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544 \[No. 1543]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一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1]三藏=唐三藏【明】*`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雜蘊第一中世第一法納息第一 世第一法七  頂二𤏙身見 十一見攝斷  此章願具說 云何世第一法? 答:若心心所法——為等無間入正性離生,是謂世第一法。 有作是說:若五根——為等無間入正性離生,是謂世第一法。 於此義中:若心心所法——為等無間入正性離生,是謂世第一法。 何故名世第一法? 答:如是心心所法於餘世間法——為最、為勝,為長、為尊,為上、為妙,故名世第一法。 復次!如是心心所法為`[等〔-〕【宮】]`等無間——捨異生性,得聖性。捨邪性,得正性,能入正性離生。故名世第一法。 世第一法當言欲界繫?色界繫?無色界繫耶? 答:應言色界繫。 何故此法不應言欲界繫耶? 答:非以欲界道能斷蓋制纏,令欲界纏不復現起;乃以色界道能斷蓋制纏,令欲界纏不復現起。 若以欲界道能斷蓋制纏,`[令【CB】,今【大】]`令欲界纏不復現起。如是世第一法,應言欲界繫。 然非以欲界道能斷蓋制纏,令欲界纏不復現起;乃以色界道能斷蓋制纏,令欲界纏不復現起。是故世第一法,不應言欲界繫。 何故此法不應言無色界繫耶? 答:入正性離生——先現觀欲界苦為苦,後合現觀色、無色界苦,為苦聖道起。先`[辯=辨【宋元宮】下同]`辯欲界事,後合辯色、無色界事。 若入正性離生——先現觀無色界苦為苦,後合`[現=前【元明】]`現觀欲、色界苦,為苦聖道起。先辯無色界事,後合辯欲、色界事。如是世第一法,應言無色界繫。 然入正性離生——先現觀欲界苦為苦,後合現觀色、無色界苦,為苦聖道起。先辯欲界事,後合辯色、無色界事。是故世第一法,不應言無色界繫。 復次!入無色定除去色想,非除色想能知欲界。若緣此法起苦法智忍,即緣此法起世第一法。 世第一法當言有尋有伺?無尋`[唯=惟【宮】下同]`唯伺?無尋無伺耶? 答:應言或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或無尋無伺。 云何有尋有伺? 答:若依有尋有伺三摩地入正性離生,彼所得世第一法。 云何無尋唯伺? 答:若依無尋唯伺三摩地入正性離生,彼所得世第一法。 云何無尋無伺? 答:若依無尋無伺三摩地入正性離生,彼所得世第一法。 世第一法當言樂根相應?喜根相應?捨根相應耶? 答:應言或樂根相應,或喜根相應,或捨根相應。 云何樂根相應? 答:若依第三靜慮入正性離生,彼所得世第一法。 云何喜根相應? 答:若依初二靜慮入正性離生,彼所得世第一法。 云何捨根相應? 答:若依未至、第四靜慮入正性離生,彼所得世第一法。 世第一法當言一心?多心耶? 答:應言一心。 何故此法非多心耶? 答:從此心心所法,無間不起餘世間心,唯起出世心。 若當起餘世間心者,為劣、為等、為勝。 若當劣者,應不能入正性離生。何以故?非以退道能入正性離生故。 若當等者,亦不能入正性離生。何以故?先以此類道不能入正性離生故。 若當勝者,先應非世第一法,後方是世第一法。 世第一法當言退?不退耶? 答:應言不退。 何故此法定不退耶? 答:世第一法隨順諦、趣向諦、臨入諦。此彼中間,無容得起不相似心,令不得入聖諦現觀。 譬如:壯士`[6]度=渡【三】*`度河、`[*6]`度谷、`[*6]`度山、`[*6]`度崖,中間無能迴轉。彼身還至本處,或往餘處。先所發起增上身行,未至所趣,必不止息。 世第一法,亦復如是。隨順諦、趣向諦、臨入諦。此彼中間,無容得起不相似心,令不得入聖諦現觀。 如:贍部洲有五大河:一名殑伽。二名閻母那。三名薩洛踰。四名阿氏羅筏底。五名莫醯。如是五河——隨順大海、趣向大海、臨入大海,中間無能迴轉,彼流還至本處,或往餘處,彼決定能流入大海。 世第一法,亦復如是。隨順諦、趣向諦、臨入諦,彼此中間,無容得起不相似心,令不得入聖諦現觀。 復次!世第一法與苦法智忍作等無間緣,無有一法速疾迴轉過於心者,可於爾時能作障礙,令不得入聖諦現觀!是故此法,決定不退。 云何頂? 答:於佛、法、僧,生小量信。 如世尊為波羅衍拏摩納婆說: 『若於佛法僧  生起微小信 儒童應知彼  名已得頂法』 云何頂墮? 答:如有一類: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信——佛菩提、法是善說、僧修妙行;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善施設苦諦,善施設集、滅、道諦。彼於異時,不親近善士、不聽聞正法、不如理作意;於已得世俗信:退沒、破壞、移轉、亡失;故名頂墮。 如佛即為波羅衍拏摩納婆說: 『若人於如是  三法而退失 我說彼等類  應知名頂墮』 云何煖? 答:若於正法、毘奈耶中,有少信`[受=愛【三宮】]`受。 如世尊為馬師、井宿二苾芻說:『此二愚人,離我正法及毘奈耶,譬如大地去虛空遠。此二愚人,於我正法、毘奈耶中,無少分煖。』 此二十句薩迦耶見,幾我見?幾我所見耶? 答:五我見。謂:等隨觀——色是我,受、想、行、識是我。 十五我所見。謂:等隨觀——我有色,色是我所,我在色中,我有受、想、行、識,受、想、行、識是我所,我在受、想、行、識中。 若非常常見;於五見——何見攝?何見所斷? 答:邊執見、常見攝,見苦所斷。 若常非常見;於五見——何見攝?何見所斷? 答:邪見攝。見滅所斷。 若苦樂見;於五見——何見攝?何見所斷? 答:取劣法為勝,見取攝。見苦所斷。 若樂苦見;於五見——何見攝?何見所斷? 答:邪見攝。見滅所斷。 若不淨淨見;於五見——何見攝?何見所斷? 答:取劣法為勝,見取攝。見苦所斷。 若淨不淨見;於五見——何見攝?何見所斷? 答:邪見攝。此有二種: 若謂:滅為不淨——見滅所斷。 若謂:道為不淨——見道所斷。 若非我我見;於五見——何見攝?何見所斷? 答:有身見攝。見苦所斷。 若非因因見;於五見——何見攝?何見所斷? 答:非因謂因,戒禁取攝。見苦所斷。 若因非因見;於五見——何見攝?何見所斷? 答:邪見攝。見集所斷。 若有無見;於五見——何見攝?何見所斷? 答:邪見攝。此有四種: 若謂:無苦——見苦所斷。 若謂:無集——見集所斷。 若謂:無滅——見滅所斷。 若謂:無道——見道所斷。 若`[無=謂【明】]`無有見;於五見——何見攝?何見所斷? 答:此非見,是邪智。 雜蘊第一中智納息第二 一智識因緣  二心念祭祀 三根用過去  疑名句文身 佛訶責六因  隨眠心及斷 因境斷識義  此章願具說 頗有一智知一切法耶? 答:無。 若此智生「一切法非我」,此智何所不知? 答:不知自性,及此相應俱有諸法。 頗有一識了一切法耶? 答:無。 若此識生「一切法非我」,此識何所不了? 答:不了自性,及此相應俱有諸法。 頗有二心展轉相因耶? 答:無。所以者何?無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俱生。 又!非後心為前心因。 頗有二心展轉相緣耶? 答:有。 如:有心起「無未來」心,——即思惟此,起第二心。 如:有心起「有未來」心,——即思惟此,起第二心。 如:有心起「無未來道」心,即思惟此,起第二心。 如:有心起「有未來道」心,即思惟此,起第二心。 如:有二知他心者,彼二心展轉相緣。 何故無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俱生? 答:無第二等無間緣故,有情一一心相續轉故。 補特伽羅既不可得,又無前心往後心,理何緣能憶本所作事? 答:有情於法,由`[串習=慣習【三】下同]`串習力,得如是同分智,隨所更事,能如是知。 如:有二造印者,能了自他所造印字,雖彼二人不往相。 問:汝云何造此字,亦不相? 答:我如是造此字。而彼二人,由串習力,得如是同分智,能了自他所造印字。 有情亦爾!由串習力,得如是同分智,隨所更事,能如是知。 又如:有二知他心者,互相知心,雖彼二人不往相。 問:汝云何知我心,亦不相? 答:我如是知汝心。而彼二人,由串習力,得如是同分智,互相知心。 有情亦爾!由串習力,得如是同分智,隨所更事,能如是知。 復次!一切心心所法,於所緣定,安住所緣。又以受意為因力,強念便不忘。 何緣有情忘而復憶? 答:有情同分相續轉時,於法能起相屬智見。又以受意為因力,強念便不忘。 何緣有情憶而復忘? 答:有情異分相續轉時,於法不起相屬智見。又以受意為因力,劣念便忘失。 何緣祭祀餓鬼,則到;非餘趣耶? 答:彼趣法爾,得如是處、事、生、我分,是故祭祀則到,非餘。 如:鵝雁、孔雀、鸚鵡、舍利、命命鳥等,雖如意自在,飛翔虛空,而神力威德,不大於人。然彼趣法爾,得如是處、事、生、我分,能飛翔虛空。 鬼趣亦爾!由法爾力,祭祀則到;餘趣不爾! 又!如一類那洛迦,能憶宿住,亦知他心。一類傍生、一類餓鬼,能憶宿住,亦知他心,及起烟焰,興雲致雨,作寒熱等。雖能作是事,而神力威德不大於人。然彼趣法爾,得如是處、事、生、我分,能作是事。 鬼趣亦爾!由法爾力,祭祀則到;餘趣不爾! 復次!有人長夜起如是欲,如是愛樂:「我當娶婦,為兒娶婦,為孫娶婦,令生子孫,紹繼不絕。我命終已,若生鬼趣,彼念我故,當祭祀我。」由彼長夜有此欲樂,是故祭祀則到;非餘! 當言一眼見色?二眼見色耶? 答:應言「二眼見色」。所以者何?若合一眼起不淨識,開二眼時起淨識故。 設合一眼起如是識,開二眼時亦起此識,則不應言「二眼見色」。 然合一眼起不淨識,開二眼時便起淨識,是故應言「二眼見色」。 如合;覆、損、破、壞,亦爾!如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亦爾! 諸過去,彼一切不現耶? 答:應作四句: 有過去,非不現。謂:如具壽鄔陀夷言: 『一切結過去  從林離林來 樂出離諸欲  如金出山頂』 有不現,非過去。謂:如有一或以神通,或以呪術,或以藥物,或以如是生處得智,有所隱沒,令不顯現。 有過去,亦不現。謂:所有行——已起、等起,已生、等生,已轉、現轉,已集、已現,已過去,已盡滅,已離變;是——過去、過去分、過去世攝。 有非過去,亦非不現。謂:除前相。 諸過去,彼一切盡耶? 答:應作四句: 有過去,非盡。謂:如具壽鄔陀夷言:『一切結過去。……乃至廣說。』 有盡,非過去。謂:如佛言:『此聖弟子已盡地獄,已盡傍生,已盡餓鬼,已盡所有嶮惡趣坑。』 有過去,亦盡。謂:所有行——已起、等起。……乃至廣說。 有非過去,亦非盡。謂:除前相。 復次!若依結斷說者: 有結過去,非盡。謂:結過去——未斷、未遍知、未滅、未變吐。 有結盡,非過去。謂:結未來——已斷、已遍知、已滅、已變吐。 有結過去,亦盡。謂:結過去——已斷、已遍知、已滅、已變吐。 有結非過去,亦非盡。謂:結未來——未斷、未遍知、未滅、未變吐,及結現在。 諸過去,彼一切滅耶? 答:應作四句。 有過去,非滅。謂:如具壽鄔陀夷言:『一切結過去。……乃至廣說。』 有滅,非過去。謂:依世俗,小街、小舍、小器、小眼,言是「滅街」乃至「滅眼」。 有過去,亦滅。謂:所有行——已起、等起。……乃至廣說。 有非過去,亦非滅。謂:除前相。 復次!若依結斷說者: 有結過去,非滅。謂:結過去——未斷、未遍知、未滅、未變吐。 有結滅,非過去。謂:結未來——已斷、已遍知、已滅、已變吐。 有結過去,亦滅。謂:結過去——已斷、已遍知、已滅、已變吐。 有結非過去,亦非滅。謂:結未來——未斷、未遍知、未滅、未變吐。及結現在。 若於苦生疑——「此是苦耶?此非苦耶?」當言一心?多心耶? 答:應言:多心。謂:「此是苦耶?」是一心;「此非苦耶?」是第二心。 於集、滅、道生疑,亦爾! 頗有一心——有疑、無疑耶? 答:無。所以者何?謂:於苦諦—— 若言:「此是苦耶?」此心有疑;若言:「此是苦」,此心無疑。 若言:「此非苦耶?」此心有疑;若言:「此非苦」,此心無疑。 於集、滅、道,應知亦爾! 云何「多名身」? 答:謂「`[多=名【宋元宮】]`多名號」。異語、增語,想、等想,假施設,是謂多名身。 云何「多句身」? 答:諸句能滿——未滿足`[義=意【明】]`義,於中連合,是謂多句身。 如世尊說: 『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自淨其心  是諸佛教』 如是四句,各能滿足,未滿足義,於中連合,是謂多句身。 云何「多文身」? 答:諸字眾,是謂多文身。 如世尊說: 『欲為頌本  文即是字  頌依於名  及造頌者』 如佛世尊訶諸弟子,稱言「癡人」,此有何義? 答:是訶責語。 謂:佛世尊訶責弟子,稱言癡人,如今親教及軌範師——若有近住依止弟子起諸過失,便訶責言:「汝為愚癡,不明不善。」世尊亦爾!訶諸弟子,稱言癡人。 何故世尊訶諸弟子,稱言癡人? 答:彼於世尊教誡、教授,不隨義行,不隨順,不相續。 復次!彼於聖教,作愚癡事,空無有果,無出無味,無有勝利。違越佛教,於諸學處,不能受學。故佛訶彼,稱言癡人。 有六因。謂:相應因……乃至能作因。 云何相應因? 答:受與受相應法為相應因,受相應法與受為相應因……想、思、觸、作意、欲、勝解、念、三摩地……慧與慧相應法為相應因,慧相應法與慧為相應因。 是謂相應因。 云何俱有因? 答:心與心所法為俱有因,心所法與心為俱有因。心與隨心轉身業、語業為俱有因。心與隨心轉不相應行為俱有因,隨心轉不相應行與心為俱有因。 復次!俱生四大種展轉為俱有因。 是謂俱有因。 云何同類因? 答:前生善根與後生自界善根,及相應法為同類因。 過去善根與未來、現在自界善根,及相應法為同類因。 現在善根與未來自界善根,及相應法為同類因。 如善根;不善、無記根,亦爾!差別者:不善中除自界。 是謂同類因。 云何遍行因? 答:前生見苦所斷遍行隨眠,與後生自界,見集、滅、道,修所斷隨眠,及相應法為遍行因。 過去見苦所斷遍行隨眠,與未來、現在自界,見集、滅、道,修所斷隨眠,及相應法為遍行因。 現在見苦所斷遍行隨眠,與未來自界,見集、滅、道,修所斷隨眠,及相應法為遍行因。 如見苦所斷;見集所斷,亦爾! 是謂遍行因。 云何異熟因? 答:諸心心所法受異熟色、心心所法、心不相應行。此心心所法與彼異熟為異熟因。 復次!諸身語業受異熟色、心心所法、心不相應行。此身、語業與彼異熟為異熟因。 復次!諸心不相應行受異熟色、心心所法、心不相應行。此心不相應行與彼異熟為異熟因。 是謂異熟因。 云何能作因? 答:眼及色為緣生眼識。此眼識以彼眼色、彼相應法、彼俱有法,及耳聲、耳識;鼻香、鼻識;舌味、舌識;身觸、身識;意法、意識;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對、無對,有漏、無漏,有為、無為等一切法為能作因;除其自性。 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亦爾! 是謂能作因。 諸心由隨眠故,名有隨眠心,彼隨眠於此心隨增耶? 答:或隨增,或不隨增。 云何隨增?謂:彼隨眠與此心相應未斷,及緣此心。 云何不隨增?謂:彼隨眠與此心相應已斷。 設隨眠於心隨增,此心但由彼隨眠故,名有隨眠心耶? 答:或由彼非餘,或由彼及餘。 云何由彼非餘?謂:此心未斷。 云何由彼及餘?謂:苦智已生,集智未生。若心見苦所斷,見集所斷隨眠所緣。 諸心由隨眠故,名有隨眠心。彼隨眠於此心當斷耶? 答:或當斷,或不當斷。 云何當斷?謂:彼隨眠緣此心。 云何不當斷?謂:彼隨眠與此心相應。 諸隨眠因何當斷? 答:因所緣。 汝說「隨眠因所緣當斷」耶? 答:如是。 若爾!諸隨眠見滅、道所斷有漏緣,彼隨眠因何當斷?若言此斷、彼斷,俱不應理。 答:見滅、道所斷無漏緣隨眠,因所緣故斷。由此斷故,彼亦斷。 設隨眠於心當斷,此心但由彼隨眠故,名有隨眠心耶? 答:或由彼非餘,或由彼及餘。 云何由彼非餘?謂:心不染污,修所斷。 云何由彼及餘?謂:心染污。 云何因境斷識? 答:苦智已生,集智未生,若心——見集所斷、見苦所斷緣,是謂因境斷識。 於此識,幾隨眠隨增? `[答=若【明】]`答:十九。 一心耶? 答:不爾。謂: 未離欲染;苦法智已生,集法智未生。 若心——欲界見集所斷、見苦所斷緣。此因境斷識——欲界見集所斷,七隨眠隨增。 已離欲染,未離色染;苦類智已生,集類智未生。 若心——色界見集所斷、見苦所斷緣。此因境斷識——色界見集所斷,六隨眠隨增。 已離色染;苦類智已生,集類智未生。 若心——無色界見集所斷、見苦所斷緣。此因境斷識——無色界見集所斷,六隨眠隨增。 雜蘊第一中補特伽羅納息第三 緣起緣息依  心依無有愛 心脫依界想  此章願具說 一補特伽羅於此生十二支緣起——幾過去?幾未來?幾現在耶? 答:二過去。謂:無明、行。 二未來。謂:生、老死。 八現在。謂: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 如世尊說:『無明緣行,取緣有。』 云何無明緣行?云何取緣有? 答:無明緣行者:此顯示業——先餘生中造作、增長,得今有異熟,及已受異熟。 取緣有者:——此顯示業——現在生中造作、增長,得當有異熟。 無明緣行,取緣有,何差別? 答:無明緣行者:廣說如前。此業緣,世尊說:「一煩惱,謂無明。」 取緣有者:廣說如前。此業緣,世尊說:「一切煩惱,謂諸取。」 是謂差別。 頗有:行緣無明,不緣明耶? 答:無。 頗有:行緣明,不緣無明耶? 答:無。 頗有:行緣無明,亦緣明耶? 答:有。 頗有:行不緣無明,亦不緣明耶? 答:無。所以者何?無一有情從久遠來,不於聖道謗言非道。先謗道已—— 彼於後時,造作增長感大地業。或於後時,造作增長感小王業。 或於後時,造作增長感大王業。或於後時,造作增長轉輪王業。 由此因,由此緣,由彼聖道,展轉感得大地所有——城邑、聚落、人、非人、畜、穀稼、藥草、樹木、叢林,增長滋茂。 如是前心四緣,於後心但為一增上緣。 復次!若依因緣說者,頗有:行緣無明,不緣明耶? 答:有。謂:無明異熟,及染污行。 頗有:行緣明,不緣無明耶? 答:有。謂:除初明;諸餘無漏行。 頗有:行緣無明,亦緣明耶? 答:無。 頗有:行不緣無明,亦不緣明耶? 答:有。謂:除無明異熟;諸餘無覆無記行,及初明,善有漏行。 入息、出息,當言依身轉耶?依心轉耶? 答:應言:亦依身轉,亦依心轉,如其所應。 若入出息,但依身轉,不依心轉;則在無想定、滅盡定位入出息,亦應轉。 若入出息,但依心轉,不依身轉;則無色界有情入出息,亦應轉。 若入出息,但依身、心轉,不如所應。則在卵㲉及母胎中羯`[剌【CB】,刺【大】]`剌藍、頞部曇、閉尸鍵南,諸根未滿、未熟,并在第四靜慮入出息,亦應轉。 以入出息——亦依身轉,亦依心轉,及如所應。是故下從無間地獄上至遍淨,其中有情,諸根滿、熟,入息、出息,依身、心轉。 如有色有情——心相續,依身轉;無色有情——心相續,依何轉耶? 答:依命根、眾同分,及餘如是類心不相應行。 無「有愛」,當言——見所斷?修所斷耶? 答:應言:修所斷。 有作是說:無——有愛——或見所斷,或修所斷。 云何見所斷?謂於見所斷法。無「有」而貪。 云何修所斷?謂於修所斷法。無「有」而貪。 於此義中,無「有愛」,但應言「修所斷」。 汝說:「無——有愛,唯修所斷。」諸預流者,未斷此愛耶? 答:如是。 汝何所欲?諸預流者,為起如是心:「若我死後,斷壞無有,豈不安樂」耶? 答:不爾。 聽我所說: 若「無——有愛,唯修所斷,諸預流者,未斷此愛。」 則應說:預流者起如是心——「若我死後,斷壞無有,豈不安樂?」 若預流者不起如是心:「若我死後,斷壞無有,豈不安樂?」 則不應說:「無——有愛,唯修所斷;諸預流者,未斷此愛。」 作如是說,俱不應理。 汝等亦說:「地獄、傍生、鬼異熟愛,唯修所斷;諸預流者,未斷此愛」耶? 答:如是。 汝何所欲?諸預流者,為起如是心:「我當作哀羅筏拏龍王、善住龍王……琰魔鬼王,統攝鬼界諸有情」耶? 答:不爾。 聽我所說: 若地獄、傍生、鬼異熟愛,唯修所斷;諸預流者,未斷此愛。 則應說:預流者起如是心——「我當作哀羅筏拏龍王。……乃至廣說」。 若預流者,不起如是心——「我當作哀羅筏拏龍王。……乃至廣說」。 則不應說:「地獄、傍生、鬼異熟愛,唯修所斷;諸預流者,未斷此愛。」 作如是說,俱不應理。 汝等亦說:「諸纏所纏故,害父母命,此纏唯修所斷;諸預流者,未斷此纏」耶? 答:如是。 汝何所欲?諸預流者,為起如是纏故,害父母命耶? 答:不爾。 聽我所說: 若「纏所纏故,害父母命,此纏唯修所斷;諸預流者,未斷此纏。」 則應說:預流者起如是纏故,害父母命。 若預流者,不起如是纏故,害父母命。 則不應說:「諸纏所纏故,害父母命,此纏唯修所斷;諸預流者,未斷此纏。」 作如是說,俱不應理。 汝等亦說:「於修所斷法,無有而貪,此貪唯修所斷;諸預流者,未斷此貪」耶? 答:如是。 汝何所欲?諸預流者,為緣此起愛耶? 答:不爾。 聽我所說: 若「於修所斷法,無有而貪,此貪唯修所斷;諸預流者,未斷此貪。」 則應說:預流者緣此起愛。 若預流者不緣此起愛。 則不應說:「於修所斷法,無有而貪,此貪唯修所斷;諸預流者,未斷此貪。」 作如是說,俱不應理。彼既應理,此亦應然。 無有名何法? 答:三界無常。如世尊說:「心解脫貪、瞋、癡。」 何等心得解脫?有貪、瞋、癡心耶?離貪、瞋、癡心耶? 答:離貪、瞋、癡心,得解脫。 有作是說:貪、瞋、癡相應心,得解脫。 彼不應作是說。所以者何?非「此心與貪瞋癡相合、相應、相雜,而貪瞋癡未斷,心不解脫;貪瞋癡斷,心便解脫。」 世尊亦說:『苾芻當知!此日月輪,五翳所翳,不明不照,不廣不淨。 『何等為五?一雲。二烟。三塵。四霧。五曷邏呼阿素洛手。 『如日月輪非與五翳相合、相應、相雜。彼翳未離,此日月輪,不明不照,不廣不淨。彼翳若離,此日月輪,明照廣淨。』 如是非「此心與貪瞋癡相合、相應、相雜,而貪瞋癡未斷,心不解脫。貪瞋癡斷,心便解脫。」 何等心解脫——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 答:未來無學心生時。 解脫一切障,其事如何? 答:如無間道金剛喻定將滅,解脫道盡智將生。 若無間道金剛喻定正滅,解脫道盡智正生,爾時名「未來無學心生時,解脫一切障。」 未解脫心當言解脫?已解脫心當言解脫耶? 答:已解脫心當言解脫。 若已解脫不應言解脫;若解脫不應言已解脫。已解脫心,而言解脫,不應正理。 今應問彼——如世尊說: 『若斷愛無餘  如蓮華處水 苾芻捨此彼  如蛇脫故皮』 汝許此說是善說耶? 答:如是。 汝何所欲?為已捨言捨?未捨言捨耶? 答:已捨言捨。 聽我所說: 若已捨,不應言捨;若捨,不應言已捨。已捨而言捨,不應正理。 又!世尊說: 『斷慢自善定  善心一切脫 一靜居不逸  越死到彼岸』 汝許此說是善說耶? 答:如是。 汝何所欲?為已到言到?未到言到耶? 答:已到言到。 聽我所說: 若已到,不應言到;若到,不應言已到。已到而言到,不應正理。彼既應理,此亦應然。故於契經,應分別義。如世尊說: 『獸歸林藪  鳥歸虛空  聖歸涅槃  法歸分別』 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依厭離染,依離染解脫,依解脫涅槃。」 云何厭? 答:若於諸行,無學、厭惡、違逆,是謂厭。 云何依厭離染? 答:若厭相應——無貪、無等貪,無瞋、無等瞋,無癡、無等癡——善根,是謂依厭離染。 云何依離染解脫? 答:若離染相應心——已勝解、今勝解、當勝解,是謂依離染解脫。 云何依解脫涅槃? 答:若貪永斷、瞋永斷、癡永斷、一切煩惱永斷,是謂依解脫涅槃。 如世尊說:「有三界。謂:斷界、離界、滅界。」 云何斷界? 答:除愛結,餘結斷,名斷界。 云何離界? 答:愛結斷,名離界。 云何滅界? 答:諸餘順結法斷,名滅界。 諸斷界是離界耶? 答:如是。 設離界;是斷界耶? 答:如是。 諸斷界是滅界耶? 答:如是。 設滅界,是斷界耶? 答:如是。 諸離界是滅界耶? 答:如是。 設滅界,是離界耶? 答:如是。 如世尊說:「有三想。謂:斷想、離想、滅想。」 云何斷想? 答:除愛結,餘結斷諸想解,名斷想。 云何離想? 答:愛結,斷諸想解,名離想。 云何滅想? 答:諸餘順結法,斷諸想解,名滅想。 `[1]說一切有部=阿毘達磨【三宮】*`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一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二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雜蘊第一中愛敬納息第四 愛養敬力滅  涅槃蘊究竟 取遍知三歸  此章願具說 云何愛? 答:諸——愛、等愛,喜、等喜,樂、等樂,是謂愛。 云何敬? 答:諸——有敬、有敬性,有自在、有自在性,於自在者有怖畏轉,是謂敬。 云何愛敬? 答:如有一類——於佛、法、僧,親教軌範,及餘隨一有智、尊重、同梵行者——愛樂心悅,恭敬而住,若於是處,有愛及敬,是`[謂=諸【三宮】]`謂愛敬。 云何供養? 答:此有二種:一`[財=則【聖】]`財供養,二法供養。 云何恭敬? 答:諸——有恭敬、有恭敬性,有自在、有自在性;於自在者有怖畏轉,是謂恭敬。 云何供養恭敬? 答:如有一類——於佛法僧,親教軌範,及餘隨一有智、尊重、同梵行者——施設供養,恭敬而住;若於是處,有供養及恭敬,是謂供養恭敬。 云何身力? 答:諸身勇猛、強健、輕捷、能有所`[辦=辨【聖】下同]`辦,是謂身力。 云何身劣。 答:諸身不勇不猛、不強不健、不輕不捷、無所能辦,是謂身劣。 身力、身劣,幾處攝?幾識識? 答:一處攝,謂:觸處。 二識識,謂:身識及意識。 如:二力士相扠撲時,手腕纔交,互知強弱。 又如:強者執弱者`[時【麗】,持【大】(cf. K24n0944_p0927c05)]`時,力之勝劣,相知亦爾。 云何擇滅? 答:諸滅是離繫。 云何非擇滅? 答:諸滅非離繫。 云何無常滅? 答:諸行散壞、破沒、亡退,是謂無常滅。 非擇滅、無常滅,何差別? 答:非擇滅者:不由擇力解脫疫癘、災橫、愁惱種種魔事,行世苦法,非於貪欲調伏、斷越。 無常滅者:諸行散壞、破沒、亡退。 是謂二滅差別。 如契經說:「有二涅槃界,謂:有餘依涅槃界,及無餘依涅槃界。」 云何有餘依涅槃界? 答:若阿羅漢諸漏永盡。壽命猶存。大種造色,相續未斷。依五根身,心相續轉。有餘依故,諸結永盡。得獲觸證。名有餘依涅槃界。 云何無餘依涅槃界? 答:即阿羅漢諸漏永盡,壽命已滅。大種造色,相續已斷。依五根身,心不復轉。無餘依故,諸結永盡。名無餘依涅槃界。 涅槃當言:學耶?無學耶?非學非無學耶? 答:涅槃應言「非學非無學」。 有作是說:涅槃——有學,有無學,有非學非無學。 云何學?謂學得諸結斷,得獲觸證。 云何無學?謂無學得諸結斷,得獲觸證。 云何非學非無學?謂有漏得諸結斷,得獲觸證。 於此義中,涅槃但應言「非學非無學」。 而汝說:「涅槃——有學,有無學,有非學非無學」耶? 答:如是。 汝何所欲?諸先以世俗道,永斷欲貪、瞋恚得,非學非無學離繫得,彼於四諦未得現觀,修習現觀,得現觀已,證不還果,轉成學耶? 答:如是。 `[5]又=又汝【三宮】*`又!何所欲?「諸先以世俗道,永斷欲貪、瞋恚得,非學非無學離繫得,後證不還果時,即彼離繫,應轉成學。」 若彼今時轉成學者,先應是學,體常住故。 未證不還果,未有「學得」,已名為學,不應正理。 汝何所欲?阿羅漢向,學諸結斷,證阿羅漢果,彼轉成無學耶? 答:如是。 又!`[汝〔-〕【聖】]`汝何所欲?「阿羅漢向,學諸結斷,證阿羅漢果時,即彼結斷,應轉成無學。」 若彼今時成無學者,先應是無學,體常住故。 未證阿羅漢果,無「無學得」,已名無學,不應正理。 汝何所欲?`[7]諸=謂【三宮】*`諸阿羅漢,無學結斷,退阿羅漢果時,彼轉成學耶? 答:如是。 `[*5-1]又=又汝【三宮】*`又!何所欲?「諸阿羅漢,無學結斷,退阿羅漢果時,即彼結斷,應轉成學。」 若彼今時,轉成學者,先應是學,體常住故。 未退阿羅漢果,無有「學得」,已名為學,不應正理。 復次!涅槃不應——先是非學非無學後轉成學,先是學後轉成無學,先是無學復轉成學。 又!涅槃不應——有「學」,有「無學」,有「非學非無學」。 若如是者,應成二分。諸法不決定故,應有雜亂。是則不應施設諸法性相決定。 佛亦不說涅槃——有學、有無學性。以涅槃恒是「非學非無學」,諸法決定,無有雜亂,恒住自性,不捨自性;涅槃常住,無有變易。是故涅槃但應言:「非學非無學」。 如契經說:彼成就無學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智見蘊。 云何無學戒蘊? 答:無學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 云何無學定蘊? 答:無學三三摩地。謂:空、無願、無相。 云何無學慧蘊? 答:無學正見、智。 云何無學解脫蘊? 答:無學作意相應心——已勝解、今勝解、當勝解。 云何無學解脫智見蘊? 答:盡智、無生智。 無學慧蘊與解脫智見蘊,有何差別? 答:——無學苦、集智,——是無學慧蘊;無學滅、道智,是無學解脫智見蘊。 復次!無學苦、集、滅智,是無學慧蘊;無學道智,——是無學解脫智見蘊。 復次!無學苦、集、道智,是無學慧蘊;無學滅智,——是無學解脫智見蘊。 是謂差別。 如世尊說:『苾芻!當知`[唯=惟【宮】下同]`唯一究竟,無別究竟。』 此中何法名究竟耶? 答:世尊或時於道,說究竟聲;或時於斷,說究竟聲。 於「道」說「究竟」聲者: 如世尊說: 『一類聰慢者  不能知究竟 彼不證道故  不調伏而死』 於「斷」說「究竟聲」者: 如世尊說: 『已到究竟者  無怖無疑悔 永拔有箭故  彼住後邊身 此是最究竟  無上寂靜迹 清淨不死迹  諸相皆盡故』 又!契經說:有一`[梵=類【宋元】]`梵志名數目連來詣佛所,請問佛曰:『喬答摩尊!教授、教誡諸苾芻等,彼受教已,皆能證得最極究竟涅槃界不?』世尊告曰:『此事不定;一類能證,`[一【CB】,不【大】]`一類不能。』 如契經說:佛告苾芻:『有諸外道,雖同施設斷知諸取,而彼不能具足施設。謂:但施設斷知——欲取、見取、戒取,非我語取。』 此有何義? 有作是說:此是世尊率爾說法。 彼不應作是說。所以者何?世尊說法,非`[全=令【宮】]`全無因,或少因故。 復有說者:此言顯彼少分斷者。 彼不應作是說。所以者何?異生亦有「能斷少分我語取」故。 然佛世尊為天人等無量大眾廣說法要,無倒開示,令隨類解。 有諸外道——竊聞佛說蘊、界、處蓋,念住乃至覺支等名,或有具足,或不具足。 是諸外道——若有得聞欲取名者,便作是言:「我亦施設斷知欲取。」 若有得聞見取名者,便作是言:「我亦施設斷知見取。」 若有得聞戒取名者,便作是言:「我亦施設斷知戒取。」 如多苾芻集在一處,有諸外道來作是言:「如喬答摩為諸弟子宣說法要,謂作是說:『汝等苾芻,應斷五蓋,如是五蓋,能染污心,`[令=念【三】]`令慧力劣,損害覺分,障礙涅槃;於四念住,應善住心;於七覺支,應勤修習。』我等亦能為諸弟子說此法要。則喬答摩所說法要與我何別?而今汝等獨歸彼耶?」 然彼外道,尚不能識五蓋名相,況能了達——住四念住、修七覺支?然竊佛語,故作是說。 施設斷取,應知亦然。 又!如外道摩健地`[迦=伽【明】]`迦,不了自身眾病所集,剎那不住苦、空、非我,來詣佛所,鼓腹而言:「吾今此身既無諸病,應知即是究竟涅槃。」 彼尚不知無病名相,況能了達究竟涅槃?然竊佛語,故作是說。 施設斷取,應知亦然。 何緣外道但有施設斷知三取,非「我語取」。 答:彼於長夜執有真實我,及有情、命者、生者、能養育者補特伽羅。彼既執有真實我等,寧肯施設斷我語取,說同施設斷知諸取! 斯有何義? 答:是佛世尊,隨彼言說。 如世尊說:「彼諸外道,施設實有——有情斷壞。」 然依勝義,無實有情;但隨彼言,而作是說。此亦如是,故無有過。 如契經說:有二遍知,謂:智遍知及斷遍知。 云何智遍知? 答:諸智、見、明、覺現觀。是謂智遍知。 云何斷遍知? 答:諸貪永斷,瞋、癡永斷,一切煩惱永斷。是謂斷遍知。 世尊或時於「智」,說遍知聲;或時於「斷」,說遍知聲。 於「智」說「遍知」聲者: 如伽他說: 儒`[童=僮【宋元宮】]`童賢寂靜  能益諸世間 有智能遍知  貪愛生眾苦 有智言應作  不作不應言 `[智=知【明】]`智者應遍知  有言無作者 於「斷」說「遍知」聲者: 如契經說:佛告苾芻,當為汝說,所遍知法,遍知自性,能遍知者。 所遍知法:謂五取蘊。 遍知自性:謂貪永斷,瞋、癡永斷,一切煩惱永斷。 能遍知者:謂阿羅漢諸漏永盡。 不執「如來死後有」……等不應記法,諸歸依佛者,何所歸依? 答:若法實有、現有,想、等想,施設言說,名為佛陀。歸依彼所有無學成菩提法,名歸依佛。 諸歸依法者,何所歸依? 答:若法實有、現有,想、等想,施設言說,名為達磨。歸依如是愛盡離滅涅槃,名歸依法。 諸歸依僧者,何所歸依? 答:若法實有、現有,想、等想,施設言說,名為僧伽。歸依彼所有學、無學成僧伽法,名歸依僧。 雜蘊第一中無慚納息第五 黑白二根心  掉悔惛睡夢 蓋無明不共  此章願具說 云何無慚? 答:諸無慚、無所慚、無異慚,無羞、無所羞、無異羞,無敬、無敬性,無自在、無自在性。於自在者,無怖畏轉,是謂無慚。 云何無愧? 答:諸無愧、無所愧、無異愧,無恥、無所恥、無異恥。於諸罪中不怖、不畏、不見怖畏,是謂無愧。 無慚、無愧有何差別? 答:於自在者無怖畏轉,是無慚;於諸罪中不見怖畏,是無愧。如是差別。 云何慚? 答:諸有慚、有所慚、有異慚,有羞、有所羞,有異羞,有敬、有敬性,有自在、有自在性。於自在者有怖畏轉,是謂慚。 云何愧? 答:諸有愧、有所愧、有異愧,有恥、有所恥、有異恥。於諸罪中有怖、有畏、深見怖畏,是謂愧。 慚、愧,何差別? 答:於自在者有怖`[畏=鬼【聖】]`畏轉,是慚;於諸罪中深見怖畏,是愧。如是差別。 云何增上不善根? 答:諸不善根,能斷善根,及離欲`[染=深【聖】]`染時,最初所捨。 云何微俱行不善根? 答:諸不善根,離欲染時,最後所捨。由捨彼故,名離欲染。 云何欲界增上善根? 答:菩薩入正性離生時,所得欲界現觀邊世俗智,及如來得盡智時,所得欲界無貪、無瞋、無癡善根。 云何微俱行善根? 答:斷善根時,最後所捨,由捨彼故,名斷善根。 諸心過去,彼心變壞耶? 答:諸心過去,彼心皆變壞。 有心變壞,彼心非過去。謂:未來、現在貪、瞋相應心。 如世尊說:「汝等苾芻!設被`[怨【大磧】,惡【麗】]`怨賊,鋸解汝身,或諸支節;汝等於彼,心勿變壞,亦當護口,勿出惡言。若心變壞,及出惡言,於自所求,深為障礙。」 又!世尊說:「汝等苾芻!於妙欲境,不應發起,變壞之心。」 諸心染著,彼心變壞耶? 答:諸心染著,彼心皆變壞。 有心變壞,彼心非染著。謂:過去貪不相應心,及未來、現在瞋相應心。 如世尊說:「汝等苾芻!設被怨賊……廣說乃至……於自所求,深為障礙。」 云何掉舉? 答:諸心不寂靜、不止息、輕躁、掉舉。心躁動性,是謂掉舉。 云何惡作? 答:諸心燋灼、懊變、惡作。心追悔性,是謂惡作。 諸心有掉舉,彼心惡作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心有掉舉,非惡作相應。謂:無惡作心有躁動性。 有心有惡作,非掉舉相應。謂:無染污心有追悔性。 有心有掉舉,亦惡作相應。謂:染污心有追悔性。 有心無掉舉,亦非惡作相應。謂:除前相。 云何惛沈? 答:諸身重性、心重性,身不調柔、心不調柔,身𧄼瞢、心𧄼瞢,身憒悶、心憒悶;心惛重性,是謂惛沈。 云何睡眠? 答:諸心睡眠,惛微而轉;心昧略性,是謂睡眠。 諸心有惛沈,彼心睡眠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心有惛沈,非睡眠相應。謂:無睡眠心有惛沈性。 有心有睡眠,非惛沈相應。謂:無染污心有睡眠性。 有心有惛沈,亦睡眠相應。謂:染污心有睡眠性。 有心無惛沈,亦非睡眠相應。謂:除前相。 睡眠當言——善耶?不善耶?無記耶? 答:睡眠應言——或善,或不善,或無記。 云何善?謂善心睡眠,惛微而轉。心昧略性。 云何不善?謂不善心睡眠,惛微而轉。心昧略性。 云何無記?謂無記心睡眠,`[惛微=微惛【聖】]`惛微而轉。心昧略性。 夢中當言——福增長耶?非福增長耶?非福非非福增長耶? 答:夢中應言——或福增長,或非福增長,或非福非非福增長。 福增長者:如有夢中布施、作福、受持齋戒,或餘——隨一福,相續轉。 非福增長者:如有夢中害生命、不與取、欲邪行、故妄語、飲諸酒,或餘——隨一非福,相續轉。 非福非非福增長者:如有夢中非福非非福相續轉。 夢名何法? 答:諸睡眠時心心所法於所緣轉。彼覺已,隨憶,能為他說:「我已夢見如是、如是事。」是謂夢。 如契經說:「有五蓋」。 為五蓋攝諸蓋?為諸蓋攝五蓋? 答:諸蓋攝五蓋,非五蓋攝諸蓋。 不攝何等?謂:無明蓋。 如世尊說: 『無明蓋所覆  愛結所繫縛 愚智俱感得  如是有識身』 諸蓋,彼覆耶? 答:應作四句。 有蓋非覆。謂:過去、未來五蓋。 有覆非蓋。謂:除五蓋,諸餘煩惱現在前。 有蓋亦覆。謂:五蓋隨一現在前。 有非蓋非覆。謂:除前相。 `[*7-1]諸=謂【三宮】*`諸欲界繫無明隨眠,彼一切不善耶? 答:諸不善無明隨眠,皆欲界繫。 有欲界繫無明隨眠,非不善。謂:欲界繫有身見、邊執見相應無明。 諸色、無色界繫無明隨眠,彼一切無記耶? 答:諸色、無色界繫無明隨眠,皆是無記。 有無記無明隨眠。非色、無色界繫。謂:欲界繫有身見、邊執見相應無明。 諸見苦、集所斷無明隨眠,彼皆是遍行耶? 答:諸是遍行無明隨眠,皆見苦集所斷。 有見苦、集所斷無明隨眠,非遍行。謂:見苦、集所斷非遍行隨眠相應無明。 諸見滅、道所斷無明隨眠,彼皆非遍行耶? 答:諸見滅、道所斷無明隨眠,皆非遍行。 有非遍行無明隨眠,非見滅、道所斷。謂:見苦、集所斷非遍行隨眠相應無明。 云何不共無明隨眠? 答:諸無明——於苦不了,於集、滅、道不了。 云何不共掉舉纏? 答:無不共掉舉纏。 雜蘊第一中相納息第六 二三相同異  老死無常強 三相一剎那  此章願具說 色法生、住、老、無常,當言色耶?非色耶? 答:應言非色。 非色法生、住、老、無常,當言非色耶?色耶? 答:應言非色。 有見法生、住、老、無常,當言有見耶?無見耶? 答:應言無見。 無見法生、住、老、無常,當言無見耶?有見耶? 答:應言無見。 有對法生、住、老、無常?當言有對耶?無對耶? 答:應言無對。 無對法——生、住、老、無常,當言無對耶?有對耶? 答:應言無對。 有漏法——生、住、老、無常,當言有漏耶?無漏耶? 答:應言有漏。 無漏法——生、住、老、無常,當言無漏耶?有漏耶? 答:應言無漏。 有為法——生、住、老、無常,當言有為耶?無為耶? 答:應言有為。 無為法——生、住、老、無常,當言無為耶?有為耶? 答:應言無為法無「生、住、老、無常」。 過去法——生、住、老、無常,當言過去耶?未來、現在耶? 答:應言過去。 未來法——生、住、老、無常,當言未來耶?過去、現在耶? 答:應言未來。 現在法——生、住、老、無常,當言現在耶?過去、未來耶? 答:應言現在。 善法——生、住、老、無常,當言善耶?不善、無記耶? 答:應言`[善=善法【三宮】]`善 不善法——生、住、老、無常,當言不善耶?善、無記耶? 答:應言不善。 無記法——生、住、老、無常,當言無記耶?善、不善耶? 答:應言無記。 欲界繫法——生、住、老、無常,當言欲界繫耶?色、無色界繫耶? 答:應言欲界繫。 色界繫法——生、住、老、無常,當言色界繫耶?欲、無色界繫耶? 答:應言色界繫。 無色界繫法——生、住、老、無常,當言無色界繫耶?欲、色界繫耶? 答:應言無色界繫。 學法——生、住、老、無常,當言學耶?無學、非學非無學耶? 答:應言學。 無學法——生、住、老、無常,當言無學耶?學、非學非無學耶? 答:應言無學。 非學非無學法——生、住、老、無常,當言非學非無學耶?學、無學耶? 答:應言非學非無學。 見所斷法——生、住、老、無常,當言見所斷耶?修所斷、不斷耶? 答:應言見所斷。 修所斷法——生、住、老、無常,當言修所斷耶?見所斷、不斷耶? 答:應言修所斷。 不斷法——生、住、老、無常,當言不斷`[耶=邪【宋元】]`耶?見、修所斷耶? 答:應言不斷。 云何老? 答:諸行向背、熟變相。是謂老。 云何死? 答:彼彼有情,從彼彼有情眾同分,移轉壞沒,捨壽、𤏙、命根,滅棄諸蘊,身殞喪。是謂死。 云何無常? 答:諸行散壞、破沒、亡退。是謂無常。 死、無常,何差別? 答:諸死是無常,有無常非死。謂:除死,餘行滅。 業力強耶?無常力強耶? 答:業力強,非無常力。 有作是說:無常力強,非業力。所以者何?業亦無常故。 於此義中:業力強,非無常力。所以者何?業能滅三世行,無常唯滅現在行故。 如世尊說:「有三有為之有為相,有為之起,亦可了知,盡及住異,亦可了知。」 一剎那中云何起? 答:生。 云何盡? 答:無常。 云何住、異? 答:老。 雜蘊第一中無義納息第七 無義念無相  知法輪漏盡 `[多=巨【三宮】,臣【聖】]`多欲足滿養  此章願具說 如世尊說: 『修諸餘苦行  當知無義俱 彼不獲利安  如陸揮船`[棹=掉【宋元聖】]`棹』 何故世尊作如是說?修餘苦行,無義俱耶? 答:彼行趣死、近死、至死,非如是苦行能超越死故。 又!世尊說:「結跏趺坐,端身正願,住對面念。」 云何名「住對面念」耶? 答:修觀行者:繫念眉間,或觀青`[淤=[序-予+於]【宋元】,瘀【明宮】]`淤,或觀膖脹,或觀膿爛,或觀破壞,或觀異赤,或觀被食,或觀分離,或觀白骨,或觀骨`[瑣=鎖【三宮】]`瑣,此等名為住對面念。 又!世尊說:「大目乾連!底沙梵天不說第六無相住者耶!」 云何名「第六無相住者」耶? 答:隨信行、隨法行,名為第六無相住者。所以者何?此二無相不可安立,不可施設在此、在彼。若苦法智忍、若苦法智……廣說乃至……若道類智忍。以此無相不可安立,不可施設在此、在彼,故名第六無相住`[者=者耶【聖】]`者。 如契經說:「佛轉法輪,憍陳那……等苾芻見法。地神藥叉舉聲遍告:『世尊今在婆羅痆斯仙人鹿苑三轉法輪,具十二相。』」 為彼地神有正智見,知「佛轉法輪、苾芻見法」不? 答:無。 彼云何知? 答:信世尊故。謂:佛起世俗心——「我轉法輪,苾芻見法」,由是彼知。 或佛告他——「我轉法輪,苾芻見法」故。彼得聞。 或從大德天仙所聞。 或彼尊者憍陳那等起世俗心——「佛轉法輪,我等見法」。由是彼知。 或彼告他,地神得聞。 又!契經說:「有諸苾芻得阿羅漢,諸漏已盡。三十三天數數雲集善法堂中,稱說某處有某尊者,或彼弟子,剃除鬚髮,被服袈裟,正信出家,勤修聖道。諸漏已盡,證得無漏,心慧解脫。於現法中,能自通達,證具足住。又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辨【聖】下同]`辦,不`[受=愛【聖】]`受後有。」 為彼諸天有正智見,知諸苾芻得阿羅漢,諸漏盡不? 答:無。 彼云何知? 答:信世尊故。謂:佛起世俗心——「是諸苾芻得阿羅漢,諸漏已盡。」由是彼知。 或佛告他——「是諸苾芻得阿羅漢,諸漏已盡。」故彼得聞。 或從大德天仙所聞。 或彼尊者起世俗心——「我已漏盡得阿羅漢。」由是彼知。 或彼告他,諸天得聞。 如契經說:「摩揭陀國諸輔佐臣,或是化法調伏,或是法隨法行。」 云何彼名化法調伏?云何彼名法隨法行? 答:若在天中而見法者,名化法調伏;若在人中而見法者,名法隨法行。 復次!若不受持戒而見法者,名化法調伏;若受持戒而見法者,名法隨法行。 云何多欲? 答:諸欲、已欲、當欲,是謂多欲。 云何不喜足? 答:諸不喜、不等喜、不遍喜、不已喜、不當喜,是謂不喜足。 多欲、不喜足,何差別? 答:於未得可愛色、聲、香、味、觸,衣服、飲食、床座、醫藥,及餘資具,諸希、求、尋、索、思慕、方便,是謂多欲。 於已得可愛色、聲、香、味、觸,衣服、飲食、床座、醫藥,及餘資具,諸復希、復欲、復樂、復求,是謂不喜足。 如是差別。 云何少欲? 答:諸不欲、不已欲、不當欲,是謂少欲。 云何喜足? 答:諸喜、等喜、遍喜、已喜、當喜,是謂喜足。 少欲、喜足,何差別? 答:於未得可愛色、聲、香、味、觸,衣服、飲食、床座、醫藥,及餘資具,諸不希、不求、不尋、不索、不思慕、不方便,是謂少欲。 於已得可愛色、聲、香、味、觸。衣服、飲食、床座、醫藥,及餘資具。諸不復希、不復欲、不復樂、不復求,是謂喜足。 如是差別。 云何難滿? 答:諸重食、重噉、多食、多噉、大食、大噉,非少能濟。是謂難滿。 云何難養? 答:諸饕`[餮極饕=極饕餮極【聖】]`餮、極饕餮。耽、`[極耽嗜=嗜極耽【三】]`極耽。嗜、極嗜。好咀嚼、好甞啜。選擇而食、選擇而噉,非趣能濟。是謂難養。 難滿、難養,有何差別? 答:即前所說,是謂差別。 云何易滿? 答:諸不重食、不重噉,不多食、不多噉,不大食、不大噉,少便能濟。是謂易滿。 云何易養? 答:`[諸=諸不饕不極饕【宮】]`諸不饕`[餮〔-〕【聖】]`餮、不極`[饕餮=不餮不極餮【聖】]`饕餮,不`[6]耽=耽嗜【三宮】*`耽、不極`[*6]`耽,不嗜、不極嗜,不好咀嚼、不好`[甞=𭋌【宮】]`甞啜,不選擇而食、不選擇而噉,趣得便濟。是謂易養。 易滿、易養,有何差別? 答:即前所說,是謂差別。 雜蘊第一中思納息第八 思尋掉等別  愚知憍慢害 多行根性邪  此章願具說 云何思? 答:諸思、等思、增思,思性、思類——心行、意業。是謂思。 云何慮? 答:諸慮、等慮、增慮,稱量、籌度、觀察。是謂慮。 思、慮,何差別? 答:思者,業;慮者,慧。是謂差別。 云何尋? 答:諸心尋求、`[辯=辨【宋元宮】,便【明】]`辯了、顯示、推度、搆畫。分別性、分別類。是謂尋。 云何伺? 答:諸心伺察、隨行、隨轉、隨流、隨屬。是謂伺。 尋、伺,何差別? 答:心麁性,名尋;心細性,名伺。是謂差別。 云何掉舉? 答:諸心不寂靜、不止息,躁動、掉舉,心躁動性。是謂掉舉。 云何心亂? 答:諸心散亂,流蕩不住,非一境性。是謂心亂。 掉舉、心亂,有何差別? 答:不寂靜相,名掉舉;非一境相,名心亂。是謂差別。 云何無明? 答:三界無智。 云何不正知? 答:非理所引慧。 汝說「不正知是非理所引慧」耶? 答:如是。 汝何所欲?諸有正知而妄語者,彼皆失念、不正知故而妄語耶? 答:如是。 又!何所欲?無「有正知而妄語」耶? 答:不爾。 應聽我`[語=說【三宮聖】]`語。 若言:「不正知是非理所引慧。諸有正知而妄語,彼皆失念不正知故而妄語」者;則應說:「無有正知而妄語」。 若不說:「無有正知而妄語」者;則不應言:「不正知是非理所引慧;諸有正知而妄語,彼皆失念不正知故而妄語。」 作如是說,俱不應理。 應`[詰=語【明】]`詰彼言: 諸無明皆不正知相應耶? 答:如是。 汝何所欲?諸有正知而妄語者,皆無明趣,無明所纏,失念不正知故而妄語耶? 答:如是。 又!何所欲?無「有正知而妄語」耶? 答:不爾。 應聽我說: 若言:「一切無明皆不正知相應。諸有正知而妄語,皆無明趣,無明所纏,失念、不正知故而妄語」者;則應說:「無有正知而妄語。」 若不說:「無有正知而妄語者」;則不應言:「一切無明皆不正知相應。諸有正知而妄語,皆無明趣,無明所纏,失念、不正知故而妄語。」 作如是說,亦俱不應理。 云何憍? 答:諸憍,醉、極醉,悶、極悶。心傲逸,心自取,是謂憍。 云何慢? 答:`[諸=說【明】]`諸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是謂慢。 憍、慢,何差別? 答:若不方他,染著自法,心傲逸相,名憍。 若方於他,——自舉恃相,名慢。 是謂差別。 若起增上慢——我「見苦是苦」,或「見集是集」,此何所緣? 答:如有一類,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由此因緣,得諦順忍——苦現觀邊者:於苦忍樂,顯了是苦。集現觀邊者:於集忍樂,顯了是集。 彼由此忍作意持故,或由中間不作意故,見疑不行,設行不覺,便作是念:我「於苦,見是苦」,或「於集,見是集」。 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名增上慢。此即緣苦,或即緣集。 `[若=苦【明】]`若起增上慢——「我見滅是滅」,或「見道是道」,此何所緣? 答:如有一類,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由此因緣,得諦順忍——滅現觀邊者:於滅忍樂,顯了是滅。道現觀邊者:於道忍樂,顯了是道。 彼由此忍作意持故,或由中間不作意故,見疑不行,設行不覺,便作是念:我「於滅,見是滅」,或「於道,見是道」。 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名增上慢。此即緣彼心、心所法。 若起增上慢——「我生已盡」,此何所緣? 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此是道,此是行;我依此道、此行——已遍知苦,已永斷集,已證滅,已修道;我生已盡。」 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名增上慢。此即緣「生」。 若起增上慢——「我梵行已立」,此何所緣? 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此是道,此是行;我依此道、此行——已遍知苦,已永斷集,已證滅,已修道;我梵行已立。」 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名增上慢。此即緣彼心、心所法。 若起增上慢——「我所作已辦」,此何所緣? 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此是道,此是行;我依此道、此行——已遍知苦,已永斷集,已證滅,已修道;我已斷隨眠,已害煩惱,已吐結,已盡漏,所作已辦。」 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名增上慢。此即緣彼心、心所法。 若起增上慢——「我不受後有」,此何所緣? 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此是道,此是行;我依此道、此行——已遍知苦,已永斷集,已證滅,已修道;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名增上慢。此即緣有。 云何自謂卑而起慢耶? 答:如有一類,見他勝己——種姓、族類、財位、`[技=伎【三宮聖】]`技藝及田宅等,作是念言:「彼少勝我,我少劣彼。」然劣於他多百千倍。 由此起慢、已慢、當慢,心舉恃、心自取。是名「自謂卑而起慢」。 如契經說:若起欲尋、恚尋、害尋,或自害、或害他、或俱害。 云何欲尋自害? 答:如有一類,起貪纏故,身勞心勞、身燒心燒、身熱心熱、身燋心`[燋【CB】,焦【大】]`燋;復由此緣,當受長夜——非`[愛=受【聖】]`愛、非樂、非憙、非悅諸異熟果。如是自害。 云何欲尋害他? 答:如有一類,起貪纏故,觀視他妻;彼夫見已,心生瞋忿、結恨、愁惱。如是害他。 云何欲尋俱害? 答:如有一類,起貪纏故,污奪他妻;彼夫覺已,遂於其妻及於其人——打、縛、斷命,或奪財寶。如是俱害。 云何恚尋自害? 答:如有一類,起瞋纏故,身勞心勞、身燒心燒、身熱心熱、身`[燋【麗】,焦【大】(cf. K24n0944_p0935a23)]`燋心`[燋【麗】,焦【大】(cf. K24n0944_p0935a23)]`燋;復由此緣,當受長夜——非愛、非樂、非憙、非悅諸異熟果。如是自害。 云何恚尋害他? 答:如有一類,起瞋纏故,斷害他命。如是害他。 云何恚尋俱害? 答:如有一類,起瞋纏故,斷害他命;亦復被他斷害其命。如是俱害。 云何害尋自害? 答:如有一類,起害纏故,身勞心勞、身燒心燒、身熱心熱、身燋心`[燋【CB】,焦【大】]`燋;復由此緣,當受長夜——非愛、非樂、非憙、非悅諸異熟果。如是自害。 云何害尋害他? 答:如有一類,起害纏故,打、縛於他。如是害他。 云何害尋俱害? 答:如有一類,起害纏故,打、縛於他;亦復被他之所打、縛。如是俱害。 智多耶?境多耶? 答:境多,非智。 所以者何?智亦境故。 智多耶?識多耶? 答:識多,非智。 所以者何?諸智皆識相應,非諸識皆智相應;忍相應識,非智相應故。 有漏行多耶?無漏行多耶? 答:有漏行多,非無漏行。 所以者何?有漏行攝十處,二處少分,無漏行唯攝二處少分故。 云何行圓滿? 答:無學——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 云何護圓滿? 答:無學——根律儀。 云何異生性? 答:若於聖法、聖`[暖=煖【三】]`暖、聖見、聖忍、聖欲、聖慧,諸非得、已非得、當非得,是謂異生性。 此異生性,當言善耶?不善耶?無記耶? 答:應言無記。 何故異生性非善耶? 答:善法或由加行故得,或由餘緣故得。無設加行,求作異生。 又!斷善時,善法皆捨,得諸善法不成就性;若異生性是善性者,斷善根者應非異生。 何故異生性非不善耶? 答:離欲染時,不善皆捨,得不善法不成就性;若異生性是不善者,諸異生離欲染,應非異生。 此異生性當言欲界繫耶?色界繫耶?無色界繫耶? 答:應言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 何故異生性非`[唯=惟【元明宮】]`唯欲界繫耶? 答:欲界沒生無色界時,欲界法皆捨,得欲界法不成就性;若異生性`[唯=惟【三宋】下同]`唯欲界繫者,諸異生欲界沒生無色界,應非異生。 何故異生性非唯色界繫耶? 答:色界沒生無色界時,色界法皆捨,得色界法不成就性;若異生性唯色界繫者,諸異生色界沒生無色界,應非異生。 何故異生性非唯無色界繫耶? 答:入正性離生,先現觀欲界苦,後合現觀色、無色界苦。聖道起,先辦欲界事,後合辦色、無色界事。是故異生性非唯無色界繫。 此異生性當言見所斷耶?修所斷耶? 答:應言修所斷。 何故異生性非見所斷耶? 答:見所斷法皆染污,異生性不染污故。 又!世第一法正滅,苦法智忍正生,爾時捨三界異生性,得彼不成就性;非於爾時見所斷法而有捨故。 異生性名何法? 答:三界不染污心不相應行。 諸法邪見相應,彼法`[邪=耶【三宮】]`邪思惟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邪見相應,非邪思惟。謂:邪見相應邪思惟,及餘邪思惟不相應邪見相應法。 有法邪思惟相應,非邪見。謂:邪思惟相應邪見,及餘邪見不相應邪思惟相應法。 有法邪見相應,亦邪思惟。謂:除邪見相應邪思惟,及除邪思惟相應邪見,諸餘邪見、邪思惟相應法。 有法非邪見相應,亦非邪思惟。謂:邪見不相應邪思惟。邪思惟不相應邪見。及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諸法邪見相應,彼法邪精進相應`[耶=邪【明】]`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邪見相應,非邪精進。謂:邪見相應邪精進。 有法邪精進相應,非邪見。謂:`[邪見及=及邪見【宋元】]`邪見及餘邪見不相應邪精進相應法。 有`[法=法相【三】]`法邪見`[相〔-〕【宋元】]`相應,亦邪精進。謂:除邪見相應邪精進,`[諸餘邪=邪諸餘【宋元】]`諸餘邪見相應法。 有法非邪見相應,亦非邪精進。謂:邪見不相應邪精進,及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以邪見對邪精進;以邪見對邪念、邪定,亦爾。 如以邪見對邪精進、邪念、邪定;以邪思惟對邪精進、邪念、邪定,亦爾。 諸法邪精進相應,彼法邪念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邪精進相應,非邪念。謂:邪念。 有法邪念相應,非邪精進。謂:邪精進。 有法`[邪=耶【明】]`邪精進相應,亦邪念。謂:邪精進、邪念相應法。 有法非邪精進相應,亦非邪念。謂: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以邪精進對邪念;以邪精進對邪定,亦爾。 如以邪精進對邪念、邪定;以邪念對邪定,亦爾。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二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三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十【明】]`中不善納息第一 三結等性熟  斷見有`[根=眼【三宮】]`根繫 是在具成緣  此章願具說 有: 三結。——謂:有身見結、戒禁取結、疑結。 三不善根。——謂: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根。 三漏。——謂:欲漏、有漏、無明漏。 四瀑流。——謂:欲瀑流、有瀑流、見瀑流、無明瀑流。 四軛。——謂:欲軛、有軛、見軛、無明軛。 四取。——謂: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 四身繫。——謂:貪欲身繫、瞋恚身繫、戒禁取身繫、此實執身繫。 五蓋。——謂:貪欲蓋、瞋恚蓋、惛沈睡眠蓋、掉舉惡作蓋、疑蓋。 五結。——謂:貪結、瞋結、慢結、嫉結、慳結。 五順下分結。謂:貪欲順下分結、瞋恚順下分結、有身見順下分結、戒禁取順下分結、疑順下分結。 五順上分結。謂:色貪順上分結、無色貪順上分結、掉舉順上分結、慢順上分結、無明順上分結。 五見。——謂:有身見、邊執見、邪見、見取、戒禁取。 六愛身。——謂:眼觸所生愛身,耳、鼻、舌、身、意觸所生愛身。 七隨眠。——謂:欲貪隨眠、瞋恚隨眠、有貪隨眠、慢隨眠、無明隨眠、見隨眠、疑隨眠。 九結。——謂:愛結、恚結、慢結、無明結、見結、取結、疑結、嫉結、慳結。 九十八隨眠。謂:欲界繫三十六隨眠,色、無色界繫各三十一隨眠。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幾不善?幾無記? 答: 三結中:一無記,二應分別。謂: 戒禁取、疑結:或不善,或無記。欲界是不善,色、無色界是無記。 三不善根:`[唯=惟【宮】下同]`唯不善。 三漏中:一無記,二應分別。謂: 欲漏:或不善,或無記。無慚、無愧及彼相應是不善,餘是無記。 無明漏:或不善,或無記。無慚、無愧相應是不善,餘是無記。 四瀑流中:一無記,三應分別。`[謂=欲【明】]`謂: `[欲=謂【明】]`欲瀑流:或不善,或無記。無慚、無愧及彼相應是不善,餘是無記。 見瀑流:或不善,或無記。欲界三見是不善;欲界二見,色、無色界五見是無記。 無明瀑流:或不善,或無記。無慚、無愧相應是不善,餘是無記。 如四瀑流;四軛,亦爾。 四取中:一無記,三應分別。謂: 欲取:或不善,或無記。無慚、無愧及彼相應是不善,餘是無記。 見取:或不善,或無記。欲界二見是不善;欲界二見,色、無色界四見是無記。 戒禁取:或不善,或無記。欲界是不善,色、無色界是無記。 四身繫中:二不善,二應分別。謂: 戒禁取、此實執身繫:欲界是不善,色、無色界是無記。 五蓋:唯不善。 五結中:三不善,二應分別。謂: 貪、慢結:或不善,或無記。欲界是不善,色、無色界是無記。 五順下分結中:二不善。一無記。二應分別。謂: 戒禁取、疑結:或不善,或無記。欲界是不善,色、無色界是無記。 五順上分結:唯無記。 五見中:二無記,三應分別。謂: 邪見、見取、戒禁取:或不善,或無記。欲界是不善,色、無色界是無記。 六愛身中:二不善,四應分別。謂: 眼、耳、身觸所生愛身:或不善,或無記。欲界是不善,梵世是無記。 意觸所生愛身:或不善,或無記。欲界是不善,色、無色界是無記。 七隨眠中:二不善,一無記,四應分別。謂: 慢、疑隨眠:或不善,或無記。欲界是不善,色、無色界是無記。 無明隨眠:或不善,或無記。無慚、無愧相應是不善,餘是無記。 見隨眠:或不善,或無記。欲界三見是不善。欲界二見,色、無色界五見是無記。 九結中:三不善。六應分別。謂: 愛、慢、取、疑結:或不善,或無記。欲界是不善,色、無色界是無記。 無明結:或不善,或無記。無慚、無愧相應是不善,餘是無記。 見結:或不善,或無記。欲界一見是不善;欲界二見,色、無色界三見是無記。 九十八隨眠中:三十三不善,六十四無記,一應分別。謂: 欲界見苦所斷無明隨眠:或不善,或無記。無慚、無愧相應是不善,餘是無記。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幾有異熟?幾無異熟? 答:諸不善有異熟,諸無記無異熟。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幾見所斷?幾修所斷? 答: 三結中——有身見結,見為前行,有二句:或見所斷,或見修所斷。 若有身見,非想非非想處繫,隨信、隨法行,現觀邊,苦忍斷,是見所斷。 餘——若異生,斷修所斷;世尊弟子,斷見所斷。 如有身見結:五順下分結中——有身見結;五見中——有身見、邊執見;亦爾。 戒禁取、疑結,見為前行,有二句:或見所斷,或見修所斷。 若戒禁取、疑,非想非非想處繫,隨信、隨法行,現觀邊,諸忍斷,是見所斷。 餘——若異生,斷修所斷;世尊弟子,斷見所斷。 如戒禁取、疑結: 四瀑流、軛中,見瀑流、軛;四取中,見取、戒禁取;四身繫中,戒禁取、此實執身繫;五順下分結中,戒禁取、疑結;五見中,邪見、見取、戒禁取;七隨眠中,見、疑隨眠;九結中,見取、疑結;——亦爾。 貪不善根,修為前行。有二句:或修所斷,或見修所斷。 若貪不善根,學、見迹,諸智斷,是修所斷。 餘——若異生,斷修所斷;世尊弟子,斷見所斷。 如貪不善根: 瞋、癡不善根;三漏中,欲漏;四瀑流、軛中,欲瀑流、軛;四取中,欲取;四身繫中,貪欲、瞋恚身繫;五蓋中,除惡作、疑,餘蓋;五結中,瞋結;五順下分結中,貪欲、瞋恚結;七隨眠中,欲貪、瞋恚隨眠;九結中,恚結;——亦爾。 有漏、無明漏,見為前行。有三句:或見所斷,或修所斷,或見、修所斷。 若有漏、無明漏,非想非非想處繫,隨信、隨法行,現觀邊,諸忍斷,是見所斷。 若有漏、無明漏,學、見迹,諸智斷,是修所斷。 餘——若異生,斷修所斷;世尊弟子,斷見所斷。 如有漏、無明漏: 四瀑流、軛中,有、無明瀑流、軛;四取中,我語取;五結中,貪、慢結;六愛身中,意觸所生愛身;七隨眠中,有貪、慢、無明隨眠;九結中,愛、慢、無明結;——亦爾。 惡作蓋,修所斷。 如惡作蓋: 五結中,嫉、慳結;五順上分結;六愛身中,前五愛身;九結中,嫉、慳結;——亦爾。 疑蓋:若異生,斷修所斷;世尊弟子,斷見所斷。 九十八隨眠中:二十八見所斷,十修所斷。 餘——若異生,斷修所斷;世尊弟子,斷見所斷。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幾見苦所斷?……乃至幾修所斷? 答: 三結中:有身見結,見苦所斷。 如有身見結: 五順下分結中,有身見結;五見中,有身見、邊執見;——亦爾。 戒禁取結有二種:或見苦所斷,或見道所斷。 如戒禁取結: 四取中,戒禁取;四身繫中,戒禁取身繫;五順下分結中,戒禁取結;五見中,戒禁取;——亦爾。 疑結有四種:或見苦所斷,……乃至或見道所斷。 如疑結: 四瀑流、軛中,見瀑流、軛;四取中,見取;四身繫中,此實執身繫;五蓋中,疑蓋;五順下分結中,疑結;五見中,邪見、見取;七隨眠中,見、疑隨眠;九結中,見取、疑結;——亦爾。 三不善根有五種:或見苦所斷。……乃至或修所斷。 如三不善根: 三漏;四瀑流、軛中,除見,餘瀑流、軛。 四取中,欲取、我語取。 四身繫中,貪欲、瞋恚身繫。 五蓋中,除惡作、疑,餘蓋。 五結中,貪、瞋、慢結。 五順下分結中,貪欲、瞋恚結。 六愛身中,意觸所生愛身。 七隨眠中,除見、疑,餘隨眠。 九結中,愛、恚、慢、無明結,——亦爾。 惡作蓋,修所斷。 如惡作蓋: 五結中,嫉、慳結。 五順上分結;六愛身中,前五愛身;九結中,嫉、慳結,——亦爾。 九十八隨眠中: 二十八見苦所斷,十九見集所斷,十九見滅所斷,二十二見道所斷,十修所斷。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幾見?幾非見? 答: 三結中:二見。一非見。 三不善根:非見。 三漏中:一非見。二應分別。謂: 欲漏:或見,或非見。欲界:五見是見。餘非見。 有漏:或見,或非見。色、無色界:五見是見。餘非見。 四瀑流、軛中:一見。三非見。 四取、四身繫中:俱二見、二非見。 五蓋、五結:俱非見。 五順下分結中:二見。三非見。 五順上分結:非見。 五見:是見。 六愛身:非見。 七隨眠中:一見,六非見。 九結中:二見,七非見。 九十八隨眠中:三十六是見,六十二非見。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幾有尋有伺?幾無尋唯伺?幾無尋無伺? 答: 三結,三種。 三不善根及欲漏,有尋有伺。 有漏、無明漏。除欲瀑流、軛、`[1]取〔-〕【三聖】*`取。餘瀑流、軛、`[*1]`取,三種。 欲瀑流、軛及欲取。有尋有伺。 `[餘三取及三=貪欲瞋恚二【三宮】]`餘三取,及三身繫。有尋有伺。 餘二身繫。三種五蓋。及三結。有尋有伺。 餘二結,及三順下分結,三種。 餘二順下分結。有尋有伺。 五順上分結中無色貪。無尋無伺。 餘四,及五見,三種。 前五愛身。及欲貪、瞋隨眠。有尋有伺。 第六愛身。及餘五隨眠,三種。 九結中瞋、嫉、慳結。有尋有伺。 餘六,三種。 九十八隨眠中,欲界三十六。有尋有伺。 色界三十一三種。無色界三十一。無尋無伺。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幾樂根相應?幾苦、喜、憂、捨根相應? 答: 三結中: 有身見、戒禁取結,三根相應,除苦、憂根。 疑結,四根相應,除苦根。 三不善根中。 貪不善根,三根相應,除苦、憂根。 瞋不善根,三根相應,除樂、喜根。 癡不善根 及欲漏、無明漏,五根相應。 有漏,三根相應。除苦、憂根。 四瀑流、軛中: 欲、無明瀑流、軛。五根相應。 有瀑流、軛,三根相應。除苦、憂根。 見瀑流、軛,四根相應。除苦根。 四取中: 欲取,五根相應。 見取,四根相應,除苦根。 戒禁、我語取,三根相應。除苦、憂根。 瞋恚身繫,三根相應,除樂、喜根。 餘三身繫 及貪欲蓋,三根相應。除苦、憂根。 瞋恚蓋,三根相應。除樂、喜根。 惛沈、掉舉蓋,五根相應。 睡眠蓋,三根相應。除樂、苦根。 惡作、疑蓋,二根相應。謂:憂、捨根。 五結中: 貪、慢結,三根相應。除苦、憂根。 瞋結,三根相應。除樂、喜根。 嫉結,二根相應。謂:憂、捨根。 慳結,二根相應。謂:喜、捨根。 五順下分結中: 瞋恚結,三根相應。除樂、喜根。 疑結,四根相應。除苦根。 餘三結,三根相應。除苦、憂根。 五順上分結中: 無色貪結,一根相應。謂:捨根。 餘四結及四見,三根相應。除苦、憂根。 邪見,四根相應。除苦根。 六愛身中: 前五愛身,二根相應。謂:樂、捨根。 第六愛身及欲、有貪、慢隨眠,三根相應。除苦、憂根。 瞋恚隨眠,三根相應。除樂、喜根。 見、疑隨眠,四根相應。除苦根。 無明隨眠,五`[根=相【聖】]`根相應。 九結中: 愛、慢、取結,三根相應。除苦、憂根。 恚結,三根相應。除樂、喜根。 無明結,五根相應。 見、疑結,四根相應。除苦根。 嫉結,二根相應。謂:憂、捨根。 慳結,二根相應。謂:喜、捨根。 九十八隨眠中。 欲界四見,慢及見所斷貪。二根相應。謂:喜、捨根。 疑及見所斷瞋。二根相應。謂:憂、捨根。 邪見及見所斷無明,三根相應。除樂、苦根。 修所斷貪,三根相應。除苦、憂根。 瞋,三根相應。除樂、喜根。 無明,五根相應。 色界三十一隨眠,三根相應。除苦、憂根。 無色界三十一隨眠。一捨根相應。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幾欲界繫?幾色界繫?幾無色界繫? 答: 三結,三種。 三不善根及欲漏——欲界繫。 有漏,二種——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 無明漏,三種。 欲瀑流、軛。及欲取。欲界繫。 有瀑流、軛。及我語取。二種。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 餘瀑流、軛。及餘二取,三種。 四身繫中:貪欲、瞋恚及五蓋,欲界繫。 餘二身繫,三種。 五結中:貪、慢。及三順下分結,三種。 餘三結。及貪欲、瞋恚順下分結。欲界繫。 五順上分結中:色貪,色界繫。無色貪,無色界繫。 餘三結,二種。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 五見,及第六愛身,三種。 眼、耳、身觸所生愛身,二種。或欲界繫。或色界繫。 鼻、舌觸所生愛身。欲界繫。 七隨眠中:欲貪、瞋恚。欲界繫。 有貪,二種。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 餘隨眠,三種。 九結中:恚、嫉、慳結。欲界繫。 餘結,三種。 九十八隨眠中。三十六欲界繫。三十一色界繫。三十一無色界繫。 諸結墮欲界,彼結在欲界耶? 答:應作四句。 有結墮欲界,彼結非在欲界。謂:纏、所纏色界沒,起欲界中有。及惡魔住梵世。纏,所纏故,訶拒如來。 有結在欲界,彼結非墮欲界。謂:纏所纏欲界沒,起色界中有。及住欲界,色、無色界結現在前。 有結墮欲界,彼結亦在欲界。謂:纏、所纏欲界沒。起欲界中有、生有。及住欲界。欲界結現在前。 有結非墮欲界,彼結亦非在欲界。謂:纏所纏色界沒。起色界中有、生有。色界沒生無色界。無色界沒生無色界。無色界沒生色界,及住色界,色、無色界結現在前。住無色界,無色界結現在前。 諸結墮色界彼結在色界耶? 答:應作四句。 有結墮色界,彼結非在色界。謂:纏所纏欲界沒。起色界中有。及住欲界,色界結現在前。 有結在色界,彼結非墮色界。謂:纏所纏色界沒。起欲界中有。及惡魔住梵世,纏所纏故。訶拒如來。及住色界,無色界結現在前。 有結墮色界,彼結亦在色界。謂:纏所纏色界沒。起色界中有生有。及住色界。色界結現在前。 有結非墮色界,亦非在色界。謂:纏所纏欲界沒。起欲界中有生有。欲界沒生無色界。無色界沒生無色界。無色界沒生欲界。及住欲界。欲、無色界結現在前。住無色界,無色界結現在前。 諸結墮無色界,彼結在無色界耶? 答:諸結在無色界,彼結墮無色界。 有結墮無色界,彼結非在無色界。謂:住欲、色界,無色界結現在前。 諸結非墮欲界,彼結非在欲界耶? 答:應作四句。翻上應知。 諸結非墮色界,彼結非在色界耶? 答:應作四句。翻上應知。 諸結非墮無色界,彼結非在無色界耶? 答:如是。有結非在無色界,彼結非不墮無色界。謂:住欲色界。無色界結現在前。 具見世尊弟子。諸色未斷,彼色繫耶? 答:如是。 設色繫,彼色未斷耶? 答:如是。 諸受、想、行、識未斷,彼受、想、行、識繫耶? 答:如是。有受、想、行、識繫,彼受、想、行、識非未斷。謂:家家。或一來。或一間。欲界修所斷,上、中品結,已斷遍知。彼相應受、想、行、識,下品結繫。 具見世尊弟子,諸色已斷,彼色離繫耶? 答:如是。 設色離繫,彼色已斷耶? 答:如是。 諸受、想、行、識已斷。彼受、想、行、識離繫耶? 答:諸受、想、行、識離繫。彼受、想、行、識已斷。有受、想、行、識已斷,非離繫。謂:家家。或一來。或一間。欲界修所斷,上、中品結,已斷遍知。彼相應受、想、行、識,下品結繫。 有五補特伽羅,謂:隨信行、隨法行、信勝解、見至、身證。 此五補特伽羅,於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幾成就?幾不成就? 答: 隨信行: 於三結: 苦類智未已生:皆成就。苦類智已生:二成就,一不成就。 於三不善根: 未離欲染:皆成就。已離欲染:皆不成就。 於三漏: 未離欲染:皆成就。已離欲染:二成就,一不成就。 於四瀑流、軛、取: 未離欲染:皆成就。已離欲染:三成就,一不成就。 於四身繫: 未離欲染:皆成就。已離欲染:二成就,二不成就。 於五蓋: 未離欲染:道法智未已生,皆成就;道法智已生,四成就,一不成就。 已離欲染:皆不成就。 於五結: 未離欲染:皆成就。已離欲染:二成就,三不成就。 於五順下分結: 未離欲染:苦類智未已生,皆成就。苦類智已生,四成就,一不成就。 已離欲染:苦類智未已生,三成就,二不成就。苦類智已生,二成就,三不成就。 於五順上分結: 未離色染:皆成就。已離色染:四成就,一不成就。 於五見: 苦類智未已生,皆成就。苦類智已生,三成就,二不成就。 於六愛身: 未離欲染:皆成就。已離欲染,未離梵世染:四成就,二不成就。 已離梵世染:一成就,五不成就。 於七隨眠: 未離欲染:皆成就。已離欲染:五成就,二不成就。 於九結: 未離欲染:皆成就。已離欲染:六成就,三不成就。 於九十八隨眠: 未離欲染: 苦法智未已生:皆成就。 苦法智已生,苦類智未已生:欲界見苦所斷,皆不成就。餘皆成就。 苦類智已生,集法智未已生:三界見苦所斷,皆不成就。餘皆成就。 集法智已生,集類智未已生:三界見苦所斷,及欲界見集所斷,皆不成就。餘皆成就。 集類智已生,滅法智未已生:三界見苦、集所斷,皆不成就。餘皆成就。 滅法智已生,滅類智未已生:三界見苦、集所斷,及欲界見滅所斷,皆不成就。餘皆成就。 滅類智已生,道法智未已生:三界見苦、集、滅所斷,皆不成就。餘皆成就。 道法智已生:三界見苦、集、滅所斷,及欲界見道所斷,皆不成就。餘皆成就。 已離欲染,未離色染: 苦類智未已生:欲界一切,不成就。餘皆成就。 苦類智已生,集類智未已生:欲界一切,及色、無色界見苦所斷,不成就。餘皆成就。 集類智已生,滅類智未已生:欲界一切,及色、無色界見苦、集所斷,不成就。餘皆成就。 滅類智已生:欲界一切,色、無色界見苦、集、滅所斷,不成就。餘皆成就。 已離色染: 苦類智未已生:欲、色界一切,不成就。餘皆成就。 `[苦【麗】,滅【大】(cf. K24n0944_p0941c09)]`苦類智已生,集類智未已生:欲、色界一切,及無色界見苦所斷,不成就。 餘皆成就。 集類智已生,滅類智未已生:欲、色界一切。及無色界見苦、集所斷,不成就。 餘皆成就。 滅類智已生:欲、色界一切,及無色界見苦、集、滅所斷,不成就。餘皆成就。 如隨信行;隨法行,亦爾。 信勝解: 於三結。皆不成就。 於三不善根。未離欲染:皆成就。已離欲染:皆不成就。 於三漏。未離欲染:皆成就。已離欲染:二成就,一不成就。 於四瀑流、軛未離欲染:三成就,一不成就。已離欲染:二成就,二不成就。 於四取。未離欲染:二成就,二不成就。已離欲染:一成就,三不成就。 於四身繫。未離欲染:二成就,二不成就。已離欲染:皆不成就。 於五蓋。未離欲染:四成就,一不成就。已離欲染:皆不成就。 於五結。未離欲染:皆成就。已離欲染:二成就,三不成就。 於五順下分結。未離欲染:二成就,三不成就。已離欲染:皆不成就。 於五順上分結。未離色染:皆成就。已離色染:四成就,一不成就。 `[此〔-〕【三宮】]`此於五見。皆不成就。 於六愛身。未離欲染:皆成就。已離欲染,未離梵`[世=出【宮】]`世染:四成就,二不成就。 已離梵世染:一成就,五不成就。 於七隨眠。未離欲染:五成就,二不成就。已離欲染:三成就,四不成就。 於九結。未離欲染:六成就,三不成就。已離欲染:三成就,六不成就。 於九十八隨眠。未離欲染:十成就,八十八不成就。已離欲染,未離色染:六成就,九十二不成就。已離色染:三成就,九十五不成就。 如信勝解;見至,亦爾。 身證: 於三結、三不善根:皆不成就。 於三漏:二成就,一不成就。 於四瀑流、軛:二成就,二不成就。 於四取:一成就,三不成就。 於四身繫及五蓋:皆不成就。 於五結:二成就,三不成就。 於五順下分結:皆不成就。 於五順上分結:四成就,一不成就。 於五見:皆不成就。 於六愛身:一成就,五不成就。 於七隨眠:三成就,四不成就。 於九結:三成就,六不成就。 於九十八隨眠:`[三=二【元】]`三成就,九十五不成就。 有身見與有身見為幾緣? 有身見與戒禁取……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為幾緣? ……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與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為幾緣? 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與有身見……乃至無色界修所斷慢隨眠為幾緣? 答:有身見與有身見,為或四、三、二、一緣。 云何四? 如有身見無間起有身見,即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為四緣。 云何三? 如有身見無間起有身見,不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為三緣。除所緣。 或有身見無間起餘心,後起有身見,即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為三緣。除等無間。 云何二? 如有身見無間起餘心,後起有身見,不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為二緣。謂:因、增上。 云何一? 後生有身見與前生有身見:若作所緣,為所緣、增上。不作所緣,一增上。 未來有身見與過去、現在有身見:若作所緣,為所緣、增上;不作所緣,一增上。 未來、現在有身見與過去有身見:若作所緣,為所緣、增上;不作所緣,一增上。 欲界有身見與色、無色界有身見:為一增上。 色、無色界有身見與欲界有身見:若作等無間,為等無間、增上;不作等無間,一增上。 色界有身見,與無色界有身見:為一增上。 無色界有身見與色界有身見:若作等無間,為等無間、增上;不作等無間,一增上。 如有身見與有身見,應知:有身見與餘一切非遍行,餘一切非遍行與一切非遍行,一切遍行與一切非遍行,亦爾。 有身見與戒禁取,為:或四、三、二、一緣。 云何四? 如有身見無間起戒禁取,即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為四緣。 云何三? 如有身見無間起戒禁取,不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為三緣。除所緣。 或有身見無間起餘心,後起戒禁取,即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為三緣。除等無間。 云何二? 如有身見無間起餘心,後起戒禁取,不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為二緣。`[謂=為【明】]`謂:因、增上。 云何一? `[後=後後【聖】]`後生有身見與前生戒禁取:若作所緣,為所緣增上;不作所緣,一增上。 未來有身見與過去、現在戒禁取:若作所緣,為所緣、增上;不作所緣,一增上。 未來、現在有身見與過去戒禁取:若作所緣,為所緣、增上;不作所緣,一增上。 欲界有身見與色、無色界戒禁取:為一增上。 色、無色界有身見與欲界戒禁取: 若作所緣非等無間,為所緣、增上。 若作等無間非所緣,為等無間、`[所緣〔-〕【三聖】]`所緣、增上。 若作等無間及所緣,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不作等無間及所緣,一增上。 色界有身見與無色界戒禁取:為一增上。 無色界有身見與色界戒禁取: 若作所緣非等無間,為所緣、增上。 若作等無間非所緣,為等無間、增上。 若作等無間及所緣,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不作等無間及所緣,一增上。 如有身見與戒禁取,應知:有身見與餘一切遍行,一切遍行與一切遍行,餘一切非遍行與一切遍行,亦爾。 結蘊第二中一行納息第二之一 結一行歷六  小大七攝有 依繫道遍知  此章願`[具【麗】,見【大】(cf. K24n0944_p0943b04)]`具說 有九結,謂:愛結。……乃至慳結。 若於此事有愛結繫,亦有恚結繫耶? 答:若於此事有恚結繫,必有愛結繫。 或有愛結繫,無恚結繫。謂:於色、無色界法,有愛結未斷。 若於此事有愛結繫,亦有慢結繫耶? 答:如是。 設有慢結繫,復有愛結繫耶? 答:如是。 若於此事有愛結繫,亦有無明結繫耶? 答:若於此事有愛結繫,必有無明結繫。 或有無明結繫,無愛結繫。謂: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見苦所斷法,有見集所斷無明結未斷。 若於此事有愛結繫,亦有見結繫耶? 答:應作四句。 或有愛結繫,無見結繫。謂: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及於修所斷法,有愛結未斷。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及於修所斷法,有愛結未斷。 具見世尊弟子:於修所斷法,有愛結未斷。 或有見結繫,無愛結繫。謂: 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見苦所斷法,有見集所斷見結未斷。 或有二俱繫。謂: 具縛者:於見、修所斷法,有二結繫。 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見集、滅、道修所斷法,有二結繫。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見結相應法,有二結繫。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見結相應法,有二結繫。 或有二俱不繫。謂: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斷法,無二結繫。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無二結繫。 具見世尊弟子:於見所斷法,無二結繫。 已離欲染:於欲界法,無二結繫。 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二結繫。 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繫。 如對見結;對疑結,亦爾。 若於此事有愛結繫,亦有取結繫耶? 答:應作四句。 或有愛結繫,無取結繫。謂: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修所斷法,有愛結未斷。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修所斷法,有愛結未斷。 具見世尊弟子:於修所斷法,有愛結未斷。 或有取結繫,無愛結繫。謂: 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見苦所斷法,有見集所斷取結未斷。 或有二俱繫。謂: 具縛者:於見、修所斷法,有二結繫。 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見集、滅、道修所斷法,有二結繫。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法,有二結繫。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法,有二結繫。 或有二俱不繫。謂: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斷法,無二結繫。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無二結繫。 具見世尊弟子:於見所斷法,無二結繫。 已離欲染:於欲界法,無二結繫。 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二結繫。 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繫。 若於此事有愛結繫,亦有嫉結繫耶? 答:若於此事有嫉結繫,必有愛結繫。 或有愛結繫,無嫉結繫。謂:於欲界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法,有愛結未斷。 如對嫉結;對慳結,亦爾。 如愛結對後作一行;慢結對後作一行,亦爾。 若於此事有恚結繫,亦有慢結繫耶? 答:若於此事有恚結繫,必有慢結繫。 或有慢結繫,無恚結繫。謂:於色、無色界法,有慢結未斷。 若於此事有恚結繫,亦有無明結繫耶? 答:若於此事有恚結繫,必有無明結繫。 或有無明結繫,無恚結繫。謂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 於欲界見苦所斷法,有見集所斷無明結未斷。於色、無色界法,有無明結未斷。 若於此事有恚結繫,亦有見結繫耶? 答:應作四句。 或有恚結繫,無見結繫。謂: 未離欲染——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欲界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及於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未斷。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欲界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及於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未斷。 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未斷。 或有見結繫、無恚結繫。謂未離欲染—— 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見苦所斷法,有見集所斷見結未斷。於色、無色界法,有見結未斷。 或有二俱繫。謂: 具縛者:於欲界見修所斷法,有二結繫。 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見集、滅、道修所斷法,有二結繫。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欲界見滅、道所斷見結相應法,有二結繫。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欲界見道所斷見結相應法,有二結繫。 或有二俱不繫。謂: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并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并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 具見世尊弟子: 未離欲染:於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 已離欲染:於欲界法,無二結繫。 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二結繫。 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繫。 如對見結;對疑結,亦爾。 若於此事有恚結繫,亦有取結繫耶? 答:應作四句。 或有恚結繫,無取結繫。謂: 未離欲染: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未斷。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未斷。 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未斷。 或有取結繫,無恚結繫。謂: 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見苦所斷法,有見集所斷取結未斷。於色、無色界法,有取結未斷。 或有二俱繫。謂: 具縛者:於欲界見、修所斷法,有二結繫。 未離欲染: 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見集、滅、道修所斷法,有二結繫。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欲界見滅、道所斷法,有二結繫。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欲界見道所斷法,有二結繫。 或有二俱不繫。