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2027 迦葉結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一時世尊滅度未久。諸羅漢等悉會共議。未集經藏法律諸`[議=義【三】]`議。各心念言。吾等所作已辦。越塵勞山枯竭愛河。一切智日佛。天中天眼忽不見。吾等患厭載攝是身。今欲般泥洹即說偈曰。 `[8]以=已【三宮】*`以度愚人淵  恩愛海難越 破壞俗朽老  及生死之輪 見諸種眾著  身如`[蛇蚖=蚖蛇【三宮】]`蛇蚖篋 我等當滅度  意淨如燈滅 於是無數千阿羅漢等。各自從意所好。山巖流河泉源深岸之中。於彼滅度盡其恩愛。如燈忽滅。`[時〔-〕【宮】]`時無數千阿羅漢等悉般泥洹。天住虛空白大迦葉。今真人等`[*8-1]以=已【三宮】*`以滅度安。於是天人即說頌曰。 宣尊之音聲  其久心無礙 今是為已逝  佛者消垢安 如應眾導首  以為定離慧 忽愚癡窈冥  法德光不見 尊者迦葉聞是言已。心自念言。快哉天人說。此世間不久當復窈冥。此當云何。即自念言便以解了。今攝結義當集經律。諸法化要用哀愍故安隱世間。何以故。世尊從無數劫作行。積功累德勤苦難量。欲安世間集是法律律以救攝。於是奉護佛法所化未滅度頃。當共合集攝護法化。於是賢者大迦葉等。會比丘僧便告言曰。阿那律等能仁。無常金剛山壞。佛勝日冥。非常之闇蔽。能仁光非常之日空竭佛海。非常之火燒一切智。今正是時。常護世間念父功德。當立父事稱譽父教。所作使成於是頌曰。 未結無上義  不當捨滅度 `[具【麗磧乙】,且【大】(cf. K30n1027_p0602c20; QC091n1045_p0536b16)]`具安佛之子  須集眾經卷 於是眾比丘僧適說是已。尊者迦葉五百羅漢。欲合集結正法律義。便詣羅閱祇聚會歲臘。爾時賢者阿難亦具歲臘。其諸耆年心念如是。此阿難者世尊之弟。又`[常=甞【宮】]`常親侍聞。持大智解一切法。爾時聖眾即便歎曰。 於是和順眾  奉佛教如掌 十力所稱譽  所言淨持慧 於是七月十五日。新歲已竟。便集經卷法律諸藏。五百羅漢悉俱聚會。耆年大迦葉告賢者阿那律。卿觀世間誰離十力。如來弟子眾僧。何所羅漢所作已辦而不來會乎。於是阿那律即以天眼察視世間。報曰。仁者大迦葉。有耆年名曰`[12]橋=憍【明】*`橋桓鉢。在尸利天宮。而作新歲彼不來會。唯大迦葉當遣僧使請呼至此。爾時眾中有幼者。新受大戒三年比丘。比丘字不那。三垢已斷逮三達智。曉三`[藏【麗】,歲【大】(cf. K30n1027_p0601c10)]`藏經獲于三明。不著三界猶得自在。於彼大迦葉告眾僧曰。年少比丘子汝能為眾僧使乎。時賢者不那起住叉手。受如尊教輒能行耳。大迦葉曰。善哉善哉。比丘。賢聖眾中有是年幼比丘甚為佳矣。說是則已頌曰。 尸利若干種  眾花光盛耀 疾速往到彼  如蜂採軟香 `[*12-1]橋=憍【明】*`橋桓鉢神通  所止而有勝 如`[理=孚【三宮】]`理承眾教  宣化如是意 大迦葉之等  眾僧遣吾告 於此興僧事  速來至于期 於是賢者不那。