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819 `[5]佛說〔-〕【宋宮】*`佛說法常住經 `[(僧祐…錄)十六字=失譯【宋】,出安祐二錄開元錄云今附西晉錄【元明】,安公失譯【宮】]`僧祐錄云安公失譯經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祇樹給孤獨之園。佛告諸比丘:「法者常`[在=存【三宮】]`在,有佛、無佛,法住如故。如來至真,出現世間,因為宣解,分別深義,敷演至慧。志在小乘,為說四諦:苦、`[習=集【明】]`習、盡、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舉要言之,有陰身苦;設無有身,當有何患?是曰苦諦。目貪於色,耳、鼻、身、口、意亦復如是,由此因緣,成其六衰。從來劫數,甚大久矣,既諦見斯已,知為惡習,悉無益身。因守身行,護其心、口十惡,以拔十二因緣,根本則滅。`[滅〔-〕【三宮】]`滅除三毒,空,無相、願,由成羅漢。 「緣十二因,知其牽連,斷其根源,`[輒=轉【明】]`輒成緣覺。 「解身本空,奉六度無極、四等、四恩。道品之法,三十有七,空,無相、願,無此三事,不為取證。六通善權,常濟危厄,等心一切,無所適莫,故曰菩薩。 「逮不退轉,當成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度脫十方,故號為佛。 「道法常存,行者與合,無彼無此,猶如眾流,未到海時,各有本名;以合于海,無有異號。道德若茲,去來今佛,合一法身,行與道合;因為眾生,分別演說。陰、衰、諸入、十二牽連,皆為病疾;諸度無極、四等、四恩,為大法藥,療眾生病。淨如虛空,明踰日光,德超須彌,神聖巍巍,莫能譏謗,眾罪消滅,無復諸苦,`[以=更以【三宮】]`以大慈悲,度脫十方。」 佛說是時,諸比丘眾漏盡意解,無數菩薩尋時逮得無所從生法忍。 佛說如是,諸比丘及諸菩薩、諸天龍神,`[聞佛所說歡喜奉行=阿須倫聞經歡喜皆前為佛作禮而去【三宮】]`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5-1]佛說〔-〕【宋宮】*`佛說法常住經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17 冊 No. 819 佛說法常住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黃桂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張革豐大德提供新式標點重校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