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376 蘭盆疏鈔餘義(并序) 門人霅谿普靜寺賜紫 日新 隨聽次錄 餘之為義大抵明乎疏鈔之援引音義之異同誘諸來裔識其指歸也嘗考昔人以會粹略隨難解(普寧律師會粹記明義大師隨難解)用名義廣拾遺圖(淨覺大師述名義金山闍梨拾遺圖)交互其說不可悉數然其間義有可取者亦取之而但直節其辭意耳雖章句不完亦前載之餘故總命題曰蘭盆疏鈔餘義焉時熙寧元年歲次戊申六月望日啟講七月十有二日徹廗因而再刊又為之序云。 注并序敘述鈔家之得失及摭華之興起也若然則序文一道亦分兩節先序鈔得失從初文至難能是也後序鈔興起從斯疏下至序終。 錢塘即古之餘杭郡至唐改為杭州錢塘記云昔郡功曹華德信立此塘以防海水始開募有能致土石一斛與一千旬日之間來者雲集塘未成譎不復取皆棄土而去塘以遂成焉。 知圓字無外號中庸子俗姓徐氏錢塘人受業於本州淨住院學台教於奉先源清法師撰疏十本以通十經著閑居編六十卷其講道訓人備如集賢吳遵路撰行狀碑云。 晉水即泉郡水名以泉江之水接于溫江有似篆書晉字之形故縣名晉江水名晉水具如閩王傳云。 淨源字伯長號潛叟族揚氏泉南人闢帝心觀門三車立賢首華梵七祖製義學文藪箋經註論具如出家稟學傳唯此略傳日新出之。 刪科重刊有二意一刪削科文重刊印板二刊正鈔文歸敬三寶等文。 記鈔記即鈔也如演義鈔解華嚴疏筆削記釋起信疏亦猶孔頴達之有正義以解五經之注文非謂記廣鈔略耳。 既瀆且壅既`[已【CB】,巳【卍續】]`已瀆亂且兼壅滯。 曹輩也。 無所錯手足錯置也論語云刑罰不中則無所錯手足今謂鈔文有煩略之失則學者雖手披玩習而行之不遠故云無所錯手足矣。 為難能也論語子游謂吾友張也為難能也包氏注曰言子張容儀難及也。 傳奧法師姓韓氏并州祈縣人先業儒夙甞預鄉薦遇定惠禪師上足潛輝闍梨剃髮受道然其內外典籍皆有章句備如本傳云。 法師愽通教法軌物為師出婆婆論。 庸常也。 馴巡音順也。 不撥荒蕪撥度也不度荒唐蓁蕪耳。 輒事筆削輒專也是者筆而存之非者削而去之。 播遷其文播遷刪去也文煩則刪之對上削字。 彌縫其闕彌縫補緝也闕略則補之對上筆字。 傳諸童蒙諸之童幼蒙昧也周易云童蒙求我。 頗甚也。 `[采【CB】,釆【卍續】]`采摭英華劉勰云捃摭英華班固云英華外發。 庶近也。 中庸之義言不煩不略也。 才識不敏才藻識智不敏疾也雖言才識學在其中。 短於自見短淺之能仍出自見。 冀望也。 後之病今後人病摭華之是非。 亦猶今之視昔亦如無外視奧師之得失上之二句語勢出史記彼文云今之病秦亦猶秦之視昔。 皇宋皇大也宋古商丘也周武王勝紂封商之後以微子受封於此以為宋國太祖皇帝受周之封由此飛龍故以受封興王之地為有天下之號亦猶唐高祖受隋之命封唐國升帝因號大唐國也。 三葉太祖太宗真宗如玉葉聯芳也。 聖駕真宗法駕。 祀汾陰漢武祀后土始立祀汾陰在水之南曰陰。 之明年當辛亥年。 歲次歲星也每年行一次。 六釋唐三藏云持業依主與有財相違鄰近并帶數此六名為離合釋取合應知離不成此法相之學慎勿臆說。 依主受稱經勝疏劣如臣依君故云依主稱去聲。 文心雕龍劉勰撰十卷言為文用心也大學謂之雕龍小學謂之雕蟲。 疏者布也彼明臣下上天子書曰疏。 撮題近意額中曰題撮取經文中遠之旨以疏近意通之揚雄曰聖人之言遠如天賢者之言近如地。 漢靈帝後漢第十一主諱宏。 應劭注漢漢書班固所撰應劭等集解顏師古又注之也。 故廬子國故舊也子爵號。 其事例然以南充郡例廬江郡以充國例廬國古之國即今之州古之附庸即今之縣也。 名諱諱避也生有名死避之。 建中德宗年號。 會昌武宗年號。 僧臘儒禮取一歲之終為臘釋教但一夏之終為臘。 追`[諡【CB】,謚【卍續】]`諡隔朝曰追`[諡【CB】,謚【卍續】]`諡易名也`[諡【CB】,謚【卍續】]`諡示也亦生平善惡之行。 平居平昔所居。 終南圭峯如助脩記辨之。 作者曰聖等文出樂記摭華依劉勰引文耳。 若聖下文出論語。 竊比於我老彭包曰老彭殷賢大夫好述古事我若老彭但述之耳。 錄疏注經昔吾稟以清凉本疏箋于華嚴今又錄圭峯疏箋注于此經者蓋遵一家注辭皆附于經論觀法之下夫然則不獨使其學者臨文到旨抑亦安置教藏倫例有緒與。 白虎通後漢孝章帝於白虎殿會群儒講論五經同異所作也班固字子堅奉詔纂其事奏凡十卷。 太初元氣始萌。 太始形氣始端。 太素質之始也廣明有五略辨則三或謂摭華誤者淺識狂言何足信哉。 清濁既分徐整曰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精出曜布日月為太陽太陰之精曜謂星曜即五星二十八宿等。 度物施生度待洛切施去聲謂品度萬物施與生長。 適今適猶近也。 天之經經常也天有常明。 地之義義利也地有常利。 援神契宋均注援引神明契合之事。 有情則識神無始言賴耶識中`[已【CB】,巳【卍續】]`已具孝矣。 器世則成壞相摩摩滅也器界成而復壞故云相摩。 懷任交易言地能懷藏任持萬物交更遷易也。 祭義禮記篇名記其祭祀薦羞之義。 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 無朝夕猶云無始終也。 所出不同始混沌出援神契塞天地出祭義。 共成一義豎深之義。 孝弟悌音。 天子爵稱也王者父天`[原本闕欠母下三十一行今文係後人補寫是故其文字不正]`母之子也。 諸侯侯君也謂列國之君。 卿大夫卿章也明善理大扶進人也章九卿二十七大夫出王制今合辨之以孝行同故。 