從眾羅漢受是命已。譬如金翅鳥`[躍=踊【三宮】]`躍出龍宮。如人眴頃`[到=倒【明】]`到`[4]橋=憍【三】*`橋桓鉢所。稽首禮足談語問訊。便說頌曰。 寂然善哉性  樂定滅調順 志淨迦葉`[淨=請【三宮】]`淨  及餘尊自在 合會有僧事  最興佛無量 彼因欲命具  來下見眾勝 於是賢者`[*4-1]橋=憍【三】*`橋桓鉢。聞不那言一時心念謂不那曰。仁者不那。有比丘僧得無鬪變諍訟之事。十力所轉法輪之教。眾邪異道無亂之乎。外道畜生如驚鹿輩。得無欲以壞於佛法邪。黨得無以螢火之明欲障日之光耀乎。得無以非寂志見沙門像。無梵志行自謂清淨。又不那仁者當說。佛告比丘眾教而卿反謂迦葉之等比丘之眾將無大哀。世尊般泥洹將無演慧。世珍不見異道。`[撓=耗【宋宮】,㧌【元明】]`撓亂正法之教。儻無十力轉法輪王自在非常。忽而不見將無大哀。安隱一切救護眾生。寂而不起佛日不沒乎。佛喻月光得無罣礙有覆蔽。將無道樹覺意生花興盛之好。沙門果實歸于無常。世間大燈得無非常風滅之耶。得無非常水滅于佛火。儻無愚癡子諍亂佛教。將法輪義追返不還。無佛月耀光明為盡。將阿須輪障大光明。爾時賢者不那曰。唯`[*4]`橋桓鉢佛船已壞慧山已崩。諸持法之等亦欲滅度越彼世間`[*4]`橋桓鉢曰。惡人得無合鬪變諍。云何於世間得聞正法於是而寂。謂不那曰。以為拔`[要=惡【三】]`要餘在無要。離如來光世間無復威神之耀。當往何求即時頌曰。 世間以為空  無佛無所樂 閻浮利何索  便於是滅度 於是賢者`[*4-4]橋=憍【三】*`橋桓鉢。取鉢衣服與不那曰。以奉聖眾宣我聲曰。一切眾賢`[者〔-〕【三宮】]`者。悉願忍以於善哉義尊之無放逸。賢者`[*4]`橋桓鉢說是`[*8-2]以=已【三宮】*`以竟`[便=意便【宋宮】]`便而滅度。滅度已從身出火還自闍維。如`[大=火【三宮】]`大積薪燃炬矣。闍維`[*8]`以竟。便於空中`[於=放【三宮】]`於四流泉來下灌身。水清且涼。其色如水精`[瑠=琉【宋元宮】]`瑠璃之色。彼流水自然有聲而說頌曰。 第一流水曰。 智慧住生死  不當信浮雲 無常壞金剛  佛山王`[已=以【三宮】]`已崩 第二流水曰。 所有常動搖  `[用=多【三】,朋【宮】]`用畏勤苦害 不自在捨己  佛歎滅度安 第三流水曰。 如是無放逸  所作成其身 無數惱害擾  如燃燈疾滅 第四流水曰。 眾中最有勝  當為稽首禮 尊者`[*4-6]橋=憍【三】*`橋桓鉢  至於般泥曰 樂從佛十力  願隨而滅度 譬如六牙象  其子慕逐母 於彼稽首禮  一切賢聖眾 唯願尊上僧  原我之所咎 於是賢者`[*4-7]橋=憍【三】*`橋桓鉢滅度之後。賢者不那便取衣鉢。如彈指頃即時來還。以奉眾僧次第禮竟。便說頌曰。 人中之最尊  大哀而寂然 橋桓鉢聞之  應時便滅度 於彼稽首禮  一切賢聖眾 唯願尊上僧  原我之所咎 說是`[*8-4]以=已【三宮】*`以後便自滅度。於時一切眾僧。皆計非常須臾。思惟正經戒律諸法之解。即悉赴會比丘僧。爾時賢者大迦葉告阿那律曰。仁者且觀是眾會中。誰有婬怒癡縛結未解恩愛陰蓋。`[須=頃【宋宮】]`須學戒`[辨=辦【麗】,辯【磧乙三宮】]`辨凡夫聚會也。