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126 `[【原】麗本]`佛說普賢曼拏羅經 `[西=宋西【明】]`西天`[譯經〔-〕【明】]`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法大師`[臣〔-〕【明】]`臣施護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比丘眾五十百千人俱。 復有諸大菩薩摩訶薩,皆是一切白法具足,得無量智善巧方便,能師子吼。其名曰: `[普=答【宋】]`普賢菩薩摩訶薩、寶印手菩薩摩訶薩、嬉戲菩薩摩訶薩、功德莊嚴菩薩摩訶薩、福德音聲菩薩摩訶薩、大意菩薩摩訶薩、德嚴菩薩摩訶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眾,皆來集會。 爾時世尊以大慈大悲,普為`[現=見【三】]`現在未來諸修行人,欲修金剛薩埵祕密相應法速疾成就者,宣說金剛界大曼拏羅法。 佛言:「若有善男子欲入金剛界大曼拏羅修習普賢金剛薩埵相應祕密法速疾成就者,先當發起勇猛堅固殊勝之心,求彼世間清淨勝師,請受灌頂已,於彼師處傳受祕密相應印契儀法,一一不謬專注記憶勿令忘誤。然後隨欲於清淨勝處修習是法,以求悉地。得勝處已,先當澡浴清淨嚴潔身心,便於彼處先結界護身,然後依法以香泥塗曼拏羅極令如法。塗畢便於此曼拏羅中,燒香散華種種供養,向此曼拏羅作觀想,想彼曼拏羅中有本尊如來。得現前已,不起于座,即取塗香塗手,結印及念密言。次結淨三業印,二手金剛掌,三誦本密言: 「唵(引)娑嚩(二合)婆(引)嚩秫馱(引)薩哩嚩(二合)達哩摩(二合)`[娑【麗】,婆【大】(cf. K34n1168_p0088b11)]`娑嚩(二合)婆(引)嚩秫度憾」 「誦此密言已散印。復言:『我今自無始已來,所有一切麁重身口意業,今已清淨。既清淨已,願今所作一切事業,則為入彼金剛法因。』然更作意觀於本尊如來,『願我所作事業皆得成就。』便歸命讚歎,即誦密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怛他誐多(引)迦(引)野嚩枳唧(二合)多鉢囉(二合)拏昧嚩日囉(二合)滿那喃迦(引)嚕弭」 「誦此密言已,即以四種禮禮曼拏羅中本尊如來。禮已長跪,作金剛合掌而說是言:『我今發無上菩提心,惟願應正等覺三世之師方便攝受,令我正得三種學戒,為諸眾生以金剛堅固力住持三寶利樂眾生。我今於如來金剛界金剛薩埵真如相應祕密法中,從阿闍梨受大金剛族,於六時修習行四種施法;於大寶族受平等相應法;於大蓮華族受三乘微妙祕密法;於大事業族受具足一切供養事業;從清淨真如生大菩提法。我發無上菩提心,受如是法已當依法修習,為一切眾生而作饒益。所有一切眾生無主宰者為作主宰,未解脫者令得解脫,未安樂者令得安樂,未到彼岸者令到彼岸。』行者發願已,即誦金剛視密言: 「摩吒於兩目,  應觀為日月, 二手金剛拳,  各安於腰側。 曼拏與香華,  及餘供養具, 因此目瞻視,  去垢成清淨。」 「金剛視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捺哩(二合)瑟致(二合)摩吒」 二手金剛縛,能解諸結使,淨第八識中,一切雜染種。金剛縛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滿馱(三說)」 「以此印誦密言故,當得自身無始`[已=以【明】]`已來一切結使之縛悉皆解脫,當令修習一切功德圓滿。次即以縛印,於當心磔開。復誦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滿馱怛囉(二合)吒(半音)」 「以此印及誦密言,當得自性金剛智慧頓顯發故,即以金剛鈴三`[1]振=震【三】*`振已。即次觀自身中有惡字輪顯發,有大威德,以是之故當使一切魔障不能惱亂,復得金剛堅固心不退轉,得一切成就。次誦心密言曰: 「賀賀賀賀斛」 「誦心密言已,即入金剛薩埵堅固智,觀想盡虛空界一切性悉皆平等,同彼十六音聲。