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033 `[【原】麗本,【甲】三十帖策子第六]`金剛恐怖集會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 `[(開府…門)四十一字=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宋元】,唐三藏沙門大廣智【明】,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甲】]`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增司空諡大鑒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寶峯大山寶間錯峯宮殿之中,其處百千寶蓋、種種行樹,悅意香華布散嚴飾,諸大阿羅漢,大目乾連、舍利弗、阿難等,千二百五十人前後圍遶。復與無量菩薩,金剛手菩薩、曼殊室利菩薩、寶幢菩薩等為上首俱。復有毘沙門、滿賢、半旨迦、梵王、帝釋、那羅延天、龍、藥叉、羅剎、必`[哩=里【三甲】]`哩多、`[毘=比【宋元甲】]`毘舍遮、緊那羅、摩呼`[羅=囉【明】]`羅伽等百千眷屬,周匝而住,恭敬供養。 爾時如來坐於雜寶間錯大師子座,為觀自在菩薩等說菩提薩埵行門法要。 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大悲者,遶佛三匝,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由一法生愛樂歡喜大悲勤勇心,生利益安樂加護有情,所謂自心明王之王,名三世最勝。我今欲說是法。」佛言:「摩訶薩埵!汝今說之。」時觀自在菩薩承佛教旨,即說`[自〔-〕【三】]`自心真言曰: 「曩`[謨=謨(引)【三】]`謨囉 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也(一) 曩`[莫=謨【明】]`莫`[9]婀=阿【甲】*`婀(`[引=引聲【甲】]`引)哩夜(二合)嚩路枳帝濕嚩(二合)囉(引)也(二) 冐地薩怛嚩(二合引)`[也=也(三)【甲】]`也摩訶(引)薩怛嚩(二合引)也`[三〔-〕【甲】]` \(三) 摩訶迦(引)嚕抳迦(引)也(四) 怛儞也(二合)他`[五引=引五【三甲】]` \(五)(引)跛納麼(二合,`[三稱〔-〕【三】]`三稱)播抳(六) 娑囉娑囉(七) 曀係曳(二合)呬(八) 婆誐鑁(九) 曩(引)哩夜(二`[15]合=合引【三】*`合)嚩路枳帝濕嚩(二合)囉`[*9]`婀(引)嚕`[力=力(十)【三】]`力」 復說頭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也`[一〔-〕【宋元】]` \(一) 曩莫`[*9-2]婀=阿【甲】*`婀(引)哩夜(二`[*15-1]合=合引【三】*`合)嚩路枳帝濕嚩(二合)囉(引)也(二) `[唵=唵(三)【三】]`唵惡(`[引=引四【三】]`引)」 頂真言曰: 「`[20]唵=唵(一)【三】*`唵噁(引)`[吽=吽(二)【三】]`吽」 眼真言曰: 「`[*20-1]唵=唵(一)【三】*`唵`[惡=噁【三】]`惡(引)入嚩(二合)`[攞=攞(二)【三】]`攞」 心真言曰: 「`[*20-2]唵=唵(一)【三】*`唵噁(引)`[發=癹【三】]`發吒(半`[音=音二【三】]`音)」 甲冑真言曰: 「`[*20-3]唵=唵(一)【三】*`唵噁(引)滿`[馱=馱(二)【宋】,馱(半二)【元】,馱(半音二)【明】]`馱」 劍真言曰: 「`[*20-4]唵=唵(一)【三】*`唵噁(引)怛囉(二合引)`[娑=娑(一)【宋】,婆一【元】,婆二【明】]`娑」 `[排=牌【明】]`排真言曰: 「`[*20-5]唵=唵(一)【三】*`唵噁(引)尾塞普(二合)`[29]囉=囉(二)【三】*`囉」 箭真言曰: 「`[*20-6]唵=唵(一)【三】*`唵噁(引)賀`[曩=曩(二)【三】]`曩」 網真言曰: 「`[*20-7]唵=唵(一)【三】*`唵噁(引)娜`[賀=賀(二)【三】]`賀」 牆真言曰: 「`[*20-8]唵=唵(一)【三】*`唵噁(引)捺囉(二合)乞叉(二`[合=合二【三】]`合)」 最上心真言曰: 「`[*20-9]唵=唵(一)【三】*`唵噁(引)紇哩(二合)娜庾(引)跢`[囉=囉(二)【宋元】,囉(二合)【明】]`囉」 警覺心真言曰: 「`[*20-10]唵=唵(一)【三】*`唵噁(引)紇哩(二合)娜庾(`[一=二【三】]`一) 袒(引)娜`[南=南(三)【明】]`南」 心發生真言曰: 「`[*20-11]唵=唵(一)【三】*`唵噁(引)紇哩(二合)娜`[庾=庾(二)【三】]`庾納婆(二合)嚩(`[入=入三【宋元】,入聲三【明】]`入)」 輪真言曰: 「`[*20-12]唵=唵(一)【三】*`唵噁(引)鉢囉(二合)塞頗(二合)`[*29-1]囉=囉(二)【三】*`囉」 觀自在菩薩纔說三世勝等大心真言,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諸天從空雨微妙華,一切寒水地獄皆得溫適,乃至阿`[鼻=毘【宋元甲】]`鼻地獄諸熱地獄皆得清涼。光明照曜上至阿迦尼吒天,在於空中百千音樂不鼓自鳴,天、龍、藥叉、緊那羅等咸皆讚歎如來及觀自在菩薩。諸魔障者毘那`[夜=也【三】]`夜迦等戰掉號哭。諸天同音以伽`[他=陀【宋元甲】]`他讚揚曰: 「善哉善哉大`[悲身=慈悲【三】]`悲身,  善哉利益拔苦者, 善哉善哉大薩埵,  善哉成就一切義。」 爾時觀自在菩薩說是明王已,白佛言:「世尊!