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039 `[【原】麗本,【甲】三十帖策子第二十八]`阿唎多羅陀羅尼阿嚕力`[經=品【宋元】]`經 `[開府儀同三司〔-〕【三】]`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智)二十一字〔-〕【三】]`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諡大鑒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三】]`沙門不空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梵在悉羅`[跋=拔【甲】]`跋城給孤獨園,與無量菩薩眾`[俱〔-〕【甲】]`俱。爾時觀自在菩薩於大眾中從座而起,正衣服已偏袒`[右肩〔-〕【甲】]`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欲說能成一切三世勝法。`[唯=惟【三甲】]`唯願世尊慈悲聽許。」爾時世尊讚言:「善哉善哉!摩訶薩埵!為大利益一切有情故,欲說如是祕密法藏。我今聽許,任為廣說。」 爾時觀自在菩薩即說真言曰: 「唵阿嚕力迦(半音呼之)娑嚩(二合引)訶(引)」 爾時觀自在菩薩說此真言已,而白佛言:「世尊!此真言是一切蓮花部心。我今說是悉地法則。若每日晨朝於我像前作曼荼羅,散種種花,誦八千遍,復不與人語,更誦多少漸為強記。若依此法能滿六月,即大聰明,凡所聞言皆領不忘。若清淨洗浴,而於佛前造三圓壇:一佛、二法、第三為僧,各作如法供養花香。若手執香鑪燒香獻已,誦滿八千遍,應墮地獄四重五逆一切重罪無不消滅,必不疑也。若滿六月,每誦一千五百遍,所求悉地皆得成就。 「又法淨洗浴已,坐三稜草座,誦三十五萬遍,一切悉地無有不獲,仍離自身一切病必無橫疾。若於觀自在菩薩前連誦一萬,所求善願皆得成就。 「又法白月八日或十五日,清淨洗浴,誦八千遍,能離一切世界橫難,及諸魔障皆悉消滅。 「又從白月一日至十五日受八戒,日誦一萬`[遍〔-〕【三甲】]`遍,能離一切毘那野迦所障礙難。 「又正月一日起首至十五日,於佛前淨治曼荼羅,以香花供養,誦滿三萬五千遍,能得悉地一切所求。 「又於晨朝香湯洗浴,誦三千五百遍,能令一切人所敬愛,凡所求事皆得隨意。 「又先於佛前誦一萬遍,然從一日起首乃至十四日誦十萬遍,遠離一切惡障`[難事〔-〕【三】]`難事。 「又若有善男女等,於佛前及觀自在等諸菩薩前作曼荼羅,以塗香、燒香、花、燈供養,誦三千五百遍,捨身必生觀自在菩薩足下。 「又先造十萬塔,於一一塔前誦一萬遍、如法供養者,所求悉地皆得。捨身已,任意往生極樂世界。 「又以蟻封`[27]泥=埿【甲】*`泥作十萬小塔,一一塔前誦三千五百遍,所求悉地最上最勝,心所念處皆得。其人先造四重五逆大罪,依此無不滅,命終任意往生極樂國土。 「又以前`[*27-1]泥=埿【甲】*`泥於佛前作曼荼羅,燒沈水香,別取好花每一誦一擲佛足,日三時,乃至七日,能滅一切決定墮地獄罪,仍獲一切所求悉地。 「又不問日月好惡,但取中夜,香湯洗浴著新淨衣,誦三千五百遍,一切惡夢悉得消滅。心所求事,夢中皆說,一一分明,必不錯謬。 「又於我前作曼荼羅,如牛皮`[法師云大小如牛皮〔-〕【三甲】]` \(法師云:大小如牛皮)或方或圓二肘三肘作之,然牛`[2]酥=蘇【甲】*`酥燈八盞,每一萬遍,乃至一月。每日如前,不與人語,一月已即讀佛大乘經得成不忘,極大聰明,仍見觀自在恒聞說法。 「又欲得見觀自在菩薩者,於舍利塔中誦二十五萬遍,然作大供養,然牛`[*2-1]酥=蘇【甲】*`酥燈,坐三稜草,一夜誦真言乃至中夜,聖者即現其身。行人見已,即從座起供養恭敬,爾時菩薩即為說法。得聞法已,此人常不離聖者,得不退菩薩地乃至成佛。 「又於直向海泉水岸,聚沙造一俱胝塔,每塔前誦`[一洛叉=多少【三甲】]`一洛叉,有難滅重罪應墮地獄悉滅無餘,仍見聖者。命終生極樂國土,`[速得=乃至【三甲】]`速得成佛。 「又每日造一百塔,乃至六月日日持誦者,於其國土一切災難消滅。 「又若造俱胝塔,誦一俱胝遍,即見觀自在,聽聞說法。此人隨所行處,有人見者,即得解脫一切苦海。 「又不語,造眾多塔,誦三十五萬遍,即得悉地。