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093 \[Nos. 1094, 1095, 1099, cf. No. 1092(Fasc. 1)] `[1]不=佛說不【明】*,【原】麗本`不空羂索呪經 隋天竺三`[藏=藏法師【三】]`藏闍那崛多`[譯=等譯【三】]`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逋多羅山頂觀世音宮殿所居之處,於彼山中多有娑羅波樹、多摩羅樹、瞻蔔華樹、阿提目多迦華樹等,更有種種無量無邊諸雜寶樹周匝莊嚴,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復有無量首陀會天無量百千左右圍遶,其名曰:自在天眾、大自在天眾。復有若干大梵天王及諸天子,請佛說法。 爾時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是海會大眾之中即從座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面目熙怡開顏含笑而白佛言:「婆伽婆!`[於=我【三】]`於有心呪名曰不空羂索王。我於往昔從發菩提心已來過九十一劫,於是劫中有世界名曰觀視,於彼剎中復有一佛,名曰世界王如來應正遍知。然彼如來憐愍我故說此心呪,我時於彼`[佛世尊所〔-〕【三】]`佛世尊所受持不忘,以是力故從是已來常為無量無邊百千摩醯首羅諸大天眾、淨居天王并諸天子無量無邊說法教化,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我於彼佛所得是呪已,即得不忘智勝莊嚴等一萬三昧。世尊!隨有此心呪處,當知彼處有大天眾,所謂自在天、大自在天、大梵天、`[梵天〔-〕【三】]`梵天等一萬二千守攝防護。世尊!隨其所在有是呪處,應如塔想。世尊!隨何方面有是心呪,應當證知彼諸人輩已曾供養百千萬億那由他諸佛種諸善根。世尊!若復有人聞此不空心呪者,當知彼人若於往昔於他人所行諸穢惡、造諸非法、毀謗諸師、毀謗正法,`[未=於未【三】]`未來世必墮阿鼻地獄,一切諸佛菩薩聲聞辟支佛等皆悉捨離。彼人於後生悔恨心不復造惡,彼人若能一日一夜斷食誦此心呪,彼人重罪現世輕受,或一日間得寒熱病,或復二日或復三日或復四日或復七日得寒熱病,或復眼痛或得耳痛,或脣齒疼痛或舌齶疼痛,或復心痛或復腹痛,或膝痛或脇痛腰脊肋痛,或患支節疼痛或得痔病,或大小便利不通或下痢,或患手足或頭痛,或患瘡癬,或患白癩大癩甘瘡疱瘡反華瘡惡毒瘡月食瘡,或得羊癲諸鬼病等,或值呪咀`[野=蠱【三】]`野道種種言說,或為他作而反著之,或為已作而更著之,或被枷禁繫在牢獄,或被他打或被他殺,或他期剋罵詈毀辱或被誹謗。世尊!我今略說,或值身口意業逼切或夜得惡夢,以現受故彼等惡業悉得除滅。況復清淨諸眾生輩,正信正行不滅罪者,無有是處。世尊!若有四輩人民等,`[設〔-〕【三】]`設以諂曲心聞此呪者,或復讀誦或復受持,或晝夜常誦,或為他解說已教令聽聞,乃至在畜生前說此心呪令彼耳聞,復能說是金剛句等,自心念言:『金剛句者何等是也?