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e: 2024-03-09 21:38
---
No. 2244
孔雀經音義上卷
ᅟᅟ
日本東山坐禪沙門記
ᅟᅟ將釋此經。略開三門。初述大意。次釋題目。後入文判釋。大意者。風聞。八繕深海。非修足不能極其底。九萬高風。非鵬翼不得見其頂。盤薄厚地。劫火之所灰滅。靉靆濃雲。搕風之所搴卷。摩尼奇珠。待大龍而雨寶。輪王妙藥。對鄙人以爲毒。何況眞言祕藏。超三祇以難聞。金剛佛乘。過十地而叵得。自非輪王種姓大機菩薩。誰能開五智於一心。得三密乎凡身。雖然醫眼所覩。百毒變藥。佛慧所照。衆生即佛。今此經者。斯乃三世如來掌内之醍醐。一切衆生心中之甘露。戲稱念者。四百身病忽除。遊讀誦者八萬心患頓滅。不登雪山。服不死妙藥。不入神窟。得長生祕術。一千二百之草藥。七十二種之金丹。大素本草之文。神農耆婆之術。豈當此妙經力耶。
次釋題目。是有二趣。一顯二祕。顯者以多名句。撰一義理是也。祕者一字中。含無量義理是也。所以聖人説教。隨人大小大海分味隨汲淺深。身病百種。即方藥不能一途。心疾萬品。經教不得一種。是故。我大師薄伽梵。施種種藥。療種種病。大素本草。是神農耆婆方藥。五常十善。則愚童凡夫醍醐。六行四禪。又嬰童無畏之甘露。二百五十之戒。四念八背之觀。十二四綠。十二頭陀。遮人我。而證三昧。帶法執。而得涅槃。斯乃聲聞之教藥。綠覺之除病。無綠起悲。幻炎觀識。六度爲得四攝作事。三祇積功。四智得果。斯乃法相大乘之方。法捨無我而得自在。觀不生而覺心性。揮八不以斷八迷。擲五句以拂五邊。四種言語。道斷而無爲。九種心量。足絶而寂靜。是則三論嘉祥之妙術。觀自心於妙蓮喩鏡智於照潤。三諦倶融。六即表位。是則天台法華三昧之針芆。復喩法界於帝網。觀心佛於金水。六相十玄。織其教義。五教四車。簡其淺深。初發成正覺。三生證佛果。斯乃花嚴一乘之佛果。如是妙法。竝皆契其機根。不思議妙藥。已上諸教。他受用應化佛之所説甘露。今所講者即是大日如來自性法身之所説。眞言祕密。即身成佛之教誡。
ᅟᅟ唐云佛母大孔雀明王經梵●●●●●●●●●●●●●●●。若相配梵漢。沒駄此云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摩多此云母。出縛之義。穿物之義。摩訶此云大。又云勝。又云多。摩瑜利此云孔雀。是鳥能噉一切惡草。一切惡忠悉消其毒。皆勝諸鳥故。以所喩之鳥徳。顯能喩之經徳。涅槃經云。聞雷聲乃胎大日經疏觀字輪。猶如孔雀尾輪尾儞耶羅惹此云明王。斯明王。能放智慧光明。破衆生煩惱黒暗無明。蘇多囕此云經。貫穿攝持之義。貫花涌泉之義。是依顯義釋也。若依祕家釋者。大三法羯四種曼荼羅也。大者所謂大日經説一切如來。有三種祕密身。謂字印形像。字者法曼荼羅印謂種種幖幟。即三昧耶曼荼羅。形者相好具足身。即大曼荼羅。此三種身各具威儀事業。是名羯磨曼荼羅。是名四種曼荼羅。若依金剛頂説。四種曼荼羅者。一大曼荼羅。謂一一佛菩薩相好身。又綵畫其形像名大曼荼羅。又以五相成本尊瑜伽。又名大智印。二三昧耶曼荼羅。即所持幖幟。刀劍輪寶金剛蓮花等類是也。若畫其像亦是也。又以二手和合金剛縛發生成印。是亦名三昧耶智印。三法曼荼羅。本尊種子眞言。若其種子字各書本位。是又法身。三摩地及一切契經文義等。皆是亦名法智印。四羯磨曼荼羅。即諸佛菩薩種種威儀事業等。若鑄若㘿等。亦是亦名羯磨智印矣。今臨此經説者。大者所謂大孔雀明王。及以七佛慈氏四向四果聲聞獨覺梵釋四王諸大藥叉羅刹龍王河王山王星宿仙衆。各各差別相好身等也。二三者是等諸尊所持幖幟。刀劍輪寶金剛蓮花等類是也。三法者於是等諸尊。隨其種子字各書本位是也。四羯者如上所説諸尊種種威儀事業等也。如此四種曼荼羅四種智印。乃至十佛刹微塵數差別智印。其數無量一一量虚空彼不離此此不離彼。猶如空光無礙不逆故云四種曼荼羅。不離不離即是即義。如是百千眞言萬億曼荼羅。即是大孔雀明王一尊徳也。其餘尊等。亦復如是。以一知萬。如斯恒沙塵數差別祕號。非唯具此尊。又兼具一切衆生身心者也。然而不覺不知。徒縛妄想網。空醉無明酒。跉跰四生。沈淪三途。因茲。大覺慈父。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依具壽阿難陀請。説孔雀明王眞言。除莎底苾芻螫毒。非唯彼苾芻一身黒蛇毒氣除瘉之藥。又爲此法界衆生金剛壽命延算之方。若釋梵名字者。●字本體●字也。此一切法語言道斷義。尾塢點是一切法譬喩不可得義字。●字上●字。是一切法施不可得義。尾●字是一切法法界不可得義。●字一切法吾我不可得義。阿點此一切諸法寂靜義。●字一切法如如不可得義。●字如上解。●字一切法因不可得義。阿點如上解。●字如阿解。●字本體●字。一切法一切乘不可得義。塢點如上解。●字本體●字。是一切法離諸塵染義。伊點一切法根本不可得義。●字本體●字如上解。伊點又如前解。●字本體●字。如上●解。加●字。●字如上解。●字一切法影像不可得義。●字本體●字。一切法一切諦不可得義。塢點如上解。●字本體●字。如上解。空點一切法邊際不可得義也。亦此經五明中。以聲明傳世間。所謂聲字實相義矣。内外風氣。纔發必響名曰聲也。響必由聲。聲則響之本也。聲不虚必表物名。號曰字也。名必招體。名之實相。聲字實相。三種區別名義。又四大相觸音響必應名聲也。五音八音七例八轉。皆悉待聲起。聲之詮名。必由文字。文字起。本之六塵故。頌曰。五大皆有響。十界具言語。六塵悉文字。法身是實相。五大者。一地大。二水大。三火大。四風大。五空大。此五大具顯密二義。顯五大者。如常釋。密五大者。五字五佛。及海會諸尊是也。此内外五大悉具聲響。一切音聲不離五大。五大即是聲之本體。音響則用故曰五大皆有響。次十界具言語者。謂十界者。一一切佛界。二一切菩薩界。三一切綠覺界。四一切聲聞界。五一切天界。六一切人界。七一切阿修羅界。八一切傍生界。九一切餓鬼界。十一切地獄界。自外種種界等。攝天鬼及傍生趣中盡。花嚴及金剛理趣釋經。有十界文。此十界相有言語。皆由聲起。聲有長短高下音韻屈曲。此名文。文由名字。名字待文故。諸訓釋者云。文即字者。蓋取其不離相待耳。此則内聲文字也。此文字。且有十別。上文十界差別。是此十種文字眞妄云何。若約竪淺深釋。則九界妄也。佛界文字眞實。故經云。眞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此五種言。梵云曼荼羅。此一言中具五種差別。故龍樹名祕密語。此祕密語。則名眞言也。譯者取五中一種翻耳。此眞言詮何物。能呼諸法實相。不謬不妄。故名眞言。其眞言云何呼諸法名。雖云眞言無量差別。極彼根源。不出大日尊海印三昧王眞言。彼眞言王云何。金剛頂及大日經所説字輪字母等是也。彼字母者所謂●字等。乃至●字等是。此●字等。則法身如來一一名字密號也。乃至天龍鬼等亦具此名。名之根本。法身爲源從彼流出稍轉爲世流布言而已。若知實義。名眞言。不知根源。名妄語。妄語則長業受苦。眞言則拔苦與樂。譬。如藥毒迷悟損益不同。經云佛身不思議。國土悉在中。又一毛示現多刹海。一一毛現悉亦然。如此普周於法界。又一毛孔内。難思殺等微塵數種種住一一皆有遍照尊。在衆會中。宣妙法於一塵中。大小刹種種差別如塵數。一切國土所有塵。一一塵中佛皆入。今依我此等文。明知佛身及衆生身。大小重重。或以虚空法界爲身量。或以不可説不可説佛刹爲身量。乃至以十佛刹一佛刹一微塵爲身量故。能建立種種法界曼荼羅。作廣大佛業。上供諸佛。下利衆生。如是祕藏。隨機出現。出現之由。非無因綠。自眞如性一眞法界出。自一眞法界正體智出。自正體智。後得智出。自後得智。應化身出。自應化身大慈悲出。自大慈悲。説法利生。是以大日如來者。授於金剛薩埵。薩埵者授於龍鳴菩薩。龍鳴者授於龍智菩薩。龍智者授於金剛智三藏。金剛智者。授於不空三藏。不空者授於青龍惠果和尚。惠果者授於前入唐大阿闍梨唐號遍照金剛。倭名高野贈大僧正大法印大和尚位弘法大師。此等八代諸阿闍梨耶。皆震龍象質。替爲人天師。就中第八阿闍梨弘法大師者。是千年一出之聖人也。開座八葉。接位九尊。涌出大士誓願力。能示現菩提薩埵權化。改月支舊號。稱日本祖師。能弘深法於惡世。妙傳祕教於末代。所以在唐之日。惠果和尚。一見讃言。日本座主。非是凡徒。第三地菩薩。内發大乘菩提心。外現國沙門相。兩部壇儀。并一百餘部金剛乘法。皆悉授心府了宛如瀉瓶歸。唐之時。欲興眞言宗之間。諸宗皆併集朝庭。共疑即身成佛義。仍大師結智拳印。向於南方。面門俄開。成金色毘盧舍那。放眉間白豪相光。爰一人諸臣。七宗衆徒。驚下於地。皆悉禮拜。即便還歸本體入我我入之諍。即身頓證之疑。此日釋然。眞言瑜伽宗。祕密曼荼道。從彼時而建立。自爾以還。受密語者多滿山林。習有宗者自成淵藪。方今。末世後生。數千萬血脈之中。全是第三代弟子也。昔隨大師頗聞是趣。既味其道。追憶其恩。誠雖浮天之波濤。何忘積石之源本。仍乘坐禪餘閉。聊撰此經音義。勒成三卷。干時天歴第十丙辰年報沙月也。
第三入文判釋如何。此經古譯種多。初孔雀王呪經一卷八紙。次大金色孔雀王呪一卷五紙。次佛説大金色孔雀王呪經一卷八紙。次孔雀王呪經二卷四十三紙。次大孔雀呪王經三卷六十紙。義淨三藏神龍元年。於東都内道場譯。如今是者大唐大興善寺三藏不空和尚。大曆六年奉玄宗肅宗兩聖帝恩命於上都内道場。所翻譯也。斯爲正譯。此經一部三卷。有三段。自初如是。我聞。至于作是語已爲序説分。次自余時具壽阿難陀。至于下卷禮雙足已在一面。住爲正説分。次自爾時世尊告阿難陀。至于信受奉行爲流通分。
上卷
讀誦。讀同谷反。目對文而曰唱。又抽也。誦松用反。諷也。背文曰誦。
佛母。佛府弗𢴢勿。芳末三反。釋像也忽也。難以事求也。仿佛也。梵曰沒駄。又曰佛陀。唐云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母正音莫后反。父母也。又音武具反。牧也出傳也穿物也持也。依前可讀。梵云麼多。又云摩多里。大般若佛母品云(第三百五卷也)善現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生我等一切佛法。能示世間諸法實相。六波羅蜜。十八空。四諦。八解。八勝。九次第定。十遍處。乃至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十地。等覺等。皆由甚深般若得生。善現白佛言。如世尊説。甚深般若。何能生諸佛乃至一切諸法。佛告善現深般若。能生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所有五眼六通乃至道相智。一切相智。無量無邊諸佛功徳故云甚深般若。能生諸佛等(云)此佛母義也。又云佛告善現言。善現甚深般若。是諸佛母。能生世間諸法實相。能作諸佛所依處(云云)。
大孔雀。大本音達頼反。大猶編也。巨也泰也。借音他蓋反。爾雅東至日所出爲大平也。左傳大路越席。大路玉路也。又音徒賀反。韻圃俗言亦音勅賀反。又大者甚也。謂大者。且有十三天。一體大。二相大。三用大。四果大。五因大。六智大。七教大。八義大。九境大。十業大。十一最大。十二勝大。十三遍大等。謂體大者。若相若用即眞性。而常遍廣博猶如虚空故。二相大者恒沙身密。不可思議互相即入微細重重無盡故。用大者。業用周普。如體遍故。無間不斷行方便故。所謂神變加持是。果大者謂智斷依正。並周法界故。即謂大毘盧等。因大者謂發淨菩提心。行三密供養行。五字嚴身。三句爲業故吽字即是。教大者謂三密所現。一色一聲等遍滿法界。詮本不生故。越三時如來之日時。常恒演説故。義大者謂所詮觀照門一一聲字。無不含苞故。從阿字至訶字是。境大者能所詮法。普攝無盡衆生。爲化境故。最大者。有十最大。一起過大。遠離二乘故。二出離大。出三界故。三對治大。頓斷四住故。四厭患大。過五蘊聚落故。五離愛大。永別六道岐故。六威徳大。退七惡軍故。七兵衆大。皆盡八邪林故。智慧劍大。決斷九結科故。九解脱大。斷除十纒繩故。十勇猛大。摧伏九十六種外道故。有十勝大。謂一力勝大。具足十力故。二無畏大。具足四無畏故。三不共勝大。具足十八故。四通品大。具足三十七品故。五變化大。具足百千種變化故。六言音大。具足八十八梵音故。七端嚴大。具足三十二種大丈夫相故。八吉祥大。隨作境界出生増長功徳善根故。九難得大。三界中獨尊一故。十住處大。所居宮殿無邊廣博故。有十業大。一自然大。所化自在故。二平等大。教化利益。無差別故。三相應大。隨機出現故。四具足大。圓滿福智二種資釋故。五無盡大。無邊際故。六同生大。隨趣受生故。七無著大。遠離塵累。如蓮花故。八依正大。作歸依處。如大地故。九無厭大。攝生無窮。如大海故。十通達大。無有障礙。如虚空故。有十遍大。一根遍大。一一根遍法界故。二識大。心識無所不達故。三境界大。圓智所綠無分界故。四壽命大。不可思議故。五眷屬大。不可測量故。六功徳大。一一等虚空故。七慈悲大。無簡擇故。八言説大。言音無所不至故。九證大。無所不窮故。十無等大。無與等故。言大者非大相。非小相。離於對待。方名爲大也。孔雀。孔空總反。甚也空也通也。雀即略將略二反。梵云摩瑜利。此云孔雀。又云佛母金剛。此鳥能噉一切惡草。一切惡蟲。悉消其毒。皆勝諸鳥獸故。以所喩之鳥徳。顯能喩之經徳。涅槃經云。聞雷聲乃胎。西域記第三云。珊尼羅闍川北。石崖邊有率堵婆。病者至求。多象除差。如來在昔爲孔雀王與其群而至此。熱渇所逼。求水獲。孔雀王以此㭰啄崖。涌泉流注。今逐爲池飮沐瘉疾。石上猶有孔雀趾迹。經云。時有一苾芻。名曰莎底出家未久。新受近圓學毘奈耶教。爲衆破薪營澡浴事。有大黒蛇。從朽木孔出。螫彼苾芻右足拇指毒氣遍身。悶絶干地。口中吐沫。兩目翻上。爾時具壽阿難陀。見彼苾芻爲毒所中。極受苦痛。疾往佛所具如上説。爾時佛説此佛母明王陀羅尼。所有苦惱。皆得消除。又云。往昔之時。雪山南面。有金曜孔雀王。於彼而住。毎於晨朝常讀誦佛母大孔雀王陀羅尼。晝必安隱。暮時讀誦夜必安穩即説陀羅尼曰(乃至)阿難陀。彼金曜孔雀王。忽於一時。忘誦此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羅尼。遂與衆多孔雀綵女。從林至林。從山至山。而爲遊戲。貪慾愛著。放逸昏迷。入山穴中捕獵怨家。伺求其便。遂以鳥羂。縛孔雀王。被縛之時。憶本正念。即誦如前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羅尼。於所繋縛。自然解脱。眷屬安穩。至本住處。佛告阿難陀。往昔金曜孔雀王者。豈異人乎。即我身是。又云若清淨。若不清淨。若迷醉。若放逸。若行住坐臥。若睡覺來去。一切時中。願皆擁護。儀軌云。佛告阿難陀。若諸世間所有災禍逼惱。刀兵飢饉。亢旱疾疫。四百四病。憂惱鬪諍。及八萬四千鬼魅嬈惱有情。所求世間出世間勝願。多有障礙者。皆由無始已來。貪愛無明。虚妄分別。三毒煩惱。不了實相。積集不善。敢招如是種種災難。阿難陀。是故我今爲彼。讀誦佛母大孔雀明王經者。復説畫像法乃建立道場。供養儀軌。若依此法。轉讀是經。一切災難。皆是消除。得所有願求。隨意滿足。
明王。明武明反。察也光也。又音孟道反。又音無方反。協韻也。王干方反。王往也。以也君也。借音干放反。伏羲氏之王于天下是也。盛也。梵云尾儞耶囉惹。唐云明王。
經。古靈反。又古定反。又古零。古形二反。常也巡也經緯也。引絲以機織也。歴也。梵云蘇多囕。唐云經。謂貫穿攝持也。長行云散花。偈誦云貫花。又云涌泉。
前。昨先在田二反。導也先也進也。又音子輦反。梵云阿誐囉他。
啓。漢禮苦禮二反。發也。下通書於尊也。請。七井反。乞也求也告也諮也。借音匠名反。受官物也。又音似政反。諸候朝天子。春日朝秋曰請也。梵云波羅他曩。
法。方乏古灋法反。則也常也。
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特進試鴻臚卿者位名也。大興善寺者處名也。三藏。藏音但浪反。五藏寶藏法藏也。梵云地里尾馱婆他曩多沙。沙門者正云室羅摩耶拏。或云舍羅摩拏。此云功勞。古云桑門。或云禪林。或云定水。大寶積經沙門品云。佛告迦葉。所謂沙門者。寂滅故。調伏故。受教故。戒身淨故。入禪定故。得智慧解如實義得解脱故。於三解脱門。無所疑故。安住聖人所行法故。善修四念處故。雖一切不善法故。安住四正勤故。善修四如意足故。成就信根故。信佛法僧故。成就堅信於佛法僧故。不信餘道法故。勤行離一切煩惱故。善修七菩提分。離一切不善。如實修一切善法故。善知正念正智方便故。專念一切諸善法故。善知定惠方便故。成就五力故。不爲一切煩惱之所亂故。善七菩提分故。善知一切法中因綠方便故。善知聖道方便故。善知正見正定方便故。四辯力。不信外道故。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月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法不依人故。離四魔故。善知五陰故。斷一切煩惱故。得最後身故。離生死道故。離一切愛故。勤行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故。善見四聖諦故。於佛法中。不信餘道故。所作已辨故。斷一切漏故。修八背捨故。釋梵天王之所讃故。從本以來。專心行道故。樂阿蘭若處故。安住聖法中故。樂佛法儀式故。心不傾動故。不親近出家在家衆故。心樂獨行。如犀角故。畏於人衆。多惱亂故。樂住獨處故。常怖畏三界故。得實沙門果故。離一切希望故。離世八法故。所謂利襄毀譽稱譏苦樂。堅心不動如地故。護彼我意。無所犯故。不獨故正行故。心行成就如虚空故。於諸形相心無染著。如虚空中動手無所礙故。迦葉若能成就如是行法是名沙門。大廣梵云摩訶摩護那。智梵云枳欀(二合)怒。不空諱智藏號不空金剛。梵曰阿目佉跋折羅。西域人也。氏族不聞於中夏故不書。玄宗·肅宗·代宗·三朝皆爲灌頂師。始自大日如來。是則第六葉阿闍梨耶也。故付法傳云。第六祖者。按貞元新定釋教錄及大辨正三藏表制集等云。大唐特進試鴻臚卿。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賒司空。諡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和上者。南天竺國人也。法諱智藏。號大廣智不空金剛。計當大唐神龍元年乙巳之歳。而誕迹焉。初母氏遇相者曰。爾必當生菩提薩埵也。言已便失。數日之後。果夢佛微笑眼光灌頂。既寤猶覺室明如晝。因而孕焉。天假聰明。幼而慕道。遠離父母。落髮壞衣。至開元六年。歳在戊午。年甫十四。於闍婆國。見大弘教三藏金剛智。而師事之。和尚初試教悉曇章。令誦梵經梵言。賒切一聞無墜便許入壇。授發菩提心戒。年甫十五與出家焉。隨付南溟乘船架險。驚波鼓駭如影隨形。開元八年方至東洛。十二年甲子。年方弱冠。於廣福寺依一切有部石戒壇所。而受近圓。律相洞閑。知而不住。欲學聲明論窮瑜伽宗。以白先師師未之許。夜夢佛菩薩像悉皆來行。乃曰我之所夢。法藏有付矣。遂授以三密。談於五智。妙達經論。言善唐梵。隨師譯語。稍得精通隨駕兩京。應詔翻譯。不離左右。請益摳衣。函丈問端斯須不捨。開元二十九年秋。先師入塔之後。有詔爲請大本金剛頂經。及大本毘盧遮那經等最上乘教。差和尚及弟子僧含光慧辨并俗弟子李元琮等。令齎國信。使南天竺龍智阿闍梨所。從廣洲發。附舶前進。遇好風便。更不停留。未逾一年。到師子國。國王郊迎。宮中七日供養。以眞金器。沐浴和上。肘歩向安以存梵禮。王諸眷屬。宰輔大臣。備盡虔敬。使令安置於佛牙寺。即奉遇龍智阿闍梨。肘行膝歩從而問津。即奉獻大唐國信金具等物。龍智曰。吾所寶者心也。非此寶也。即授以十八會金剛瑜伽十萬頌經。并大毘盧遮那大悲胎藏十萬頌經。五部灌頂眞言祕典經論梵夾五百餘部。僉以爲得其所傳矣。金剛界及大悲胎藏兩部大曼荼羅法。并尊樣圖等。悉象指授。不異瀉瓶。他日王作調象戲。以試和上。和尚結佛眼印。住慈心定誦眞言門。以却之。其象顛仆不能前進。王甚敬異。與夫指降醉象有何殊哉。既遂所願欲歸大唐。彼國王副一小使彌陀。獻方物至於大唐。所謂七寶燈樹香藥等也。天寶五年歳在景戌。自師子國還遊五天。所得大本瑜伽眞言經論五百餘部。居大唐所翻經都一百五十卷。盛行于世。夏臈五十。生年七十。大歴九年夏。六月十五日。癸未。於京師大興善寺一心觀行右脇累足。恬然而薨。弟子號踊無算。中使奏聞。聖上震悼殊深廢朝三日。爰降中使。詣于僧伽藍。宣慰衆徒。乃錫賻賒。絹三百疋。布二百端。白粳米五車。白麵亦爾。柴十車。油七石。炭三車。並如京宣索。二十八日勅内侍韋守宗。送絹七百五十二疋。充爲和上造靈塔直。七月五日。追贈司空。及錫諡號。是時也。内出香木。荼毘和尚。火滅已後。收得遺身皆有舍利。光相瑩淨。皎若瑠璃。具以上聞聖情哀感。内宮稽首。置在道場。荼毘寺中起塔。不日不月悉成就。和上所居寺有荷池。周迴數十畝。旁無灌注。涌直泉濃甘鏡清冬夏常滿。及和上遷化之日。池水先夕而涸。與夫雙林變白事異而感同矣。若斯希奇之事。如表制集并付法傳註矣。
奉音扶拱反承也。詔音之笑反。天子教令也。譯音盈益羊益二反。傳言也。
南謨。南奴含反。火方也。謨莫胡反。謀也。又作謨。又云曩莫南無。此云稽首。歸命歸依禮拜恭敬渇仰。皆是歸向三寶也。下同。
`佛。陀野。又云沒駄。此略云佛。是則佛寶也。是有二種。一者佛身。二佛徳。言佛身者。所謂如來應正遍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已於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不惜身命。修六度萬行圓滿菩提樹下。坐金剛座。降伏魔軍。斷諸結賊。獲一切智。成等正覺。具足如是諸妙功徳。號之爲佛。言佛徳者。即佛身中。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三解脱門。三爾導六神通隨心三摩地。四智二智。離於知境斷煩惱障。及所知障。離諸習氣。無功用道。起如如化。若遠若近。遊上自在無有障礙。於一芥子。能納無量諸妙高山。如是功徳。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悉皆具足。又有三身。所謂法身·報身·化身等也。又有四種身。所謂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也。或有五種智身。所謂法界體性智身·大圓鏡智身·平等性智身·妙觀察智身·成所作智身等也。如此等之身相。若金剛頂經六波羅蜜經分別聖位等説。野音餘者反。下同。仁王經陀羅釋云。歸依佛陀者。即得諸佛五菩薩等。一切菩薩。與諸眷屬皆來加護也。
達摩野。達但未反。通也。此音不合梵字。加羅聲可呼之。摩者莫波反。摸也。按也。達摩者梵語也。此云法則。法寶也。此有三種。第一法寶。所謂涅槃甘露解脱常樂我淨而爲體性。能盡一切生死病死憂悲苦惱。即是摩訶般若解脱法身。第二法寶者。謂即戒定智慧諸妙功徳。所謂三十七菩提分法。謂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此三十七法。與前清淨法寶而爲方便。云何方便。以修此法。而能證彼清淨法身。當知此即第二法寶。第三法寶。所謂過去無量殑伽沙諸佛世尊所説正法。我今亦當作如是説。所謂八萬四千諸妙法蘊。調伏純熟。有綠衆生。而令阿難陀等諸大弟子。一於耳。皆悉憶持。攝爲五分。一素呾纜·二易毘奈耶·三阿毘達磨·四般若波羅蜜多·五陀羅尼門。此五種藏教化有情。隨所應度。而爲説之。若彼有情。樂處山林常居閑寂。修靜慮者。而爲彼説素呾纜藏。若彼有情。樂習威儀。護持正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而爲彼説毘奈耶藏。若彼有情。樂説正法分別性相。修環研竅究竟甚深。而爲彼説阿毘達磨藏。若有情。樂習大乘眞實智慧。離於我法執著分別。而爲彼説般若波羅蜜多藏。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經調伏對法般若。或復有情。造諸惡業四重八重五無間罪謗方等經一闡提等。種種重罪。使得銷滅速疾解脱。頓悟涅槃。而爲彼説諸陀羅尼藏。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蘇熟蘇及醍醐。契經如乳。調伏如酪。對法教者如彼生蘇。大乘般若猶如熟蘇。總持門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蘇中微妙第一。能除諸病。令諸病令諸有情身心安樂。總持門者。契經等中最爲第一。能除重罪。令諸衆情解脱生死。速證涅槃安樂。法身具如六波羅蜜經説。仁王經陀羅尼釋云。歸依達摩者。即得常釋并諸眷屬四天王等皆來加護也。
