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e: 2024-03-09 21:38
---
ᅟᅟ《大正藏》第83卷No.2614
ᅟᅟ淨土二藏二教略頌(一百六十六)
ᅟᅟ沙門了譽撰
ᅟᅟ稽首釋迦彌陀尊 證明十方恒沙佛
ᅟᅟ天親流支諸大士 哀愍遐代弘眞宗
ᅟᅟ難行易行是二道 聖道淨土是二門
ᅟᅟ聲聞菩薩是二藏 一代教門此攝盡
ᅟᅟ聲聞藏中有三乘 聲聞緣覺及菩薩
ᅟᅟ如是因業雖差別 三人同入一解脫
ᅟᅟ聲聞乘中有賢聖 七賢七聖十四位
ᅟᅟ三賢四善是七賢 三道四果是七聖
ᅟᅟ五停心中修五觀 數息不淨慈悲定
ᅟᅟ因緣念佛如次治 覺觀貪嗔癡著我
ᅟᅟ別想念處四念住 身受心法四所緣
ᅟᅟ觀不淨苦無常我 淨樂常我四倒破
ᅟᅟ總想念處居法念 總別更互修四念
ᅟᅟ齊此三賢是外凡 亦是名順解脫分
ᅟᅟ煖法位中四正斷 修防斷律二善惡
ᅟᅟ正觀三界四諦法 十六行相微細修
ᅟᅟ苦諦苦空無常我 集諦因集及生緣
ᅟᅟ滅諦滅靜與妙離 道諦道如行出行
ᅟᅟ頂法位中如煖法 四諦十六行相觀
ᅟᅟ正修如意自在定 欲勤心觀四神足
ᅟᅟ忍法三忍同修諦 五根信進念定慧
ᅟᅟ下忍四諦如頂法 中忍減緣減行修
ᅟᅟ上忍一行一刹那 唯觀欲界苦苦行
ᅟᅟ世第一法亦復然 五力信進念定慧
ᅟᅟ齊此四善內凡位 亦是名順決擇分
ᅟᅟ資糧加行七賢了 然後應斷三界見
ᅟᅟ欲界苦諦有十使 所謂五鈍五利使
ᅟᅟ五鈍貪嗔癡慢疑 五利身邊邪取戒
ᅟᅟ集滅除三身邊戒 道存戒除身邊二
ᅟᅟ如次十七七八故 欲界四諦三十二
ᅟᅟ色無色界除嗔恚 餘等如欲四諦說
ᅟᅟ各有九六六七故 并欲八十八使見
ᅟᅟ欲入無漏斷見時 上下八諦十六心
ᅟᅟ苦法苦類有忍智 乃至道類亦如是
ᅟᅟ隨信隨法鈍利人 共入見道十五心
ᅟᅟ頓斷見惑如破石 第十六心須陀洹
ᅟᅟ亦是修習八正道 正見正思正語業
ᅟᅟ正命正進正念定 從此已後斷思惑
ᅟᅟ思惑貪嗔癡慢四 欲全上除嗔各三
ᅟᅟ三界如次四三三 是故總成十煩惱
ᅟᅟ總論三界有九地 欲界四禪四無色
ᅟᅟ九地各有九品故 九九八十一品思
ᅟᅟ信解見得鈍利人 共斷欲六斯陀含
ᅟᅟ身證那含滅盡定 斷欲九品不還名
ᅟᅟ中般生般有行般 無行上流無色般
ᅟᅟ現般𣵀槃阿那含 三界合論七不還
ᅟᅟ若論九種行色界 中生上流各有三
ᅟᅟ速非經久是中三 生有無行是生三
ᅟᅟ上流般中樂慧定 樂慧之中有三人
ᅟᅟ全超半超及遍沒 樂定略生無色故
ᅟᅟ齊此三果名修道 共修七等覺支分
ᅟᅟ擇法精進喜輕安 定捨念覺菩提分
ᅟᅟ解脫位中時不時 如次鈍根利根人
ᅟᅟ能斷上界七十二 始得無學阿羅漢
ᅟᅟ羅漢自有六種姓 退法思法及護法
