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225
`[【原】麗本,【甲】建久七年寫高山寺藏本,【乙】黃檗版淨嚴等加筆本]`大威怒烏芻澁`[麼=麼二合成就【甲】]`麼儀軌`[經〔-〕【明甲乙】]`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謚大鑒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唐北天竺【明乙】,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謚大鑒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甲】]`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智)二十一字〔-〕【甲】]`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謚大鑒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大廣智不【明甲乙】]`不空奉 詔譯
十方所有佛, 妙智悲濟者,
常住菩提心, 是故我稽首。
普賢即諸佛, 受職持金剛,
為調伏難調, 現此明王體,
以其法勝故, 淨與`[不=非【甲】]`不淨俱。
真言者先修, 最初承事法,
紫檀用塗地, 方圓隨意成。
依於彼東方, 置前本尊像,
取二閼伽器, 香水以充足。
`[8]鑪=爐【明乙】*`鑪焚眾名香, 一空器承水,
布在於壇內, 食或不食俱,
洗漱亦如是。 五輪投地禮,
十方佛菩薩, 方廣大乘經,
合掌應至心, 右膝當著地。
多生非善業, 眾罪難具陳,
今以誠實心, 隨懺願清淨。
如前發`[願=露【甲】]`願已, 全`[2]跏=加【明乙】*`跏或半`[*2]`跏,
興大菩提心, 堅固無時捨。
名香塗手結, 佛部三昧耶,
二羽虛心合, 開進力微屈,
捻忍願初分, 第一文背間,
又屈禪智頭, 處其進力下,
第一節文側。 以此印當心,
諦觀如來儀。 `[門=用【甲乙】]`門後真言曰:
「`[4]唵=唵(一)【明乙】*`唵怛他`[薩=孽【明甲乙】]`薩覩納婆(二合)嚩野`[6]二合引〔-〕【明甲乙】*` \(二合引)娑嚩`[二合引〔-〕【甲】]` \(二合引)訶`[8]引=引二【明乙】*,〔-〕【甲】*` \(引)」
三誦總持已, 警覺諸如來,
光明`[遍=照【甲乙】]`遍觸身, 業除煩惱滅,
`[後=復【甲】]`後當安頂上, 散印成加持。
次結蓮華中, 三昧耶契相,
二`[羽=相【明】]`羽准前合, 戒方忍願開,
進力亦如`[之=是【明甲乙】]`之, 若敷蓮八葉。
安印當心上, 想觀自在尊,
具足如本儀, 誦總持三遍。
「`[*4-1]唵=唵(一)【明乙】*`唵`[13]跛=跋【明】*`跛娜`[慕=暮【明乙】]`慕(二合)納婆(二合)嚩`[野=耶【甲】]`野`[二合引娑嚩=娑嚩二合引【明乙】,娑嚩【甲】]` \(二合引)娑`[嚩=嚩(二合)【甲】]`嚩訶`[*8-1]引=引二【明乙】*,〔-〕【甲】*` \(引)」
警覺蓮華部, 聖眾發光明,
照觸行者身, 障`[銷=消【明甲乙】]`銷為我友。
置印於頂右, 隨意而散之。
復結金剛`[甲=中【甲乙】]`甲, 三昧耶密印,
舒其二羽已, 右仰左覆之,
以其背相著, 檀鉤於智度,
慧復與禪結, 如`[十=三【考偽-乙】]`十`[21]股=鈷【明乙】*,般【甲】`股金剛,
約置於當心, 誦明觀部主。
「`[*4-2]唵=唵(一)【明乙】*`唵嚩日`[嚧=嚕【甲】]`嚧(二合)納婆(二合)嚩野娑嚩(二合`[引〔-〕【明甲乙】]`引)訶`[*8-2]引=引二【明乙】*,〔-〕【甲】*` \(引)」
警覺金剛眾, 聖者放光明,
照觸修行人, 加持為善友,
於頂左散印。 二羽內相叉,
忍願`[成峯狀=頭相合【甲】]`成峯狀, 微屈其進力,
各近中峯側, 禪智`[並=併【甲】]`並而舒,
三`[*21-1]股=鈷【明乙】*,般【甲】`股`[行已=行以【明】,杵已【甲】,杵以【乙】]`行已成, 印額右肩上,
左肩心亦爾, 其後加於喉。
印已成護身, 皆誦後明句。