此心真言,能息諸疾患能成就一切義利,能調伏能增益,能利樂能安住無相三昧,能令行於空義能開伏藏,能除一切蠱毒蜘蛛蛇蠍等毒令一切有情敬念,能令已死者更生,能護師子虎狼熊羆賊難,能破厭禱呪詛,能成就如意珠、賢瓶、雨寶輪劍、神線蓮華鬘、澡罐念珠,能竭大海江河,能成辦天諸飲食,能示現諸天宮殿恣其受用,能震動須彌山王,能招召一切樹木,但心欲作隨意皆成。我往昔寶鬘寶幢彌勒劫中已說之法及未說者皆能成辦。」 成就事品第二 爾時觀自在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持若誦此心真言,雖未加功,於一切怖畏之中即能衛護,一切疾病皆不著身,所出言訶令人信受,令一切眾生皆生敬念,一切天及鬼神、藥叉、羅剎、必里多、毘舍遮、乾闥婆、摩呼囉伽等不敢侵犯,終無非命夭壽等事,不墮諸惡道中,一切時倉庫盈溢,得大總持,能除一切疾病。命終之後,當生有佛國土,成就色相。我先所說馬頭觀自在法門,皆以此真言成就。世尊!修行者欲得悉地,先以五淨淨其身蘊及塗飾處所,從師`[口=曰【元】,白【明】]`口授真言法則。且對佛像唯食於乳,以香、花、燈、鬘、飲食供養,乃至七日無限念誦。從此之後,當畫本尊,方圓一肘離諸毛髮,畫人應受八戒,新器調色勿用皮膠。中畫阿彌陀如來,坐白蓮華,右手住於施願。右畫觀自在菩薩,身相白色,虎皮為裙,白`[玻瓈=頗黎【甲】]`玻瓈寶以為腰絛,以`[黑鹿=墨【三】]`黑鹿皮角絡而披,住白蓮花,左手持白蓮華、右手施願,無瓔珞臂釧。左畫金剛手菩薩,身赤白色,著種種寶瓔珞,手持白拂,作拂如來勢。佛菩薩等皆顧視行人。行人於佛下畫,右膝著地,手執香`[爐=鑪【甲】]`爐,瞻仰聖者。像成已,若是在家行人具持八戒,三時澡浴、三時換衣,應著清淨白衣。從月一日起首,以白花供養佛像,於像前以香泥作一千窣堵波,於此窣堵波前作先行成就法。 「若誦一洛叉,一切天、梵王、摩醯首羅、那羅延、俱摩羅、七母天及迦`[樓=婁【甲】]`樓羅等皆大踊躍,則當入一切曼荼羅三昧耶,一切真言皆得成就。誦二洛叉,毘沙門王等一切藥叉皆大歡喜。誦三洛叉,一切金剛部中真言皆得成就。誦四洛叉,一切如來部族真言皆得成就。行者先承事法已,對於像前誦一洛叉,第二於山間誦二洛叉,第三河岸邊誦三洛叉,第四於窣堵波前誦四洛叉已,即受八戒。三日對於像前無限念誦。然後三日三夜不食,設廣大供養。取蓮華搵三甜,燒滿一千,即從畫像佛身之中當出光明遶於行人,其光便入觀自在頂。道場燈焰熾盛增長,於虛空中聞諸音樂,地便震動,四方明顯。行人當知真言悉地,即於此時求三種願,所謂持明仙、無相三昧、斫羯囉靺栗底`[惹=囉惹【三】]`惹等。若得持明`[仙〔-〕【三甲】]`仙願,為明仙中輪惹,身相美`[白=貌【三】]`白髮紺青色,便成二八童子之形,瞬目之間能往百千由旬,還來本處;壽五百千歲,命終生安樂國。若得無相願,一切無相三昧`[大=人【三】]`大中為首,意有所往,能疾一千由旬,復歸常所。若得第三願成,威德自在,壽五千歲。又欲成就蓮華,以紫檀刻一蓮花,縱廣六指,日月蝕時於七重白蓮花上置之,安於像前,如法念誦至三相現。得煖相,為斫羯囉囉惹,力如千象,壽百千歲。烟相,得無相三昧,於一切無相中成鉢囉惹,於他財六分之中得恣用一分不成盜罪,壽千歲。焰相,便證空義,為持明仙鉢囉惹,身如二八重子,髮紺青色,力如六千象,身光威德如百千日,壽千劫,命終生極樂世界。如是等澡罐、神線、念珠、仙`[杖=仗【明】]`杖、花鬘、輪劍棒、沒遜尼、鑱鉞斧槊、牛黃衣、雌黃革屣、印契、金剛杵、佛頂鉢盂、袈裟伏突之類,皆如成就蓮花得三種悉地。」 成就如意寶品第三 「欲成就如意寶,誦心真言五洛叉,即為先行成就。然後取`[一=一紅【甲】]`一`[頗黎=紅玻瓈【三】]`頗黎寶,如前成就蓮花儀軌,於日月蝕時安於一蓮花上,念誦乃至焰現。已後心有所求,皆得滿足。 「又蓮花搵三甜,護`[十=七【三】]`十夜,雨金。 「又欲成就賢瓶,如前法成之。 「又法欲得藥叉敬`[服=伏【宋元甲】]`服,蘇末那花搵三甜,護十萬,即現其身(是悉底`[理=哩【宋甲】]`理也)。 「又法一切病者,若見若觸此行人,皆得除愈。 「又欲除頭痛,想己身為我,以手摩彼頭;自患自摩。乃至眼耳心脇等痛,法亦如是。 「又有患服藥,加持七遍服之,即愈。 「又嬰兒為鬼魅所中,加持俱那衛花二十一遍,散臥處,即安。 「又人癩,以吉里麼羅長十指,截兩頭,搵三甜,護七日。取是灰和水,遍塗彼身,即愈。七日總萬遍,燒萬段木(苦`[練=棟【三】]`練亦得)。 「又欲曩哦悉底利嚩施迦囉拏,以沈水香搵三甜,護十萬遍,即來與為兄弟,日送五百兩`[金=金錢【三甲】]`金(師云:`[木=水【明】]`木四指截)。 「又於我像前一誦一獻白蓮花,至十萬枚,一切病除。 「又欲藥叉悉底利,如前長四指截白檀木,乃至十萬,即`[七=十【明】]`七箇來圍遶行人,作是言:『欲我何所為?』若以子事,日供千人食。 「又欲天悉底利嚩試迦囉拏,安`[悉=息【明】]`悉香搵三甜,護十萬,即來子事之,日供天食天衣服。 「又蓮花搵三甜,護三十萬,一切伏藏皆現,得已給施一切眾生。」 療一切病品第四 「先像前持一洛叉,然取蓮花搵三甜,護一萬遍,次白芥子和三甜,護十萬遍,一切疾患乃至決定業病皆除。 「又鬼魅所持者,以四瓶盛`[滿〔-〕【三】]`滿香水,各加持萬遍,從頂淋之,便用澡浴,即除。 「又寒熱一日二日乃至四日等病,鹽和三甜,護萬遍。然取此灰加持七遍,點`[病〔-〕【甲】]`病人額上,即愈。但一切病,皆如是作。 「又若有鬼魅乃至`[毘=比【宋元甲】]`毘舍遮、荼吉尼等所持者,心誦顧視,即除。 「又加持右頭指百八遍,揮被鬼魅所持者,`[便=便縛【三】]`便說所緣。心所欲,皆能令作。 「又欲問三世事,取童男或童女,依法澡浴,塗一小壇,遍彼身以白檀、龍腦香塗之,以末利花為鬘,繫於頭上。誦真言`[百=一百【甲】]`百八遍,即去地一肘,說所問事(廣州有此花,香白而甘,`[白〔-〕【三】]`白色香`[甘=甘華【三甲】]`甘。或銀錢、蘇末那等代之亦得)。 「又欲我夢中說三世事,蓮華搵三甜,護十萬遍。又有為蛇所囓乃至諸病魅病等,隨行人心所欲,加持皆除。」 一切有情敬念品第五 「像前誦三洛叉,成先行法。然以香`[12]泥=埿【宋元】*`泥作窣堵波十萬區,於前以蘇末那花搵三甜,護萬遍,即得悉地。