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855
`[【原】享和元年刊長谷寺藏本]`青龍寺軌記
先瑜伽者,常可住本尊觀,行步觀想踐蓮華而住,次至精舍門而彈指三稱hūṃ吽,右目觀ma摩字、左目觀ṭ吒字,摩日吒月,入戶而顧視,是成五利益:所謂諸佛歡喜(一)、去垢(二)、光顯(三)、辟除(四)、結界(五)。
次左手作金剛拳當心,竪風輪,右手亦如是,頂上左右旋轉,指上方及下界,皆誦hūṃ吽字明。
次三匝禮佛。
次陳懺悔語(「我從過去世」云云)。
次著座亦禮佛。
次淨三`[業【校異-原】,葉【大】]`業(虛心合掌加hūṃ字,三業印四所,並三部被甲等,同結用)。
次加持香水灑淨(用三股印)。
次神分諷誦。
次啟加護志(敬白「`[十【CB】,上【大】]`十方三世佛」云云,如儀軌註)。
次`[驚=警【考偽-原】]`驚覺佛印(火`[輪【CB】,輸【大】]`輪印同金剛界)。
次唱禮九方便(如文),若有心散亂者誦大乘經典。
次四無量(如常)。
次勝心真言(用金剛合掌)。
次金剛輪(如常)。
次地界。
次四方界。
次身隨所應坐,心中觀初a字輪圍九重虛圓白。
次入佛三昧耶(印額、右肩、左肩、心、喉,三轉面門)。
次法界生(火輪印如軌)。
次轉法輪印(風輪印也),額上三順轉印五處,想轉法輪三千界。
次擐甲(作印已,右風端想oṃ唵字,左風端`[想【CB】,[-]【大】]`想ṭuṃ`[[-]【CB】,想【大】]`砧字,至心上三纏,背後同纏。臍三、右胯一、膝一,左亦同。臍三、腰背三、心嬭、左右肩各一、喉一、頸後一、額三、腦後三、右左耳上作結髮之勢)。
次住入定觀(號髻明珠),以鮮白ra羅字置於頂上,罪垢除滅福慧圓滿。
次無能堪忍明印(虛心合掌,散舒二水,逆順三轉,加持四處)。
次驚發地神(印真言如軌)。
次地神持。
次第真言(如軌)。
次作壇真言(如來拳印三轉加持壇)。
次灑淨真言(印如軌)。
次白地神偈(捧香爐誦偈「諸佛慈愍等」云云)。
次請地天(鉢印,風隨言三招)。
次持地真言(印如軌)。
次悲生曼荼羅(結跏趺座,現前去一肘之間,白蓮華之上觀raṃ字,智火燒諸煩惱,及器共清淨)。
次安立五字。
次觀首中百光遍照aṃ。
次心置無生句a。
次胸表離染字raṃ。
次安立無垢眼(謂二目觀raṃ字也)。
次作火輪印(安心三轉,次仰印轉空三,即捨印身前)。
次作地輪印,誦言置兩膝間,水火風空,如次置各所(地水印前向下,火風空前向上,印相如常)。
次金剛合掌當心,誦滿足句(五字也)。
次安立器世間,想空輪在下界,其量無量也。風火水如次作用(印末皆向下)。
次住定印,觀地輪上vi字成海,海中`[hūṃ=vaḥ【校異-原】]`hūṃ字成五智杵,其上`[aḥ=va【校異-原】]`aḥ字成羯磨,羯磨上`[hrīḥ=a【校異-原】]`hrīḥ字成八葉蓮華,難陀等二龍王扶蓮華左右。
次大海印真言(如軌)。
次金剛手持華(內縛五股)。
次大真言王(用羯磨印)。
次八葉蓮華印(在上五輪契中)。
次師子座印(口授加命阿者羅微㘑)。
次蓮華臺上有aḥ字變成廣大宮階,砌具足七寶合成,如軌具觀之。
次虛空藏真言。
次大輪壇印(小金剛輪印也)。
次敷眾色及界道印,外縛五服種子云云。 ralaṃkamaha 如次白赤黃青黑,信進念定慧,具如釋。然後誦五色種子,轉迴印五度(成五色,自內出外,如次)。
次誦曩莫三滿多沒馱南hūṃ吽,又一轉(成金剛杵界道)。
次住定印,觀其中`[胎=臺【考偽-原】]`胎內諸尊種子一一分明安布。先想圓光大覺師子座及八葉,座上有普光淨月輪,aḥ噁(長)字置其中,轉成大日牟尼,清淨離諸垢,妙色超三界云云。以八葉曼荼羅眷屬自圍繞,八葉月輪中有aāaṃaḥ字,變成寶幢、開敷華王、阿彌陀、鼓音佛。四隅淨月輪中有aṃabuvo(暗阿沒瑜)字,變成普賢、文殊、觀音、彌勒,形色莊嚴,面貌手印幖幟等皆如儀軌。一一種子一一尊色,一一形相一一三昧耶,如法觀而莫闕。若不堪能者,觀中臺`[aḥ=aḥ【校異-原】]`aḥ字成,放金色光普照三重院。阿字門變成諸尊,種子變成諸色相。如是觀了,此界存十三會。普光淨月輪正受相應身,以八曼荼羅眷屬圍繞等者,正明中臺藏也。
