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消災延壽藥師灌頂章句儀 沙門若愚 述 整理者 侯沖 〔題解〕 《佛說消災延壽藥師灌頂章句儀》,略稱《藥師科》、《藥師科範》。六卷。宋代以後中國僧人著述。明代以來雲南阿吒力僧常用科儀。 本科儀無統一名稱。現名為整理者據眾本名目所擬。本科儀以東晉帛尸梨蜜多羅譯《佛說灌頂章句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為主要經典依據編纂而成。由教誡、儀文、提綱和密教四個部分組成。本科儀不見中外歷代佛書著錄,也未為中外歷代大藏經所收。在雲南阿吒力教科儀中,本科儀是祈類(吉齋)科儀中規模最大的。至今仍為劍川阿吒力僧習用。小科儀《佛說藥師七級燈科》、《十二神王解結法事》均據本科儀編撰而成。 整理本所用底本雖署作「閩越金身太平寺沙門若愚述」,但其《教誡儀文》中有大段出自宋僧祖照集《楞嚴解冤釋結道場儀》的文字,故該題署的可靠性頗值懷疑。 整理本的底、校本如下: 底本:楊暢奎先生藏嘉慶十八年楊允仁抄本; 甲本:張建封先生藏光緒九年段壽榮抄本; 乙本:趙沛霖先生藏清抄本《佛門藥師消災延壽燈科》; 丙本:趙沛霖先生藏清抄本《佛門十二神王解結佛事》; 丁本:延光居士藏清嘉慶前後朗然抄本《藥師七級燈科儀》。 諸本中底本較為完整。甲本編排與底本略有不同,且缺《提綱》及《密教》兩部分。其他諸校本內容則大都據全本的部分內容編纂而成,故僅以可資校對的內容參校。 由於《佛說灌頂章句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中有「吾今勸諸四輩造續命神幡,燃四十九燈,放諸生命,以此幡燈、放生功德拔彼精神,令得度脫,今世後世,不遭厄難」的說法,故甲本末附有一《放生儀文》。茲一並整理出來,附在卷末。 〔錄文〕 藥師道場解經頌文灌頂章句教誡儀文[1] ᅟᅟ==[1] 甲本作「佛說藥師灌頂開科儀文」。== 閩越金身太平寺沙門若愚述[2] ᅟᅟ==[2] 「閩越金身太平寺沙門若愚述」諸校本無。下同。== 浩浩難思真法界,藥師海會眾聖賢。 我今教誡演儀文,望聖慈悲垂加護。 伏聞藥師道場教誡儀文,此乃道場自通,和唱初傳。甘露、藥師如來、解結菩薩、琉璃光佛,名號普聞。世間眾生,無不敬仰。雖有以事,然未有儀。如其講習之流,博[3]通內外,精[4]貫古今,以至頓漸遍圓,有空性相,隨舉隨有,觸處光明,妙契佛心,冥符凡意。語默動靜,理性灼然。況其加[5]意用功,其所精通,不言而盡。《藥師經》曰:是人所有思惟、籌量、言說,皆是佛法,無不真實。亦是《光佛經》中所說。若全是者,此應請時,無所不可。其或未然,若到此者若無儀文,則無不[1]罔然,遠迷悶絕,心不能造,深可悲嗟。於是淨藏圓覺、當來徐公法壽,久默是事,欲要斯文,遂命祖照,伏為編集。祖照既聞此語,自恨不才,豈可以蠡而測海?堅欲卻之,再再不允[2]。遂乃鳩集,以成一家。貴於在在處處,解冤釋結。《灌頂經》曰:修行六度波羅密多,以伸解結。一一總非胸臆,悉本圓頓藏教著儀。次安排覺,一段事案。在會眾等,諦聽思惟,早悟正因,速求解脫。 ᅟᅟ==[3] 「博」,底本作「傅」,據《楞嚴解冤釋結道場教誡儀文》改。參見《藏外佛教文獻》第六輯第41頁。== ᅟᅟ==[4] 「精」,底本作「積」,據《楞嚴解冤釋結道場教誡儀文》改。參見《藏外佛教文獻》第六輯第41頁。== ᅟᅟ==[5] 「加」,底本無,據《楞嚴解冤釋結道場教誡儀文》補。參見《藏外佛教文獻》第六輯第41頁。== ᅟᅟ==[1] 「不」,底本無,據文意補。