ᅟᅟ安住堪達不動法 五鈍一利時不時
ᅟᅟ齊此四果是聖人 轉凡入聖得𣵀槃
ᅟᅟ如是賢聖十四位 漸修次第證聲聞
ᅟᅟ亦有一類經生人 極七反有名七生
ᅟᅟ人天家家三二生 一間一生一種子
ᅟᅟ復有一類超越證 凡地本斷五部合
ᅟᅟ欲得見道無漏時 斷六斷九隨數超
ᅟᅟ上來次第及經生 本斷超等諸賢聖
ᅟᅟ橫竪雖異斷見思 同歸圓寂入無餘
ᅟᅟ辟支佛乘有二種 部行麟喩多一人
ᅟᅟ十二因緣無常觀 無佛世中成菩提
ᅟᅟ過去二因無明行 現在五果識名色
ᅟᅟ及與六入并觸受 現在三因愛取有
ᅟᅟ未來兩果生老死 如是三世兩重事
ᅟᅟ觀達輪轉無際初 樂獨禪寂處山林
ᅟᅟ凡地進斷下八地 七十二品思惑已
ᅟᅟ百六十心斷見思 一座成覺證三昧
ᅟᅟ菩薩乘中有七位 初發心位逢釋迦
ᅟᅟ度斷智證四弘願 慈悲喜捨四無量
ᅟᅟ行菩薩道三僧祇 寶髻然燈至勝觀
ᅟᅟ各得供養於七萬 如次五六七千佛
ᅟᅟ百劫位中是自行 自行卽是相好業
ᅟᅟ相好彌多三十二 一一相中百福成
ᅟᅟ六波羅蜜圓满位 檀戒忍進禪慧等
ᅟᅟ是亦三僧祇劫行 爲取满位別開之
ᅟᅟ一生補處菩薩位 持一淨戒六住定
ᅟᅟ現於佛前爲付囑 天中因满名一生
ᅟᅟ生兜率天菩薩位 現在天宮金色身
ᅟᅟ七七院中常說法 定壽四千無中夭
ᅟᅟ八相成道最後身 生天下天託出胎
ᅟᅟ出家降魔并成道 轉法輪及入𣵀槃
ᅟᅟ三阿僧祇百大劫 因時未斷凡夫人
ᅟᅟ有漏智斷下八九 八忍八智斷見惑
ᅟᅟ不起于座重思惟 九無礙及九解脫
ᅟᅟ有頂九品思惑斷 三十四心成正覺
ᅟᅟ入𣵀槃後歸命利 全身碎體分三趣
ᅟᅟ遺教流布三千界 正像末法度衆生
ᅟᅟ菩薩藏中有漸頓 漸教有二初後分
ᅟᅟ初分教中有十地 開則亦爲三十地
ᅟᅟ乾慧性及八人地 見薄離欲已辨地
ᅟᅟ獨覺菩薩及佛地 是名三乘共十地
ᅟᅟ聲聞留七入𣵀槃 三歸信法內凡戒
ᅟᅟ八人須陀斯陀含 那含羅漢是十地
ᅟᅟ獨覺留八爲十地 方便因緣四聖諦
ᅟᅟ利智八聖及覺了 寂滅通徹漸薄地
ᅟᅟ菩薩九地出假位 誓扶習生七僧祇
ᅟᅟ或經動踰塵點劫 登第十地成正覺
ᅟᅟ此教佛地具八相 八相之中五同前
ᅟᅟ成道轉法入𣵀槃 如是三相異小乘
ᅟᅟ茅草吉祥成道差 生滅無生轉法異
ᅟᅟ枯榮業緣𣵀槃別 丈六尊特合身佛
ᅟᅟ後分大乘獨菩薩 六位六十有一地
ᅟᅟ信相發趣及長養 金剛十聖并妙覺
ᅟᅟ信念進慧定不退 迴向護法戒願心
ᅟᅟ是名十善鐵輪王 一萬劫中修苦行
ᅟᅟ發心治地及修行 生貴方便并正心
ᅟᅟ不退童眞法王子 灌頂住是十發趣
ᅟᅟ如是十住習種性 十信具足覺中行
ᅟᅟ成銅輪王二天下 一阿僧祇伏忍下
ᅟᅟ歡喜饒益及無瞋 無盡離癡并善現
ᅟᅟ無著難得與善法 眞實行是十長養
ᅟᅟ如是十行性種性 十止具足破顚倒
