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心論頌 整理者 華方田 〔題解〕 《因緣心論頌》,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學派典籍,龍樹撰,一卷。 本文獻作者龍樹,又譯龍猛,是大乘佛教鼻祖,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創始人,有第二佛陀之稱。生存年代約公元150年~250年。龍樹著述頗豐,有「千部論主」之稱。其代表作是《中論》、《十二門論》、《大毗婆沙論》、《大智度論》等,《因緣心論頌》也是其重要著作之一。是研究龍樹及其大乘中觀學說的重要資料。 本文獻全文共140字,篇幅雖短,立論精要。以頌文的形式論述了佛教的基本理論「緣起論」,以及作者站在大乘空宗的立場上對緣起論的新的闡釋。本文獻未為我國歷代大藏經所收,近代在敦煌發現後,被收錄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卷第一六五四部。但由於僅用了兩個本子(斯1358號和斯2462號),且錯訛較多,因此有必要進行重新整理。同時,為了盡可能地避免錯誤,整理者將《因緣心論頌》、《因緣心論釋》和《因緣心釋論開決記》三篇文獻作了仔細地對勘,具體情況隨文說明。 整理本的底、校本情況如下: 底本:中國北京圖書館藏北7257(海17)號。 校本:甲本,中國北京圖書館藏北7255(官68)號。 乙本,斯1358號。 丙本,伯4645號。 丁本,斯250號。 戊本,斯4235號。 己本,北469(雨55)號。 〔錄文〕 因緣心論頌 龍猛菩薩作 差別十二支,能仁[1]說緣生, 於煩惱業苦[2],三中俱攝盡。 初八九煩惱,二及十是業, 餘七皆[3]是苦,十二唯三攝。 從三生於二,從二生於七, 七[4]復生於三,此有輪數轉。 諸趣唯[5]因[6]果,此中無眾生[7], 唯從[8]於空法,還生於空法。 誦燈鏡及印,火精種梅聲, 諸蘊相續結[9],不移智應察。 於甚[10]微細事,若有見斷者, 彼不善因緣[11],未見緣生義。 此中無可遣[1],亦無少安立, 於真以觀真,見真而解脫。 ᅟᅟ==[1] 「仁」,己本作「人」。== ᅟᅟ==[2] 「業苦」,戊本作「苦業」。== ᅟᅟ==[3] 「皆」,乙本作「習」。== ᅟᅟ==[4] 「七」,乙本作「一」。== ᅟᅟ==[5] 「唯」,己本作「為」。== ᅟᅟ==[6] 「因」,甲本作「有」。== ᅟᅟ==[7] 「眾生」,丁本作「有情」。== ᅟᅟ==[8] 「唯從」,戊本作「從唯」。== ᅟᅟ==[9] 「續結」,丙本作「結續」。== ᅟᅟ==[10] 「甚」,甲本作「是」。== ᅟᅟ==[11] 「因緣」,丁本作「巧故」。== ᅟᅟ==[1] 「遣」,底本作「遣」,乙本作「見」,據甲、丙、丁、戊、己本改。== 因緣心論頌[2] ᅟᅟ==[2] 「因緣心論頌」,甲本無,丙本作「因緣心論頌一卷」,己本作「論頌一本」。== 〔錄文完〕 #---------------------------------------------------------------------- #【經文資訊】藏外佛教文獻 第 3 冊 No. 26 因緣心論頌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藏外佛教文獻」所編輯 #【原始資料】方廣錩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