次觀想自心成圓月輪,於月輪中想迦字。得字了了分明現已,復想月輪外有一迦字,如星旋遶。得現前已,復想迦字心月輪中生一金剛蓮華,又於此蓮華中心出蓮華印,於此印上觀一憾字。得字了了分明現已,復觀自身等同金剛薩埵無異無別不動不搖,即擲金剛杵作如是言:『我今不易此身。從金剛法生,為金剛薩埵。』次又想自身成大三摩耶薩埵,即結金剛大三摩耶印,誦密言曰: 「唵(引)三摩喻憾摩賀(引)三摩喻憾」 「即以前三摩耶印印心、額、喉、頂。次結世尊大印,誦密言曰: 「唵(引)三摩耶薩怛嚩(二合)阿地底瑟姹(二合)娑嚩(二合)𤚥」 「復誦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達哩摩(二合)呬哩(二合)」 「由此印密言故,令我身口意成金剛三業。次結成就大印,誦密言曰: 「唵(引)三摩耶惡」 「次想前心月輪中金剛法惡字輪及蓮華,乃至蓮華中憾字,一一皆是我金剛法自性身中所顯發故。如是想已,即結金剛鉤印。以二手作金剛拳,以二小指反相鉤,二頭指屈如鉤。誦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俱舍𠺁」 「次結金剛索印。不改前印,即以二頭指反相鉤,是名索印。即誦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播(引)舍吽」 「次結金剛鎖印。以二手內相叉,是名金剛鎖。即誦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娑普(二合)吒鑁」 「次結金剛鈴印。二手金剛`[縛=嚩【元明】]`縛,三`[*1-1]振=震【三】*`振如振鈴,是名金剛鈴。即誦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吠舍惡」 「次觀自身同金剛薩埵智身。得見前已,即誦密言曰: 「𠺁吽鑁斛」 「次結三昧耶印,即誦密言曰: 「唵(引)三昧耶娑怛鑁(三合)」 「誦此密言已,即復觀自心成圓月輪,想自身入此月輪,成大金剛薩埵。即誦密言曰: 「唵(引)摩訶三昧耶娑怛鑁(三合)」 「次誦金剛法密言`[曰〔-〕【明】]`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達哩摩(二合)呬哩(二合)」 「誦此密言已,復觀前心月輪變成赤色,中有本尊如來相好殊異,目如蓮葉,作微笑容,慈悲歡喜安詳而住。如是觀已,次結四如來三昧耶密印,各以本真言而用加持身。先結金剛薩埵印。二手作金剛縛,二中指竪如針,名金剛薩埵印。此印安於心,即誦密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嚩日哩(二合)阿地底瑟姹(二合)娑嚩(二合)𤚥」 「不改前印相,以二中指屈如寶,是名金剛寶。此印印於額,即誦密言曰: 「唵(引)囉怛曩(二合)嚩日哩(二合)阿地底瑟姹(二合)娑嚩(二合)𤚥」 「不改前印相,以二中指如蓮葉,名金剛蓮華印。此印安於喉,即誦密言曰: 「唵(引)達哩摩(二合)嚩日哩(二合)阿地底瑟姹(二合)娑嚩(二合)𤚥」 「不改前印相,以二中指相交竪,名為羯磨印。此印安於頂,即誦密言曰: 「唵(引)羯哩摩(二合)嚩日哩(二合)阿地底瑟姹(二合)娑嚩(二合)𤚥」 「次復觀想前赤色月輪中本尊如來,即結彈指請召印,交臂作金剛彈指,乃至召請一切佛平等亦同。左手彈指,得一切善事速疾成就;若右手彈指,得速疾集會。彈指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三摩惹𠺁」 「次稱一百八名頌曰: 「金剛生大士,  金剛諸如來, 金剛乘普賢,  金剛手頂禮。 金剛王妙覺,  金剛鉤如來, 堅固不空王,  金剛仗頂禮。 金剛愛大樂,  金剛箭降伏, 金剛大魔欲,  金剛弓頂禮。 金剛意妙峯,  金剛寂大愛, 金剛歡喜王,  金剛喜頂禮。 金剛寶妙利,  金剛空大寶, 金剛虛空藏,  金剛藏頂禮。 金剛光大焰,  金剛光佛日, 金剛焰大照,  金剛光頂禮。 