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華嚴十惡品經
整理者 徐紹強
〔題解〕
《大方廣華嚴十惡品經》,又名《大方廣華嚴十惡經》、《大方廣華嚴經十惡品》、《華嚴十惡經》。是中國人假佛說所撰經典。作者不詳。一卷。
本經謂一切眾生若修善根,則應:一、不害眾生;二、不行放逸;三、不飲酒;四、不食肉;五、常行大慈。然後著重論述了飲酒、食肉的罪孽及斷食酒肉所得的福報。南北朝時,以梁武帝為首的中國佛教信徒推行斷食酒肉運動(參見《廣弘明集》卷三十、卷三十一),本經即該運動之產物,對研究中國佛教史有著重要價值。本經最早見錄於《法經錄》卷二,入偽經錄。其後《仁壽錄》卷四、《內典錄》卷十、《大周錄》卷十五、《開元錄》卷十八均有著錄,亦入偽經錄。本經為我國歷代大藏經所不收,日本《大正藏》據斯1320號收入第85卷。該號原殘,故錄文不全。
整理本的底、校本情況如下:
底本:北76號(柰59);
校本:
甲本,北77號(洪47);
乙本,北78號(芥45);
丙本,北79號(河48);
丁本,斯1320號;
戊本,斯6790號;
己本,斯5612號背面。
敦煌遺書中另有俄藏孟1098號,李盛鐸舊藏1件。因條件所限,此次未能參校。
〔錄文〕
大方廣華嚴十惡品[1]經
ᅟᅟ==[1] 「品」,甲本無。==
大覺世尊將欲涅槃,若住一劫,若減一劫,為[2]諸眾生除諸病苦,可分別不?
ᅟᅟ==[2] 「為」,底本作「謂」,據甲本改。==
佛告[3]迦葉:「為諸[4]眾生在於世界,分別有二。何以故?生苦為樂,生樂為苦。」
ᅟᅟ==[3] 「告」,底本作「造」,據文意改。==
ᅟᅟ==[4] 「諸」,甲本作「切」,「切」前殘,疑作「一切」。==
佛告[5]迦葉:「諦聽!諦聽!吾當為汝說正法要。何以故?譬如有人身遇重病,寢臥床褥,心念大乘,常不放捨。譬如有人遠到他方,空山迥野,有恐懼之心,心念大乘,常不放捨[6]。譬如有人繫在獄中,枷杻著身[7],心念大乘,常[8]不放捨[9]。譬如有人貧窮,衣不蓋形,食不充口,心念大乘,常不放捨。如是之人,是真菩薩,則非凡夫。諸善[10]男子!譬如國王,統領國事,多饒金銀、真珠、摩尼、車渠、瑪[1]瑙、珊瑚、琥[2]珀、珍寶、瓔珞,不念大乘,死入地獄。譬如凡夫,在於世界,多饒奴婢,象馬牛羊、絹帛布疋[3]、大小穀豆,皆以具足,不念大乘,死入地獄。是故,今日生苦為樂,生樂為苦。」
ᅟᅟ==[5] 「告」,底本作「造」,據甲本改。==
ᅟᅟ==[6] 乙本自此始。==
ᅟᅟ==[7] 「譬如有人繫在獄中,枷杻著身」,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8] 「心念大乘,常」,底本無,據文意補。==
ᅟᅟ==[9] 「不放捨」,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10] 丁本自此始。==
ᅟᅟ==[1] 「瑪」,底、甲、乙、丁本作「馬」,據文意改。==
ᅟᅟ==[2] 「琥」,底、甲、乙、丁本作「虎」,據文意改。==
ᅟᅟ==[3] 「布疋」,甲、乙本作「疋布」。==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實如聖教!實如聖教!」
迦葉菩薩復[4]白佛言:「世尊!何者為善?」
ᅟᅟ==[4] 「復」,底本無,據丁本補。==
佛告迦葉:「一切眾生若修善根:一者,不害眾生;二者,不行放逸;三者,不飲酒;四者,不食肉;五者,常行大慈。如是之人不斷善根。」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受佛教者,不聽飲酒。」