== ᅟᅟ==[2] 「允」,底本作「久」,據《楞嚴解冤釋結道場教誡儀文》改。參見《藏外佛教文獻》第六輯第42頁。== 藥師勝會 (八句) (安息香[3]真言 大明神咒經 咒燈油真言) ᅟᅟ==[3] 「香」,底本無,據文意補。== (誦大悲咒 咒水真言) (誦諸部因緣 梵語心經) 願憑咒力 (云云) (廻向咒水贊[4]) ᅟᅟ==[4] 「贊」,底本作「替」,據文意改。== 唯願三途苦輪息 (四句) 無邊煩惱斷 (四句) (入壇舉) 藥師海會佛菩薩 (誦三寶咒) 靈山教主,雪嶺能仁。(戶)唵。瞿魯吠。釋迦佛,皇宮內外。因向四門遊,生老病死。雪山修六載,餐麻麥,日充饑,證金軀,我佛長丈六。若人皈依佛,為施主,消災障,增福壽,保安寧。 大眾志誠心,同嘆佛寶偈: 皈命十方及三際,塵剎圓明調御師。 法界功德大悲雲,毗盧遮那大智海。 皈依常住佛陀耶 龍宮海藏,七佛真經。(戶)唵。陀耶彌。三乘法,我佛說下。貝葉與靈文,波羅密多。海藏《般若經》,《慈悲懺》,《妙法華》,最堪誇,我法功能無價。若人皈依法,為施主,消災障,增福壽,保安寧。 大眾志誠心,同嘆法寶偈: 所住甚深真法性,所流圓滿修多羅。 一一塵方佛會中,文殊普賢諸大士。 皈依常住達磨耶 天台方廣,南嶽祝融。(戶)唵。摩訶帝。六和僧,一切賢聖。羅漢與辟支,方袍圓頂。每日伽藍院,安禪定,誦真經,有功能,感得鬼神恭敬。若人皈依僧,為施主,消災障,增福壽,保安寧。 大眾志誠心,同嘆僧寶偈: 我今欲以一毫[1]智,測量無邊法界玄。 願承三寶同體慈,句句冥符諸佛意。 ᅟᅟ==[1] 「毫」,底本作「毛」,據文意改。== 皈依常住僧伽耶 (加持誦三寶真言) 開壇門[2]部陀羅尼 ᅟᅟ==[2] 「門」,底本作「滿」,據文意改。== (清淨三業 提綱[3]) ᅟᅟ==[3] 「綱」,底本作「剛」,據文意改。下同。== 伏聞業同三世,從身、口、意之所生;罪起一心,自貪、瞋之所造。壇場潔備,法席弘開。憑密語以懺雪愆尤,仗佛慈而消除過咎。所謂道:淨洗從前煩惱垢,不妨百煉見真金。三業有偈,今為舉揚: 身三口四意貪瞋,千惡門開散本真。 喝散障雲無點[1]翳,性天孤月月輪孤。 ᅟᅟ==[1] 「點」,底本作「默」,據文意改。== 南無除蓋障菩薩 (三業真言) 三業六根悉清淨 (薰香供養 提綱) 伏聞真法性海,飄飄焚戒定之香;古佛道場,渺渺吐氤氳之氣。耶輸難中焚一炷,靈山會上遍垂祥。欲求解脫之真香,必假栴檀作佛事。所謂道:莫學畢陵池畔過,河神捉住要尋贓。焚香有偈,今為舉揚[2]: ᅟᅟ==[2] 「有偈,今為舉揚」,底本省略,據文意補。== 爐焚五分寶香請,一縷煙起徹幽明。 遍作十方諸神聖,諸佛聞召悉來臨。 南無香供養菩薩 (焚香真言) 香煙童子大菩薩[3] ᅟᅟ==[3] 「大菩薩」,底本無,據文意補。== (灑淨潔滌 提綱) 伏聞水不洗水,妙契法身;塵不染塵,返招自己。蠲除契界,蕩滌壇場。灑枯木而再逢春,潔穢邦而成淨土。所謂道:內外中間無濁穢,聖凡幽顯總清涼。 彌摩羅界秫提吽,一默澄潭萬古明。 理事道場今潔滌,自然風月一時新。 南無清淨慧菩薩[1] ᅟᅟ==[1] 「菩薩」,底本無,據文意補。== (灑淨真言) 壇場內外悉清淨 (清淨香壇 提綱) 伏聞善財樓閣,到已覺於城東;慈氏園林,觸目遍聞於華藏。結成器界,立個道場。無去無來,不生不滅。所謂道:竹影掃堦塵有動,水流急處月無痕。 聚沙成塔亙青天,舉止分明在目前。 理事道場今潔滌,自然湧出一枝蓮。 南無淨壇場菩薩 (淨壇真言) 雪山童子大菩薩[2] ᅟᅟ==[2] 「大菩薩」,底本無,據文意補。== (密語結界 提綱) 伏聞鐵關不閉,誰知內外分明?金璧將圍,自然寶界清淨。直要割騰截斷,還他水泄不通。左右逢源,捲舒在我。