「`[*4-3]唵=唵(一)【明乙】*`唵嚩日`[囉=羅【甲】]`囉(二合`[引〔-〕【甲】]`引)祇儞(二合)鉢囉(二合)捻`[*13-1]跛=跋【明】*`跛`[哆=多【明乙】]`哆(二合)`[野=耶【甲】]`野娑嚩(二合`[引〔-〕【甲】]`引)訶`[*8-3]引=引二【明乙】*,〔-〕【甲】*` \(引)」
威光發熾盛, 魔黨不能侵,
二羽各虛拳, 禪智捻`[餘指=於中【明】,餘甲【甲乙】]`餘指,
開右拳握左, 進度直如峯,
舉`[類=額【明甲乙】]`類於其頭。 大心真言曰:
「唵(一) 嚩日囉(二合`[34]引〔-〕【甲】*`引)俱嚕(二合)馱(二) `[摩=麼【明乙】]`摩訶麼`[囉三=攞三【明乙】,攞【甲】]`囉(三) 訶曩娜訶跛者(四) 尾馱望`[娑二合=二合娑野五【甲】,二合【明乙】]`娑(二合)`[烏=娑野烏【乙】]`烏`[摳=樞【明】]`摳瑟麼(二合)`[(馱(五)吽(六)泮吒(半音))八字=馱吽吽泮吒泮吽吒娑嚩二合引賀引【甲】,俱嚕二合馱(五)吽(六)泮吒(半音)【明乙】]`馱(五) 吽`[六泮=吽【明乙】]` \(六) 泮吒(半`[音=音六【明】,音六娑嚩二合引賀引【乙】]`音)」
如是三遍畢, 已首同本尊,
屈頭契進峯, 入掌舒力度,
`[逐=遂【明甲乙】]`逐成頂契相。
「唵`[一〔-〕【甲】]` \(一) 入嚩(二合)攞(二) 入嚩(二合)攞(三) 薩嚩`[45]怒=努【明乙】*,弩【甲】*`怒瑟`[鹻二合四=吒二合【甲】,吒二合四【校異-乙】]`鹻(二合)(四) 娑擔(二合)`[47]娑=婆【明甲】*【乙】`娑也(五) 娑擔(二合)`[*47]`娑也(六) 努邏`[遠=達【明甲乙】]`遠囉(`[二合〔-〕【甲】]`二合)(七) `[50]努=弩【甲乙】*`努瑟`[鹻二合八=吒二合【甲】,吒二合【乙】]`鹻(二合)(八) `[儞=寧【甲】]`儞嚩囉也`[九〔-〕【甲】]` \(九) `[訖=囉訖【明乙】,嚩訖【甲】]`訖叉(二合)(`[十〔-〕【甲】]`十) 囉訖叉(二合)𤚥`[十一〔-〕【明甲乙】]` \(十一) 娑`[嚩二合引〔-〕【明】]`嚩(二合`[*34-1]引〔-〕【甲】*`引)`[訶引=訶二合十一【明】,賀【甲】,訶引十一【乙】]`訶(引)」
三遍稱誦之, 亦同本尊頂。
如前二契相, 進力皆屈之,
相捻勢如環, `[即成五處甲=印身五處成甲冑真言曰【甲】]`即成五處甲。
「唵(一) 薩嚩伽`[閻=髯【甲乙】]`閻(二) 摩訶帝髯(三) 嚩日囉(二合)舍`[抳=寧【甲】]`抳(四) 嚩日囉(二合`[*34-2]引〔-〕【甲】*`引)播舍(`[上=上聲【明乙】]`上)(五) 摩那鉢囉(二合)尾`[捨=舍【明乙】]`捨(六) 薩嚩`[*50-1]努=弩【甲乙】*`努瑟鹻(二合)(七) 娑擔(二合)婆也(八) 娑擔(二合)婆也(九) 吽`[泮=𠰢【明】,吽泮【甲】]`泮吒`[吒半音呼=半音十【明乙】,〔-〕【甲】]` \(吒半音呼)」
內叉其二羽, 開掌諸`[廣=度【明甲乙】]`廣舒,
合檀慧成峯, 微屈禪智節,
`[半捨=互捻【明甲乙】]`半捨進力側, 近`[申=甲【明甲乙】]`申普焰成。
誦大心真言, 當胸安其印,
三遍持明句, 心同於本尊。
改甲進力環, 極舒自相合,
如針名捧印, 誦其後真言。
「唵`[引=引一【明乙】,〔-〕【甲】]` \(引)俱嚕(二合)馱曩吽`[*34-3]引〔-〕【甲】*` \(引)惹`[入=入聲二【明乙】,〔-〕【甲】]` \(入)」
普焰契又陳, 禪智成針狀,
真言用根本, 名獨`[*21-2]股=鈷【明乙】*,般【甲】`股金剛。
「`[唵=唵(引一)【明】,唵(引)【乙】]`唵吽`[發=癹【明乙】下同]`發吒(`[吒半音呼=半音【明甲乙】]`吒半音呼)發`[發=發(二)【明乙】,吒發吒【甲】]`發鄔仡囉(二合)`[戍=戌【明乙】]`戍攞播`[寧=寧(三)【明乙】]`寧吽吽`[吽=吽(四)【明乙】]`吽`[8]發發發=發吒發吒發吒【甲】*`發發`[發=發(五)【明乙】]`發唵擾羝寧囉曩`[二合〔-〕【甲】]` \(二合)`[娜=娜(六)【明乙】]`娜吽吽`[吽=吽(七)【明乙】]`吽發發`[發=發(八)【明乙】]`發唵`[唵唵=九【明】]`唵`[唵=唵(九)【乙】]`唵摩訶麼攞娑嚩(二合`[*34-4]引〔-〕【甲】*`引)訶`[引〔-〕【明甲乙】]` \(引)」
本尊遍入身, 即同大力體,
堅持其地故, 當`[同=明【明乙】,結【甲】]`同金剛橛。