僧伽野。唐略云僧。又云和合衆。僧音蘇曾反。西域音也。伽去迦反。西域音也。是寶也。是有三種。一者第一義僧。所謂諸佛聖僧如法而住。不可都見。不可投持。不可破壞。無能燒害。不可思議。一切衆生良祐福田。雖爲福田。無所受取。諸功徳法。常不變易。如是名爲第一義僧。第二聖僧。所謂須陀洹向。須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辟支佛向·辟支佛果·八大人覺三賢·三賢·十聖也。第二福田僧。所謂苾芻苾芻尼等受持禁戒。多聞智慧。猶天意樹。能蔭衆生。又如曠野磧中。渇乏須水。遇天甘雨霈然洪雨霔。應時死足。又如大海。一切衆寶。皆出其中。福田僧寶。亦復如是。能與有情安穩快樂。又此僧寶清淨無染。能滅衆生含瞋癡闇。如十五日夜滿月光明。一切有情無不瞻仰。亦如摩尼寶珠。能滿有情一切善願。如是名爲第三僧寶。具如六波羅蜜經説。仁王經陀羅尼釋云。歸依僧伽者。即得色究竟天。五淨居天等并諸眷屬。皆來加護也。
七佛正遍知者。七佛至于下可釋。正者正等正覺也。梵云三菩提。遍者梵舊云正藐則云遍。新云三藐。智如理智證如理故。如量智照俗諦故。七音親悉反。數之過六也。正征聖反。不邪曲也。遍音邊見反。周也。又作偏。廣也。知音猪移反。知識也覺也悉也委也。又曰。古之眞人知者不得説也。又猪寄反。者音遮也之野二反。別事也又也。
慈氏。慈疾之反。氏匙紙反。慈氏者爲本性。或心行姓也。梵云梅怛利曳。或云阿逸多。正云何爾單。或云彌勒。或彌常隷。又云梅怛利耶。此翻爲慈。賢愚經云。生波羅奈國劫波利輔相之家。即上生經云。劫波利村波利村大婆羅門家初生。便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好。身紫金色。彼容挺特。輔相歡喜。召師相之。相師既見轉讃其善。因方問生時之相。父答之言。其母素性不調。懷子以來。慈矜苦厄。相師占曰。此即兒志。因爲立號名梅呾利耶名釋。此名應云梅呾利曳尼。梅呾利尼是女聲。母性慈故。因名慈氏。父母愛重。聲譽遠聞(云云)大日經疏云。慈氏菩薩者。謂佛四無量心。今以慈爲稱首。此慈從如來種性中生。能令一切世間。不斷佛家故曰慈氏。又云。彌勒菩薩。住於普通大慈。發生三昧自心説者。普謂平等遍滿一切法界也。稱於法界而生大慈。能與一切衆生正法之樂。是彼所入門也(云云)。
菩薩摩訶薩。大日經疏云。具出梵本文菩提薩埵。釋論云。菩提名諸佛道。薩埵名衆生。或名勇心。是人盡欲得諸佛功徳。其心不可斷不可破。如金剛山。是名薩埵。復次此人心能爲大事。不退不轉不勇心故。多衆生中起大慈悲。能説法破一切衆生大邪見大愛大我心等諸煩惱故。名爲摩訶薩埵。阿闍梨云具。正義當云菩提索哆。此索哆者。是忍樂修行堅持不捨義也。然聲明有如是法。若論文字。其義雖正。音韻或不流。便者得取便安之故也。論師謂爲薩埵。傳習者隨順其辭。就瑜伽宗。薩埵略有三種。一者愚童薩埵。謂六道凡夫不知實諦因果。心行邪道。修習苦因。戀著三界。堅執不捨故以爲名。二者有識薩埵。即二乘也。纔覺知生死過患。自求出離得至涅槃。著保化城興滅度想。於如來功徳。未生願樂心故以爲名。三者菩提薩埵。無上菩提出過一切臆義戲論種種過失。是一向純善白淨微妙不可譬類之義。即是衆生本性不思議心也。能忍如是成道事願樂修行堅固不動故。名菩提索多。於如是人中功業。最天堪能轉授一切衆生故名爲摩訶薩埵。
獨覺。唐言因綠覺。觀綠悟道。名爲綠覺。此有二種。一者部行。有部黨故。二者解角。如麟一角。獨一出現。更無伴黨名爲麟角。從喩得名。言部行者。先是聲聞前三果人後得漏盡。不因師教自證解脱。轉名獨覺。其麟角人。從始至終。不因師教。獲得菩提。名辟支佛。此綠覺人。往昔曾經百劫修行菩提資糧。於最後身。先以有漏。作六行觀。斷下八地煩惱總盡。後依第四根本靜慮。總用一百六十念心。純無漏觀。而得成道。言一百六十心者。諦現觀中有六十心。謂觀欲界苦諦四心。一苦法智忍·二苦法智·三苦類智忍·四苦類智。苦諦既然。集滅道諦四心亦余。四四總成一十六心。名諦現觀。次從初禪至于非相。毎地皆起九無間道。九無間道成十八心。四禪四空八地八十八八六十四。兼前八十成一百四十四心。并前現觀一十六心。總計通成一百六十心矣。前之一百五十九心名辟支向。最後一心名爲盡智。是辟支佛果亦有二種。有爲無爲。有爲果者。第一百五十九心。名金剛喩定。是無間道爲同類因。至第一百六十九心。是解脱道。是等流果。名無爲果。無爲果者如阿羅漢。亦有八十九品無爲。是離繋果名無爲矣。又名拔業因種。拔業因種心者。麟角之所證。部行之所行。觀因綠於十二。厭生死乎四五。見彼花葉覺四相之無常。住此林落證三昧於無言業惱株杭猶此而拔。無明種子因之而斷。爪犢遙望不近。建聲何得窺窮游泳湛寂之澤。優遊無爲之宮。自然尸羅無授而具。無授師智慧自我而獲。三十七品不由他悟。蘊處界善不待藍色。身通度人不用言語。大悲闕無方便不具。但自盡苦證得寂滅。是則辟支佛。學處證處此拔業因種一句中。悉攝辟支佛乘盡故。綠覺乘名拔業因種住心。辟支佛有十種地。一者行具足地·二者自覺甚深十二因綠地三者覺了四聖諦地·四者甚深利智地·五八聖道地·六者覺了法界虚空界衆生界地·七者證寂滅地·八者六通地·九者徹祕密地·十者習氣漸薄地。此有二遇應疾遠離。一貪聲地。二者貪辟支佛地。若墮聲聞地及辟支佛地。是名菩薩死。亦名一切央。雖墮於地獄不應生怖。若墮於二乘畢竟遮佛道。佛説愛命者斬首則大畏。如是欲佛作二乘應大畏。此乘有二種意。一淺略二祕密。淺略意如前已説。祕密義者。大日經有綠覺眞言。此一字眞言攝一切綠覺乘法盡。所謂嚩字門。顯一切諸法無言説義。是則綠覺所證之極也。是則所謂鹿車也。若有衆生。從此法門應得度者。即便誦持此眞言。得入法界胎藏。亦是法佛一體。萬徳之一。不知此義深可哀愍。胎藏并此經兩曼荼羅。所以置聲聞綠覺。良有深意。如具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解。
ᅟᅟ聲聞。聞他教得智故名聲聞人。執四諦法雖破人執。猶有法執。大日經云。名唯蘊無我住心。唯蘊無我住心者。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云。尺蠖申而還敢屈。車輪仰而亦低。悲想八萬上射空下墮餐外道。三昧欲盡有還沒。雖願出欲之術。果得斷縛之劍。不解人我之空。何覺法空之理。是故流轉生死。不得涅槃。大覺愍其如是説解脱道。遮生空於唯蘊。譬我倒於幼炎。二百五十戒防身口非。三十七菩提習身心善。告時則三生六二。示果則四向四果。説識唯六種。攝法則五位四諦四念瑩。其觀六通八解。得其證壓怖生死。灰身滅智欣仰湛寂等同虚空。是則聲聞自利之行果。羊車出欲之方便。大體如此。於聲聞有十地。一者受三歸地·二者信地·三者信地地·四者内凡夫地·五者學信戒地·六者八人地·七者須陀洹地·八者斯陀舍地·九者阿那含地·十者阿羅漢地。是名十種聲聞地。如上聲聞人所修所證也。四阿含等經。二百四十部六百一十八卷。摩訶僧祇及根本有部等律。五十四部四百十六卷。大毘婆沙發智六足等論。三十六部六百九十八卷。是其所宗三藏法門也。我聖朝所見傳數如此。天竺所見有甚多。然其要旨不出此。是則所謂聲聞乘也。大日經有聲聞眞言。所謂1等字也。聲聞人。厭生死極切故。此眞言是法佛如來大悲願力。爲利有情説之。若有衆生。應以此法入道者。令從此門入大悲藏。是則法界一門法身一徳。若得此意。聲聞即是佛乘。無二無別。若不可知者。則菩薩之毒。大士之魔。不可不詳。具如十住心論解。
四向四果。須陀洹。唐云入流。入聖道流。無漏聖道。能洗惑垢猶若清流。初果之初證此道名日入流。從苦法忍至道類忍。名入流向。向初果故。至道類智名入流果。此有二種。一有爲果·二無爲果。一有爲果。其道類忍爲同類。因此道類智。是等流果名有爲果。二無爲果。所斷三界迷理煩性。證得八品擇滅無爲。名無爲果。是離繋果。八品無爲者。斷欲四諦迷理煩惱。證四無爲。斷上二界四證煩惱。證四無爲名八品也。斯陀含。唐言一來。謂斷欲界六品修惑。從此命終。而生欲天。一往天上一來人間得阿羅漢故。名一來一往而來矣。斷欲修惑至第六品無間道位名一來向。至解脱道名一來果。亦有二種。一有爲果·二無爲果。斷第六品至無間道名同類因。至解脱道名等流果。是有爲果。先斷三界迷理煩惱。證得八品擇滅無爲。兼斷欲界修惑六品。擇滅無爲。通前八品成十四品。名無爲果。是離繋果。阿那含唐言不來。斷欲修惑九品總盡。從此命終。一往上界。更不還下名爲不來。斷欲修惑至第九品。無間道位。名不來向。解脱道位。名不來果。亦有二種。有爲·無爲·有爲果者。斷欲修惑。第九無間名同類因。第九解脱。名等流果。無爲果者。先斷三界迷理煩惱。證得八諦八品無爲。兼斷欲界九品修證。證得九品擇滅無爲。并前八品成十九品。名無爲果也。阿羅漢唐言無著。亦言無生。亦言無學。已如上釋。謂斷非想第九修惑。無間道位。名無學向。第九解脱名無學果。亦有二種。有爲·無爲。有爲果者。謂斷非想第九品惑。無間道位。名同類因。解脱道位。名等流果。無爲果者。謂斷三界迷理煩惱。證八諦下八品無爲。兼斷三界地地修惑。毎地九品。九九八十一品無爲。兼前八品。總計通八十九品名無爲果。是無爲果。言九地者。欲界一地。色界四禪名爲四地。無色四空復爲四地。名九地也。言九品者。始從上上至于下下名九品也。
阿蘇羅。阿須倫。阿須羅。阿修羅。阿素洛。皆西域音訛也。慈恩云。阿素洛。此云非天。素洛者天之異名。阿言非以多蹈詐無天行故。名曰非天。如人不仁亦名非人。海龍王經云無善神。嘉祥云。阿修羅者。此云無酒。或言。過去持不飮酒戒。報得此身。或云。集諸花釀海爲酒不成。故云無酒。彼國人女好男醜。玄賛云。此有五類。一極弱者。在人間山地中住。即今西方山中有大深窟多。是非天之宮。二妙高山北。大海之下。二萬一千由旬。有羅睺宮。三次下二萬一千由旬。有勇健宮。四次下二萬一千由旬。有花鬘宮。五次下二萬一千由旬。有毘摩質多羅宮。嘉祥法花疏云。修羅二處住。一者地上。衆相山中。其力最劣。次在須彌北。入海一萬二千由旬。有羅睺阿修羅王。領無量阿修羅衆。次羅睺下。復一萬二千由旬。有修羅名勇勇揵。揵下一萬二千由旬有修羅名美監。美監下一萬二千由旬有修羅名毘摩質多。故稱穴居。穴居者最是海下注也。毘摩質多者。此云響高。亦云種種疑。阿含云。光音天入海水精流水内。遂成一印經八千歳。生如修羅。身若須彌千頭少一水觸女身。生毘摩質多形四信大母。九頭八脚。千手少一。納香山揵闥婆女生舍脂也。起世經云。須彌山東過千由旬。大海之下。有鞞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國王。縱廣正等八萬由旬。有一大樹。名蘇質怛羅波吒羅。其本周圍滿七由旬。入地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枝葉蔭覆五十由旬。其宮皆是七寶合成。園菀行樹。衆鳥和鳴。其次復有一切諸小修羅等宮。正法念云。天之怨敵。名阿修羅。略有二種。一鬼道所攝。二畜生所攝。鬼道攝者。魔身餓鬼。有神通力。畜生攝者。住大海底中。羅睺阿修羅王。於欲界中化身大小隨意。能作時阿修羅思觀天女。雜色珠玉。以爲甲冑。光明晃曜。身如須彌珠。寶光明青黄赤黒。心大憍慢。謂與天等。若閻浮提。不行正法。不孝正法。不敬沙門。不依法行。諸大勢力。悉爲減小。若閻浮提。修行正法。孝養父母。恭敬沙門。一切諸天。勢力増長。時四天王。即當修羅所住空中雨諸刀劍。若天不出修羅欲昇。日出千光映障其目不見天宮。即擧右手以障日輪。手出四光青黄赤黒。閻浮提中邪見論師。不識業果。妄豐儉。又阿修羅行於海上見月。常遊憂陀延山。欲往昇天。以手障月出四種光。諸呪術妄言豐儉。或復修羅奪威從怒震吼如雷。諸國相師言天獸下。妄言豐儉。五穀貴賤。或言王者災變吉凶。或言兵起潔齊求福。當知皆是閻浮提中。行善不善能感於斯。依正法念略明四地。第一地者。若婆羅門第二聰惠。於四交道。施諸病人。見一佛塔惡人火燒。救如來塔。而由無信。常愛鬪戰。生羅睺阿修羅中。人間五百年。爲彼一晝夜。壽五千歳(取此三十晝夜爲一月。十二月爲一年。壽五千歳。下皆准知)第二地者。若人作大施會僧供養外道不行淨施。以種種食施於破戒雜行之人。心無正思。如是施已。生施摩睺阿修羅中。人間六百年。爲彼一晝夜。壽六十歳。第三地者。若人因節會日種種博戲。因此得財行不淨施。以食施於破戒病人。無心正思。如是施已。生花鬘阿修羅中。人間七百年。爲彼一晝夜。壽七十歳。第四地者。若人邪見。不識業果。見第一精進持戒人來。從其求乞乃施一食而作是言。儞下賤人。有何福徳。生鉢奇婆阿修羅中。人間八百年。爲彼一晝夜。壽八千歳。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頌曰。諂曲矯心作布施。命終必至修羅道。心貪甘露寇天帝。天帝誦經入蓮早。日輪射眼放四光。見月時遊憂陀島。不忍四王如雨劍。昇天還墜幾憂惱。其身麄大踞山坐。心性不直愛顛倒。壽命八千不願出。冥冥長夜徒生死。雜譬喩經曰。阿修羅前世時。曾爲貪人居派河邊常渡河擔薪時。河水深流復駃疾。此人數爲水所漂。既已所持身又沒溺。隨流殞死。得出時有辟支佛。作沙門形。詣舍乞食。貧人歡喜。即施飮食訖。擲鉢空中飛軒而去。貪人見之。因以發願。我後生身形長大。一切深水無過膝者。以此因綠得此極大身。四大海水。不能過膝。立大海中。身過須彌。手據山頂。下觀忉利天。劫燒盡時。一切皆空。衆生福徳因綠力故。十方風至。風風相次。能持大水。上有一千頭人二千手足。名爲違紐。是人齊中生千葉金色蓮花。其光大明。如方日照。花中有人。結跏趺坐。此人復有無量光明。名爲梵天王。正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是梵天王。婬瞋已盡。坐蓮花上。諸佛隨俗。現坐寶花説法。聞法者成道。樓炭經云。阿修倫天王名羅呼。其體高二萬八千里。以月十五日立海中央。漲水裁至其臍。低頭𨶳須彌羅寶秦山及四方上。鎭以指覆日月天下晦冥。或覆日以晝爲夜。謂日蝕時無光明。
蘖嚕拏。海龍王經翻云。鳳皇神。鳳音浮諷反。尚書鳥獸蒼蒼。鳳皇來儀。毛時鳳皇于飛。傳曰靈鳥仁瑞也。雄曰鳳。雌曰皇。非悟桐不棲。非竹實不食。山海經。丹穴山有鳥。其状如鶴。五釆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徳。皆文曰禮。翼文曰仁。腹文曰信。見則天下安寧。説文從鳥從凡聲也。又云。鳳皇者。仁鳥也。不刳胎部卵則至。或翔或集。鳳蛇。頭鷰𪁟青首雞喙鴻前龜背髀翼魚尾鶴置而鴛鴦思首戴徳而背魚仁。項何義而膺抱信足履正。而尾撃武小音䬶大音鼓。延頸奪翼五先備。擧興八風降時雨。食有節。飮有儀。往有久來有喜遊必擇地。飢不妄下。其鳴雄曰節節雌曰足足晨鳴曰發明。晝鳴曰上翔。夕鳴曰歸昌。昏鳴曰因常。夜鳴曰保長其樂也。俳俳佪佪雍雍喈喈鳴。鳳皇能爲究萬物通天祉象百杖達王道率五音成九徳。備文武正不國故得鳳象之。一則遇。二則翔之。三則集之。四則春秋居之。五則終身居之(云云)或迦樓羅。或迦樓茶。或迦嚕囉。或揭路茶。此云妙翅。舊云金翅。法花嘉祥疏云。迦樓羅者。此云金翅鳥。以其翅頭有金色。故以爲名。或云揭路茶。此云食吐悲苦聲。謂此鳥凡取得龍先内嗉後吐食之。其龍猶活。此時楚痛出悲苦聲也。或云大嗉項鳥。謂此常貯龍於嗉内。益其項麄也。舊云金翅。妙翅者且就状而名。非敵對翻也。然其翅有種種寶色。非唯金耳。増一阿含説。佛告諸比丘。有四生妙翅鳥。謂卵胎濕化。有四生龍。亦卵胎濕化。比丘當知。若卵生鳥。欲食龍時。上鐵又樹。自投於海。是時此鳥以翅闢水。令雨向分而取卵生龍出而食。設欲取胎生龍等鳥即喪亡如是。胎生鳥唯食腫卵生龍。濕生鳥食前之生龍。於化生龍。設欲食者。鳥即喪亡。化生鳥能食四生龍。設使龍身。而事佛者。是妙翅鳥不能食噉。所以者何。如來恒行慈悲喜捨四等之心。是四等心有大筋力。有大勇猛。不可爼壞故。妙翅鳥不能食之。故諸比丘當行四等之心。今此次第即四生鳥亦云大威徳者。諸龍怖故。威徳廣大。大身兩翅。相去三百三十六萬里。大滿腹。恒食如意。領下有珠。蘖音五割反戴去也。又音[王*歹*王]麥反。木堪深黄。又山梨也。又作孽字。二音不合梵音。以牙聲呼之。拏音韻詮如加反牽也。煩惱貌也。切乃加反轉舌呼。觀佛三昧經曰。金翅鳥王名曰正音。於衆羽族。快樂自在。於閻浮提。日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於四天下。更食一日。數亦如上。周而復始。涅槃經云。能食一切龍魚金銀等寶。唯除金剛受三歸者。長阿含經云。先世布施。心高瞋慢。生此鳥中。壽一劫。身高三十里。經八千歳死相既現。諸龍吐毒不能得食。飢逼慞遑永不得安。至金剛山。從金剛山直下。從大水際至風輪際。爲風所吹。還金剛山。如是七反。然後命終。以其毒故。命十寶山同時大起。難陀龍王。懼燒此山。即降大雨。諦如車輪。鳥内消盡。唯餘心存。心又直下。七反如前。住金剛仙。難陀龍王取爲明珠。轉輪聖王。得得爲如意珠。若人念佛心亦如是。長阿含經曰。大海北岸一樹。名究羅瞋摩。高百由旬蔭五十由旬。東樹東有卵生龍宮。卵生金翅鳥宮。樹南有胎生龍宮。胎生金翅鳥宮。樹西有濕生龍宮。濕生金翅鳥宮。樹北有化生龍宮。化生金翅鳥宮。各各縱廣六千由旬。莊嚴如上。若卵生金翅鳥。飛下海中。以翅愽水。水即兩披。深二百由旬。取卵生龍。隨意而食之。花嚴經云。此鳥食龍。所扇之風。人若入眼。人眼失明故。不來人間。胎濕化生。亦復如是。有化生龍子。於三齊八禁。時金翅鳥欲取食之。銜上須彌山北大鐵樹上。高十六萬里。求覓其尾了不可得。鳥聞亦受五戒。
彥達嚩。又云。健達婆又乾達婆此云尋香。以香爲食。此云音樂神。童子經云。騫陀。其形如魔羅天。十一面經疏云。揵疾又云輕繞。法花嘉疏云。揵闥婆此云香陰。以其清虚食香。又身唯恒出香故名香陰。大智度論云。揵闥婆王。名童籠摩。此云樹居在地上十寶山中諸天作樂時。身有異相。即飛上天。與緊那番休上下也。法花慈恩疏云。揵闥縛。此云尋香行。即作樂神。西域由此呼散樂爲健闥嚩。專尋香氣作樂乞求故。樂中有二類。一非絲竹也。鼓磬之類。二是絲竹簫箏之輩。此等之類。同下歌神音曲。産音語扇反。達音上同。但伽羅聲。嚩音無可反。無鈸反。無博反。隨處可讀。及依梵字。又云揵陀羅。又云揵沓和。十住心論香山有二窟。乾闥婆王住。
緊娜囉。古云甄陀羅。又云眞陀羅。此云非人。亦云歌神。頭作馬頭。又云疑神。頭上有角。身面是人也。衆見生疑。爲人爲畜。又云緊那洛。亦云人非人。法花嘉祥疏云。緊那羅王。名爲長崙摩。彈琴歎佛。乃至迦葉不能自安法者。奏四諦法也。妙法者十二因綠法也。大法者奏六度法也。持法者總持上三法。即是奏陀羅尼曲也。玄賛曰初歌四諦。次歌綠起。次歌六度。後歌一乘。或初三種歌。三乘之教行。後一歌一乘之理果。或歌一乘教理行果。如次之配。隨佛所説一會之法所宜歌故。如世樂音歌君徳故。十一面經疏云。樂神緊音居忍反。細急也亦作3也。娜音那可反。囉音力鐵反。十住心論云。香山中無量緊那羅住。
摩護羅迦。又云摩怙洛迦。又云摩睺羅迦。此云腹行神。慈恩云。大腹行。大蟒。青蛙之類。又云大蛇。又有行龍。又云胸行。護胡故反。
藥叉。舊云夜叉。此云揵疾鬼。八部之名。又云無隨語。又云盈猛鬼神。藥陽灼反。又云閱叉。又云能噉鬼。又云傷者。罽賓三藏云。夜叉此云威力。或云貴人。或云輕[进-井+庚]。正云藥叉差病者又人性。借音良若反。叉音初加測加二反。
羅刹娑。具云羅(引)乞叉(二合)婆(上)。略云羅刹。慈恩云。異惡。又云可畏。或云能噉。亦云刹音初轄反。柱也。娑音蘇何反。舞也。
畢[𥎩*余]多。又云薜茘多。又云必[口*𥎩*余]哆。梁言餓鬼。畢音。賓密反。不合梵語。借可呼比也。畢意也。山邊道也。又星名也。[𥎩*余]音魯帝反。起世經云。當閻浮洲南。鐵圍山外。有閻摩王宮殿住處。縱廣正等六十由旬。七寶所成。園苑行樹。花果美妙。衆鳥和鳴。不善果故。晝夜六時有赤融銅。諸宮殿等盡變爲鐵。鉗張王口寫銅口。次第焦然。從下而出。部領諸鬼。治罪人等。正理論云。諸鬼本住琰魔王國。從此展轉。散趣餘方。此贍部州南邊。直下深過五百由旬那量有琰魔(此云靜息)王都縱廣量亦爾。鬼有三種。謂無小多財。三各分三。故成九類。大勢鬼者。謂諸藥叉。乃羅刹娑荼畔茶等。所受富樂。與諸天同。或依樹林。或性靈廟。或居山谷。或居空宮。諸鬼多分形竪而行。於劫初時皆同聖語。後隨處別種種乖訛。鬼以人間一月爲一日。乘此月歳。壽五百年。正法念經云。餓鬼世界。住閻浮提下五百由旬。長三萬六千由旬。有三十六種。一切餓鬼。皆爲慳嫉因綠所生。以種種心。造種種業。爲飢渇火。焚燒其身。人中十年爲一晝夜。壽五百歳。此下不同略明八類。然前二經。瑜伽正理有多差別。此下唯依正法念經。餓鬼嗢陀南曰。三十六種餓鬼等。皆由慳嫉因業生。人間一月爲一日。乘此歳月五百年。針口慳嫉雇殺人。食吐夫婦惑妬食糞鬼慳惜施穢食。無食抂人因斷食。水鬼灰酒不行施。熾然奪財奉王臣。欲色婬法不淨施。魔身邪法謂眞諦。注針口鬼者。若人慳嫉。以財雇人。令行殺戮。若夫令妻施沙門等。其婦慳惜。實有言無墮針口餓鬼中。壽命如前。食吐鬼者。若有婦人誑惑其夫自噉美食。或有丈夫妻無異心。便起姤意獨食美味。墮食吐餓鬼中。壽命如前。食糞鬼者。若人慳惜。以不淨食施沙門等。彼不知已而便食之。墮食糞餓鬼中。壽命如前。無食鬼者。若人慳嫉自持強力。抂誣良善。繋之囹圍。禁入糧食。令其致死。不生悔恨。墮無食餓鬼中。壽命如前。食水食者。若人沽酒。加水灰汁。以惑愚人。不行布施。不修福徳。不持禁或作已不悔。墮食水餓鬼中。壽命如前。熾然鬼者。若人貪嫉枉奪人財。破人城墎。殺害人民。抄掠得財奉王大臣。轉増凶暴墮熾然餓鬼。壽命如前。欲色鬼者。若男若女。行婬女法。因此得財。施非福田。不淨心施。墮欲色餓鬼中。世人説云。如意夜叉壽命如前。魔身鬼者。若行邪道。説邪見法。謂是眞諦不信正法。墮魔羅身餓鬼中。若諸比丘。行時食時。爲作妨礙。惡聲惡夢。壽命如前。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餓鬼趣頌。慳心不散財。定感餓身來。涕唾無自在。臨河炎火開。前年可摘色。骨立面如灰。今日寒枯樹葉飛見者哀。親親絶知問。獨泣長夜室。分少割甘者。居然脱此災。
比舍遮。此云起屍鬼。又云廟神。極口餓鬼也。慈恩云。冬𦰣鬼。形以冬𦰣也。又梁言顛鬼。十一面經疏云。住鬼又赤色鬼。比音頻必反。次也。又本音鼻脂反。和也。又必履反。類也。又毘四反。近也。正音俾以反。尚書注云。比同心也。同禮三日比丘左氏傳擇善而從之。比比校也。借音裨至反。周易比吉也輔也。比猶親也密也。又方至反。比例也比併也。又文一反。比次也。又毘比俌也。又吉也。輔也。借鼻音人名舍音正音舒夜反。舍猶宮也。借音失野反。爾雅廢稅赦舍也。舍放置也。遮音止奢反。又云臂舍柘鬼名也。餓鬼中勝者也。又云癲狂鬼。
部多。此云神鬼。大日經疏云。此是夜叉類也。部音[艹/補]古[艹/補]口二反。十一面經疏云。部多鬼者。此鬼神部黨多故。日部多也。
矩畔拏。或云鳩槃拏。此云可怖晨守宮。婦女鬼也。又云冬[艹/依?]鬼。矩音倶禹反。畔音槃半反。正法花云厭鬼。
布單那。又云補呾㮈。或云布(引)單曩。此云臭鬼也。童子經云。富多那。其形如猪。布音博故反。單音都寒反。又常演反。姓也。巿連反。單于也。巿戰反。文也。初音可依。那音諾何反。法花嘉祥疏云。熱病鬼。
羯吒布單那。又云迦吒補呾那。或云揭吒那。布單畏。此云奇臭鬼。又云矩臭鬼十一面經疏。單字作旦。此云大熱病鬼。一云大臭鬼。羯音居謁反。以牙聲呼之。上聲也。吒音陟亞反。彈舌呼之。上聲引聲也。
塞建那。此云鳩摩羅童子。或云塞建陀。此云蘊。是四天王各攝所鎭護於人間者也。塞音蘇則反。愼窒也充實也不安也。又音蘇再反。匈奴之所居爲塞也。障候關儌也。二音俗音也。不合梵語。借音蘇也。建音羯萬反。立也。
嗢摩那。此云狂鬼。嗢音一忽反。大笑也。咽也。是俗音也。不合梵語。借塢音也。摩音摩可反。細小也。見字書也。
車耶。此云影僕。新大佛頂言也。又云影鬼。古大佛頂言也。又云影鬼。車音此夜反。又擧余反。輿之總名也。見説文。韻銓車居也。所乘居也。又昌遮反。切韻也。舍也。行人所舍也。耶音本音與遮反。語助也。廣雅道也。漢書瑯琊郡也。借似嗟反。僻也。韻圃邪不正也。
阿鉢娑麼囉。此云羊頭鬼。又云阿跛娑摩(引)[口*𥎩*余]。又云一切外道士。是健忘也。鬼形如野狐。鉢博末反。酒器大垸也。此俗音也。不合梵語。借波音也。又云阿跋摩羅。此云影形鬼。又云無鎧。
塢娑怛囉迦。塢音烏古反。左傳晋地名也。注法花經云。轉筋鬼。童子經云阿娑悉魔羅。其形如野狐。曾諮三藏云。癲病鬼。於據反懸名。在京見切韻。怛音當割反。心憂痛也。懼也。從旦也。迦音居呿反。切韻佛名也。又古牙釋迦也。呿音壚迦反。張口也。又云烏摩勒迦。此云食人精氣鬼。亦云大殺也。所謂奪一切衆生精氣也。衆生心中有七滴甛水。取一滴二滴令人頭痛。取三滴令人心悶。四滴五滴也已下則死。
