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明本,此經與麗本大異故別載,【甲】黃檗版淨嚴等加筆本]`觀自在菩薩怛嚩多唎隨心陀羅尼經 唐大總持`[寺〔-〕【宋】]`寺沙門智通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住極樂世界。爾時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往詣佛所,白佛言:「世尊!我有隨心自在心王陀羅尼,能為未來一切眾生作大利益。世尊!若有苾芻、苾芻尼、鄔波塞、迦`[鄔=烏【宋】]`鄔波斯迦受持此陀羅尼者,速能成就三`[4]摩=麼【宋】*`摩地門,速能成就諸陀羅尼門,無量無邊世界業障悉令清淨,無量無邊福德資糧積集善根增長,能生無量無邊智慧神通境界,能超過入方便善增六波羅蜜滿足,增長一切菩薩力、無所畏、十八不共、羅漢聖諦、神足、根、力、覺道、得定、緣、解脫三昧、三`[*4]`摩鉢底,能令見者聲聞緣覺證於佛地,所修智慧威德力成就,聰明福德吉祥、勤精進經行,乃至辯才具足、騰空隱形、自在持呪仙位、世樂具足多財富貴,賢瓶、如意、安善那成就,療一切病痛、鬼魅悉能除遣、災`[疫=役【宋】]`疫消滅,能成一切善事,能滅一切罪障,善能成就無量無邊陀羅尼三昧,獲最勝廣大法要。」即說陀羅尼曰: 「曩(上`[6]聲〔-〕【宋】*`聲)謨囉怛那(二合)哆囉(二合)野(引)耶(一) 曩(上`[*6]`聲)謨阿(引)唎耶(`[二=二合引二【考偽-甲】]`二) 嚩嚧枳帝濕嚩(二合引)囉耶(三) 冐地薩怛嚩(二合引)耶(四) 摩訶薩怛嚩(二合引)耶(五) 摩訶迦嚧尼迦(引)耶(六) 怛儞也他(二合)(七) 唵多唎多唎咄多唎(八) 咄咄哆唎咄唎(九) 娑嚩(二合)訶(十)」 「世尊!此陀羅尼法,常為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蘇囉、迦樓羅、緊那羅、部多那、畢舍多、俱槃荼、羅剎`[娑=婆【宋】]`娑、七耀、諸苾達那、毘那夜迦等之所供養吉祥讚歎禮拜,常為`[梵=梵王【考偽-甲】,梵釋【考偽-甲】]`梵、護世、諸仙眾、成就陀羅尼仙供養隨喜信受加持,獲得梵行清淨,稱讚恭敬尊重供養,一切承事之具悉令滿足。」爾時觀世音菩薩復說受持之法:「若有受持此陀羅尼者,應當洗浴清淨、著新淨衣并受律儀,住於慈心,以大悲意樂真實語,除於貪悋,於一切眾生生利益心、安樂勝意,捨瞋欲心,常當念誦勿令斷絕,作廣大供養。觀自在菩薩像前散華、末香、華鬘、塗香、幢旛寶蓋莊嚴。於菩薩像前一心堅固`[至意信向=生意信心【宋】]`至意信向,觀自在多`[唎=利【宋】]`唎隨心陀羅尼每日誦一千八遍,不令斷絕,滿三十萬遍已,一切所為之事皆得成就,功德積集不被水火焚漂,一切惡毒不能侵害。若為四眾說法,皆須燒香誦此真言七遍,能令所說通利無有障礙,辯才無畏。又令一切天魔外道、一切厭魅呪`[詛=咀【宋】]`詛等事不能為害,壽命延長,`[所有=有所【宋】]`所有願求隨心所獲。修真言者應當如是一一依前,每入道場當於像前結跏趺坐以作加持,結蓮華根本印,誦前真言,隨情梵音而以供養,音聲調和,如從本尊口中流出入行人身中。於其座前當觀有大蓮華,華上想有覩龍(二合)字,其字變成青蓮華,乃至變成多利菩薩,種種莊嚴,寶冠上有觀自在王如來,左持青蓮華當於心上、右施諸願無畏。念誦之時應當如是觀其本尊真言字,於淨月中右`[旋=施【宋】]`旋如髻,猶水精珠`[列=烈【宋】]`列在明鏡,光徹表裏分明。聲等搖鈴勿今斷絕,不緩不急纔令自`[聞=耳聞【考偽-甲】]`聞,氣息`[調=調和【考偽-甲】]`調安詳審記。如是滿三十萬遍已,即得成就諸願如意。爾時觀自在菩薩即於夢中示現以比丘身、或婆羅門身、或童男童女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大臣身、或現長者居士等身,讚言:『善哉善哉!大士!汝已能攝護於教法,汝所願成就。更何所求?』是時行者所須之願應當具說,即得成就一切吉祥果報。」 印法第二 總攝身印第一 「以二手中指無名指小指各向外相叉合掌右`[壓=押【宋】下同]`壓左,頭指博著掌背,二大指並竪`[博=面【宋甲】]`博相著。呪曰。 「誦前呪七遍,隨心所作皆得成就。」 召請印第二 「以右手向前把左手腕,於頭上以左手四指來去。真言曰: 「唵 薩婆菩提薩埵嚩耶`[移醯=醯移【宋】]`移醯堙醯娑`[嚩=嚩(二合)【甲】]`嚩訶」 「此真言印,燒安悉香誦七遍,請菩薩即來。