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223 `[【原】享保年間刊豐山大學藏本]`佛說無量壽佛化身大忿迅俱摩羅金剛念誦瑜伽儀軌法 南天竺國三藏金剛智奉 詔譯 我今順瑜伽,  金剛頂經說, 熾`[盛=然【校異-原】]`盛金剛部,  西方念誦法。 若有修行者,  依此而頂受, 先於阿闍梨,  而得灌頂已。 次應擇淨處,  河㵎泉原中, 山峯阿蘭若,  仙人得道處, 或在於僧房,  清淨廣莊嚴, 或所意樂處,  欲修悉地法, 精進而受持。  金剛諸部中, 此法甚深奧,  真言加持力, 降伏及敬愛。  想念於諸佛, 思惟於本尊,  真言力無比, 能摧大障者。  纔持真言句, 化佛從口出,  種種吉祥事, 應念而自至。  歸命無量壽! 願以功德力,  速得超悉地。 `[廣=應【校異-原】]`廣發弘誓願,  次應禮諸佛, 及諸大菩薩。  陳說三業罪, 「我從過去世,  輪轉於生死, 今對大聖尊,  盡心而懺悔; 如先佛所懺,  我今亦如是。」 無垢真言曰: 「唵娑嚩(二合)婆(去)嚩戌(引)馱薩嚩達(去)摩(鼻音)娑嚩(去)婆嚩戌(引)度含」 行者次應禮,  一切諸聖眾, 密言一禮拜,  所集禮智聚, 如轉一切經,  除疑心決定。 作禮真言曰: 「曩謨(引)沒馱野(一) 曩莫達摩野(二) 曩莫僧伽野(三) 戶嚕戶嚕(四) 悉度嚕(五) 只哩婆吉哩婆(六) `[怛尸悉怛尼部=怛尼悉【校異-原】]`怛尸悉怛尼部(七) 步嚕尼(八) 娑嚩(二合)賀(引)」 次結開門印,  二羽金剛拳, 吽聲而舉印,  觸門警覺已, 能摧內外魔。 真言曰: 「吽(引)吽(引)吽(引)」 軍吒持水印,  定手先平舒, 禪押忍戒甲,  密明加七遍。 真言曰: 「唵阿(去)密哩(二合)帝吽泮吒(半音)」 執持楊柳枝,  自身內外間, 淨除煩惱垢。  灑淨真言曰: 「唵覩嚕覩嚕灑(一) 矩嚕矩嚕娑嚩(二合)賀(引)」 佛部半開敷,  進力輔忍願, 禪智進力下,  當心想如來。 密言曰: 「唵怛他蘖都納婆(二合)嚩野娑嚩(二合)賀」 蓮華三昧印,  十度散微屈, 檀慧禪智合,  一心應想念, 八葉觀自在。  `[密真言=密言【校異-原】]`密真言曰: 「唵鉢納摩(二合)納婆嚩野娑嚩(二合)賀(引)」 次結金剛部,  二羽反相背, 禪智檀慧鉤,  心想執金剛, 左散習密言: 「唵嚩日嚧(二合)納婆(二合)嚩野娑嚩(二合)賀(引)」 護身內相叉,  忍願建如幢, 進力附如鉤,  禪智押戒方, 印五處成甲。  真言: 「唵嚩日囉(二合)儗儞(二合)鉢囉(二合)捻跛哆也娑嚩(二合)賀(引)」 次當地界印,  忍戒繞方願, 入掌禪智合,  并檀慧進力, 禪智二著地。 真言曰: 「唵枳哩枳哩嚩日囉(二合)嚩日哩(二合)部律滿馱滿馱吽泮吒」 方隅金剛牆,  前印開禪智, 側竪如牆形。 真言曰: 「唵薩羅薩羅嚩日囉(二合)鉢囉(二合)迦囉吽泮吒」 次當請本尊,  定慧內相叉, 合腕中節出,  智竪成請召。 真言曰: 「唵嚩日囉(二合)地力迦壹呬曳(二合)呬婆誐梵嚩日囉(二合)地力(二合)迦」 辟除障難`[者=印【校異-原】]`者,  右慧押智度, 三股形叉腰,  定拳頂上旋, `[左右=辟除【校異-原】]`左右成結界。 真言曰: 「曩謨嚩日囉(二合)野賀曩鈍曩尾特瞢(二合)娑瑜蹉囉野吽泮吒」 網印準前牆,  禪智捻進力, 根側頂三旋,  成彼上方網。 金剛網真言: 「唵尾娑普囉捺落(二合)乞叉(二合)嚩日囉(二合)半惹囉吽泮吒」 火院慧掩定,  竪禪智右旋, 三匝成猛焰。 真言曰: 「唵阿(去)三葬擬儞吽泮吒」 次結獻華座,  二羽捧蓮形, 微屈開八葉。 真言曰: 「唵嚩日囉(二合)摩攞野娑嚩(二合)賀(引)」 獻閼伽水真言曰: 「曩`[謨=莫【校異-原】]`謨三(去)滿哆沒馱南誐誐曩娑麼娑麼娑嚩(二合)賀(引)」 塗香舒定掌,  慧手握右腕。 