隨所言說,恒為法音,無不稱意。 「又每日造三千五百塔,一一塔前各誦七遍,以此功德迴施一切受苦有情。如是願言,應墮惡道受苦業者皆悉消滅。如是此人,凡所見者,如僕隸恭敬。命終,生安樂國。 「又於塔中,限十五日,無數密誦,以此功德迴施一切眾生者,此人所求大願皆得成就。 「又先受八戒,不語誦一俱胝,得禪地悉地`[又=又如【三甲】]`又法於聖者足前誦,一切悉地皆得。 「又恒起悲心,以檀香磨塗一圓壇如荷葉,乃至一`[落=洛【三】]`落叉,一一壇前誦三千五百遍。如是已,讀大乘經即得聰明智慧,心所欲誦多少皆得自在。 「又不語,於本尊前誦三十五萬遍,即得聰明最上最勝。 「又不語,起大慈悲,食大麥飯或唯食菜或乞飲食,`[字=了【三】]`字別誦十五萬遍,心所求願皆得成就,唯除婬慾。若如法供養聖者已,含香誦一萬遍,隨所行處見聞皆喜。 「又早起淨浴著新淨衣誦千遍者,忽有飢儉無飯食時,此人在處恒為豐足。又半夜晨朝掬水散身,隨分誦多少,得離一切怖畏。 「又加持齒木千遍然嚼用,即得辯才,令一切人敬`[愛=念【三甲】]`愛。 「又加持好花,先自嗅,隨與前人,悉珍敬隨意。 「又能端坐誦,隨分多少,常得安樂。 「又於寢處端坐誦八千遍,隨求何事所願皆得,唯除色欲。 「又凡誦八千遍,能護自他。 「又取未墮地瞿摩夷和水作`[*27-2]泥=埿【甲】*`泥,於佛法僧及本尊前磨作壇,以有香氣之花散上,然牛`[*2-2]酥=蘇【甲】*`酥燈,`[面〔-〕【三】]`面東坐誦一萬遍已,便於其處三稜草上眠,心所求事皆具說之,一不謬忘。 「又白月一日,如前取瞿摩夷作壇,以有香之花散上,然三盞燈,誦三千五百遍。明早得四箇迦利沙半那。 「又於舍利塔中或佛前,以檀香末磨作四小壇,各置`[10]酥=蘇【宋元甲】*`酥燈,誦三千五百遍。`[隨為何人除厄【大】∞難及惡事皆【甲】]`隨為何人除厄`[難及惡事皆【大】∞隨為何人除厄【甲】]`難及惡事,皆得消滅。 「又承取瞿摩夷,先和水塗地,即為佛法僧及本尊以白檀香水作四小圓壇,於上散花,日誦一萬,乃至七日已,即得種種衣服。 「又以香花供養本尊,然四盞`[*10-1]酥=蘇【宋元甲】*`酥燈,誦萬遍,第二十一日如上。 「又於直入海河泉水岸上,面西安本尊像,以瞿摩夷塗地,供養香花,行人面東,誦三十五萬遍。從此已後,此國土風雨順時五穀`[成熟=熟成【甲】]`成熟。更誦一萬遍,燒涅摩落花,於此境界惡猛風雨停息(獻殘花也)。 「又隨在何國忽起厄難,將本尊於城門前如法安置,禮拜供養種種香花飲食,災厄即息。 「又以獻聖者殘花加持八千遍,蓋於彼極`[患〔-〕【三甲】]`患壯熱病人頭`[上及=亦【三甲】]`上,及以和`[*10-2]酥=蘇【宋元甲】*`酥`[燒〔-〕【三甲】]`燒薰其病者,即猛熱即得除愈。 「又於像前然`[*10-3]酥=蘇【宋元甲】*`酥燈,加持八千遍,取其燈煙點於眼中,能除一切眼病。 「又於國內忽然起死災,於諸城門`[中門門=門中【三】]`中門門`[畫=盡【甲】]`畫我像,奉獻水中所生諸花。即於半夜取`[杉=杇【甲】]`杉迷夜樹葉(以`[拘=狗【宋元】,枸【明】]`拘杞代)搵`[*10-4]酥=蘇【宋元甲】*`酥護摩,乃至十五日,一切死災停息。 「又若種種毒蟲災起,先於本尊前如法供養,往好泉水無烏`[鳥污=阿【三甲】]`鳥污處,水入及`[臍=齊【甲】]`臍,取左置蘇末那花一千葉,每花加持一遍一投泉中,乃至花盡,一切毒蟲災滅。 「又若起半夜,誦萬遍,必無惡夢。 「又於午時,入向海泉水中誦萬遍,一切惡夢消滅。 「又加持手掌八百遍,以摩熱病者身,臥於淨處即愈。」 「我今說畫像之法。取淨㲲未曾割截,童女織者最上,中畫阿彌陀如來,長六`[坼=磔【三】,㭊【甲】]`坼手,`[作【三甲】,住【大】]`作說法印,於蓮花臺結`[加=跏【三】]`加趺坐,身純金色,作白焰光。佛右畫觀自在菩薩、左畫大勢至菩薩,皆純金色作白焰光。`[二〔-〕【甲】]`二菩薩右手各執白拂,左手各執蓮花。大勢至身`[梢=稍【三甲】]`梢小於觀自在,皆種種寶莊嚴其身,著寶瓔珞手釧,皆衣白衣,髮並上結不得披下。於`[日=自【三甲】]`日在之右,畫聖者半拏羅婆悉儞菩薩(白衣觀自在母也),髮亦上結,寶冠種種寶衣以為莊嚴,著白色衣,天衣為黑。左手持棒或持羂索,右手執於般若梵夾。於大勢至近下,應畫行人手執花冠或紅蓮青蓮,瞻佛尊顏。佛座正下為蓮花池,中畫寶蓮。