於後若欲誦多利心真言,先作此法。」 蓮華臺印第三 「以二手相合仰掌向上,指各微屈如開敷蓮華形。即誦真言曰: 「唵 薩婆跛囉鼻 瑟吒(二合)菩陀那 娑嚩(二合)訶」 「此真言印,能令無量菩薩皆來集會。」 `[香=華【考偽-甲】]`香印第四 「以右手大指捻無名指甲上,餘三指直屈,又以左手附`[下=右手下【甲】]`下。真言曰: 「唵 薩婆跛耶 布瑟婆伽耶 娑嚩(二合)訶」 「此真言印,能感得天龍八部皆來供養。」 香水印第五 「以兩手中指無名指小指各把大指如拳法,合腕,以二頭指相拄。誦真言曰: 「唵 薩婆烏馱迦耶羅闍 娑嚩(二合)訶」 「此真言印法,供養恒沙諸佛菩薩。」 護身印真言第六 「先合掌,屈二小指甲相背,二大指附二頭指,`[三=餘三【甲】]`三指合頭相拄,掌中開少許,當於頂上,頭指來去。 「真言曰: 「唵 阿唎多唎都多唎覩唎呬囒拏 夜揭囉鞞囉叉囉叉`[(茫薩…合)八字=麼闇二合自稱已名薩婆突谿弊冶二合九【甲】]`茫薩婆突弊也(二合)薩蒲跛達`[11]囉=囉(二合)【甲】*`囉鞞弊`[也=冶【甲】]`也(二`[合=合十【甲】]`合)娑嚩(二合)訶」 「此真言印誦滿十萬遍,降伏一切`[蠱=野【宋】]`蠱道,除一切諸魔,外道等輩不能為害,并用護身。又作此印誦前心真言,於舍利塔前至心發露懺悔,眾罪消滅」 口印真言第七 「準前`[心=護身【考偽-甲】]`心印,唯改二大指屈入掌中並壓二小指節上。真言曰: 「`[16]唵=唵(一)【甲】*`唵 毘婆施 伽`[伽那=去耶二【甲】]`伽那 娑嚩(二合)`[訶=訶(三)【甲】]`訶」 「此真言印`[已=印【考偽-甲】]`已,口誦真言時,除口業`[罪=一切罪【甲】]`罪障。」 大懺悔印真言第八 「先以右手大指捻中指甲上,餘三指直舒。`[左手亦然以=在【宋】]`左手亦然。以右手大指甲壓左手大指上,正當心前。真言曰: 「`[*16-1]唵=唵(一)【甲】*`唵 薩婆菩`[陀=陀(二)【甲】]`陀冐地薩`[哆=跢【宋】]`哆嚩 `[耶=耶(三)【甲】]`耶娑嚩(二合)`[訶=訶(四)【甲】]`訶」 「此真言印懺悔,能除一切業障等罪悉皆消滅。」 追喚一切大力鬼神天龍八部印第九 「以右手捺左手背上,四指向下相叉,以右手四指來去。真言曰: 「唵 俱嚕陀薩婆提婆耶 娑嚩(二合)訶」 大結界辟除頻那夜迦印真言第十 「以右手無名指叉入左手無名指背上,右手大指鉤取左手小指,在左手掌中`[壓=已【宋】]`壓左頭指及中`[指=指鉤取右手中指並壓右手【甲】]`指無名指甲上,以右手頭指與左手小指頭相拄,右手大指壓左中指背上,`[捩=綟【宋】]`捩右腕。真言曰: 「唵 薩婆藥乞叉(二合)囉`[唎娑=剎婆【宋】,剎沙【甲】]`唎娑那盤陀盤陀`[陀〔-〕【宋甲】]`陀`[娑=娑嚩【甲】]`娑訶」 隨心印真言第十一 「準前結界印,唯改右手頭指與左手小指相去七寸許。作此印者,誦前隨心真言所願皆得。」 度魔王波旬入道印第十二 「以右手中指無名指相著屈在掌中,直竪餘三指,舒手掌向胸。左手亦然。以掌向外`[託=托【甲】]`託。作此印時,波旬領諸徒眾悉慕入道,頂禮其足。誦前本心真言。」 降伏外道六師印第十三 「準前印,唯改大指捻無名指及中指甲上。作此印時,六師歸伏。亦誦本真言。」 菩薩五眼清淨真言印第十四 「以兩手大指二頭指相捻,二中指並竪頭相拄,二無名指壓二小指甲上,中`[間使=開使開【考偽-甲】]`間使,當額上著。真言曰: 「唵 薩婆斫`[者〔-〕【甲】]`者芻`[陀=陀(去)【甲】]`陀羅伽`[囉=囉(去)【甲】]`囉耶娑嚩(二合)訶」 「作此真言印時,得見六道眾生離苦解脫。」 施甘露印第十五 「以左手頭指與大指相捻,餘三指直竪向外`[託=托【考偽-甲】]`託,又以右手垂向下,直舒五指。此施甘露法,六道眾生悉皆飽滿解脫。亦誦本真言。」 防難印第十六 「以右手大指叉右肋指頭向後,餘四指把拳。左手亦然。向前怒臂。作此印已,`[真=誦真【甲】]`真言曰: 「唵 薩婆塗瑟吒(二合)耶瞋陀瞋陀 娑嚩(二合)訶」 自在印真言第十七 「以左右手四指反相叉,又以二頭指相拄,二大指相去直向上直竪。真言曰: 「唵 薩婆菩陀跢囉耶 摩囉耶 娑嚩(二合)訶」 三昧印第十八 「正坐跏趺,以左手掌承右手背相壓,當心前誦前心真言,即得能入滅盡禪定三昧。」 召焰摩天王印第十九 「以二小指反相鉤右壓左,屈二中指二無名指各壓二大指甲上,竪二頭指相去五寸,頭指來去。