佛告迦葉:「善哉!善哉!汝解我意。一切眾生不飲酒者,是[5]我真子,則非凡夫。善男子!飲酒者,或君不識臣,或臣不識君;或子不識[6]父,或父不識子[7];或弟不識兄,或兄不識弟[8];或姊不識妹,或妹不識姊;或妻不識夫,或夫不識妻[9];或師不識弟子,或弟子不識師;或不識內外眷屬。善男子!現前顛倒,何況未來?善男子!一切眾生不食酒、肉者,得發[10]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ᅟᅟ==[5] 丙本自此始。==
ᅟᅟ==[6] 戊本自此始。==
ᅟᅟ==[7] 「或子不識父,或父不識子」,丁本作「或父不識子,或子不識父」。==
ᅟᅟ==[8] 「或弟不識兄,或兄不識弟」,丁、戊本作「或兄不識弟,或弟不識兄」。==
ᅟᅟ==[9] 「或妻不識夫,或夫不識妻」,丁、戊本作「或夫不識妻,或妻不識夫」。==
ᅟᅟ==[10] 「發」,甲、乙、丙本無。==
爾時,世尊告諸大眾言:「善男子!汝好[1]諦聽!諦聽[2]!舍婆提國有吉槃陀女,為人沽[3]酒,釵梳落在井中。八萬羅漢圍繞井住,汲水飲之,即便昏醉,不識如來。爾時,如來為諸羅漢演說法要。是諸羅漢既聞法已,酒便得醒,來至佛所,白佛言:世尊!我今修道,得四道果,何故今日不識如來?佛告諸善男子:舍婆提國有吉槃陀女,為人沽[4]酒,釵梳落在井中,汝今飲水以便昏醉。我今為汝除卻顛倒,汝今見我,汝生恐心[5]。吉槃陀女為人受苦,墮鋸床地獄,鋸此女身作其百段,吹令微塵,還復聚合。受形訖竟,身長三尺,顏色青黑,頭上無毛,兩耳[6]閉塞,復無兩目,亦[7]無鼻孔,下唇蹇哆,手無十指,腳無[8]兩足。皆由沽[9]酒,豈況飲酒之人[10]?雖先飲酒,又乃發露[11],心生重悔,如懷慚愧,又莫更飲。譬如有人身遇重病,乃值良師繼藥塗之,因藥得瘥[12]。懺悔之人亦復如是,心生重悔,又莫更飲[1],得發[2]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3]。」
ᅟᅟ==[1] 「好」,戊本無。==
ᅟᅟ==[2] 「諦聽」,底本無,據甲、乙、丙、丁、戊本補。==
ᅟᅟ==[3] 「沽」,底本作「酤」,據甲、乙、丙、丁、戊本改。==
ᅟᅟ==[4] 「沽」,底本作「酤」,據甲、乙、丙、丁、戊本改。==
ᅟᅟ==[5] 「汝今見我,汝生恐心」,丁本作「吾今見汝生恐懼心」,戊本為「汝今見我,生恐懼心」。==
ᅟᅟ==[6] 「竟,身長三尺,顏色青黑,頭上無毛,兩耳」,乙、丙本無。==
ᅟᅟ==[7] 「亦」,戊本作「又」。==
ᅟᅟ==[8] 「無」,底本無,據甲、乙、丙、丁、戊本補。==
ᅟᅟ==[9] 「沽」,底、戊本作「酤」,據甲、乙、丙、丁本改。==
ᅟᅟ==[10] 「酒之人」,丁、戊本作「之」。==
ᅟᅟ==[11] 「露」,甲、乙、丙本作「路」。==
ᅟᅟ==[12] 「瘥」,底、甲、乙、丙、丁、戊本作「差」,據文意改。==
ᅟᅟ==[1] 「飲」,底本作「作」,據戊本改。==
ᅟᅟ==[2] 「發」,底、丁、戊本無,據甲、乙、丙本補。==
ᅟᅟ==[3] 「心」,甲、乙、丙本無。==
爾時,世尊告諸大眾言[4]:「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5]受五戒者,若受二百五十戒者,若受威儀具足戒[6]者,若受戒者,不聽飲酒!飲酒[7]者,犯波羅提木叉罪[8]。比丘、比丘尼若犯此者,即入地獄;若凡夫人犯突吉羅罪[9],八萬劫中入於地獄。」
ᅟᅟ==[4] 「言」,底、丁、戊本無,據甲、乙、丙本補。==
ᅟᅟ==[5] 「若」,戊本作「若又」。==
ᅟᅟ==[6] 「戒」,甲、乙、丙本無。==
ᅟᅟ==[7] 「飲酒」,甲、乙、丙本無。==
ᅟᅟ==[8] 「罪」,甲本作「羅」。==
ᅟᅟ==[9] 「罪」,甲、乙、丙本無。==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酒亦無命,如來何故誡酒為苦?」
佛告迦葉:「舍婆提國有鴦崛魔羅[10],飲酒醉亂,淫匿其母,煞戮其父。其[11]母復與外人共通,持刀害之。是故,今日誡酒為苦。」