ᅟᅟ成銀輪王三天下 二阿僧祇伏忍中
ᅟᅟ救護不壞等一切 至一切處無盡藏
ᅟᅟ平等等觀及如相 解脫法界十金剛
ᅟᅟ如是十向道種性 具足修行十堅心
ᅟᅟ成金輪王四天下 三阿僧祇伏忍上
ᅟᅟ十聖位中歡喜地 修六方便證二空
ᅟᅟ分身散影百佛刹 四阿僧祇四天王
ᅟᅟ離垢地中諸菩薩 無緣無相第三諦
ᅟᅟ現形六道千國土 五阿僧祇忉利王
ᅟᅟ第三發光明慧地 出有入無變化生
ᅟᅟ應形萬國導群生 六阿僧祇炎天王
ᅟᅟ焰慧地中諸菩薩 實智圓寂方便道
ᅟᅟ億佛世界行五通 七阿僧祇兜率王
ᅟᅟ極難勝地勝慧忍 觀二諦境無差別
ᅟᅟ百億國土施無畏 八阿僧祇化樂王
ᅟᅟ現前地者名法忍 三諦現前最勝智
ᅟᅟ應現分身千億土 九阿僧祇自在王
ᅟᅟ第七遠行遠達地 空中起有妙勝行
ᅟᅟ分身萬億世界中 十阿僧祇初禪王
ᅟᅟ不動地中大菩薩 無分別智無功用
ᅟᅟ入百恒土化一切 千阿僧祇二禪王
ᅟᅟ善慧地中諸大士 四無礙智善說法
ᅟᅟ千恒河沙一𠱾現 萬阿僧祇三禪王
ᅟᅟ第十法雲灌頂地 大法智雲含德水
ᅟᅟ於億恒土化群生 百萬僧祇四禪王
ᅟᅟ如是十地分聖人 信忍三品初三地
ᅟᅟ順忍無生後後三 第十寂滅下品忍
ᅟᅟ初地已上至七地 雜起功用行不退
ᅟᅟ八地已上無功用 無漏變易念不退
ᅟᅟ若立等覺無垢士 入重玄門難思議
ᅟᅟ不可刹土利群萌 倒取凡事微塵劫
ᅟᅟ妙覺果满遍照尊 寂滅忍中上品位
ᅟᅟ七寶千葉華臺上 朗然大覺證妙智
ᅟᅟ甚深難知廣明地 淸淨身分威嚴地
ᅟᅟ善明月幢寶海地 精妙金光功德地
ᅟᅟ大輪威藏明德地 虛空內淨無垢地
ᅟᅟ廣勝法界藏明地 最淨普覺智藏地
ᅟᅟ無邊功德回向地 毘盧遮那智藏地
ᅟᅟ如是種種功德名 佛果十地階次位
ᅟᅟ頓教之中亦有二 性相兩頓理事別
ᅟᅟ性頓立位借後分 三賢十地假名立
ᅟᅟ據實而論不立位 不修不行證眞如
ᅟᅟ眞如有二空色是 三世一念無差別
ᅟᅟ教主卽是受用身 具足多身無邊身
ᅟᅟ極微塵中華藏界 不論方處無際限
ᅟᅟ上來小乘初後頓 今時難證難行道
ᅟᅟ此土入聖聖道門 總名自力分判教
ᅟᅟ相頓卽是易行道 往生無生淨土門
ᅟᅟ他力秘術佛意教 卽相不退頓中頓
ᅟᅟ娑婆教門自有三 內因外緣及品位
ᅟᅟ內因卽是心行業 安心有二總別是
ᅟᅟ總安心中亦有二 厭欣及與菩提心
ᅟᅟ厭欣心中復有二 厭穢欣淨通總心
ᅟᅟ厭離穢土有六道 地獄餓鬼及畜生
ᅟᅟ脩羅人間及天上 欲界五趣上唯天
ᅟᅟ等活黑繩及衆合 叫喚大叫喚燋熱
ᅟᅟ大燋熱及無間獄 是名八大熱地獄
ᅟᅟ阿部陀及尼賴陀 阿折陀并護護婆
ᅟᅟ虎虎婆及嗢盋羅 紅蓮大紅是八寒
ᅟᅟ無財炬臭口鍼咽 少財鍼臭毛大癭
ᅟᅟ多財得棄失勢力 是則鬼道三三九
ᅟᅟ禽獸龍蛇魚貝蟲 羽毛鱗甲四類雜