真言曰: 「唵 薩婆焰摩囉`[閻=闍【考偽-甲】]`閻 第毘耶娑嚩(二合)訶」 「作此真言印時,欲知罪人數量多少、問其姓名,王自將領諸官從空而來,具報行人。」 召四天王印真言第二十 「以二手四指反相叉,二大指屈入掌中令藏指頭,頭指來去。真言曰: 「唵 薩婆提`[弟〔-〕【甲】]`弟婆羯`[*11-1]囉=囉(二合)【甲】*`囉 訶那娑嚩(二合)訶」 「作此印時,四天大王一時俱至,行人問四天下事悉皆知之。」 清淨持戒印第二十一 「以右膝著地,舉頭向上,合掌當心,又以二頭指壓中指背上第一節,二大指各附二頭指側。真言曰: 「唵 薩婆波羅提藥 乞叉(二合)呬㗚(二合)陀那`[婆=娑【宋甲】]`婆嚩(二合)訶」 「作此印真言之時,無量無邊世界一切眾生之類得清淨戒。」 隨身隱形入道印真言第二十二 「以右手大指壓無名指,中指`[壓=甲【甲】]`壓上,頭指及小指直竪。左手亦然。以`[左=右【甲】]`左大指從`[下=左手下【甲】]`下向上入`[右=左【甲】]`右掌中,鉤取左手中指無名指,右壓左。真言曰: 「唵俱唎夜底薩婆迦唎耶 娑嚩(二合)訶」 喚五道等仙人印第二十三 「以兩手中指無名指小指各把拳,兩手相合,二大指各附中指側,頭指來去。真言曰: 「唵 薩婆 訖唎(二合)多知耶(二合)羯摩婆耶瞿跢曳娑嚩(二合)訶」 「作此印真言時,一切仙人呼喚並至,問其仙人法事,一一具陳。」 灌頂清淨印真言第二十四 「準前五`[道=通【甲】]`道印`[上〔-〕【甲】]`上,唯改二頭指各壓二大指頭,頭指相拄,又以二中指直竪頭相拄,向頂上著。真言曰: 「唵 提健婆慕`[哆=跢【宋】]`哆`[*11-2]囉=囉(二合)【甲】*`囉 僧建 娑嚩(二合)訶」 「若作大曼荼羅道場時,以此印誦真言灌頂,無邊眾生皆得清淨。」 水難印第二十五 「以兩手中指無名指相叉右壓左,二頭指及二小指直竪頭相拄,二大指屈入掌。真言曰: 「唵 烏陀伽薩婆第婆烏陀伽 娑嚩(二合)訶」 「作此印真言法,水不能漂,諸天歸伏。」 火難印第二十六 「準前`[水=水難【甲】]`水印,唯改二頭指`[小=二小【甲】]`小指各相去一寸許。真言同前水難真言。能令火不能燒,諸天歸伏。」 風難印第二十七 「以右手中指無名指叉入左手`[無名=中【考偽-甲】]`無名指背上,二頭指小指隨入壓左手無名指及中指`[心=背【考偽-甲】]`心上,`[左=右【甲】]`左手頭`[指〔-〕【宋】]`指及小指壓右手中指無名指背上,出二大指相去直竪,反掌向外。用水難真言。作此印真言時,一切風難不能為害,風雨神王悉皆歸伏。」 `[17]天=天難【甲】*`天印第二十八 「以右手大`[指=指頭指【甲】]`指捻左手頭指第二節,又以左`[手=手頭指【甲】]`手大指捻右手大指第一節,餘三指竪頭`[指〔-〕【甲】]`指相拄,各相去一寸許。用前隨心真言。作此印真言時,能見三十三天上事。」 `[地=地難【甲】]`地印第二十九 「準前`[*17-1]天=天難【甲】*`天印,唯改以二無名指平屈頭`[指〔-〕【考偽-甲】]`指相拄。真言曰: 「`[*16-2]唵=唵(一)【甲】*`唵 佉吒`[旁=旁(二合)【甲】]`旁`[伽=伽細註【甲】]`伽賀悉`[跢=跢(二合)【甲】]`跢`[曳=曳(三)【甲】]`曳 娑嚩(二合)訶」 「作此印`[真言=法【甲】]`真言時,一切地神皆悉歸伏。」 賊難印真言第三十 「以右`[手〔-〕【宋】]`手頭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反鉤左手四指,二大指各散直竪。真言曰: 「唵 薩婆圖瑟吒(二合)跛`[*11-3]囉=囉(二合)【甲】*`囉圖瑟吒(二合)那瞋陀耶娑嚩(二合)訶」 「作此印`[真言=時【甲】]`真言,一切賊難皆悉自縛,不能為害。」 王難印第三十一 「準前賊難印,唯改右手大指鉤取左手大指即是。真言曰: 「唵 薩婆囉闍度瑟吒(二合)那娑嚩(二合)訶」 「作此印法時,一切王難、刀兵等難不能為害。」 施無畏印第三十二 「起立,以左臂直舒向下,五指亦舒向下,掌背向後。右手亦然,以掌向前,如施甘露右手印法。真言曰: 「跢姪他 阿唎跢唎覩跢唎覩唎 醯`[蘭=囒【宋】]`蘭拏夜`[伽=伽(二合)【甲】]`伽囉`[鞞=鞞(二合)【甲】]`鞞囉叉囉`[叉=叉麼闍二合自稱名【甲】]`叉薩婆耨契毘`[34]耶=耶(二合)【甲】*`耶薩 `[般=冐般【宋甲】]`般達`[*11-4]囉=囉(二合)【甲】*`囉鞞毘`[*34]`耶 娑嚩(二合)訶」 「作此印真言誦十萬`[遍=遍作此印時【甲】]`遍,一切眾生`[皆=有恐怖者皆【甲】]`皆得無畏。」 