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6 \[No. [1(16)](長含#16).[ag](agamdm#^da16), [No. 17](T01n0017_善生子經), No. [26(135)](中含65-151#135).[ag](agamdm#^ma135) ] `[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長阿含善生經別譯【明】,(長阿含善生經別譯)八字【宋元】俱在譯號下]`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沙門【三】]`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王舍國鷄山中。時,有長者子,名尸迦羅越,早起嚴頭,洗浴著文衣,東向四拜、南向四拜、西向四拜、北向四拜、`[向天=仰向【三】]`向天四拜、向地四拜。佛入國分衛遙見之,往到其家問之:「何為六向拜?此應何法?」 尸迦羅越言:「父在時教我六向拜,不知何應?今父喪亡,不敢於後違之。」 佛言:「父教汝使六向拜,不以身拜。」 尸迦羅越便長跪言:「願佛為我解此六向拜意。」 佛言:「聽之,內著心中。其有長者𭶑人能持四戒不犯者,今世為人所敬,後世生天上。一者不殺諸群生、二者不盜、三者不愛他人婦女、四者不妄言兩舌。心欲貪婬、恚怒、愚癡,自制勿聽。不能制此四意者,惡名日聞,如月盡時光明稍冥。能自制惡意者,如月初生其光稍明,至十五日盛滿時也。」 佛言:「復有六事,錢財日耗減。一者喜飲酒;二者喜博掩;三者喜早臥晚起;四者喜請客,亦欲令人請之;五者喜與惡知識相隨;六者憍慢輕人。犯上頭四惡,復行是六事,妨其善行,亦不得憂治生,錢財日耗減,六向拜當何益乎?」 佛言:「惡知識有四輩:一者內有怨心,外強為知識;二者於人前好言語,背後說言惡;三者有急時,於人前愁苦,背後歡喜;四者外如親厚,內興怨謀。善知識亦有四輩:一者外如怨家,內有厚意;二者於人前直諫,於外說人善;三者病瘦縣官,為`[其征彸=甚怔忪【三】]`其征彸憂解之;四者見人貧賤不棄捐,`[2]當=常【三】*`當念求方便欲富之。惡知識復有四輩:一者難諫曉教之作善,故與惡者相隨;二者教之莫與喜酒人為伴,故與嗜酒人相隨;三者教之自守,益更多事;四者教之與賢者為友,故與博掩子為厚。`[善=言【宋元】]`善知識亦有四輩:一者見人貧窮`[卒=悴【三】]`卒乏令治生;二者不與人諍計挍;三者日往消息之;四者坐起`[*2]`當相念。善知識復有四輩:一者為吏所捕,將歸藏匿之,於後解決之;二者有病瘦,將歸養視之;三者知識死亡,棺`[斂=殮【明】]`斂視之;四者知識已死,復念其家。善知識復有四輩:一者欲鬪,止之;二者欲隨惡知識,諫止之;三者不欲治生,勸令治生;四者不喜經道,教令信喜之。惡知識復有四輩:一者小侵之便大怒;二者有急倩使之,不肯行;三者見人有急時,避人走;四者見人死亡,棄不視。」佛言:「擇其善者從之,惡者遠離之。我與善知識相隨,自致成佛。」 佛言:「東向拜者,謂子事父母,當有五事:一者當念治生;二者早起勅令奴婢,時作飯食;三者不益父母憂;四者當念父母恩;五者父母疾病,當恐懼,求醫師治之。父母視子亦有五事:一者當念令去惡就善;二者當教計`[書=盡【宋】]`書疏;三者當教持經戒;四者當早與娶婦;五者家中所有當給與之。 「南向拜者,`[謂=諸【三】]`謂弟子事師,當有五事:一者當敬`[8]難=歎【三】*`難之;二者當念其恩;三者所教隨之;四者思念不厭;五者當從後稱譽之。師教弟子亦有五事:一者當令疾知;二者當令勝他人弟子;三者欲令知不忘;四者諸疑難悉為解說之;五者欲令弟子智慧勝師。 