已後一切時`[誦=護【三】]`誦念,便得豐饒。 「又欲`[囉〔-〕【甲】]`囉惹敬愛,安悉香`[15]榅=搵【三甲】*`榅三甜,護萬遍,即兼諸眷屬如僮僕敬事。 「又令宰官如上,`[16]迴=茴【三】*`迴香子搵三甜,護萬遍。 「又令一聚落有情如上,安悉香、`[*16-1]迴=茴【三】*`迴香子相和,護一洛叉,隨意。 「由彼青蓮華搵三甜,護十萬,一城所敬愛。 「由彼青蓮華,護萬遍,一切城邑歡喜。 「由塗眼,故見皆悅。百八加持安善那。 「由百八加牛黃故點額,所向皆敬愛。 「由誦真言二十一,加持菖蒲、青木香,論議諍訟獲勝,教命`[言〔-〕【三】]`言辭人皆信受。 「由加衣鬘食果等,隨所與人,皆悅喜。 「由加安善那洛叉,一切伏藏,塗眼見。猿猴師子、虎狼熊羆、鼠狼野猫蛇鼠等,結索七結加持故,如是恐怖皆遠離。」 義利成就品第六 「誦四洛叉,即先行成就,方以白色香華`[*15-1]榅=搵【三甲】*`榅三甜,護洛叉,即得悉地。 「由沈香或龍腦`[香〔-〕【三甲】]`香,護洛叉,日獲千金錢。 「由欝金香護,行人便得無盡衣。 「`[大=二【三】]`大麥、油麻、菉豆、稻和,護萬遍,得無盡食。 「由阿失嚩`[嚕=魯【三甲】]`嚕麼,十萬護,得阿失嚩群。 「牛乳,洛叉,得群遇(引)。 「`[凡所乃至護二十一字三本作頌]`凡所欲物,護彼類。求男女,以油麻護。求大聰明,菖蒲護。`[松=杉【三】]`松木護,金百叵攞。如上三皆洛叉數。千手千眼中有法,皆以此明成就之。」 成就軌儀品第七 「像前誦五洛叉,即成先行。 「沈香然火白蓮,護洛叉,多聞天王現,眷屬同至行人前,至於財寶皆豐足。 「蓮子搵三甜,護三洛叉,吉祥天現,為作豐饒吉祥事。杉`[木=搵【三甲】]`木三甜護三洛叉,一切藥叉現,白言:『今欲我何所?』隨行人求,無不得。 「龍花蘂搵三甜,護三洛叉,龍來`[伏從=從伏【甲】]`伏從。青蓮花搵三甜,護三洛叉,現金剛藏,明仙、無相與輪惹,此三及餘,求皆得。蓮花搵彼三甜護,梵天像前三洛叉,梵王現,與上三願。 「摩訶迦羅天像前,蘇末那搵三甜,護三洛叉已,現為使,`[方=者【三】]`方為成辦於一切(大黑天也,披象皮,橫把一槍,一頭穿人頭,一頭穿羊)。但於一切天像前,以彼所敬愛之花,護洛叉,皆來為使者。」 普通成就品第八 爾時觀自在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說此明王諸族甚深微細軌儀法則。行人應先於一切有情起大`[悲=慈【三】]`悲心,孝順父母尊長,`[愍=慜【宋元甲】]`愍念苦趣眾生,淨`[信=信敬【三】]`信於三寶,樂供養諸佛,遠離飲酒、放逸、婬慾、殺生、妄語等事。成此真言,應當如是。先於白月五日加持五淨百八遍,飲之。每一飲,得半月清淨(五淨,牛糞及尿各少分,和`[酥=蘇【甲】]`酥、乳、酪,銀銅器隨取一盛之,加持。白月五`[日〔-〕【三】]`日者,月生五日也)。 「加持五淨真言曰: 「怛儞也(二合)他(引)唵(一) 也秫第(二) 娑嚩(二合引)`[賀=賀引二【宋元】,賀引三【明】]`賀(歸`[命=合【甲】]`命同多利心真言)」 「即於好宿蓮子百八枚,於精室中面東坐,一一蓮子加持七遍穿之。加持真言曰: 「唵(一) 阿沒哩(二合)黨誐冥(二) 室`[利=俐【三甲】]`利(二合)莽(引)里儞(三) 娑嚩(二`[2]合=合引【三】*`合)賀(`[歸=引歸【宋元】,引四歸【明】]`歸命如加五淨)」 「加持已,每至念誦時,常先二手捧珠加持七遍。真言曰: 「唵(一) 素(上)麼底室唎(二合)曳(二) 娑嚩(二`[*2-1]合=合引【三】*`合)`[4]賀=賀(引三)【三】*,賀(引)【甲】*`賀」 「念誦畢,又如此加持,然安置之。念誦室,遍以赤土`[*12-1]泥=埿【宋元】*`泥飾。行人每於便`[痢=利【明】]`痢處,憶念穢身。真言曰: 「唵(一) 嚩日囉(二合)俱𡀔(二合)馱(二) 摩賀`[麼攞賀〔-〕【甲】]`麼`[攞=攞(三)【三】]`攞賀曩娜賀(`[三=四【三甲】]`三) `[跛=𠱀【元明】]`跛左`[末=未【明】]`末他尾枳囉拏(`[四=五【三甲】]`四) 尾特縫(二合)娑`[12]也=也(六)【三】*`也惹致攞藍謨`[娜=娜(七)【三】]`娜𡀔麁澁麼俱𡀔(二合)馱吽`[發吒=癹吒八【三】]`發吒」 「此真言於穢所成護。便`[利=痢【宋元甲】]`利畢,即以甲冑真言被甲。真言曰: 「唵(一) 度比度比迦(引)`[也=也(二)【三】]`也度比鉢囉(二合)入嚩(二合)里儞婆嚩(二`[*2-2]合=合引【三】*`合)`[*4-1]賀=賀(引三)【三】*,賀(引)【甲】*`賀」 「又以軍吒利真言淨內外諸障。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也(一) 曩莽`[室=空【明】]`室戰(二合)拏嚩日囉(二合)播拏曳(二) 摩賀藥乞叉(二合)細曩(引)跛多曳(三) 曩謨嚩日囉(二合)俱`[𡀔=路【宋元】]`𡀔(二合)馱也儞底也(二合)鉢囉(二合)入嚩(二合)里多(四) 俱𡀔(二合)馱(引)喻(引)孽囉(二`[合=合五【三】]`合)能(去)瑟吒路(三合)得迦(二合)吒輩囉嚩(引)`[*12-1]也=也(六)【三】*`也阿斯母娑攞跛囉輸播捨賀娑`[跢〔-〕【甲】]`跢(二合引)`[也=也(七)【三】]`也`[唵=唵(八)【三】]`唵阿沒哩(二合)多軍拏`[里=里(九)【宋元】,哩九【明】]`里佉`[佉=佉(十)【三】]`佉佉(引)呬佉(引)`[呬=呬(十一)【三】]`呬底瑟咤(二`[合=合十二【三】]`合)滿馱滿`[馱=馱(十三)【三】]`馱賀曩賀`[曩=曩(十四)【三】]`曩娜荷娜`[荷=荷(十五)【三】]`荷跛左跛`[左=左(十六)【三】]`左蘖惹蘖`[惹=惹(十七)【三】]`惹尾塞怖(二合)吒也尾塞怖(二合)吒`[也=也(十八)【三】]`也薩嚩尾近曩(二合)尾曩(引)也`[建=建(十九)【三】]`建摩賀誐拏跛`[底=底(二十)【三】]`底貳(引)尾旦(引)跢迦囉(引)也娑嚩(二`[*2-3]合=合引【三】*`合)`[賀=賀(二十一)【三】,賀(引)【甲】]`賀」 「誦已即加持土,洗淨。