我之說,千百之俱胝、千五百俱胝佛。 (66)此等天中天,我行施大施,我之奉仕大,大王!請聞我之說。 (67)二千之俱胝、三千俱胝佛,此等天中天,我行施大施。 (68)我之奉仕大,大王!請聞我之說,四千之俱胝、五千俱胝佛。 (69)此等天中天,我行施大施,我之奉仕大,大王!請聞我之說。 (70)六千之俱胝、七千俱胝佛,此等天中天,我行施大施。 (71)我之奉仕大,大王!請聞我之說,八千之俱胝、九千俱胝佛。 (72)此等天中天,我行施大施,我之奉仕大,大王!請聞我之說。 (73)十萬之俱胝、世間大導師,此等天中天,我行施大施。 (74)我之奉仕大,大王!請聞我之說,九千之俱胝、世間大導師。 (75)此等天中天,我行施大施,我之奉仕大,大王!請聞我之說。 (76)十八萬五千俱胝之大仙,八千五百俱胝,或七萬俱胝。 (77)此等天中天,我行施大施,我之奉仕大,請聞我之說。 (78)八八(六十四)俱胝辟支佛,我之奉仕大,大王!請聞我之說。 (79)無數佛弟子,去垢諸漏盡,我之奉仕大,大王!請聞我之說。 (80)於法行之正法行者常如是,此世法行者,彼世得安樂。 (81)於法行善行,勿行彼惡行,法行者此世彼世得安樂。 (82)厭離於輪迴,出家為非家,出家無所有,千之春屬共。 (83)我今捨棄家,出家為非家,未至八個月,逮得四諦法。 (84)衣食與牀座,必需品甚多,獨來如海波。 (85)燒盡諸煩惱………… (86)實我善來哉………… (87)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具壽耶輸陀羅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二九 耶輸陀羅為上首之一萬比丘尼 (1)四阿僧祗劫,十萬劫之昔,勝者名燃燈,世間導師出。 (2)善慧與善友,二人共苦樂,燃燈大勇者,化導為記別。 (3)見含天齊集來,佛對彼等言,我等含齊往詣言: (4)「我等為人妻,未來再會時,如卿之心意,言行皆柔美。」 (5)此施與持戒,一切善修習,我等全長夜,奉獻大牟尼。 (6)香料塗香鬘,寶所成燈明,無論求何物,一切獻牟尼。 (7)或為他作業,人間受用物,我等全長夜[1],奉獻大牟尼。 ᅟᅟ==[1] 「全長夜」,底本為 mayaṁ sabba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idaṁ sabbaṁ。== (8)輪迴數多趣,我等作福多,自在為享受,輪迴於諸有。 (9)今達最後有,出生各種家,釋迦子之宅,好姿如天女。 (10)最上之利得,供養得名聲,恭敬得飲食,我等得好評。 (11)我等捨棄家,出家為非家,未至八個月,我等達寂滅。 (12)我等得飲食,衣服與牀座,一切必需品,恭敬常供養。 (13)燒盡諸煩惱………… (14)實我善來哉………… (1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耶輸陀羅為上首之一萬比丘在世尊之面前唱此等之偈。 ## 三〇 耶輸陀羅為上首之一萬八千比丘尼 (1)以耶[A2]輸陀羅為上首,一萬八千女出生釋迦族之比丘尼等,詣等覺者處。 ᅟᅟ==[A2] 輸【CB】,輪【南傳】== (2)一萬八千女[1],皆有大神通,敬禮牟尼足,應力為告述。 ᅟᅟ==[1] 「一萬八千」,底本為 yasodharīya-sahassā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aṭṭhārasasahassāni。== (3)「大牟尼!生老病死盡,大導師!我等成無漏寂靜,趣向不死道。 (4)大牟尼!我等於前生,皆有過失者,化導者!知罪請恕許我等。」 (5)「示現汝神通,我教遵奉者,汝諸弟子尼[2],斷除眾疑惑。」 