謂: 未離欲染: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 具見世尊弟子: 未離欲染:於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 已離欲染:於欲界法,無二結繫。 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二結繫。 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繫。 若於此事有恚結繫,亦有嫉結繫耶? 答:若於此事有嫉結繫,必有恚結繫。 或有恚結繫,無嫉結繫。謂:於欲界見所斷法,有恚結未斷。 如對嫉結;對慳結,亦爾!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三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四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一行納息第二之二 若於此事有無明結繫,亦有見結繫耶? 答:若於此事有見結繫,必有無明結繫。 或有無明結繫,無見結繫。謂: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及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及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 具見世尊弟子:——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 如對見結;對疑結,亦爾! 若於此事有無明結繫,亦有取結繫耶? 答:若於此事有取結繫,必有無明結繫。 或有無明結繫,無取結繫。謂: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 具見世尊弟子——於修所斷法,有無明結未斷。 若於此事有無明結繫,亦有嫉結繫耶? 答:若於此事有嫉結繫,必有無明結繫。 或有無明結繫,無嫉結繫。謂: 於欲界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法,有無明結未斷。 如對嫉結;對慳結,亦爾。 若於此事有見結繫,亦有取結繫耶? 答:若於此事有見結繫,必有取結繫。 或有取結繫,無見結繫。謂: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有取結未斷。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有取結未斷。 若於此事有見結繫,亦有疑結繫耶? 答:應作四句。 或有見結繫,無疑結繫。謂: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見結相應法,有見結未斷。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見結相應法,有見結未斷。 或有疑結繫,無見結繫。謂: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疑結相應法,有疑結未斷。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疑結相應法,有疑結未斷。 或有二俱繫。謂: 具`[結=縛【宮聖】]`結者——於見、修所斷法,有二結繫。 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見苦、集、滅、道修所斷法,有二結繫。 或有二俱不繫。謂: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斷法,及於見滅、道所斷見、疑`[一=二【三宮聖】]`一結不相應法,并於修所斷法,無二結繫。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及於見道所斷見、疑二結不相應法,并於修所斷法,無二結繫。 具見世尊弟子——於見、修所斷法,無二結繫。 已離欲染——於欲界法,無二結繫。 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二結繫。 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繫。 若於此事有見結繫,亦有嫉結繫耶? 答:應作四句。 或有見結繫,無嫉結繫。謂:於欲界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法,有見結未斷。 或有嫉結繫,無見結繫。謂: 未離欲染——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 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 或有二俱繫。謂: 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二結繫。 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二結繫。 或有二俱不繫。謂: 未離欲染——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斷法,及於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并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及於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并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 具見世尊弟子—— 未離欲染——於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 已離欲染——於欲界法,無二結繫。 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二結繫。 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繫。 如對嫉結;對慳結,亦爾。 如見結對後作一行;疑結對後作一行,亦爾。 若於此事有取結繫,亦有疑結繫耶? 答:若於此事有疑結繫,必有取結繫。 或有取結繫,無疑結繫。謂: 集`[智〔-〕【聖】]`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疑結不相應法,有取結未斷。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疑結不相應法,有取結未斷。 若於此事有取結繫,亦有嫉結繫耶? 答:應作四句。 或有取結繫,無嫉結繫。謂: 於欲界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法,有取結未斷。 或有嫉結繫,無取結繫。謂: 未離欲染——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 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欲界修所斷法,有嫉結未斷。 或有二俱繫。謂: 具縛者——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二結繫。 未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二結繫。 或有二俱不繫。謂: 未離欲染—— 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斷法,及`[於=所【明】]`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 具見世尊弟子—— 未離欲染——於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繫。 已離欲染——於欲界法,無二結繫。 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二結繫。 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繫。 如對嫉結;對慳結,亦爾。 若於此事有嫉結繫,亦有慳結繫耶? 答:如是。 設有慳結繫,復有嫉結繫耶? 答:如是。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未來耶? 答:如是。 設有未來,復有過去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設有現在,復有過去耶? 答:`[若=苦【宋元】]`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未來愛結繫,亦`[有=有過去【三宮】]`有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設有現在,復有未來耶? 答:如是。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未來、現在耶? 答:未來必繫,現在若現在前。 設有未來、現在,復有過去耶? 答:若前生未斷,`[4]即=則【三宮聖】*`即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4]`即不繫。 若於此事有未來愛結繫,亦有過去、現在耶? 答: 或有未來,無過去、現在。謂:於此事愛結未斷,而前未生,設生已斷,不現在前。 或有未來及過去,無現在。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不現在前。 或有未來及現在。無過去。謂:於此事有愛結現在前,而前未生,設生已斷。 或有未來及過去、現在。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亦現在前。 設有過去、現在,復有未來耶? 答:如是。 若於此事有現在愛結繫,亦有過去、未來耶? 答:未來必繫;過去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設有過去、未來,復有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如愛結歷六,應知恚、慢、嫉、慳、非遍行無明結歷六,亦爾。 若於此事有過去見結繫,亦有未來耶? 答:如是。 設有未來,復有過去耶? 答:如是。 若於此事有過去見結繫,亦有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設有現在,復有過去耶? 答:如是。 若於此事有未來見結繫,亦有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設有現在,復有未來耶? 答:如是。 若於此事有過去見結繫,亦有未來、現在耶? 答:未來必繫,現在若現在前。 設有未來、現在,復有過去耶? 答:如是。 若於此事有未來見結繫,亦有過去、現在耶? 答:過去必繫,現在若現在前。 設有過去、現在,復有未來耶? 答:如是。 若於此事有現在見結繫,亦有過去、未來耶? 答:如是。 設有過去、未來,復有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如見結歷六,應知取、疑,遍行無明結歷六,亦爾!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恚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設有過去恚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未來恚結繫耶? 答:若未斷。 設有未來恚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現在恚結繫耶? 答:若現在前。 設有現在恚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現在恚結繫耶? 答: 或有過去愛結繫,無過去、現在恚結繫。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無恚結前生,設`[生=有【三】]`生已斷,不現在前。 或有過去愛結繫,及有過去恚結繫,無現在。謂:於此事有愛結、恚結前生未斷,無恚結現在前。 或有過去愛結繫,及有現在恚結繫,無過去。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有恚結現在前。而前未生。設生已斷。`[或=及【三】]` 或有過去愛結繫,及有過去、現在恚結繫。謂:於此事有愛結、恚結前生未斷,及有恚結現在前。 設有過去、現在恚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未來、現在恚結繫耶? 答: 或有過去愛結繫,無未來、現在恚結繫。謂:於色、無色界法,有愛結前生未斷。 或有過去愛結繫,及有未來恚結繫,無現在。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及有恚結未斷,不現在前。 或有過去愛結繫,亦有未來、現在恚結繫。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及有恚結現在前。 設有未來、現在恚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三宮】]`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未來恚結繫耶? 答: 或有過去愛結繫,無過去、未來恚結繫。謂:於色、無色界法,有愛結前生未斷。 或有過去愛結繫,及有未來恚結繫,無過去。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及有恚結未斷,而無恚結前生,設生已斷。 或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未來恚結繫。謂:於此事有愛結、恚結前生未斷。 設有過去、未來恚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未來、現在恚結繫耶? 答: 或有過去愛結繫,無過去、未來、現在恚結繫。謂:於色、無色界法,有愛結前生未斷。 或有過去愛結繫,及有未來恚結繫,無過去、現在。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及有恚結未斷而前未生,設生已斷,不現在前。 或有過去愛結繫,及有未來、現在恚結繫,無過去。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及有恚結現在前而前未生,設生已斷。 或有過去愛結繫,及有過去、未來恚結繫,無現在。謂:於此事有愛結、恚結前生未斷,而無恚結現在前。 或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未來、現在恚結繫。謂:於此事有愛結、恚結前生未斷,及有恚結現在前。 設有過去、未來、現在恚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如對恚結;對嫉結、慳結,亦爾。差別者: 於欲界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法有愛結前生未斷,無過去、未來、現在嫉結、慳結。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慢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設有過去慢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未來慢結繫耶? 答:如是。 設有未來慢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現在慢結繫耶? 答:若現在前。 設有現在慢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現在慢結繫耶? 答: 或有過去愛結繫,無過去、現在慢結繫。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無慢結前生,設生已斷,不現在前。 或有過去愛結繫,及有過去慢結繫,無現在。謂:於此事有愛結、慢結前生未斷。無慢結現在前。 或有過去愛結繫,及有現在慢結繫,無過去。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及有慢結現在前。而前未生。設生已斷。 或有過去愛結繫,`[亦=及【三宮】]`亦有過去、現在慢結繫。謂:於此事有愛結、慢結前生未斷,及有慢結現在前。 設有過去、現在慢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未來、現在慢結繫耶? 答:未來必繫,現在若現在前。 設有未來、現在慢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未來慢結繫耶? 答:未來必繫;過去若前生未斷,則繫;苦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設有過去、未來慢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未來、現在慢結繫耶? 答: 或有過去愛結繫,及有未來慢結繫,無過去、現在。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無慢結前生;設生已斷,不現在前。 或有過去愛結繫,及有過去、未來慢結繫,無現在。謂:於此事有愛結、慢結前生未斷,無慢結現在前。 或有過去愛結繫,及有未來、現在慢結繫,無過去。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及有慢結現在前而無前生,設生已斷。 或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未來、現在慢結繫。謂:於此事有愛結、慢結前生未斷,及有慢結現在前。 設有過去、未來、現在慢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聖】]`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無明結繫耶? 答:如是。 設有過去無明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未來無明結繫耶? 答:如是。 設有未來無明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現在無明結繫耶? 答:若現在前。 設有現在無明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現在無明結繫耶? 答:過去必繫,現在若現在前。 設有過去、現在無明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未來、現在無明結繫耶? 答:未來必繫,現在若現在前。 設有未來、現在無明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未來無明結繫耶? 答:如是。 設有過去、未來無明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未來、現在無明結繫耶? 答:過去、未來必繫,現在若現在前。 設有過去、未來、現在無明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見結繫耶? 答:若未斷。 設有過去見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未來見結繫耶? 答:若未斷。 設有未來見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現在見結繫耶? 答:若現在前。 設有現在見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現在見結繫耶? 答: 或有過去愛結繫,無過去、現在見結繫。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而見結已斷。 或有過去愛結繫,及有過去見結繫,無現在。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及有見結未斷,而不現在前。 或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現在見結繫。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亦有見結現在前。 設有過去、現在見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未來、現在見結繫耶? 答: 或有過去愛結繫,無未來、現在見結繫。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而見結已斷。 或有過去愛結繫。及有未來見結繫,無現在。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及有見結未斷。而不現在前。 或有過去愛結繫,亦有未來、現在見結繫。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及有見結現在前。 設有未來、現在見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未來見結繫耶? 答:若未斷。 設有過去、未來見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若於此事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未來、現在見結繫耶? 答: 或有過去愛結繫,無過去、未來、現在見結繫。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而見結已斷。 或有過去愛結繫。及有過去、未來見結繫,無現在。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及有見結未斷。而不現在前。 或有過去愛結繫,亦有過去、未來、現在見結繫。謂:於此事有愛結前生未斷。`[亦=及【三】]`亦有見結`[現=繫【明】]`現在前。 設有過去、未來、現在見結繫。復有過去愛結繫耶? 答:若前生未斷,則繫。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繫。 如對見結。對取結、疑結亦爾。 如愛結對後作小七。乃至嫉結對慳結。隨其所應。作小七亦爾。 如小七。大七亦爾。 差別者:以二對一。乃至以八對一。如過去愛等為首有七。乃至過去、未來、現在愛等為首。亦各有七。如是應知。有七七句。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於九十八隨眠中。一一攝幾隨眠? 答:一切應分別。謂: 三結中——有身見結攝三。戒禁取結攝六。疑結攝十二。 三不善根中——貪瞋不善根。各攝五。癡不善根攝四。一少分。 三漏中——欲漏攝三十一。有漏攝五十二。無明漏攝十五。 四瀑流中——欲瀑流攝十九。有瀑流攝二十八。見瀑流攝三十六。無明瀑流攝十五。 如四瀑流。四軛亦爾。 四取中——欲取攝二十四。見取攝三十。戒禁取攝六。我語取攝三十八。 四身繫中——貪欲、瞋恚身繫。各攝五。戒禁取身繫攝六。此實執身繫攝十二。 五蓋中——貪欲、瞋恚蓋。各攝五。疑蓋攝四。餘蓋無所攝。 五結中——貪、慢結。各攝十五。瞋結攝五。嫉、慳結無所攝。 五順下分結中——貪欲瞋恚結各攝五。有身見結攝三。戒禁取結攝六。疑結攝十二。 五順上分結中——色貪結攝一少分。無色貪結攝一少分。掉舉結無所攝。慢結攝二少分。無明結攝二少分。 五見中——有身見、邊執見各攝三。邪見、見取各攝十二。戒禁取攝六。 六愛身中——眼、耳、身觸所生愛身各攝二少分。鼻、舌觸所生愛身各攝一少分。意觸所生愛身攝十三。二少分。 七隨眠中——欲貪、瞋恚隨眠各攝五。有貪隨眠攝十。慢、無明隨眠各攝十五。見隨眠攝三十六。疑隨眠攝十二。 九結中——愛、慢、無明結各攝十五。恚結攝五。見、取結各攝十八。疑結攝十二。嫉、慳結無所攝。 九十八隨眠中——欲界有身見攝欲界有身見。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攝無色界修所斷無明。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 三結、三不善根——互不相攝。 三結、`[三=二【明】]`三漏——三結、二漏少分互相攝,餘不相攝。 三結、四瀑流——三結、三瀑流少分互相攝。餘不相攝。 如對四瀑流,對四軛亦爾。 三結、四取——三結、一取三少分互相攝。餘不相攝。 三結、四身繫——一結、一身繫互相攝。餘不相攝。 三結、五蓋——一結、少分一蓋互相攝。餘不相攝。 三結、五結——互不相攝。 三結、五順下分結——三結、三順下分結互相攝。餘不相攝。 三結、五順上分結——互不相攝。 三結、五見——二結、二見互相攝。餘不相攝。 三結、六愛身——互不相攝。 三結、七隨眠——三結、一隨眠,一少分互相攝。餘不相攝。 三結、九結——三結、一結,`[二=三【明】]`二少分互相攝。餘不相攝。 三結、九十八隨眠——三結、二十一隨眠互相攝。餘不相攝。 ……如是乃至…… 九結、九十八隨眠——`[七=十【三宮】]`七結、九十八隨眠互相攝。餘不相攝。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幾令欲有相續?幾令色有相續?幾令無色有相續? 答:一切應分別。謂: 三結——令三有相續。 三不善根及欲漏——令欲有相續。 有漏——令色、無色有相續。 無明漏——令三有相續。 四瀑流、軛中:欲瀑流、軛——令欲有相續。 有瀑流、軛——令色、無色有相續。 見、無明瀑流、軛——令三有相續。 四取中:欲取——令欲有相續。 見、戒禁取——令三有相續。 我語取——令色、無色有相續。 四身繫中:初二——令欲有相續。 後二——令三有相續。 五蓋——令欲有相續。 五結中:貪、慢結——令三有相續。 餘三結——令欲有相續。 五順下分結中:初二——令欲有相續。 後三——令三有相續。 五順上分結中:色貪——令色有相續。 無色貪——令無色有相續。 餘三——令色、無色有相續。 五見——令三有相續。 六愛身中:眼、耳、身觸所生愛身——令欲、色有相續。 鼻、舌觸所生愛身——令欲有相續。 意觸所生愛身——令三有相續。 七隨眠中:欲貪、瞋恚——令欲有相續。 有貪——令色無色有相續。 餘四——令三有相續。 九結中:`[嫉恚=恚嫉【三宮】]`嫉、`[恚〔-〕【聖】]`恚、慳結——令欲有相續。 餘六結——令三有相續。 九十八隨眠中:欲界三十六——令欲有相續。 色界三十一——令色有相續。 無色界三十一——令無色有相續。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依何定滅? 答: 三結——或依四。或依未至滅。 三不善根及欲漏——依未至滅。 有漏、無明漏——或依七。或依未至滅。 四瀑流、軛中:欲瀑流、軛——依未至滅。 有、無明瀑流、軛——或依七。或依未至滅。 見瀑流、軛——或依四。或依未至滅。 四取中:欲取——依未至滅。 見、戒禁取——或依四。或依未至滅。 我語取——或依七。或依未至滅。 四身繫中:初`[三=二【元明宮】]`三——依未至滅。 後二——或依四。或依未至滅。 五蓋——依未至滅。 五結中:貪、慢結——或依七。或依未至滅。 餘三結——依未至滅。 五順下分結中:初二——依未至滅。 後三——或依四或依未至滅。 五順上分結中:色貪——或依四。或依未至滅。 餘四——或依七。或依未至滅。 五見——或依四。或依未至滅。 六愛身中:鼻、舌觸所生愛身——依未至滅。 眼、耳、身觸所生愛身——或依`[初=初禪【宮】]`初。或依未至滅。 意觸所生愛身——或依七。或依未至滅。 七隨眠中:欲貪、瞋恚——依未至滅。 有貪、慢、無明——或依七。或依未至滅。 見、疑——或依四。或依未至滅。 九結中:愛、慢、無明——或依七。或依未至滅。 恚、嫉、慳——依未至滅。 見、取、疑——或依四。或依未至滅。 九十八隨眠中:欲界三十六——依未至滅。 色界三十一及無色界見所斷——或依四。或依未至滅。 無色界修所斷——或依七。或依未至滅。 諸結過去,彼結已繫耶? 答:諸結過去。彼結已繫。 有結已繫。彼結非過去。謂:結未來、現在已繫。 諸結未來,彼結當繫耶? 答:應作四句。 有結未來,彼結非當繫。謂:結未來已斷、已遍知、已滅、已吐。定不當退。 有結當繫,彼結非未來。謂:結過去已斷、已遍知、已滅、已吐。定當退。 有結未來,彼結亦當繫。謂:結未來已斷、已遍知、已滅、已吐。定當退。 有結非未來,彼結亦非當繫。謂:結過去已斷、已遍知、已滅、已吐。定不當退。及現在結。 諸結現在。彼結今繫耶? 答:諸結現在。彼結今繫。 有結今繫。彼結非現在。謂:結過去、未來今繫。 諸用此道。斷欲界結。退此道時。還得彼結繫不? 答:還得彼結繫。 諸用此道。斷色、無色界結。退此道時。還得彼結繫不。 答:還得彼結繫。 有九遍知。謂: 欲界見苦集所斷結盡——第一遍知。 色、無色界見苦集所斷結盡——第二遍知。 欲界見滅所斷結盡——第三遍知。 色、無色界見滅所斷結盡——第四遍知。 欲界見道所斷結盡——第五遍知。 色、無色界見道所斷結盡——第六遍知。 五順下分結盡——第七遍知。 色愛結盡——第八遍知。 一切結盡——第九遍知。 為九遍知攝一切遍知?為一切遍知攝九遍知? 答:一切攝九,非九攝一切。不攝何等?謂: 苦智已生,集智未生——三界見苦所斷結盡。非九所攝。 具見世尊弟子—— 未離欲染——欲界修所斷結盡。非九所攝。 已離欲染,未離色染——色界修所斷結盡。非九所攝。 已離色染,未離無色染——無色界修所斷結盡。非九所攝。 有八補特伽羅:一、預流向。二、預流果。三、一來向。四、一來果。 五、不還向。六、不還果。七、阿羅漢向。八、阿羅漢果。 此八補特伽羅 於九遍知。幾成就?幾不成就? 答: 預流向——或不成就。或成就一、二、三、四、五。謂: 苦法智忍乃至集法智忍位——不成就。 集法智、集類智忍位——成就一。 集類智、滅法智忍位——成就二。 滅法智、滅類智忍位——成就三。 滅類智、道法智忍位——成就四。 道法智、道類智忍位——成就五。 預流果——成就六。 一來向——若`[倍=位【三宮】,陪【聖】]`倍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者——如預流向。若從預流果趣一來果者,及一來果——成就六。 不還向——若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者——如預流向。若從一來果趣不還果者——成就六。 不還果——成就一。謂:五順下分結盡。 阿羅漢向——或成就一。或成就二。謂:未離色染者——成就一。已離色染者——成就二。 阿羅漢果——成就一。謂:一切結盡。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四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五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有情納息第三 頓漸繫離繫  果攝七成三 死生不六種  此章願具說 三界各有二部結,謂:見、修所斷。 於欲界見、修所斷二部結,頗有頓得繫耶? 答:有。謂:已離欲染異生,從離欲染退時,及色、無色界沒,生欲界時。 頗有頓離繫耶? 答:有。謂:異生離欲染時。 頗有漸得繫耶? 答:無。 頗有漸離繫耶? 答:有。謂:世尊弟子,先離彼見所斷結,後離彼修所斷結。 於色界見、修所斷二部結,頗有頓得繫耶? 答:有。謂:已離色染異生,從離色染退時,及無色界沒,生欲、色界時。 頗有頓離繫耶? 答:有。謂:異生離色染時。 頗有漸得繫耶? 答:無。 頗有漸離繫耶? 答:有。謂:世尊弟子,先離彼見所斷結,後離彼修所斷結。 於無色界見、修所斷二部結,頗有頓得繫耶? 答:無。 頗有頓離繫耶? 答:無。 頗有漸得繫耶? 答:無。 頗有漸離繫耶? 答:有。謂:世尊弟子,先離彼見所斷結,`[後=彼【三宮】]`後離彼修所斷結。 欲界見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四沙門果,或無處。 欲界修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不還、阿羅漢果,或無處。 色界見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四沙門果,或無處。 色界修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阿羅漢果,或無處。 無色界見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四沙門果。 無色界修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阿羅漢果。 有五部結,謂:見苦所斷結……乃至修所斷結。 見苦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四沙門果,或無處。 見集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四沙門果,或無處。 見滅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四沙門果,或無處。 見道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四沙門果。 修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阿羅漢果。 有九部結。謂:苦法智所斷結……乃至修所斷結。 苦法智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四沙門果,或無處。 苦類智乃至道法智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四沙門果,或無處。 道類智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四沙門果。 修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阿羅漢果。 有十五部結,謂三界各有五`[部=即【聖】]`部:見苦所斷結……乃至修所斷結。 欲界見苦、集、滅、道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四沙門果,或無處。 欲界修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不還阿羅漢果,或無處。 色界見苦、集、滅、道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四沙門果,或無處。 色界修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阿羅漢果,或無處。 無色界見苦、集、滅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四沙門果,或無處。 無色界見道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四沙門果。 無色界修所斷結盡,何果攝? 答:阿羅漢果。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一一盡,何果攝? 答: 三結中——有身見盡——四沙門果攝,或無處。 如三結中,有身見盡,應知: 五順下分結中——有身見,五見中——有身見、邊執見盡——亦爾! 戒禁取、疑盡——四沙門果攝。 如三結中——戒禁取、疑盡應知: 四瀑流、軛中——見瀑流、軛,四取中——見取、戒禁取,四身繫中——戒禁取、此實執身繫,五順下分結中——戒禁取、疑,五見中——邪見、見取、戒禁取,七隨眠中——見、疑隨眠,九結中——見、取、疑結盡——亦爾。 三不善根盡——不還、阿羅漢果攝,或無處。如三不善根盡,應知: 三漏中——欲漏,四瀑流、軛中——欲瀑流、軛,四取中——欲取,`[四=中【三宮】]`四身繫中——貪欲、瞋恚,五蓋中——前四蓋,五結中——瞋、嫉、慳結,五順下分結中——貪欲、瞋恚,六愛身中——鼻、舌觸所生愛身,七隨眠中——欲貪、瞋恚,九結中——恚、嫉、慳結盡——亦爾! 有漏、無明漏盡——阿羅漢果攝。 如有漏、無明漏盡,應知: 四瀑流、軛中——有、無明瀑流、軛,四取中——我語取,五結中——貪、慢結,五順上分結中——除色貪,餘四。 六愛身中——意觸所生愛身,七隨眠中——有、貪、無明、慢,九結中——愛、慢、無明結盡——亦爾! 疑蓋盡——四沙門果攝,或無處。 色貪順上分結盡——阿羅漢果攝,或無處。 如色貪順上分結盡。應知: 眼、耳、身觸所生愛身盡——亦爾! 九十八隨眠中: 欲界見苦、集、滅、道所斷隨眠盡——四沙門果攝,或無處。 欲界修所斷隨眠盡——不還、阿羅漢果攝,或無處。 色界見苦、集、滅、道所斷隨眠盡——四沙門果攝,或無處。 色界修所斷隨眠盡——阿羅漢果攝,或無處。 無色界見苦、集、滅所斷隨眠盡——四沙門果攝,或無處。 無色界見道所斷隨眠盡——四沙門果攝。 無色界修所斷隨眠盡——阿羅漢果攝。 預流向中諸結盡,何果攝? 答:無處。 預流果中諸結盡,何果攝? 答:預流果。 一來向中諸結盡,何果攝? 答:預流果,或無處。 一來果中諸結盡,何果攝? 答:一來果。 不還向中諸結盡,何果攝? 答:一來果,或無處。 不還果中諸結盡,何果攝? 答:不還果。 阿羅漢向中諸結盡,何果攝? 答:不還果,或無處。 阿羅漢果中諸結盡,何果攝? 答:阿羅漢果。 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欲界修所斷諸結盡,何果攝? 答:一來果,或無處。 已離欲染,未離色染,色界修所斷`[諸=謂【聖】]`諸結盡,何果攝? 答:無處。 已離色染,未離無色染,無色修所斷諸結盡,何果攝? 答:無處。 諸預流者所成就學法,此法預流果攝耶? 答:或攝,或不攝。 云何攝? 答:有為預流果,已得不失。 云何不攝? 答:諸預流者所得勝進無漏根等有為法。 設法預流果攝,此是學法耶? 答:或學,或非學非無學。 云何學? 答:有為預流果。 云何非學非無學? 答:無為預流果。 諸一來者所成就學法,此法一來果攝耶? 答:或攝,或不攝。 云何攝? 答:有為一來果,已得不失。 云何不攝? 答:諸一來者所得勝進無漏根等有為法。 設法一來果攝,此是學法耶? 答:或學,或非學非無學。 云何學? 答:有為一來果。 云何非學非無學? 答:無為一來果。 諸不還者所成就學法,此法不還果攝耶? 答:或攝,或不攝。 云何攝? 答:有為不還果,已得不失。 云何不攝? 答:諸不還者所得勝進無漏根等有為法。 設法不還果攝,此是學法耶? 答:或學,或非學非無學。 云何學? 答:有為不還果。 云何非學非無學? 答:無為不還果。 諸阿羅漢所成就無學法,此法阿羅漢果攝耶? 答:如是。 設法阿羅漢果攝,此是無學法耶? 答: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 云何無學? 答:有為阿羅漢果。 云何非學非無學? 答:無為阿羅漢果。 諸預流者所成就無漏法,此法預流果攝耶? 答:或攝,或不攝。 云何攝? 答:有為無為預流果,已得不失。 云何不攝? 答:諸預流者所得勝進無漏根等有為法,及彼所證諸結盡,并預流者所成就非擇滅。 設法預流果攝,此是無漏法耶? 答:如是。 諸一來者所成就無漏法,此法一來果攝耶? 答:或攝,或不攝。 云何攝? 答:有為無為一來果,已得不失。 云何不攝? 答:諸一來者所得勝進無漏根等有為法,及彼所證諸結盡,并一來者所成就非擇滅。 設法一來果攝,此是無漏法耶? 答:如是。 諸不還者所成就無漏法,此法不還果攝耶? 答:或攝,或不攝。 云何攝? 答:有為、無為不還果,已得不失。 云何不攝? 答:諸不還者所得勝進無漏根等有為法,及彼所證諸結盡,并不還者所成就非擇滅。 設法不還果攝,此是無漏法耶? 答:如是。 諸阿羅漢所成就無漏法,此法阿羅漢果攝耶? 答:或攝,或不攝。 云何攝? 答:有為、無為阿羅漢果,已得不失。 云何不攝? 答:阿羅漢所成就非擇滅。 設法阿羅漢果攝,此是無漏法耶? 答:如是。 諸法預流者成就,此法預流果攝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預流者成就,非預流果攝。謂:預流者所得勝進無漏根等有為法,及彼所證諸結盡,并預流者所成就非擇滅有漏法。 有法預流果攝,非預流者成就。謂:預流果未得已失。 有法預流者成就,亦預流果攝。`[謂=為【明】,諸【聖】]`謂:預流果已得不失。 有法非預流者成就,亦非預流果攝。謂:除前相。 諸法一來者成就,此法一來果攝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一來者成就,非一來果攝。謂:一來者所得勝進無漏根等有為法,及彼所證諸結盡,并一來者所成就非擇滅有漏法。 有法一來果攝,非一來者成就。謂:一來果未得已失。 有法一來者成就,亦一來果攝。謂:一來果已得不失。 有法非一來者成就,亦非一來果攝。謂:除前相。 諸法不還者成就,此法不還果攝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不還者成就,非不還果攝。謂:不還者所得勝進無漏根等有為法,及彼所證諸結盡,并不還者所成就非擇滅有漏法。 有法不還果攝,非不還者成就。謂:不還果未得已失。 有法不還者成就,亦不還果攝。謂:不還果已得不失。 有法非不還者成就,亦非不還果攝。謂:除前相。 諸法阿羅漢成就,此法阿羅漢果攝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阿羅漢成就,非阿羅漢果攝。謂:阿羅漢所成就非擇滅有漏法。 有法阿羅漢果攝,非阿羅漢成就。謂:阿羅漢果未得已失。 有法阿羅漢成就,亦阿羅漢果攝。謂:阿羅漢果已得不失。 有法非阿羅漢成就,亦非阿羅漢果攝。謂:除前相。 諸在欲界死、生者,皆受欲有耶? 答:應作四句。 有在欲界死、生,非受欲有。謂:欲界沒,起色界中有。 有受欲有,非在欲界死、生。謂:色界沒,起欲界中有。 有在欲界死、生,亦受欲有。謂:欲界沒,起欲界中有、生有。 有非在欲界死、生,亦非受欲有。謂:色界沒,生色、無色界;無色界沒,生無色、色界。 諸在色界死、生者,皆受色有耶? 答:應作四句。 有在色界死、生,非受色有。謂:色界沒,起欲界中有。 有受色有,非在色界死、生。謂:欲界沒,起色界中有。 有在色界死、生,亦受色有。謂:色界沒,起色界中有、生有。 有非在色界死、生,亦非受色有。謂:欲界沒,生欲、無色界;無色界`[2]沒=設【聖】*`沒,生無色、欲界。 諸在無色界死、生者,皆受無色有耶? 答:諸在無色界死、生者,皆受無色有。 有受無色有,非在無色界死,而在無色界生。謂:欲、色界沒,生無色界。 諸在欲界死、生者,有幾耶? 答:四。謂:欲、色界異生、聖者。 諸在色界死、生者,有幾耶? 答:三。謂:欲界異生,色界異生、聖者。 諸在無色界死、生者,有幾耶? 答:二。謂:無色界異生、聖者。 諸非在欲界死、生者,皆非受欲有耶? 答:應作四句。 有非在欲界死、生,非不受欲有。謂:色界沒,起欲界中有。 有非受欲有,非不在欲界死、生。謂:欲界沒,起色界中有。 有非在欲界死、生,亦非受欲有。謂:色界沒,生色、無色界;無色界`[*2-1]沒=設【聖】*`沒,生無`[色=色色【三宮聖】]`色界。 有非不在欲界死、生,亦非不受欲有。謂:欲界沒,起欲界中有、生有。 諸非在色界死、生者,皆非受色有耶? 答:應作四句。 有非在色界死、生,非不受色有。謂:欲界沒,起色界中有。 有非受色有,非不在色界死、生。謂:色界沒,起欲界中有。 有非在色界死、生,亦非受色有。謂:欲界沒,生欲、無色界;無色界沒,生無色、欲界。 有非不在色界死、生,亦非不受色有。謂:色界沒,起色界中有、生有。 諸非在無色界死、生者,皆非受無色有耶? 答:諸非在無色界死、生者,皆非受無色有。 有非受無色有,非不在無色界死,而非在無色界生。謂:無色界沒,生欲、色界。 諸非在欲界死、生者,有幾耶? 答:五。謂:欲界異生,色、無色界異生、聖者。 諸非在色界死、生者,有幾耶? 答:六。謂:三界異生、聖者。 諸非在無色界死、生者,有幾耶? 答:四。謂:欲、色界異生、聖者。 頗有欲界死,不生欲界耶? 答:有。謂:起欲、色界中有,生無色界,或般涅槃。 頗有欲界死,不生色界耶? 答:有。謂:起欲、色界中有,生無色界,或般涅槃。 頗有欲界死,不生無色界耶? 答:有。謂:起欲、色界中有,或般涅槃。 頗有色界死,不生色界耶? 答:有。謂:起欲、色界`[中〔-〕【聖】]`中有,生無色界,或般涅槃。 頗有色界死,不生欲界耶? 答:有。謂:起欲、色界中有,生無色界,或般涅槃。 頗有色界死,不生無色界耶? 答:有。謂:起欲、色界中有,或般涅槃。 頗有無色界死,不生無色界耶? 答:有。謂:起欲、色界中有,或般涅槃。 頗有無色界死,不生欲界耶? 答:有。謂:起欲、色界中有,生無色界,或般涅槃。 頗有無色界死,不生色界耶? 答:有。謂:起欲、色界中有,生無色界,或般涅槃。 諸欲界死,不生欲界者,有幾耶? 答:六。謂:三界異生、聖者。 諸欲界死,不生色界者,有幾耶? 答:六。謂:三界異生、聖者。 諸欲界死,不生無色界者,有幾耶? 答:四。謂:欲、色界異生、聖者。 諸色界死,不生色界者,有幾耶? 答:五。謂:欲界異生,色、無色界異生、聖者。 諸色界死,不生欲界者,有幾耶? 答:五。謂:欲界異生,色、無色界異生、聖者。 諸色界死,不生無色界者,有幾耶? 答:三。謂:欲界異生,色界異生、聖者。 諸無色界死,不生無色界者,有幾耶? 答:二。謂:欲、色界異生。 諸無色界死,不生欲界者,有幾耶? 答:四。謂:無色界異生、聖者,欲、色界異生。 諸無色界死,不生色界者,有幾耶? 答:四。謂:無色界異生、聖者,欲、色界異生。 頗有欲界死,不生三界耶? 答:有。謂:起欲、色界中有,或般涅槃。 頗有色界死,不生三界耶? 答:有。謂:起欲、色界中有,或般涅槃。 頗有無色界死,不生三界耶? 答:有。謂:起欲、色界中有,或般涅槃。 諸欲界死,不生三界者,有幾耶? 答:四。謂:欲、色界異生、聖者。 諸色界死,不生三界者,有幾耶? 答:三。謂:欲界異生。色界異生、聖者。 `[諸=謂【三宮】]`諸無色界死,不生三界者,有幾耶? 答:二。謂:欲、色界異生。 頗有未離欲染,命終不生欲界耶? 答:有。謂:起欲界中有。 頗有未離色染,命終不生欲、色界耶? 答:有。謂:起欲、色中有。 頗有未離無色染,命終不生三界耶? 答:有。謂:起欲、色界中有。 諸未離欲染,命終不生欲界者,有幾耶? 答:二。謂:欲界異生、聖者。 諸未離色染,命終不生欲、色界者,有幾耶? 答:四。謂:欲、色界異生、聖者。 諸未離無色染,命終不生三界者,有幾耶? 答:四。謂:欲、色界異生、聖者。 此中欲界——異生、聖者,幾隨眠隨增?幾結繫耶? 答:異生九十八隨眠隨增,九結繫。聖者十隨眠隨增,六結繫。 色界——異生、聖者,幾隨眠隨增?幾結繫耶? 答:異生六十二隨眠隨增,六結繫。聖者六隨眠隨增,三結繫。 無色界——異生、聖者,幾隨眠隨增?幾結繫耶? 答:異生三十一隨眠隨增,六結繫。聖者三隨眠隨增,三結繫。 結蘊第二中十門納息第四之一 四十二隨增  二緣無間有 根成不知證  此章願具說 二十二根。 十八界。 十二處。 五蘊。 五取蘊。 六界。 有色、無色法。 有見、無見法。 有對、無對法。 有漏、無漏法。 有為、無為法。 過去、未來、現在法。 善、不善、無記法。 欲界、色界、無色界繫法。 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法。 見所斷、修所斷、無斷法。 四諦。 四靜慮。 四無量。 四無色。 八解脫。 八勝處。 十遍處。 八智。 三三摩地。 三重三摩地。 三結。 三不善根。 三漏。 四瀑流。 四軛。 四取。 四身繫。 五蓋。 五結。 五順下分結。 五順上分結。 五見。 六愛身。 七隨眠。 九結。 九十八隨眠。 眼根……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於九十八隨眠中,一一有幾隨眠隨增耶? 答: 眼根——欲、色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 耳、鼻、舌、身根——亦爾。 女根——欲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 男、苦根——亦爾。 命根——三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 信等五根——亦爾。 意根——一切隨眠隨增。 捨根——亦爾。 樂根——色界、一切欲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 喜根——色界、一切欲界。除無漏緣疑及彼`[相=根【宮】]`相應無明。餘一切隨眠隨增。 憂根——欲界一切隨眠隨增。 三無漏根——無隨眠隨增。 眼、耳、鼻、舌、身、色、聲、觸,眼、耳、身識界——欲、色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 眼、耳、鼻、舌、身,色、聲、觸處,色蘊、色取蘊、前五界,有色、有見、有對法——亦爾。 香、味,鼻、舌、識界——欲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 香、味處——亦爾。 意、法,意識界——一切隨眠隨增。 意,法處,後四蘊,後四取蘊,識界,無色、無見、無對、有漏、有為法,過去、未來、現在、非學非無學法——亦爾。 無漏、無為法——無隨眠隨增。 學、無學、無斷法——亦爾。 善及修所斷法——三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 不善及欲界繫法——欲界一切隨眠隨增。 無記法——色、無色界,一切欲界二部。及見集所斷遍行隨眠隨增。 色界繫法——色界一切隨眠隨增。 無色界繫法——無色界一切隨眠隨增。 見所斷法——見所斷一切隨眠隨增。 苦、集諦——一切隨眠隨增。 滅、道諦——無隨眠隨增。 法類苦、集、滅、道智,三三摩地——亦爾。 四靜慮——色界一切隨眠隨增。 四無量——色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 前三解脫、八勝處、前八遍處、他心智——亦爾。 四無色——無色界一切隨眠隨增。 後五解脫。後二遍處——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 世俗智——除無漏緣見,餘一切隨眠隨增。 三重三摩地——三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 有身見結——見苦所斷一切,及見集所斷遍行隨眠隨增。 有身見順下分結、有身見、邊執見——亦爾。 戒禁取結——見苦所斷一切,及見集所斷遍行,見道所斷有漏緣隨眠隨增。 戒禁取及戒禁取身繫、順下分結,戒禁取——亦爾。 疑結——見所斷有漏緣,及疑相應無漏緣無明隨眠隨增。 疑順下分結、疑隨眠、疑結——亦爾。 貪、瞋不善根——欲界有漏緣隨眠隨增。 前二身繫、前二蓋、瞋結、前二順下分結、前二隨眠、恚結——亦爾。 癡不善根——欲界除無漏緣無明,餘一切隨眠隨增。 欲漏——欲界一切隨眠隨增。 欲瀑流、軛、取,`[惛=𠊽【宮】]`惛沈、睡眠、掉舉蓋——亦爾。 有漏——色、無色界一切隨眠隨增。 有瀑流、軛,我語取——亦爾。 無明漏——除無漏緣無明,餘一切隨眠隨增。 無明瀑流、軛,無明隨眠,無明結——亦爾。 見瀑流、軛——見所斷有漏緣,及見相應無漏緣無明隨眠隨增。 見取、邪見、見隨眠、見結——亦爾。 此實執身繫——見所斷有漏緣隨眠隨增。 見取、取結——亦爾。 惡作蓋——欲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 嫉、慳結,鼻、舌觸所生愛身,嫉、慳結——亦爾。 疑蓋——欲界見所斷有漏緣,及疑相應無漏緣無明隨眠隨增。 貪、慢結——三界有漏緣隨眠隨增。 意觸所生愛身、慢隨眠,愛、慢結——亦爾。 色貪——色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 無色貪——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 後三順上分結——色、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 眼、耳、身觸所生愛身——欲、色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 有貪隨眠——色、無色界有漏緣隨眠隨增。 欲界見苦所斷隨眠——欲界見苦所斷一切,及見集所斷遍行隨眠隨增。 欲界見集所斷隨眠——欲界見集所斷一切,及見苦所斷遍行隨眠隨增。 欲界見滅所斷隨眠——欲界見滅所斷,除無漏緣、不共無明,餘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 欲界見道所斷隨眠——欲界見道所斷。除無漏緣。不共無明。餘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 欲界修所斷隨眠——欲界修所斷一切。及遍行隨眠隨增。 色、無色界五部隨眠,廣說亦爾。差別者,應說「自界」 眼根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緣識及緣緣識,於九十八隨眠中,一一有幾隨眠隨增耶? 答:眼根 緣識。欲、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三界四部。 耳、鼻、舌、身根,亦爾。 女根 緣識。欲界三部。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欲界四部。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男、苦根,亦爾。 命根 緣識。三界三部。 緣緣識。三界四部。 意根。 緣識、緣緣識。有為緣。 捨根,亦爾。 樂根 緣識。欲界四部。色界有為緣。無色界二部。及遍行。 緣緣識。欲、無色界四部。色界有為緣。 喜根 緣識。欲、色界有為緣。無色界二部。及遍行。 緣緣識。欲、色界有為緣。無色界四部。 憂根 緣識。欲界有漏緣。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欲界有為緣。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信等五根。 緣識、緣緣識。三界四部。 三無漏根 緣識。三界二部。及遍行。 緣緣識。三界四部。 眼、耳、鼻、舌、身、色、聲、觸界 緣識。欲、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三界四部。 眼、耳、鼻、舌、身、色、聲、觸處,色取蘊。前五界,有見有對法,亦爾。 香、味、鼻、舌、`[識=身【三宮】]`識界 緣識。欲界三部。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欲界四部。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香、味處,亦爾。 眼、耳、身識界 緣識。欲、色界三部。 緣緣識欲、色界四部。無色界二部。及遍行。 意界、意識界 緣識、緣緣識。有為緣。 意處。後四蘊有為法。過去、未來、現在法,亦爾。 法界 緣識。三界一切。 緣緣識。有為緣。 法處。無色、無見、無對善法,亦爾。 色蘊 緣識。欲、色界四部。無色界二部。及遍行。 緣緣識。三界四部。 有色法,亦爾。 後四取蘊。 緣識。`[有漏=有漏緣【三】]`有漏。 緣緣識。有為緣。 識界。有漏法。見所斷法,亦爾。 無漏法 緣識。三界三部。及遍行。 緣緣識。有為緣。無斷法。亦爾。 無為法 緣識。三界二部。及遍行。 緣緣識。有為緣。 不善法 緣識。欲界有漏緣,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欲界有為緣。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欲界繫法。亦爾。 無記法 緣識。欲界三部。色、無色界有漏緣。 緣緣識。欲界四部。色、無色界有為緣。 色界繫法 緣識。欲界三部。色界有漏緣。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界有為緣。無色界四部。 無色界繫法 緣識。欲、色界三部。無色界有漏緣。 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界四部。無色界有為緣。 學無學法 緣識。三界`[二【大磧】,三【麗】]`二部。及遍行。 緣緣識。三界四部。 非學非無學法 緣識。三界四部。及見道所斷有漏緣。 緣緣識。有為緣。 修所斷法 緣識。三界三部。 緣緣識。三界四部。 苦、集諦 緣識。有漏緣。 緣緣識。有為緣。 世俗智,亦爾。 滅諦 緣識。三界二部。及遍行。 緣緣識。有為緣。 道諦 緣識。三界二部。及遍行。 緣緣識。三界四部。 苦、集、滅、道智。及三三摩地。亦爾。 四靜慮 緣識。欲界四部。色界有為緣。無色界二部。及遍行。 緣緣識。欲、無色界四部。色界有為緣。 慈、悲、捨無量 緣識。欲、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無色界四部。 淨解脫。後四勝處。前八遍處。亦爾。 喜無量 緣識。欲、色界三部。 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界四部。無色界二部。及遍行。 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亦爾。 前三無色 緣識,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界四部。無色界有為緣。 非想非非想處 緣識。欲、色界三部。無色界有漏緣。 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界四部。無色界有為緣。 空、識無邊處、無所有處解脫 緣識,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無色界四部。 後二解脫,及後二遍處 緣識。三界三部。 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無色界四部。 法智 緣識。欲界二部。及遍行。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欲界四部。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類智 緣識。色無色界二部。及遍行。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無色界四部。 他心智 緣識。欲、色界四部。無色界`[二=三【聖】]`二部。及遍行。 緣緣識。三界四部。 三重三摩地 緣識。三界三部。 緣緣識。三界四部。 有身見結 緣識。三界三部。 緣緣識。三界四部。 有身見順下分結、有身見、邊執見,亦爾。 戒禁取結 緣識。三界三部。及見道所斷有漏緣。 緣緣識。三界四部。 戒禁取及戒禁取身繫、戒禁取順下分結、戒禁取,亦爾。 疑結 緣識。有漏緣。 緣緣識。有為緣。 無明漏、瀑流、軛,見取,此實執身繫,貪、慢結,疑順下分結,邪見、見取,意觸所生愛身,慢、無明、見、疑隨眠,愛、慢、無明、見、取、疑結,亦爾。 三不善根及欲漏 緣識。欲界有漏緣。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欲界有為緣。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欲瀑流、軛、取,前二身繫,除惡作餘蓋,瞋結,前二順下分結,欲貪、瞋恚隨眠,恚結。亦爾。 有漏 緣識。欲界三部。色、無色界有漏緣。 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無色界有為緣。 有瀑流、軛,我語取,有貪隨眠。亦爾。 惡作蓋 緣識——欲界三部。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欲界四部。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嫉、慳結,鼻、舌、觸所生愛身,嫉、慳結。亦爾。 色貪順上分結 緣識。欲、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無色界四部。 後四順上分結 緣識。三界三部。 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無色界四部。 眼、耳、身觸所生愛身 緣識。欲、色界三部。 緣緣識。欲、色界四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欲界見苦、集及修所斷隨眠 緣識。欲界三部。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欲界四部。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欲界見滅所斷隨眠 緣識。欲界三部。及見滅所斷有漏緣。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欲界有為緣。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欲界見道所斷隨眠 緣識。欲界三部。及見道所斷有漏緣。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欲界四部。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色界見苦、集及修所斷隨眠 緣識。欲、色界三部。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無色界四部。 色界見滅所斷隨眠 緣識。欲、色界三部。及色界見滅所斷有漏緣。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界有為緣。無色界四部。 色界見道所斷隨眠 緣識。欲、色界三部。及色界見道所斷有漏緣。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 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無色界四部。 無色界見苦、集及修所斷隨眠 緣識。三界三部。 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無色界四部。 無色界見滅所斷隨眠 緣識。三界三部。及無色界見滅所斷有漏緣。 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界四部。無色界有為緣。 無色界見道所斷隨眠 緣識。三界三部。及無色界。見道所斷有漏緣。 緣緣識。欲界三部。色、無色界四部。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五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六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十門納息第四之二 意根……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於三界十五部心中,一一等無間生幾心耶? 答: 意根——等無間——生十五心。 捨及信等五根——亦爾。 樂根——等無間——生十一心。 苦根——等無間——生五心。 憂根——亦爾。 喜根——等無間——生十心。 未知當知根——等無間——不生心。 已知具知根——等無間——生三心。 眼、耳、身識界等無間——生十心。 鼻、舌識界——等無間——生五心。 不善法——亦爾。 意、法、意識界等無間——生十五心。 意、法處。後四蘊。後四取蘊。識界。無色、無見、無對。有漏、有為法。現在善、無記。三界繫非學非無學。見、修所斷法——亦爾。 無漏法——等無間——生三心。 學、無學、無斷法——亦爾。 過去法——等無間——生二心。 未來法——不生心。 苦、集諦——等無間——生十五心。 四靜慮、四無色、世俗智——亦爾。 道諦——等無間——生三心。 類、苦、集、滅、道智。三三摩`[地=地三重三摩地【宮聖】]`地——亦爾。 四無量——等無間——生六心。 第一、第二、第四、第五解脫。前四勝處。他心智——亦爾。 第三、第六、第七解脫等無間——生五心。 後四勝處、十遍處——亦爾。 第八解脫——不生心。 法智——等無間——生二心。 三結——等無間——生十五心。 有、無明漏,有、見、無明瀑流、軛,後三取,後二身繫,貪、慢結,後三順下分結,`[(後四…結)六字〔-〕【聖】]`後四順上分結,五見,意觸所生愛身,後五隨眠,愛等六結——亦爾。 三不善根及欲漏——等無間——生五心。 欲瀑流、軛、取,前二身繫,五蓋,瞋、嫉、慳結,前二順下分結,鼻、舌觸所生愛身,欲貪、瞋恚隨眠,恚、嫉、慳結——亦爾。 色、無色貪順上分結——等無間——生`[十=二【三宮聖】]`十心。 後`[四=三【三宮】]`四順上分結——等無間——生三心。 眼、耳、身觸所`[生愛身亦爾=愛身生十心【聖】]`生愛身——`[亦爾=等無間生十心【三宮】]`亦爾。 欲界三十六隨眠——等無間——生五心。 色界三十一隨眠——等無間——生十心。 無色界三十一隨眠——等無間——生十五心。 眼根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一一所增隨眠,當言「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耶? 答:應言: 眼根所增隨眠——具三。 耳、鼻、舌、身、命、`[意=喜【元明】]`意、樂、喜,信等五根,所增隨眠——亦爾。 女根所增隨眠——有尋有伺。 男、苦、憂根所增隨眠——亦爾。 眼、耳、鼻、舌、身,色、聲、觸,意、法、意識界所增隨眠——具三。 眼、耳、鼻、舌、身,色、聲、觸,意、法處,五蘊、五取蘊、六界,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對、無對,有漏、有為法。過去、未來、現在,善、無記,色界繫,非學非無學,見、修所斷法,所增隨眠——亦爾。 香、味,鼻、舌、識界,所增隨眠——有尋有伺。 香、味處,不善,欲界繫法,所增隨眠——亦爾。 眼、耳、身識界所增隨眠——或有尋有伺。或無尋`[唯=惟【宮】下同]`唯伺。 無色界繫法所增隨眠——無尋無伺。 苦、集諦所增隨眠——具三。 四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他心,世俗智,三`[8]重=種【三】*`重三摩地所增隨眠——亦爾。初靜慮所增隨眠——或有尋有伺。或無尋`[唯=惟【宋元宮】]`唯伺。 後三靜慮所增隨眠——無尋無伺。 四無色,後六解脫,後四勝處,十遍處所增隨眠——亦爾。 三結所增隨眠——具三。 有、無明漏,後三瀑流、軛、取,後二身繫,貪、慢結,後三順下分結,除無色貪餘四順上分結,五見,第六愛身,後五隨眠,愛等六結所增隨眠——亦爾。 三不善根所增隨眠——有尋有伺。 欲漏、瀑流、軛、取,前二身繫,五蓋,瞋、嫉、慳結,前二順下分結,鼻、舌、觸所生愛身,初二隨眠,恚、嫉、慳結所增隨眠——亦爾。 無色貪所增隨眠——無尋無伺。 眼、耳、身觸所生愛身所增隨眠——或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 欲界三十六隨眠所增隨眠——有尋有伺。 色界三十一隨眠所增隨眠——具三。 無色界三十一隨眠所增隨眠——無尋無伺。 眼根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一一所增隨眠,當言樂根、苦根、喜根、憂根、捨根相應耶? 答:應言: 眼根所增隨眠——四根相應。除苦根。 耳、鼻、舌、身、命、樂、捨、信等五根所增隨眠——亦爾。 女根所增隨眠——三根相應。除樂、苦根。 男、喜、憂根所增隨眠——亦爾。 意根所增隨眠——五根相應。 苦根所增隨眠——四根相應。除樂根。 眼、耳、鼻、舌、身及意識界所增隨眠——四根相應。除苦根。 眼、耳、鼻、舌、身處,見所斷法,所增隨眠——亦爾。 色、聲、香、味、觸,眼、耳、鼻、舌、身識,意法界,所增隨眠——五根相應。 色、聲、香、味、觸,意法處,五蘊、五取蘊、六界,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對,無對,有漏、有為法,過去、未來、現在,善、不善、無記,欲界繫,非學非無學,修所斷法,所增隨眠——亦爾。 色界繫法所增隨眠——三根相應。除苦、憂根。 無色界繫法所增隨眠——捨根相應。 苦、集諦所增隨眠——五根相應。 世俗智所增隨眠——亦爾。 初靜慮所增隨眠——三根相應。除苦、憂根。 慈、悲、捨無量,他心智,所增隨眠——亦爾。 第二靜慮所增隨眠——喜、捨根相應。 喜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所增隨眠——亦爾。 第三靜慮所增隨眠——樂、捨根相應。 第四靜慮所增隨眠——捨根相應。 四無色、`[後=彼【宮】]`後六解脫、後四勝處、十遍處所增隨眠——亦爾。 三`[重三摩地=結【三】]`重三摩地`[所〔-〕【聖】]`所增隨眠——四根相應。除苦根。 `[(三結…根)十三字〔-〕【三】]`三結所增隨眠——四根相應。除苦根。 貪不善根,見瀑流、軛、取,戒禁取,貪欲、戒禁取、此實執身繫,貪欲蓋,貪、慢結,貪欲、有身見、戒禁取、疑順下分結。五見,六愛身,欲貪、慢、見、疑隨眠,愛、慢、見、取、疑結,所增隨眠——亦爾。 瞋不善根所增隨眠——四根相應。除樂根。 瞋恚身繫、瞋恚蓋、瞋`[恚〔-〕【聖】]`恚結、瞋恚順下分結、瞋恚隨眠、恚結所增隨眠——亦爾。 癡不善根所增隨眠——五根相應。 欲、無明漏、瀑流、軛,欲取,惛沈、掉舉蓋,無明隨眠、結,所增隨眠——亦爾。 有漏所增隨眠——三根相應。除苦、憂根。 有瀑流、軛,我語取,色貪、掉舉、慢、無明順上分結,有貪隨眠,所增隨眠——亦爾。 睡眠、惡作、疑蓋所增隨眠——三根相應。除樂、苦根。 嫉、慳結,及`[九結中〔-〕【聖】]`九結中嫉、慳結,所增隨眠——亦爾。 無色貪所增隨眠——捨根相應。 欲界見所斷一切及修所斷、慢隨眠,所增隨眠——三根相應。除樂、苦根。 欲界修所斷、貪隨眠,所增隨眠——四根相應。除苦根。 欲界修所斷、瞋隨眠,所增隨眠——四根相應。除樂`[根〔-〕【聖】]`根。 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所增隨眠——五根相應。 色界三十一隨眠所增隨眠——三根相應。除苦、憂根。 無色界三十一隨眠所增隨眠——捨根相應。 眼根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誰成就?誰不成就? 答: 眼根——色界及欲界已得不失成就。無色界及欲界——未得已失——不成就。 耳、鼻、舌根,亦爾。 身根——欲色界——成就。無色界——不成就。 女、男根——欲界——已得不失——成就。色、無色界及欲界未得已失不成就。 命、意、捨根——一切有情皆成就。 樂根——遍淨以下,及聖者生上——成就。異生生上——不成就。 苦根——欲界——成就。色、無色界——不成就。 喜根極光淨以下。及聖者生上——成就。異生生上——不成就。 憂根——未離欲染——成就。已離欲染——不成就。 信等五根——不斷善根——成就。已斷善根——不成就。 三無漏根——已得不失——成就。未得已失——不成就。 眼、耳、鼻、舌界色界及欲界已得不失成就。無色界及欲界未得已失不成就。 眼、耳、鼻、舌處,亦爾。 身、色、聲、觸界——欲色界——成就。無色界——不成就。 身、色、聲、觸處,色取蘊、前五界、有見有對法、欲色界繫法,亦爾。 香、味、鼻、舌識界——欲界——成就。色、無色界——不成就。 香、味處,亦爾。 眼、耳、身識界——梵世以下,及生上三靜慮現在前——成就,不現在前及無色界——不成就。 意、法、意識界——一切有情——皆成就。 意、法處,後四蘊、四取蘊,識界。無色,無見、無對,有漏、無漏,有為、無為法,過去、未來、現在,無記、無色界繫,非學非無學,修所斷、無斷法,亦爾。 色蘊——欲、色界及無色界聖者——成就。無色界異生——不成就。 有色法,亦爾。 善法——不斷善根——成就。已斷善根——不成就。 不善法——未離欲染——成就。已離欲染——不成就。 學、無學法——已得不失——成就。未得已失——不成就。 見所斷法——道類智未已生——成就。已生——不成就。 苦、集諦——一切有情——皆成就。 非想非非想處、世俗智,亦爾。 滅諦——已得不失——成就。未得已失——不成就。 四無量、八解脫、八勝處、十遍處、他心智,亦爾。 道諦——已得——成就。未得——不成就。 法類、苦、集、滅、道智,三三摩地、`[三重三摩地〔-〕【三】,三種三摩地【宮】]`三重三摩地,亦爾。 初靜慮——梵世以下。及聖者生上——成就。異生生上——不成就。 第二靜慮——極光淨以下。及聖者生上——成就。異生生`[上〔-〕【聖】]`上——不成就。 第三靜慮——遍淨以下。及聖者生上——成就。異生生上——不成就。 第四靜慮——廣果以下。及聖者生上——成就。異生生上——不成就。 空無邊處——空無邊處以下。及聖者生上——成就。異生生上——不成就。 識無邊處——識無邊處以下。及聖者生上——成就。異生生上——不成就。 無所有處——無所有處以下。及聖者生上——成就。異生生上——不成就。 有身見結——苦類智未已生——成就。已生——不成就。 有身見順下分結、有身見、邊執見,亦爾。 戒禁取、疑結——道類智未已生——成就。已生——不成就。 見瀑流、軛、取,戒禁取,後二身繫,戒禁取、疑順下分結,後三見,見、疑隨眠,見、取、疑結,亦爾。 三不善根——未離欲染——成就。已離欲染——不成就。 欲漏、瀑流、軛、取,前二身繫,前四蓋,瞋、嫉、慳結,前二順下`[分〔-〕【聖】]`分結,鼻、舌觸所生愛身,欲貪、瞋恚隨眠,恚、嫉、慳結,亦爾。 有、無明漏——未離無色染——成就。已離無色染——不成就。 有、無明瀑流、軛,我語取,貪、慢結,後四順上分結,意觸所生愛身,有貪、慢、無明隨眠,愛、慢、無明結,亦爾。 疑蓋——未離欲染異生。及未離欲染聖者——道法智未已生——成就。 已離欲染異生、聖者。及未離欲染聖者——道法智已生——不成就。 色貪順上分結——未離色染——成就。已離色染——不成就。 眼、耳、身觸所生愛身——未離梵世染——成就。已離梵世染——不成就。 欲界見苦所斷隨眠——未離欲染異生。及未離欲染聖者——苦法智未已生——成就。 已離欲染異生、聖者。及未離欲染聖者——苦法智已生不成就。 欲界見集所斷隨眠——未離欲染異生。及未離欲染聖者——集法智未已生——成就。 已離欲染異生、聖者。及未離欲染聖者——集法智已生——不成就。 欲界見滅所斷隨眠——未離欲染異生。及未離欲染聖者——滅法智未已生——成就。 已離欲染異生、聖者。及未離欲染聖者——滅法智已生——不成就。 欲界見道所斷隨眠——未離欲染異生。及未離欲染聖者——道法智未已生——成就。 已離欲染異生、聖者。及未離欲染聖者——道法智已生——不成就。 欲界修所斷隨眠——未離欲染——成就。已離欲染——不成就。 色界見苦所斷隨眠——未離色染異生。及未離色染聖者——苦類智未已生——成就。 已離色染異生、聖者。及未離色染聖者——苦類智已生——不成就。 色界見集所斷隨眠——未離色染異生。及未離色染聖者——集類智未已生——成就。 已離色染異生、聖者。及未離色染聖者——集類智已生——不成就。 色界見滅所斷隨眠——未離色染異生。及未離色染聖者——滅類智未已生——成就。 已離色染異生、聖者。及未離色染聖者——滅類智已生——不成就。 色界見道所斷隨眠——未離色染異生。及未離色染聖者——道類智未已生——成就。 已離色染異生、聖者。及未離色染聖者——道類智已生——不成就。 色界修所斷隨眠——未離色染——成就。已離色染——不成就。 無色界見苦所斷隨眠——苦類智未已生——成就。已生——不成就。 無色界見集所斷隨眠——集類智未已生——成就。已生——不成就。 無色界見滅所斷隨眠——滅類智未已生——成就。已生——不成就。 無色界見道所斷隨眠——道類智未已生——成就。已生——不成就。 無色界修所斷隨眠——未離無色染——成就。已離無色染——不成就。 眼根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一一得遍知時;於九十八隨眠中,幾隨眠得遍知?於九結中,幾結盡? 答: 眼根——得遍知時,色愛盡。 異生——三十一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聖者——三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耳、鼻、舌、身根,亦爾。 女、男根——得遍知時,欲愛盡。 異生——三十六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聖者——四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苦、憂根,亦爾。 命根——得遍知時:無色愛盡。——三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意、捨、信等根,亦爾。 樂根——得遍知時,遍淨愛盡。——即:樂根得遍知,無結盡。 喜根——得遍知時,極光淨愛盡。即:喜根得遍知,無結盡。 眼、耳、鼻、舌、身、色、聲、觸界——得遍知時,色愛盡。 異生——三十一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聖者——三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眼、耳、鼻、舌、身、色、聲、觸處,色蘊、色取蘊,前五界,有色、有見、有對法,色界繫法,亦爾。 香、味、鼻、舌識界——得遍知時,欲愛盡。 異生——三十六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聖者——四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香、味處,不善,欲界繫法,亦爾。 眼、耳、身識界——得遍知時,梵世愛盡。即:眼、耳、身識界得遍知,無結盡。 意、法、意識界——得遍知時,無色愛盡。三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意、法處,後四蘊、四取蘊,識界,無色、無見、無對、有漏、有為法,過去、未來、現在,善、無記、無色界繫、非學非無學、修所斷法,亦爾。 見所斷法——得遍知時: 未離色愛者——道類智現在前。十四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已離色愛者——道類智現在前。——七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苦、集諦——得遍知時:無色愛盡。三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非想非非想處、後二解脫,世俗智,三`[*8-1]重=種【三】*`重三摩地,亦爾。 初靜慮——得遍知時,梵世愛盡。——即:初`[靜【麗】,寂【大】(cf. K24n0944_p0966a04)]`靜慮得遍知,——無結盡。 第二靜慮——得遍知時。極光淨愛盡。即:第二靜慮得遍知,無結盡。 喜無量、`[初二【宮思溪三宮】,初【大】]`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亦爾。 第三靜慮——得遍知時,遍淨愛盡。——即:第三靜慮得遍知,無結盡。 第四靜慮——得遍知時,色愛盡。 異生——三十一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聖者——三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三無量,淨解脫,後四勝處,前八遍處,他心智,亦爾。 空無邊處——得遍知時,空無邊處愛盡。即:空無邊處得遍知,無結盡。 空無邊處解脫、遍處,亦爾。 識無邊處——得遍知時,識無邊處愛盡。即:識無邊處得遍知,無結盡。 識無邊處解脫、遍處,亦爾。 無所有處——得遍知時,無所有處愛盡。即:無所有處得遍知,無結盡。 無所有處解脫,亦爾。 有身見結——得遍知時,苦類智現在前: 未離色染者,——十八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已離色染者,——九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有身見順下分結、有身見、邊執見,亦爾。 戒禁取、疑結——得遍知時,道類智現在前: 未離色染者,——十四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已離色染者,——七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見瀑流、軛、取,戒禁取,後二身繫,後二順下分結,後三見,見、疑隨眠,見、取、疑結,亦爾。 三不善根及欲漏——得遍知時,欲愛盡。 異生——三十六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聖者——四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欲瀑流、軛、取,前二身繫,前四蓋,瞋、嫉、慳結,前二順下分結,鼻、舌觸所生愛身,欲貪、瞋恚隨眠,恚、嫉、慳結,亦爾。 有漏、無明漏——得遍知時,無色愛盡,三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有、無明瀑流、軛,我語取,貪、慢結,後四順上分結,意觸所生愛身,有貪、慢、無明隨眠,愛、慢、無明結,亦爾。 疑蓋——得遍知時: 異生欲愛盡,——三十六隨`[眠〔-〕【聖】]`眠得遍知,三結盡。 聖者道法智現在前,——八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色貪——得遍知時,色愛盡。 異生——三十一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聖者——三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眼、耳、身觸所生愛身——得遍知時,梵世愛盡。即:三愛身得遍知,無結盡。 欲界見苦所斷隨眠——得遍知時: 異生欲愛盡,——三十六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聖者苦法智現在前,——十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欲界見集所斷隨眠——得遍知時: 異生欲愛盡。——三十六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聖者集法智現在前,——七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欲界見滅所斷隨眠——得遍知時: 異生欲愛盡。——三十六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聖者滅法智現在前,——七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欲界見道所斷隨眠——得遍知時: 異生欲愛盡。——三十六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聖者`[道=滅【聖】]`道法智現在前,——八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欲界修所斷隨眠——得遍知時。欲愛盡。 異生——三十六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聖者——四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色界見苦所斷隨眠——得遍知時。 異生色愛盡。——三十一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聖者苦類智現在前。——十八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色界見集所斷隨眠——得遍知時。 異生色愛盡。——三十一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聖者集類智現在前。——十二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色界見滅所斷隨眠——得遍知時。 異生色愛盡。——三十一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聖者滅類智現在前。——十二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色界見道所斷隨眠——得遍知時。 異生色愛盡。——三十一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聖者道類智現在前。——十四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色界修所斷隨眠——得遍知時。色愛盡。 異生——三十一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聖者——三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無色界見苦所斷隨眠——得遍知時。苦類智現在前。 