戒度方慧間, 忍亦`[屈=入【甲乙】]`屈願力,
`[亦=方【明甲乙】]`亦復入檀戒, 願處忍進中,
餘度皆直舒, 相合成三`[*21-3]股=鈷【明乙】*,般【甲】`股,
用禪智`[柱=拄【明乙】]`柱地, 一掣一稱`[明=名【明】]`明。
「`[*4-4]唵=唵(一)【明乙】*`唵枳里枳`[里=里(二)【明乙】]`里嚩日囉(二合`[*34-5]引〔-〕【甲】*`引)嚩日`[哩=囉【甲】]`哩(二合)`[勃=勃律【乙】]`勃`[引=引二【明乙】,律引【甲】]` \(引)滿馱滿馱吽發吒`[吒字半音呼=半音四【明乙】,〔-〕【甲】]` \(吒字半音呼)」
下至金剛輪, 堅固無能壞。
准前`[橛=厥【甲】]`橛為本, 禪智度極開,
直`[堅=竪【明甲乙】]`堅即成`[[壙-黃+((乏-之+土)/回)]=壇【明甲乙】]` \[壙-黃+((乏-之+土)/回)], 三轉誦明曰:
「`[*4-5]唵=唵(一)【明乙】*`唵娑囉娑`[囉=囉(二)【明乙】]`囉嚩日囉(二合`[*34-6]引〔-〕【甲】*`引)鉢囉(二合引)迦(引)囉吽發吒`[吒音半呼=半音三【明乙】,〔-〕【甲】]` \(吒音半呼)」
諦想所居地, 澄`[澈=徹【明甲乙】]`澈大海生,
誦次後真言, 七遍當成就。
「`[唵=唵(一)【明甲乙】]`唵尾麼盧娜`[地=地(二)【甲】]`地娑嚩(二合`[*34-7]引〔-〕【甲】*`引)訶`[引=引二【明乙】,〔-〕【甲】]` \(引)」
次應想其海, 湧大須彌山,
復誦此真言, 經七遍方止。
「`[*4-6]唵=唵(一)【明乙】*`唵`[36]婀=娜【明】*,阿【甲】*`婀者攞`[泮=吽二【明乙】,吽【甲】]`泮」
又想寶山上, 師子座莊嚴,
其明如後`[稱=誦【明乙】]`稱, 亦復七遍止。
「`[*4-7]唵=唵(一)【明乙】*`唵`[*36-1]婀=娜【明】*,阿【甲】*`婀者攞`[末㘑=昧隷【甲】]`末㘑娑嚩(二合`[*34-8]引〔-〕【甲】*`引)訶`[引=引二【明乙】,〔-〕【甲】]` \(引)」
師子法座上, 百千葉寶蓮,
香潔盛敷榮, 誦此密言曰:
「`[*4-8]唵=唵(一)【明乙】*`唵迦麼攞娑嚩(二合`[*34-9]引〔-〕【甲】*`引)訶`[引=引二【明乙】,〔-〕【甲】]` \(引)」
於彼蓮`[臺=華【明乙】]`臺裏, 樓閣眾寶成,
懸以妙繒幡, 矜羯尼為網。
真言如後誦, 七遍想隨成。
「那莫薩嚩怛他`[43]蘖=孽【明乙】*`蘖帝`[毘=彌【甲乙】]`毘逾(二`[合=合一【明乙】]`合)尾濕嚩(二合)慕契毘藥(二`[46]合=合二【明乙】*`合)薩嚩他欠`[平=平聲【明乙】,三【甲】]` \(平)鄔娜`[誐=誐(二合)【甲】]`誐`[帝娑=帝三娑【明乙】,帝四娑二合【甲】]`帝娑頗(二合)囉`[系=兮【明】,呬【甲】]`系𤚥`[誐娜=誐誐娜【明乙】,誐誐那【甲】]`誐娜劍娑嚩(二`[合=合引【明乙】]`合)`[賀=訶引四【明乙】]`賀」
次復執香`[鑪=爐【明甲乙】]`鑪, 誦治路明曰:
「`[*4-9]唵=唵(一)【明乙】*`唵蘇悉地羯哩入嚩(二合)里多(`[去=去聲二【明乙】]`去)難多`[暮多=慕多三【明】,慕羅多二合曳【甲乙】]`暮多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攞(四)【明乙】]`攞滿馱滿`[馱=馱(五)【明乙】]`馱訶`[曩=曩訶曩【甲乙】]`曩吽發吒`[吒字半音呼=半音六【明乙】,〔-〕【甲】]` \(吒字半音呼)」
空中有關鍵, 及障難皆除。
次結寶輅`[印=車【甲】]`印, 邀迎諸聖`[者=眾【明乙】]`者,
單已并眷屬, 隨意奉請之。
二羽`[當內=內相【甲】]`當內叉, 進力舒相拄,
禪智捻進力, 根側第一文,
其腕當極開, 指背互著掌。
誦真言三遍, 七寶`[64]輅車=車輅【甲乙】*`輅車成。
「`[*4-10]唵=唵(一)【明乙】*`唵覩嚕覩嚕`[吽=吽(二)【明乙】]`吽」
念至本尊居, 阿拏迦`[嚩底=縛地【甲】]`嚩底,
想乘`[*64-1]輅車=車輅【甲乙】*`輅車已, 次當奉請之。
准前寶`[*64]`輅車, 忍願禪智撥,
向內成請契, 真言如後`[誦=稱【校異-乙】]`誦。
