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888 `[【原】麗本]`一切祕密最上名義大教王儀軌卷上 `[(此於…出)九字〔-〕【明】]`此於瑜伽大部中略出。 `[5](西天…譯)二十字=宋西天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施護奉詔譯【明】*`西天譯經三藏`[6]傳法=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宋元】*,朝奉大夫試光錄傳法【宮】*`傳法大師賜紫`[沙門〔-〕【三宮】]`沙門臣施護奉 詔譯 歸命一切佛。 五身作者如是生,  不見眾生決定身; 亦復不見決定心,  觀想諸佛亦如是! 若欲頂禮佛大士!  應當頂禮自實智, 佛智自智本同源,  祕密性中無二相。 若了一切無我生,  所生即是無二智; 愛非愛中得解脫,  彼頂禮相無所有。 法非已生非現生,  已生已謝現無住; 觀想諸佛相亦然,  應當頂禮自實智。 愛非愛本無分位,  隨眾生心而動亂; 染種煩惱過失中,  悉成一切相應事。 眾生有身故有苦,  此苦所因心所生; 若有於心善覺了,  即能出離一切苦。 十方三世一切佛,  毘盧遮那一佛攝; 彼一切佛證覺圓,  故現佛身救生死。 為利一切眾生故,  悲心起作方便事; 因性平等既相應,  果性由斯而出現。 果真實故平等住,  彼因真實示求相; 於中若有實求心,  即長輪迴諸種子。 相應法從相應生,  隨所愛法不可得; 有得乃是一法存,  彼即不離分別相。 正念觀佛無所緣,  正念觀法法相應; 自他二行亦復然!  佛二足尊常所說。 自相如實安住已,  想入諸佛影像中; 正念觀佛得相應,  故諸佛雲從此現。 自相如實安住已,  想入金剛法性中; 正念觀法得相應,  起大法雲而普遍。 相者所謂幖幟義,  破者即是破相心; 四種`[即=印【三宮】]`即相幖幟門,  能破煩惱為最上。 自身即是諸眾生,  自心即攝一切法; 法無我中得相應,  諸魔由斯而自滅。 自心如實證覺已,  彼所覺心不可得; 自心如實正了知,  而諸魔心亦如是。 相應相應性和合,  是性求生不可得; 觀想諸佛若相應,  是故我即同諸佛。 三摩地智所出生,  平等一切佛自性; 佛相應行既非無,  從相應心得佛性。 若於妙性有所見,  彼麁染性不能除; 於性無性若差殊,  而觀想心即分別。 不可以性觀於性,  是中觀亦無所觀; 觀想及性二俱無,  由心動轉故差別。 非眾生境非佛境,  是中非佛非眾生; 眾生自心即佛心,  覺了無佛無佛智。 若於因性如實見,  果性如實亦復然; 此即三摩地智門,  無二相應平等行。 諸法因性不可得,  諸法果性亦復然; 實智觀故性本真,  此即相應平等行。 法本無因而觀因,  法本無果而觀果; 若於因果有所觀,  是即自心而起著。 觀因當觀實智因,  觀果當觀祕密果; 祕密無二相應中,  應當如是自觀察。 若能了知真實性,  即知祕密中祕密; 甚深祕密既了知,  乃成最上相應行。 若於愛境中平等,  即是非愛境自性; 愛非愛境諸相中,  如來雖觀而無見。 相應行者相應生,  非無表了無分量; 自智若入清淨門,  諸佛如來即清淨。 由是身語心出生,  祕密無二相應行; `[量=最【元明】]`量初四種表了門,  謂即相應四印法。 羯`[3]摩=磨【三】*`摩印為身密印;  法印名為語密印; 大印即是心印門,  三昧耶印印一切。 