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687
`[此頌宋本元本宮本俱闕]`事師法五十頌(馬鳴菩薩集)
`[西天=宋西天【明】]`西天`[譯經〔-〕【明】]`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明】]`賜紫沙門臣日稱`[等〔-〕【明】]`等奉 詔譯
依諸經律祕密教, 略出承事師儀軌,
聞已愛樂發淨心, 當獲如來金剛智。
若於灌頂師, 三時伸禮奉,
則為已供養, 十方諸如來。
起最上恭敬, 合掌以持花,
散彼曼`[挐=茶【明】]`挐羅, 頭面接足禮。
彼師或在家, 及新受具戒,
置經像於前, 則息諸疑謗。
若出家弟子, 常淨心承事,
已坐當起迎, 唯除於致禮。
彼師及弟子, 當互審其器,
若不先觀察, 同得越法罪。
若忿恚無慈, 貪愛多散亂,
慠易恃種族, 以`[惠=慧【明】]`惠當揀擇。
具戒忍悲智, 尊重無諂曲,
了祕密儀範, 博閑諸論議,
善達真言相, 曼挐羅事業,
契證十真如, 諸根悉清淨。
若彼求法者, 於師生輕毀,
則謗諸如來, 常得諸苦惱。
由增上愚癡, 而獲於現報,
為惡曜執持, 重病相纏縛,
王法所逼切, 及毒蛇傷螫,
冤賊水火難, 非人得其便,
彼頻那夜迦, 常作諸障礙,
從此而命終, 即墮於惡趣。
勿令阿闍黎, 少分生煩惱,
無智相違背, 定入阿鼻獄,
受種種極苦, 說之深可怖。
由謗阿闍黎, 於中常止住,
彼阿闍黎者, 弘持正法藏,
是故當一心, 輒莫生輕`[毀=慢【明】]`毀。
常於阿闍黎, 承事而供養,
發生尊重心, 則`[蠲=觸【明】]`蠲除障惱。
又復於師所, 樂行於喜捨,
不希於己身, 何況於財物。
於無量億劫, 勇猛勤修習,
今始證菩提, 斯極為希有。
善護其深誓, 供養諸如來,
恭敬阿闍黎, 等同一切佛。
若於己所有, 最上諸珍玩,
求無盡菩提, 誠心而奉獻。
施佛阿闍黎, 念念常增長,
是最勝福田, 速得菩提果。
如是求法者, 具戒忍功德,
不虛誑於師, 當獲金剛智。
若足踏師影, 獲罪如破塔,
於床坐資具, 騎驀罪過`[是【麗】,足【大】(cf. K41n1493_p0613a05)]`是。
若師所教誨, 歡喜當聽受,
自己或不能, 則善言啟白。
由依止師故, 所作皆成就,
現樂及生天, 何敢違其命!
守護師財物, 猶若己身命,
於彼執侍人, 如親常敬奉。
不應於師前, 覆頂及乘御,
翹足手扠腰, 安然而坐臥。
或事緣令坐, 勿舒於雙足,
常具諸威儀, 師起速當起。
若於經行處, 不應隨舉步,
端謹立於傍, 無棄於涕涶。
亦勿於師前, 私竊而言說,
及隣近語笑, 謌舞作唱等。
或令坐或起, 各安徐禮敬,
若於險路中, 白已作前導。
又不應於前, 身現疲勞相,
屈指節作聲, 倚柱及牆壁。
或浣衣濯足, 及澡浴等事,
先白師令知, 所作無令見。
又復於師名, 不應輒稱舉,
設有固問者, 當示之一字。
師或令幹集, 當伺其遣使,
於彼所作事, 憶持常不忘。
或笑嗽伸`[呿=欠【明】]`呿, 則以手遮口,
若有事啟聞, 當曲躬軟語。
若在家女人, 淨心來聽法,
合掌具威儀, 專視於師面。
聞已當奉持, 捨離於憍慢,
常如初適嫁, 低顏`[其=甚【明】]`其慚𧹞。
於彼嚴身具, 無復生愛樂,
與善非相應, 皆思惟遠離。
常慕於師德, 不應窺小過,
隨順獲成就, 求過當自損。
說法度弟子, 曼拏羅護摩,
城邑同師居, 無旨不應作。
或說法所得, 淨施諸財物,
悉以奉其師, 隨得而可用。
同學及法裔, 不應為弟子,
亦不於師前, 受承事禮敬。
若以物上師, 二手持奉獻,
師或有所施, 常恭敬頂受。
自專修正行, 常憶持不忘,
他或非律儀, 愛語相教示。
若師所教勅, 或病緣不作,
當作禮咨陳, 斯則無其咎。
常令師歡喜, 離諸煩惱事,
當勤而行之, 恐繁故不述。
彼金剛如來, 親如是宣說,
及餘教所明, 依師獲成就。
若弟子清淨, 能歸依三寶,
設使命將終, 亦為宣法要,
及授祕密教, 令作正法器;
若現相誦持, 當獲根本罪。
若能隨順師行學, 則成一切諸功德,
以我所集斯善因, 願與眾生速成佛。
事師法五十頌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32 冊 No. 1687 事師法五十頌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日本 SAT 組織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