蓮之右廂畫難陀龍王、`[左=右【三甲】]`左畫跋難陀龍王,皆立而半身出水,各出一手捧佛座、託蓮花,面貌忻悅,以寶嚴身,身作赤色。池之左右各為天女,身服寶衣,二手執花仰奉如來。佛後應畫如意寶樹,樹上`[挂=掛【三】]`挂種種寶衣及諸珍寶,乃至音樂作舞歌`[鳥=鳴【三】]`鳥。當於樹上畫諸天等,以手散花雨於佛上。畫像畢,於淨處面西安置。每受八戒,於一切有情起大慈悲,猛發菩`[提=薩【甲】]`提心至誠供養。每於佛前自作小塔,亦讀般若經。或白月八日或十四日,布施眾僧隨力多少;如不能辦,乃至極少一升`[麨=抄【宋】,炒【元明】,赻【甲】]`麨許。於此像前,塗香末香燒香、種種飲食如法供養,及獻花、燈、幡蓋、音樂。自常心念阿彌陀佛,誦其真言三十五萬遍,即得悉地。已後任運,心念皆成。 「我今復說刻像法。取一白檀木,中央刻阿彌陀佛,右觀自在、左大勢至,各執白拂,衣裳瓔珞等並如法,唯除池等。於此像前造護摩鑪,鑪中先下五穀及五寶,以阿說他木然火。以`[酥=蘇【甲】]`酥、蜜、乳酪及種種花相和,安金銀及銅器中,誦二千五百遍,便作護摩。從白月一日起首乃至七日,每日如是作`[三=二【三甲】]`三千五百遍護摩者,隨求何事必稱本願而得悉地,已後任所作法皆得自在。 「又以苾婆木然火,粳米三甜護摩二千五百遍,囉闍以下悅順。 「又如上以波羅`[14]娑=婆【甲】*`娑木然火,粳米酪護摩二千五百遍,國內敬重,隨口即順,財寶任求。 「又以阿拔`[唎=唎一合【宋元】,唎二合【明甲】]`唎末迦木(牛膝也)然火,油麻三甜護`[16]摩〔-〕【甲】*`摩,一切輸馱羅深敬順。 「又以阿輸迦木(無憂木也)如上,用三甜護摩,乃至七日,囉惹隨意。 「又以囉闍伐唎(二合)枳沙(二合,此云王樹,即婆羅`[門〔-〕【甲】]`門皂莢`[也〔-〕【三】]`也)如上,用阿輸伐馱`[以夜合代木=木以夜合代【三】]` \(以夜合代)木三甜護摩七日,亦如前。 「又以乳汁木如上,亦以是木護摩至二十一日,一切重病皆遠離,於一生中更不復發。 「又以波羅奢木如上,用五穀及蘇護摩乃至三月,五穀豐熟足(已上`[皆=皆日【三甲】]`皆二千五百遍也)。又以烏曇跛羅木如上,用大麥`[*10-5]酥=蘇【宋元甲】*`酥日三時護摩三千五百乃至一月,得上乳牛。 「又波羅奢木如上,用赤大豆煮為羹,白粳米`[21]酥=蘇【三甲】*`酥蜜日三時護摩三千五百,得財寶庫盈所,用無盡。 「又伽陀羅木如上,用尾蠟麼果護摩三千五百`[22]遍〔-〕【三甲】*`遍乃至七日,得蘇伐唎(二合)那千`[兩=雨【元明甲】]`兩。 「又波羅賒木如上,亦以是木三甜護`[*16-1]摩〔-〕【甲】*`摩三千五百`[*22-1]遍〔-〕【三甲】*`遍,隨所念人,應時而至珍重供養。 「又烏曇跛羅如上,以粳米飯、`[*21-1]酥=蘇【三甲】*`酥護摩三千五百,即財寶、五穀隨意無窮。 「又波羅賒木如上,以黃`[米黍=黍米【三】]`米、黍穀、油麻、大麥及`[*21-2]酥=蘇【三甲】*`酥護摩三千五百,囉惹隨意所求`[25]皆得〔-〕【三甲】*`皆得。 「又以乳木如上,粳米、`[*21-3]酥=蘇【三甲】*`酥護摩三千五百,即得辯才無礙,人中獨勝。 「又阿摩羅如上,以阿輸鉢多(三合)三甜護摩,乃至七日日八千遍,隨念即至,如僕隸見主。 「又波羅賒木如上,以大麥三甜護摩日三千五百,乃至`[三〔-〕【甲】]`三七日,隨念多少,人如前。 「又以上木如上,以粳米飯三甜日護摩三千五百,乃至一月,即婆羅門隨念而至,不違所使。 「又阿波末唎迦木如上,以油麻、大麥和`[*21-4]酥=蘇【三甲】*`酥護摩三千五百,乃至三七日,得一切剎底利貴人來,珍敬如意(已上牛膝)。 「又伽陀羅木如上,以黃黍、米、油麻和`[*21-5]酥=蘇【三甲】*`酥護摩三千五百,毘舍種姓人如前。 「又烏曇波羅木如上,大麥三甜,准上數,得輸多羅姓人如前。 「又阿輸迦木如上,以波羅賒木三甜,准上數乃至七日,囉惹珍敬隨意。 「又婆羅門皂莢木如上,以波羅賒木`[搵=和【三甲】]`搵三甜,准上`[數〔-〕【甲】]`數乃至七日,王子等隨念至而珍敬。 「又阿輸伐馱木如上,油麻、粳米和`[*21-6]酥=蘇【三甲】*`酥酪准上,五穀任意無窮。 「又閃彌木(以`[苟紀=狗杞【宋元】,枸杞【明】,㺃紀【甲】]`苟紀代)如上准用,阿輸伐馱木(夜合代`[2]之〔-〕【三甲】*`之)准上乃至二十一日,遠離一切橫災重病。 「又波羅賒木如上,油麻和`[*21-7]酥=蘇【三甲】*`酥准上,乃至三月,得五穀無量。 