ᅟᅟ總有三十四億種 盡攝畜貯傍生趣
ᅟᅟ阿脩羅道有二處 須彌北海四大州
ᅟᅟ人趣四州勝報處 牛貨勝身閻浮提
ᅟᅟ四王忉利及夜摩 兜率化樂自在天
ᅟᅟ初二地居後四空 齊此名爲六欲天
ᅟᅟ梵衆梵輔大梵天 如是三天名初禪
ᅟᅟ有部大梵攝梵輔 依地同在一處故
ᅟᅟ少光無量極光天 如是三天第二禪
ᅟᅟ少淨無量遍淨天 如是三天第三禪
ᅟᅟ無雲福生及廣果 無煩無熱并善現
ᅟᅟ善見及色究竟天 如是八天第四禪
ᅟᅟ廣果無想少高處 上座部師別開之
ᅟᅟ是故色界有經上 如次有十六七八
ᅟᅟ空識無邊無所有 非非想四無色天
ᅟᅟ如是須彌千百億 名爲一大三千界
ᅟᅟ欣求淨土有十樂 來迎華開及神通
ᅟᅟ妙境無退引接緣 俱會見佛及供佛
ᅟᅟ第十增進佛道樂 如是厭穢欣淨心
ᅟᅟ復有廣大菩提心 齊此淨土總安心
ᅟᅟ一心卽三名爲橫 三心卽一名爲竪
ᅟᅟ至誠眞實治虛假 自利利他俱眞實
ᅟᅟ深心信樂治疑心 就人就行無疑慮
ᅟᅟ四重破人三重信 結歸本願正定業
ᅟᅟ回向發願挾直差 往相還相大悲首
ᅟᅟ齊此橫竪三心相 是則名爲別安心
ᅟᅟ雜行三福世福四 孝養奉事世出世
ᅟᅟ慈心不殺十善業 二二敬上慈下行
ᅟᅟ戒福有三三歸戒 翻邪受戒大小乘
ᅟᅟ具足衆戒有大小 小戒八處別解脫
ᅟᅟ近事男女具五戒 不殺生命不偸盜
ᅟᅟ不行邪婬不妄語 第五卽是不飮酒
ᅟᅟ不得非時加上五 學法女受六法戒
ᅟᅟ近住八戒不上床 歌舞觀聽脂粉塗
ᅟᅟ勤策男女十戒時 歌舞塗飾開爲二
ᅟᅟ第十不受畜金銀 齊此通受齋食法
ᅟᅟ四重不定及僧殘 捨墮懺悔并修學
ᅟᅟ滅諍提捨總合論 二百五十比丘戒
ᅟᅟ倍此五百比丘尼 若依戒品三百餘
ᅟᅟ齊此處處解脫戒 不許懺重聲聞律
ᅟᅟ大乘菩薩三聚戒 攝律儀身如是作
ᅟᅟ攝善法口如是說 饒益生意如是教
ᅟᅟ此三如次法報應 自性所具理智悲
ᅟᅟ亦是一體佛法僧 一得已後永無失
ᅟᅟ十重禁戒四四重 不酤不談不自讃
ᅟᅟ不慳不瞋不謗法 四十八輕具如經
ᅟᅟ如此八百五十餘 大小合論淨尸羅
ᅟᅟ不犯威儀有大小 八萬三千如次知
ᅟᅟ行福有四菩提心 大師別開立心福
ᅟᅟ深信因果世出世 六凡四聖是十界
ᅟᅟ讀誦大乘五法師 受持讀誦解說書
ᅟᅟ亦有十種如法行 書寫供養及流傳
ᅟᅟ諦聽披讀并憶持 廣說諷誦及思惟
ᅟᅟ第十法行名修行 勸進行者亦不同
ᅟᅟ雜緣亂動失正念 與佛本願不相應
ᅟᅟ與釋迦教相違故 不順證誠佛語故
ᅟᅟ初一係念不相續 念念憶想間斷故
ᅟᅟ迴願不慇重眞實 貪瞋煩惱來間斷
ᅟᅟ無有慚愧悔過心 不相續念報佛恩
ᅟᅟ心生名利相應故 人我自覆不近師
ᅟᅟ樂近雜緣障正行 此上雜修十三失
ᅟᅟ未必一一行有之 萬行不出此十三
ᅟᅟ正行之中大分三 五正五念及一行