觀想諸印印諸法,  即祕密主三相應; 自性如實得正知,  三摩地智善施作。 由身語心善表了,  起諸教相種種事; 然其不離三密門,  巧業金剛故安立。 五部如來真實智,  即是祕密無上智; 祕密四印若相應,  能作相應`[語=諸【三宮】]`語悉地。 地水火風四大種,  即是所說四密印; 四印平等若相應,  四種明妃皆合集。 佛眼菩薩為地大;  摩摩枳尊為水大; 白衣菩薩為火大;  多羅菩薩為風大。 東方帝釋天地大;  西方水天為水大; 南方火天為火大;  北方風天為風大。 當知帝釋天黃色,  壇相四方作增益; 水天白色壇相圓,  作息災法應如教; 火天赤色壇三角,  作敬愛事如本儀; 風天黑色壇弓形,  忿怒心作降伏事。 從四大種所出生,  四種事業如其次; 轉此四種事業輪,  最上悉地皆圓滿。 息災當依佛眼法;  增益蓮華金剛法; 敬愛毘盧遮那法;  降伏金剛忿怒法。 初夜當作息災法;  平旦作彼增益法; 日中應作降伏法;  中夜作於敬愛法。 息災賢聖像白色;  增益賢聖像黃色; 敬愛賢聖像赤色;  降伏賢聖像黑色。 當知三摩地智生,  最上悉地諸事業; 觀想諸佛本清淨,  一切佛事皆成就。 中方毘盧遮那佛!  四方金剛界如來! 想五部主真實身,  一切所作皆成就。 於心復想大明妃!  相應者持相應法; 能生一切諸佛身,  此是金剛界佛母! 世間貪瞋癡三毒,  即是金剛界如來! 由佛祕密清淨門,  了彼三毒成無毒, 即於貪瞋癡三毒,  獲得三界中自在; 諸佛大士破毒心,  觀想即是諸佛智。 若了諸佛離貪心,  菩提心從貪性出; 復能出生普賢行,  貪心即是佛如來! 若了諸佛調伏心,  微妙智從瞋性出; 復能出生一切智,  瞋心即是佛如來! 若於自心能覺了,  光明從彼癡性出; 復能出生一切佛,  癡心即是佛如來! 若了諸佛無我心,  諸親友從我見出; 復能出生一切佛,  慈心即是佛如來! 諸佛愛為普觀照,  諸佛慈悲為法語; 一切無畏即大施,  此名諸佛敬愛法。 布施相應歡喜地;  持戒具足離垢地; 忍辱堅固發光地;  精進勤策焰慧地; 禪定無見現前地;  妙慧了知難勝地; 具大方便遠行地;  勝力圓成不動地; 誓願增廣善慧地;  智修成就法雲地; 唯佛如來妙智身,   `[是=其【宮】]`是名十一地圓滿。 十聖修十波羅`[密=蜜【三】]`密,  十力自在諸行圓; 如是超過十地已,  佛相應法然後得。 飲金剛水成正覺,  法甘露味即相應; 等同無邊一切佛,  一切取捨皆遠離。 本來清淨相應法,  飲金剛水淨亦然; 法甘露味適其心,  金剛弟子亦如是。 本來清淨即菩提,  而菩提心然後得; 菩提心主若安住,  應知菩薩即如來! 如理獲得解脫句,  而菩提心無有上; 若住金剛薩埵心,  現生成就相應法。 羯`[*3-1]摩=磨【三】*`摩三密三昧門,  得三昧眼常觀照; 眾生界趣廣無邊,  彼三昧母持無盡。 三金剛體善安住,  三昧耶印印一切; 三密三昧法印門,  而語金剛不厭離。 於彼一切世界中,  廣說乃至踰始多; 大印心密若相應,  而心金剛不厭離。 三界一切所愛道,  廣說乃至踰始多; 遍知一切所愛門,  一切隨應受無著。 金剛薩埵所出生,  妙踰始多一切印; 於彼所行若相應,  一切印中自在用。 最上祕密相應行,  出生三摩地智門; 是中我見若不生,  不稱吽字為警覺。 