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947 `[【原】延久三年寫東寺三密藏本]`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一切呪王陀羅尼經大威德最勝金輪三昧呪品第一(又名大佛頂別行法無畏出)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阿羅漢五千人俱,摩訶迦葉、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舍利弗、大目楗連、難陀、阿㝹樓馱、劫賓那、阿若憍陳如、阿難、羅睺羅等而為上首。復有無量大菩薩摩訶薩眾,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虛空藏菩薩、彌勒菩薩、金剛藏菩薩而為上首。復有無量呪神,王毘俱知神、何耶吉利婆神而為上首。復有無量金剛,跋闍羅吒訶娑金剛而為上首。復有日天子。復有無量藥叉王,阿吒薄俱而為上首。復有日天子、月天子、四大天王、忉利天王、釋提桓因、大自在天、□大梵天、兜率天、首陀會天、摩醘首羅天、功德天、毘首羯摩天,并及眷屬,天龍、鬼神、阿修羅、迦樓羅、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鳩槃荼、布單那等。復有無量人天王、龍王、羅剎王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無量恒河沙俱知那庾多聲聞、菩薩、人天大眾、龍神八部,前後圍遶,供養恭敬,尊重讚嘆,以諸花香而散佛上,各各歡喜合掌頂禮,遶佛三匝,却坐一面,瞻仰如來目不暫捨,咸欲願聞最勝之法。 爾時王舍城中六師外道常行邪見,第一富蘭那迦葉、第二摩訶斯迦利弩瞿舍利子、第三散社伊羅胝子、第四阿質多雞賒迦婆羅、第五伽俱多伽智耶那、第六尼乾撻陀若提子。如是等六大外道,將其眷屬來詣佛所,欲與如來共相論議。時彼園中有一枯樹,名菴末羅。爾時富蘭那迦葉問佛言:「瞿曇禰非一切智。若具一切智者,云何此菴末羅樹定實死耶、得活耶?」時佛世尊默然不答。爾時富蘭那迦葉見佛不答,手執白拂,以水𠹀樹,還生花葉,扶䟽花盛,須臾之間便結果熟。其富蘭那迦葉令諸弟子擿果,將與大眾。爾時會中一切凡夫心生疑惑,歎此外道有大異怪,佛不答默然,而實為如來無一切智,不及外道。爾時世尊知其會眾心生`[狐【CB】,孤【大】]`狐疑,即入火光三昧,從於頂上放大光明,照於三千大千世界已,佛自作佛頂印,召請十方諸佛菩薩。於虛空中,無量恒河沙諸佛菩薩普皆雲集,其十方諸佛亦放光明,身出水火,現大威力,令彼枯樹還即熟杇摧折凋落。周其外道等煩怨悶亂,互相執手悲啼號哭,四散奔走。 爾時諸天住在空中,散花供養,種種音樂而讚歎佛神力具一切智,降伏外道。四眾歡喜,皆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阿難遍觀大眾心之所念,即於會中安詳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頂禮佛足而作是言:「善哉!奇特大力尊重天人之師!何期今日降伏外道,令一切眾生歸依正法。世尊!我等聲聞真實愚惑、好為多聞,於諸漏心不求解脫,蒙佛慈誨,得正重修。身意得聞,然不能自定(安也)。今欲攝心,云何降伏?唯願世尊為我廣說得不退轉,令一切眾生普聞法要。」爾時世尊以正遍知力讚阿難言:「善哉善哉!汝能為一切人天大眾而問如來攝心之事。諦聽諦受,善思惟之。吾當為汝先說入三摩地。若有修學之人求一切智,先持四種律儀皎明也。如來霜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生如無量因緣,然後當知十二因緣法。阿難!如是四事十二因緣,若不告遺心、不貪色香味觸,一切魔事云何發生?阿難!若有修學之人,不能滅宿習因緣業障罪者,汝教是人一心懺悔除滅先身業障。對佛菩薩天龍前至誠稽首,□命十方諸佛,請求哀祐。謙敬仁恕,發願迴向。勸請諸佛久住在世,轉大法輪度人天眾。心無散亂,一向專心行三昧法,晝夜精懃心無厭捨,求大涅槃清淨勝果。彼尚婬女無心修行,以定力故愛心永脫。」於是阿難慜諸有情,迴彼六趣沒溺苦海無能覺者,為作依心,重白佛言:「世尊!我蒙如來無上悲誨,心已開悟,我今日當修證無學道成。唯念末法之時,初修學者建立道場,依何教法而得出離?云何結界能伏眾魔,令一切天龍鬼神而作守護今佛世尊清淨軌則?」於是阿難以偈問曰: 「諸佛不思議,  所說法亦爾, 能信受持者,  福德常隨身, 恒諠修伽陀,  安樂人天眾。 