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672 \[Nos. 1673, 1674]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宋`[罽賓三藏=三藏法師【三宮】]`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
禪陀迦王應當知, 生死苦惱多眾過,
悉為無明所覆障, 吾欲為彼興利益。
譬如刻畫造佛像, 智者見之宜恭敬,
我依如來說正法, 大王亦應深信受。
汝雖先聞牟尼言, 今若聽受轉分別,
猶如華池色清淨, 月光`[垂=乘【宮】]`垂照踰暉顯。
佛說六念當修習, 所謂三寶施戒天,
修行十善淨三業, 離酒放逸及邪命。
觀身命財速危朽, 應施福田濟窮乏,
施為堅牢無與等, 最為第一親近者。
勤修淨戒除瑕穢, 亦莫悕求願諸有,
譬如大地`[殖=植【三宮】下同]`殖眾物, 戒亦如是生諸善。
修忍柔和捨瞋恚, 佛說是行最無上,
如是精進及禪智, 具此六行超生死。
若能在家孝父母, 此即名為勝福田,
現世流布大名稱, 未來福報轉無量。
殺盜婬欺耽荒酒, 雕床高廣及香熏,
謳歌倡伎過時食, 如斯眾惡宜遠離,
若少時`[間=聞【宋宮】]`間修此戒, 必受天樂昇涅槃。
慳嫉貪欲及諂偽, 誑惑顛倒與懈怠,
如此眾惡不善法, 大王當觀速棄捨。
端正尊豪及五欲, 當知危朽若泡`[沫【CB】,沬【大】]`沫,
莫恃若斯不堅法, 憍逸自恣生諸苦,
欲長諸善證甘露, 應當遠離如棄毒。
有能精勤捨`[瞋=憍【三宮】]`瞋慢, 譬如除雲顯秋月,
猶如指鬘與難陀, 亦如差摩賢聖等。
如來說有三種語, 入意真實虛妄言,
入意如花實猶蜜, 虛`[妄=忘【明】,空【宮】]`妄鄙惡若糞穢,
應當修習前二言, 速宜除斷虛妄者。
從明入明四種法, 王當分別諦思惟,
二種入明是應修, 若就癡冥當速捨。
菴婆羅果四種變, 人難分別亦如是,
當以智慧深觀察, 若實賢善宜親近。
雖見女人極端嚴, 當作己母姊女想,
設起貪欲染愛心, 應當正修不淨觀。
是心躁動宜禁制, 如防身命及珍寶,
欲心若起應驚怖, 猶畏刀劍惡獸等。
欲為無利如怨毒, 如此之言牟尼說,
生死輪迴過獄縛, 應當勤修求解脫。
六入躁動馳諸境, 應當攝持莫放逸,
若能如是攝諸根, 勝於勇將摧強敵。
是身不淨九孔流, 無有窮已若河海,
薄皮覆蔽似清淨, 猶假瓔珞自莊嚴,
諸有智人乃分別, 知其虛誑便棄捨。
譬如疥者近猛焰, 初雖暫悅後增苦,
貪欲之想亦復然, 始雖樂著終多患。
見身實相皆不淨, 即是觀於空無我,
若能修習斯觀者, 於利益中最無上。
雖有色族及多聞, 若無戒智猶禽獸,
雖處醜賤少聞見, 能修戒智名勝`[士=上【宮】]`士,
利衰八法莫能免, 若有除斷真無匹。
諸有沙門婆羅門, 父母妻子及眷屬,
莫為彼意受其言, 廣造不善非法行,
設為此等起諸過, 未來大苦唯身受。
夫造眾惡不即報, 非如刀劍交傷割,
臨終罪相始俱現, 後入地獄嬰諸苦。
信戒施聞慧慚愧, 如是七法名聖財,
真實無比牟尼說, 超越世間眾珍寶,
大王若集此勝財, 不久亦`[證=登【宮】]`證道場果。
博`[弈【CB】,奕【大】]`弈飲酣好琴瑟, 懈怠憍逸及惡友,
非時輕躁多動亂, 如斯七法當遠離。
知足第一勝諸財, 如此之言世尊說,
知足雖貧可名富, 有財多欲是名貧,
若豐財業增諸苦, 如龍多首益酸毒。
當觀美味如毒藥, 以智慧水灑令淨,
為存此身雖應食, 勿貪色味長憍慢,
於諸欲染當生厭, 勤求無上涅槃道。
調和此身令安隱, 然後宜應修齋戒,
一夜分別有五時, 於`[二=三【明】]`二時中當眠息,
初中後夜觀生死, 宜勤求度勿空過。
四無量定當修習, 是名開於梵天道,
若專繫念四禪心, 命終必生彼天處。
