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恩重經變經文偈頌 整理者 陳明光 〔題解〕 《父母恩重經變經文偈頌》,中國人所撰佛教文獻,作者不詳。刊刻在南宋僧人趙智鳳主持鐫刻的父母恩重經變龕。父母恩重經變龕,位於寶頂山石窟大佛灣北岩中部,圖文並舉。情節連貫地刻繪出父母撫育兒子成長的「十恩圖」。 全國石窟群中,刻變像與變文並舉的《父母恩重經變》僅此一例。龕刻經偈頌文,與安世高、鳩摩羅什先後譯的《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均大異。石刻「十恩圖」頌雖然多處提及慈覺禪師宗[A1]賾,但所言又浸透儒家倫理觀念,是研究該典籍發展變化的珍貴資料。 ᅟᅟ==[A1] 賾【CB】,頤【藏外】(cf. ZW04n0036_p0292a23; ZW04n0036_p0294a14)== 主建者趙智鳳五歲出家,自幼奉母至孝。他營造的寶頂山石窟造像內容,充滿儒家孝道倫理觀念。南宋昌州刺史宇文屺詩碑序讚頌:「寶頂趙智宗(鳳),刻石追孝,心可取焉」。[1] ᅟᅟ==[1] 宇文屺詩碑,宋刻,立於大佛灣第5號華嚴三聖龕內。參見民國《大足縣志》卷一。兩宋世,大足是昌州治所。== 〔錄文〕 投佛祈求嗣息 投佛祈求嗣息 賜紫慈覺大師□宗賾頌曰: 古佛未生前,疑然一相圓,釋迦猶□會,迦葉豈能傳。 父母同香火,求生孝順兒,提防年老日,起坐要扶持。 父母皆成佛,綿綿法界如,爾時心願足,方乃證無餘。 有得非為得,無功始是功,一輪千聖外,原[1]是舊家風。 ᅟᅟ==[1] 「原」,碑刻作「元」,據文意改。== 懷胎[2]守護恩 ᅟᅟ==[2] 「胎」,碑刻作「擔」,據文意改。== 第一懷胎守護恩。禪師頌曰: 慈母懷胎日,令身重若□,母黃如有病,動轉亦身難。 臨產受苦恩 第二臨產受苦恩。慈覺頌曰: □□慈親苦,□人眼淚□,□知恩力重,□取出胎時。 慈父聞將產,空惶不自持,□生都未□,□耳皺雙眉。 生子忘憂恩 第三生子忘憂恩。慈覺頌曰: 初見嬰兒面,雙親笑點頭,從前憂苦事,到此一時休。 咽苦吐甘恩 第四咽苦吐甘恩。慈覺頌曰: □□兒子吃,□□自家餐,不□知恩少,他時報德難。 推乾就濕恩 第五推乾就濕恩。慈覺頌曰: 乾處讓兒臥,兒身熟□睡,仰推慈母□[1],諸佛亦何偏。 ᅟᅟ==[1] 此字漫漶,似為「為」。== 乳哺養育恩 第六乳哺養育恩。慈覺禪師宗賾頌曰: 乳哺無時節,懷中豈暫離,不愁脂肉盡,惟恐小兒饑。 洗濯不淨恩 第七洗濯不淨恩。慈覺大師頌曰: 小兒□□□,襁[2]褓□時[3]乾,懷□無□孩[4],慈心不□□。 ᅟᅟ==[2] 「襁」,碑刻作「強」,據文意改。== ᅟᅟ==[3] 「時」,碑刻漫漶,依稀可辨。== ᅟᅟ==[4] 「懷……孩」,碑刻漫漶,依稀可辨。== 兒身多穢污,洗潔□□□,父母年需時,誰供一勺湯。 為[1]造惡業恩 ᅟᅟ==[1] 「為」,碑刻作「偽」,據文意改。== 第八為[2]造惡業恩。古德頌曰: ᅟᅟ==[2] 「為」,碑刻作「偽」,據文意改。== 養兒方長大,婚嫁是尋常,筵會多殺害,罪業使誰當。 遠行憶念恩 第九遠行憶念恩。慈覺頌曰: 乳下為兒時,三年豈離位,如何千里外,□家不回□。 □□□□□,出必□□□,恐依門廬望,歸來莫太遲。 究竟憐憫恩 究竟憐憫恩。頌曰: 百歲惟憂八十兒,不捨作鬼也憂之。觀喜怒常不犯慈顏, 非容易從來謂色難。 大[3]藏報父母恩德經 ᅟᅟ==[3] 「大」,碑刻漫漶,據文意補。== 大[1]藏《報父母恩德經》□: ᅟᅟ==[1] 「大」,碑刻漫漶,據文意補。== 佛告阿難曰: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報父母恩德[2],為於父母□寫大乘,為於父母說讀誦大乘[3],為於父母聽□□□□。 ᅟᅟ==[2] 「母恩德」,碑刻漫漶,據本碑首行刻字補。== ᅟᅟ==[3] 「乘」,碑刻漫漶,據文意補。== 贊曰: □…□[4]。 ᅟᅟ==[4] 此處殘缺第10行至第16行,共約7行文字。== 大藏佛言為於父母供養三寶 大藏佛言:為於父母供養三寶,為於父母□施修福。 贊曰: 佛法僧三寶,□□妙福田,□□酬罔極,□□定無邊。 □□真可念,□□更堪憐,□□如諸聖,□□即敬田。 大藏佛言為於父母□悔罪德 大藏佛言:為於父母□悔罪德,為於父母持齋、持戒□等。若能如是,□曰孝子。若不[5]持此行者,終是地獄之人、不孝之子。 ᅟᅟ==[5] 「不」,碑刻漫漶,依稀可辨。== 贊曰: 欲□無窮孝,當求出世因,曾日不到處,須問釋迦文。 大藏佛言三千條律令不孝罪為先 大藏佛言:或後兒子及其長大,翻為不孝。尊親共語,應對㤶[怡-台+(絳-糸)]。拗眼烈睛,欺凌伯叔。打罵兄弟,毀辱親情。無有禮儀,不遵師範。棄諸勝友,朋逐惡人。習已性成,遂為狂計。不崇學藝,□遂異端。無賴粗顏,好習無益。鬥打竊盜,觸犯鄉閭。飲酒樗蒲,奸非過法。帶累弟兄,惱亂爺娘。晨去暮歸,尊人憂念。 贊曰: 三千條律令,不孝罪為先。天網無逃處,常應悔在前。 非為妨孝養,恃戲破家產。未必罹憂患,慈親亦惱懷。 刑法 刑法:諸罵祖父母、父母者絞,毆者斬。 佛告阿難不孝之人墮阿毗獄 大藏經云:佛告阿難,不孝之人,身榜命終,墮阿毗獄。其地獄縱廣八千由旬,四面鐵城,其地亦鐵,鐵為羅網,熾火洞燃,猛烈焰爐,雷奔電爍,烊銅燒鐵,流灌罪人,銅狗鐵蛇,恒吐煙焰,炮燒煮炙,雙節焦然,歷劫受殃,無時間歇。更得入諸小獄中,頭戴火盆,其身爛壞,腸肚寮亂,骨肉縱[1]橫,千生萬死。 ᅟᅟ==[1] 「縱」,碑刻作「蹤」,據文意改。== 贊曰: 父母如憂念,乾坤定不容,人間遭霹靂,地獄飲烊銅。 佛戒語 惡友熏習,造作非禮,生遭王法,死入阿鼻。 佛偈戒語 知恩者少,負恩者多。 假使熱鐵輪,於我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 〔錄文完〕 #---------------------------------------------------------------------- #【經文資訊】藏外佛教文獻 第 4 冊 No. 36 父母恩重經變經文偈頌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藏外佛教文獻」所編輯 #【原始資料】方廣錩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