「曩麼悉`[底=地【甲】]`底哩`[三合野=野四合【甲】,野【乙】]` \(三合)野地尾(二合)迦(引)`[南=南(引一)【明乙】]`南薩嚩`[怛他=怛引他引【甲】]`怛他`[蘖哆=誐跢【明乙】]`蘖哆`[南唵=南二唵三【明乙】]`南唵嚩日`[𠻴=郎【甲】]`𠻴(二合)`[儗孃二合野=擬那野二合【甲】]`儗孃(二合)野迦囉`[灑=沙【明乙】]`灑(二合)`[野=野(四)【明乙】]`野曀係曳(二合)呬(若奉送`[即除=除𦠉係四【甲】]`即除)薄誐挽娑嚩`[二合引〔-〕【甲】]` \(二合`[*34-10]引〔-〕【甲】*`引)`[賀=訶【明乙】]`賀」
聖者昇寶車, 金剛駕御至,
當以部`[主=心【甲】]`主契, 請降入道場。
二羽內相叉, 禪`[入進力=於其掌【甲】]`入進力`[間=際【明甲乙】]`間,
成拳竪智度, `[每=無【明乙】]`每招誦後明。
「`[*4-11]唵=唵(一)【明乙】*`唵嚩日`[囉=羅羅【甲】]`囉(二合`[*34-11]引〔-〕【甲】*`引)`[特力=持叻【甲】]`特力`[二合〔-〕【甲】]` \(二`[*46-1]合=合二【明乙】*`合)曀`[係曳=曳係【甲】]`係曳(二合)呬婆誐挽嚩日囉(二合`[*34]`引)`[時力=特力【明】,特叻【甲】]`時力(二`[合若=合三若【明乙】,合【甲】]`合,若奉`[迎特=送時【明乙】,送【甲】]`迎,特除曀`[係曳=呬曳【明】,係呬【甲】,呬曳呬【乙】]`係曳,加`[*43-1]蘖=孽【明乙】*`蘖`[紹=蹉【明乙】,縒【甲】]`紹`[*43]`蘖`[蹉=縒句【甲】]`蹉)」
`[95]奉=捧【甲乙】*`奉契又當`[施=旋【甲乙】]`施, 次舒忍願度,
自與進力並, 右居上相`[交=叉【明乙】]`交,
`[智=如【乙】]`智`[股=眼【明】]`股徐動之, 翦除諸障者。
真言句如後, 三轉右`[同施=周旋【明甲乙】]`同施。
「`[*4-12]唵=唵(一)【明乙】*`唵嚩日`[101]囉=羅【甲】*`囉(二合)俱`[嚕=嚕(二合)【甲】]`嚕馱摩訶麼`[攞=攞(二)【甲乙】]`攞羯囉羯`[囉=囉(三)【明乙】,羅【甲】]`囉親那親那吽`[發=發(四)【明乙】,發吒【甲】]`發」
次結金剛網, 禪捻進根下,
智亦加力度, 根側第一文。
真言如後稱, 牆以網彌覆。
「`[*4-13]唵=唵(一)【明乙】*`唵尾塞普(二合)囉捺囉(二合)乞叉(二`[*46-2]合=合二【明乙】*`合)嚩日囉(二合)半惹囉吽`[發=發(三)【明】,發吒【甲】,發三吒【乙】]`發」
`[大=火【乙】]`大院密縫`[印=契【甲】]`印, 二羽並而舒,
定以慧羽加, 直`[堅=豎【明乙】,竪【甲】]`堅禪智度,
三周右`[旋=轉【甲】]`旋已, 皆誦後真言。
「`[*4-14]唵=唵(一)【明乙】*`唵訶娑懵`[儗=擬【甲】]`儗儞吽泮吒`[7]吒字半音呼=半音二【明乙】*,〔-〕【甲】*` \(吒字半音呼)」
金剛牆外圍, 威焰熾然住,
堅固界成已, 無能`[沮=阻【甲】]`沮壞之。
當`[*95-1]奉=捧【甲乙】*`奉右膝傍, 閼伽香水器,
舉與額齊等, 誦大心真言,
慇懃持獻之, 成浴聖眾足。
心所希求願, 於此當具陳,
微`[沈=洗【甲】,澆【乙】]`沈空器中, 置水在本位。
如前蓮華部, 結彼三昧耶,
當`[鉤=斂【明甲乙】]`鉤六度端, 如微敷蓮勢,
想為金剛葉, 三誦後真言。
「`[*4-15]唵=唵(一)【明乙】*`唵嚩日`[*101-1]囉=羅【甲】*`囉(二合)`[味=吠【明】]`味(引)囉`[也=耶【明乙】]`也娑嚩(二合`[*34-13]引〔-〕【甲】*`引)賀`[引=引二【明】,〔-〕【甲】]` \(引)」
如前運想成, 眾聖儼依座。
次當心供養, 水陸有諸華,
無主所攝華。 十方盡`[虛=空【甲乙】]`虛界,
人天塗香等, 燒香燈明`[空=雲【乙】]`空,
傘蓋及幢幡, 鼓樂歌舞`[妓=伎【明甲乙】]`妓,
真珠妙羅網, 懸以諸寶鈴,
白拂與華鬘, `[散妙香=微妙香【甲乙】]`散妙香`[華=磬【明甲乙】]`華等,
矜羯尼為網, 如意寶樹王。
`[次=衣【甲乙】]`次服天厨雲, 上妙美香潔,
樓閣寶嚴`[淨=飾【甲】]`淨, 天`[瓔珞=纓絡【甲】]`瓔珞及冠。
如是供養雲, 遍滿虛空界,
誠心而運想。 又以印真言,
聖力所加持, 虛空庫供給,
眾聖當受用, 真實無有殊。
十`[度反=力乃【甲乙】]`度反相交, 右押左合掌,
舉印`[案=安【甲】]`案於頂, `[同=用【甲】]`同樓閣真言。