士事也任事之稱。 庶人庶眾謂天下眾人也。 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孝經疏云或有目患不能及於孝者未之有也。 天龍負圖河圖曰舜以大尉即位與三公臨觀于河黃龍五釆負圖出舜前。 地龜出書宋書云天錫禹書神龜出洛有數九法即洪範九疇是也。 天孽消滅孽災也淮南子云堯射十日而去九留一尚書惟德動於天故以禍為福。 景雲出游唐書曰睿宗即位日景雲現景瑞也又德宗時澤州`[刺【CB】,剌【卍續】]`刺史李德上慶雲圖。 澤林茂如察順盧感不生連理。 浮珍舒如郭巨埋子全母天賜黃金也。 恠草秀劉[君*殳]祖母冬思堇[君*殳]哭動感堇滿地爾雅云苦堇即蔡也。 水出神魚王祥母思魚祥臥氷上水開感雙鯉躍出。 幽顯顯明也禮云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 二儀儀像也分天地之形像。 因心之孝孝經序云因心之孝`[已【CB】,巳【卍續】]`已萌。 資敬之道孝經云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儒文選云愽通經史謂之儒。 五常仁義禮智信為萬世常行之道。 本與平呼語絕之辭。 形質由父母而生祭義云身也者父母遺體也。 三學此約大乘戒定慧三。 祭統亦禮記篇名統猶本也以其記祭祀齋戒之本。 釋名漢愽土劉熈撰。 周書`[諡【CB】,謚【卍續】]`諡法周公作訓成王也善行則善`[諡【CB】,謚【卍續】]`諡如云翼善傳聖曰堯惡行則惡`[諡【CB】,謚【卍續】]`諡亦如殘義損善曰紂。 爾雅爾近雅正也近正之言故曰爾雅。 昊天夏天也郭氏云陽氣皓肝曰昊春曰蒼天秋曰旻天冬曰上天。 鄭氏箋毛詩正義云東漢鄭玄取毛氏詁訓所不盡及同異者續之為注解謂之箋箋薦成毛意。 罪釁或云過顯曰罪隱曰釁也。 童穉牛無角曰童禾晚生曰穉人幼小以之。 喪亡息浪切也。 上延考妣延猶及也父亡答書云上延先考母亡延先妣。 悽愴謂悽然感愴霜露降萬物凋言父母同萬物之殞感時念親。 濡沾潤也小雨曰濡。 𪫟惕驚懼貌雨露濡生萬物孝子欲父母同萬物乘春而生故云如將見之。 節序八節如下序謂四時。 家語十卷當時門弟子所集王肅注之。 孔子子慈也以慈愛洽人姓孔名丘字仲尼哀公二十一年生襄公十一年卒壽七十三。 適齊適往也。 中路去聲中。 謂僕御車者即顏[利-禾+免]。 擁鎌帶索擁持也鎌刈禾刀帶索刈之。 哭而不衰亦作縗以六寸之布廣四寸帖於心前衰之言悲權也。 吾丘吾子上吾自稱猶云我也姓虞名丘字吾子。 後還旋音。 齊君即齊景公有馬千駟是謂驕奢耳。 小子識之識音志令小子記其言也。 十有三十中有三辭歸養親。 檀弓姓檀名弓由善於禮故以名篇。 東西南北之人鄭箋注云言君無常以君子有四方志耳。 不登壟言慎敬也。 塋域墓地也即墓之限域。 負士為墳如孝子顏烏東陽人父亡負土為墳感郡烏郵土助之烏口中血出遂名其縣為義烏耳。 植栢成列通俗云罔象好食亡者肝腦墓傍植栢樹墓前立石虎以驅罔象也。 孝德傳梁元帝撰凡三十卷。 廬于墳次廬捿寄也墳之次舍。 三十年為世古者三十娶妻而子孫可繼家業。 礿薄也春物薄少。 禘第音諦也諦審其物可祭先祖。 甞新也甞新糓也。 烝眾也冬物眾多。 包冬夏例烝甞包礿禘也。 損益損則祭殺牲命益乃設供㧞苦。 七賢一五停心二別相念三總相念四煖五頂六忍七世第一。 七聖一隨信行二隨法行三信解四見得五身證阿那含六時解脫羅漢七不時解脫羅漢。 三賢十住初賢十行中賢十向上賢。 十聖初歡喜地二離垢三發光四𦦨慧五難勝六現前七遠行八不動九善慧十法雲。 魯哀公名蔣定公之子。 測物之性情知子路之好勇測顏回之不愚。 紀大網之繩曰綱小網之繩曰紀。 望表望。 帝王五帝三王。 以之安危有賢者天下安無其人宗庿危。 測眾生之根性接上根以六度測中下以諦緣。 佛土通而言之則大聖所化之境也。 三世諸佛對上五帝三王。 以之揚化有師範則三藏教法與無其人則五分法身喪。 微功致巨益一日之微功致生天之巨益。 少善破大惡盆供之少善破劇苦之大惡。 但三塵色香觸。 名實區別實體也四名四體如土田分隔區以別矣。 三尊三寶皆尊皆重。 唐堯帝姓伊祁名放勳始封於唐地。 虞舜帝姓姚名重華始封於虞地。 夏禹王姓姒名文命始封於夏今銀夏州是也。 商姓子名履始封於商丘或云殷湯皆國號也。 周姓姬名昌始封於岐周之地。 李巡注爾雅。 示不相襲襲承也言二帝三王各立其名不相承順也。 孫炎有爾雅義疏十卷。 更始更平聲改也。 兼講論語序云兼講齊說。 廣雅張揖撰凡四卷。 大詰陳大道告天下。 思齊語云見賢思齊。 碑銘銘名也述其功業使可稱名而期於不朽故刻諸碑石也。 文宗唐第十五帝名印穆宗之子。 慶成節降誕之辰猶今之乾元節。 知命五十知天命。 耳順六十而耳順。 耆艾耊老也上三字皆訓老也耊迭音䥫也老人身黑如鐵。 古疏雖多紀國寺慧淨三藏亦有疏文今也則亡。 舛的舛訛也如下疏云三藏錯會故有異釋是也的當也疏又引三藏云物華四事盆美八珍也。 叶機符理下叶機宜上符義理。 玄風玄籍教風。 敬服尤深肅敬服從尤甚也。 含文嘉禮記緯書名也。 三仞七尺曰仞。 半之一仞半。 遭母憂遭猶丁也。 刻像圖形刻檀彫像圖𦘕形容。 貝多西竺以貝多葉傍行而寫。 黃卷朱士衡燒經盡成黃卷赤軸。 教理行果下鈔具釋。 八輩四果四向。 五位資糧加行見道脩道無學。 