未離色染者,十八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已離色染者,——九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無色界見集所斷隨眠——得遍知時。集類智現在前。 未離色染者,十二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已離色染者,——六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無色界見滅所斷隨眠——得遍知時,滅類智現在前。 未離色染者,十二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已離色染者,——六隨眠得遍知,無結盡。 無色界見道所斷隨眠——得遍知時。道類智現在前。 未離色染者,十四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已離色染者,——七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無色界修所斷隨眠——得遍知時。無色愛盡。三隨眠得遍知,三結盡。 眼根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一一滅作證時;於九十八隨眠中,幾隨眠滅作證?於九結中,幾結盡? 答: 眼根滅作證時。色愛盡。 異生——三十一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聖者——三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耳、鼻、舌、身根,亦爾。 女、男根滅作證時,欲愛盡。 異生——三十六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聖者得不還果——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苦、憂根,亦爾。 命根滅作證時:得阿羅漢果——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意、捨、信等五根,亦爾。 樂根滅作證時,遍淨愛盡。——即:樂根滅作證,無結盡。 至`[阿羅漢【大磧】,阿羅漢果【麗】]`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喜根滅作證時:極光淨愛盡。即:喜根滅作證,無結盡。 至阿羅漢`[1]〔-〕【磧三宮】,果【大】,果【麗】,【聖】*`: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眼、耳、鼻、舌、身、色、聲、觸界滅作證時,色愛盡。 異生——三十一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聖者——三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眼、耳、鼻、舌、身、色、聲、觸處,色蘊、色取蘊、前五界,有色、有見、有對法,色界繫法,亦爾。 香、味、鼻、舌識界滅作證時,欲愛盡。 異生——三十六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聖者——得不還果。九十`[二=一【宮】]`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眼【元】]`眠滅作證,九結盡。 香、味處,不善,欲界繫法,亦爾。 眼、耳、身`[識=證【聖】]`識界滅作證時。梵世愛盡。即:三識界滅作證,無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意、法、意識界滅作證時。得阿羅漢果。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意、法處,後四蘊、四取蘊,識界,無色、無見、無對、有漏、有為法,過去、未來、現在,善、無記、無色界繫、非學非無學、修所斷法,亦爾。 見所斷法滅作證時。 得預流果。八十八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至一來果,亦爾。 至不還果。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苦、集諦滅作證時。得阿羅漢果。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非想非非想處、後二解脫、世俗智、三重三摩地,亦爾。 初靜慮滅作證時。——梵世愛盡。即初靜慮滅作證,——無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第二靜慮滅作證時。極光淨愛盡。即第二靜慮滅作證,無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喜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亦爾。 第三靜慮滅作證時。——遍`[淨【大磧】,靜【宮麗】]`淨愛盡。即第三靜慮滅作證,無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第四靜慮滅作證時。色愛盡。 異生——三十一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聖者——三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三無量淨解脫、後四勝處、前八遍處、他心智,亦爾。 空無邊處滅作證時。空無邊處愛盡。即:彼滅作證,無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空無邊處解脫、遍處,亦爾。 識無邊處滅作證時。識無邊處愛盡。即:彼滅作證,無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識無邊處解脫、遍處,亦爾。 無所有處滅作證時。無所有處愛盡。即:彼滅作證,無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無所有處解脫,亦爾。 有身見結滅作證時。苦類智現在前。十八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至預流果。八十八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至一來果,亦爾。 至不還果。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有身見順下分結、有身見、邊執見,亦爾。 戒禁取、疑結滅作證時。 得預流果。——八十八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至一來果,亦爾。 至不還果時。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見瀑流、軛、取,戒禁取,後`[二=一【宮】]`二身繫,戒禁取、疑順下分結,後三見,見、疑隨眠,見、取、疑結,亦爾。 三不善根及欲漏滅作證時。 異生——欲愛盡。——三十六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聖者——得不還果。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欲瀑流、軛、取,前二身繫,前四蓋,瞋、嫉、慳結,前二順下分結,鼻、舌觸所生愛身,欲貪、瞋恚隨眠,恚、嫉、慳結,亦爾。 有漏、無明漏滅作證時。得阿羅漢果。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有、無明瀑流、軛,我語取、貪、慢結,後四順上分結,意觸所生愛身,有貪、慢、無明隨眠,愛、慢、無明結,亦爾。 疑蓋滅作證時。 異生——欲愛盡。——三十六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聖者——道法智現在前,八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至預流果。八十八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至一來果,亦爾。 至不還果。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色貪滅作證時。色愛盡。 異生——三十一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聖者——三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眼、耳、身觸所生愛身滅作證時。梵世愛盡。即:三愛身滅作證,無結、`[愛〔-〕【三宮】]`愛`[盡〔-〕【聖】]`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欲界見苦所斷隨眠滅作證時。 異生——欲愛盡——三十六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聖者——苦法智現在前,十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至預流果。八十八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至一來果,亦爾。 至不還果。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果。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欲界見集所斷隨眠滅作證時。 異生——欲愛盡——三十六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聖者——集法智現在前,七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至預流果。八十八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至一來果,亦爾。 至不還果。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1-1]〔-〕【磧三宮】,果【大】,果【麗】,【聖】*`果。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欲界見滅所斷隨眠滅作證時。 異生——欲愛盡——三十六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聖者——滅法智現在前,七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至預流果。八十八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至一來果,亦爾。 至不還果。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欲界見道所斷隨眠滅作證時。 異生——欲愛盡——三十六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聖者——道法智現在前,八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至預流果。八十八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至一來果,亦爾。 至不還果。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欲界修所斷隨眠滅作證時。 異生——欲愛盡——三十六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聖者——得不還果。九十`[二=一【宮】]`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色界見苦所斷隨眠滅作證時。 異生——色愛盡——三十一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聖者——苦類智現在前,十八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至預流果——八十八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至一來果,亦爾。 至不還果——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色界見集所斷隨眠滅作證時。 異生——色愛盡——三十一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聖者——集類智現在前,十二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至預流果——八十八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至一來果,亦爾。 至不還果——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色界見滅所斷隨眠滅作證時。 異生——色愛盡——三十一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聖者——滅類智現在前,十二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至預流果——八十八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至一來果,亦爾。 至不還果——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色界見道所斷隨眠滅作證時。 異生——色愛盡——三十一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聖者——得預流果——八十八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至一來果,亦爾。 至不還果——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色界修所斷隨眠滅作證時。色愛盡。 異生——三十一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聖者——三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無色界見苦所斷隨眠滅作`[證=證時【三宮聖】]`證,苦類智現在前,——十八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至預流果。——八十八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至一來果,亦爾。 至不還果。——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1-2]〔-〕【磧三宮】,果【大】,果【麗】,【聖】*`果。——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無色界見集所斷隨眠滅作證時。 集類智現在前,——十二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至預流果。——八十八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至一來果,亦爾。 至不還果。——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無色界見滅所斷隨眠滅作證時。 滅類智現在前。——十二隨眠滅作證,無結盡。 至預流果。——八十八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至一來果,亦爾。 至不還果。——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無色界見道所斷隨眠滅作證時。 得預流果。——八十八隨眠滅作證,三結盡。 至一來果,亦爾。 至不還果。——九十二隨眠滅作證,六結盡。 至阿羅漢。——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無色界修所斷隨眠滅作證時。 得阿羅漢果。——九十八隨眠滅作證,九結盡。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六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七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智蘊第三中`[1]覺=學【三宮】*`覺支納息第一 八學十無學  見等`[*1-1]覺=學【三宮】*`覺道三 俗無漏見智  此章願具說 如世尊說:「學`[見迹=行見【三】,行迹【宮聖】]`見迹成就學八支。」 彼成就過去幾?未來幾?現在幾? 答: 若依有尋有伺定。初學見現在前。——過去無。未來、現在八。——彼滅已不失。 若復依有尋有伺定。學見現在前。——過去、未來、現在八。——彼滅已不失。 若依`[無=有【明】]`無尋無伺定。——學見現在前。——過去、未來八。現在`[七=四【三】]`七。——彼滅已不失。 若依無色定。——學見現在前。——過去、未來八。現在四。——彼滅已不失。 若入滅定。——或世俗心現在前。過去、未來八。現在無。 若依無尋無伺定。——初學見現在前。——過去無。未來八。現在七。彼滅已不失。 若復依無尋無伺`[定=言【聖】]`定。學見現在前。——過去、現在七。未來八。——彼滅已不失。 若依無色定。——學見現在前。——過去七。未來八。現在四。彼滅已不失。 若入滅定。——或世俗心現在前。過去七。未來八。現在無。彼滅已不失。 若依有尋有伺定。——學見現在前。——過去七。未來、現在八。 若依無色定。——初學見現在前。——過去無。未來八。現在四。彼滅已不失。 若復依無色定。——學見現在前。——過去、現在四。未來八。——彼滅已不失。 若入滅定。——或世俗心現在前。過去四。未來八。現在無。彼滅已不失。 若依有尋有伺定。——學見現在前。——過去四。未來、現在八。——彼滅已不失。 若依無尋無伺定。——學見現在前。——過去四。未來八。現在七。 如世尊說:「漏盡阿羅漢,成就十無學支。」 彼成就過去幾?未來幾?現在幾? 答: 若依有尋有伺定。——初無學智現在前。——過去無。未來十。現在九。彼滅已不失。 若復依有尋有伺定。無學智現在前。——過去、現在九。未來十。——彼滅已不失。 若依無尋無伺定。——無學智現在前。——過去九。未來十。現在八。彼滅已不失。 若依無色定。——無學智現在前。——過去九。未來十。現在五。彼滅已不失。 若入滅定。——或世俗心現在前。——過去九。未來十。現在無。彼滅已不失。 若依有尋有伺定。——初無學`[知=智【三宮】]`知見現在前。——過去、現在九。未來十。——彼滅已不失。 若復依有尋有伺定。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過去、未來十。現在九。——彼滅已不失。 若依無尋無伺定。——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過去、未來十。現在八。——彼滅已不失。 若依無色定。——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過去、未來十。現在五。——彼滅已不失。 若入滅定。——或世俗心現在前。——過去、未來十。現在無。 若依無尋無伺定。——初無學智現在前。——過去無。未來十。現在八。彼滅已不失。 若復依無尋無伺定。無學智現在前。——過去、現在八。未來十。——彼滅已不失。 若依無色定。——無學智現在前。——過去八。未來十。現在五。彼滅已不失。 若入滅定。——或世俗心現在前。——過去八。未來十。現在無。彼滅已不失。 若依有尋有伺定。——無學智現在前。——過去八。未來十。現在九。彼滅已不失。 若依無尋無伺定。——初無學見現在前。——過去、現在八。未來十。——彼滅已不失。 若復依無尋無伺定。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過去九。未來十。現在八。彼滅已不失。 若依無色定。——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過去九。未來十。現在五。彼滅已不失。 若入`[滅=滅盡【聖】]`滅定。——或世俗心現在前。——過去九。未來十。現在無。彼滅已不失。 若依有尋有伺定。——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過去、現在九。未來十。 若依無色定。——初無學智現在前。——過去無。未來十。現在五。彼滅已不失。 若復依無色定。——無學智現在前。——過去、現在五。未來十。——彼滅已不失。 若入滅定。——或世俗心現在前。——過去五。未來十。現在無。彼滅已不失。 若依有尋有伺定。——無學智現在前。——過去五。未來十。現在九。彼滅已不失。 若依無尋無伺定。——無學智現在前。——過去五。未來十。現在八。彼滅已不失。 若依無色定。——初無學見現在前。——過去、現在五。未來十。——彼滅已不失。 若復依無色定。——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過去六。未來十。現在五。彼滅已不失。 若入滅定。——或世俗心現在前。——過去六。未來十。現在無。`[彼【麗】,從【大】(cf. K24n0944_p0971b21)]`彼滅已不失。 若依有尋有伺定。——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過去六。未來十。現在九。彼滅已不失。 若依無尋無伺定。——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過去六。未來十。現在八。 云`[1]何=何為【三宮】*`何見? 答:眼根五見,世俗正見,學、無學見。 云`[*1-1]何=何為【三宮】*`何智? 答:五識相應慧。除無漏忍,餘意識相應慧。 云`[*1-2]何=何為【三宮】*`何慧? 答:六識相應慧。 諸見是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見非智。謂眼根及無漏忍。 有智非見。謂五識身相應慧。盡、無生智。除五見及世俗正見,餘意識相應有漏慧。 有見亦智。謂五見。世俗正見,除無漏忍,及盡、無生智,餘無漏慧。 有非見非智。謂除前相。 諸見是慧耶? 答:應作四句。 有見非慧。謂眼根。 有慧非見。謂五識`[身相=相身【聖】]`身相應慧。盡、無生智。除五見及世俗正見。餘意識相應有漏慧。 有見`[亦=是【明宮】]`亦慧。謂除盡、無生智。餘無漏慧,及五見、世俗正見。 有非見非慧。謂除前相。 諸智`[彼=是【三宮聖】]`彼慧耶? 答:諸智皆是慧。有慧非智,謂無漏忍。 見攝智?智攝見耶? 答:應作四句。 有見非智攝。謂眼根及無漏忍。 有智非見攝。謂五`[識=識身【三宮】]`識相應慧。盡、無生智。除五見及世俗正見,餘意識相應有漏慧。 有見亦智攝。謂五見世俗正見。除無漏忍及盡、無生智,餘無漏慧。 有非見亦非智攝。謂除前相。 見攝慧?慧攝見耶? 答:應作四句。 有見非慧攝。謂眼根。 有慧非見攝。謂五識相應慧,盡、無生智。除五見及世俗正見,餘意識相應有漏慧。 有見亦慧攝。謂五見世俗正見。除盡、無生智,餘無漏慧。 有非見亦非慧攝。謂除前相。 智攝慧?慧攝智耶? 答:慧攝智,非智攝慧。不攝何等?謂無漏忍。 諸成就見,彼智耶? 答:如是。 設成就智,彼見耶? 答:如是。 諸成就見,彼慧耶? 答:如是。 設成就慧,彼見耶? 答:如是。 諸成就智,彼慧耶? 答:如是。 設成就慧,彼智耶? 答:如是。 諸見已斷、已遍知,彼智耶? 答:如是。 設智已斷、已遍知,彼見耶? 答:如是。 諸見已斷、已遍知,彼慧耶? 答:如是。 設慧已斷、已遍知,彼見耶? 答:如是。 諸智已斷、已遍知,彼慧耶? 答:如是。 設慧已斷、已遍知,彼智耶? 答:如是。 諸正見是擇法覺支耶? 答:應作四句。 有正見非擇法覺支。謂世俗正見。 有擇法覺支非正見。謂盡、無生智。 有正見亦擇法覺支。謂除盡、無生智,餘無漏慧。 有非正見亦非擇法覺支。謂除前相。 諸正智是擇法覺支耶? 答:應作四句。 有正智非擇法覺支。謂世俗正智。 有擇法覺支非正智。謂無漏忍。 有正智亦擇法覺支。謂除無漏忍,餘無漏慧。 有非正智亦非擇法覺支。謂除前相。 七覺支、八道支一一現在前時,幾覺支、幾道支現在前耶? 答: 若依未至定,念覺支現在前時: 學——六覺支、八道支現在前。無學——六覺支、九道支現在前。 若依初靜慮。念覺支現在前時: 學——七覺支、八道支現在前。無學——七覺支、九道支現在前。 若依靜慮中間。念覺支現在前時: 學——六覺支、七道支現在前。無學——六覺支、八道支現在前。 依第三、第四靜慮,亦爾。 若依第二靜慮。念覺支現在前時: 學——七覺支、七道支現在前。無學——七覺支、八道支現在前。 若依無色定。念覺支現在前時: 學——六覺支、四道支現在前。無學——六覺支、五道支現在前。 擇法、精進、輕安、定、捨覺支,正見、`[正精進=正勤【三宮聖】下同]`正精進、正念、正定道支,亦爾。 若依初靜慮,喜覺支現在前時: 學——七覺支、八道支現在前。無學——七覺支、九道支現在前。 若依第二靜慮。喜覺支現在前時: 學——七覺支、七道支現在前。無學——七覺支、八道支現在前。 若依未至定,正思惟現在前時: 學——六覺支、八道支現在前。無學——六覺支、九道支現在前。 若依初靜慮,正思惟現在前時: 學——七覺支、八道支現在前。無學——七覺支、九道支現在前。 若依`[未【麗】,去【大】(cf. K24n0944_p0972c10)]`未至定,正語現在前時: 學——六覺支、八道支現在前。無學——六覺支、九道支現在前。 若依初靜慮,正語現在前時: 學——七覺支、八道支現在前。無學——七覺支、九道支現在前。 若依靜慮中間,正語現在前時: 學——六覺支、七道支現在前。無學——六覺支、八道支現在前。 依第三、第四靜慮,亦爾。 若依第二靜慮,正語現在前時: 學——七覺支、七道支現在前。無學——七覺支、八道支現在前。 正業、正命,亦爾。 諸法念覺支相應,彼法擇法覺支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念相應非擇法。謂擇法覺支。 有法擇法相應非念。謂念覺支。 有法念相應亦擇法。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念相應亦非擇法。謂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擇法覺支;對精進、輕安、定、捨覺支,正精進、正定,亦爾。 諸法念覺支相應,彼法喜覺支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念相應非喜。謂喜覺支,及喜不相應念覺支相應法。 有法喜相應非念。謂喜覺支相應念。 有法念相應亦喜。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念相應亦非喜。謂喜不相應念覺支,及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喜覺支;對正見、正思惟,亦爾。 諸法念覺支相應,彼法正念相應耶? 答:如是。 諸法正念相應,彼法念覺支相應耶? 答:如是。 諸法擇法覺支相應,彼法精進覺支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擇法相應非精進。謂精進覺支。 有法精進相應非擇法。謂擇法覺支。 有法擇法相應亦精進。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擇法相應亦非精進。謂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精進覺支;對輕安、定、捨覺支,正精進、正念、正定,亦爾。 諸法擇法覺支相應,彼法喜覺支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擇法相應非喜。謂喜覺支,及喜不相應擇法覺支相應法。 有法喜相應非擇法。謂喜覺支相應擇法。 有法擇法相應亦喜。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擇法相應亦非喜。謂喜不相應擇法覺支,及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喜覺支;對正思惟,亦爾。 諸法擇法覺支相應,彼法正見`[相【CB】,如【大】]`相應耶? 答:諸法正見相應,亦擇法相應。 有法擇法相應,非正見相應。謂正見所不攝擇法覺支相應法。 諸法精進覺支相應,彼法喜覺支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精進相應非喜。謂喜覺支,及喜不相應精進覺支相應法。 有喜相應非精進。謂喜覺支相應精進。 有法精進相應亦喜。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精進相應亦非喜。謂喜不相應精進覺支,及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喜覺支;對正見、正思惟,亦爾。 諸法精進覺支相應,彼法輕安覺支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精進相應非輕安。謂輕安覺支。 有法輕安相應非精進。謂精進覺支。 有法精進相應亦輕安。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精進相應亦非輕安。謂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輕安覺支。對定、捨覺支,正念、正定,亦爾。 諸法精進覺支相應,彼法正精進相應耶? 答:如是。 設法正精進相應,彼法精進覺支相應耶? 答:如是。 諸法喜覺支相應,彼法輕安覺支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喜相應非輕安。謂喜相應輕安覺支。 有法輕安相應非喜。謂喜覺支,及喜不相應輕安覺支相應法。 有法喜相應亦輕安。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喜相應亦非輕安。謂喜不相應輕安覺支,及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輕安覺支;對定、捨覺支,正精進、正念、正定,亦爾。 諸法喜覺支相應,彼法正見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喜相應非正見。謂喜覺支相應正見,及正見不相應喜覺支相應法。 有法正見相應非喜。謂正見相應喜覺支,及喜覺支不相應正見相應法。 有法喜相應亦正見。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喜相應亦非正見。謂喜覺支不相應正見,正見不相應喜覺支,及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正見;對正思惟,亦爾。 諸法輕安覺支相應,彼法定覺支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輕安相應非定。謂定覺支。 有法定相應非輕安。謂輕安覺支。 有法輕安相應亦定。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輕安相應亦非定。謂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聖】]`行。 如對定覺支;對捨覺支、正精進、正念、正定,亦爾。 諸法輕安覺支相應,彼法正見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輕安相應非正見。謂正見,及正見不相應輕安覺支相應法。 有法正見相應非輕安。謂正見相應輕安覺支。 有法輕安相應亦正見。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輕安相應亦非正見。謂正見不相應輕安覺支,及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正見;對正思惟,亦爾。 諸法定覺支相應,彼法捨覺支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定相應非捨。謂捨覺支。 有法捨相應非定。謂定覺支。`[有=有法【三宮】]` 有定相應亦捨。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定相應亦非捨。謂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捨覺支;對正精進、正念,亦爾。 諸法定覺支相應,彼法正見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定相應非正見。謂正見,及正見不相應定覺支相應法。 有法正見相應非定。謂正見相應定覺支。 有法定相應亦正見。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定相應亦非正見。謂正見不相應定覺支,及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正見;對正思惟,亦爾。 諸法定覺支相應,彼法正定相應耶? 答:如是。 設法正定相應,彼法定覺支相應耶? 答:如是。 諸法捨覺支相應,彼法正見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捨相應非正見。謂正見,及正見不相應捨覺支相應法。 有法正見相應非捨。謂正見相應捨覺支。 有法捨相應亦正見。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捨相應亦非正見。謂正見不相應捨覺支,及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正見;對正思惟,亦爾。 諸法捨覺支相應,彼法正精進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捨相應非正精進。謂正精進。 有法正精進相應非捨。謂捨覺支。 有法捨相應亦正精進。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捨相應亦非正精進。謂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正精進;對正念、正定,亦爾。 諸法正見相應,彼法正思惟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正見相應非正思惟。謂正見相應正思惟,及正思惟不相應正見相應法。 有法正思惟相應非正見。謂正思惟相應正見,及正見不相應正思惟相應法。 有法正見相應亦正思惟。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正見相應亦非正思惟。謂正見不相應正思惟,正思惟不相應正見,及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諸法正見相應,彼法正精進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正見相應非正精進。謂正見相應正精進。 有法`[正精進=正勤【三宮】下同]`正精進相應非正見。謂正見,及正見不相應正精進相應法。 有法正見相應亦正精進。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正見相應亦非正精進。謂正見不相應正精進,及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勤【聖】]`對正精進;對正念、正定,亦爾。 諸法正思惟相應,彼法正精進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正思惟相應非正精進。謂正思惟相應正精進。 有法正精進相應非正思惟。謂正思惟,及正思惟不相應正精進相應法。 有法正思惟相應亦正精進。謂二相應法。 有非正思惟相應亦非正精進。謂正思惟不相應正精進,及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正精進;對正念、正定,亦爾。 諸法正精進相應,彼法正念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正精進相應非正念。謂正念。 有法正念相應非正精進。謂正精進。 有法正精進相應亦正念。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正精進相應亦非正念。謂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正念;對正定,亦爾。 諸法正念相應,彼法正定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正念相應非正定。謂正定。 有法正定相應非正念。謂正念。 有法正念相應亦正定。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正念相應亦非正定。謂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云何世俗正見? 答:意識相應善有漏慧。 云何世俗正智? 答:五識相應善慧,及意識相應善有漏慧。 諸世俗正見,是世俗正智耶? 答:諸世俗正見`[是=亦是【三宮】]`是世俗正智。 有世俗正智非世俗正見。謂五識相應善慧。 世俗正見攝世俗正智?世俗正智攝世俗正見耶? 答:世俗正智攝世俗正見,非世俗正見攝世俗正智。不攝何等?謂五識相應善慧。 諸成就世俗正見,彼世俗正智`[耶=那【元】]`耶? 答:如是。 設成就世俗正智,彼世俗正見耶? 答:如是。 諸世俗正見已斷、已遍知,彼世俗正智耶? 答:如是。 設世俗正智已斷、已遍知,彼世俗正見耶? 答:如是。 云何無漏見? 答:除盡、無生智,餘無漏慧。 云何無漏智? 答:除無漏忍,餘無漏慧。 諸無漏見是無漏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無漏見非無漏智。謂無漏忍。 有無漏智非無漏見。謂盡、無生智。 有無漏見亦無漏智。謂除無漏忍,盡、無生智,餘無漏慧。 有非無漏見亦非無漏智。謂除前相。 無漏見攝無漏智?無漏智攝無漏見耶? 答:應作四句。 有無漏見非無漏智攝。謂無漏忍。 有無漏智非無漏見攝。謂盡、無生智。 有無漏見亦無漏智攝。謂除無漏忍,盡、無生智,餘無漏慧。 有非無漏見亦非無漏智攝。謂`[除前=前除【聖】]`除前相。 諸成就無漏見,彼無漏智耶? 答:諸成就無漏智亦無漏見。有成就無漏見非無漏智,謂苦法智忍現在前時。 智蘊第三中五種納息第二 邪正見智五  左慧學等三 梵忍五惡見  此章願具說 云何邪見? 答:若不安立,則五見皆名邪見。 若安立,則唯:無施與、無愛樂、無祠祀、無妙行、無惡行、無妙惡行業果異熟等見,名邪見。 云何邪智? 答:六識相應染污慧。 諸邪見是邪智耶? 答:諸邪見是邪智。 有邪智非邪見。`[謂=諸【三宮】]`謂五識相應染污慧,及除五見,餘意識相應染污慧。 邪見攝邪智?邪智攝邪見耶? 答:邪智攝邪見。非邪見攝邪智。不攝何等?謂五識相應染污慧,及除五見,餘意識相應染污慧。 諸成就邪見,彼邪智耶? 答:諸成就邪見亦邪智。有成就邪智非邪見,謂學見迹。 諸邪見已斷、已遍知,彼邪智耶? 答:諸邪智已斷、已遍知,亦邪見。有邪見已斷、已遍知,非邪智。謂學見迹。 云何正見? 答:盡、無生智所不攝意識相應善慧。 云何正智? 答:五識相應善慧,及無漏忍所不攝意識相應善慧。 諸正見是正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正見非正智。謂無漏忍。 有正智非正見。謂五識相應善慧,及盡、無生智。 有正見亦正智。謂無漏忍,及盡、無生智所不攝意識相應善慧。 有非正見亦非正智。謂除前相。 正見攝正智?正智攝正見耶? 答:應作四句。 有正見非正智攝。謂無漏忍。 有正智非正見攝。謂五識相應善慧,及盡、無生智。 有正見亦正智攝。謂無漏忍。盡、無生智所不攝意識相應善慧。 有非正見亦非正智攝。謂除前相。 諸成就正見,彼正智耶? 答:如是。 設成就正智,彼正見耶? 答:如是。 諸正見已斷、已遍知,彼正智耶? 答:如是。 設正智已斷、已遍知,彼正見耶? 答:如是。 諸左慧皆是結耶? 答:應作四句。 有左慧非結。謂除二結,餘染污慧。 有結非左慧。謂七結。 有左慧亦結。謂二結。 有非左慧亦非結。謂除前相。 云何學見? 答:學慧。 云何學智? 答:學八智。 云何學慧? 答:學見、學智,總名學慧。 諸學見是學智耶? 答:諸學智亦學見。有學見非學智,謂無漏忍。 諸學見是學慧耶? 答:如是。 設學慧,是學見耶? 答:如是。 諸學智是學慧耶? 答:諸學智亦學慧。有學慧非學智,謂無漏忍。 學見攝學智?學智攝學見耶? 答:學見攝學智,非學智攝學見。不攝何等?謂無漏忍。 學見攝學慧?學慧攝學見耶? 答:展轉相攝。 學智攝學慧?學慧攝學智耶? 答:學慧攝`[1]學〔-〕【聖】*`學智,非學智攝學慧。不攝何等?謂無漏忍。 諸成就學見,彼學智耶? 答:諸成就學智亦學見。有成就學見非學智,謂苦法智忍現在前時。 諸成就學見,彼學慧耶? 答:如是。 設成就學慧,彼學見耶? 答:如是。 諸成就學智,彼學慧耶? 答:諸成就學智亦學慧。有成就學慧非學智,謂苦法智忍現在前時。 云何無學見? 答:盡、無生智所不攝無學慧。 云何無學智? 答:無學八智。 云何無學慧? 答:無學見、無學智,總名無學慧。 諸無學見是無學智耶? 答:諸無學見亦無學智。有無學智非無學見,謂盡、無生智。 諸無學見是無學慧耶? 答:諸無學見亦無學慧。有無學慧非無學見。謂盡、無生智。 諸無學智是無學慧耶? 答:如是。 設無學慧,是無學智耶? 答:如是。 無學見攝無學智?無學智攝無學見耶? 答:無學智攝無學見,非無學見攝無學智。不攝何等?謂盡、無生智。 無學見攝無學慧?無學慧攝無學見耶? 答:無學慧攝無學見,非無學見攝無學慧。不攝何等?謂盡、無生智。 無學智攝無學慧?無學慧攝無學智耶? 答:展轉相攝。 諸成就無學見,彼無學智耶? 答:如是。 設成就無`[*1-1]學〔-〕【聖】*`學智,彼無學見耶? 答:如是。 諸成就無學見,彼無學慧耶? 答:如是。 設成就無學慧,彼無學見耶? 答:如是。 諸成就無學智,彼無學慧耶? 答:如是。 設成就無學慧,彼無學智耶? 答:如是。 云何非學非無學見? 答:眼根、五見、世俗正見。 云何非學非無學智? 答:五識相應慧,及意識相應有漏慧。 云何非學非無學慧? 答:五識相應慧,及意識相應有漏慧。 諸非學非無學見是非學非無學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非學非無學見非非學非無學智。謂眼根。 有非學非無學智非非學非無學見。謂五識相應慧,及除五見、世俗正見,餘意識相應有漏慧。 有非學非無學見亦非學非無學智。謂五見、世俗正見。 有非非學非無學見亦非非學非無學智。謂除前相。 諸非學非無學見是非學非無學慧耶? 答:應作四句。 有非學非無學見非非學非無學慧。謂眼根。 有非學非無學慧非非學非無學見。謂五識相應慧,及除五見、世俗正見。餘意識相應有漏慧。 有非學非無學見亦非學非無學慧。謂五見、世俗正見。 有非非學非無學見亦非非學非無學慧。謂除前相。 諸非學非無學智是非學非無學慧耶? 答:如是。 設非學非無學`[慧〔-〕【聖】]`慧,是非學非無學智耶? 答:如是。 非學非無學見攝非學非無學智?非學非無學智攝非學非無學見耶? 答:應作四句。 有非學非無學見非非學非無學智攝。謂眼根。 有非學非無學智非非學非無學見攝。謂五識相應慧,及除五見、世俗正見。餘意識相應有漏慧。 有非學非無學見亦非學非無學智攝。謂五見、世俗正見。 有非非學非無學見亦非非學非無學智攝。謂除前相。 非學非無學見攝非學非無學慧?非學非無學慧攝非學非無學見耶? 答:應作四句。 有非學非無學見非非學非無學慧攝。謂眼根。 有非學非無學慧非非學非無學見攝。謂五識相應慧,及除五見、世俗正見。餘意識相應有漏慧。 有非學非無學見亦非學非無學慧攝。謂五見、世俗正見。 有非非學非無學見亦非非學非無學慧攝。謂除前相。 非學非無學智攝非學非無學慧?非學非無學慧攝非學非無學智耶? 答:展轉相攝。 諸成就非學非無學見。彼非學非無學智耶? 答:如是。 設成就非學非無學智。彼非學。非無學見耶? 答:如是。 諸成就非學非無學見,彼非學非無學慧耶? 答:如是。 設成就非學非無學慧,彼非學非無學見耶? 答:如是。 諸成就非學非無學智,彼非學非無學慧耶? 答:如是。 設成就非學非無學慧,彼非學非無學智耶? 答:如是。 諸非學非無學見已斷、已遍知,彼非學非無學智耶? 答:如是。 設非學非無學智已斷、已遍知,彼非學非無學見耶? 答:如是。 諸非學非無`[*1-2]學〔-〕【聖】*`學見已斷、已遍知,彼非學非無學慧耶? 答:如是。 設非學非無學慧已斷、已遍知,彼非學非無學見耶? 答:如是。 諸非學非無學智已斷、已遍知,彼非學非無學慧耶? 答:如是。 設非學非無學慧已斷、已遍知,彼非學非無學智耶? 答:如是。 如大梵天作如是說:「我是梵,是大梵,得自在。我於世間,能造化、能出生,是彼父。」此於五見,何見攝?見何諦,斷此見耶? 答:「我是梵,是大梵,得自在」者,取劣法為勝。見取攝。見苦所斷。 「我於世間能造化、能出生,是彼父」者,非因計因。戒禁取攝。見苦所斷。 如梵眾天作如是說:「此是梵。是大梵。得自在。此於世間。能造化。能出生。是我等父。」此於五見,何見攝?見何諦,斷此見耶? 答:「此是梵,是大梵,得自在」者,取劣法為勝。見取攝。見苦所斷。 「此於世間,能造化、能出生,是我等父」者,非因計因。戒禁取攝。見苦所斷。 諸起此見:「我一切忍。」此於五見,何見攝?見何諦,斷此見耶? 答:邊執見中,常見攝。見苦所斷。 諸起此見:「我一切不忍。」此於五見,何見攝?見何諦,斷此見耶? 答:邊執見中,斷見攝。見苦所斷。 諸起此見:「我一分忍,一分不忍。」此於五見,何見攝?見何諦,斷此見耶? 答:一分忍者。邊執見中,常見攝。 一分不忍者。邊執見中,斷見攝。俱見苦所斷。 諸起此見:「有阿羅漢天魔所嬈,漏失不淨。」此於五見,何見攝?見何諦,斷此見耶? 答:非因計因。戒禁取攝。見苦所斷。 諸起此見:「有阿羅漢於自解脫,猶有無知。」此於五見,何見攝?見何諦,斷此見耶? 答:`[1]諸=諦【宮聖】*`諸阿羅漢無漏智見。邪見攝。見道所斷。 諸起此見:「有阿羅漢於自解脫,猶有疑惑。」此於五見,何見攝?見何諦,斷此見耶? 答:`[*1-1]諸=諦【宮聖】*`諸阿羅漢越`[度=渡【宋元宮】]`度疑惑。邪見攝。見道所斷。 諸起此見:「有阿羅漢但由他度。」此於五見,何見攝?見何諦,斷此見耶? 答:`[諸=謗【宮聖】]`諸阿羅漢無障、無背,現量慧眼,身證自在。邪見攝。見道所斷。 諸起此見:「道及道支,`[苦=若【三】]`苦言所`[召=名【三宮】]`召。」此於五見,何見攝?見何諦,斷此見耶? 答:非因計因。戒禁取攝。見苦所斷。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七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八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智蘊第三中他心智納息第三 二智二解脫  明智三證淨 顛倒等持修  此章願具說 云何他心智? 答: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修,已得不失,能知他相續現在欲、色界心心所法,或無漏心心所法,是謂:他心智。 云何宿住隨念智? 答: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修,已得不失,能`[隨=現【三宮聖】]`隨憶知諸宿住事種種相狀及所`[7]言說=依止【三】*`言說。是謂:宿住隨念智。 諸他心智,皆現知他心心所法耶? 答:應作四句。 有他心智,非現知他心心所法。謂:過去、未來他心智。 有現知他心心所法,非他心智。謂:如有一或覩相,或聞語,或得如是生處得智,能現知他心心所法。 有他心智,亦現知他心心所法。謂: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修,已得不失,能現知他現在欲、色界心心所法,或無漏心心所法。 有非他心智,亦非現知他心心所法。謂:除前相。 諸宿住隨念智,皆現憶知諸宿住事耶? 答:應作四句。 有宿住隨念智,非現憶知諸宿住事。謂:過去、未來宿住隨念智。 有現憶知諸宿住事,非宿住隨念智。謂:如有一得`[自=本【三宮聖】]`自性念生智,或得如是生處得智,能現憶知諸宿住事。 有宿住隨念智,亦現憶知諸宿住事。謂: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修,已得不失,能現憶知諸宿住事種種相狀。及所`[*7-1]言說=依止【三】*`言說。 有非宿住隨念智,亦非現憶知諸宿住事。謂:除前相。 諸宿住隨念智,皆知他過去蘊處界心相續耶? 答:應作四句。 有宿住隨念智,非知他過去蘊、處、界心相續。謂: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修,已得不失,知自前生過去蘊、處、界心相續。 有知他過去蘊、處、界心相續,非宿住隨念智。謂: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修,已得不失,知他此生過去蘊、處、界心相續。 有宿住隨念智,亦知他過去蘊、處、界心相續。謂: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修,已得不失,知他前生過去蘊、處、界心相續。 有非宿住隨念智,亦非知他過去蘊、處、界心相續。謂: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修,已得不失,知自此生過去蘊、處、界心相續。 云何時愛心解脫? 答:時解脫阿羅漢盡智,或無學正見相應心勝解、已勝解、當勝解。 云何不動心解脫? 答:不動法阿羅漢盡智、無生智,或無學正見相應心勝解、已勝解、當勝解。 `[(諸時…解)二百十四字【大】∞(何緣…愛)七十六字【宮聖】]`諸時愛心解脫皆盡智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時愛心解脫,非盡智相應。謂:時解脫阿羅漢、無學正見相應心`[勝解=解脫【明】]`勝解、已勝解、當勝解。 有盡智相應,非時愛心解脫。謂:不動法阿羅漢盡智相應心勝解、已勝解、當勝解。 有時愛心解脫,亦盡智相應。謂:時解脫阿羅漢盡智相應心勝解,已勝解、當勝解。 有非時愛心解脫,亦非盡智相應。謂:不動法阿羅漢無生智,或無學正見相應心勝解、已勝解、當勝解。 諸不動心解脫皆無生智相應耶? 答:諸無生智相應,皆不動心解脫。 有不動心解脫,非無生智相應。謂:不動法阿羅漢盡智,或無學正見相應心勝解,已勝解,當勝解。 `[(何緣…愛)七十六字【大】∞(諸時…解)二百十四字【宮聖】]`何緣時心解脫名愛耶? 答:時解脫阿羅漢恒於此法慇懃守護,寶愛執藏,勿我遇緣退失此法。如一目人,自及親友,慇懃守護,寶愛執藏,勿遇寒熱、塵`[翳=瞖【聖】]`翳等緣,令此一目,更當失壞。彼亦如是,故名為愛。 云何學明? 答:學慧。 云何學智? 答:學八智。 云何無學明? 答:無學慧。 云何無學智? 答:無學八智。 諦現觀時,於何最初而得證淨?佛耶?法耶?僧耶? 答:苦、集、滅現觀時,於——法——最初得證淨。 道現觀時,於佛、法、僧最初得證淨。 諸預流者於四顛倒,幾已斷?幾未斷耶? 答:一切已斷。 諸預流者於空、無願、無相三三摩地成就,過去幾?未來幾?現在幾? 答:未來:一切。過去:若已滅不失。現在:若現在前。 諸道過去,皆已修已息耶? 答:諸道過去,皆已修已息。 有道已修已息,非過去;謂:道未來,已修已息。 諸道「未來」,皆「未已修已息」耶? 答:應作四句。 有道「未來」,非「未已修已息」。謂:道未來,已修已息。 有道「未已修已息」,非「未來」。謂:未曾得道,初現在前。 有道「未來」,亦「未已修已息」。謂:道未來,未已修已息。 有道非「未來」,亦非「未已修已息」。謂:道過去;及曾得道,今現在前。 諸道現在,皆正修耶? 答:諸道現在,皆正修。 有道正修,非現在。謂:未曾得道,初現在前;所修未來,彼種類道。 智蘊第三中修智納息第四之一 八智攝成修  相緣緣斷證 智知想七善  此章願具說 有八智。謂:法智乃至道智。 云何法智? 答:於欲界諸行——諸行因、諸行滅、諸行能斷道,所有無漏智。 又!於法智及法智地,所有無漏智,是謂:法智。 云何類智? 答:於色、無色界諸行——諸行因、諸行滅、諸行能斷道,所有無漏智。 又!於類智及類智地,所有無漏智,是謂:類智。 云何他心智? 答:若智是修果,知他現在心心所法。 云何世俗智? 答:三界有漏慧。 云何苦智? 答:於諸行作——苦、非常、空、非我行相轉智。 云何集智? 答:於諸行因作——因、集、生、緣行相轉智。 云何滅智? 答:於諸行滅作——滅、靜、妙、離行相轉智。 云何道智? 答:於諸行對治道作——道、如、行、出行相轉智。 法智乃至道智,於八智中一一攝幾? 答:法智攝法智——五智少分。謂:他心智,苦、集、滅、道智。 類智攝類智——五智少分。謂:他心智,苦、集、滅、道智。 他心智攝他心智。四智少分。謂:法、類、世俗、道智。 世俗智攝世俗智。他心智少分。 苦智`[攝=類【三】]`攝苦智——二智少分。謂:法、類智。 集智攝集智——二智少分。謂:法、類智。 滅智攝滅智——二智少分。謂:法、類智。 道智攝道智——三智少分。謂:法、類、他心智。 若成就法智,於此八智幾成就?幾不成就? 答:或三、四、五、六、七、八。謂: 苦法智、苦類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三。有他心智,成就四。 苦類智、集法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四。有他心智,成就五。 集法智乃至滅法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五。有他心智,成就六。 滅法智乃至道法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六。有他心`[6]智〔-〕【聖】*`智,成就七。 道法智乃至道類智時:——無他心智,成就七。有他心智,成就八。 若成就類智,於此八智幾成就?幾不成就? 答:或四、五、六、七、八。謂: 苦類智、集法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四。有他心智,成就五。 集法智乃至滅法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五。有他心智,成就六。 滅法智乃至道法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六。有他心智,成就七。 道法智乃至道類智時:——無他心智。成就七。有他心智,成就八。 若成就他心智,於此八智幾成就?幾不成就? 答:或二、四、五、六、七、八。謂異生及聖者: 苦法智忍時:——成就二。 苦法智、苦類智忍時:——成就四。 苦類智、集法智忍時:——成就五。 集法智乃至滅法智忍時:成就六。 滅法智乃至道法智忍時:成就七。 道法智乃至道類智時:——成就八。 若成就世俗智,於此八智幾成就?幾不成就? 答: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謂異生及聖者: 苦法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一。有他心智,成就`[二=三【宮】]`二。 苦法智、苦類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三=二【宮】]`三。有他心智,成就四。 苦類智、集法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四。有他心智,成就五。 集法智乃至滅法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五。有他心智,成就六。 滅法智乃至道法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六。有他心智,成就七。 道法智乃至道類智時:——無他心智,成就七。有他心智,成就八。 若成就苦智,於此八智幾成就?幾不成就? 答:或三、四、五、六、七、八。謂: 苦法智、苦類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三。有他心智,成就四。 苦類智、集法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四。有他心智,成就五。 集法智乃至滅法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五。有他心智,成就六。 滅法智乃至道法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六。有他心智,成就七。 道法智乃至道類`[智=智忍【三宮】]`智時:——無他心智,成就七。有他心智,成就八。 若成就集智,於此八智幾成就?幾不成就? 答:或五、六、七、八。謂: 集法智乃至滅法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五。有他心智,成就六。 滅法智乃至道法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六。有他心智,成就七。 道法智乃至道類智時:——無他心智,成就七。有他心智,成就八。 若成就滅智,於此八智幾成就?幾不成就? 答:或六、七、八。謂: 滅法智乃至道法智忍時:無他心智,成就六。有他心智,成就七。 道法智乃至道類智時:——無他心智,成就七。有他心智,成就八。 若成就道智,於此八智幾成就?幾不成就? 答:或七、八。謂:——無他心智,成就七。有他心智,成就八。 若修法智,亦類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法智非類智。謂: 入現觀苦、集、滅、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法智現在前時。 有修類智非法智。謂: 入現觀苦、集、滅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類智現在前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未得無漏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法智,亦他心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法智,非他心智。謂: 入現觀苦、集、滅、道、法智時。 未離欲染者,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法智現在前,非他心智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不修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法智,非他心智時。 有修他心智,非法智。謂: 異生,已得、未得他心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他心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他心智現在前,非法智時。 有俱修。謂: 已離欲染,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法智現在前,是他心智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修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集、滅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法智、他心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非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異生,不修他心智時。 一切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法智,亦世俗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法智非,世俗智。謂: 入現觀苦、集、滅、道法智,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法智現在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不修世俗智時。 有修世俗智,非法智。謂: 諸異生,已得、未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入現觀苦、集、滅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不修法智時。 有俱修。謂: 學見迹阿羅漢,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修世俗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法智時。 有俱不修。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法智時。 一切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法智,亦苦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法智,非苦智。謂: 入現觀集、滅、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法智現在前,非苦智時。 有修苦智,非法智。謂: 入現觀苦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苦智現在前,非法智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苦法智,及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苦法智現在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集、滅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法、苦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不修法、苦智時。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法智,亦集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法智非修智。謂: 入現觀苦、滅、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法智現在前,非集智時。 有修集智非法智。謂: 入現觀集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集智現在前,非法智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集法智,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集法智現在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法、集智`[時=持【明】]`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滅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法、集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不修法、集智時。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法智,亦滅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法智非滅智。謂: 入現觀苦、集、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法智現在前,非滅智時。 有修滅智非法智。謂: 入現觀滅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滅智現在前,非法智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滅法智,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滅法智現在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集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法、滅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法智,亦道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法智,非道智。謂: 入現觀苦、集、滅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法智現在前,非道智時。 有修道智,非法智。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道智現在前,非法智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道法智、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道法智現在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集、滅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法、道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類智,亦他心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類智,非他心智。謂: 入現觀苦、集、滅類智時。 未離欲染者,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類智現在前,非他心智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不修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類智、非他心智時。 有修他心智,非類智。謂: 異生已得、未得他心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他心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他心智現在前,非類智時。 有俱修。謂: 已離欲染者,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類智現在前,是他心智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修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集、滅、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類他心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非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異生,不修他心智時。 一切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類智,亦世俗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類智,非世俗智。謂: 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類智現在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不修世俗智時。 有修世俗智,非類智。謂: 異生已得、未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不修類智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苦、集、滅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修世俗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類智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集、滅、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類智時。 一切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類智,亦苦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類智非苦智。謂: 入現觀集、滅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類智現在前,非苦智時。 有修苦智非類智。謂: 入現觀苦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苦智現在前,非類智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苦、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苦類智現在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集、滅、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類、苦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類智,亦集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類智,非集智。謂: 入現觀苦、滅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類智現在前,非集智時。 有修集智,非類智。謂: 入現觀集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集智現在前,非類智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集、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集類智現在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滅、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現在前,非類、集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類智,亦滅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類智非滅智。謂: 入現觀苦、集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類智現在前,非滅智時。 有修滅智非類智。謂: 入現觀滅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滅智現在前,非類智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滅、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滅類智現在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集、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類、滅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類智,亦道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類智非道智。謂: 入現觀苦、集、滅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類智現在前,非道智時。 有修道智非類智。謂: 入現觀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道智現在前,非類智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道類智現在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集、滅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道類=類道【三宮聖】]`道類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他心智,亦世俗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他心智非世俗智。謂: 已離欲染者,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他心智現在前,非世俗智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修他心智,非世俗智時。 有修世俗智,非他心智。謂: 無他心智異生,已得、未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有他心智異生,已得世俗智現在前,非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不修他心智時。 入現觀苦、集、滅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世俗智現在前,非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不修他心智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修世俗智,非他心智時。 有俱修。謂: 異生,已得、未得他心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他心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世俗、他心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他心智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集、滅、道法智時。 未離欲染者,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他心智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一切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他心智,亦苦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他心智,非苦智。謂: 異生已得、未得他心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他心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未得世俗)千六百三十九字〔-〕【明】]`迹阿羅漢,已得他心智現在前時。 有修苦智,非他心智。謂: 入現觀苦法、類智時。 未離欲染者,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苦智現在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不修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苦智,非他心智時。 有俱修。謂: 已離欲染者,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修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集、滅法、類智,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他心、苦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非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異生,不修他心智時。 一切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他心智,亦集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他心智非集智。謂: 異生已得、未得他心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他心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他心智現在前時。 有修集智,非他心智。謂: 入現觀集法、類智時。 未離欲染者。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集智現在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不修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集智,非他心智時。 有俱修。謂: 已離欲染者,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修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6-1]智〔-〕【聖】*`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滅法、類智,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他心、集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非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異生,不修他心智時。 一切染污心、無記心、`[入〔-〕【聖】]`入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他心智,亦滅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他心智非滅智。謂: 異生已得、未得他心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他心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他心智現在前時。 有修滅智非他心智。謂: 入現觀滅法、類智時。 未離欲染者,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滅智現在`[前〔-〕【聖】]`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不修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滅智,非他心智時。 有俱修。謂: 已離欲染者,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修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集法、類智,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他心、滅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非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異生,不修他心智時。 一切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他心智,亦道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他心智,非道智。謂: 異生已得、未得他心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他心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他心智現在前,非道智時。 有修道智,非他心智。謂: 入現觀道法智時。 未離欲染者,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道智現在前,非他心智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不修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道智,非他心智時。 有俱修。謂: 已離欲染者,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他心、道智現在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修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集、滅法、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他心、道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非他心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異生,不修他心智時。 一切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世俗智,亦苦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世俗智,非苦智。謂: 異生已得、未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入現觀集、滅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不修苦智時。 有修苦智,非世俗智。謂: 入現觀苦法智、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苦智現在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不修世俗智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苦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修世俗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苦智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集、滅、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苦智時。 一切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世俗智,亦集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世俗智,非集智。