ᅟᅟ==[10] 「鴦崛魔羅」,甲、乙、丙本作「央崛摩羅」。==
ᅟᅟ==[11] 「其」,底、甲、乙、丙本無,據丁、戊本補。==
爾時,世尊告迦葉菩薩言:「佛子!我誡諸白衣及出家等受我戒者,不聽酌酒與人,不聽到酒家,不聽強勸人酒,不聽共[12]人麴釀[13]。聲聞弟子,亦復如是。菩薩摩訶薩制心,聲聞制形。善男子!不聽酌酒與比丘!若與者,五百世無臂。共比丘麴釀酒,五百世耳聾,耳[14]聽隔絕,常不聞聲句[15]。語比丘酒家者,五百世為啞,口不能語。強勸比丘酒者,墮截膝地獄,縱廣八萬由旬[1],縱廣正等,其中力士其數五百,造其刀劍,截其兩膝;強勸比丘酒者,亦復如是。」
ᅟᅟ==[12] 「共」,戊本作「供」。==
ᅟᅟ==[13] 「釀」,戊本作「釀酒」。==
ᅟᅟ==[14] 「耳」,乙、丙本作「取」。==
ᅟᅟ==[15] 「聲句」,甲、乙、丙、丁、戊本作「勿聲」。==
ᅟᅟ==[1] 「旬」,底本作「巡」,據甲、乙、丙、丁、戊本改。下同。==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食肉者得何等罪?」
佛告迦葉:「善哉!善哉!一切眾生不食肉者,是吾遺腹子,則非凡夫。善男子[2]!一切眾生若受大乘大般涅槃。善男子!一切眾生若住一劫,不聽食肉!若[3]食肉者,即食父母、眷屬肉[4]。」
ᅟᅟ==[2] 「子」,丁本作「之子」。==
ᅟᅟ==[3] 「若」,底、丁、戊本無,據甲、乙、丙本補。==
ᅟᅟ==[4] 「食肉者,即食父母、眷屬肉」,丁、戊本無。==
迦葉菩薩白佛言[5]:「世尊!食肉者墮何處地獄?」
ᅟᅟ==[5] 「迦葉菩薩白佛言」,丁、戊本無。==
佛告迦葉:「食肉者墮阿鼻地獄。縱廣正等八萬由旬,四方有門,一一門外各有猛火,東西南北交過徹地[6],周匝鐵牆,鐵網彌覆,其地赤鐵,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鐵枷、鐵鈕、鐵[金*行]、鐵鏟[7],持火燒之[8]。驅食肉之人入此地獄,受其大苦,心生重悔而懷慚愧,又莫更食。猶[9]如濁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為清。如煙雲除,月則清明。作惡能悔,亦復如是。」
ᅟᅟ==[6] 「過徹地」,丁本作「通徹地」,甲、乙、丙本作「過通徹」。==
ᅟᅟ==[7] 「鏟」,戊本作「銕」。==
ᅟᅟ==[8] 「彌覆,其地赤鐵,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鐵枷、鐵鈕、鐵[金*行]、鐵鏟,持火燒之」,甲、乙、丙本作「鐵枷、鐵鈕、鐵[金*行]、鐵械,上火徹下,下火徹上,彌覆其地赤鐵」。==
ᅟᅟ==[9] 「猶」,甲、乙、丙本作「由」。下同。==
佛告迦葉:「一切眾生食肉者,斷大慈種;不食[10]肉者,有大功德,百[11]千萬分不如其一。」
ᅟᅟ==[10] 甲本至此止。==
ᅟᅟ==[11] 「百」,底本無,據乙、丙、丁、戊本補。==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煮肉、炙肉、斬肉、煞生之人,分別幾處?」
佛告迦葉:「煮肉者墮鑊湯地獄。縱廣五百由旬[1],其中有水,其下有火,持火燒之,潰潰乃沸。驅煮肉之人入此地獄,受其大苦。炙肉之人墮炙[2]床地獄,縱廣八萬由旬[3],其上有[4]鐵床,其下有火,持火燒之[5]。驅炙肉之人臥之在上,肉乾燋爛[6],受其大苦。斬肉之人墮剉碓地獄,其中力士其數五百,斬令萬段,吹令微塵,還復受形,即[7]還斬之[8],受其大苦。」
ᅟᅟ==[1] 「旬」,底本作「巡」,據乙、丙、丁、戊本改。下同。==
ᅟᅟ==[2] 「炙」,乙、丙本作「鐵」。==
ᅟᅟ==[3] 「縱廣八萬由旬」,乙、丙本無。==
ᅟᅟ==[4] 「有」,底、丁、戊本無,據乙、丙本補。==