有為遷動皆無常, 苦空敗壞不堅固,
無我無樂不清淨, 如是悉名對治法。
若有深觀此法門, 未來常處尊豪位,
修行五戒斷五邪, 是亦大王所應念。
譬如少鹽置恒河, 不能令水有醎味,
微細之惡遇眾善, 消滅散壞亦如是。
五邪若增劫功德, 王當除滅令莫長,
信等五根眾善源, 是宜修習令增`[盛=益【明】]`盛,
生等八苦常熾燃, `[當=常【三宮】]`當持慧水灑令滅。
欲求天樂及涅槃, 應勤修習正知見,
雖有利智入邪道, 微妙功德永無餘。
四種顛倒害諸善, 是故當觀莫令生,
謂色非我我非色, 我中無色色無我,
於色生此四種心, 自餘諸陰皆如是,
是二十心名顛倒, 若能除斷為最上。
法不自起冥初生, 非自在作及時有,
皆從無明愛業起, 若無因緣便斷壞。
大王既知此等因, 當燃慧燈破癡闇,
身見戒取及疑結, 此三能障無漏道。
王若毀壞令散滅, 聖解脫法當現顯,
譬如盲人問水相, 百千萬劫莫`[能=解【三宮】]`能了,
欲求涅槃亦如是, 唯自精勤後方證。
欲假眷屬及知識, 而得之者甚難`[有=得【三宮】]`有,
是故大王當`[精=勤【宮】]`精進, 然後乃可證寂滅。
施戒多聞及禪定, 因是漸近四真諦,
人主故應修慧明, 行斯三法求解脫,
若能修此最上乘, 則攝諸餘一切善。
大王當觀身念`[法=處【三】]`法, 世尊說為清淨道,
若無此念增惡覺, 是故宜應勤修習。
人命短促不久留, 如水上泡起尋滅,
出息入息眠睡間, 念念恒謝常衰`[滅=減【三】]`滅,
不久便當見磨滅, 皮肉臭爛甚可惡,
青瘀脹壞膿血流, 虫蛆唼食至枯竭,
髮毛爪齒各分散, 風吹日曝漸`[乾=就【宮】]`乾盡。
當知此身不堅牢, 無量眾苦所積聚,
是故賢聖諸智人, 皆觀斯過咸棄捨。
須彌巨海及江河, 七日並照皆融竭,
如此堅固尚摧毀, 況復若斯危脆身。
無常既至無救護, 不可恃怙及追求,
是故大王`[常=當【三宮】]`常諦觀, 速生厭離求勝法。
人身難得法難聞, 猶如盲龜遇浮孔,
既獲若斯希有身, 宜應勤心聽正法;
得此妙身造諸惡, 譬如寶器盛眾毒。
生處中國遇善友, 專念發心起正願,
久殖功德具諸根, 王今滿足此眾善。
若復親近`[見知=知見【三宮】]`見知人, 佛說此為淨梵行,
是故應當樂隨順, 諸佛由此證涅槃。
既遇微妙清淨法, 應當志求離欲道,
生死嶮難苦無量, 窮劫宣說莫能盡,
我今為王略分別, 應當諦聽善思惟。
三界轉變無輪際, 父母妻子更相因,
怨親`[憎=增【明】]`憎愛無常處, 如旋火輪豈窮已。
無始生死世界來, 計飲母乳多大海,
若不精勤證空智, 將來復飲無窮限。
周流五道經人天, 若積身骨高須彌,
愛別哀悲計其淚, 亦非江河所能匹,
若計一人父母者, 過於世間草木數。
雖受五欲天上樂, 終還墜沒惡趣苦,
諸天壽命極長遠, 其間娛樂難宣說,
歌謳倡舞流妙聲, 哀音和雅甚清遠,
奇姿妙色極端嚴, 圍遶侍衛相娛樂,
百味盛饌皆具足, 隨意所翫自然至,
寶池香淨水恒滿, 周匝羅覆諸妙花,
眾鳥異色集其上, 哀聲相和出遠音,
諸天遊戲浴其內, 如是歡娛不可說。
福盡臨終五衰現, 爾時
`[生=坐【三宮】]`生苦踰前樂,
是故雖有天女娛, 智者見之已生厭。
雖居珍寶上樓觀, 亦必退墮臭穢處,
雖遊天上難陀園, 會亦還入刀劍林,
雖浴諸天曼陀池, 終必墜於灰河獄,
雖復位處轉輪帝, 歸為僮僕被驅`[使=役【三宮】]`使,
雖受梵天離欲娛, 還墜無間熾然苦,
雖居天宮具光明, 後入地獄黑闇中。
所謂黑繩活`[地=池【明】]`地獄, 燒割剝刺及無間,
是八地獄常熾燃, 皆是眾生惡業報。
`[或=如【明】]`或受大苦如`[5]押=壓【三宮】*`押油, 或碎身體若塵粉,
或解`[支=肢【三宮】]`支節`[今=令【三宮】]`今分散, 或復㓟剝及燒煮,
或以沸銅澍其口, 或以鐵`[*5]`押裂其形,