不假身業有所作,  布壇結印造塔像; 不假語業持呪明,  及讀誦法亦應捨; 不於心業有動想,  輕易尊重等無差; 如是三業得相應,  求佛菩提此為要。 殺盜染妄四種法,  於中勿起防護心, 若起遮防分別生,  應知即染常清淨。 禪定中作護摩事,  及諸所作無異想; 身語心密本相應,  此即最上廣大行。 若欲成就諸明句,  及一切處欲相應; 應當專注起一心,  觀想一切佛法性。 所有十八不共法,  此即名為諸佛法; 於中常起觀想心,  諸佛菩提得成就。 四禪四`[定=空【三】]`定滅盡定,  如是諸定皆獲得; 是中常離有得心,  而佛菩提方成就。 所有菩薩法門中,  彼三十七菩提分, 是中觀想若清淨,  能為世間作利益。 世間所有變化心,  觀想真實而不動; 彼從空性所出生,  此即名為金剛智。 復從法無我出生,  無二真實最上智; 而最上智即法性,  此即名為大法界。 當知法界自性者,  即金剛智所成心; 金剛喻定所出生,  此即名為金剛界。 最初微妙智相應,  此相應心極廣大; 一切如來種智生,  此即毘盧遮那佛! 修行行者最上門,  慈相應行極廣大; 無漏真實不動心,  此即名為阿閦佛! 隨攝眾生善施作,  悲相應行極廣大; 利益眾生和合心,  此即名為寶生佛! 最上大乘離垢染,  喜相應行極廣大; 清淨光明瑩徹心,  此即名為無量壽! 覺了一切眾`[生=心【明】]`生類,  善捨心中極廣大; 不空無上妙用心,  此即不空成就佛! 無上菩提三昧法,  是法名為金剛智; 從金剛智所出生,  此即金剛勇菩薩! 善以最上金剛鉤,  普能鉤召一切佛; 一切金剛部中王,  此即金剛王菩薩! 善以最上敬愛法,  普能敬愛一切佛; 大愛心亦不捨魔,  此即金剛愛菩薩! 一切諸佛悉歡喜,  稱讚善哉善所作; 得彼諸佛歡喜已,  此即金剛`[善=喜【三】]`善菩薩! 不空無礙大珍寶,  出生是寶等虛空; 普施諸佛及眾聖,  此即金剛寶菩薩! 智離無明故清淨,  諸行無著亦復然; 解脫光明大光照,  此即金剛光菩薩! 於解脫道如實證,  得一切相所成智; 以正法幢為大幢,  此即金剛幢菩薩! 菩薩心悅出大息,  即大相應金剛笑; 普令一切佛歡喜,  此即金剛笑菩薩! 諸法清淨如來性,  悉能證悟諸佛法; 能與諸佛大相應,  此即金剛法菩薩! 大乘妙慧極鋒利,  能斷一切煩惱種; 能破智障亦復然,  此即金剛利菩薩! 大士大乘微妙因,  隨順如來語輪轉; 由佛語故轉法輪,  此即金剛因菩薩! 智慧莊嚴清淨語,  遠離一切分別聲; 妙音振響法相應,  此即金剛語菩薩! 智慧莊嚴清淨業,  隨起一切化相門; 諸勝事業悉能成,  此即金剛業菩薩! 正念觀佛相應法,  隨順菩提心所行; 正心遠離於餘乘,  此即金剛護菩薩! 利牙食噉罪業者,  滅諸煩惱義 `[亦=不【明】]`亦然; 煩惱盡故妙用成,  此即金剛牙菩薩! 金剛身語心三密,  能盡纏縛諸邊際; 智住真如實性中,  此即金剛拳菩薩! 一切祕密最上名義大教王儀軌卷上 一切祕密最上名義大教王儀軌卷下 西天譯經三藏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布施波羅蜜多法,  即是金剛大嬉戲; 遊戲自在常清淨,  此即金剛戲菩薩! 持戒波羅蜜多法,  即是金剛妙寶鬘; 莊嚴身意悉清淨,  此即金剛鬘菩薩! 忍辱波羅蜜多法,  即是金剛妙歌詠; `[善=普【三】]`善集正法嗢陀那,  此即金剛歌菩薩! 精進波羅蜜多法,  即是金剛妙旋舞; 非久得成佛菩提,  此即金剛舞菩薩! 