蠱魅。蠱音古鼓反。毒害人腹中也。公戶反。孤牙反。毒蟲食人腹中血厭也疾也。魅眉祕反。山澤𢙨老物精人身黒首也。
ᅟᅟ蟲梵云波羅(二合)拏迦。
毒害。毒音徒沷反。若甚也。害也。又音哀改反。浪報毒無景行人也。害音胡蓋反。傷也。毒梵云尾遮。於毒有三毒。所貪瞋癡也。
使者。使者所史反。奉命行矣。又疎事反。所里反。驅使也。梵云吠舍迦。於使有七使。貪欲使·愛使·瞋使·慢使·疑使·無明使·見使也。貪使唯在欲界。愛使通上二界。瞋使亦在欲界。後四通三界也。偏立爲友友使也。
怨敵。怨音於願反。恨也。借音於無反。讐也。敵音亭歴反。當對也。
恐怖。恐音去鞏反。懼也。怖音普故反。怕也。恐梵云婆野。怖梵云舍尾多。
呪術。呪音洲救反。口要神辭也。詛也屬也。善惡之辭相屬也。術音貪事反。法也。
厭祷。厭音於冄反。眼不覺也。離也。祷音刀號反。請於鬼神求福福祭也。又胡老刀好二反。又謝於鬼神也。
伺斷。伺音息慈司利二反。候也察也視也。斷音徒管反。絶也。又都亂反。決獄也。徒緩也絶也。
他命。他音託何反。彼也簡自也。命音明病反。身禀而共性也。運也教令也。爵位也。又音明詠反。梵云爾尾(二合)淡。但梵云波羅。
饒益。饒音如招反。又音而照反。多也。益嬰亦反。増加也饒也又伊昔反。
皆來。皆梵云娑摩曩來音力談反。來至也歸也。來猶轉也。又力戴反。勒也。梵云阿(長)誐者。又云阿伊誐。
聽我。聽音他。定聆也。察聲也。俗耼也。又他丁反。耳察聲也。許也侍也。梵云者地。我梵云阿含。
捨除。上奢者反。放置也。除音直魚反。殿間也。道也。去也開也。四月名也。直盧反。去却也。梵云藝多。
暴惡。暴音[艹/補]報反。疾也秏也。又[艹/補]木反曬也。
咸起。起墟紀反。興也作也立也發也。咸音。洽𤟟反。皆也。又胡讒反。皆也。速借音函。周禮伊耆氏掌國之大祭禮。共其枚咸咸讀函也。老臣雖杖於朝事。鬼神尚敞去之。有司以此函藏之也。
慈心。慈音疾慈反。愛也。慈梵云毎地利。心音息林反。大藏也。梵云賀里多𨛋。總有六種心。曳髻質多。此云慈心。訥瑟吒質跢。此云惡心。播跛質跢。此云罪心。嘮娜羅質跢。此云忿怒心。尾儞吠(二合)娑質跢。此云瞋恚心。阿昧怛羅質跢。此云無慈心。是者大佛頂之心也。又有十種心。祕藏寶鑰云。一異生羝羊心。凡夫狂醉不悟吾非。但念婬食。如彼羝羊。二愚童持齊心。由外因綠。忽思節食。施心萠動。如穀遇綠。三嬰童無畏心。外道生天。暫得蘇息。如彼嬰兒。犢子隨母。四唯蘊無我心。唯解法有我人皆遮。羊車三藏。悉攝此句。五拔業因種心。修身十二綠。無明拔種。業生已除無言得果。六他綠大乘心。無綠起悲。大悲初發。唯識遮境。幻影觀心。七覺心不生心。八不絶戲一念觀空心源空寂無相安樂。八如實一道心。一如本淨境智倶融。知此心性。號曰遮那。九極無自性心。水無自性。遇風即波法界非極。蒙警忽進。十祕密莊嚴心。顯藥拂塵。眞言開庫。祕寶忽陣。萬徳即證。又有一識心。謂以中臺心王尊。攝一切心王是名一識心。又有八識心。謂於一識。以八葉尊。攝一切心主。是名八識心。又有九識心。謂以八葉及中臺尊。攝一切心主。是名九識心。又有無量識心。謂不動第九已上九識。其餘十佛刹微塵數。一切心主。攝於一識。是名十識心。或名無量識心。又名一切一心識心。皆是宗心也。經云慈心者。四攝四無量心之其一心也。
清淨。清七精反。潔也。又人目下也。淨情正反潔也。又仁殺反。魚北城門池也。古作瀞。
施設。施青舒移反。施猶賦也。行也尸也。式鼓反。廣邪施與也。布施也。恩惠也。易曰雲行雨施也。爾鼓反。毛詩葛之簟兮。施于中谷。施移也。切韻。以鼓反。䢑也。設識列反。陳也。含也。
香花。香許良反。氣美也。且有三十二種香。一旃彈那。此外國香木也。有赤白紫等諸旃壇。二跋者。此云昌蒲。三瞿嚧折娜。此云牛黄。四塞畢力迦。此云苜蓿香。五莫訶婆伽。此云麝香。六尸利灑。此云合昏樹。七未捺眵羅。此云雄黄。八因達囉喝悉哆。此云白及。九闍莫迦。此云芎藭。十苫弭。此云苟杞根。十一室利薜瑟棏迦。此云松脂。十二咄者。此云桂皮。十三目窣哆。此云香附子。十四惡揭嚕。此云沈香。十五多揭羅。此云零凌香。凌縣中出。十六索瞿者。此云丁子。十七茶矩摩。此云欝金。草花之名也。十八曷羅娑。此云婆律膏。似水銀也。十九捺刺施。此云葦香。二十雞路戰娜。此云竹黄。衰竹之葉。二十一蘇泣迷羅。此云細豆[𦴎-子+禾]三角白色。二十二苫弭哆。此云耳松。黒色之草。二十三鉢怛羅。此云藿香。蜀地中出。二十四嗢尸羅。此云茅根香。似菓茅。而有香也。二十五薩洛計。此云叱脂。出婆羅門。二十六世黎也。此云芆訥。有此方。二十七窶具攞。此云安息香。二十八薩利殺跛。此云芥子。二十九葉婆儞。此云馬[艹/仃]。有此方。三十那伽雞薩羅。此云龍花鬚。出於穀。三十一薩折羅婆。此云白膠香。嶺南中出。三十二矩瑟他。此云青木香。有此方。花嚴經六十七云。人門有香。名曰象藏。因龍鬪生。若燒一丸。即起大香雲彌覆王都。於七日中。雨細香雨。若著身者。身則金色。若著衣服宮殿樓閣。亦皆金色。若因風吹入宮殿中。衆生嗅者。七日七夜。歡喜充滿。身心快樂。無有諸病。不相侵害。離諸憂苦。不驚不怖不亂不恚。慈心相向。志意清淨。我知是已而爲説法。令其決定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摩羅耶山。出旃檀香。名曰午頭。若以途身説入火坑火不能燒。善男子。海中有香。名無能勝。若以塗皷及諸螺具。其聲發時。一切敵軍皆自退散。善男子。阿那婆達多池邊。出沈水香。名蓮花藏。其香一丸如麻子大。若以燒之。香氣普薫閻浮提界。衆生聞者。離一切罪惑品清淨。善男子。雪山有香。名阿盧那。若有衆生。嗅此香者。其心決定。離諸深著。我爲説法。莫不皆得離垢三昧。善男子。羅刹界中有香。名海藏。其香但爲輔輪王用。若燒一丸。而以薫之。王及四軍。皆騰虚空。善法天中有香。名淨莊嚴。若燒一丸。而以薫之。普使諸天心念於佛。善男子。須夜摩天有香。名淨藏。若燒一丸。而以薫之。夜摩天衆。莫不雲集。彼天王所而共聽法。善男子。兜率天中有香。名先陀婆。於一生所撃菩薩座前。燒其一丸。興大香雲。遍遍覆法界普雨一切諸供養具。供養一切諸佛菩薩。善男子。善變化天有香。名日奪意。燒一丸。於七日中。普雨一切諸莊嚴具。花香呼窊反。草木花也。俗人言菱花。蘆こ荷こ鹽こ水揚こ荻こ柳こ園こ階こ庭こ坼こ菊こ百こ晴こ寶こ寒こ亂こ砌こ閑こ蕙こ荇こ翠こ萍こ露こ劍こ天こ煙こ野こ紫こ桃こ丹こ桝こ雪こ種こ岸こ[雨/若]こ叢こ燈こ河こ陽こ洒こ金こ玉こ山こ林こ梅こ杏こ落こ素こ朱こ紅こ青こ碧こ衰こ淺こ餘こ開こ夜こ銀こ蓮こ疏こ新こ。又作花字戶花反。美也。盛也。俗人言道徳花堂樣花[𤧏-正+壬]花月こ星こ風こ瓊こ鈆こ水こ芳こ英こ浮こ繁こ京こ年こ濃こ石こ光こ歳こ重こ里こ雲こ國こ含こ春こ皇こ。若依内典如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瞿醯蘇婆呼童子等經説。香梵云都跋。
飮食,飮音。於錦反。又於禁反。又作㱃。餧水也。又音錦孿也。古云飮沒羽也。梵云跋曩迦尾嚩。食音實力反。食口所進也。食消也。養也。僞也。或音慈吏反。食飯也。禮記食君人之左是也。凡以飯食。設供於人亦曰食。又音異出史。人名麗食其是也。文選音決音。自又如字反。梵云阿賀羅。
歡喜。歡音火官反。歡樂也。喜也。梵云蘇都跋。歡樂義也。又云度瑟吒。喜音許其反。盛也。嬉起反。忻也。虚恚反。自喜也。梵云覩瑟吒。
矩畔膩。膩音女利女肥二反。或音唐履反。或作峙雉抳三字也。矩畔膩。此云冬[艹/依?]鬼也。開脣以舌端。讀音也。此舌聲也。
餉棄𩕳。餉音商高反。又巿羊反。遍口之聲也。棄音也詰利反。以牙讀聲也。𩕳音寧挺廷頂二反。不合梵字。不動舌根。以端呼尼。
迦摩攞。攞音羅可洛何二反。
乞史(二合)。乞音丘餼反。史音疎土反。不動舌根引氣外呼之。
氷誐黎。氷音卑孕反。在經以脣。氣内引聲也。誐音我何反。牙聲也。黎音力奚反。
攬迷。攬盧敢反。迷莫奚反。
播勢。播音波箇反。勢音尸制反。
戎娜哩。戎音或遇反。哩音力止反。
焔摩怒底。焔摩又云琰摩。或云夜摩。此云靜息怒。音怒古乃固二反。底音丁以反。
砌𤚥。砌音七計反。𤚥音牟敢反。在經文。
補澁喯。補音甫浦反。澁音借須。奔音本音慱昆反。借音逋悶反。俗作犇。正作大犇。
巘淡未隣左。巘音魚蹇反。居輩二反。淡音噉甘淡濫二反。未音莫割反。隣音側力劍反。左音怪可子賀二反。
娜瀉弭。瀉音悉也反。弭音亡耳反。
颯跛哩。颯音蘇合反。跛子賀二反音波可反。
韈灑。韈音亡伐反。不合梵字。借縛音。灑音所寄反。不合梵字。借音里者。
捨囉腩。腩音女感反。不合梵字。借音南。
集會。集音慈入反。聚也就也成也。會音胡外反。會集也。
攞護。攞音。邕勇反。抱也。護音乎汗反。治助也。
某甲。某音謹部反。名匠諱也。設事未的名也。甲音庚狎反。頭也。孚甲也。鎧也。甲梵云曩伽。
厄難。厄音乙革反。災難也。厄作□難乃安難者不易稱也。乃[朝-月+夸]反。八難也。八難者。賊王水火病人非人惡蟲耳。
眷屬。眷音古援反。顧視也。屬音時欲反。親也。鐘欲反。託付也。昌樹所。協韻音也。眷梵云娑嚩蘇賀。
憂惱。憂音於求反。慮也。愁也。惱音奴𦛋反。所恨痛也。憂梵云塢泥誐。惱梵迦羅捨。
疾病。疾音秦悉辭栗二反。病也急也。病音波柄反。疾其病也。疾衆病之通名也。四大違反。爲病體。
飢饉。飢音居脂反。殼不熟曰飢。一穀不熟曰飢。饉音渠隣反。菜不熟曰饉。三穀不熟曰饉。飢梵云布乞叉。
獄囚。獄音。虞挶反。卿日行國曰獄。囚音似由反。禁罪人也留也。
繋縛。繋音古詣反。拘束也留滯也連綴也。又口奚反。踊拏也。縛音戶擢反。繋束也。
之處。之音止而反。至也往也。處音昌暑反。居也止也安也息也留也定也。正作處。又曰翥反。居所也。
解脱。解音佳買反。曉悟也脱也。又佳賣反。除也。又古隘反。除也又加買反。胡懈反。曲也。脱音徒活反。免解脱也。解脱梵云耶羅羅。又云本叉。剃頭著染衣。當於生死疾得解脱也。
壽命。壽音視柳反。福壽也。又酬呪反。久老也。又視雷反。以洒歡人所尊敬者萬歳爲上壽也。命員映反。性令一曰教令也。梵曰河庚婆。此云壽命。能持身心故名爲壽。亦名命根。壽取一期之名。命取人之生分。倶異名耳。
百歳。百音已白反。數十之十也。歳昔細反。星名。又相芮反。年也。芮音而税反。百歳者。十歳曰幼。十五曰志學。二十曰弱冠。三十四壯強。又云二毛。四十曰不惑。五十曰[艹/刄]。又云知天命。六十曰老。又云時制。又云耳順。七十曰耆。又云鳩杖。又云呂望。又云從心。八十曰耆。又云耋。九十曰耄。百歳期順也。十住心論云。閻浮樹下有閻浮那壇金聚。高二十由旬。南贍部州。北廣南狹。三邊量等。各二千踰繕那。南邊唯廣三踰繕那半。人面亦然。智度論云。持下品五戒則生其中。身長三肘半。凡肘量長一尺八寸。即六尺三寸。或長四肘七尺二寸。壽命百歳云。研神章云。如是四州。及八中州五百小州之中。今我住處。何州何處。南州之中。有二中州。二中州中。遮未羅州。北云猫牛者。當於日本之國也。西域記云。或有唯學小乘。如佉沙國等。或有唯學大乘。如瞿薩且那國等。或有大小兼學。如奔那代禪那國等。或有宗事天神不信佛法。自佛興以迄于今。尚未建立伽藍。如迦摩縷婆國等。又普並有外道。誹謗佛法。害生祠天。以此因綠。多墮地獄。又大唐國等。多有道士欲興自法。亦謗佛法。信不具足。然我日本聖朝都無此類。傾捨國封建立諸寺。多度僧尼。兼復大小經論及章疏等多分皆來。所以三學之輩。年年不少。四部之徒。歳歳良多。權現聖人。和光垂迹。感應土人。同塵利生。凡所住之地。不可不知。猶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云。雖云百歳。壽命不定。依此經威力。全令滿本數。所以云壽命百歳願見。百秋矣。
成就。成音巿征反。熟也。就音疾秀反。往也成也從也。
卷上。卷音九媛反。其𠡶反。奇圓反。曲也。又膝曲也。我心匪席。不可卷是也。一音眷書卷也。
如是。決擇記云。外道經初先標兩字。所謂阿憂然劫初之時。本無文字故。梵王下來而施説有七十二字。以訓於世教化衆生。後時衆生。轉薄梵王因前呑噉。在口兩角各有一字。是其阿。阿之言無。二是其嘔。嘔之云有。以此二字。置於廣主經首。佛經不爾。但置如是等句冠之前。末代觀其綠起。以爲可信。爲簡外道。置如是等。戒於如是等。有六種之所由。一如手·二如箱·三如乳·四如財·五如根·六如力。言如手者。花嚴經云。如人有手。入寶山中。自在取寶·有信亦爾。入佛法中。自在取無漏法寶。言如筋者。如人用師子筋。以為琴絃。音聲一奏。一切餘絃。皆悉斷滅。若人發一念信心。一切煩惱惡業。皆悉消滅。言如乳者。如人攝取牛馬諸乳置之一器。若將師子乳一渧。投之一切諸乳。悉皆變為清水。若人發信心。一切惡魔諸罪障業出。變為清淨法水。言如財者。譬如世間財物。皆益眾生色身。信心亦爾。能益行者惠命。言如根者。如世樹根能生花菓。信心亦爾能生菩提果。言如刀者。如世壯人能伏剛強。信心亦爾。能摧一切惡不善法。如是者。所謂結集之時如是者信順之辭。又如者真如之理也。是者真如之體也。於如是等。亦有二意。顯句義如常說。密義者●者。顯云如是。則決定義。密云●佛性義。●無言說義。即是大日如來種子真言。●顯云我密我者真如。我無我大我即自在義。●者乘義。大自在乘者。祕密真言乘。若得祕密意者。內外一切教法。皆悉為祕密乘。能率此乘早詣。所詣所詣則心王大我。●顯云聞。密云●字本體●。●字則諸法寂靜義。次多字如如義。如來大意。寂一切眾生煩惱塵據。欲入真如寂靜。故次我乘明所證寂如。●顯云時。即平等時句。密云平等持者。三平等句身口意三種平等ここ。無能所別。平等三密。遍滿法界。不斷不盡。此三密則分三部。所謂佛部·蓮花部·金剛部。今此經則三部中蓮花部。亦名法部。證此等三密故。得究竟佛。
ᅟᅟ薄伽梵。大日經疏云。薄伽梵者。謂師所解具有六義。今此宗中薄伽是能破義。如人執持利器。多所摧伏。其本末有此名。世議觀其事迹。故號為能破者。世尊亦爾。以大智明。破一切識心無明煩惱。此等本自無生。亦無相藐。然惠日出時。晴惑自除。是故義名為破。釋論云。婆伽名破。婆名能破。能破婬怒癡故。名婆伽婆。二乘雖破三毒。亦不了こ盡。如盛香器。餘氣故在。又如草木薪火以力薄故。灰炭不盡。如來如劫燒火。一切都盡。無煙無炭。故名婆伽婆。復次帝釋聲論。謂女人為薄伽。是欲求因緣能息煩惱義。又是所從生義。金剛頂宗則翻此義云女人者。是般若佛母。無礙知見人。皆悉從是生。其有志求因緣得與相應。煩惱戲論皆悉永息。非如世間欲熱雖少止息。而實更增也。以密教不可直宣故。多有如是隱語。學者當觸類思之。又薄伽梵者即帶有聲。如人多有資財。名持資財者。以有金故。名持金者。以如來具殊勝德故。名持眾德者。釋論亦云。婆伽言德。婆伽言有。是名有德。婆伽名こ聲。婆者言有。是名有名聲。一切世間無有德名聲。如佛者則其義也。
在●●顯云在。在者住義居義止義。
室羅伐城。具云室羅筏悉底。古舍衞國城。梵云布羅。中印土之都域之名也。國名憍薩羅。爲別恒河南憍薩羅故。以城名標別也。其憍薩羅國城無有別名號。即以國爲名故也。
逝多林。從豐徳城南五六里有逝多林。或云誓多林。古云祇陀林。又云祇樹。此云勝林。是逝多太子之林也。逝多此云戰勝也。林梵●●此樹義矣。梵云●●。
給孤獨園。給孤獨者。勝軍王大臣蘇達多。此云善施長者。又云須達多。仁而聰敏。積而能散。極乏施貪哀孤恤老。時人美其徳。號給孤獨焉。佛告阿難曰。園地善施所買林樹逝多所施。二人同心或崇功業。自今已後應謂此地爲逝多林。給孤獨在者隨化居止義也。遊化在城。居止在園。園梵云●●●。古譯經等多翻祇樹。隨文對者。皆呼義聲。今案悉曇。祇字是●字第三轉也。然則可呼●至。所以者何。此經翻逝多事者。同●字第七轉也。則●逝字是也。學者知之。
苾蒭。六波羅蜜教疏云。西國草名也。草具五義。兼有四徳。佛聖弟子。本無名相。由具五義。復有四徳與草相似。從喩立名。故曰苾蒭。言五義者。一此草未生諸草競長。喩聖弟子未出世時。外道六師競興于世。二此草生已。諸草皆枯。枯已還生。喩聖弟子出興于世。諸外道等悉皆摧伏。後還歸佛名曰還生。三此草不爲塵垢之所染汚。喩聖弟子不爲破戒煩惱垢汚。四此草假使猛風。不能傾動。喩聖弟子世間八法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不能傾動五此草所至之處。掩諸臭穢。喩聖弟子所至之處息諸諍論。言四徳者。一此草柔軟香氣遠騰。喩聖弟子身口柔軟戒香遠引。二引蔓傍布鉤鎖相連。喩聖弟子。遞相度脱。師資不絶。三如來所住之處。草頭悉向如來傾注。況弟子圍遶如來。白馬駄經東度草頭盡向東傾。四涅槃。盡皆變白。況佛子佛滅度後。無復精光。苾音頻必反。草名。又[卄/補]蔑反。芬こ也。今皆不用。但此借[卄/補]翼反。玄應云。今用此音也。蒭音側倶反。稗所𩚅決擇記云。苾蒭者上好藥草。此生處縱逢天旱亦常滋茂。傍諸草木亦敷榮。苾蒭亦爾。若一人持戒。令無量人受諸果報。縱逢難事。亦無憂畏。
名曰。名音武并反。號也。借音亡名反。西京賦伯益不能名也。禮記詞識不問名也。説文夕從口也。意言入於日暮。何誰間時稱所以也。曰音王越反。于月反。言説也。
莎底。此苾蒭名也。所説未詳。後可撿之。莎音蘇和反。草名。葉似菲而細堅也。底音如前。梵語集云。底沙比丘名也。又云佛名也。爲之説經。名底沙經。此亦星名也。因星立名。西國多此依。頗相似書也。
出家。落髮染衣。捨俗入眞。背有恩入無爲。此云出家。出音本音□□反。進也生也。借音尺遂反。詩云出言有章也。又尺類反。家音賈遐反。居也宅也。
未久。未音微沸反。未然也。將擬也。久音鳩友反。長也。又擧有反。多時也。凡未久者。未幾之義也。
新受。新音迷津反。息憐反。初也。受音植酉反。承也。容納相付得。
近圓。近圓者。此律相也。聲聞行相也。近音懃謹反。説文近附也幾也。懃靳反。信於義也。音譜親近也。圓王權反。規也。圓圓天體。
毘奈耶。舊云毘尼。此翻調伏。又云滅。無性攝論第七卷云。或一切善能滅衆惡。或大涅槃。滅除生死名毘奈耶。今此戒經。正治惡行。遠同涅槃。名毘尼法。
爲衆。爲音于媯于僞二反。治也施也成也爲助也。天子爲衞君也。見論語也。衆音之充切多也。又之中反。又之銃反。
破薪。破音普臥反。壞也。薪音新。大可折曰薪。細合束爲柴也。
營澡浴事。營音戈傾反。衞也爲也造。澡音遭造反。洗手。浴音容束反。餘蜀反。洗身也。事音□側反。搖也。又鋤吏反。職也作也。
大黒蛇。黒音呼克反。玄色也。又呼徳反。蛇音。式車反。毒蟲也。夷柯吐何食遮三反。蝮也。韻銓云。託爲反。它也。虵也。玉篇爲蛇。毛詩帷虺惟蛇。野王案周易龍。虵之蟄。左氏傳有蛇自泉宮出是。説文它字後乃從虫。□餘□反。毛詩虵虵碩言。傳曰。虵虵淺音也。一切經類音云。虵蛇二俗它。正皆陀音。又羊支反。虵也。方言云。又爲蛇字。凡倍美曾。
ᅟᅟ從朽。從音字龍反。隨也遂也重也服也順也。七龍從容足容三反。擧動也。長從横也。從用子用二反。從侍也。楚江反。協韻音也。宗楚反。小人進朝庭也。朽韻詮許尤反。上聲木枯。
木孔。木莫卜反。樹總名也。孔苦紅反。上聲螫。施石支。蟲行毒。關西音釋。山東音。㸌又音哲。
右足。右音尤久反。對左也。又尤救反。助也。足音即玉反。□也充也得也。借音子喩反。添也成也。又蹤俗反。胵也。依此音。
拇指。拇音謹部反。大指也。指音脂雉反。手足指也。
毒氣。毒音徒篤反。藥害也。又苦痛也。氣音去既反。浮息也。
遍身。遍音博見反。身音失憐反。形也。
悶絶。悶音莫頓反。煩也。又莫困反。愁也。絶音全雪反。斷也。
于地。于音雨倶反。往也。地音題利反。周禮大司徒掌天下土地之圖。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動物宜毛。植物宜卑。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澤。動物宜鱗。植物宜膏。其民黒而津。三曰丘陵。動物宜羽。植物宜竅。其民專而□四曰□廣。動物宜分。植物宜莢。其民□而瘠。五曰原隰。動物宜羸。植物宜叢。其民豐而痺。爾雅地易也。太玄經九地。一爲沙泥。二爲澤泥。三爲沚厓。四爲下田。五爲中田。六爲上田。七爲下山。八爲中山。九爲上山。説文云。無氣初分。清明爲天。重濁爲地。萬物之所陳列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戴萬物也。
口中。口音莫厚反。又苦後反。尚書。惟口出口好與戒。野王案説文口所以言也。口者脾之門戶也。口者猶以口語相發動也。中音致隆反。中猶忠也。裏也。均也。半也。宜也。堪也。得和也。別内外也。
吐沫。吐音他古反。棄也。寫也。湯故反。歐也。沫音滿曷反。水上之浮沫也。又亡蓋反。一音妹。説文沫。水出濁西。又□悔□沫洗面也。又莫割反。可□始音。
兩目。兩音良蛘反。二十四鉢也。良伏反。車尼兩也。目音亡福莫六二反。視也孔目也。
翻上。翻音孚表反。覆也飛也。又爲翻。上音時掌反。登也。進也。昇也。
阿難陀。此云慶喜也。世尊成道。内外皆慶喜。當喜之時生故名慶喜。智度論云。如來將欲成道。魔王始忿。與十八億兵共來惱菩薩心。正魔皆退散。使至淨飯王所言。汝子昨夜將欲成道。爲魔所壞。今已死沒。王與眷屬。皆悉苦不能自勝。有淨居天。即報王言。不須煩惱。汝子已成正覺。不須憂苦。王猶疑惑。即遣使訪。使還啓王。太子已成正覺。王及眷屬。國内臣民。皆大歡喜。須臾之頃。解飯王復遣使報。淨飯王夫人生男。王重歡喜。世間忻慶。豈過我等生時既値。歡喜地生。因爲立名。名歡喜也。西域第七云。佛去世後繼大迦葉。住持正法。導進學人。在摩揭陀國。於林中經行。見一沙彌諷誦佛經。章句錯謬。文字紛亂。阿難聞已感慕増懷。徐詣其所。提撕指授。沙彌笑曰。大徳耄矣。所言謬矣。我師高明。春秋[葛*斥]盛。親承示誨誠無所誤。阿難默然。退而嘆曰。我年雖邁。爲諸衆生欲久住世。住持正法。然衆生垢重。難以誨語。久留無利。可速滅度。施是去摩揭陀國。趣吠舍離城。度殑伽河泛舟中流。時摩揭陀王。聞阿難去。情深變徳。即嚴戎駕疾驅追請數百千衆營車。南吠舍釐王聞阿難來。悲喜盈心。亦治軍旅奔馳迎候數百千衆屯集。北岸兩軍相對。旌旗翳目。阿難恐鬪其兵更相殺害。從舟中起上昇虚空。示現神變即入寂滅。化火梵骸。骸又中折。一墮南岸。一墮北岸。於是二王各得一分擧軍號慟。倶還本國。起窣堵婆。而修供養。
所中。中者珍仲反。應也。當也。
已。余旨反。退也甚也棄畢也。説也瘉也成也。又詞以反。四月建也。基起反。身也起也。徐理反。尚書越三百丁。
世尊。世音式制反。子繼文爲一世也。尊祖毘反。敬也高也。重也。十號之中。其一號也。是歎徳之總稱也。
作。則落反。起也造也。又則箇反。爲也感故也。可依後音。
告。古到反。語也□報也。又古反。請假休謁也。
陀羅尼。祕藏記云。陀羅尼名總持者。一字中含藏一切法文。譬如大地。含持一切諸法。以此陀羅尼含藏義。喩彼大地。依持生長義故曰總持。眞言以何爲體。以念慧爲體。以總持力。憶持一切法門。經無量時不忘之。故是顯之意也。諸經中説陀羅尼。又陀羅尼。或明。或呪。或密語。或眞言。如是五其義如何。陀羅尼者。佛放光光中所説也。是故陀羅尼與明其義不異。呪者佛法未來漢地前。有世間呪禁法。能發神驗。除災患。令今持此陀羅尼。能發神通除災患。與呪禁相似。是故曰呪。密語者。凡夫二乘不能知故曰密語。眞言者。如來言眞實無虚妄故曰眞言。又陀羅尼三字。名十方三世佛也。又當三世佛者。陀者爲過去佛。羅者爲現在佛。尼者爲未來佛。又當衆生。陀者過去父母。羅者現在父母。尼者未來父母。又陀爲地。羅者空。尼者爲天。悉曇母釋云。所謂陀羅尼者。梵語也。唐翻云總持。總者攝。持者任。言於一字中總攝無量教文。於一法中任持一切法。於一義中攝持一切義。於一聲中攝藏無量功徳故名無盡藏。此總持略有四種。一法陀羅尼·二義陀羅尼·三呪陀羅尼·四菩薩忍陀羅尼。第一法陀羅尼者。謂諸菩薩獲得如是念慧力持。由此力持聞未曾聞言未濕習未善通利。名句文身之所攝錄。無量經典。經無量時。能持不忘。是名菩薩法陀羅尼。云何義陀羅尼。謂如前説。此差別者。即於彼法無量義趣心未濕習。未善通利。經無量時。能持不忘。是名菩薩義陀羅尼。云何呪陀羅尼。謂菩薩獲得如是等持自在。由此自在加被。能除有情災患。諸眞言句令彼章句。悉皆第一神驗無所唐指。能除種種災患。名菩薩呪陀羅尼。云何菩薩忍陀羅尼。謂菩薩成就自然堅固因行。具足妙慧。乃至諸眞言章句。審諦思惟。籌量觀察。不從他聞。自能通達一切法義。是菩薩能得忍陀羅尼。已上四種者。瑜伽佛地等論。且約人釋。若據密藏義。更有約法四種之釋。一者此一字法。能與諸法自作軌持。於一字中任持一切諸法。是名法陀羅尼。二者於此一字義中。攝持一切教中義趣。是名義陀羅尼。三者誦此一字之時。能除内外諸災患。乃至得究竟安樂菩提之果。是名呪陀羅尼。四者若出家在家。若男若女。於日夜分中。一時二時。乃至四時。觀念誦習此字時。能滅一切煩惱業障等。頓證得本有菩提之智。是名能得忍陀羅尼。如一字者。自餘一餘一切字義。皆合如是義理。譬如易一爻中。具含萬象。龜十字上。悉知三世。又有五種總持。