ᅟᅟ==[2] 「弟子尼等」,底本為 yāvat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之 sāvakā。== (6)「大勇者!耶輸陀羅之〔弟子〕,曾於卿之家,彼之氣質善,為一優美妃。 (7)卿家十九萬,更有六千女,勇者!我等上首者,一切得自在。 (8)容色與禮儀,一切諸德具,壯年期為愛語者,人人皆如神尊敬我等。 (9)兩萬八千人,全生為釋族,千名有名聲,上首自在者。 (10)我等超欲界,已住於色界,千名自在者,貌美無等比。」 (11)敬禮等覺者,神通示大師,數多種種形,諸多現神變。 (12)身體等輪圍,頭作北俱盧,二洲為兩翼,身作南閻浮。 (13)南海為我尾,諸種樹枝羽,日月為兩眼,須彌為頂髻。 (14)輪圍山為嘴,閻浮樹諸根,為扇風不斷,敬禮世導師。 (15)象馬山諸像,水生物同樣,日月須彌山,示現帝釋像。 (16)「勇者!稱讚有名聲,我等禮汝足,具眼者!依卿之威力,成就此神通。 (17)於神通天耳界成自在。大牟尼!他心智之自在者。 (18)知宿住天眼得清淨,一切諸漏盡,今己無後有。 (19)義法詞與辯,大勇者!我智於卿之處生。 (20)往昔世主等,我等會合說,大牟尼!為卿奉仕多。 (21)牟尼!我等憶念前善業,為卿大勇者!我等積福業。 (22)除不可有事,得熟無障智,為卿大勇者!我等獻生命。 (23)數千俱胝度,我等嫁與卿,大牟尼!其處無悲怨。 (24)數千俱胝度,我等為卿助,大牟尼!其處無悲怨。 (25)數千俱胝度,為卿作飲食,大牟尼!其處無悲怨。 (26)數千俱胝度,我等捨生命,解脫由怖畏,我等施生命。 (27)莊嚴身各部,種種多衣服,大牟尼!女之諸財物,為卿無隱慝。 (28)大牟尼!村邑田子女,財穀為施捨。 (29)大勇者!象馬牛僕婢,為卿獻無數。 (30)不論何卿答而施者,施與求此者,最上之施與,而無有悲怨。 (31)多種輪迴中,種種數多苦,大勇者!為卿,無數之享受。 (32)安樂我不喜,於苦我無悲,大牟尼!無論於何處,一切為卿計。 (33)等覺者引發正法於道中,享受苦與樂,大牟尼終得達菩提。 (34)瞿曇等覺者,梵天世導師,卿與他世主,我等少會合。 (35)大牟尼!我等為卿之使女以索求佛法,我等奉仕多。 (36)四阿僧祗劫,十萬劫之昔,燃燈大勇者,世間導師出。 (37)近邊之地域,招請佛如來,心喜清掃路。 (38)時卿名善慧,乃為婆羅門,來為一切見者準備道路。 (39)爾時我等女,婆羅門之生,我等集持來蓮華。 (40)時彼然燈佛,有大名聲者,大勇者記別高志仙。 (41)諸天皆來集,稱讚彼業高志仙人,大地鳴震動。 (42)天、天女、人我等,應種種之供養而願求。 (43)佛名為燃燈,為彼等記別:『今日求願者,未來可對面。』 (44)無量劫之昔,佛記別我等,隨喜佛之言,我等如是作。 (45)彼之善作業,彼處起信心,無數人享受天之生。 (46)彼於人天中,享受諸苦樂,今達最後有,出生釋迦族。 (47)有財具麗容,具戒與名聲,一切分具足,在家甚恭敬。 (48)世間法一致,名利得恭敬,我已無苦心,何物亦無怖。 (49)剎帝利城中,時於王後宮,大勇者!世尊為斯言,為說奉仕義。 (50)某女為助手,某女於苦樂,某女以語義,某女同情者。 (51)於法行善行!勿行彼惡行,行法者此世,彼世住安樂。 (52)我等捨棄家,出家為非家,未至八個月,我等觸四諦。 (53)衣食及牀座,一切必須品,恰如海之多,我等於齎持。 (54)燒盡諸煩惱………… (55)實我善來哉………… (5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57)享受多種苦,亦有多祥福,逮得清淨性,一切得成就。 (58)過去、現在、未來果亦盡,我等之一切業盡,具眼者!奉敬禮佛足。 (59)語涅槃者復何言,有為失寂靜,逮得不死道。」 ——如是耶輸陀羅為上首之一萬八千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攝頌: 君荼羅與瞿曇彌,曇摩提那、奢拘梨, 難陀、輸那、迦比羅、耶輸陀羅, 耶輸陀羅為上首十〔千〕十八〔千〕此處之偈數,四百七十八。 # 第四 剎帝利童女品 ## 三一 雅薩瓦提為上首之一萬八千剎帝利童女比丘尼 (1)一切有已盡,解脫諸有結,我等無諸漏,奉告大牟尼。 (2)宿世之善業,依諸希望之所作,為此受用施卿,大牟尼! (3)諸佛辟支佛,及其弟子等,此受用物施卿,大牟尼! (4)彼諸比丘尼,高業不下劣,我等修業故,大牟尼!奉公高貴家。 (5)善業之所促,業具足超人間,生於剎利家。 (6)各積所作業[1],我等同一生,已達最後有,剎利良家生。 ᅟᅟ==[1] 「積」,底本為 uppatte,今採用暹羅本之 upacite。== (7)我等於後宮,麗容具受用,利得貴恭敬。大勇者!如天之歡喜園。 (8)在家厭離世,出家為非家,我等經數日,寂滅皆逮得。 (9)恭敬受供養,衣食及牀座,一切必需品,我等多齎持。 (10)燒盡諸煩惱………… (11)實我善來哉………… (12)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雅薩瓦提為上首之一萬八千剎帝利童女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三二 八萬四千之婆羅門童女比丘尼 (1)八萬四千女,生婆羅門族,童女手足美,大牟尼!彼等在卿之城。 (2)毗舍、旃陀羅、大龍、緊那羅,四洲數多生,大牟尼!童女在卿之城。 (3)或為出家者,見四諦者多,天、龍、緊那羅、未來亦成覺。 (4)對卿生淨信,享受大名聲,逮得諸具足、未來亦成覺。 (5)大勇者!我等生婆羅門族,婆羅門童女,具眼者!觀察我等者,奉禮尊之足。 (6)破害一切有[1],根本渴愛除,隨眠完全斷,福行被破棄。 ᅟᅟ==[1] 「破害」,底本為 upāgatā,今採用暹羅本之 upāhatā。== (7)三昧為行境,等至成自在,我等依禪定,歡喜法而住。 (8)大導師!導有無明之諸行,一切皆捨棄,贊同行極難見之道。 (9)我等於長夜,為卿作助力,「多人斷疑惑,皆應歸寂滅。」 (10)敬禮牟尼足,〔而起〕演神變,或者現光明,或者現黑闇。 (11)日月魚居海,須彌四層級,或現圓生樹。 (12)由神通而三十三天宮、夜摩天、兜率、化樂天、他化自在、大自在天。 (13)或者現梵天最佳經行處,化作梵天像,諸法說空性。 (14)種種作變身、向師現神通、示神力,敬禮大師足。 (15)神通、天耳界自在,他心智自在者,大牟尼! (16)知宿住天眼得清淨,一切諸漏盡,今再無後有。 (17)義法詞與辯,大勇者!我智於卿之處生。 (18)往昔諸世主,會合依卿說[2],大牟尼!為卿我等奉事多。 ᅟᅟ==[2] 「依卿」,底本為 tehi,今應讀為 te hi。== (19)憶念前善業,牟尼!我等之諸福,為卿而集積。 (20)巴多穆塔拉,等覺大牟尼,十萬劫之昔,彼住有鵞城。 (21)有鵞城門外,恒河常續流,為河常惱之比丘不得行。 (22)一日二三日,乃至七日間,一月至四月,彼等不得行。 (23)彼時有役人,薩塔薩羅名,彼見閉塞路,架橋恒河上[3]。 ᅟᅟ==[3] 「架橋恒河」,底本為 setuno satta,今採用暹羅本之 setuṁ Gaṅgāya。== (24)彼以百千金,為建恒河橋,此岸為僧伽,以建造精舍。 (25)上流與下流,男女之諸家,彼等同協力,建橋與精舍。 (26)我與他諸人,極持淨信心,城內及地方,繼承彼事業。 (27)童男童女及男女,彼等撒砂橋、精舍。 (28)清掃作道路,滿植芭蕉樹,幢林立、香粉[4]、華鬘供大師。 ᅟᅟ==[4] 「幢林豎立」,底本為 Kuṭaddhaja,今採用暹羅本之 ghaṭaddhajā。== (29)造橋與精舍,招請化導者,施大施願求等覺。 (30)巴多穆塔拉,有情濟度者,迦尸髻髮者,牟尼為隨喜。 (31)「過此十萬劫,應於在賢劫,享諸有應得於菩提。 (32)無論為何人,男女作手業,皆於未來世,以面對〔如來〕。」 (33)思願業異熟,生於天宮為卿傭女。 (34)天樂為無數,人樂亦無數,輪迴於諸有,我等奉仕卿。 (35)百千劫之昔,所作業具足,我等生人中[5],優美勝天城。 ᅟᅟ==[5] 「人中」,底本為 manussān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manussesu。== (36)名聲色受用,稱讚與恭敬,我等得不絕,所作業具足。 (37)今達最後有,婆羅門家生,釋迦子之家,手足皆優美。 (38)無論於何時,皆見莊嚴地,不行於泥地,大牟尼! (39)我等住家時,常時齎恭敬,依我等宿業之果報[6]。 ᅟᅟ==[6] 「我等宿業果」,底本為 kammaphalaṁ tato,今採用暹羅本之 pubbakammaphalena。== (40)我等今捨家,出家為非家,超越輪迴道,今再無後有。 (41)衣食及牀座,一切必需品,常於無幾千,依我等齎持。 (42)燒盡諸煩惱………… (43)實我善來哉………… (44)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八萬四千之婆羅門童女比丘尼於佛之面前唱此等之偈。 ## 三三 優鉢羅華施者 (1)阿魯那瓦提,剎利阿魯那,我為王之[A1]后,我持一密夫[1]。 ᅟᅟ==[A1] 后【CB】,姤【南傳】== ᅟᅟ==[1] 「持」,底本暹羅本皆為 vādayām',今應讀為 ādayām'。== (2)我坐於屏處,我為如是思:「我持有密夫,所作實非善。 (3)慘酷大地獄,激烈恐怖形,其中大焦熱,我往必無疑。」 (4)我為如是思,心意受衝擊,詣王我敘述: (5)「我等女人者,王!我等應支持男人,剎帝利!我與一沙門使飲食。 (6)時王於我與修習諸根之沙門,我取彼之鉢,施與最上食。 (7)最上食物滿,千香與塗香,〔外以〕大布包,我意喜而施。 (8)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9)千度為天王之皇后,千度為轉輪王之皇后。 (10)領土之廣大,算數所不及,種種數多福,其業之果報。 (11)色同優鉢羅,容貌甚美麗,一切分具足,善生持光輝。 (12)今達最後有,生於釋迦族,淨飯王之子,千人女官首。 (13)我今厭離家,出家為非家,未至第七夜,逮得四諦法。 (14)衣食與牀座,一切必需品,不能為計量,施食之果報。 (15)憶念前善業,牟尼!為卿,大勇者!我獻諸多物。 (16)三十一劫昔,彼時施其施,惡趣我不知,施食之果報。 (17)生天或生人,唯知此二趣,施食之果報。 (18)大家大財產[2],我生高貴家,他家我不生,施食之果報。 ᅟᅟ==[2] 「大家」,底本為 tayosāle,今採用暹羅本之 mahāsāle。== (19)白根之所促,輪迴於諸有,不見非可意,此為喜果報[3]。 ᅟᅟ==[3] 「此為喜果報」,底本為 somanassa kataṁ phal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somanassass' idaṁphalaṁ。== (20)神通、天耳界自在,成為他心智自在者,大牟尼! (21)知宿住天眼得清淨,一切諸漏盡,今再無後有。 (22)義法詞與辯,大勇者!我智於卿之處生。 (23)燒盡諸煩惱………… (24)實我善來哉………… (2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優鉢羅華施者比丘尼於世尊之面前唱此等之偈。 ## 三四 私伽羅母 (1)巴多穆塔拉,勝者世導師,諸法究竟者,十萬劫昔出。 (2)我於有鵞城,生於大臣家,諸寶有光輝,榮富大財產。 (3)我與父相共,多數之人從,往聞佛之法,出家為非家。 (4)我於出家已,除身去惡業,捨離語惡行,生活為清淨。 (5)淨信佛法僧,尊重此,勉勵聞正法,愛好見佛陀[1]。 ᅟᅟ==[1] 「愛好見佛陀」,底本為 Buddhadassanalālasā,今採用暹羅本之 Buddhadassanasālayā。== (6)彼時聞信勝解[2]第一比丘尼,願求其地位,成滿修三學。 ᅟᅟ==[2] 「信勝解」,底本為 aṅgavimuttān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saddhāvimuttānaṁ。== (7)隨悲有意樂,善逝對我言:「若彼於如來,確立信不動。 (8)彼善持戒者,聖者愛稱讚,彼於諸僧伽,正見有淨信。 (9)使彼無貧困,信與戒之故,淨信與見法,終生彼不空。 (10)智者當勉勵,憶念佛之教。」聞此我歡喜,而問我願。 (11)無量化導者,請為作記別:「淨信佛之善女!〔汝於未來世,〕得其善所願。 (12)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彼名為瞿曇,大師在世間。 (13)汝於彼法中,得為後繼子,私伽羅之母,大師弟子尼。」 (14)聞此我歡喜,終生侍親切諸行為,奉仕勝者世導師。 (15)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16)今達最後有,山谷最上城(王舍城),生於長者家,榮富積大寶。 (17)我子私伽羅,彼喜信邪道,邪見入稠林,熱心禮六方。 (18)入城行乞食,見彼禮諸方,佛陀立道中,對彼行教誡。 (19)佛為師子吼,說法聞近鄰[3],男女二俱胝,而起法現觀。 ᅟᅟ==[3] 「說法」,底本為 desayito,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desayato。== (20)爾時我隨眾,聞善逝所說,逮得預流果,出家為非家。 (21)見佛起愛好[4],不久隨念為修習,逮得羅漢位。 ᅟᅟ==[4] 「見佛起愛好」,同註[01]解。== (22)為欲見佛陀,我常行往[5],喜眼眺望[6],佛色身不飽。 ᅟᅟ==[5] 「行」,底本為 ev ajām',今採用暹羅本之 vajām'。== ᅟᅟ==[6] 「喜眼」,底本為 yena 'va nandana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nayananandanaṁ。== (23)殊勝吉祥眼,波羅蜜所生,一切美滿色,住眺我不飽[7]。 ᅟᅟ==[7] 「住」,底本為 bhayā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viharām'。== (24)勝者嘉我德,〔如是為宣說:〕「私伽羅之母,第一信勝解[8]。」 ᅟᅟ==[8] 「信勝解者」,底本為 Saṅgavimuttikā,今採用暹羅本之 saddhādhimuttikā。== (25)神通天耳界自在,他心智自在者,大牟尼! (26)知宿住天眼得清淨,一切諸漏盡,今再無後有。 (27)義法詞與辯,大勇者!我智於卿之處生。 (28)燒盡諸煩惱………… (29)實我善來哉………… (30)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私伽羅母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三五 守迦(自淨) (1)九十一劫昔,名為毗婆尸,導師妙眼者,諸法觀者出。 (2)鉢頭摩底城,我於某家生,聞牟尼之法,出家為非家。 (3)多聞持法者,而且有辯才,成為妙說者,遵奉者勝教。 (4)彼時為說法,人人常利益,我由彼處沒,生三十三天有名聲。 (5)三十一劫昔,如火尸棄勝者,論中最勝者,聲譽輝出世。 (6)彼時我出家,熟知佛之教,光輝勝者語,又往三十三天。 (7)三十一劫昔,名為毗舍浮,導師大智者出,其時我同樣。 (8)我持出家法,光輝勝者教,往生樂天城,享受大安樂。 (9)於此賢劫,拘留孫最勝者,人虎出[1],其時我同樣。 ᅟᅟ==[1] 「人虎」,底本為 varasaddūlo,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narasadūlo。== (10)出家牟尼之思想甚輝耀,我由彼處沒,往三十三天,恰如歸自宅。 (11)於此同劫中,拘那含導師,論中之勇者[2],一切眾生最上者出。 ᅟᅟ==[2] 「論中之勇者」,底本為 dīpavaro,今採用暹羅本之 vadataṁ varo。== (12)時我亦如是,於佛教出家,多聞持法者,光輝勝者教。 (13)於此同劫中,迦葉第七牟尼、世間歸依處、無煩者,至死邊者出。 (14)又於其人勇者之教出家,得完全正法,質問無所畏。 (15)善戒有廉恥,熟知於三學,終生多說法,大牟尼! (16)思願業已熟,捨身往帝釋。 (17)今達最後有,山谷最上城(王舍城),生於長者家,榮寶大蓄積。 (18)世間之導師,千比丘相從,由千眼之稱讚,來至王舍城。 (19)黃金色世尊,進入王舍城,髻髮古外道,調伏諸煩惱,已被調伏故,依解至解脫。 (20)見佛之威力,聞彼之積德,對佛起信心,竭力供養彼。 (21)其次曇摩提那前,出家為非家。 (22)我於剃髮中,燒盡諸煩惱,我出家不久,理解一切教。 (23)我於諸人中說法,於說法前,起法之現觀。 (24)數千之有情知而甚驚異,夜叉山谷行[3],對我生淨信。 ᅟᅟ==[3] 「行」,底本為 bhamitvā' va,今採用暹羅本之 gamitvāna。== (25)王舍城諸人[4],恰如飲甜蜜,為說甘露(不死)道,不奉仕守迦。 ᅟᅟ==[4] 參考漢譯南傳大藏經相應部經典一之夜叉相應第九敘迦羅。== (26)然有智慧者,純而不退轉,與精氣飲此甘露法水,恰如行旅人,旱天求雲雨。 (27)神通天耳通自在,他心智自在,大牟尼! (28)知宿住天眼得清淨,一切諸漏盡,今再無後有。 (29)義法詞與辯,大勇者!我智於卿之處生。 (30)燒盡諸煩惱………… (31)實我善來哉………… (32)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守迦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三六 阿比魯巴難陀 (1)九十一劫昔,名為毘婆尸、導師妙眼者、諸法具眼者出。 (2)鉢頭摩底城,我生富榮家,貌美人人愛尊敬[1]。 ᅟᅟ==[1] 「愛尊敬」,底本為 dassitā sajanassā,今採用脚註所出異本及暹羅本之 dayitā pūjaniyā。== (3)大勇者!詣毗婆尸,世間導師之處,聞法歸依人導師。 (4)調律於戒,上人涅槃時,舍利塔之上,金傘我供養。 (5)終生我施捨,具戒彼處沒,以捨此人身,往三十三天。 (6)彼時依十處,而勝於他者,依色聲香味觸。 (7)壽命與容貌,幸福與名聲,〔此等〕依支配,殊勝我光輝。 (8)今達最後有,迦維羅衛城,生為釋種差摩女,知名為難陀。 (9)我達成年時,容色盛裝飾,唯我一美女,事件於我生。 (10)於茲為我故[2],釋族間生起大論爭,父為免破滅,命令我出家。 ᅟᅟ==[2] 「於茲為我故」,底本為 idaṁ me-m' atthe,今參照暹羅本應讀為 idhamamatthe。== (11)出家我聞法,我不詣述色人中最上者如來處[3],唯自誇容色。 ᅟᅟ==[3] 「說色」,底本為 rūpadassiṁ,今採用暹羅本之 rūpadessim。== (12)見佛生恐怖,不往受教誡,時,勝者行方便,帶我至其處。 (13)佛以熟知道,神通現三女,美容如天女,少、老以至死。 (14)三女見感動,我身厭離有,一切離希望,導師向我言: (15)「難陀!病身不淨身,以見腐敗身,不淨侵流出,愚人所希冀。 (16)不淨於一境,修心善得定,此者猶如彼,彼者猶如此。 (17)如是觀察中,日夜勤精進,依自己之慧,得住於厭離。」 (18)此我不放逸,如理觀察中,此身如實見內外。 (19)厭離我此身,於內離貪不放逸、無執著、寂靜成寂滅。 (20)神通天耳界自在,其時他心智自在,大牟尼! (21)知宿住天眼得清淨,一切諸漏盡,今再無後有。 (22)義法詞與辯,大勇者!我智於卿之處生。 (23)燒盡諸煩惱………… (24)實我善來哉………… (25)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阿比魯巴難陀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三七 半迦尸 (1)於此賢劫中,婆羅門之裔,迦葉大名聲,論中最勝者。 (2)爾時我於彼之教出家,波羅提木叉,以此律五根。 (3)低座食知量,覺寤我勤習,勉勵住瑜伽,無漏比丘尼。 (4)其時,一度有惡心,罵人是「娼婦」,依此惡業故,而受地獄煮。 (5)依其之餘業,生於娼婦家,屢屢犯罪惡,我達最後生。 (6)出生迦尸國之長者家,依梵行之果,美貌具足如天女。 (7)山谷最上城,以我為最美,我因罵詈果,生為娼婦身。 (8)前世具薰習,最勝覺者依,聞彼說正法,出家為非家。 (9)為受具足戒,我往勝者前,見立惡道者,使者得具足戒。 (10)我之罪與福,一切業果盡,超越諸輪迴,廢棄娼婦身。 (11)神通天耳界自在,他心智自在,大牟尼! (12)知宿住天眼得清淨,一切諸漏盡,今再無後有。 (13)義法詞與辯,大勇者,我智於卿之處生。 (14)燒盡諸煩惱………… (15)實我善來哉………… (1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半迦尸比丘唱此等之偈。 ## 三八 奔尼伽(圓滿) (1)毗婆尸世尊、尸棄、毗舍浮、拘留孫牟尼及拘那含弗。 (2)於迦葉佛之教,出家為非家,受得具足戒,賢明律五根。 (3)多聞持法者,法之理解者,法義受質問[1],聽者起尊敬。 ᅟᅟ==[1] 「法義受質問」,底本為 atthatthaparipucchikā,今採用暹羅本之 dhammatthaparipucchitā。== (4)我於諸人中,說示勝者教,由其多聞我輕侮溫和比丘尼。 (5)今達最後有,舍衛最上城,給孤獨之家,生為取水婢。 (6)我往取水行,水中見消熱惱涼爽之學者再生族,見彼作是言: (7)「我為取水女,常時入冷水[2],怖畏主人杖,怒言甚煩惱。 ᅟᅟ==[2] 「冷」,底本為 sīte,今應讀為 sītaṁ。== (8)婆羅門!卿有畏怖耶?常入水五體震,不感甚酷冷。」 (9)「嗚呼奔尼伽,貴女汝應知,我今為善業,為使淨惡業。 (10)無論老與少,凡作惡業者,依水之離垢,惡業得離脫。」 (11)我由彼水出、說利益法義句,聞之感動我出家,而成羅漢果。 (12)我生於婢家,缺水滿百桶,故名為奔那,奴隸得解放。 (13)長者使隨喜[3],出家為非家,出家後不久,逮得羅漢位。 ᅟᅟ==[3] 「使隨喜」,底本為 anumānetvā,今採用暹羅本之 anumodetvā。== (14)神通天耳界自在、他心智自在,大牟尼! (15)知宿住天眼得清淨,一切諸漏盡,今再無後有。 (16)義法詞與辯,廣大清淨智,最勝覺者依。 (17)修習有大慧,依聞具聞者,前生由慢故,滅業生賤族。 (18)燒盡諸煩惱………… (19)實我善來哉………… (20)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奔尼伽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三九 菴婆波利 (1)在世放美光,普薩大牟尼,我為彼之妹,剎帝利家生。 (2)我聞彼之法,心持極淨信,我為施大施,願求具麗容。 (3)三十一劫昔,尸棄世間最上導師、世間光、三界歸依處、勝者出。 (4)時我於阿魯那城,婆羅門族生,心怒我惡罵,解脫比丘尼: (5)「娼婦無行跡者、勝教之冒瀆者」,依如罵詈之惡業。 (6)往恐怖大地獄受大苦,沒後生人中,而為苦行尼。 (7)一萬生之間,而為娼婦身,恰如食惡毒,其惡不能脫。 (8)於迦葉勝者教,從事於梵行,我依異熟業,生三十三天。 (9)今達最後有,而為化生者,菴婆枝間生,我名為巴莉。 (10)於數千萬有情圍繞之勝者教出家,達到不動地,為佛之實女。 (11)神通天耳界自在,他心智自在,大牟尼! (12)知宿住天眼得清淨,一切諸漏盡,今再無後有。 (13)義法詞與辯,廣大清淨智,最勝覺者依。 (14)燒盡諸煩惱………… (15)實我善來哉………… (16)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菴婆波利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 四〇 世羅 (1)於此賢劫為婆羅門之裔,名迦葉論中最勝者。 (2)舍衛最勝城之優婆塞家生[1],我見彼勝者,且聞其所說,歸依彼而受戒。 ᅟᅟ==[1] 「生」,底本及暹羅本皆為 Pasutā,今應讀為 Pasūtā。== (3)某時大勇者,諸多人集中,於人牛王之前,於未曾所聞苦等法,說明自己之現等覺。 (4)法眼與智慧及學問有見識,我聞得理解,比丘等質問。 (5)思願善作業,捨身往帝釋。 (6)今達最後有,長者大家生,我往詣佛所,對於四諦聞佛之正法。 (7)出家思諦義,捨棄一切漏,逮得羅漢位。 (8)神通天耳界自在,他心智自在,大牟尼! (9)知宿住天眼得清淨,一切諸漏盡,今再無後有。 (10)義法詞與辯,廣大清淨智,最勝覺者依。 (11)燒盡諸煩惱………… (12)實我善來哉………… (13)四種無礙解,我得八解脫………… ——如是世羅比丘尼唱此等之偈。 攝頌: 剎帝利(尼)與婆羅門(尼),優婆羅華之施者, 私伽羅母與守伽,阿比魯巴難陀尼, 半伽尸與奔那伽,菴婆波利與世羅, 偈數二百三十三,童女代表共十人。 譬喻經畢 #----------------------------------------------------------------------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元亨寺版) 第 30 冊 No. 17 譬喻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3-11-07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元亨寺版)」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