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012 \[Nos. 1009, 1011, 1013-1018]
`[【原】麗本]`佛說出生無量門持經
東晉天竺三`[藏=藏法師【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大林精舍重閣講堂,與大比丘眾四萬人俱。爾時世尊`[欲=已【三】]`欲捨壽行,却後三月當般涅槃,便告長老大目揵連:「汝行遍告三千大千世界聲聞比丘并緣覺道及諸菩薩,皆悉來會大林精舍重閣講堂。」目連受教,往須彌頂入如意定,以大音聲遍告三千大千世界,無不聞知。長老舍利弗作是念:「我今亦當入如意定,普請依止閻浮提內諸比丘,皆悉來會大林精舍重閣講堂。」作是念已,即如其像入`[于=乎【三】]`于三昧,遍請諸比丘依止閻浮提者皆來集會。爾時大林精舍重閣講堂,有三百萬比丘眾會。於是世尊告現無癡菩薩、文殊師利童子、離惡趣菩薩、無憂冥菩薩、離蔭蓋菩薩、寂諸境界菩薩、觀世音菩薩、香象菩薩、無量辯菩薩、彌勒菩薩:「汝等善男子!行詣十方恒河沙諸佛國土,遍告諸一生補處菩薩、不退轉菩薩、得不起法忍菩薩、信解菩薩、皆悉來集大林精舍重閣講堂。」是諸菩薩即受教行,遍告十方恒沙佛土諸一生補處菩薩及不退轉、得不起法忍、信解菩薩,皆來集會大林精舍重閣講堂。是時大林精舍重閣講堂,有八十億百千一生補處菩薩、一億百千得不退轉、三十億菩薩得不起法忍、六十億菩薩得信解脫,是諸大士一時來會大林精舍重閣講堂。爾時尊者舍利弗見諸菩薩大眾雲集,便作是念:「我當承佛威神敬問世尊,令諸菩薩得離疑網,疾成甚深無`[27]閡=礙【三】*`閡辯才,`[逮=遠【三】]`逮聞十方恒沙剎土諸佛說法,念持不忘,疾成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又使菩薩得四無盡清淨法門。何等為四?一曰眾生淨、二曰法淨、三曰辯才淨、四曰佛土嚴淨。得四最勝和悅之法。何等為四?一曰身和悅、二曰口和悅、三曰意和悅、四曰方便和悅。疾成四種微妙持門。何等為四?一曰出生無量門持、二曰甚深法忍持、三曰善於眾生諸根持、四曰善於眾生因果持。」尊者舍利弗思惟是菩薩清淨無量慧地,欲令佛說,即以是義上問世尊。於是世尊讚舍利弗言:「善哉善哉!舍利弗!乃能為諸菩薩問如是義。汝舍利弗!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當說菩薩所行疾成無上正真之道甚深功德。若,舍利弗欲!得一切智知一切法者,當學此門持、當學此持句,所謂無句、正句、普句,成就樂說,光明順道,善分別、究竟分別,堅固所說,堅固伊羅伊梨、伊羅悉`[帝=諦【三】]`帝旃貳。為履`[上=止【三】]`上迹,不動寂靜,離諸怨敵,熾然永滅。出生無垢清淨自性,巧說諸有者,無所有、無所著,善能降伏光明離垢,善自攝持果而大勇,得大名稱。動無動以正動難堅固,善住安隱,遊無`[*27]`閡著,開諸法門,隨順所應強而有勢,精進勇猛得方便力,大光普照明曜無垢,意解平等,普無不入、事無不逝,此善妙持諸佛所住。如是舍利弗!行持菩薩於數無數,不以分別亦無所得;於諸斷法增進功德,而無所作亦無不作;不見諸法有合有離、有起有滅,亦無去來現在之知,亦不知法有力無力。修行念佛,不念相好、不念種`[性=姓【宋元】]`性亦不念眷屬,不戒、不定、不慧、不`[解=解脫【明】]`解亦無解脫度知見念,無住無得、不盡煩惱,不以知無不知,不言說法、不淨眾生,不我故非彼故。不法不律不威儀,無清淨,不念身、不念意。無涅槃究竟,亦不念過去當來今現在,不因己、不因他,於一切法行無受者,舍利弗!是名執受一切諸法隨順念佛;名為一切諸法所入無畏持門微妙句義,一切所欲皆悉周備;名為隨順一道三昧;亦名一切善本不由他得,種`[性=姓【三】]`性相好因自法生;名為正覺,度諸魔事。舍利弗!是為菩薩出生無量門持。其有聞是持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所以者何?從是`[持=門持【三】]`持,究竟一切諸佛功德,悉能分別一切眾生之所行處,得無所得故,名出生無量門持。」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法空無疑惑, 為道不放逸,