五教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 唯歸佛寶者此一句刊牒摭華彼以法是佛言僧是佛子故但歸佛寶耳。 同遵古訓孝衡鈔并舊鈔諸文皆例歸三寶。 稽首貫於下謂法僧二寶。 冥加蒙於上亦佛法二寶。 注云即孔安國作傳以注之。 問訊言也郭璞云相問訊。 長跪律鈔以尼弱故長跪僧彊故互跪。 屬祝音。 舉豎而包橫舉三界之豎包大千之橫。 悲智兼運悲故不住涅槃智故不住生死。 三無數劫梵云阿僧祇劫臘波此云無數時分。 十種通號一如來二應供三正徧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間解七無上士調御丈夫八天人師九佛十世尊。 五分律即彌沙塞部五段之文。 立五分`[本文無法字]`法身轉五陰成五分法身轉色陰成戒身受成定想成慧行成解脫識成解脫知見。 睒閃音。 射殺等以睒子著鹿皮衣入山取水麋鹿相隨值王出獵引弓射鹿誤中睒子故云射殺乃至父母禱願帝釋與藥睒活如具如經云射音石。 雜寶藏經下卷引之。 兜率此云知足。 閻浮具云閻浮提此翻勝金洲。 三十四心八忍八智九無間九解脫。 萬舞武王以萬兵伐紂周公亦以萬人為舞而祭武王。 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匱竭也箋云孝子之心非有竭極之時長以與汝之族類。 自淺階深自酬恩反妄之淺階密意歸真之深。 誘掖誘引掖持也毛萇云故作諸以誘掖其君。 生前色養養親色難。 沒後薦追薦拔追思。 今試論之試用也未敢正說且試傍論。 居則致其敬平居必盡其敬。 養則致其樂就養能致其歡。 病則致其憂色不滿容行不正履。 喪則致其哀擗踊哭泣盡其哀情。 祭則致其嚴齋戒沐浴明發不昧。 居上不驕當莊敬以臨下。 為下不亂當恭謹以奉上。 仕醜不爭醜眾也爭競也當知順以從眾。 則亡危亡。 則刑刑罸及身。 則兵丘刃相加。 三者不除驕亂爭。 三牲牛羊豕。 佐成佐助也疏者經之助也。 明之曰述反用述者曰明。 無煩異解無外以前云釋迦尊是歸本師今云眾聖乃十方佛故云異解。 分段苦分限之年形段之身。 變易苦變麤身為細質對上形段之身易短劫為長齡對上分限之年。 漢制叔孫通定之。 皇帝因秦始皇稱之。 嫡正也。 世子可以繼世。 金輪王俱舍云金銀銅鐵輪一二三四洲。 嬌曇彌此云眾主亦名摩訶波闍波提此飜大愛道不云摩耶者以佛生七日摩耶命終故。 迦毗羅此云妙德。 公明儀姓公名明儀曾子門人。 夫子有德行之稱也即公明儀召師為夫子也。 稍小也。 心感則孝心衰則止心若思感則孝存焉心若衰滅則孝止息。 淮南子即淮南王劉安漢之宗裔好著書因叛戮于市。 叔重許慎字也。 十大弟子次文略飜華梵緣起如例。 迦葉頭陀迦葉飜飲光頭陀云斗藪。 阿難此云歡喜。 富樓那彌多羅尼此云滿慈子。 迦旃延此云扇。 阿陀律此云無滅。 鶖子其母眼如鶖鷺。 優波離此云近執。 羅睺羅此云障日。 善現梵云須菩提。 目連如下所明。 來蒙未來童蒙。 左傳左丘明作傳解春秋。 頴考叔如下卷鈔。 鈔斥此並斥指。 不能觀機如教浣衣之子作數息觀`[鍛【CB】,鍜【卍續】(cf. X34n0638_p0503a05)]`鍛金之子作不淨觀。 既昧經部昧人天教。 又枉聖人言小聖無悲心。 不可不慎慎言則少過也。 分地王制曰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九州一冀州二兖三青四徐五揚六荊七豫八梁九雍。 都猶㹅也國君聚人而㹅會也。 邑防邑也邑人之聚會。 王畿祁音方千里以象曰。 親疏多少近者為親遠者為疏七庿曰多五三等漸少。 封土封聚也。 除地除掃也。 示將去然先在墠者遷入石函為鬼故云去也然語助耳。 應遷應平聲當也。 享甞乃止享献秋祭曰甞秋物備矣故特舉之。 昭行昭明也父有文明之德以治天下晉景公諱昭改呼為韶。 寄藏武祧自后稷`[已【CB】,巳【卍續】]`已下文王當穆武王當昭故昭行寄武穆行寄文。 穆行穆敬也子肅敬於父。 寄藏文祧寄藏謂四時不祭也。 禘祫禘大也祫也三年一禘五年一祫禘以夏祭祫以冬祭。 去祖為壇次文云顯考祖考無庿故為二壇以祭之。 適士的音王之上士。 官師一官之長。 庶人無廟祭之於寢。 上士今之正卿。 中士今之朝官。 下士今之少官。 府史之屬主天子庫藏曰府主天子圖籍曰史屬徒也。 尚書云七世之廟可以觀德今直書名圖庶易詳覧焉。 ![[X21p0563_01.gif|300]] 有志於摭華鈔者未始不廣引夏殷周以至于有唐立廟之多少歷代之差當是皆亡本逐末叛釋泥儒耳試為陳之夫鈔者疏之助也迹疏以通經由經以明孝此其大槩也今諸家殊不究疏之之要辭經之之孝道但漁獵鈔文穿鑿群籍立廟有多少歷代有差當豈非亡本逐末叛釋泥儒乎然摭華引禮記祭法其中注文皆鄭氏之微言向出名圖兼示昭行寄藏武穆行寄藏文耳然而子廟既向於父則祖與孫同列矣而言遷廟者蓋四親之名雖遷而昭穆之行不移此通制也若謂互而遷之無乃乖於昭穆失於寄藏者乎且立庿之宏規實儒家之大務而空門末學率易辨之亦猶握管窺天持螺酌海又安能知其高闊深廣哉。 嚳哭音。 釗招音。 扈戶音。 五教義慈友恭孝。 孝弟去呼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姉曰弟。 踵足後。 肖似也不似其先。 得中得其中庸。 子思名伋給音。 伯魚孔鯉字也。 跂企音望也。 杖而後起父亡竹杖母亡桐杖。 陽貨即陽虎也。 