所謂道:東西南北門相對,無限金錘擊不開。 荊棘林中業火生,經由大地任縱[3]橫。 金剛突出摩訶力,直向如來行處行。 ᅟᅟ==[3] 「縱」,底本作「從」,據文意改。== 南無金剛界菩薩 (結界真言) 尊勝幢菩薩 (散花行道 提綱) 伏聞萬行因花,成就菩提之妙果;一生受記,已明般若之善根。五葉遍人間,一花開世界。所謂道:老虎座下親拈出,迦葉微微笑點頭。散花有偈,今為舉揚: 此花初舉在靈山,唯有頭陀獨破顏。 續燄聯芳傳此世,一花五葉任君板。 南無花供養菩薩[1] ᅟᅟ==[1] 「菩薩」,底本無,據文意補。== (散花真言) 寶曇花菩薩 大眾志誠心,同嘆散花偈: 諸經寶讚妙伽陀,普散奇花福力多。 誠以此花供佛聖,散花行道見彌陀。 散花之設,古有常規。咒師先行點淨,檀越後隨捧爐。知會舉起散花,大眾遶壇行道。(行道[2]真言) ᅟᅟ==[2] 「行道」,底本無,據文意補。== 大眾志誠心,同嘆讚佛偈: 佛遊廣嚴城中位,曼殊室利請經題。 世尊上願慈悲主,無邊琅𪻱度群迷。 解脫菩薩消九橫,藥叉大將除災危。 焚香燃燈依科範,集福延祥壽天齊。 夫開啟藥師道場者,敦琉璃之境界,應滿月之宮城。內則儼爾粹容,外則集乎梵侶。讚詠紫金蓮相,瞻仰白玉毫光。百和之氤氳,作△[A1]畫之道場。今則燃燈方起,法事初行,想我佛不隔於他邦,諒慈尊不離於當處,敢憑清眾,各運虔誠,請動潮音,舉揚妙偈: ᅟᅟ==[A1] 畫【CB】,晝【藏外】== 願此香花雲,遍滿十方界, 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菩薩, 無邊聲聞眾,及一切天仙。 以起光明臺,過於無邊界, 無邊佛土中,受用作佛事, 普薰諸眾生,皆發菩提心。 仰告諸佛諸菩薩 如來妙色身,世間無與等。 無比不思議,是故皈命[1]禮。 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 一切法常住,是故我讚禮[2]。 如來智慧燈,同嘆一切僧。 能生三世佛,是故應頂禮。 ᅟᅟ==[1] 「皈命」,甲本作「今讚」。== ᅟᅟ==[2] 「讚禮」,甲本作「皈依」。== 信禮佛、法、僧三寶 (嘆德宣疏) 巍巍功德,難盡讚揚。今日道場虔奏禮請疏文,謹當宣讀。 (化壇) (稱念)天上天下無如佛 南無琉璃光佛 (再[3]念)十方世界亦無比 昔日我佛梵王太子 十方所有我盡見 七步現金容 (念)南無琉璃光佛 ᅟᅟ==[3] 「再」,底本作「在」,甲本無,據文意改。== (再念)一切無有如佛者 我佛降生太子 (門外化納 回壇) (加持諸佛請座真言 (至)一切如來歡喜真言) 伏請道場諸大[1]眾,願各普運[2]慈悲心,為今時之檀那,興曠古[3]之法會,奉請釋迦教主、藥師慈尊、菩薩聲聞、龍天釋梵、十二神王、七千眷屬、此間土地、一切聖賢[4],降臨道場,受請供養[5]。 (教誡禮請) ᅟᅟ==[1] 「大」,底本作「天」,據甲本改。== ᅟᅟ==[2] 「運」,甲本無。== ᅟᅟ==[3] 「古」,甲本作「舌」。== ᅟᅟ==[4] 「賢」,甲本作「眾」。== ᅟᅟ==[5] 「降臨道場,受請供養」,甲本作「願降道場,受斯供養」。下同。== 南無東方國土,滿月為名,十二願心[6]藥師琉璃光王佛,降臨道場,受請供養。 ᅟᅟ==[6] 「願心」,甲本作「上願」。== 南無最初成道維衛如來,南無第二成佛維式如來,南無第三[7]成佛隨葉如來,南無第四成佛[8]拘留秦如來,南無第五成佛號拘留含[9]牟尼如來,南無第六成佛迦葉如來,南無莊嚴俱備、圓[10]滿無虧、本師無礙化身[11]釋迦牟尼佛[12],南無劫號莊嚴、一千調御、最居上首華光如來,南無賢劫之中、一千調御、最居上首拘[13]那如來,南無劫名星宿、佛[14]總一千、號作吉祥、最居上首如來[15],願降道場,受請供養。 