真言曰: 「唵微薩囉(二合)微薩囉(二合)吽泮吒娑嚩(二合)賀(引)」 獻華仰相叉,  風合二空附。 真言曰: 「唵部哩`[入=惹【校異-原】]`入嚩(二合)`[攞=蘭【校異-原】]`攞多詣娑嚩(二合)賀(引)」 燒香背竪合,  禪智附進力, 側合習明句。 「唵微薩羅微薩囉吽泮吒娑嚩(二合)賀(引)」 獻食仰相合,  微屈火風輪, 二空附風側。 真言曰: 「唵嚩日哩(二合)尼嚩日㘕(二合)計娑嚩(二合)賀(引)」 燈印定為拳,  忍竪禪指捻。 真言曰: 「唵戰尼寧饒瑳曩羯哩吽泮吒」 虛空普供養,  金剛掌安頂, 運心周法界。 真言曰: 「曩謨三滿跢沒馱南(引)薩嚩他欠嗢努蘖帝娑普(二合)囉醯𤚥誐誐曩劍娑嚩(二合)賀(引)」 次以清雅音,  讚歎於聖尊。 「嚩日囉(二合)薩怛嚩(二合)僧蘖囉賀嚩日囉(二合)嚩怛曩(二合)摩弩怛㘕(二合)嚩日囉(二合)達麼誐野尼嚩日囉(二合)羯𤚥迦嚕婆嚩魯跛儞伽麼素伽娑」 次結頂髮印,  定拳進禪捻, 置頂習真言。 「唵尸却寫娑嚩(二合)賀(引)」 安坐不動搖,  等引而相應, 觀自心華內,  威光盛日輪。 吽字成獨股,  變成忿怒尊, 右直左微屈,  蹴踏於青蓮。 身色如黃雲,  髮赤直竪上, 瓔珞以嚴身,  縵跨用虎皮。 舉慧上執杵,  定下施無畏, 摧伏天魔軍,  神通力無比。 初說真言句,  五色祥雲現, 化佛遍虛空,  諸天來散華。 乾闥緊那羅,  二十八部眾, 及餘諸大仙,  恭敬合掌禮。 諦想心不亂,  金剛童子大, 身真言曰: 「曩謨(引)囉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引)野(一) 曩莫室戰(二合)拏(二) 嚩日囉(二合)跛拏(鼻音)曳(三) 摩訶(引)藥乞叉(二合)細曩鉢多曳(四) 怛儞也(二合)他(五) 唵摩賀嚩日囉(二合)俱摩囉(二合)(六) 迦(引)抳度尼(七) 吽吽`[泮吒=泮吒泮吒【校異-原】]`泮吒娑嚩(二合)賀(引)」 隨心持神契,  慧手虛心拳, 方`[苾=㧙【考偽-原】]`苾於願背,  力句方便指, `[方押智=智押方【考偽-原】]`方押智指背,  智押慧亦然, 頭指建如幢。  由是加持故, 能攝自在力,  無過勝上句。 隨心真言曰: 「曩謨(引)囉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引)野(一) 曩莫室戰拏(二)(鼻) 縛日囉(二合)俱麼囉(三) 唵迦(引)抳度尼(四) 吽(引)吽(引)泮吒泮吒娑嚩(二合)賀(引)」 忿怒心密印,  虛合於二羽, 水交入虎口,  風鉤捻空下, 地輪竪如牙。  真實大悲心, 拔濟三塗苦,  速得成悉地。 真言曰: 「吽嚩日囉(二合)俱麼(引)囉迦尼度尼吽吽泮吒」 次破不祥契,  內叉地水輪, 火屈而背甲,  風空竪契成。 經行及安寢,  存心結念時, 災障惡夢消。  次神通互用, 前印開二風,  成就金剛法, 通達自在門。  主神亂錄契, 地輪外相交,  風鉤二地輪, 火水並竪合,  二空持火峯。 纔結加持故,  天樂供養雲, 隨心成真實,  威怒定諸魔。 水交出火風,  火風屈成拳, 地空竪舉心,  密契威神力, 摧猛獸利牙,  怨魔莫能敵。 次結錄王印,  準前之亂錄, 二空捻水根,  役使於四王, 大力善神等,  震動大千界。 金剛王護身,  火屈右空押, 水持於空輪,  地苾在水背, 請召於金剛,  令得堅固身, 不壞於三`[界=有【考偽-原】]`界,  能護於行者。 真言曰: 「曩謨薩闍迦麼唵伽尼度尼唵吽泮吒泮吒娑嚩(二合)賀(引)」 欲治身心病,  定慧金剛拳, 風輪頭合`[圓=竪【校異-原】]`圓,  二空安火側。 