「又波羅賒木如上,以粳米、赤小豆羹、黃黍、米穀、大麥三甜相和,日時准上,得珍寶無數無盡。 「又波勒乞沙木如上,以波羅賒木和三甜,准上,乃至三七日,得衣裳隨意無盡。 「又`[苾=慈【甲】]`苾唎(二合)波木如上,以`[4]迴=茴【三】*`迴香葉和粳米三甜,日三時准上,乃至一月,得莊田五所。 「又迦唎(二合)尼迦囉木(牡丹代`[*2-1]之〔-〕【三甲】*`之)如上,臥多(二合)那安(二合)藥和`[*21-8]酥=蘇【三甲】*`酥,日三時准上,乃至一月,無量蘇拔`[5]囉=羅【三】*`囉那。 「又以波羅賒木如上,以伽陀羅木和蜜酪,准上,乃至三七日,得名馬`[任乘〔-〕【三甲】]`任乘。 「又阿輸伐馱木如上,以波羅賒木和`[7]二=三【三甲】*`二甜,日三時時別准上,乃至一月,得富貴果。 「又波羅賒木如上,以三甜和安悉`[香〔-〕【甲】]`香,准上乃至三七日,得莊田。 「又苾`[利=唎【明】]`利婆木如上,以白芥子和`[*21-9]酥=蘇【三甲】*`酥,日三時准上,凡三七日,即得身與門徒遠離重病。 「又微那地迦多迦木如上,以`[*4-1]迴=茴【三】*`迴香草和`[*21-10]酥=蘇【三甲】*`酥蜜,准上時數,凡七日,離一切惡,障難消滅。 「又波勒乞沙木如上,以烏曇波羅木菓子和三甜,日三時准上,凡一月,得名莊`[10]一〔-〕【三甲】*`一百八所。 「又波羅賒木如上,以蓮花子和三甜,日三時准上,隨所求皆如意。 「又杉摩(二合)也木如上,以波羅`[*14-1]娑=婆【甲】*`娑果子和三甜,日三時准上,凡一月,隨所求願皆悉圓滿。 「又秣多木如上,以石榴菓子日三時和三甜,准上,凡一月,得二十所田園。 「又悉利娑(`[三=二【三甲】]`三合,夜合也)木如上,以犢子糞,日三時准上,凡一月,得`[*10-1]一〔-〕【三甲】*`一百上`[好〔-〕【三甲】]`好牛。 「又遏迦木如上,以種種`[穀=穀和【三】]`穀三甜,日三時准上,凡一月,隨所求事皆得如意(但言准上,即`[每〔-〕【三甲】]`每日三千五百遍,有用三時,即時別三千五百遍)。」 「我今更說別畫像法。令童子受八戒織㲲,廣狹大小或二三肘,去毛髮護淨香薰,更作種種香水淨洗之。取最上畫人,先受八戒。畫時以帛掩口鼻,勿令`[氣〔-〕【三甲】]`氣觸。正中畫阿彌陀如來,或坐蓮臺或師子座,結`[跏=加【甲】]`跏而坐,作說`[法=法相【甲】]`法印。右自在、左勢至,執拂嚴身等,如上像法。但佛及菩薩等上各畫白傘蓋,以種種寶網莊嚴。於蓋正上畫作明仙,持諸寶花散而供養,花如雨`[脚=足【三甲】]`脚,亦作種種音樂奉獻。畫訖,安於舍利塔內或於舍利瓶前,半夜晨朝如法持誦,足`[滿〔-〕【三甲】]`滿俱胝遍即得悉地。於真言王最上斫訖`[*5-1]囉=羅【三】*`囉`[底〔-〕【三甲】]`底`[囉=囉(有本缺囉重字)【甲】]`囉惹。 「又波羅賒木然火,以輸悉波羅(`[*7-1]二=三【三甲】*`二合)拏藥和三甜,護摩二千五百,乃至七日,囉惹已下珍敬。 「又阿師伐多(`[二=三【甲】]`二合)木如上,沈香三甜,日時准上,凡一月,貴人自來珍敬。 「又遏迦木如上,以白檀木折切三指,時數准上,凡一月,囉惹珍敬。 「又伽陀羅木如上,以真`[*21-11]酥=蘇【三甲】*`酥合香,准上時數月,大官如上。 「又伐利(二合)馱木如上,安悉香和薰陸,以三甜,准上時數月,諸近臣敬順,所求`[*25-1]皆得〔-〕【三甲】*`皆得。 「又波羅賒木如上,以蓮花三甜護摩一萬,得大官`[職〔-〕【三甲】]`職。 「又伽陀羅木如上,以安悉香為丸如山棗`[許大〔-〕【三甲】]`許大,和三甜護摩三洛叉半,得最大`[官職=如上【三甲】]`官職。 「又迦利(二合)毘羅木如上,以三甜二洛叉半,亦然如上。 「又於本尊前不與人語,誦一俱胝,即如上。 「又於此像前然千盞燈,用千蓮花、千拘勿馱花,更取水中生花隨得一類五百莖已上,是三色花各加持八百遍,供養其像畢,即得如上。 「又於像前每日誦二千五`[百=百遍【三甲】]`百,如是滿六月,如上最尊。 「又阿利(二合)迦木然火,以荷葉搵三甜,日三時各二千五百,凡六月,如上。 「又波羅賒木如上,青蓮花和三甜,日二千五百,凡三月,得輔相之位。 「又阿輸迦木如上,以萬蓮萬遍`[護摩〔-〕【三甲】]`護摩,獲最大官位。 「又秣馱木如上,以瞿摩夷和三甜,日二千五百,如上。 