法性無忘想, 是行疲得持。
是經如所說, 彼持無有盡,
從是生妙智, 疾成無上道。
若得此持者, 菩薩無所畏,
十方佛說法, 如所說悉聞,
一切能受持, 義味悉具足,
日生無量光, 持生智如是。
乃至無上法, 微妙諸持門,
一切從是句, 當善護此經。
正使一切人, 窮劫思難問,
悉能決定疑, 其智不可盡。
近無上道`[坐=法【三】]`坐, 為真法王子,
持法者親厚, 常念`[斯=思【明】]`斯經故。
眾生所敬重, 十方佛護念,
名稱遍十方, 執持此經故。
八十億諸佛, 臨終悉能見,
一切皆授手, 接此持經者。
若於億千劫, 造諸不善業,
一月可以除, 當受誦此經。
菩薩所興福, 億劫來積聚,
善誦此持經, 一月等於彼。
念力精進力, 三昧勝妙持,
悉`[皆=能【三】]`皆現在前, 疾成最正覺。
三界眾生類, 一切悉為魔,
不能令中斷, 修習是經者。
從彼誠諦說, 從彼究竟法,
從彼得成道, 逮得一切智。
昔聞`[是=此【三】]`是持故, 定光授我決,
恒沙等諸佛, 即時悉能現。
欲聞十方佛, 所說悉能解,
當專習`[9]此=是【三】*`此持, 一切疾得成。
莊嚴佛國土, 清淨眾成就,
光`[相=明【三】]`相及種性, 當從是經得。
得除心放逸, 七日專思念,
八十億諸佛, 俱來授此經。
不思思所思, 亦不思無思,
此思亦無思, 從是疾得成。
尊崇是經教, 於道莫疑惑,
譬如大海中, 不應疑無寶。
欲安諸天人, 一切願不難,
此為道心生, 但當正意行。」
「復次舍利弗!菩薩成就四法,疾得是持。何等為四?厭離愛欲、不生`[疾=嫉【三】]`疾心、於一切眾生施一切有、晝夜求法心不懈惓。」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厭離於色欲, 魔界地獄緣,
放逸造眾惡, 惡令墮惡道。
於他不起妬, 不為`[於=作【三】]`於名稱,
愍愛視眾生, 尊貴色端嚴。
眾生起怨諍, 皆以貪為本,
是故當捨愛, 愛捨成妙持。
晝夜常樂法, 推異推道求,
專精求道者, 疾得成妙持。」
「又舍利弗!菩薩復有四法成就,疾得是持。何等為四?閑居寂志、得深法忍、不求利養、一切內外盡施無遺,是為四。」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閑居寂志`[佛=無【明】]`佛所譽, 自守空靜不輕彼,
常樂修習深法忍, 如救頭然不放逸。
不求名譽及利養, 因斯造諸諂曲行,
處處知足如飛鳥, 節身損己修仁行。
快哉得佛教, 出家受`[具戒=戒具【明】]`具戒,
捨`[家=身【明】]`家離眾`[苦=若【明】]`苦, `[遵=增【明】]`遵修於佛教。
若不得佛教, 出家是戒利,
信戒施聞慧, 皆悉不成就,
此過離佛遠, 是故捨貪利。」
「又舍利弗!菩薩復有四法成就,疾得是持。何等為四?一曰八字,是義隨義悉入其中。八字者,波、`[羅=羅蜜【宋】]`羅、婆、`[迦闍=伽闇【明】]`迦、闍、陀、賒、叉。波者,第一義,一切諸法無我悉來入門。羅者,相好無相`[如=好【明】]`如如來身入於法性。婆者,愚癡之法及智慧法隨順入義。迦者,業行果報及非業行報皆悉究竟隨順入義。闍者,生緣老死皆悉隨入不生不滅。陀者,一切諸持悉隨入空無相無願。賒者,一切諸持皆隨順入。叉者,盡一切諸法悉入於如`[是〔-〕【三】]`是如是八字,是`[義=義隨義【三】]`義悉入其中。二曰善書此經執持不捨。三曰半月半月誦習此經。四曰帝當供給供養持此經者。」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當思八字義, 善書持此經,
半月次來誦, `[勸發=願發【宋】,勸法【明】]`勸發行持者。
一切十方恒沙國, 無量諸佛在其前,
得坐道場妙相滿, 當勤修習此持行。」
「復次舍利弗!菩薩學此持者得四功德利。何等為四?一者十方諸佛所念、二者離諸魔事、三者惡罪業障疾得清淨、四者無礙斷辯才皆悉成就,是為四。」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諸佛常護念, 眾魔不得便,
罪業障悉除, 得妙無量持。」