我等願修業,  云何而建立, 今佛天龍神,  清淨之軌則? 云何令懺悔,  破滅於業障? 云何而供養,  降屈諸賢聖? 云何作歸依,  得佛哀加護? 云何發弘誓,  勸請及迴向? 云何教眾生,  彼此俱利益? 唯願大慈悲,  憐愍於一切, 廣為我等說,  受持之法要。」 佛告阿難:「若未來世人願建立道場,先□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膩香草,此牛唯飲雪山香清水,其糞微細,可取其糞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其非雪山,其牛糞臭穢,不堪塗地。別於平原,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取其黃土,和上栴檀、沈水、蘇合、薰陸、欝金、白膠、青木、零陵、甘松及鷄舌香。以此十種妙香檮篩為末,合土成泥,以塗道場。場地方圓一丈六尺,為八角壇。壇中心置一金銀銅木所造蓮華,蓮華中心安鉢。鉢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隨在所有草木花葉,取八明淨圓明鏡各安其方圍。遶花鉢鏡外建立十六蓮華,十六香鑪間華鋪設莊嚴香爐。純燒沈水香,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及沙□油餅、乳糜、蘇合、蜜薑、蜜藕、蜜蘇、純蘇、純蜜,及諸果子、飲食、蒲桃、石蜜種種上妙等食,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遶花外,以奉諸佛及大菩薩。每至食時,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蘇三合,於壇前別安一小火鑪,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熾,投是蘇蜜於炭爐中燒令煙,盡饗佛菩薩。令其四外遍懸幡蓋,於壇室中四壁張設十方如來及諸菩薩所有形像。應於當陽張盧舍那、釋迦、彌勒、阿閦、彌陀,諸大變化觀音形像兼金剛藏安其左右。帝釋、梵王、烏蒭瑟摩,并尼藍婆、軍荼利、俱知四天王及二十八部鬼神大將,并諸天龍、阿修羅王、火頭金剛、頻那夜迦張於四門側左右安置。又取八明鏡覆懸虛空,與壇場中所安之鏡安四方面相對,使其形影重重相涉。於初七日中,至誠頂禮十方如來、諸大菩薩、阿羅漢名號,發菩提心,恒於六時誦呪繞壇至心行道,一時常行一百八遍。第二七日中,一向專心發菩提願心無間所,我毘奈耶先有願教。第三七日中,於十二時一向持佛般怛羅呪。至第`[CBETA 按:本部〈大威德最勝金輪三昧呪品〉儀軌前經文(T19n0947_p0180c07-p0181b23)大多可對應《楞嚴經》卷7(T19n0945_p0133a07-p0133c13),依金藏乙本(AC6258_007_0005a03)、磧砂乙本(QC040n0439_p0487b16)《楞嚴經》他校及後文(T19n0947_p0181b20)指若其中有一受戒者不清淨而致道場不成就時,「三七」後端坐一百日不起於座,則利根者可有成就云云。故本題「四」字與文意不合,疑衍。]`四七日中,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學,身心明淨猶如瑠璃。阿難!若此比丘、本受戒師及同會中十方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從三七日以後,端坐安居清淨經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須陀洹果。縱其身心聖果未定,決定自知成佛不謬。汝問道場,建立如是。」 爾時十方諸佛各各令菩薩獻大神呪,一切金剛示現神變說呪奉上,乃至天龍鬼神、藥叉大將、諸仙人等皆現神變說呪奉上,皆言:「我呪有大威力,能伏毒惡。」如是等眾無量無邊無數悉皆雲集,咸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說如是神呪。唯願聽許。」 爾時世尊默然納受。時諸菩薩、天龍鬼神、五通神仙各於佛前演說先世所得神呪因緣。其說呪時,各現本呪神形,遍塞虛空中無有空缺。 爾時觀世音菩薩還從會中安祥而起,偏袒右肩,頂禮佛足而白世尊:「我曾過去世中於諸佛所得陀羅尼。我今欲說,願聽許。」