疏雖論禮壞樂崩宰我雖說禮壞樂崩。 終訶衣錦食稻仲尼終責衣錦食稻。 衣意音。 食嗣音。 宰我姓宰名予字子我。 禮必壞禮壞無以撿人迹也。 樂必崩樂崩無以和人心也。 鑽燧改火春取楊柳之火夏取棗杏秋取柞楢冬取槐檀柞側嫁切楢子由切。 食旨旨美也。 蔓延上萬音延去聲若蘿蔓延而不絕也。 布濩下護音長多貌出文選注文。 通喪孔曰自天子達於庶人。 始從鹿苑亦名施鹿林文出智度論。 終至鶴林佛臨涅槃四双八樹皆悉變白如白鶴然。 肇啟五乘釋上鹿苑誘五乘之之權也。 卒圓三點釋上鶴林歸三點之實也三點喻三德法身斷德般若智德解脫恩德亦如梵書伊字二點在上一點在下首羅三日則一在上二在下。 梵音廣略廣則四字略唯三字。 左右猶云楚夏也。 晉譯華嚴即覺賢三藏譯成六十卷。 二障麤細煩惱障麤所知障細。 非三五等時此辨逐機頓教非三五漸收。 三時武丘岌法師謂初見有得道次見空得道後双照空有。 五時道場`[原本佚失惠以下三十二行今文係後人補入是故其文字不正]`惠觀師謂一有相教二無相教三抑揚教四同歸教五常住教。 不徇隨也。 經詮理智此標次文說華嚴也清凉疏云理開体用號大方廣知分因果名佛華嚴。 律詮德行此標次文說梵網也賢首疏以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皆用三眾淨戒釋十重四十八輕。 悟通解悟證悟地前能取未亡解悟也登地理智一如證悟也此釋經詮理智。 行通悟後悟前始脩隨相行悟前也終證離相行悟後也此約三聚戒釋律詮德行。 摩竭提云無毒害。 阿蘭若法云最靜法。 七處人間三處菩提場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四所忉利夜摩兜`[率【CB】,卒【卍續】]`率他化自在。 九會以普光明重說兩會添七成九。 五周周徧也即五周因果一所信因果二差別因果三平等因果四成行因果五證入因果。 六位十信三賢十地等覺即六位圓因也。 但略標名釋疏不引華嚴。 餘生餘諸眾生。 稱性之戒彼經云非色非心非有非無非因果法諸佛之本源耳。 頓制十重四十八經。 十支小乘但七身三口四今約大乘加意三。 初義即孝為至極之道等。 跨猶云過也。 樂正子春正掌也即掌樂之官名子春姓未詳。 子春曰善句跬丘弭切三尺曰跬六尺曰步。 衾被也。 戰戰至薄冰戰戰恐懼兢兢戒慎矣小子者弟子也憂陷。 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句。 小子鄭曰乃今日後我自知免於患難矣小子者弟子也呼之欲使聽誡其言。 矜驚音。 斷短音。 文選梁昭明太子撰。 甌駱甌地名駱姓也。 泰誓尚書篇名泰大也大會以誓眾。 上帝上天大帝。 下是釋降時二字也。 正色青黃赤白黑等。 間色紅綠紫碧。 域中儒教中也四十二章經序云域內治平耳謂之外教也。 為省招害之徒言作過招禍之者也。 太伯周太王之長子。 斷髮文身以讓位之德亦不可用也。 歎為至德論語云泰伯其謂至德也`[已【CB】,巳【卍續】]`已矣。 夷齊餓死白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餓死于首陽山之下首去聲。 稱曰賢人子貢曰伯夷叔齊何人也仲尼曰古之賢人也。 排斥排擯斥逐。 幾諫上平聲微也。 波羅門此云淨志。 七多羅樹似此方椶櫚高長六七尺。 娑羅此云堅固。 王充僧述無鬼論為圭峯取破。 人死精亡而形存且證留形二字其實識神不亡而身形不存如下破之文。 有子姓名若字有子。 中都仲尼曾為中都宰自宰為司空由司空為司𡨥。 衣衾而舉之大小`[斂【CB】,歛【卍續】]`斂時之也衾單被也用之舉屍入棺并覆屍上。 卜其宅兆龜曰卜選以定吉凶苟不預卜地下或值伏石涌泉則不安其親也。 措置也。 韓康伯名伯字康伯師王弼注易繫辭。 西域記唐三藏撰十卷。 四分業疏序云據說之章段也。 一一墮搥胷并泣皆犯故云一一梵網波逸提義飜為墮墮在燒暑覆障地獄。 吉羅具云突吉羅善見飜云惡作。 散齊七日以定之定其志意此猶居本處也。 致齋三日以齋之出本處往庿側今宿齋廳是也。 致齋於內下此則致齋於庿內散齋於庿外也。 見其所為齋者鄭玄云思之孰也為去聲。 設供如今經言忌辰設供如蘭盆薦親。 疏資其業報助其善業樂報。 禘礿陽義礿祭之月當三陽生寅位以一陽生於子位是十一月至正月即三陽也禘祭之月當六陽生於巳位即四月也。 甞烝陰義甞祭之月當三陰生申位以一陰生於午位是五月至七月即三陰也烝祭之月六陰生於亥位即十月也。 夏者尊卑著春生萬物至夏大小分矣可以祭先祖。 卒哭百日。 祥日小祥朞年大祥三年。 布施二田三寶敬田貧病悲田。 姬周姬姓周代。 夷狄東夷北狄。 圖難於易佛教報應難弘禮法祭祀易舉。 陟遐自邇遐遠佛教也邇近禮法也。 先遣二聖老子摩訶迦葉仲尼光淨童子。 支那亦名震旦此云思惟以情慮多端故。 列子姓列名禦`[𭁵【CB】,[冠-寸+文]【卍續】]`𭁵宋國人著書八篇莊子師之。 商太宰嚭商姓太宰官也名嚭。 博識彊記明五常述六經生民`[已【CB】,巳【卍續】]`已來未有如夫子者也彊巨良切。 三王夏殷周。 善用智勇洪水滔天夏禹治之善用智也殷伐夏桀周伐殷紂皆其勇也。 五帝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 善用仁信五帝心雖無為而迹陟有為以德教化於民善用仁信也。 三皇伏羲神農黃帝。 善用時三皇心既無為而迹亦無為以道化於民故云善用時老子云動善智此其證也。 