謂: 異生已得、未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入現觀苦、滅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不修集智時。 有修集智,非世俗智。謂: 入現觀集法智、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集智現在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不修世俗智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集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修世俗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集智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滅、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集智時。 一切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世俗智,亦滅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世俗智,非滅智。謂: 異生已得、未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入現觀苦、集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不修滅智時。 有修滅智,非世俗智。謂: 入現觀滅法智、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滅智現在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不修世俗智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滅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修世俗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滅智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集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滅智時。 一切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世俗智,亦道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世俗智,非道智。謂: 異生已得、未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入現觀苦、集、滅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不修道智時。 有修道智,非世俗智。謂: 入現觀道法、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道智現在前時。 未得無漏智現在前,不修世俗智時。 有俱修。謂: 學見迹阿羅漢,`[已=未【三宮】,無【聖】]`已得無漏智現在前,修世俗智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道智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集、滅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道智時。 一切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八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九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智蘊第三中修智納息第四之二 若修苦智,亦集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苦智非集智。謂: 入現觀苦法、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苦智現在前時。 有修集智非苦智。謂: 入現觀集法、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集智現在前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未得無漏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滅法、類智,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苦、集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苦智,亦滅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苦智非滅智。謂: 入現觀苦法、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苦智現在前時。 有修滅智非苦智。謂: 入現觀滅法、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滅智現在前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未得無漏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集法、類智,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苦、滅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苦智,亦道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苦智非道智。謂: 入現觀苦法、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苦智現在前時。 有修道智非苦智。謂: 入現觀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道智現在前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未得無漏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集、滅法、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苦、道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集智,亦滅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集智非滅智。謂: 入現觀集法、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集智現在前時。 有修滅智非集智。謂: 入現觀滅法、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滅智現在前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未得無漏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法、類智,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集、滅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集智,亦道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集智非道智。謂: 入現觀集法、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集智現在前時。 有修道智非集智。謂: 入現觀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道智現在前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未得無漏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滅法、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集、道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若修滅智亦道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滅智非道智。謂: 入現觀滅法、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滅智現在前時。 有修道智非滅智。謂: 入現觀道法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道智現在前時。 有俱修。謂: 入現觀道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未得無漏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能俱修時。 有俱不修。謂: 入現觀苦、集法、類智時。 學見迹阿羅漢,已得無漏智現在前,非滅、道智時。 已得世俗智現在前時。 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俱不修時。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無想定、滅定。無想天。無漏忍時。 法智乃至道智,於八智中一一緣幾智耶? 答:法智——緣七智,除類智。 類智——緣七智,除法智。 他心智、世俗智——俱緣八智。 苦智、集智——俱緣二智。謂:他心、世俗智。 滅智——不緣智。 道智——緣七智,除世俗智。 法智乃至道智,自他相望為幾緣耶? 答:法智與法智——為四緣。 與類智——為三緣,除所緣。 與他心智——為四緣。 若與彼為因、等無間——非所緣。 若與彼為所緣——非因、等無間。 與世俗智——為三緣,除因。 與苦、集、滅智——為三緣,除所緣。 與道智——為四緣。 類智與類智——為四緣。 與他心智——為四緣。 若與彼為因、等無間——非所緣。 若與彼為所緣——非因、等無間。 與世俗智——為三緣,除因。 與苦、集、滅智——為三緣,除所緣。 與道智——為四緣。 與法智——為三緣,除所緣。 他心智與他心智——為四緣。 若與彼為因、等無間——非所緣。 若與彼為所緣——非因、等無間。 與世俗智——為四緣。 與苦、集智——為四緣。 若與彼為因——非所緣。 若與彼為所緣——非因。 與滅智——為三緣,除所緣。 與道、法類智——為四緣。 世俗智與世俗智——為四緣。 與苦、集智——為三緣,除因。 與滅、道智——為二緣。謂:等無間、增上。 與法、類智——為三緣,除因。 與他心智——為四緣。 若與彼為因、等無間——非所緣。 若與彼為所緣——非因、等無間。 苦智與苦智,及集、滅智——為三緣,除所緣。 與道、法、類智——為四緣。 與他心智——為四緣。 若與彼為因、等無間——非所緣。 若與彼為所緣——非因、等無間。 與世俗智——為三緣,除因。 集智與集智,及滅智——為三緣,除所緣。 與道、法、類智——為四緣。 與他心智——為四緣。 若與彼為因、等無間——非所緣。 若與彼為所緣——非因、等無間。 與世俗智——為三緣,除因。 與苦智——為三緣,除所緣。 滅智與滅智——為三緣,除所緣。 與道、法、類智——為四緣。 與他心智——為四緣。 若與彼為因、等無間——非所緣。 若與彼為所緣——非因、等無間。 與世俗智——為三緣,除因。 與苦、集智——為三緣,除所緣。 道智與道智,及法、類智——為四緣。 與他心智——為四緣。 若與彼為因、等無間——非所緣。 若與彼為所緣——非因、等無間。 與世俗智——為三緣,除因。 與苦、集、滅智——為三緣,除所緣。 諸結欲界繫,彼結法智斷耶? 答:應作四句。 有結欲界繫非法智斷。謂:欲界結——或忍斷。或餘智斷。或不斷。 有結法智斷非欲界繫。謂:色、無色界結——法智斷。 有結欲界繫亦法智斷。謂:欲界結——法智斷。 有結非欲界繫亦非法智斷。謂:色、無色界結——或忍斷。或餘智斷。或不斷。 諸結色、無色界繫,彼結類智斷耶? 答:諸結類智斷,彼結色、無色界繫。 有結色、無色界繫,非類智斷。謂:色、無色界結——或忍斷。或餘智斷。或不斷。 諸結見苦所斷,彼結苦智斷耶? 答:諸結見苦所斷,彼結非苦智斷——或忍斷。或餘智斷。或不斷。 設結苦智斷,彼結見苦所斷耶? 答:諸結苦智斷,彼繫非見苦所斷——`[見=是【三宮聖】]`見修所斷。 諸結見集、滅、道所斷,彼結集、滅、道智斷耶? 答:諸結見集、滅、道所斷,彼結非集、滅、道智斷——或忍斷。或餘智斷。或不斷。 設結集、滅、道智斷,彼結見集、滅、道所斷耶? 答:諸結集、滅、道智斷,彼結非見集、滅、道所斷——是修所斷。 諸結法智斷,彼結滅,法智作證耶? 答:諸結法智斷,彼結滅法智作證。 有結滅法智作證,彼結非法智斷。謂:或忍斷。或餘智斷。彼結滅法智作證。 諸結類智斷,彼結滅類智作證耶? 答:諸結類智斷。彼結滅類智作證。 有結滅類智作證。彼結非類智斷。謂:或忍斷。或餘智斷。彼結滅類智作證。 諸結苦智斷,彼結滅苦智作證耶? 答:諸結苦智斷,彼結滅苦智作證。 有結滅苦智作證,彼結非苦智斷。謂:或忍斷。或餘智斷。彼結滅苦智作證。 諸結集、滅、道智斷,彼結滅(集、滅、道)智作證耶? 答:諸結集、滅、道智斷,彼結滅(集、滅、道)智作證。 有結滅(集、滅、道)智作證,彼結非集、滅、道智斷。謂:或忍斷。或餘智斷。彼結滅(集、滅、道)智作證。 眼根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於十智中,幾智知耶? 答:眼根——七智知。除他心、滅、道智。 耳、鼻、舌、身、命根,亦爾。 女根——六智知。除類、他心、滅、道智。 男根——亦爾。 意根——九智知。除滅智。 樂、喜、捨、信等五根——亦爾。 苦根——七智知。除類、滅、道智。 憂根——亦爾。 三無漏根——七智知。除苦、集、滅智。 眼、耳、鼻、舌、身、色、聲、觸界——七智知。除他心、滅、道智。 眼、耳、鼻、舌、身、色、聲、觸處,色取蘊、前五界,有見有對法,亦爾。 香、味界——六智知。除類、他心、滅、道智。 香、味處——亦爾。 眼、耳、身、識界——八智知。除滅、道智。 後四取蘊、識界、有漏法、無記、見修所斷法——亦爾。 鼻、舌識界——七智知。除類、滅、道智。 不善、欲界繫法——亦爾。 意界、意識界——九智知。除滅智。 意處、後四蘊,有為法,過去、未來、現在法——亦爾。 法界——十智知。 法處,無色、無見、無對法,善法——亦爾。 色蘊——八智知。除他心、滅智 有色法——亦爾。 無漏法——八智知。除苦、集智。 無斷法——亦爾。 無為法——六智知。除他心,苦、集、道智。 色界繫法——七智知。除法、滅、道智。 無色界繫法——六智知。除法、他心、滅、道智。 學、無學法——七智知。除苦、集、滅智。 非學非無學法——九智知。除道智。 苦、集諦——八智知。除滅、道智。 世俗智、`[三重三摩地〔-〕【三】,三摩地【宮】,重三摩地【聖】]`三重三摩地——亦爾。 滅諦——六智知。除他心、苦、集、道智。 道諦——七智知。除苦、集、滅智。 苦、集、滅、道智,三三摩地——亦爾。 四靜慮——九智知。除滅智。 他心智——亦爾。 四無量——七智知。除法、滅、道智。 初三解脫、八勝處、前八遍處——亦爾。 下三無色——七智知。除法、他心、滅智。 第四、第五、第六解脫——亦爾。 第四無色——六智知。除法、他心、滅、道智。 第七、第八解脫,後二遍處——亦爾。 法智——六智知。除類、苦、集、滅智。 類智——六智知。除法、苦、集、滅智。 三結——八智知。除滅、道智。 無明漏,見、無明瀑流、軛,見、戒禁取,後二身繫,貪、慢結,後三順下分結,五見,眼、耳、身、意觸所生愛身,後四隨眠,愛、慢、無明、見取、疑結——亦爾。 三不善根——七智知。除類、滅、道智。 欲漏、瀑流、軛、取,前二身繫,五蓋,瞋、嫉、慳結,前二順下分結。 鼻舌觸所生愛身,欲貪、瞋恚隨眠,恚、嫉、慳結——亦爾。 有漏——七智知。除法、滅、道智。 有瀑流、軛,我語取,除無色貪餘四順上分結,有貪隨眠,亦爾。 無色貪——六智知。除法、他心、滅、道智。 欲界三十六隨眠——七智知。除類、滅、道智。 色界三十一隨眠——七智知。除法、滅、道智。 無色界三十一隨眠——六智知。除法、他心、滅、道智。 如說: 無常想,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除一切欲貪、色貪、無色貪、掉舉、`[1]慢=我慢【宮聖】*`慢、無明。 此想當言幾智相應耶? 答:應言: 能除欲貪者——法智、苦智相應。 能除色、無色貪者——類智、苦智相應。 能除掉舉、`[*1-1]慢=我慢【宮聖】*`慢、無明者——法智、類智、苦智相應。 此想當言有尋有伺?無尋`[唯=惟【宮】下同]`唯伺?無尋無伺耶? 答:應言: 能除欲貪者——有尋有伺。 能除色、無色貪,掉舉、`[*1-2]慢=我慢【宮聖】*`慢、無明者——或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或無尋無伺。 此想當言幾根相應耶? 答:應言: 能除欲貪者——捨根相應。 能除色、無色貪,掉舉、`[*1-3]慢=我慢【宮聖】*`慢、無明者——樂、喜、捨根相應。 此想當言空?無願?無相俱耶? 答:應言:無願俱。 此想當言緣何界`[繫=類【聖】]`繫耶? 答:應言: 能除欲貪者——緣欲界繫。 能除色貪者——緣色界繫。 能除無色貪者——緣無色界繫。 能除掉舉、`[*1-4]慢=我慢【宮聖】*`慢、無明者——緣三界繫。 如說:七處善三義觀,能於此法毘奈耶中速盡諸漏。云何為七?謂: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趣色滅行,色味、色患、色出。如實知受、想、行、識——七,亦爾。 此智當言法智乃至道智耶? 答:應言: 如實知色——是四智。謂:法、類、世俗、苦智。 如實知色集——是四智。謂:法、類、世俗、集智。 如實知色滅——是四智。謂:法、類、世俗、滅智。 如實知趣色滅行是`[(四智…法智)千三百三字〔-〕【聖】]`四智。謂:法、類、世俗、道智。 如實知色味——是四智。謂:法、類、世俗、集智。 如實知色患——是四智。謂:法、類、世俗、苦智。 如實知色出——是四智。謂:法、類、世俗、滅智。 如實知受、想、行、識七,亦爾。 色乃至識滅,色乃至識出,何差別耶? 答:若由此愛,`[諸〔-〕【宋】]`諸色`[6]集=等【三】*`集起,彼斷名色滅。 若諸餘愛,緣色增廣,彼斷名色出。 復次!若由此業煩惱,`[諸〔-〕【三】]`諸色`[*6-1]集=等【三】*`集起,彼斷名色滅。 若——餘業煩惱,緣色增廣,彼斷名色出。 復次!若由此愛及業煩惱,`[諸〔-〕【宋元】]`諸色`[*6-2]集=等【三】*`集起,彼斷名色滅。 若諸餘愛及業煩惱,緣色增廣,彼斷名色出。 受、想、行、識滅、出,亦爾。是謂差別。 智蘊第三中七聖納息第五之一 七聖於五德  二成現三現 相應事四門  此章願具說 隨信行乃至俱解脫,於八智幾成就?幾不成就? 答:隨信行於八智,或成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謂: 苦法智忍時——無他心智一,有他心智二。 苦法智、苦類智忍時——無他心智三,有他心智四。 苦類智、集法智忍時——無他心智四,有他心智五。 集法智乃至滅法智忍時——無他心智五,有他心智六。 滅法智乃至道法智忍時——無他心智六,有他心智七。 道法智、道類智忍時——無他心智七,有他心智八。 隨法行——亦爾。 信勝解於八智,或成就七、八。謂:無他心智七,有他心智八。 見至——亦爾。 身證、慧解脫、俱解脫——於八智皆成就。 隨信行乃至俱解脫,於八智成就過去幾?未來幾?現在幾? 答:隨信行於八智: 苦法智忍時: 無他心智——過去、未來一,現在無。 有他心智——過去、未來二,現在無。 苦法智時: 無他心智——過去一,未來三,現在二。 有他心智——過去二,未來四,現在二。 苦類智忍時: 無他心智——過去、未來三,現在無。 有他心智——過去、未來四,現在無。 苦類智時: 無他心智——過去三,未來四,現在二。 有他心智——過去四,未來五,現在二。 集法智忍時: 無他心智——過去、未來四,現在無。 有他心智——過去、未來五,現在無。 集法智時: 無他心智——過去四,未來五,現在二。 有他心智——過去五,未來六,現在二。 集類智忍時: 無`[他心【CB】,心他【大】]`他心智——過去、未來五,現在無。 有他心智——過去、未來六,現在無。 集類智時: 無他心智——過去、未來五,現在二。 有他心智——過去、未來六,現在二。 滅法智忍時: 無他心智——過去、未來五,現在無。 有他心智——過去、未來六,現在無。 滅法智時: 無他心智——過去五,未來六,現在二。 有他心智——過去六,未來七,現在二。 滅類智忍時: 無他心智——過去、未來六,現在無。 有他心智——過去、未來七,現在無。 滅類智時: 無他心智——過去、未來六,現在二。 有他心智——過去、未來七,現在二。 道法智忍時: 無他心智——過去、未來六,現在無。 有他心智——過去、未來七,現在無。 道法智時: 無他心智——過去六,未來七,現在二。 有他心智——過去七,未來八,現在二。 道類智忍時: 無他心智——過去、未來七,現在無。 有他心智——過去、未來八,現在無。 隨法行——亦爾。 信勝解於八智: 無他心智——未來七。 有他心智——未來八,過去若已滅不失,現在若現在前。 見至——亦爾。 身證、慧解脫、俱解脫於八智:皆未來八,過去若已滅不失,現在若現在前。 隨信行乃至俱解脫,法智乃至道智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耶? 答: 隨信行: 法智現在前時,二智現在前,謂:法、苦智二,法、集智二,法、滅智二,法、道智二。 類智現在前時,`[1]二=一【宮】*`二智現在前,謂:類、苦智二,類、集智二,類、滅智二。 苦智現在前時,二智現在前,謂:苦、法智二,苦、類智二。 集智現在前時,二智現在前,謂:集、法智二,集、類智二。 滅智現在前時,二智現在前,謂:滅、法智二,滅、類智二。 道智現在前時,二智現在前,謂:道、法智二。 隨法行,亦爾。 信勝解: 法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法、苦智二,法、集智二,法、滅智二,法、道智——非他心智二,是他心智三。 類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類、苦智二,類、集智二,類、滅智二,類、道智——非他心智`[*1-1]二=一【宮】*`二,是他心智三。 他心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他心、世俗智二,他心、道、法智三,他心、道、類智三。 世俗智現在前時,或一、二智現在前,謂:世俗智——非他心智一,是他心智二。 苦智現在前時,二智現在前,謂:苦、法智二,苦、類智二。 集智現在前時,二智現在前,謂:集、法智二,集、類智二。 滅智現在前時,二智現在前,謂:滅、法智二,滅、類智二。 道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道、法智——非他心智二,是他心智三。道、類智——非他心智二,是他心智三。 見至、身證,亦爾。 慧解脫: 法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 法、苦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法、集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法、滅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法、道智——非盡、無生、他心智二。是盡或無生或他心智三。 類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 類、苦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類、集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類、滅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類、道智——非盡、無生、他心智二,是盡或無生或他心智三。 他心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他心、世俗智二,他心、道、法智三,他心、道、類智三。 世俗智現在`[前=前時【三宮】]`前,或一、二智現在前,謂:世俗智——非他心智一,是他心智二。 苦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 苦、法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苦、類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集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 集、法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集、類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滅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 滅、法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滅、類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道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 道、法智——非盡、無生、他心智二。是盡或無生或他心智三。 道、類智——非盡、無生、他心智二。是盡或無生或他心智三。 俱解脫,亦爾。 隨信行乃至俱解脫,於三三摩地幾成就?幾不成就? 答:隨信行於三三摩地,滅法智忍——未已生,成就二;已生,成`[就〔-〕【聖】]`就三。 隨法行,亦爾。 信勝解乃至俱解脫,於三三摩地皆成就。 隨信行乃至俱解脫,於三三摩地成就過去幾?未來幾?現在幾? 答:隨信行於三三摩地,若依空入正性離生: 苦法智忍時,——過去無,未來二,現在一。 苦法智乃至集法智忍時,過去一,未來二,現在一。 集法智乃至集類智時,——過去、未來`[一=二【三宮聖】]`一,現在一。 滅法智忍時,——過去二,未來三,現在一。 滅法智乃至道類智忍時,——過去、未來三,現在一。 若依無願入正性離生: 苦法智忍時,——過去無,未來二,現在一。 苦法智乃至集類智時,——過去一,未來二,現在一。 滅法智忍時,——過去一,未來三,現在一。 滅法智乃至道類智忍時,過去二,未來三,現在一。 隨法行,亦爾。 信勝解乃至俱解脫,於三三摩地,皆未來三,過去若已滅不失,現在若現在前。 隨信行乃至俱解脫,空、無願、無相三摩地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耶? 答:隨信行 空——三摩地現在前時,或二,或無。謂:苦、法智二,苦、類智二,`[三=二【三宮】]`三忍時無。 無願三摩地現在前時,或二,或無。謂:苦、法智二,苦、類智二,集、法智二,集、類智二。道、法智二,六忍時無。 無`[相=想【聖】]`相三摩地現在前時,或二,或無。謂:滅、法智二,滅、類智二,二忍時無。 隨法行,亦爾。 信勝解 空——三摩地現在前時,二智現在前,謂:苦、法智二,苦、類智二。 無願三摩地現在前時,或二,或三。謂: 苦、法智二,苦、類智`[二=三【明】]`二,集、法智二,集、類智二。 道、法智——非他心智二,是他心智三。 道、類智——非他心智二,是他心智三。 無相三摩地現在前時,二智現在前,謂:滅、法智二,滅、類智二。 見至、身證,亦爾。 慧解脫 空三摩地現在前時,二智現在前,謂:苦、法智二,苦、類智二。 無願三摩地現在前時,或二,或三。謂: 苦、法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苦、類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集、法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集、類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道、法智——非盡、無生、他心智二。是盡或無生或他心智三。 道、類智——非盡、無生、他心智二。是盡或無生或他心智三。 無相三摩地現在前時,或二,或三。謂: 滅、法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二【宮】]`三。 滅、類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俱解脫,亦爾。 隨信行乃至俱解脫,三無漏根、七覺支、八道支隨應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耶? 答: 隨信行: 未知當`[知〔-〕【聖】]`知根現在前時,或二,或無。謂: 苦、法智二,苦、類智二,集、法智二,集、類智二。滅、法智二,滅、類智二,道、法智二,八忍時無。 七覺支、八道支現在前時,亦爾。 `[如隨信行〔-〕【聖】]`如隨信行,隨法行,亦爾。 信勝解 已知根現在前時,或二,或三。謂: 苦、法智二,苦、類智二,集、法智二,集、類智二,滅、法智二,滅、類智二。 道、法智——非他心智二,是他心智三。道、類智——非他心智二,是他心智三。 七覺支、八道支現在前時,亦爾。 `[如信勝解〔-〕【聖】,知信勝解【三宮】]`如信勝解,見至、身證,亦爾。 慧解脫 具知根現在前時,或二,或三。謂: 苦、法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二【宋元】]`三。 苦、類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集、法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集、類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滅、法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滅、類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 道、法智——非盡、無生、他心智二。是盡,或無生,或他心智三。 道、類智——非盡、無生、他心智二。是盡,或無生,或他心智三。 七覺支、七道支,亦爾。 正見現在前時,或二,或三。 苦、法智二,苦、類智二,集、法智二,集、類智二,滅、法智二,滅、類智二。 道、法智——非他心智二,是他心智三。道、類智——非他心智`[二=一【宮】]`二,是他心智三。 `[如慧解脫〔-〕【聖】]`如慧解脫,俱解脫,亦爾。 諸法法智相應,彼法類智相應耶? 答:不爾。 設法類智相應,彼法法智相應耶? 答:不爾。 對世俗智,亦爾。 諸法法智相應,彼法他心智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法智相應非他心智。謂:他心智所不攝法智相應法。 有法他心智相應非法智。謂:法智所不攝他心智相應法 有法法智相應亦他心智。謂:法智所攝他心智相應法。 有法非法智相應亦非他心智。謂:法智、他心智,及法智、他心智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對苦、集、滅、道智及正見,亦爾。 諸法法智相應,彼法空三摩地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法智相應非空。謂:法智相應空,及空不相應法智相應法。 有法空相應非法智。謂:空相應法智,及法智不相應空相應法。 有法法智相應亦空。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法智相應亦非空。謂:法智不相應空,空不相應法智,及法智、空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對無願、無相、喜覺支、正思惟,亦爾。 諸法法智相應,彼法未知當知根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法智相應非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所不攝法智相應法。 有法未知當知根相應非法智。謂:未知當知根所攝法智,及法智不攝、不相應未知當知根相應法。 有法法智相應亦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所攝法智相應法。 有法非法智相應亦非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所不攝法智,及法智未知當知根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對已知、具知根,亦爾。 諸法法智相應,彼法念覺支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法智相應非念。謂:法智相應念覺支。 有法念覺支相應非法智。謂:法智及法智不相應念覺支相應法。 有法法智相應亦念。`[謂=謂除法智相應念諸餘法智【三宮】]`謂:`[二〔-〕【三】]`二相應法。 有法非法智相應亦非念。謂:法智不相應念覺支。及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對精進、輕安、定、捨覺支,正精進、正念、正定,亦爾。 諸法法智相應,彼法擇法覺支相應耶? 答:諸法法智相應,亦擇法覺支。 有法擇法覺支相應非法智。謂:法智所不攝擇法覺支相應法。 如法智對後,類智對後,亦爾。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九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十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智蘊第三中七聖納息第五之二 諸法他心智相應,彼法世俗智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他心智相應非世俗智。謂:世俗智所不攝他心智相應法。 有法世俗智相應非他心智。謂:他心智所不攝世俗智相應法。 有法他心智相應亦世俗智。謂:他心智所攝世俗智相應法。 有法非他心智相應亦非世俗智。謂:他心、世俗智,及他心、世俗智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對道智、擇法覺支、正見,亦爾。 諸法他心智相應,彼法苦智相應耶? 答:不爾。 設法苦智相應,彼法他心智相應耶? 答:不爾。 對集、滅智,空、無相三摩地,未知當知根,亦爾。 諸法他心智相應,彼法無願三摩地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他心智相應非無願。謂:他心智相應無願,及「無願不相應他心智」相應法。 有法無願相應非他心智。謂:無願相應他心智,及「他心智不相應無願」相應法。 有法他心智相應亦無願。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他心智相應亦非無願。謂:他心智不相應無願。無願不相應他心智,及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對念、精進、喜、輕安、定、捨覺支,正思惟、正精進、正念、正定,亦爾。 諸法他心智相應,彼法已知根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他心智相應非已知根。謂:已知根所不攝他心智相應法。 有法已知根相應非他心智。謂:已知根所攝他心智,及他心智不攝不相應已知根相應法。 有法他心智相應亦已知根。謂:已知根所攝他心智相應法。 有法非他心智相應亦非已知根。謂:已知根所不攝他心智,及他心智已知根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對具知根,亦爾。 諸法世俗智相應,彼法苦智乃至正定相應耶? 答:不爾。 設法苦智乃至正定相應,彼法世俗智相應耶? 答:不爾。 諸法苦智相應,彼法集智相應耶? 答:不爾。 設法集智相應,彼法苦智相應耶? 答:不爾。 對滅、道智,無相三摩地,亦爾。 諸法苦智相應,彼法空三摩地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苦智相應非空。謂:苦智相應空,`[及〔-〕【三】]`及空不相應苦智相應法。 有法空三摩地相應非苦智。謂:空相應苦智,及苦智不相應空相應法。 有法苦智相應亦空。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苦智相應亦非空。謂:苦智不相應空。空不相應苦智,及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對無願,亦爾。 對三無漏根、七覺支、八道支,如法智說。 諸法集智相應,彼法滅智相應耶? 答:不爾。 設法滅智相應,彼法集智相應耶? 答:不爾。 對道智、空、無相三摩地,亦爾。 諸法集智相應,彼法無願三摩地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集智相應非無願。謂:集智相應無願。 有法無願相應非集智。謂:集智及集智不相應無願相應法。 有法集智相應亦無願。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集智相應亦非無願。謂:集智不相應無願,及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對三無漏根、七覺支、八道支,如法智說。 諸法滅智相應,彼法道智相應耶? 答:不爾。 設法道智相應,彼法滅智相應耶? 答:不爾。 對空、無願三摩地,亦爾。 諸法滅智相應,彼法無相三摩地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滅智相應非無相。謂:滅智相應無相。 有法無相`[三摩地〔-〕【三宮聖】]`三摩地相應非滅智。謂:滅智及滅智不相應無相相應法。 有法滅智相應亦無相。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滅智相應亦非無相。謂:滅智不相應無相,及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對三無漏根、七覺支、八道支,如法智說。 諸法道智相應,彼法空三摩地相應耶? 答:不爾。 設法空三摩地相應,彼法道智相應耶? 答:不爾。 對無相三摩地,亦爾。 諸法道智相應,彼法無願三摩地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道智相應非無願。謂:道智相應無願。 有法無願相應非道智。謂:道智及道智不相應無願相應法。 有法道智相應亦無願。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道智相應亦非無願。謂:道智不相應無願,及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對三無漏根,七覺支,八道支,如法智說。 諸法空三摩地相應,彼法無願三摩地相應`[耶=取【明】]`耶? 答:不爾。 設法無願三摩地相應,彼法空三摩地相應耶? 答:不爾。 對無相,亦爾。 諸法空三摩地相應,彼法未知當知根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空相應非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所不攝空相應法。 有法未知當知根相應非空。謂:未知當知根所攝空,及空不攝不相應未知當知根相應法。 有法空相應亦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所攝空相應法。 有法非空相應亦非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所不攝空,及空、未知當知根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對已知具知根,亦爾。 諸法空三摩地相應,彼法念覺支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空相應非念`[1]覺支〔-〕【三宮聖】*`覺支。謂:空相應念`[*1]`覺支。 有法念`[*1-2]覺支〔-〕【三宮聖】*`覺支相應非空。謂:空及空不相應念`[*1]`覺支相應法。 有法空相應亦念`[*1-4]覺支〔-〕【三宮聖】*`覺支。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空相應亦非念`[*1-5]覺支〔-〕【三宮聖】*`覺支。謂:空不相應念覺支,及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對擇法、精進、輕安、捨覺支,正見、正精進、正念,亦爾。 諸法空三摩地相應,彼法喜覺支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空相應非喜。謂:空相應喜`[*1-6]覺支〔-〕【三宮聖】*`覺支,及喜不相應空相應法。 有法喜`[*1-7]覺支〔-〕【三宮聖】*`覺支相應非空。謂:喜`[*1]`覺支相應空,及空不相應喜`[*1]`覺支相應法。 有法空相應亦喜。謂:二相應法。 有法非空相應亦非喜。謂:空不相應喜`[*1-10]覺支〔-〕【三宮聖】*`覺支。喜`[*1]`覺支不相應空,及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對正思惟,亦爾。 諸法空三摩地相應,彼法定覺支相應耶? 答:諸法空相應,彼法亦定`[*1-12]覺支〔-〕【三宮聖】*`覺支相應。 有法定`[*1-13]覺支〔-〕【三宮聖】*`覺支相應非空。謂:空所不攝定`[*1]`覺支相應法。 對正定,亦爾。 如空對後;無願、無相對後,亦爾。 有差別者:如空對喜覺支;正思惟、無願、無相對喜覺支、正見、正思惟,亦爾。 諸法未知當知根相應,彼法已知根相應耶? 答:不爾。 設法已知根相應,彼法未知當知根相應耶? 答:不爾。 對具知根,亦爾。 諸法未知當知根相應,彼法念覺支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未知當知根相應非念。謂:未知當知根所攝念`[*1-15]覺支〔-〕【三宮聖】*`覺支。 有法念覺支相應非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所不攝念覺支相應法。 有法未知當知根相應亦`[爾=念【三宮】]`爾。謂:未知當知根所攝念`[*1-16]覺支〔-〕【三宮聖】*`覺支相應法。 有法非未知當知根相應亦非念。謂:未知當知根所不攝念`[*1-17]覺支〔-〕【三宮聖】*`覺支,及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對擇法、精進、定覺支,正見、正精進、正念、正定,亦爾。 諸法未知當知根相應,彼法喜覺支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未知當知根相應非喜。謂:未知當知根所攝喜`[*1-18]覺支〔-〕【三宮聖】*`覺支,及喜`[覺支〔-〕【三宮】]`覺支不攝不相應未知當知根相應法。 有法喜覺支相應。非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所不攝喜`[*1-19]覺支〔-〕【三宮聖】*`覺支相應法。 有法未知當知根相應亦喜。謂:未知當知根所攝喜`[*1-20]覺支〔-〕【三宮聖】*`覺支相應法。 有法非未知當知根相應亦非喜。謂:未知當知根所不攝喜`[*1-21]覺支〔-〕【三宮聖】*`覺支,及喜`[*1]`覺支、未知當知根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諸法未知當知根相應,彼法輕安覺支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未知當知根相應非輕安。謂:未知當知根相應輕安`[*1-23]覺支〔-〕【三宮聖】*`覺支。 有法輕安相應非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不相應輕安`[*1-24]覺支〔-〕【三宮聖】*`覺支相應法。 有法未知當知根相應亦輕安。謂:未知當知根相應輕安`[*1-25]覺支〔-〕【三宮聖】*`覺支相應法。 有法非未知當知根相應亦非輕安。謂:未知當知根不相應輕安`[*1-26]覺支〔-〕【三宮聖】*`覺支,及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對捨覺支,亦爾。 諸法未知當知根相應,彼法正思惟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未知當知根相應非正思惟。謂:未知當知根相應正思惟,及正思惟不相應。 未知當知根相應法。 有法正思惟相應非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不相應正思惟相應法。 有法未知當知根相應亦正思惟。謂:未知當知根相應正思惟相應法。 有法非未知當知根相應亦非正思惟。謂:未知當知根不相應正思惟,及`[(未知…應)十一字〔-〕【三宮聖】]`未知當知根正思惟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未知當知根對後;已知、具知根對後,亦爾。 有差別者:具知根對正見,應作四句: 有法具知根相應非正見。謂:具知根所攝正見,及正見不攝不相應具知根相應法。 有法正見相應非具知根。謂:具知根所不攝正見相應法。 有法具知根相應亦正見。謂:具知根所攝正見相應法。 有法非具知根相應亦非正見。謂:具知根所不攝正見,及`[(正見…應)十字〔-〕【三宮聖】]`正見具知根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念覺支乃至正念對後,廣說如〈覺支納息〉。 如說: 苾芻!吾當為汝說四十四智事,汝應諦聽極善作意。 云何四十四智事? 謂:知老死智,知老死集智,知老死滅智,知趣老死滅行智。如是知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智,知行集智,知行滅智,知趣行滅行智。是名四十四智事。 此中知老死智等四十四智事,當言法智乃至道智耶? 答:應言——知老死智是四智。 謂:法、類、世俗、苦智,知老死集智是四智。 謂:法、類、世俗、集智,知老死滅智是四智。 謂:法、類、世俗、滅智,知趣老死滅行智是四智。 謂:法、類、世俗、道智,生乃至行四智,亦爾。 如說:「苾芻!吾當為汝說七十七智事。汝應諦`[聽【麗】,觀【大】(cf. K24n0944_p0997c03)]`聽極善作意。」云何七十七智事? 謂:知生緣老死智。知非不生緣老死智。知過去生緣老死智。知彼非不生緣老死智。知未來生緣老死智。知彼非不生緣老死智,及法住智。 遍知此`[是【麗】,事【大】(cf. K24n0944_p0997c08)]`是無常、有為、`[1]心=思【三宮】,【聖】*`心所作、從緣生、盡法、`[2]滅=減【宮聖】*`滅法、離法、滅法。 如是知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無明緣行智。知非不無明緣行智。知過去無明緣行智。知彼非不無明緣行智。未來無明緣行`[智=智知彼【三宮】]`智。非不無明緣行智,及法住智。 遍知此`[事〔-〕【三宮】]`事是無常、有為、`[*1-1]心=思【三宮】,【聖】*`心所作、從緣生、盡法、`[*2-1]滅=減【宮聖】*`滅法、離法、滅法。 此中知生緣老死智等七十七智事。當言法智乃至道智耶? 答:應言知生緣老死等前六智,皆是四智。謂:法、類、世俗、集智。 第七法住智,是一世俗智。 如知生緣老死七智。乃至知無明緣行七智,亦爾。 若成就法智。彼類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類智。彼法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法智。彼他心智耶? 答:若得不失。 設成就他心智。彼法智耶? 答:若得。 若成就法智。彼世俗智耶? 答:如是。 設成就世俗智。彼法智耶? 答:若得。 若成就法智。彼苦智耶? 答:如是。 設成就苦智。彼法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法智。彼集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集智。彼法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法智。彼滅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滅智。彼法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法智。彼道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道智。彼法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類智。彼他心智耶? 答:若得不失。 設成就他心智。彼類智耶? 答:若得。 若成就類智。彼世俗智耶? 答:如是。 設成就世俗智。彼類智耶? 答:若得。 若成就類智。彼苦智耶? 答:如是。 設成就苦智。彼類智耶? 答:若得。 若成就類智。彼集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集智。彼類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類智。彼滅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滅智。彼類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類智。彼道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道智。彼類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他心智。彼世俗智耶? 答:如是。 設成就世俗智。彼他心智耶? 答:若得不失。 若成就他心智。彼苦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苦智。彼他心智耶? 答:若得不失。 若成就他心智。彼集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集智。彼他心智耶? 答:若得不失。 若成就他心智。彼滅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滅智。彼他心智耶? 答:若得不失。 若成就他心智。彼道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道智。彼他心智耶? 答:若得不失。 若成就世俗智。彼苦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苦智。彼世俗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世俗智。彼集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集智。彼世俗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世俗智。彼滅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滅智。彼世俗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世俗智。彼道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道智。彼世俗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苦智。彼集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集智。彼苦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苦智。彼滅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滅智。彼苦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苦智。彼道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道智。彼苦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集智。彼滅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滅智。彼集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集智。彼道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道智。彼集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滅智。彼道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道智。彼滅智耶? 答:如是。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耶? 答:如是。 設成就未來。彼過去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設成就現在,彼過去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未來法智。彼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設成就現在,彼未來耶? 答:如是。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現在耶? 答:未來定成就,現在若現在前。 設成就未來、現在,彼過去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未來法智,彼過去、現在耶? 答:有未來非過去、現在。謂:彼已得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 有未來及過去非現在。謂:彼已滅不失,不現在前。 有未來及現在非過去。謂:彼現在前未滅,設滅已失。 有未來及過去、現在。謂:彼已滅不失,亦現在前。 設成就過去現在,彼未來耶? 答:如是。 若成就現在法智,彼過去、未來耶? 答:未來定成就。過去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設成就過去、未來,彼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如法智歷六,類、苦、集、滅、道智,亦爾。 若成就過去他心智,彼未來耶? 答:如是。 設成就未來,彼過去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他心智,彼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設成就現在,彼過去耶? 答:如是。 若成就未來他心智,彼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設成就現在,彼未來耶? 答:如是。 若成就過去他心智,彼未來、現在耶? 答:未來定成就,現在若現在前。 設成就未來、現在,彼過去耶? 答:如是。 若成就未來他心智,彼過去、現在耶? 答:有未來非過去、現在。謂:彼已得不失、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 有未來及過去非現在。謂:彼已滅不失,不現在前。 有未來及過去現在。謂:彼現在前。 設成就過去、現在,彼未來耶? 答:如是。 若成就現在他心智,彼過去、未來耶? 答:如是。 設成就過去、未來,彼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若成就過去世俗智,彼未來耶? 答:如是。 設成就未來,彼過去耶? 答:如是。 若成就過去世俗智,彼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設成就現在,彼過去耶? 答:如是。 若成就未來世俗智,彼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設成就現在,彼未來耶? 答:如是。 若成就過去世俗智,彼未來、現在耶? 答:未來定成就,現在若現在前。 設成就未來、現在,彼過去耶? 答:如是。 若成就未來世俗智。彼過去、現在耶? 答:過去定成就,現在若現在前。 設成就過去、現在,彼未來耶? 答:如是。 若成就現在世俗智,彼過去、未來耶? 答:如是。 設成就過去、未來,彼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類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設成就過去類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類智耶? 答:若得。 設成就未來類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現在類智耶? 答:若現在前。 設成就現在類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現在類智耶? 答: 有過去法智非過去、現在類智。謂: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 有過去法智及過去類智非現在。謂:法、類智已滅不失。類智不現在前。 有過去法智及現在類智非過去。謂:法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未滅,設滅已失。 有過去法智及過去、現在類智。謂:法、類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 設成就過去、現在類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現在類智耶? 答:有過去法智非未來、現在類智。謂:法智已滅`[1]不失〔-〕【宮聖】*`不失,未得類智。 有過去法智及未來類智非現在。謂:法智已滅不失,已得類智,不現在前。 有過去法智及未來、現在類智。謂:法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 設成就未來、現在類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2]已=已已【聖】*`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未來類智耶? 答:有過去法智非過去、未來類智。謂:法智已滅`[*1-1]不失〔-〕【宮聖】*`不失,未得類智。 有過去法智及未來類智非過去。謂:法智已滅不失,已得類智未滅,設滅已失。 有過去法智及過去、未來類智。謂:法、類智已滅不失。 設成就過去、未來類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未來、現在類智耶? 答: 有過去法智非過去、未來、現在類智。謂:法智已滅不失,未得類智。 有過去法智及未來類智非過去、現在。謂:法智已滅不失,已得類智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 有過去法智及未來、現在類智非過去。謂:法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未滅,設滅已失。 有過去法智及過去、未來類智非現在。謂:法、類智已滅不失,類智不現在前。 有過去法智及過去、未來、現在類智。謂:法、類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 設成就過去、未來、現在類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如對類智作小七,對集、滅、道智,亦爾。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他心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設成就過去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他心智耶? 答:若已得不失。 設成就未來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現在他心智耶? 答:若現在前。 設成就現在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現在他心智耶? 答: 有過去法智非過去、現在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 有過去法智及過去他心智非現在。謂:`[3]法=法智【三宮】*`法、他心智已滅不失,他心智不現在前。 有過去法智及過去、現在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現在前。 設成就過去、現在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現在他心智耶? 答: 有過去法智非未來、現在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未得他心智,設得已失。 有過去法智及未來他心智非現在。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已得不失,不現在前。 有過去法智及未來、現在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現在前。 設成就未來、現在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未來他心智耶? 答: 有過去法智非過去、未來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未得他心智,設得已失。 有過去法智及未來他心智非過去。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已得不失、未滅,設滅已失。 有過去法智及過去、未來他心智。謂:`[*3-1]法=法智【三宮】*`法、他心智已滅不失。 設成就過去、未來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未來、現在他心智耶? 答: 有過去法智非過去、未來、現在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未得他心智。設得已失。 有過去法智及未來他心智非過去、現在。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已得不失、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 有過去法智及過去、未來他心智非現在。謂:法、他心智已滅不失,他心智不現在前。 有過去法智及過去、未來、現在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現在前。 設成就過去、未來、現在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世俗智耶? 答:如是。 設成就過去世俗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世俗智耶? 答:如是。 設成就未來世俗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現在世俗智耶? 答:若現在前。 設成就現在世俗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現在世俗智耶? 答:過去定成就,現在若現在前。 設成就過去、現在世俗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現在世俗智耶? 答:未來定成就,現在若現在前。 設成就未來、現在世俗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聖】]`答:若`[*2-1]已=已已【聖】*`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未來世俗智耶? 答:如是。 設成就過去、未來世俗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未來、現在世俗智耶? 答:過去、未來定成就,現在若現在前。 設成就過去、未來、現在世俗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苦=若【明】]`苦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設成就過去苦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苦智耶? 答:如是。 設成就未來苦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現在苦智耶? 答:若現在前。 設成就現在苦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現在苦智耶? 答: 有過去法智非過去、現在苦智。謂:法智已滅不失,苦智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 有過去法智及過去苦智非現在。謂:法苦智已滅不失,苦智不現在前。 有過去法智及現在苦智非過去。謂:法智已滅不失,苦智現在前、未滅,設滅已失。有過去法智及過去、現在苦智。謂:法苦智已滅不失,苦智現在前。 設成就過去、現在苦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現在苦智耶? 答:未來定成就,現在若現在前。 設成就未來、現在苦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未來苦智耶? 答:未來定成就。過去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設成就過去、未來苦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未來、現在苦智耶? 答: 有過去法智及未來苦智非過去、現在。謂:法智已滅不失,苦智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 有過去法智及未來、現在苦智非過去。謂:法智已滅不失,苦智現在前、未滅,設滅已失。 有過去法智及過去、未來苦智非現在。謂:法、苦智已滅不失,苦智不現在前。 有過去法智及過去、未來、現在苦智。謂:法、苦智已滅不失,苦智現在前。 設成就過去、未來、現在苦智,彼過去法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 如法智對後作小七,乃至滅智對道智,隨其所應作小七,亦爾。 如小七,大七,亦爾。 差別者:以二或多對一。或以一對二或多。如過去為首有七,未來乃至過去、未來、現在為首,亦各有七。如應當知。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十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十一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蘊第四中惡行納息第一 三行對三根  及對十業道 三業對十道  九門業相攝 身心受四句  三障體云何 何大罪大果  此章願具說 三惡行,三不善根,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應作四句。 有惡行非不善根。謂:身、語惡行,邪見不善思。 有不善根非惡行。謂:癡不善根。 有惡行亦不善根。謂:貪、欲、瞋恚。 有非惡行非不善根。謂:除前相。 三妙行,三善根,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應作四句。 有妙行非善根。謂:身、語妙行及善思。 有善根非妙行。謂:正見`[不=所不【三宮】]`不攝無癡善根。 有妙行亦善根。謂:無貪、無瞋、正見。 有非妙行非善根。謂:除前相。 三惡行,十不善業道,為三攝十?十攝三耶? 答:三攝十,非十攝三。不攝者何?謂:除業道所攝`[2]身=餘身【三】*,【宮】`身、語、意惡行,`[所餘身語意惡行〔-〕【宋元】]`所餘身、語、意惡行。 三妙行,十善業道,為三攝十?十攝三耶? 答:三攝十,非十攝三。不攝者何?謂:除業道所攝`[*2-1]身=餘身【三】*,【宮】`身、語、意妙行,所餘身、語、意妙行。 三業,十業道,為三攝十?十攝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業非業道。謂:`[意業及〔-〕【明宮】]`意業,及業道所不攝身、語`[業=業及意業【元明】,業及意業全【宮】]`業。 有業道非業。謂:後三業道。 有業亦業道。謂:前七業道。 有非業非業道。謂:除前相。 三業謂:身、語、意業。 四業謂:黑黑異熟業、白白異熟業、黑白黑白異熟業、非黑非白無異熟業。 能盡諸業,為三攝四?四攝三耶? 答:三攝四,非四攝三。不攝者何?謂:除能斷諸業學思,餘無漏業、無色界繫善業、`[一切〔-〕【三】]`一切無記業。 三業謂:身、語、`[7]意=意業【三宮】*`意。 復有三業,謂:順現法受業、順次生受業、順後次受業。 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前攝後,非後攝前。不攝者何?謂:不定業、無記業、無漏業。 三業謂:身、語、`[*7-1]意=意業【三宮】*`意。 復有三業,謂:順樂受業、順苦受業、順不苦不樂受業。 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前攝後,非後攝前。不攝者何?謂:無記業、無漏業。 三業謂:身、語、`[*7-2]意=意業【三宮】*`意。 復有三業,謂:過去、未來、現在業。 復有三業,謂:善、不善、無記業。 復有三業,謂: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業。 復有三業,謂:見所斷、修所斷、無斷業。 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隨其事。展轉相攝。 三業謂:身、語、`[*7-3]意=意業【三宮】*`意。 復有三業,謂:欲、色、無色界繫業。 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前攝後,非後攝前。不攝者何?謂:無漏業。 四業如前說。 三業謂:順現法受`[8]等=等業【三宮】*`等。 為四攝三?三攝四耶? 答:應作四句。 有四非三。謂:能斷諸業學思欲界繫善、不善、不定業,及色界繫善、不定業。 有三非四。謂:無色界繫善、決定業。 有四亦三。謂:欲界繫善、不善、決定業,及色界繫善、決定業。 有非四非三。謂:除能斷諸業學思,餘無漏業,無色界繫善、不定業,及無記業。 四業如前說。 三業謂:順樂受`[*8-1]等=等業【三宮】*`等。 為四攝三?三攝四耶? 答:應作四句。 有四非三。謂:能斷諸業學思。 有三非四。謂:無色界繫善業。 有四亦三。謂:欲界繫善、不善業,色界繫善業。 有非四非三。謂:除能斷諸業學思,餘無漏業,及無記業。 四業如前說。 三業謂:過去等,`[9]善等學等見斷等=業復有三業謂善等業復有三業謂學等業復有三業謂見所斷【三宮】*`善等,學等,見斷等業。 為四攝三?三攝四耶? 答:三攝四,非四攝三。不攝者何?`[謂=為【明】]`謂:除能斷諸業學思,餘無漏業,無色界繫善業,及無記業。 四業如前說。 三業謂:欲界繫`[*8-2]等=等業【三宮】*`等。 `[11]為=謂【三】*`為四攝三?三攝四耶? 答:應作四句。 有四非三。謂:能斷諸業學思。 有三非四。謂:無色界繫善業及無記業。 有四亦三。謂:欲界繫善、不善業,色界繫善業。 有非四非三。謂:除能斷諸業學思,餘無漏業。 三業謂:順現法受`[*8-3]等=等業【三宮】*`等。 復有三業,謂:順樂受`[*8-4]等=等業【三宮】*`等。 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後攝前,非前攝後。不攝者何?謂:不定業。 三業謂:順現法受`[*8-5]等=等業【三宮】*`等。 復有`[12]諸〔-〕【三宮】*`諸三業。謂:過去`[*8-6]等=等業【三宮】*`等,善等,學等,見斷`[*8]`等。 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後攝前,非前攝後。不攝者何?謂:不定業、無記業、無漏業。 三業謂:順現法受`[*8-8]等=等業【三宮】*`等。 復有三業,謂:欲`[界【CB】,果【大】]`界繫`[*8-9]等=等業【三宮】*`等。 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後攝前,`[非前【麗】,前非【大】(cf. K24n0944_p1003c14)]`非前攝後。不攝者何?謂:不定業、無記業。 三業謂:順樂受`[*8-10]等=等業【三宮】*`等 復有`[*12-1]諸〔-〕【三宮】*`諸三業。謂:過去等,善等,學等,見斷`[*8-11]等=等業【三宮】*`等。 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後攝前,非前攝後。不攝者何?謂:無記業、無漏業。 三業謂:順樂受`[*8-12]等=等業【三宮】*`等。 復有三業,謂:欲界繫`[*8-13]等=等業【三宮】*`等。 `[*11-1]為=謂【三】*`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後攝前,非前攝後。不攝者何?謂:無記業。 三業謂:過去`[*8-14]等=等業【三宮】*`等。 復有`[*12-2]諸〔-〕【三宮】*`諸三業,謂:善`[*8-15]等=等業【三宮】*`等,`[學等見斷=復有三業謂學等業復有三業謂見所斷【三宮】]`學等,見斷`[*8]`等。 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隨其事,展轉相攝。 三業謂:過去`[*8-17]等=等業【三宮】*`等。 復有三業,謂:欲界繫`[*8-18]等=等業【三宮】*`等。 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前攝後,非後攝前。不攝者何?謂:無漏業。 三業謂:善`[*8-19]等=等業【三宮】*`等 復有三業,謂:欲界繫`[*8-20]等=等業【三宮】*`等 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前攝後,非後攝前。不攝者何?謂:無漏業。 三業謂:善`[*8-21]等=等業【三宮】*`等 復有諸三業。謂:學`[*8-22]等=等業【三宮】*`等,`[2]見斷等=復有三業謂見所斷等業【三宮】*`見斷等。 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隨其事,展轉相攝。 三業謂:欲界繫`[*8-23]等=等業【三宮】*`等 復有諸三業。謂:學`[*8-24]等=等業【三宮】*`等,`[*2-1]見斷等=復有三業謂見所斷等業【三宮】*`見斷等。 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後攝前,非前攝後。不攝者何?謂:無漏業。 三業謂:學`[*8-25]等=等業【三宮】*`等。 復有三業,謂:`[見斷=見所斷【三宮】]`見斷`[*8-26]等=等業【三宮】*`等。 為前攝後?後攝前耶? 答:隨其事,展轉相攝。 頗有業,感身受非心耶? 答:有。謂:不善業。 頗有業,感心受非身耶? 答:有。謂:善無`[4]尋=等【明】*`尋業。 `[頗=補【明】]`頗有業,感身心受耶? 答:有。謂:善有`[*4-1]尋=等【明】*`尋業。 頗有業,不感身心受,而感異熟耶? 答:有。謂:諸業感色、心不相應行異熟。 如說三障,謂:煩惱障、業障、異熟障。 云何煩惱障? 謂:如有一本性具足熾然貪、瞋、癡煩惱,由如此故,難生厭`[離【CB】,難【大】]`離,難可教誨,難可開悟,難得免離,難得解脫。 云何業障?謂:五無間業。 云何異熟障?謂:諸有情處——那落迦、傍生、鬼界、北拘盧洲、無想天處。 三惡行中,何者最大罪?謂:破僧虛誑語,此業能取無間地獄一`[劫=切【宮】]`劫`[壽=壽量異熟苦【三宮】]`壽果。 三妙行中,何者最大果?謂:第一有等至中思,此業能取非想非非想處八萬劫壽果。 業蘊第四中邪語納息第二 三邪正一`[異=果【三宮】]`異  三惡行曲等 妙淨默相攝  非理等六句 業得果三世  八句異熟果 五業非前後  此章願具說 諸邪語,彼邪命耶?設邪命,彼邪語耶? 答:應作四句。 有邪語非邪命。謂:除`[9]貪所起=趣邪命【三宮】*`貪所起語四惡行,諸餘語惡行。 有邪命非邪語。謂:`[*9-1]貪所起=趣邪命【三宮】*`貪所起身三惡行 有邪語亦邪命。謂:`[*9-2]貪所起=趣邪命【三宮】*`貪所起語四惡行。 有非邪語非邪命。謂:除`[*9-3]貪所起=趣邪命【三宮】*`貪所起身三惡行,諸餘身惡行。 諸邪業,彼邪命耶?設邪命,彼邪業耶? 答:應作四句。 有邪業非邪命。謂:除`[*9-4]貪所起=趣邪命【三宮】*`貪所起身三惡行,諸餘身惡行。 有邪命非邪業。謂:`[*9-5]貪所起=趣邪命【三宮】*`貪所起語四惡行。 有邪業亦邪命。謂:`[*9-6]貪所起=趣邪命【三宮】*`貪所起身三惡行。 有非邪業非邪命。謂:除`[*9-7]貪所起=趣邪命【三宮】*`貪所起語四惡行,諸餘語惡行。 諸正語,彼正命耶?設正命,彼正語耶? 答:應作四句。 有正語非正命。謂:除`[10]無貪所起=趣正命【三宮】*`無貪所起語四妙行,諸餘語妙行。 有正命非正語。謂:`[*10-1]無貪所起=趣正命【三宮】*`無貪所起身`[三=一【宮】]`三妙行。 有正語亦正命。謂:`[*10-2]無貪所起=趣正命【三宮】*`無貪所起語四妙行。 有非正語非正命。謂:除`[*10-3]無貪所起=趣正命【三宮】*`無貪所起身三妙行,諸餘身妙行。 諸正業,彼正命耶?設正命,彼正業耶? 答:應作四句。 有正業非正命。謂:除`[*10-4]無貪所起=趣正命【三宮】*`無貪所起身三妙行,諸餘身妙行。 有正命非正業。謂:`[*10-5]無貪所起=趣正命【三宮】*`無貪所起語四妙行。 有正業亦正命。謂:`[*10-6]無貪所起=趣正命【三宮】*`無貪所起身三妙行。 有非正業非正命。謂:除`[*10-7]無貪所起=趣正命【三宮】*`無貪所起語四妙行,諸餘語妙行。 三惡行,三曲、穢、濁,謂:「身曲、身穢、身濁」,「語曲、語穢、語濁」,「意曲、意穢、意濁」——三。 曲云何?謂:諂所起身、語、意`[12]業=業三【三宮】*`業。 穢云何?謂:瞋所起身、語、意`[*12-1]業=業三【三宮】*`業。 濁云何?謂:貪所起身、語、意業。 為三惡行`[13]攝=攝三【三宮】*`攝曲、穢、濁?`[為=三【三宮】]`為曲、穢、濁`[*13]`攝惡行耶? 答:應作四句。 有惡行非曲、穢、濁。謂:除欲界諂、嗔、貪所起身、語、意惡行,諸餘身、語、意惡行。 有曲、穢、濁非惡行。謂:初靜慮諂、貪所起身、語、意業,及餘色、無色界貪所起意業。 有惡行亦曲、穢、濁。謂:欲界諂、瞋、貪所起身、語、意惡行。 有非惡行非曲、穢、濁。謂:除前相。 三妙行,三`[15]淨=清淨【三宮】*`淨,謂:身、語、意`[*15]`淨。 `[16]為=為三【三宮】*`為妙行`[*13-2]攝=攝三【三宮】*`攝`[*15-2]淨=清淨【三宮】*`淨?`[*16]`為`[*15]`淨`[*13]`攝妙行耶? 答:隨其事。展轉相攝。 三妙行,三寂默。謂:身、語、意寂默。 `[*16-2]為=為三【三宮】*`為妙行`[*13-4]攝=攝三【三宮】*`攝寂默?`[*16]`為寂默`[*13]`攝妙行耶? 答:應作四句。 有妙行非寂默。謂:除無學身、語妙行,諸餘身、語妙行。及一切意妙行。 有寂默非妙行。謂:無學心。 有妙行亦寂默。謂:無學身、語妙行。 有非妙行非寂默。謂:除前相。 三`[*15-4]淨=清淨【三宮】*`淨,三寂默,`[*16-4]為=為三【三宮】*`為`[*15]`淨`[*13-6]攝=攝三【三宮】*`攝寂默?`[*16]`為寂默`[*13]`攝`[*15]`淨耶? 答:應作四句。 有`[*15-7]淨=清淨【三宮】*`淨非寂默。謂:除無學身、語`[*15]`淨,諸餘身、語`[*15]`淨,及一切意`[*15]`淨。 有寂默非`[*15-11]淨=清淨【三宮】*`淨。謂:無學心。 有`[*15-12]淨=清淨【三宮】*`淨亦寂默。謂:無學身、語淨。 有非`[*15-13]淨=清淨【三宮】*`淨非寂默。謂:除前相。 諸身惡行,彼盡非理所引身業耶?設非理所引身業,彼盡身惡行耶? 答:諸身惡行,彼盡非理所引身業。 有非理所引身業,非身惡行。謂:有覆無記身業,及無覆無記非理所引身業。 諸語惡行,彼盡非理所引語業耶?設非理所引語業,彼盡語惡行耶? 答:諸語惡行,彼盡非理所引語業。 有非理所引語業,非語惡行。謂:有覆無記語業,及無覆無`[記=語【元明】]`記非理所引語業。 諸意惡行,彼盡非理所引意業耶?設非理所引意業,彼盡意惡行耶? 答:應作四句。 有意惡行,非非理所引意業。謂:貪欲、瞋恚、邪見。 有非理所引意業,非意惡行。謂:有覆無記意業,及無覆無記非理所引意業。 有意惡行,亦非理所引意業。謂:不善意業。 有非意惡行,亦非非理所引意業。謂:除前相。 諸身妙行,彼盡如理所引身業耶?設如理所引身業,彼盡身妙行耶? 答:諸身妙行,彼盡如理所引身業。 有如理所引身業,非身妙行。謂:無覆無記如理所引身業。 諸語妙行,彼盡如理所引語業耶?設如理所引語業,彼盡語妙行耶? 答:諸語妙行,彼盡如理所引語業。 有如理所引語業,非語妙行。謂:無覆無記如理所引語業。 諸意妙行,彼盡如理所引意業耶?設如理所引意業,彼盡意妙行耶? 答:應作四句。 有意妙行,非如理所引意業。謂:無貪、無瞋、正見。 有如理所引意業,非意妙行。謂:無覆無記如理所引意業。 有意妙行,亦如理所引意業。謂:善意業。 有非意妙行,亦非如理所引意業。謂:除前相。 諸法由業得,彼法當言是善?不善?無記耶? 答:依異熟果諸法由業得,彼法是無記。 定作是說:「依異熟果,諸法由業得,彼法是無記」耶? 答:如是。 為何所欲?如來善心說語,妙音、美音、和雅音、悅意音,此語是善耶? 答:如是。 若作是說:「依異熟果,諸法由業得,彼法是無記。」 則不應言:「如來善心說語,妙音、美音、和雅音、悅意音,此語是善」。 作是說者,不應道理。 若作是說:「如來善心說語,妙音、美音、和雅音、悅意音,此語是善」。 則不應言:「依異熟果,諸法由業得,彼法是無記。」 而作是說,不應道理。 應作是說:「菩薩昔餘生中,造作增長,感異熟果,大宗葉業;由是因緣,展轉出生,如來咽喉,微妙大種;從此能生,妙語音聲;而聲非異熟。」 諸業過去,彼果過去耶? 答:彼果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 諸業未來,彼果未來耶? 答:如是。 諸業現在,彼果現在耶? 答:彼果或現在,或未來。 頗有如身業感`[2]異熟=異熟果【三宮】*`異熟,`[3]語=語業【三宮】*`語、意業不爾耶? 答:有。如身不護,語護;彼於爾時有善心,或無記心。 又!如身護,語不護;彼於爾時有不善心,或無記心。 頗有如語業感`[*2-1]異熟=異熟果【三宮】*`異熟,`[4]身=身業【三宮】*`身、意業不爾耶? 答:`[有如=如有【明】]`有。如身護,語不護;彼於爾時有善心,或無記心。 `[此相違說亦爾=又如身不護語護彼於爾時有不善心或無記心【三宮】]`此相違說,亦爾。 頗有如意業感`[*2-2]異熟=異熟果【三宮】*`異熟,`[*4-1]身=身業【三宮】*`身、語業不爾耶? 