防毒難印真言第三十三 「以兩手四指反相叉,二大指頭相拄,反掌向外。真言曰: 「唵 跛`[*11-5]囉=囉(二合)【甲】*`囉伽`[舍=舍(去)【甲】]`舍夜延盤陀盤陀娑嚩(二合)訶」 「若入山谷作此印時,一切毒蛇、虎狼師子、諸毒禽獸不能傷害,一切毒藥亦不能害。」 求聰明印真言第三十四 「以兩手大指各捻二無名指甲上,二小指並直竪搏二中指側頭相拄,屈二頭指各附二中指側第二文上,指頭相去一寸許。作此印已,正當心前。亦誦隨心真言。 「若有鈍根者,為作此印供養求願,則得如願。」昔頗梨國有一長者,家雖大富為性鈍根。師為七日依法求願,則得聰明,日誦千偈。自餘證驗,不可具陳。 破地獄印第三十五 「以兩手二中指無名指各屈左掌中相背,二大指頭指小指各相去半寸許。亦誦前根本真言。作此印時,地獄門開受,苦眾生一時解脫,其焰摩王心生歡喜,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憐愍眾生故此法印。」 求生淨土印第三十六 「合掌當心,以二大指並拄心上。誦根本真言。作此印時,為彼一切諸眾生等臨命終時,作此法印,一心誦真言,隨欲樂生何佛國土,隨意往生。」 救一切病苦眾生印第三十七 「以二頭指與二中指相鉤右壓左,二大指各屈在掌中,二無名指及`[小=二小【甲】]`小`[指=指押二大母指【甲】]`指頭,手掌向內。誦前根本真言。若有一切病苦眾生,`[為=為其病者【甲】]`為作此印法,無量眾生所有病苦皆悉除愈。」 取地中伏藏印第三十八 「以兩手四指各反相叉在於掌中,并二大指並向下拄。地知有寶處,作此印已,誦根本真言一百八遍,其七寶神一時俱至,隨問`[而〔-〕【宋】]`而答。」 求見觀世音印第三十九 「以二無名指及小指各反相叉右壓左,二中指並直竪頭相拄,二頭指各屈第二節及第三節兩甲相背,二大指壓二頭指節上。亦誦前根本真言。作此印已,至心誦真言專心正念,爾時觀音菩薩剋當現身。行人見已,懺悔眾罪,次求見佛。」 見佛印第四十 「準前印`[上〔-〕【考偽-甲】,印【考偽-甲】]`上,唯改以左手中指屈入右無名及頭指`[岐=跂【宋】]`岐間,右中指壓左中指背上。真言曰: 「跢姪他 伊利多唎 娑嚩(二合)訶」 「若作此印誦真言滿十萬遍,十方諸佛來問行人作何所為,便與摩頂授記。」 通師注云:`[為=通為【甲】]`為病經三七日,`[至=志【甲】]`至求作此印法,現蒙摩頂授記。此事每不向人說,唯自知耳,後一切法皆得成就。作此印時,每有異香煙至。若能專誠,當`[得〔-〕【宋】]`得作佛。不可思議。世人聞此未能生信,恐有生`[謗=謗生【考偽-甲】]`謗,不欲流傳。同修行人乃可知之。亦誦根本真言。 `[12]隨=觀世音隨【宋】*`隨心成就滿足六波羅蜜印第四十一 「當以兩手反合,掌背相著,`[捩=綟【宋甲】]`捩腕向外,二大指正當眉間`[向=當【校異-甲】]`向下垂。真言曰: 「跢姪他 薩婆菩陀耶 薩婆跛`[*11-6]囉=囉(二合)【甲】*`囉腎壤波羅弭多曳唵 賀`[婆=娑【甲】]`婆賀娑娑嚩(二合)訶」 「作此印時,起菩薩心,普觀一切眾生類`[猶=由【宋】]`猶如赤子。作是念已,至心誦滿十萬遍。由是法力,一切眾生皆悉具足六波羅蜜,所願滿足,`[恒=恒河【甲】]`恒沙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悉皆歡喜。」 `[*12-1]隨=觀世音隨【宋】*`隨心`[具=具足【甲】]`具一切功德印第四十二 「左手大指屈入掌中,餘四指把拳在右腋下。右手亦然,在左腋下右壓左。誦根本真言。作此印法時,無量眾生悉皆具足一切功德。」 `[*12-2]隨=觀世音隨【宋】*`隨心神足印第四十三 「右手中指無名指屈在掌中,大指壓無名指中指甲上,頭指小指直伸。`[誦真言〔-〕【甲】]`誦真言。作此印已,用摩兩手足,日馳千里。作此印時,地神每將七寶華臺承行人足,肉眼不見。但生大悲救護之心,莫為自求名聞利養,必定感得萬神扶助。誦根本真言。」 `[*12-3]隨=觀世音隨【宋】*`隨心祈願印第四十四(通後印用) 「以右手大指屈而向掌,又屈頭指離大指頭四五分許,中指以下三指總伸相搏,以印橫側著於心上,指頭向`[右=左【考偽-甲】]`右。作此印已,即誦根本真言。若欲求願,先作四肘水壇,懸諸幢蓋種種莊嚴。於其壇中著隨心像,像前列諸供養,誦前真言祈願成就。」 `[*12-4]隨=觀世音隨【宋】*`隨心祈一切願印第四十五(共同前) 「右手大指屈向掌,又屈頭指離大指頭四五分許,中`[指=指以下三指【考偽-甲】]`指總伸相搏,以印橫側著於心上,指頭向`[右=左【考偽-甲】]`右。