駭驚也。 匿隱也。 [衍/言]過也。 子貢字也姓端木名賜。 告朔告音谷朔穌也魄死而復蘇。 餼戲音腥羊曰餼。 朝享上直遙切。 東漢後漢光武都洛邑為東前漢高祖都長安為西。 之初即第二主明帝名莊永平年夜夢金人翔于殿庭。 佛法肇至騰蘭齎四十二章經并白氎像等。 真宗即佛教。 逮疏主之世逮及也謂德宗之代。 疏莫大於施生施平聲先儒云施生而不為故能常生。 乾卦乾健也本以象天天体乾用也。 帝釋具云釋迦因陀羅此云能天帝。 四等慈悲善捨化生平等故。 梵王色界初天王。 潔靜精微禮記經解云潔靜精微易教也。 至命之書易云窮理𦘕性以至于命。 春畋不圍澤曲禮云國君春畋不圍澤鄭注云生乳之時重傷其類畋獵也。 大夫不揜群言卿大夫行獵不盡群而多取也。 士不取麛卵麛迷音鹿子也卵鳥子也。 釣而不`[綱一作網]`綱垂一釣取之不以大`[繩一作網]`繩橫列水內懸多鈎取多魚也。 弋不射宿以線繫箭射之曰弋然仲尼不射宿禽恐傷眾類射石音弋亦音。 孟子名軻字子輿師子思治中庸之書。 衅鐘之牛衅與釁同新鑄鐘殺牲以血塗其釁郄因以祭之。 用殺止殺用少殺止多殺。 楞伽此云種種現。 八佾論語篇名佾逸音列也天子八佾舞於庭。 月令秦相呂不韋造。 中氣日在低中氣時太陽躔氐宿度。 昏須女中謂黃昏二刻半女星現南方也。 斗建戌位北斗柄指於戌位即九月也。 社社以勾龍配享其實土神也禮記祭法曰共工氏之覇九州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為社也不言土地而言社者先王配之以嘉名也。 稷稷者五糓之㹅名也立壇祭之報先農也其神以后稷為主禮記祭法云厲山氏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植百穀夏之衰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也。 飤嗣音。 犧牲純色牛羊豕曰犧滌牢中養曰牲耳角齊者曰純色即童子牛也。 誄力軏切累也言人死後累其德行。 達士徇名此一句是誄辭曹子建作。 鄉音向。 孔氏傳孔安國注尚書蓋言傳通其義也。 㵎山夾水㵎。 谿水注川曰谿。 沼小池。 沚小渚。 蘋大者曰蘋小者曰萍。 蘩蒿也。 蘊藻聚藻也如海藻之類。 筐區方切。 筥九呂切。 𨪆犧音即三足鼎。 潢汗停蓄之水也上黃音下鳥音。 行潦流水也上平聲下老音。 東鄰紂居衛國朝歌之地故曰東。 西鄰文王在岐山之陽故曰西伯。 王弼字輔嗣官至尚書年二十四受饗。 內外障內障炬火針咽外障見大力鬼等。 子游字也姓言名偃。 一曰即何晏子平叔注辭。 食而不愛豕交之人之交接但食而不愛若養豕也食嗣音。 愛而不敬獸畜之如人畜獸但愛而不能敬也。 七多孝衡云其樹高四十九尺以七尺為一仞七仞為一多羅七多羅計三百四十三尺也。 僧俗之儀應云出世之儀。 曲禮下禮記內則篇敘孝行大同。 東觀漢記後漢劉珍等撰觀去聲漢時於宮前造東西兩觀今之史舘是也。 僧祇具云摩訶僧祇此飜大眾部。 增一即阿含經。 太子父母等太子即釋迦生身父母即淨飯摩耶羅睺羅賊即調達也。 篡初患切奪也。 文常即前漢第三主。 文王世子古無定制繼世之子即周文王也。 不脫冠帶而養言常待左右也。 亦一飯欲知氣力鍼藥所勝也。 間去聲。 唐傳澄照大師撰。 高齊南齊姓高。 微行即擔舁也。 衣著食飲衣食皆去聲。 女身經理凡母身有患皆紀經歷治理。 諒陰諒與亮皆信也信任冢宰曰諒不言國政曰陰。 說命悅音名也姓傅高宗命之為相。 見齒上胡旬切。 喪與其易也寧慼易以致切包咸云喪失於和不如慼也。 清卓清尚高卓。 白㲲應法師經音云天竺貴布也。 難陀此云喜佛親弟。 羅云佛嫡子也飜梵如前。 喪足喪車之後。 六反震動應云六種震動大疏云震即是聲動即是形聲兼吼擊形兼起踊故有六種此六各三成十八相次下列經疏注之。 經云動徧動普徧動疏云搖颺不安為動。 起徧起普徧起自下漸高為起。 踊徧踊普徧踊忽然騰舉為踊。 震徧震普徧震隱隱出聲為震。 吼徧吼普徧吼雄聲郁遏為吼。 擊徧擊普徧擊砰礚發響為擊廣釋十八相具如華嚴大疏。 不載上聲記也。 舁以諸切對舉曰舁。 禮不足殯葬之禮。 西晉武帝司馬氏都洛陽為西晉至愍帝渡江都金陵為東晉。 委官委棄其官與新令尹。 星馳禮唯父母喪見星而行見星而舍日行百里如星之奔馳。 豫章洪州。 太守今之郡侯守也始皇罷削列郡三十有六凡郡一守焉。 難傳傳字解疏弘字。 善惡報應過去善惡為因今世苦樂為報。 前驅猶云先鋒也。 人死神滅如王充云人死精亡而形存精亡則神滅也。 誣枉也。 蔑棄祖禰上滅音沒也禰奴禮切父也新死不切言之故變父為禰。 既情且狀其無形乎此牒上周易之文反詰儒者情狀既有則神明不滅故云其無形乎下三句反詰倣此消文。 三后太王王季文王。 王配于京武王又能配行其道於京鄭玄云鎬京在豐水之東也。 升靈上旻旻天也反詰三后在天也。 大禹所祇大禹即牒上夏王也所祗即反詰敬神也。 請代武王出尚書金縢篇武王有疾周公作請命之書以代武王。 姬旦禱親周公名旦禱親則反牒武王故云可虗罔乎。 背叛隱匿也。 五經上文但引詩書禮易四經而該攝春秋云五經。 非直誣佛亦侮聖也不但誣毀於佛教亦乃侮慢周孔聖典也先儒云侮聖言而不習。 餘趣通六趣。 已遷他蘊謂中陰身別遷他趣五蘊耳。 陶遙音。 士五刑有服士理官也言刑之輕重各使服從。 劓魚器切。 剕扶沸切。 大辟大罪。 革與服改制度改革車輿服飾製度。 刖月音。 