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817 \[cf. Nos. 1510, 1514]
`[【原】麗本]`略明般若末後一頌讚述
`[述號新加]`唐三藏法師義淨述
義淨因譯無著菩薩《般若頌釋》訖,詳夫大士判其九喻,可謂文致幽深、理義玄簡,自非地隣極喜,誰能發此明慧?而西域相承云:無著菩薩昔於覩史多天慈氏尊處,親受此八十頌,開般若要門、順瑜伽宗理,明唯識之義,遂令教流印度,若金烏之焰赫扶桑;義闡神州,等玉兔之光浮雪嶺。然而《能斷金剛》,西方乃有多釋,考其始也,此頌最先,即世親大士躬為其釋。此雖神州譯訖,而義有闕如,故復親覈談筵,重詳其妙,雅符釋意,更譯本經。世親菩薩復為般若七門義釋,而那爛陀寺盛傳其論,但為義府幽冲,尋者莫測。有師子月法師造此論釋,復有東印度多聞俗士其名月官,遍檢諸家亦為義釋。斯等莫不意符三性,不同中觀矣。更有別釋,而但順龍猛,不會瑜伽。瑜伽則真有俗無,以三性為本;中觀乃真無俗有,`[3]寔=實【三宮】*`寔二諦為先。般若大宗,含斯`[兩=雨【宋】]`兩意,致使東夏則道分南北,西方乃義隔有空。既識`[介=分【三宮】]`介綱,理無和雜,各准 聖旨,誠難乖競。然而末後一頌云「一切有為法,如星`[瞖=翳【三宮】下同]`瞖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者,而釋文既隱,恐尋者尚昧,輒因二九事喻,聊題十八之作,冀使朝覽遂閑,庶罔銷神之滯;夜光親授,長無按劍之惑。然而見等九`[事=等【三宮】]`事,即生死之區寰。大士了如星等,是故處而不著。智不住生津,嫓紅蓮之在瀲;悲不居圓寂,若白玉之沈溺。因答無住涅槃,`[申=中【三宮】]`申其九喻云爾。
論見 觀見如星,長夜妄執。
見心長夜景, 妄執久冥舒,
三心纔已發, 兩分盡皆除。
喻星 以星喻見,夜有明無。
榆星通夜景, 柳色徹明舒,
千條光若發, 一旦盡皆除。
論境 道境如瞖,妄覩空花。
境色無非障, 妄有見塵瑕,
但由真智力, 不復覩狂花。
喻瞖 以瞖喻境,元無妄執。
太虛本無障, 淨境性`[亡=忘【三宮】]`亡瑕,
但由瞖眼力, 遂使見空花。
論識 言識如燈,生生不絕。
見起起不已, 妄生生未極,
留滯死宮中, 良由依識力。
喻燈 以燈喻識,焰焰無窮。
發焰焰不已, 舒光光未極,
照灼炳`[宵=霄【三宮】]`宵中, 良`[為=由【三宮】]`為膏油力。
論界 說界如幻藉,業生而會盡。
業功莊處巧, 由惑生眾相,
`[所=妄【三】]`所執定非真, 界體`[全=令【宮】]`全虛妄。
喻幻 以幻喻界假,匠起而終無。
幻師方便巧, 假作眾形相,
鞠體固非真, 所見皆虛妄。
論身 序身如露,體不久停。
投軀生巘`[際=隔【宋元宮】]`際, 寄命死河中,
鎮處飄颻夜, 還如橐籥風。
喻露 以露喻身,逢風必落。
圓珠停草際, `[15]渧=滴【明】*`渧淚處華中,
悽悽動林夜, 索索盡隨風。
論受用 陳用如泡,待根境識。
寰中根色積, 託此`[復=腹【明】]`復心行,
`[*3-1]寔=實【三宮】*`寔由三觸合, 遂令三受生。
喻泡 以泡喻用,假`[*15-1]渧=滴【明】*`渧水風。
池中平水積, `[*15-2]渧=滴【明】*`渧墜有風行,
但由三事合, 乘使萬泡生。
論過 述過如夢,由思而起。
過去雖無境, 尋思意尚通,
遂令方寸內, 還見九城容。
喻夢 以夢喻過,因憶乃生。
處晝多緣境, 良宵記念通,
遂令於睡內, 重憶本時容。
論現 談現如電,暫時而有。
萬像如電`[野=舒【三宮】]`野, 四相等流光,
詎知唯一念, 妄計有三常。
喻電 以電喻現,𭝶忽便亡。
震雷鳴四野, 擊電動`[千=十【元】]`千光,
剎那`[存=有【元】]`存有念, 即體自無常。
論`[2]未=末【三宮】*`未 論`[*2]`未如雲本,識能持其種。
藏識無初結, 波情浪後飛,
良由有貪愛, 帶種定何疑。
喻雲 以雲喻`[*2-2]未=末【三宮】*`未自,體必含於潤。
靉靆屯雲結, 煥爛景風飛,
光華如可愛, 含潤理無疑。
更以一句收事收喻,撮其要義而為一述。
見心智滅如星殄, 惑境真亡若瞖除,
想起由識如燈焰, 界有藉思同幻車,
一身暫顯同朝露, 三受忽現等泡虛,
憶念過時空夢發, 計執現存奔電舒,
既知雨潤雲中住, `[*2-3]未=末【三宮】*`未種常依識藏居。
次下別據三性、三身、真俗、般若,以明觀`[行=行在【宮】]`行九喻解`[九=九九【明】]`九事云:
熟觀生界咸如此, 智者應可務真常,
真常實不玄, 圓成在目前。
覺二體空蛇`[索盡=盡索【元】]`索盡, 了一非無鏡月懸,
鏡月懸時實無慮, 但作他緣生福處。
唯識初心`[乍=作【明】]`乍有依, 真如後念還無據,
無據即般若, 勝俗亡真假。
福津如筏捐不捐, 悲智隨生捨不捨。
略明般若末後一頌讚述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40 冊 No. 1817 略明般若末後一頌讚述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