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071 \[No. 1070, cf. No. 901(Fasc. 4)] `[【原】麗本,【甲】平治元年寫東寺三密藏本]`十一面神呪心經 `[大唐〔-〕【甲】,唐【明】]`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住室羅筏竹笋道場,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摩訶薩無量無數,慈氏菩薩而為上首。復有無量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及諸天、龍、藥叉、`[犍=健【元明】]`犍達縛、阿`[素=索【甲】]`素洛、揭路茶、緊捺洛、莫呼洛伽、鳩`[畔茶=槃茶【甲】]`畔茶、`[畢〔-〕【甲】]`畢舍遮、人非人等,大眾圍遶、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而為說法。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與無量俱胝那庾多百千持呪神仙,前後圍遶來詣佛所。到已頂禮世尊雙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有神呪心名十一面,具大威力,十一俱胝諸佛所說。我今說之,`[欲=為欲【明】]`欲利益安樂一切有情,除一切病故滅一切惡故,為止一切不吉祥故,為却一切惡夢想故,為遮一切非時死故,欲令諸惡心者得調淨故,有憂苦者得安樂故,有怨對者得和解故,魔鬼障礙皆消滅故,心所願求皆稱遂故。世尊!我不見世間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等,以此神呪防護其身,受持讀誦書寫流布,而為一切災橫魔障、刀杖毒藥、厭禱呪術所能害者。我亦不見以此神呪隨所住處,若遠若近結作界已,有能越之來相嬈害,唯除決定惡業應熟。世尊!彼當證知是事必爾,唯應信受不應分別,如此則令一切災橫皆悉遠離不得侵近。此神呪心,一切諸佛同所稱讚、同所隨喜,一切如來憶持守護。世尊!我憶過去過殑伽沙等劫前,有佛出世,名百蓮花眼無障礙頂熾盛功德光王如來應正等覺。我於爾時作大仙人,從彼世尊受得此呪。得此呪時見十方佛,應時證得無生法忍。當知此呪具大威力。是故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受持讀誦此神呪者,應當恭敬至心繫念。每晨朝時如法清淨,念誦此呪一百八遍。若能如是,現身獲得十種勝利。何等為十?一者身常無病;二者恒為十方諸佛攝受;三者財寶衣食受用無盡;四者能伏怨敵而無所畏;五者令諸尊貴恭敬先言;六者蠱毒鬼魅不能中傷;七者一切刀杖所不能害;八者水不能溺;九者火不能燒;十者終不橫死。復得四種功德勝利:一者臨命終時得見諸佛;二者終不墮諸惡趣;三者不因險厄而死;四者得生極樂世界。世尊!我憶過去過十殑伽沙等劫,復過於此,有佛出世,名美音香如來應正等覺。爾時我身作大居士,於彼佛所受得此呪。得此呪時便於生死,超四萬劫誦持此呪,復得諸佛大悲智藏一切菩薩解脫法門。由此威力,能救一切牢獄繫閉、杻械枷鎖、臨當刑戮、水火風賊、蠱毒厭禱、人非人等種種苦難。由此我於一切有情,能作歸依、救護、安慰、洲渚、室宅。以此呪力、攝取一切勃惡藥叉邏剎`[娑=婆【甲】]`娑等、先令發起慈心愍心、然後安立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我此神呪有大威力,若誦一遍即能除滅四根本罪,及五無間令無有餘,況能如說而修行者。若有曾於百千俱胝那庾多佛所種諸善根,乃於`[今=爾【元明】]`今時得聞此呪,況能受持如說行者。若能晝夜讀誦受持此神呪者,我當令彼所有願求悉得如意。若有能於半月半月,或第十四日或第十五日,受持齋戒如法清淨,繫心於我誦此神呪,便於生死超四萬劫。世尊!我由此呪,名號尊貴難可得聞。若有稱念百千俱胝那庾多諸佛名號,復有暫時於我名號至心稱念,彼二功德平等平等。