「又紫檀木如上,以迦`[二合〔-〕【三】]` \(二合)毘囉花和三甜,日如上數,凡一月,即阿地底羯囉訶不發。 「又波羅賒木如上,以闍智`[婆=娑【三甲】]`婆末(二合)那花,日三時如上數,一月已,即應迦利迦(二合)羯囉(二合)訶不發。 「又伽陀羅木如上,用摩哩(二合)迦花,日三時如上數月,布羅羯囉訶不得發。 「又秣馱木如上,用波跢羅(二合)花和三甜,如上時數月,即伐`[利=利二合【三甲】]`利訶`[悉=悉二合【三甲】]`悉伐底羯`[*5-2]囉=羅【三】*`囉訶不得發。 「又阿伐哩(二合)摩哩(二合)迦木如上,用由底迦(二合)花三甜,如上時數月,即輸迦囉(二合)羯囉訶不得發。 「又波勒乞沙木如上,用多迦羅(二合)花三甜,日如上數,凡三七日,一切羯囉訶一切拏吃`[娑=沙【三甲】]`娑(二合)多囉皆不得發。」 爾時觀自在菩薩重白佛言:「我今更說別畫像法。取無毛髮不割截`[白〔-〕【三甲】]`白㲲,治護如前。畫人受八戒。中央觀自在菩薩,左手執紅蓮花、右手直下與餓鬼水,髮上結,身著白衣,如前珍寶瓔珞莊嚴,天衣為黑,於蓮花上結`[跏=加【三甲】]`跏趺坐。左廂畫大勢至菩薩、右廂畫普賢菩薩,各執白拂。畫已,於舍利塔內安置,面應向西,隨得香花任為大小供養,中間不斷誦一俱胝,行人所有橫死及惡障難皆除,或為現說辟除之法。 「又此像前用闍智娑末(二合)那花,各加持一遍供養已,便於像前臥三稜草上,即於夢中見聖者,一切所求一切行事一一具說。 「又用一俱胝迦利(二合)毘囉如法供養,得大官位,`[隨〔-〕【三甲】]`隨所處分有大威力(梵本不誦真言,准上法各一遍,應不失`[也〔-〕【甲】]`也)。 「又以闍智娑末那花一俱胝供養,得見聖者聽聞說法,仍離諸毒所害之難,凡一切毒皆不著身,命終生極樂國土。 「又於三七日用勿利(二合)迦花二十五莖供養,及用拘勿陀花二千五百供養,即獲上將位。 「又以餘地迦花萬枚葉,乃至七日,得大官位,親附國王。 「又用屈利(二合)跛迦花二千五百葉,如是三七日,得最上職命。 「又日用二千五百葉遏迦花供養,如是一月,亦如上,又得主情。 「又於夜中以闍智娑末那花二千五百葉供養其像,於`[捔=捅【三】]`捔勝所必勝。 「又至初夜分,於像前取瓦`[9]坏=杯【三甲】*`坏椀滿盛種種穀,用闍`[智〔-〕【甲】]`智娑末那花覆蓋之,加持二千五百遍。如是三時,`[謂=誦【三】]`謂初中後夜,至平明時,淨漱口已,先加持楊枝八千遍然嚼,嚼已取`[*9]`坏椀中穀口含,即得辯才,一切論議之處皆勝。 「又於像前以瓦`[*9-2]坏=杯【三甲】*`坏椀滿盛胡椒,於初夜中加持八千`[*22-2]遍〔-〕【三甲】*`遍,至平明時以香水洗其椒,更加持一千,即含之,隨所言語,一切人皆敬,不敢違。 「又法於此像前,瓦`[*9-3]坏=杯【三甲】*`坏椀盛牛黃,取有香氣花蓋之,至夜分加持`[*10-2]一〔-〕【三甲】*`一千遍,至明時先洗漱,取淨水加持八百`[遍〔-〕【甲】]`遍,以洗牛黃,點自額上,一切人見敬發善心。 「又於像前以瓦`[*9-4]坏=杯【三甲】*`坏椀盛娑多(二合)布娑婆及伐唎(二合)孕迦,以有香之花蓋之,於夜三時各加持二千五百遍,平明取塗身上,所`[至=生【甲】]`至之處皆得發善,忽有瞋人見即歡喜。 「又像前用那伽(二合)計薩(二合,龍花蘂中有)及菖蒲根、伐`[唎=利【三甲】]`唎(二合)孕迦、悉利(二合)弊娑、多迦(二合)多揭,已上五味相和盛椀中,以有香之花蓋之,至夜分中加持二千五百遍,至平明時別遣童女純著白衣,於淨滑石上研其藥,即取塗身自上及下,見行人者如前。 「又於像前取欝金、沈香、白檀香、龍腦四物和,置瓦`[*9-5]坏=杯【三甲】*`坏椀中,以闍智娑末那花蓋之,至夜分中加持二千五百遍,至平明取塗身上,即准前。 「又像前以嘻利(二合)馱囉(二合,欝金根)及摩拏多(二合)室羅(雌黃也)、牛黃三物安椀中,至夜分中加持二千五百,平明取點額`[15]上〔-〕【三】*`上,見皆敬愛。」 「我今更說別畫像法。取不割截無毛髮㲲,如前治淨或木板平淨治,於中央畫觀自在菩薩,坐蓮花臺,以七寶嚴身,或衣纈衣或白衣。左邊畫作羂索,及畫怛跢迦悉(二合)地,右邊畫作須彌盧山,山根畫大海水遶之。菩薩上畫作彩雲,雲中畫諸仙天,雨種種花而以供養。畫已,於直入海名泉岸上,面向西安之。如前誦一俱胝,即得一切明仙中囉惹。若更誦三俱胝,即成一切明仙中斫羯囉囉惹。 「又於前但誦三洛叉半,得成尊位。