所謂一切不捨是也,一切不分別是也,一切無為是也,一切不遲至是也,一切不作是也,一切不染是也,一切平等心是也,一切無至是也,一切不棄捨是也,一切不離五陰是也。』如是方便當須念佛。彼等諸人,十方諸佛數滿一千在於現前,彼等諸佛當教是人懺悔除罪。世尊!我今略說,若復有人以竹帛書是心呪受持禮拜,有如是等無量無邊功德之聚。世尊!我今略說,聞此呪者不應起諍。世尊!`[若=若有【三】]`若人共他鬪諍聞此呪者,或為驚怖大家或護他意或因調戲聞此呪者,世尊!彼等諸人應當思惟:『令我耳根聞此呪者,以觀世音菩薩威神力故,非我自力。』世尊!譬如有人,或取栴檀香或取龍腦香或取麝香等種種諸香,誹謗毀辱罵詈言說。誹謗毀辱罵詈言`[訖=說【三】]`訖已,還以是香塗其身體。然彼栴檀乃至麝香不作是念:『彼人誹謗我罵詈我毀辱我。』豈有是心:『我與彼香,不與彼耶?』無有是處。世尊!但彼自有香性,不捨本性。如是如是。世尊!若有人於我此心呪或復毀辱,或復道說誹謗,乃至如上所說以諂曲之心恭敬尊重。世尊!彼諂曲眾生,於未來世於諸善根能為佛因,生生處處不離戒定及勝智慧成就福聚之香,於未來世能持戒香。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或餘人輩,為此心呪故,於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空腹一日一夜莫食,身持禁戒心行精進,一日七遍夜復七遍誦此心呪已,莫念餘事、莫共他語。世尊!彼人現世得二十種功德。何等為二十種功德?一者一切病痛不惱其身,雖有病痛,以福業力故速得除差。二者其身微妙柔軟光澤,多人愛敬。三者諸根調伏。四者大得財寶,所求隨稱,不被`[他〔-〕【三】]`他劫奪。五者火不能燒。六者水不能漂。七者王不能奪,凡所造業常得吉利。八者惡雹不傷,惡龍攝毒。九者不被災旱,不畏惡風疾雨。十者若人被蟲食於禾稼,當取其沙灰水等任意呪之七遍,八方結界、上下諸方普遍結之,一切驚怖一切蟲毒即得除滅。十一者一切惡鬼吸人精氣,或於夢中為人夫婦欲相厭魅,亦不能害。十二者於一切`[惡〔-〕【三】]`惡眾生所常得安樂,心恒敬重無時暫捨。十三者若有諸怨生於惡意欲來讐對,亦自消滅。十四者但有惡人欲相害者,不能為害,即自去離。十五者一切呪`[詛=咀【宋】]`詛一切蠱道,速即自攝,不能加害。十六者若處於`[眾=眾眾【三】]`眾中最強。十七者諸有煩惱不能纏遶。十八者當在陣敵鋒刃相害,一心誦呪,一切刀杖箭矢即不著身。十九者一切善神常隨擁護。二十者生生處處常得不離慈悲喜捨。世尊!若人能受持如是心呪者,當得如是二十種功德。世尊!更復有得八種法:一者命終之日,觀世音菩薩當作比丘像現其人前。二者命終之時,心不散亂,四大安隱,無諸苦惱紛繞其身。三者病雖困篤,亦無諸漏泄穢污屎尿不淨。四者命終之日,得正憶念,心不亂錯。五者命終之日,不`[復覆面而=覆面【三】]`復覆面而死。六者命終之日,得無量辯才。七者命終之日,欲樂生何佛國土者,隨意往生。八者常得善知識不相捨離。是`[故=為【三】]`故八種福相現其人前。若有人能一日三時誦念,一時三遍受持此呪者,當斷酒肉五辛,則所得功德日夜增長。菩薩不自為已,知諸眾生心性力故,當為說之。