ᅟᅟ==[5] 「持火燒之」,乙、丙本無。==
ᅟᅟ==[6] 「肉乾燋爛」,乙、丙本無。==
ᅟᅟ==[7] 「即」,丙本無。==
ᅟᅟ==[8] 「受形,即還斬之」,丁本無。==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食肉者,非如來弟子,即是外道眷屬也。」
佛告迦葉:「食肉者,不覺不知,不聞不見。若[9]當食肉,或臣食君肉,或君食臣肉[10];或子食父肉,或父食子肉;或弟食兄肉,或兄食弟肉;或妹食姊肉,或姊食妹肉[11];或妻食夫肉,或夫食妻肉;或食內、外眷屬肉[12]。」
ᅟᅟ==[9] 「若」,丁、戊本無。==
ᅟᅟ==[10] 「或臣食君肉,或君食臣肉」,底、乙、丙、丁本作「或君食臣肉,或臣食君肉」,據戊本改。==
ᅟᅟ==[11] 「或妹食姊肉,或姊食妹肉」,乙、丙本作「或姊食妹肉,或妹食姊肉」。==
ᅟᅟ==[12] 「或食內、外眷屬肉」,底、乙、丙、丁本無,據戊本補。==
佛告迦葉:「食肉之人,即食父母、眷屬肉。」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食肉者墮何處地獄?」
佛告迦葉:「食肉者,墮糞穢地獄。縱廣正等八萬由旬,其中有糞,乃深萬丈。驅食肉之人入此地獄,受其大苦,五百萬世無有出期。善男子!食肉者,猶[1]如群狗爭骨,各各貪多。食肉之人亦復如是[2]。善男子!斬肉者即斬其父,割肉者即割[3]其母。譬如父死,必作牛羊,持刀害之,即是其父。一切眾生,心則顛倒。食肉者即食父[4]肉,嚙骨者即嚙父骨,若飲肉汁者[5]即飲父血。善男子!一切眾生若有慚愧,不應食肉!雖先食肉,又能[6]發露,心生重悔,亦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ᅟᅟ==[1] 「猶」,乙、丙本作「由」。==
ᅟᅟ==[2] 「爭骨,各各貪多。食肉之人亦復如是」,底本作「各各爭骨。食肉之人,各各貪多」,乙、丙本作「各爭骨。食肉之人,各各貪多」,據丁、戊本改。==
ᅟᅟ==[3] 「割」,丁本作「割父肉、割害」。==
ᅟᅟ==[4] 「父」,乙、丙本作「母」。==
ᅟᅟ==[5] 「者」,底、乙、丙本無,據丁、戊本補。==
ᅟᅟ==[6] 「能」,乙、丙本作「乃」。==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我解說,破齋者墮何處地獄?」
佛告迦葉:「破齋者墮餓鬼地獄。其中餓鬼身長五百由旬,其咽如針,頭如太山,手如龍爪[7],朝食三千,暮[8]食八百,一呼三萬。驅[9]破齋之人入此地獄,受其大苦[10];復離此地獄,繞其太山,猶如須彌;持火燒之[1],猶如緋色。驅破齋之人將背倚之,肉乾燋爛,受其大苦;復離此苦,轉形更受。善男子!若食齋[2]訖者,或裹服[3]齋食[4]與父母、兄弟、君臣、師長、朋友、知識,未來世中墮鐵輪地獄,左腋入[5],右脅出[6],融銅灌口。若受齋食者[7],亦復如是。」
ᅟᅟ==[7] 「爪」,乙、丙、丁、戊本作「抓」。==
ᅟᅟ==[8] 「暮」,乙、丙本作「慕」。==
ᅟᅟ==[9] 己本自此始。==
ᅟᅟ==[10] 「苦」,底本作「苦復離此地獄,受其大苦」,據乙、丙、丁、戊、己本刪。==
ᅟᅟ==[1] 「猶如須彌,持火燒之」,丁本無。==
ᅟᅟ==[2] 「齋」,乙、丙、己本作「齋食」。==
ᅟᅟ==[3] 「服」,丁、戊本無。==
ᅟᅟ==[4] 「食」,底、丁、戊本作「食者」,據乙、丙、己本改。==
ᅟᅟ==[5] 「入」,乙、丙、己本無。==
ᅟᅟ==[6] 「出」,底、乙、丙、己本無,據丁、戊本補。==
ᅟᅟ==[7] 「者」,戊本無。==
佛言:「食雞肉者,當墮地獄;三人共償倍半,相迎同入地獄。」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實如聖教!實如聖教!」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8]!唯願如來為我解說,不飲酒、不食肉者,得幾所福?」