ᅟᅟ謂一者聞持·二者法持·三者義持·四者根持·五者藏持。一聞持者。謂耳聞此一字聲。具識五乘之法教乃顯教密教之差別。不漏不失。即不忘聽也。二法持者。不住不妄流於蘊中。三義持者。謂假實二法因綠性空。四根持者。謂六綠念。更無餘境。五藏持者。謂第九阿磨羅識。即性淨識是也。如是五種。亦約人釋。若約法釋。更有五種。恐繁不述。是五種陀羅尼。即有明如來四智五智之徳。佛地經等顯教。則但説四智故。佛地瑜伽等論説四種陀羅尼。若於大毘盧遮那及金剛頂經等祕密藏中。具説如來自受用五智等相應之趣故。説五種陀羅尼。如是五種智爲根本。五智如前説。從此五智。流出三十七智一百二十八智乃至十佛刹微塵數不可説不可説一切智智。如是無量智悉含一字中。一切衆生。不覺不知。是故如來慇懃悲歎。悲哉衆生去佛道其近。然彼無明客塵之所覆弊。不解宅中之寶藏。輪轉三界。沈溺四生。是故以種種身相種種方便説種種法。利諸衆生。涅槃經云。世間所有一切教法。皆是如來之遺教。然則内外法教。悉從如來而流出。
覆育。覆音杖富反。覆也伏兵也敷救也蓋也。又敷福反。不可依此音。育音由竹反。養也長也。
有情。有情之義。顯釋如常。若依祕密釋。有情者。祕藏寶鑰云。異生羝羊。凡夫狂醉不辨善惡。愚童癡暗。不信因果之名也。作種種業。感種種果。身相萬種而生。故名異生。愚癡無智均彼羝羊之劣弱。故以喩之。
安樂。安音惡干反。靜也徐也置也馬也。又去聲訓案也。樂音郎各反。忻樂也。於中搖白。又五角反。音樂也。於中搖目。五孝反。欲樂也。於中搖目。可依初之。
方隅。方音府亡反。所也類也併也法術也。隅音玉倶反。邊角也。
安隱。隱慇謹反。不見也藏也痛傷也安也。又作穩。温本反。治穀聚也。又殷靳反。占也忖也
ᅟᅟ天龍。周易云。天尊地卑。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呂氏春秋云。天有九野。東方蒼天。東南陽天。南方炎天。西南朱天。西方昊天。西北幽天。北方玄天。東北變天。央釣天。太玄經。九天。一中天·二羨天·三從天·四更天·五粹天·六廓天·七咸天·八説天·九成天。是等俗言也。天梵云●●。今謂天者三界天衆也。龍者。説文云。龍是有鮮蟲之長。能小能大。能幽能明。春則昇天。冬則入淵。廣雅云。有鮮者爲蛟龍。有翼者爲飛龍。有角者爲虬龍。無角者爲蠄龍。白虎通云。鱗蟲二百六十六。而龍爲之長。春官爲青龍。夏官爲赤龍。秋官爲白龍。冬官爲黒龍。中央官爲黄龍。佛法中明四生龍。卵生金翅鳥。能食卵生龍。胎生鳥能食胎卵二龍。濕生者能食三。化生者具能食四也。
訖哩底迦。
羯摩拏。
迦具羅那。此持姓女。
枳囉拏。
吠跢拏。此起屍鬼。
質者。法花經云。吉蔗此云起尸鬼。大佛頂云。質遮訶唎惹。此云食心者。
血髓。血音呼決反。肉中之汁也。髓音息委反。骨膋也。
駈役。駈音氣倶反。又作驅。馳也。役音營隻反。馳也。隻之赤反。
呼召。呼音火胡反。外息也。氣息出口曰呼。召音直笑反。呼也引也。
視。承旨反。察是非也。又常利反。比也。
驀。萠白反。騎也越過也。
跳。徒聊反。曜也。又他予反。
厭書。
或惡冒送。冒亡報反。從曰目。音曰。音亡到反從門。二音玉篇云。尚書冒聞于上帝。孔安國曰。冒被四表。上聞于天也。又覆也象也。韻詮曰。曰冒。犯也覆也貪也。或作冐。又云作㒻字。[里/云]音㒻突而進。又㒻頓凶號也。
惡冒。冒音莫北反。説文云。災也。可依此音。又毛報反。渉也覆也干也蒙貪也。
瘧。魚約反。寒熱病也。灌頂經云。四天上遣神名栗頭婆訶波。漢言善明用主寒熱(云云)或本作虐。酷苛也。非病義。可作瘧字。
一日。翳迦(引)呬迦。一日一發瘧也。
二日。儞吠底也迦。二日一發瘧也。
三日。底㘑底也迦。三日一發瘧也。
四日。者咄他迦。四日一發瘧也。
七日。
半月。上十五日爲白月。下十五日爲黒月
ᅟᅟ一月。
頻日。
須臾。玉篇曰。須臾俄頃之間也。倶舍云。二十刹那爲一想刹那量。六十怛刹那爲一臘縛。四十臘縛爲一須臾。三十須臾爲一晝夜也。梵云牟呼栗多。
四百四病。法問名義云。雖有四天。不出冷熱二種。冷病有二百二。藉風而起熟病有二百二。藉地而起。地難消故生熟。十一面經疏云。四百四病。隨四大起。是一一大。各起一百一病。十住心論云。身病雖多。其要唯六四大鬼業是。最勝云。春中痰癊動。夏内風病生。秋時黄熟増。冬節三倶起。食後病由癊。食消時由熟。消後起由風。同經六卷疏云。痰是水風屬本。熱是火水。六月胎。正月死木。九月胎。五月死火。十二月胎。八月死故。將寒病死暮時發。
常熱病。大佛頂云。儞底耶。縛羅。常熱病瘧也。
偏邪。偏音方連反。不定也。邪音似嗟反。又以遮反。
癭病。癭音纓野。頸瘤病也。
壯熱。大佛頂云。入嚩羅。壯熱病瘧鬼也。壯音莊。高大力也。判在肉内也。熱音如烈反。温盛也。
風。大佛頂云。嚩底迦。風病也。府付反。頭有風。風病也放也。又教也。又方隆反。八方氣也。甫融反。吹也。
黄。大佛頂云。背底迦。黄病也。戶光反。中央也。
痰癊。大佛頂云。始隷參彌迦。此云痰癊。痰音噉甘反。胸上水病。癊音於禁。胸上水病。
三集病。風熱癊也。最勝王經云。總集謂風熱癊倶有。是名爲總集。
頭痛。大佛頂云。始嚕嘌底。頭痛也。灌頂經云。神名伎活吒貿(黄候反)[極/虫](力底反)字淨自在。此神主護人頭。頭音徒候反。首也。
半痛。大佛頂云。阿羅駄嚩䏶駄迦。半頭痛也。
眼。梵云作吃芻。灌頂經云。神名[亻*(白/兒)](五禮反)提惒[極/虫]。字妙善生。此神主護人眼。五限反。目也。
耳。大佛頂云。羯羅拏輸藍。耳痛也。灌頂經云。神名和沙頭提手。字信堅固。此神主護人。耳而止反。助辭也。又主聽者也。
鼻。梵云迦囉多羅。灌頂經云。神名波羅惒和[極/虫]字暉日光。此神主護人鼻。毘四反。引氣者始也。
脣。梵云泥捨里。
口。梵云目佉嚧儼。灌頂經云。神名頭荷尼迦移。字開疑惑。此神主護人口。
頬。梵云儼拏。兼叶反。面鼻兩旁也。叶胡頰反。
牙齒。牙梵云戰地利。齒云捨地曩。大佛頂云。難多輸藍。齒痛也。灌頂經云。神主沙﨟婆提敷。字心安祥。此神女護人牙齒。若爲蟲所齧者。呼其名七遍。蟲即消亡。牙音雅加反。居前爲齒。兩邊爲牙。齒音蚩里反。骨也。年齒也。
舌。梵云爾賀嚩。食列反。塞口也。食中語主也。
咽喉。咽梵云摩羅。一賢反。喉籠也。又作胭。又喉見反。喉梵云多魯戶溝。反咽喉也。
胸。梵云迦羅拏。灌頂經云。神名迦摩隷吒遮。字香珍寶。此神主護人胸。勗容反膺也。
脇。大佛頂云。播羅尸嚩輸藍。脇痛也。灌頂經云。神名栴遮頼摩休。字音和葇。此神主護人脇。虚業反。腋下也。
背。大佛頂云。鉢哩瑟吒輸藍。背痛也。灌頂經云。神名倶婆婁閲叉。字如福輪。此神主護人背。補配反。背[艹/補]妹反。違也北也後也。
心。大佛頂云。紀哩娜耶輸藍。心痛也。灌頂經云。神名遮楗陀□干。字福徳光。此神主護人心。大日經有百六十心病也。
吐。徒古反。腹肚也。
腰。大佛頂云。迦智輸藍。腰痛也。要霄反。齊下跨。上身之中也。
腹。大佛頂云。鳴娜輸藍。腹痛也。灌頂經云。神名沙善般遮壚。字清微徹。此神主護人腹。方伏反。肚也。
䏶。大佛頂云。鳴嚧輸藍。䏶痛也。灌頂經云。神名至那比舍尸。字愛事業。此神主護人䏶。[艹/補]禮反。股外也。又田婢反。可脾䏶俗作非也。
膝。梵云惹度。灌頂經云。神名曼比舍尸羅。字除恐畏。此神主護人膝。思七反。人脛節也。
支。大佛頂云。薩因誐鉢羅底孕誐輸藍四。支痛也。灌頂經云。神名波羅頭阿銖。字演光明。此神主護人手。之移反。支者手足之義也。
密。密旻筆反。隱曲處也。
疼。徒冬反。痛也。
過患。過古臥反。失也。患還慣反。憂也。
頞嬭。或云阿滯。
弩誐嬭。弩字或頭或獨。
尾瑟置。或云瑟吒(丁里反)。
入嚩(二合)攞。或云𥬵頼儞。或云座羅尼。
韈灑抳。或云勃里山儞。或云婆里沙尼。
入嚩(二合)攞𩕳。或云𥬵囉。或云座([矢*且]才反)羅尼。
ᅟᅟ韈灑。或云婆里娑。
持國龍王。或云。毘留頼叉。
愛囉嚩拏。如中卷解。
尾噜博叉。或云。毘樓博叉。又云西目。又云廣目。或醜目。
黒驕答摩。驕字又作瞿字。居高反。馬六尺也。驕答摩或云瞿曇也。瞿者此云地也。答摩者此云最勝也。謂除天以外。在地人類。此族最勝故云地最勝也。又云瞿曇彌。或云憍曇彌。或云瞿夷。或云舍夷。
摩抳。抳字或作尼。
慜。旻殞反。悲也。傷也。愛也。
婆蘇枳龍。又云婆修只。又云和修吉。此云九頭龍。又云多頭。繞妙高山。食細龍之類。
杖足龍。杖上去重音也。
滿賢龍。梵云布噜那跋陀羅尼。此云滿賢。
無熱惱池嚩噜拏。無熱惱池。梵云阿那婆答多。海龍王經云。無焚神嚩噜拏。此云龍。此池在香山頂閻浮提。此天濟皇下其水清涼故。稱無熱池。内有五柱堂。龍在其中。智度論云。是七住菩薩。花嚴經云。於大雲陰覆離苦法門。而得自在。又言無熱者。一切諸龍有三種苦。一風吹熱沙著身身完爛壞。二風吹寶冠衣服悉皆散失。龍身露現。心生熱惱。三者諸龍眷屬娛樂之金翅鳥。入其宮内。取眷屬去心熱惱。又經云。諸龍食好香飯。變成蝦蟆。又身有逆鱗。土石入其身内。作欲時龍身如兩蛇相結。此龍無此諸苦也。
曼闍洛迦徳叉迦。是二人歟。徳叉者此云多舌。舌有多故。或由綺語故。名多舌。或云能害於所害也。謂徳叉是所害聲。迦能害聲也。言此龍瞋時嘘視。人畜皆致命終也。舊云多舌龍者由各言故名多舌。非是口中有多舌也。
難陀鄔波難陀龍。難陀此云喜。又云歡喜鄔波此云小。難陀此云賢。此云賢。歡喜二兄弟。應人心。風不鳴條不破塊。初能令人喜。後性賢合喜。故以爲名。
無邊龍。無邊或云阿難得迦。
無能勝龍。或云阿波羅視多。
𡃃嚩。𡃃字或作侵字。侵入反。
大摩娜斯。此云大慈心。花嚴經云。將降雨時。先雲七日待衆事了。然後始雨故名大慈心。
小摩娜斯。小者云鄔波。
阿鉢羅羅迦洛迦。是二人歟。阿鉢羅羅又云阿鉢邏羅。此云無等。西域第三云。瞢揭釐城東北行二百五六十里入大山。至阿波邏羅龍泉。即蘇婆窣堵河之源也。流西南春夏合凍。昏夕飛雪。雪霏五釆。光流四照。此龍者迦葉波佛時生在人趣。名曰殑祇。深閑呪術。禁禦惡龍。不令暴雨。國人頼之。以福餘糧。君人衆庶感恩懷徳。家稅昇穀以饋遺焉。既積歳時。或有逋課。殑祇含怒。願爲毒龍。暴行風雨。損傷苗稼。命終之後。爲此池龍。(云云)迦洛迦。
有財沙彌龍王等。有財或云寶羅末尼龍王。或云[艹/補]伽畔蓋是人二人歟。沙彌者西域記第一云。大雪山山之頂有池。請雨祈時晴隨求果願。聞之耆舊曰。昔健駄邏國有阿羅漢。常受此池龍王供養。毎至中食。以神通力。并坐繩床凌虚而住。侍者沙彌密於繩床之下。攀援潜隱。而阿羅漢。時至便往至龍宮。乃見沙彌。龍王因諸留食。龍王次天甘露。飯阿羅漢。以人間味。而饌沙彌。阿羅漢飮食已訖。便爲龍王。説諸法要。沙彌如常。爲師滌器。器有餘粒。駭其香味即起惡願。恨師忿龍。願諸福力以於今悉現。斷此龍命。我自爲王。沙彌發是願時。龍王已覺頭痛矣。羅漢説法。誨喩。龍王謝咎責躬。沙彌懷忿未從誨謝。既還伽藍至誠發願。福力所致。是夜命終。爲大龍王。威猛奮發。遂來入池。殺龍王居龍宮(云云)沙彌此云勤策。
㮈地穆佉及摩抳。此二人歟。摩□抳者又作尼。穆音亡福反。
白蓮花龍及方主。是二人歟。白蓮花或奔陀利迦。
羯句吒迦及䗍足。是二人歟。䗍足或云傷珂波陀。黎啓反。虫名。又音螺以䗍酌海也。
毛毯馬勝。是二人歟。毛莫袍反。毯兌甘反。談取反。又作緂。馬勝梵云阿濕婆恃。
針毛臆行。是二人歟。
娑雞得迦供鼻羅。供字或君或甘。
哩使迦。
滿耳車面。
句洛迦。
婆雌補多蘇難陀。補多或弗多羅。
愛羅鉢多大龍王。鉢多或貝多羅。
濫畝洛迦。非人龍王。
上人龍王。
蔑蘖羅。蔑蘖或云蔑栗祇蔑音莫切反。無也自勞也輕也未也。
母砦隣那。母平聲。呰茲此反。
妙高山。又云須彌山。又云蘇迷盧山。
勇猛。勇容腫餘隴二反。果決也猛走杏也。勇健也嚴也。
徵祥。徵陟凌反。召也證也驗也成也明也。又陟里反。是五音之中第四聲。即火音主夏南大食調。此聲不叶經義。
離。力知反。散也。遇也。力智反。□去也。
諸有淨行者。能伏諸善惡。此偈可讀迴文伏者隨也。依善可讀之。又臥也。依惡可讀之。能伏諸善惡。是讀訓時者。能叶聖旨也。所謂諸善奉行。諸惡莫作之義也。而或本作惡業作罪惡。是則末代之人。不知讀訓。偏思斷惡之義。恐失修善之。旨削□之歟。深可懺愧。
雪山。梵云𠰘摩咀囉。在黒山北。
貪欲。貪他含反。多欲物也。欲瑜俗反。欲貪也。又音裕貪色也。又瑜住而過二反。諸苦本也。
補獵。捕[艹/補]故反。捉也。獵良陟反。取禽獸也。又力陟反。
伺。相寺反。候也察也。又息慈反。又相吏反。
ᅟᅟ便。文面反。方便文錢反。習也利也。便便辨也宜也。
鳥羂。羂古懸反。羅鳥也。正古法反。繩取獸也。
囉(引)枳孃。枳孃。或愼若。
囉枳惹。枳若又愼若。
謨左𩕳。左𩕳或折儞。
謨刹抳。刹抳又察儞。
𩕳摩黎。𩕳或涅或尼。
瞢誐黎。瞢或忙。
蘇韈𩕳。𩕳或泥(去)或抳。
目曬。或瞿屣鼓反豉。
乳瑟𪘨。瑟𪘨或樹率帝。
娑嚩婆底。娑底或悉底。
豈。欺狶反。又希豈反。不必□辭。
乎。戶五反。語畢辭也。
蘇努謎嬭。嬭或滯。
頞曩𪘨。𪘨或帝。
頞拏捺𪘨。𪘨或帝。
播囉野抳。抳或泥。
聚落。廣邪聚居也。謂人所聚居。漢書無蕃聚落是。
曠野。曠苦潢反。室也。梵云阿吒毘。
劫賊。劫居業反。強奪取也。賊作則反。盜也。
鬪諍。鬪丁豆反。戰也。又作鬪。諍爭迸反。言競也。
蠍。許謁反。蠆也。
罰。扶月反。又方越反。罪人也。
罵。麻駕反。惡言。麻𢩽反。詈也。
訶責。訶壑何反。責也怒也。誥問也。亦作呵。責何革反。言誥也□也。
刀杖。刀都□都勞二反。説文刀兵也。杖直兩反。倚者又打。
枷鎖。枷古遐反。拂也。繋也。枷械類也。打穀具也。胡加反。淮南文公樹米。又臣羅反。杖也。麻駕反。衣椸也。
値。直吏反。遇也當也持也。
災危。危字或本厄字也。
訖㗚怛嚩。怛字或埵。
賀囉抳。抳或膩字。或泥拏繋反。
染陛。染或膽或剡。
畝薩嬭。嬭或儞。
阿嚩𪘨。𪘨或智。貞勵反。
勃陵。或瑟陵。
阿舍寧。寧或泥。奴翅反。
毘鉢尸。鉢或婆。或貝。此云勝□。又云勝見。又云廣貝。
無憂樹。心地觀經云。毘鉢尸佛。無憂樹下。成等正覺。
式棄。此云火。亦云勝。亦云最上。
奔陀利。尸棄佛。婆陀樹下。成等正覺。
毘舍浮。或云毘輸。又云毘舍。此云種種變現。
娑羅林。又云娑羅樹林。此樹在刺拏河西岸。如來涅槃所也。具如玄應涅槃音義。毘舍如來。阿尸婆多樹下成道。
𤘽留孫。或云𤘽孫牟尼。此滅累。
尸利娑樹。倶留孫佛尸利娑樹下成道。
羯諾迦。或柯那佛。或云柯那含牟尼。此云金仙仁。
烏曇阿羅樹。倶那含牟尼如來。優曇樹下成道。
迦攝波。或云迦葉。此云飮光。
尼但陀。或云若伽樓駄。或溺寠路陀。又云尼𤘽盧陀羯波。又尼𤘽陀。此云堪用樹。又云縱廣樹。迦葉如來尼倶陀樹下成道。
釋迦牟尼。或釋迦文。此云能寂。
聖種喬答摩。舊云瞿曇。外首名牛糞種子。十二遊經云。昔阿僧祇劫時。有菩薩。爲國王。其父母早喪讓國與弟。捨行求道。遙見一婆羅門。姓曰瞿曇。因從學道。婆羅門言。當解王衣如吾所服受瞿曇姓。於是菩薩體瞿曇姓。入於深山食果飯水坐念道。菩薩乞食。還其國界。擧□人民無能者□爲小瞿曇。菩薩於城外甘蔗園中以爲精舍。佛所行讃經云。甘蔗之苗裔。釋迦無勝王淨財徳□備故。名曰淨飯。案淨飯遠祖。乃是瞿曇之後身。以其前世居甘蔗園。故經稱甘遮苗裔也。於中獨坐時。五百大賊。劫取宮物。路由菩薩廬邊門□捕賊蹤迹。在菩薩舍下。因收菩薩前後劫盜法。以貫木身立爲大樹。血流於地。是大瞿曇。以天眼見之便。以神足飛來。問曰。子有何罪酷乃爾乎。卿無子。當何係嗣。菩薩答言。命在須臾。何陳子孫。王使左右。弩射殺之。大瞿曇悲歎涕泣。下棺殮之。取土中餘血。以泥團之持。著山中還。其精舍四有左器中左右儞然。大瞿曇□是道士。若其至誠神當使□化爲□後十月大即成界。右即成女。於是便姓瞿曇氏。一名舍夷。舍夷外國貴姓之號也(云云)。
菩提樹。釋迦如來。畢鉢羅樹下成道。藏云。王舍城西去二百餘里有山。名伽耶山。此云象頭山。義淨三藏云。山南去十里許。有摩訶菩提樹。藏云□畢鉢羅由佛於下得菩提故。名菩提樹也。西域記云。金剛座上菩提樹者。即畢鉢羅之樹也。昔佛在世高數百尺。屡經殘代猶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覺。因而謂之菩提樹焉。莖[車*夸]黄白枝葉青翠。冬夏不凋光鮮無變。毎至如來涅槃之日葉。皆凋落。須之復故。是日也諸國君主。異方法俗數千萬衆。不召而集。香水香乳以漑以洗。於是奏音樂。列香花燈炬繼日競修供養。如來寂滅之後。無憂王之初嗣位也。信受邪道。毀佛遺迹。興發兵徒躬臨剪代。根莖枝葉。分寸斬截。次西數十歩。而積集焉令事火婆羅門燒以祠天。煙焔未靜。忽生兩樹。猛火之中。茂葉含翠。因而謂之。灰菩提樹。無憂王覩悔過。以香乳漑餘根。洎乎將且樹生如本。王見靈怪。重深欣慶。躬修供養。樂以忘歸。王妃素信外道密遺使人。夜分之後。重伐其樹無憂王且將禮敬。唯見蘖株。深増悲慨。至誠祈請。香乳漑灌。不日還生。王深敬異。壘石周恒其高十餘尺。今猶見在。近説償迦王者。信受外道毀嫉佛法。壞僧伽藍。伐菩提樹掘至泉水不盡根抵。縱火焚燒。以甘遮汁沷之。欲其焦爛絶滅遺萠。數目後。摩揭陀國補剌拏伐摩王(唐言滿曾)影竪王之未孫也。聞而嘆曰。慧日已隱。唯餘佛樹。今復摧殘。生靈何覩。擧身投地哀感動物。以數千牛攝乳而漑。經夜樹生。甚高丈餘。恐後剪伐周峙石恒高二丈四尺故。今菩提樹隱。於石壁上出二丈餘(云云)十住心論云。此洲中有金剛座。上窮地際。下踞金輪。一切菩薩。皆登成覺(云云)記今此菩提樹者。三世如來。皆於是樹下成正覺故世雖變樹不改。唯隨時改稱而已。故毘鉢尸佛時。名無憂樹。尸棄佛時。名奔陀利樹。毘舍浮佛時。名娑羅樹𤘽孫佛時名尸利樹。羯諾迦佛時。名鳥曇跛羅樹。迦葉佛時。名尼倶陀樹。釋迦佛時。名菩提樹。長阿含經云。佛告諸比丘。過去九□一劫時。世有佛名毘娑尸如來。至眞出現于世。復次過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棄如來。至眞出現於世復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毘舍婆如來。至眞出現於世。復次此賢劫中有佛名𤘽樓孫佛。名𤘽那含。又名迦葉。我今亦於賢劫中。成最正覺。毘婆尸佛時。人壽八萬歳。尸棄佛時。人壽七萬歳。毘舍婆佛時。人壽亡萬歳。𤘽樓孫佛時。人壽四萬歳。𤘽那含佛時。人壽三萬歳。迦葉佛時。人壽二萬歳。我今出世人壽百歳。少出多減。毘婆尸佛出刹利種姓𤘽利名。若尸棄佛毘舍婆佛種姓亦□𤘽樓孫佛出婆羅門種姓。迦葉佛以上。阿含經云。姓波羅墮𤘽那含佛迦葉佛種姓亦爾。今如來。至眞出刹利種姓。曰瞿曇。毘婆尸佛。坐波羅樹下。成最正覺。尸棄佛。坐芬陀利樹下成最正覺。毘舍婆佛。坐波羅樹下。成最正覺。𤘽樓孫佛。坐尸利沙樹下成最正覺。𤘽那含佛。坐烏暫波羅門樹下。成最正覺。迦葉佛。坐尼𤘽律樹下成最正覺。我今如來。至眞坐鉢多樹下成最正覺。毘婆尸如來。三會説法。初會弟子有十六萬八千人。二會弟子。有十萬人。三會弟子有八萬人。尸棄如來亦三會説法。初會弟子。有十萬人。二會弟子。有八萬人。三會弟子有七萬人。毘舍婆如來。二會説法初會弟子有□萬人。次會弟子有六萬人。𤘽樓孫如來一會説法。弟子四萬人。𤘽那含如來一會説法。弟子四萬人。𤘽那含如來一會説法弟子三萬人。迦葉如來一會説法。弟子二萬人。我今一會説法。弟子千二百五十人。毘婆尸佛有二弟子。一名驀茶。二名提舍。諸弟子中。最爲第一。尸棄佛有二弟子。一名阿毘浮。二名三婆婆。諸弟子中最爲弟一。毘舍婆佛有二弟子。一名扶遊。二名欝多摩。諸弟子中。最爲第一。𤘽樓孫佛。有二弟子。一名薩尼。二名毘樓。諸弟子中。最爲第一。𤘽那含佛。有二弟子。一名舒槃那。二名欝多樓。諸弟子中。最爲第一。迦葉佛。有二弟子。一名提舍。二名婆羅婆。諸弟子中。最爲第一。我今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目揵連。諸弟子中。最爲第一。毘婆尸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尸棄佛執事弟子。名曰忍行。毘舍婆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家威。𤘽樓孫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善覺。𤘽那含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安和。迦葉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善友。我執事名曰阿難。毘婆尸佛有子。名方膺。尸棄佛有子。名曰無量。比舍婆佛有子名曰妙覺。𤘽樓孫佛有子。名曰上勝。𤘽那含佛有子。名曰導師。加葉佛有子。名曰進軍。今我有子名曰羅睺羅。毘婆尸佛父名槃頭。刹利王種。母名槃頭婆提。王所治城。名槃頭波提。尸棄佛父名明相。刹利王種。母名光曜。王所治城名曰光相。毘舍婆佛父名善澄。刹利王種。母名種戒。所治城名曰無喩。𤘽樓孫佛父名禮得。婆羅門種。母名善枝。王名安和。隨王名故城名安和。𤘽那含佛父名内徳。波羅門種。母名善勝。是時土石清淨。隨土名故城名清淨。迦葉佛父名曰梵徳。婆羅門種。母名曰財主。是時王名波毘王。所治城。名婆羅門捺。釋迦文。佛父名淨飯。刹利王種。母名大清淨妙。王所治城名迦毘羅衞。觀佛三昧經云。毘婆尸佛身長六十由旬。圓光百二十由旬。尸棄佛身長四十二由旬。圓光四十五由旬。通身光一百旬。毘舍佛身長三十二由旬。圓光四十二由旬。通身光六十二由旬。拘留孫佛身長二十五由旬。圓光三十二由旬。通身光五十由旬。𤘽那含牟尼佛。身長二十由旬。圓光三十由旬。通身光長四十由旬。迦葉佛身長十六丈。釋迦牟尼佛身長丈六。圓光七尺。七佛身。並此金色裙尋七佛相次。化迹各殊。夫法□平等非有優劣。衆生業異故。現應不同耳。是以釋迦出世。身相紫金而一千比。咸具赭容十六信士。偏覩灰色。色白彼異佛恒壹也。類此而言可無惑矣。
吉底慕隷。
噎噜慕隷。
阿嬭曩嬭。嬭或滯。
姫薩曩嬭。
伊帝弭帝。
播嚕阿嚕拏句。
摩嚕拏句。
伊里枳里尾里。
遇怒呬迦。
嗢鈍度摩。
牝娜吠拏。
陂池。陂彼義反彼皮反。大池也。彼寄反。池音駄。天生曰陂。人生曰池。又音達何反。
屍林。屍矢利反。似彼也。始脂反。死屍也。
坎窟。堪感反。心坑也。小壘也。苦感反。窞亦作埳。窟口沒苦骨反。鳥曰巣獸窟。
阿拏挽多。
賀哩抳賀哩抳。兩抳或儞。
怛羅跋抳。抳或儞。
染婆𩕳。染或瞻或剡。
娑嚩演。或鎖閻或莎炎。
持國。提頭頼吒。
増長。毘樓略叉。
兩目。毘樓博叉或廣目。
尾儞庾。或苾柱亭兪反。
多門。或薜室羅末拏。或鳩鞞羅毘沙門。
頞𪘨嚩𪘨。兩𪘨或智貞勵反。
頓嬭。嬭或滯。
鏃。或祝或粥。鏃音祖木反。
已上上卷文。
右以栂尾山高山寺之本書寫功畢而寫本寫誤蠧損脱脱字甚多矣後哲以善本校讐焉時享保八癸卯年孟秋晦日投毫於華雒京極密寺南獄苾芻靜澄謹誌。
孔雀經音義中卷
ᅟᅟ日本東山坐禪沙門記
矩吠羅。或倶鞞。大日經疏云。倶吠羅。護方神。毘沙門神。
珊逝那珊蘇干反。先曷乘割二反。弭癡羅國。
羯句忖那。或倶留孫駄。又迦羅鳩駄。又迦羅鳩忖駄。此云所應斷已斷也。
波吒梨子處人壽無量歳時。號𤘽蘇摩。補羅城。唐言香花城。王宮多花故以名焉。逮乎人壽數千歳。更名波吒釐子城。舊曰巴連弗訛也。如具西域記八卷説。
阿跛囉爾多。此云無能勝。住率土奴邑。賢善大藥叉。賢善梵云。跋陀利柯。大云摩訶。藥叉又云夜叉。此云揵疾。具如上卷解。
ᅟᅟ世羅城。此云山城。昔王舍城南有小山邊有小池。二鶴住彼。有人以弓殺鶴。唯有雌鶴。有人往彼而犯彼女鶴也即妊。時至即產而生二卵。彼卵時破有二男子。初破名世羅。此云山也。後破名鄔波世羅。此云小山。有大力勢出家修道。得阿羅漢也。自此以來名世羅城。
摩那婆大神。又云摩納婆。此云儒童。又云年少者。又云無方。因果經云善惡仙人矣。
大聖金剛手。或波周羅波尼。妙高山頂四角之上有大小峯。各高五百由善那量。有諸藥叉。謂金剛手。止住其中。經文住居王舍城。常在鷲峯山。以爲依止處(云云)。
鷲峯山。古云耆闍崛山。正云姞栗陀羅崛多山。或鷲頭或靈鷲山或鷲臺。王舍城東北十四五里也。
大神金翅鳥。梵云揭路荼。此云妙翅鳥。海龍王經云。鳳皇神。具如上卷解。
毘富羅山。富字又作布字。眞諦云曲鳥山。大日經疏云。梵音毘富羅者是廣大義也。
ᅟᅟ質怛羅笈多。笈又作崛字。笈音楚洽反。又巨業反。負書箱也。又奇執其□二反。質多羅者是雜色義也。大日經疏云。質呾羅笈多訊獄者。
質底目溪。或李底禾珂漢音苦奚反。亦作磎谿。
ᅟᅟ薄倶羅藥叉。或云薄矩羅。此云善容也。矩又句。殑伽河南至小孤山重巘𡼫崟。昔佛於此三月安居降薄白羅藥叉。山東南巖下大石上有佛坐迹。入石寸餘長五尺二寸廣亦二尺一寸。其上則建卒堵波焉。次南石上則有佛置桾稚迦即澡瓶也。舊曰軍持訛略也。迹深寸餘。作八出花父。佛坐迹東南不遠有薄句羅藥叉脚迹。長尺五六寸廣七八寸深減二寸。藥叉迹後有石佛坐像。高六七尺。次西不遠有佛經行之處。其山頂上有藥叉故室。次北有佛足迹。長尺有八寸。於餘六寸深可半寸。其迹上有卒堵波。如來昔日降伏藥叉令不殺人食肉敬愛佛戒後得生天。