誦一洛叉,得大將位。 「又於前日日誦二千五百,每日得四枚迦利`[16]娑=沙【三甲】*`娑半那。 「又於前白月十二或十三日,受八戒齋,誦萬遍,得近習大官。 「又十字街中然四盞燈,以乳酪飲食供養,誦二千五百遍已,即於比近樹下寢。夜夢中有藥叉女來白言:『尊者有何要事?遣我何所作?』行人應報言:『作母或姊妹等。』是女即隨處分。 「又先受八戒,於阿師伐(二合)馱樹下張像,誦三洛叉半,然獻香花、乳酪、粳米飯、菓子等。布`[列=烈【甲】]`列訖,作無限念誦,不得停歇。爾時有藥叉`[鬼=兒【甲】]`鬼如一婆羅門,來白行人言:『今遣我欲作何事?』行人報言:『為我使者。』即奉受使。從此已後,每於日西來取進止,即應令作事業。若行人不如法者,反為所嗔,乃至致損。如不伏處分者,即為降伏法。凡役使者,以降伏法使之。 「又張像安於毘梨勒樹下,於前用`[葱=慈【甲】]`葱滓、猫兒糞、糠、油麻、黑豆黃炒末,已`[*15-1]上〔-〕【三】*`上五物和燒,誦萬遍。即一鬼來,行人不得驚怖,向云:『汝為我使者。』縱令作一切難事苦事,必不敢違。 「又張像於阿脩羅窟門前,如法誦一俱胝,即阿脩羅女出,請行人入。入已,於阿脩羅王中得自在位,壽一劫,見慈氏下生。」 「我今更說刻雕像法。或用金銀、或用香木,`[已=以【明】]`已六指量刻觀自在像,左手執蓮花、右手施無畏。刻畢,安舍利塔中。於前先持二洛叉半,然取阿輸迦樹枝作小筐子,取`[麼=麻【三甲】]`麼那多(二合)悉囉(二合)及取素伐利(二合)盞儞(二合),隨得一色安筐子中。於像前如法供養、結界、護身,作無限念誦,乃至筐子中出聲。出聲已,即其藥點於眼中,即身淨,壽一劫,於諸明仙中得囉`[若=惹【三甲】]`若自在。 「又先覓黃牛有`[牘=犢【三甲】]`牘子者,取此牛酥亦取其乳,於銅器中盛。用嘻利(二合)多囉、安闍`[都=那【三甲】]`都摩、那多(二合)尸羅,及用金末、鍮石末、銅末,六物相`[和〔-〕【甲】]`和擣篩,便丸之,於銅器中盛。加`[特=持【甲】]`特是藥乃至火出,即出一丸安口中,便身淨,吐出乃見,壽萬年,一切事皆得自在,`[唯〔-〕【三】]`唯除婬慾。命終生極樂國土。 「又以金銀或好鐵,如法作刀、或輪、或瓔珞等寶具,或復作鉢。以是物等置阿師伐馱樹葉上,作無限念誦,乃至其物動搖。見動已,手執之,即成明仙,壽命一劫。即見聖者,於彼聞法已,便得解脫。 「又以牛黃、安闍那(二合)共多利(二合)嚕訶相和為丸口含,於像前無限念誦。乃至像眼睛動搖,即得人中自在,眼亦`[明=眼【甲】]`明淨。 「又先於像前誦三洛叉,供養十萬莖蓮花,然更誦一俱胝,即於念誦處眠。夢中得見阿彌陀佛及菩薩眾,聽說法音,得不退地菩薩位。」 「我今更說捏塑像法。以淨黃`[泥=埿【甲】]`泥作觀自在像,`[若=或【甲】]`若一肘二肘,像法如前。於像前作圓鑪,鑪前以種種香作小圓壇子,`[取〔-〕【三甲】]`取未墮地瞿摩夷作彼人形,持利刀割此糞人,一片一投火中護摩,乃至形盡。如是日三時,至一月,隨念何人,即得珍敬如僕隷見主。 「又以一切諸香作人形,然阿輸迦木火。男從右脚、女從左脚,以利刀片片割護摩,如上時月,一切人見聞者皆得如意。 「又以黃黍、米糠作人形,用波羅多迦木然火,割護摩,日時月如上,即一切鬼神隨得應念珍重供養,仍與一切財寶五穀等,所索不違。 「又以油麻滓作人形,然婆羅門皂莢木火,餘如上。三七日已,一切囉乞沙(二合)娑隨念珍重。 「又粳米作人形,然`[秣=袜【宋元甲】]`秣馱木,餘如上,三七日准前。 「又生`[17]酥=蘇【甲】*`酥`[18]作=作人【三】*`作形,然阿師伐木,餘如上,一月已,一切准前。 「又以粳米飯和`[*17-1]酥=蘇【甲】*`酥作形,然波羅賒木,如上,一月已,一切天准前。 「又酪和飯作`[人〔-〕【甲】]`人形,然阿輸迦木,如上,一月一切,迦嚕拏如上。 「又黃黍穀和作人形,然伽陀羅木,如上,一月,一切乾闥`[婆〔-〕【甲】]`婆如上。 「又豌豆、酪、蜜和作人形,然杉摩夜木,如上,一月,摩醯首羅并眷屬如上。 「又油麻滓或油麻和蕎麥麵作人形一,如上,一切猛惡損害`[鬼〔-〕【三】]`鬼神等皆降伏,不違教命。」 「我今更說餘法。於舍利塔誦二千五`[22]百=百遍【三】*`百,得成伐嚕(二合)尸婆。如上所說法者,皆得具作成也。 「又但心誦不出音,能滅一切前身中所作一切惡業罪障。出聲誦,滅現在一切罪障,即見好相。 