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言:「善哉善哉!汝大慈悲欲說神呪,今正是時。」爾時觀世音菩薩即現馬頭羅剎身說大神呪,名何耶揭唎婆,放大光明映蔽一切,諸來呪神皆當降伏,唯顯一身逈然獨立。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言:「我有佛神呪,名曰佛頂如來放光摩訶悉怛他般多羅攝一切呪王最勝金輪帝殊羅金剛大道場陀羅尼,極大尊重,為利益一切眾生更無有上,唯佛與佛共相傳說。汝等應當一心受持,生希有想。」 爾時阿難於大眾中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驕奢,愛求多聞故未證無為,遭彼梵天邪術所惑,已蒙如來神呪冥助其力得脫苦難。唯願世尊垂愍一切廣為宣說,悲念此會說諸呪者,及當來世現在輪迴者,聞佛神呪獲大安樂。」于時大地欻然震動,江河湧沸、日無精光,於虛空中天雨七寶花繽紛亂下,天諸香花遍覆大地,天鼓自鳴,一切諸天妓樂歌詠讚歎遍虛空,香風四起,一切天仙咸來雲集,遶佛百千萬匝,頂禮佛足,却住一面合掌歡喜,生希有心、歎未曾有,瞻仰尊顏目不暫捨。 爾時十方諸佛各勅一大菩薩,持諸花香、寶幢幡蓋,并各將兢伽沙眷屬,亦持香花。十方佛告大菩薩言:「汝等持香花,於娑婆世界供養釋迦如來。傳我教勅,問訊起居。」時諸菩薩承佛威力來詣娑婆世界,至王舍大城眾會之中,遶佛三匝,頂禮佛足,却住一面,以諸香花散於虛空,作如是言:「彼諸世尊勅我來此,問訊世尊:『小病少惱,起居輕利。欲說大法,今正是時。』唯願世尊為我等及一切眾生說。」爾時會中一切聲聞、菩薩、人天大眾、龍神八部普皆作禮,異口同音而白佛言:「世尊!唯願哀矜,為我渲說,我等樂聞如來放光最勝自在力王祕密神呪。」 爾時世尊已見十方諸佛菩薩、人天請已,即入三昧,寂然不語,從肉髻中涌出十道百寶光明,於光明中又涌出千葉蓮華,臺上有化如來結跏趺坐。蓮華臺中,其化佛頂上復放十道百寶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一切毛孔皆放香風,有大金輪在虛空中轉。其光明中,皆遍示現無量百千兢伽河俱知那庾多金剛`[密【CB】,蜜【大】]`密跡諸大神王力士,擎山持杵,迴天輪日,現大神通,衣甲晃耀,露仗刀劍、鐵棒輪索、弓箭釣棹、戎器鈴鐸、螺貝旌節、旗幡幢蓋遍塞空中。或有雷電震動大聲,日月無光,一切天龍不安其宮,皆宮來雲集。一切猛獸背息毒心,普集大會。鬼神戰標。互相安慰。大眾仰觀,怖畏歡喜,各求哀祐。 爾時化佛無見頂相,於其光中出大梵音,宣說如是歸命,警悟群迷。即說偈曰: 「南謨一切三世諸佛,  南謨一切諸菩薩, 南謨聲聞獨覺等,  南無一切諸鬼神。 各各明聽我所勅,  今當宣說大神呪, 一切聞者當歡喜,  恭敬作禮至心聽。」 「佛印都有三十二,菩薩印十,金剛一十二,天四十,天日月十九,鬼十一,陀羅尼八十六。」 「大佛頂陀羅尼心呪(亦名一切佛心呪): 「唵(一) 薩婆怛他揭多曼嘌帝(二) 鉢羅伐帝揭多婆曳(三) 唵(四) 奢摩演都麼麼(某甲)寫薩婆跛閉瓢(五) 莎悉底(二合)婆羅跛都(六) 牟支牟支(七) 毘牟支毘牟支(八) 遮利遮利儞(九) 揭底(十) 婆耶奇囉嬭(十一)(乃解反) 步地步地(十二) 步陀步陀耶(十三) 勃地利勃地利(十四) 勃陀臨(十五) 薩婆怛他揭多頡嘌陀耶(十六) 樹瑟𪘨(二合)(十七)(竹皆反) 莎訶」 「大佛頂大心呪印: 「常作以二中指苾於無名指後,二大指各捻頭指相拘,二中指於二無名指後頭指相柱,二無名指摘竪,二小指縛中指摘竪,即是不可思議。」 「大佛頂破諸法印(一名金剛威怒契,與小佛頂破諸法印亦大頭金剛破諸契同): 「以右手作,右中指屈捻大指下文,大指縛中指直竪,頭指無名指小指三指摘竪也。」 大佛頂制一切神力不畏解法印: 「以二中指無名指、無名指小指相叉於掌內,二大母指屈入掌內,二頭指左押右竪相叉。」 「已上三印用前呪。 「大佛頂一切佛心呪印: 「一切諸菩薩呪印,呪曰: 「唵(一) 跛折囉底(二) 跛折囉(三) 鉢囉(二合)底瑟恥底輸提(四) 怛他揭多沒陀羅(二合)地瑟吒那地瑟恥底莎訶」 「大佛頂大忿怒印: 「二大指直竪,二中指直上,頭相柱,二頭指小曲頭當中指上節側倚,二無名指小指並相叉,頭出向外。」 「大佛頂縛大刀鬼印: 「以二大指直竪,左頭指屈頭左大諸根外,右頭指小曲二手中指下,三指總屈掌中。」 