諸有稱念我名號者,一切皆得不退轉地,離一切病、脫一切障一切怖畏,及能滅除身語意惡。況能於我所說神呪,受持讀誦如說修行,當知是人於無上菩提則為領受如在掌中。」 爾時世尊讚觀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於一切有情發起如是大慈悲意,而欲開示此大神呪。善男子!汝由此方便,能救脫一切有情所有病苦障難怖畏、身語意惡,乃至安立一切有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亦隨喜受汝神呪,汝當說之。」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地曲躬合掌【元明】]`地,而白佛言:「誦此呪者應作是說: 「敬禮三寶。敬禮聖智海遍照莊嚴王如來。敬禮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敬禮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大悲者。 「怛`[2]姪=經【元明】*`姪他闇(一) 達囉 達囉(二) 地𭌆地𭌆(三) 杜嚕杜嚕(四) 壹𪘨(去聲`[3]呼〔-〕【明】*`呼,下同)伐𪘨(五) 折隷折隷(六) 鉢囉 折隷 鉢囉 折隷(七) 俱素謎(八) 俱蘇摩伐`[隷=㘑【元明】]`隷(九) 壹履弭履(十) 止履止徵(知里`[5]反=切【明】*`反)(十一) 社(時賀`[*5]`反)`[摩=羅摩【元明】]`摩波`[隷=捺【元明甲】]`隷耶(夷何`[*5]`反)(十二) 戍(輸律`[十=反【元】,切【明】]`十) 陀薩埵(十三) 莫訶迦嚧尼(上聲`[*3]`呼)迦(十四) 莎(去聲`[*3]`呼,下皆同)訶(十五)」 「世尊!此是根本神呪。若有念誦,獲如上說功德勝利。」 「敬禮三寶。敬禮聖智海遍照。莊嚴王如來。敬禮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敬禮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大悲者。 「怛`[*2-1]姪=經【元明】*`姪他呵呵呵呵(一) 壹隷弭隷(二) 止隷婢隷(三) 棄(上聲`[*3-3]呼〔-〕【明】*`呼)隷呬(上聲`[*3]`呼,下皆同)隷(四) 莎訶(五)」 「世尊!此是呪水及衣呪。若欲入道場,先當洗浴,後以此呪呪水七遍灑身結淨。復以此呪呪衣七遍,然後取著。」 「敬禮三寶。敬禮聖智海遍照莊嚴王如來。敬禮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敬禮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大悲者。 「怛`[*2-2]姪=經【元明】*`姪他拄(吒古`[*5-3]反=切【明】*`反)嚕拄嚕(一) 呵呵呵呵(二) 莎訶(三)」 「世尊!此是呪香`[燈=燒【甲】]`燈呪。若入道場欲燒香供養時,先以此呪呪香七遍,然後燒之。欲然燈時,先以此呪呪油七遍,後以然燈。」 「敬禮三寶。敬禮聖智海遍照莊嚴王如來敬禮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敬禮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大悲者。 「怛`[*2-3]姪=經【元明】*`姪他 死`[10]履=𭌆【元明甲】*`履死`[*10]`履(一) 地`[*10]`履地履(二) 死𭌆地𭌆(三) 莎訶(四)」 「世尊!此是呪華香鬘呪。若入道場欲以花香鬘供養時,先以此呪呪花七遍,用散尊像。復以此呪呪香七遍,以塗尊像。復以此呪呪鬘七遍,以嚴尊像。」 「敬禮三寶。敬禮聖智海遍照莊嚴王如來。敬禮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敬禮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大悲者。 