ᅟᅟ如次疏論文殊問 或同或異是開合
ᅟᅟ五正行中亦有二 合則助正開爲五
ᅟᅟ助業有四亦爲五 讀誦正行三部經
ᅟᅟ觀察正行有依正 依有通別通假眞
ᅟᅟ日水卽是假依報 地樹池樓眞依報
ᅟᅟ華座一觀別依報 亦是正報座功德
ᅟᅟ正報有二別通是 別正假眞像眞身
ᅟᅟ通正觀勢普雜四 十方法界同生是
ᅟᅟ禮拜三業身口意 讃嘆供養讃美饍
ᅟᅟ有𠱾讃嘆與供養 開二名爲五種助
ᅟᅟ讃嘆口業稱揚佛 供養四事助歡喜
ᅟᅟ正業本願正中正 念佛三昧兼定散
ᅟᅟ五種嘉譽好妙好 上上希有最勝人
ᅟᅟ親緣近緣增上緣 三業不離名義具
ᅟᅟ如實修行相應故 自有攝取不捨光
ᅟᅟ五念門中禮拜門 讃嘆作願觀察門
ᅟᅟ如次卽是入近門 大會衆門宅屋門
ᅟᅟ讃嘆稱揚稱念別 觀察亦二依正異
ᅟᅟ器世間中有十七 淸淨量性形種種
ᅟᅟ色觸三種水地空 雨光妙聲主眷屬
ᅟᅟ受用無難大義門 第十七所求满足
ᅟᅟ衆生世間佛菩薩 觀佛功德有八種
ᅟᅟ座身口心衆上主 第八不虛作住持
ᅟᅟ身不動搖不前後 廣大讃嘆住三寶
ᅟᅟ是名觀察菩薩四 總合二十九莊嚴
ᅟᅟ二十九種是廣事 入一法句是略理
ᅟᅟ廣略相入無礙礙 如是等入不二法
ᅟᅟ回向門者第五念 是出園林遊戲門
ᅟᅟ論主有𠱾而細判 三種菩提違順門
ᅟᅟ一行三昧超衆行 一心一處一歸依
ᅟᅟ捨諸亂想念一佛 不觀相貌專稱名
ᅟᅟ萬德所歸是要法 本願生因此妙行
ᅟᅟ此行別無正定業 讃嘆所開稱名門
ᅟᅟ有十三德翻失知 二行相對有五番
ᅟᅟ親疎近遠無間間 不迴迴向純雜對
ᅟᅟ作業四修長時修 畢命爲期至菩提
ᅟᅟ於恭敬修有五種 有緣聖人及像教
ᅟᅟ知識同伴并三寶 一體別相及住持
ᅟᅟ同體理體化相住 三種四種如次知
ᅟᅟ無間不間餘業惡 煩惱隨犯隨懺悔
ᅟᅟ懺悔不隔念時日 第四無餘不雜餘
ᅟᅟ外緣卽是總別願 總願四弘三念力
ᅟᅟ大誓願力外加故 三昧功德亦如是
ᅟᅟ別願有三身土生 攝法身願有三種
ᅟᅟ光壽無量稱揚等 諸佛功德所不及
ᅟᅟ攝淨土願有二種 徹見十方妙香合
ᅟᅟ別願所成莊嚴故 超諸佛刹最爲精
ᅟᅟ攝衆生願大分二 攝凡夫及攝聖人
ᅟᅟ攝凡夫二攝自他 攝自國願有十七
ᅟᅟ無三惡趣不更惡 悉皆金色無好醜
ᅟᅟ宿命天眼及天耳 他心智通及神境
ᅟᅟ不起想念住正定 人天長壽離不善
ᅟᅟ具足諸相萬物嚴 衣服隨念受快樂
ᅟᅟ攝他國願有七種 念佛往生第十八
ᅟᅟ來迎係念觸光軟 得忍轉女及愛敬
ᅟᅟ攝聖聲聞菩薩二 聲聞無數攝聲聞
ᅟᅟ攝菩薩二各有九 供養諸佛供如意
ᅟᅟ說一切智金剛身 見道場樹得辯才
ᅟᅟ智辯無窮見諸土 隨意聞法攝自國
ᅟᅟ必至補處修梵行 具根得定生貴家
ᅟᅟ具德見佛不退轉 得三法忍攝他國
ᅟᅟ亦有五種增上緣 見佛護念及滅罪
