ᅟ<span class="date">Updated: 2025-06-17 18:31</span> ᅟ [緣本致經](T01n0037_緣本致經)ᅟ No. 36 \[No. [26(51)](中含1-64#51).[ag](agamdm#^ma051) , No. 37] 佛說本相`[猗=倚【三】]`猗致經 後漢`[安息…藏=沙門【三】]`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佛便告比丘: 「本有愛不見不了:今見有從有愛,設是本有愛,無有今為有。 今見分明,從是本因緣,令致有愛。有愛,比丘!從致有本,不為無有本。何等為,比丘!從有愛致本?謂為癡。 「癡亦`[亦=本【三】]`,比丘!`[有從致=從癡有【三】]`有從致本,不為無有本。何等為,比丘!癡有本從致?謂為五蓋。 「五蓋,比丘!亦從有本致,不為無有本。何等為,比丘!五蓋從有致?謂為三惡行。 「三惡行,比丘!亦有本從致,不為無有本。何等為,比丘!三惡行本從致?謂為不攝根。 「不攝根,比丘!亦有本從致,不為無有本。何等為,比丘!不攝根從致?謂非本念故。 「非本念,比丘!亦有本從致,不為無有本。何等為,比丘!非本念從致?謂不信故。 「不`[信=信故【三】]`信,比丘!亦有本從致,不為無有本。何等為,比丘!不信本從致?謂惡非法聞故。 「非法聞,比丘!亦有本從致,不為無有本。何等為,比丘!非法聞本從致?謂非賢者人事。 「非賢者亦有本從致,不為無有本。何等為,比丘!非賢者從致?謂非賢者人共會樂。 「如是,比丘,`[2]已=以【三】*`已不賢者聚會滿,令不賢者事滿;`[*2]`已不賢者事滿,令非法滿;`[*2]`已非法滿,令不信滿;`[*2]`已不信滿,令非本念滿;`[*2]`已非本念滿,令不攝根滿;`[*2]`已不攝根滿,令三惡行犯法滿;`[*2]`已三惡行犯法滿,令五蓋滿;`[*2]`已五蓋滿,令癡滿;`[*2]`已癡滿,令有世間愛滿。如是愛樂滿,稍轉稍轉猗增有。 「度世智慧解脫亦有本,不為無有本。何等為度世智慧解脫本?謂七覺意為本。 「七覺意從有本,不為無有本。何等為七覺意從有本?謂為四意止。 「四意止從有本,不為無有本。何等為,比丘!四意止從有本?謂三清淨行。 「三清淨,比丘!亦有本從行,不為無有本。何等為,比丘!三清淨有本?謂為守攝根。 「守攝根亦有本,不為無有本。何等為,比丘!守攝根有本?謂為本念故。 「本念,比丘!亦有本,不為無有本。何等為,比丘!本念本?謂為信本。 「信本,比丘!亦有本,不為無有本。何等為,比丘!信本有本?謂聞法經本。 「聞法經亦有本,不為無有本。何等為聞法經本?謂事賢者本。 「事賢者亦有本,不為無有本。何等為事賢者有本?謂賢者聚本。 「如是,比丘!聚賢者能得事賢者;`[*2-9]已=以【三】*`已事賢者,便聞法言;`[*2]`已聞法言,便致信本;`[*2]`已致信本,便得念本;`[*2]`已得念本,便攝守根;`[*2]`已攝守根,便得三清淨;`[*2]`已有三清淨,便得四意止;`[*2]`已得四意止本,便有七覺意;`[*2]`已有七覺意,便有無為解脫得度世。如是解脫度世,轉`[轉=轉有【三】]`轉本,令得度世。」 佛說如是,弟子`[受=奉【三】]`受行。 佛說本相猗致經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1 冊 No. 36 本相猗致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張文明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法雨道場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