ᅟᅟ王舍城。或云上茅城。
大小黒。或云哥羅小哥羅。
却比羅。或迦比羅。中印度也。
釋族矣尼。族昨木反。叙鹿反。倉豆反。
班足。或云珂多優波珂。或班豆足。
吠羅耶。吠或毘。
摩醯首。或大自在。
勿賀娑鉢底。或云苾利珂或云毘里害。
ᅟᅟ舍衞城。或云室羅伐悉帝。此云聞者城。昔有古仙住於此處復有小仙。名爲聞者。於老仙所聽受法要。於此處建立城郭因以爲名。
娑蘖羅。蘖或云揭。
娑雞多。或云枳覩。
金剛杖藥叉。
毘舍離國。或吠舍釐國。中印度也。又毘邪離。又維耶離。
訶里氷。卑孕反。□□羅氷又云伽。
力士城。有物尸那城中。此地多出有力之人。異於餘處故名爲力士生地也。
大黒藥叉。或摩訶迦落夜叉。
婆羅拏斯。拏。又疷女點反。略云波斯國。
占波城。又云瞻波。中印度也。贍州諸城之始也。
吠史奴。或云跋率怒或云毘俊紐。
墮羅國。又波洛迦。
駄羅抳藥叉。
護門。或云墮羅波利。
可畏。或云毘紕[比*敷]舍那。
銅邑國。或擔羅跋魔。熟銅國。邑或作色非也。
未達那。
烏洛迦。或云沙耶遮國。
阿吒薄倶將。此毘沙門天。八將神中第七夜叉神也。此云陽。
劫比羅。或云或云迦毘羅衞。中印度也。
多稻城。稻或穀。稻兆老反。穀徒結反。
護世。或云波修多羅。
嗢逝尼。
韈蘇歩底神。韈或跋。
阿羅挽底。
水天。或跋洛迦。
婆盧羯泚。泚或車。泚千禮反。又雌氏反。
歡喜大藥叉。
歡喜城。梵云阿難。
持鬘。或離他羅。須彌山半。量級。在神而住。名持鬘神也。
勝水國。
阿難陀藥叉。此云歡喜夜叉。
末羅鉢吒。末羅或波羅。
白牙齒。
勝妙城。
堅固名藥叉。堅固或地卑陀南手。
末娑底。或末死底柯。或阿般底。
大山藥叉。或山或摩訶耆利。
山城處。或耆利那伽羅。
婆颯婆。颯或娑。
吠儞勢。或鞞持舍。
羯底雞。或柯底枳。或迦㗚雞。
嚧呬多。多或得。
頻陀山。
廣車。
羯陵伽。或羯饒力甑反。伽國南印度也。或支那國迦陵迦。此云相闕時。
窣鹿近那。
雄猛。或遏樹那。
遏祖那林。或雄猛國。
遏拏波。或曼荼布。
末達那國。或泥或婆。
山峯。或利茍多。或薩婆跋陀羅。
摩臘波。南印度境也。
魯捺羅。此云自在。
嚧呬多馬邑。
奢羯羅。羅或智。
波利得迦。得迦或多柯。
少智洛雞。或輸底羅柯。或燒智洛迦。
商主財自在。或薩他婆訶藥叉。
難勝國。
峯牙及世賢。峯牙或多[艹/偒]娑多寂世賢或波修跋陀羅。
跋娑底耶□婆藥叉。
食尸婆城。或矢婆富羅訶羅國寂靜賢。或矢婆。跋陀羅。
可畏。或矢沙那。
因陀羅。或因持羅。又因達羅。或云因陀羅婆駄。此云帝釋或印捺羅。
花幢。或弗沙波支(偸音)斗。
寂靜城。或尸羅不羅國。
那嚕迦城。
劫比羅。或比羅或頭黄色。
邑城。或跋怒國。
寶賢及滿賢。此二夜叉兄弟也。寶賢梵云。摩尼跋陀羅。毘沙門第一夜叉神。滿賢梵云布嚕那跋陀羅。毘沙門第二夜叉也。
梵摩伐底。或婆羅摩底野國。
能摧他。或波羅未陀那。
健陀羅。或云乾陀衞。北印度境。
能壞大藥叉。或云波羅盤闍那。
得叉尸羅。得叉卓。
驢皮。或朅羅晡窣垢。或河羅留摩。
吐山。
三密藥叉。三密者身密語密意密也。
阿努波河。或阿㝹訶底羅國。
發光明。或波羅明哿羅。
盧鹿迦城。
喜長藥叉神。或難提跋達那𠰘(之孕反)。
隅摧國。或修跋他那。
婆以盧。
婆以地。或婆谷訶部弭國。
愛鬪諍。或哿羅訶比里野。
藍波國。或婆哿國或濫波。北印度也。
蘖踏婆。或竭施波哿蘖。又揭苦葛反。踏他閤反。
末土羅城。
瓶腹。可哿羅輸陀羅。瓶戶經薄。俓二反。亦作頸鉼缾。
楞伽城。楞盧登反。或作棱。四方木也。此云[馬*麦]迦山。嚴谷幽峻神鬼遊舍。駿勒鄧反。
日光明藥叉。日或遮那多羅光明。或朋哿羅。
蘇那國。
屼頭山。或平頭山。屼五忽反。
憍薩羅。或偸羅訶羅國。中印度也。
勝及大勝神。大日經疏云誓耶微誓耶。譯云勝無勝也。日天眷屬也。
半尼國。或䉽頭摩偸羅國。
圓滿大藥叉。或脯𠷈拏。或云那柯夜叉。
末羅耶國。國又山。或鉢邏耶伽國。有□閻牟那河北。
緊那羅藥叉。或緊捺落。此云歌神。
計羅多。多又哿。
護雲藥叉。或𠷈拏。或分那柯夜叉。或云弭珂波膩夜叉。
伴拏國。
騫拏迦。騫又者。
安立國。或波底陀(傷哿反)那國。或鉢底瑟他住。
僧迦離。
必登蘖里。
引樂藥叉。或速可波訶夜叉。
怛楞蘖底。又大波國伽。
孫陀羅。此云艷喜。
那斯雞國。
阿僧伽。此云無著。
波盧羯車。
難儞。或難提哿夜叉。
子難儞迦。或此多難提。
羯訶吒迦。
垂腹大藥叉。或扶陀羅夜叉。
大臂。或摩部闍。
憍薩羅國。憍又倶。又云偸羅訶國。中印度也。
娑悉底迦神。
娑底羯吒。
波洛迦。常在林中。或那婆死國。
賢耳。或跋陀羅干陀。
怛胝肩。或塞建陀國。或多[足*賀]莎于陀。
勝財。或拖那訶羅。
陸滿。或莎陀富羅。
氣力。
毘羅莫迦。
喜見。或比里耶陀里舍那。
阿般底。
尸騫馳。或矢者地。
牛摧。瞿竭苦害反陀那。或牛喜。
愛合掌。或安闍那比里耶。
吠儞勢。或鞞雉舍。
悂瑟致得迦。或罷(已婢反)矢體多介。
蓋形。或掣(曷葛反)多羅伽羅國。
調摩竭。或摩柯藍陀摩。
三層。或底里不羅。層作勝在稜昨稜三反
ᅟᅟ廣目。或毘奢洛。
一腋。或倚哿覺又。
安拏婆。或安藍婆或食安荼。
優曇跋羅。或遮夜漏贉婆羅。
無功用。或無相分。
憍閃彌。或鳩婆利閉。式[(足*欠)/言]·舒斂·矢●三反。
微盧者那。那或羅。或毘盧折那。唐云遍照。此曰別名也。
寂靜意城。或檡柯摩底國。
遮羅底迦神。或作樂藥叉神。
蛇蓋。或喜掣(曷葛反)多羅。
赤黄色。或柯比羅夜叉。
劍畢離。劍或甘。
薄倶羅。如前釋。
嗢逝訶耶。
布喇拏。唐云圓滿。
曼拏比。
𩕳迦謎沙。或苨(奴枳反)伽弭娑。
半遮離城。
難摧。或婆羅沙夜叉。
蘖度娑國。
堅類。或陀里陀訶陀㝹。
水天國。或婆嘍拏。
晡闌逝野神。或他勝宮。
鬪戰。或搖陀。
怛洛迦及倶怛洛迦。二大藥叉王。
倶盧土。或茍摩綺多羅。或骨鹿差怛羅。
大烏盧佉羅及與佉羅。此二藥叉女也。
倶盧土。或骨鹿差怛羅。
微帝播底神。或罷(亡脾反)底訶尼。
義成就。或悉達多。又薩婆曷刺他悉陀
ᅟᅟ阿曳底。或阿耶底波耶國。
往成就。或悉陀耶但羅。
窣鹿近那。或窣祿勤那。中印度境。
率吐羅。率囉又那又莎。
虎力師子力。或僧伽波羅。此二藥叉。
大師子力。摩訶僧伽波羅。
倶胝年。或倶知勃里沙國。
他勝宮。或脯闌逝也國。
花齒。或弗波檀多。
摩竭陀。或摩訶光那夜叉。又摩揭。又摩伽陀。又摩訶提。
山行處。或五山。
鉢跋多。或鉢伐多。
瞿喩伽處。瞿具倶反。
蘇晒那。曬力豸反。
那羯囉國。
勇臂。或毘羅娑訶。
沙雞多邑。
能引樂。或修可婆訶。
哥乾底。乾或羯。
無勞倦。或阿那抴(揭結反)阿那。
憍閃彌國。正云憍賞彌。或云楬睒彌。中印度也。
賢善。或跋陀利柯。
歩多面。
波吒離子。如前解。
無憂。或阿育或阿輸迦。
迦遮國。或僧迦舍國。或劫比他國。中印度境。
羯徵羯吒神。或本徵字作微非也。
菴婆瑟他。
成就義。悉大。
天腋。或尺腋柯國。
ᅟᅟ或□迦羯車□□羊益反。
曼那迦。或歡喜。或弭□□頭介。
難勝國。或持單𨵫耶。
解髮。解或芒。
勝水國。或惡伽縷陀介國。
寶林。或摩尼柯摩耶。
先陀婆。先陀婆者。一名四實。一鹽二器三水四馬。若王洒時奉水。若王食奉鹽。若王飮漿奉器。若王欲遊奉馬。先陀婆是智臣也。此國名也。
常謹護。
劫比羅國。亦云迦毘羅衞國。中印度也。
羯吒微羯吒。
迦毘羅衞國。或云劫比羅伐窣堵國。中印度也。
乾陀羅國。
墮囉藥叉。
膩攞耶肩。
吠瑠璃。
堅實城。
染薄迦。染或剡。
砂磧。或未曾地。或摩樓部弭國。磧七迹反
ᅟᅟ砂也。
舍多。或頻隣陀羯吒。
毘羯吒。
物那㰅迦。或頻駄柯多國。
毘摩尼迦。
提波設摩。提波此云天。
曼陀羅。
捺羅那國。
作光。或波羅朋哿羅。
羯濕彌羅。或劫賓。或罽賓。
古博迦。
羯吒城。或闍多修羅國。
半支迦。
長子名肩目。或般止介。
支那國。或羯陵伽國探玄記云。眞旦或震旦或支那。是此漢國名也。
憍尸迦國。
牙足藥叉。
羯陵伽。或支那。
曼荼羅。此云輪圓具足。或壇。
楞伽自在。或郎枳莎羅。
迦畢試。或迦末睇。中印度也。
摩利支。此云威光。
羅摩脚差。
達摩波羅。或撻摩波摩神。梁言守法。又護法。
疏勒。或迦舍國。
大肩藥叉。或摩訶娑迦曩他夜叉。
薄佉羅。或起羅國。
毘沙門王子。王子其曰勝頗里娑婆。或社那里娑婆。梁云有吉。毘沙門儀軌云。毘沙門天王子有三人。一名赦儞婆。二名獨健。三名那吒。
覩火羅。或吐火羅國。或覩貨邏國。
娑多山。或莎多祀利夜叉。
雪山神。或醯摩婆多夜叉。
辛覩河側。或卒頭莎伽離國。
三戟。或底里守羅波柅(嚢子反)。
三層殿。或底里夫那國。
能摧。婆羅未陀那。
半遮羅巘拏。巘拏或旃陀。
達彌嬭。或羅。或阿。或達羅毘荼國。南印度也。
財自在。陀離奢羅。
師子國。或私訶羅。
鸚鵡□□訶羅木珂。梁云白面□□㼼叔迦此云鸚鵡。
兢羯娑。梁云何所作。
地下。云梁波多羅。
有光明。或波羅頗莎羅。此云最光明。
白蓮花國。分荼利迦。
設弭羅。
大城中。遮摩羅國。
能破他。波羅蚌哿羅。梁云作光明藥叉。
捺羅泥國。優羅叉國。
氷蘖羅。赤黄色。
菴末離國。
末末拏。或跋跋荼。
摩怛里。此云母。大日經疏云女鬼。
施欲。河波陀。
極覺□□羅波羅佛陀。梁云□□□
ᅟᅟ布底嚩吒國。或云布底□□。
那吒矩韈羅。
迦畢試。或迦末[日*第]中印度也。
鉢羅設羅神。
鉢羅多國。或伐刺拏。西印度也。
商羯羅。此云寶螺。
爍迦處。或莎柯莎他那國。
毘摩質多羅。可吠摩質呾利。此云綺盡。或云寶錦。
莫里迦。或波羅婆。
氷羯羅。赤黄色。
羯得迦國。
滿面。分那木珂。
奔拏韈達那。或奔那伐彈那國。中印度也。殑伽河東也。
羯囉羅。囉或多。
烏長國。長亦纒□□苑昔輪□之□囿也昔烏場。或云烏荼北印度□。
瓮腹。或曼頭陀羅。瓮烏貢反。又作甕。
憍薩羅。薩亦訶。又云偸羅訶國。中印度也。
ᅟᅟ摩竭幢。或摩柯羅墮闍。或摩竭珊。梁言鯨魚。
沙磧處。或摩婁國。
質怛羅細那。細或仙。梁云種種單横。
僕迦那國。
羅嚩拏。
羅摩陀國。
樂見。梵波里耶持里舍那。梁云乎見。樂音五孝反。令人愛樂也。
鉢尼耶國。
金毘羅。或云金鈚閱叉名也。又宮毘羅。此云黄。
毘富羅。西域記云□□毘布羅山。摩竭國山城有北山也。眞諦三藏云。□鳥山王舍城東南。毘富山在西南。仙人山在西北。黒土山在東北。白土山在中央。三百旬平正。即王城也。大日經疏云。毘富羅廣大之義也。
ᅟᅟ瞿波羅。花嚴探玄記云。瞿波羅此云守護也。
蛇蓋。阿喜掣曷葛反。
頞洛迦。多羅國。
額洛迦城。阿底柯不羅國。
難提。梁云歡喜。
末里大天神。跋里悉多體多。
村巷處。伽藍瞿沙國。
佛下寶陛處。或從天下處住。或提婆婆多羅那國。
遏拏挽多。或阿多藍多。或阿□□多。毘沙門天王三宮之中第三宮名□。
畢隷索迦。畢隷誐尼索迦男聲。
阿迦𪘨尾迦𪘨(𪘨并或智貞勵反)。
跋奈𪘨。跋或跛。
儞。儞逸反。
伽。梁云長大。
蘇甯怛落。梁云助目。或善眼。甯乃定反。邑名也。盧名反。
布囉拏。此云圓滿。
劫比欏。此云黄色藥叉。此東方四人夜叉也。
僧(思孕反)賀(梁云師子)。
塢跛僧(准上)賀(小師子)。
餉爾欏(螺)。
難那(旃檀或旃憚此四人南方擁護。夜叉也)。
賀𡀩(師子)。
賀哩計爍(師子髮)。
鉢羅僕(自在)。
劫比欏。青色擁護。此四人西方之夜叉也。
駄羅拏。能持。
駄羅難弩。或別他那。梁云圍。或持惠或歡喜。
嗢儞庚勇進。
業播路。勤守。
尾瑟弩。或吠率怒。天名也。此四人北方擁護夜叉也。
半止脚。五處。
半者欏巘拏。梁言五可畏。
娑跢儗哩。或娑多祇利。此云平山。梁云山主。
彥麼嚩多。彥。或醯或旃。是則雪山。此四人四維擁護夜叉也。住者也。又云醯摩。
歩。入聲。
莫。或部摩。梁云地。
蘇歩莫。妙地梁云善地。
迦落。黒。
塢跋迦羅。小黒。此四人常居於地。擁護所有衆生夜叉也。
素哩野(二合入聲日神)素謨(謨或摩月神)阿儗𩕳(火神)嚩庚(風神)此四人常在虚空擁護所有空居衆生夜叉也。
印捺囉(帝釋天)素摩(月天)嚩嚕拏(水神)。此西方護方龍王也。
鉢囉惹跛底(入)婆羅納嚩惹(入)伊舍那(大自在天)室戰那諾(入)迦(入)莫室㘑瑟姹(姹或儞)矩𩕳建姹(𩕳姹或儞侘)𩕳建姹脚(或尼建佗)縛膩摩抳。
摩抳者落鉢羅拏那。
塢跛半止脚(或半尼迦舊云散支)毘沙門第三夜叉神也。
娑跢儗哩。此毘沙門第四夜叉神也。住雪山也。或娑多祁哩。
彥摩嚩多。彥或醯。此毘沙門第五夜叉神也。住雪山也。
布羅拏。此云圓滿。又云布嚕那跋陀羅。此云滿賢。毘沙門第二夜叉神也。
佉儞羅。或渇地洛迦。或珂陀羅。
句尾諾。或鼓毘駄。
遇跛羅藥叉。
阿吒嚩句(嚩句或薄伽)此毘沙門第七夜叉神也。
ᅟᅟ曩囉邏闍。
爾捺灑薄。或社耶里娑婆。或巿那頡里娑婆。
半者羅巘拏。此毘沙門第八夜叉神也。
蘇母契。
儞依藥叉(儞亦地)。薩跛哩惹諾。
即怛羅細曩。細亦仙亦旃。或蘇目可。
濕嚩彥達嚩。
惹底頗里。或室里發里。或底梨頗里。
拶怛里建吒脚。拶者音姊未作末兩反。不合梵語。
儞伽爍底。儞伽。或地㗚伽。大日經疏云。濕伽多。謂天也。
室左麼多哩。大日經疏云。七摩怛里。皆女鬼也。其形悉皆黒色。
統。他宋反。都營也。
領。李郢反。頭後也。
侵擾。擾而沼反。馴通正擾。
諾刹怛羅。
隷跛。
食精氣者 梵曰惹跢訶梨。惹尼也反。下同。
ᅟᅟ食胎者。梵曰蘖波訶梨惹。胎湯來反。一月爲胚。二月爲胎。
食血者。梵曰嚕地囉訶梨惹。
食肉者 梵曰荼娑訶訶梨惹。
食脂膏。古勞反脂也。
食髓者。梵曰米惹訶利惹髓。
食生者。鳴惹訶唎惹。又惹多。
食命者。爾尾哆訶利惹。
食祭祠者。祭子例反。祀也。祠以茲反。祭也。
食氣者。
食香者。梵曰度波訶唎惹。
食鬘者。麼哩呵唎惹。
食花香。布舍麼訶唎惹。
食果者。古火反。木實也。加草者非也。
食苗稼者。苗武儦反。卉𥬵[亻*鹿]甫喬反。稼古訶反。在種也。
食火祠者。大梵阿疙𩕳。
食膿者。奴冬反。盟白稠血也。
食大便者。主他訶利惹。此云屎。
食小便者。牟多羅訶利惹。此云尿。
食涕唾者。唾●●涕他計反。涙也。唾託臥反。口汁也。土臥反。
食延者。擁邏訶利惹叙速反。口液出。
ᅟᅟ食洟者。以脂反。鼻液也。又他計反。
食殘者。殘昨干反。餘也。
食吐者。萬跢訶唎惹梵曰。
食不淨物者。阿輸遮訶唎惹。
食漏水者。水塢駄迦訶唎惹。
友。云久尤久兩反。同志也。
夭。於非反。屈也。
賀嚩娜多。
嗢度跢。或本嗢度跢多。但有多字非也。
疥癩。疥梵曰波麼。疥皆誡反。小瘡也。癩來蓋反。又作癘。同病也。
瘡癬。瘡楚良反。古作創。痍也。梵曰嚩羅陀。癬息淺反。又瘲皮上微瘡癢也。
痔漏。痔直里反。虫食下部病也。
癰疽。癰於容反。疽也。疽七餘反。癰也。又得案反。黄病也。
痩。所救反損也。
乾。古寒反也。古作漧。
殄。田典反。絶也盡也滅也。正作𣧩也。又徒典反。滅也。
欖麼。又云藍婆。此云結縛。童子經云。其形如蛇。
尾攬麼。或云毘藍波此云離結。
鉢囉欖麼。鉢羅此云甚。欖摩此云結縛。
塢欖麼。
賀哩底。
賀哩計試。
賀哩氷蘖欏。
迦里迦囉哩。
劍母疙里縛。
迦枳(枳又已又至)。
迦欏戎娜里。
摩帝(或末但底末帝)。
曼膩(膩或雉)。
弭膩(或迷雉或楬邏迷雉)。
悉底(或死底或悉地)。
末娜。
麼娜曩。
麼怒得迦吒。
烏跛末娜。
畢㘑底(此云餓鬼)。
汙惹賀哩(或烏社計利膩食生氣顏色鬼)。
阿捨寧。
疙囉薩寧(食胎鬼)。
阿虞儞魯迦(*虞又伽儞又地)。
囉乞史底迦。
質怛哩比舍止迦(哩又羅)。
布羅拏(此云圓滿)。
跋捺囉迦。(㮈囉迦或云雉哩柯)
阿儗𩕳(𩕳或儞火神)。
囉乞史底迦。(羅刹)
蜜怛羅迦里迦。
乙哩。(或頡利)
史羅乞史底迦噉。徒敢反。食又垢啖。
君姹。或軍叉。
𩕳君姹。𩕳或疷姹。或儞或耻。
難娜尾史努欏。尾史努羅。或蘋細羅。或婢率怒邏。
謨賀。
蘇試摩矩舍乞使。或雉舍惡器。
計矢𩕳。(矢尸旨反正作矢也)
劍冒餌蘇。(餌仍吏反又作粥●。又而志反)
阿密悍囉。(或本無阿字)
咯呬跢乞使。(或盧𠰘多惡器)
迦者囉(呼段反呼也)
歙。(許及反。又舒渉反後漢有歙又縣名在新安)
甚。時鴗時𣏞二反。過也。
賀哩底。
難娜。
氷蘖羅。赤黄色。
餉棄𩕳。𩕳又儞。
迦以迦。以又里。
禰縛蜜怛囉。或本無囉字。
禁婆羅。或本無羅字。
君娜牙。又軍多堂尸徒多羅。梁云白牙
ᅟᅟ或槊耳。
阿曩羅。
弓。(居隆反躬也)。
爍底。
犁(力脂反又郎奚反。墾田器也)。
圍(王非反周合也)。
欺誑。(欺未其反詐也。誑九妄反又弓放反欺也□作□)。
沒囉憾銘。(或跋羅或寐此云梵天)
嘮捺哩。嘮盧刀反。此云眞怒神。
矯摩羅。矯居治反。或作橋。正作矯也。矯友反。改邪從正強也。羅或本作利哩兩字。
吠瑟拏微。
愛奈哩(此云帝釋)。
嚩囉呬。
矯吠里。
嚩嚕柅(水天)。
夜弭野。
嚩葉尾野。
阿疙𩕳耶(𩕳又尼此火天)。
麼賀迦離(此云大國)。
畢舍支。又云比舍遮。此云厠神。
踰繕那。舊曰由旬。又曰踰闍那。又曰由延。皆訛也。踰繕那者自古聖王一日軍行也。舊傳一踰繕那四十里矣。印度國俗乃三十里。聖教分一踰繕那爲八𤘽盧舍。𤘽盧舍者謂大牛鳴聲所極聞稱𤘽盧舍。分一𤘽盧舍爲□百□分。一弓爲四肘。分一肘爲二十四指。分一指節爲七宿麥。乃至蝨蟻隙塵·牛毛·羊毛·菟毫·銅水·次第七分。以至細塵。細塵七分爲極細塵。極細塵者不可復拆拆即歸空故曰極微也。
劫比羅羅刹女。劫比羅又云迦比羅羅刹女。具云反囉乞叉娑。略云羅刹。慈恩異惡下同。
[食*木]努摩。摩又羅。此云蓮花。
麼呬支。
謨哩迦。
那膩迦。那膩或多利。
耑攞𩕳。耑短官反。又作荋。時觀反。今音入𩕳或儞或那。
答跛𩕳。
羯攞施。
尾摩羅。
駄羅抳。抳又尼又儞。
賀哩室戰捺羅。
嚧𠰘抳。或胡盧呬尾抳又儞。
摩哩支。護跢捨。𩕳捨𩕳又扇儞。
嚩噜抳。此云水。
迦離。此云黒。
君惹囉。或高渾折羅或柯崘至。
米羅。
蘖散寧。
迦羅離。(離又智)
摩蹬儗。
氷蘖羅。(赤黄色)
頻努羅。(盤偸暹)
具哩。
巘駄哩。
矩畔膩。(又矩曼地)
迦𠻴儗。朗盧黨反。
婆囉𩕳。(或曷羅未儞也。𩕳又尼)
未那寧。或達兜檀羅欝多羅莎尼。寧又儞或尼。寧奴丁反靖也。
阿捨寧。或扇儞。或奢尾。
食胎。梵云揭婆訶梨尼。
食血。梵樓持羅訶梨尼。
包齒。梵惲姤羅。包布交□□物也。
驚怖。梵曰訶莎里柯。
沒囉憾彌。憾又柯。此云梵天衆。
怛拏業播。
持金剛。梵曰跋闍羅他邏。或扇持。
塞驀那。或莎干地。此云蘊。又云鳩摩羅。童子。又塞建那。又那作陀。
答麼。又多摩羅。
行雨。雨梵曰嚩哩施。吒又曰嚩羅沙。
震雷。雷梵曰尾庚。又云禰嚩誐羅惹地音路反。正作靁。
撃聲。聲梵曰舍駄。或云開發。
撃雷。雷梵曰阿捨儞。又云尾都牟。當見。田見两反。雷光也。陰陽相撃燿也出光也。
足行。足梵云波駄。此云脚。
炬口。或云鵂鶹口。
持地。地梵曰波哩地尾。又曰摩哩地尾。
黒夜。梵云迦攞囉底哩曳。
焔魔。此云鬼王。
無垢。梵曰菴末。又阿婆羅。
不動。梵曰蘇。跋邏。或云奢婆羅。
高髻。高梵塢多麼。髻者梵曰瑟膩衫。或云烏瑟。
百頭。百梵曰舍多。頭云尸羅。正云尸哩曬。
ᅟᅟ百臂。臂梵曰嚩句。正云部迦。臂音必移去聲。又畢臂反。肱也。
猫兒。猫又作猫。莫交反。人家養捕鼠者也。又武𠌮反。鼠狸也。𠌮音苗。鼠儞移反。孺子。正作[亠/兇]。又刃却反。兒梵曰。漁都能。末拏羅。
夜行。夜梵云儞哩縛索。
晝行。晝梵曰羅地哩。
愛粧。
忿怒。或羯喇炭那。忿敷粉反。又敷問反。怒也。
留難。或輕欺。
持刀棒。或斧鉞。棒切韻敷奉反掬也。敷容反。上聲兩手持也。又[艹/補]講反。説文棒大杖也。又作棓。今從木奉音也。
牙出。
意喜。
寂靜。或蘇麼。
燥暴。或旃茶(去)。
難多。或憚多。
呬林摩。
青色。或尼邏。
質怛羅羅刹女。
已上七十三女。
十輪經第五云。過去有國。名般遮羅。王號勝軍。統領彼國時。彼有一大丘壙所。名朅藍婆。甚可怖畏。藥叉羅刹多住其中。若有入者心驚毛竪。時國有人應合死。王勅典獄。縛其五處。送朅藍婆大丘壙所。令諸惡鬼食噉其身。罪人聞已。爲護命故。即剃鬢髮。求覓袈裟。遇得一行自繋其頸。時典獄者。如王所勅。縛其五處。磅丘壙中。諸人還已。至於夜分。有大羅刹母。名刀劍眼。與五千眷屬來入塚間。復有大羅刹母。名驢騾齒。亦有五千眷屬圍遶來入塚間。復有大羅刹母。名□𨲸髮。亦有五千眷屬。圍遶來入塚間。復有大羅刹母。名刀劍口。亦有五千眷屬。圍遶來入塚間。時諸羅刹□□眷屬。同起慈心解脱人縛。懺謝慰喩歡喜放還此人(云云)大集經云。閻浮提外東方海中。有琉璃山名之爲湖。其山樹神名曰無勝。有羅刹女名善行。各有五百眷屬圍遶。閻浮提外南方海中。有頗梨山。中有火神。有羅刹女名曰眼見。各有五百眷屬圍遶。閻浮提外西方海中有一銀山名菩提月山。有風神名曰動風。有羅刹女名曰無護。各有五百眷屬圍遶。閻浮提外北方海中有一金山。名功徳相山。有水神名曰水天。有羅刹女名修慚愧。各有五百眷屬圍遶。
怛儞也(二合)他。仁王經陀羅尼釋云。怛儞也他。解曰。此云所爲。古云即説。如意輪陀羅尼注云。所謂開如來藏説眞言尊勝陀羅尼。注云此名初者首頭名□□道子□名入道之首。
呬里呬里。千手陀羅尼注云。無礙。解脱義。
ᅟᅟ弭里弭里。千手陀羅尼注云。是解脱縛貪瞋癡慢義。
怛拏多嚩嬭。
縛計縛計。或鐸翅鐸翅。
護[𥎩*余]護[𥎩*余]。
駄囉駄囉。滅不孝罪。
賀囉賀囉。
左攞左攞。
祖魯祖魯。滅自讃毀他罪。
娑嚩賀。成就福智之義。亦云吉祥義。亦云圓寂義。亦云息災増益義。亦云無住義也。今取無住義。即是無涅槃。依此涅槃。盡未來際□□有情無盡期故□娑嚩賀也。凡□□又有或不失。從廣至略。從減至深。若得一字。現前者周千法界。性相平等。至究竟位。其觀行次第及字釋文如別儀軌等廣分別矣也。下同。
曩莫薩縛母駄南。曩莫又云娜莫。歸命也。又云。稽首。亦頂禮也。薩嚩者此云一切也。沒駄南此云覺。智。謂敬禮一切諸佛衆也。
鉢囉底曳迦母駄南。鉢羅底者此云辨四才也。順此方言辨才也。瑜伽釋云。鉢羅字爲種子。詮般若波羅蜜多無所所得。證諸法本來不生之也。
母駄南。如上解。
遏囉曷檐。或云阿羅字跢喃。或云阿多南。敬禮□世阿羅漢衆□□。
毎怛㘑野寫冒地薩怛嚩野。彌勒菩薩摩訶薩。
薩縛冒地薩怛嚩南。敬禮一切菩薩摩訶薩衆。
阿曩誐弭南。敬禮不來果衆。
塞訖哩娜誐弭南。或云塞訖唎哆誐弭喃。敬禮一來果衆。
素噜跢半曩南。或素噜哆半曩喃。敬禮預流果衆。
三藐蘖跢南。或糝藐誐多喃諸世間。
三藐鉢羅底半曩南。或糝藐鉢囉底半曩喃。已住眞實所。
波囉憾麼野。梵天。上方。
印捺囉野。帝釋。東方。
鉢囉惹跛多。大梵天王。
伊舍曩野。大自在天東方。
阿疙曩曳。火天。東南方。
嚩野吠。風天。西北方。
嚩噜拏野。水天。西方。
琰麼野。焔魔天也。此云鬼王。南方。琰以閑反。玉也。監染反。璧也。
塢遍㮈羅野。
吠室囉麼拏。毘沙門天。北方。
藥乞灑地鉢多曳。藥叉二十八將。
地哩多羅瑟吒羅野。
彥達嚩地鉢多曳。地國天。并二十八將。
尾噜荼迦野禁畔拏地鉢多曳。増長天。并二十八將。
尾噜播乞灑野曩誐地鉢多曳。廣目天。并二十八將。
デイバ禰嚩南(天衆)。
曩誐南(龍衆)。
阿蘇羅南(阿修羅衆)。
麼魯跢南(麼音多)。
誐噜拏南(迦樓羅衆)。
彥達嚩南(音樂神衆)。
緊娜囉南(歌神衆)。
摩護囉誐南。腹行神衆。
藥叉乞灑南。勇猛鬼神衆。
囉乞察娑南。羅刹衆。
畢㘑跢南(餓鬼衆)。
比舍左南(厠神衆)。
部跢南(鬼神衆)。
禁伴拏南。守宮婦女鬼衆。禁音矩。
布旦曩南(臭鬼衆)。
羯吒布日曩。奇臰鬼衆。
塞建娜南。鳩摩羅童子衆。
温麼娜南。狂鬼衆。
車耶南。影鬼衆。
阿鉢娑麼囉南。羊頭鬼衆又一切外道士。
塢娑多羅迦。食人精氣鬼衆。
賛捺羅素里野喩。
諾乞察怛囉南。二十八宿衆。
疙羅賀南。七曜衆。
乳底釤南。或樹(彥)或竪。
嘌史南。或頡利野。一切諸天仙衆。
悉駄沒囉哆南。
悉地野尾儞野南。成就明仙衆。
遇哩曳。遇或高。
彥駄哩曳。
蘘虞里曳。蘘或尚或甞。儞羊反。
阿密。嘌跢曳。
染婆𩕳曳。染婆又謄跋。
佐閉置曳。
捺羅弭膩曳。
捨嚩曳。賛拏里曳(賛或旃)。
摩澄儗曳。
曩誐紇哩乃夜野。曩誐云龍。紇哩乃夜野女人愛行。
誐噜拏紇哩乃夜野。誐噜拏者妙翅鳥。紇哩乃夜野者女人愛行。謂金翅鳥女愛行云也。
摩曩枲曳。此云慈。
摩訶摩曩枲曳。此云大慈心。枲曳或雖尼易。
ᅟᅟ灑拏乞灑哩曳。或教荼惡殺利。
麼抳跋捺羅野。摩抳此云實。跋捺羅野者此云賢。
三滿多跋捺羅野。三滿多此云普。又云遍。跋捺羅此云賢。野字者依八轉聲中第四爲聲也。爲彼作禮故名爲也。野字皆准知也。
摩賀三滿多跋捺羅野。此云大慈賢。
摩賀三摩野。此云大誓。
摩訶鉢羅底細羅野。細羅又莎羅那耶。摩賀者大。鉢囉底者瑜伽釋云。鉢羅字爲種子。詮般若波羅蜜多無所得。證諸法本來不生之也。
試多縛曩野。
摩賀試多縛曩野。
摩賀難拏駄囉抳曳。
母呰隣娜野。
惹演底曳。
扇底曳。
阿濕縛訖哩跢野。或阿説。或阿舍傷□
ᅟᅟ摩訶摩庾哩野。尾儞野囉惹。大孔雀明王。
顛狂。顛都賢反。病也。可作瘨也。癲狂者是崩病也。此病有二種。一邪風所得二邪鬼所著也。
癇病。癇胡□反。小兒瘨病爲癇病。