真言七遍稱,  瞋心想念時, 鬼神為障者,  摧伏而退散。 真言曰: 「唵嚩日囉(二合)俱麼囉(一) 賀那賀那(二) 那賀那賀(三) 鉢左鉢左(四) 親那親那(五) 頻那頻那(六) 蘖哩(二合)訶拏(二合)蘖哩(二合)訶拏(二合)(七) 吽(引)吽(引)泮吒泮吒」 金剛歡喜印,  右羽虛心拳, 空押水風背,  檀忍舒印成, 名金剛常念。  諸天及世間, 敬愛生隨喜,  能摧內外障。 次金剛掌叉,  慧手獨股形, 願方入於掌,  智慧而散開, 旋轉舉成印。  忿怒金剛叉, 如敵戰修羅。  心真言曰: 「唵瞿嚕瞿嚕攝泮攝泮」 珠合於掌中,  真言以加持。 真言曰: 「唵枳哩枳哩母捺哩`[左=尼【校異-原】]`左娑嚩(二合)賀」 行者念誦畢,  捧珠發大願, 結三摩地印,  入法界三昧。 修旋陀羅尼,  諸法本不生, 自性離言說,  清淨無垢染, 因業等虛空。  旋復諦思惟, 字字悟真實,  初後雖差別, 所證皆歸一。  不捨是三昧, 兼住無緣悲,  普願諸有情, 同得如是地。  出定結根本, 本明七遍已,  普供妙讚揚, 火院及結界,  頂左旋成解, 迎請向外撥,  加蘖車蘖車。 當結金剛縛,  二火如蓮形, 從心至面散,  頂上合蓮掌。 奉送真言曰: 「唵嚩日囉(二合)謨乞叉(二合)穆」 如前再護身,  普禮諸聖眾, 隨意任經行。  略陳於護摩, 成就悉地法。  爐對曼荼羅, 相望而別作,  方圓隨所求。 半爐熾炭充,  以酥密安悉, 芥子檀薰陸,  沈蘇合白膠, 乳粥和香藥,  團為一百八。 `[諸=請【校異-原】]`諸法廣如經,  一呪一擲火, 本尊并`[薄=部【考偽-原】]`薄落,  喜歡滿祈願。 復次以乳粥,  白芥子胡麻, 粳米雄黃等,  白汁木和酥, 擲爐得現驗。  使者火食法, 酥密乳酪等,  薰陸白膠香, 胡蘿蔔粳米,  求樓香沙糖, 石密柏葉等,  和擣一百八, 每團一呪擲,  入爐供使者。 諸天龍夜叉,  乾闥阿蘇羅, 四王眷屬等,  及頻那夜迦, 歡喜隨加護。  月八或十五, 常設爐供養,  種種華香食。 召集使者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二合)怛羅(二合)夜(引)野曩莫室戰(二合)拏嚩日囉(二合)跛拏曳摩賀藥乞叉(二合)細那鉢哆曳摩騰迦俱麼囉唵迦尼度尼吽泮吒娑嚩(二合)賀(引)」 次畫本尊像,  長一尺五寸, 而作丁字立,  足踏青蓮華。 身作黃雲色,  髮赤上繚亂, 種種諸瓔珞,  環玔以嚴身, 用虎皮縵跨。  左執拔折羅, 右下施無畏,  當作極迅形。 左畫一金剛,  四臂黃雲色, 執杵輪索刀。  右兩臂使者, 一手作拳印,  次持劫鉢羅, 腰臂胯龍纏。  前俱摩羅眾, 八部眾圍繞。  上五色祥雲, 諸天散妙華,  忉利天王軍, 四王各使者,  及頻那夜迦, 皆請命奉教。  畫人淨齋戒, 像畢廣設供。 次別畫像法,  身五尺八寸, 形作紅蓮色,  眼長於二寸。 衣服赭黃色,  脚踏金蓮華, 右手拔折羅,  舉上如擬勢, 左持金蓮華。  髮少黃右旋, 獨髮籠頭冠,  髮上際二寸, 髮中立化佛。  右錫左澡鑵, 兩邊`[背=皆【考偽-原】]`背一佛,  持錫杖金色。 聖者遶其身,  急雲五色光。 作法念誦時,  對像作遍數, 如經之所說,  悲愍於有情。 若起於忿怒,  金剛即為現, 極忿迅之身,  能令見者怖。 行者一切時,  清淨身語意。 大忿怒金剛童子念誦瑜伽法一卷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21 冊 No. 1223 佛說無量壽佛化身大忿迅俱摩羅金剛念誦瑜伽儀軌法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