大慧波羅蜜多法,  即是金剛最上香; 遍一切處廣無邊,  此即金剛香菩薩! 禪定波羅蜜多法,  即是金剛殊妙華; 蓮華不染泥中生,  此即金剛華菩薩! 勝願波羅蜜多法,  即是金剛廣大燈; 遍一切處悉照明,  此即金剛燈菩薩! 方便波羅蜜多法,  即是金剛妙塗香; 一切惡香悉清淨,  此即金剛塗香尊! 一切如來大方便,  分別四種祕密相; 一切羯磨大方便,  此即金剛鉤菩薩! 相應行者菩提行,  是即最上金剛杵; 而彼堅固勝妙性,  此即金剛鎖菩薩! 一切法本無所生,  本來清淨虛空等; 而此法語真實體,  此即金剛鈴菩薩! 觀`[悉=想【三宮】]`悉無上菩提心,  最上佛性所從來; 建立波羅蜜多名,  此即薩埵金剛尊! 大慧波羅蜜多淨,  四攝法門從是生; 而四攝法利無邊,  此即寶金剛菩薩! 真實波羅蜜多淨,  即大波羅蜜多生; 祕`[密=蜜【宋元】]`密法門平等智,  此即法金剛菩薩! 金剛波羅蜜多淨,  即四波羅蜜多王; 一切施作悉相應,  此即羯磨金剛尊! 大智波羅蜜多淨,  金剛波羅蜜多性; 一切祕密普相應,  由是出生十二相。 當知金剛手出生,  一切三昧祕密`[印=相【明】]`印; 二種堅固金剛拳!  此即名為羯磨印。 無我平等智出生,  無相無礙無我見; 一切染愛悉清淨,  此即金剛手菩薩! 此說金剛染因緣,  即是金剛無上智; 染法復是淨蓮華,  華即金剛妙法智。 若了自種出自相,  即一切佛同此攝; 二種變化若相應,  金剛薩埵真供養。 大智了知自種子,  悲愛二法即和合; 二處相應住等持,  以無二法破二性。 平等安住曼拏羅,  從是出大相應法; 戲笑言說及歌舞,  皆是佛語方便門。 自他二行相應中,  現諸眾生利益事; 自性光明本清淨,  此即心月曼拏羅。 貪本清淨如蓮華,  諸煩惱怨悉除斷; 最初語言所表示,  此即大輪曼拏羅。 自性光明本清淨,  而菩提心無有上; 成諸眾生利益事,  此即妙月曼拏羅。 智慧清淨所莊嚴,  從彼金剛喻定生; 解脫光明平等光,  此即日輪曼拏羅。 五佛平等若相應,  五智和合諸作用; 五眼清淨善觀視,  此即五佛曼拏羅。 金剛杵能破一切,  執鉤表示相應行; 而彼金剛勝妙箭,  善哉善作歡喜事。 寶等莊嚴悉具足;  日光發生大明照; 建立金剛勝妙幢;  此即開發金剛笑! 巧業金剛一切性,  法爾不破相應行; 現利牙相得相應,  一切印契皆成就。 四種明妃普相應,  嬉戲行住而無礙; 那哩所紡新妙線,  依其分量善`[秤=抨【宋明宮】]`秤界。 當住身語心觀想,  而以智線作界道; 依法安布曼拏羅,  四方四門四樓閣。 四線等量分壇隅,  禰踰賀及尾提相; 半全瓔珞并寶拂,  七寶華鬘等嚴飾。 壇中安布妙蓮華,  心曼拏羅為最上; 樓閣即是真實智,  智峯高顯而起立。 觀彼壇相外四方,  一切有情周遍出; 慈悲喜捨四種心,  此即表示四種線。 所說四線若平等,  於法正念即相應; 若一切見不解脫,  由智線故而得脫。 壇中蓮華所莊嚴,  即表最上淨戒行; 四方中心五牆界,  即表信等五勝根; 曼拏羅門周遍說,  即表八解脫法門; 四門所有四樓閣,  是即表於四正斷; 其壇所有四尾提,  是即表於四念處; 而彼四種禰踰賀,  是即表於四神足; 七寶華鬘妙莊嚴,  是即表於七覺支; 四門八柱所應知,  是即表於八聖道。 由彼三摩地智故,  能令二障得解脫; 壇中所有妙寶拂,  是即表於勝道智。 