次以美言音, 金剛妙歌讚。
「摩訶麼攞也贊拏`[也引=引也【甲】,引【明】]`也(引)`[尾=也尾【乙】]`尾儞`[夜=也【甲】]`夜(二合)`[囉=囉(引)【甲】]`囉惹`[也=也(一)【明乙】]`也難抳寧 尾曩`[野=引迦迦【甲】,野迦【乙】]`野地哩(二合)多娘`[也=也(二)【明乙】,也(五)【甲】]`也那莫俱嚕(二合)馱`[野=野(六)【甲】]`野`[縛=嚩【明甲乙】]`縛日`[哩=囉【甲】]`哩(二合)`[儞=儞(三)【明】,儞(四)【乙】]`儞」
戒方進力屈, 二羽`[虛=虛空【甲】]`虛心合,
屈度背相著, 遂成部母契,
誦明寂靜意, 七遍護本尊。
「`[*4-16]唵=唵(一)【明乙】*`唵矩嬾馱`[哩=哩夾註【明乙】]`哩滿馱滿馱吽發吒`[吒字半音呼=半音三【明乙】,〔-〕【甲】]` \(吒字半音呼)」
珠`[蟠=盤【甲】]`蟠合掌中, 誦大心七遍,
智方`[息=自【甲乙】]`息相捻, 禪戒亦復然,
餘度皆直舒, 進捻於忍背,
力亦`[附=輔【甲】]`附願上, 二`[環=羽【甲】]`環用承珠。
思惟己心中, 皎白如滿月,
分明住觀已, 想部母真`[議=儀【明甲乙】]`議,
所持之密言, 從口而流出,
字字皆金色, 普放無量光,
相繼若連珠, 自行人口入,
散布月輪上, 變色隨本尊,
焰鬘`[因=自【甲】]`因相穿, 文句無錯謬。
行人威武相, 稱誦祕真言,
歸命唵皆寂, 餘文瞋猛意,
`[未=末【明甲乙】]`未字戒當捻, 一珠與句齊,
住此三昧門, 極力當持念。
`[修行=行修【甲】]`修行`[將=當【明】]`將止息, `[合=念【甲乙】]`合珠於掌中,
如前再加持, 頂戴還本處。
須臾住靜觀, 月輪上真言,
義理及文詞, 諦思其實相。
次當出定已, 真言金色光,
從口若連珠, 奉歸`[部母=母部【明】]`部母處,
應作如是`[願=頸【明】]`願:「 攝受此真言,
慈悲加護之, 無令功用失。」
所得遍數者, 誦部母加持,
七遍以護之, 應作如是法。
一切有情類, 諸苦惱逼身,
於其菩提中, 不堪任法器,
我濟彼等故, 非獨拔己身,
`[唯=惟【明乙】]`唯願`[佛=於【甲】]`佛世尊, 成就還遍數,
三部三昧契, 如初重作之。
次護本尊身, 用前部母印,
捧左閼伽器, 奉獻陳所求,
儀式不異前。 次運心供養,
`[火=大【明】]`火院密縫印, 頭上左`[放=旋【甲】]`放之,
諸印都解除。 當奉送`[眾聖=聖眾【甲乙】]`眾聖,
降入道場契, 智度外彈之。
又結請`[*64-3]輅車=車輅【甲乙】*`輅車, 聖眾昇其上,
改禪智外撥, 想歸於本宮。
如前護己身, 隨意道場外,
印塔當轉念, 方廣大乘經,
迴助`[口=心【明甲乙】]`口所祈, 上中下悉地。
往諸觸穢處, 慧羽握成拳,
禪度竪如峯, 護身`[加=如【明】]`加五處,
真言用捧印, 不被眾`[魔=摩【明】]`魔羅。
此遍說運心, 加飲食尤上,
隨辦任陳布, 用大心真言,
欲去萎花時, 誦此祕`[明=密【明】]`明曰:
「`[*4-17]唵=唵(一)【明乙】*`唵濕廢(二合)帝摩訶濕廢(二合)`[帝=帝(二)【明乙】]`帝佉(去`[音〔-〕【甲】]`音)娜寧娑嚩(二合`[*34-14]引〔-〕【甲】*`引)賀`[引=引三【明乙】,〔-〕【甲】]` \(引)」
若欲睡眠者, 以`[部母=母部【甲】]`部母護身,
部主契真言, 用護其處所。
如前降入契, 智度押進傍,
當`[誦=護【明】]`誦後真言, 警`[相=想【甲乙】]`相當清淨。
「`[*4-18]唵=唵(一)【明乙】*`唵嚩日囉(二合)特`[力=力(二合二)【明乙】,叨【甲】]`力」
失精及惡夢, 百遍部母明。
凡欲喫食時, 團食置其處,
所持明加護, 奉獻於本尊,
部主前真言, 加持食乃食。
次陳四微`[妙=密【明甲乙】]`妙, 儀軌當修習,
扇底迦寂災, 聰明及長壽,
并除`[冤禍=鬼神【甲】]`冤禍法。 面北交`[14]脛=腦【明】*`脛居,
竪膝右`[*14]`脛先, 衣服當潔白,
`[食飲=飲食【明】]`食飲香華地, 燈燭亦復然,
月輪布真言, 文字亦宜白,
先并歸命誦, 三七乃除之。
從唵起為初, 與某甲除禍,
娑嚩(二合)訶最後, 本無臨事加,
念誦以小聲, 當須寂靜意。
若作`[大=火【甲乙】]`大壇者, 圓穿其爐形,
於中宜泥輪, 護尊忿`[猛=怒【明乙】]`猛相。