ᅟᅟ==[7] 「三」,底本作「二」,據甲本改。== ᅟᅟ==[8] 「佛」,甲本作「佛號」。== ᅟᅟ==[9] 「拘留含」,底本作「拘那舍」,據甲本改。== ᅟᅟ==[10] 「圓」,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11] 「化身」,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12] 「佛」,甲本作「如來」。== ᅟᅟ==[13] 「拘」,甲本作「名拘」。== ᅟᅟ==[14] 「劫名星宿、佛」,底本作「劫千生宿佛」,據甲本改。== ᅟᅟ==[15] 「如來」,底本無,據甲本補。== 香花一心奉請,藥師會上、解結筵中,南無東方國土善德如來並及十方一切諸佛[1],南無南方有佛名須彌燈並及十方一切諸佛,南無西方有佛名阿彌陀並及十方一切諸佛,南無北方國土[2]寶積[3]如來並及十方一切諸佛,南無中央有佛號毗盧身[4]並及十方一切諸佛,願降道場,受請供養。 ᅟᅟ==[1] 「並及十方一切諸佛」,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2] 「國土」,甲本作「有佛」。== ᅟᅟ==[3] 「積」,底本作「集」,據甲本改。== ᅟᅟ==[4] 「毗盧身」,甲本作「大毗盧」。== 南無釋迦文[5]調御三十五如來,南無世尊普光號五十三[6]如來,南無共號如來[7]、同名阿閦、成等正覺一萬五千佛[8],南無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過去[9]、未來、現在說法及《藥師經》中一切如來,南無重輪五色、合璧分輝[10]日曜月淨二大菩薩,南無紫金嚴相、白玉舒光[11]文殊普賢二大菩薩,南無施無畏力、得大總持觀音勢至二大菩薩,南無悲濟靡窮、相嚴俱備、號無盡意、名寶曇[12]花菩薩,願降道場,受請供養。 ᅟᅟ==[5] 「文」,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6] 「三」,底本作「二」,據甲本改。== ᅟᅟ==[7] 「共號如來」,底本作「如來加號」,據甲本改。== ᅟᅟ==[8] 「佛」,甲本作「如來」。== ᅟᅟ==[9] 「去」,甲本作「現」。== ᅟᅟ==[10] 「輝」,底本作「禪」,據甲本改。== ᅟᅟ==[11] 「光」,底本作「毛」,據甲本改。== ᅟᅟ==[12] 「曇」,甲本作「檀」。== 南無父母出家、昆季成[13]道藥王藥上二大菩薩,南無補處一生、幽窮[14]歷劫彌勒大[1]菩薩,南無一切如來部從、釋梵[2]悅心、金剛嬉戲菩薩等,灌頂位中,帝網重重,盡十方三際[3]及《藥師經》中一切諸大菩薩,願降道場,受請供養。 ᅟᅟ==[13] 「成」,甲本作「行」。== ᅟᅟ==[14] 「窮」,底本作「頭」,據甲本改。== ᅟᅟ==[1] 「大」,底本作「二大」,甲本無,據文意刪。== ᅟᅟ==[2] 「梵」,甲本無。== ᅟᅟ==[3] 「際」,甲本作「界」。== 南無大智尊者舍利[A2]弗、神通尊者目犍連、頭陀尊者大迦葉、解空尊者須[4]菩提尊者,願降道場,受請供養。 ᅟᅟ==[A2] 弗【CB】,佛【藏外】== ᅟᅟ==[4] 「須」,諸本無,據文意補。== 南無說法尊者富樓那、論義[5]尊者迦旃延、律藏尊者優鉢離、天眼尊者阿難律尊者,願降道場,受請供養。 