加持真言曰: 「`[*20-13]唵=唵(一)【三】*`唵嚩日囉(二合)馱囉`[36]吽=吽(二)【三】*`吽」 「洗淨已,然於河津或浴室中如法澡浴訖,以三掬水獻`[本〔-〕【三】]`本尊。獻水真言曰: 「`[*20-14]唵=唵(一)【三】*`唵枳里枳里吽泮`[吒=吒(二)【三】]`吒」 「次結頂`[髮=髻【三】]`髮真言曰: 「唵素悉地迦囉`[40]囉=囉(二)【三】*`囉乞叉(二合)囉乞叉(二合)𤚥`[娑=婆【宋元】]`娑嚩(二合)`[*4-2]賀=賀(引三)【三】*,賀(引)【甲】*`賀」 「出浴所已,洗手漱口,灑諸身分。真言曰: 「`[42]唵=唵(一)【三】*,【甲】`唵秫嚕(二合)`[底=底(二)【三】]`底娑沒哩(三合)底(`[三=二【甲】]`三) 娑囉娑嚩(二合)底馱(引)囉抳吽鶴`[引四〔-〕【甲】,四【宋元】]` \(引)(四)」 「如前品所說心及諸器仗真言,應分明觀於我身,即先誦蓮華部三昧耶真言曰: 「`[*42-1]唵=唵(一)【三】*,【甲】`唵曩莫薩嚩怛佗(引)誐哆(引)喃(`[引=引二【三】]`引)跛納`[謨=謨(合二)【宋元】,謨(二合)【明甲】]`謨納`[婆=婆(去)【甲】]`婆嚩(引)也娑嚩(二`[*2-4]合=合引【三】*`合)賀(引)(`[三〔-〕【甲】]`三)」 又說觀自在菩薩念珠真言曰: 「唵(一) 鉢囉(二合)塞普(二合)`[*40-1]囉=囉(二)【三】*`囉訖`[𠴊=唱【明】]`𠴊(二合)播覽嚩曩滿怛囉(二合`[引〔-〕【三】]`引)怛`[磨=麼【三】]`磨(二合)迦吽`[發吒=癹吒三【宋明】,癹吒二【元】]`發吒」 又說觀自在菩薩杖真言曰: 「`[*42-2]唵=唵(一)【三】*,【甲】`唵娜難(引)多難(上)拏吽發吒`[二〔-〕【甲】]` \(二)」 又說觀自在菩薩澡罐真言曰: 「唵`[一〔-〕【甲】]` \(一) `[薩=薩嚩【三】,薩嚩薩【甲】]`薩怛嚩(二`[57]合=合引【三甲】*`合)沒哩(二合)多(二) 鉢囉(二合)娜始鑁迦`[羅=囉【甲】]`羅也(三) 娑嚩(二`[*57]`合)`[賀=賀(引四)【三】,賀(引)【甲】]`賀」 又說馬頭觀自在菩薩真言曰: 「唵(一) 阿沒里(二合)都納婆(二合)嚩吽`[發吒=癹吒二【三】]`發吒」 又說白衣觀自在菩薩真言曰: 「唵(一) 迦致(知曳反,下`[同=同二【三】]`同)尾迦`[致=致(三)【三】]`致迦吒孕(二合)迦致(`[二=四【三】]`二) 娑嚩(二合引)`[賀=賀(引五)【三】,賀(引)【甲】]`賀」 又說名稱慧觀自在菩薩真言曰: 「`[*42-3]唵=唵(一)【三】*,【甲】`唵始吠扇(引)底迦哩`[*36-1]吽=吽(二)【三】*`吽迦囉致(准上)也勢也戍麼底娑嚩(二`[*57-2]合=合引【三甲】*`合)`[*4-3]賀=賀(引三)【三】*,賀(引)【甲】*`賀」 又說月身觀自在菩薩真言曰: 「`[*42-4]唵=唵(一)【三】*,【甲】`唵贊捺囉(二合)贊捺囉(二`[合=合二【三】]`合)麼底素`[麼底=底麼【甲】]`麼底(三) 悉哩(二合)`[曳=曳(四)【三】]`曳具抳具`[抳=抳(五)【三】]`抳攞攞攞`[攞=攞(六)【三】,〔-〕【甲】]`攞布帝布多`[甯=甯(七)【三】]`甯悉`[弟=第【甲】]`弟悉馱跛囉(引)訖囉(二合)`[冥=冥(八)【三】]`冥娑嚩(二合引)`[賀=賀(引九)【三】]`賀阿弭多(引)婆素多娑嚩(二`[*57-3]合=合引【三甲】*`合)`[賀=賀(引十)【宋元】,賀(引)【明】]`賀薩吠衫(引)阿(引)哩夜(二合)嚩路枳帝濕嚩(二`[*57]`合)囉娑嚩(二`[*57]`合)賀(`[引=引十一【三】]`引)」 又說勇健觀自在菩薩真言曰: 「唵(一) 尾囉尾囉麼底(二) 素麼底(三) 捺捨也悉`[弟=地【明】,第【甲】]`弟(四) 娑(去引)馱也(五) 唵(六) 賀儞謨荷儞染婆儞塞擔(二合)婆儞(七) 娑嚩(二`[*57-6]合=合引【三甲】*`合)`[賀=賀(引八)【三】]`賀」 「即以下真言結本三昧耶契。真言曰(師云:以示聖者): 「唵(一) 商迦𡅏三麼曳(二) 掃冥曳(二合)薩`[嚩=嚩(二合)【三】]`嚩三麼夜努鉢囉(二合)尾瑟致(二合)娑嚩(二合引)`[*4-4]賀=賀(引三)【三】*,賀(引)【甲】*`賀」 「誦訖,即隨意誦心真言已,然往於精室。在路中間不應瞋怒,一心念佛及觀本尊。每日三時浴,皆應如是別換衣。勿為爭論。至精室門,更洗足,誦辯才天女真言以加持水,漱口散灑,然入於中。 「又結甘露軍吒利契,兼誦真言。即以兩手掬水,又誦辟除毘那夜迦真言,散灑十方。真言`[曰〔-〕【甲】]`曰: 「`[*42-5]唵=唵(一)【三】*,【甲】`唵`[*36-2]吽=吽(二)【三】*`吽荷`[囊=囊(三)【三】]`囊度`[囊=囊(四)【三】]`囊麼`[他=他(五)【三】]`他尾`[特=持【三】]`特縫(二合)娑庾`[7]二合〔-〕【甲】*` \(二合)娑囉也吽`[發吒=癹吒半音六【三】]`發吒」 「次作地界結護真言曰: 「`[*42-6]唵=唵(一)【三】*,【甲】`唵枳里枳`[里=里(二)【三】]`里嚩日囉(二合)嚩日哩(二合)`[勃引=縠引三【三】]`勃(引)滿馱滿馱吽`[發吒=癹吒半音四【三】]`發`[吒〔-〕【甲】]`吒」 「又金剛橛真言曰: 「`[*42-7]唵=唵(一)【三】*,【甲】`唵嚩日囉`[*7-1]二合〔-〕【甲】*` \(二合)枳`[引〔-〕【三】]` \(引)攞吽`[14]發=癹吒半音二【三】*`發」 「以此真言淨地及攝受地。 「次悅喜聖者真言曰: 「`[*42-8]唵=唵(一)【三】*,【甲】`唵嚩日囉`[*7-2]二合〔-〕【甲】*` \(二合)枳里枳里`[吽發=吽泮【甲】]`吽`[*14-1]發=癹吒半音二【三】*`發」 「又以白衣觀自在菩薩真言加持神線、臂釧等。