答:有。如身護,語護;彼於爾時有不善心。 如身不護,語不護;彼於爾時有善心。 頗有如身業、語業感異熟果,意業不爾耶? 答:有。如身不護,語不護;彼於爾時有善心,或無記心。 如身護,語護;彼於爾時有不善心,或無記心。 頗有如身業、意業感異熟果,語業不爾耶? 答:有。如身不護,語護,彼於爾時有不善心。 如身`[護=諸【宋元】]`護,語不護,彼於爾時有善心。 頗有如語業、意業感異熟果,身業不爾耶? 答:有。如身護,語不護,彼於爾時有不善心。 如身不護,語護,彼於爾時有善心。 頗有如身業、語`[業=業意業【三宮】]`業感異熟果,意業亦爾耶? 答:有。如身不護,語不護,彼於爾時有不善心。 如身護,語護,彼於爾時有善心。 頗有非`[*4-2]身=身業【三宮】*`身、`[*3-1]語=語業【三宮】*`語、意業感異熟,而感`[*2-3]異熟=異熟果【三宮】*`異熟耶? 答:有。謂:心不相應行感`[*2-4]異熟=異熟果【三宮】*`異熟色、心心所法、心不相應行。 頗有順現法受等三業,非前非後受異熟果耶? 答:有。 謂:順現法受業——色。順次生受業——心心所法。順後次受業——心不相應行。 又!順現法受業——心不相應行。順次生受業——色。順後次受業——心心所法。 又!順現法受業——心心所法。順次生受業——心不相應行。順後次受業——色。 頗有順樂受等三業,非前非後受異熟果耶? 答:有。 謂:順樂受業——色。順苦受業——心心所法。順不苦不樂受業——心不相應行。 又!順樂受業——心不相應行。順苦受業——色。順不苦不樂受業——心心所法。 又!順樂受業——心心所法。順苦受業——心不相應行。順不苦不樂受業——色。 頗有三界業,非前非後受異熟果耶? 答:有。 謂:欲界繫業——色。色界繫業——心心所法。無色界繫業——心不相應行。 又!欲界繫業——心不相應行。色界繫業——色。無色界繫業——心心所法。 又!欲界繫業——心心所法。色`[界=界繫【三宮】]`界業——心不相應行。無色繫業——色。 頗有善、不善業,非前非後受異熟果耶? 答:有。 謂:善業——色。不善業——心心所法、心不相應行。 又!善業——心心所法、心不相應行。不善業——色。 頗有見、修所斷業,非前非後受異熟果耶? 答:`[有=所【明】]`有。 謂:見所斷業——色。修所斷業——心心所法、心不相應行。 又!見所斷業——心心所法、心不相應行。修所斷業——色。 業蘊第四中害生納息第三 害生命四種  二熟二防護 身及業成就  `[雜=離【三宮】]`雜染果異熟 不善顛倒等  繫不繫成就 命終受生處  此章願具說 頗有已害生,殺生未滅耶? 答:有。如已斷他命,彼加行未息。 頗有未害生,殺生已滅耶? 答:有。如未斷他命,彼加行已息。 頗有已害生,殺生已滅耶? 答:有。如已斷他命,彼加行已息。 頗有未害生,殺生未滅耶? 答:有。如未斷他命,彼加行未息。 頗有未害生,殺生未滅,此業異熟,定生地獄耶? 答:有。如作無間業加行時命終。 頗有業不善,順苦受,異熟未熟,非不初受異熟果,而起染污心耶? 答:有。如造作增長無間業已,此業最初`[受彼〔-〕【三宮】]`受,彼地獄中有異熟果生。 頗有故思害生命後,不受遠離,而於一切有情得防護耶? 答:有。如起殺加行,致彼必死,而中間證見法性。 若於一切有情得防護。彼於一切有情受遠離耶? 答:應作四句。 有於一切有情得防護,非受遠離。如:不受學處而證見法性。 有於一切有情受遠離,非得防護。如:受學處而犯遠離。 有於一切有情得防護,亦受遠離。如:受學處不犯遠離。 有非於一切有情得防護,亦非受遠離。謂:除前相。 若成就身,彼成就身業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身非身業。謂:處卵㲉,若`[3]異=諸異【三宮】*`異生住`[4]胎=胎藏中【三宮】*`胎,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無=都無【三宮】]`無身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身業非身。謂:`[6]聖=諸聖【三宮】*`聖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身亦身業。謂:`[*6-1]聖=諸聖【三宮】*`聖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儀、`[不=若住不【三宮】]`不律儀,`[8]及=若【三宮】*`及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身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 有非`[成【CB】,或【大】]`成就身亦非身業。謂:`[*3-1]異=諸異【三宮】*`異`[生=至【宋元】]`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身,彼成就語業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身非語業。謂:處卵㲉,若諸異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都無語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語業非身。謂:諸聖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身亦語業。謂:諸聖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語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 有非成就身亦非語業。謂:諸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身,彼成就意業耶? 答:諸成就身,彼定成就意業。有成就意業非身,謂:生無色界。 若成就身,彼成就身業、語業耶? 答: 有成就身,非身業、語業。謂:處卵㲉。若`[*3-2]異=諸異【三宮】*`異生住`[*4-1]胎=胎藏中【三宮】*`胎。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無身、語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身及身業,非語業。謂: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身表,或先有不失。無語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身及語業,非身業。謂: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語表,或先有不失。無身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身及身業、語業。謂:聖者住`[*4-2]胎=胎藏中【三宮】*`胎;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8-1]及=若【三宮】*`及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 設成就身業、語業,彼成就身耶? 答:或成就,或不成就。 云何成就?謂:如前說。 云何不成就?謂:`[*6-2]聖=諸聖【三宮】*`聖者生無色界。 若成就身,彼成就身業、意業耶? 答: 有成就身及意業,非身業。謂:處卵㲉。若`[*3-3]異=諸異【三宮】*`異生住`[*4-3]胎=胎藏中【三宮】*`胎。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無身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身及身業、意業。謂:`[*6-3]聖=諸聖【三宮】*`聖者住`[*4-4]胎=胎藏中【三宮】*`胎;若生欲界,住律儀不律儀,`[*8-2]及=若【三宮】*`及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身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 設成就身業、意業,彼成就身耶? 答:或成就,或不成就。 云何成就?謂:如前說。 云何不成就?謂:`[*6-4]聖=諸聖【三宮】*`聖者生無色界。 若成就身,彼成就語業、意業耶? 答:有成就身及意業,非語`[業=業謂處卵㲉若諸異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無語表設有而失【三宮】]`業。 有成就身及語業、意業。 `[(此皆…表)十九字=謂諸聖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語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三宮】]`此皆如前身對身業、意業中說。差別者:此說語表。 設成就語業、意業,彼成就身耶? 答:或成就,或不成就;`[12]亦如彼說=云何成就謂如前說云何不成就謂諸聖者生無色界【三宮】*`亦如彼說。 若成就身,彼成就身業、語業、意業耶? 答: 有成就身及意業,非身業、語`[業=業謂處卵㲉若諸異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無身語表設有而失【三宮】]`業。 有成就身及身業、意業,非語`[業=業謂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身表或先有不失無語表設有而失【三宮】]`業。 有成就身及語業、意業,非身`[業=業謂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語表或先有不失無身表設有而失【三宮】]`業。 有成就身及身業、語業、意業。`[(此皆…說)十二字=謂諸聖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三宮】]` 此皆如前身對身業、語業中說。 設成就身業、語業、意業,彼成就身耶? 答:或成就,或不成就;`[*12-1]亦如彼說=云何成就謂如前說云何不成就謂諸聖者生無色界【三宮】*`亦如彼說。 若成就身業,彼成就語業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身業,非語業。謂: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身表。或先有不失。無語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語業,非身業。謂: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語表。或先有不失。無身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身業`[及=亦【三宮】]`及語業。謂:`[*6-5]聖=諸聖【三宮】*`聖者住`[*4-5]胎=胎藏中【三宮】*`胎。若生欲界。住律儀不律儀。`[*8-3]及=若【三宮】*`及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若`[*6]`聖者生無色界。 有非成就身業`[及=亦非【三宮】]`及語業。謂:處卵㲉。若`[*3-4]異=諸異【三宮】*`異生住`[*4-6]胎=胎藏中【三宮】*`胎。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無身、語表。設有而失。若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身業,彼成就意業耶? 答:`[設=諸【三宮】]`設成就身業,彼成就意業。 有成就意業,非身業。謂:處卵㲉。若異生住`[*4-7]胎=胎藏中【三宮】*`胎。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無身表,設有而失。若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身業,彼成就語業、意業耶? 答: 有成就身業及意業,非語業。謂: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身表。或先有不失。無語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身業及語業、意業。謂:`[*6-7]聖=諸聖【三宮】*`聖者住`[*4-8]胎=胎藏中【三宮】*`胎。若生欲界。住律儀、不律儀,`[*8-4]及=若【三宮】*`及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若`[*6]`聖者生無色界。 設成就語業、意業,彼成就身業耶? 答:或成就,或不成就。 云何成就?謂:如前說。 云何不成就?謂: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語表。或先有不失。無身表。設有而失。 若成就語業,彼成就意業耶? 答:諸成就語業,彼成就意業。 有成就意業,非語業。`[(此如…表)十六字=謂處卵㲉若諸異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無語表設有而失異生生無色界【三宮】,但上註第六字諸字宮本缺]`此如前身業對意業說。差別者:此說語表。 若業未離染,彼`[4]異=業異【三宮】*`異熟未離染耶? 答:諸業未離染,彼異`[熟=熟定【三宮】]`熟未離染。 或有異熟未離染,彼業已離染。謂:預流者見所斷,業已離染,彼異熟未離染。 若業已離染,彼異熟已離染耶? 答:諸異熟已離染,彼`[業=業定【三宮】]`業已離染。 或有業已離染,彼異熟未離染。謂:預流者見所斷,業已離染,彼異熟未離染。 若業有果,彼業皆有異熟耶? 答:諸業有異熟,彼業皆有果。 或有業有果,彼業無異熟。謂:無記業、無漏業。 若業無果,彼業皆無異熟耶? 答:無有業無果。 或有業無異熟。謂:無記業、無漏業。 若業不善,彼業皆顛倒耶? 答:應作四句。 有業不善,彼業非顛倒。謂:如有一`[7]起此見立此=具因果見起如是見立如是【三宮】*`起此見,立此論:「有業、有業果異熟」,而行身、語、意惡行。 又!如有一:於見有不見想。於聞、覺、知,有不聞、覺、知想,彼覆此想、此`[8]忍=忍此見【三宮】*`忍、此欲,說言:「我見,我聞、覺、知」。 或於不見有見想,於不聞、覺、知有聞、覺、知想,彼覆此想、此`[*8-1]忍=忍此見【三宮】*`忍、此欲,言:「我不見,不聞、覺、知。」 有業顛倒,彼業非不善。謂:如有一`[*7-1]起此見立此=具因果見起如是見立如是【三宮】*`起此見,立此論:「無業,無業果異熟。」而行身、語、意妙行。 又!如有一:於見有不見想,於聞、覺、知有不聞、覺、知想,彼不覆此想、此`[*8-2]忍=忍此見【三宮】*`忍、此欲,`[說〔-〕【三宮】]`說言:「我不見,我不聞、覺、知」。 或於不見有見想,於不聞、覺、知有聞、覺、知想,彼不覆此想、此`[*8-3]忍=忍此見【三宮】*`忍、此欲,說言:「我見,我聞、覺、知」。 有`[業=業果【三宮】]`業不善亦顛倒。謂:如有一`[*7-2]起此見立此=具因果見起如是見立如是【三宮】*`起此見,立此論:「無業、無業果異熟」,復行身、語、意惡行。 又!如有一:於見有見想,於聞、覺、知有聞、覺、知想,彼覆此想、此`[*8-4]忍=忍此見【三宮】*`忍、此欲,言:「我不見不聞、覺、知」。 或於不見有不見想,於不聞、覺、知有不聞、覺、知想,彼覆此想、此`[*8-5]忍=忍此見【三宮】*`忍、此欲,說言:「我見,我聞、覺、知」。 有業非不善,非顛倒。謂:如有一`[*7-3]起此見立此=具因果見起如是見立如是【三宮】*`起此見,立此論:「有業、有業果異熟」,復行身、語、意妙行。 又!如有一:於見有見想,於聞、覺、知有聞、覺、知想,彼不覆此想、此`[*8-6]忍=忍此見【三宮】*`忍、此欲,說言:「我見,我聞、覺、知」。 或於不見有不見想,於不聞、覺、知有不聞、覺、知想,彼不覆此想、此`[*8-7]忍=忍此見【三宮】*`忍、此欲,言:「我不見,不聞、覺、知。」 若業善,彼業不顛倒耶? 答:應作四句。 前第二句作此第一句。 前第一句作此第二句。 前第四句作此第三句。 前第三句作此第四句。——廣如前說。 若成就不善業,彼成就色、無色界繫業耶? 答:諸成就不善業,彼定成就色、無色界繫業。 有成就色、無色界繫業,非不善`[業=繫【明】]`業。謂:生欲界,已離欲界染;若生色界。 若成就欲界繫善業,彼成就色、無色界繫業耶? 答:諸成就欲界繫善業,彼定成就色、無色界繫業。 有成就色、無色界繫業,非欲界繫善業。謂:斷善根補特伽羅,若生色界。 若成就欲界繫善業,彼成就色、無色界繫善業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欲界繫善業,非色、無色界繫善業。謂:生欲界,不斷善根,未得色界善心。 有成就色、無色界繫善業,非欲界繫善業。謂:生色界,得無色界善心。 有成就欲界繫善業,亦色、無色界繫善業。謂:生欲界,得無色界善心。 有非成就欲界繫善業,亦非色、無色界繫善業。謂:斷善根補特伽羅。 若成就欲界繫業,彼成就色界繫業耶? 答:如是。 設成就色界繫業,彼成就欲界繫業耶? 答:如是。 若成就欲界繫業,彼成就無色界繫業耶? 答:諸成就欲界繫業,彼定成就無色界繫業。 有成就無色界繫業,非欲界繫業。謂:生無色界補特伽羅。 若成就欲界繫業,彼成就不繫業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欲界繫業,非不繫業。謂:`[*4-1]異=業異【三宮】*`異生生欲、色界。 有成就不繫業,非欲界繫業。謂:`[*6-9]聖=諸聖【三宮】*`聖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欲界繫業,亦不繫業。謂:`[*6-10]聖=諸聖【三宮】*`聖者生欲、色界。 有非成就欲界繫業,亦非不繫業。謂:`[*4-2]異=業異【三宮】*`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色界繫業,彼成就無色界繫業耶? 答:諸成就色界繫業,彼定成就無色界繫業。 有成就無色界繫業,非色界繫業。謂:諸有情生無色界。 若成就色界繫業,彼成就不繫業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色界繫業,非不繫業。謂:`[*4-3]異=業異【三宮】*`異生生欲、色界。 有成就不繫業,非色界繫業。謂:`[*6-11]聖=諸聖【三宮】*`聖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色界繫業,亦不繫業。謂:`[*6-12]聖=諸聖【三宮】*`聖者生欲、色界。 有非成就色界繫業,亦非不繫業。謂:`[*4-4]異=業異【三宮】*`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無色界繫業,彼成就不繫業耶? 答:諸成就不繫業,彼定成就無色界繫業。 有成就無色界繫業,非不繫業。謂:諸異生。 若成就欲界、色界、無色界繫、不繫業,彼命終生何處? 答:或欲界,或色界,或無色界,或無生處。 `[1]說一切有部=阿毘達磨【明】*`說一切有部發智論`[2]卷第十一=卷第十一(說一切有部)【明】*`卷第十一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十二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蘊第四中表、無表納息第四 表無表總別  四性三世成 業果界是非  有漏等學等 身戒與心慧  總別修不修 戒類三世成  此章願具說 若成就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身表非此無表。謂: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身表,不得此無表。或先有此表不失,不得此無表。 有成就身無表非此表。謂:`[3]聖者=諸聖者【三宮】*,【聖】下同`聖者住`[胎=胎藏中【三宮聖】下同]`胎,若生欲界,住律儀,不得別解脫律儀,無身表,設有而失;若生色界,無身表,設有而失;若聖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身表亦此無表。謂:生欲界,住律儀,不得別解脫律儀,現有身表,亦得此無表;或先有此表不失,亦得此無表。若住別解脫律儀,若住不律儀,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身表,亦得此無表;或先有此表不失,亦得此無表。若生色界,現有身表,或先有此表不失。 有非成就身表亦非此無表。謂:住卵`[㲉=聲【聖】]`㲉。若`[異生=諸異生【三宮聖】下同]`異生住胎。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無身表,設有而失。若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善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善身表非此無表。謂:生欲界,住不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身表,不得此無表;或先有此表不失,不得此無表。 有成就善身無表非此表。謂:聖者住胎。若生欲界,住律儀,不得別解脫律儀,無善身表,設有而失。若生色界,無善身表,設有而失。若聖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善身表亦此無表。謂:生欲界,住律儀,不得別解脫律儀,現有善身表,亦得此無表;或先有此表不失,亦得此無表。若住別解脫律儀,若住不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身表,亦得此無表;或先有此表不失,亦得此無表。若生色界,現有善身表,或先有此表不失。 有非成就善身表亦非此無表。謂:處卵㲉。若異生住胎。若生欲界,住不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無善身表,設有而失。若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不善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諸成就不善身無表,彼成就此表。 有成就不善身表非此無表。謂:生欲界,住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不善身表,不得此無表。或先有此表不失,不得此無表。 若成就有覆無記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無成就有覆無記身無表,有成就此表。謂:生色界,現有有覆無記身表。 若成就無覆無記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無成就無覆無記身無表,有成就此表。謂:生欲、色界,現有無覆無記身表。 若成就過去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過去身表,非此無表。謂: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有身表不失,不得此無表。 有成就過去身無表,非此表。謂:聖者`[住=胞【宋元】]`住胎。若生欲界,住律儀,不得別解脫律儀,先無身表,設有而失。若生色界,先無身表,設有而失。若`[學者=諸學者【三宮聖】下同]`學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過去身表,亦此無表。謂:生欲界,住律儀,不得別解脫律儀,先有身表不失,亦得此無表。若住別解脫律儀,若住不律儀,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有身表不失,亦得此無表。若生色界,先有身表不失。 有非成就過去身表,亦非此無表。謂:處卵㲉。若異生住胎。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無身表,設有而失。若阿羅漢及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過去善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過去善身表,非此無表。謂:生欲界,住不律儀`[1]及=及住【三宮】*【聖】`及非律儀非不律儀,先有善身表不失,不得此無表。 有成就過去善身無表,非此表。謂:聖者住胎。若生欲界,住律儀,不得別解脫律儀,先無善身表,設有而失。若生色界,先無善身表,設有而失。若學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過去善身表,`[及=亦【三宮】]`及此無表。謂:生欲界,住律`[儀【CB】,律【大】]`儀,不得別解脫律儀,先有善身表不失,亦得此無表。若住別解脫律儀,若住不律儀`[*1-1]及=及住【三宮】*【聖】`及非律儀非不律儀,先有善身表不失,亦得此無表。若生色界,先有善身表不失。 有非成就過去善身表,亦非此無表。謂:處卵㲉。若異生住胎。若生欲界,住不律儀`[*1-2]及=及住【三宮】*【聖】`及非律儀非不律儀,先無善身表,設有而失。若阿羅漢及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過去不善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諸成就過去不善身無表,彼成就此表。 有成就過去不善身表,非此無表。謂:生欲界,住律儀`[*1-3]及=及住【三宮】*【聖】`及非律儀非不律儀,先有不善身表不失,不得此無表。 若成就過去有覆無`[記=設【聖】]`記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無成就過去有覆無記身表及此無表。 若成就過去無覆無記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無成就過去無覆無記身表及此無表。 若成就未來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無成就未來身表,有成就此無表。謂:聖者住胎。若生欲界已,得色界善心。 若生色界。若聖者生無色界。 若成就未來善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無成就未來善身表,有成就此無表。謂:聖者住胎。若生欲界已,得色界善心。若生色界。若聖者生無色界。 若成就未來不善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無成就未來不善身表及此無表。 若成就未來有覆無記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無成就未來有覆無記身表及此無表。 若成就未來無覆無記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無成就未來無覆無記身表及此無表。 若成就現在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現在身表非此無表。謂:生欲界,住律儀,不得別解脫律儀,現有身表,不得此無表,設先有身表不失,而不得此無表。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身表,不得此無表,設先有身表不失,而不得此無表。若生色界,現有身表。 有成就現在身無表非此表。謂:生欲界,住律儀,不得別解脫律儀,正在定;設不在定,現無身表,先有身表不失,得此無表。若住別解脫律儀`[*1-4]及=及住【三宮】*【聖】`及不律儀,現無身表。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無身表,先有身表不失,得此無表。若生色界,正在定。 有成就現在身表亦此無表。謂:生欲界,住律儀,不得別解脫律儀,現有身表,得此無表,或先有身表不失,得此無表。若住別解脫律儀`[*1-5]及=及住【三宮】*【聖】`及不律儀,現有身表。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身表,得此無表,或先有身表不失,得此無表。 有非成就現在身表亦非此無表。謂:處卵㲉`[及住胎=及住胎藏【三宮聖】下同]`及住胎中。若生欲界,住律儀,不得別解脫律儀,不在定,現無身表;設先有身表不失,而不得此無表。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無身表,設先有身表不失,而不得此無表。若生色界,不在定,現無身表。若生無色界。 若成就現在善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現在善身表非此無表。謂:生欲界,住律儀,不得別解脫律儀,現有善身表,不得此無表;設先有善身表不失,而不得此無表。若住不律儀`[5]及=及住【宮聖】*`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身表,不得此無表;設先有善身表不失,而不得此無表。若生色界,現有善身表。 有成就現在善身無表非此表。謂:生欲界,住律儀,不得別解脫律儀,正在定;設不在定,現無善身表,先有善身表不失,而得此無表。若住別解脫律儀,現無善身表。若住不律儀`[*5-1]及=及住【宮聖】*`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無善身表,先有善身表不失,而得此無表。若生色界,正在定。 有成就現在善身表亦此無表。謂:生欲界,住律儀,不得別解脫律儀,現有善身表,亦得此無表,先有善身表不失,得此無表。若住別解脫律儀,現有善身表。若住不律儀及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身表,亦得此無表,先有善身表不失,得此無表。 有非成就現在善身表亦非此無表。謂:處卵㲉及住胎中。若生欲界,住律儀,不得別解脫律儀,不在定,現無善身表;設先有善身表不失,而不得此無表。若住不律儀`[*5-2]及=及住【宮聖】*`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無善身表;設先有善身表不失,而不得此無表。若生色界,不在定,現無善身表。若生無色界。 若成就現在不善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現在不善身表非此無表。謂:生欲界,住律儀`[*5-3]及=及住【宮聖】*`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不善身表,不得此無表;設先有不善身表不失,而不得此無表。 有成就現在不善身無表非此表。謂:生欲界,住不律儀,現無不善身表。若住律儀`[*5-4]及=及住【宮聖】*`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無不善身表,先有不善身表不失,得此無表。 有成就現在不善身表亦此無表。謂:生欲界,住律儀`[*5-5]及=及住【宮聖】*`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不善身表,亦得此無表;先有不善身表不失,得此無表。若住不律儀,現有不善身表。 有非成就現在不善身表亦非此無表。謂:處卵㲉。若住胎中。若生欲界,住律儀`[*5-6]及=及住【宮聖】*`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無不善身表;設先有不善身表不失,而不得此無表。若生色、無色界。 若成就現在有覆無記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無成就現在有覆無記身無表。有成就此表。謂:生色界,現有有覆無記身表。 若成就現在無覆無記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 答:無成就現在無覆無記身無表,有成就此表。謂:生欲、色界,現有無覆無記身表。 如廣說身表無表。如是語表無表。廣說亦爾。 若業欲界繫,彼業果欲界繫耶? 答:諸業欲界繫,彼業果亦爾。 有業果欲界繫非彼業。謂:由色界道。作欲界化。發欲界語。 若業色界繫,彼業果色界繫耶? 答:諸業果色界繫,彼業亦爾。 有業色界繫非彼業果。謂:由色界道。作欲界化。發欲界語。及由色界道,證諸結斷。 若業無色界繫,彼業果無色界繫耶? 答:諸業果無色界繫,彼業亦爾。 有業無色界繫非彼業果。謂:由無色界道,證諸結斷。 若業不繫,彼業果不繫耶? 答:諸業不繫,彼業果亦爾。 有業果不繫非彼業。謂:由色、無色界道,證諸結斷。 若業非欲界繫,彼業果非欲界繫耶? 答:諸業果非欲界繫,彼業亦爾。 有業非欲界繫,非彼業果。謂:由色界道,作欲界化,發欲界語。 若業非色界繫,彼業果非色界繫耶? 答:諸業非色界繫,彼業果亦爾。 有業果非色界繫非彼業。謂:由色界道,作欲界化,發欲界語;及由色界道,證諸結斷。 若業非無色界繫,彼業果非無色界繫耶? 答:諸業非無色界繫,彼業果亦爾。 有業果非無色界繫非彼業。謂:由無色界道,證諸結斷。 若業非不繫,彼業果非不繫耶? 答:諸業果非不繫,彼業亦爾。 有業非不繫,非彼業果。謂:由色、無色界道,證諸結斷。 `[頗業=頗有業【三宮宮】下同]`頗業有漏,有漏果耶?——答:有。謂:等流、異熟果。 頗業有漏,無漏果耶?——答:有。謂:離繫果。 頗業有漏,有漏、無漏果耶?——答:有。謂:等流、異熟、離繫果。 頗業無漏,無漏果耶?——答:有。謂:等流、離繫果。 頗業無漏,有漏果耶?——答:無。 頗業無漏,有漏、無漏果耶?——答:無。 頗業有漏、無漏,有漏、無漏果耶? 答:無。 頗業有漏、無漏,有漏果耶?——答:無。 頗業有漏、無漏,無漏果耶?——答:無。 頗業學,學果耶?——答:有。謂:等流果。 頗業學,無學果耶?——答:有。謂:等流果。 頗業學,非學非無學果耶?——答:有。謂:離繫果。 頗業無學,無學果耶?——答:有。謂:等流果。 頗業無學,學果耶?——答:無。 頗業無學,非學非無學果耶?——答:無。 頗業非學非無學,非學非無學果耶? 答:有。謂:等流、異熟、離繫果。 頗業非學無學,學果耶?——答:無。 頗業非學非無學,無學果耶?——答:無。 如世尊說:「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 云何不修身? 答:若於身未離貪、欲、潤、憙、渴。 又!無間道能盡色貪,彼於此道未修、未安。 云何不修戒? 答:若於戒未離貪,廣說如身。 云何不修心? 答:若於心未離貪、欲、潤、憙、渴。 又!無間道能盡無色貪,彼於此道未修、未安。 云何不修慧? 答:若於慧未離貪,廣說如心。 若不修身,彼不修戒耶? 答:如是。 設不修戒,彼不修身耶? 答:如是。 若不修身,彼不修心耶? 答:諸不修身,彼不修心。 有不修心,非不修身。謂:已離色染,未離無色染。 若不修身,彼不修慧耶? 答:諸不修身,彼不修慧。 有不修慧,非不修身,如前說。 若不修戒,彼不修心耶? 答:諸不修戒,彼不修心。 有不修心,非不修戒,如前說。 若不修戒,彼不修慧耶? 答:諸不修戒,彼不修慧。 有不修慧,非不修戒,如前說。 若不修心,彼不修慧耶? 答:如是。 設不修慧,彼不修心耶? 答:如是。 如世尊說:「修身、修戒、修心、修慧。」 云何修身? 答:若於身已離貪、欲、潤、憙、渴。 又!無間道能盡色貪,彼於此道已修、已安。 云何修戒? 答:若於戒已離貪,廣說如身。 云何修心? 答:若於心已離貪、欲、潤、憙、渴。 又!無間道能盡無色貪,彼於此道已修、已安。 云何修慧? 答:若於慧已離貪,廣說如心。 若修身,彼修戒耶? 答:如是。 設修戒,彼修身耶? 答:如是。 若修身,彼修心耶? 答:諸修心,彼修身。 有修身,非修心。謂:已離色染,未離無色染。 若修身,彼修慧耶? `[答【麗】,若【大】(cf. K24n0944_p1014b14)]`答:諸修慧,彼修身。 有修身,非修慧,如前說。 若修戒,彼修心耶? 答:諸修心,彼修戒。 有修戒,非修心,如前說。 若修戒,彼修慧耶? 答:諸修慧,彼修戒。 有修戒,非修慧,如前說。 若修心,彼修慧耶? 答:如是。 設修慧,彼修心耶? 答:如是。 若成就過去戒,彼成就未來、現在此類戒耶? 答: 有成就過去戒非未來、現在此類戒。謂:表戒已滅不失,此類戒不現前。 有及未來非現在。謂:靜慮無漏戒已滅不失,此類戒不現前。 有及現在非未來。謂:表戒已滅不失,此類戒現前。 有及未來、現在。謂:靜慮無漏戒已滅不失,此類戒現前。 若成就未來戒,彼成就過去、現在此類戒耶? 答: 有成就未來戒,非過去、現在此類戒。謂:阿羅漢生無色界。 有及過去,非現在。謂:靜慮無漏戒已滅不失,此類戒不現前。 有及現在,非過去。謂:無漏戒初現前。 有及過去、現在。謂:靜慮無漏戒已滅不失,此類戒現前。 若成就現在戒,彼成就過去、未來此類戒耶? 答: 有成就現在戒,非過去、未來此類戒。謂:`[表=未【明】]`表戒初現前。 有及過去,非未來。謂:表戒已滅不失,此類戒現前。 有及未來,非過去。謂:無漏戒初現前。 有及過去、未來。謂:靜慮無漏戒已滅不失,此類戒現前。 業蘊第四中自業納息第五 自業義世成  對異熟成墮 智謀害留捨  心亂纏佛教 書數算印詩  世間工業處 成就學等戒  此章願具說 云何自業? 答:若業已得今有異熟,及業異熟已生正受。 自業是何義? 答:是得自果、自等流、自異熟義。 復次!此業所招異熟於自相續現熟,非餘;於自相續養、隨養,育、隨育,護、隨護,轉、隨轉,益、隨益;故名自業。 若業是自業,此業當言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 答:此業當言過去。 若業是自業,此業成就耶? 答:應作四句。 有業是自業,此業不成就。謂:業已得今有異熟,及業異熟已生正受,此業已失。 有業成就,此業非自業。謂:業非已得今有異熟,及業異熟非已生正受,此業不失。 有業是自業,此業亦成就。謂:業已得今有異熟,及業異熟已生正受,此業不失。 有業非自業,此`[業=業亦【三宮聖】]`業不成就。謂:業非已得今有異熟,及業異熟非已生正受。此業已失。 非亦有四句,`[與前相違應廣說=翻前應知【三宮】,翻是應知【聖】]`與前相違,應廣說。 若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耶? 答:應作四句。 有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謂:業已得今有異熟,及業異熟已生正`[4]受=受此業異熟【三宮聖】*`受,已至最後位。 有業定當受異熟,此業非自業。謂:業非已得今有異熟,及業異熟非已生正受,此業異熟未熟。 有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業已得今有異熟,及業異熟已生正`[*4-1]受=受此業異熟【三宮聖】*`受,未至最後位。 有業非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謂:業非已得今有異熟,及業異熟非已生正受,此業異熟已熟。 非亦有四句,與前相違,應廣說。 若業成就,此業定當受異熟耶? 答:應作四句。 有業成就,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已熟,此業不失。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已得,而定不生。若業無記無漏成就。 有業定當受異熟,此業不成就。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未熟,此業已失。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不得,而定當生。 有業成就,此業定當受異熟。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未熟,此業不失。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已得,亦定當生。若業現在不善、善有漏。 有業不成就,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已熟。此業已失。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不得,亦定不生。若業無記無漏不成就。 非亦有四句,`[與前相違應廣說=翻是應知【三宮聖】]`與前相違,應廣說。 若預流者,有不善業,能順苦受,異熟未熟,彼既成`[熟=就【三宮聖】]`熟,應墮惡趣,何道障故而不墮耶? 答:由二部結,縛諸有情令墮惡趣。謂:見所斷、修所斷結。諸預流者,雖未永斷修所斷結,而已永斷見所斷結,闕一資糧,不墮惡趣;如車具二輪,有所運載,鳥有二翼,能飛虛空,闕一不然。此亦如是。 如世尊說:「我聖`[弟【大磧】,苐【麗】]`弟子!應自審記:已盡地獄、傍生、餓鬼嶮惡趣坑。」 諸預流者,為有現智,能自審`[知=知已【三宮聖】]`知盡地獄`[等=傍生餓鬼險惡趣坑【三宮聖】]`等而自記耶? 答:不能。 若爾彼云何知? 答:信佛語故。謂:世尊說:「若有多聞諸聖弟子,能隨觀察,見自身中有四證淨現在前者,應自審記已盡地獄、傍生、餓鬼險惡趣坑。」 又!預流者已得四智,謂:苦、集、滅、道智;未得盡智、無生智。故 如世尊說:「由學謀害,那伽諦觀,却後七日,憍薩羅家,必當殄滅。」 云何學謀害? 答:如有學者未離欲染,他加害時,便作念言:「當令衰壞,母失愛子。」 又!如學者已離欲染,他加害時,從離欲退,作是念言:「當令衰`[壞=懷【聖】]`壞,母失愛子」 諸學謀害,必果遂耶? 答:此不決定。若諸有情,造作`[增=憎【聖】]`增長`[大威〔-〕【聖】]`大威勢業,異熟現前,便不果遂。 云何苾芻留多壽行? 答:謂阿羅漢成就神通,得心自在。若於僧眾,若別人所,以衣以鉢,或以隨一沙門命緣眾具布施,施已發願,即入邊際第四靜慮。從定起已,心念口言:「`[4]諸=設【明】*`諸我能感富異熟業,願此轉招壽異熟果。」時彼能招富異熟業,則轉能招壽異熟果。 云何苾芻捨多壽行? 答:謂阿羅漢成就神通,得心自在,如前布施,施已發願,即入邊際第四靜慮。從定起已,心念口言:「`[*4-1]諸=設【明】*`諸我能感壽異熟業,願此轉招富異熟果。」時彼能招壽異熟業,則轉能招富異熟果。 云何心狂亂? 答:謂由四緣勢力所逼,令心狂亂。 一、由非人現惡色像,遇已驚恐,令心狂亂。 二、由非人忿打`[支=肢【元明】]`支節,苦受所逼,令心狂亂。 三、由大種乖違,令心狂亂。 四、由先業異熟,令心狂亂。 何纏相應法,皆不善耶? 答:無慚、無愧。 佛教云何? 答:謂佛語言、`[評論唱詞語路語音=唱詞評論語音語路【三宮聖】,但上註第三字評宮本作訊]`評論、唱詞、語路、語音、語業、語表,是謂佛教。 佛教當言善耶?無記耶? 答:或善,或無記。 云何善?謂:佛善心所發語言,乃至語表。 云何無記?謂:佛無記心所發語言,乃至語表。 佛教名何法? 答:名身、句身、文身。次第行列,`[次第〔-〕【聖】]`次第安布,次第連合。 契經、應頌、記說、伽他、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 論議名何法? 答:名身、句身、文身,次第行列,次第安布,次第連合。 書名何法? 答:如理轉變身業,及此所依諸巧便智。 數名何法? 答:如理轉變意業,及此所依`[8]諸〔-〕【聖】*`諸巧便智。 算名何法? 答:如理轉變語業,及此所依`[*8-1]諸〔-〕【聖】*`諸巧便智。 印名何法? 答:如理轉變身業,及此所依`[*8-2]諸〔-〕【聖】*`諸巧便智。 詩名何法? 答:如理轉變語業,及此所依`[*8-3]諸〔-〕【聖】*`諸巧便智。 世間種種工巧業處名何法? 答:謂慧為先,造作彼彼工巧業處,及此所依`[*8-4]諸〔-〕【聖】*`諸巧便智。 若成就學戒,彼成就非學非無學戒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學戒,非非學非無學戒。謂:學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非學非無學戒,非學戒。謂:阿羅漢及諸異生,生欲、色界。 有成就學戒,亦非學非無學戒。謂:學者生欲、色界。 有非成就學戒,亦非非學非無學戒。謂:阿羅漢及諸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無學戒,彼成就非學非無學戒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無學戒,非非學非無學戒。謂:阿羅漢生無色界。 有成就非學非無學戒,非無學戒。謂:諸學者及諸異生,生欲、色界。 有成就無學戒亦非學,非無學戒。謂:阿羅漢生欲、色界。 有非成就無學戒,亦非非學非無學戒。謂:諸學者及諸異生,生無色界。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十二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十三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種蘊第五中大造納息第一 大種所造處  幾四二五三 大造成不成  成大對造四 唯成所造四  大種等七種 依定滅住果  此章願具說 大種所造處,幾有見? 答:一。 幾無見? 答:八,二少分。 幾有對? 答:九,一少分。 幾無對? 答:一少分。 幾有漏? 答:九,二少分。 幾無漏? 答:一少分。 幾有為? 答:九,二少分。 幾無為? 答:無。 幾過去? 答:十,一少分。 幾`[未=末【明】]`未來? 答:十,一少分。 幾現在? 答:十,一少分。 幾善? 答:三少分。 幾不善? 答:三少分。 幾無記? 答:七,三少分。 幾欲界繫? 答:二,九少分。 幾色界繫? 答:九少分。 幾無色界繫? 答:無。 幾學? 答:一少分。 幾無學? 答:一少分。 幾非學非無學? 答:九,`[一=二【三宮】]`一少分。 幾見所斷? 答:無。 幾修所斷? 答:九,二少分。 幾不斷? 答:一少分。 若成就大種,彼成就所造色耶? 答:諸成就大種,彼定成就所造色。 有成就所造色非大種。謂:`[聖者=諸聖者【三宮】下同]`聖者生無色界。 若不成就大種,彼`[不成就〔-〕【聖】]`不成就所造色耶? 答:諸不成就所造色,彼不成就大種。 有不成就大種非所造色。謂:聖者生無色界。 若成就大種,彼`[1]成就〔-〕【宮聖】*`成就善色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大種非善色。謂:處卵㲉。若`[異生=諸異生【三宮聖】下同]`異生住`[3]胎=胎藏中【三宮】*`胎。若生欲界,住不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無善身語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善色非大種。謂:聖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大種亦善色。謂:`[聖者=諸聖者【三宮聖】下同]`聖者住`[5]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 有非成就大種及善色。謂: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大種,彼`[*1-1]成就〔-〕【宮聖】*`成就不善色耶? 答:諸成就不善色,彼定成就大種。 有成就大種非不善色。謂:處卵㲉及住胎中。若生欲界,住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無不善身語表,設有而失。若生色界。 若成就大種,彼`[*1-2]成就〔-〕【宮聖】*`成就有覆無記色耶? 答:諸成就有覆無記色,彼定成就大種。 有成就大種非有覆無記色。謂:生欲界。若生色界,現無有覆無記身語表。 若成就大種,彼成就無覆無記色耶? 答:如是。 設成就無覆無記色,彼`[成就〔-〕【宮】]`成就大種耶? 答:如是。 若成就大種,彼`[7]成就〔-〕【三】,【宮聖】*`成就善不善色耶? 答: 有成就大種非善不善色。謂:處卵㲉。若異生住`[*5-1]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無善、不善身語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大種亦善色非不善色。謂:聖者住`[*5-2]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律儀,無不善身語表,設有而失。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無不善身語表,設有而失。若生色界。 有成就大種亦不善色非善色。謂:生欲界,住不律儀,無善身語表,設有而失。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不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設【明】]`失;無善身語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大種亦善不善色。謂:生欲界,住律儀,現有不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住不律儀,現有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不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 設成就善、不善色,彼`[*7-1]成就〔-〕【三】,【宮聖】*`成就大種耶? 答:如是。 若成就大種,彼`[*7-2]成就〔-〕【三】,【宮聖】*`成就善有覆無記色耶? 答: 有成就大種非善有覆無記色。謂:處卵`[㲉=聲【聖】]`㲉。若異生住`[*5-3]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不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無善身語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大種亦善色非有覆無記色。謂:聖者住`[*5-4]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身語表,`[或=成【宮】]`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現無有覆無記身語表。 有成就大種亦善有覆無記色。謂:生色界,現有有覆無記身語表。 設成就善有覆無記色,彼成就大種耶? 答:如是。 若成就大種,彼`[*7-3]成就〔-〕【三】,【宮聖】*`成就善無覆無記色耶? 答: 有成就大種亦無覆無記色非善色。謂:處卵㲉。若異生住`[*5-5]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不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無善身語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大種亦善無覆無記色。謂:聖者住`[*5-6]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 設成就善無覆無記色,彼成就大種耶? 答:如是。 若成就大種,彼`[*7-4]成就〔-〕【三】,【宮聖】*`成就不善有覆無記色耶? 答:無。 若成就大種,彼`[*7-5]成就〔-〕【三】,【宮聖】*`成就不善無覆無記色耶? 答: 有成就大種亦無覆無記色非不善色。謂:處卵㲉。及住`[胎=胎藏【三宮】]`胎`[中=藏【聖】]`中。若生欲界,住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無不善身語表;設有而失。若生色界。 有成就大種亦不善無覆無記色。謂:生欲界,住不律儀。若住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不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 設成就不善無覆無記色,彼成就大種耶? 答:如是。 若成就大種,彼`[成就〔-〕【宮】]`成就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耶? 答: 有成就大種亦無覆無記色,非有覆無記色。謂:生欲界。若生色界,現無有覆無記身語表。 有成就大種亦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謂:生色界,現有有覆無記身語表。 設成就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彼成就大種耶? 答:如是。 若成就大種,彼`[*7-6]成就〔-〕【三】,【宮聖】*`成就善、不善有覆無記色耶? 答:無。 若成就大種,彼成就善、不善無覆無記色耶? 答: 有成就大種亦無覆無記色,非善、不善色。謂:處卵㲉。若異生住`[*5-7]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無善、不善身語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大種亦善無覆無記色,非不善色。謂:聖者住`[*5-8]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律儀,無不善身語表;設有而失。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無不善身語表;設有而失。若生色界。 有成就大種亦不善無覆無記色,非善色。謂:生欲界,住不律儀,無善身語表;設有而失。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不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無善身語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大種亦善、不善無覆無記色。謂:生欲界,住律儀,現有不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住不律儀,現有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不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 設成就善、不善無覆無記色,彼成就大種耶? 答:如是。 若成就大種,彼`[*7-7]成就〔-〕【三】,【宮聖】*`成就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耶? 答: 有成就大種亦無覆無記色非善有覆無記色。謂:處卵㲉。若異生住`[*5-9]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不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無善身語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大種亦善無覆無記色非有覆無記色。謂:聖者住`[*5-10]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現無有覆無記身語表。 有成就大種亦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謂:生色界,現有有覆無記身語表。 設成就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彼成就大種耶? 答:如是。 若成就大種,彼`[*7-8]成就〔-〕【三】,【宮聖】*`成就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耶? 答:無。 若成就大種,彼`[*7-9]成就〔-〕【三】,【宮聖】*`成就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耶? 答:無。 若成就善色,彼`[成就〔-〕【宮】]`成就不善色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善色非不善色。謂:聖者住`[*5-11]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律儀,無不善身語表,設有而失。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無不善身語表,設有而失。若生色界。若聖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不善色非善色。謂:生欲界,住不律儀,無善身語表;設有而失。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不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無善身語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善色亦不善色。謂:生欲界,住律儀,現有不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住不律儀,現有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不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 有非成就善色及不善色。謂:處卵㲉。若異生住`[*5-12]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無善、不善身語表,設有而失。若異生`[生〔-〕【聖】]`生無色界。 若成就善色,彼成就有覆無記色耶? 答:諸成就有覆無記色,彼定成就善色。 或成就善色非有覆無記色。謂:聖者住`[*5-13]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現無有覆無記身語表。若聖者生無色界。 若成就善色,彼`[成就〔-〕【宮】]`成就`[無=有【明】]`無覆無記色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善色非無覆無記色。謂:聖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無覆無記色非善色。謂:處卵㲉。若異生住`[*5-14]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不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無善身語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善色。亦無覆無記色。謂:聖者住胎。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 有非成就善色及無覆無記色。謂: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善色,彼`[*7-10]成就〔-〕【三】,【宮聖】*`成就不善有覆無記色耶? 答:無。 若成就善色,彼`[*7-11]成就〔-〕【三】,【宮聖】*`成就不善無覆無記色耶? `[答=若【三宮】]`答: 有成就善色非不善無覆無記色。謂:聖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善色亦無覆無記色非不善色。謂:聖者住`[*5-15]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律儀,無不善身語表;設有而失。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無不善身語表;設有而失。若生色界。 有成就善色亦不善無覆無記色。謂:生欲界,住律儀,現有不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住不律儀,現有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不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 設成就不善無覆無記色,彼`[*7-12]成就〔-〕【三】,【宮聖】*`成就善色耶? 答:或成就,或不成就。 云何成就?即如上說。 云何不成就?謂:生欲界,住不律儀,無善身語表;設有而失。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不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無善身語表;設有而失。 若成就善色,彼`[*7-13]成就〔-〕【三】,【宮聖】*`成就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耶? 答: 有成就善色非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謂:聖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善色亦無覆無記色非有覆無記色。謂:聖者住胎。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現有善身語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現無有覆無記身語表。 有成就善色亦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謂:生色界,現有有覆無記身語表。 設成就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彼成就善色耶? 答:如是。 若成就善色,彼`[*7-14]成就〔-〕【三】,【宮聖】*`成就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耶? 答:無。 若成就不善色,彼成就有覆無記色耶? 答:無。 若成就不善色,彼成就無覆無記色耶? 答:諸成就不善色,彼定成就無覆無記色。 有成就無覆無記色非不善色。謂:處卵㲉。`[及〔-〕【聖】]`及住`[胎=胎藏【三宮聖】]`胎中。若生欲界,住律儀及非律儀非不律儀,無不善身語表,設有而失。若生色界。 若成就不善色,彼成就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耶? 答:無。 若成就有覆無記色,彼`[*7-15]成就〔-〕【三】,【宮聖】*`成就無覆無記色耶? 答:諸成就有覆無記色,`[彼=彼定【三宮聖】]`彼成就無覆無記色。 有成就無覆無記色,非有覆無記色。謂:生欲界。若生色界,現無有覆無記身語表。 諸四大種及所造色,依何定滅? 答:依四定,或依未至滅。 尋、伺、有對觸,依何定滅? 答:依初定,或依未至滅。 樂根依何定滅? 答:依三定,或依未至滅。 喜根依何定滅? 答:依二定,或依未至滅。 苦根、憂根、段食依何定滅? 答:依未至滅。 捨根,觸、思、識食,依何定滅? 答:依`[七=士【宮】]`七定,或依未至滅。 諸四大種及所造色,尋、伺、有對觸,樂根、喜根,已斷已遍知,當言住何果? 答:阿羅漢果,或無所住。 苦根、憂根、段食,已斷已遍知,當言住何果? 答:不還果,或阿羅漢果,或無所住。 捨根,觸、思、識食,已斷已遍知,當言住何果? 答:阿羅漢果。 大種蘊第五中緣納息第二 大造心處根  相對緣有幾 相應造三世  世界辯成緣 大種與造色  界世為同異 四體攝識門  此章願具說 大種與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大種與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造色與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造色與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大種與心心所法,為幾緣? 答:所緣、增上。 心心所法與心心所法,為幾緣? 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心心所法與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大種與眼處,為幾緣? 答:因、增上。 眼處與眼處,為幾緣? 答:因、增上。 眼處與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如眼處;耳、鼻、舌、身、香、味處,亦爾。 大種與色處,為幾緣? 答:因、增上。 色處與色處,為幾緣? 答:因、增上。 色處與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如色處;聲、觸處,亦爾。 大種與意處,為幾緣? 答:所緣、增上。 意處與意處,為幾緣? 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意處與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大種與法處,為幾緣? 答:因、所緣、增上。 法處與法處,為幾緣? 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法處與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大種與眼根,為幾緣? 答:因、增上。 眼根與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如眼根;耳、鼻、舌、身、男、女根,亦爾。 大種與命根,為幾緣? 答:一增上。 命根與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大種與意根,為幾緣? 答:所緣、增上。 意根與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如意根;樂、苦、喜、憂、捨、信、精進、念、定、慧根,亦爾。 大種與未知當知根,為幾緣? 答:所緣、增上。 未知當知根與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如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亦爾。 何故四大種一生一住一滅而不相應,心心所法一生一住一滅說名相應? 答:如四大種或減或增,心心所法則不如是。 又!心心所法皆有所緣,四大種無所緣,非無所緣法可說相應。 頗有過去大種造過去色耶?造未來色耶?造現在色耶? 答:皆有。 頗有未來大種造未來色耶?造過去色耶?造現在色耶? 答:未來有,過、現無。 頗有現在大種造現在色耶?造過去色耶?造未來色耶? 答:現、未有,過去無。 若成就過去大種,彼成就過去`[3]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耶? 答:無成就過去大種,有成就過去`[*3-1]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謂:聖者住`[*5-16]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及=若【三宮聖】]`及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有身語表不失。若生色界。若諸學者生無色界。 若成就過去大種,彼`[成就〔-〕【三宮聖】]`成就未來大種耶? 答:無成就過去、未來大種。 若成就過去大種,彼`[*7-16]成就〔-〕【三】,【宮聖】*`成就未來`[*3-2]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耶? 答:無成就過去大種,有成就未來`[*3-3]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謂:聖者住`[*5-17]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得色界善心。若生色界。若聖者生無色界。 若成就過去大種,彼`[*7-17]成就〔-〕【三】,【宮聖】*`成就現在大種耶? 答:無成就過去大種,有成就現在大種。謂:生欲、色界。 若成就過去大種,彼`[*7-18]成就〔-〕【三】,【宮聖】*`成就現在`[*3-4]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耶? 答:無成就過去大種,有成就現在`[*3-5]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謂:生欲、色界。 若成就過去`[*3-6]造=所造【三宮聖】*`造色,彼`[成就〔-〕【三宮聖】]`成就未來大種耶? 答:無成就未來大種,有成就過去`[*3-7]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謂:聖者住`[*5-18]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有身語表不失。若生色界。若`[學者=諸學者【三宮】]`學者生無色界。 若成就過去`[*3-8]造=所造【三宮聖】*`造色,彼`[*7-19]成就〔-〕【三】,【宮聖】*`成就未來`[*3]`造色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過去`[*3-10]造=所造【三宮聖】*`造色,非未來`[*3]`造色。謂:生欲界,住律儀,不得色界善心。若住不律儀。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有身語表不失。 有成就未來`[*3-12]造=所造【三宮聖】*`造色,非過去`[*3]`造色。謂:阿羅漢生無色界。 有成就過去`[*3-14]造=所造【三宮聖】*`造色,亦未來`[*3]`造色。謂:聖者住`[*5-19]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得色界善心。若生色界。若`[學者=諸學者【三宮聖】下同]`學者生無色界。 有非成就過去`[*3-16]造=所造【三宮聖】*`造色,亦非未來`[*3]`造色。謂:處卵㲉。若異生住`[*5-20]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無身語表;設有而失。若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過去`[*3-18]造=所造【三宮聖】*`造色,彼成就現在大種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過去`[*3-19]造=所造【三宮聖】*`造色,非現在大種。謂:學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現在大種,非過去`[*3-20]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謂:處卵㲉。若異生住`[*5-21]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無身語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過去`[*3-21]造=所造【三宮聖】*`造色,亦現在大種。謂:聖者住`[*5-22]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有身語表不失。若生色界。 有非成就過去`[*3-22]造=所造【三宮聖】*`造色,亦非現在大種。謂:阿羅漢。若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過去`[*3-23]造=所造【三宮聖】*`造色,彼`[*7-20]成就〔-〕【三】,【宮聖】*`成就現在`[*3]`造色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過去`[*3-25]造=所造【三宮聖】*`造色,非現在`[*3]`造色。謂:學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現在`[*3-27]造=所造【三宮聖】*`造色,非過去`[*3]`造色。謂:處卵㲉。若異生住`[*5-23]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無身語表;設有而失。 有成就過去`[*3-29]造=所造【三宮聖】*`造色,亦現在`[*3]`造色。謂:聖者住`[*5-24]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住律儀。若住不律儀。若住非律儀非不律儀,先有身語表不失。若生色界。 有非成就過去`[*3-31]造=所造【三宮聖】*`造色,亦非現在`[*3]`造色。謂:阿羅漢。若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未來大種,彼`[*7-21]成就〔-〕【三】,【宮聖】*`成就未來`[*3-33]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耶? 答:無成就未來大種。有成就未來`[*3-34]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謂:聖者住`[*5-25]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得色界善心。若生色界。若聖者生無色界。 若成就未來大種,彼`[*7-22]成就〔-〕【三】,【宮聖】*`成就現在大種耶? 答:無成就未來大種,有成就現在大種。謂:生欲、色界。 若成就未來大種,彼`[*7-23]成就〔-〕【三】,【宮聖】*`成就現在`[*3-35]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耶? 答:無成就未來大種,有成就現在`[*3-36]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謂:生欲、色界。 若成就未來`[*3-37]造=所造【三宮聖】*`造色,彼`[*7-24]成就〔-〕【三】,【宮聖】*`成就現在大種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未來`[*3-38]造=所造【三宮聖】*`造色,非現在大種。謂:聖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現在大種,非未來`[*3-39]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謂:處卵㲉。若`[異生=諸異生【宋元聖】,謂異生【明】]`異生住`[*5-26]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不得色界善心。 有成就未來`[*3-40]造=所造【三宮聖】*`造色,亦現在大種。謂:聖者住`[*5-27]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得色界善心。若生色界。 有非成就未來`[*3-41]造=所造【三宮聖】*`造色,亦非現在大種。謂:`[異生=諸異生【三宮聖】下同]`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未來`[*3-42]造=所造【三宮聖】*`造色,彼成就現在`[*3]`造色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未來`[*3-44]造=所造【三宮聖】*`造色,非現在`[*3]`造色。謂:聖者生無色界。 有成就現在`[*3-46]造=所造【三宮聖】*`造色,非未來`[*3]`造色。謂:處卵㲉。若異生住`[*5-28]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不得色界善心。 有成就未來`[*3-48]造=所造【三宮聖】*`造色,亦現在`[*3]`造色。謂:聖者住`[*5-29]胎=胎藏中【三宮聖】*`胎。若生欲界,得色界善心。若生色界。 有非成就未來`[*3-50]造=所造【三宮聖】*`造色,亦非現在造色。謂:異生生無色界。 若成就現在大種,彼`[*7-25]成就〔-〕【三】,【宮聖】*`成就現在`[*3-51]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耶? 答:如是。 設成就現在`[*3-52]造=所造【三宮聖】*`造色,彼`[*7-26]成就〔-〕【三】,【宮聖】*`成就現在大種耶? 答:如是。 過去大種與過去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過去大種與過去`[*3-53]造=所造【三宮聖】*`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過去`[*3-54]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過去`[*3]`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過去`[*3-56]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過去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過去大種與未來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未來大種與未來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未來大種與過去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過去大種與未來`[*3-57]造=所造【三宮聖】*`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未來`[*3-58]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未來`[*3]`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未來`[*3-60]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過去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過去大種與現在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現在大種與現在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現在大種與過去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過去大種與現在`[*3-61]造=所造【三宮聖】*`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現在`[*3-62]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現在`[*3]`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現在`[*3-64]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過去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過去`[*3-65]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未來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未來大種與過去`[*3-66]造=所造【三宮聖】*`造色,為幾緣? 答:一增上。 過去`[*3-67]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未來`[*3]`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未來造色與過去`[*3-69]造=所造【三宮聖】*`造色,為幾緣? 答:一增上。 過去`[*3-70]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現在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現在大種與過去`[*3-71]造=所造【三宮聖】*`造色,為幾緣? 答:一增上。 過去`[*3-72]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現在`[*3]`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現在`[*3-74]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過去`[*3]`造色,為幾緣? 答:一增上。 未來大種與未來`[*3-76]造=所造【三宮聖】*`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未來`[*3-77]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未來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未來大種與現在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現在大種與未來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未來大種與現在`[*3-78]造=所造【三宮聖】*`造色,為幾緣? 答:一增上。 現在`[*3-79]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未來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未來`[*3-80]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現在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現在大種與未來`[*3-81]造=所造【三宮聖】*`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未來`[*3-82]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現在`[*3]`造色,為幾緣? 答:一增上。 現在`[*3-84]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未來`[*3]`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現在大種與現在`[*3-86]造=所造【三宮聖】*`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現在`[*3-87]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現在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若成就欲界繫大種,彼`[*7-27]成就〔-〕【三】,【宮聖】*`成就欲界繫`[*3-88]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耶? 答:如是。 設成就欲界繫`[*3-89]造=所造【三宮聖】*`造色,彼成就欲界繫大種耶? 答:如是。 若成就欲界繫大種,彼`[*7-28]成就〔-〕【三】,【宮聖】*`成就色界繫大種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欲界繫大種,非色界繫大種。謂:生欲界,色界大種不現在前。 有成就色界繫大種,非欲界繫大種。謂:生色界,不作欲界化,不發欲界語。 有成就欲界繫大種,亦色界繫大種。謂:生欲界,色界大種現在前。若生色界,作欲界化,發欲界語。 有非成就欲界繫大種,`[1]及=亦非【三宮聖】*`及色界繫大種。謂:生無色界。 