鐵狗競來爭食噉, 鐵`[鳥=烏【宮】]`鳥復集共`[齟=𪙾【宋元宮】,攎【明】]`齟掣,
眾類毒虫並䶩齧, 或燒銅柱貫其身,
大火猛盛俱洞燃, 罪業緣故無逃避,
鑊湯騰沸至高涌, 顛倒罪人投其內。
人命危朽甚迅駛, 譬如諸天喘息頃,
若人於此短命中, 聞上諸苦不驚畏,
當知此心甚堅固, 猶如金剛難摧壞。
若見圖畫聞他言, 或隨經書自憶念,
如是知時`[已=以【三宮】]`已難忍, 況復己身自經歷。
無間無救大地獄, 此中諸苦難窮盡,
若復有人一日中, 以三百`[鉾𭣓=矛𥎞【三宮】]`鉾𭣓其體,
比阿`[毘=鼻【三宮】]`毘獄一念苦, 百千萬分不及一,
受此大苦經一劫, 罪業緣盡後方免。
如是苦惱從誰生, 皆由三業不善起,
大王今雖無斯患, 若不修因`[緣=終【三】]`緣`[墜=墮【明】]`墜落。
於畜生中苦無量, 或有繫縛及鞭撻,
無有信戒多聞故, 恒懷惡心相食噉,
或為明珠羽角牙, 骨毛皮肉致殘害,
為人乘駕不自在, 恒受瓦石刀杖苦。
餓鬼道中苦亦然, 諸所須欲不隨意,
飢渴所逼`[困=因【三宮】]`困寒熱, 疲乏等苦甚無量。
腹大若山咽如針, `[屎尿=尿屎【三宮】]`屎尿膿血不可說,
裸形被髮甚醜惡, 如多羅樹被燒剪,
其口夜則大火燃, 諸虫爭赴共唼食,
屎尿糞穢諸不淨, 百千萬劫莫能得,
設復推求得少分, 更相劫奪尋散失。
清`[涼=淨【宮】]`涼秋月患焰熱, 溫和春日轉寒苦,
若趣園林眾果盡, 設至清流變枯`[竭=渴【宋元】]`竭,
罪業緣故壽長遠, 經有一萬五千歲,
受眾楚毒無空缺, 皆是餓鬼之果報,
正覺說斯苦惱因, 名曰慳貪嫉妬業。
若天福盡有餘善, 因此得為人中王,
後設懈怠福都盡, 必墜三惡無有疑。
或生修羅起貢高, 恚嫉貪害增諸惱,
諸天雖有善根行, 以其慳嫉失利樂,
是故當知嫉妬結, 為`[深=染【三宮】]`深惡法宜棄捨。
大王汝今已`[具=真【宮】]`具知, 生死過`[患=惡【三宮】]`患多眾苦,
應當勤修出世善, 如渴思飲救頭燃,
若加精進斷諸有, 於諸善中最無上。
當勤持戒習禪智, 調伏其心求涅槃,
涅槃微妙絕諸相, 無生老死及衰惱,
亦無山河與日月, 是故應當速證知。
若欲證於無師智, 應當專修七覺法,
若有乘斯覺分船, 生死大海易超渡。
佛所不說十四法, 但生信心莫疑惑,
唯當正心勤精進, 決定修習諸善法。
無明緣行識名色, 六入觸受愛取有,
有則緣生生緣死, 若盡生死因緣滅,
如是正觀十二緣, 是人則見聖師子。
若欲次第見四諦, 當勤修習八正道,
雖居尊榮處五欲, 亦得聖道斷諸結,
此果不可求餘人, 必自心會乃得證。
我說眾苦及涅槃, 欲為潤益大王故,
不應生於怖畏心, 但勤誦習行諸善,
心為諸法之根本, 若先調伏事斯辦。
我說法要略分別, 王不宜應生足心,
若有大智更敷演, 亦當至心勤聽受。
王今名為大法器, 若廣聞法必多益,
若見有修三業善, 應深助生隨喜心,
自所行善及隨喜, 如是功德悉迴向。
王當仰學諸賢聖, 如觀音等度眾生,
未來必當成正覺, 國無生老三毒害。
大王若修上諸善, 則美名稱廣流布,
然後以此教化人, 普令一切成正覺。
煩惱駛河`[㵱=漂【宮】]`㵱眾生, 為深怖畏熾然苦,
欲滅如是諸塵勞, 應修真實解脫諦,
離諸世間假名法, 則得清淨不動處。
若有婦人懷害心, 如此之妻宜遠離,
設有貞和愛敬夫, 謙卑勤業若婢使,
恒為親友姊母想, 此宜尊敬如宅神。
我所說法正如是, 王當日夜勤修行。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32 冊 No. 1672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日本 SAT 組織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