若求增長者, 名布瑟置迦,
五通`[及=乃【明】]`及轉輪, 寶藏輪劍杵,
致一切財物, 藥丸眼藥俱。
面東結跏趺, 其色皆上赤,
增減真言句, 如前無復殊,
欲稱娑嚩訶, 其所求如願,
小聲寂靜意, 護尊忿猛`[為=威【明乙】]`為。
`[大=火【乙】]`大壇方穿爐, 安杵具三`[*21-4]股=鈷【明乙】*,般【甲】`股。
若求歡愛法, 名嚩施`[加囉=迦羅【明甲乙】]`加囉,
召人及天龍, 鬼神非人類。
面西半`[*2-2]跏=加【明乙】*`跏坐, 上`[赤=亦【明乙】]`赤增長同,
加減歸命文, 娑嚩訶亦爾,
與某甲攝某, 成就願所求。
持明歡喜心, 護尊寂靜意,
并以`[忩=忿【明甲乙】]`忩猛相, 二種皆護之。
爐如八葉蓮, 開敷具臺蘂。
若作降伏法, 阿毘遮嚕迦,
制鬼神惡人, 損壞三寶者。
`[左=右【明】]`左足指押`[右=左【明】]`右, `[西面=面南【甲乙】]`西面坐蹲`[居=踞【明乙】]`居,
`[亦=示【明乙】]`亦大忿怒形, 諸色上青黑。
心中圓明觀, 變`[用=同【乙】]`用大日輪,
熾盛無與儔, 發輝如猛`[焰=焰歸命准前誦【甲乙】]`焰,
除去娑嚩訶, 願為某甲成,
某事吽`[發心=發吒【明乙】,泮吒【甲】]`發心。 火爐三角作,
獨`[*21]`股杵置中, 真言猛勵稱,
傍人如`[可=何【明】]`可聽。 護尊寂靜意,
事法`[次=自【明】]`次當陳。 相應置本尊,
中間是爐位, 或於精室外,
爐`[遙=逕【明】,徑【乙】]`遙對於尊, 治地二肘間,
形隨爐口勢, 築階高一指,
中量一肘穿, 深半肘成爐,
周緣高四指, 一寸外方作。
爐成如法治, 輪杵泥為之,
置中稱其底, 瞿摩夷塗飾,
檀香等又施, 其色隨所求。
階上祥茅草, 隨日`[匝=右【甲】]`匝旋布,
以本覆其苗。 所燒物在茅,
近行人右手, 二器閼伽水,
置茅在`[戶邊=左傍【甲】,左邊【校異-乙】]`戶邊, 柴相隨`[頰=類【甲乙】]`頰推,
長截十指量, `[38]酥=蘇【甲】*`酥蜜乳酪內,
搵其薪兩頭。 半爐熾炭充,
投亦起威焰。 燧火勿以舊,
`[用扇=扇用【甲】]`用扇非口吹。 燃爐誦後明,
三遍成加`[持=護【甲】]`持。
「`[*4-19]唵=唵(一)【明乙】*`唵步入嚩(二合)攞`[吽=吽(二)【明乙】]`吽」
火既發光焰, 當用忿怒王,
瀉垢能淨除, 祕契如是結。
二羽背相著, 八度以`[類=頭【甲乙】]`類鉤,
轉腕反相合, 成拳遍印物。
每觸皆稱誦, 次後祕真言。
「`[*4-20]唵=唵(一)【明乙】*`唵枳里枳`[里=里嚩日囉二合【甲乙】]`里吽頗吒`[吒字半音=半音二【明】,〔-〕【甲】]` \(吒字半音)」
又當`[請=誦【甲】]`請火天, 直舒其慧羽,
禪橫`[約=納【校異-乙】,納【考偽-乙】]`約於掌, 微以進度招。
每招誦後明, 三遍火天降。
「`[*4-21]唵=唵(一)【明乙】*`唵曀係曳呬摩`[訶=訶(引)【甲】]`訶步多泥(`[去=去聲【明乙】]`去)嚩哩使(二合)儞`[尾=尾(二)【明乙】,尾(二合)【甲】]`尾惹娑多`[麼=摩【明乙】]`麼仡`[俚=哩【明甲乙】]`俚(二合)呬(引)怛`[嚩=囉【甲】]`嚩(`[二合=三【明乙】]`二合)護底莽(引)訶(引)囉麼塞`[汦=泯【明乙】,汦(二合)【甲】]`汦散儞呬覩婆`[嚩=嚩(四)【明乙】]`嚩阿仡曩(二合)曳賀尾也迦尾也嚩(引)訶曩(引)也`[娑=娑娑【甲】]`娑嚩`[二合引〔-〕【明乙】]` \(二合`[*34-15]引〔-〕【甲】*`引)訶`[引〔-〕【明甲乙】]` \(引)」
便想入爐內, 次結三昧耶,
`[彈=禪【甲】]`彈捻檀度初, 舒餘波羅蜜。
直灑閼伽水, 於火成淨除,
三灑皆誦明, 真言句如後。
「`[*4-22]唵=唵(一)【明乙】*`唵阿蜜哩(二合)帝訶曩訶曩吽發吒`[*7-1]吒字半音呼=半音二【明乙】*,〔-〕【甲】*` \(吒字半音呼)」
次以其慧羽, 右`[旋=轉【甲】]`旋灑閼伽,
誦文殊密言, 想漱火天口。
「`[*4-23]唵=唵(一)【明乙】*`唵嚩囉娜嚩日囉(二合)`[曇=曇(二)【明乙】]`曇」
`[太=大【明乙】]`太杓定羽執, 小者慧當持,
三度取名`[蘇=酥【明乙】]`蘇, 灌其大杓滿,
慧捨小執大, 有`[劍=斂【明】]`劍等按之,
誦次後真言, 句終灌火上。