佛世尊龍王。梵云沒駄倶羅耶誐拏羅惹。謂佛世尊勝力超過故喩龍王。花嚴經云。大龍身中從定出。大龍身中入正定。諸龍變化佛自在菩薩神力亦難思。又云佛號大龍淵。
ᅟᅟ梵天龍王。梵云沒羅訶麼誐拏羅惹。大海中有大龍王名曰出生風水。從其頂出生澄水。從其尾末出生𢷋嵐。由是龍故大海水風常恒相續無有斷絶。
帝釋龍王。因多羅誐拏羅惹。
大海。梵云摩訶娑母多羅。海龍王經云。海龍王號光耀。又云海龍王。白佛言。我從劫初。住正大海。從𤘽樓秦如來。貞於□大到大海之中。諸龍妻子眷屬其□海龍衆妻子拳屬繁齊弘多。設欲計校不可窮盡。唯然世尊如此云何有何變怪。佛告龍王。其於佛法。出家奉律。行戒不具。現戒成就。建惑犯行。不捨眞見。不墮地獄。如斯之類。壽終已後。皆生龍中。佛語龍王。拘樓秦佛時。九十八億居家出家違其禁戒皆生龍中。拘那含牟尼佛時。八十億居家出家毀戒恣心壽終之後皆生龍中。迦葉佛時。六十四億居家出家犯戒壽終之後皆生龍中。於我世中九百九十億居家出家若干鬪諍習。若干行誹謗戒經生龍中。今有生者。佛語龍王。以是之故。仁在大海中。詣龍妻子眷屬不可稱計。我般泥□跢。多南惡優婆塞違失禁戒。當生龍中。或墮地獄。海龍王白佛言。於今棄家爲道犯戒比丘墮於龍中者。有何殊特。佛言棄家覺行於今犯戒比丘墮龍中者行於方便。不能清淨。又有至心信於佛法。以至心力。龍中壽經生天上人間。當見賢劫所眞諸佛皆當見之假使不以解脱者。悉於拔陀劫泥洹除志大乘者龍王且觀佛教廣大綠出家之壽持棄諸法得超異願。探玄記。大海龍世界長壽。此是惡道難處。長壽者。如説右脇著地未動之間已經賢劫千佛世。更一轉時復經爾許時。但暫臥息。有爾許時。況其一生何可計知。
海子。同經云。有龍王子。號曰威首。又云愛現。又云。強威女寶錦(云云)。
娑蘖羅。或云娑伽羅。是鹹海之龍也。有云是城名。昔有國王。斷仙人足。仙發憤死。龍身變此因。以爲池也。從此顯名。又娑伽羅者。有人言從國立名。住在娑伽羅國。此國近仙人。而王觸誤仙人。仙人呪此國令成海。此龍居其中。從本國立名也。有人言娑伽羅海名也。花嚴經第五十一云。娑竭羅龍王。欲現龍王大自在力。饒益衆生。咸令歡喜。從四天下。乃至他化自在天處興大雲網周匝彌覆。其雲色相無量差別。或閻浮金光明色。或毘瑠璃光明色。或毘瑠璃光明色。或白銀光明色。或頗梨光明色。或矣薩羅光明色。或馬璃光明色。或勝藏光明色。或赤眞珠光明色。或無量香光明色。或無垢衣光明色。或清淨水光明色。或種種莊嚴具光明色。如是雲網周匝彌布。既彌布已。出種種色電光。所謂閻浮檀金色雲出瑠璃色電光。瑠璃色雲出金色電光。銀色雲出頗梨色電光。頗梨色雲出銀色電光。牟薩羅色雲出馬惱色電光。馬惱色雲出牟薩羅色電光。勝藏寶色雲出赤眞珠色電光。赤眞珠色雲出勝藏寶色電光。無量香色雲出無垢衣色電光。無垢衣色雲出無量香色電光。清淨水色雲出種種莊嚴具色電光。種種莊嚴具色雲出清淨水色電光。乃至種種色雲出一色電光一色雲。出種種色電光。復於彼雲中。出種種雷聲。隨衆生心皆令歡喜。所謂或如天女歌詠音。或如諸天伎樂音。或如龍女歌詠音。或如乾闥婆婆歌詠音或如緊那羅女歌詠音。或如大地震動聲。成如浩海水波潮聲。或如獸王。哮吼聲。或如好鳥鳴囀聲。及餘無量種種音聲。既震雷已。復起涼風令諸衆生心生悅樂然後乃降種種諸雨。利益安樂無量衆生。從他化天至於地上於一切處所雨不同。所謂於大海中雨清冷水。名無斷絶。於他化自在天雨簫笛等種種樂音。名爲美妙。於化樂天雨大摩尼寶名放大光明。於兜率天雨大莊嚴具名爲乘髻。於夜摩天雨大妙花名種種莊嚴具。於三十三天雨衆妙香名悅意。於四天王天雨天寶衣名爲覆蓋。於龍王宮雨赤眞珠名涌出光明。於阿修羅宮雨諸兵伏名降伏怨敵。於北欝單越雨種種花名曰開敷。餘三天下悉亦如是。然各隨其處所雨不同。雖彼龍王其心平等無有彼此。但以衆生善根異故。雨有差別。同卷又云。大海有四寶珠具無量徳。能生海内一切珍寶。若大海中無此寶珠。乃至一寶亦不可得。何等爲四。一名積集寶。二名無盡藏。三名遠離熾。四名具足莊嚴。佛子此四寶珠一切凡夫諸龍神等。悉不得見。何以故。娑竭龍王以此寶珠端嚴方正置於宮中深密處故。又云。大海有四熾然光。又云。大海有四熾然光明。大寶布在其底。性極猛熱。常能飮縮百川所注無量大水。是故大海無有増減。何等爲四。一名日藏。二名離潤。三名火焔光。四名盡無餘。若大海中無此四寶。從四天下乃至有頂其中。所有悉被漂沒。此日藏大寶光明。照融海水悉變爲乳。離潤大寶光明照觸其乳悉變爲酪火焔光大寶光明。照融基酪悉變爲蘇盡無餘大寶光明。照融其蘇變成醍醐。
ᅟᅟ娑蘖羅子。花嚴經五十二云。娑竭羅龍王太子名閻浮幢。
摩竭龍王。或云鯨龍王。又云摩伽羅魚。此云極大魚。謂是鼇魚也。
難駄。此云喜。又云歡喜。
塢波難駄。此云小喜。又云賢。又云賢歡喜。大日經疏云。若加鄔波字者。其色稍淺。
那羅小那羅。小或塢波。
善見。梵云蘇達梨舍那。
婆蘇枳。又云和修吉。此云九頭。繞妙高山。食細龍之類也。此水生龍也。
徳叉迦。此云多舌。舌有多故。或由綺語故名多舌。
阿魯拏。
婆噜拏。大日經疏。此是大海中龍也。此云水爲一切魚形龍王。
師子。或娑楞伽。或云六體。正云僧呬曩。
有吉祥。吉祥梵懵伽羅。
吉祥胭。胭又毛烏前反。又烏賢反。喉也。又作胭咽又於田反。
吉祥増長。
吉祥賢。
無爲大力。大又無。或云匍匐。正云摩訶沫麗。
設臘婆。
妙臂(或善肩)。
妙高(梵云蘇迷盧)。
日光。梵云阿爾地耶。鉢刺婆。
月光。又云月。梵云戰達羅鉢刺婆此云月光。
大吼。或儛常口反。呼后反。牛鳴。又作作呴吽。又乃后反。噑聲也。
震聲。
雷電。
撃發(或破)。
降雨。雨于矩反。雨液也。羽遇反。雨貎可作䨒也。梵云嚩羅舍。
無垢光。
頞洛迦頭。
跋洛迦頭。或波里。或無頭字。
馬頭。馬梵云賀野。此云馬頭山龍也。首如馬頭。
牛頭。牛梵云波主。此牛頭山龍也。首如牛頭。
鹿頭。鹿梵云摩里誐。
象頭。梵云伽耶山。
濕力。
歡喜。或注甘露。龍王。又云難陀。
奇妙。又種種。
妙眼。或種種眼。或奇妙眼。
妙軍。或奇好軍或種種軍。
護嚕拏。
那母止。
母止。
母止隣陀。西域記第八云。日支隣陀龍池南率堵波迦葉波救如來溺水處也。迦葉兄弟時堆神道。遠近仰徳黎庶歸心。世尊方遵迷徒大權攝化。興布密雲降注暴雨。周佛所居令獨無水。迦葉是時見此雲雨。謂門人曰。沙門住處將不漂溺。泛舟來救。乃見世尊覆水如地路。河中流水分渉現。迦葉見已心伏而退。
羅婆拏。
羅笈婆。
室里。此云。山。
山孤。或云室里孤或大山。
濫母嚕。西域記第三云。藍勃盧山。山嶺有龍池。周三十餘里。綠波浩汙清流皎鏡。昔毘盧釋迦王前伐諸釋四人拒軍者。宗親擯逐各事分飛。其一釋種既出國都。跋渉疲弊中路而止。時有一鴈飛趣其前既以馴狎。因即乘鷹其鴈飛翔下此池側。釋種戲遊遠適異國迷不知路假寐樹陰。池龍少女遊覽水濱忽見釋種恐不得當也。變爲人形即而摩拊。釋種驚寤因即謝曰覊旅羸人何見親拊。遂欵慇懃凌逼野合。女曰父母有訓祇奉無違。雖蒙惠顧未承高命。釋種曰山谷香冥爾家安在。曰我此池之龍女也。敬聞聖族流離逃難幸因遊覽敢慰勞弊。命有讌私未聞來旨。況乎積禍受此龍身。人畜殊途非所聞也。釋種曰一言見允宿心斯畢。龍女曰敬聞命矣。唯所去就。釋種乃誓乃誓心曰。凡我所有福徳之力。令此龍女擧體成人。福力所感龍遂改形。既得人身深自慶悅。乃謝釋種曰。我積殃運流轉惡趣。幸蒙垂顧福力所加。曠劫弊身一旦改變。欲報此徳糜躯未謝。心願陪遊事𤘽物議。願曰父母然後備體。龍女還池向父母曰。今者遊覽忽逢釋種福力所感變我爲人。情存好合敢陳事。實龍王心欣人趣情重聖族。遂從女請乃出池。而謝釋種曰□不遺非類。降尊。就卑。願臨我室敢供灑掃。釋種受龍王之請遂即其居。於是龍宮之中親迎備禮。燕爾樂會肆極。歡娛釋種覩龍之形心常畏惡。乃欲辭出。龍王止曰。幸無遠舍。隣此宅居。當令據壃土稱大號總有。臣庶祚延長世。釋種謝曰此言非異。龍王以寶劍置篋中妙好白㲲而覆其上。謂釋種曰幸持此㲲以獻國王。王必親受遠人不貢。可於此時害其王也。因據其國不亦善乎。釋種受龍指誨便往行獻鳥仗那王。躬擧其㲲。釋種執其袂而刺之。侍臣衞兵諠亂階陛。釋種麾劍告曰。我所杖劍神龍□授以誅後伏。斬不不臣。咸懼神武。推尊大位。於是㳂弊立政表賢恤患。已而動大衆備法駕即龍宮。而報命龍女以還都。龍女宿業未盡餘報猶在。毎至讌私首出九龍之頭。釋種畏惡莫知圖計。伺其寐也。利刃斷之。龍女驚寐寤曰。斯非後嗣之利非徒。我今有小損傷。而儞子孫當苦頭痛。故此國族常有斯患。雖不連緜時一發動。釋種既沒其子嗣位。是爲嗢呾羅𡱝那王(唐言上軍)。
有蠱。
無邊或云阿難得迦。
羯諾迦(此云金仁)。
象羯磋。或云[亻*鳥]腋或云葛里。
黄色。黄梵云尼多羅。或云黄目。大日經疏云臂多。此黄色龍王矣。俗曰中史官爲黄色龍王。灌頂經云。佛告阿難。中央黄龍神王。其上首名曰闍羅波提□□□龍王典領中央。諸小龍輩萬億及山精雜魅十二萬億。若諸人民憂悲衰惱怪災厄水火之難諸怪屡生。亦當應寫上龍王名字。各隨所主厭除方怪令其消滅。呼是龍王名字之時。是諸小龍山精雜魅即便隱毒不復害人。萬民懽樂國土安寧。雨澤以時民無燕亂。人王喜悅稱善無量。
赤色。赤梵云染部。又云囉矩多。大日經疏云。路係多。是赤色龍王也。俗曰夏官爲赤色龍王也。灌頂經曰。佛告阿難。南方赤龍神王。其上首者名那頭化提。五七三十五龍王典領南方。五十萬億諸山精魅鬼。二十萬億弊小龍輩。吐毒氣者害於人民。令其攝毒莫復害於人。有得毒病者皆當呼此龍王名字。諸萬姓休息安寧病消熱除龍王施。
白色。白梵云逝多。又云白相。大日經疏云。訖勞是白色龍王也。俗曰秋官爲白色龍王。灌頂經云。佛告阿難。西方白龍神王。其上首者名呵婁薩叉提。三七二十一龍王典領西方。九十萬億諸小龍輩及山精魅鬼十二萬億。有疾急者喚是龍王名字之時。是諸小龍各攝毒惡不害萬民。長得歡樂衆病除愈。
ᅟᅟ𧫦羅葉。或云𧫦羅具多羅。
商佉。或云螺具。
阿跛羅。此云無等。具如上卷解。
黒。梵云尼欏大日經疏云。訖嘌瑟拏。是黒色龍王也。俗曰冬官爲黒色龍王。灌頂經云。佛告阿難。北方龍神王。其上首者名□那業提婁。四七二十八龍王典領北方。百億諸小龍輩及山精魅鬼十三萬億。毒病疾厄恐怖之日。喚是龍王名字之時。諸小龍輩各攝毒氣不復害人。萬民安樂病苦消除。衆善神處龍王力也。
小黒。梵云塢波訖嘌瑟拏。
力天。
那羅延。或云毘㝹。
劍麼羅。
石膊。膊又扇。韻詮職綠反。上聲切肉也。切韻殊剸反。措音淺。
弶伽。或云殑河或云恒河。住此河龍王歟。
信度。又云□頭。恐住此河部王歟。
縛蒭。或云叉。恐住此河龍王歟。
枲多。或云私陀。恐住此河龍王歟。
吉慶。慶或祥。
無熱惱池。西域記第一云。贍部州之中池者。阿那婆答多池也。唐言無熱惱。舊曰阿耨達池訛也。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八百里矣。金銀瑠璃頗胝飾其岸焉。金砂彌漫清波皎鏡。大地菩薩以願力故化爲龍王。於中潜宅出清冷水給贍部州。是以池東面銀牛口流出殑伽河。舊曰憚河。又曰恒伽訛也。遶池一匝入東南海。池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舊曰辛頭河訛也。遶池一匝入西南海。池西面瑠璃馬口流出縛蒭河。舊云博叉河訛也。遶池一匝入西北海。池北面頗胝師子口流出從多河。舊曰私陀河訛也。遶池一匝入東北海。或曰潜流地下出積石山即從多河之流爲中國之河源(云云)此龍離三熱惱故。一非沙熟所爍二無風吹衣露形。三無妙翅鳥所食。無此三種所生熱惱名無熱惱。花嚴經云。大地菩薩爲此池龍。於大悲雲蔭覆一切衆生離苦門而得自在。於鱗甲中流出諸水。日夜無竭。濟贍部州諸有情類。又無熱。惱池者喩法身無生死熱惱也。諸佛滅應歸眞故云皆至是處也。
善住。瑜伽第二云又近雪山有大金崖名渄天脇。其量縱廣五十踰繕那。善住龍王常所居鎭。又天帝釋時來遊幸此中。有樹名曰善住多羅樹。行七重圍遶。復有大池名漫陀□尼五百小池以爲眷屬。善住大龍與五百牝馬前後圍遶。遊戲其地。隨欲變現使入此池。採蓮花根以供所食。梵云修婆羅致提。晋言善住。
𧫦羅跋拏。此云自在。西域記第三云。𧫦羅鉢呾邏龍王。池周百餘歩。其水澄清雜色蓮花同榮異彩。此龍者即昔迦葉波佛時。壞瑿羅鉢呾羅樹葉比丘者也。故令彼土請雨祈晴必與沙門至池所。彈指慰問隨願必果。
持地。梵云達羅達羅尼。持地者猶如大地持萬物矣。
持山。梵云達羅波羅多。
持光明。梵云達羅塢呾麼。
賢善。
世賢(世又寶或爾修跋陀羅)。
力賢。
寶珠。梵云劫地洛迦。此云寶珠。又云寶樹。
ᅟᅟ珠胭。胭或頂烏前反喉也。
二黒。梵云駄波野尼囉。
二黄。梵云駄波野尼多羅。
二赤。梵云駄波野囉矩多。
二白。梵云駄波野逝多。
花鬘。仁王經陀羅尼釋云。案梵本云摩羅。此翻在額上者是之也。
赤花鬘。同上赤又同上。
犢子。
賢句。或云賢處。或云賢衣。
鼓音。梵云銘利娑縛羅。
小鼓音。梵云塢波銘利娑縛羅。
菴末羅津。或云阿落渚。
寶子。或云戲兒。
持國。或云提頭頼吒。
増長。或云毘樓略叉。
廣目。或云西目。亦云毘樓博叉。又云醜目。
ᅟᅟ多聞。或云薜室羅末拏。亦云鳩鞞羅。
車面。車梵云車迦駄羅陀。面梵云陀嚩塢。
ᅟᅟ占箄野迦。或曰可畏。箄音俾移反。又府移反。取魚竹器也。
驕答摩。或云瞿曇牛糞種子。
半遮羅。毘沙門天八將夜叉神第八將神也。
五鬘。
光明。梵云縛婆娑。摩訶衍論第二光。光明而爲相身以淨光明而徒衆。
頻度。
小頻度。
阿力迦(力或)。
羯力迦。
壙野。梵云阿吒毘。
緊質𩕳。或云金汦尼。或云緊析里。
賢質迦。或云緊折諾迦或金者那柯。
●駄迦。或傍齒。或摩尼得柯。
黒驕答摩。或瞿曇。牛糞種子。黒梵云迦羅。
ᅟᅟ蘇摩那。
人。梵云摩奴闍。此云人生。
根人。或瀋博迦或齒人。
上人。梵云嗢呾羅摩奴闍。
摩蹬迦。
曼拏洛迦。
非人。
頞拏迦。
最勝。梵云塢多底。
朱欏迦。
阿嚕迦。
𧫦羅。𧫦□音反。於題反。是龍王名也。
ᅟᅟ𧫦羅鉢拏。或𧫦羅。是樹名。鉢拏。此云藥叉。
ᅟᅟ伊羅鉢那。亦□羅鉢多羅。此迦葉佛時。壞𧫦羅鉢呾羅樹葉比丘成龍王也。
阿囉婆路。路或陀。
摩羅婆路。路或陀。
摩那私。或云摩那斯。此云慈心。花嚴經云。將降雨時。先雲七日。待衆事。乃然後始雨故云慈心。
羯句摘迦。
劫比羅。
勢婆洛迦。
青蓮花。或云嗢鉢羅。隨花得名也。
有爪。
増長。
解脱(或云木叉)。
智慧(或云般若)。
極解脱。或云極木反浮地。
毛緂馬勝二或云甘跋羅。或云[王*單]多或阿説迦。緂又作毯。
𧫦羅迷羅二。
難陀跋難陀二。難陀云喜。跋難陀云賢喜。此二龍王者兄弟。善應人心。風不鳴滌。雨不破塊。能令人喜。後性賢令喜故以爲名。
ᅟᅟ阿齒羅。
大善現。梵云摩修陀里沙那。
遍黒。
遍虫。虫音許緯反。鱗總名也。蟲也。又肝鬼反。山海經云。補翼之山多蝮虫。今亦作蟲字也。
妙面。梵云修木珂。
鏡面。梵云阿陀里沙那木珂。
承迎。承音暑凌反。奉從也。迎音奚敬反。迓也。又語京反。正作迎。
巘駄羅(或達囉儞羅)。
達弭拏(或)達羅尼。
二黒。
二白。
二小白龍王。十住心論言。龍及金翅鳥各有四生。謂卵胎濕化。大海水下。有娑伽羅龍王宮。縱廣八萬由旬。七寶所成園苑泉池衆鳥和鳴。佉低羅山此云持雙。内海有難陀憂波難陀二大龍宮。大海之北爲諸龍王及金翅鳥生大樹。名曰居叱奢摩離。此云鹿聚。其樹根本周七由旬入地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遍覆五十由旬。其樹東面有卵生龍及卵生金翅鳥。宮南面有胎生龍及胎生金翅鳥。宮西面有濕生龍及濕生金翅鳥。宮北面有化生龍及化生金翅鳥。宮此等諸宮並皆縱廣六百由旬衆寶莊嚴。正法念經云。若多瞋癡。生大海中。深萬由旬。龍所住地。名曰。戲樂。縱廣正等三千由旬。龍王滿中。一者法行二非法行一護世界二壞世間。法行龍王住處宮殿不雨熱沙。謂於前世受外道戒行於布施而不清淨。以瞋恚心願生龍中。憶念福徳隨順法行。無熱沙苦。然其頂上有龍蛇頭。其名曰七頭龍王。象面龍王·和修吉龍王·徳叉迦龍王·難陀跋難陀龍王等。以善心故。依時雨令諸世間五穀成就豐樂安隱。不降災雹。信佛僧於四天下降澍甘雨。非法龍王所住之處常雨熱沙焚燒宮殿及其眷屬。磨滅復生。其名曰惱亂龍王·奮迅龍王·黒色龍王·多聲龍王。若諸衆生不行善法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如是惡龍増長熱於四天下起惡雲。五穀不成能壞世間。若閻浮提人隨順法行。五十七億龍。住於衆流。此依彼經。略明二類。非法行龍王者。若人以瞋恚心。梵燒僧房聚落城邑。生大海中。受毒相害。命長者壽一中劫。法行龍王者。若人受外道戒不行淨施。持以揣食。與惡戒者及諸賊人故生龍中。憶往福徳。隨順法行。命極長者。壽一中却。
凡經中所連龍王等者。皆是法行龍王也。所以者何。如是諸大龍王而爲上首及種類眷屬於此大地。或時震響或放光明。或降甘雨。成就苗稼。已曾見如來。受三歸依。并受學處(云云)。
睡覺。睡是僞反。寐也。竹垂反。履眠也。覺古孝反。睡覺也。
王怖。囉惹婆耶。此王難也。
賊怖。主囉婆耶。此賊難也。
水火等怖。鳴娜迦婆耶。水難也。阿㘈尼婆耶。火難也。
兵怖。跛羅斫訖羅婆耶。此兵難也。
飢饉怖。阿捨儞婆耶。此飢饉難也。
夭壽死怖。阿迦羅沒哩底庾婆耶。此横死難也。
地震動怖。駄羅抳部彌劍婆耶。此地動難也。
獸怖。獸者。摩里誐。怖者捨毘多。
ᅟᅟ時享保八癸卯年南呂初三日。以栂尾藏庫之書本繕寫畢。
南嶽沙門靜澄投筆於洛陽京極密寺焉
孔雀經音義下卷
ᅟᅟ 日本東山坐禪沙門記
戶(胡古反)。
韈駄寧(或跋達泥或跋羅提)。
齲㘑(或口提或毘提)。
尾齲(或區麗)。
弩謎(弩。或曇。或覃或古)。
毘舍浮(或毘首撫)。
滿膩(或曼睇或曼持)。
伽㘑(伽或揭)。
難底(難或憚)。
曩彌(或奈睇或那智)。
曩膩(膩或地。或儞。或尼)。
羯句忖那(或倶留孫)。
難底(難或憚或檀)。
建左寧(寧又泥)。
羯諾迦(或柯那供)。
難多(難或檀)。
尾孺(而遇切亦作孺)。
門嬭(或文提或刎睇)。
入嚩黎(或樹麗或坐離)。
染謀(染或瞻或剡謀莫浮反圖也)。
曼膩底計(或[忄*奈]地或治底計)。
僧(思孕反)。
係(或僧祇係音古詣反)。
納脾(或部素帝脾音頻卑符反二反心也)。
迦麼里(或迦末儞)。
劍母捺哩(或甘部達𡀔枳)。
能瑟𪘨(或宕瑟室麗或達殺智)。
勃陵(或苾陵)。
嗢娜野納(或烏陀演那)。
那羅野抳(野抳又演儞)。
娑鉢捨𩕳(一又尼)。
孺底(或竪帝或利反或樹底)。
賀哩柅(一又尼)。
難底(難又檀)。
試吠(或佉上)。
播抳𩕳(抳𩕳或膩儞)。
薩怛吠(或薩埵丁惠反)。
播左抳曳(或遮哩尼裔)。
葬迦哩(葬迦或傍句或明狗)。
矩●㰅計(●倉干反●字猪拏也)。
吠卒怒(或毘紐)。
羂索。大日經疏文。云何羂索心。謂一切處住於我縛爲性(云云)。
幻刀(上胡辨反。化也)。
嚕捺羅。或胡嚕捺羅。或摩醯手。
三戟叉。戟梵云主羅尾娑。
塞騫那爍底。或娑于陀。
跋磋那娑毒。梵云尾娑。
訶羅遏羅毒。
迦羅倶吒毒。此云所應斷已斷也。
牙齒毒。
螫毒。上施石反。虫行毒也。關西音□山東音㸌又音哲。又始亦反。
根毒。梵云牟羅尾娑。
未毒。
疑毒。梵云尾枲枳多麼尾娑。大日經疏云。(二本十四右)云何疑心。謂常收持不定等事(云云)。
眼毒。梵云舍乞瑟尾娑。
電毒。梵云尾都牟尾娑。
雲毒。梵云佉尾娑。大日經疏云(二本二十五右)。雲心謂常作降雨思念也。
蛇毒。梵云薩跛尾娑。
龍毒。梵云曩誐尾娑。大日經疏云(二本十六右)。云何龍心。謂思念廣大資財云。
蠱毒。梵云輸沙怛羅娑誐羅尾灑瑜誐。
魅毒。
鼠毒。梵云曩倶羅尾娑舒□反穴蟲也。大日經疏第二云(本十九左)。云何鼠心。謂思惟斷諸繋縛者。如鼠見他箱篋繩係等輒好非理損壞(云云)。
蜘蛛毒。梵云枳智尾娑。蜘音直知反。蜘蟵也陟離反。蜘蛛也。蛛竹朱反。虫也。
象毒。梵云誐惹尾娑。
蝦䗫。蝦胡加反。蝦蟇也。䗫莫霞反。蝦也。正作蟇。居水澤土中之虫有四足。跳少歩者也。
蠅毒。上余亟反。説文虫之大腹者也。謂嗅臭赴集飛少虫也。余陵以仍二反。
蜂毒。梵云未羅[敕/虫]尾娑。軟容反。亦作螽字也。
人毒。梵云摩奴闍尾娑(疏二本十六左)人心者思念他利也。
人非人毒。緊那羅。其形似人頭一角。疑之人耶非人耶。故云人非人。或云馬頭人身也。
藥毒。
呪毒。
膳覩黎。膳或善或禪。音巿戰反。食也。
儞臾底。或度。亭喩反。底或陀由底。
染婆能。或贍跋南。或剡婆南。
娑賀怛哩。怛或訶。
儗抳(抳或哩)。
入嚩攞曩。或樹(時悅)攞。或座囉曩。又奈亦那答跛曩。曩又奈又那。
駄麼。又曇麼亦陀磨。
娑嚩娑底。或莎悉底或薩蘇割反。死底
ᅟᅟ畢隷多。梁言餓鬼。
比舍遮。梁言□鬼。
讁罰。讁陟革反。責也。又天厄反。
治。直之反。又丑吏。撰也。修也。
弶伽訶王。弶音渠尚反。河者梵云曩底。下同。王者梵云羅惹下同。又云殑伽音亦云恒伽。此云天堂來。無熱池從東銀牛口流出河也。五百小河。而爲眷屬。西域第四云。閻牟那河。東行八百餘里。至殑伽河。河源廣三四里。東南流入海處。廣十餘里。水色滄浪。波流浩汗靈怪雖多不爲物害。其味甘美細沙隨流。彼俗書記。謂之福水罪咎雖積沐浴便除。輕命自沈。生天受福。死而投骸不墮惡趣。揚波激流亡魂獲濟。時執師子國提婆菩薩。深達實相得諸法性。愍諸愚夫來此導誘當是時也士女咸會少長畢萃。於河之濱揚波激流。提婆菩薩和光。汲引俯首。反激。状異衆人。有外道曰。吾子何其異乎。提婆菩薩曰。吾父母親宗在執師子國。恐苦飢渇斯遠濟。諸外道曰。吾子謬矣。曾不再思妄行此事。家國綿邈山川遼夐。激揚此水。給濟彼飢。其猶却行。以求前及非所聞也。提婆菩薩曰。幽途罪累。尚蒙此水。山川雖阻如何不濟。時諸外道知難謝屈。捨邪見受正法。改過自新願奉教誨。尊勝珠林云。其有五義。一由沙多。二由世人。共爲祈福人入洗者罪滅。沒死者生列。三雖經劫壞名字常定。四佛多近。此宣説妙法五衆共委知。
信度河。此云驗河。無熱池從□□象口流出河也。五百小河爲眷屬。
嚩芻河。此云青河。無熱池西。從瑠璃馬口流出河。五百小河爲眷屬。
枲多河。此云冷河。無熱惱池北。從頗胝師子口流出河也。又云從多河。五百小河爲眷屬。花嚴經四十二云。無熱惱大龍王宮流出四河。無濁無雜。無有垢穢。光色清淨。猶如虚空。其池四面。各有一口。一一口中。流出一河。象口中出恒伽河。師子口中出私陀訶。於牛口中出信度訶。於馬口中出縛芻河。其四大河流出之時。恒伽河口。流出銀沙。私陀訶口。出金剛沙。信度河口。流出金沙。縛芻河口。出瑠璃沙。恒伽河口。作白銀色。私陀河口。作金剛色。信度河口。作黄金色。縛芻河。作瑠璃色。象河口廣一由旬。其四大河既流出已。各共圍遶大池七匝。隨其方面四向分流涌奔馳。入於大海。其河旋遶一一之間。有天寶所成優鉢羅花。波頭摩花。𤘽物頭花。芬陀利花。奇香發越。妙色清淨。種種花葉。種種臺蘂。悉是衆寶。自然映徹。咸放光明。互相照現。其無熱池。周圍廣大。五十由旬。衆寶妙沙遍布其底。種種摩尼。以爲嚴飾。無量妙寶莊嚴其岸。旃檀妙香普散其中。優鉢羅花波頭摩花。𤘽物頭花。芬陀利花。及餘寶花。皆悉遍滿。微風吹動。香花遠徹。花林寶樹。周匝圍遶。日光出時。普皆照明。池河内外。一切衆物。接影連輝。成光明納。知是衆物。若遠若近。若高若下。若廣若狹。若麁若細。乃至極小一沙一塵。悉是妙寶光明鑒徹。靡不於中日輪影現。亦復展轉。更相現影。如是衆影。不増不減。非合非散。皆如本質。而得明見。
設臘部河。
阿爾羅伐底河。又恃多伐底河。又叩刺奴伐底河。又阿利羅跋提河。又爾羅又巿多。又恃羅。此云金沙訶。北河西岸如來涅槃所也。名雙林。或土堅園林。
琰母娜河。或云閻牟那河。中印度殑伽河北也。具云染部捺陀。西域河也。又云閻摩羅河句賀河。
尾多娑多河。
設多訥噜。又云設多圍盧有□□□。
微播捨河。或云毘播奢河。在□國□。
羅伐底河。又云阿惹羅河。
戰捺囉婆誐河。或旃陀波羅婆。又旃荼羅。此云嚴熾。慈恩傳第二云。旃達羅婆伽訶此云月分。
薩囉娑嚩底河。娑嚩又莎(入)此云妙音樂天。或辨才天。又云美音天。
羯縒比𩕳河。縒音蘇可反。
盃喩史抳河。史抳又瑟儞盃布四反。又作环也。
迦尾哩河。正法念經云。南海濱有國名迦倶羅摩。其國有一大河名迦毘梨。種種林樹。以爲莊嚴。其水清淨。廣一由旬。長五由旬。
擔沒囉鉢拏河。
末度末度河。或末度□底。
益芻伐底河。或伊。
捺末那河。又耐秣陀訶。在跋祿羯呫婆國。南印度也。
燥密怛囉河。燥或修或騷。
尾濕嚩密怛羅河。濕嚩又莎或輪。
阿麼羅訶。
跢麼囉訶。又云多摩羅。又云多麼。此云天花也。
半者羅河。
素婆窣堵河。自阿鉢羅羅龍池流出河也。素又修又蘇。此河在烏仗那國。
鉢囉婆捺哩迦河。
答布多河。
尾麼羅河。
遇娜嚩里河。正法念經云。閻浮提於南面大海見有大河。名瞿陀婆利。其水清淨。廣一拘盧賒長二百由旬。
泥連繕那河。或尼連或凞連或□連同。
呬闌孃伐底。
妙高山王。梵云蘇迷盧。古云須彌山。梵云婆羅嚩多王如前。自海出。高八萬四千由旬。入海亦爾也。又云安明山。須彌山。於諸衆生心平等以四寶所成。東黄金。西白銀。北頗利。南瑪瑙。獨出九山故云妙高。