「又直入海泉水中至腰下,誦二洛叉半,即聖者現,說一切功德諸善法門。 「又如上以闍智素勿利(二合)那花二十五萬莖,一誦一投泉中,即聖者為說滅諸罪障法門。 「又以日日供養聖者,心念二十一遍,一切罪障悉滅無餘。 「又心念誦,觀想心作塔形,乃至八`[*22-1]百=百遍【三】*`百,此人命終生極樂國土。 「又造一肘塔,塔前誦八`[*22-2]百=百遍【三】*`百,一切罪障消滅,命終如上。 「又食前食後,若坐若臥、若行若住,但心念誦,即得菩薩不退地位,臨終親見聖者。 「又若不能造塔,但心念塔,於前各誦萬遍已,亦以心念種種供養者,一切應墮地獄重罪悉滅無餘。 「又若為利益一切眾生故念誦,一切善法隨身而集。」 「我今更說餘法。若於塔前或於山頭大設供養,於觀自在菩薩`[前〔-〕【三甲】]`前自受八戒,食大麥飯及乳食,誦三洛叉半,即成浮利婆(二合)尸婆法。 「又正月一日或二月十五日,受八戒,供養聖者,誦八`[千=千遍【三】]`千,即悉地。後所作事,皆得自在。 「又若正月一日供養聖者,燒沈香,以有香之花八千葉,每葉一誦一投打菩薩心上,乃至花盡,一夜念誦,得見聖者。若不得見,即得五百兩素伐囉那。 「又以牛`[*17-2]酥=蘇【甲】*`酥八千遍護摩七日已,`[囉惹〔-〕【三甲】]`囉惹珍敬。 「又摩那羅樹枝作小筐子,以種種寶`[莊嚴=𭼩莊【甲】]`莊嚴其筐,以婆羅門皂莢木然火,取摩羅那木八百遍護摩,隨喚何人無`[問〔-〕【三甲】]`問遠近即到。 「又以阿輸迦木,長六指,作骨`[6]撾=擿【三甲】*`撾子。上山頂,喫大麥乳食,加持三洛叉。然自白月十五日三日不食,以阿輸伐多樹葉蓋骨`[*6]`撾子,更誦多少。乃至其處有一仙女來已,行人即起問訊,便乞所願,或作姊妹母妻等,是仙女必不敢違,常為供`[承十二人分=承士一人分【甲】]`承十二人分及與金釘,仍延命千歲。 「又月蝕之時,用上牛`[*17-3]酥=蘇【甲】*`酥盛於淨器,取阿輸波多樹葉蓋之,加持不絕。比至月生如故已,現三種相,所謂沸、煙、火焰。若沸服之,壽五百歲,日行五百里,於不現形仙中為尊。若煙出服之,即隱形,去地二十四指,日行千由旬,壽千歲。火出而服,得大神力明仙,壽三劫。 「又以紅蓮花和三甜護摩一萬,從此火中吉祥天現,姝妙殊特,手執蓮花,隨所求願即與,或與為母姊妹等事,亦與金釘。 「又受八戒,用大麥食及和乳喫,坐三稜草席,誦八千遍,一切飢渴`[之=乏【三甲】]`之苦皆消滅。 「又入水至`[臍=齊【宋元】]`臍,誦一俱胝,能見地中一切伏藏,亦開一切阿修羅門,能破一切日月宮殿,`[任=住【宋甲】]`任為降伏或任追召一切那誐,亦能令死`[活=活一切諸毒無不消滅亦能令死活【甲】]`活;一切諸毒無不消滅,亦能作扇底迦,亦能取伏藏,亦能攝取一切眾生,亦能令本無男女者而有男女。 「又誦八百遍,能護己身,捔勝之處而不墮負。 「又於王宮之內如上護身,一切`[怨=冤【三甲】]`怨家惡人所皆獲勝。 「又塔前誦六洛叉,然以不割截白㲲蓋覆像,作無限不間誦。比至㲲上火出已,行人得將三千人乘空,能作種種不思議事。」 「我今更說別法。准前像上加持摩訶稅`[門=閉【三甲】]`門(二合)馱像,作白檀色,珍寶瓔珞種種如法莊嚴,其髮上結不得披下,天衣白色。畫已,設大供養,如法誦三洛叉,得悉地。」 「我今更說別事法。先受八戒,或於淨處或泉水邊造一舍利塔,中安十二因緣偈。晨造一塔,持誦八千,日中亦`[然=然日暮亦然【甲】]`然,得一切明仙中輪王,恒與聖者同住,亦向西方見阿彌陀佛,延壽一劫。無量明仙前後圍遶,大梵天王自來供養,隨意自在。 「又阿伐利(二合)末羅(二合)迦木然火,亦以此木和三甜護摩八千,即與眷屬隨意珍敬。 「又阿娑安`[二合〔-〕【三】]` \(二合)戰那藥、摩那多(二合)悉羅藥,及取自身血、女人身血、波利(二合)摩羅花。已上藥皆等分,擣篩為末。三日不食,`[直=入直【甲】]`直入海泉水中至`[臍=齊【甲】]`臍立,手執上藥作無間斷念誦,比至火焰出。此藥,一切天、龍、藥叉、囉乞`[*16-1]娑=沙【三甲】*`娑娑等八部鬼神皆來使喚,亦能令誑,亦能得一切真言悉地,及諸刀仗器具皆令誑惑,乃至過去未來被誑,何況現在。 「又獻聖者萎蓮花和己血及上`[18]酥=蘇【三甲】*`酥,先像前作小壇子,設大供養。取遏迦木然火,用其藥護摩,如是三度。隨念何人,任意所使如僕人見主。仍得一百`[錠=鋋【三甲】]`錠金,必不敢違。 「又任然雜木柴,以墓中土護摩,隨念何人稱其名為之八千遍,即得隨意敬重。 