「大佛頂灌頂呪(又名大佛頂甘露呪): 「唵(一) 牟儞牟儞伐㘑(二) 阿毘詵者咩(三) 薩㗚婆怛他揭多吽(四) 麼麼(某甲)寫薩婆苾地也(二合)(五) 毘曬雞(六) 摩訶跛折羅(七) 迦伐遮嬈羅(二合)(八) 沒嘌(二合)嬈地利(二合)底(九) 怛他揭多頡利達耶(十) 地瑟恥多跛折隷(十一) 莎訶」 「大佛頂灌頂印: 「平身並脚,以右手向脾上垂,以左手頭指無名指小指大指總屈,中指直立當額眉間,指甲𭝕之,若人作法。」 「根本重罪皆得除滅呪曰: 「唵(一) 阿蜜嘌多筏折㘑(二) 嚩囉嚩囉(三) 鉢囉嚩毘輸提(四) 唅唅泮泮屋屋莎訶」 「大佛頂甘露印: 「苾右手中指於頭指間,頭指押大母指上節,大母指押小指甲上。若人作此印誦此呪,一切諸天將甘露灌此人頂上不可思議。」 「大佛頂結界呪法: 「唵(一) 阿密嘌多(二) 毘盧羯儞揭羅婆浴𭃯尼阿羯羅沙尼唅唅泮泮莎訶」 「大佛頂大心印契: 「以二中指相叉於掌內,二小指並竪,二大指並竪,二頭指各押大指頭。此印能攝一切心印,正法中能攝四種隨心印。若作諸法自在無礙,先作此印誦呪四十九遍,然後使用。」 「大佛頂心中心呪: 「唵(一) 跋折羅(二) 跋羅跋羅(三) 印地嘌(二合)耶(四) 毘輸達儞(五) 唅唅(六) 噌嚧遮隷(七) 迦嚧遮𮯉(八) 莎訶」 「若作此印念一切諸佛,一切諸佛至其人前,所有一切呪神衛護此人,是大護身也,并使役一切鬼神。若欲誦呪,要先誦佛心中心呪,護身用小佛頂甲印。 以二手無名指小指并叉於虎口中,出二中指,並竪二大指頭指各押中指背上節文,二大指捻二中指內文上節側,大甲印當胸前蹺出印。若欲作壇,結此印誦呪步壇結界,神悉皆自至。若不作此印,諸大鬼神王破人結界,作法不成。結此甲印呪四十九遍,以將印胸二膊、印膝㬶上,一切諸金剛眾皆悉侍衛,見是佛身,一切外道盡其神力所不能壞。其跓步准前,唯改二大指捻中指文,亦名大契印。若有惡人惡獸,結此印誦呪四十九遍,八萬四千金剛、百億諸佛衛護呪師。」 「又要百億諸佛同心印(一名佛轉輪印): 「以無名指二小指相叉於掌內,二大指并竪,二中指並摘竪,二頭指各捻於中指背上節文。作此印時,百億諸佛、百億菩薩、百億金剛、四天王神、軍眾皆來護念,令證無上正等菩提。一切諸惡,若見持印,皆生慈順,不起惡心。若王難兵難刀難欲害人者,結此印誦呪。四十九遍,惡賊自被縛,迷問告心,不解終不得覺知,此印甚大威力故。」 「佛頂身印: 「反叉左右二無名指,二小指在於掌中直竪,二中指頭相柱,屈二食指頭壓中指上節背,并竪二大指捻中指中節側,頭指來去。」即說佛頂心呪曰: 「那謨薩婆若耶(一) 唵(二) 多他揭都烏瑟膩(二合)沙(三) 阿那婆盧(輕)枳跢(四) 謨欝地(二合)(五) 帝殊羅施(六) 嗚𤙖(二合)什代羅什代羅(八) 馱迦馱迦毘馱迦毘馱迦(十) 陀羅陀羅(十一) 毘馱羅毘馱羅(十二) 瞋陀瞋陀(十三) 頻陀頻陀(十四) 嗚吽(二合)泮泮(十五) 沙呵」 「破魔降伏印呪: 「准前身印,唯改二頭指竪頭相捻,以二中指各苾頭指上節背側過頭相柱,并屈二大指入於掌內。先當頂戴,至心恭敬至心誦呪曰: 「唵(一) 室唎(二合)夜(二) 娑醯莎訶」 「奉請印: 「准前身印,改二頭指直竪相去四寸半,并二大指直竪去中指八分,誦佛頂心呪至要第四遍,二頭指漸漸屈入掌,呪滿十一遍,及手印和南頂禮向內散去。奉請印請作花光印,蓮華捧足亦名花光印。 「二小指竪相捻,并二大指,自餘六指散開直竪,微曲指節,以開花勢呪滿七遍,并屈二大指向掌內。即禮拜向內,散去蓮華印。其座呪曰: 「唵迦摩羅莎可(呪七遍)」 「洗淨真言(通諸部用。此真言呪水七反): 「唵跋折攞麼尼馱利唅唅泮泮」 「入觸處真言: 「每上廁時用誦七遍,彈指三下。 「唵矩嚕馱難𤙖社」 「每喫食時,誦此真言七遍,并辟除毘那夜迦。 「唵`[室=密【校異-原】]`室利嗚𤙖泮殺莎訶」 「淨口真言: 「唵娑帝天神那羅婆帝吒莎訶 「先每念誦洗淨念七遍。淨身呪曰: 「唵跛折羅麼尼達唎吽泮吒泮吒娑訶 「右從穢處過,誦此七遍,如香湯洗浴,仍滅罪觸。」 「護身印呪(出如意輪法): 「二頭指二無名指二小指掌中右押左相叉,二中指屈頭於二頭背押相著,二大指並申捻二中指甲側。呪曰: 「唵勾露陀那虎𤙖綽 「作此印誦此呪三遍護身。往諸觸處及上廁,如常有至一處,持土淨手,并嗽口齒,右手大指頭指中指并微屈,無名指小指屈如鉤。呪曰: 「唵覩麗𮀁嚕𮀁嚕娑婆訶 「作此印,承呪水七反,嗽口齒并飲灑掃,解一切金剛鬼神。喫兩手反合掌背相著,當想嗔怒,誦呪二七遍已,急翻兩手正合掌已,又誦七遍,即以兩手急攉開之。」 「四天王真言曰: 「那謨剌怛囉㗌哩夜耶(一) 那謨折覩嚕摩訶闍耶(二) 鞞毘處吒𮀁(三) 摩訶闍耶(四) 毘盧博蒭摩訶闍耶(五) 地利阿室覩嚕(六) 娑陀耶娑陀耶訶底檀訶底檀勃陀婆底(七) 菩提薩埵娑耶(八) 鉢剌底迦(九) 勃陀三婆底蘇利耶婆底(十) 旃陀羅婆底(十一) 醯醯底(十二) 遮`[窒=空【校異-原】]`窒底(十三) 虎虎摩訶婆底(十四) 醯醯摩訶婆底(十五) 娑婆斫蒭目鉗畔陀尼沙訶(十六)」 「結界𭠨契(出《俱胝經》是): 「其契相,以左右二中指二無名指相叉入掌,右押左,左頭指屈如鉤,右頭指直竪,二大指合面相著即成。