時阿那律察坐訖白大迦葉。有比丘名阿難。世尊侍者方當學成彼來會此。於是賢者大迦葉。謂賢者阿難。汝且起去。我等不與卿共結經要。阿難報曰。願尊者大迦葉歡悅我不缺戒。亦無邪見亦不壞業。亦不失行亦不犯眾。迦葉報曰。唯且阿難卿侍如來親近。`[上=世【三宮】]`上尊無有缺戒何足為怪。又仁謂言。我無所犯。起取證舍勒來。我當計卿前後過罪。於是大迦葉適起此心。三千世界六`[反=返【三宮】]`反震動。百千天人住於虛空舉聲稱。怨哉此大迦葉。何以出辭乃爾。於時賢者迦葉謂阿難言。仁者云何謂無所犯。何故從佛求令女人出家為沙門。阿難報曰。唯大迦葉。世尊母終時。摩訶摩耶瞿曇彌。`[勤苦=勒善【宮】]`勤苦養育躬奉世尊。為菩薩時乳哺令長。欲報其恩故求令作沙門。愍念親族欲令得度。是故求佛令作沙門。又聞過去諸佛平等`[1]覺=正覺【三宮】*`覺有四輩眾。我念世尊法教之化得無減少故。從佛求使作沙門。尊者迦葉曰。唯阿難是為不足達孝報恩。如來法身供養之德。令女人作沙門者。譬如成就稻田。天大雨墮雹而破壞之。佛正法者本當久立。坐于女人出家作沙門令住千歲。又阿難汝言我用愍念親族之故求為沙門。是為不應沙門之法。以有親族恩念故矣。又阿難汝言過去諸平等`[*1]`覺。具有四輩故求為沙門者。爾時世人婬怒癡薄無有縛結。志樂空閑心無瑕穢。豈得比之今時人乎。是為一過。下算著地。又阿難汝復有過。又世尊所說。其有精進獲四神足者。便能自在住壽一劫若復踰劫。汝何為不從世尊求哀愍傷世間。阿難答曰。唯尊者。時魔波旬`[撓擾=耗勞【三宮】]`撓擾我意故不從佛求哀耳。迦葉答曰。是為大過。何謂侍於無欲當降魔力反從魔教。是為二過。阿難汝且不識是過。汝復有過。世尊訶汝汝時恨言他。犯他坐是為三過。次復有過。汝以足越世尊金縷織成衣。是為四過。阿難次復有過。世尊臨般泥洹時。欲至雙樹從汝求水而不與之。是為五過。汝復有過。時佛世尊說諸雜碎隨順禁戒。汝亦不念為當來人分別問之。是為六過。`[汝=汝為【三宮】]`汝以世尊陰馬之藏示於眾人。是為七過。阿難汝復有過。何以故。`[世=以世【三宮】]`世尊紫磨金色示于女人。令上啼哭淚污其足。是為八過。阿難汝復有過。是眾會中無婬怒癡。而汝獨有三垢之瑕。汝方當學成其道。化眾所作已辦而汝未達。是為九過。且起出會。終不與卿共結經也。賢者阿難普察四座。悲`[哀=哀音【三宮】]`哀`[嗚【麗】,鳴【大】(cf. K30n1027_p0603c06; TW49n2027_p0006b02)]`嗚呼甚毒何因乃爾乎。我身今日已離如來無救無護。目不覩明世間為冥。又賢者大迦葉。其佛世尊臨滅度時告阿難。汝莫啼悲`[兼=無【三宮】]`兼以我累。於大迦葉今偶小誤而不相原。唯仁者迦葉悅豫意解後不敢失也。`[時〔-〕【三宮】]`時尊者迦葉謂阿難曰。汝莫啼哭仁功德本以普具足。我等法要會當如言。直諫之辭不得不設。阿難且起吾不與卿共結經要。於是賢者阿那律謂大迦葉。我等云何違離。阿難佛之侍者。博聞總持積要之藏。次佛第三而結經要乎。尊者大迦葉曰。吾等不與阿難`[方=言【元明】]`方學之類。`[俱=但【三宮】]`俱共結集經義法要。