次東遍知印,名為第二會。北方觀自在,是為第三會。南置金剛手,所謂第四會。依涅唎底方不動如來使,風方勝三世,是為第五會。四方四大護,當為第六會。初門釋迦文,正是第七會。第三妙吉祥,應當第八會。南方除蓋障,則為第九會。勝方地藏尊,謂之第十會。龍方虛空藏,第十一會也。蘇悉地眷屬,為第十二會。護世威德天,名第十三會。次第而分敷(中初)。
次寶冠舉手印(外五置頂額,誦加命五種阿)。
次甲冑印,分額每重三歸命。誦kā迦等二十八字,徐繞向玉枕、喉、心齊等,如次觀之kākaṃkaḥ(等八十四噁剎羅皆用上印)。
次i伊等三十六,以前印繞臍。
次普通印當胸,誦方便二輪,謂kaḥkāṃ二種輪,加鼻各三十四,為身光。
次蓮華金剛部等輪,如佛部輪,凡三重曼荼羅,住所在身上云云。
次布字定印,布三十二字(別)。
次普印當心,誦菩提心三昧、菩提行發慧、成菩提補闕、寂靜涅槃等四種真言。
次住定印,觀內心曼荼羅(在本記)。
次大真言王法界平等觀,配置十二字,又同十二因緣。
次祕密八印。
次滿足智智印。
次無所不至(口授)。
次百光遍照(住定印布字,如文普印云云)。
次一切佛心(用金剛掌印)。
次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用梵篋印,聲聞真言)。
次虛空眼明妃。
次七俱胝佛母(其印定慧內相叉,二火豎合為峯,風著火上節側,空各著風側)真言曰:
曩莫薩嚩沒馱冒地薩怛嚩喃怛儞也他唵左𭋺蘇𭋺准胝娑嚩賀
次大勇猛菩薩(用普通印)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南阿唎耶摩賀尾羅娑嚩賀
次大樂金剛薩埵(用普通印)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南嚩日囉虞伽三摩耶薩怛鑁
次一切諸菩薩(普通印)。
次觀自在菩薩。
次多羅菩薩印。
次毘俱胝印。
次大勢至。
次耶輸陀羅印。
次白處尊印。
次馬頭印。
次諸菩薩所說印(普通印,真言`[在下【CB】,下在【大】]`在下)。
次地藏菩薩。
次諸奉教者(普通印)。
次金剛手印。
次忙莽鷄。
次金剛針。
次金剛商羯羅印。
次忿怒月黶尊。
次諸金剛(持地印)。
次金剛拳。
次一切持金剛。
次般若波羅蜜多菩薩。
次不動明王。
次勝三世印(內五股)。
次降三世印(真言如常)。
次大威德明王印(根本印如常)。
次四大護(在下)。
次初門釋迦文印。
次能寂母印。
次毫相印。
次一切佛頂(如軌)。
次白傘蓋佛頂(如軌)。
次勝佛頂。
次最勝佛頂印。
次光聚佛頂印。
次`[捨除=除障【考偽-原】]`捨除佛頂印。
次廣生佛頂印。
次發生佛頂印。
次無量聲佛頂印。
次聲聞眾(梵篋印)。
次緣覺眾。
次無能勝印。
次妃印。
次文殊印(如軌)。
次光網菩薩。
次無垢光印。
次計設儞。
次烏波計設儞。
次地慧菩薩。
次質怛羅童子。
次召請童子。
次五奉教(皆名不思議童子)。
次南方除蓋障印(如軌)。
次除疑怪印。
次施無畏菩薩。
次除惡趣。
次救護惠菩薩。
次大慈生菩薩。
次悲`[施=旋【校異-原】]`施潤。
次除熱惱菩薩。
次不思議惠。
次勝方地藏尊。
次寶處菩薩。
次寶`[掌=手【校異-原】]`掌菩薩。
次持地菩薩。
次寶印手菩薩。
次堅固意菩薩。
次龍方虛空藏。
次虛空藏左,檀波羅蜜菩薩。
次戒波羅蜜。
次忍般羅蜜。
次精進波羅蜜。
次禪波羅蜜。
次虛空藏右,般若波羅蜜。
次方便波羅蜜。
次願波羅蜜。
次力波羅蜜。
次智波羅蜜。
次虛空無垢。
次虛空惠。
次蓮華印菩薩。
次清淨惠。
次行惠。
次安住惠。
次出現智(妙成就菩薩也)。
次執蓮華杵(內五不空庫菩薩也)。
`[原本冠註曰歸命等八字可考]`歸命嚩日`[囉=囉迦囉【校異-原】]`囉娑嚩賀
次自在天印。
次普花天印。
次光鬘天。
次滿意天。
次遍音天。
次伊舍那天。
次諸步跢。
次東方帝釋。
次持國天印。
次日天。
次摩利支天。
次社耶毘社耶(日天子后也)真言曰:
歸命摩訶誐陀婆多娑嚩賀
次九執。
次梵天。
次明妃印。
次乾闥婆印。
次諸阿修羅。
次摩睺羅伽。
次諸緊那羅。
次火天。
次后。