若成就欲界繫大種,彼`[*7-29]成就〔-〕【三】,【宮聖】*`成就色界繫`[*3-90]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欲界繫大種,非色界繫`[*3-91]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謂:生欲界,不得色界善心。 有成就色界繫`[*3-92]造=所造【三宮聖】*`造色,非欲界繫大種。謂:生色界,不作欲界化,不發欲界語。 有成就欲界繫大種,亦色界繫`[*3-93]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謂:生欲界,得色界善心。若生色界,作欲界化,發欲界語。 有非成就欲界繫大種,`[*1-1]及=亦非【三宮聖】*`及色界繫造色。謂:生無色界。 若成就欲界繫`[*3-94]造=所造【三宮聖】*`造色,彼成就色界繫大種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欲界繫`[*3-95]造=所造【三宮聖】*`造色,非色界繫大種謂:生欲界,色界大種不現在前。 有成就色界繫大種,非欲界繫`[*3-96]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謂:生色界,不作欲界化,不發欲界語。 有成就欲界繫`[*3-97]造=所造【三宮聖】*`造色,亦色界繫大種。謂:生欲界,色界大種現在前。若生色界,作欲界化,發欲界語。 有非成就欲界`[*3-98]造=所造【三宮聖】*`造色,`[*1-2]及=亦非【三宮聖】*`及色界大種。謂:生無色界。 若成就欲界繫`[*3-99]造=所造【三宮聖】*`造色,彼成就色界繫`[*3]`造色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欲界繫`[*3-101]造=所造【三宮聖】*`造色,非色界繫`[*3]`造色。謂:生欲界,不得色界善心。 有成就色界繫`[*3-103]造=所造【三宮聖】*`造色,非欲界繫`[*3]`造色。謂:生色界,不作欲界化,不發欲界語。 有成就欲界繫`[*3-105]造=所造【三宮聖】*`造色,亦色界繫`[*3]`造色。謂:生欲界,得色界善心。若生色界,作欲界化,發欲界語。 有非成就欲界繫`[*3-107]造=所造【三宮聖】*`造色,`[*1-3]及=亦非【三宮聖】*`及色界繫`[*3]`造色。謂:生無色界。 若成就色界繫大種,彼成就色界繫`[*3-109]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耶? 答:諸成就色界繫大種,彼定成就色界繫`[*3-110]造=所造【三宮聖】*`造色。 有成就色界繫`[*3-111]造=所造【三宮聖】*`造色,非色界繫大種。謂:生欲界,得色界善心,色界大種不現在前。 欲界繫大種與欲界繫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欲界繫大種與欲界繫`[*3-112]造=所造【三宮聖】*`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欲界繫`[*3-113]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欲界繫`[*3]`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欲界繫`[*3-115]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欲界繫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欲界繫大種與色界繫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色界繫大種與色界繫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色界繫大種與欲界繫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欲界繫大種與色界繫`[*3-116]造=所造【三宮聖】*`造色,為幾緣? 答:一增上。 色界繫`[*3-117]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色界繫`[*3]`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色界繫`[*3-119]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欲界繫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欲界繫`[*3-120]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色界繫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色界繫大種與欲界繫`[*3-121]造=所造【三宮聖】*`造色,為幾緣? 答:一增上。 欲界繫`[*3-122]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色界繫`[*3]`造色,為幾緣? 答:一增上。 色界繫`[*3-124]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欲界繫造色,為幾緣? 答:一增上。 色界繫大種與色界繫`[*3-125]造=所造【三宮聖】*`造色,為幾緣? 答:因、增上。 色界繫`[*3-126]造=所造【三宮聖】*`造色與色界繫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諸色欲界繫,彼色一切欲界繫大種`[*3-127]造=所造【三宮聖】*`造耶? 答:應作四句。 有色欲界繫,非欲界繫大種`[*3-128]造=所造【三宮聖】*`造。謂:欲界繫大種。 有色欲界繫大種`[*3-129]造=所造【三宮聖】*`造,非欲界繫。謂:色不繫,欲界繫大種`[*3]`造。 有色欲界繫,欲界繫大種`[*3-131]造=所造【三宮聖】*`造。謂:色欲界繫,欲界繫大種`[*3]`造。 有色非欲界繫,非欲界繫大種`[*3-133]造=所造【三宮聖】*`造。謂:色界繫大種。若色色界繫,色界繫大種`[*3]`造。若色不繫,色界繫大種`[*3]`造。 諸色色界繫,彼色一切色界繫大種`[*3-136]造=所造【三宮聖】*`造耶? 答:應作四句。 有色`[色〔-〕【三宮】]`色界繫,非色界繫大種`[*3-137]造=所造【三宮聖】*`造。謂:色界繫大種。 有色色界繫大種`[*3-138]造=所造【三宮聖】*`造,非色界繫。謂:色不繫,色界繫大種`[*3]`造。 有色色界繫,色界繫大種`[*3-140]造=所造【三宮聖】*`造。謂:色色界繫,色界繫大種`[*3]`造。 有色非色界繫,非色界繫大種`[*3-142]造=所造【三宮聖】*`造。謂:欲界繫大種。若色欲界繫,欲界繫大種`[*3]`造。若色不繫,欲界繫大種`[*3]`造。 諸色過去,彼色一切過去大種`[*3-145]造=所造【三宮聖】*`造耶? 答:應作四句。 有色過去,非過去大種`[*3-146]造=所造【三宮聖】*`造。謂:過去大種。 有色過去大種`[*3-147]造=所造【三宮聖】*`造,非過去。謂:色未來、現在,過去大種`[*3]`造。 有色過去,過去大種`[*3-149]造=所造【三宮聖】*`造。謂:色過去,過去大種`[*3]`造。 有色非過去,非過去大種`[*3-151]造=所造【三宮聖】*`造。謂:未來、現在大種。若色未來、現在,現在大種`[*3]`造。若色未來,未來大種`[*3]`造。 諸色未來,彼色一切未來大種`[*3-154]造=所造【三宮聖】*`造耶? 答:諸色未來大種`[*3-155]造=所造【三宮聖】*`造,彼色一切未來。 有色未來,非未來大種`[*3-156]造=所造【三宮聖】*`造。謂:未來大種。若色未來、過去,現在大種`[*3]`造。 諸色現在,彼色一切現在大種`[*3-158]造=所造【三宮聖】*`造耶? 答:應作四句。 有色現在,非現在大種`[*3-159]造=所造【三宮聖】*`造。謂:現在大種。若色現在,過去大種所造。 有色現在大種`[*3-160]造=所造【三宮聖】*`造,非現在。謂:色未來,現在大種`[*3]`造。 有色現在,現在大種`[*3-162]造=所造【三宮聖】*`造。謂:色現在,現在大種`[*3]`造。 有色非現在,非現在大種`[*3-164]造=所造【三宮聖】*`造。謂:過去、未來大種。若色過去、未來,過去大種`[*3]`造。若色未來,未來大種`[*3]`造。 地云何? 答:顯形色。 地界云何? 答:堅性觸。 水云何? 答:顯形色。 水界云何? 答:濕性觸。 火云何? 答:顯形色。 火界云何? 答:煖性觸。 風云何? 答:即風界。 風界云何? 答:動性觸。 地、水、火、風,幾處所攝?幾識所識? 答:地、水、火:一處`[1]攝=所攝【三宮】*`攝,謂色處;二識`[2]識=所識【三宮聖】*`識,謂眼識、意識。 風:一處`[*1-1]攝=所攝【三宮】*`攝,謂觸處;二識`[*2-1]識=所識【三宮聖】*`識,謂身識、意識。 地、水、火、風界,幾處`[*1-2]攝=所攝【三宮】*`攝?幾識`[*2-2]識=所識【三宮聖】*`識? 答:一處`[*1-3]攝=所攝【三宮】*`攝,謂觸處;二識`[*2-3]識=所識【三宮聖】*`識,謂身識、意識。 大種蘊第五中具見納息第三 六色何大造  三色`[孰=熟【三宮】]`孰為因 化九中有七  世劫心三分 緣因緣各四  無色除色想 互攝四七九  此章願具說 已具見諦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所成就色界繫身、語業色,何大種`[*3-167]造=所造【三宮聖】*`造? 答:色界繫。 生欲界入有漏四靜慮身、語業色,何大種`[*3-168]造=所造【三宮聖】*`造? 答:色界繫。 生欲界入無漏四靜慮身、語業色,何大種`[*3-169]造=所造【三宮聖】*`造? 答:欲界繫。 生色界入有漏四靜慮身、語業色,何大種`[*3-170]造=所造【三宮聖】*`造? 答:色界繫。 生色界入無漏四靜慮身、語業色,何大種造? 答:色界繫。 世尊弟子,生無色界,所成就無漏身、語業色,何大種`[*3-171]造=所造【三宮聖】*`造? 答:或欲界繫,或色界繫。 無色界沒生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何大種為因? 答:欲界繫。 無色界沒生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何大種為因? 答:色界繫。 色界沒生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何大種為因? 答:欲界繫。 生欲界作色界化,發色界語,彼身語色,何大種`[*3-172]造=所造【三宮聖】*`造? 答:色界繫。 生色界作欲界化,發欲界語,彼身語色,何大種`[*3-173]造=所造【三宮聖】*`造? 答:欲界繫。 化當言有大種?無大種耶? 答:當言有大種。 化當言有`[*3-174]造=所造【三宮聖】*`造色?無`[*3]`造色耶? 答:當言有`[*3-176]造=所造【三宮聖】*`造色。 化當言有心無心耶? 答:當言無心。 化當言誰心所轉耶? 答:當言化主。 中有當言有大種?無大種耶? 答:當言有大種。 中有當言有`[*3-177]造=所造【三宮聖】*`造色?無`[*3]`造色耶? 答:當言有`[*3-179]造=所造【三宮聖】*`造色。 中有當言有心?無心耶? 答:當言有心。 中有當言誰心所轉耶? 答:當言自心。 世名何法? 答:此增語所顯行。 劫名何法? 答:此增語所顯半月、月、時、年,心起住滅。 分名何法? 答:此增語所顯剎那、臘縛、牟呼栗多。 頗有法四緣生耶? 答:有。謂:一切心心所法。 頗有法三緣生耶? 答:有。謂:無想等至、滅盡等至。 頗有法`[二=三【宮】]`二緣生耶? 答:有。謂:除無想、滅盡等至,諸餘心不相應行及一切色。 頗有法一緣生耶? 答:無。 云何因相應法? 答:一切心心所法。 云何因不相應法? 答: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云何因相應因不相應法? 答:即心心所法,少分因相應,少分因不相應。 云何非因相應非因不相應法? 答:即心心所法,少分非因相應,少分非因不相應。 云何緣有緣法? 答:若意識并相應法,緣心心所法。 云何緣無緣法? 答:五識身并相應法。若意識并相應法,緣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云何緣有緣緣無緣法? 答:若意識并相應法,緣心心所法,及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云何非緣有緣非緣無緣法? 答: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世尊說:「內無色想觀外色。」 云何內無色想觀外色耶? 答: 謂有苾芻起如是勝解:「今我此身將死、已死,將上輿、已上輿,將往塚間、已往塚間,將置地、已置地,將為種種蟲食、已為種種蟲食。」彼於最`[後=彼【三宮】]`後,不見內身,唯見外蟲。 復有苾芻起如是勝解:「今我此身將死、已死,將上輿、已上輿,將往塚間、已往塚間,將置薪𧂐、已置薪𧂐,將為火焚、已為火焚。」彼於最後,不見內身,唯見外火。 復有苾芻起如是勝解:「今我此身甚為虛偽,如雪,或雪`[6]摶=搏【宋元宮】*`摶;如沙糖,或沙糖`[*6]`摶;如生熟酥,或生熟酥`[*6]`摶;將為火炙、已為火炙,將融銷、已融銷。」彼於最後,不見內身,唯見外火。 是名內無色想觀外色。 如世尊說:「有除色想。」 云何除色想耶? 答: 謂有苾芻起如是勝解:「今我此身,將死、已死,將上輿、已上輿,將往塚間、已往塚間,將置地、已置地,將為種種蟲食、已為種種蟲食,此種種蟲將散、已散。」彼於最後,不見自身,亦不見蟲。 復有苾芻起如是勝解:「今我此身,將死、已死,將上輿、已上輿,將往塚間、已往塚間,將置薪𧂐、已置薪𧂐,將為火焚、已為火焚,此焚屍火將滅、已滅。」彼於最後,不見自身,亦不見火。 復有苾芻起如是勝解:「今我此身,甚為虛偽,如雪,或雪`[*6-3]摶=搏【宋元宮】*`摶;如生`[酥=蘇【聖】]`酥、或生酥`[*6]`摶;如熟酥、或熟酥`[*6]`摶;將為火炙、已為火炙,將融銷、已融銷,此能銷火將滅、已滅。」彼於最後,不見自身,亦不見火。 是名除色想。 諸無除色想,皆未離色染耶? 答:諸未離色染,皆無除色想。 有無除色想,非未離色染。謂:已離色染,而未入彼定。 諸有除色想,皆已離色染耶? 答:諸有除色想,皆已離色染。 有已離色染,非有除色想。謂:已離色染,而未入彼定。 四識住、七識住,為四攝七?七攝四耶? 答:應作四句。 有四非七。謂:地獄、傍生、鬼界、廣果色、受、想、行,及非想非非想處受、想、行。 有七非四。謂:人、欲界天,梵眾、極光淨、遍淨、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心。 有亦四亦七。謂:人、欲界天,梵眾、極光淨、遍淨色、受、想、行,及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受、想、行。 有非四非七。謂:地獄、傍生、鬼界、廣果、非想非非想處心。 四識住、九有情居,為四攝九?九攝四耶? 答:應作四句。 有四非九。謂:地獄、傍生、鬼界、無想天所不攝廣果色、受、想、行。 有九非四。謂:人、欲界天,梵眾、極光淨、遍淨、無想天、四無色心。 有亦四亦九。謂:人、欲界天,梵眾、極光淨、遍淨、無想天色、受、想、行,及四無色受、想、行。 有非四非九。謂:地獄、傍生、鬼界、無想天所不攝廣果心。 七識住、九有情居,為七攝九?九攝七耶? 答:九攝七,非七攝九。 何所不攝? 答:二處。謂:無想天處,及非想非非想處。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十三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十四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種蘊第五中執受納息第四 十七對幾緣  對自他有八 `[唯=惟【宮】]`唯對他有九  八何義內外 八門受相攝  九位十五門 現在未來修  此章願具說 「有執受大種」與「有執受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有執受大種」與「無執受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無執受大種」與「無執受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無執受大種」與「有執受大種」為幾緣? 答:因、增上。 「因相應法」與「因相應法」為幾緣? 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因相應法」與「因不相應法」為幾緣? 答:因、等無間、增上。 「因不相應法」與「因不相應法」為幾緣? 答:因、增上。 「因不相應法」與「因相應法」為幾緣? 答:因、所緣、增上。 「有所緣法」與「有所緣法」為幾緣? 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有所緣法」與「無所緣法」為幾緣? 答:因、等無間、增上。 「無所緣法」與「無所緣法」為幾緣? 答:因、增上。 「無所緣法」與「有所緣法」為幾緣? 答:因、所緣、增上。 「有色法」與「有色法」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有色法」與「無色法」為幾緣? 答:因、所緣、增上。 「無色法」與「無色法」為幾緣? 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無色法」與「有色法」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有見法」與「有見法」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有見法」與「無見法」為幾緣? 答:因、所緣、增上。 「無見法」與「無見法」為幾緣? 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無見法」與「有見法」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有對法」與「有對法」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有對法」與「無對法」為幾緣? 答:因、所緣、增上。 「無對法」與「無對法」為幾緣? 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無對法」與「有對法」為幾緣? 答:因、增上。 「有漏法」與「有漏法」為幾緣? 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有漏法」與「無漏法」為幾緣? 答:等無間、所緣、增上。 「無漏法」與「無漏法」為幾緣? 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無漏法」與「有漏法」為幾緣? 答:等無間、所緣、增上。 「有為法」與「有為法」為幾緣? 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有為法」與「無為法」為幾緣? 答:無。 「無為法」與「無為法」為幾緣? 答:無。 「無為法」與「有為法」為幾緣? 答:所緣、增上。 諸纏所纏續地獄有,最初所得諸根大種。 「彼諸根大種」與「彼心心所法」為幾緣? 答:一增上。 「彼心心所法」與「彼諸根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諸纏所纏續傍生有、鬼有、人有、天有,最初所得諸根大種。 「彼諸根大種」與「彼心心所法」為幾緣? 答:一增上。 「彼心心所法」與「彼諸根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生欲界,入有漏初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長養諸根,增益大種。 「彼諸根大種」與「彼心心所法」為幾緣? 答:一增上。 「彼心心所法」與「彼諸根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生欲界,入無漏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長養諸根,增益大種。 「彼諸根大種」與「彼心心所法」為幾緣? 答:一增上。 「彼心心所法」與「彼諸根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生色界,入有漏初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長養諸根,增益大種。 「彼諸根大種」與「彼心心所法」為幾緣? 答:一增上。 「彼心心所法」與「彼諸根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生色界,入無漏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長養諸根,增益大種。 「彼諸根大種」與「彼心心所法」為幾緣? 答:一增上。 「彼心心所法」與「彼諸根大種」為幾緣? 答:一增上。 「有執受」是何義? 答:此增語所顯墮自體法。 「無執受」是何義? 答:此增語所顯非墮自體法。 「順取」是何義? 答:此增語所顯有漏法。 「非順取」是何義? 答:此增語所顯無漏法。 「順結」是何義? 答:此增語所顯有漏法。 「非順結」是何義? 答:此增語所顯無漏法。 「見處」是何義? 答:此增語`[所=何【聖】]`所顯有漏法。 「非見處」是何義? 答:此增語所顯無漏法。 若法是內,彼法內處攝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是內非內處攝。如說「於內受、內法住循法觀」。 有法內處攝非內。——如說「於外身、外心住循心觀」。 有法是內亦內處攝。如說「於內身、內心住循心觀」。 有法非內非內處攝。如說「於外受、外法住循法觀」。 若法是外,彼法外處攝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是外,非外處攝。如說「於外身、外心住循心觀」。 有法外處攝,非外。——如說「於內受、內法住循法觀」。 有法是外,亦外處攝。如說「於外受、外法住循法觀」。 有法非外,非外處攝。如說「於內身、內心住循心觀」。 有二受,謂:身受、心受。 有三受,謂: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為二攝三?三攝二耶? 答:互相攝,隨其事。 二受,如前說。 有四受,謂:三界繫受,及不繫受。 為二攝四?四攝二耶? 答:互相攝,隨其事。 二受,如前說。 有五受,謂:樂`[2]根=受【三宮】*`根、苦`[*2]`根、喜`[*2]`根、憂`[*2]`根、捨`[*2]`根。 為二攝五?五攝二耶? 答:互相攝,隨其事。 二受,如前說。 有六受,謂:眼觸所生受,耳、鼻、舌、身、意觸所生受。 為二攝六?六攝二耶? 答:互相攝,隨其事。 二受,如前說。 有十八受,謂:六喜意近行,六憂意近行,六捨意近行。 為二攝十八?十八攝二耶? 答:二攝十八,非十八攝二。 何所不攝?謂:有漏樂根、苦根,五識相應捨根,及無漏受。 二受,如前說。 有三十六受,謂:六`[依〔-〕【宮聖】]`依耽嗜喜,`[六依=依六【宮聖】]`六依出離`[喜六依=依喜六【宮聖】]`喜,六依耽嗜`[6]憂六依=依憂六【宮聖】*`憂,六依出離憂,六依耽嗜`[捨六依=依捨六【宮聖】]`捨,六依出離`[捨=依捨【宮聖】]`捨。 為二攝三十六?三十六攝二耶? 答:二攝三十六,非三十六攝二。 何所不攝?謂:如前說。 二受,如前說。 有百八受,謂:依三世各三十六。 為二攝百八?百八攝二耶? 答:二攝百八,非百八攝二。 何所不攝?謂:如前說。 三受、四受,為三攝四?四攝三耶? 答:互相攝,隨其事。 三受、五受、六受,為三攝五、六?五、六攝三耶? 答:互相攝,隨其事。 三受、十八受、三十六受、百八受,為三攝十八等?十八等攝三耶? 答:三攝十八等,非十八等攝三。 何所不攝?謂:如前說。 四受、五受、六受,為四攝五、六?五、六攝四耶? 答:互相攝,隨其事。 四受、十八受、三十六受、百八受,為四攝十八等?十八等攝四耶? 答:四攝十八等,非十八等攝四。 何所不攝?謂:如前說。 五受、六受,為五攝六?六攝五耶? 答:互相攝,隨其事。 五受、十八受、三十六受、百八受,為五攝十八等?十八等攝五耶? 答:五攝十八等,非十八等攝五。 何所不攝?謂:如前說。 六受、十八受、三十六受、百八受,為六攝十八等?十八等攝六耶? 答:六攝十八等,非十八等攝六。 何所不攝?謂:如前說。 十八受、三十六受、百八受,為十八攝三十六等?`[三【三宮】,二【大】]`三十六等攝十八耶? 答:互相攝,隨其事。 三十六受、百八受,為三十六攝百八?百八攝三十六耶? 答:互相攝,隨其事。 以無間道證預流果,修彼道時,四念住幾現在修?幾未來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道支、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八解脫、八勝處、十遍處、八智、三等持,幾現在修?幾未來修? 答: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未來六。 道支:——現在、未來八。 無「靜慮」。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無「智」。 等持:——現在、未來一。 以無間道證一來果,修彼道時,四念住乃至三等持,幾現在修?幾未來修? 答: 若倍離欲染,入正性離生,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未來六。 道支:——現在、未來八。 無「靜慮」。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無「智」。 等持:——現在、未來一。 若從預流果,以世俗道證一來果,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無,未來六。 道支:——現在無,未來八。 無「靜慮」。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 智:——現在一,未來七。 等持:——現在無,未來三。 若從預流果,以無漏道證一來果,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未來六。 道支:——現在、未來八。 無「靜慮」。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慮【明】]`處」。無「遍處」。 智:——現在二,未來七。 等持:——現在一,未來三。 以無間道證不還果,修彼道時,四念住乃至三等持,幾現在修?幾未來修? 答: 若已離欲染,依未至定入正性離生,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未來六。 道支:——現在、未來八。 無「靜慮」。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無「智」。 等持:——現在、未來一。 若依初靜慮入正性離生,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未來七。 道支:——現在、未來八。 靜慮。現在、未來一。 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無「智」。 等持:——現在、未來一。 若依靜慮中間入正性離生,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六,未來七。 道支:——現在七,未來八。 靜慮:——現在無,未來一。 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無「智」。 等持:——現在、未來一。 若依第二靜慮入正性離生,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未來七。 道支:——現在七,未來八。 靜慮:——現在一,未來二。 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無「智」。 等持:——現在、未來一。 若依第三靜慮入正性離生,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六,未來七。 道支:——現在七,未來八。 靜慮:——現在一,未來三。 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無「智」。 等持:——現在、未來一。 若依第四靜慮入正性離生,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六,未來七。 道支:——現在七,未來八。 靜慮:——現在一,未來四。 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無「智」。 等持:——現在、未來一。 若從一來果,以世俗道證不還果,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無,未來六。 道支:——現在無,未來八。 無「靜慮」。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 智:——現在一,未來七。 等持:——現在無,未來三。 若從一來果,以無漏道證不還果,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未來六。 道支:——現在、未來八。 無「靜慮」。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 智:——現在二,未來七。 等持:——現在一,未來三。 以無間道證神境智通,修彼道時,四念住乃至三等持,幾現在修?幾未來修? 答: 若諸異生,依初靜慮,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無「覺支」。無「道支」 靜慮:——現在、未來一。 無量:——現在無,未來四。 無「無色」。 解脫:——現在無,未來二。 勝處:——現在無,未來四。 無「遍處」。 智:——現在、未來一。 無「等持」 若諸聖者。依初靜慮。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無,未來七。 道支:——現在無,未來八。 靜慮:——現在、未來一。 無量:——現在無,未來四。 無「無色」。 解脫:——現在無,未來二。 勝處:——現在無,未來四。 無「遍處」。 智:——現在一,未來七。 等持:——現在無,未來三。 若諸異生,依第二靜慮,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無「覺支」。無「道支」。 靜慮:——現在、未來一。 無量:——現在無,未來四。 無「無色」。 解脫:——現在無,未來二。 勝處:——現在無,未來四。 無「遍處」。 智:——現在、未來一。 無「等持」。 若諸聖者,依第二靜慮,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無,未來七。 道支:——現在無,未來八。 靜慮:——現在一,未來二。 無量:——現在無,未來四。 無「無色」。 解脫:——現在無,未來二。 勝處:——現在無,未來四。 無「遍處」。 智:——現在一,未來七。 等持:——現在無,未來三。 若諸異生,依第三靜慮,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無「覺支」。無「道支」。 靜慮:——現在、未來一。 無量:——現在無,未來三。 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 智:——現在、未來一。 無「等持」。 若諸聖者,依第三靜慮,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無,未來七。 道支:——現在無,未來八。 靜慮:——現在一,未來三。 無量:——現在無,未來三。 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 智:——現在一,未來七。 等持:——現在無,未來三。 若諸異生,依第四靜慮,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無「覺支」。無「道支」。 靜慮:——現在、未來一。 無量:——現在無,未來三。 無「無色」。 解脫:——現在無,未來一。 勝處:——現在無,未來四。 遍處:——現在無,未來八。 智:——現在、未來一。 無「等持」。 若諸聖者,依第四靜慮,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無,未來七。 道支:——現在無,未來八。 靜慮:——現在一,未來四。 無量:——現在無,未來三。 無「無色」。 解脫:——現在無,未來一。 勝處:——現在無,未來四。 遍處:——現在無,未來八。 智:——現在一,未來七。 等持:——現在無,未來三。 以無間道證天耳智通、他心智通、宿住隨念智通、死生智通;修彼道時,四念住乃至三等持,幾現在修?幾未來修? 答:如神境智通,應隨相說。 以無間道證漏盡智通;修彼道時,四念住乃至三等持,幾現在修?幾未來修? 答: 若依未至定,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六,未來七。 道支:——現在、未來八。 靜慮:——現在無,未來四。 無「無量」。 無色:——現在無,未來三。 解脫:——現在無,未來三。 無「勝處」。無「遍處」。 智:——現在`[二=三【明】]`二,未來六。 等持:——現在一,未來三。 若依初靜慮,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未來七。 道支:——現在、未來八。 靜慮:——現在一,未來四。 無「無量」。 無色:——現在無,未來三。 解脫:——現在無,未來三。 無「勝處」。無「遍處」。 智:——現在二,未來六。 等持:——現在一,未來三。 若依靜慮中間,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六,未來七。 道支:——現在七,未來八。 靜慮:——現在無,未來四。 無「無量」。 無色:——現在無,未來三。 解脫:——現在無,未來三。 無「勝處」。無「遍處」。 智:——現在二,未來六。 等持:——現在一,未來三。 若依第二靜慮,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未來七。 道支:——現在七,未來八。 靜慮:——現在一,未來四。 無「無量」。 無色:——現在無,未來三。 解脫:——現在無,未來三。 無「勝處」。無「遍處」。 智:——現在二,未來六。 等持:——現在一,未來三。 若依第三、第四靜慮,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六,未來七。 道支:——現在七,未來八。 靜慮:——現在一,未來四。 無「無量」。 無色:——現在無,未來三。 解脫:——現在無,未來三。 無「勝處」。無「遍處」。 智:——現在二,未來六。 等持:——現在一,未來三。 若依無色定,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 念住:——現在一,未來四。 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 根、力:——現在、未來五。 覺支:——現在六,未來七。 道支:——現在四,未來八。 靜慮:——現在無,未來四。 無「無量」。 無色:——現在一,未來三。 解脫:——現在一,未來三。 無「勝處」。無「遍處」。 智:——現在二,未來六。 等持:——現在一,未來三。 根蘊第六中根納息第一 根學善等三  異熟三六斷 見等有尋等  受相應界繫 因緣四凡聖  蘊攝七攝三 為緣生幾緣  此章願具說 二十二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女根、男根、命根、意根、樂根、苦根、喜根、憂根、捨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此二十二根,幾學?幾無學?幾非學非無學? 答:二學,一無學,十非學非無學。九應分別,謂: 意根: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 云何學?謂:學作意相應意根。 云何無學?謂:無學作意相應意根。 云何非學非無學?謂:有漏作`[意=意根【三宮】]`意相應意根。 如意根;樂根、喜根、捨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亦爾。 諸根學,彼是學者根耶? 答:應作四句。 有根學彼非學者根。謂:學根學者不成就。 有是學者根彼根非學。謂:非學非無學根學者成就。 有根學彼亦學者根。謂:學`[根=非【明】]`根學者成就。 有根非學彼亦非學者根。謂:無學根及非學非無學根學者不成就。 諸根無學,彼是無學者根耶? 答:應作四句。 有根無學彼非無學者根。謂:無學根無學者不成就。 有是無學者根彼根非無學。謂:非學非無學根無學者成就。 有根無學彼亦無學者根。謂:無學根無學者成就。 有根非無學彼亦非無學者根。謂:學根及非學非無學根無學者不成就。 諸根非學非無學,彼是非學非無學者根耶? 答:諸非學非無學者根,彼是非學非無學。 有根非學非無學,彼非非學非無學者根。謂:非學非無學根非學非無學者不成就。 此二十二根,幾善?幾不善?幾無記? 答:八善,八無記。六應分別,謂: 意根:或善。或不善。或無記。 云何善?謂:善作意相應意根。 云何不善?謂:不善作意相應意根。 云何無記?謂:無記作意相應意根。 如意根;樂根、苦根、喜根、捨根,亦爾。 憂根:或善,或不善。 云何善?謂:善作意相應憂根。 云何不善?謂:不善作意相應憂根。 此二十二根,幾有異熟?幾無異熟? 答:一有異熟,十一無異熟。十應分別,謂: 意根:或有異熟,或無異熟。 云何有異熟?謂:不善、善有漏意根。 云何無異熟?謂:無記無漏意根。 如意根;樂根、喜根、捨根,亦爾。 苦根:或有異熟,或無異熟。 云何有異熟?謂:善、不善苦根。 云何無異熟?謂:無記苦根。 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或有異熟,或無異熟。 云何有異熟?謂:有漏信等五根。 云何無異熟?謂:無漏信等五根。 此二十二根,幾見所斷?幾修所斷?幾不斷? 答:九修所斷,三不斷。十應分別,謂: 意根:或見所斷,或修所斷,或不斷。 云何見所斷?謂:意根,隨信、隨法行,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所斷八十八隨眠,相應意根。 云何修所斷?謂:意根,學見迹,修所斷。 此復云何?謂:修所斷十隨眠,相應意根,及不染污有漏意根。 云何不斷?謂:無漏意根。 如意根;捨根,亦爾。 樂根:或見所斷,或修所斷,或不斷。 云何見所斷?謂:樂根,隨信、隨法行,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所斷二十八隨眠,相應樂根。 云何修所斷?謂:樂根,學見迹,修所斷。 此復云何?謂:修所斷五隨眠,相應樂根,及不染污有漏樂根。 云何不斷?謂:無漏樂根。 喜根:或見所斷,或修所斷,或不斷。 云何見所斷?謂:喜根,隨信、隨法行,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所斷五十二隨眠,相應喜根。 云何修所斷?謂:喜根,學見迹,`[隨=修【三宮】]`隨所斷。 此復云何?謂:修所斷六隨眠,相應喜根,及不染污有漏喜根。 云何不斷?謂:無漏喜根。 憂根:或見所斷,或修所斷。 云何見所斷?謂:憂根,隨信、隨法行,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所斷十六隨眠,相應憂根。 云何修所斷?謂:憂根,學見迹,修所斷。 此復云何?謂:修所斷二隨眠,相應憂根,及不染污憂根。 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或修所斷,或不斷。 云何修所斷?謂:有漏信等五根。 云何不斷?謂:無漏信等五根。 此二十二根,幾見苦所斷?幾見集所斷?幾見滅所斷?幾見道所斷?幾修所斷?幾不斷? 答:九修所斷,三不斷。十應分別。謂: 意根:或見苦所斷,或見集、見滅、見道所斷,或修所斷,或不斷。 云何見苦所斷?謂:意根,隨信、隨法行。苦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苦所斷二十八隨眠,相應意根。 云何見集所斷?謂:意根,隨信、隨法行。集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集所斷十九隨眠,相應意根。 云何見滅所斷?謂:意根,隨信、隨法行。滅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滅所斷十九隨眠,相應意根。 云何見道所斷?謂:意根,隨信、隨法行。道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道所斷二十二隨眠,相應意根。 云何修所斷?謂:意根,學見迹,修所斷。 此復云何?謂:修所斷十隨眠,相應意根。及不染污有漏意根。 云何不斷?謂:無漏意根。 如意根。捨根,亦爾。 樂根:或見苦所斷,或見集、見滅、見道所斷,或修所斷,或不斷。 云何見苦所斷?謂:樂根,隨信、隨法行。苦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苦所斷九隨眠,相應樂根。 云何見集所斷?謂:樂根,隨信、隨法行。集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集所斷六隨眠,相應樂根。 云何見滅所斷?謂:樂根,隨信、隨法行。滅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滅所斷六隨眠,相應樂根。 云何見道所斷?謂:樂根,隨信、隨法行。道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道所斷七隨眠,相應樂根。 云何修所斷?謂:樂根,學見迹,修所斷。 此復云何?謂:修所斷五隨眠,相應樂根。及不染污有漏樂根。 云何不斷?謂:無漏樂根。 喜根:或見苦所斷,或見集、見滅、見道所斷,或修所斷,或不斷。 云何見苦所斷?謂:喜根,隨信、隨法行。苦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苦所斷十七隨眠,相應喜根。 云何見集所斷?謂:喜根,隨信、隨法行。集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集所斷十一隨眠,相應喜根。 云何見滅所斷?謂:喜根,隨信、隨法行。滅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滅所斷十一隨眠,相應喜根。 云何見道所斷?謂:喜根,隨信、隨法行。道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道所斷十三隨眠,相應喜根。 云何修所斷?謂:喜根,學見迹,修所斷。 此復云何?謂:修所斷六隨眠,相應喜根。及不染污有漏喜根。 云何不斷?謂:無漏喜根。 憂根:或見苦所斷,或見集、見滅、見道所斷,或修所斷。 云何見苦所斷?謂:憂根,隨信、隨法行。苦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苦所斷四隨眠,相應憂根。 云何見集所斷?謂:憂根,隨信、隨法行。集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集所斷四隨眠,相應憂根。 云何見滅所斷?謂:憂根,隨信、隨法行。滅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滅所斷四隨眠,相應憂根。 云何見道所斷?謂:憂根,隨信、隨法行。道現觀邊忍所斷。 此復云何?謂:見道所斷四隨眠,相應憂根。 云何修所斷?謂:憂根,學見迹,修所斷。 此復云何?謂:修所斷二隨眠,相應憂根。及不染污憂根。 信等五根:或修所斷,或不斷。 云何修所斷?謂:有漏信等五根。 云何不斷?謂:無漏信等五根。 此二十二根,幾見?幾非見? 答:一見,十七非見。四應分別。 慧根:或見,或非見。 云何見?謂:盡智、無生智所不攝,意識相應慧根。 云何非見?謂:餘慧根。 未知當知根:或見,或非見。 云何見?謂:未知當知根所攝慧根。 云何非見?謂:未知當知根所攝餘根。 如未知當知根:已知根,亦爾。 具知根:或見,或非見。 云何見?謂:盡智、無生智所不攝,具知根所攝慧根。 云何非見?謂:具知根所攝餘根。 此二十二根,幾有尋有伺?幾無尋唯伺?幾無尋無伺? 答:二有尋有伺,八無尋無伺。十二應分別。 意根:或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或無尋無伺。 云何有尋有伺?謂:有尋有伺作意相應意根。 云何無尋唯伺?謂:無尋唯伺作意相應意根。 云何無尋無伺?謂:無尋無伺作意相應意根。 如意根;捨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亦爾。 樂根:或有尋有伺,或無尋無伺。 云何有尋有伺?謂:有尋有伺作意相應樂根。 云何無尋無伺?謂:無尋無伺作意相應樂根。 如樂根;喜根,亦爾。 此二十二根,幾樂根相應?幾苦根相應?幾喜根相應?幾憂根相應?幾捨根相應? 答:樂根、喜根、捨根,九根少分相應。苦根、憂根,六根少分相應。 此二十二根,幾欲界繫?幾色界繫?幾無色界繫?幾不繫? 答:四欲界繫,三不繫。十五應分別。 眼根:或欲界繫。或色界繫。 云何欲界繫?謂:欲界繫大種所造眼根。 云何色界繫?謂:色界繫大種所造眼根。 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亦爾。 命根: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 云何欲界繫?謂:欲界繫壽。 云何色界繫?謂:色界繫壽。 云何無色界繫?謂:無色界繫壽。 意根: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或不繫。 云何欲界繫?謂:欲界繫作意相應意根。 云何色界繫?謂:色界繫作意相應意根。 云何無色界繫?謂:無色界繫作意相應意根。 云何不繫?謂:無漏作意相應意根。 如意根;捨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亦爾。 樂根: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或不繫。 云何欲界繫?謂:欲界繫作意相應樂根。 云何色界繫?謂:色界繫作意相應樂根。 云何不繫?謂:無漏作意相應樂根。 如樂根;喜根,亦爾。 此二十二根,幾因相應? 答:十四。 幾因不相應? 答:八。 幾因相應因不相應? 答:即前十四,少分因相應,少分因不相應。 幾非因相應非因不相應? 答:即前十四,少分非因相應,少分非因不相應。 此二十二根,幾緣有緣? 答:十三少分。 幾緣無緣? 答:一,十三少分。 幾緣有緣緣無緣? 答:即前十三少分。 幾非緣有緣非緣無緣? 答:八。 諸根此法,彼根異生耶?設根異生,彼根此法耶? 答:諸根此法,彼根非異生。諸根異生,彼根非此法。 色蘊攝幾根? 答:七。 受蘊攝幾根? 答:五,三少分。 想蘊攝幾根? 答:無。 行蘊攝幾根? 答:六,三少分。 識蘊攝幾根? 答:一,三少分。 善根,幾界、幾處、幾蘊攝? 答:八界,二處,三蘊。 `[1]唯=唯攝【三宮聖】*`唯善根,有幾界、幾處、幾蘊`[2]攝〔-〕【三宮】*`攝? 答:無。 不善根,幾界、幾處、幾蘊攝? 答:八界。二處。二蘊。 `[唯=惟攝【三宮】]`唯不善根,有幾界、幾處、幾蘊`[*2-1]攝〔-〕【三宮】*`攝? 答:無。 有覆無記根,幾界、幾處、幾蘊攝? 答:六界,二處,二蘊。 `[*1-1]唯=唯攝【三宮聖】*`唯有覆無記根,有幾界、幾處、幾蘊`[4]攝〔-〕【三宮聖】*`攝? 答:無。 無覆無記根,幾界、幾處、幾蘊攝? 答:十三界,七處,四蘊。 `[*1-2]唯=唯攝【三宮聖】*`唯無覆無記根,有幾界、幾處、幾蘊`[*4-1]攝〔-〕【三宮聖】*`攝? 答:五界,五處。 非蘊`[根〔-〕【三宮】]`根法,幾界、幾處、幾蘊攝? 答:十三界,七處,四蘊。 `[*1-3]唯=唯攝【三宮聖】*`唯根法,有幾界、幾處、幾蘊`[*4-2]攝〔-〕【三宮聖】*`攝? `[答=各【明】]`答:十二界,六處,二蘊。 非根法,幾界、幾處、幾蘊攝? 答:六界,六處,三蘊。 `[*1-4]唯=唯攝【三宮聖】*`唯非根法,有幾界、幾處、幾蘊`[*4-3]攝〔-〕【三宮聖】*`攝? 答:五界,五處,一蘊。 根非根法,幾界、幾處、幾蘊攝? 答:十八界,十二處,五蘊。 `[*1-5]唯=唯攝【三宮聖】*`唯根非根法,有幾界、幾處、幾蘊`[攝〔-〕【聖】]`攝? 答:一界,一處,二蘊。 頗根為緣生根耶? 答:生。 生非根耶? 答:生。 生根非根耶? 答:生。 頗非根為緣生非根耶? 答:生。 生根耶? 答:生。 生根非根耶? 答:生。 頗根非根為緣生根非根耶? 答:生。 生根耶? 答:生。 生非根耶? 答:生。 頗眼根為緣生眼根耶? 答:生。 生耳根乃至具知根耶? 答:生。 頗乃至具知根為緣生具知根耶? 答:生。 生眼根乃至已知根耶? 答:生。 眼根與眼根,為幾緣?與耳根乃至具知根,為幾緣? 乃至具知根與具知根,為幾緣?與眼根乃至已知根,為幾緣? 答: 眼根與眼根,為因、增上。 與餘色根、命根、苦根,為一增上。 與餘根,為所緣、增上。 如眼根;耳、鼻、舌根,亦爾。 身根與身根、女根、男根,為因、增上。 與餘色根、命根、苦根,為一增上。 與餘根,為所緣、增上。 女根與女根、身根,為因、增上。 與餘色根、命根、苦根,為一增上。 與餘根,為所緣、增上。 如女根;男根,亦爾。 命根與命根,為因、增上。 與七色根、苦根,為一增上。 與餘根,為所緣、增上。 意根與意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七色根、命根,為因、增上。 與苦根,為因、等無間、增上,非所緣。 與餘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如意根;樂根、喜根、捨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亦爾。 苦根與苦根,為因、等無間、增上,非所緣。 與七色根、命根,為因、增上。 與三無漏根,為所緣、增上。 與餘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憂根與憂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七色根、命根,為因、增上。 與苦根,為因、等無間、增上,非所緣。 與三無漏根,為所緣、增上。 與餘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未知當知根與未知當知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具知根,為因、所緣、增上,非等無間。 與七色根、命根、苦根,為一增上。 與憂根,為所緣、增上。 與餘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已知根與已知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七色根、命根、苦根,為一增上。 與憂根、未知當知根,為所緣、增上。 與餘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具知根與具知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七色根、命根、苦根,為一增上。 與憂根、未知當知根、已知根,為所緣、增上。 與餘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說一切有`[部=部阿毘達磨【聖】]`部發智論卷第十四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十五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根蘊第六中有納息第二 得一遍知三  沙門果九節 四智法類智  緣相應五門 學無學根得  無間證四果 幾根斷滅起  此章願具說 欲有相續,最初得幾業所生根? 答:卵生、胎生、濕生——得二。 化生——得六,或七,或八。 無形——六。 一形——七。 二形——八。 色有相續,最初得幾業所生根? 答:六。 無色有相續,最初得幾業所生`[根=答【宮】]`根? 答:一。 頗思惟欲界繫法,遍知欲界耶? 答:遍知。 遍知色界耶? 答:不遍知。 遍知無色界耶? 答:不遍知。 頗思惟色界繫法,遍知色界耶? 答:遍知。 遍知欲界耶? 答:遍知。 遍知無色界耶? 答:不遍知。 頗思惟無色界繫法,遍知無色界耶? 答:遍知。 遍知欲界耶? 答:不遍知。 遍知色界耶? 答:遍知。 幾根遍知欲界? 答:世俗道七,無漏道八。 幾根遍知色界? 答:世俗道七,無漏道十。 幾根遍知無色界? 答:十一。 遍知欲界時,遍知幾根? 答:四。 遍知色界時,遍知幾根。答:五。 遍知無色界時,遍知幾根? 答:八。 幾根得預流果? 答:九。 幾根得一來果? 答:若倍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者,九。 若從預流果,得一來果者,世俗道七,無漏道八。 幾根得不還果? 答:若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者,九。 若從一來果,得不還果者,世俗道七,無漏道八。 幾根得阿羅漢果? 答:十一。 得預流果,遍知幾根? 答:無。 得一來果,遍知幾根? 答:無。 得不還果,遍知幾根? 答:若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者,無。 若從一來果,得不還果者,四。 得阿羅漢果,遍知幾根? 答:八。 諸根得預流果,此根得彼果已,當言成就?當言不成就? 答:解脫道攝者,當言成就。無間道攝者,當言不成就。 諸根得一`[來果=當言【聖】]`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此根得彼果已,`[當言〔-〕【聖】]`當言成就?當言不成就? 答:解脫道攝者,當言成就。無間道攝者,當言不成就。 諸根得預流果,此根斷何界結? 答:色、無色界,或無。 此根何果攝? 答:預流果,或無。 諸根得一來果,此根斷何界結? 答:欲界,或色、無色界,或無。 此根何果攝? 答:一來果,或無。 諸根得不還果,此根斷何界結? 答:欲界,或色、無色界,或無。 此根何果攝? 答:不還果,或無。 諸根得阿羅漢果,此根斷何界結? 答:無色界,或無。 此根何果攝? 答:阿羅漢果,或無。 得預流果時,所捨諸根,此根斷何界結? 答:欲界,或色、無色界,或無。 此根何果攝? 答:無。 得一來果時,所捨諸根,此根斷何界結? 答:欲界,或色、無色界,或無。 此根何果攝? 答:預流果,或無。 得不還果時,所捨諸根,此根斷何界結? 答:欲界,或色、無色界,或無。 此根何果攝? 答:一來果,或無。 得阿羅漢果時,所捨諸根,此根斷何界結? 答:色界,或無色界,或無。 此根何果攝? 答:不還果,或無。 得預流果時,所得諸根,此根斷何界結? 答:無。 此根何果攝? 答:預流果,或無。 得一來果時,所得諸根,此根斷何`[界=果【宮】]`界結? 答:無。 此根何果攝? 答:一來果,或無。 得不還果時,所得諸根,此根斷何界結? 答:無。 此根何果攝? 答:不還果,或無。 得阿羅漢果時,所得諸根,此根斷何界結? 答:無。 此根何果攝? 答:阿羅漢果,或無。 諸預流者,所成就根,此根斷何界結? 答:欲界,或無。 此根何果攝? 答:預流果,或無。 諸一來者,所成就根,此根斷何界結? 答:欲界,或無。 此根何果攝? 答:一來果,或無。 諸不還者,所成就根,`[此根〔-〕【聖】]`此根斷何界結? 答:色界,或無色界,或無。 此根何果攝? 答:不還果,或無。 諸阿羅漢,所成就根,此根斷何界結? 答:無。 此根何果攝? 答:阿羅漢果,或無。 諸預流者,斷結諸根,此根斷何界結? 答:欲界。 此根何果攝? 答:無。 諸一來者,斷結諸根,此根斷何界結? 答:欲界。 此根何果攝? 答:無。 諸不還者,斷結諸根,此根斷何界結? 答:色界,或無色界。 此根何果攝? 答:無。 諸預流果,所攝諸根,此根斷何界結? 答:無。 諸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所攝諸根,此根斷何界結? 答:無。 諸苦智,是於苦無漏智耶?設於苦無漏智,是苦智耶? 答:諸苦智,是於苦無漏智。 有於苦無漏智,非苦智。謂:於苦`[2]知=智【明】*`知集智。 諸集智,是於集無漏智耶?設於集無漏智,是集智耶? 答:諸集智,是於集無漏智。 有於集無漏智,非集智。謂:於集`[*2-1]知=智【明】*`知苦智。 諸滅智,是於滅無漏智耶? 答:如是。 設於滅無漏智,是滅智耶? 答:如是。 諸道智,是於道無漏智耶? 答:如是。 設於道無漏智,是道智耶? 答:如是。 諸根無漏,緣欲界繫,此根法智相應耶?設根無漏法智相應,此根緣欲界繫耶? 答:應作四句。 有根無漏緣欲界繫,此根非法智相應。謂:苦法智忍,及相應根苦法智。集法智忍,及相應根集法智。 有根無漏法智相應,此根不緣欲界繫。謂:滅、道法智相應根。 有根無漏緣欲界繫,此根亦法智相應。謂:苦、集法智相應根。 有根無漏不緣欲界繫,此根亦非法智相應。謂: 苦類智忍,苦類智。及二相應根。集類智忍,集類智,及二相應根。 滅法智忍,及相應根滅法智。滅類智忍,滅類智,及二相應根。 道法智忍,及相應根道法智。道類智忍,道類智,及二相應根。 諸根無漏,緣色、無色界繫,此根類智相應耶?設根無漏,類智相應,此根緣色、無色界繫耶? 答:應作四句。 有根無漏,緣色、無色界繫,此根非類智相應。謂:苦類智忍,及相應根苦類智。集類智忍,及相應根集類智。 有根無漏,類智相應,此根不緣色、無色界繫。謂:滅、道類智相應根。 有根無漏,緣色、無色界繫,此根亦類智相應。謂:苦、集類智相應根。 有根無漏,不緣色、無色界繫,此根亦非類智相應。謂: 苦法智忍,苦法智,及二相應根。集法智忍,集法智,及二相應根。 滅法智忍,滅法智,及二相應根。滅類智忍,及相應根滅類智。 道法智忍,道法智。及二相應根。道類智忍,及相應根道類智。 法智,當言法智耶?當言類智、他心智、世俗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耶? 答:當言法智。或他心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 當言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耶? 答:當言三種。 當言樂根相應、喜根相應、捨根相應耶? 答:當言三種。 當言空、無願、無相相應耶? 答:當言三種。 當言緣欲界繫、緣色界繫、緣無色界繫、緣不繫耶? 答:當言緣欲界繫,或不繫。 類智,當言類智耶?當言法智、他心智、世俗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耶? 答:當言類智,或他心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 當言有尋有伺、無尋`[3]唯=惟【宮】*`唯伺、無尋無伺耶? 答:當言三種。 當言樂根相應、喜根相應、捨根相應耶? 答:當言三種。 當言空、無願、無相相應耶? 答:當言三種。 當言緣欲界繫、緣色界繫、緣無色界繫、緣不繫耶? 答:當言緣色、無色界繫,或不繫。 時心解脫,當言學根得、無學根得、學無學根得耶? 答:當言學無學根得。 不動心解脫,當言學根得、無學根得、學無學根得耶? 答:若本得不動,當言學無學根得。若時解脫阿羅漢得不動,當言無學根得。 一切結盡,當言學根得、無學根得、學無學根得耶? 答:當言學無學根得。 以無間道證預流果,乃至阿羅漢果,此道: 當言法智相應,類智、他心智、世俗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相應耶? 當言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耶? 當言樂根、喜根、捨根相應耶? 當言空、無願、無相相應耶? 當言緣欲界繫、色界繫、無色界繫、不繫耶? 答: 以無間道證預流果,此道當言:忍相應,有尋有伺,捨根相應,無願相應,緣不繫。 以無間道證一來果,若倍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者,如證預流果說。 若從預流果,以世俗道證一來果,此道當言:世俗智相應,有尋有伺,捨根相應,緣欲界繫。 若從預流果,以無漏道證一來果,此道當言:法智相應。或苦智。或集智。或滅智。或道智相應。有尋有伺,捨根相應。或空,或無願,或無相相應。或緣欲界繫,或緣不繫。 以無間道證不還果,若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此道當言:忍相應。或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或無尋無伺。或樂根相應,或喜根相應,或捨根相應,無願相應,緣不繫。 若從一來果,以世俗道證不還果者,如以世俗道證一來果說。 若從一來果,以無漏道證不還果者,如以無漏道證`[一來=不還【三宮】]`一來果說。 以無間道證阿羅漢果,此道當言:或法智相應。或類智,或苦智,或集智,或滅智,或道智相應。或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或無尋無伺。或樂根,或喜根,或捨根相應。或空,或無願,或無相相應。或緣無色界繫,或緣不繫。 幾根永斷、滅起,得預流果? 答:無根永斷。七根滅起。一滅不起。一起不滅。得預流果。 幾根永斷、滅起,得一來果? 答:若倍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者,如證預流果說。 若從預流果,以世俗道證一來果,無根永斷,七根滅起,得一來果。 若從預流果,以無漏道證一來果,無根永斷,八根滅起,得一來果。 幾根永斷、滅起,得不還果? 答: 若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無根永斷。七根滅起。一滅不起。一起不滅。得不還果。 若從一來果。以世俗道證不還果—— 不入靜`[慮=處【宋元宮】]`慮。四根永斷。七根滅起。得不還果。 若入靜慮。四根永斷。六根滅起。一滅不起。一起不滅。得不還果。 若從一來果。以無漏道。證不還果—— 不入靜慮。四根永斷。八根滅起。得不還果。 若入靜慮。四根永斷。七根滅起。一滅不起。一起不滅。得不還果。 幾根永斷、滅起,得阿羅漢果? 答:若依未至,證阿羅漢果。一根永斷。七根永斷滅起。一滅不起。一起不滅。得阿羅漢果。 如依未至;依靜慮中間、第四靜慮、三無色定,亦爾。 若依初靜慮,證阿羅漢果。二根永斷。六根永斷、滅起。一根滅起。一滅不起。一起不滅。得阿羅漢果。 如依初靜慮;依第二、第三靜慮,亦爾。 根蘊第六中觸納息第三 十六觸相攝  根相應成就 遍知滅作證  此章願具說 有十六觸,謂:有對觸。增語觸。明觸。無明觸。非明非無明觸。愛觸。恚觸。順樂受觸。順苦受觸。順不苦不樂受觸。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 云何有對觸?——答:五識身相應觸。 云何增語觸?——答:意識身相應觸。 云何明觸?——答:無漏觸。 云何無明觸?——答:染污觸。 云何非明非無明觸?——答:不染有漏觸。 云何愛觸?——答:貪相應觸。 云何恚觸?——答:瞋相應觸。 云何順樂受觸?——答:樂受相應觸。 云何順苦受觸?——答:苦受相應觸。 云何順不苦不樂受觸? 答:不苦不樂受相應觸。 云何眼觸?——答:眼識身相應觸。 云何耳觸?——答:耳識身相應觸。 云何鼻觸?——答:鼻識身相應觸。 云何舌觸?——答:舌識身相應觸。 云何身觸?——答:身識身相應觸。 云何意觸?——答:意識身相應觸。 有對觸攝幾觸?乃至意觸攝幾耶? 答:有對觸——攝六觸全,——七觸少分。 增語觸——攝三觸全,——七觸少分。 明觸——攝明觸全,——四觸少分。 無明觸——攝三觸,全——十一觸少分。 非明非無明觸——攝非明非無明觸全,——十一觸少分。 愛觸——攝愛觸全,——十一觸少分。 恚觸——攝恚觸全,——十一觸少分。 順樂受觸——攝順樂受觸全,——十二觸少分。 順苦受觸——攝順苦受觸全,——十一觸少分。 順不苦不樂受觸——攝順不苦不樂受觸全,十三觸少分。 眼觸——攝眼觸全,——八觸少分。 如眼觸;耳、鼻、舌、身觸,亦爾。 意觸——攝三觸全,——七觸少分。 有對觸幾根相應?乃至意觸幾根相應耶? 答:有對觸——一根全,八根少分相應。 增語觸——五根全,八根少分相應。 明觸——三根全,九根少分相應。 無明觸——六根少分相應。 非明非無明觸——十一根少分相應。 愛觸——四根少分相應。 恚觸——四根少分相應。 順樂受觸——二根全,九根少分相應。 順苦受觸——二根全,六根少分相應。 順不苦不樂受觸——一根全,九根少分相應。 眼觸——九根少分相應。 如眼觸;耳、鼻、舌、身觸,亦爾。 意觸——五根全,八根少分相應。 諸根因有對觸,此根有對觸相應耶?設根有對觸相應,此根因有對觸耶? 答:諸根有對觸相應,此根因有對觸。 有根因有對觸,此根非有對觸相應:`[諸=謂【宮】]`諸根因有對觸,餘觸相應。及異熟生無所緣。 如有對觸;除二觸,餘十三觸,亦爾。 諸根因明觸,此根明觸相應耶? 答:如是。 設根明觸相應,此根因明觸耶? 答:如是。 諸根因非明非無明觸,此根非明非無明觸相應耶?設根非明非無明觸相應,此根因`[非=無【明】]`非明非無明觸耶? 答:諸根非明非無明觸相應,此根因非明非無明觸。 有根因非明非無明觸,此根非非明非無明觸相應。謂:根因非明非無明觸。異熟生無所緣。 諸成就此類眼根,彼成就此類身根耶?設成就此類身根,彼成就此類眼根耶? 答:應作四句。 有成就此類眼根,非此類身根。謂:生欲界,不得眼根,設得已失,得色界眼。 有成就此類身根,非此類眼根。謂:生欲界,不得眼根,設得已失,不得色界眼。 有成就此類眼根,亦此類身根。謂:生欲界,眼根已得不失;若生色界。 有非成就此類眼根,亦非此類身根。謂:生無色界。 如眼根;耳根,亦爾。 諸成就此類鼻根,彼成就此類身根耶?設成就此類身根,彼成就此類鼻根耶? 答:若成就此類鼻根,彼成就此類身根。 有成就此類身`[根=根彼【三宮】]`根,不成就此類鼻根。謂:生欲界,不得鼻根,設得已失。 `[如=諸【三】]`如鼻根;舌根,亦爾。 地獄成就幾根?傍生乃至諸無色,隨信行乃至俱解脫,成就幾根? 答:地獄。——極多十九。極少八。 傍生。——極多十九。極少十三。 鬼界,亦爾。 斷善根者。——極多十三。極少八。 邪定聚。——極多十九。極少八。 正定聚。——極多十九。極少十一。 不定聚。——極多十九。極少八 `[贍=瞻【宋元】]`贍部洲。——極多十九。極少八。 毘提訶洲、瞿陀尼洲,亦爾。 俱盧洲。——極多十八。極少十三。 四大王眾天。——極多十九。極少十七。 三十三天、夜摩天、覩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亦爾。 梵眾天。——極多十六。極少十五。 極光淨天,亦爾。 遍淨天。——極多十六。極少十四。 廣果天。——極多十六。極少十三。 中有。——極多十九。極少十三。 諸無色。——極多十一。極少八。 隨信行。——極多十九。極少十三。 隨法行,亦爾。 信勝解。——極多十九。極少十一。 見至,亦爾。 身證。——極多十八。極少十一。 慧解脫、俱解脫,亦爾。 眼根乃至慧根得遍知時,幾根得遍知耶? 答:眼根得遍知時,至離色染,——五根得遍知。 耳、鼻、舌、身根,——亦爾。 女根得遍知時,至離欲染,——四根得遍知。 男根、苦根、憂根,——亦爾。 命根得遍知時,至離無色染,——八根得遍知。 意根、捨根、信等五根,——亦爾。 樂根得遍知時,至離遍淨染,——即樂根得遍知。 喜根得遍知時,至`[離【CB】,雖【大】]`離極光淨染,即喜根得遍知。 眼根乃至慧根滅`[4]作=能【宮】*`作證時,幾根滅作證耶? 答:眼根滅作證時,至離色染,——五根滅`[*4-1]作=能【宮】*`作證,至阿羅漢,——十九根滅作證。 耳、鼻、舌、身根,亦爾。 女根滅作證時,至離欲染,——四根滅作證,至阿羅漢,——十九根滅作證。 男根、苦根、憂根,亦爾。 命根滅作證時,至阿羅漢。——十九根滅作證。 意根、捨根、信等五根,亦爾。 樂根滅作證時,至離遍淨染,——即樂根滅作證,至阿羅漢,——十九根滅作證。 喜根滅作證時,至離極光淨染,即喜根滅作證,至阿羅漢,——十九根滅作證。 根蘊第六中等心納息第四 等心壽二定  無想攝相應 界死生涅槃  此章願具說 一切有情心,當言等起、等住、等滅耶? 答:如是。 有貪心、離貪心,當言等起、等住、等滅耶? 答:如是。 有瞋、離瞋,有癡、離癡,略、散,下、舉,小、大,掉、不掉,不靜、靜,不定、定,不修、修,不解脫、解脫心,當言等起、等住、等滅耶? 答:如是。 壽當言隨心轉?不隨心轉耶? 答:不隨心轉。 當言隨相續轉?為一起便住耶? 答:若欲界有情,不住無想、滅盡、等至,當言隨相續轉。 若住無想、滅盡、等至,及色、無色界有情,當言一起便住。 住無想、滅盡、等至,壽當言轉?為住耶? 答:當言轉。 如世尊說:「人壽漸盡,如小河水。」 若諸有情,壽起便住,云何知彼壽漸盡耶? 答:由世盡、劫盡故。 入無想定,幾根滅? 答:七。 何繫,心心所滅? 答:色界繫。 出無想定,幾根現前? 答:七。 何繫,心心所現前? 答:色界繫。 入滅盡定,幾根滅? 答:七。 何繫,心心所滅? 答:無色界繫。 出滅盡定,幾根現前? 答:或七,或八。有漏心七,無漏心八。 何繫,心心所現前? 答:或無色界繫,或不繫。 生無想天,幾根滅? 答:八。 何繫,心心所滅? 答:色界繫。 幾根現前? 答:八。 何繫,心心所現前? 答:色界繫。 無想天沒,幾根滅? 答:八。 何繫,心心所滅? 答:色界繫。 幾根現前? 答:或八,或九,或十。無形八,一形九,二形十。 何繫,心心所現前? 答:欲界繫。 無想有情生時,當言有想耶?無想耶? 答:當言有想。 如世尊說:「彼諸有情,由想起故,從彼處沒。」 從彼沒時,彼想當言滅耶?不滅耶? 答:當言滅。 當言住何處,彼想滅耶? 答:當言即住彼處。 彼想當言善?為無記耶? 答:或善,或無記。 彼想幾隨眠隨增? 答:色界有漏緣。 幾結繫? 答:六。 如世尊說:「一切有情,皆由食住。」 無想有情,由何食住? 答:觸、意思、識。 眼根攝幾根?乃至具知根攝幾根? 答:眼根——攝眼根。 如眼根;耳、鼻、舌、命、苦、憂根,亦爾。 身根——攝三`[根【麗】,攝【大】(cf. K24n0944_p1041a06)]`根。 女根——攝女根,——身根少分。 如女根;男根,亦爾。 意根——攝意根,——三根少分。 如意根;樂、喜、捨根,信等五根,亦爾。 未知當知根——攝未知當知根,九根少分。 如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亦爾。 信力乃至慧力,念等覺支乃至捨等覺支,正見乃至正定,法智乃至道智,空、無願、無相,攝幾根? 答:信力——攝一根,三根少分。 如信力;餘四力,亦爾。 念等覺支——攝四根少分。 如念等覺支;擇法、精進、喜、定等覺支,亦爾。 餘,——不攝根。 正見——攝四根少分。 如正見;正勤、念、定,亦爾。 餘,——不攝根。 法智——攝四根少分。 如法智;類智,苦、集、滅、道智,亦爾。 他心智——攝三根少分。世俗智——攝一根少分。 空——攝四根少分。 如空;無願、無相,亦爾。 意根幾根相應?乃至具知根幾根相應? 答:意根——十根,三根少分相應。 樂、喜、捨根——九根少分相應。 苦根、憂根——六根少分相應。 信根——四根,九根少分相應。 如信根;精進、念、定、慧根,亦爾。 未知當知根——與未知當知根,九根少分相應。 如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亦爾。 信力乃至慧力,念等覺支乃至捨等覺支,正見乃至正定,法智乃至道智,空、無願、無相,幾根相應? 答:信力——四根,九根少分相應。 如信力;餘四力,亦爾。 念等覺支——十一根少分相應。 如念等覺支;擇法、精進、定等覺支,亦爾。 喜等覺支——九根少分相應。 安、捨等覺支——三根,九根少分相應。 正見——十一根少分相應。 如正見;正思惟、正勤、正定,亦爾。 餘——非根相應。 法智——十一根少分相應。 如法智;類智,苦、集、滅、道智,亦爾。 他心智——十根少分相應。 世俗智——二根,八根少分相應。 空、無願、無相——十一根少分相應。 欲界沒,生欲界時,幾根滅? 答:或四,或九;或八,或十三;或九,或十四;`[或十〔-〕【三宮】]`或十,或十五。 漸命終者:——無記心四,善心九。 頓命終者:`[若=善【聖】]`若無形——無記心八,善心十三。 若一形——無記心九,善心十四。 若二形——無記心十,善心十五。 何繫,心心所滅? 答:欲界繫。 幾根現前? 答:或八,或九,或十。無形八,一形九,二形十。 何繫,心心所現前? 答:欲界繫。 欲界沒,生色界時,幾根滅? 答:或四,或九`[3]或九〔-〕【三宮】*`;或九,或十四。 漸命終者:無記心四,善心九。 頓命終者:無記心九,善心十四。 何繫,心心所滅? 答:欲界繫。 幾根現前? 答:八。 何繫,心心所現前? 答:色界繫。 欲界沒,生無色界時,幾根滅? 答:或四,或九;`[*3-1]或九〔-〕【三宮】*`或九,或十四。如前說。 何繫,心心所滅? 答:欲界繫。 幾根現前? 答:三。 何繫,心心所現前? 答:無色界繫。 色界沒,生色界時,幾根滅? 答:或八,或十三。無記心八,善心十三。 何繫,心心所滅? 答:色界繫。 幾根現前? 答:八。 何繫,心心所現前? 答:色界繫。 色界沒,生欲界時,幾根滅? 答:或八,或十三。如前說。 何繫,心心所滅? 答:色界繫。 幾根現前? 答:或八,或九,或十。如前說。 何繫,心心所現前? 答:欲界繫。 色界沒,生無色界時,幾根滅? 答:或八,或十三。如前說。 何繫,心心所滅? 答:色界繫。 幾根現前? 答:三。 何繫,心心所現前? 答:無色界繫。 無色界沒,生無色界時,幾根滅? 答:或三,或八。無記心三,善心八。 何繫,心心所滅? 答:無色界繫。 幾根現前? 答:三。 何繫,心心所現前? 答:無色界繫。 無色界沒,生欲界時,幾根滅? 答:或三,或八。如前說。 何繫,心心所滅? 答:無色界繫。 幾根現前? 答:或八,或九,或十。如前說。 何繫,心心所現前? 答:欲界繫。 無色界沒,生色界時,幾根滅? 答:或三,或八。如前說。 何繫,心心所滅? 答:無色界繫。 幾根現前? 答:八。 何繫,心心所現在前? 答:色界繫。 阿羅漢般涅槃時,幾根最後滅? 答:或四,或九,或八,或三。 欲界——漸般涅槃者四。頓般涅槃者九。 色界——八。 無色界——三。 根蘊第六中一心納息第五 相應緣不離  不修修得根 捨得未知根  五門辯`[二=三【三宮聖】]`二智 初盡無生智  盡無生所緣 七正互相應  此章願具說 諸法與心一起、一住、一滅,彼法與心相應耶? 答:若法與心相應,彼法與心一起、一住、一滅。 有法與心一起、一住、一滅,彼法非心相應。謂:隨心轉色,心不相應行。 諸法與心一起、一住、一滅,彼法與心一所緣耶? 答:若法與心一所緣,彼法與心一起、一住、一滅。 有法與心一起、一住、一滅,彼法非心一所緣。謂:隨心轉色,心不相應行。 諸法與心俱起,不離心,彼法與心俱住、俱滅,不離心耶? 答:欲、色界有情—— 不住無想、滅盡定者:諸根大種與心俱起,不離心,與心俱住、俱滅,不離心。 若住無想、滅盡定者:彼便離心。 如說:「不修眼根,乃至身根。」 云何不修眼根,乃至身根? 答:若於眼根,未離貪,未離欲、潤、喜、渴。 又!無間道能盡色貪,彼於此道,未修、未安。 如不修眼根;不修耳、鼻、舌、身根,亦爾。 如說:「不修意根。」 云何不修意根? 答:若於意根,未離貪,未離欲、潤、喜、`[1]渴=謁【聖】*`渴。 又!無間道能盡無色貪,彼於此道,未修、未安。 如說:「修眼根,乃至身根。」 云何修眼根乃至身根? 答:若於眼根,已離貪,已離欲潤喜`[*1-1]渴=謁【聖】*`渴。 又!無間道能盡色貪,彼於此道,已修、已安。 如修眼根;修耳、鼻、舌、身根,亦爾。 如說:「修意根。」 云何修意根? 答:若於意根,已離貪,已離欲潤喜`[*1-2]渴=謁【聖】*`渴。 又!無間道能盡無色貪,彼於此道,已修、已安。 諸不成就學根得學根,彼一切入正性離生耶? 答:若入正性離生,彼一切不成就學根得學根。 有不成就學根得學根,彼非入正性離生。謂:退阿羅漢果時。 諸不成就學根得學根,彼一切世第一法等無間耶? 答:若世第一法等無間,彼一切不成就學根得學根。 有不成就學根得學根,彼非世第一法等無間。謂:退阿羅漢果時。 諸捨無漏根得無漏根,彼一切從果至果耶? 答:若從果至果,彼一切捨無漏根得無漏根。 有捨無漏根得無漏根,彼非`[從=彼【聖】]`從果至果。謂:現觀邊道類智起時。若時解脫阿羅漢,練根作不動時。 諸捨無漏根得無漏根,彼一切無漏根滅、無漏根起耶? 答:應作四句。 有捨無漏根得無漏根,彼非無漏根滅、無漏根起。謂:退阿羅漢、不還、一來果時。及以世俗道得一來、不還果時。 有無漏根滅、無漏根起,彼非捨無漏根得無漏根。謂:已得無漏根現前滅、起。 有捨無漏根得無漏根,彼亦無漏根滅、無漏根起。謂:現觀邊道類智起時。及以無漏道得一來、不還果時。得阿羅漢果時。時解脫阿羅漢,練根作不動時。 有非捨無漏根得無漏根,彼亦非無漏根滅、無漏根起。謂:除前相。 諸未知當知根,彼一切於未現觀四聖諦能現觀耶? 答:應作四句。 有未知當知根,彼非於未現觀四聖諦能現觀。謂:未知當知根在過去,或未來。 有於未現觀四聖諦能現觀,彼非未知當知根。謂:諸非根法,於未現觀四聖諦能現觀。 有未知當知根,彼亦於未現觀四聖諦能現觀。謂:未知當知根,於未現觀四聖諦能現觀。 有非未知當知根,彼亦非於未現觀四聖諦能現觀。謂:除前相。 盡智當言盡智,乃至道智耶? 當言有尋有伺,乃至無尋無伺耶? 當言樂根,乃至捨根相應耶? 當言空,乃至無相相應耶? 當言緣欲界繫,乃至緣不繫耶? 如盡智;無生智、無學正見,亦爾! 答:盡智當言盡智。 或法、類智,或苦、集、滅、道智。 或有尋有伺,或無尋`[*3-1]唯=惟【宮】*`唯伺,或無尋無伺。 或樂根相應,或喜、捨根相應。 或無願相應,或無相相應。 或緣欲界繫,或緣色、無色界繫,或緣不繫。 如盡智;無生智,亦爾。 無學正見當言無學正見。 或法、類、他心智,或苦、集、滅、道智。 或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或無尋`[無=唯【宮】]`無伺。 或樂根相應,或喜、捨根相應。 或空相應,或無願、無相相應。 或緣欲界繫,或緣色、無色界繫,或緣不繫。 諸最初盡智,彼一切無間道等無間耶? 答:如是。 設無間道等無間,彼一切盡智耶? 答:如是。 諸最初無生智,彼一切盡智等無間耶? 答:如是。 設盡智等無間,彼一切無生智耶? 答:或盡智,或無生智,或無學正見。 諸緣彼無間道起,即緣彼初盡智起耶? 答:若緣生無間道起,即緣彼初盡智起;若不緣生無間道起,即不緣彼初盡智起。 諸緣彼盡智起,即緣彼無生智起耶? 答:如是。 設緣彼無生智起,即緣彼盡智起耶? 答:如是。 諸法無學正見相應,彼法無學正思惟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無學正見相應,非無學正思惟。謂:無學正見相應正思惟。及無學正思惟不相應無學正見相應法。 有法無學正思惟相應,非無學正見。謂:無學正思惟相應正見。及無學正見不相應無學正思惟相應法。 有法無學正見、正思惟相應。謂:除無學正見相應正思惟。及除無學正思惟相應正見。諸餘無學正見、正思惟相應法。 有法非無學正見、正思惟`[相應=相應法有法非無學正見正思惟相應【聖】]`相應。謂:無學正見不相應正思惟。無學正思惟不相應正見。及前所不攝心心所法,并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諸法無學正見相應,彼法無學正勤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無學正見相應,非無學正勤。謂:無學正見相應正勤。 有法無學正勤相應,非無學正見。謂:無學正見,及無學正見不相應無學正勤相應法。 有法無學正見、正勤相應。謂:除無學正見相應正勤,諸餘無學正見相應法。 有法非無學正見、正勤相應。謂:無學正見不相應正勤,及前所不攝心心所法,并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正勤;對正念、正定、正解脫,亦爾。 諸法無學正見相應,彼法非無學正智相應。諸法無學正智相應,彼法非無學正見相應。 諸法無學正思惟相應,彼法無學正勤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無學正思惟相應,非無學正勤。謂:無學正思惟相應正勤。 有法無學正勤相應,非無學正思惟。謂:無學正勤相應正思惟。及無學正思惟不相應無學正勤相應法。 有法無學正思惟、正勤相應。謂:除無學正思惟相應正勤,諸餘無學正思惟相應法。 有法非無學正思惟、正勤相應。謂:無學正思惟不相應正勤,及前所不攝心心所法,并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正勤;對正念、正定、正解脫,亦爾。 諸法無學正思惟相應,彼法無學正智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無學正思惟相應,非無學正智。謂:無學正思惟相應正智,及無學正智不相應無學正思惟相應法。 有法無學正智相應,非無學正思惟。謂:無學正智相應正思惟,及無學正思惟不相應無學正智相應法。 有法無學正思惟、正智相應。謂:除「無學正思惟相應正智,及除無學正智相應正思惟」,諸餘無學正思惟、正智相應法。 有法非無學正思惟、正智相應。謂:無學正思惟不相應無學正智,無學正智不相應無學正思惟。及前所不攝心心所法,并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諸法無學正勤相應,彼法無學正念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無學正勤相應,非無學正念。謂:無學正念。 有法無學正念相應,非無學正勤。謂:無學正勤。 有法無學正勤、正念相應。謂:除無學正勤、正念,諸餘無學正勤、正念相應法。 有法非無學正勤、正念相應。謂:前所不攝心心所法,并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對正念;對正定、正解脫,亦爾。 諸法無學正勤相應,彼法無學正智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無學正勤相應,非無學正智。謂:無學正智,及無學正智不相應無學正勤相應法。 有法無學正智相應,非無學正勤。謂:無學正智相應正勤。 有法無學正勤、正智相應。謂:除無學正智相應正勤,諸餘無學正智相應法。 有法非無學正勤、正智相應。謂:無學正智不相應正勤,及前所不攝心心所法,并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如正勤;正念、正定,亦爾。 諸法無學正解脫相應,彼法無學正智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無學正解脫相應,非無學正智。謂:無學正智,及無學正智不相應無學正解脫相應法。 有法無學正智相應,非無學正解脫。謂:無學正智相應正解脫。 有法無學正解脫、正智相應。謂:除無學正智相應正解脫,諸餘無學正智相應法。 有法非無學正解脫、正智相應。謂:無學正智不相應正解脫,及前所攝心心所法,并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十五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十六 尊者迦多`[行=衍【三宮】]`行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根蘊第六中魚納息第六 總三世成就  不成就亦然 善等根為因  此章願具說 若成就眼根,彼於二十二根,幾成就?幾不成就?乃至具知根,問亦爾! 答:若成就眼根,彼定成就五,餘不定。 耳、鼻、舌根,亦爾。 若成就身根,彼定成就四,餘不定。 若成就女根,彼定成就八,餘不定。 男根,亦爾。 若成就命根,彼定成就三,餘不定。 意根、捨根,亦爾。 若成就樂根,彼定成就四,餘不定。 若成就苦根,彼定成就七,餘不定。 若成就喜根,彼定成就五,餘不定。 若成就憂根,彼定成就八,定不成就一,餘不定。 若成就信根,彼定成就八,餘不定。 精進、念、定、慧根,亦爾。 若成就未知當知根,彼定成就十三,定不成就二,餘不定。 若成就已知根,彼定成就十一,定不成就二,餘不定。 若成就具知根,彼定成就十一,定不成就三,餘不定。 若成就眼根,彼於三世二十二根,幾成就?幾不成就?乃至具知根,問亦爾。 答:若成就眼根,彼定不成就過去、未來八,定成就過去、未來二,現在三,餘不定。 耳、鼻、舌根,亦爾。 若成就身根,彼定不成就過去、未來八,定成就過去、未來二,現在二,餘不定。 若成就女根,彼定不成就過去、未來八,定成就過去、未來五,現在三,餘不定。男根,亦爾。 若成就命根,彼定不成就過去、未來八,定成就過去、未來二,現在一,餘不定。意根、捨根,亦爾。 若成就樂根,彼定不成就過去、未來八,定成就過去、未來二,未來一,現在一,餘不定。 若成就苦根,彼定不成就過去、未來八,定成就過去、未來五,現在二,餘不定。 