ᅟᅟ==[8]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乙、丙、己本無。==
佛告迦葉:「假使有人,象馬牛羊、琉璃、珍寶[9]、瓔珞、國城、妻子,持用布施,猶亦不如有人[10]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復置是事,假使有人,百千兩金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復置是事,假使有人[11],能[12]鑄金為人數百,持用布施,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復置是事,假使有人,造作幡華[13]寶蓋,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復置是事,假使有人,造大浮圖寶塔,簷簷[1]相次,如稻麻竹葦,上至梵天,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善男子!不食肉者,現世菩薩,則非凡夫。善男子!不食肉者[2],常無肉想[3];食肉之人已[4]見[5]豬、羊、雞、雉,即生肉想,見而生害[6]。以是義故,不聽食肉!」
ᅟᅟ==[9] 「琉璃、珍寶」,乙、丙本無。==
ᅟᅟ==[10] 「人」,底本無,據乙、丙、丁、戊、己本補。==
ᅟᅟ==[11] 「人」,丁、戊本無。==
ᅟᅟ==[12] 「能」,乙、丙、己本無。==
ᅟᅟ==[13] 「華」,己本作「花」。==
ᅟᅟ==[1] 「簷簷」,底本作「簷」,乙、丙本作「擔擔」,據丁、戊、己本改。==
ᅟᅟ==[2] 「者」,乙、丙、己本作「之人」。==
ᅟᅟ==[3] 「想」,乙、丙本作「相」。==
ᅟᅟ==[4] 「已」,底、戊本作「以」,據乙、丙、己本改。==
ᅟᅟ==[5] 「見」,戊本作「現」。==
ᅟᅟ==[6] 「即生肉想,見而生害」,底、戊本作「食肉之人見而生害,即生肉想」,丁本作「見而生害,即生肉想」,據乙、丙、己本改。==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實如聖教!實如聖教!」
佛告[7]迦葉:「一切眾生,譬如有人年已八十,貧[8]窮孤老,後生一子,極甚憐愍,一手把金,一手把飯,二團[9]俱授[10],如過與子,嬰兒爾時不識其金而取其飯。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我愍一切眾生,猶如慈父。眾生不受[11]我戒者,非我咎也。」
ᅟᅟ==[7] 「告」,底本作「生」,據乙、丙、丁、戊、己本改。==
ᅟᅟ==[8] 「貧」,底本作「分」,據乙、丙、戊、己本改。==
ᅟᅟ==[9] 「團」,底、乙、丙、己本作「摶」,據丁、戊本改。==
ᅟᅟ==[10] 「授」,己本作「受」。==
ᅟᅟ==[11] 「受」,底、丁、戊本作「授」,據乙、丙、己本改。==
大方廣華[12]嚴十惡品[13]經
ᅟᅟ==[12] 「華」,己本作「花」。==
ᅟᅟ==[13] 「品」,乙、丙、己本無。==
〔錄文完〕
#----------------------------------------------------------------------
#【經文資訊】藏外佛教文獻 第 1 冊 No. 13 大方廣華嚴十惡品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藏外佛教文獻」所編輯
#【原始資料】方廣錩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