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576
大乘二十頌論
龍樹菩薩造
`[西天譯經=宋西天【明】]`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明】]`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歸命不可思議性, 諸佛無著真實智,
諸法非言非無言, 佛悲愍故善宣說。
第一義無生, 隨轉而無性,
佛眾生一相, 如虛空平等。
此彼岸無生, 自性緣所生,
彼諸行皆空, 一切智智行。
無染真如性, 無二等寂靜,
諸法性自性, 如影像無異。
凡夫分別心, 無實我計我,
故起諸煩`[性=惱【明】]`性, 及苦樂捨等。
世間老病死, 為苦不可愛,
隨諸業墜墮, 此實無有樂。
天趣勝妙樂, 地獄極大苦,
皆不實境界, 六趣常輪轉。
眾生妄分別, 煩惱火燒燃,
墮地獄等趣, 如野火燒林。
眾生本如幻, 復取幻境界,
履幻所成道, 不了從緣生。
如世間畫師, 畫作夜叉相,
自畫己自怖, 此名無智者。
眾生自起染, 造彼輪迴因,
造已怖墜墮, 無智不解脫。
眾生虛妄心, 起疑惑垢染,
無性計有性, 受苦中極苦。
佛見彼無救, 乃起悲愍意,
故發菩提心, 廣修菩提行。
得無上智果, 即觀察世間,
分別所纏縛, 故為作利益。
從生及生已, 悉示正真義,
後觀世間空, 離初中後際。
觀生死涅`[盤=槃【三宮】]`盤, 是二俱無我,
無染亦無壞, 本清淨常寂。
夢中諸境界, 覺已悉無見,
智者寤癡睡, 亦不見生死。
愚癡闇蔽者, 墜墮生死海,
無生計有生, 起世間分別。
若分別有生, 眾生不如理,
於生死法中, 起常樂我想。
此一切唯心, 安立幻化相,
作善不善業, 感善不善生。
`[若=苦【明】]`若滅於心輪, 即滅一切法,
是諸法無我, 諸法悉清淨。
佛廣宣說世間法, `[當=善【元明】]`當知即是無明緣,
若能不起分別心, 一切眾生何所生?
於彼諸法法性中, 實求少法不可得,
如世幻師作幻事, 智者應當如是知。
生死輪迴大海中, 眾生煩惱水充滿,
若不運載以大乘, 畢竟何能到彼岸?
大乘二十頌論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30 冊 No. 1576 大乘二十頌論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維習安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