壇中全分瓔珞者,  即表全斷諸煩惱; 瓔珞體即是勝智,  故諸煩惱能除斷。 所有半分瓔珞者,  即表`[半=牛【宮】]`半斷諸煩惱; 自他二行相應故,  蓋纏煩惱半分斷。 無我平等如虛空,  無貪妙智復最上; 貪心淨故亦無二,  此即名為智莊嚴。 若以無貪得菩提,  菩提即與貪心異; 菩提心體既無差,  是故貪無貪不二。 世間貪無貪二種,  應以方便善觀想; 印成就法從貪生,  及餘一切皆成就。 若住世間調伏心,  乃起相應平等行; 不調伏心既清淨,  此即貪亦是供養。 所有廣說諸行相,  是即分別境界相; 若住身語心印門,  所印即是真實智。 觀想此印若相應,  於諸印中常自在; 而此印法若了知,  觀想諸印皆成就。 於諸境界相和合,  知已相應平等行; 如其諸相若相應,  一切悉地皆圓滿。 一切祕密中幖幟,  右即表示於慧門; 左為悲門義亦然,  如其所表常觀想。 二手相合結印時,  即表二種三摩地; 二足所有幖幟相,  即表自他二利行。 五指平等若相應,  表莊嚴五曼拏羅; 五佛現成正等覺,  其所表示如次第。 中指即表虛空生;  頭指表示地天壇; 無名指及大小指;  水`[大=火【三】]`大風天壇如次。 於臍輪處觀想時,  表示金剛界佛母! 若復於心作觀想,  即表薩埵金剛尊! 眉間表示寶金剛!  頸上表示法金剛! 頂表羯`[摩=磨【三】]`摩金剛尊!  如其所表善觀想。 五佛現成正等覺,  五智圓`[滿=明【三宮】]`滿皆成就; 五種色相若相應,  五曼拏羅而出現。 若於前聲有所聞,  是即表於前名句; 如其後聲有所聞,  此即表示於後義。 又於前聲有所聞,  此即表示於因義; 如其後聲有所聞,  此即表示於果義。 諸佛世尊無二法,  是中因果不可得; 根本無性法門中,  是故諸法皆常住。 自心覺了即是佛,  能覺所覺心亦`[忘=想【三宮】]`忘; 諸佛如來境界中,  而菩提心無有異。 一切眾生光明性,  於一切處相平等; 而眾生性本清淨,  菩提由斯而建立。 於心無動善關鎖,  而堅固性自成就; 髻中想住等引心,  被甲護身常勇健。 所有諸佛正了知,  金剛語即是如來! 二處三摩鉢底門,  毘盧遮那佛無異。 法中十二歲那哩,  所說即是佛如來! 十六歲者`[即=身【宮】]`即表示,  金剛手等十六尊! 二十歲者諸禰尾,  即是祕密二十天! 作二十種供養事,  彼二十眾應如次。 自那囉者本部生,  即是所說自大明; 他那囉者別部生,  即是所說他大明。 真實了知諸所作,  心曼拏羅為最上; 作諸供養要專精,  當以身語心供養。 自金剛杵蓮華合,  二處平等而出生; 觀自種相即佛相,  金剛薩埵真供養。 半全瓔珞寶拂等,  諸莊嚴相如前說; 此中曼拏羅分量,  應十二或十六肘。 次復漸增二十肘,  曼拏羅相當周遍; 合用二十五肘時,  即作二十五肘量。 於曼拏羅門中分,  九分分布如儀軌; 隨應分布禰踰賀,  曼拏羅門善思察。 內曼拏羅平等作,  曼拏羅半禰踰賀; 如是不離九分中,  曼拏羅隅善安布。 壇中四方所應用,  四尾提相當安布; 五色和合若相應,  五曼拏羅為嚴飾。 五眼觀視淨諸惡,  五色即是五如來! 五佛平等法相應,  地分五色莊嚴相。 當於五曼拏羅中,  想安五佛依方位; 五種功德悉周圓,  五色即五三摩地。 其壇中心地清淨,  月愛摩尼光妙色; 東方地相大青色;  南方黃色如儀軌; 西方赤色隨所應;  北方曼𡁠瑟吒色。 諸處皆用尾提相,  唯門中道勿應用。 壇中毘盧遮那佛!  