妙真言曰: 「唵准儞泥枳邏耶莎訶 「誦一遍,以契大指觸地一迴,如草𭠨勢。三度作印。」 「結外火院火界契: 「其契以左手蜜掩右手背相重直竪,二大指相去二寸許即成。妙言曰: 「唵阿三麼祇儞𤙖莎嚩訶 「誦三遍,以契右旋三度即是。 「唵吉多利吉」 「復次若患癩惡瘡、若痛身,呪水七遍浴身得愈。 「復次若蜈蚣蛇蝎、龍獸虎狼師子、馬猪狗等咬,呪以水一遍洗其處即滅。 「復次有法,若被符晝呪詛𭼩蠱成病者,呪芥子七粒以打病人,打即自知厭處。又呪一遍灌其頂上,得除差。 「復次有人病,為鬼所作,當勅四天王守護病人。呪石榴枝一遍打虛空中,令其病人噵名字。 「復次若婁瘡病,或一日二日發、三日發者,呪灰一把以用圍繞病人,即得除差。 「復次若有一切法不成驗,皆由業障在身。取東流水呪七遍,以灌呪師頂上,即得神驗,令彼呪神心生附著。 「復次呪師身中若有障難者,取牛黃一分,呪之七遍塗髮際,則得無障礙。 「復次若有毒藥之所害者,呪藍汁或井花水,呪一遍以灌鼻中,即差。 「復次井花水一升七遍,日初出時向日自服之,諸病悉得愈。餘水向日散之,天下眾生所有病障皆悉消滅。 「復次呪水一遍,及白芥子一粒呪一遍,水散宅中。呪白芥子七粒,埋宅中,一切鬼神不取入。 「復次有法,呪水一遍,以用灌頂及洗面,一切口舌官事消滅,人見歡喜。 「復次有法,若涉大海江河山川曠野,呪水一遍而去,即無畏。 「復次若山谷中林中空閑處,燒香散花誦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鬼神悉來現身,為說妙法,乃至授與神仙之藥。 「復次若患勢風,頭痛面目熱疼,呪蘇酪蜜一遍,塗之即愈。 「復次若有惡人欲來相害者,日未出時至心`[誦呪三遍=稱彼人名號【校異-原】]`誦呪三遍,一切口舌惡人自然消滅。 「復次有法,欲求索他人財物,誦呪七遍,往來皆得。 「復次於淨室中燒香誦呪,一切天女悉皆現身,作天妓樂供養呪師,或從求覓天上飲食悉隨意。 「復次若人相憎嫉者,呪水一遍散彼兩門上,俱生喜悅。 「復次若賣買市易,呪孔雀毛一遍持之行,得大利益。 「復次若人卒死經三日,呪二十一遍,復呪石榴枝打頂上七下則活。 「復次有人猝死,被鬼打者,呪水一遍洒其面上,即得蘇息。 「復次若於塔中或淨室內,取其淨土和合栴檀,用作三級方壇。隨其大小,以種種草花布散壇上,取一瑠璃瓶盛滿醍醐。復以舍利七粒置於瓶內,置壇上。作法之人於其壇西敷淨席坐,至心䠒跪,燒香散花誦持大呪,不經七遍,爾時舍利即放光明,照其行者。誦呪之人至心頂禮發願,取此醍醐身自服之,一切障難悉除滅。又取舍利作囊盛之以用頂戴,一切諸佛菩薩、天龍鬼神恒不遠離,圍繞守護視之如佛,一切眾生見者歡喜恭敬供養。」 「阿難!此法不可思議福德力,能令眾生無諸災難,果報圓滿。」 「復次若一切眾生見惡獸欲食之,誦呪指之,即伏不起,俱得解脫。 「復次若黑月二十九日夜,向曠野塚間燒香誦呪,即得毘舍闍鬼而來頂禮,或將珍寶供養。若欲令使者看事,一切善惡悉知。阿難!我今為汝說大印陀羅尼母能破惡業。以二頭指屈入掌中,以二大母指押頭指中節文上,以下三指各合掌誦呪,此名佛頂光陀羅尼印。阿難!復以右手大母指押中指節甲上,餘指申之,名為如來善集陀羅尼印。 「復次右手大母指押二小指無名指甲上,餘指申之,名為勅語印。如來當用此印教化天人阿修羅等。」佛告阿難:「我滅度後,有人能日日誦此神呪七遍,應消一切極大重罪,獲大善願無邊功德。譬如有人以四天下珍寶布施修行檀波羅蜜,如是功德百千萬倍,不如於晨朝佛像前至心誦持是呪七遍,功德福力比前功德,百分不及其一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是呪能令持者速證圓滿菩提道場,十方如來一切讚說,歎汝於來世成佛不謬,身光照曜一切佛剎。阿難!在在處處國土眾生,隨有此呪,天龍歡喜,風雨順時、五穀豐熟、人民安樂,亦能鎮一切惡星隨方變怪,一切災障悉皆不起。人無狂死,杻械枷鎖不著其身,盡夜睡眠常無惡夢。阿難!是娑婆世界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二十八大惡星而為上首,復有八大惡星以為其主,作種種形出現於世界,能生眾生種種災異。有此呪地,悉皆銷滅。若能持者,獲大安穩,十二由旬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是故如來宣說如是祕密無上陀羅尼神呪,住首楞嚴三昧,說不能盡。