佛告舍利弗:「乃昔過去無數劫時,有佛世尊號寶首焰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成、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舍利弗!彼寶首焰王如來臨滅度時,有轉輪王名曰持光明,王四天下快得自在。王有太子,名無念德道,其初生時形如十六歲童子。從彼世尊得聞此持,聞此持已專精求學,經七千歲不為睡眠之所蔭蓋,七千歲中未曾起身愛、未曾念王事,又七千歲中身不`[猗=倚【三】]`猗臥端坐正受,於是即見九十億那由他諸佛,從其聞法皆能受持,便出家學道。九萬歲中以是無量門出生之持廣為人說,於一生中成就八十億那由他人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勸進教化令不退轉。彼時眾中有長者子名曰月幢,得聞是持`[至=志【三】]`至心隨喜。彼以隨喜善根因緣故,常得親近九十億佛,得最上持得最上處無量辯才。復於三劫親近諸佛,三劫末時月幢得佛,號燈光如來、應供、等正覺。彼時王子無念德道者,今西方無量壽佛是。舍利弗!我亦與賢劫諸菩薩曾聞此持,聞已隨喜。以`[*9-1]此=是【三】*`此隨喜善根因緣,除却四十萬劫生死之`[罪=行【元明】]`罪,又得親近九十億佛。是故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欲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此妙持當勤隨喜。隨喜功德,乃至菩薩不退轉地作大因緣。況復書持受誦、如說修行,一切人民莫能思量稱說其福。」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聞經心隨喜, 書持敬諷誦,
天人莫能計, 福報之限量。
生生常見佛, 信向不迴動,
體解深法要, 疾覺無上道。
三昧不退減, 三明總持門,
財色常見佛, 乃至無上道。
憶念過去世, 長者子聞持,
即見九十億, 那由他諸佛,
所求如其願, 得成無上道。
若欲疾成佛, 道力降眾魔,
欲滿百福相, 行此非有難。
如滿恒沙剎, 積寶以布施,
比書持此經, 終不得為比。」
「又舍利弗!菩薩行此持者,有八大鬼是雪山之神,共護視之。其名曰:勇健神、強力神、自在神、雄猛神、知行神、難勝神、鳩摩羅神、善臂神,是為八。彼欲令諸神來者,當澡浴其身、淨其衣服、正色經行、慈念眾生、思是法要。`[如=知【宋】]`如其憶念,彼諸神等尋現在前。復有八菩薩生欲行天,亦常護念。何等為八?`[照明十方天子〔-〕【三】]`照明十方天子、離`[欲=欲天子欲【宋】]`欲行天子、慧光天子、如日天子、真諦天子、願滿天`[子=子摩醯首羅天子【三】]`子、星王天子、`[知=如【三】]`知行天子,是為八。是等菩薩常來護念,令彼專精疾得妙持。行是持者,真實為本,而常恭敬,當念知恩,學深法忍等觀無生無滅之法,平等持戒自護兼彼。」說是法時,三十二恒河沙等菩薩尋得`[是=自【明】]`是持,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六十萬人得不起法忍。三萬二千天與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是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眾華普遍世界,天發伎樂不鼓自鳴。
是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佛告舍利弗:「此經之要名出生無量門持,亦名一生補處道行,亦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當奉持之。」
說是法時,尊者舍利弗及諸十方來會菩薩并諸眾會天與人、乾闥婆、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佛說出生無量門持經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19 冊 No. 1012 佛說出生無量門持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