勿為慳`[悋=法【三】]`悋、勿作憍嫉,或云我能為`[汝=汝說【三】]`汝,汝不能耶。所以者何?菩薩捨嫉妬意,為諸眾生作大利益而取菩提,入菩薩數。言菩提者即是大智,言眾生者即是方便,此二法者為眾生故而有所得。世尊,願佛聽我說此心呪,於如來前欲演說故,亦為四部諸眾生輩得安樂故得利益故,更為自餘罪惡眾生除滅罪故。」 爾時世尊告觀世音菩薩言:「汝清淨眾生說是心呪,應當知時,如來隨喜。此心呪者,於未來世行菩薩行善男子善女人,於此心呪當作父母想。」 爾時觀世音菩薩摩訶薩瞻覩尊顏目不暫捨,而白佛言:「世尊!佛已聽我說此心呪,一切菩薩所應禮拜恭敬尊重此解脫圓滿法門,為眾多人得利益故得安樂故,為欲憐愍眾多人故,為諸天人世間得世樂故。 「我今頂禮三世一切諸佛,及菩薩僧,去來現在聲聞緣覺。 「我今頂禮正行正向一切諸聖。 「我今頂禮大智舍利弗。 「我今頂禮彌勒世尊菩薩眾等。 「我今頂禮本師阿彌陀如來。 「我今頂禮常住三寶。 「敬禮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大慈悲者。」而說呪曰: 「多`[姪=絰【三】]`姪他(一) 唵`[吽〔-〕【三】]`吽(二) `[10]這=適【三】*`這囉`[*10]`這囉(三) 支唎支唎(四) 朱嚧朱嚧(五) 摩訶迦𠺕尼迦(六) 悉唎悉唎(七) 之唎之唎(八) 毘唎毘唎(九) 鉢頭摩訶薩多(十) 哥羅哥羅(十一) 吉利吉利(十二) 句盧句盧(十三) 摩`[呵=訶【三】]`呵舒大薩多婆(十四) 佛著耶佛著耶(十五) 陀婆陀婆(十六) 吉膩吉膩(十七) 鉢囉`[12]二合〔-〕【三】*` \(二合)摩舒大薩多婆(十八) 迦囉迦囉(十九) 吉唎吉唎(二十) 句嚧句嚧(二十一) 摩訶薩他莫鉢羅`[*12]` \(二合)鉢多(二十二) `[*10]`這邏`[*10]`這邏(二十三) 毘遮囉(二十四) 珊遮囉(二十五) 鉢囉`[*12]` \(二合)遮囉(二十六) 伊吒吒伊吒吒(二十七) 婆囉婆囉(二十八) 毘唎毘唎(二十九) `[13]哹=呼【宋】*`哹嚧`[*13]`哹嚧(三十) 伊醯夷醯(三十一) 摩呵迦`[𠺩=[梳-木+口]【元明】]`𠺩尼迦(三十二) 摩呵鉢遮鉢帝鞞沙`[建=達【三】]`建囉(三十三) 娑囉娑囉(三十四) 柘囉柘囉(三十五) 呵囉`[呵=訶【宋】]`呵囉(三十六) 呵呵(三十七) 兮兮(三十八) `[𠹎𠹎=咻咻【三】]`𠹎𠹎(三十九) 唵(引)迦娑婆囉訶(去)莫鞞沙達囉(四十) 達囉達囉(四十一) 地唎地唎(四十二) 度嚧度嚧(四十三) 多囉多囉(四十四) 薩囉薩囉(四十五) 簸囉簸囉(四十六) `[婆=娑【三】]`婆(輕道)羅婆`[輕道囉=囉輕道【三】]` \(輕道)囉(四十七) 阿囉濕迷`[*12]` \(二合)室多薩呵薩囉(四十八) 波羅帝曼地(徒筆`[20]反〔-〕【三】*`反)多(四十九) 舍𠼝囉(五十) 十啝囉十啝囉(五十一) 多波多波(五十二) 婆伽槃(五十三) 蘇摩地底夜(五十四) 頡履屣伽拏(五十五) 居鞞羅(五十六) 婆囉醯眠達囉(五十七) 頡履屣伽拏(五十八) 啼婆伽拏(五十九) 嚩(扶夜`[*20]`反)利至多(六十) 遮羅拏(六十一) 蘇嚧蘇嚧(六十二) 