ᅟᅟ攝生證生是五種 或分現當二增上
ᅟᅟ往生品位輩品二 三輩卽是上中下
ᅟᅟ上輩出家及發心 一向專念無量壽
ᅟᅟ中輩文中七因緣 發心一向持齋戒
ᅟᅟ起立塔像施飯食 懸繒然燈散華香
ᅟᅟ下輩發心及一向 眞化夢佛上中下
ᅟᅟ齊此三輩而各有 廢立助正傍正三
ᅟᅟ九品有二橫竪是 竪卽品品十一門
ᅟᅟ總明告命辨定位 總擧有緣辨定心
ᅟᅟ簡機受法修業時 迴所修業聖來迎
ᅟᅟ華開遲疾及得益 九品合成一百番
ᅟᅟ上上讀誦大乘行 上中解第一義理
ᅟᅟ上下但發菩提心 此上三品遇大人
ᅟᅟ中上盡形聲聞戒 中中近住八戒等
ᅟᅟ中下孝養父母善 此中三品遇小人
ᅟᅟ下上十惡下中破 下下五逆各迴心
ᅟᅟ如次一聲一十念 此下三品遇惡人
ᅟᅟ若品分行是名竪 若行分品是名橫
ᅟᅟ竪卽一品有一行 橫卽一行通九品
ᅟᅟ九品卽是示一端 九九八十有一品
ᅟᅟ八十一品亦是假 理實無量無數品
ᅟᅟ若橫若竪無有實 皆是教門應化道
ᅟᅟ淨土實義無輩品 同一無差薩婆若
ᅟᅟ菩薩聲聞但有說 因順餘方天人名
ᅟᅟ智通平等形無異 非天非人無極體
ᅟᅟ若聞此說莫生疑 凡聖齊泳智願海
ᅟᅟ百川萬派瀝洒洒 漕澠一味難思議
ᅟᅟ我依大師二藏藏 略說事理俱頓頓
ᅟᅟ願使後昆未聞聞 見生直得無生生
ᅟᅟ淨土二藏二教略頌
ᅟᅟ永德三年癸亥仲冬十四日爲聰生綴之
ᅟᅟ鎭西末學了譽(四十三歲)
ᅟᅟ今此一本者。師(了譽)在下總北相馬馬曾禰談場。永德三年癸亥仲冬之日。爲(弟子)所綴也(弟子)辱得彼淸書一本不勝喜淚。遂爲酬彼芳恩重整。字劃及聲。親禀師決以傳永代者也。
ᅟᅟ于時應永第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調功畢
ᅟᅟ酉譽
ᅟᅟ右本者以酉譽上人眞筆令摸寫已畢
ᅟᅟ元祿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義山謹挍
ᅟᅟ五部九卷要文二藏二教略頌者。宗義之樞鍵。學徒之掌珍也。是以吾宗之學則使初學先暗誦之。貯于胸奧而後隨臘授諸部以研覈焉。至其習煉積功臨場講論。憑以爲標準。追章句而尋義趣。臨岐能不迷者。無非往日薰煉之功者矣。此則所以使學士朝誦夕持須臾不廢也矣。而竊憾未曾有刊。于關左者乃謀之同志。募吾叢林諸師各損衣資挍刻。以藏于大衆文庫焉。舊本者元祿中良照山上人之所挍正復何加焉。然猶有一二似刊誤者。而訓詁之指點。字音之淸濁亦多漫滅者。今則悉補正以上梓。庶幾扶初學推步之勞云爾。
ᅟᅟ嘉永元年歲次戊申仲冬
ᅟᅟ緣山留學沙門大雲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