阿難且起自退而去。吾與成就阿羅漢等乃俱結經。於是阿難起坐悲哀。顧視眾比丘憂色而出。應時其夜`[彼=披【宋宮】,被【元明】]`彼祇`[支子=叉手【宮】]`支子。為示`[聞=開【三宮】]`聞解斷一切結。得羅漢道逮三達智果大神通。諸羅漢眾異日共會無數百千。如阿須倫捨月之光。其明照耀普現世間。阿難心悅脫諸瑕穢所作已辦。尊者迦葉曰。善哉善哉。阿難卿逮平等吾心欣踊。世尊所謂累`[教者=者教【三宮】]`教者`[14]今=令【三宮】*`今已度卿耳。如是順次得斷諸漏。又汝阿難其佛世尊。講說法眼蒙仁博聞持法之恩當`[*14]`今永立。於是頌曰。 彼佛住世尊  所至為第一 悉有如人民  道術不齊`[遊=逝【三】]`遊 於是甘露味  為至普賢人 佛定滅寂然  以故教化`[希=布【三宮】]`希 於是諸耆年謂阿難曰。汝當住須結集正經法律眾法之解。於是眾會無數百千告阿難已。念法恭敬具足玄廣。普察比丘思佛功德而不可限。於是頌曰。 此比丘眾勝  以違遠佛德 不復有威耀  如空離日光 於是賢者阿難即觀師子之座。眾比丘僧周匝圍遶。如師子王處眾師子。阿難坐已。賢者大迦葉為阿難說頌曰。 大智願說之  安住子唯講 何所之經卷  世尊最先說 迦葉為阿難說是偈適竟。阿難意即得佛覺而念經道。無所畏懼亦不動搖無所疑難。遙向世尊般泥`[曰=洹【三宮】]`曰處。一心叉手便口頌曰。 聞如是一時  佛遊波羅`[捺=奈【三宮】]`捺 仙人鹿苑說  具足法輪經 眾尊甚多悉共勸助。乃上師子座如師子行第一說言。聞如是一時隨尊所處所可聞經皆悉誦宣。時一切眾羅漢等聞是言已。便皆避座下處于地。心念如是嗚呼無常力。吾等自覩如來說法適爾近耳。今日云何聽聞如是。爾時真人說此頌曰。 咄三界恍`[忽=惚【三】]`忽  如月現于水 譬如彼幻化  猶芭蕉無堅 三界無等侶  功德最清淨 佛者常有終  忽乖如風起 爾時賢者大迦葉。須臾`[間=聞【三宮】]`間禪思便嗟歎曰。嗚呼終力一切無脫。於是頌曰。 不顧無智者  亦不護有智 脫與及未度  無有`[不=人【三宮】]`不歸盡 不以言呪濟  不用麁辭免 世間`[死=無【三宮】]`死等耳  同如海水鹹 於是大迦葉。從阿難聞是言已。便慇懃受轉法輪經。告阿若拘`[隣=憐【三宮】]`隣五比丘。汝等所受如是不。答曰若斯如是。比類結集正經藏。結集律藏結集諸法藏。結集經時。諸天即來住于虛空舉聲稱曰。 眾`[上【麗磧乙】,生【大】(cf. K30n1027_p0604c06; QC091n1045_p0542a12)]`上為阿難  示現諸教禁 造集正法經  哀愍眾人民 於是精集行  釋迦文善導 未來及現在  為得第一定 於是結集正經律禁諸法解已。尊者大迦葉即說頌曰。 是為哀愍人  所建法經卷 結集十力教  則為無有量 其世間邪見  及念窈冥滅 其光照耀遠  冥中燃大燈 迦葉結經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49 冊 No. 2027 迦葉結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