「怛`[*2-4]姪=經【元明】*`姪他 娑睇娑睇(一) 死地死地(二) 素(上聲`[*3-5]呼〔-〕【明】*`呼,下同)杜素杜(三) 莎訶(四)」 「世尊!此是呪獻佛供呪。若欲以飲食花果等供養佛時,先誦此呪呪之二十一遍,然後獻奉。」 「敬禮三寶。敬禮聖智海遍照莊嚴王如來。敬禮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敬禮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大悲者。 「怛`[*2-5]姪=經【元明】*`姪他 末死達死(一) 折𭌆折𭌆(二) 虎嚕虎嚕(三) 主嚕主嚕(四) 素(上聲`[*3-6]呼〔-〕【明】*`呼,`[下=下亦【甲】]`下同)嚕素嚕(五) 母嚕母嚕(六) 莎訶(七)」 「世尊!此是呪薪呪。若欲以上根本神呪隨事有所作時,先以此呪呪闍底花木一遍,擬用然火。復別取闍底花木,寸截以為三十一段,用酪`[12]酥=蘇【甲】*`酥蜜漬之經宿。每取一段呪之一遍,即擲火中乃至皆盡,然後隨事作所應作。」 「敬禮三寶。敬禮聖智海遍照莊嚴王如來。敬禮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敬禮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大悲者。 「怛`[*2-6]姪=經【元明】*`姪他 壹履弭履(一) 比履底(丁里`[*5-4]反=切【明】*`反,`[下=下皆【元明】,下比【甲】]`下同)履(二) 止履呬履(三) 莎訶(四)」 「世尊!此是結界呪。欲結界時,先以此呪呪水七遍散灑四方,或呪芥子或呪淨灰皆至七遍散四方面,隨心遠近即成界畔而為防護。」 「敬禮三寶。敬禮聖智海遍照莊嚴王如來。敬禮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敬禮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大悲者。 「怛`[*2-7]姪=經【元明】*`姪他 比胝比胝(一) 底胝底胝(二) 止胝止胝(三) 費(房`[匪=匪反【元】,匪切【明】]`匪,下同)胝費胝(四) 揭車揭車(五) 薄迦梵(六) 阿唎`[耶=邪【甲】]`耶婆(肥何`[*5-5]反=切【明】*`反)盧枳低濕伐囉(七) 颯縛婆縛(去聲`[呼〔-〕【元明】]`呼)南(八) 莎訶(九)」 「世尊!此是請我還自宮呪。若所作事竟,請我還自宮時,應以此呪呪水七遍散灑四方,我便還去。」 「世尊!如是神呪雖不成立,而亦能作種種事業,至心念誦無不獲願。若患瘧病或一日一發或二日一發,或三日一發或四日一發,若患鬼病、或部多鬼所作、或茶耆(上聲呼)尼所作、或畢舍遮所作、或羯吒(平聲呼)布怛那所作、或癲鬼所作、或癎鬼所作、或餘種種惡鬼所作,皆以此呪呪彼患者一百八遍,即得除愈。若障重者,用五色縷誦呪作結,一遍一結凡一百八結,以繫病人頸上或繫臂上,罪障消滅病即除愈。若患丁腫癰腫、`[17]瘻=𭼴【元明甲】*`瘻瘡疱瘡、疽瘍癬等種種惡病,若被刀箭`[牟=矛【元明】]`牟矟等傷,蛇`[蠍=蝎【甲】]`蠍蜈蚣毒蜂等螫,皆以此呪呪之七遍即得除愈。若障重者,呪黃土埿至一七遍,用塗病處,所苦得除`[愈〔-〕【元明】]`愈。若患緩風偏風`[𮌓=癱【元明】,發【甲】]`𮌓風、耳聾鼻塞𤺍風等病,皆應至心念誦此呪,呪彼患者一百八遍,病即除愈。若障重者,以油或`[*12-1]酥=蘇【甲】*`酥煎樺皮及青木香,每呪七遍即用塗身、或滴耳鼻、或令服之,所患便愈。若有所餘種種疾病,皆應至心以此`[呪=呪呪【元明】]`呪之,或自念誦,即得除差。 「世尊!若欲成立此神呪者,應當先以堅好無隙白栴檀香刻作觀自在菩薩像,長一搩手半,左手執紅蓮花軍持,展右臂以掛數珠及作施無畏手。其像作十一面,當前三面作慈悲相,左邊三面作瞋怒相,右邊三面作白牙上出相,當後一面作暴惡大笑相,頂上一面作佛面像。諸頭冠中皆作佛身。其觀自在菩薩身上,具瓔珞等種種莊嚴。造此像已,欲求願者,著新淨衣受持齋戒,從白月一日至第八日,每日三時念誦此`[呪【CB】,況【大】]`呪一百八遍或無量`[遍=無遍【甲】]`遍。