金剛幢妙利,  金剛旗妙喜, 金剛大寶幢,  堅固𢾛頂禮。 金剛笑大喜,  金剛思大希, 金剛愛歡喜,  金剛愛頂禮。 金剛法妙利,  金剛蓮妙淨, 妙眼觀自在,  金剛眼頂禮。 金剛利大乘,  金剛鉤大冑, 妙吉祥甚深,  金剛智頂禮。 金剛因大`[剎=利【元明】]`剎,  金剛輪大乘, 金剛妙慧轉,  金剛剎頂禮。 金剛言妙明,  金剛念妙成, 金剛成無言,  金剛言頂禮。 金剛業妙智,  金剛事一切, 金剛空大力,  金剛業頂禮。 金剛護大進,  金剛冑大牢, 忿怒妙精進,  堅精進頂禮。 堅食大善巧,  金剛牙大怖, 金剛峯破魔,  堅威怒頂禮。 金剛拳妙意,  金剛縛解脫, 金剛拳平等,  堅固拳頂禮。」 「由稱念此一百八名最上句故,是得一切最初灌頂故。若有於此名能尊重讚歎者,是受持大金剛故。若常歌諷此名句者,是得持金剛譽。是故我已先說。觀想本尊如來得見前已,即結金剛鉤印事業印召請。得降臨已,即結三昧耶印,復誦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達哩摩(二合)𠺁吽鑁斛三昧耶薩怛鑁(三合)摩憾」 「復誦金剛法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達哩摩(二合)呬哩(二合)」 「次以二頭指相拄,屈如蓮華葉,名金剛法三昧耶印。次大羯摩印、世尊大印,次灌頂印。次獻五供養已,即持念本所修習密言,數滿足已,結印誦八供養明,供養佛賢聖等。即以二手作金剛拳,相應安腰側,向左小低頭,此名嬉戲印。即誦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羅細」 「次以二手作金剛拳,以二頭指向額及腦後如繫鬘勢,此名曰鬘印。即誦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麼隷」 「次以二手如金剛掌,反展開五指,如捧華勢,此名曰歌印。`[即〔-〕【明】]`即誦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儗帝」 「次以二手作金剛拳,先虛心合掌,後如舞勢,此名曰舞印。即誦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涅里(二合)帝也(二合)」 「次以二手作金剛縛,然後下散,此名獻香印。即誦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度閉」 「次以八指作金剛內縛,於心前仰開,如捧華勢,此名獻華印。即誦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補瑟閉(二合) 「次以二手作金剛縛,竪開二頭指,此名獻燈印。即誦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路計」 「次以二手作金剛縛,當自心上開塗,是獻塗香印。即誦密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巘第」 「如是諸密言印契有大威力,當須運心利益自他。又復自住三昧耶相應,觀想心中有唵字輪現。得字現已,復想唵字中流出寶蓋、寶幢、寶幡、腕釧耳鐶、瓔珞衣冠等寶莊嚴具,乃至百味飲食、七寶等雲,一一運心遍於佛菩薩前,虔恭奉獻以伸供養。即作金剛合掌印,散漫想獻十方一切佛菩薩等。如是供養已,即將持誦或所作善事迴向發願已,即依法發遣奉送賢聖。」 爾時世尊說是法已,在會諸大菩薩摩訶薩及一切大苾芻眾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禮佛而退。 佛說普賢曼拏羅經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20 冊 No. 1126 佛說普賢曼拏羅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