若成就喜根,彼定不成就過去、未來八,定成就過去、未來二,未來二,現在一,餘不定。 若成就憂根,彼定不成就過去、未來八,三世一,定成就過去、未來四,三世二,現在二,餘不定。 若成就信根,彼定不成就過去、未來八,定成就過去、未來七,現在一,餘不定。 精進、念、定、慧根,亦爾。 若成就未知當知根,彼定不成就過去、未來八,三世二,現在二,定成就三世七,過去、未來三,未來、現在一,現在二,餘不定。 若成就已知根,彼定不成就過去、未來八,三世二,定成就過去、未來七,未來三,現在一,餘不定。 若成就具知根,彼定不成就過去、未來八,三世三,定成就過去、未來七,未來三,現在一,餘不定。 若不成就眼根,彼於二十二根幾不成就?幾成就?乃至具知根,問亦爾。 答:若不成就眼根,彼定不成就一,定成就三,餘不定。 耳、鼻、舌、女、男,三無漏根,亦爾。 若不成就身根,彼定不成就十,定成就八,餘不定。 命、意、捨根,無不成就。 若不成就樂根,彼定不成就九,定成就八,餘不定。 若不成就苦根,彼定不成就五,定成就八,餘不定。 若不成就喜根,彼定不成就八,定成就八,餘不定。 若不成就憂根,彼定不成就一,定成就八,餘不定。 若不成就信根,彼定不成就八,定成就八,餘不定。 精進、念、定、慧根,亦爾。 若不成就眼根,彼於三世二十二根幾不成就?幾成就?乃至具知根,問亦爾。 答:若不成就眼根,彼定不成就三世一,過去、未來七,定成就過去、未來二,現在一,餘不定。 耳、鼻、舌、女、男根,亦爾。 若不成就身根,彼定不成就三世十,過去、未來一,定成就過去、未來五,三世二,現在一,餘不定。 命、意、捨根。無不成就。 若不成就樂根,彼定不成就三世九,過去、未來六,定成就過去、未來七,現在一,餘不定。 若不成就苦根,彼定不成就三世五,過去、未來六,定成就過去、未來七,現在一,餘不定。 若不成就喜根,彼定不成就三世八,過去、未來六,定成就過去、未來七,現在一,餘不定。 若不成就憂根,彼定不成就三世一,過去、未來八,定成就過去、未來七,`[現=見【聖】]`現在一,餘不定。 若不成就信根,彼定不成就三世八,過去、未來八,定成就過去、未來四,三世二,現在二,餘不定。 精進、念、定、慧根,亦爾。 若不成就未知當知根,彼定不成就三世一,過去、未來八,定成就過去、未來二,現在一,餘不定。 已知具知根,亦爾。 諸根善,彼根因善根耶?設根因善根,彼根善耶? 答:諸根善,彼根因善根。 有根因善根,彼根非善。謂:善根所引異熟生根。 諸根不善,彼根因不善根耶?設根因不善根,彼根不善耶? 答:諸根不善,彼根因不善根。 有根因不善根,彼根非不善。謂:不善根所引異熟生根,及欲界有身見、邊執見相應根。 諸根無記,彼根因無記根耶?設根因無記根,彼根無記耶? 答:應作四句。 有根無記,彼根非因無記根。謂:無緣根。 有根因無記根,彼根非無記。謂:不善根。 有根無記,彼根亦因無記根。謂:無記、有緣根。 有根非無記,彼根亦非因無記根。謂:善根。 頗有根非因善根,非因不善根,非因無記根,彼根非無因耶? 答:有。謂:無緣根,因色、心不相應行。 根蘊第六中因緣納息第`[七=七之一【聖】]`七 五三四四八  八八八四門 辯根因所緣  此章願具`[說=記【聖】]`說 諸根因過去,彼根緣過去耶? 答:諸根因過去,彼根或緣過去,或緣未來,或緣現在,或緣無為,或無所緣。 諸根因過去,緣過去者。謂:根過去,緣過去。及根未來、現在,因過去,緣過去。 因過去,緣未來者。謂:根過去,緣未來。及根未來、現在,因過去,緣未來。 因過去,緣現在者。謂:根過去,緣現在。及根未來、現在,因過去,緣現在。 因過去,緣無為者。謂:根過去,緣無為。及根未來、現在,因過去,緣無為。 因過去,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過去。 設根緣過去,彼根因過去耶? 答:諸根緣過去,彼根或因過去,或因未來,或因現在。 諸根緣過去,因過去者。謂:根過去,緣過去。及根未來、現在,因過去,緣過去。 緣過去,因未來者。謂:根未來,緣過去。 緣過去,因現在者。謂:根現在,緣過去。及根未來,因現在,緣過去。 諸根因未來,彼根緣未來耶? 答:諸根因未來,彼根或緣未來。或緣過去。或緣現在。或緣無為。或無所緣。 諸根因未來,緣未來者。謂:根未來,緣未來。 因未來,緣過去者。`[謂=諸【聖】]`謂:根未來,緣過去。 因未來,緣現在者。謂:根未來,緣現在。 因未來,緣無為者。謂:根未來,緣無為。 因未來,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未來。 設根緣未來,彼根因未來耶? 答:諸根緣未來,彼根或因未來。或因過去。或因現在。 諸根緣未來,因未來者。謂:根未來,緣未來。 緣未來,因過去者。謂:根過去,緣未來。及根未來、現在,因過去,緣未來。 緣未來,因現在者。謂:根現在,緣未來。及根未來,因現在,緣未來。 諸根因現在,彼根緣現在耶? 答:諸根因現在,彼根或緣現在。或緣過去。或緣未來。或緣無為。或無所緣。 諸根因現在,緣現在者。謂:根現在,緣現在。及根未來,因現在,緣現在。 因現在,緣過去者。謂:根現在,緣過去。及根未來,因現在,緣過去。 因現在,緣未來者。謂:根現在,緣未來。及根未來,因現在,緣未來。 因現在,緣無為者。謂:根現在,緣無為。及根未來,因現在,緣無為。 因現在,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現在。 設根緣現在,彼根因現在耶? 答:諸根緣現在,彼根或因現在,或因過去,或因未來。 諸根緣現在,因現在者。謂:根現在,緣現在。及根未來,因現在,緣現在。 緣`[現【麗】,根【大】(cf. K24n0944_p1047b01)]`現在,因過去者。謂:根過去,緣現在。及根未來、現在,因過去,緣現在。緣現在,因未來者。謂:根未來,緣現在。 諸根因善,彼根緣善耶? 答:諸根因善,彼根或緣善,或緣不善,或緣無記,或無所緣。 諸根因善,緣善者。謂:根善,緣善。及根無記,因善,緣善。 因善,緣不善者。謂:根善,緣不善。`[及【麗】,又【大】(cf. K24n0944_p1047b09)]`及根無記,因善,緣不善。 因善,緣無記者。謂:根善,緣無記。及根無記,因善,緣無記。 因善,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善。 設根緣善,彼根因善耶? 答:諸根緣善,彼根或因善,或因不善,或因無記。 諸根緣善,因善者。謂:根善,緣善。及根無記,因善,緣善。 緣善,因不善者。謂:根不善,緣善。及根無記,因不善,緣善。 緣善,因無記者。謂:根無記,緣善。及根不善,因無記,緣善。 諸根因不善,彼根緣不善耶? 答:諸根因不善,彼根或緣不善。或,緣善。或緣無記。或無所緣。 諸根因不善,緣不善者。謂:根不善,緣不善。及根無記,因不善,緣不善。 因不善,緣善者。謂:根不善,緣善。及根無記,因不善,緣善。 因不善,緣無記者。謂:根不善,緣無記。及根無記,因不善,緣無記。 因不善,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不善。 設根緣不善,彼根因不善耶? 答:諸根緣不善,彼根或因不善。或因善,或因無記。 諸根緣不善,因不善者。謂:根不善,緣不善。及根無記,因不善,緣不善。 緣不善,因善者。謂:根善,緣不善。及根無記,因善,緣不善。 緣不善,因無記者。謂:根無記,緣不善。及根不善,因無記,緣不善。 諸根因無記,彼根緣無記耶? 答:諸根因無記,彼根或緣無記。或緣善。或緣不善。或無所緣。 諸根因無記,緣無記者。謂:根無記,緣無記。及根不善,因無記,緣無記。 因無記,緣善者。謂:根無記,緣善。及根不善,因無記,緣善。 因無記,緣不善者。謂:根無記,緣不善。及根不善,因無記,緣不善。 因無記,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無記。 設根緣無記,彼根因無記耶? 答:諸根緣無記,彼根或因無記。或因善,或因不善。 諸根緣無記,因無記者。謂:根無記,緣無記。及根不善,因無記,緣無記。 緣無記,因善者。謂:根善,緣無記。及根無記,因善,緣無記。 緣無記,因不善者。謂:根不善,緣無記。及根無記,因不善,緣無`[記〔-〕【明】]`記。 諸根因欲界,彼根緣欲界耶? 答:諸根因欲界,彼根或緣欲界。或緣色界。或緣無色界。或緣不繫。或無所緣。 諸根因欲界,緣欲界者。謂:根欲界,緣欲界。 因欲界,緣色界者。謂:根欲界,緣色界。 因欲界,緣無色界者。謂:根欲界,緣無色界。 因欲界,緣不繫者。謂:根欲界,緣不繫。 因欲界,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欲界。 設根緣欲界,彼根因欲界耶? 答:諸根緣欲界,彼根或因欲界。或因色界。或因不繫。 諸根緣欲界,因欲界者。謂:根欲界,緣欲界。 緣欲界,因色界者。謂:根色界,緣欲界。 緣欲界,因不繫者。謂:根不繫,緣欲界。 諸根因色界,彼根緣色界耶? 答:諸根因色界,彼根或緣色界。或緣欲界。或緣無色界。或緣不繫。或無所緣。 諸根因色界,緣色界者。謂:根色界,緣色界。 因色界,緣欲界者。謂:根色界,緣欲界。 因色界,緣無色界者。謂:根色界,緣無色界。 因色界,緣不繫者。謂:根色界,緣不繫。 因色界,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色界。 設根緣色界,彼根因色界耶? 答:諸根緣色界,彼根或因色界。或因欲界。或因無色界。或因不繫。 諸根緣色界,因色界者。謂:根色界,緣色界。 緣色界,因欲界者。謂:根欲界,緣色界。 緣色界,因無色界者。謂:根無色界,緣色界。 緣色界,因不繫者。謂:根不繫,緣色界。 諸根因無色界,彼根緣無色界耶? 答:諸根因無色界,彼根或緣無色界。或緣色界。或緣不繫。或無所緣。 諸根因無色界,緣無色界者。謂:根無色界,緣無色界。 因無色界,緣色界者。謂:根無色界,緣色界。 因無色界,緣不繫者。謂:根無色界,緣不繫。 因無色界,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無色界。 設根緣無色界,彼根因無色界耶? 答:諸根緣無色界,彼根或因無色界。或因欲界。或因色界。或因不繫。 諸根緣無色界,因無色界者。謂:根無色界,緣無色界。 緣無色界,因欲界者。謂:根欲界,緣無色界。 緣無色界,因色界者。謂:根色界,緣無色界。 緣無色界,因不繫者。謂:根不繫,緣無色界。 諸根因學,彼根緣學耶? 答:諸根因學,彼根或緣學。或緣無學。或緣非學非無學。 諸根因學,緣學者。謂:根學,緣學。及根無學,因學,緣學。 因學,緣無學者。謂:根學緣無學。及根無學,因學,緣無學。 因學,緣非學非無學者。謂:根學,緣非學非無學。及根無學,因學,緣非學非無學。 設根緣學,彼根因學耶? 答:諸根緣學,彼根或因學。或因無學。或因非學非無學。 諸根緣學,因學者。謂:根學,緣學。及根無學,因學,緣學。 緣學,因無學者。謂:根無學,緣學。 緣學,因非學非無學者。謂:根非學非無學,緣學。 諸根因無學,彼根緣無學耶? 答:諸根因無學,彼根或緣無學。或緣學。或緣非學非無學。 諸根因無學,緣無學者。謂:根無學,緣無學。 因無學,緣學者。謂:根無學。緣學。 因無學,緣非學非無學者。謂:根無學,緣非學非無學。 設根緣無學,彼根因無學耶? 答:諸根緣無學,彼根或因無學。或因學。或因非學非無學。 諸根緣無學,因無學者。謂:根無學,緣無學。 緣無學,因學者。謂:根學,緣無學。及根無學,因學,緣無學。 緣無學,因非學非無學者。謂:根非學非無學,緣無學。 諸根因非學非無學,`[彼根〔-〕【聖】]`彼根緣非學非無學耶? 答:諸根因非學非無學,彼根或緣非學非無學。或緣學。或緣無學。或無所緣。 諸根因非學非無學,緣非學非無學者。謂:根非學非無學,緣非學非無學。 因非學非無學,緣學者。謂:根非學非無學,緣學。 因非學非無學,緣無學者。謂:根非學非無學,緣無學。 因非學非無學,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非學非無學。 設根緣非學非無學,彼根因非學非無學耶? 答:諸根緣非學非無學,彼根或因非學非無學。或因學。或因無學。 諸根緣非學非無學,因非學非無學者。謂:根非學非無學,緣非學非無學。 緣非學非無學,因學者。謂:根學,緣非學非無學。及根無學,因學,緣非學非無學。 緣非學非無學,因無學者。謂:根無學,緣非學非無學。 諸根因見斷,彼根緣見斷耶? 答:諸根因見斷,彼根或緣見斷。或緣修斷。或緣不斷。或無所緣。 諸根因見斷,緣見斷者。謂:根見斷,緣見斷。 因見斷,緣修斷者。謂:根見斷,緣修斷。及根修斷,因見斷,緣修斷。 因見斷,`[緣=修【明】]`緣不斷者。謂:根見斷,緣不斷。 因見斷,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見斷。 設根緣見斷,彼根因見斷耶? 答:諸根緣見斷,彼根或因見斷。或因修斷。或因不斷。 諸根緣見斷,因見斷者。謂:根見斷,緣見斷。 緣見斷,因修斷者。謂:根修斷,緣見斷。 緣見斷,因不斷者。謂:根不斷,緣見斷。 諸根因修斷,彼根緣修斷耶? 答:諸根因修斷,彼根或緣修斷。或緣見斷。或緣不斷。或無所緣。 諸根因修斷,緣修斷者。謂:根修斷,緣修斷。 因修斷,緣見斷者。謂:根修斷,緣見斷。 因修斷,緣不斷者。謂:根修斷,緣不斷。 因修斷,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修斷。 設根緣修斷,彼根因修斷耶? 答:諸根緣修斷,彼根或因修斷。或因見斷。或因不斷。 諸根緣修斷,因修斷者。謂:根修斷,緣修斷。 緣修斷,因見斷者。謂:根見斷,緣修斷。及根修斷,因見斷,緣修斷。 緣修斷,因不斷者。謂:根不斷,緣修斷。 諸根因不斷,彼根緣不斷耶? 答:諸根因不斷,彼根或緣不斷。或緣見斷。或緣修斷。 諸根因不斷,緣不斷者。謂:根不斷,緣不斷。 因不斷,緣見斷者。謂:根不斷,緣見斷。 因不斷,緣修斷者。謂:根不斷,緣修斷。 設根緣不斷,彼根因不斷耶? 答:諸根緣不斷,彼根或因不斷,或因見斷,或因修斷。 諸根緣不斷,因不斷者。謂:根不斷,緣不斷。 緣不斷,因見斷者。謂:根見斷,緣不斷。 緣不斷,因修斷者。謂:根修斷,緣不斷。 諸根因見苦斷,彼根緣見苦斷耶? 答:諸根因見苦斷,彼根或緣見苦斷。或緣見集斷。或緣見滅斷。或緣見道斷。或緣修斷。或緣不斷。或無所緣。 諸根因見苦斷,緣見苦斷者。謂:根見苦斷,緣見苦斷。及根見集斷,因見苦斷,緣見苦斷。 因見苦斷,緣見集斷者。謂:根見苦斷,緣見集斷。及根見集斷,因見苦斷,緣見集斷。 因見苦斷,緣見滅斷者。謂:根見苦斷,緣見滅斷。及根見集、見滅斷,因見苦斷,緣見滅斷。 因見苦斷,緣見道斷者。謂:根見苦斷,緣見道斷。及根見集、見道斷,因見苦斷,緣見道斷。 因見苦斷,緣修斷者。謂:根見苦斷,緣修斷。及根見集、修斷,因見苦斷,緣修斷。 因見苦斷,緣不斷者。謂:根見滅、見道斷。因見苦斷,緣不斷。 因見苦斷,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見苦斷。 設根緣見苦斷,彼根因見苦斷耶? 答:諸根緣見苦斷,彼根或因見苦斷。或因見集斷。或因修斷。或因不斷。 諸根緣見苦斷,因見苦斷者。謂:根見苦斷,緣見苦斷。及根見集斷,因見苦斷,緣見苦斷。 緣見苦斷,因見集斷者。謂:根見集斷,緣見苦斷。及根見苦斷,因見集斷,緣見苦斷。 緣見苦斷,因修斷者。謂:根修斷,緣見苦斷。 緣見苦斷,因不斷者。謂:根不斷,緣見苦斷。 如見苦斷;見集斷,亦爾。 諸根因見滅斷,彼根緣見滅斷耶? 答:諸根因見滅斷,彼根或緣見滅斷。或緣修斷。或緣不斷。或無所緣。 諸根因見滅斷,緣見滅斷者。謂:根見滅斷,緣見滅斷。 因見滅斷,緣修斷者。謂:根修斷,因見滅斷,緣修斷。 因見滅斷,緣不斷者。謂:根見滅斷,緣不斷。 因見滅斷,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見滅斷。 設根緣見滅斷,彼根因見滅斷耶? 答:諸根緣見滅斷,彼根或因見滅斷。或因見苦斷。或因見集斷。或因修斷。或因不斷。 諸根緣見滅斷,因見滅斷者。謂:根因見滅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見苦斷者。謂:根見苦斷,緣見滅斷。及根見集、見滅斷,因見苦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見集斷者。謂:根見集斷,緣見滅斷。及根見苦、見滅斷,因見集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修斷者。謂:根修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不斷者。謂:根不斷,緣見滅斷。 如見滅斷;見道斷,亦爾。 諸根因見苦斷,彼根緣苦法智斷耶? 答:諸根因見苦斷,彼根或緣苦法智斷。或緣苦類智斷。或緣集法智斷。或緣集類智斷。或緣滅法智斷。或緣滅類智斷。或緣道法智斷。或緣道類智斷。或緣修斷。或緣不斷。或無所緣。 諸根因見苦斷,緣苦法智斷者。謂:根見苦斷,緣苦法智斷。及根見集斷,因見苦斷,緣苦法智斷。 因見苦斷,緣苦類智斷者。謂:根見苦斷,緣苦類智斷。及根見集斷,因見苦斷,緣苦類智斷。 因見苦斷,緣集法智斷者。謂:根見苦斷,緣集法智斷。及根見集斷,因見苦斷,緣`[集法智=見集【三宮聖】]`集法智斷。 因見苦斷,緣集類智斷者。謂:根見苦斷,緣集類智斷。及根見集斷,因見苦斷,緣集類智斷。 因見苦斷,緣滅法智斷者。謂:根見苦斷,緣滅法智斷。及根見集、見滅斷,因見苦斷,緣滅法智斷。 因見苦斷,緣滅類智斷者。謂:根見苦斷,緣滅類智斷。及根見集、見滅斷,因見苦斷,緣滅類智斷。 因見苦斷,緣道法智斷者。謂:根見苦斷,緣道法智斷。及根見集、見道斷,因見苦斷,緣道法智斷。 因見苦斷,緣道類智斷者。謂:根見苦斷,緣道類智斷。及根見集、見道斷,因見苦斷,緣道類智斷。 因見苦斷,緣修斷者。謂:根見苦斷,緣修斷。及根見集、修斷,因見苦斷,緣修斷。 因見苦斷,緣不斷者。謂:根見滅、見道斷,因見苦斷,緣不斷。 因見苦斷,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見苦斷。 設根緣苦法智斷,彼根因見苦斷耶? 答:諸根緣苦法智斷,彼根或因見苦斷。或因見集斷。或因修斷。或因不斷。 諸根緣苦法智斷,因見苦斷者。謂:根見苦斷,緣苦法智斷。及根見集斷,因見苦斷,緣苦法智斷。 緣苦法智斷,因見集斷者。謂:根見集斷,緣苦法智斷。及根見苦斷,因見集斷,緣苦法智斷。 緣苦法智斷,因修斷者。謂:根修斷,緣苦法智斷。 緣苦法智斷,因不斷者。謂:根不斷,緣苦法智斷。 諸根因見苦斷,彼根緣苦類智斷耶? 答:諸根因見苦斷,彼根或緣苦類智斷。或緣苦法智斷。或緣集法智斷。或緣集類智斷。或緣滅法智斷。或緣滅類智斷。或緣道法智斷。或緣道類智斷。或緣修斷。或緣不斷。或無所緣。 諸根因見苦斷,緣苦類智斷者。謂:根見苦斷,緣苦類智斷。及根見集斷,因見苦斷,緣苦類智斷。 因見苦斷,緣苦法智斷者。謂:根見苦斷,緣苦法智斷。及根見集斷,因見苦斷,緣苦法智斷。 因見苦斷,緣集法智斷者。謂:根見苦斷,緣集法智斷。及根見集斷,因見苦斷,緣集法智斷。 因見苦斷,緣集類智斷者。謂:根見苦斷,緣集類智斷。及根見集斷,因見苦斷,緣集類智斷。 因見苦斷,緣滅法智斷者。謂:根見苦斷,緣滅法智斷。及根見集、見滅斷,因見苦斷,緣滅法智斷。 因見苦斷,緣滅類智斷者。謂:根見苦斷,緣滅類智斷。及根見集、見滅斷,因見苦斷,緣滅類智斷。 因見苦斷,緣道法智斷者。謂:根見苦斷,緣道法智斷。及根見集、見道斷,因見苦斷,緣道法智斷。 因見苦斷,緣道類智斷者。謂:根見苦斷,緣道類智斷。及根見集、見道斷,因見苦斷,緣道類智斷。 因見苦斷,緣修斷者。謂:根見苦斷,緣修斷。及根見集、修斷,因見苦斷,緣修斷。 因見苦斷,緣不斷者。謂:根見滅、見道斷,因見苦斷,緣不斷。 因見苦斷,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見苦斷。 設根緣苦類智斷,彼根因見苦斷耶? 答:諸根緣苦類智斷,彼根或因見苦斷。或因見集斷。或因修斷。或因不斷。 諸根緣苦類智斷,因見苦斷者。謂:根見苦斷,緣苦類智斷。及根見集斷,因見苦斷,緣苦類智斷。 緣苦類智斷,因見集斷者。謂:根見集斷,緣苦類智斷。及根見苦斷,因見集斷,緣苦類智斷。 緣苦類智斷,因修斷者。謂:根修斷,緣苦類智斷。 緣苦類智斷,因不斷者。謂:根不斷,緣苦類智斷。 如於苦;於集,亦爾。 諸根因見滅斷,彼根緣滅法智斷耶? 答:諸根因見滅斷,彼根或緣滅法智斷。或緣滅類智斷。或緣修斷。或緣不斷。或無所緣。 諸根因見滅斷,緣滅法智斷者。謂:根見滅斷,緣滅法智斷。 因見滅斷,緣滅類智斷者。謂:根見滅斷,緣滅類智斷。 因見滅斷,緣修斷者。謂:根修斷,因見滅斷,緣修斷。 因見滅斷,緣不斷者。謂:根見滅斷,緣不斷。 因見滅斷,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見滅斷 設根緣滅法智斷,彼根因見滅斷耶? 答:諸根緣滅法智斷,彼根或因見滅斷。或因見苦斷。或因見集斷。或因修斷。或因不斷。 諸根緣滅法智斷,因見滅斷者。謂:根見滅斷,緣滅法智斷。 緣滅法智斷,因見苦斷者。謂:根見苦斷,緣滅法智斷。及根見集、見滅斷,因見苦斷,緣滅法智斷。 緣滅法智斷,因見集斷者。謂:根見集斷,緣滅法智斷。及根見苦、見滅斷,因見集斷,緣滅法智斷。 緣滅法智斷,因修斷者。謂:根修斷,緣滅法智斷。 緣滅法智斷,因不斷者。謂:根不斷,緣滅法智斷。 諸根因見滅斷,彼根緣滅類智斷耶? 答:諸根因見滅斷,彼根或緣滅類智斷。或緣滅法智斷。或緣修斷。或緣不斷。或無所緣。 諸根因見滅斷,緣滅類智斷者。謂:根見滅斷,緣滅類智斷。 因見滅斷,緣滅法智斷者。謂:根見滅斷,緣滅法智斷。 因見滅斷,緣修斷者。謂:根修斷,因見滅斷,緣修斷。 因見滅斷,緣不斷者。謂:根見滅斷,緣不斷。 因見滅斷,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見滅斷。 設根緣滅類智斷,彼根因見滅斷耶? 答:諸根緣滅類智斷,彼根或因見滅斷。或因見苦斷。或因見集斷。或因修斷。或因不斷。 諸根緣滅類智斷,因見滅斷者。謂:根見滅斷,緣滅類智斷。 緣滅類智斷,因見苦斷者。謂:根見苦斷,緣滅類智斷。及根見集、見滅斷,因見苦斷,緣滅類智斷。 緣滅類智斷,因見集斷者。謂:根見集斷,緣滅類智斷。及根見苦、見滅斷,因見集斷,緣滅類智斷。 緣滅類智斷,因修斷者。謂:根修斷,緣滅類智斷。 緣滅類智斷,因不斷者。謂:根不斷,緣滅類智斷。 如於滅;於道,亦爾。 諸根因苦法智斷,彼根緣苦法智斷耶? 答:諸根因苦法智斷,彼根或緣苦法智斷,或緣苦類智斷。或緣集法智斷。或緣集類智斷。或緣滅法智斷。或緣滅類智斷。或緣道法智斷。或緣道類智斷,或緣修斷。或緣不斷。或無所緣。 諸根因苦法智斷,緣苦法智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苦法智斷。及根集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苦法智斷。 因苦法智斷,緣苦類智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苦類智斷。及根集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苦類智斷。 因苦法智斷,緣集法智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集法智斷。及根集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集法智斷。 因苦法智斷,緣集類智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集類智斷。及根集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集類智斷。 因苦法智斷,緣滅法智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滅法智斷。及根集、滅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滅法智斷。 因苦法智斷,緣滅類智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滅類智斷。及根集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滅類智斷。 因苦法智斷,緣道法智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道法智斷。及根集、道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道法智斷。 因苦法智斷,緣道類智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道類智斷。及根集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道類智斷。 因苦法智斷,緣修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修斷。及根集法智、修斷,因苦法智斷,緣修斷。 因苦法智斷,緣不斷者。謂:根滅、道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不斷。 因苦法智斷,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苦法智斷。 設根緣苦法智斷,彼根因苦法智斷耶? 答:諸根緣苦法智斷,彼根或因苦法智斷。或因集法智斷。或因修斷。或因不斷。 緣苦法智斷,因苦法智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苦法智斷。及根集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苦法智斷。 緣苦法智斷,因集法智斷者。謂:根集法智斷,緣苦法智斷。及根苦法智斷,因集法智斷,緣苦法智斷。 緣苦法智斷,因修斷者。謂:根修斷,緣苦法智斷。 緣苦法智斷,因不斷者。謂:根不斷,緣苦法智斷。 諸根因苦類智斷,彼根或緣苦類智斷耶? 答:諸根因苦類智斷,彼根或緣苦類智斷。或緣集類智斷。或緣滅類智斷。或緣道類智斷。或緣修斷。或緣不斷。 諸根因苦類智斷,緣苦類智斷者。謂:根苦類智斷,緣苦類智斷。及根集類智斷,因苦類智斷,緣苦類智斷。 因苦類智斷,緣集類智斷者。謂:根苦類智斷,緣集類智斷。及根集類智斷,因苦類智斷,緣集類智斷。 因苦類智斷,緣滅類智斷者。謂:根苦類智斷,緣滅類智斷。及根集、滅類智斷,因苦類智斷,緣滅類智斷。 因苦類智斷,緣道類智斷者。謂:根苦類智斷,緣道類智斷。及根集、道類智斷,因苦類智斷,緣道類智斷。 因苦類智斷,緣修斷者。謂:根苦類智斷,緣修斷。及根集類智、修斷,因苦類智斷,緣修斷。 因苦類智斷,緣不斷者。謂:根滅、道類智斷,因苦類智斷,緣不斷。 設根緣苦類智斷,彼根因苦類智斷耶? 答:諸根緣苦類智斷,彼根或因苦類智斷。或因苦法智斷。或因集法智斷。或因集類智斷。或因修斷。或因不斷。 緣苦類智斷,因苦類智斷者。謂:根苦類智斷,緣苦類智斷。及根集類智斷,因苦類智斷,緣苦類智斷。 緣苦類智斷,因苦法智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苦類智斷。及根集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苦類智斷。 緣苦類智斷,因集法智斷者。謂:根集法智斷,緣苦類智斷。及根苦法智斷,因集法智斷,緣苦類智斷。 緣苦類智斷,因集類智斷者。謂:根集類智斷,緣苦類智斷。及根苦類智斷,因集類智斷,緣苦類智斷。 緣苦類智斷,因修斷者。謂:根修斷,緣苦類智斷。 緣苦類智斷,因不斷者。謂:根不斷,緣苦類智斷。 如於苦;於集斷,亦爾。 諸根因滅法智斷,彼根緣滅法智斷耶? 答:諸根因滅法智斷,彼根或緣滅法智斷。或緣修斷。或緣不斷。或無所緣。 諸根因滅法智斷,緣滅法智斷者。謂:根滅法智斷,緣滅法智斷。 因滅法智斷,緣修斷者。謂:根修斷,因滅法智斷,緣修斷。 因滅法智斷,緣不斷者。謂:根滅法智斷,緣不斷。 因滅法智斷,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滅法智斷。 設根緣滅法智斷,彼根因滅法智斷耶? 答:諸根緣滅法智斷,彼根或因滅法智斷。或因苦法智斷。或因集法智斷。或因修斷。或因不斷。 諸根緣滅法智斷,因滅法智斷者。謂:根滅法智斷,緣滅法智斷。 緣滅法智斷,因苦法智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滅法智斷。及根集、滅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滅法智斷。 緣滅法智斷,因集法智斷者。謂:根集法智斷,緣滅法智斷。及根苦法智斷、滅法智斷,因集法`[智〔-〕【聖】]`智斷,緣滅法智斷。 緣滅法智斷,因修斷者。謂:根修斷,緣滅法智斷。 緣滅法智斷,因不斷者。謂:根不斷,緣滅法智斷。 諸根因滅類智斷,彼根緣滅類智斷耶? 答:諸根因滅類智斷,彼根或緣滅類智斷。或緣不斷。 諸根因滅類智斷,緣滅類智斷者。謂:根滅類智斷,緣滅類智斷。 因滅類智斷,緣不斷者。謂:根滅類智斷,緣不斷。 設根緣滅類智斷,彼根因滅類智斷耶? 答:諸根緣滅類智斷,彼根或因滅類智斷。或因苦法智斷。或因苦類智斷。或因集法智斷。或因集類智斷。或因修斷。或因不斷。 諸根緣滅類智斷,因滅類智斷者。謂:根滅類智斷,緣滅類智斷。 緣滅類智斷,因苦法智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滅類智斷。及根集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滅類智斷。 緣滅類智斷,因苦類智斷者。謂:根苦類智斷,緣滅類智斷。及根集、滅類智斷,因苦類智斷,緣滅類智斷。 緣滅類智斷,因集法智斷者。謂:根集法智斷,緣滅類智斷。及根苦法智斷,因集法智斷,緣滅類智斷。 緣滅類智斷,因集類智斷者。謂:根集類智斷,緣滅類智斷。及根苦、滅類智斷,因集類智斷,緣滅類智斷。 緣滅類智斷,因修斷者。謂:根修斷,緣滅類智斷。 緣滅類智斷,因不斷者。謂:根不斷,緣滅類智斷。 如於滅;於道,亦爾。 諸根因苦法智斷,彼根緣見苦斷耶? 答:諸根因苦法智斷,彼根或緣見苦斷。或緣見集斷。或緣見滅斷。或緣見道斷。或緣修斷。或緣不斷。或無所緣。 諸根因苦法智斷,緣見苦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見苦斷。及根集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見苦斷。 因苦法智斷,緣見集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見集斷。及根集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見集斷。 因苦法智斷,緣見滅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見滅斷。及根集、滅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見滅斷。 因苦法智斷,緣見道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見道斷。及根集、道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見道斷。因苦法智斷,緣修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修斷。及根集法智斷、修斷,因苦法智斷,緣修斷。 因苦法智斷,緣不斷者。謂:根滅、道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不斷。 因苦法智斷,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苦法智斷。 設根緣見苦斷,彼根因苦法智斷耶? 答:諸根緣見苦斷,彼根或因苦法智斷。或因苦類智斷。或因集法智斷。或因集類智斷。或因修斷。或因不斷。 諸根緣見苦斷,因苦法智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見苦斷。及根集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見苦斷。 緣見苦斷,因苦`[2]類=法【明】*`類智斷者。謂:根苦類智斷,緣見苦斷。及根集類智斷,因苦類智斷,緣見苦`[3]斷=緣【聖】*`斷。 緣見苦斷,因集法智斷者。謂:根集法智斷,緣見苦斷。及根苦法智斷,因集法智斷,緣見苦斷。 緣見苦斷,因集類智斷者。謂:根集類智斷,緣見苦斷。及根苦類智斷,因集類智斷,緣見苦斷。 緣見苦斷,因修斷者。謂:根修斷,緣見苦斷。 緣見苦斷,因不斷者。謂:根不斷,緣見苦斷。 諸根因苦類智斷,彼根緣見苦斷耶? 答:諸根因苦類智斷,彼根或緣見苦斷。或緣見集斷。或緣見滅斷。或緣見道斷。或緣修斷。或緣不斷。 諸根因苦類智斷,緣見苦斷者。謂:根苦類智斷,緣見苦斷。及根集類智斷,因苦類智斷,緣見苦斷。 因苦類智斷,緣見集斷者。謂:根苦類智斷,緣見集斷。及根集類智斷,因苦類智斷,緣見集斷。 因苦類智斷,緣見滅斷者。謂:根苦類智斷,緣見滅斷。及根集、滅類智斷,因苦類智斷,緣見滅斷。 因苦類智斷,緣見道斷者。謂:根苦類智斷,緣見道斷。及根集、道類智斷,緣見道斷。 因苦類智斷,緣修斷者。謂:根苦類智斷,緣修斷。及根集類智斷、修斷,因苦類智斷,緣修斷。 因苦類智斷,緣不斷者。謂:根滅、道類智斷,因苦類智斷,緣不斷。 設根緣見苦斷,彼根因苦類智斷耶? 答:諸根緣見苦斷,彼根或因苦類智斷。或因苦法智斷。或因集法智斷。或因集類智斷。或因修斷。或因不斷。 諸根緣見苦斷,因苦類智斷者。謂:根苦類智斷,緣見苦斷。及根集類智斷,因苦類智斷,緣見苦斷。 緣見苦斷,因苦法智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見苦斷。及根集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見苦斷。 緣見苦斷,因集法智斷者。謂:根集法智斷,緣見苦斷。及根苦法智斷,因集法智斷,緣見苦斷。 緣見苦斷,因集類智斷者。謂:根集類智斷,緣見苦斷。及根苦類智斷,因集類智斷,緣見苦斷。 緣見苦斷,因修斷者。謂:根修斷,緣見苦斷。 緣見苦斷,因不斷者。謂:根不斷,緣見苦斷。 如於苦;於集,亦爾。 諸根因滅法智斷,彼根緣見滅斷耶? 答:諸根因滅法智斷,彼根或緣見滅斷。或緣修斷。或緣不斷。或無所緣。 諸根因滅法智斷,緣見滅斷者。謂:根滅法智斷,緣見滅斷。 因滅法智斷,緣修斷者。謂:根修斷,因滅法智斷,緣修斷。 因滅法智斷,緣不斷者。謂:根滅法智斷,緣不斷。 因滅法智斷,無所緣者。謂:無緣根,因滅法智斷。 設根緣見滅斷,彼根因滅法智斷耶? 答:諸根緣見滅斷,彼根或因滅法智斷。或因滅類智斷。或因苦法智斷。或因苦類智斷。或因集法智斷。或因集類智斷。或因修斷。或因不斷。 諸根緣見滅斷,因滅法智斷者。謂:根滅法智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滅`[*2-1]類=法【明】*`類智斷者。謂:根滅類智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苦法智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見滅斷。及根集、滅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苦類智斷者。謂:根苦類智斷,緣見滅斷。及根集、滅類智斷,因苦類智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集法智斷者。謂:根集法智斷,緣見滅斷。及根苦、滅法智斷,因集法智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集類智斷者。謂:根集類智斷,緣見滅斷。及根苦、滅類智斷,因集類智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修斷者。謂:根修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不斷者。謂:根不斷,緣見滅斷。 諸根因滅類智斷,彼根緣見滅斷耶? 答:諸根因滅類智斷,彼根或緣見滅斷。或緣不斷。 諸根因滅類智斷,緣見滅`[*3-1]斷=緣【聖】*`斷者。謂:根因滅類智斷,緣見滅斷。 因滅類智斷,緣不斷者。謂:根滅類智斷,緣不斷。 設根緣見滅斷,彼根因滅類智斷耶? 答:諸根緣見滅斷,彼根或因滅類智斷。或因滅法智斷。或因苦法智斷。或因苦類智斷。或因集法智斷。或因集類智斷。或因修斷。或因不斷。 諸根緣見滅斷,因滅類智斷者。謂:根滅類智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滅法智斷者。謂:根滅法智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苦法智斷者。謂:根苦法智斷,緣見滅斷。及根集、滅法智斷,因苦法智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苦類智斷者。謂:根苦類智斷,緣見滅斷。及根集、滅類智斷,因苦類智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集法智斷者。謂:根集法智斷,緣見滅斷。及根苦、滅法智斷,因集法智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集類智斷者。謂:根集類智斷,緣見滅斷。及根苦、滅類智斷,因集類智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修斷者。謂:根修斷,緣見滅斷。 緣見滅斷,因不斷者。謂:根不斷,緣見滅斷。 如於滅;於道,`[亦爾〔-〕【聖】]`亦爾。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十六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十七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定蘊第七中得納息第一 五得四起支  味入生無量 斷結受果處  此章願具說 諸得過去法,彼得過去耶? 答:彼得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 設得過去,彼得過去法耶? 答:彼法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或無為。 諸得未來法,彼得未來耶? 答:彼得或未來。或過去。或現在。 設得未來,彼得未來法耶? 答:彼法或未來。或過去。或現在。或無為。 諸得現在法,彼得現在耶? 答:彼得或現在。或過去。或未來。 設得現在,彼得現在法耶? 答:彼法或現在。或過去。或未來。或無為。 諸得善法,彼得善耶? 答:如是。 設得善,彼得善法耶? 答:如是。 諸得不善法,彼得不善耶? 答:如是。 設得不善,彼得不善`[法=耶【明】]`法耶? 答:如是。 諸得無記法,彼得無記耶? 答:如是。 設得無記,彼得無記法耶? 答:如是。 諸得欲界法,彼得欲界耶? 答:如是。 設得欲界,彼得欲界法耶? 答:彼法或欲界。或不繫。 諸得色界法,彼得色界耶? 答:如是。 設得色界,彼得色界法耶? 答:彼法或色界。或不繫。 諸得無色界法,彼得無色界耶? 答:如是。 設得無色界,彼得無色界法耶? 答:彼法或無色界。或不繫。 諸得學法,彼得學耶? 答:如是。 設得學,彼得學法耶? 答:彼法或學。或非學非無學。 諸得無學法,彼得無學耶? 答:如是。 設得無學,彼得無學法耶? 答:彼法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 諸得非學非無學法,彼得非學非無學耶? 答:彼得或非學非無學。或學。或無學。 設得非學非無學,彼得非學非無學法耶? 答:如是。 諸得見所斷法,彼得見所斷耶? 答:如是。 設得見所斷,彼得見所斷法耶? 答:如是。 諸得修所斷法,彼得修所斷耶? 答:如是。 設得修所斷,彼得修所斷法耶? 答:彼法或修所斷。或不斷。 諸得不斷法,彼得不斷耶? 答:彼得或不斷。或修所斷。 設得不斷,彼得不斷法耶? 答:如是。 諸法善無色起,彼法善心俱耶? 答:諸法善無色起,彼法或善心俱。或不善心俱。或無記心俱。 云何善心俱?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善無色。 云何不善心俱? 答:如不善心若退、若生,善法得起。 云何無記心俱? 答:如無記心若退、若生,善法得起。 設法善心俱起,彼法善無色耶? 答:諸法善心俱起,彼法或善無色。或無記無色。 云何善無色?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善無色。 云何無記無色? 答:如善心勝進,無記法得起,及住善心,無記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諸法不善無色起,彼法不善心俱耶? 答:諸法不善無色起,彼法或不善心俱。或無記心俱。 云何不善心俱?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不善無色。 云何無記心俱? 答:如無記心若退、若生,不善法得起。 設法不善心俱起,彼`[法〔-〕【三宮】]`法不善無色耶? 答:諸法不善心俱起,彼法或不善無色。或善無色。或無記無色。 云何不善無色?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不善無色。 云何善無色? 答:如不善心若退、若生,善法得起。 云何無記無色? 答:如不善心若退、若生,無記法得起。及住不善心,無記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諸法無記無色起,彼法無記心俱耶? 答:諸法無記無色起,彼法或無記心俱。或善心俱。或不善心俱。 云何無記心俱?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無記無色。 云何善心俱? 答:如善心勝進,無記法得起。及住善心,無記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云何不善心俱? 答:如不善心若退、若生,無記法得起。及住不善心,無記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設法無記心俱起,彼法無記無色耶? 答:諸法無記心俱起,彼法或無記無色。或善無色。或不善無色。 云何無記無色?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無記無色。 云何善無色? 答:如無記心若退、若生,善法得起。 云何不善無色? 答:如無記心若退、若生,不善法得起。 諸法欲界無色起,彼法欲界心俱耶? 答:諸法欲界無色起,彼法或欲界心俱。或色界心俱。或無色界心俱。或不繫心俱。 云何欲界心俱?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欲界無色。 云何色界心俱? 答:如色界心若生、若勝進,欲界法得起。及住色界心,欲界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云何無色界心俱? 答:如住無色界心,欲界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云何不繫心俱? 答:如不繫心勝進,欲界法得起。及住不繫心,欲界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設法欲界心俱,起彼法欲界無色耶? 答:諸法欲界心俱起,彼法或欲界無色。或色界無色。或無色界無色。或不繫無色。 云何欲界無色?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欲界無色。 云何`[色=欲【明】]`色界無色? 答:如欲界心若退、若生,色界法得起。 云何無色界無色? 答:如欲界心若退、若生,無色界法得起。 云何不繫無色? 答:如欲界心退。不繫法得起。 諸法色界無色起,彼法色界心俱耶? 答:諸法色界無色起,彼法或色界心俱。或欲界心俱。或無色界心俱。或不繫心俱。 云何色界心俱?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色界無色。 云何欲界心俱? 答:如欲界心若退、若生,色界法得起。 云何無色界心俱? 答:如住無色界心,色界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云何不繫心俱? 答:如不繫心勝進,色界法得起。及住不繫心,色界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設法色界心俱起,彼法色界無色耶? 答:諸法色界心俱起,彼法或色界無色。或欲界無色。或無色界無色。或不繫無色。 云何色界無色?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色界無色。 云何欲界無色? 答:如色界心若生、若勝進,欲界法得起。及住色界心,欲界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云何無色界無色? 答:如色界心若退、若生,無色界法得起。 云何不繫無色? 答:如色界心若退、若勝進,不繫法得起。 諸法無色界無色起,彼法無色界心俱耶? 答:諸法無色界無色起,彼`[法=色【三宮】]`法或無色界心俱。或欲界心俱。或色界心俱。或不繫心俱。 云何無色界心俱?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無色界無色。 云何欲界心俱? 答:如欲界心若退、若生,無色界法得起。 云何色界心俱? 答:如色界心若退、若生,無色界法得起。 云何不繫心俱? 答:如不繫心勝進,無色界法得起。 設法無色界心俱起,彼法無色界無色耶? 答:諸法無色界心俱起,彼法或無色界無色。或欲界無色。或色界無色。或不繫無色。 云何無色界無色?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無色界無色。 云何欲界無色? 答:如住無色界心,欲界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云何色界無色? 答:如住無色界心,色界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云何不繫無色? 答:如無色界心若退、若勝進,不繫法得起。 諸法學無色起,彼法學心俱耶? 答:諸法學無色起,彼法或學心俱。或非學非無學心俱。 云何學心俱?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學無色。 云何非學非無學心俱? 答:如非學非無學心若退、若勝進,學法得起。 設法學心俱起,彼法學無色耶? 答:諸法學心俱起,彼法或學無色。或非學非無學無色。 云何學無色?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學無色。 云何非學非無學無色? 答:如學心勝進,非學非無學法得起。及住學心,非學非無學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諸法無學無色起,彼法無學心俱耶? 答:諸法無學無色起,彼法或無學心俱。或非學非無學心俱。 云何無學心俱?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無學無色。 云何非學非無學心俱? 答:如非學非無學心若退、若勝進,無學法得起。 設法無學心俱起,彼法無學無色耶? 答:諸法無學心俱起,彼法或無學無色。或非學非無學無色。 云何無學無色?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無學無色。 云何非學非無學無色? 答:如無學心勝進,非學非無學法得起。及住無學心,非學非無學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諸法非學非無學無色起,彼法非學非無學心俱耶? 答:諸法非學非無學無色起,彼法或非學非無學心俱。或學心俱。或無學心俱。 云何非學非無學心俱?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非學非無學無色。 云何學心俱? 答:如學心勝進,非學非無學法得起。及住學心,非學非無學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云何無學心俱? 答:如無學心勝進,非學非無學法得起。及住無學心,非學非無學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設法非學非無學心俱起,彼法非學非無學無色耶? 答:諸法非學非無學心俱起,彼法或非學非無學無色。或學無色。或無學無色。 云何非學非無學無色?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非學非無學無色。 云何學無色? 答:如非學非無學心若退、若勝進,學法得起。 云何無學無色? 答:如非學非無學心若退、若勝進,無學法得起。 諸法見`[3]斷=所斷【三宮聖】*`斷無色起,彼法見`[*3]`斷心俱耶? 答:諸法見`[*3-2]斷=所斷【三宮聖】*`斷無色起,彼法或見`[*3]`斷心俱。或修`[*3]`斷心俱。 云何見`[*3-5]斷=所斷【三宮聖】*`斷心俱?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見`[*3-6]斷=所斷【三宮聖】*`斷無色。 云何修`[*3-7]斷=所斷【三宮聖】*`斷心俱? 答:如修`[*3-8]斷=所斷【三宮聖】*`斷心若退、若生,見`[*3]`斷法得起。 設法見`[*3-10]斷=所斷【三宮聖】*`斷心俱起,彼法見`[*3]`斷無色耶? 答:諸法見`[*3-12]斷=所斷【三宮聖】*`斷心俱起,彼法或見`[*3]`斷無色。或修`[*3]`斷無色。 云何見`[*3-15]斷=所斷【三宮聖】*`斷無色?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見`[*3-16]斷=所斷【三宮聖】*`斷無色。 云何修`[*3-17]斷=所斷【三宮聖】*`斷無色? 答:如見`[*3-18]斷=所斷【三宮聖】*`斷心若退、若生,修`[*3]`斷法得起。及住見`[*3]`斷心,修`[*3]`斷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諸法修`[*3-22]斷=所斷【三宮聖】*`斷無色起,彼法修`[*3]`斷心俱耶? 答:諸法修`[*3-24]斷=所斷【三宮聖】*`斷無色起,彼法或修`[*3]`斷心俱。或見`[*3]`斷心俱。或不斷心俱。 云何修`[*3-27]斷=所斷【三宮聖】*`斷心俱?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修`[*3-28]斷=所斷【三宮聖】*`斷無色。 云何見`[*3-29]斷=所斷【三宮聖】*`斷心俱? 答:如見`[*3-30]斷=所斷【三宮聖】*`斷心若退、若生,修`[*3]`斷法得起。及住見`[*3]`斷心,修`[*3]`斷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云何不斷心俱? 答:如不斷心勝進,修`[*3-34]斷=所斷【三宮聖】*`斷法得起。及住不斷心,修`[*3]`斷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設法修`[*3-36]斷=所斷【三宮聖】*`斷心俱起,彼法修`[*3]`斷無色耶? 答:諸法修`[*3-38]斷=所斷【三宮聖】*`斷心俱起,彼法或修`[*3]`斷無色。或見`[*3]`斷無色。或不斷無色。 云何修`[*3-41]斷=所斷【三宮聖】*`斷無色?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修`[*3-42]斷=所斷【三宮聖】*`斷無色。 云何見`[*3-43]斷=所斷【三宮聖】*`斷無色? 答:如修`[*3-44]斷=所斷【三宮聖】*`斷心若退、若生,見`[*3]`斷法得起。云何不斷無色? 答:如修`[*3-46]斷=所斷【三宮聖】*`斷心若退、若勝進,不斷法得起。 諸法不斷無色起,彼法不斷心俱耶? 答:諸法不斷無色起,彼法或不斷心俱。或修`[*3-47]斷=所斷【三宮聖】*`斷心俱。 云何不斷心俱?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不斷無色。 云何修`[*3-48]斷=所斷【三宮聖】*`斷心俱? 答:如修`[*3-49]斷=所斷【三宮聖】*`斷心若退、若勝進,不斷法得起。 設法不斷心俱起,彼法不斷無色耶? 答:諸法不斷心俱起,彼法或不斷無色。或修`[*3-50]斷=所斷【三宮聖】*`斷無色。 云何不斷無色? 答:諸法彼心相應,彼心俱有不斷無色。 云何修`[*3-51]斷=所斷【三宮聖】*`斷無色? 答:如不斷心勝進,修`[*3-52]斷=所斷【三宮聖】*`斷法得起。及住不斷心,修`[*3]`斷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彼法得生、老、住、無常。 一切初靜慮皆有五支耶? 答:不染污有五,染污無五。 無何等? 答:無離生喜樂。 一切第二靜慮皆有四支耶? 答:不染污有四,染污無四。 無何等? 答:無內等淨。 一切第三靜慮皆有五支耶? 答:不染污有五,染污無五。 無何等? 答:無正念、正知。 一切第四靜慮皆有四支耶? 答:不染污有四,染污無四。 無何等? 答:無捨念清淨。 味相應初靜慮,入當言味耶?出當言味耶? 答:於能味,當言入;於所味,當言出。 乃至味相應非想非非想處,入當言味耶?出當言味耶? 答:於能味,當言入;於所味,當言出。 諸味相應初靜慮,皆有覆無記耶?設有覆無記初靜慮,皆味相應耶? 答:諸味相應初靜慮,皆有覆無記。 有`[1]有〔-〕【三宮】*`有覆無記初靜慮非味相應。謂:除愛,餘煩惱現前。 乃至諸味相應非想非非想處,皆有覆無記耶?設有覆無記非想非非想處,皆味相應耶? 答:諸味相應非想非非想處,皆有覆無記。 有`[*1-1]有〔-〕【三宮】*`有覆無記非想非非想處非味相應。謂:除愛,餘煩惱現前。 頗有不入初靜慮,入第二靜慮耶? 答:入。 乃至頗有不入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耶? 答:入。 頗有不入初靜慮,生梵世耶? 答:生。 乃至頗有不入非想非非想處,生非想非非想處耶? 答:生。 若得初靜慮,非第二靜慮,彼命終生何處? 答:或梵世。或極光淨。或遍淨。或廣果。或空無邊處。或識無邊處。或無所有處。或非想非非想處。或無`[處所=所有處【三宮】]`處所。 乃至若得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彼命終生何處? 答:或無所有處。或非想非非想處。或無處所。 思惟何等入慈定? 答:與有情樂。 思惟何等入`[悲=非【聖】]`悲定? 答:拔有情苦。 思惟何等入喜定? 答:慶諸有情。 思惟何等入捨定? 答:於有情捨。 慈斷何繫結? 答:無。 悲、喜、捨斷何繫結? 答:無。 淨初靜慮,斷何繫結? 答:無。 乃至淨非想非非想處,斷何繫結? 答:無。 初第二、第三解脫,斷何繫結? 答:無。 空無邊處解脫,斷何繫結? 答:或空無邊處。或識無邊處。或無所有處。或非想非非想處。或無。 識無邊處解脫,斷何繫結? 答:或識無邊處。或無所有處。或非想非非想處。或無。 無所有處解脫,斷何繫結? 答:或無所有處。或非想非非想處。或無。 非想非非想處解脫,滅受想解脫,斷何繫結? 答:無。 初勝處,斷何繫結? 答:無。 乃至第八勝處,斷何繫結? 答:無。 初遍處,斷何繫結? 答:無。 乃至第十遍處,斷何繫結? 答:無。 法智,斷何繫結? 答:或欲界。或色界。或無色界。或無。 類智,斷何繫結? 答:或色界。或無色界。或無。 他心智,斷何繫結? 答:無。 世俗智,斷何繫結? 答:或欲界。或色界。或無色界。或無。 如世俗智。苦、集、滅、道智,空、無願、無相三摩地,亦爾。 慈異熟,何處受? 答:或梵世。或極光淨。或遍淨。或廣果。或無處所。 如慈;悲、捨,亦爾。 喜異熟,何處受? 答:或梵世。或極光淨。或無處所。 淨初靜慮異熟,何處受? 答:或梵世。或無處所。 淨第二靜慮異熟,何處受? 答:或極光淨。或無處所。 淨第三靜慮異熟,何處受? 答:或遍淨。或無處所。 淨第四靜慮異熟,何處`[受〔-〕【聖】]`受? 答:或廣果。或無處所。 淨空無邊處異熟,何處受? 答:或空無邊處。或無處所。 淨識無邊處異熟,何處受? 答:或識無邊處。或無處所。 淨無所有處異熟,何處受? 答:或無所有處。或無處所。 淨非想非非想處異熟,何處受? 答:或非想非非想處。或無處所。 初第二解脫異熟,何處受? 答:或梵世。或極光淨。或無處所。 淨解脫異熟,何處受? 答:或廣果。或無處所。 空無邊處解脫。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解脫異熟,何處受? 答:或自地。或無處所。 滅受想解脫異熟,何處受? 答:或非想非非想處。或無處所。 初四勝處異熟,何處受? 答:或梵世。或極光淨。或無處所。 後四勝處異熟,何處受? 答:或廣果。或無處所。 如後四勝處;前八遍處,亦爾。 後二遍處異熟,何處受? 答:或自地。或無處所。 他心智異熟,何處受? 答:或梵世。或極光淨。或遍淨。或廣果。或無處所。 世俗智異熟,何處受? 答:或欲界。或色界。或無色界。或無處所。 定蘊`[第七〔-〕【聖】]`第七中緣納息第二 八味淨無漏  成不成得捨 退修初入緣  此章願具說 有八`[3]定=等至【三宮聖】*`定。謂:四靜`[慮=處【三宮聖】]`慮、四無色。 有三`[*3-1]定=等至【三宮聖】*`定。謂:味相應、淨、無漏。 此中前七,各具三種,第八唯二。謂:除無漏。 頗有成就味相應初靜慮,非淨、無漏耶? 答:有。謂:欲界愛未盡。 頗有成就淨初靜慮,非味相應、無漏耶? 答:有。謂:異生生欲界、梵世,梵世愛盡。 頗有成就無漏初靜慮,非味相應、淨耶? 答:有。謂:聖者生梵世上。 頗有成就味相應、淨初靜慮,非無漏耶? 答:有。謂:異生生欲界,欲界愛盡,梵世愛未盡。及生梵世,梵世愛未盡。 頗有成就味相應、無漏初靜慮,非淨耶? 答:無。 頗有成就淨、無漏初靜慮,非味相應耶? 答:有。謂:聖者生欲界、梵世,梵世愛盡。 頗有成就味相應、淨、無漏初靜慮耶? 答:有。謂:聖者生欲界,欲界愛盡,梵世愛未盡。及生梵世,梵世愛未盡。 頗有不成就味相應初靜慮,非淨、無漏耶? 答:有。謂:聖者生欲界、梵世,梵世愛盡。 頗有不成就淨初靜慮,非味相應、無漏耶? 答:無。 頗有不成就無漏初靜慮,非味相應、淨耶? 答:有。謂:異生生欲界,欲界愛盡,梵世愛未盡。及生梵世,梵世愛未盡。 頗有不成就味相應、淨初靜慮,非無漏耶? 答:有。謂:聖者生梵世上。 頗有不成就味相應、無漏初靜慮,非淨耶? 答:有。謂:異生生欲界、梵世,梵世愛盡。 頗有不成就淨、無漏初靜慮,非味相應耶? 答:有。謂:欲界愛未盡。 頗有不成就味相應、淨、無漏初靜慮耶? 答:有。謂:異生生梵世上。 頗有得味相應初靜慮,非淨、無漏耶? 答:有。謂:從梵世`[愛=上【明】]`愛盡退時。及梵世上沒,生欲界時。 頗有得淨初靜慮,非味相應、無漏耶? 答:有。謂:異生欲界愛盡時。 頗有得無漏初靜慮,非味相應、淨耶? 答:有。謂:依靜慮、靜慮中間入正性離生,及得阿羅漢果時。 頗有得味相應、淨初靜慮,非無漏耶? 答:有。謂:梵世上沒,生梵世時。 頗有得味相應、無漏初靜慮,非淨耶? 答:無。 頗有得淨、無漏初靜慮,非味相應耶? 答:有。謂:聖者欲界愛盡時。 頗有得味相應、淨、無漏初靜慮耶? 答:無。 頗有捨味相應初靜慮,非淨、無漏耶? 答:有。謂:梵世愛盡時。 頗有捨淨初靜慮,非味相應、無漏耶? 答:有。謂:異生從欲界愛盡退時。及欲界梵世沒,生梵世上時。并梵世沒,生欲界時。 頗有捨淨、無漏初靜慮,非味相應耶? 答:有。謂:聖者從欲界愛盡退時。 頗有餘捨耶? 答:無。 頗有退味相應初靜慮,非淨、無漏耶? 答:無。 頗有退淨初靜慮,非味相應、無漏耶? 答:有。謂:異生從欲界愛盡退時。 頗有退淨、無漏初靜慮,非味相應耶? 答:有。謂:聖者從欲界愛盡退時。 頗有餘退耶? 答:無。 如說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說,亦如是。 若修淨初靜慮,彼亦修無漏耶?設修無漏初靜慮,彼亦修淨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淨初靜慮非無漏。謂:已得淨初靜慮現在前。 若未得淨初靜慮現在前,而不修無漏。 若未得非初靜慮世俗智現在前,而修淨初靜慮,非無漏。 有修無漏初靜慮非淨。謂:已得無漏初靜慮現在前。 若未得無漏初靜慮現在前,而不修淨。 若未得非初靜慮世俗智,及未得非初靜慮無漏智,彼現在前,而修無漏初靜慮,非淨。 有修淨初靜慮亦無漏。謂:未得淨初靜慮現在前,而修無漏。 若未得無漏初靜慮現在前,而修淨。 若未得非初靜慮世俗智、無漏智,彼現在前,而修淨初靜慮及無漏。 有不修淨初靜慮亦非無漏。謂:已得非初靜慮世俗智、無漏智現在前。 若未得非初靜慮世俗智、無漏智,彼現在前,而不修淨初靜慮及無漏。 若一切染污心、無記心現在前。 若住無想定、滅盡定,生無想天。 如說初靜慮;第二、第三靜慮,說亦如是。 若修淨第四靜慮,彼亦修無漏耶?設修無漏第四靜慮,彼亦修淨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淨第四靜慮非無漏。謂:已得淨第四靜慮現在前。 若未得淨第四靜慮現在前,而不修無漏。 有修無漏第四靜慮非淨。謂:已得無漏第四靜慮現在前。 若未得無漏第四靜慮現在前,而不修淨。 若未得非第四靜慮世俗智,及未得非第四靜慮無漏智,彼現在前,而修無漏第四靜慮,非淨。 有修淨第四靜慮亦無漏。謂:未得淨第四靜慮現在前,而修無漏。 若未得無漏第四靜慮現在前,而修淨。 若未得非第四靜慮無漏智現在前,而修淨第四靜慮及無漏。 有不修淨第四靜慮亦非無漏。謂:已得非第四靜慮世俗智、無漏智現在前。 若未得非第四靜慮世俗智、無漏智,彼現在前,而不修淨第四靜慮及無漏。 若一切染污心、無記心現在前。 若住無想定、滅盡定,生無想天。 如說第四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說亦如是。 若最初入無漏初靜慮,爾時所得諸餘未來無漏心心所法,彼一切當言有尋有伺耶? 答:彼或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或無尋無伺。 若最初入無漏第二靜慮,爾時所得諸餘未來無漏心心所法,彼一切當言喜根相應耶? 答:彼或樂根相應。或喜根相應。或捨根相應。 若最初入無漏第三靜慮,爾時所得諸餘未來無漏心心所法,彼一切當言樂根相應耶? 答:彼或樂根相應。或喜根相應。或捨根相應。 若最初入無漏第`[四=三【元明】]`四靜慮,爾時所得諸餘未來無漏心心所法,彼一切當言捨根相應耶? 答:彼或樂根相應。或喜根相應。或捨根相應。 若最初入無漏空無邊處,爾時所得諸餘未來無漏心心所法,彼一切當言空無邊處攝耶? 答:彼或空無邊處攝。或識無邊處攝。或無所有處攝。 若最初入無漏識無邊處,爾時所得諸餘未來無漏心心所法,彼一切當言識無邊處攝耶? 答:彼或空無邊處攝。或識無邊處攝。或無所有處攝。 若最初入無漏無所有處,爾時所得諸餘未來無漏心心所法,彼一切當言無所有處攝耶? 答:彼或空無邊處攝。或識無邊處攝。或無所有處攝。 味相應初靜慮,與味相應初靜慮等,為幾緣? 答:與自地味相應,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自地淨,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自地無漏,及淨、無漏上三靜慮,為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淨初靜慮,與淨初靜慮等,為幾緣? 答:與自地淨,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自地無漏、味相應,及淨、無漏第二、第三靜慮,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無漏第四靜慮,為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無漏初靜慮,與無漏初靜慮等,為幾緣? 答:與自地無漏,及無漏第二、第三靜慮,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自地淨,及淨第二、第三靜慮,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第四靜慮,及淨無色,為所緣、增上。 與無漏第四靜慮,及無漏無色,為因、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味相應第二靜慮,與味相應第二靜慮等,為幾緣? 答:與自地味相應,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初、二靜慮,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一切無漏靜慮,及淨第三、第四靜慮,為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淨第二靜慮,與淨第二靜慮等,為幾緣? 答:與自地淨,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一切無漏靜慮及淨初、第三、第四靜慮,并自地味相應,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無漏第二靜慮,與無漏第二靜慮等,為幾緣? 答:與一切無漏靜慮,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一切淨靜慮,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無色,為所緣、增上。 與無漏無色為因、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味相應第三靜慮,與味相應第三靜慮等,為幾緣? 答:與自地味相應,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第二、第三靜慮,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一切無漏靜慮,及淨初、第四靜慮,為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淨第三靜慮,與淨第三靜慮等,為幾緣? 答:與自地淨,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一`[切=切地【三宮】]`切無漏靜慮及淨初、第二、第四靜慮。并自地味相應,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無漏空無邊處,為等無間、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無漏第三靜慮,與無漏第三靜慮等,為幾緣? 答:與無漏四靜慮、空無邊處,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四靜慮、空無邊處,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上三無色,為所緣、增上。 與無漏上二無色,為因、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味相應第四靜慮,與味相應第四靜慮等,為幾緣? 答:與自地味相應,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第三、第四靜慮,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無漏四靜慮,及淨初、第二靜慮,為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淨第四靜慮,與淨第四靜慮等,為幾緣? 答:與自地淨,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無漏上三靜慮,及淨第二、第三靜慮,并自地味相應,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無漏初二無色,為等無間、增上。 與淨、無漏初靜慮,為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無漏第四靜慮,與無漏第四靜慮等,為幾緣? 答:與無漏上三靜慮、下二無色,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上三靜慮、初二無色,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初靜慮、後二無色,為所緣、增上。 與無漏初靜慮、無所有處,為因、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味相應空無邊處,與味相應空無邊處等,為幾緣? 答:與自地味相應,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自地淨,及淨第四靜慮,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一切無漏靜慮,及淨下三靜慮,為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淨空無邊處,與淨空無邊處等,為幾緣? 答:與自地淨,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自地無漏及淨、無漏第三、第四靜慮,并自地味相應,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無漏識無邊處、無所有處,為等無間、增上。 與淨、無漏初、第二靜慮,為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無漏空無邊處,與無漏空無邊處等,為幾緣? 答:與無漏三無色、後二靜慮,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下三無色、後二靜慮,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初、二靜慮,及淨非想非非想處,為所緣、增上。 與無漏初二靜慮,為因、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味相應識無邊處,與味相應識無邊處等,為幾緣? 答:與自地味相應,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下二無色,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無漏四靜慮,及無漏下二無色,為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淨識無邊處,與淨識無邊處等,為幾緣? 答:與自地淨,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自地無漏,及淨、無漏第四靜慮、空無邊處,并自地味相應,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無漏無所有處,及淨非想非非想處,為等無間、增上。 與淨、無漏下三靜慮,為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無漏識無邊處,與無漏識無邊處等,為幾緣? 答:與無漏第四靜慮、三無色,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第四靜慮、四無色,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下=第【明】]`下三靜慮,為所緣、增上。 與無漏下三靜慮,為因、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味相應無所有處,與味相應無所有處等,為幾緣? 答:與自地味相應,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自地淨,及淨識無邊處,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一切地無漏,及淨四靜慮、空無邊處,為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淨無所有處,與淨無所有處等,為幾緣? 答:與自地淨,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無漏三無色及淨下二無色,并自地味相應,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非想非非想處,為等無間、增上。 與淨、無漏四靜慮,為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無漏無所有處,與無漏無所有處等,為幾緣? 答:與無漏三無色,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四無色,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四靜慮,為所緣、增上。 與無漏四靜慮,為因、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味相應非想非非想處,與味相應非想非非想處等,為幾緣? 答:與自地味相應,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上二無色,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一切地無漏,及下六地淨,為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淨非想非非想處,與淨非想非非想處等,為幾緣? 答:與自地淨,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淨、無漏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及自地味相應,為等無間、所緣、增上。 與下五地淨、無漏,為所緣、增上。 與餘,為一增上。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十七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十八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定蘊第七中攝納息第三 攝可得相應  成不得捨退 頓漸滅依定  此章願具說 十想。謂: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死想。不淨想。厭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斷想。離想。滅想。 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八解脫。八勝處。十遍處。八智。三三摩地。 無常想等,攝幾靜慮等耶? 答:無常想,攝四靜慮、四無色、四解脫。 如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死想、斷想、離想、滅想,亦爾。 不淨想,攝第三、第四靜慮,初二解脫。 如不淨想;厭食想,亦爾。 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攝第三、第四靜慮。 初靜慮等,攝幾靜慮等耶? 答:初靜慮,攝初靜慮、四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八智、三三摩地。 第二靜慮,攝第二靜慮、四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八智、三三摩地。 第三靜慮,攝第三靜慮、三無量、八智、三三摩地。 第四靜慮,攝第四靜慮、三無量、淨解脫、後四勝處、前八遍處、八智、三三摩地。 慈無量等,攝幾無量等耶? 答:慈攝慈世俗智,乃至捨攝捨世俗智。 空無邊處等,攝幾無色等耶? 答:空無邊處,攝空無邊處,及彼解脫,彼遍處,六智,三三摩地。 識無邊處,攝識無邊處,及彼解脫,彼遍處,六智,三三摩地。 無所有處,攝無所有處,及彼解脫,六智,三三摩地。 非想非非想處,攝非想非非想處,及彼解脫,滅想受解脫,世俗智。 初解脫等,攝幾解脫等耶? 答:初、第二、第三解脫,攝初、第二、第三解脫世俗智。 空無邊處解脫,攝空無邊處解脫,及彼遍處,六智,三三摩地。 識無邊處解脫,攝識無邊處解脫,及彼遍處,六智,三三摩地。 無所有處解脫,攝無所有處解脫,六智,三三摩地。 非想非非想處解脫,攝非想非非想處解脫,世俗智。 滅想受解脫,攝滅想受解脫。 初勝處等,攝幾勝處等耶? 答:初勝處,攝初勝處世俗智,乃至第八勝處,攝第八勝處世俗智。 初遍處等,攝幾遍處等耶? 答:初遍處,攝初遍處世俗智,乃至第十遍處,攝第十遍處世俗智。 法智等,攝幾智等耶? 答:法智,攝法智,五智少分。 類智,攝類智,五智少分。 他心智,攝他心智,四智少分。 世俗智,攝世俗智,一智少分。 苦智,攝苦智,二智少分。 集智,攝集智,二智少分。 滅智,攝滅智,`[三=二【三宮聖】]`三智少分。 道智,攝道智,三智少分。 空三摩地等,攝幾三摩地耶? 答:空攝空,無願攝無願,無相攝無相。 如攝;可得,亦爾。 無常想等,與幾靜慮等相應耶? 答:無常想,與四靜慮,四無色,四解脫,四智,一三摩地相應。 如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死想、斷想、離想、滅想,亦爾。 不淨想,與後二靜慮,初二解脫,世俗智相應。 如不淨想;厭食想,亦爾。 一切世間不可樂想,與後二靜慮,世俗智相應。 初靜慮等,與幾靜慮等相應耶? 答:初靜慮,與初靜慮,四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八智,三三摩地相應。 第二靜慮,與第二靜慮,四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八智,三三摩地相應。 第三靜慮,與第三靜慮,三無量,八智,三三摩地相應。 第四靜慮,與第四靜慮,三無量,淨解脫,後四勝處,前八遍處,八智,三三摩地相應。 慈無量等,與幾無量等相應耶? 答:慈與慈世俗智相應,乃至捨與捨世俗智相應。 空無邊處等,與幾無色等相應耶? 答:空無邊處,與空無邊處,及彼解脫,彼遍處,六智,三三摩地相應。 識無邊處,與識無邊處,及彼解脫,彼遍處,六智,三三摩地相應。 無所有處,與無所有處,及彼解脫,六智,三三摩地相應。 非想非非想處,與非想非非想處,及彼解脫,世俗智相應。 初解脫等,與幾解脫等相應耶? 答:初、第二、第三解脫,與初、第二、第三解脫,世俗智相應。 空無邊處解脫,與空無邊處解脫,及彼遍處,六智,三三摩地相應。 識無邊處解脫,與識無邊處解脫,及彼遍處,六智,三三摩地相應。 無所有處解脫,與無所有處解脫,六智,三三摩地相應。 非想非非想處解脫,與非想非非想處解脫,世俗智相應。 滅想受解脫,非相應。 初勝處等,與幾勝處等相應耶? 答:初勝處,與初勝處世俗智相應,乃至第八勝處,與第八勝處世俗智相應。 初遍處等,與幾遍處等相應耶? 答:初遍處,與初遍處世俗智相應,乃至第十遍處,與第十遍處世俗智相應。 法智等,與幾三摩地相應耶? 答:法智,與三三摩地,少分相應。 如法智;類智,亦爾。 他心智,與一三摩地,少分相應。 如他心智;集、滅、道智,亦爾。 苦智,與二三摩地,少分相應。 若成就初靜慮等,彼於四靜慮等幾成就?幾不成就? 答:若成就初靜慮,彼於四靜慮:或一、二、三、四。 一者謂:梵世愛未盡。 二者謂:梵世愛盡,上愛未盡。 三者謂:極光淨愛盡,上愛未盡。 四者謂:遍淨愛盡。 於四無量:或無,或三,或四。 無者謂:生無色界。 三者謂:生遍淨、廣果。 四者謂:生欲界、梵世、極光淨。 於四無色:或無,或一、二、三、四。 無者謂:色愛未盡。 一者謂:色愛盡,上愛未盡。 二者謂:空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 三者謂:識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 四者謂:無所有處愛盡。 於八解脫:或無,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無者謂:生遍淨。`[遍淨=即彼【三宮】]`遍淨愛未盡。 一者謂:生遍淨。`[遍淨=即彼【三宮聖】]`遍淨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廣果,即彼愛未盡。 若生空無邊處,即彼愛未盡。 二者謂:生欲界、梵世、極光淨,遍淨愛未盡。 若生遍淨、廣果,廣果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空無邊處,即彼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識無邊處,即彼愛未盡。 三者謂:生欲界、梵世、極光淨,遍淨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遍淨、廣果,空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空、識無邊處,識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無所有處,即彼愛未盡。 四者謂:生欲界、梵世、極光淨,廣果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遍淨、廣果,識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空、識無邊處、無所有處,無所有處愛盡。 若生非想非非想處,不得滅盡定。 五者謂:生欲界、梵世、極光淨,空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遍淨、廣果,無所有處愛盡,不得滅盡定。 若生非想非非想處,得滅盡定。 六者謂:生欲界、梵世、極光淨,識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遍淨、廣果,得滅盡定。 七者謂:生欲界、梵世、極光淨,無所有處愛盡,不得滅盡定。 八者謂:生欲界、梵世、極光淨,得滅盡定。 於八勝處:或無,或四,或八。 無者謂:生遍淨,即彼愛未盡。 若生無色界。 四者謂:生欲界、梵世、極光淨、遍淨愛未盡。 若生遍淨,即彼愛盡。 若生廣果。 八者謂:生欲界、梵世、極光淨、遍淨愛盡。 於十遍處:或無,或一、二、八、九、十。 無者謂:生欲界、梵世、極光淨、遍淨,遍淨愛未盡。 若生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一者謂:生空無邊處,即彼愛未盡。 若生識無邊處。 二者謂:生空無邊處,即彼愛盡。 八者謂:生欲界、梵世、極光淨、遍淨,遍淨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廣果,即彼愛未盡。 九者謂:生欲、色界,`[欲〔-〕【三宮】,口【聖】]`欲、色愛盡,上愛未盡。 十者謂:生欲、色界,空無邊處愛盡。 於八智:或`[二=三【明】]`二、四、五、六、七、八。 `[二=三【三】]`二者謂:異生苦法忍位。 四者謂:苦法智,苦類忍位。 五者謂:苦類智,集法忍位。 六者謂:集法智。乃至滅法忍位。 七者謂:滅法智。乃至道法忍位。 八者謂:道法智。以上諸位。 於三三摩地:或無,或二,或三。 無者謂:諸異生。 二者謂:諸聖者,滅法忍未生。 三者謂:滅法忍已生。 如成就初靜慮;乃至成就第四靜慮,隨所應,亦爾。 七補特伽羅。謂:隨信行。隨法行。信勝解。見至。身證。慧解脫。俱解脫。 隨信行等,於味相應等四靜慮、四無色,幾成就?幾不成就? 答: 隨信行: 於味相應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 無者謂:`[色愛盡〔-〕【聖】]`色愛盡。 `[(一者…欲愛)一百六十九字〔-〕【聖】]`一者謂:遍淨愛盡,上愛未盡。 `[乃至四者以下至廣果乃至九百五十字宋元明宮四本大異今以宋本元本宮本對校明本別附載卷末(cf. P. 1018)]`乃至四者謂:梵世愛未盡。 於淨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 無者謂:欲愛未盡。 一者謂:欲愛盡,上愛未盡。 乃至四者謂:遍淨愛盡。 於無漏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 無者謂:依未至定,入正性離生。 一者謂:依初靜慮,或靜慮中間,入正性離生。 乃至四者謂:依第四靜慮,入正性離生。 於味相應四無色:或一、二、三、四。 一者謂:無所有處愛盡,上愛未盡。 乃至四者謂:空無邊處愛未盡。 於淨四無色:或無,或一、二、三、四。 無者謂:色愛未盡。 一者謂:色愛盡,上愛未盡。 乃至四者謂:無所有處愛盡。 於無漏三無色,皆不成就。 如隨信行;隨法行,亦爾。 信勝解: 於味相應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 無者謂:色愛盡。 一者謂:遍淨愛盡,上愛未盡。 乃至四者謂:梵世愛未盡。 於淨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 `[無者謂欲愛〔-〕【聖】]`無者謂:欲愛未盡。