作此印已,誦根本真言。此`[法=一法【甲】]`法印欲求願時,先作縱廣四肘水壇,懸諸幡蓋種種莊嚴。於其壇中著隨心像,當其像前列著四椀,各盛一味,石蜜、沙糖、乳、蜜,如是次第各盛供養。散種種華、燒沈水香供養。像前至心`[懺=發露懺【甲】]`懺悔,隨心所願`[祈=仰祈【甲】]`祈請竟,像前作印,以袈裟覆或用淨巾覆其印`[上=上作法【甲】]`上已,至心誦真言滿一百八遍,更莫餘緣。誦此真言竟,隨心所願悉得稱意,`[隨=隨事【甲】]`隨大小,一日乃至七日作法,日日三時,晨朝、日中及黃昏時,依前`[法=法作印【甲】]`法,必果所願,除不`[至=志【宋】]`至心。若非同心善知識,請不流傳。非其人,殃及身。又未入灌頂者亦不得傳。」 `[*12-5]隨=觀世音隨【宋】*`隨心解一切`[鬼=神鬼【甲】]`鬼金剛等`[印=法印【甲】]`印第四十六 「以兩手反合,掌背相著,當心瞋怒誦前根本真言二七遍已,急翻兩手正合掌已,又誦七遍,`[印〔-〕【宋】]`印散開之。作此印法時,能破一切諸法皆悉不成。此印是觀世音成道降魔印,非心行同大善知識,請不流傳。非其人,`[殃=若妄流傳殃及【甲】]`殃其身。又未入灌頂曼荼羅大`[法=法壇【甲】]`法者`[亦不得傳=慎勿令見【甲】]`亦不得傳。」 觀世音菩薩`[印=隨心母陀羅尼印【甲】]`印第四十七(掘多三藏譯出印) 「先以兩手相合,十指頭齊,兩腕相著,正當心上合掌,令掌心空。誦根本真言。」 總攝`[印=印呪【甲】]`印第四十八 「兩手腕仰相叉,右大指壓左大指,兩手八指急怒把拳。真言曰: 「唵 薩婆那庾多慕陀羅耶盤陀盤陀 娑嚩(二合)訶」 「此總攝印明,悉`[能=能總攝【甲】]`能一切印法(此是智通於玄奘三藏處受得此印)。」 `[(五眼…無印)二十四字〔-〕【考偽-甲】]`五眼清淨真言 「唵 薩婆斫芻 陀羅 伽囉耶娑嚩(二合)訶(此無印)」 「每日旦起,隨力供養。於像前至心誦此真言滿十萬遍已去,不假作餘法,一切所求無不稱遂。一切外法所有禁呪,以此呪之,皆散不成。`[甲本傍註曰此上下恐有脫文]`前三十萬遍,此多羅真言法觀音聖者誓願力故,假令身上有五逆重罪,但能依法作之並得消滅。若得一度作壇法受持得驗已,後隨心誦三遍或一遍已皆得成驗。」 觀世音說療一切病壇法 「壇方三尺,中城方二尺,內城方一尺,皆須先掘去穢土,即`[與=著【甲】]`與淨土作之,香汁`[泥=作泥【甲】]`泥令平淨掃,以粉米種種雜綵色和作蓮華,承觀音像。最內院壇上四角,安四天王座,須方畫壇上`[作=須【考偽-甲】]`作。燒種種上妙好香沈水香,請佛及菩薩并諸善神總了,即散華訖,復座誦真言一百八遍。即須發願`[作=取作【宋】]`作善訖,更起燒香,繞壇三匝訖。即更復座,誦真言一百八遍。滿一萬遍即起,於南門側立,真言鉢令轉,即知驗。初受持法用,若往餘處治病,隨心念想作也。能作壇最勝,治病速驗。 「又法若作惡家,取死人脚脛骨,削作兩把`[18]𣐍=掘【宋】*`𣐍,呪一千八遍,著`[19]怨=冤【宋】*`怨家門底三日,`[*19]`怨家自去。拔`[*18]`𣐍却還,不拔`[*18]`𣐍不還。於佛法作障難調伏者,請三寶力入佛道也。若欲得遠相去離者,當取苦`[楝子【CB】,棟子【大】,練木【宋】]`楝子呪一遍投著水中,如是滿一百八遍,日別三時滿七日已,即各相離不相侵犯。若人為惡欲令相去,如是作法稱彼`[名=名即去【考偽-甲】]`名。 「又法取石子四枚,隨其大`[小=小辟盜【考偽-甲】]`小可呪七遍安四方,則一切盜賊不過其家。 「又法取檀香木𣐍呪一百八遍,將身隨行,或所到處險惡道路欲臥之`[時=時釘之【考偽-甲】]`時,則一切虎狼師子鳥獸等不敢來侵犯。若欲別行,還拔此`[*18-3]𣐍=掘【宋】*`𣐍。所到之處欲臥時,還復釘之,除一切惡。 「又法取衣帶呪三七遍結之,所有惡來向已者皆自停息。 「又法呪五色線七遍,一遍一結,繫自左臂,一切諍競處皆悉得勝。 「又法失物不知去處,燒香`[志=至【考偽-甲】]`志心誦呪七遍,臥去勿共人語。即於夢中神來,具說其人姓名,亦見其人形狀,即知物處,不得道說。 「又法呪菖蒲七遍鼻嗅之,不睡少眠。 「又法若患蠱毒,呪水七遍飲之即得除差。 「又法呪水七遍,一切病者服之,食飲亦然,萬病悉得除差。 「又法若有人欲害己者,取鑌鐵刀子呪一百八遍,斫彼惡人,行路不能為害。 「又法欲求錢財者,黑月十四日十五日二日之中,日`[日〔-〕【考偽-甲】]`日別三時,取烏麻、粳米華二種,火中燒之一千八遍,一遍一燒,即得財寶如意。 