「西向拜者,謂婦事夫,有五事:一者夫從外來,當起迎之;二者夫出不在,當炊蒸掃除待之;三者不得有婬心於外夫,罵言不得還罵作色;四者當用夫教誡,所有什物不得藏匿;五者夫休息`[盖=善【三】]`盖藏乃得臥。夫視婦亦有五事:一者出入當敬於婦;二者飯食之,以時節與衣被;三者當給與金銀珠璣;四者家中所有多少,悉用付之;五者不得於外邪畜`[傳=傅【明】]`傳御。 「`[北=比【宋】]`北向拜者,謂人`[視〔-〕【三】]`視親屬朋友,當有五事:一者見之作罪惡,私往於屏處,諫曉呵止之;二者小有急,當奔趣救護之;三者有私語,不得為他人說;四者當相敬`[*8-1]難=歎【三】*`難;五者所有好物,當多少分與之。 「向地拜者,謂大夫視奴客婢使,亦有五事:一者當以時飯食與衣被;二者病瘦當為呼醫治之;三者不得妄撾捶之;四者有私財物,不得奪之;五者分付之物當使平等。奴客婢使事大夫亦有五事:一者當早起,勿令大夫呼;二者所當作,自用心為之;三者當愛惜大夫物,不得棄捐乞匃人;四者大夫出入當送迎之;五者當稱譽大夫善,不得說其惡。 「向天拜者,謂人事沙門道士,當用五事:一者以善心向之;二者擇好言與語;三者以身敬之;四者當戀慕之;五者沙門道士人中之雄,當恭敬承事,問度世之事。沙門道士當以六`[意=憶【三】]`意視凡民:一者教之布施,不得自慳貪;二者教之持戒,不得自犯`[色〔-〕【三】]`色;三者教之忍辱,不得自恚怒;四者教之精進,不得自懈慢;五者教人一心,不得自放意;六者教人𭶑慧,不得自愚癡。沙門道士教人去惡為善,開示正道,恩大於父母。如是行之,為`[知=如【三】]`知汝父在時六向拜之教也,何憂不富乎?」 尸迦羅越即受五戒,作禮而去。 佛說唄偈: 「鷄鳴當早起,  被衣來下牀, 澡漱令心淨,  兩手奉花香。 佛尊過諸天,  鬼神不能當, 低頭遶塔寺,  叉手禮十方。 賢者不精進,  譬如樹無根, 根斷枝葉落,  何時當復連? 採華`[著=者【三】]`著日中,  能有幾時鮮? 放心自縱意,  命過復何言。 人當慮非常,  對來無有期, 犯過不`[自=有【元明】]`自覺,  命過為自欺。 今當入泥犁,  何時有出期? 賢者受佛語,  持戒慎勿疑。 佛如好華樹,  無不愛樂者, 處處人民聞,  一切皆歡喜。 令我得佛時,  願使如法王, 過度諸生死,  無不解脫者。 戒德可恃怙,  福報常隨己, 現法為人長,  終遠三惡道。 戒慎除恐畏,  福德三界尊, 鬼神邪毒害,  不犯有戒人。 墮俗生世苦,  `[命=今【三】]`命速如電光, 老病死時至,  對來無豪強。 無親可恃怙,  無處可隱藏, 天福尚有盡,  人命豈久長。 父母家室居,  譬如寄客人, 宿命壽以盡,  捨故當受新。 各追所作行,  無際如車輪, 起滅從罪福,  生死十二因。 現身遊免亂,  濟育一切人, 慈傷墜眾邪,  流沒于深淵。 勉進以六度,  修行致自然, 是故稽首禮,  歸命天中天。 人身既難得,  得人復嗜欲, `[貪【麗】,食【大】(cf. K19n0656_p0237c20)]`貪婬於意識,  痛想無厭足。 豫種後世栽,  歡喜詣地獄, 六情幸完具,  何為自困辱? 一切能正心,  三世神吉祥, 不與八難貪,  隨行生十方。 所生趣精進,  六度為橋梁, 廣勸無極慧,  一切蒙神光。」 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1 冊 No. 16 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張文明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法雨道場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