決關梁決開也謂開其關而撤其梁。 踰越也。 閹人古者閹官守門即今之黃門也。 `[𭁵【CB】,[冠-寸+文]【卍續】]`𭁵自內而取曰𡨥。 賊自外而取曰賊。 刧用兵而取曰刧。 掠音諒巡行而取曰掠。 奪欺弱而取曰奪。 攘以手御物曰攘語云其父攘羊。 矯詐也詐稱上命取之。 虐殺也行殺盜物。 周穆王周第六王諱昭。 享當也。 司𡨥掌刑典之官。 今訓夏贖刑使訓暢夏禹贖刑之法。 三十國春秋揀魯國春秋列晉宋等國肅方等撰。 池陽姓池名陽。 舍捨音。 破羯磨轉法輪僧羯磨此云辨事破義如雜心論廣明。 七遮即七逆一出佛身血二殺父三害母四殺和尚五殺阿闍梨六破羯磨轉法輪僧七殺聖人。 妻砌音。 禪去聲讓也。 郭巨孝德傳曰郭巨家貧養老母有一子三歲母常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給共汝埋之子可再有母豈再得遂掘𡊫二尺餘忽見黃金一釜釜上云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奪人不得取。 董永青州千桑縣人父亡無以葬乃以身質錢一萬永謂主曰若無錢還當以為奴葬訖將之中路逢女求為永婦乃為織絹還錢主畢女即去曰吾天女也見君至孝天使為君償債也。 廩倉有屋曰廩。 周官周禮建官有一百二十。 五糓有云百糓`[楊【CB】,揚【卍續】(cf. 《物理論》(《平津館叢書》本)第16b頁; X21n0375_p0535c09)]`楊泉物理論云粱者黍稷之總名稻者溉種之總名菽者眾豆之總名三糓各二十種為六十蔬果之實助糓各二十凡為百糓。 義必互通如於貧病下悲心通敬孝二心也承順三寶下敬心通孝悲二心也父母不敬下孝心通敬悲二心也母音無。 福田者衣士釋田是能生故劣福是所生故勝前劣後勝故名依士。 `[裁下卅一行古本闕脫書寫補入]`裁省裁量省察。 疏法有大小教有權實小乘法權教也大乘法實教也賢首亦判般若心經為實教也。 經藏亦詮餘二如楞嚴七處徵心論藏也自行離魔律藏也。 下之二藏比例可知律藏亦有經論論藏亦有經律。 婆沙此云廣解或飜種種說。 疏論則推徵解釋宗釋二論皆有推徵解釋。 從容判經蓯音言此經攝於化制故云從容也。 以分制化論為能解經律所解解經屬化解律屬制。 憑心靈覺歸佛。 憑佛所說歸法。 憑心正伴歸僧。 曇無德此云法密亦云法藏。 薩婆多此云一切有也。 徑挺即長小貌。 六天四王忉利夜摩兜率化樂他化。 八定空處識處無有處非非想處加四禪成八也。 埤倉上卑音張揖撰文有三卷。 汎通也。 父有爭子有諫爭孝子也。 故當不義當為也矣。 扶持之慮有舉動之失故扶而持之也。 子則然無常人但是父子皆須如然非常定在一人也如父有三子不可分日限而就養也。 可以語其得失如晏嬰適齊齊問楚國政嬰以過失語之。 不可侵官各有司職。 方喪資於事父不聽平聲。 子夏字也姓卜名商。 世傳非經史所載也。 昆子其人生來不順父臨終令葬水中欲其須葬於山後乃依之。 聲罪揚聲陳首罪名。 王祥字休祺臨浙人承事繼母。 賣身賣猶質也。 從晉上去聲。 盾三諫靈公靈公無道樹樓臺彈人民。 公怒欲段之公作夾幕藏五百甲兵欲害之。 盾走句。 出乘車輒為五百甲兵之一故扶輪以報之。 無扶輪之說不須和會。 佛說盂蘭盆經從寬至狹三對在焉經為能詮上皆所詮佛為能說余皆所說盆為能教盂蘭所救。 晉武帝西晉武帝諱炎字世安即文帝之元子。 惠帝即武帝第二子諱衷字正度。 譯經圖紀釋靖邁撰。 略舉汲灌即題云灌臘經。 以省其餘省亦略也其餘即香油錠燭等。 臘除呂氏春秋云前歲百擊皷驅疲癘之鬼謂之逐除。 倒懸`[孟【CB】,盂【卍續】]`孟子猶解倒懸趙岐注喻困苦也。 義淨三藏大宋高僧傳云釋義淨字文明姓張氏范陽人也翻傳經論與奘師杭衡比其著述淨多文性又按唐中宗皇帝述聖教序云法師義淨業該經史學洞古今以是推之則圭峯始自釋題終於解經多引其疏詞者良有以也。 孔安國名也字子國孔子十一世孫也。 冕服彩章冠冕服飾五彩十二章具如周禮。 有夏昏德夏桀昏亂不恤下民。 窘逼急之甚。 六籍解疏典誥二字籍部也周易尚書毛詩春秋周禮文河間王作樂記是為六經也。 彌天盛德茂業如令摸鈔。 習鑿齒姓習名鑿齒字彥戚。 疏非信不階升也入也智度論云信為能入也。 惡口車匿是淨飯王之奴雖投佛出家而習氣不除。 在某處處有淨土穢國穢中又有諸國故通云某處。 與某眾如圓覺十萬菩薩法華萬二千人俱故通標某眾也。 老子姓李名耳字陽`[諡【CB】,謚【卍續】]`諡曰聃。 諸方時分延促不定圓覺大鈔云諸方者豎謂上下橫謂四方言延促者人間五十年四天王天一晝夜等言不定有二意一則指上延促不定二謂四洲晝夜不同故云不定謂北洲夜半南洲日午東洲日沒西洲日出。 游化住止游化則舍衛住止則祇園。 阿含此云淨教。 覺了真妄性相之者大鈔云覺妄法本空照真性本淨故云覺了真妄又覺性中本無諸妄為覺性照性上恒沙功德本來具足為覺相。 始本合始覺智合本覺理也。 等覺照寂等覺菩薩由照而至寂妙覺大聖從寂而發照亦猶賢人自明而誠聖人自誠而明。 疏具足欲塵佳麗女色。 財寶珍奇寶物。 多聞愽通內外典籍。 解脫五通仙人此則國豐四德亦名豐德城。 鰥應法師云人不𥧌目常鰥鰥然如魚目之不閉。 無告告之言訴也言此四是無告訴者。 君臣下白虎通曰君者羣下之所歸也臣者堅也勵志自堅也父矩也以法度教子也子孳也孳孳無`[已【CB】,巳【卍續】]`已也兄況也況父法也弟悌也心順行篤也。 園圃倉頡篇云種木曰園種菜曰圃。 