次嚩斯仙。
次阿`[趺=跌【校異-原】]`趺里仙。
次驕答摩仙。
次蘖栗伽仙。
次南方增長天王。
次閻魔王檀拏印。
次死王。
次閻魔七母印。
次暗夜。
次焰魔后。
次奉教判官。
次拏吉尼。
次迦樓羅王。
次西南方底里底王。
次羅剎斯。
次將兄(普印,加命迦羅迦𡁠娑嚩賀)。
次羅剎眾。
次西方毘留博舍天王。
次水天。
次難馱跋難馱。
次諸龍。
次地神。
次妙音天。
次那羅延。
次后。
次遮文荼。
次月天。
次二十八宿。
次魔醯首羅天王。
次鳥摩妃。
次嚩庾方風天。
次北方毘沙門天。
次諸藥叉。
次諸藥叉女。
次諸毘舍遮。
次諸毘舍支。
次諸人。
次`[請諸=諸世【考偽-原】]`請諸天。
次普世明妃。
次門門二守護不可越守護。
次相向守護。
次淨治。
次不動劍印(辟除結界,印身五處)。
次鉤索鎖鈴。
次立身迦樓羅焰(加命火輪印)。
次又劍印除遣從魔,結十方護身(聖不動印明也)。
次入佛三昧耶。
次虛空網。
次火院。
次振鈴。右手執杵安腰,左手執鈴安腰(不得生聲)徐徐振鈴,中腰外向口置自𦜮。
次抽擲杵三遍,辟除結界,印五處,然後安心上。
次舉鈴當肩上耳側,振五遍。次胸前、額上振各二遍。
次以杵印身五處,然後還置本所。
次四智讚。
次閼伽(商佉印)。
次花座。
次不動示座。
次定印。
次擐甲。
次怖魔。
次大界。
次四方四大護(東北西南,如軌)。
次門門二守護印。
次不動劍印。
次塗香。
次花鬘印。
次燒香。
次飲食。
次燈明。
次虛空藏轉明妃。
次增加句「以我功德力」云云。
次讚(心略)。
次禮佛。
次`[敬=啟【考偽-原】]`敬謝言(「種種香花」云云)。
次三昧耶 法界生 薩埵。
次大慧刀。
次法螺。
次金剛座。
次金剛大惠印。
次摩訶如來頂。
次如來相。
次毫相。
次如來鼻(內縛開掌,風側相柱,空捻風下節。鼻真言:歸命唵里儞吽發吒娑嚩賀)。
次大鉢印。
次施無畏。
次與願。
次如來索。
次如來心。
次如來臍。
次如來腰。
次如來藏。
次普光。
次如來甲。
次如來舌。
次如來語。
次如來牙。
次如來辯說。
次如來十力。
次如來念處。
次平等開`[語=悟【校異-原】]`語。
次普賢如意珠。
次慈氏。
次無礙力明妃。
次無能害力明妃。
次加持念珠。
次根本印(內五云云)當心,觀自身同本尊,頂aṃ胸sa二眼raṃ心a誦根本明加持四處。
次水空執珠相去`[二=三【原】]`二寸許,當額發願,如法誦念。誦畢置珠本處。
次定印,觀五字(逆順)所請avarahakha等也。
次出定,結根本印,誦本明七遍,加持四處。
次虛空眼印。
次普印安心,曰:「以此所持功,付囑於部母,至于成佛時,護念不散失。」
次五供養印。
次悅意伽陀(心略讚)。
次虛空藏明妃。
次振鈴。
次閼伽發願。
次加持句(普印,印五處)。
次難堪忍(左旋解界第二真言)。
次不動、入佛三昧耶、牆界、空網、火焰、地結等(皆左旋解界,但地結拔之)。
次金剛掌當心,啟白(「現前諸如來」云云)。
次奉送薄伽梵(外縛火輪,末捧花頂上,應穆音投花壇上)。
次三密護(如前)。
次金剛掌置頂上,誦歸命aṃ。
次火輪印安心上,誦歸命raṃ。
次佛頂印於心上,誦歸命a。
次金剛掌當心,曰:
「諸有聞我聲, 或見或觸者,
心定阿羅賀, 三藐三佛陀,
一切諸功德, 與大日世尊,
等無有差別。」
次心中觀hūṃ字。ma字大空點,是空解脫門也。ha字遠離於因緣,是無相解脫門也。u烏字三昧畫,是無願解脫門也。依此解脫觀,能除修行障。然後出道場,隨順於學處。
慶安元年之以八幡故本寫了。沙門惠範。一校了。淨嚴,齡三十九。 天明元丑年閏五月寫宇治惠心院藏本。慈忍。
享和改元秋八月,得右本令寫之。慈心。院傳燈等挍勘點國字,予復撿訂而鏤乎板,為令法傳。
ᅟ豐山長谷妙音寓住總持院快道誌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18 冊 No. 855 青龍寺軌記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黃健倫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