「阿`[21]仡=訖【明乙】*`仡`[曩=曩(二合)【甲】]`曩曳`[賀=賀(一)【明乙】]`賀尾`[24]也=也(二合)【甲乙】*`也迦尾`[也〔-〕【明】,也(二合)【甲乙】]`也嚩(引)訶`[曩=曩(引)【甲】]`曩`[也=也(二)【明乙】]`也儞波`[*24]`也儞`[波也=跛也儞也【甲】]`波也娑嚩(二合`[*34-16]引〔-〕【甲】*`引)`[賀=訶【甲】]`賀(`[引=引三【明乙】]`引)」
每至其訶字, 皆引聲長呼,
空杓却按之, 其音`[即=與【甲】]`即齊畢。
非加劍藥類, 但灌不按`[杓=相【明】]`杓,
是則祀火天, 三度皆如此。
依前再淨火, 漱口用文殊,
請火天出爐, 東南方就`[位=坐【甲】]`位,
當設諸供養。 次請部主尊,
爐中遠行人, 諦想依位住;
又念本尊`[入=人【明】]`入, 爐中近行人,
與部主相當, 二聖儼而對。
忿怒王瀉垢, 淨火漱口明,
如法重為之, 二羽膝`[間=門【明】]`間住。
如前祀火法, 各獻三杓`[*38-1]酥=蘇【甲】*`酥,
每`[先=澆【甲乙】]`先想己身, 本尊與部主,
火及劍藥等, 一相無有殊,
五體既合同, 各以本`[明=名【明】]`明獻。
如是供養已, 隨求事護`[摩=魔【明】]`摩,
觀其應所燒, 宜杓或宜手。
所須用杓類, 取前小者`[澆=洗【甲】]`澆,
執已進度舒, 令順於其柄,
檀戒及忍等, 共`[掘=握【明甲乙】]`掘禪度初。
定羽`[掐【麗明甲乙】,搯【大】]`掐其珠, 一誦一投火,
遍數既畢已, 如前各獻`[珠=蘇【甲】,酥【乙】]`珠。
二聖歸於壇, 又`[誦=請【乙】]`誦火天`[祀=禮【明】]`祀,
三大杓`[*38]`酥畢, 依位如其初。
若須祀八方, 一一`[皆=應【甲】]`皆當`[請=請諸供養亦爾【甲乙】]`請,
解界如儀送, 火天契次陳。
如前請召時, 進禪以相捻,
誦後明一遍, 火天還於宮。
「布爾覩`[徒=徙【明乙】,從【甲】]`徒麼`[也=也(引)【甲】]`也薄底也`[49]二合=二合一【明乙】,〔-〕【甲】*` \(二合)`[*43-3]蘖=孽【明乙】*`蘖蹉阿`[*21-1]仡=訖【明乙】*`仡`[儞=寧二合【甲】]`儞娑嚩(二合)婆嚩`[南=南(二)【明乙】]`南補`[曩羅=娜囉【明乙】]`曩羅`[跛夜二合=跛二合【明】,𬼮誐麼引【甲】]`跛`[夜〔-〕【明】]`夜(二合)`[那=誐麼引那【乙】]`那也娑嚩(二合`[*34-17]引〔-〕【甲】*`引)`[賀引=訶【明】,訶引【乙】]`賀(引)」
如前護己身, 眾魔不復擾。
若夢佛菩薩, 金剛諸天王,
婆羅門居士, 食粳米`[酪飯=酥飲【明乙】]`酪飯,
甘露乳果`[花=等【明乙】]`花, `[茂=華【明乙】]`茂林若登山,
履塔及樓閣, 或乘車馬象,
白鶴孔雀王, 金翅鳥與`[同=冉【甲】]`同,
泛海清流水, 或騰空自在,
威焰遍於身, 或聽法座中,
及`[諸=請【明】]`諸清淨事, `[此皆=皆此【甲】]`此皆成就應,
`[況=覺【甲乙】]`況已勿復眠。 若夢魁膾人,
猪驢駱駝狗, 或觸或在近,
死屍亦復然, 惡鬼怖畏`[徒=走【明】]`徒,
是障不`[是=成【甲乙】]`是相。 或有妄念起,
違闕三昧耶, 當誦此真言,
以除其過患。 如前金剛杵,
進力改相合, 忍願依甲傍,
繞上亦相`[拄=柱【甲】]`拄, 真言如後誦,
三七障皆`[消=銷【明甲乙】]`消。 `[大輪明曰〔-〕【甲】]`大輪明曰:
「`[娜=那【甲】]`娜莫悉底哩`[三合野=耶四合【甲】,野四合【乙】]` \(三合)野地尾(二合)`[迦南=迦南一【明】,迦引南引薩嚩【甲乙】,迦南=迦南一【乙】]`迦南怛`[他=他(引)【甲】]`他誐`[哆喃唵=多南二唵三【明】,哆喃引菴引【甲】,多南二菴引三【乙】]`哆喃唵尾囉耳尾囉`[耳=耳(四)【明乙】]`耳摩訶`[縛=嚩【明甲乙】]`縛日哩(二`[合=合五【明乙】]`合)薩哆薩`[哆=哆(六)【明乙】]`哆娑(引)囉帝娑(引)囉`[帝哆=帝七哆【明乙】,帝怛【甲】]`帝哆囉(二合)以`[哆=怛【甲】]`哆囉(二合)`[以=以(八)【明乙】]`以尾`[淡末=澹末【明乙】,淡未【甲】]`淡末`[作糝伴=儞三半【明】,儞糝畔【甲】,儞三畔【乙】]`作糝伴惹儞哆囉`[*49-1]二合=二合一【明乙】,〔-〕【甲】*` \(二合)`[末底=末底九【明乙】,未底【甲】]`末底悉馱`[*43-4]蘖=孽【明乙】*`蘖`[囇=麗【明乙】]`囇(二合)怛`[㘕=藍【明乙】]`㘕(二`[合=合引【甲乙】]`合)娑嚩(二合引)`[訶=訶(引十)【明乙】]`訶」