與閻浮提作大依止,貧者之寶聚、病者之良藥、盲者之導師、菩提之大道,無復障礙。一切餓鬼、貧窮眾生得大富樂,牢獄禁閉皆得解脫。阿難!若人散亂心,非三摩地心暫憶持是呪,一切菩薩、金剛、聲聞、緣覺、仙人、龍神八部常來營衛,何況決定菩提心。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家及一切阿修羅家,乃至餓鬼畜生等,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有足無足蚖蛇蝮蝎蠢動含靈之類。如是惡處,一經於耳,皆悉不再受。是身若讀誦、若書寫、解說、帶佩、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所生恒識宿命智、富貴自在,當來得諸天宮中生。是故能令破戒之者戒根清淨,不精進者自成精進,無智惠者便成智惠,不淨者、不齋戒,如是皆悉具足莊嚴。善男子!未誦呪時破、持呪之後眾破戒罪,無間輕重一時消滅。縱經飲酒、食噉五辛種種不淨,能令一切金剛、諸佛菩薩、天仙鬼神、龍王八部不將為過。設著不淨破弊衣服,坐臥淨處及不淨處,悉同清淨。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亦不行道,但誦呪,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 「喚一切菩薩呪: 「唵婆慎若波多沙訶 「以左右手合掌當心上,胡跪坐。以左手中指屈押右手中指中節背上,二大母指向前,餘指合之。若呪師未作壇,但每作此印向佛前誦呪七遍,燒香頂禮即誦,滅八十劫重罪。」 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鉢怛羅諸菩薩萬行品第二 爾時佛說呪,以次說印法,告菩薩大眾言:「汝等諸天鬼神,一切䠒跪合掌,咸作是言:『我等今者願樂守護。』而說呪曰也。」 「喚不空羂索菩薩印呪曰: 「唵伊醘伊醘薩低耶波多曳莎訶 「以左右手小指相叉向,二大指屈在掌中,餘指散之,誦前呪七遍。若作壇了,即先作此印。每日誦前呪供養菩薩,滅破戒罪。」 「喚馬鳴菩薩印呪曰: 「喚馬鳴菩薩時須向日,噓口含水,向日𠹀之。即誦仰印: 「唵薩婆毘耶忿流忿流頭豆頭豆頭豆頭豆咄力咄力咄力咄力莎訶 「以左右二掌十指相叉合掌當心,誦七遍,頂禮菩薩求聰明。若每日作此印供養菩薩,滅愚癡罪業。」 「喚觀世音菩薩印呪曰: 「唵薩婆薩埵毘耶呵毘耶呵莎訶 「以左右二手脘相著,十指相去三寸,如蓮華開,供養菩薩。若人每日仰印供養,滅八萬劫生死之罪。」 「喚文殊師利菩薩印呪曰: 「唵曼殊室利耶波多曳娑訶 「以左右二手無名指在掌,二中指直竪,二大指向前相去一寸來去。若人每日作此印供養菩薩,`[千=滅千【考偽-大】]`千劫罪。」 「喚龍樹菩薩印呪曰: 「唵薩婆漚波提莎訶 「以左手掌仰向右手脘上,右手掌覆,二掌背相背如蛇口。若人遇毒龍蛇傷,作此印向之。」「喚千手手眼菩薩印法呪曰: 「唵扇泥阿波曳沙訶 「以左右二手中指相叉,二無名指相鉤在掌中,二大指屈小曲,二頭指相交在押右,二小指相交合掌。若人每日作此印供養,滅千劫之罪。若作法時用此印,喚菩薩。」 「喚虛空藏菩薩印呪曰: 「唵薩婆多毘耶周流周流莎訶 「以左手五指小屈當右手掌中,左手五指直竪。若人每日作此印供養菩薩,滅二十劫生死之罪。」 「喚地藏菩薩印呪曰: 「唵嚕呵嚕呵嚕呵莎訶 「以右手中指已下屈在掌中,二指直竪,左手五指忿拳,兩脘相向。若人每日作此印供養菩薩,滅千劫罪。」 「喚日藏菩薩印呪曰: 「唵薩婆婆多曳莎訶 「以左右二手合脘,十指相叉合掌當心。若人每日作此印供養菩薩,滅千劫罪。」 「喚龍仙菩薩印呪曰: 「唵婆提多婆多曳莎訶 「以左右二中指相叉在掌,二無名指相叉,二小指相鉤,二大指柱,二頭指合脘。若人每日作此印供養,滅千劫之罪。」 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諸金剛`[品【CB】,[-]【大】]`品第三 「喚金剛藏王金剛軍主印(亦喚金剛母同呪曰): 「室哩(二合)智縛社羅波尼娑羅馱摩訶肥地耶(二合)羅社婆羅憚多羅摩戰荼𦘺地也羅社伊呬伊呬皤伽畔尸伽蘭 「若作法安置訖,三迴遶壇,作彈舌聲,一切金剛各守本位,一切鬼神無敢入內。」 「喚央俱尸金剛呪曰: 「唵嚩社羅央俱尸波多曳沙訶 「反叉二無名指,二小指在掌中竪,二中指頭相柱,二頭指苾在二中指背後第三節下,頭相柱,並二大指附中上合脘,大指來去。」 