朱嚧朱嚧(六十三) 沒嚧沒嚧(六十四) 散捺鳩摩囉(六十五) 侯𠺩達囉(六十六) 婆`[娑長=長娑【三】]`娑(長)婆(六十七) 比疏𮞎檀那(去)大(六十八) 頡履使那夜迦(六十九) 蒱呼毘指多鞞沙達羅(七十) 達囉達囉(七十一) 地唎地唎(七十二) 度嚧度嚧(七十三) 他囉他囉(七十四) 伽囉伽囉(七十五) 夜囉夜囉(七十六) 羅囉羅囉(七十七) 何囉何囉(七十八) 末囉末囉(七十九) 拔囉拔囉(八十) 拔囉陀`[夜=夜迦【三】]`夜(八十一) 薩曼多婆盧吉多(八十二) 毘盧吉多(八十三) 盧雞攝啝囉(八十四) 摩醯攝婆囉(八十五) 慕呼慕呼(八十六) 沒𡀔沒𡀔(八十七) 沒夜沒夜(八十八) 門柘門柘(八十九) 何𡆗叉何𡆗叉`[莫摩姓去甲寫=摩蘇迦寫【三】]`莫摩(姓去甲)寫(九十) 薩婆拔夷嚩(九十一) 薩婆烏簸達囉鞞嚩(九十二) 薩婆烏簸薩耆嚩(九十三) 薩婆揭囉醯嚩(九十四) 婆(去)馱槃達那(九十五) 曷囉社怛(九十六) `[娑=多娑【三】]`娑迦(去)囉(賊)(九十七) 何祇儞(火)(九十八) 憂馱迦(水)(九十九) 鼻挱(毒)(一百) 設薩多囉(戎仗)(一百一) 簸`[唎=利【三】]`唎摹`[遮〔-〕【三】]`遮迦(能解脫)(一百二) 迦拏迦拏(一百三) 吉儞吉儞(一百四) 句𮞎句𮞎(一百五) 遮囉遮囉(一百六) 因地唎夜(一百七) 婆(去)邏蒱澄伽(一百八) 柘妬阿唎耶薩底夜(一百九) 三鉢囉迦釋迦(一百`[3]十=一十【三】*`十) 多莫多莫(一百`[*3]`十一) 三莫三莫(一百`[*3]`十二) 莫薩莫薩`[(莫呵…三)八字=一百一十三莫呵耽摹【三】]`莫呵耽暮(一百十三) 安馱迦囉比馱摩那(一百`[*3]`十四) 殺波`[囉=羅【三】]`囉蜜多鉢`[利=唎【元明】]`利哺囉迦(一百`[*3]`十五) 彌唎彌唎(一百`[*3]`十六) 吒吒吒吒(一百`[*3]`十七) `[茶偷=荼係【三】]`茶(偷嫁`[*20]`反)`[茶茶茶=荼荼荼【三】]`茶茶茶(一百`[*3]`十八) 知知知知(一百`[*3]`十九) 伊尼夜折莫吃唎多(一百二十) 鉢唎迦囉(一百二十一) 伊醯夷醯(一百二十二) 伊濕婆囉(一百二十三) `[哹=𠸷【三】]`哹多槃`[*10]`這迦(一百二十四) 句`[10][梳-木+口]=𠺩【三】*` \[梳-木+口]句`[*10]` \[梳-木+口] \(一百二十五) 波囉波囉(一百二十六) 迦囉迦囉(一百二十七) 迦吒迦吒(一百二十八) 莫吒莫吒(一百二十九) 毘輸馱比沙耶婆私儞(一百三十) 摩訶迦流尼迦(一百三十一) 輸毘多夜社儒波比多(一百三十二) 何囉怛那(去)摩句吒摩囉達囉(一百三十三) 薩婆腎若失`[邏=囉【三】]`邏思(一百三十四) 吉唎多摩句吒(一百三十五) 摩呵大蒱多(一百三十六) 迦摩邏訖唎`[*12]` \(二合)多(一百三十七) 迦囉多邏(一百三十八) 著那三摩著(一百三十九) 毘`[木=水【明】]`木叉(一百四十) 鉢囉`[*12]` \(二合)嗛必多(一百四十一) 婆呼薩埵珊多帝(一百四十二) 鉢唎波柘迦(一百四十三) 摩呵迦[梳-木+口]尼迦(一百四十四) 薩婆羯摩拔囉那比舒馱迦(一百四十五) 薩婆嚩地鉢邏`[摹=慕【三】]`摹`[*10]`這迦(一百四十六) 薩婆薩埵娑摩攝婆索迦(一百四十七) 南摹素妬帝(一百四十八) 蘇波呵(一百四十九)」 「此呪隨誦即成,一日三時,一一時中誦一百八遍,能得除滅五逆重罪及諸業障。