凡所觀想時, 閉目凝心作,
了了分明已, 目覩道當成。
護世八方天, 真言如後說,
`[八方天明〔-〕【甲】]`八方天`[明=王【明乙】]`明:
摩醯首羅王, 位居東北隅,
真言如後`[稱=誦【明乙】]`稱, 諸天所`[尊=遵【甲乙】]`尊奉。
「`[*4-24]唵=唵(一)【明乙】*`唵嚕捺囉(二合引)`[也=耶【甲】]`也娑嚩(二合`[*34-18]引〔-〕【甲】*`引)訶`[引=引二【明乙】,〔-〕【甲】]` \(引)」
東方帝釋位,真言曰:
「`[*4-25]唵=唵(一)【明乙】*`唵`[設揭=設訖【明乙】,捨訖【甲】]`設揭囉(二合`[*34-19]引〔-〕【甲】*`引)也娑嚩(二合`[*34]`引)訶`[引=引二【明乙】,〔-〕【甲】]` \(引)」
東南方名火天,真言曰:
「`[*4-26]唵=唵(一)【明乙】*`唵`[娜=婀【明乙】,阿【甲】]`娜仡曩(二合)曳娑嚩(二合`[*34-21]引〔-〕【甲】*`引)`[21]賀引=訶引二【明乙】*,訶【甲】*`賀(引)」
南方閻羅`[22]天〔-〕【甲】*`天位,真言曰:
「`[*4-27]唵=唵(一)【明乙】*`唵吠嚩娑嚩(二合`[*34-22]引〔-〕【甲】*`引)`[哆=多【甲】]`哆(引)也娑嚩(二合`[*34]`引)`[*21-1]賀引=訶引二【明乙】*,訶【甲】*`賀(引)」
西南方`[羅=羅剎【明甲乙】]`羅主,真言曰:
「`[*4-28]唵=唵(一)【明乙】*`唵`[囉=囉(引)【甲】]`囉乞叉(二合)娑(引)地跛多曳娑嚩(二合`[*34-24]引〔-〕【甲】*`引)`[26]賀=訶引二【明乙】*,訶【甲】*`賀」
西方水天位,真言曰:
「`[*4-29]唵=唵(一)【明乙】*`唵冥伽捨`[曩=曩(引)【甲】]`曩也娑嚩(二合`[*34-25]引〔-〕【甲】*`引)`[*26-1]賀=訶引二【明乙】*,訶【甲】*`賀」
西北方風天位,真言曰:
「`[*4-30]唵=唵(一)【明乙】*`唵嚩(引)也吠娑嚩(二合`[*34-26]引〔-〕【甲】*`引)`[*26-2]賀=訶引二【明乙】*,訶【甲】*`賀」
北方毘沙門`[*22-1]天〔-〕【甲】*`天,真言曰:
「`[*4-31]唵=唵(一)【明乙】*`唵藥乞叉(二合)尾儞`[夜=夜(二合)【甲】]`夜馱哩娑嚩(二`[合=合引【明乙】]`合)`[賀引=訶引二【明乙】,訶【甲】]`賀(引)」
迎請八方尊, 及須供養者,
隨其所願事, 皆用本真言。
凡建曼`[茶=荼【甲】]`茶羅, 及興諸事法,
皆先施供養, 飲食香燈明,
閼伽花塗香, 物皆周匝布,
永無一切障, 所願皆`[遂=逐【甲】]`遂心。
本尊及部主, 皆用本真言。
`[序中=獻蘇序之中【甲】]`序中`[舊云逶迤搊擲請改為逶迤輪擲=(舊云逶迤搊擲請改為逶迤輪擲)【甲】]`舊云逶迤`[搊=掙【明乙】,捗【甲】]`搊擲,請改為逶迤輪擲`[也又〔-〕【甲】]`也。又下卷初心密言法中,`[舊云乃至敬三十八字甲本作細註]`舊云若得莽羅葉`[博=博羅【甲】]`博伽得博`[伽〔-〕【甲】]`伽稱及咄嚕瑟劍,蘇合香也。末和芥子`[以=油【甲】,油以【乙】]`以進火中一千八`[41]遍〔-〕【甲】*`遍,令眾人`[敬=攻【明】,貴敬【甲乙】]`敬。`[真言者〔-〕【甲】]`真言者,請改為若零陵香、天`[竺=竺桂【乙】,竺下甲本有一字但不明]`竺蘇合香末,和芥子油,進火中一千八`[*41]`遍,令人福德。儀中舊脫四句,請`[知=加【甲乙】]`知之。`[(諸色…焰)二十五字〔-〕【甲】]`諸色上青黑,心中漸圓明,變用大日輪,熾盛無與儔,發輝如猛焰。
大威怒烏芻澁`[摩成就=麼【明乙】,麼成就【甲】]`摩成就儀軌`[一卷=終【明乙】,〔-〕【甲】]`一卷`[甲本奧書云建久七年十一月晦日之了乙本奧書云貞享四年二月三日校點了淨嚴四十九歲元祿十六年正月二十日以淨嚴和上之本再校了尊敬]`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21 冊 No. 1225 大威怒烏芻澁麼儀軌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