「又法若人相瞋,取烏麻滓與粳米糠相和燒呪之,一呪一燒滿一千八遍,即皆歡喜。 「又法呪白鴿糞三七遍,用塗枷鎖,自然解脫。 「又法`[若=其【宋】]`若人惡心,於室中淨澡浴,取酒一斗呪三七遍,即召惡人隨意。更呪一百八遍,其人聞酒氣即自然醉。 「又法有諸惡人來者,取土呪七遍繞床圍之,亦不能加害,亦能免一切蚊子。 「又法呪水,散四方結界,心住其中,一切諸惡並不能為害。 「又法若為官府及`[*19-2]怨=冤【宋】*`怨家惡人瞋怒,口含嚼菖蒲根,心中誦呪,當怒誦之即止。凡誦呪,或對天或陰誦之,任意用力,皆瞋色勵氣急誦之,所為皆驗。 「又法若有惡人、急性人、諸惡貴人`[伺求=同來【宋】,伺求便【考偽-甲】]`伺求者,於淨室中澡浴清淨,呪土七遍向四方散,則一切惡並息無餘,不能為害。 「又法若欲縛賊,隨心誦呪,見賊之時取衫袂或衿,差度七遍急繫手把,誦呪而過,一切賊盜之人皆悉不動。 「又法若有橫作口舌論人是非,取菖蒲根燒作灰呪一百八遍以散`[人=其人【考偽-甲】]`人舍,其家大小自相鬪諍不休。`[解=欲解【甲】]`解者,取一升井華水呪二十一遍,散著其舍即止。 「又法呪刀及杖七遍,若行者行夜宿時,刀杖畫地周遍一匝,一切惡獸盜賊悉不得近。 「又法惡人妄作口舌加諸是非者,抄其姓名,以帛紙朱`[甲本傍註曰此下恐脫呪之幾邊數字]`書,著脚下,彼人欲道則不得語。欲解之,則却脚底名,呪之七遍,平復如本。 「又法若賊來逼人,呪水七遍,含水向其方噀之,則惡人口鼻脣腹皆似火燒之即止。 「又法凡欲誦呪,呪師先禮三寶,於是手把香爐住佛前立,存念空中幽顯,及注想諸天龍八部。若欲覺心力有異`[香=者【宋】]`香,宜即誦呪,或把楊枝用拂打病人,皆得除差。 「又法呪木槵,柴火中燒之,則一切`[*19-3]怨=冤【宋】*`怨家散。 「又法於清淨地,呪粳米飯,一日三時滿七`[日=日呪【考偽-甲】]`日,師得種種財寶,所求皆得。 「又法呪薰陸香`[三=三七【考偽-甲】]`三遍,擲火中燒之,平旦、午時、日暮`[各=各呪三【考偽-甲】]`各七遍,令人家五穀豐`[盈=熟【宋】]`盈。 「又法取牛毛,一呪一燒滿一百八遍,令人不能近女人。每呪一遍,稱彼人名,即驗。 「又法若治饒舌人,以泥作饒舌人形狀,桐木作𣐍,呪之一千八遍,釘其口中,即不得語。 「又法被蛇咬欲死,取水一抄呪七遍,服之即起。若未起,更呪咬處二七遍即差。 「又法若頭痛者,即香湯洗頭洗手,呪手二十一遍捻其痛處即止。 「又`[法=法患耳痛【考偽-甲】]`法呪油三七遍,著耳中即差。 「又法患眼痛,取沈水香水洗眼即差。`[又呪三七遍〔-〕【考偽-甲】]`又呪三七遍,或薰陸香、青木香、或甘草等物,皆煮為湯洗眼,`[況=呪【甲】]`況二十一遍悉得除差。 「又法鼠惱人,呪灰七遍遺孔前,更呪水七遍瀉孔中,乃至三日為之,鼠出散去絕不來。 「又法欲洗面,先取水呪七遍然後洗之,一切去處無問貴賤,見者皆悉歡喜,所求如意。 「又法欲令一切惡人為慈悲心,呪飲食三七遍與彼人食,變惡作慈心。 「又法取土一把呪三七遍,安惡人門下,過七日其人變惡作善心。 「又法患瘧發時,以水淨楊枝,於病人邊誦呪七`[遍=遍灑之【考偽-甲】]`遍即愈。若不信者,欲令重發,却誦此呪七遍,其人即發,不能自解。 「又法有`[患=患鬼【考偽-甲】]`患病不語者,取`[狗=苟【宋】]`狗乳呪七遍,用塗其口即得語。 「又法一切瘡等,呪`[15]蓽茇=畢鉢【宋】*`蓽茇、乾薑和蜜擣之一百八遍,用塗瘡上即差。 「又法取乾薑、胡椒、`[蓽茇=畢撥【宋】]`蓽茇,以上物等分為末,日別旦起取一方寸`[匕〔-〕【宋】]`匕,誦呪二十一遍,乾服聰明。若患冷病者,亦依此服皆差。 「又法若值惡邪魔之所惱亂者迷悶不醒,於其耳邊急誦呪三七遍即差。 「又法若患鬼病口不得語,以袈裟角呪二十一遍打,即語。 「又法取苦`[18]楝【CB】*,棟【大】*,練【宋】*`楝木葉,火燒之呪一百八遍,病皆得除差。苦`[*18]`楝子亦得。 「又法取苦`[*18-2]楝【CB】*,棟【大】*,練【宋】*`楝子呪一百八遍燒之,則一切惡鬼神悉皆離遠,不能與人作障難。 「又法行人遙見一切貴勝、一切四眾,去七步外誦呪一七遍,即生歡喜。勿令彼聞。欲去人家,亦誦二十一遍,念念誦之仍稱彼名,請善神三寶慈力,轉前`[甲本傍註曰此下脫字乎]`人善心向已。 「又法若患身體腫,用油呪三七遍,塗腫上即差。 「又法若患心痛,旦起取井華水和石鹽,隨多少呪之七遍,令病者服`[之取吐并=取之并塗【考偽-甲】]`之,取吐并痛處即差。 