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7-3]二合〔-〕【甲】*` \(二合)怛囉(二合)夜`[也=也(一)【三】]`也曩`[莫婀=莫阿【宋元】,謨婀【明】]`莫婀(引)哩夜(二合)嚩路`[吉=枳【三甲】]`吉帝濕嚩(二合)囉(引)`[也=也(二)【三】]`也冐地薩怛嚩(二合引)`[也=也(三)【三】]`也摩賀薩怛嚩`[引也=二合也四【三】]` \(引)也摩`[賀=訶【甲】]`賀迦(引)嚕抳迦(引)也(`[一=五一【三】]`一切觀音真`[言〔-〕【甲】]`言同此歸命)怛儞也(`[引=二合【三甲】]`引)他(`[引=引六【三】]`引)`[唵=唵(七)【三】]`唵捺捨曩(引)毘焰(二合)嚩(引)室囉(二合)嚩拏娑麼(二合)囉抳曳(二合)曩嚩(引)寫`[引=引七【宋元】,引(八)【明】]` \(引)摩唅薩嚩薩怛嚩(二合引)`[南=南(八)【宋元】,南(九)【明】]`南薩嚩尾夜`[地=地(二合)【三】]`地止枳怛娑(二合)`[脚=脚(九)【宋元】,脚(十)【明】]`脚怛儞也(二合)`[他=他(十)【宋元】,他(十一)【明】]`他迦`[致=致(十一)【宋元】,致(十二)【明】]`致尾迦`[致=致(十二)【宋元】,致(十三)【明】]`致迦吒孕(二合)迦致尾迦致(知曳反,餘准`[此=此十三【宋元】,此十四【明】]`此)婆誐嚩底尾惹曳娑`[嚩=嚩(二合引)【三】,嚩(二引)【甲】]`嚩`[賀=賀(引十四)【宋元】,賀(引十五)【明】,賀(引)【甲】]`賀」 迎請真言曰(即最初者是,`[未=末【宋】]`未加娑嚩`[二合〔-〕【三】]` \(二合)賀)。 「次獻遏迦真言曰: 「曀呬婆誐`[鑁=鑁(一)【三】]`鑁儞呬遏鉗左三鉢囉(二合)底(引)砌`[南=南(二)【三】]`南布染(引)再嚩鉢囉(二合)斯那冥娑嚩(二合)`[*4-5]賀=賀(引三)【三】*,賀(引)【甲】*`賀」 「`[迎請真言曰〔-〕【三甲】]`迎請真言曰: 「娑嚩(二`[*57-7]合=合引【三甲】*`合)誐擔婆誐挽(無滿`[反=反四【宋元】,切四【明】]`反)寗呬鉢羅(二合)娑(引)那(引)那(引)寫多(`[引=引五【三】]`引)弭荷仡哩(二合)荷拏(二`[合=合六【三】]`合)布惹(引)麼娑麼多(`[入=入七【宋元】,入聲七【明】]`入)鉢囉(二合)娑(引)難左地`[夜=夜(二合)【三】]`夜矩嚕娑嚩(二`[*57]`合)`[賀=賀(引八)【三】]`賀」 「請已,獻本三昧`[耶即興=即與與【甲】]`耶,即興心供養塗香等。 「塗香真言曰: 「伊冥巘鐸(引)輸婆儞尾琰(二合`[引=引一【三】]`引)輸左藥輸`[左〔-〕【甲】]`左庾曩藥`[麼=麼摩【明】]`麼庾(引)儞吠`[彌=儞【三甲】]`彌`[54]姤=妬【甲】*`姤薄底夜(二合)鉢囉(二合)底(引)仡哩(二合)呬也(二`[合=合二【三】]`合)鉢囉(二合)四那冥`[三〔-〕【三】]` \(三) 阿(引,下同)賀囉`[阿=阿(引)【三】]`阿賀囉(`[四=三【三】]`四) 薩嚩尾儞夜(二合)馱囉布爾帝`[五〔-〕【三】]` \(五) 娑嚩(二`[*57-9]合=合引【三甲】*`合)`[賀=賀(引四)【三】]`賀」 「獻華真言曰: 「伊冥蘇末曩素儞尾藥(`[引=二合引一【三】]`引)輸左庾(引)曩藥摩庾(引)儞吠儞妬薄底夜(二合)鉢`[囉=囉(二合)【三】]`囉`[底=底(引)【三】]`底仡哩(二合)呬也(二`[合=合二【三】]`合)鉢囉(二合)四那冥阿(引)賀囉阿(引)賀`[65]囉=囉(三)【三】*`囉薩嚩尾儞`[夜=也【宋元】]`夜(二合)馱囉布爾帝娑`[67]嚩=嚩(二合引)【三】*,嚩(二合)【甲】`嚩`[68]賀=賀(引四)【三】*,賀(引)【甲】`賀」 「獻燒香真言曰: 「阿衍嚩曩娑跛(二合)底`[囉=囉(二合)【三】]`囉素儞尾喻(二`[合=合一【三】]`合)巘馱`[引柱=拄【三】]` \(引)柱(引)度(引)跛烏多𤚥麼夜儞吠儞妬薄底`[夜=夜(二)【三】]`夜鉢囉`[*7-4]二合〔-〕【甲】*` \(二合)底仡哩`[*7]` \(二合)呬也`[*7]` \(二合)鉢囉(二合)四那冥阿(引)賀囉阿(引)賀`[*65-1]囉=囉(三)【三】*`囉薩嚩尾儞夜(二合)馱囉布爾帝娑嚩(二`[*57-10]合=合引【三甲】*`合)`[*68-1]賀=賀(引四)【三】*,賀(引)【甲】`賀」 「獻飲食諸藥物`[瓜=苽【宋元甲】]`瓜果等真言曰: 「奧沙地(引)曩(引)囉素呬也(二合)儞也(二`[合=合一【三】]`合)曀沙滿怛囉(二合引)始怒荷微翼(二合)麼夜儞吠儞妬薄底夜(二`[合=合二【三】]`合)粖里𡅏沙鉢囉(二合)`[仡哩=底仡哩二合【三】]`仡哩`[呬〔-〕【宋】]`呬也(二合)擔(引)阿(引)賀囉阿賀`[*65-2]囉=囉(三)【三】*`囉薩嚩尾儞夜(二合)馱囉布爾`[帝=帝(二合)【三】]`帝娑嚩(二`[*57-11]合=合引【三甲】*`合)`[*68-2]賀=賀(引四)【三】*,賀(引)【甲】`賀」 「獻燈真言曰: 「𠸪乞芻(二合)伽曩(二合)室左(二合)多暮尾馱麼`[諾=諾(一)【三】]`諾輸薄麼藥儞吠儞`[*54-1]姤=妬【甲】*`姤薄底夜(二`[合=合二【三】]`合)儞(引)報焰鉢囉(二合)底仡哩(二合)呬也(二合)`[擔=檐【宋】]`擔(引)阿(引)路迦也阿(引)路迦`[也=也(三)【三】]`也薩嚩尾儞夜(二合)馱囉布爾帝娑嚩(二`[*57-12]合=合引【三甲】*`合)`[*68-3]賀=賀(引四)【三】*,賀(引)【甲】`賀」 「若無如上香花食等,即結契誦下真言,便成廣大供養。