騰蘭二名未詳所飜按靖邁譯經圖紀云迦葉摩騰中印度人婆羅門種幼而敏悟兼有風姿愽學多聞特明經律每有新義出於神表竺法蘭者中印度人禪思毗尼莫不窮玅誦經百餘萬言學徒千餘居不求安常懷弘利戒範嚴峻眾莫能窺。 法水初流齎白㲲𦘕像四十二章經初流通此土。 鴻臚鴻大也臚音閭陳序也言大陳序所須以禮外國之賓。 四夷東夷而戎南蠻北狄通言夷易也言禮法簡易也。 邸舍暫至曰邸。 毗曇法也論名。 別館白馬等寺。 三漏煩惱并無明如小乘諸論。 疏乳哺如濟食等青提乳哺目連如趙盾濟食靈輙皆恩之實事。 度脫如扶輪目連得神通度脫青提如靈輙為甲士扶趙盾輪皆報之實事。 齊斬之異齊資音齋者禮記外傳云齋之言齊也如針縷緝其裳下之縫使齊平也斬者翦而不緝。 除徹十三月除而徹去之。 高宗唐第三主諱活太宗之子也。 天后則天也以未登九五故曰天后諱𧸵音照。 上表標也標陳`[己【CB】,已【卍續】]`己情進於上也。 垂拱則天年號。 玄宗唐第六主諱隆基睿宗之子。 左補闕太祖皇帝改為左正言。 五禮吉禮致敬神也。 凶禮為之棺槨。 賓禮朝聘。 軍禮戰戎。 嘉禮嫁`[CBETA 按:「聚」疑作「娶」。]`聚。 啟寤啟開窹與悟音義同。 北遠隋朝慧遠法師制涅槃經疏。 從母立姓如鶖子與慈氏。 耐音柰。 亦不能報毗柰耶云若父母無信令起信心若慳者令行惠施若無智令發智慧子能如是方曰報恩。 十三卷或可第十三王從文王至幽王正當其數。 幽王諱涅宣王之子。 宋書劉義撰後編入南史。 固窮君子固亦有窮時但不如小人窮則濫溢為非。 簞食上音丹竹器也下音嗣。 瓢飲即匏片持水耳。 亞聖亞次孔聖。 浮捊音。 疏朋友同門曰朋同志曰友。 縱廣韓子云南北曰縱東西曰廣。 刀塗道有云鬼折草為刀更相殺害詳之。 尸子姓尸名佼音絞魯人著書二十篇。 瑜伽此云相應上釋三果多依行願鈔引瑜伽解之。 孝衡蘭盆鈔名東京遇榮大師撰亦二卷。 三時無悔初殺正殺`[已【CB】,巳【卍續】]`已殺。 八戒五戒外加六不坐高廣牀七不著華鬘纓絡并香油塗身熏衣八不自歌舞不自輒往視聽。 不善反此殺二親為上品蚊蚋為下品餘人餘畜為中品。 為染汙依即我愛我痴我見我慢四惑故三界輪外𦘕王表慢𦘕女表愛𦘕婆羅門表見𦘕猴表癡乃執第八相分為內我與第六為根云染依。 疏此洲南瞻部洲。 一切經音義應法師撰凡二十五卷。 楚辭注王逸注之。 通俗文釋通方俗之言。 苦樂並受淨住子云王或臥䥫牀等苦。 楚炙賢良炙隻音尚書云焚炙忠良。 自惡音汙憎也。 藩決不羸藩籬也羸力追切絆也易云羝羊觸藩羸其角今羸籬穿決非絆之也。 付法藏傳吉迦夜與竺曇耀譯。 倮胡瓦切露身也。 吾息子也。 鳴稚地音擊木作聲謂之信皷。 以福故宮殿七寶指前二鬼。 堂閣嚴飾指後眾僧。 以罪故而受鬼身通指上二。 膺當也。 弗慎厥德下孔注云不慎其德以速滅敗雖欲改悔其可追及乎。 厭課者多厭塞也課責也當二親忌日無心脩崇但厭塞人之課責故為之耳孝衡云內無實德外衒虗名故云厭課。 元啟孫悟之子。 㳂襲㳂流承襲。 拊心女弱故拊擗其心。 跳身男彊故跳踊其身。 元嘉宋文帝年號。 起居注史臣記天子之事也。 春秋分春分秋分即八節之二也節謂分至啟閉八節春秋有分冬夏有至啟謂立春立夏閉謂立秋立冬是為八。 權器權秤錘也秤帶其器以承龍口中水也錘真偽功。 節氣加減刻漏規式刻漏更點起自軒轅故周禮云挈壺氏掌之是也近世釋瑞新作壺更刻漏其文簡而理詣故士大夫多取之然起居注以春秋二分明五十五刻此乃一家之說今依本朝定景福殿秤漏春秋二分各五十刻匪唯學者之易曉亦古今之通規歟比見講學多昧於此因而錄之庶備詳覽勿謂鈔簡貴引文繁云耳。 (晝刻) (夜刻) 四十刻 六十刻 (小雪後十二日連大雪及冬至并小寒後三日) 四十一刻 五十九刻 (小寒後四日至大寒後二日小雪前一日至後十一日) 四十二刻 五十八刻 (大寒後三日至十二日立冬後四日至十三日) 四十三刻 五十七刻 (立春前二日至後四日立冬前四日至後三日) 四十四刻 五十六刻 (立春後五日至後十二日霜降後四日後十日) 四十五刻 五十五刻 (雨水前二日至後三日霜降前二日至後三日) 四十六刻 五十四刻 (雨水後四日至後九日寒露後六日至十二日) 四十七刻 五十三刻 (雨水後十日至啟蟄節日寒露前一日至後五日) 四十八刻 五十二刻 (啟蟄後一日至後六日秋分後九日至後十三日) 四十九刻 五十一刻 (啟蟄後七日至後十二日秋分後四日至後八日) 五十刻 五十刻 (春分前二日至後三日秋分前二日至後三日) 五十一刻 四十九刻 (春分後四日至後八日白露後七日至後十二日) 五十二刻 四十八刻 (春分後九日至後十三日白露後一日至後六日) 五十三刻 四十七刻 (清明前一日至後五日處暑後十日至白露節日) 五十四刻 四十六刻 (清明後六日至後十一日處暑後五日至後九日) 五十五刻 四十五刻 (穀雨前三日至後三日立秋後十二日至處暑後四日) 五十六刻 四十四刻 (糓雨後四日至後十日立秋後五日至後十一日) 五十七刻 四十三刻 (糓雨後十一日至立夏後三日大暑十二日至立秋後四日) 五十八刻 四十二刻 (立夏後四日至後十三日大暑後二日至後十一日) 五十九刻 四十一刻 (小滿前一日至後十一日小暑後四日至大暑後一日) 六十刻 四十刻 (芒種前三日連夏至及小暑後三日同) 惄奴力切思也。 饋匱音。 勝也上平聲。 餘三即神境天耳他心但觀其相曰通知其因緣曰明此三不能緣三世故不得稱明委辨如令摸鈔。 種現相資由種子故生起現行由現行故熏成種子。 根本煩惱有六謂貪瞋痴慢疑惡見今貪屬一數也。 