燒沈水香欲結界時,或呪水、或呪灰、或呪芥子、或呪紫檀木四枚,各七遍釘於四方,一切`[瘧=瘧病【三】]`瘧寒熱病,作呪索誦二十一遍繫其`[15]咽=胭【三】*`咽下,即得除愈一切諸病;或呪`[酥=蘇【宋】]`酥、或呪油、或呪水各二十一遍,呪已服之。若欲破他所作呪`[咀=詛【元明】]`咀,作其人形像,或麵或`[埿=泥【三】]`埿或`[蠟=臘【三】]`蠟,當以`[鑌=賓【宋】]`鑌鐵為刀段段割之。若有人驚怖欲護身者,當作呪索帶於身上。若有人患腹痛,呪鹹水服之。若有人被蟲毒或被蛇螫,當用`[21]塗=泥【三】*`塗呪塗之。若有人患眼痛,取白`[22]綖=線【三】*`綖為呪索繫其耳上。若人患齒,取迦羅毘羅木`[呪=呪之【三】]`呪二十一遍,然後嚼之揩磨其齒。欲作大界,取五色`[*22]`綖呪二十一遍,取紫檀木四枚為𣐍,繫索於𣐍上纏之,釘著四角即成大界。一者怖處一切驚處欲護身者,當作呪索帶行;或呪水灑之,或呪灰用散其上。若有鬼著,取五色`[*22]`綖為呪索帶之或繫身體。一切寒熱病者,取白`[*22]`綖呪二十一遍作索帶行。若有得一切種種惡瘡,取`[蓽茇=畢盋【宋】]`蓽茇擣以為末和蜜,呪二十一遍`[25]泥=塗【三】*`泥其瘡上。若有人患眼,取香湯或甘草湯呪二十一遍洗兩眼。若有人患耳,煮油呪二十一遍內著耳中。一切鬪諍、一切官府、一切恐怖處,取水呪二十一遍洗其面。若國內有大疫病,或城邑聚落乃至家內當作道場,牛糞`[*21]`塗地香湯灑地,於四角處安置新淨水瓶,以種種華置其瓶裏,復將種種華散道場處,持種種飲食皆令香美,復以種種淨草敷設道場,以食置上并諸果蓏。於四角處麵作燈盞,淨布作炷燒諸妙香,以最勝`[上者=最大【三】]`上者而作供養。`[其呪師〔-〕【三】]`其呪師以香湯澡浴著鮮淨衣,於其座上敷新淨褥而坐其上,誦持此呪,一切災變即得消滅。若有遇重病者,將彼瓶水呪已灑於彼人,凡所灑者即得除滅一切疫病。諸鬼`[祟【麗三】,崇【大】]`祟者一切有怖畏處,以水灑之皆得除愈。若有人被他禁呪,磨栴檀呪二十一遍`[*25]`泥其心上,即得除愈。若欲除滅一切業障及五逆四重,常誦莫住。若有家內遇`[疫=惡疾【三】]`疫病,或復諸鬼`[擾=繞【宋】,撓【元明】]`擾亂其家,當取一百八枚蓮華,一一蓮華各呪一遍擲著火中,即得除愈。若欲取一切眾生心意,當取栴檀一百八枚長二寸,一枚一遍呪之擲著火中。欲治一切鬼病恐怖之處,當取闍耶草`[藉草根〔-〕【三】]` \(藉草根)、毘闍耶草`[32]藥〔-〕【三】*` \(藥)、那句利`[*32]` \(藥)、揵陀那句`[梨=利【三】]`梨草`[*32]` \(藥)、`[*10-6]這=適【三】*`這憐尼草`[*32]` \(藥)、阿婆耶波儞草`[*32]` \(藥)、因陀羅波尼草`[(香附子)=香附子【三】]` \(香附子)、多迦羅`[(香)=香【三】下同]` \(香)、斫迦羅(香)、摩`[訶=呵【三】]`訶斫迦羅(香)、毘疏𮞎揵多(香)、蘇摩`[羅=囉【三】]`羅`[是梔子〔-〕【三】]` \(是梔子)、`[蘇=多草蘇【三】]`蘇難陀`[(草)=草【三】]` \(草)。