想現水精月光相; 彼一切佛同一攝,  此即無畏眼如來! 東方觀想阿閦佛!  出現帝青光明相; 一切金剛同一攝,  此即金剛眼如來! 南方觀想寶生佛!  出現閻浮金光相; 諸佛普攝利眾生,  此即光明眼如來! 西方觀想無量壽!  出現蓮華色大光; 從法智生大無畏,  此即蓮華眼如來! 北方不空成就佛!  出現摩竭色光相; 普攝眾生亦同生,  此即慈愛眼如來! 復次曼拏羅中想,  諸佛勝妙無上智; 從虛空界所出生,  最上妙月曼拏羅。 中想諸佛影像已,  次想佛眼菩薩尊! 淨目修廣面端嚴,  月愛摩尼光妙色, 身諸相分皆圓滿,  一切明妃中最上, 觀想手持於大輪,  普令三界悉敬愛; 次想成就事業智,  是智等於虛空界, 虛空金剛中出現,  最上妙月曼拏羅; 中想諸佛影像已,  次想摩摩枳聖尊! 淨目修廣面端嚴,  青優鉢羅華色相, 身諸相分皆圓滿,  虛空幻化最上尊, 手持青優鉢羅華,  普令三界悉歸命。 次想菩提清淨智,  是智等於虛空界, 虛空金剛中出現,  最上妙月曼拏羅。 中想諸佛影像已,  次想白衣菩薩尊! 淨目修廣面端嚴,  蓮華摩尼光妙色, 身諸相分皆圓滿,  祕密金剛法智尊, 手持赤優鉢羅華,  得一切佛常觀照。 次想金剛禪定智,  是智等於虛空界, 從是虛空所出 `[生=現【三宮】]`生,  最上妙月曼拏羅。 中想諸佛影像已,  次想多羅菩`[提=薩【三】]`提尊! 淨目修廣面端嚴,  最上黃金光妙色, 身諸相分皆圓滿,  明妃自在嬉戲尊, 手持黃優鉢羅華,  一切眾生悉歸命。 如是四菩薩彼彼心大明。 佛眼菩薩大明曰: 唵(引) 嚕嚕 塞普(二合)嚕(一句) 入嚩(`[二〔-〕【宋】]`二合)羅(二) 底瑟吒`[(三)(二合)=二合三【三宮】]` \(三)(二合) 悉馱 路(引)左儞(四) 薩哩嚩(二合引)囉他(二合)娑(引)達儞 莎(引)賀(引)(五) 摩摩枳菩薩大明曰: 唵(引) 商葛黎(引)(一句) 扇(引)底葛黎(引)(二) 瞿吒瞿吒(三)瞿吒儞(四) 伽(引)多野伽(引)多野(五) 瞿致儞 莎(引)賀(引)(六) 白衣菩薩大明曰: 唵(引) 葛致(引)(一) 尾葛致(引)(二) 儞葛致(引)(三) 葛啗葛致(引)(四) 葛嚕(引)吒尾哩曳(二合引) 莎(引)賀(引)(五) 多羅菩薩大明曰: 唵(引) 多(引)黎(引)(一`[句〔-〕【明】]`句) 覩多(引)黎(引)(二) 覩黎(引) 莎(引)賀(引)(三) 如是四菩薩四種大明,總攝祕密身語心業,諸供養中是真供養,金剛三密普護一切,於一切處常所出生,一切所作無不成就。此相應法自性清淨,諸修相應行者,當如實知、如實所作,即得真實成就。何以故?此相應行從祕密智所出生故,是即般若波羅蜜多方便三摩地智,由是一切事業悉能成辦,一切輪迴悉得清淨。如最上寶自體光明常所照耀,輪迴清淨亦復如是。又若相應行者,於此相應法門能善修習,即是金剛界中大愛樂者,復能圓滿解脫大智,四祕密法亦得成就,如諸佛所說此名大智者! 一切祕密最上名`[義=義大教王【三宮】]`義儀軌卷下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18 冊 No. 888 一切祕密最上名義大教王儀軌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黃金愛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