雪山。梵云四麼咀羅山。在黒山北。一名天山。一名寒山。一名白山。通歳常有雪。花嚴經第五十一云雪山頂。有藥王樹。名無盡根。彼藥樹根。從十六萬八千由旬下盡金剛地水輪際生。彼藥王樹。若生根時合閻浮提一切樹根生。若生莖時。合閻浮提一切樹莖生。枝葉花果悉皆如是。此藥王樹根能生莖。莖能生根。根無有盡名無盡根佛子彼藥王樹於一切處。皆令生長。唯於二處不能爲作生長利益。所謂地獄深坑及水輪中。然亦於彼初無厭捨。又云有藥王樹名善見。若人眼見者眼清淨。耳聞者耳清淨。鼻嗅者鼻清淨。舌舐者舌清淨也。身觸者身清淨(云云)此山長養一切智慧藥。
香醉山。梵云乾闥摩陀那。又名香山。其山有香人。嗅皆醉故。名香醉山。此山出生一切功徳香。探玄記云。香風山。應在香山西畔。有風穴故也。
百峯山。
竭地洛迦山。此云寶樹。似此方檐木。或云寶珠。探玄記云。或云伽底洛迦山。此云舌鞭山。
金脇山。脇或翅音記。花嚴□□□三云。伊羅鉢那□□於金脇□寶窟中無所變化。至於三十三天之上。爲欲供養釋提桓因。化作種種諸可藥物。
持光山。梵云彌樓山。此云高山。又云光山。
ᅟᅟ𩕳泯達羅山。正法念經云民陀山。廣八百旬。閻浮提南方。山海云𩕳又尼。起世經云。此曰魚山。形似魚觜也。兼名苑云。從此山梵唄始也或名牛頭山。又云尼民陀羅山。又尼民駄羅山。此曰持邊山也。海中有魚。尼民達羅。此山峯形彼魚頭故以爲名。
輪圍山。又云𤘽哿羅婆陀。小鐵圍山。遶小千中千界山也。又云斫迦羅山。正云𤘽羯羅。此曰輪圍山也。
大輪圍山。又云摩訶𤘽哿羅。此云大鐵圍山。遶三千大千界山也。長阿含經云。四天外有八萬天下而圍遶之。八萬天下外復有大海。海外復有大金剛山。山外復有山。亦名金剛。樓炭經云。大鐵圍山。此山攝持一切諸世界。
ᅟᅟ因陀羅石山。或云因陀羅勢羅寠訶山。此云帝釋窟。昔如來中止時。天帝釋以四十二疑事。書石請問。佛爲演釋。其迹猶在。
梵宅山。宅又住。
吉祥山(或云吉慶)。
善現山。梵云蘇補底。舊云須菩提。此云善現。灌頂經云彌栗頭陀利奢。
廣大山。或云毘富羅山。大日經疏云(第九。十七丁左)。毘當羅者是廣大義也。
出寶山。謂七金山也。
多虫山。
寶頂山。
出金剛山。金剛山者又云光□□探玄記文也。此山觀音所住處也。金剛者此漢語也。梵云越闍。又云斫迦羅。又云跋闍羅。約金剛有七種也。諸青綠赤碧黄紫白也。青色金剛能除一切障也。綠色金剛能除一切毒。赤色金剛能出得火。碧色金剛所求皆得。黄色金剛昇空身輕。紫色金剛正爲金銀玉鑚。白色金剛能澄水。古花嚴經云金剛山。新花嚴云輪圍山。大集經云。閻浮提外西方海中有一銀山。名菩提月。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曰金剛。高一由旬。廣六由旬。
阿蘇羅巖山。此山有摩揭陀國。見西域記第九。巖五銜反。又作作嚴。
毘摩質多羅山。或云吠摩質多利。或云寶錦。或云綺畫也。毘摩此云絲也。質多羅云種種也。又毘摩者云遍空。質多羅云種種嚴儀。舊云響高。云穴居者非敵對翻也。
電光山。
馬乳山。或云馬耳山。或云馬頭山。
月光山。梵云戰達羅鉢刺婆。又云雲月。持雙山山頂有兩道。日月所行也。
日光山。梵云阿爾地耶鉢頼婆。正法念經云。海中有一大山。名曰輪山。一切諸欲皆悉具足。大蓮花池。上味之菓。若食其菓生樂七日。緊那羅王。住此山中。以自業故心常歡喜。上中下業。反相俁樂。遊戲受樂。其日輪山。縱廣二千由旬。遇此山已。復有一山。名軍闍摩其山皆以白銀成就毘瑠璃光。□女天莊嚴。其山有樹。名曰女樹。於此山中遍山諸樹。天欲明時。皆生嬰兒。日出能行。至於食持。皆成小年。至日中時。身色盛莊。至日晡時。年已朽老。任杖而行。頭髮皓白如霜著樹。至日沒時。一切皆死。一切衆生。共業而行。隨所作業。隨業受報。正法念經云。過此海已復有一山。名曰牛王。其山具有一切衆生。於此山中出於牛頭栴檀之香。
摩羅耶山。正法念經云。廣長五百由旬。高三由旬。入於大海。此山多有栴檀(云云)或秣刺耶山。南印度境也。從此山龍腦香出。其由西域十卷在。此云光明山。此國名補陀落山近也。見開元綠。此名相同。又云摩離底數。此云鬘中。可見探玄記。摩訶衍論云。大海中有摩羅山。
頻陀山。數論外道居而修道山也。
賢石山。賢梵云跋陀羅也。山者隨相閑靜。賢聖所居。亦是修三昧之所。
質怛羅矩吒山。質多羅。此云雜地。倶吒此云山谷也。
金峯山。大集經云。閻浮提北方海中有一金山。名功徳相。高二十由旬。有一窟。名爲明星。廣一由旬。高六由旬。又是此間應在金峯山。多在金寶故也。
幡哩耶怛羅山。又云波理夜呾羅。在中印度。又云波唎耶呾囉𤘽毘陀羅。此云香遍樹。正法念經云。海中有山。名摩利那羅。長五千由旬。高一百由旬。有十五峯。皆白銀。總四寶合成(云云)。
妙辟山。
有摩尼山。摩尼此云増長。謂有此寶處。悉増其威徳。舊翻如意隨意等。遂業譯也。已上苑師述。依涅槃經。於王宮内。自然有摩尼珠。大如人䏶。能於闇中。照一由旬。此珠力故。若天兩渧如車軸。能作蓋覆一由旬。遮此大雨不令下過。此珠依觀佛三昧經説。是金翅鳥心。依智論是佛舍利。於末法後變作摩珠。又依賢愚經有三品。上者置高幢頭玉燒香請。隨王意雨諸財寶及飮食等。滿八十由旬。中者雨四十由旬。下者雨二十由旬。其光常明。及遮雨亦爾。又菩薩本行經中珠寶。晝夜常照。千六百里。又眞諦三藏云。如意珠有三種。一如意珠。能随人意。所欲從心。二清水珠入濁水變清。三吐金珠。自有三品。一不投一雨金得十倍。二中品投一雨金得萬倍。三上品投一雨金得無量。又云依佛地論珠有八楞也。
蘇曬那山。或修仙那。或蘇師那。
梵觜山。
智淨山。
牛耳。梵云室饒伽山。此云牛角山。花嚴四十五云。疎勒國有一住處。名牛頭。從昔已來。諸菩薩衆。於中止住。
摩羅質怛羅山。
劍形山。或云刀山。新花嚴善友名綠云。南方伊沙那聚落中。有一婆羅門。名勝熟婆羅門。求一切智修諸苦行。四面火聚。猶如大山。登刀山上投身入火。又善財童子。又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間即得菩薩善住三昧(云云)。
炎熟山。或得。南蠻記云。南方有炎山。一名火軍。一名□□高三百仞。白鼠毛長二尺。恒在林中食火也。
安繕那山。或云眼藥山。繕或善。
積聚山。遊仙窟云積石山者導河積石至於龍門在絳州北龍門懸。從黄河上去泥四百餘里。依頗相似書之。積音籍智反。又子昔反。又作藉。
鹿色山。
達達山。或云達陀羅。
罽羅娑山。西域記第三云。瞢揭釐城南四百餘里。至醯羅山。谷水西流逆流東上。雜花異果被澗綠崖。峯巖危險。溪谷盤紆。或聞諠語之聲。或聞音樂之響。方石如榻宛若工成。連延相屬。接布崖谷。是如來在昔爲聞半頌。於此捨身命焉(云云)正法念經云。復有一諸□□廣五百由旬。諸羅刹住所也。過羅刹渚有一大山。名摩醯陀羅山。縱廣四十由旬高十由旬。
大帝山。大帝梵云摩醯因陀羅。
<PIC>T61079801.GIF</PIC>昴六星。形如剃刀。火神也。姓其尼裴苫食乳酪。莫飽反。
<PIC>T61079802.GIF</PIC>畢八星。形如車鉢。闍神。姓瞿曇食鹿肉。
ᅟᅟ<PIC>T61079803.GIF</PIC>觜三星。形如鹿頭月神也。姓婆羅墮門。食鹿肉。即移反。又姉規即委二反。又作㖦噿[叹-又+隽]。正作㭰。
<PIC>T61079804.GIF</PIC>參十星。形如額上點。曾達羅神也。姓盧醯底耶那。食血。所今反。
ᅟᅟ<PIC>T61079805.GIF</PIC>井二星。形如屋袱。日神也。姓婆私瑟吒。食蘇餅子郢井。
<PIC>T61079806.GIF</PIC>鬼五星。形如瓶。苾利訶馺撥底神也。姓謨闍耶。食密𩚙稻穀花及乳粥。
<PIC>T61079807.GIF</PIC>柳六星。形如蛇頭。毘舍神也。姓曼陀耶。食蟒蛇肉。此柳無圖。力久反。
已上東七星。
<PIC>T61079808.GIF</PIC>星六星。形如穡。薄伽神也。姓瞿必略耶那。食六十日稻。
<PIC>T61079809.GIF</PIC>張六星。形如杵。婆藪神也。姓瞿那律耶。食乳粥。
<PIC>T61079810.GIF</PIC>翼二星。形如跏趺。利耶摩神。姓遏咥梨。食栗蘇。
<PIC>T61079811.GIF</PIC>軫五星。形如手。婆毘怛利神。姓跋蹉耶那。食乳粥。之忍反。
<PIC>T61079812.GIF</PIC>角二星。形如長布。埵瑟室利神。姓僧伽羅耶。食蘇密香菜。江岳。
<PIC>T61079813.GIF</PIC>允一星。形如火珠。風神也。姓蘇那。食大麥飯漾豆蘇。古郎苦浪二反。又作●
<PIC>T61079814.GIF</PIC>氏四星。形如角。因陀羅祇尼神。姓邏怛利迦。食鳥麻雜花。低禮都計帝奚三反。星名。
已上南七星。
<PIC>T61079815.GIF</PIC>房四星。形如長布。密多羅神。姓羅多毘耶。食酒肉。符方反。
<PIC>T61079816.GIF</PIC>心三星。形如階。因陀羅神。姓僧訖利底耶那。食粳米蘇乳。
<PIC>T61079817.GIF</PIC>尾九星。形如師子頂毛。儞律神。姓迦底耶神食乳果花草。
<PIC>T61079901.GIF</PIC>箕四星形如牛歩。水神也。姓刺婆耶尼。食尼瞿陀甜苦味。居之反。
<PIC>T61079902.GIF</PIC>斗四星。形如象歩。毘説神也。姓鞞耶羅那。食蜜𩚙稻花。當一反。
<PIC>T61079903.GIF</PIC>牛吉祥。其宿三星。形如牛頭。風梵摩神。姓奢拏耶食乳粥香花。天竺以牛宿爲吉祥之宿。毎日午時直事故。天竺歴以午時爲吉祥。大唐
ᅟᅟ牽牛六星。
已上西七星。
<PIC>T61079904.GIF</PIC>虚四星。形如訶黎勒。婆娑神。姓婆私迦耶。菰及大豆喩沙。譯云和水煮乳爲喩沙。
<PIC>T61079905.GIF</PIC>危石星。形如花穗。婆魯拏神姓丹荼耶。食羝羊肉
ᅟᅟ<PIC>T61079906.GIF</PIC>室二星。形如車轅。阿醯歩陀神。姓陀羅闍耶尼。食一切肉。
<PIC>T61079907.GIF</PIC>壁二星。形如立竿。尼陀羅神。姓倶摩多羅。食大麥飯蘇乳。必益反。
<PIC>T61079908.GIF</PIC>奎三星。形如小艇。通沙神。姓曼荼□鼻耶。食肉𩚙。苦圭反。
<PIC>T61079909.GIF</PIC>婁三星。形如馬頭。乾闥神。姓阿説耶尼耶。食鳥麻雜果。落侯反。
<PIC>T61079910.GIF</PIC>冑三星。形如三角。闍摩神。姓婆栗芨婆。食烏摩米蜜居。謂及又𣖜。
已上北七星。
二十。梵云尾奢音人執反。
減(下漸反)。
儉(臣險反自庶)。
九種執曜。所謂。日月火水木金土羅睺計都等也。如左連。
日。日者太陽也。胡名密。波斯名曜森勿。天竺名阿儞底耶。
月。月者大陰也。胡名寞。波斯名婁禍森勿。天竺名蘇摩。
熒惑。即火星也。胡名雲漢。波斯名勢森勿。天竺名盎誐囉迦。又名四利。星形如外道。驢冠。手執刀丑南方星也。又云盎伽。
辰。即水精。胡名咥一跛斯名掣森勿。天竺名部陀。其形如女人。頭戴猿冠手執帋筆。北辰也。又云勃陀。
歳。即木精。胡名嗢波斯。名本森勿。天竺名勿哩訶娑跛底。其形如卿相。著青衣戴亥冠手執花果。東方星也。
太白。即金精。胡名那頡。波斯名數森勿。天竺名戎訖羅。又云輪伽。又云長重。形如女人。頭戴酉冠。白練衣彈絃。與人爲患。西方星也。
鎭。即土精。胡名枳綾。波斯名欲森勿。天竺名捨室悉羅。又云沒儞沒遮。渉刃陟隣二反。
羅睺。是交食神。又云羅師。又云黄幡。又名大羅睺。音胡●胡遘二反。
彗。又云計都。正翻爲旗。旗星謂彗星也。又云豹尾。又云蝕神尾。又名大陰首。常陰不見。行無定行。音徐醉反。妖星也。似帚也。似歳反。攙槍星也。大唐歴帝記云。盤古星爲主。天地混沌。日月清濁。未有分別。状如雞子。死後始有天地開辟清氣上昇爲天。濁氣下沈爲地。左眼爲日。右眼爲月。骸骨爲星辰。牙齒爲玉燭。左手爲東岳太山。左手爲西岳花山。頭爲南岳衡山。脚爲中岳蒿山。吹氣爲火入竹木中。其時未辨年月。分散身體作天下之星也。有賢士問難曰。日月是須彌山迴爲晝夜者也。四州隨方有壽身期所謂盤古是一唐開辟也。若以彼眼身作世界。須彌鐵圍山等亦可盤古體。以之謂毘盧遮那之變化哉。雞子分烈以後。雙朣浮騰。流輝筋骨。散處表山巖體。腦血滴汁。爲濱海居。毛爪草木。𣉌氣炬霧。奚知日月山水之肇。天地星霄之憲。皆盤古之化矣。仲尼遊方問錄云何謂日月。太陽之類爲日。太陰之類爲月。日月大小。日月之形。其方千里之也。日月東行。謂左遊也。日月東行。何以西沒。天西行日月東行。一日一夜。一匝日三百六十日。一匝天行疾日行遲。天力大。日力小。以天牽之故西沒。日月逆天西行左之。四時一和八節陰陽之氣故不失其時候也。日月去天遠。去地近。右右隨監風不傾動亦如居平地。安不動日月皆四方正等。其方千里。四天上人。日有視日月皆方。四天下日光視日月皆圓。日月誰造。日月菩薩所造。一日一夜。照曜天下。終而復始。菩薩何以造日月。菩薩以七寶造日月。東面黄金。南面白銀。西面水精。北面瑠璃。玉上善白珠摩尼寶虎珀珠。以成日月也。日行幾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日何周天。月行幾度。月一日一夜行十三度。三十一日一周天。故十二月爲歳也。二十八宿所屬何。爲角二星元星屬轉之分野。氐四星屬鄭之分野。房四星屬宋之分野。尾九星箕四星屬燕之分野。斗六星屬吳之分野。牛六星女四星屬越之分野。虚三星危三星屬之分野。室二星屬衞之分野。奎十六星婁三星屬魯之分野。胃三星昴七星皆八星觜三星參六星屬趙三分野。井八星鬼四星屬秦之分野柳八星張七星屬周分野。翼二十星軫四星屬楚之分野也。星者陰精。大者百里。中者七十里。次者五十里。小者四十里。凡有四品星。何以西轉水。何以東流天。東高西下。星因下而行。地西高東下。而流衆星盡皆西行。北辰星何以不動。北辰星者。爲天開天遶而轉。天北辰如車無輪軸也。天地本起經曰。劫初時天下無光。爾時西方阿彌陀佛。念當彼往化能仁。是國當觀彼作佛則繋揵搥一切皆集。欝提講當佛告衆言。過此八十恒河沙有忍土。衆生失於光明爲大困苦□能建立功徳。於是應聲菩薩白佛言。世尊十方佛。皆建立使天人不絶。則與吉祥菩薩二人共議。爲世作眼目而造日月也。應聲菩薩作日。吉祥菩薩則作月也。應聲菩薩則觀世音菩薩也。吉祥菩薩則大勢至菩薩也。樓炭經云。須彌山南日出時。山東日中。山北日沒。山西夜半。日去地八十四萬里。以水精作里城。以黄金作水城。是以故天下常明。日行有三道。冬行南道當水山之上。是以故天下大寒。春秋行中道故。寒温適等。夏行北道當人上。又北有三百三十六萬里。金蓮花助目精故。天下熟日域縱廣。高下二千四十里。以黄金水精作城墎。人壽二百□□歳。身長十里。衣食自然。其□中□女日天子者。身後千光明。普照百千國行五戒十善。孝養父母。恭敬師長。然燈續明。續日光明供養如來經法。衆僧斯功徳得生日中。月去地八十四萬里。月從始生一白銀面轉向人至十五日正向人。是以故月滿天下大明。從十六日以去。瑠璃面轉向人至三十日正向人是以故天下大暝。月城縱廣。高下千九百六十里。瑠璃白銀作城墎。人壽二百五十歳。身長十里。其中亦有男女。衣食自然。行五戒十善。孝養父母恭敬師長。然燈續明。供養如是來經法衆僧。由斯功徳得生月中。星宿天者去地八十四萬里。星宿者諸天宮殿也。七寶爲宮殿。白銀作城墎□處虚空在意所欲。依供位而行。□□其度悉爲衆生施行軌則而不失諸。是故天下。太平人民安樂。大星縱廣正等八百二十里。中八十里星縱廣正等。小星縱廣正等四十里。其中皆男女。身長十里。衣食自然。行五戒十善。得生其中。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云。明日月星宮。是亦名遊虚宮天。古名遊宮。智度論云。修下之下品十善生諸星宮。修下之中品十善生於月宮。修下之上品十善生於日宮。并施燈明等。倶舍論云。日月衆星。齊妙高半。依風六住。謂有情業増上力。共引風起。繞妙高山宮中旋環。運持日等。合不停墜。日五十一踰繕那。月五十踰繕那。星最小者唯倶盧舍。其最大者十六踰繕那。日輪下□□頗胝迦寶。火珠所成。能照月輪下面□□迦寶。水珠所成。能令能照。唯一日月普□□州夜半日沒中晝夜有増減。四大王天。天衆所住。若宮居者。住日月等宮。若地居天。住妙高層級。七金山上。亦有天居。是四天王所封。色身是壽是同。四王天。大日經疏第四卷云。西方歴法。通計小月合當何日。若小月在白分内者。其月十五日。即屬黒分不堪用也。又曆法通計日月平行度作平朔。皆合一小大綠日月於平行中。又更有遲𨕾。或時過於平行。或時不及。於平行所以定朔。或進退一日定望。或在十四日或十六日。大柢(大旨也)月望正圓滿時名爲白分。十五日月正半。如弦時亦爲八日。但以此□准約之。即得定日也。時分者西方歴法。晝夜各有三十時。一一時別有名號如晝日。即量影長短計之。厶時作事則吉。厶時則凶。厶時中平。各各皆有像類。言宿直者。謂二十七宿也。分周天作十二房。猶如此間十二次。毎次有九足(九星也)。周天凡一百八足。毎宿均得四足。即是月行一日程。經二十七日即月行一周天也。依歴算之。大集經云。閻浮提外東方海中有瑠山。名之爲潮。高二十由旬。具種種寶。其山有窟。名種種色。是昔菩薩所住之處。縱廣一由旬。高六由旬。有一毒蛇在中而住。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無死。高廣亦爾。是昔菩薩所住之處。中有一馬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善住。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羊修聲聞慈。其山有神名曰無勝。有羅刹女。名曰善行。各有眷屬圍繞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獸閻浮提外南方海中有頗梨山。高二十由旬。有窟名曰上色。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有一獼猴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誓願。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雞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法床。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大修聲聞慈。中有火神有羅刹女曰眼見。各有五百眷屬。圍遶是二女人常供養。是三馬獸。閻浮提外西方海中有一銀山。名菩提月。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曰金剛。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猪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名香功徳。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鼠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高功徳。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牛修聲聞慈。山有風□名曰動風。有羅刹女名曰四無護。各有五百眷屬圍遶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閻浮提外北方海中有一金山。名功徳相。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爲明星。廣一由旬。高六由旬。昔菩薩處中。有一師子。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淨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菟。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喜樂。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龍修聲聞慈。山有水神名曰水天。有羅刹女名修慚愧。各有五百眷屬。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是十二獸。晝夜常行閻浮提内。人天恭敬功徳成就。已於諸佛發□重願一日一夜。常令一獸遊行教化□□□獸安住修慈周而復始。七月一日鼠□□行以聲聞乘教化。一切鼠身衆生。令離惡業勸修善事。如是次第至十三日。鼠復還行。乃至盡十二月。至十二歳。亦復如是。故此土多有功乃至畜獸。亦能教化。是故他方菩薩。常應恭敬此佛世界。
能示。示神至反。垂信也。
林藪。藪蘇后反。澤無水。
阿瑟吒迦大仙。又阿私多仙。住天宮見西域記第六。此云無比。又云端正。大仙梵云摩訶禰嚩。下同。大日經疏文也。
嚩麼迦大仙。
嚩摩禰嚩大仙。
摩利支大仙。此云威光。
末建嬭耶大仙。坐禪蟻作對遍身恐損蟻。復入定者是也。大日經疏文也。
種種支大仙。
婆私瑟陀大仙。此云井星。又云嚩私仙。舊云婆藪仙。又宿曜經並大日經疏文也。大廣智三藏和尚曰。是觀世音菩薩化身(云云)。
跛臘弭迦大仙。
迦葉波大仙。此云飮光。