「喚吒訶娑金剛呪(亦名大咲金剛): 「唵縛社羅吒沙訶娑(引)那摩伊呬伊呬沙訶 「以二中指各苾在二無名指頭相柱,二小指頭開直竪相去一寸許,二大指押二無名指第二節側文,合脘脘,頭指屈頭相柱,頭指來去。」 「喚大摧碎金剛印呪曰: 「唵縛社羅縛社利尼瞿致尼槃陀馱遮槃陀馱遮吽泮吒莎呵 「以二小指苾於二無名指背竪,二無名指相柱頭,二大指並屈頭入中指節,頭指來去。」 「喚商羯羅金剛呪`[曰=曰(商迦羅者名金剛大女也)【校異-原】]`曰: 「唵縛社羅適商迦羅訶耶訶耶那槃那槃陀泮吒陀吒陀 「反叉兩手,中指無名指小指右押左,二無名指於中指背後相交,二中指直竪頭側相柱柱,頭指鉤無名指頭,二大指捻二中指頭,齊以二中指大指頭柱,頂上面作瞋色。」 「喚馬頭金剛印呪曰: 「唵波羅毘悉多嚩社羅尼嚩嚩支沙訶 「呪白芥子,遶壇。兩手從中已下三指向外相叉各縛著,手背合掌,二食指直竪相去五分許,並二大指相著,各屈一節,勿著食指,頭指來去。」 「喚尼藍婆金剛印呪曰(亦名大青面): 「唵縛社羅藥叉耶囉社吽吽泮吒莎呵 「以左手中指以下三指屈在掌中,右手亦然,二頭指相柱,二大指來去。」 「喚烏樞沙摩金剛印呪曰: 「唵悉馱室氈茶縛社羅矩嚕盤馱盤馱吽吽泮吒 「以左手叉腰,四指向前。右手作拳,頭指直竪。作期剋鬼印同。」 「喚火頭金剛印呪曰: 「唵縛社羅波尼馱訶馱訶吽吽泮泮 「左右二手並仰,二手大指屈押二甲指上節,二大指來去。」 「喚金剛童女印呪曰: 「吽吽縛社唎尼波多曳莎訶 「以童子印背之,右押左即是。若人每日作此印,吉口舌。」 「喚金剛連鎖印呪曰: 「吽吽縛社羅訶那訶那盤馱訶盤馱訶吒 「十指各向內急挽。若覆之即為內印。若但作此印,一切鬼自去。」 「喚蘇悉地金剛印呪`[曰=曰(又妙成就者又名蘇悉地羯羅金剛)【校異-原】]`曰: 「唵蘇悉地伽羅伽羅莎呵 「反叉後二指掌中並竪,二中指頭相柱小曲,二頭指各在二中指背頭當中指第三節,勿著小許,並二大指頭捻中指第二節,頭指來去。」 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諸天品第四 「喚最勝天王印呪曰: 「唵健尼迦羅社泮 「起立地,二脚相離二尺許,脚指並齊。左右手中指屈中指節在掌中,次並二大指押上,左右頭指無名小指頭背著三指側,皆開合腕,以二大指下節當額上著,頭指向上。若作法,怖有惡魔,常來此印遶壇。」 「喚帝釋天眾印呪曰: 「唵室利地𦘺曳印。馱羅吽泮 「以二無名指交在掌中,二大指押柱二中指中節,二頭指相去三寸,二小指頭相柱,二頭來去。若作此印供養帝釋,令人貴、滅罪。」 「喚東方天王印呪曰: 「唵提破羅吒波多曳莎訶 「左右二手並作拳,二大指直竪,右手拳重左手拳上。若人作此法用此印法結界,天王即來。」 「喚南方天王印呪曰: 「唵毘嚕澤迦𦘺地曳沙訶 「如東方天王印,唯改右手中指直竪,大指屈入掌。若作法時用此印,天王即來。」 「喚西方天王印呪曰: 「唵毘嚕博叉𦘺地也波多曳沙訶 「此如南分天王印,唯改大指開如虎口也,大指來去。若欲作法時喚龍。」 「喚毘沙門天王印呪曰: 「唵毘沙門那波多曳莎訶 「如西方天王印,屈頭指入作拳,大指來去。若作法欲召藥叉神,先喚毘沙門天供養,然後召藥叉。皆重拳為印,相重疊於膝上。」 「喚毘紐天印呪曰: 「吽吠馱婆曳𦘺地耶波多曳沙呵 「以左手五指把右手五指,以右手大指來去。若作法時,召此天人入界中。」 「喚毘首羯磨天印呪曰: 「吽吠嚕迦吒波多曳沙呵 「以右手作如來勅印召六天。以大指捻無名指甲上,并小指甲押上頭,中指直竪,指來去。若作法時,以此天當刀。」 「喚梵天印(印同前)呪曰: 「吽毘嚕提婆多曳莎訶 「若作法,用喚此天供養守香花。」 「喚炎摩天印(印同前)呪曰: 「吽𦘺地炎摩耶婆多曳沙訶 「若作法時呪水入壇,用此天當衣(或夜)。」 「喚兜率天(印同前)呪曰: 「唵釰鎧𦘺地曳沙呵 「若作法時,喚此天當花。」 「喚功德天印(印同前)呪曰: 「唵室唎耶哆𦘺地曳沙呵 「若作法時喚此天,求供養乞恩福。」 「喚天大辯才天印呪曰: 「吽吽𦘺末利𦘺波渠利波多曳沙呵 「以左右手合掌,屈二中指相叉入掌來去。若人供養此天,令人利口辯才多智惠,召令入壇中。」 「喚母子鬼天印呪曰: 「唵波波呵利底波耶波多曳沙呵 「以大辯才天印同,唯改二中指直竪,二無名指相交入掌,二小指小交,二大指來去。若沐浴時,呪水入沐浴。」 大佛頂如來信印召一切小天呪印法品第五 「召一切小天呪法:以右手中指直竪,餘指作拳,左手亦然。二手合腕,去心胸八寸。右手中指小屈押左中指節,來去動,勿令急。 