真言曰: 「曩`[1]謨=莫【宋元】*`謨三(引)曼多沒馱`[南=南(一)【三】]`南`[唵=唵(二)【三】]`唵薩嚩他(`[引=引三【三】]`引)欠嗢誐帝娑頗(二合)囉呬(引)`[𤚥=𤚥(四)【三】]`𤚥誐誐曩劍娑`[*67-1]嚩=嚩(二合引)【三】*,嚩(二合)【甲】`嚩`[賀=賀(引五)【三】]`賀」 「次誦讚雲海真言曰: 「曩`[*1-1]謨=莫【宋元】*`謨薩嚩沒馱冐地薩怛嚩(`[引=二合引【三】]`引)南(`[引=引一【三】]`引)薩嚩怛囉(二合)僧`[恩孕反=思朵反【宋元】,思朵切【明】]` \(恩孕反)句蘇弭多(引)毘穰囉(引)始`[儞=儞(二)【三】]`儞曩謨塞覩(二合)帝娑嚩(二`[*57-13]合=合引【三甲】*`合)`[賀=賀(引二)【宋元】,賀(引三)【明】]`賀」 「行人應去本尊四肘,坐以茅草。先觀己身為軍`[茶=荼【三甲】]`茶利金剛,然觀想本尊,即以種種讚歎讚揚佛及我,次金剛手菩薩。發露懺悔。次取念珠,以前真言加持,捧而加持。即一心觀我心心相續,或觀真言文字輪環行列(凡文字隨息、增、敬、降`[懷等=壞【三】]`懷等變色之),隨意念誦限數畢已。其真言即誦部母真言獻授之(師云:想從自口出,入部母口中,作金色。發願云:`[唯=惟【三】]`唯願聖者授此真言加護,勿令功用散失,一切得`[妙=便【三】]`妙),即又加持念珠安置本所。次應護摩,為令本尊熾盛威力故。精室門外應作軍荼,四方為之。中作蓮華。安悉香和`[16]酥=蘇【三甲】*`酥,或`[17]迴=茴【三】*`迴香子和三甜。 「護摩。請火天真言曰: 「曀係曳(二合)呬摩賀步多`[泥=埿【宋元】]`泥嚩哩史(二合)儞尾(二`[合=合一【三】]`合)惹娑跢麼仡哩(二合)呬(引)怛嚩(二`[合=合二【三】]`合引)戶底麼(引)賀囉麼塞泯(二合)塞呬`[妬=妬(三)【三】]`妬`[婆嚩=娑嚩二合【三】]`婆嚩阿訖曩(二合)曳娑嚩(二`[*57-14]合=合引【三甲】*`合)`[*68-4]賀=賀(引四)【三】*,賀(引)【甲】`賀」 「火天入軍荼已,獻滿三杓`[*16-1]酥=蘇【三甲】*`酥,即火`[威=盛【三】]`威德熾盛。獻真言曰: 「`[唵=唵(一)【元明】]`唵阿(引)訖曩(二合)曳賀尾也(二合)迦尾也(二合)嚩(引)賀曩(引)`[也=也(二)【三】]`也儞(引)比也(二合)跛娑嚩(二合引)`[賀=賀(引三)【宋明】,賀(引)【元】]`賀」 行人應於茅團上作吉祥坐(師云:竪兩膝,以右脚加左脚交之),面東或北。爐四向敷茅,安護摩事物,應燒獻之具置之坐右,遏伽器及灑散`[爐=鑪【宋元甲】]`爐上與火天本尊漱口等二器置於坐左。散灑洗漱已,即以三七大杓藥`[*16-2]酥=蘇【三甲】*`酥獻火天。真言曰: 「`[*42-9]唵=唵(一)【三】*,【甲】`唵阿訖曩(二合)曳娑嚩(二合引)`[28]賀=賀引二【三】*,賀引【甲】`賀」 獻已,又三灑水。又與火天漱口,應以文殊師利真言灑漱口水。真言曰: 「`[*42-10]唵=唵(一)【三】*,【甲】`唵嚩囉娜嚩日囉(二合)`[曇=曩【三】]`曇(`[師=二師【三】]`師云:旋遶是漱口,直濺是淨火) 「即以本心真言,用`[*17-1]迴=茴【三】*`迴香子和三甜,護摩一千八遍,復三灑散。又以火天真言三投`[酥=蘇【宋甲】]`酥,然誦發遣真言曰: 「布爾妬四`[磨=麼【三甲】]`磨夜薄乞叉也(三合`[引=一【宋明】]`引)蘖縒阿儗儞(二合)娑嚩(二合)婆嚩`[南=南(二)【三】]`南補曩`[囉〔-〕【甲】]`囉比夜(二合)誐麼曩(引)曳娑嚩(二`[*57-15]合=合引【三甲】*`合)`[36]賀=賀(引三)【三】,賀引【甲】*`賀」 「次以香花、燈明、飲食獻本尊已,而奉送之。然出道場,印塔及讀誦大乘經、供養苾芻等、塗拭曼荼羅。每日三時作斯業。穬麥菜乳以為常食,夜寢茅薦,真言加持。用欝金色或紅色線,一誦一結至百八結,持以繫腰。真言曰: 「`[*42-11]唵=唵(一)【三】*,【甲】`唵`[洛=𠸪【宋元】]`洛乞愴(二合引)矩嚕儗抳娑嚩(二`[*57-16]合=合引【三甲】*`合)`[*36-1]賀=賀(引三)【三】,賀引【甲】*`賀」 「結已,又誦部母真言加持七遍繫之,然隨意寢息。若近悉地,本尊攝受,即夢善相,所謂見廣大僧眾,或見女人著諸瓔珞,`[或〔-〕【宋】]`或見林木花果茂盛,或見象馬牛及犎牛,或得念珠、花鬘、澡罐、白花及代花、供養粳米、雌雄黃等,或見我於餘部所說吉夢,當知此相去成就近,即應加行倍復精進。若失成就,夢旃陀羅、`[毘=比【宋元】]`毘舍遮鬼惡形狀者,或見人身著垢弊衣,或見真言文句闕少,或見不具足人。若有如是之夢,應誦部`[之=母【三甲】]`之真言一百八遍,一切不祥之事皆得消滅,不久當得悉地。如此經中所說成就之法,除行婬欲及損害眾生之人,餘皆決定悉地。依此儀軌法則,犯五無間者`[尚=向【元明】]`尚得成就,況修行菩薩行人。」 成就心真言品第九 「我又說儀軌先行成就法。誦此真言一一字滿一洛叉(師云:三十五萬),然後畫像。應令童女於清淨處織㲲絹等,以帛覆口,三時洗浴,身著白衣。供給織者飲食等人亦須清淨。織以白線,機杼應新。諸難調伏信根不具足人,是惡流輩皆勿令見。於織處布散時花,轉讀大集`[經令會=會經【三】,會【甲】]`經,令會畫人當受八戒。緣像所市一依所索,勿與畫者有爭競心。`[其=其有【甲】]`其絹㲲等香水`[浸=𣷽【宋元】]`浸漬,藍青雌黃及與紫鑛,此中彩色是等皆除。白色應用白檀、烏始羅、龍腦香等。黃色應用`[苜=目【甲】]`苜蓿、香薩計抳耶(百合代)龍等。赤色應用欝金香、紫檀等。黑色應用多迦`[羅=囉【三】]`羅花、青蓮花、`[酥=蘇【三甲】]`酥合香等。身分及乳皆不應用。畫者護持禁戒,常思六念。先中央畫菩提樹,樹下畫阿彌陀如來,坐師子座,`[以=已【三】,座以【甲】]`以二蓮承。身金色,右手施無畏。佛左聖得大勢至菩薩;佛右聖觀自在菩薩,右手住安慰(即以風空頭相捻,竪餘指作引手勢)、左手持蓮花,身如秋箭色(白也)。觀自在下畫多羅菩薩,上畫四淨居天子作音樂供養。應畫梵天手持曼陀羅花。畫已安精室中依法供養。即於像前以蓮花搵三甜,護一洛叉,然作一切事業。結根本印誦心真言,入城邑聚落,一切見者深生貴重。於像前供養蓮花一洛叉(一誦一置於`[前=前也【三】]`前),即見一切伏藏。欲掘取寶物,結白衣觀自在根本印誦心真言,一切伏藏自然放光,恣意受用。 