從此以後於一靜處敷清淨座,安置所造觀自在菩薩像面向西方,隨力所辦獻諸飲食,唯燒沈水及蘇合香。行者當食大麥乳食,如前念誦至第十三日。從此以後所設供具須倍勝前,行者唯應食三白食,謂乳酪飯。取菩提樹木像前然火,復取彼木寸截以為一千八段,用覩嚕色迦香油漬之,每取一段誦呪一遍擲置火中乃至皆盡。爾時大地岌然搖震,由此像身亦即運動。從最上面口中出聲讚行者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如是懃苦求願,我當令汝所願滿足。令汝於此騰空而去,或復令汝所遊無礙,或作持呪仙人中王,或使如我自在無障。』 「復次行者或於白月第十五日,以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像置有佛馱都制多中,著新淨衣受持齋戒,經一日一夜不飲不食,取蘇末那花一千八枚,每取一花呪之一遍,擲置像上乃至皆盡。爾時其像當前一面,口中出聲猶如雷吼,由此便令大地震動。行者爾時應自安心,勿生恐怖但念神呪,乞所期願作如是言:『敬禮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大悲者。我於何時能與一切有情作大依怙?能滿一切有情心之所願?』時觀自在便與其願。當與願時,諸天龍等無有能與作障礙者。復次行者於月蝕時,取`[穌=酥【元明】]`穌一兩銀器盛之,置此像前,念誦此呪,乃至是月還生如故,便取食之,身中諸病無不除愈。 「復次行者應等分取雄黃、牛黃,置此像前念誦此呪一千八遍,以水和之點置眉間,三事成就如前所說。若和暖水洗浴其身,則一切障礙、一切惡夢、一切疫病皆得除愈。 「復次若他方怨賊欲來侵境,應取`[燕=胭【明】]`燕`[脂=支【甲】]`脂一顆,誦此呪呪之一百八遍`[莊=糚【甲】]`莊點此像,左邊瞋面正向彼方,`[令=今【甲】]`令怨賊軍不得前進。 「復次若國土中人畜疫起,於此像前然`[住=任【元明】]`住婆木火,復別取彼木寸截以為一千八段,每取一段塗芥子油呪之一遍,擲置火中乃至皆盡。復取緋縷作七呪結,一呪一結,繫置最上佛面頂上,能令疫病一切消除。疾疫除已,解去呪索。 「復次若有卒為茶耆(上聲呼)尼、部多鬼等魅著成病,應取白縷作二十一呪結,一呪一結,繫著當前慈悲面頂上,經一宿已解取,以繫病人頸上,病即除愈。若業障重不除愈者,應取此索更呪一百八遍,繫前所繫像頂上,經一宿已解取,以繫病人頸上,必得除愈。 「復次若有長病困苦不差,或惡神鬼來入宅中,應取薰陸香一百八顆,在此像前顆呪一遍,擲置火中乃至皆盡。復取白縷作二十一呪結,一呪一結,繫置當前慈悲面頂上,經一宿已解取,`[以〔-〕【元明】]`以繫病者頸上,所患除愈惡鬼退散。 「復次若為怨讎伺求其便,鬪諍厭禱欲作衰害,應以種種香花等物供養此像,以婆鑠迦木像前然火,取芸`[薹【CB】,𮑢【大】]`薹子一百八顆,各呪一遍擲置火中。復取白縷結作一百八結,一呪一結,繫著此像左邊瞋面頂上,經一宿已解取此索,稱怨讎名,截一一結各令異處,一稱一截乃至都盡,今彼怨讎所作不遂自然歸伏。 「復次若`[人=入【甲】]`人欲求諸善好事,取五色縷結作呪索一百八結,一呪一結,復於像前呪之七遍,繫置當前慈悲面頂上,經一宿已解取,繫自身上,所求如意。 「復次若知身中有諸障難,所求善事多不如心,衰禍時時無因而至,應以香水浴此像身,復取此水呪之一百八遍,以浴毘那藥迦像身。復取呪之一百八遍,自灑其身,一切障難自然消滅,諸有所求無不如意。」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說此`[經=語【元明】]`經已,一切大眾同時讚言:「善哉善哉!大士!乃能為欲利益安樂諸有情故說此神呪。我等隨喜亦願受持。」爾時大眾歡喜踊躍,遶佛三匝,作禮而去。 十一面神呪心經`[此下甲本奧書曰,寫本云此經奉授太上皇仍委細點之竟,平治元年壬五月四日於勸修寺西山住房書之交了僧興然]`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20 冊 No. 1071 十一面神呪心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