隨煩惱有二十忿恨惱覆誑`[諂【CB】,謟【卍續】(cf. X11n0267_p0114b23)]`諂憍害嫉慳無慙無愧不信懈怠放逸惛沉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 不行惠施釋慳。 侵奪他財釋貪。 七支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 貪無是過無傷慈過。 鬼無分別煩惱無分別之慳惑有人中之習氣。 穿鑿孔融曰妄作文章穿鑿以成。 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 四王東方提頭賴吒此云持國管二部乾闥婆毗舍闍。 南方毗樓勒叉此云增長主管二部鳩槃荼薜茘多魘鬼。 西方毗樓愽叉此云廣目管二部龍王富單那。 北方毗沙門此云多聞管二部夜叉羅剎。 謝安字萬石官至大傅出晉書。 義少齊沙彌道慧能講涅槃法安能述佛性永問慧年幾答云十九永歎曰昔日諸糓年十二善書學時人號為才童今日二道士可謂義少。 斷金亦如魏志云張歆與管寧為友二人鋤園見金一挺寧遂揮鋤與歆迴於本處尋有釆薪人見變作蛇因而斫之為二段□□復來見之(云云)。 其臭如蘭古人云蘭生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以其有十步之香譬君子美德矣。 四人和合成眾約僧體言之業疏云三人`[已【CB】,巳【卍續】]`已下辨法未盡四人`[已【CB】,巳【卍續】]`已上作法成濟耳。 春冬過少不言秋者以西天但分三際耳。 四月十六日是前安居唯結一日。 五月十六日是後安居亦結一日。 但結三月五月十六日六月十六日七月十六日。 開後一月從七月十六至八月十五名迦提月賞前安居之勞也迦提月即賞勞月也。 始從十六至後十六四月十六至五月十六。 急施衣次第增等文如律鈔所明既非本宗不可曲辨。 增三中三日十四十五十六。 彝章彝法章明即制教也。 禮因人情下以三藏中有律教例六經之有禮法焉。 瑕疵玉病曰瑕人病曰疵。 摩得勒伽此云本母。 不孤獨自恣懺罪得入清眾。 十二分教如華嚴圓覺二疏廣辨。 浮囊西域渡海人以鳥翎毛為袋或用大牛皮吹氣內中而渡之耳。 篇聚五篇七聚廣略釋義如律鈔。 喻犯四重婬殺盜妄。 喻犯十三僧殘也毗尼母云如人為他所斫殘有咽哽。 喻犯偷蘭具云偷蘭遮善見飜為大罪。 喻犯二提謂三十捨墮九十單提也。 喻犯吉羅具云突吉羅義飜應當學。 為篇闕提舍具云提舍尼義飜向彼悔。 為聚不開第五不開吉羅。 亦闕提舍篇中既闕聚中亦然。 六聚之罪南山鈔文`[但【CB】,伹【卍續】]`但張六聚以正結罪科止樹六法耳。 伏首獸音自言其罪曰首。 遮法遮舉也依當篇舉法治之。 至高祖曾孫孫子考祖曾祖高祖是謂七世。 方言揚雄撰郭璞注解異方之語也。 鐙燈音。 糩檜音。 香油塗身有說西域地多砂礫及以毒蟲故用油塗身并足。 旃檀此云與樂。 鬱金亦名鬱金草生伽毗國似麥門冬九月華開狀若芙蓉其色紫碧香聞數十步華而不實`[但【CB】,伹【卍續】]`但取其根能治熱疾今鬱金絕多即不如伽毗之珍也。 太甲殷第四帝名。 烱逈音。 大小仍異大乘三學與小教經論律不同。 柰狀似李出西京。 芥其味香美者趙國有之。 爾雅下壻之父為姻婦之父為婚鈔多母字。 疏財賄呼罪功贈也。 畢鉢羅窟即七葉嚴。 宛鴛音。 奔共恭音。 亟器音數也。 繕甲兵繕脩甲鎧。 具卒乘卒首也乘繩證切。 掩不備掩以兵而取也備防也。 啟之夫人內應將啟宮門。 公開其期曰可矣莊公聞太叔與母之期言可伐京矣。 帥所類切將帥也。 伐京有鐘皷曰伐無鐘皷曰侵。 公子呂名呂字子封即莊公之子。 汲郡今之衛州。 食舍捨音。 以遺遺猶賜也。 何患憂也。 若闕橛音掘也。 隧遂音。 延道延長也。 經宰相宰執山河相助天子。 百官即百辟也詩云率茲百辟。 萬民通士農工商四民。 庶人眾人也書云格爾眾庶。 周官周家設官分職。 太師天子所師。 太傅傅相天子。 太保保安天下。 皆仍之仍因也。 俱舍此云藏。 人旁生具四人具四如刊定記旁生即畜生如化生金翅鳥能食四生龍。 地獄與諸天中有唯化生上三類皆化生中有即中陰身。 通胎化二亦如刊定。 春秋運斗樞春秋別解之名。 譙子法訓晉譙周撰。 替廢也。 數上聲。 鴞干嬌切。 喙許穢切觜也。 劉子即劉□。 東京賦張衡作。 作持念念追思年年□□名之為作作而無違瑩於戒德稱之曰持。 止犯不思劬勞不救存沒故名為止止而有違戒黜七遮乃名為犯。 士女即優婆塞優婆夷也。 今受神方結前目連聞教。 兼覩靈驗結前設供獲益。 天懸象象謂日月星也。 父受氣傳體相續。 揚子法言楊雄字子雲法論語立言。 反魂起屍喻脫鬼身生於善道。 蘭盆疏鈔餘義(終) 享保元丙申稔仲冬上旬以宋刻古本校正訖 日本國南京沙門 秀慶 識 #---------------------------------------------------------------------- #【經文資訊】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 第 21 冊 No. 376 盂蘭盆經疏鈔餘義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3-11-0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