「又法患眼膜,呪水三七遍洗眼,經七日即差。 「又法若患痢者,呪鹽水三七遍,飲之即差。 「又法若人身上生一切惡瘡者,呪土二十一遍,和泥`[瘡=塗瘡【考偽-甲】]`瘡上即愈。 「又法若人欲斷穀者,取白蠟一方寸許,以粳米半升作粥,和蠟鎔令調和,服之得七`[日=日不飢【考偽-甲】]`日。須呪二十一遍`[服=再服【考偽-甲】]`服之,亦可得三七日不飢。 「又法若有惡狗欲來咬人,急誦呪七遍,其犬亦不能行。若欲解,呪七遍,望犬散之即解。 「又法若有女人,月水不絕日日來者,呪粳米,洗取汁并和蜜與女人服之,亦呪三七遍服即止。 「又法若有女人,兒死腹中不出者,可取水,手中著少許阿魏藥,呪一百八遍,令服即出。 「又法若人患痔病連年月不差者,可取一錢胡粉、三錢水銀、乾棗七顆去核,三物擣碎作丸,以一片薄綿裹之內下部,不經三日五度即差。多作藥者,皆等分作之,呪三七遍,內之即差。 「`[又=又法若有女【考偽-甲】]`又人患`[㿃=帶【宋】]`㿃下不可,`[呪=差【考偽-甲】,忍【考偽-甲】]`呪赤石脂`[末飲=米飯【考偽-甲】]`末,飲和為丸,曝令乾,以飲吞之,呪三七`[5]遍〔-〕【宋】*`遍,日二服,`[服=一服【考偽-甲】]`服`[則=別【宋】]`則四十丸,禁如藥法。病者冷多,加乾薑亦好,各用二分。 「又法若人患脇內生核,呪油二`[十=十一【考偽-甲】]`十遍塗上即消。 「又法若有刀刺所傷痛不可忍,或從高墜下所傷,呪淤泥一七`[*5-1]遍〔-〕【宋】*`遍塗之即差。 「又法若人患白癩黃癩等病,若狂狗嚙人、若身上生惡瘡、若被箭射刀瘡傷破,呪土三七遍,和泥以塗上皆差,真實如是。 「又法呪`[9]酥=蘇【宋】*`酥一千八遍,用塗眼,無睡矣;食之不飢。 「又法若人眼患白膜一年以還,取`[*15-1]蓽茇=畢鉢【宋】*`蓽茇著水中研之,呪二十一遍著眼中即差。 「又法若耳聾,呪`[百=一百【甲】]`百八`[遍=遍即差【考偽-甲】]`遍。若障重者,以油及`[*9-1]酥=蘇【宋】*`酥煎樺皮、青木香,每呪七遍過耳`[中=中并【考偽-甲】,中及【考偽-甲】]`中,令服之即差。 「`[又=又法【甲】]`又牙痛,呪楊枝七遍,嚼之即差。 「又法耳痛,呪樺皮節塞之即差。 「又法若有女人產`[逼=運【宋】]`逼欲死,展髮呪七遍,還結之即差。`[若=又法若【考偽-甲】]`若不得食,呪水七遍與飲即差。 「又法若患冷病、身腫體癖風冷等病,取菖`[蒲=蒲擣【考偽-甲】]`蒲以白蜜和之,佛前燒香,呪一`[千=千八【考偽-甲】]`千遍,空腹服之`[即〔-〕【宋】]`即差,`[能=亦能【考偽-甲】]`能令人聰明。」`[甲本傍註曰以下十二字恐他處文乎]`一部位大七八寸來諸法並是大慈悲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此多利心呪功德威`[德〔-〕【考偽-甲】]`德勢不可思議,安樂世間多所饒益。若四`[部=部眾【考偽-甲】]`部受持之者,一切愛敬,得生淨土,不離菩薩。晝夜誦持,我常覆護。伏願世尊垂哀聽許,我以憐愍一切眾生,即說隨心造`[甲本傍註曰水天二字未審]`水天像法。以白檀木刻作其像,身高五寸,似天女形。面有三眼,頭著天冠,身著天衣,`[瓔=纓【宋】]`瓔珞莊嚴。以兩手捧如意寶珠。身高二寸半亦得。造此像已,安木函內,錦囊盛繫於左臂。諸願隨`[心=心隨心【考偽-甲】]`心壇攝一切壇。」`[圖中湯楊宋本作湯揚罐楊枝三字作灌揚二字]` ![[T20p0469_01.gif|300]] 此壇外院方三尺,中院方二尺,內院方一尺。皆須先掘去穢土,即著淨土作之,香汁作泥令平。淨篩石灰,以和朱沙、赤土或米粉等,作蓮華,承觀音像。若無朱沙,即用赤土亦得。最內院`[上=壇上【甲】]`上四角安四天王座,須方畫壇上`[作=須【考偽-甲】]`作。唯得燒薰陸香及沈水香。先請佛諸菩薩及神王總了。即散華訖,復座,誦呪一百八遍。即須發願作善訖,更起遶壇三匝訖,即更復座,誦呪一百八遍。至滿一萬遍即起,於南門側立,呪鉢令轉,即知驗。先是初受持呪法用。若往餘處治病,隨念想作也,作壇最驗。若無澡`[罐=灌【宋】]`罐,銅鏂亦得。`[具=其【宋】]`具楊枝`[水=於水【考偽-甲】]`水中。 「又法用`[白〔-〕【宋】,白乳【甲】]`白汁木柴燒`[灰=火【宋】]`灰,取粳米、胡麻二種擣,取少許,呪一遍一擲火中,燒之滿一千遍,一日三時作之,則自身增色力。 「又法於日未出時及日沒後,以左手撮粳米,呪一遍一擲火中燒之,一一稱其姓名。