如是諸草皆搗之作末,細羅之,取水和為丸如大棗,呪一百八遍,或頭戴或繫手而行,一切鬼病一切疫病不能為害。若有小兒著鬼病及疫病所驚怖處,將一丸繫於`[*15]`咽下。若有女人薄相難嫁娶者,或有諸病,取此丸藥和水澡浴,即除惡相,`[最妙最勝=最勝最妙【三】]`最妙最勝隨意無難。若有女人不生男者,持藥一丸繫其項即得產男,一切驚怖中皆作大護。若有人被蟲者,此藥亦能破之。帶藥行者,不被火燒諸難。若被惡瘡,持此藥塗者`[即=則【三】]`即得除`[差=瘥【三】]`差。若有人為諸惡事逼切,帶此藥者即蒙除難。若有人欲除惡風惡雨,呪水二十一遍散於四方,即得除止。若遇大雹,取一樹枝行呪遙打之。此觀世音心呪雖不受持,但誦,能破一切業障,能成一切事,皆得成就。若有人持此呪者,彼人當織`[一=一端【三】]`一白㲲,闊五尺長一丈,不得割斷。綜縷彼㲲當畫作一佛。`[綵=像采【三】]`綵色中不得用膠,當和香`[及乳和綵色=水及以乳汁而用【三】]`及乳和綵色畫之。右邊畫作觀世音像,狀如摩醯首羅天,頭上`[髮=髮毛【三】]`髮悉如`[䗍=螺【三】]`䗍髻,方作華冠,肩上當畫作黑鹿皮覆左肩上,自餘身分當畫作種種瓔珞。其畫者教持八關齋,勿得雜食,日別香湯清淨澡浴、著淨衣裳。其持呪者當清淨處安像,像前以牛糞塗地,四方齊整縱廣丈六尺。其壇場裏散純白華,置八水瓶各受一斗,皆令新淨,盛以香湯,復以種種華置其瓶內。安其淨草立八草`[座=座座【三】]`座處安置八方,作八分食置其草座上。然後更以六十四分食,各各種種雜美好者。自餘雜食,具皆廣大`[羅列〔-〕【三】]`羅列作之。`[唯=惟【三】]`唯除五辛酒肉,餘但使可得之者皆悉具之。若欲呪者,當三日三夜斷食,燒沈水香,其持呪`[人=者【三】]`人以妙香湯三時澡`[洗=洒【三】]`洗,大小便時皆須澡浴。若不能三日三夜者,但一日一夜斷食。當食三種白食,乳、酪、粳米。在彼像前長跪設飲食已,當誦呪一千八遍。爾時`[行者〔-〕【三】]`行者在於像前,即見自身出大光明猶如火焰。既自見已,生大歡欣。乃至觀世音菩薩自來現身,隨其心願皆悉與之。若欲隱身,當取雌黃或石黛擣令碎末,精細羅之,在於像前呪一千八遍,塗於眼上即得隱身,乃至騰空飛行,復得三昧名不空智`[見=現【三】]`見在莊嚴。作如是法已,然後凡所作者皆得成就。此是持呪法,我今說竟。」 爾時佛說此經已,時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及淨居諸天子、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及諸菩薩眾諸聲聞眾、一切大眾人民,聞觀世音菩薩對佛說此經,皆大歡喜奉行。 `[*1-1]不=佛說不【明】*,【原】麗本`不空羂索呪經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20 冊 No. 1093 不空羂索呪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