若生無色界。 一者謂:生欲界,欲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梵世,即彼愛未盡。 若生極光淨,即彼愛未盡。 若生遍淨,即彼愛未盡。 若生廣果。 二者謂:生欲界、梵世,梵世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極光淨,即彼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遍淨,即彼愛盡。 三者謂:生欲界、梵世,極光淨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極光淨,遍淨愛盡。 四者謂:生欲界、梵世,遍淨愛盡。 於無漏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 無者謂:欲愛未盡。 一者謂:欲愛盡,上愛未盡。 `[乃至=二者謂梵世愛盡上愛未盡三者謂極光淨愛盡上愛未盡【聖】]`乃至四者謂:遍淨愛盡。 於味相應四無色:或一、二、三、四。 一者謂:無所有處愛盡,上愛未盡。 `[乃至=二者謂識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三者謂空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聖】]`乃至四者謂:空無邊處愛未盡。 於淨`[四無色=四無色色愛盡一者謂遍淨愛盡上愛未盡二者謂極光淨愛盡上愛未盡三者謂梵世愛盡上愛未盡四者謂梵世愛未盡於淨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無者謂欲愛未盡一者謂欲愛盡上愛未盡二者謂梵世愛盡上愛未盡三者謂極光淨愛盡上愛未盡四者謂遍淨愛盡於無漏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無者謂依未至定入正性離生一者謂依初靜慮或靜慮中間入正性離生二者謂依第二靜慮入正性離生三者謂依第三靜慮入正性離生四者謂依第四靜慮入正性離生於味相應四無色或一二三四一者謂無所有愛盡上愛未盡二者謂識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三者謂空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四者謂空無邊處愛未盡於淨四無色或無或一二三四無者謂色愛未盡一者謂色愛盡上愛未盡二者謂空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三者謂識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四者謂無所有處愛盡於無漏三無色皆不成就如隨信行隨法行亦爾信勝解於味相應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無者謂色愛盡一者謂遍靜愛盡上愛未盡二者謂極光淨愛盡上愛未盡三者謂梵世愛盡上愛未盡四者謂梵世愛未盡於靜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無者謂欲愛【聖】]`四無色:或無,或一、二、三、四。 無者謂:生欲、色界,色愛未盡。 一者謂:生欲、色界,色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空無邊處,即彼愛未盡。 若生識無邊處,即彼愛未盡。 若生無所有處,即彼愛未盡。 若生非想非非想處。 二者謂:生欲、色界、空無邊處,空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識無邊處,即彼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無所有處,即彼愛盡。 三者謂:生欲、色界、空無邊處,識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 若生識無邊處,無所有處愛盡。 四者謂:生欲、色界、空無邊處,無所有處愛盡。 於無漏三無色:或無,或一、二、三。 無者謂:色愛未盡。 一者謂:色愛盡,上愛未盡。 `[乃至=乃至二者謂空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聖】]`乃至三者謂:識無邊處愛盡。 如信勝解;見至,亦爾。 身證: 於味相應四靜慮,皆不成就。 於淨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 無者謂:生非想非非想處。 一者謂:生廣果。 `[乃至=乃至二者謂生遍淨三者謂生極光淨【聖】]`乃至四者謂:生欲界、梵世。 於無漏四靜慮,皆成就。 於味相應四無色:成就一,不成就三。 於淨四無色:或一,或四。 一者謂:生非想非非想處。 四者謂:生欲、色界。 於無漏三無色,皆成就。 慧解脫: 於味相應四靜慮,皆不成就。 於淨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 無者謂:生無色界。 一者謂:生廣果。 `[乃至=乃至二者謂生遍淨三者謂生極光淨【聖】]`乃至四者謂:生欲界、梵世。 於無漏四靜慮,皆成就。 於味相應四無色,皆不成就。 於淨四無色:或一、二、三、四。 一者謂:生非想非非想處。 `[乃至=乃至二者謂生無所有處三者謂生識無邊處【聖】]`乃至四者謂:生欲、色界,空無邊處。 於無漏三無色,皆成就。 俱解脫: 於味相應四靜慮,皆不成就。 於淨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 無者謂:生非想非非想處。 一者謂:生廣果。 `[乃至=乃至二者謂生遍淨三者謂生極光淨【聖】]`乃至四者謂:生欲界、梵世。 於無漏四靜慮,皆成就。 於味相應四無色,皆不成就。 於淨四無色:或一,或四。 一者謂:生非想非非想處。 四者謂:生欲、色界。 於無漏三無色,皆成就。 頗有成就味相應四靜慮,非淨,非無漏耶? 答:有。謂:欲愛未盡。 頗有成就淨四靜慮,非味相應,非無漏耶? 答:有。謂:異生生欲界、梵世,色愛盡。 頗有成就無漏四靜慮,非味相應,非淨耶? 答:有。謂:聖者生無色界。 頗有成就淨、無漏四靜慮,非味相應耶? 答:有。謂:聖者生欲界、梵世,色愛盡。 頗有成就餘二,或三耶? 答:無。 頗有不成就味相應四靜慮,非淨,非無漏耶? 答:有。謂:聖者生欲界、梵世,色愛盡。 頗有不成就淨四靜慮,非味相應,非無漏耶? 答:無。 頗有不成就無漏四靜慮,非味相應,非淨耶? 答:無。 頗有不成就味相應、淨四靜慮,非無漏耶? 答:有。謂:聖者生無色界。 頗有不成就味相應、無漏四靜慮,非淨耶? 答:有。謂:異生生欲界、梵世,色愛盡。 頗有不成就淨、無漏四靜慮,非味相應耶? 答:有。謂:欲愛未盡。 頗有不成就味相應、淨、無漏四靜慮耶? 答:有。謂:異生生無色界。 頗有成就味相應四無色,非淨,非無漏耶? 答:有。謂:色愛未盡。 頗有成就淨、無漏四無色,非味相應耶? 答:有。謂:生欲色界、空無邊處阿羅漢。 頗有成就餘耶? 答:無。 頗有不成就味相應四無色,非淨,非無漏耶? 答:有。謂:生欲色界、空無邊處阿羅漢。 頗有不成就淨、無漏四無色,非味相應耶? 答:有。謂:色愛未盡。 頗有不成就餘耶? 答:無。 頗有得味相應四靜慮,非淨,非無漏耶? 答:有。謂:色愛盡,起欲界纏退時。若無`[色=色界【三宮聖】]`色沒,生欲界時。 頗有得`[(淨四…耶)十二字〔-〕【三宮聖】]`淨四靜慮,非味相應,非無漏耶? `[答無〔-〕【三宮聖】]`答:無。 `[頗有得〔-〕【三宮聖】]`頗有得無漏四靜慮,非味相應,非淨耶? 答:有。謂:依第四靜慮入正性離生。若得阿羅漢果時。 頗有得餘耶? 答:無。 頗有捨味相應四靜慮,非淨,非無漏耶? 答:無。 頗有捨淨四靜慮,非味相應,非無漏耶? 答:有。謂:異生遍淨愛盡,起欲界纏退時。若欲界、梵世沒,生無色界時。 頗有捨淨、無漏四靜慮,非味相應耶? 答:有。謂:聖者遍淨愛盡,起欲界纏退時。 頗有捨餘耶? 答:無。 頗有得味相應四無色,非淨,非無漏耶? 答:有。謂:阿羅漢起欲、色界纏退時。 頗有得無漏三無色,非味相應,非淨耶? 答:有。謂:得阿羅漢果時。 頗有得餘耶? 答:無。 頗有捨味相應四無色,非淨,非無漏耶? 答:無。 頗有捨淨四無色,非味相應,非無漏耶? 答:有。謂:異生無所有處愛盡,起欲、色界纏退時。 頗有`[捨=捨淨【三宮】]`捨無漏`[三=四【三宮聖】]`三無色,非味相應,`[非淨〔-〕【三宮聖】]`非淨耶? `[(答有…時)十五字〔-〕【三宮聖】]`答:有。謂:信勝解識無邊處愛盡,練根時。 `[(頗有…耶)十四字〔-〕【三宮聖】]`頗有捨淨、無漏四無色,非味相應耶? 答:有。謂:聖者無所有處愛盡,起欲、色界纏退時。 頗有捨餘耶? 答:無。 頗有退味相應四靜慮,非淨,非無漏耶? 答:無。 頗有退淨四靜慮,非味相應,非無漏耶? 答:有。謂:異生遍淨愛盡,起欲界纏退時。 頗有退淨、無漏四靜慮,非味相應耶? 答:有。謂:聖者遍淨愛盡,起欲界纏退時。 頗有退餘耶? 答:無。 頗有退味相應四無色,非淨,非無漏耶? 答:無。 頗有退淨四無色,非味相應,非無漏耶? 答:有。謂:異生無所有處愛盡,`[起=愛【聖】]`起欲、色界纏退時。 頗有退淨、無漏四無色,非味相應耶? 答:有。謂:聖者無所有處愛盡,起欲、色界纏退時。 頗有退餘耶? 答:無。 頗有味相應四靜慮頓得耶? 答:有。謂:色愛盡,起欲界、梵世纏退時。若無色界沒,生欲界、梵世時。 頗有味相應四靜慮頓捨耶? 答:無。 頗有味相應四靜慮漸得耶? 答:有。 頗有味相應四靜慮`[漸=頓【明】]`漸捨耶? 答:有。 頗有淨四靜慮頓得耶? 答:無。 頗有淨四靜慮頓捨耶? 答:有。謂:遍淨愛盡,起欲界纏退時。若欲界、梵世沒,生無色界時。 頗有淨四靜慮漸得耶? 答:有。 頗有淨四靜慮漸捨耶? 答:有。 頗有無漏四靜慮頓得耶? 答:有。謂:依第四靜慮入正性離生,若得阿羅漢果。 頗有無漏四靜慮頓捨耶? 答:有。謂:聖者遍淨愛盡,起欲界纏退時。 頗有無漏四靜慮漸得耶? 答:有。 頗有無漏四靜慮漸捨耶? 答:有。 頗有味相應四無色頓得耶? 答:有。謂:阿羅漢起欲色界、空無邊處纏退時。 頗有味相應四無色頓捨耶? 答:無。 頗有味相應四無色漸得耶? 答:有。 頗有味相應四無色漸捨耶? 答:有。 頗有淨四無色頓得耶? 答:無。 頗有淨四無色頓捨耶? 答:有。謂:無所有處愛盡,起欲、色界纏退時。 頗有淨四無色漸得耶? 答:有。 頗有淨四無色漸捨耶? 答:有。 頗有無漏三無色頓得耶? 答:有。謂:得阿羅漢果時。 頗有無漏三無色頓捨耶? 答:有。謂:聖者識無邊處愛盡,起欲、色界纏退時。 頗有無漏三無色漸得耶? 答:有。 頗有無漏三無色漸捨耶? 答:有。 身語表、無表,依何定滅? 答:身語表,——依初或未至。 身語無表,依四或未至。 三惡行、三妙行、三不善根、三善根,依何定滅? 答:依未至。 四非聖語、四聖語、四生、四種入胎、四識住,依何定滅? 答:四非聖語,四聖語,胎、卵、濕、生,四種入胎:依未至。 化生,後三識住:依七或未至。 色識住:——依四或未至。 五蘊、五取蘊、五趣、五妙欲、五學處,依何定滅? 答:色蘊、色取蘊:——依四或未至。 四蘊、四取蘊、天趣:——依七或未至。 餘四趣,五妙欲,五學處:依未至。 六內處、六外處、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愛身,依何定滅? 答:五內處,色、聲、觸外處:——依四或未至。 意內處、法外處、意識身,及彼相應觸、受、想、思愛身:依七或未至。 香、味外處,鼻、舌識身。及彼相應觸、受、想、思愛身:依未至。 眼、耳、身識身。及彼相應觸、受、想、思愛身:——依初或未至。 七識住、八世法、九有情居、十業道,依何定滅? 答:初識住、八世法、初有情居、十業道:依未至。 第二識住、有情居:——依初或未至。 第三識住、有情居:——依二或未至。 第四識住、有情居:——依三或未至。 第五有情居:——依四或未至。 第五識住、第六有情居:——依五或未至。 第六識住、第七有情居:——依六或未至。 第七識住,第八、第九有情居:——依七或未至。 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八解脫、八勝處、十遍處,依何定滅? 答:初靜慮:——依初或未至。 第二靜慮,喜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依二或未至。 第三靜慮:——依三或未至。 第四靜慮,三無量,淨解脫,後四勝處,前八遍處:依四或未至。 空無邊處,及彼解脫、遍處:——依五或未至。 識無邊處,及彼解脫、遍處:——依六或未至。 後二無色,後三解脫:——依七或未至。 他心智、世俗智,依何定滅? 答:他心智:依四或未至。 世俗智:依七或未至。 定蘊第七中不還納息第四 不還學無學  順逆`[住極二=位極一【三】,位極二【宮】]`住極二 菩薩記願智  無諍四雙別 住斷法調伏  法隨法及行 法輪正法世  此章願具說 有五不還。謂: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 為五攝一切?為一切攝五耶? 答:一切攝五,非五攝一切。不攝何等?謂:現法般涅槃,及往無色不還。 中般涅槃,生般涅槃,何者為勝? 答:若住等斷,則中般涅槃為勝;若生般涅槃斷結多,則彼為勝。 中般涅槃,乃至上流往色究竟,何者為勝? 答:若住等斷,則中般涅槃為勝;若乃至上流往色究竟斷結多,則彼為勝。 如是生般涅槃,`[乃=及【明】]`乃至上流往色究竟有行般涅槃,乃至上流往色究竟無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何者為勝? 答:若住等斷,則生般涅槃等為勝;若有行般涅槃等斷結多,則彼為勝。 諸學,彼一切為得未得而學耶?設為得未得而學,彼一切學耶? 答:應作四句。 有學,非為得未得而學。謂:學住本性。 有為得未得而學,彼非學。謂:阿羅漢及異生進求上法。 有學,亦為得未得而學。謂:學進求上法。 有非學,亦非為得未得而學。謂:阿羅漢及異生住本性。 諸無學,彼一切不為得未得而學耶?設不為得未得而學,彼一切無學耶? 答:應作四句。 有無學,非不為得未得而學。謂:阿羅漢進求上法。 有不為得未得而學,非無學。謂:學及異生住本性。 有無學,亦不為得未得`[不=而【三宮】]`不學。謂:阿羅漢住本性。 有非無學,亦非不為得未得而學。謂:學及異生進求`[上法【大磧】,[-]【麗】]`上法。 順流是何義? 答:於諸生、諸趣、諸有、諸種類、諸生死,為支、為門、為事、為道、為迹向,是順流義。 逆流是何義? 答:於生滅、趣滅、有滅、種類滅、生死滅,為支、為門、為事、為道、為迹向,是逆流義。 自住是何義? 答:非於諸生,乃至諸生死為支,乃至為迹向。亦非於生滅,乃至生死滅為支,乃至為迹向,是自住義。 諸阿羅漢,彼一切自住耶?設自住,彼一切阿羅漢耶? 答:諸阿羅漢,彼一切皆自住。 有自住非阿羅漢。謂:不還。 如世尊言: 『永斷五煩惱  學滿無`[引=弘【宮】]`引法 得自在定根  是人名自住』 諸得極禁,彼一切得極迹耶?設得極迹,彼一切得極禁耶? 答:諸得極禁,彼一切得極迹。 有得極迹,非得極禁。謂:不還。 如世尊言:「云何苾芻得極迹?謂:於五順下分結永斷遍知。」 齊何名菩薩? 答:`[齊=應【三】]`齊能造作增長相異熟業。 得何名菩薩? 答:得相異熟業。 如說:「慈氏!汝於來世當得作佛,名慈氏如來、應、正等覺。」 此何智? 答:因智、道智。 此於何轉? 答:有於相異熟業轉,由此名因智。 有於無漏根、力、覺支、道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由此名道智。 如說:「此苾芻!即於現法,當`[辨=辯【三】]`辨聖旨。」 此何智? 答:道智。 此於何轉? 答:此於無漏根、力,覺支,道支,得諸漏永盡轉,由此名道智。 願智云何? 答:如阿羅漢成就神通,得心自在,隨欲知義,發正願已,便入邊際第四靜慮;從定起已,如願皆知。 願智當言:善耶?無記耶? 答:或善。或無記。 云何無諍行? 答:一切阿羅漢善達內時,外不如是,若亦善達`[外=時【明】,內【宮】]`外時,名無諍行。 無諍名何法? 答:令他相續無雜穢轉。 如說:「我弟子中因儒童黠慧第一,婆呬迦等敏捷第一。」此二何差別? 答:尊者因儒童,心直、心無曲、心淳質增上 尊者婆呬迦等,心濡、心調柔、心和順增上。 如說:「我弟子中,小路於心迴善,大路於想迴善。」此二何差別? 答:尊者小路,多住於心循心觀念住。 尊者大路,多住於`[法=心【明】]`法循法觀念住。 如說:「我弟子中,舍利子具大慧辯,執大藏得無礙解。」此二何差別? 答:尊者舍利子,多住義無礙解。 尊者執大藏,多住四無礙解。 如說:「我弟子中,大迦葉波少欲`[知=喜【宋元宮聖】,善【明】]`知足,具杜多行;薄矩羅少病節儉,具淨戒行。」 此二何差別? 答:尊者`[大【大磧】,太【麗】]`大迦葉波,所得飲食若麁、若妙,隨次第食,無所簡別。 尊者薄矩羅,——所得飲食或麁、或妙,簡去妙者,而食麁者。 復次! 尊者大迦葉波,廣識大福,易得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具;先不受杜多功德,而能奉行。 尊者薄矩羅,非廣識大福,難得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具;先受杜多功德,亦能奉行。 少識苾芻,受杜多功德,於中隨轉,此不為難。 如說:「大名學,多住五蓋漸斷。」 此中云何學? 答:預流,或一來。 云何學多住五蓋漸斷? 答:漸斷、漸離、漸伏、漸背。 如說:「苾芻!法`[7]捨=珊度沙【三宮聖】*`捨故,毘柰耶`[*7]`捨;`[毘柰耶捨〔-〕【三宮】]`毘柰耶`[捨=珊度沙【聖】]`捨故,法`[*7]`捨。」 云何法? 答:八支聖道。 云何毘柰耶? 答:貪、瞋、癡滅。 云何法`[*7-3]捨=珊度沙【三宮聖】*`捨故,毘柰耶`[*7]`捨;毘柰耶`[*7]`捨故,法`[*7]`捨? 答:若於八支聖道,不修習時,彼於貪、瞋、癡滅,不能作證。 若於貪、瞋、癡滅,不作證時,彼於八支聖道,不能修習。 由此因緣故,作是說。 如說:「法隨法行。」 云何法? 答:寂滅涅槃。 云何隨法? 答:八支聖道。 云何法隨法行? 答:若於此中,隨義而行。 復次!別解脫名法,別解脫律儀名隨法。若於此中隨義而行,名法隨法行。 復次!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名法,受此名隨法。若於此中隨義而行,名法隨法行。 云何法輪? 答:八支聖道。 齊何當言轉法輪? 答:若時具壽阿若多憍`[陳=陣【宋宮】]`陳那見法。 云何正法? 答:無漏根、力、覺支、道支。 齊何當言正法住? 答:若時行法者住。 齊何當言正法滅? 答:若時行法者滅。 若初入無漏初靜慮,由得此故,得諸餘無漏心心所法,`[彼=故【元明】]`彼何世攝? 答:未來。 若初入乃至無漏無所有處,由得此故,得諸餘無漏心心所法,彼何世攝? 答:未來。 諸生何世攝? 答:未來。 諸滅何世攝? 答:現`[在=在若餘者【元明】]`在。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十八 `[此文明本也以宋本元本宮本對校cf. P. 1,015]`二者謂極光淨愛盡上愛未盡。三者謂梵世愛盡上愛未盡。四者謂梵世愛未盡。於淨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無者謂欲愛未盡。一者謂欲愛盡上愛未盡。二者謂梵世愛盡上愛未盡。三者謂極光淨愛盡遍淨`[愛=愛盡【宮】]`愛上愛未盡。四者謂遍淨愛盡。於無漏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無者謂依未至定入正性離生。一者謂依初靜慮。或靜慮中間入正性離生。二者謂依第二靜慮入正性離生。三者謂依第三靜慮入正性離生。四者謂依第四靜慮入正性離生。於味相應四無色。或一二三四。一者謂無所有處愛盡上愛未盡。二者謂識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三者謂空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四者謂空無邊處愛未盡。於淨四無色。或無或一二三四。無者謂色愛未盡。一者謂色愛盡上愛未盡。二者謂空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三者謂識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四者謂無所有處愛盡。於無漏三無色皆不成就。如隨信行隨法行亦爾。信勝解於味相應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無者謂色愛盡。一者謂遍淨愛盡上愛未盡。二者謂極光淨愛盡上愛未盡。三者謂梵世愛盡上愛未盡。四者謂梵世愛未盡。於淨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無者謂欲愛未盡若生無色界。一者謂生欲界欲愛盡上愛未盡。若生梵世即彼愛未盡。若生極光淨即彼愛未盡。若生遍淨即彼愛未盡。若生廣果。二者謂生欲界梵世。梵世愛盡上愛未盡。若生極光淨即彼愛盡上愛未盡。若生遍淨即彼愛盡。三者謂生欲界梵世極光淨愛盡上愛未盡。若生極光淨遍淨愛盡。四者謂生欲界梵世遍淨愛盡。於無漏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無者謂欲愛未盡。一者謂欲愛盡上愛未盡。二者謂梵世愛盡上愛未盡。三者謂極光淨愛盡上愛未盡。四者謂遍淨愛盡。於味相應四無色或一二三四。一者謂無所有處愛盡上愛未盡。二者謂識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三者謂空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四者謂空無邊處愛未盡。於淨四無色。或無或一二三四。無者謂生欲色界色愛未盡。一者謂生欲色界色愛盡上愛未盡。若生空無邊處即彼愛未盡。若生識無邊處即彼愛未盡。若生無所有處即彼愛未盡。若生非想非非想處。二者謂生欲色界空無邊處。空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若生識無邊處即彼愛盡上愛未盡。若生無所有處即彼愛盡。三者謂生欲色界空無邊處識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若生識無邊處無所有處愛盡。四者謂生欲色界空無邊處無所有處愛盡。於無漏三無色或無或一二三。無者謂色愛未盡。一者謂色愛盡上愛未盡。二者謂空無邊處愛盡上愛未盡。三者謂識無邊處愛盡。如信勝解見至亦爾。身證於味相應四靜慮皆不成就。於淨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無者謂生非想非非想處。一者謂生廣果。二者謂生遍淨。三者謂生極光淨。四者謂生欲界梵世。於無漏四靜慮皆成就。於味相應四無色成就一不成就三。於淨四無色。或一或四。一者謂生。非想非非想處。四者謂生欲色界於無漏三無色皆成就。慧解脫於味相應四靜慮皆不成就。於淨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無者謂生無色界。一者謂生廣果。二者謂生遍淨。三者謂生極光淨。四者謂生欲界梵世。於無漏四靜慮皆成就。於味相應四無色皆不成就。於淨四無色。或一二三四。一者謂生非想非非想處。二者謂生無所有處。三者謂生識無邊處。四者謂生欲色界空無邊處。於無漏三無色皆成就。俱解脫於味相應四靜慮皆不成就。於淨四靜慮。或無或一二三四。無者謂生非想非非想處。一者謂生廣果。二者謂生遍淨。三者謂生極光淨。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十九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定蘊第七中一行納息第五 一行六七修  斷正性二智 二樂異二起  `[相=想【三宮】]`相定出定聞 定不定覺支  斷知天眼耳 退得五通果  此章願具說 三三摩地,謂:空、無願、無相。 若成就空,彼無願耶? 答:如是。 設成就無願,彼空耶? 答:如是。 若成就空,彼無相耶? 答:若得。 設成就無相,彼空耶? 答:如是。 若成就無願,彼無相耶? 答:若得。 設成就無相,彼無願耶? 答:如是。 若成就過去空,彼未來耶? 答:如是。 設成就未來空,彼過去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空,彼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設成就現在空,彼過去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未來空,彼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設成就現在空,彼未來耶? 答:如是。 若成就過去空,彼未來、現在耶? 答:未來成就,現在若現在前。 設成就未來、現在空,彼過去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未來空,彼過去、現在耶? 答:有成就未來空,非過去、現在。 有及過去,非現在。 有及現在,非過去。 有及過去、現在。 成就未來空,非過去、現在者。謂:已得空,未已滅。設已滅而失,不現在前。 及過去,非現在者。謂:空已滅不失,不現在前。 及現在,非過去者。謂:空現在前,未已滅。設已滅而失。 及過去、現在者。謂:空已滅不失,現在前。 設成就過去、現在空,彼未來耶? 答:如是。 若成就現在空,彼過去、未來耶? 答:未來成就。過去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設成就過去、未來空,彼現在耶? 答:若現在前。 如空,歷作六句;應知無願、無相,亦爾。 若成就過去空,彼過去無願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設成就過去無願,彼過去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空,彼未來無願耶? 答:如是。 設成就未來無願,彼過去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空,彼現在無願耶? 答:若現在前。 設成就現在無願,彼過去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空,彼過去、現在無願耶? 答:有成就過去空,非過去、現在無願。 有及過去,非現在。 有及現在,非過去。 有及過去、現在。 成就過去空,非過去、現在無願者。謂:空已滅不失。無願未已滅,設已滅而失,不現在前。 及過去,非現在者。謂:空、無願已滅不失,無願不現在前。 及現在,非過去者。謂:空已滅不失。無願現在前,未已滅,設已滅而失。 及過去、現在者。謂:空、無願已滅不失,無願現在前。 設成就過去、現在無願,彼過去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空,彼未來、現在無願耶? 答:未來成就,現在若現在前。 設成就未來、現在無願,彼過去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空,彼過去、未來無願耶? 答:未來成就。過去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設成就過去、未來無願,彼過去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空,彼過去、未來、現在無願耶? 答:有成就過去空,及未來無願,非過去、現在。 有及未來、現在,非過去。 有及過去、未來,非現在。 有及過去、未來、現在。 成就過去空,及未來無願,非過去、現在者。謂:空已滅不失。無願未已滅,設已滅而失,不現在前。 及未來、現在,非過去者。謂:空已滅不失。無願現在前,非已滅,設已滅而失。 及過去、未來,非現在者。謂:空、無願已滅不失,無願不現在前。 及過去、未來、現在者。謂:空、無願已滅不失,無願現在前。 設成就過去、未來、現在無願,彼過去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空,彼過去無相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設成就過去無相,彼過去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空,彼未來無相耶? 答:若得。 設成就未來無相,彼過去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空,彼現在無相耶? 答:若現在前。 設成就現在無相,彼過去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空,彼過去、現在無相耶? 答:有成就過去空,非過去、現在無相。 有及過去,非現在。 有及現在,非過去。 有及過去、現在。 成就過去空,非過去、現在無相者。謂:空已滅不失。無相未已滅,設已滅而失,不現在前。 及過去,非現在者。謂:空、無相已滅不失,無相不現在前。 及現在,非過去者。謂:空已滅不失。無相現在前,未已滅,設已滅而失。 及過去、現在者。謂:空、無相已滅不失,無相現在前。 設成就過去、現在無相,彼過去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空,彼未來、現在無相耶? 答:有成就過去空,非未來、現在無相。 有及未來,非現在。 有及未來、現在。 成就過去空,非未來、現在無相者。謂:空已`[1]滅=滅不失【三宮】*`滅,未得無相。 及未來,非現在者。謂:空已滅不失。已得無相,不現在前。 及未來、現在者。謂:空已滅不失,無相現在前。 設成就未來、現在無相,彼過去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空,彼過去、未來無相耶? 答:有成就過去空,非過去、未來無相。 有及未來,非過去。 有及過去、未來。 成就過去空,非過去、未來無相者。謂:空已`[*1-1]滅=滅不失【三宮】*`滅,未得無相。 及未來,非過去者。謂:空已滅不失。已得無相,未已滅,設已滅而失。 及過去、未來者。謂:空、無相已滅不失。 設成就過去、未來無相,彼過去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若成就過去空,彼過去、未來、現在無相耶? 答:有成就過去空,非過去、未來、現在無相。 有及未來,非過去、現在。 有及未來、現在,非過去。 有及過去、未來,非現在。 有及過去、未來、現在。 成就過去空,非過去、未來、現在無相者。謂:空已`[*1-2]滅=滅不失【三宮】*`滅,未得無相。 及未來,非過去、現在者。謂:空已滅不失。已得無相,未已滅,設已滅而失,不現在前。 及未來、現在,非過去者。謂:空已滅不失。無相現在前,未已滅,設已滅而失。 及過去、未來,非現在者。謂:空、無相已滅不失,無相不現在前。 及過去、未來、現在者。謂:空、無相已滅不失,無相現在前。 設成就過去、未來、現在無相,彼過去空耶? 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而失,則不成就。 如空對無相;應知無願對無相,亦爾。 如小七;應知大七,亦爾。差別者:以二對一。 如以過去空;過去無願對過去無相有七。 若修空,彼無願耶?設修無願,彼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空,非無願。謂:已得空現在前。 有修無願,非空。謂:已得無願現在前。 若未得無願現在前,不修空。 有俱修。謂:未得空現在前。 若未得無願現在前,修空;若未得無相,及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空、無願。 有俱不修。謂:已得無相現在前。 若未得無相現在前,不修空、無願。 若已得世俗智現在前。 若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不修空、無願。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在無想定、滅盡定,生無想天。 若修空,彼無相耶?設修無相,彼空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空,非無相。謂:已得空現在前。 若未得空現在前,不修無相。 若未得無願現在前,修空,非無相。 有修無相,非空。謂:已得無相現在前。 若未得無相現在前,不修空。 有俱修。謂:未得空現在前,修無相。 若未得無相現在前,修空。 若未得無願,及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空、無相。 有俱不修。謂:已得無願現在前,若未得無願現在前,不修空、無相。 若已得世俗智現在前。 若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不修空、無相。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在無想定、滅盡定,生無想天。 若修無願,彼無相耶?設修無相,彼無願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無願,非無相。謂:已得無願現在前。 若未得無願,及未得空現在前。不修無相。 有修無相,非無願。謂:已得無相現在前。 若未得無相現在前。不修無願。 有俱修。謂:未得無願現在前,修無相。 若未得無相現在前,修無願。 若未得空,及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修無願、無相。 有俱不修。謂:已得空,及已得世俗智現在前。 若未得世俗智現在前,不修無願、無相。 一切異生染污心、無記心。在無想定、滅盡定。生無想天。 頗有結,空所斷,非無願、無相耶? 答:無。 頗有結,無願所斷,非空、無相耶? 答:有。謂:見集、見道所斷結,無願斷。 頗有結,無相所斷,非空、無願耶? 答:有。謂:見滅所斷結,無相斷。 頗有結,空、無願所斷,非無相耶? 答:有。謂:見苦所斷結,空、無願斷。 頗有結,空、無相所斷,非無願耶? 答:無。 頗有結,無願、無相所斷,非空耶? 答:無。 頗有結,空、無願、無相所斷耶? 答:有。謂:學見迹修所斷結,空、無願、無相斷。 頗有結,非空、無願、無相所斷,而是所斷耶? 答:有。謂:異生所斷結。 云何作意入正性離生? 答:或無常、或苦、或空、或無我思惟。 何繫行入正性離生? 答:欲界繫。 盡智當言:於身循身觀念住耶?乃至當言:於法循法觀念住耶? 答:盡智應言:或於身`[1]循=修【聖】*`循身觀念住,或於受、或於心、或於法`[*1]`循法觀念`[住【CB】,任【大】]`住。 如盡智;無生智,亦爾。 諸無漏初靜慮樂,諸輕安等覺支樂,此何差別? 答:無差別。 諸無漏第二靜慮樂,諸輕安等覺支樂,此何差別? 答:無差別。 若從等持出,彼所緣耶?設從所緣出,彼等持耶? 答:應作四句。 有從等持出,非所緣。謂:如有一思惟`[此=等【明】]`此相入初靜慮,彼復思惟此相入第二靜慮。 有從所緣出,非等持。謂:如有一思惟此相入初靜慮,彼不出初靜慮,復思惟餘相。 有從等持出,亦所緣。謂:如有一思惟此相入初靜慮,彼思惟餘相入第二靜慮。 有非從等持出,亦非所緣。謂:如有一思惟此相入初靜慮,住經多時。 如說:「苾芻!乃至想定能達聖旨,世尊弟子生非想非非想處。」彼依何定得阿羅漢果? 答:無漏無所有處。 如說:「尊者大目`[乾=犍【明】]`乾連言:『具壽!我自憶住無所有處定,聞曼陀枳尼池側,有眾多龍象哮吼等聲。』」彼尊者為在定聞?為起定耶? 答:起定聞,非在定。 諸不定,彼一切非聰慧無明趣耶? 答:諸不定,彼一切非聰慧無明趣。 有非聰慧無明趣,而非不定。謂:邪定。 諸定,彼一切聰慧明趣耶? 答:諸聰慧明趣,彼一切定 有定,彼非聰慧無明趣。謂:邪定。 諸不定,彼一切不成就等覺支耶? 答:諸不定,彼一切不成就等覺支。 有不成就等覺支而非不定。謂:邪定。 諸定,彼一切成就等覺支耶? 答:諸成就等覺支,彼一切定。 有定而不成就等覺支。謂:邪定。 諸成就等覺支,彼成就無漏法耶? 答:諸成就等覺支,彼成就無漏法。 有成就無漏法,非等覺支。謂:諸異生。 諸不成就等覺支,彼不成就無漏法耶? 答:無不成就無漏法。 有不成就等覺支。謂:諸異生。 諸得等覺支,彼得無漏法耶? 答:諸得等覺支,彼得無漏法。 有得無漏法,非等覺支。謂:諸異生。 諸捨等覺支,彼捨無漏法耶? 答:無全捨等覺支,亦無全捨無漏法。 諸退等覺支,彼退無漏法耶? 答:無全退等覺支,亦無全退無漏法。 諸未斷,彼未遍知耶? 答:諸未遍知,彼未斷。 有未斷,非未遍知。謂:若智遍知故已遍知,非斷遍知故已斷。 諸已斷,彼已遍知耶? 答:諸已斷,彼已遍知。 有已遍知,非已斷。謂:若智遍知故已遍知,非斷遍知故已斷。 諸有此生眼不見色,彼依何法引發天眼耶? 答:如有一得自性生,念先餘生中眼曾見色,彼依此故,引發天眼。 諸有此生,耳不聞聲,彼依何法引發天耳耶? 答:如有一得自性生,念先餘生中耳曾聞聲,彼依此故,引發天耳。 何故異生退時,見、修所斷結增益;世尊弟子退時,`[唯=惟【宮】]`唯修所斷結增益耶? 答:異生用此道斷見所斷結,即用此道斷修所斷結。故彼退時,二結俱增益。 世尊弟子用此道斷見所斷結,彼於此道定不退。用餘道斷修所斷結,彼於餘道有退有不退。 世尊弟子設「用此道斷見所斷結,即用此道斷修所斷結」者,彼亦無退。何故上三果有退,非預流果耶? 答:修所斷結依有事起。謂:有淨相有不淨相,彼由非理作意觀淨相時,便於不淨想退。 見所斷結依無事起,無有一法是我我所,可令彼觀,於無我見退。 退上三果時,諸所得無漏根、力、覺支、道支,當言曾得得?未曾得得耶? 答:應言曾得得。 無色界沒,生欲界時,諸所得蘊、界、處、善、不善、無記、根、結、縛、隨眠、隨煩惱、纏,當言曾得得?未曾得得耶? 答:應言善染污法曾得得,異熟法未曾得得。 無色界沒生色界時,諸所得蘊、界、處、善、無記、根、結、縛、隨眠、隨煩惱、纏。當言曾得得?未曾得得耶? 答:應言善染污法曾得得,異熟法未曾得得。 色界沒生欲界時,諸所得蘊、界、處等,如無色界沒生欲界說。 依初靜慮引發神境通道時,彼極遠至何處耶? 答:乃至梵世。 依初靜慮引發天耳通道時,彼極遠聞何繫聲耶? 答:乃至梵世。 依初靜慮引發他心通道時,彼極遠知何繫心心所法耶? 答:乃至梵世。 依初靜慮引發宿住隨念通道時,彼極遠憶何繫宿住事耶? 答:乃至梵世。 依初靜慮引發天眼通道時,彼極遠見何繫色耶? 答:乃至梵世。 如依初靜慮;乃至依第四靜慮,各隨自處,廣說亦爾。 若於苦思惟苦,得阿羅漢果,彼思惟何繫苦? 答:無色界繫苦。 若於集思惟集,得阿羅漢果,彼思惟何繫集? 答:無色界繫集。 若於滅思惟滅,得阿羅漢果,彼思惟何繫諸行滅? 答:或欲界繫,或色無色界繫諸行滅。 若於道思惟道。得阿羅漢果,彼思惟何繫諸行能斷道? 答:或欲界繫,或色、無色界繫諸行能斷道。 見蘊第八中念住納息第一 念住有六門  如實知有八 貪瞋癡增減  死受涅槃心 弟子先涅槃  佛涅槃出定 四有三有行  此章願具說 四念住,謂:身、受、心、法念住。 若修身念住,彼受耶?設修受念住,彼身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身念住,非受。謂:已得身念住現在前。 有修受念住,非身。謂:已得受念住現在前。 若未得受念住現在前,不修身。 若未得心、法念住現在前,修受,非身。 有俱修。謂:未得身念住現在前。 若未得受念住現在前,修身。 若未得心、法念住現在前,修身、受。 有俱不修。謂:已得心、法念住現在前。 若未得法念住現在前,不修身、受。 一切染污心。無記心。在無想定、滅盡定。生無想天。 如身念住、受念住;應知身念住、心念住,亦爾。 若修身念住,彼法耶?設修法念住,彼身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身念住,非法。謂:已得身念住現在前。 有修法念住,非身。謂:已得法念住現在前。 若未得法念住現在前,不修身。 若未得受、心念住現在前,修法,非身。 有俱修謂:未得身念住現在前。 若未得法念住現在前,修身。 若未得受、心念住現在前,修身、法。 有俱不修。謂:已得受、心念住現在前。 一切染污心。無記心。在無想定、滅盡定。生無想天。 若修受念住,彼心耶?設修心念住,彼受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受念住,非心。謂:已得受念住現在前。 有修心念住,非受。謂:已得心念住現在前。 有俱修。謂:未得身、受、心念住現在前。 若未得法念住現`[在【CB】,住【大】]`在前,修受、心。 有俱不修。謂:已得身、法念住現在前。 若未得法念住現在前,不修受、心。 一切染污心。無記心。在無想定、滅盡定。生無想天。 若修受念住,彼法耶?設修法念住,彼受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受念住,非法。謂:已得受念住現在前。 有修法念住,非受。謂:已得法念住現在前。 若未得法念住現在前,不修受。 有俱修。謂:未得身、受、心念住現在前。 若未得法念住現在前,修受。 有俱不修。謂:已得身、心念住現在前。 一切染污心。無記心。在無想定、滅盡定。生無想天。 如受念住、法念住;應知心念住、法念住,亦爾。 於身`[1]修=偱【三宮】*`修身觀念住: 當言法、類、世俗、苦、集、道智? 當言有尋有伺、無尋`[唯=惟【宋元宮】]`唯伺、無尋無伺? 當言樂、喜、捨、根相應? 當言空、無願三摩地俱? 當言緣欲、色界繫?及不繫? 於受`[修=偱【元明宮】]`修受觀念住: 當言法、類、他心、世俗、苦、集、道智? 當言有尋有伺等三? 當言樂、喜、捨根相應? 當言空、無願三摩地俱? 當言緣三界繫,不繫? 如於受;於心,亦爾。 於法`[*1-1]修=偱【三宮】*`修`[此=法【明】]`此觀念住: 當言法、類、他心、世俗、苦、集、滅、道智? 當言有尋有伺等三? 當言樂、喜、捨根相應? 當言空、無願、無相三摩地俱? 當言緣三界繫,不繫? 如說: 受樂受時,如實知`[5]我〔-〕【三】*`我受樂受。——此四智,謂:法、類、世俗、道。 受苦受時,如實知`[*5-1]我〔-〕【三】*`我受苦受。——此一智,謂:世俗。 受不苦不樂受時,如實知`[*5-2]我〔-〕【三】*`我受不苦不樂受。——此四智,謂:法、類、世俗、道。 受樂身受、苦身受、不苦不樂身受,及苦心受時,如實知。——此一智,謂:世俗。 受樂心受,不苦不樂心受時,如實知。——此四智,謂:法、類、世俗、道。 受樂有味受、苦有味受、不苦不樂有味受,及苦無味受時,如實知。此一智,謂:世俗。 受樂無味受、不苦不樂無味受時,如實知。——此四智,謂:法、類、世俗、道。 受樂耽嗜依受、苦耽嗜依受、不苦不樂耽嗜依受,及苦出離依受時,如實知。此一智,謂:世俗。 受樂出離依受、不苦不樂出離依受時,如實知。此四智,謂:法、類、世俗、道。 如說 有貪心,如實知有貪心。此一智,謂:世俗。離貪心,如實知離貪心。此四智,謂:法、類、世俗、道。 如有貪心、離貪心;應知:有癡心、離癡心。染心、不染心。略心、散心。下心、舉心。小心、大心。掉心、不掉心。不寂靜心、寂靜心。不定心、定心。不修心、修心。不解脫心、解脫心,亦爾。 有瞋心,如實知有瞋心。此一智,謂:世俗。 離瞋心,如實知離瞋心。此三智,謂:法、世俗、道。 如說 有內貪欲蓋,如實知有內貪欲蓋。——此一智,謂:世俗。 無內貪欲蓋,如實知無內貪欲蓋。——此三智,謂:法、世俗、道。 如未生內貪欲蓋而生,如實知。——此一智,謂:世俗。 生已便斷,斷已後不復生,如實知。此三智,謂:法、世俗、道。 如貪欲蓋;應知:瞋恚、惛沈睡眠、掉舉惡作、疑蓋,亦爾。 如說 有內眼結,如實知有內眼結。——此一智,謂:世俗。 無內眼結,如實知無內眼結。——此四智,謂:法、類、世俗、道。 如未生內眼結而生,如實知。——此一智,謂:世俗。 生已便斷,斷已後不復生,如實知。此四智,謂:法、類、世俗、道。 如眼結;應知:耳、身、意結,亦爾。 鼻、舌結,如蓋說。 如說 有內念等覺支,如實知有內念等覺支。此四智,謂:法、類、世俗、道。 無內念等覺支,如實知無內念等覺支。此一智,謂:世俗。 如未生念等覺支而生,生已住不忘,令圓滿倍增,廣智作證。此四智,謂:法、類、世俗、道。 如念等覺支;`[應=應應【聖】]`應知:擇法、精進、喜、安、定、捨等覺支,亦爾。 如說:「等隨觀自貪、瞋、癡增。」云何貪、瞋、癡增? 答:有下貪、瞋、癡纏故,中。有中故,上。是謂:增。 如說:「等隨觀自貪、瞋、癡減。」云何貪、瞋、癡減? 答:無上貪、瞋、癡纏故,中。無中故,下。是謂:減。 云何死邊際受? 答:由此`[7]末=未【明】*`末摩斷,命根滅。 齊何當言死邊際受? 答:齊此`[*7-1]末=未【明】*`末摩斷,命根滅。 何處攝? 答:法處。 幾識相應? 答:身識、意識。初`[*7-2]末=未【明】*`末摩斷受,身識相應;最後受,意識相應。 阿羅漢般涅槃心,當言善耶?無記耶? 答:當言無記。 何故雙賢弟子先般涅槃,然後佛耶? 答:彼二尊者,先長夜中,造作增長感無斷業,勿空無果異熟故。 復次!由法爾故。 如說:「世尊依不動寂靜定而般涅槃,世間眼滅。」此為在定?為出定耶? 答:出定。 如說:四有。謂:本有、死有、中有、生有。 云何本有? 答:除生分、死分諸蘊,中間諸有。 云何死有? 答:死分諸蘊。 云何中有? 答:除死分、生分諸蘊,中間諸有。 云何生有? 答:生分諸蘊。 諸欲有,彼一切五行耶?設五行,彼一切欲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欲有,非五行。謂:欲界有情,住不同分心,及住無想滅盡定。 有五行,非欲有。謂:色界有想天,住同分心。若無想天不得無想。 有欲有,亦五行。謂:欲界有情,住同分心。 有非欲有,亦非五行。謂:色界有想天,住不同分心,及住無想、滅盡定。若無想天得無想。若生無色界。 諸色有有想天,彼一切五行耶?設五行,彼一切色有有想天耶? 答:應作四句。 有色有有想天,非五行。謂:色界有想天,住不同分心。及住無想、滅盡定。 有五行,非色有有想天。謂:欲界有情,住同分心。若無想天不得無想。 有色有有想天,亦五行。謂:色界有想天,住同分心。 有非色有有想天,亦非五行。謂:欲界有情,住不同分心,及住無想、滅盡定。若無想天得無想。若生無色界。 諸色有無想天,彼一切二行耶?設`[二=一【宮】]`二行,彼一切色有無想天耶? 答:應作四句。 有色有無想天,非二行。謂:無想天不得無想。 有二行,非色有無想天。謂:欲界有`[情=情住不同分心及住無想滅盡定若【三宮】]`情,`[色界有想天〔-〕【聖】]`色界有想天,住不同分心,及住無想、滅盡定。 `[有色=若色界【聖】]`有色有`[無〔-〕【聖】]`無想`[天=天住不同分心及住無想滅盡定有色有無想天【聖】]`天,亦二行。謂:無想天得無想。 有非色有無想天,亦非二行。謂:欲界有情,色界有想天,住同分心。若生無色界。 諸無色有,彼一切四行耶?設四行,彼一切無色有耶? 答:諸四行,彼一切無色有。 有無色有,非四行。謂:無色界有情,住不同分心。 頗有有五行耶? 答:有。謂:欲界有情及色界有想天,住同分心。若無想天不得無想。 頗有有四行耶? 答:有。謂:無色界有情,住同分心。 頗有有三行耶? 答:無。 頗有有二行耶? 答:有。謂:欲界有情及色界有想天,住不同分心。若住無想、滅盡定。若無想天得無想。 頗有有一行耶? 答:有。謂:無色界有情,住不同分心。 頗有有無行耶? 答:無。 見蘊第八中三有納息第二 三有隨眠想  六尋明無明 對`[因=四【明】]`因等有無  此章願具說 諸捨欲有,欲有相續,彼一切欲界法滅,欲界法現在前耶? 答:諸捨欲有,欲有相續,彼一切欲界法滅,欲界法現在前。 有欲界法滅,欲界法現在前,而非捨欲有,欲有相續。謂:不命終,而欲界法滅,欲界法現在前。 諸捨欲有,色有相續,彼一切欲界法滅,色界法現在前耶? 答:諸捨欲有,色有相續,彼一切欲界法滅,色界法現在前。 有欲界法滅,色界法現在前,而非捨欲有,色有相續。謂:不命終,欲界法滅,色界法現在前。 諸捨欲有,無色有相續,彼一切欲界法滅,無色界法現在前耶? 答:如是。 設欲界法滅,無色界法現在前,彼一切捨欲有,無色有相續耶? 答:如是。 諸捨色有,色有相續,彼一切色界法滅,色界法現在前耶? 答:諸捨色有,色有相續,彼一切色界法滅,色界法現在前。 有色界法滅,色界法現在前,而非捨色有,色有相續。謂:不命終,色界法滅,色界法現在前。 諸捨色有,欲有相續,彼一切色界法滅,欲界法現在前耶? 答:諸捨色有,欲有相續,彼一切色界法滅,欲界法現在前。 有色界法滅,欲界法現在前,而非捨色有,欲有相續。謂:不命終,而色界法滅,欲界法現在前。 諸捨色有,無色有相續,彼一切色界法滅,無色界法現在前耶? 答:諸捨色有,無色有相續,彼一切色界法滅,無色界法現在前。 有色界法滅、無色界法現在前,而非捨色有,無色有相續。謂:不命終,色界法滅,無色界法現在前。 諸捨無色有,無色有相續,彼一切無色界法滅,無色界法現在前耶? 答:諸捨無色有,無色有相續,彼一切無色界法滅,無色界法現在前。 有無色界法滅、無色界法現在前,而非捨無色有,無色有相續。謂:不命終,無色界法滅,無色界法現在前。 諸捨無色有,欲有相續,彼一切無色界法滅,欲界法現在前耶? 答:如是。 設無色界法滅,欲界法現在前,彼一切捨無色有,欲有相續耶? 答:如是。 諸捨無色有,色有相續,彼一切無色界法滅,色界法現在前耶? 答:諸捨無色有,色有相續,彼一切無色界法滅,色界法現在前。 有無色界法滅,色界法現在前,而非捨無色有,色有相續。謂:不命終,而無色界法滅,色界法現在前。 何故欲界隨眠,不於`[色無色=色界無色【宋】,色【元宮聖】,欲【明】]`色、無色界法隨增耶? 答:界應雜亂,及應不可`[施設=知【三】]`施設。離欲染`[故=故何故欲界隨眠不於無色界法隨增耶答界應雜亂及應不可知離欲染故【三宮】,但上註第二十五字知字宮本作施設二字]`故。 何故色界隨眠,不於欲界法隨增耶? 答:界應雜亂。及`[彼非此所緣=應不可施設離欲染【聖】]`彼非此所緣故。 何故色界隨眠,`[不=不不【聖】]`不於`[無色=欲【聖】]`無色界法隨增耶? 答:界應雜亂。`[亦不可知離色染=及非此所緣【聖】,及應不可知離色染【三宮】]`亦不可知。離色染故。 何故`[無〔-〕【聖】]`無色界隨眠,不於`[欲界色界=欲界【三宮】,無色界【聖】]`欲界色界法隨增耶? 答:界應雜亂。及`[彼非此所緣=應不可施設離色染【聖】]`彼非此所緣`[故=故何故無色界隨眠不於色界法隨增耶答界應雜亂及彼非此所緣故【三宮】]`故。 何故`[欲=無色【聖】]`欲界`[10]不遍行〔-〕【聖】*`不遍行隨眠,不`[11]遍〔-〕【聖】*`遍於欲界法隨增耶? 答:`[此應成遍行=界應雜亂【聖】]`此應成遍行。及彼非此所緣故。 何故`[色=無色【聖】]`色界`[*10-1]不遍行〔-〕【聖】*`不遍行隨眠,不`[*11-1]遍〔-〕【聖】*`遍於色界法隨增耶? 答:`[如前說無色界不遍行隨眠=界應雜亂及彼非此所緣故何故欲界不遍行隨眠不遍於欲界法隨增耶答此應成遍行及彼非此所緣故何故色界不遍行隨眠不遍於色界法隨增耶答此應成遍行及彼非此所緣故何故無色界不遍行隨眠【聖】,如前說=此應成遍行及彼非此所緣故何故【三宮】]`如前說。無色界不遍行隨眠,`[說亦爾=不遍於無色界法隨增耶答此應成遍行及彼非此所緣故【三宮聖】]`說亦爾。 有十想,謂:無常想……乃至滅想。 若修無常想,彼思惟無常想耶? 答:應作四句。 有修無常想,不思惟無常想。謂:緣餘法,修無常想。 有思惟無常想,不修無常想。謂:緣無常想,修餘想。 有修無常想,亦思惟無常想。謂:緣無常想,修無常想。 有不修無常想,亦不思惟無常想。謂:除前`[16]相=想【三宮】*`相。 如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亦爾。`[餘想亦=不淨想厭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斷想離想滅想【三宮聖】]`餘想,亦隨應當知。 若起欲尋,彼思惟欲尋耶? 答:應作四句。 有起欲尋,不思惟欲尋。謂:緣餘法,起欲尋。 有思惟欲尋,不起欲尋。謂:緣欲尋,起餘尋。 有起欲尋,亦思惟欲尋。謂:緣欲尋,起欲尋。 有不起欲尋,亦不思惟欲尋。謂:除前`[*16-1]相=想【三宮】*`相。 如欲尋;恚尋、害尋、出離尋、無恚尋、無害尋,亦爾。 諸法因無明,彼法緣無明耶? 答:若法因無明,彼法緣無明。 有法緣無明,不因無明。謂:除無明異熟,諸餘無覆無記行。及善行。 諸法因明,彼法緣明耶? 答:若法因`[明=無明【明】]`明,彼法緣明。 有法緣明,不因明。謂:初明。及諸有漏行。 諸法因無明,彼法緣明耶? 答:若法因無明,彼法緣明。 有法緣明,不因無明。謂:除無明異熟,諸餘無覆無記行,及善行。 諸法因明,彼法緣無明耶? 答:若法因明,彼法緣無明。 有法緣無明,不因明。謂:初明,及諸有漏行。 諸法因無明,彼法不善耶? 答:若法不善,彼法因無明。 有法因無明,非不善。謂:無明異熟,及有覆無記行。 諸法因明,彼法善耶? 答:若法因明,彼法善。 有法善,不因明。謂:初明,及善有漏行。 頗有法。不因明,不因無明,彼法非無因耶? 答:有。謂:除無明異熟。諸餘無覆無記行。及初明,善有漏行。 見蘊第八中想納息第三 想心知等四  無緣法見疑 因道等`[攝=得【元】]`攝三  此章願具說 諸法無常想生,彼法無常想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無常想生,非無常想相應。謂:無常想現前必滅。餘想現前必生彼相應法。 有法無常想相應,非無常想生。謂:餘想現前必滅。無常想現前必生彼相應法。 有法無常想生亦無常想相應。謂:無常想現前必滅。無常想現前必生彼相應法。 有法,非無常想生亦,非無常想相應。謂:餘想現前必滅。餘想現前必生彼相應法。 如無常想;乃至滅想,亦爾。 諸法無常想生,彼法無常想一緣耶? 答:應作四句。 有法無常想生,非無常想一緣。謂:無常想現前必滅。餘想現前必生,彼有餘緣。 有法無常想一緣,非無常想生。謂:餘想現前必滅。無常想現前必生,彼有此緣。 有法無常想生,無常想一緣。謂:無常想現前必滅。無常現前必生,彼有此緣。 有法非無常想生,亦非無常想一緣。謂:餘想現前必滅。餘想現前必生,彼有餘緣。 如無常想;乃至滅想,亦爾。 諸法由心起,非不由心。若時心起,爾時彼法耶? 答:心先起,後彼法。 若時心滅,爾時彼法耶? 答:心先滅,後彼法。 若時心得,爾時彼法耶? 答:心先得,後彼法。 若時心捨,爾時彼法耶? 答:彼法先捨,後乃`[心=至【元明】]`心。 若時心受異熟,爾時彼法耶? 答:或爾時,或餘時。 頗有法是所通達、所遍知,非所斷,非所修,非所作證耶? 答:有。謂:虛空非擇滅。 頗有法是所通達、所遍知,非所斷,非所修,是所作證耶? 答:有。謂:擇滅。 頗有法是所通達、所遍知,非所斷,是所修,是所作證耶? 答:有。謂:無漏有為法。 頗有法是所通達、所遍知,是所斷,是所修,是所作證耶? 答:有。謂:善有漏行。 頗有法是所通達、所遍知,是所斷,非所修,是所作證耶? 答:有。謂:定所起天眼、耳。 頗有法是所通達、所遍知,是所斷,非所修,非所作證耶? 答:有。謂:除定所起天眼、耳,餘無記行不善法。 `[以下聖本缺]`頗有法無緣因緣,無緣法緣,無緣法俱生,是有,是有性,非無,非無性,異色,異受、想、識,異相應行耶? 答:有。謂:五識身彼相應法,及緣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意識身彼相應法所有生、老、住、無常,此法無緣因緣,無緣法緣,無緣法俱生。是有、是有性,非無、非無性。異色,異受、想、識,`[異相應行〔-〕【三宮】]`異相應行。 此法於彼法,當言因?當言緣耶? 答:當言因,當言緣。 此法當言善耶?不善耶?無記耶? 答:於`[2]善=善法【三宮】*`善當言善。於不`[*2]`善當言不善。於無`[記=記法【三宮】]`記當言無記。 此法幾隨眠隨增?幾結繫? 答:三界有漏緣隨眠隨增,九結繫。 見相應受,幾隨眠隨增? 答:三界有漏緣,及無漏緣見,彼相應無明隨眠隨增。 見不相應受,幾隨眠隨增? 答:除無漏緣見,彼相應無明,餘隨眠隨增。 疑相應受,幾隨眠隨增? 答:三界見所斷有漏緣,及無漏緣疑,彼相應無明隨眠隨增。 疑不相應受,幾隨眠隨增? 答:除無漏緣疑,彼相應無明,餘隨眠隨增。 因道緣起法,幾界?幾處?幾蘊攝? 答:十八界。十二處。五蘊。 除眼觸等起想受心相應法,及耳觸等起想受心不相應法;餘法,幾界?幾處?幾蘊攝? 答:十八界。十二處。五蘊。 乃至除身觸等起想受心相應法,及意觸等起想受心不相應法;餘法,幾界?幾處?幾蘊攝? 答:十八界。十二處。五蘊。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十九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二十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見蘊第八中智納息第四 智斷厭離修  緣觸慢業事 攝餘攝一切  此章願具說 若事能通達,彼事能遍知耶? 答:應作四句。 有事能通達非能遍知。謂:苦、集、滅、道智,不斷`[4]煩=諸煩【三宮】*`煩惱。 有事能遍知非能通達。謂:苦、集、滅、道忍,斷`[*4-1]煩=諸煩【三宮】*`煩惱。 有事能通達亦能遍知。謂:苦、集、滅、道智,斷`[*4-2]煩=諸煩【三宮】*`煩惱。 有事非能通達非能遍知。謂:苦、集、滅、道忍,不斷`[*4-3]煩=諸煩【三宮】*`煩惱。 若事能厭,彼事能離耶? 答:應作四句。 有事能厭非能離。謂:苦、集忍、智,不斷`[*4-4]煩=諸煩【三宮】*`煩惱。 有事能離非能厭。謂:滅、道忍、智,斷`[5]煩=諸煩【宮】*,【三聖】`煩惱。 有事能厭亦能離。謂:苦、集忍、智,斷`[*5-1]煩=諸煩【宮】*,【三聖】`煩惱。 有事非能厭非能離。謂:滅、道忍、智,不斷`[*5-2]煩=諸煩【宮】*,【三聖】`煩惱。 若事能厭,彼事修厭耶? 答:若事能厭,彼事亦修厭。 有事修厭非能厭。謂:滅、道智,斷`[*5-3]煩=諸煩【宮】*,【三聖】`煩惱。 若事能離,彼事修厭耶? 答:應作四句。 有事能離非修厭。謂:滅、道忍,斷`[6]煩=諸煩【三宮聖】*`煩惱。 有事修厭非能離。謂:苦、集忍、智,不斷`[*6-1]煩=諸煩【三宮聖】*`煩惱。 有事能離亦修厭。謂:苦、集忍、智,及滅、道智,斷`[*6-2]煩=諸煩【三宮聖】*`煩惱。 有事非能離亦非修厭。謂:滅、道忍、智,不斷`[煩=諸煩【三宮】]`煩惱。 若法與彼法作因,或時此法與彼法非因耶? 答:無時非因。 若法與彼法作等無間,或時此法與彼法非等無間耶? 答:若時此法未至,已生。 若法與彼法作所緣,或時此法與彼法非所緣耶? 答:無時非所緣。 若法與彼法作增上,或時此法與彼法非增上耶? 答:無時非增上。 諸意觸,彼一切三和合觸耶? 答:諸意觸,彼一切三和合觸。 有三和合觸非意觸,謂:五識身相應觸。 故世尊說:「苾芻!當知:有意界、有法界、有無明界。無明觸所生,受所觸故,無聞愚夫便執有、執無,或執有無。」 諸慢,彼一切自執耶? 答:諸慢,彼一切自執。 有自執非慢,謂:諸見趣。 故世尊說:「苾芻!當知:自執有我,自執有我所。」 諸慢,彼一切不寂靜耶? 答:諸慢,彼一切不寂靜。 有不寂靜非慢,謂:餘煩惱現在前。 故世尊說:「苾芻!當知:動為魔所縛,不動脫惡者。」 諸業,彼不律儀耶? 答:應作四句。 有業非不律儀。謂:身、語律儀 有不律儀非業。謂:根不律儀。 有業亦不律儀。謂:身、語不律儀。 有非業亦非不律儀。謂:根律儀。 諸業,彼律儀耶? 答:應作四句。 有業非律儀。謂:身、語不律儀。 有律儀非業。謂:根律儀。 有業亦律儀。謂:身、語律儀。 有非業亦非律儀。謂:根不律儀。 若事未得,彼不成就耶? 答:若事未得,彼不成就。 有事不成就非未得。謂:得,已失。 若事已得,彼成就耶? 答:若事成就,彼已得。 有事已得而不成就。謂:得,已失。 除苦聖諦,及法處。餘法,二界、一處、一蘊攝。 除集聖諦,及法處,說亦爾。 除滅聖諦,及法處。餘法,十七界、十一處、二蘊攝。 除道聖諦,及法處,說亦爾。 除有色法,及法處。餘法,七界、一處、一蘊攝。 除無色法,及法處。餘法,十界、十處、一蘊攝。 除有見法,及法處。餘法,十六界、十處、二蘊攝。 除無見法,及法處。餘法,一界、一處、一蘊攝。 除有對法,及法處。餘法,七界、一處、一蘊攝。 除無對法,及法處。餘法,十界、十處、一蘊攝。 除有漏法,及法處。餘法,二界、一處、一蘊攝。 除無漏法,及法處。餘法,十七界、十一處、二蘊攝。 除有為法,及法處。此除一切法,而問餘法,是無事空論。 除無為法,及法處。餘法,十七界、十一處、二蘊攝。 除過去法,及法處。餘法,十七界、十一處、二蘊攝。 除未來法、現在法,及法處,說亦爾。 除`[善=若【聖】]`善法,及法處。餘法,十七界、十一處、二蘊`[攝〔-〕【聖】]`攝。 除不善法,及法處,說亦爾。 除無記法,及法處。餘法,九界、三處、二蘊攝。 除欲界繫法,及法處。餘法,十三界、九處、二蘊攝。 除色界繫法,及法處。餘法,十七界、十一處、二蘊攝。 除無色界繫法,學法、無學法,及法處,說亦爾。 除非學非無學法,及法處。餘法,二界、一處、一蘊攝。 除見所斷法,及法處。餘法,十七界、十一處、二蘊攝。 除修所斷法,及法處。餘法,二界、一處、一蘊攝。 除不斷法,及法處。餘法,十七界、十一處、二蘊攝。 除已生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攝。 除非已生法,及定不生法。此除一切法,而問餘法,是無事空論。 除有色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八界、二處、四蘊攝。 除無色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一界、十一處、一蘊攝。 除有見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七界、十一處、五蘊攝。 除無見法,及定不生法。餘法,一界、一處、一蘊攝。 除有對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八界、二處、五蘊攝。 除無對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界、十處、一蘊攝。 除有漏法,及定不生法。餘法,三界、二處、五蘊攝。 除無漏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攝。 除有為法,及定不生法。此除一切法,而問餘法,是無事空論。 除無為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攝。 除過去法、現在法,及定不生法,說亦爾。 除未來法,及定不生法。此除一切法,而問餘法,是無事空論。 除善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攝。 除不善法,及定不生法,說亦爾。 除無記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界、四處、五蘊攝。 除欲界繫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四界、十處、五蘊攝。 除色界繫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攝。 除無色界繫法,學法、無學法,及定不生法,說亦爾。 除非學,非無學法,及定不生法。餘法,三界、二處、五蘊攝。 除見所斷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攝。 除修所斷法,及定不生法。餘法,三界、二處、五蘊攝。 除不斷法,及定不生法。餘法,十八界、十二處、五`[蘊=蘊攝【三宮】]`蘊。 頗有一界、一處、一蘊攝一切法耶? 答:有。一界謂:法界。一處謂:意處。一蘊謂:色蘊。 見蘊第八中見納息第五 邪斷邪常見  戒邪戒邪常 六見五涅槃  九慢類常見 迷執自他作  悟則二非有 具慢及得等  此章願具說 諸有此見: 無施與、無愛樂、無祠祀,無妙行、惡行。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 無妙行、惡行果。——此謗果邪見,見苦所斷。 無此世、無他世、無化生有情。——此`[或見集所斷或見苦所斷〔-〕【聖】,謗因邪見見集所斷或見苦所斷【三宮】]`或見集所斷,`[或=或謗果邪見【三宮】]`或見苦所斷。 `[無父無母此〔-〕【聖】]`無父、無母。——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 `[諸=或謗果邪見見苦所斷無父無母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諸【聖】]`諸有此見: 世間無阿羅漢。——此謗道邪見,見道所斷。 無正至。——此謗滅邪見,見滅所斷。 無正行此世、他世,即於現法知自通達,作證具足住,我`[生=非【明】]`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實知。——此謗道邪見,見道所斷。 諸有此見:乃至活有命者,死已,斷壞無有。此四大種士夫身死時,地身歸地,水身歸水,火身歸火,風身歸風,根隨空轉,輿為第五,持彼死屍,往棄塚間,未燒可知,燒已成灰,餘鴿色骨。愚者讚施,智者讚受。諸「有論」者,一切空虛妄語,乃至活有愚、智者,死已斷壞無有。 此邊執見,斷見攝,見苦所斷。 諸有此見: 無因無緣,令有情雜染;非因非緣,而有情雜染。——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 無因無緣,令有情清淨;非因非緣,而有情清淨。——此謗道邪見,見道所斷。 無因無緣,令有情無智無見;非因非緣,而有情無智無見。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 無因無緣,令有情智見;非因非緣,而有情智見。——此謗道邪見,見道所斷。 諸有此見:無力、無精進、無力精進、無士、無威勢、無士威勢、無自作、無他作、無自他作,一切有情、一切生、一切種,無力、無自在、無精進、無威勢,定合性變,於六勝生受諸苦樂。 此`[邪見〔-〕【聖】]`邪見。 若謗有漏力、精進等。則謗因邪見,見集所斷。 若謗無漏力、精進等。則謗道邪見,見道所斷。 諸有此見:造、`[9]教=殺【三宮】*`教造,煮、`[*9]`教煮,害、`[*9]`教害,殺諸眾生,不與取,欲邪行,知而妄語,故飲諸酒;穿牆解結,盡取所有;守阨斷道,害村害城,害國生命;以刀以輪,擁略大地,所有眾生,斷截分解,聚集團積,為一肉聚,應知:由此無惡,無惡緣。於殑伽南,斷截撾打;於殑伽北,惠施修福,應知:由此無罪福,亦無罪福緣。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攝諸有情,皆無有福。 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 諸有此見:此七士身,不作作、不化化、不可害、常安住。如伊師迦,安住不動,無有轉變,互不相觸。何等為七?謂:地、水、火、風,及苦、樂、命。此七士身,非作,乃至如伊師迦,安住不動。若罪、若福、若罪福,若苦、`[若【三宮聖】,苦【大】]`若樂、若苦樂,不能轉變,亦不能令互相觸礙。設有士夫斷士夫頭,亦不名為害世間生,若行若住七身中間,刀刃雖轉,而不害命;此中無能害、無所害,無能捶、無所捶,無表、無表處。 此邊執見,常見攝,見苦所斷。 諸有此見:有十四億六萬六百生門,五業、三業、二業、`[一〔-〕【聖】]`一業、半業,六十二行跡,六十二中劫,百三十六地獄,百二十根,三十六塵界,四萬九千龍家,四萬九千妙翅鳥家,四萬九千異學家,四萬九千活命家,七有想藏、七無想藏、七離繫藏,七阿素洛、七畢舍遮、七天、七人,七夢、七百夢,七覺、七百覺,七池、七百池,七險、七百險,七減、七百減,七增、七百增,六勝生類,八大`[士=土【三宮】]`士地,於如是處,經八萬四千大劫,若愚若智,往來流轉,乃決定能作苦邊際。如擲縷`[丸=九【明】]`丸,縷盡便住。此中無有沙門、若婆羅門能作是說:「我以尸羅,或以精進,或以梵行,令所有業未熟者熟,熟者觸已,即便變吐。」以如是`[斟=解度【宋元宮】,斛度【明】,斟=解度【明】]`斟量生死、苦`[樂=樂已【三宮】]`樂邊際,不可施設,有增有減,亦不可說,或然不然。 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 諸有此見:一切士夫補特伽羅諸有所受,無不皆以宿作為因。 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 諸有此見:一切士夫補特伽羅諸有所受,無不皆以自在變化為因。 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 諸有此見:一切士夫補特伽羅所受,皆是無因無緣。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 諸有此見:自作苦樂、他作苦樂、自他作苦樂。——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 諸有此見:所受苦樂非自作、非他作,無因而生。——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 諸有此見:我及世間,常恒堅住,無變易法,正爾安住。此邊執見常見攝,見苦所斷。 諸有此見:諦故、住故,我有我。——此邊執見常見攝,見苦所斷。 諸有此見:諦故、住故,我無我。——此邊執見斷見攝,見苦所斷。 諸有此見:我觀我,眼色即我。——此有身見,見苦所斷。 諸有此見:我觀無我,眼即我,色為眾具。此有身見,見苦所斷。 諸有此見:無我觀我,色即我,眼為眾具。此有身見,見苦所斷。 諸有此見:此是我、是有情、命者、生者、養育者、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教者、生者、等生者、起者、等起者、語者、覺者、等領受者,非曾不有,非當不有,於彼彼處造善惡業,於彼彼處受果異熟;捨此蘊續餘蘊。 此邊執見常見攝,見苦所斷。 諸有此見:受妙五欲,名得第一現法涅槃。——此`[7]取劣法為勝〔-〕【三】*`取劣法為勝見取,見苦所斷。 諸有此見: 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住,名得第一現法涅槃。 尋伺寂靜,內等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靜慮具足住,名得第一現法涅槃。 離喜住捨,正念正知,身受樂,聖說能捨,具念樂住,入第三靜慮具足住,名得第一現法涅槃。 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靜慮具足住,名得第一現法涅槃。 此`[*7-1]取劣法為勝〔-〕【三】*`取劣法為勝見取,見苦所斷。 有九慢類。謂我勝、我等、我劣、有勝我、有等我、有劣我、無勝我、無等我、無劣我。 我勝者——是依見起過慢。 我等者——是依見起慢。 我劣者——是依見起卑慢。 有勝我者——是依見起卑慢。 有等我者——是依見起慢。 有劣我者——是依見起過慢。 無勝我者——是依見起慢。 無等我者——是依見起過慢。 無劣我者——是依見起卑慢。 諸有此見:風不吹、河不流、火不然、乳不`[注=住【宋元宮】]`注、胎不孕、日月不出不沒、`[染=離染清【三宮】]`染淨自性`[住=安住【三宮】]`住不增不減。 此邊執見常見攝,見苦所斷。 如契經中說: 眾生執我作  執他作亦然 各不能如實  觀知此是箭 此言有何義? 答:「眾生」謂外道。彼作是執:『我能作、我能生、我能化。』故言:「眾生執我作」。 復有外道,執『他能作、他能生、他能化。』故言:「執他作亦然」。 「各」謂:一一,非一切。 「箭」謂:惡見,能中傷故。 彼於此見,不能如實觀知是箭。 當觀此是箭  眾生堅執著 如是則無有  我作及他作 「當觀此是箭」者:謂應如實觀知此見,是真毒箭,與老、病、死為前導故。 「眾生堅執著」者:「眾生」謂外道,彼於見趣中,堅固執著,不能出離。 若能如是如實觀知,則不復有我作、我生、我化執,亦不復有他作、他生、他化執。 知於非有妄執有故 具慢眾生  慢著慢縛  於見相逆  不越生死 「具慢」者:顯成就七慢。 「眾生」者:謂外道。彼於七慢,著、多著、遍著,故言「慢著」;縛、多縛、遍縛,故言「慢縛」。 「於見相逆」者:謂斷、常見類,互相違逆。 「不越生死」者:謂彼於無際生死,不能越度而取涅槃。 得當得俱坌  劣學戒禁浴 梵苦事一邊  受欲淨第二 不見極沈走  明眼見能異 於彼無塵慢  絕路至苦邊 「得」者:顯示已得諸蘊、界、處。 「當得」者:顯示未得諸蘊、界、處。 「俱坌」者:此二俱為貪、瞋、癡,塵坌、遍坌、極坌。 「劣」有二義:一目病者,二目外道。今說外道為劣者,彼於此隨學,故言「劣學」。 彼作是說:『諸補特伽羅學乘象馬、船車、輦輿,執持弓杖、鉤輪、羂索、書印算數,皆令善`[巧=等【明】]`巧,由此便得淨脫出離,至苦樂邊。』——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 「戒」者:有諸外道起此見,立此論:『諸補特伽羅受持牛、鹿、狗戒,露形戒等,由此便得淨脫出離,至苦樂邊。』——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 「禁」者:有諸外道起此見,立此論:『諸補特伽羅受持烏禁、鵂鶹禁、默然禁等,由此便得淨脫出離,至苦樂邊。』——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 「浴」者:有諸外道起此見,立此論:『諸補特伽羅於摩捺`[2]娑=婆【三】*`娑、`[比=北【三宮】]`比摩捺`[*2]`娑、殑伽河門三池中浴,由此便得淨脫出離,至苦樂邊。』——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 「梵」謂:梵行。有諸外道起此見,立此論:『諸補特伽羅受持梵行,遠離婬欲,`[由=中【明】]`由此便得淨脫出離,至苦樂邊。』——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 「苦」謂:苦行。有諸外道起此見,立此論:『諸補特伽羅受種種苦行,由此便得淨脫出離,至苦樂邊。』——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 「事」謂:承事。有諸外道起此見,立此論:『諸補特伽羅調象、馬、牛,事日、月、星、火、珠、藥等,由此便得淨脫出離,至苦樂邊。』——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 「一邊」者:謂上所說,是苦行邊。 「受欲淨」者:有諸外道起此見,立此論:『諸欲淨妙,快意受用而無過失。』——此`[*7-2]取劣法為勝〔-〕【三】*`取劣法為勝見取,見苦所斷。 「第二」者:謂此所說,是樂行邊。 「不見」者:謂諸外道於上二邊,不如實見。 「極沈走」者:謂彼外道,由不見故: 一類起愛,故名「極沈」;一類起見,故名「極走」。 復次!一類懈怠,故名「極沈」;一類掉舉,故名「極走」。 復次!一類起慢,故名「極沈」;一類起過慢。故名「極走」。 「明眼見」者:「明眼」謂佛及佛弟子;「見」謂:於上所說二邊,如實知見。 「能異」者:由如實知見故,不同彼極沈、極走,以能不起愛見等故。 「於彼無塵」者:謂於已得未得蘊、界、處,不起貪、瞋、癡塵。 「於彼無慢」者:謂於二邊雖俱遠離,而心不恃。 「絕路」者:若能如是,便絕三路,謂煩惱、業、苦。 「至苦邊」者:「苦」謂五取蘊苦;「邊」謂涅槃。若絕三路,便得至此苦蘊邊際。 見蘊第八中伽`[他=陀【明】]`他納息第六 見梵父勝網  車本信流`[轉=身【宮】]`轉 母王慧脫根  此章願具`[說【麗】,勝【大】(cf. K24n0944_p1087a09)]`說 已見者能見  已見及不見 不見者不見  不見及已見 「已見者」者:謂諸已見苦、集、滅、道。 「能見已見及不見」者:謂彼能見諸餘已見及不見苦、集、滅、道。 「不見者」者:謂諸不見苦、集、滅、道。 「不見不見及已見」者:謂彼不見諸餘不見及`[已【三宮】,以【大】]`已見苦、集、滅、道。 不應害梵志  亦復不應捨 若害彼或捨  俱世智所訶 「不應害梵志」者:「梵志」即阿羅漢。謂不應以手塊、刀杖害阿羅漢。 「亦復不應捨」者:謂於阿羅漢,應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具,恭敬供養,不應棄捨。 「若害彼或捨,俱世智所訶」者:謂於阿羅漢,若以手塊等害,或復棄捨而不敬養,俱為世間諸有智者,訶責毀訾。 逆害於父母  王及二多聞 誅國及隨行  無礙過梵志 「逆害於父母,王及二多聞」者: 「母」即喻『愛』,以能生故。如世尊說: 『士夫愛所生  由心故馳走 有情處生死  苦為大怖畏』 「父」即喻『有漏業』,以能引故。如世尊說:「苾芻!如是有情造善有漏,修所成業,得生於彼,受果異熟,故我說彼,隨業而行。」 「王」即喻『有取識』。如世尊說: 『第六增上王  染時染自取 無染而有染』  「染」者謂愚夫 又世尊說:「苾芻!當知:我說城主,即有取識。」 「二多聞」,即喻『見取、戒禁取』。如祠祀、靜默二多聞士,於塵穢中共為嬉戲,如是二取,於有漏法執為第一勝上,或復淨脫出離。 棄捨永斷愛、業、識、取,故名「逆害」。 「國」喻『煩惱』。 「隨行」喻『彼相應尋伺』。 「誅」謂:誅戮。棄捨永斷煩惱、尋伺,故名為「誅」。 「無礙」者:「礙」有三種,謂貪、瞋、癡。彼於此三,已斷遍知,故名「無礙」。 「過」者:出也。彼無礙故,出過三界。 永除惡法,故名「梵志」。 如世尊說: 『佛恒住正念  遊化於世間 滅惡法盡結  故名為梵志』 逆害於父母  王及二多聞 除虎第五`[怨=惡【宮】]`怨  是人說清淨 此中上半義,如前說。 「虎」喻『瞋纏』。如虎稟性,暴惡凶嶮,飲噉血肉;瞋纏亦爾,暴惡凶嶮,滅諸善根。 「第五怨」者:喻『五蓋中第五蓋』,或喻『五順下分結中第五結』。 棄捨永斷,故說為「除」。 是人永斷貪、瞋、癡故,說為「清淨」。 勝已不復勝  已勝無所隨 佛所行無邊  無迹由何往 「勝已」者:謂諸煩惱已斷遍知。彼有復勝,有不復勝。 誰復勝?謂:已斷煩惱,後還退者。誰不復勝?謂:已斷煩惱,不復退者。 「不復勝」者,簡異復勝。 「已勝無所隨」者:謂若煩惱未斷遍知,即隨三界循環流轉;既諸煩惱已斷遍知,故無所隨。 「佛所行無邊」者:謂佛世尊,無學智見,明`[覺=學【宋元】]`覺菩提,慧照現觀,起得成就,故名為「佛」。 四種念住,名「佛所行」。此四念住,行相所緣,俱無邊際,故名「無邊」。 「無迹由何往」者:「迹」謂足迹,即喻『煩惱』。若諸煩惱未斷遍知,由彼往於三界惡趣;既諸煩惱已斷遍知,故無由往。 諸網不可布  愛無何所將 佛所行無邊  無迹由何往 「諸網不可布」者:「網」即喻『愛』。 如世尊說:『我說愛網彌覆林池。愛若未斷遍知,則可彌布網羅三界;既已斷遍知,故不可布。』 「愛無何所將」者:愛若未斷遍知,則可將往三界;既已斷遍知,故無所將往。 頌中後半義,如前說。 已壞車斷索  流注及隨行 度塹於世間  唯佛稱梵志 「已壞車斷索流注及隨行」者: 「車」喻『我慢』。「索」即喻『愛』。 如車所載物,由車故高。以索縛持,遠有所至。有情亦爾,由慢故高,愛所縛持,流轉生死。 「流注」即喻『一切煩惱』。 「隨行」喻『彼相應尋伺』。 已斷遍知慢、愛煩惱相應尋伺,名「已斷壞」。 「度塹」者:「塹」喻『無明』,已斷遍知,故名「度」。 如世尊說:『齊何名為已度塹,謂已斷遍知無明。』 「於世間唯佛稱梵志」者: 「佛」與「梵志」,義如前釋。 於諸世間,唯佛得稱真實梵志;無上覺者,方能永滅諸惡法故。 一本二洄洑  三垢五流轉 大海十二嶮  牟尼皆已度 「一本」者:喻『無明』,是生死根本故。 如世尊說: 『諸所有惡趣  此世及後生 皆無明為本  欲貪等資助』 「二洄洑」者:即喻『名色』。有情於中,難可出故。 「三垢」者:謂貪、瞋、癡垢。 「五流轉」者:即喻『五趣』。有情於中,恒流轉故。 「大海」者:喻『六內處』。 「十二」者:即十二相。此喻六內,及六外處。 「嶮」者:嶮坑,喻『諸煩惱』。 「牟尼皆已度」者:「牟尼」有二,一、學。二、無學。學於彼正度,無學於彼已度。 不信不知恩  斷密無容處 恒希望變吐  是最上丈夫 「不信」者:謂阿羅漢。彼於三寶、四諦,皆自證知,非信他語。 「不知恩」者:「恩」謂有為,有作用故。 涅槃名非恩,諸阿羅漢有勝智見,知非恩故,名「不知恩」。 「斷密」者:「密」謂`[相=阿【明】]`相續。此有二種:一、欲、色界相續。二、色、無色界相續,彼阿羅漢離此相續,故名「斷密」。 「無容處」者:謂阿羅漢離相續故,於三界中無容生處。 「恒希望變吐」者:「希望」有二:一、希望財位,二、希望壽命。彼阿羅漢於此二種已斷遍知,故名「變吐」;即是棄捨恒希望義。 「是最上丈夫」者:謂阿羅漢得上所說最上最勝第一功德故,丈夫中名為第一最勝最上。 三十六駛流  意所引增盛 惡見者乘御  分別著所依 「三十六駛流」者:喻『三十六愛行』。 「意所引」者:謂意為集,意所生起,是意種類。 「增盛」者:謂上品猛利圓滿。 「惡見者」者:謂諸外道。彼乘御此往捺洛迦、傍生、鬼界,故名「乘御」。 「分別者」謂:三種分別:一、欲分別,二、恚分別,三、害分別。 「著所依」者:「著」謂貪欲、瞋恚、愚癡。此依`[彼〔-〕【聖】]`彼起,故名「所依」。 棄身惡行  及語惡行  棄意惡行  及餘過失 棄身惡行者,謂:斷身三惡行 及語惡行者,謂:斷語四惡行。 棄意惡行者,謂:斷意三惡行 及餘過失者,謂:斷除前十種惡行,諸餘過失。 汝於所見聞  唯有所見聞 及於所覺知  唯有所覺知 由汝唯有故  無此彼近遠 亦無二中間  便至苦邊際 如是二頌,重`[顯=頌【宮】]`顯經中:『佛告大母!汝於所見唯有所見,汝於所聞唯有所聞,汝於所覺唯有所覺,汝於所知唯有所知。由汝唯有所見、聞等,故汝無此;由汝無此,故汝無彼;由汝無彼,故汝無近、無遠,無二中間;由是因緣,至苦邊際。』 此中: 眼識所受、所了別,名所見。有於所見唯有所見,有於所見非唯有所見。 誰於所見唯有所見?——謂:於眼識所`[受=愛【宋元宮】]`受、所了別,不起煩惱。 誰於所見非唯有所見?謂:於眼識所受、所了,起諸煩惱。 耳識所受、所了別,名所聞。有於所聞唯有所聞,有於所聞非唯有所聞。 誰於所聞唯有所聞?——謂:於耳識所受、所了別,不起煩惱。 誰於所聞非唯有所聞?謂:於耳識所受、所了別,起諸煩惱。 鼻、舌、身三識所受、所了別,名所覺。有於所覺唯有所覺,有於所覺非唯有所覺。 誰所覺唯有所覺?——謂:於三識所受、所了別,不起煩惱。 誰於所覺非唯有所覺?謂:於三識所受、所了別,起諸煩惱。 意識所受、所了別,名所知。有於所知唯有所知,有於所知非唯有所知。 誰於所知唯有所知?——謂:於意識所受、所了別,不起煩惱。 誰於所知非唯有所知?謂:於意識所受、所了別,起諸煩惱。 「由彼於所見、聞、覺、知,唯有所見、聞、覺、知,不起煩惱,故無有此。」謂:不起慢、憍、傲,心高舉、心`[決=快【明】]`決勇。 「由其無此,故無有彼」,謂:不起貪、瞋、癡。 「由其無彼,故無近、無遠,無二中間」,謂:於欲界,色、無色界皆無生處。 「由如是理,便得至苦邊際」:「苦」者,謂五取蘊,此「苦邊際」即是棄捨一切所依,愛盡、離染、永滅涅槃。 `[3]醫=瞖【三宮】*`醫泥及謎泥  蹋鋪達鞢鋪 勿希應喜寂  遍離至苦邊 如是一頌,重顯經中:『佛為護世二王作蔑戾車語,說四聖諦等,彼便領會。』 「`[*3-1]醫=瞖【三宮】*`醫泥」者:顯苦聖諦。 「謎泥」者:顯集聖諦。 「蹋鋪」者:顯滅聖諦。 「達鞢鋪」者:顯道聖諦。 「勿希」者:勸彼勿希求欲界,色、無色界。 「應喜」者:勸彼若聞「佛證菩提,法是善說,僧修妙行;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善施設苦諦,善施設集、滅、道諦」,應生歡喜。 「應寂」者:勸彼若起貪、瞋、癡時,應寂、等寂、最極寂靜。 「應遍離」者:勸勵彼心應離欲界,色、無色界。 「至苦邊」者:謂彼若能如是,便得至苦邊際。苦邊際言,`[義=我【元明】]`義如前說。 知身如聚沫  亦覺同陽焰 斷魔花小花  不見死王使 「知身如聚沫」者:謂如實知身如聚沫,無力、虛劣、不可撮磨。 「亦覺同陽焰」者:謂如實覺身同陽焰,因熱惱生,遷流不住。 「斷魔花、小花」者: 「魔」有四種,謂:煩惱魔、蘊魔、死魔、自在天魔。應知此中說煩惱魔。 見所斷者,名「魔花」;修所斷者,名「小花」;於彼棄捨永斷,名「斷」。 「不見死王使」者:無常能滅,名曰「死王」;老病迫逐,稱「死王使」。 觀住覺近遠  應喜諸業無 知世有興衰  善心普解脫 「觀住」者:謂應觀察住有三種:一、空,二、無願,三、無相。 「覺近遠」者:「覺」謂覺慧。聰明委具,於內外境,應正生起。 「應喜」者:謂若聞說「佛證菩提,法是善說,僧修妙行;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善施設苦諦,善施設集、滅、道諦。」應生歡喜。 「諸業無」者:謂不成就能感後生身、語、意業。 「知世有興衰」者:「知」謂了達,「世」謂五取蘊,「興衰」謂生滅。 即是隨觀有漏五蘊有起、盡義。 「善心」者:謂決擇心、善巧心、調柔心。 「普解脫」者:謂於諸趣、諸有、諸生,已解脫、遍解脫、極解脫。 雖脫而墜墮  饕餮復來還 得安仍樂樂  乘樂至樂所 「雖脫」者:謂諸外道雖脫欲界。 「而墜墮」者:謂彼而墜色、無色界生,及墮彼受生貪。 「饕餮復來還」者:謂彼於順五下分結雖少分斷,而餘多故,後必起貪,還生欲界。 「得安」者:「安」謂有餘依涅槃界。諸阿羅漢已證故,名「得」。 「仍樂樂」者:「樂」謂無餘依涅槃界,彼恒欣慕故,名「樂」。 「乘樂至樂所」者:謂乘道樂,至涅槃樂。 無根於地界  無葉亦無枝 彼雄猛脫縛  誰復應`[譏=識【聖】]`譏毀 「`[根=葉【三】]`根」者:喻『有取識』。 「地界」者:喻『四識住』。如世尊說:『五種子者,顯有取識;地界者,顯四識住。』 「葉」者:喻『我慢』。如世尊說:『云何燒葉?謂:我慢已斷、已遍知。』 「枝」者:喻『愛』。如世尊說: 『五妙色宮內  `[若=苦【宋元宮】]`若有愛枝生 牟尼見彼生  以慧速除斷』 諸阿羅漢於四識住中,無牽後有有取之識,無慢、無愛;故說「無根於地界,無葉亦無枝」。 「彼雄猛」者:謂彼阿羅漢成就。能成雄猛法故,亦名「雄猛」。 「脫縛」者:縛有三種,謂貪、瞋、癡。彼於此縛,已解脫、遍解脫、極解脫。 「誰復應譏毀」者:謂如是類補特伽羅,唯應稱譽,不應譏毀,若致譏毀,獲罪無邊,損壞世間真福田故。如世尊說: 『若應毀而譽  及應譽而毀 彼口集殃禍  必不受安樂』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二十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26 冊 No. 1544 阿毘達磨發智論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3-07-14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厚觀法師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