「又山中採長年藥,結一切驚怖諸鬼神印,即禁一切藥`[露=靈【三】]`露。誦心真言,必得延年藥法成就。 「由馬頭印故,應時山在空。 「由月身印故,彼河等`[半=逆【三甲】]`半流。 「由袈裟印故,而河水竭涸。 「由六臂觀自在印,阿脩羅門開。 「由十二臂印,降伏捨𭌎嚕。 「由千臂印故,攝彼囉惹。 「由四面觀音印,而隨順宰官。 「由白衣母印,鉤召`[悉〔-〕【宋】]`悉底`[唎=利【明】]`唎。 「由護摩鹽故,那哦皆敬伏,一切鬼魅病,見觸皆自除(已上並誦心真`[言=言也【三】]`言)。世尊!此心真言猶如意珠,一切真言明王中尊,隨意所念皆得成就。」 爾時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我今說最勝明王印契相。 「內縛火如針,風各屈火前如環。根本印身真言曰: 「`[*42-12]唵=唵(一)【三】*,【甲】`唵跛納麼帝㘑(二合)路枳也(二合)尾訖`[囒=蘭【明】]`囒(二`[*57-17]合=合引【三甲】*`合)`[8]帝=帝(二)【三】*`帝婆誐嚩底`[三〔-〕【甲】]` \(三) 吽吽`[發吒=癹吒四【三】]`發吒」 「由結此印離諸罪。 「如前根本印,力召是為請進屈申奉`[迎=送【三】]`迎(請用初真言曰): 「`[*42-13]唵=唵(一)【三】*,【甲】`唵紇唎(`[12]入=入二【宋元】*,入聲二【明】*`入)」 「由結此印警覺,心真言即為應驗。 「如前申二風搏著二火背,是頭印。真言曰。 「`[*42-14]唵=唵(一)【三】*,【甲】`唵`[噁引=惡引二【宋元】]`噁(引)」 「如頭移力度,申搏忍度背,是頂印。真言曰: 「`[*42-15]唵=唵(一)【三】*,【甲】`唵`[14]噁=惡【宋元甲】*`噁(引)`[15]吽=吽(二)【三】*`吽」 如頭移二風,首相拄如環,是眼印。真言曰: 「`[*42-16]唵=唵(一)【三】*,【甲】`唵`[*14-1]噁=惡【宋元甲】*`噁入嚩`[*7-7]二合〔-〕【甲】*` \(二合)`[攞=攞(二)【三】]`攞」 「如眼風申開,是甲印。真言曰: 「`[*42-17]唵=唵(一)【三】*,【甲】`唵噁滿`[馱=馱(二)【三】]`馱」 「如甲隱二風,是劍印。真言曰: 「`[*42-18]唵=唵(一)【三】*,【甲】`唵噁怛囉(引)`[索=索(二)【三】]`索」 「禪拳空押風,是`[排=牌【三】]`排印。真言曰: 「`[*42-19]唵=唵(一)【三】*,【甲】`唵噁尾塞普(二合)`[囉=囉(二)【宋明】]`囉」 「智羽如`[常=掌【三】]`常拳,空火各申直,是箭印。真言曰: 「`[*42-20]唵=唵(一)【三】*,【甲】`唵噁荷`[諾=諾(二)【三】]`諾」 「十度內相叉如`[網=納【甲】]`網,上右旋,是上方網界。真言曰: 「`[*42-21]唵=唵(一)【三】*,【甲】`唵噁那`[臛=臛(二)【三】]`臛」 「內縛出二風,申開上右旋,是牆印。真言曰: 「`[*42-22]唵=唵(一)【三】*,【甲】`唵噁捺囉(二合)乞`[叉=叉(二合)【三】]`叉鉢囉(二合)迦`[26]囉=囉(二)【三】*`囉」 如牆屈二風,首相`[拄=柱【宋元】]`拄如環,是最勝心印。真言曰: 「`[*42-23]唵=唵(一)【三】*,【甲】`唵噁(引)`[訖=紇【三】]`訖哩(二合)那庾多`[*26-1]囉=囉(二)【三】*`囉」 「不易,申合風,是警覺心印。真言`[曰〔-〕【甲】]`曰: 「`[*42-24]唵=唵(一)【三】*,【甲】`唵噁紇`[30]哩=哩(二合)【三】*`哩那庾租那`[南=南(二)【三】]`南」 「不易,以二風屈中節相`[跓=柱【宋元】,拄【明】]`跓,是心發生印。真言曰: 「`[*42-25]唵=唵(一)【三】*,【甲】`唵噁紇`[*30-1]哩=哩(二合)【三】*`哩那庾(引)納婆(二合)嚩(`[*12-1]入=入二【宋元】*,入聲二【明】*`入)」 「十度外相叉,輪形磔開掌,是輪印。真言曰: 「`[*42-26]唵=唵(一)【三】*,【甲】`唵噁鉢`[囉=囉(二合)【三】]`囉塞普(二合)`[*26-2]囉=囉(二)【三】*`囉」 「世尊!如上等印,三世勝明王之`[王=主【三】]`王自支分生,兼真言加持已支分,即行人與我無異(師云:如心`[即=印【三】]`即安心上,餘例可知)。世尊!行人每日三`[時=昧【甲】]`時為除眾罪故,結十波羅蜜契。結是等契,各誦本心真言一遍,則百千生所有諸罪悉滅,況現生罪而不滅耶。」 「次即說十波羅蜜印相。 「智掌仰申垂,空捻水度甲,是檀波羅`[蜜〔-〕【甲】]`蜜印。真言曰: 「`[*42-27]唵=唵(一)【三】*,【甲】`唵`[波=婆【三】]`波誐嚩`[底=底(二)【三】]`底難(上引)曩(引)地跛帝`[吽=吽(三)【三】]`吽尾徙𠴊惹布囉也麼(引)南娑嚩(二`[*57-18]合=合引【三甲】*`合)`[訶=訶(引四)【宋元】,賀引四【明】]`訶」 「由此印故,一切怖畏之中皆得加護,檀波羅蜜圓滿。 「內縛空如針,是戒波羅蜜印。真言曰: 「`[*42-28]唵=唵(一)【三】*,【甲】`唵施羅馱(引)囉`[抳=抳(二)【三】]`抳婆誐嚩底吽`[臛=臛(三)【三】]`臛」 由此印,設令破戒者,即成具戒清淨之人。 「如戒風申合,風空相去離,是羼提波羅蜜印。真言曰: 「`[*42-29]唵=唵(一)【三】*,【甲】`唵婆誐嚩底`[迦=二【三】,〔-〕【甲】]`迦乞羼(二合引)`[底=底迦【三甲】]`底哩吽`[發=癹吒三【三】]`發」 「由此印故,一切怖畏之中無有能損害,即得忍辱波羅蜜圓滿。 「如忍,風開直,是精進波羅蜜印。真言曰: 「`[*42-30]唵=唵(一)【三】*,【甲】`唵尾哩也(二合)迦哩`[*15-1]吽=吽(二)【三】*`吽尾(引)哩曳(二合)尾(引)哩曳(二合)娑嚩(二`[*57-19]合=合引【三甲】*`合)`[1]賀=賀(引三)【三】*`賀」 「由此印故,得精進波羅蜜圓滿。 