「又以赤芥子油并取芥根莖及花和自身血,用遏迦木然火,護摩其藥。隨念何人,稱其名如上。若加持其七遍,其人火急即至。 「又先受八戒,誦八千遍已,令好手畫人亦受八戒,先教持誦阿唎多囉真言,畫作弊羅娑像。像前安四枚阿悉伐(二合)樹葉,取象牙及豌豆。又以摩那`[那=多二合【三】,〔-〕【甲】]`那悉羅藥,或取三兩或取八兩,已上三味,安前葉上。又用三葉蓋其藥,或用八日十五日或月蝕時,加持其藥中無間念誦,比現三相,隨得上中下悉地。」 「我今更別說法。先受八戒,以為乞食。日時香湯洗浴,著新淨衣,發大菩提心,斷除貪愛,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或於塔中或於佛前誦三洛叉。然淨㲲上畫觀自在菩薩,手執蓮花,於蓮花上立,應為黑色,以寶莊嚴,髮`[1]髻=結【三甲】*`髻向上,以細白㲲博著二肩。畫已,安舍利塔中,三日不食,像前設大供養,用體悉(二合)多木和`[*18-1]酥=蘇【三甲】*`酥蜜護摩二萬四千。即像放光,或地動、或聞鼓聲、或燈焰漸長、或花動。若見如是相,即知以悉地,能滅一切諸惡,已蒙本尊恒為護`[持=身【甲】]`持,所求大願皆得自在,此人所在見者愛敬。 「又以阿師伐(二合)馱樹葉,著蘇嚕(二合)馱安闍那,於像前加持不`[間=聞【宋元甲】]`間息,比現三相,得三悉地。 「又日三時香湯洗浴及換淨衣,乞食而食,如法供養誦三洛叉。然或二十三日或二十九日,以烏油麻和三甜護摩八千,得一千迦利沙半那。 「又口含菖蒲根無限念誦,比現三相,得三悉地,煖聰明、煙隱身、火乘空,次第應知。 「又以紫檀木長六指或十二指作齒木,先持三洛叉,即白月十五日像前無間念誦,比三相現,得三悉地。 「又正月一日受八戒,日三洗浴,誦一洛叉。然畫阿唎馱囉像,色如檀木,坐蓮花,以種種寶莊嚴,髮上`[*1-1]髻=結【三甲】*`髻,左手執蓮、右手把果,著白天衣戴華冠,以慈悲顏看行者。畫已,安舍利塔中,以白蓮花護摩一洛叉,即得一切明仙中王,常與聖者同住,亦能遊行極樂世界,亦能降伏大梵天王從座而下,亦得為四天下主,隨所念至皆得自在,亦得親見一切諸佛,延壽一劫。 「又欲得速悉地,乞食日時洗浴香湯。如法洗已,誦五十洛叉,必得悉地,心所求事皆得圓滿。 「又以白牙作筒子,以金裝其表,於內盛摩那多(二合)悉囉(雄黃)藥,安像前無限念誦。加持此藥筒子,`[比=皆【甲】]`比現三相,得三悉地。 「又先像前誦十六洛叉,即安像舍利塔中,以白㲲覆作無間誦,比像火然,得將千餘人`[乘=我【甲】]`乘空。 「又不語,於像前坐三稜草,誦十六洛叉。白月取烏曇婆羅木護摩八千,能療一切病,無不愈。 「又入水至`[臍=齊【甲】]`臍,誦一洛叉,能見一切地中伏藏,能破一切阿脩羅宮,能縛一切火神,能結界,能召諸龍,能令已死者更生,亦能作舍安(二合)馱,亦能作烏闍阿(二合)多那(二合)`[陀也〔-〕【三】]`陀也,亦能攝喚,亦能令諸毒消除,凡毒惡有情皆得降伏,亦能與彼生男女。加持八千,一切戰陣皆勝,亦能令外賊降伏。 「又以多唎(二合)路訶(三金,即金、銀、銅)長六指許作蓮華,日三時香湯洗浴,不與一切人語,於塔中誦五洛叉,然供養三日不食,持其蓮花無間斷誦,比花火然,得將三千人乘空,得往生極樂國土,與一切聖者等一切菩薩同住。 「又食大麥食,日三浴三換衣,誦一俱胝,得心中悉地。 「又畫觀自在像如前法,右廂加畫阿唎多𠼝菩薩,立於蓮`[花〔-〕【三】]`花臺上,身色如檀木,以寶莊嚴髮向上結,戴蓮花冠,著白天衣,合掌恭敬作禮自在狀。畫已,設大供養,誦三洛叉,得心中一切悉地。」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說此微妙祕密甚深法已,於是會中大菩薩眾、天龍八部、一切金剛,聞是法已,皆大歡喜,禮佛而退。 `[(阿唎…經)八字〔-〕【甲】]`阿唎多`[羅=羅陀羅尼【明】]`羅阿嚕力經`[甲本奧書云此帖第二十八帙歟永正十七六五沙門覺道記之二十一才,永承三年七月十一日勘交之處不入錄內題外題共不見若是取本書置他文歟]`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20 冊 No. 1039 阿唎多羅陀羅尼阿嚕力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