如是七夜滿一千八遍,隨心所念男女皆悉歡喜。 「又法呪`[*9-2]酥=蘇【宋】*`酥一遍一擲火中,燒之滿七遍,則一切禽獸皆悉歸伏。欲經惡獸中行,先作此法。 「又法取木`[34]槵=患【宋】*`槵子木,柴火中燒之,則令一切惡`[*19-4]怨=冤【宋】*`怨家消散。亦可準餘法作之。 「又法用白乳汁木柴`[灰〔-〕【宋】,燒灰【考偽-甲】]`灰一斗大,以酪蜜`[*9-3]酥=蘇【宋】*`酥相和,用塗`[松=無松【宋】]`松木。松明木香柴呪一段一遍擲火中,燒之滿二十五遍。一日三時及大小便利皆洗浴,呪師持八齋戒。又`[云=法【考偽-甲】]`云一日三時洗浴,一`[二=一【考偽-甲】]`二設食供養,日日如是滿七遍,隨心所召天神即來,隨人使令,無敢違者。 「又法白芥子一枚,呪一遍一擲火中燒,如是滿一千八遍,一日三時,一切貴勝歸敬。 「又法乳粥和`[*9-4]酥=蘇【宋】*`酥,呪少許一遍一擲火中燒之,如是滿`[一=二【甲】]`一千八遍,則遏羅闍`[波=后【考偽-甲】]`波儞弭歡喜相信,餘貴勝妃女亦同此,一切求善事皆吉。唯不得生染心,法不成就。又法取阿利瑟迦木(本`[*34-1]槵=患【宋】*`槵是)呪一千八遍火中燒之,平旦、午時、日暮一日三時,如是三七日,呪師得種種財寶。又復波浪亦不被溺,或能水上行不沒。又呪居嚕香三遍擲火中燒之。 「又法於白月八日在清淨地,呪粳米飯一撮子,`[呪〔-〕【考偽-甲】]`呪一遍一擲火中燒之,如是滿一千八遍,家內五穀常豐盈。 「又法呪菖蒲一百八遍口中含之,則一切言論處及官府中`[理=得理【考偽-甲】]`理、若鬪諍處皆得勝。 「又法呪師欲得供養十方諸佛、欲避一切障難、`[除=欲除【甲】]`除一切病痛者,應作此法。若知有鬼病者,作四肘水壇,中心著火爐,燒柏樹枝,數數誦呪即差。日日作,到七日即差。 「此多`[唎=利【宋】]`唎呪法,觀世音菩薩聖眾誓願力故,假令身上五逆七遮等罪,但能依法受持行用,一切罪障悉皆消滅,所作遂心並得成就。莫漫傳之,受諸惡報畜生地獄之苦。」 又甘露印法。 「左右小指無名指直`[竪=竪小指【考偽-甲】]`竪附無名指側上,頭開三分許,以二頭指`[㧙=苾【宋】]`㧙中指背上,`[即=節【甲】]`即並二大指屈入掌中,並頭`[拄=跓【宋】]`拄無名指`[節=節中【考偽-甲】]`節文,二腕相著。次以兩腕跟當心上著向下垂,一切疾病皆隨印滅。誦呪而慈愍一切受苦飢餓者,作心印,鬼神歡喜,一切皆得飲食飽滿充足。大`[大〔-〕【考偽-甲】]`大有驗,令一切眾生無諸`[疾病=病疾【宋】]`疾病。若常持此法印者,便超十地過諸佛剎,甚深微妙不可具論。是法真言能滅一切罪根。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真言者,現世得五種果報:一者`[生=生生【考偽-甲】]`生值世`[間=尊【考偽-甲】]`間常`[有=知【考偽-甲】]`有宿命,辯才無礙,恒得清淨;二者令得佛眼;三者所生常得三十二相與我無異;四者常對佛前;五者世間行處皆得震動。」爾時世尊讚觀世音菩薩言:「善哉善哉!汝為一切眾生令得安樂。」爾時觀世音菩薩說此真言法竟,一切諸`[大=大眾【考偽-甲】]`大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夜叉、健闥婆、阿素羅、伽嚕`[茶=荼【宋】]`茶、緊那羅、一切眾生等,聞說此隨心法竟,皆大歡喜,發無`[上=生【考偽-甲】]`上法忍,作禮奉行。 觀自在菩薩`[怛嚩多唎〔-〕【宋】]`怛嚩多唎隨心陀羅尼`[經=呪經一卷【宋】,經終【甲】,甲本奧書云當經執翰寫者淨嚴玄泉周觀祥珪妙嚴延寶五年五月二十日淨嚴三十九歲,元祿十六年四月二日以淨嚴和上之本再校了尊教]`經 `[此梵字真言依靈雲寺版普通真言藏載之]`namoratnatrayāyanamaḥāryāvalokiteśvarāyabodhisatvāyamahāsatvāyamahākāruṇikāyatadyathāoṃtare◇tutaretututareturesvāhā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20 冊 No. 1103b 觀自在菩薩怛嚩多唎隨心陀羅尼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CBETA 自行掃瞄辨識,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