「喚一切星天呪曰: 「吽他呵梵波多曳莎呵」 「一切日天呪曰: 「吽馱羅末底波多曳莎呵」 「一切月天呪曰: 「吽蘇摩底波多曳莎呵」 「一切水天呪曰: 「吽烏馱迦底波多曳莎呵」 「一切火天呪曰: 「吽阿迦尼波多曳莎呵」 「右以此并用如來信印各誦呪多,各誦呪多如來頂印,召一切龍鬼神品。 「以前信印不改,唯更以頭指如中指交,亦右押左,頭指來去,中指不傾動。」 「召阿修羅軍眾呪曰: 「唵阿素羅部哆曳沙訶」 「召一切阿修羅王呪: 「毘摩質多羅阿素羅波哆曳沙呵」 「召一切龍王呪曰: 「唵漚波難馱波多曳莎呵」 「召一切藥叉眾呪曰: 「唵占婆羅藥叉波哆曳莎訶」 「召一切羅剎軍呪曰: 「唵什婆羅剎`[娑【CB】,婆【大】(cf. 《佛光大辭典》:梵語 rāksasa。惡鬼之名。又作羅剎娑(羅剎婆為誤寫)。)]`娑莎呵」 「召一切乾闥婆軍呪曰: 「唵薩軍乾地縛婆哆曳沙呵」 「召一切大黑天軍眾呪曰: 「唵摩訶迦羅吽吽莎呵」 「召一切緊那羅軍眾呪曰: 「唵薩婆緊那羅波多曳莎訶」 「召一切莫呼洛伽呪曰: 「唵薩婆莫呼洛伽婆哆曳莎呵」 「召一切迦樓羅呪曰: 「唵薩婆迦樓羅波哆曳莎呵」 「召一切女藥叉呪曰: 「唵薩婆毘藍婆波多曳莎呵」 「召一切女軍羅剎呪曰: 「唵薩毘地曳迦波哆曳莎呵」 「召一切龍女軍呪曰: 「唵婆提提哆𦘺地耶莎呵」 「召一切木神呪曰: 「唵毘室支婆哆曳莎呵」 「召一切花果神呪曰: 「唵吠婆毘支哆曳沙訶」 「右以前鬼神。若作法時喚供養作徒眾,先須自作如來頂印勅之,不爾又人之。」 如來口印召一切藥叉將軍品第六 「以左右二小指交入掌,二無名指二中指相柱頭直竪,頭指小開相去一寸半許,二大指押二中指節,二大指來去。作此印召將軍護壇。」 「召散指大將呪曰: 「唵散支迦毘耶呵毘耶呵波多曳沙呵」 「召阿吒婆拘大將呪曰: 「唵哆𢫫哆勃律波羅勃律者纈迷沙呵」 「召摩尼跋陀呪曰: 「唵摩尼跋陀羅波多曳沙呵」 「召鳩槃荼王呪曰: 「唵鳩槃荼波多曳沙呵」 「召遮文荼呪曰: 「唵戶嚕戶嚕遮文荼沙呵」 「召尼蜜利呪曰: 「唵禰蜜唎波多曳沙呵」 「召那吒鳩伐羅天王呪曰: 「唵那吒俱伐羅可可可可吽波多曳莎呵」 爾時大自在天將諸眷屬來詣佛所,白佛言:「世尊!我今亦願守護法壇,令作法人速令成大驗。我今將印奉世尊,願垂納受。呪曰: 「『吽𦘺嚕馳吽摩曳沙呵』 「世尊!我神呪,若一切鬼神,無有犯者,一切官事休息,一切怨家自然犯解。若欲作法,入壇之時當呼我,我即如一念`[頃【CB】,項【大】(cf. T08n0246_p0843c13)]`頃即至其所,為作守護。以二無名指相柱直竪,二小指二中指二頭指並相交入掌中,合腕向前。」 「喚三十二天眾印呪曰: 「唵婆孫馱利馱那陀若波羅波羅多儞沙訶 「合腕二頭指反叉在掌中押,左右二中指押側,大指來去。欲作法時先作此印,印地已然作契借地作壇。若人每明旦平旦喚一切天施食供養,令人大富來財。」 爾時佛告大眾:「當知若我滅後,有依我法中作壇,供養諸天菩薩十方佛者,汝等並同借地。」佛言:「若欲有作此佛頂壇者,擇得地,燒香啟告十方諸菩薩、天龍鬼神了,即燒沈水香,設食供養。先盡地契滿三日,然後穿去惡生,築壇借地,如蓮花十二葉不須出根。以白粉盡了,以香供養,誦大佛頂二十一遍。每日日末時即誦七遍,又禮四拜。」佛言:「三日滿去土,取淨一土呪土百八遍,了即篩土。篩土了和香,借地契食。槃畔用築壇。口常誦呪,手須築土。若土乾,可煎十種香汁和土,方圓依壇。經上築了,即以絹方八尺,以呪二十一遍,畫佛頂敷蓋壇上。佛頂契作兩蓮華無根,作一天如菩薩形,右手執白拂,左手執如意珠,一脚踏一花,上衣並用白衣,瓔珞天冠,花槃香盤。佛頂契三日蓋之了,即作天契,亦於絹上如前法畫作十二蓮華,並白粉花,花上作五色雲。直上雲中作金剛八手,各持刀仗走於雲。金剛火`[聳=從耳【校異-原】]`聳上至頭,金環釧花無根無契。金剛先雲起十二葉,花各一葉。天契三日,日即去須衣。前絹上畫名結契,亦名集契,其契契十二葉蓮華無根。花上作一神如佛面頭,有大上聳,八手四足,坐在花中,手各執寶杖,當前二手作召信印,印同如來信印。張在壇上一日一夜,誦呪遶壇。設召天龍鬼神,末須召菩薩佛。」 或本題云大佛頂如來放光大神力都攝大威德記最勝金剛三昧呪法。 大佛頂如來放光法卷第二 ᅟ(朱)此書似誤多,以他本可校之。 ᅟ(朱)干時□□三年十二月 ᅟᅟ 校了 ᅟ延久三年十二月十丑□□寫了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19 冊 No. 947 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一切呪王陀羅尼經大威德最勝金輪三昧呪品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