「結蓮華坐已(結`[跏=加【宋元】]`跏也),禪仰舒`[加=跏【甲】]`加上,智亦爾加禪,是禪波羅蜜印。真言曰: 「`[*42-31]唵=唵(一)【三】*,【甲】`唵婆誐嚩`[*8-1]帝=帝(二)【三】*`帝薩嚩播跛賀`[哩=哩(三)【三】]`哩摩賀`[奈=奈哩二合【三】]`奈帝`[曳=曳(二合)【三】]`曳吽吽臛`[7]發=癹吒半音四【三】*`發」 「由此印故,能除一切罪,得禪波羅蜜圓滿。 「二羽背相著,二火反相鈎,二風申如針,是慈無量心印。真言曰: 「`[*42-32]唵=唵(一)【三】*,【甲】`唵昧底𡅏(二`[8]合=合二【三】*`合)昧怛囉(二合)只帝娑嚩(二`[*8]`合)`[*1-1]賀=賀(引三)【三】*`賀」 「由此印故,慈無量心圓滿。 「智住施無畏,是悲無量心印。真言曰: 「`[*42-33]唵=唵(一)【三】*,【甲】`唵迦嚕抳曳(二`[*8-2]合=合二【三】*`合)迦嚕抳曳(二`[合=合三【三】]`合)`[唵=唵(四)【三】]`唵荷荷`[參=參(五)【三】]`參」 「由此印故,悲無量心圓滿。 「地水內縛之,餘六申合簇,是喜無量心印。真言曰: 「`[*42-34]唵=唵(一)【三】*,【甲】`唵母儞母儞帝`[*15-2]吽=吽(二)【三】*`吽荷荷`[吽=吽(三)【三】]`吽`[弱=弱(四)【三】]`弱」 「由此印故喜無量心圓滿。 「空地如連`[銷=鎖【三】]`銷,內縛風如針,是捨無量心印。真言曰: 「`[*42-35]唵=唵(一)【三】*,【甲】`唵驗(引)驗`[引〔-〕【三】]` \(引)娑`[嚩=嚩(二合)【三】]`嚩怛嚩(引)曩冥`[鑁=鑁(二)【三】]`鑁`[唵=唵(三)【三】]`唵吽`[*7-1]發=癹吒半音四【三】*`發」 「由此印故,捨無量心圓滿。 「如捨,火申之微開,屈二風,首相`[柱=拄【三】,跓【甲】]`柱如環,是智波羅蜜印。真言曰: 「`[*42-36]唵=唵(一)【三】*,【甲】`唵麼麼訖穰(二合引)曩迦哩吽娑嚩(二`[20]合=合引【三】*`合)`[賀=賀(引二)【三】]`賀」 「由此印故,智波羅蜜圓滿。 「內縛風如針,是一切波羅蜜心印。真言曰: 「`[*42-37]唵=唵(一)【三】*,【甲】`唵`[*15-3]吽=吽(二)【三】*`吽紇唎(二`[合=合三【三】]`合)`[吽=吽(四)【三】]`吽`[臛=臛(五)【三】]`臛」 「世尊!由結此十波羅蜜印,當得十地滿足。行者每晨朝結之,一切宿業罪障皆得消滅。一切眾生見行人者,深生恭`[敬=愛【三】]`敬之心(如上心印於十二臂觀音法中廣說)。」 復白佛言:「世尊!我今說普通蓮花部中印。虛空合掌已,散開水火風是。蓮花部真言曰: 「`[*42-38]唵=唵(一)【三】*,【甲】`唵曩`[謨=莫【宋元】]`謨薩嚩怛他(引)誐多(引)南(`[引=引二【三】]`引)跛納`[謨=謨(二合)【三】]`謨納婆嚩(引)也娑嚩(二`[*20-1]合=合引【三】*`合)`[賀=賀(引三)【三】]`賀」 「智羽揚掌已,空捻於水`[甲=申【三】]`甲,是`[念〔-〕【甲】]`念珠印。真言如上。 「`[準重呼=唯重乎【宋】,唯重呼【元明】]` \(準重呼)鉢囉塞普`[二合〔-〕【三】]` \(二合)囉」 「禪拳直竪空,是觀自在杖印。禪拳竪空火,是觀自在澡罐印。內縛竪二空,稍屈其上節,是馬頭`[印〔-〕【三】]`印(上`[三=三部【甲】]`三印真言如前說)。 「內縛風申合,二空亦並竪,是第二心印。 「不易第二心,風相`[跓=拄【三】]`跓如環,是白衣觀自在印。真言曰: 「`[*42-39]唵=唵(一)【三】*,【甲】`唵迦`[致=致(二)【三】]`致尾迦`[致=致(三)【三】]`致迦吒`[𠱆=𠱆(二合)【三】]`𠱆迦致娑嚩(二`[*20-2]合=合引【三】*`合)`[賀=賀(引四)【三】]`賀」 「`[內縛千眼印=(內縛千眼印)【明】]`內縛千眼印。」 「世尊!如是等印,成辦一切義利。我於別法之中亦已宣說,亦能成就千手千眼法門。」 又白佛言:「世尊!修行者成就真言法,為除諸障及加護本明故,應於精室壁上畫一方曼荼羅。所畫之人受八齋戒,調諸彩色勿用皮膠。於中畫一百葉開敷蓮花,具足胎蘂。於胎中位書此真言。真言曰: 「`[*42-40]唵=唵(一)【三】*,【甲】`唵跛納謨納婆嚩(引)也娑嚩(二`[*20-3]合=合引【三】*`合)`[賀=賀(引二)【宋元】,賀(引三)【明】]`賀」 「於花右邊畫念珠,左`[邊=畫【三甲】]`邊澡罐。華之上方畫神線,下方畫杖。以香花供養,於此壇前結一切印。由作如是法故,一切事業、一切契印皆得成就。世尊、我說此大力大勇健之法。若欲具說,經無量劫亦不可盡。是法往昔金剛藏菩薩已曾宣說,我部族真言、金剛部族真言皆依此法而得悉地。所有世天、梵王、那羅延、大自在、俱摩羅、天母、眾天、金翅鳥、諸鬼神等真言,亦依此法而得悉地。由對此`[纔〔-〕【甲】]`纔誦,則成入一切曼荼羅,一切眾生皆當敬念,一切五無間罪皆得消滅。臨命終時,觀自在菩薩即當現身前而為說法。命終之後,生兜率天宮,不墮於三惡道。或有眾生不信三寶,多諸慳悋,暫聞此經乃至讀誦,彼等不久亦當成就,況於三寶淨信之人。」爾時如來讚觀自在菩薩言: 「善哉善哉大薩埵,  大悲住大薩埵位, 汝今說大真言王,  利樂淨信眾生故。」 觀自在菩薩說此經已,諸大菩薩及阿羅漢,`[諸=僧【三】,信【甲】]`諸天、龍、藥叉、緊那羅、摩呼`[囉=羅【宋元】]`囉伽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金剛恐怖集會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甲】]`明王經`[一卷〔-〕【三甲】]`一卷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20 冊 No. 1033 金剛恐怖集會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