老迦葉波大仙。或云迦攝波。此云飮光。身有光明。飮𦿔日月之光。今在雞足山。老梵云摩訶羅大義也。神仙傳云。老子神仙之主。而劉向記之殊甚簡略。美事不擧。今更撰集衆經書以爲之。傳雖深妙奇異不可盡載。猶存大體。竊謂有愈於多所遺棄也。姓李名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頼郷曲仁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雖受氣於天然見生於李家。猶以爲性或云老子。先天地而生。或云是天之精魂。蓋神靈之屬。或云其母懷之七十歳乃生。生時剖其母左腋而出。出而白首故謂之老子。或云。其母無夫老子氏母家之姓。或云。老子母。適到李樹之下而生老子。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樹曰。以此爲我姓。或云。伏義時出。爲欝花子。神農時出爲綠曲子祝融時出。爲傳豫黄帝時出爲廣成子帝顓頊時赤松精子。帝堯時出。爲務成子。帝舜時出。爲尹壽子。夏禹時爲眞行子。殷湯時出。爲錫射子。文王時出。爲反色先生。或云。在越爲范䗍。在齊秦爲鴟夷子皮在陶爲朱公。按史記曰。老子有子名宗仕□爲將軍有功封於□□宗子注。注子宮。宮玄孫瑕仕漢。瑕之子爲膠西王大傳。案九宮三五經及元辰經。名字以隨生氣之音。則可以近年度危。今世有道者。亦多如此。老子在周。乃二百餘年之中。必有危會非一。是以名字稱多耳。欲正定老子本末。當如史書實錄爲主。洪案西舛中胎及復命胒及朱𫏴玉札金簡内經。皆云老子黄白色。美眉廣頰長耳。大日疏齒方口厚脣額有參千遶理曰角月玄鼻純骨雙柱。耳有三門。足蹈二五。手抱十文。以周天王時爲守藏史。至武王時爲柱下史時。從見其久壽故。共號之老子。耳禀氣不與常同。應爲道主故。能爲天神所降下衆□□從就是如所出度世之法。九丹石□□金液存玄守一鬼神歴藏行氣練形□災辟惡治鬼。養性絶穀變化教。或役使鬼神之法。凡九百三十卷如符七十卷。皆老子本起中篇所記者也。老子在周雖久而從不遷。外和内寶自然道成。乃去蓋佛人也。孔子嘗從問禮先使子貢觀焉。子貢至老子告之曰。子之師名曰丘。相諫三年。而後可教。孔子既見老子。老子告曰。良賈深藏若虚。君子盛徳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婬。與慾志。是皆無益於子也。孔子讀書。老子是而問曰。是何書也。曰春秋也。聖人亦讀之可也。曰汝爲復讀之。其要説。孔子曰。要在仁義。老子曰。夫蚊虻膚通夜不眠。今仁義骨心亂□烏天鵠不□浴而白焉。烏不曰□□天自高地自曆日月白明星辰因有列矣。禽獸因有群矣。草木固有區。夫子修道而趍則已至矣。何用仁義。若撃鼓以求亡子乎。夫子乃亂人之性者也。老子。問孔子曰。亦得道乎。孔子貌求之二十七年矣。不得也。老子曰。使道而可献。則人莫不献之其君矣。使道而可進。則人莫不進之其親矣。使道而可告。則人莫不告之兄弟矣。使道而可傳。則人莫不傳之其子矣。然而不可者。無泄也。中無至而道不可居也。孔子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誦先王之道。而明周耶之迹。以千七十餘君矣。而不見用其久矣。人之難説也。老子曰。夫六藝者。先王之陳言。豈其所陳哉。今子所陳者皆故□□□迹者履之出。而迹豈履哉。孔子□三日不談。子貢怪而問之。孔子曰。吾見人用意如飛鳥者。君飾意以爲弓弩而射之。未嘗不及。而加之也。人用意如麋鹿者。吾飾意以爲猶狗。而遂未甞不銜而頓之也。人用意若囦魚者吾飾意以爲釣緍而投之未甞不釣而制之也。至於龍乘雲氣而遊大清。吾不能逮也。今見老子其猶龍乎。便吾口張而不能翕。舌出而不能縮。神錯而不知所居也。陽子見老子。老子告之曰。虎豹之久猴猿之捷。所以致射也。陽子曰。敢問明王之治。老子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入不自己化被右老子時告周。西出關以昇崑崙。□令尹喜古鳳氣逆知有神人未過□□道四十里。見老子在中圍都未有所據知喜命應得道乃停關下。老子有客。姓徐名甲。少賃於老子。約雇曰百錢甲計老子。當還甲七百二十萬錢。甲見老子去官遠行。連責不得。乃債人作辭以詣關。合以言老子。而爲甲作辭者所不知甲。已隨老子三百歳之非當唯計。甲所應得直之多許以女與。甲見其女美尤憙。遂通辭尹憙。尹憙得辭大驚。乃往見老子。老子曰。甲汝久應死。吾昔賃汝。吾官卑處貪無有駈使借汝故。以太玄生符與汝。汝所以至今日。汝何以言。吾吾語汝。到安息以黄金計直還汝。汝不能忍乎。□張汝口向地。甲適張口。太玄生符□□地丹書文字女新甲即成一□□□君憙知老子神人。又貪欲知老子□□復欲便甲更生。乃爲甲叩頭。請令治乞爲老子出錢還之。老子乃復以太玄生符投之。甲立更生。憙即以見錢二百萬與甲遣之。而遂拜執弟子之禮。老子具以長生之事授喜。喜又請教或。老子語之。五千所言憙退而書之。名曰道徳經。尹喜行其道亦復仙。至漢竇太后好道徳經。老父景帝乃外戚諸竇皆讀。文景之世。天下䛑然。竇氏三世保其榮寵。太子大傅疏廣父子。深達其意。知功成身退之義。同日棄官而歸敬金布地。保其清貴。及諸隱士。其遵老子元法者外損榮□内養年壽無有顛沛。於嶮世□□源長流所潤及洋如此。豈得□□□所特杵萬代之師表哉。其經文義平遠。鮮之者希。要於諸經論其倍玄清虚者。用之徒。莫不以老子爲祖宗也。老子經疏云。太上所遺但神功不測。應感無方。或見聖容或示凡迹。千變萬化。不可思議。豈得以朝茵之齡語大椿之壽哉。尋内外經典證據極多皆玄。西化戎夷竟無死迹。唯莊周云。老聃死秦失弔之者斯假説之辭耳。欲明死生之道。均齊凡聖之理。泯一猶如鴻蒙靈將之談。蓋寓言也。今雍州盩屋縣有樓觀者。即是尹眞人之故宅。宅南有山阜名老子陵。俗傳云。是老君墓。何誤之甚也。然□者埋葬也。老君既無死迹。豈有□牛。當是於此山上西昇輕擧後人□□聖徳因號曰老子陵。且老君在周□身卑位縱爲陵墓埋亦不高。今撿此陵上聳數千尺。周迴數百歩。假使帝王國力恐未能然。以此推量。固非塚墓明矣。付法藏經曰。昔過去九十一劫。毘婆尸佛。入涅槃後。四部弟子。起七寶塔。時彼塔中。有佛形像。佛面上金色少處缺壞。有一貧女遊行乞匈。得一金珠見像面壞。欲薄像面。迦葉爾時作鍛金師。女即持往請令修造。金師聞福歡喜爲治用。補像面内共立願。願我二人。常爲夫婦。身眞金色。恒受勝樂。從是以來。九十一劫。身眞金色。生天人中快樂無極。最後託□第七梵天時。摩竭國有婆羅門□尼倶律陀。過去修福。聰明多□□留無量金銀。七寶牛羊。田宅奴婢。□乘比瓶沙王千信爲勝。瓶沙王有金犁千具。彼婆羅門。恐與王齊。畏招罪咎。其家但作九百九十九具金梨。唯少一具。其家有疊。最下之者。其價直百千兩金。有六十蕇金粟。一蕇有三百四十斛。其家雖富而無兒息。於其舍側有一樹神。夫婦常往祈請祭祠求乞有子。多年無應。瞋忿語曰。今更七日盡心奉事。若復無驗必相燒煎。樹神愁怖告四天王。王告帝釋。釋觀閻浮無堪彼子。即詣梵王廣宣上事。梵王即以天眼遍觀見。一梵天臨當命終即往語之。勸其□□梵天受教。即來詫生滿足□□生一男。顏貌端正身眞金色□□赫奕照四千里。相師占曰。此兒宿□□當出家。父母聞之甚懷愁惱。夫婦議曰。當説何方斷絶其意。復自思惟。世所耽著唯有美色。當爲娉取端正好女。用斷其情。至年十五。欲爲娉妻語父母言。我志清淨不須婦也。父母不聽。兒知難免。使設權計語父母言。能爲我得紫色金女端正超世。我當納之。父母即召諸婆羅門。遍行娉求諸婆羅門。鑄一金女端正奇特。擧行村落高聲昌言。若有女人得見金神。禮拜之者。後出稼時。必得好聟。身眞金色。端正殊妙。女聞悉出。唯有一女。躯體金色。端正殊好。即是往曰。金珠□□以昔勝綠有此妙身。志樂清□獨不骨出。諸女強持共見金神。此□□到。金色光明。映奪金神。波羅門□□即爲娉得。既到夫家。夫婦相對。各皆清淨了無異。共立要契。各住一房。父母知之。已毀除一室。令共同室。安置一床。迦葉語婦。我若眠息。汝當經行。若女眠息。我當經行。後次婦臥。垂手床前。毒蛇入室。欲螫其手。迦葉見已以衣裹手。擧著床上。婦使驚寤而責之曰。共我立誓。要不相近。今復何綠。竊擧吾手。迦葉答言。有蛇來入。恐傷汝手。故擧之爾。即指蛇示婦意乃悟。夫婦節操。厭世間啓辭父母。求欲出家。父母見之遂使聽許。於是夫婦倶共出家。來至佛所。佛爲説法。得阿羅漢三明六通具八解脱。婦於後時□□羅漢迦世世□常與如來對□□□法佛滅度後。所有法藏悉付迦葉。後時結三藏竟至雞足山。令身不散。後彌勒佛出世之時。後山而出。左大衆中。作十八變。度人無量。然後滅身□佛號曰光明。
勃陵隅大山。
勃哩羅娑大山。因明疏云。迦毘羅仙人弟子十八部中上首者。筏里沙。此名爲雨。雨際生故。其雨徒黨名雨衆。
鴦儗羅大仙。或云鴦羯羅私。是身汙液義也。此仙不從胎生。從汙液而生故得名。大日經疏文也。
婆擬羅大仙。娑或陀。
阿怛𡃤耶大仙。
補攞惹底耶大仙。
鹿頭大仙□□□麁子非也。此云觜星。
焔摩火大仙。
洲子大仙。
或黒洲子仙。
賀哩多大仙。
賀哩多子大子大仙。賀哩多或訶哩多耶那。
等聲大仙。
高勇大仙。
等高勇大仙。
説刃大仙。
名稱大仙。
善名稱大仙。
尊重大仙。
黄大仙。黄梵云尾多囕。花嚴音義云。劫比羅皤窣都。言迦比者此云黄色。皤率都者所依處。謂上古有黄頭仙人。依此處修仙道故因名耳。
補怛洛迦大仙。此云海嶋。南方補怛洛山申一黄□□□自在。其山西面。巖谷之中於金□□□上結加趺坐。花嚴音義云。補陀洛山此云小光。樹謂山多有小白花樹其花甚香氣遠及也。又名光明山。
阿濕嚩攞野那大仙。阿濕嚩。或阿説。或藹婆羅耶那。
香山大仙。此仙人者可見宿曜經上卷。
雪山大仙。雪山有仙梵志阿夷頭。耆舊多識。明曉相法。是則占相悉達太子仙人也。釋迦譜文也。涅槃經云。佛言。我念過去作婆羅門。在雪中修菩薩行時。世無佛亦無經法。時天帝釋。觀見菩薩。獨在山中。修諸苦行即一□□之自變其身作羅刹像。其可□□住菩薩前。口説半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説是偈已。遍觀四方。菩薩聞□□生歡喜。即從坐起。以手擧髮。四向顧視不見餘人。唯見羅刹。即便往間。大士何處。得是半偈義。乃是三世諸佛正道。羅刹答言。汝不須問。我不食來已逕多日。處求索了不能得。飢渇苦惱。心亂謬語。非我本心之所知也。菩薩復語。若能爲我説是偈竟也。我當終身爲汝弟子。羅刹答言。汝智太過。但自憂身。都不是念。我今飢逼。實不能説。菩薩復語。汝食何食。羅刹答言。我所食者。唯人暖肉。其所飮者。唯人熱血。菩薩聞已。即語羅刹。但能具足説是偈竟。我當以身奉施供養。羅刹答言。誰當信汝爲八字故□□愛身菩薩答言。言我有證釋□□□諸佛菩薩能爲我證。羅刹聞□□□許説菩薩歡喜。即脱皮衣爲輪法坐白言。和上□坐此座善爲我説。羅刹即説生滅滅已寂滅爲樂。説是偈已。菩薩深思。然後處處石壁道樹書寫此竟。上高樹投身而下。下未至地時。虚空中出種種聲。爾時羅刹還復釋形。接取菩薩安置平地。懺悔辭謝。頂禮而去。綠爲半偈捨身因綠。超十二劫。在彌勒前。成無上道。
赤目大仙。東方朔十州記曰(九葉左)扶桑在碧海之中。上有太常宮。太眞東父所治。樹長數千里周三千餘里。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爲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一體皆作金光色。飛翔空玄具樹故。曰□□葚色赤仙人食之身金色九千歳一生實耳。
難住大仙。
吠陜播野那大仙。陜失再反。又云吠世史迦。此云勝。又云吠世師。又云衞世師。皆訛也。因明入正理論略纂第三云。成劫之末。人壽無量歳時。有嗢露迦仙。然彼外道。自多二名。一名嗢露迦。二名吠世史迦。嗢露迦者。此云鵂鶹子。亦曰獯獲。入大乘等論史優樓佉。百論名優樓迦竝訛也。其仙晝避色聲匿迹山發夜絶視聽。方行乞食。時人謂似鵂鶹故以爲號。亦云羯拏僕。此云食米齊。舊云蹇尼陀訛也。夫爲夜遊驚他稚婦。遂收場碾糟粃之中米齊食之。故以名焉。吠世史□者。此翻爲勝。彼所造論□陳六句□□餘論故名勝論。從所造論以得□□□涅槃經等云。衞世師。或云吠世師并訛也。其仙修道日久。遂獲五道悟六句義。謂證涅槃。便欲入滅。但嗟所悟。未有傳人愍世。有情癡無惠因乃觀有七徳者。授法令傳。言七徳者。一身主中國。二父母倶是婆羅門姓。三身相具足。四識性敏聰。五爲行藥和。六有涅槃性。七具大慈悲。以神通力曆五印度(云云)。
嚩攬弭迦大仙。
能施大仙。
訥摩婆大仙。
説臘婆大仙。
摩拏大仙。因明入正理論第一云。復有親教師主□未笯曷頼他。此云如意。其人□□□子廣有才辯聲聞□法侶□□明入正理論略纂第三云。摩納縛□此云儒童子。其儒童子名般遮尺□此云五頂。頂髮五𢭀。因爲名也。其五頂。本是成劫之末人壽無量歳時。嗢露迦山之弟子也。其人具七徳七徳者如上解之。其人根熟稍遲。既染妻拏□九十難化道。經無量歳伺其相熟。經三千歳入園。遊戲與其妻室。競花相忿。鵂鶹因此乘道往化。五頂不從。又三千歳。復化不得。後三千年。兩競尤甚。相厭既切。仰念空仙。仙人應時。騰空引接。往所住山徐説所悟六句義法説已。五頂應時悟解。鵂鶹因。即化火燒身□無餘滅(云云)心地觀經第一云。摩衲仙□□□令踏燃燈佛。
主宰大山□□□反冢宰也。
帝釋大山□陀羅。
歳星大仙□□哩訶娑跛底。又云勿落薩鉢底也。註千字文曰。歳星下爲東方朔朔在世天無歳星。
嬌大仙。
光大山。
鸚鵡大山。山海經云。黄山有鳥青羽赤啄人舌。大如雁。上一莖於撰二反。下無府莫柱二反。人舌能言。名曰鸚鵡。今鸚鵡舌似小兒舌。脚指前後。各雨扶南方徼外出五色者。亦有純赤白者。大如鷹。下莫柱反。亦通呼爲鸚鵡也。衆經要集二卷云。昔佛在世時。舍衞國中。須達長者信敬佛法爲僧檀越。衆僧所須。一切供給。須達家有二鸚鵡。一名健提二名賒律提。禀性黠慧。解人言語。見此丘來□先家内令出迎𨓇。阿難後時。到長者家。見鳥聰黠。爲説四諦集滅道。門前有樹二鳥聞法。飛向樹上歡喜誦持。夜在樹宿野狸所食。綠此善根生四天王。盡形壽以生忉利天。忉利天壽盡生夜摩天。夜摩壽盡生兜率天。兜率壽盡生化樂天。化樂壽盡生於第六他化自在。他化壽盡還生化樂。如是次第還復下至四天王天四天壽盡還復上至他化自在。如是上下逕於七返生六俗天。自恣受樂。極天之壽而無中夭。後時命終來生人中。出家修道。得辟支佛。一名曇摩。二名修曇摩。
阿羅禰彌大仙。
鎭星大仙。□□□室悉羅。又云沒汝沒遮。
ᅟᅟ辰星大仙。梵云部陀。又勃陀。論語曰。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持毒大仙。
乾陀羅大仙。具云瑜乾駄羅。言瑜乾者。此云雙也。駄羅此云持也。
獨角大仙。西域記第二云。此仙人爲婬女誘亂退失神通。婬女乃騎其項而還城邑。
仙角大仙。因明疏云。鵂鶹弟子儒童。童有子般遮尸棄。此云五頂。頂髮五旋。頭有五角。七徳雖具。根熟稍遲。爲除妻子卒難化。尊經無量或同其相熟。後三千□□戲遊園莞共妻子競花。因忿分□□□引通化五頂不從。又三千歳□□不得。更三千歳兩竟尤甚相厭。既切□念空仙仙人應時神力化引。
蘖誐大仙。或揭迦。是山名也。墮處得名也。又云蘖栗伽仙。大日經疏文。宿曜經云。佉盧虱吒仙人。是調始星宿次第仙人也。
單拏野那大仙。又云丹荼野那仙人。單仕焉反。大也。又丹善二音。
建姹野那大仙。
烟頂大仙。
可畏大仙。
劫比羅大仙。因明入正理論略纂第一云。成劫之初。有一外道。名劫比羅。舊云迦比羅訛也。此云黄赤色仙人。其人修道日久。頭赤黄故云黄赤。所其造論名曰僧□□□論。如具彼説。
嬌答摩大仙。大日經疏曰。瞿曇仙者。虚空中行欲有二渧汚。下地地生甘庶。日炙生二子。爲釋王者是也(云云)。
摩蹬伽大仙。
朱眼大仙。
妙眼大仙。
娜囉那大仙。本行集經云。或云那羅陀仙。是則迦旃延亦名也(云云)。
山居。山梵云波羅嚩多。
訖哩弭羅大仙。
已上六十八人。
十一面經疏云。仙有二種。一内仙人。二外仙人也。内仙者謂佛菩薩故。龍樹菩薩讃文曰。稽首天人所奉尊。阿彌陀山兩足尊也。二者外仙人。謂諸外道仙人修苦行者也。大日經疏云持明仙者。是余藥力等所成悉地。持明者。皆是專依呪術得悉地人。直諸仙者。皆是圍陀事火之類。勤修苦行。成五通神仙。又有夜叉持明。是彼類中福徳最勝天趣之所攝者。與世仙人又殊也。涅槃經云。復有二十恒河沙等四天下諸神仙人忍辱仙等。而爲上首。又云五通神仙。得自在者。若住一劫。若滅一劫。經行空中。坐臥自在。左脇出火右脇出水。身出烟炎。猶如火聚。若欲住壽。能得如意於壽命中修短自在。如是五通尚得如是隨意神力。報恩經云。爾時有國號波羅捺。去城不遠有山。名曰聖所遊居以有百千辟佛。住此山中。故無量五通神仙□年其中以有多仙聖止住中故號遊居山。其山有一仙人。住在南岳。復有□仙住在北岳。二山中間。有一泉水。其泉邊有一平石(云云)大云有山名仙聖山。其山常有五百辟支佛。止住其中。多有五通神仙。亦住其中。賢愚經第一云。波羅捺國。有五百仙士。時仙人師名欝多羅。是則剥身皮於取其肖。以面和墨書寫教法者也。西域記云。烏鐸迦。漢荼城西北行二十餘里。至婆羅覩羅邑。是製聲明論。波儞尼仙。本生處也。遂古之初。文字繁廣轉經劫壞世界空虚。長壽諸天。降靈導俗。由是之故。文藉生焉。自時厥後其洹泛濫。梵王天帝作則隨時。異道諸仙各製文字。人相祖述競習所傳。學者虚功難用詳究。人壽百歳之時有波儞尼仙生知博物愍時澆薄。欲削浮僞刪定繁。猥遊方問道遇自在天。遂申述作之志。自在天曰。盛矣哉。吾當祐汝。仙人受教而退。於是研精潭思。[忄*君]𤡍群言。作爲字書。備有千頌。頌三十二言矣。究極今古。總括人言。對以進上王甚珍異。下令國中普使傳習。有誦通利賞千金錢。所以師資傳授盛行當世。故此邑中諸波羅門碩學高才博物強識。又云。昔有仙人。隱居巖谷。仲春之月鼓濯清流。麋鹿隨飮。感生女子。姿貌過人。唯脚似鹿仙人見已收而養焉。其後命令求火。至餘仙廬。足所履地迹有蓮花。彼仙見已深以奇之。令其繞廬方乃得火鹿女依命得火而還。時梵豫王畋遊見花尋迹。以求悅其奇怪。同載而返。相師占言。當生千子。餘婦聞之莫不圖計。日月既滿。生一蓮花。花有千葉。葉生一子。餘婦誣岡。咸稱不祥。投殑伽河隨波泛濫。烏耆延王下流遊觀。見黄雲蓋乘波而來。取以開視。乃有千子。乳養成立有大力焉。恃有千子拓境四方。兵威乘勝。將次此國。時梵豫王聞之甚懷震懼。兵力不敵。計無所出矣。是時鹿女心知其子。乃謂王曰。今寇戎臨境上下離心。賤妄愚衷。能敗強敵。王未之信也。憂懼良深。鹿女告乃昇城樓以待寇至。千子將兵圍城已匝。鹿女告曰。莫爲逆事。我是汝母。汝是我子。千子謂曰。何言之謬。鹿女手按兩乳。流注千岐。天性所感咸入其口。於是解甲歸宗釋兵返族。兩國交歡。百姓安樂。千子歸宗側不遠有率堵波。是如來經行舊迹。詣告衆曰。昔吾遊此歸宗見親。欲知千子。即賢劫千佛是也。又云。施鹿林東行二三里。至率堵波。傍有涸池。周八十餘歩。一名救命。又謂烈士。聞諸土俗曰。數百年前。有一隱土。於此池側。結廬屏迹。博習伎術究極神理。能使瓦礫爲寶人畜易形。但未能馭風雲陪仙駕。閲圖考古更求仙術。其方曰。夫神仙者長生之術也。將欲求學。先定其志。築建檀場。周一丈餘。命一列士。信勇照著。執長刀立檀隅。屏息絶言自昏達且。求仙者中檀壇而坐。手按長刀口誦神呪。收視反聰遲明登山。所執銛刀變爲寶劍。陵虚履空。王諸仙侶。執劍指麾所欲皆從。無衰無老不病不死。是人既得仙方。行訪列士。營求曠歳。未諧心願。後於城中。遇見一人。非號逐路。隱士覩其相。心甚慶悅。即而慰問。何至怨傷。曰我以貧寠傭力自濟。其主見如知特深信用。期滿五歳當酬重賞。於是忍勤苦忘艱辛。五年將周。一旦違失。既蒙笞辱又無所得。以此爲心悲悼誰恤。隱士命與同遊來至草廬。以術力故。化具餚饌。已而令入池浴服以新衣。又以五百金錢遺之曰。盡當來求。幸無外也。自時厥後。數加重賂。潜行陰徳。感激其心。列士屡求効命以報知已。隱士曰。我求烈士。彌歴歳時幸而會遇。奇貌應圖非有他故願。一夕不聲耳。烈士曰。死尚不辭。豈徒屏息。於是設檀場受仙法。依方行事。坐待日腫腫暮之後各司其務。隱士誦神呪烈士按銛刀。殆將曉矣。忽發聲叫。是時空中火下烟焔雲蒸。隱士疾引此人。入池避難。已而問曰。誡子無聲。何以驚叫。列士曰。受命後至夜分。惛然若夢。變異更起見昔事主。躬來慰謝。感荷厚恩。忍不報語彼人震怒。遂見殺害。受中陰身顧屍嘆惜。猶願歴世不言以報厚徳。逐見託生南印度大婆羅門家。乃至受胎出胎備經苦阨。荷恩荷徳。甞不出聲。滔乎受業冠婚喪親生子。毎念前恩忍□不語。宗親戚屬咸見怪異。年過六十有五。我妻謂曰汝可言矣。若不語者。當殺汝子。我時惟念已融生世自顧衰老。唯此稚子。因止其妻令無殺害。遂發此聲耳。隱士曰。我之過也。此魔嬈耳。烈士感恩悲事不成。憤恚而死。免火難。故曰。求命感恩而死。又謂烈士。又云。城西二百餘里至大山。山氣巃嵷觸石興雲崖隒崢嶸。將崩未墜。其巓率堵婆欝然奇製也。聞諸土俗曰。數百年前山崖崩圯。中有比丘暝目而坐。躯量偉大形容枯槁。鬢髮下垂被肩蒙面。有田獵者。見已白王。王躬觀禮。都人士子。不召而至。焚香散花競修供養。王曰斯何人哉。若此偉也。有比丘對曰。鬢髮垂長。而被服袈裟。乃入滅心定阿羅漢也。夫入心滅定者。先有期限。或言聞健稚聲。或言待日光照。有茲警察便從定起。若無警察寂然不動。定力持身遂無壞滅。段食之體出定便謝。宜以蘇油灌注令得滋潤。然後鼓撃警悟定心。王曰兪乎。乃撃揵推其聲纔振。而此羅漢豁然高視。久之乃曰。爾輩何人。形容卑劣。被服袈裟。對曰。我比丘也。曰然我師迦葉波如來。今何所在。對曰。入大涅槃。其來已久。聞而閉目悵若有懷。尋重問曰。釋迦如來。出興世耶。對曰。誕靈導世。已從寂滅。聞復俯首久之乃起。昇虚空現神變。化火焚身。遺骸墜地。王收其骨。起窣堵波。
羯若鞠闍國。人長壽時。其舊王城。號拘蘇磨補羅(唐言花宮)王號梵授。福智宿資文武允備。威攝贍部。聲震隣國。具足千子智勇弘毅。復有百女儀貌妍雅。時有仙人居殑伽河側棲神入定。經數萬歳。形如枯木。遊禽棲集遺尼拘律果於仙人肩上。暑往寒來。垂陰合拱。多歴年所從定而起。欲去其樹。恐䨱鳥巢。時人美其徳號大樹仙人。仙人寓目河濱。遊觀林薄。見王諸女相從嬉戲。欲界愛起。染著心生。使詣花宮欲事禮請。王聞仙至。躬迎慰曰。大仙棲情物外。何能輕擧。仙人曰。我棲林藪。彌積歳時。出定遊覽。見王諸女。染愛心生。自遠來請。王聞其辭。計無所出。謂仙人曰。今還所止。請俟嘉辰。仙人聞命。遂還林藪。王乃歴問諸女無肯應娉。王懼仙威憂愁毀悴。其稚女候王事隙。從容問曰。父王千子具足萬國慕化何故憂愁如有懼。王曰。大樹仙人幸顧求婚。而汝曹輩莫肯從命。仙有威力。能作災祥。儻不遂心。必起瞋恚。毀國滅祚辱及先王。深惟此禍。誠有所懼。稚女謝曰。遺此深憂。我曹罪也。願以微躯。得延國祚。王聞喜悅。命駕送歸。既至仙盧。謝仙人曰。大仙俯方外之情。垂世間之顧。敢奉稚女。以供灑掃。仙人見而不悅。乃謂王曰。輕吾老衰爰。配此不妍。王曰。歴問諸女。無肯從命。唯此幻稚。願充給使。仙人懷怒。便惡呪曰。九十九女。一時腰曲。形既毀弊。畢世無婚。王使往驗果已背傴。從是之後便名曲女城焉。菩薩降神東北有率堵婆。阿私多仙相太子處。菩薩誕靈之日。嘉祥輻湊。時淨飯王召諸相師。而告之曰。此子生也善惡何若。宜悉乃心明言以對。曰依先聖之記考吉祥之應。在家作轉輪聖王。捨家當成等正覺。是時阿私多仙自遠而至。叩門請見。王甚慶悅。躬迎禮敬。請就寶座曰。不意大仙今日降顧。仙曰。我在天宮。安居宴座。忽見諸天群從蹈舞。我時問言。何悅豫之甚也。曰大仙當知。贍部州中釋種淨飯王第一夫人。今產太子。當證三菩提圓明一切智。我聞是語故來瞻仰。所悲朽耄。不遭聖化。城南門有率堵波是太子與諸釋角力擲象之處。太子伎藝多能。獨拔倫匹。淨飯大王。懷慶將返。僕夫馭象。方欲出城。又大山北三里有孤山。昔廣博仙人棲陰。於此鑒崖爲室。餘趾尚存。傳教門人遺風猶扇。大寶積經第百二十。佛言。阿難是五通仙最勝上者黒香之子。名曰廣博。節食羸瘦身無光潤。與其同行五百人倶。所謂不曰仙人。天人仙人。苦波野那仙人。丹荼野那仙人。疑味仙人羅仙人。那刺陀仙人等。前後圍遶。於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觀彼閻浮州中諸仙人。蓬髮上靡。棲止林莽。塗灰劫粒。或月半月。節食羸瘦。鹿皮樹皮。以充衣服。不剪髮爪。蹲處露地。或如烟炭黒蜂之色。呪術祭火。以爲吉祥。空地樹下。隨處而居。或墜高巖。或投水。炎火赫日。炙身苦體。恃其種姓。離無上智。比丘當知。此諸仙人。見不清淨耽著諸有。輪迴生死不能出離。舊云毘耶娑。新譯廣博仙人。
□□□□□□大日經疏第五云。次當作金剛線法凡作綖。當擇上好細具縷。香水洗之極令清淨。令潔淨童女右合之。合五色縷。當用五如來眞言各持一色。然後以成辨諸事眞言總加持之。造漫荼羅綖亦爾。五如來色者。謂大日佛加持白色寶幢持赤色。花開敷持黄色。無量壽持綠色。鼓音佛持黒色。阿闍梨先自取綖三結。作金剛結。用繋左臂。護持自身。次一一爲諸弟子繋臂。如是攝受弟子。則入漫荼羅。是離諸障難也。其金剛結法不可縷説。當從阿闍梨面受之。復次五色綖者。即是如來五智。亦是信進念定惠五法。以此五法貫攝一切教門。是故名爲修多羅。古譯謂之綖經也。
□□□□□□陀明其事火懺悔之法。雖受毘陀□□布施祠□之法。三阿他毘陀明。其一切鬪戰之法。四三摩毘陀明。和果國諍訟之法也。
善閑。閑胡山反。習也安也解也。
備。必祕反。
頞拏囉。或云阿那羅。此云色厭足。或曰普可畏聲。
半拏囉。或云婆陀羅。此云自在大海内一州名跋陀羅。此云雲馬常居其中。毎常出聲。云誰欲出海。我當送之。此應是龍馬。或菩薩所化也。
迦囉羅。此恬漠寂泊義也。
計庾羅。
部蹬誐摩。
部多鉢底。
泯弩鉢底。
悉里鉢底。
帝惹鉢底。
帝祖疙羅鉢底。
拽戍鉢底。拽余制反。𢯇類也。
拽戍疙囉鉢底。
阿囉拏。囉又羅。仁王經陀羅尼釋云。由諸法寂靜故得無垢。由無垢故得無諍。名阿羅拏也。
多羅拏。
阿囉赦。
怛囉拏。
難跢諾賀。
濟賀濟經。濟或逝亦是。
發羅虞羅。
止囉難羅□□難□□檀。
伊哩枳止迦。
捨旦覩羅。
尾補里。
曩矩里。
枳哩比。
怛𠻴誐里瑟吒。
闇母麼底。闇烏紺反。
染母麼底。染又瞻或剡。
麼度麼底。
迦麼黎。
尾麼黎。
軍拏黎。
阿𠰘都𠰘。又阿底那底。
嚩計嚩迦弩帝。
嚩捺曩陛。或伐瑳那薜七曷反。
麼賀誐㘑。
都攬迷。
蘇攬迷。
□□□□□□使字也。
□□□□□□梵天王。索訶又云娑婆。此云堪忍大□穢。
大梵天王。提婆論云。略明云身。一自在身。二那羅延身。三梵天。總有八分。虚空爲頭。日月爲眼。天地是身。河海爲尿。山丘爲糞。風其命。一切火爲熱氣。一切衆生是身内虫云云也。古曰沙訶樓荼。
帝釋。釋是釋迦。此翻爲能提。又云因陀羅。此尊重三十三天所尊重譯言多能天王。又名憍尸迦。過去名也。昔有三十二。
ᅟᅟ以同伴有善法夫人圓生夫人歡喜夫人説支夫人。同修勝業故生天中有善法堂。圓生樹。歡喜園(云云)。
四大天王。此等王等各領二部鬼神也。東方天王□□□婆毘舍□南方天王□□□□□□多西方天王領龍及□□□□□□□領夜叉羅刹等各守一方。此等□□妙高之半服。第四層級。亦住七金山之頂。量壽形相。如餘處説。
訶利底母。唐云愛子母也。食人男女爲害。佛調伏令受禁戒也。謂云青色鬼。有五百子。
應効。効胡教反。力也。
澇。盧到反。亦焉向反。又作瀅沸潦淹也。
滯。直例反。淹也。
亢旱。又云炎旱。又作●。旱寒滿反。不雨也。
野嚩底。又葉槃底駄𩕳。又他底。
駄羅枳□□他。
□□□□□□定玉包也□音□□□□音於均反摩也。謂摩珠玉□□光明也。又音爲明反。瑩美石也。
壇場。梵云曼荼羅。此輪圓具足義也。其意如軌儀并餘處説。
ᅟᅟ
右寫本云記。件書素草案本也。未被清書之本𦵧藉無極之上。令忽書寫之間。定多誤歟。後覽糺之。
承保三年四月十七日令書寫了(云云)
建久二年四月上旬之比功了一交
釋性我。
ᅟᅟ右以栂尾藏庫之書本書寫畢文字落脱寫誤蠧損雖文義不貫通多而至所引餘處之文等則他日可對校之而已此書作者古來未決所也雖然先徳間撮此義多矣末流誰可忽之乎伏請明王本誓照察弟子微志命法久住利益人天。
時享保八癸卯南呂初七日。金剛峯寺沙門靜澄於洛陽京極密寺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