ᅟᅟ==[5] 「義」,甲本作「議」。== 南無密行尊者羅睺羅[6]、多聞尊者阿難陀、應供尊者賓頭盧、上座尊者憍陳如,南無初修久[7]煉、未滿已滿[8]、盡虛空、遍法界及[9]《藥師經》中緣覺聲聞、辟支羅漢、一切聖賢,願降道場,受請供養。 ᅟᅟ==[6] 「天眼尊者阿難律……羅睺羅」,甲本無。== ᅟᅟ==[7] 「久」,甲本作「九」。== ᅟᅟ==[8] 「滿」,甲本作「圓」。== ᅟᅟ==[9] 「及」,底本無,據甲本補。== 一心奉請龍天帝釋、四禪梵王、護世四王[10]、曼荼羅等二十八部散脂鬼王、地神堅牢[11]、金剛密迹、天、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訶[12]羅伽、人非人等、此[13]間土地、一切靈祗,及《藥師經》中十二神王、七千眷屬,並施主先亡、後化[1]、久逝,住宅家神,願降道場,受請供養。 ᅟᅟ==[10] 「護世四王」,甲本無。== ᅟᅟ==[11] 「地神堅牢」,甲本作「堅牢地神」。== ᅟᅟ==[12] 「訶」,底本殘,據甲本補。== ᅟᅟ==[13] 「此」,甲本作「及此」。== ᅟᅟ==[1] 「後化」,甲本無。== (加持召請一切如來雲集真言)[2] ᅟᅟ==[2] 「加持召請一切如來雲集真言」,甲本無。== 我今[3]施主,同藥師之上願,發廣大之願心[4],作禮燃燈,依經讚頌[5],願[6]垂哀憫,雲集道場。 (三說)[7] ᅟᅟ==[3] 「今」,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4] 「廣大之願心」,甲本作「琉璃之淨心」。== ᅟᅟ==[5] 「讚頌」,甲本作「解願」。== ᅟᅟ==[6] 「願」,甲本作「唯」。== ᅟᅟ==[7] 「雲集道場。三說」,甲本作「雲集會菩薩摩訶薩」、「四聲」。== 切聞[8]八萬四千法門,門門[9]利濟;五千四十八卷,卷[10]卷玄微。無非接物利生,盡乃應機與藥。其或發心恭敬[11],依教[12]奉行,豈惟臻百福嘉祥,可使殄千災朕兆。於△日△夜[13],金烏始沒,玉兔初傳[14];塵中之飛走[15]暫停,門外之輪蹄乍息;軒屏嚴淨,像設崢嶸[16];七層燈而鶴燄輝煌,五德重而爐煙[17]庠[18]序。香雲蕩散[19],佛韻虛徐。《灌頂經》文次第宣[1],琉璃佛號循[2]環唱。伏請現前清淨大[3]眾,淨澄[4]三業,專注一心,擎拳於滿月尊容,存想於東方國土。未有如斯之懇禱,不[5]招廣大之良因[6]。所冀行道人人,齊聲唱[7]和。 ᅟᅟ==[8] 「聞」,甲本作「以」。== ᅟᅟ==[9] 「門門」,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10] 「卷」,底本作「八」,據甲本改。== ᅟᅟ==[11] 「恭敬」,甲本作「敬信」。== ᅟᅟ==[12] 「依教」,甲本作「皈依」。== ᅟᅟ==[13] 「△夜」,甲本無。== ᅟᅟ==[14] 「金烏始沒,玉兔初傳」,甲本作「烏輪西墜,雁序兩排」。== ᅟᅟ==[15] 「走」,甲本作「禽」。== ᅟᅟ==[16] 「崢嶸」,甲本作「精崇」。== ᅟᅟ==[17] 「爐煙」,甲本作「雁行」。== ᅟᅟ==[18] 「庠」,底本作「摩」,據甲本改。== ᅟᅟ==[19] 「香雲蕩散」,甲本作「爐煙澹蕩」。== ᅟᅟ==[1] 「宣」,底本作「宣疏」,據甲本刪。== ᅟᅟ==[2] 「循」,底本作「巡」,據甲本改。== ᅟᅟ==[3] 「大」,甲本無。== ᅟᅟ==[4] 「澄」,底本作「燈」,據甲本改。== ᅟᅟ==[5] 「不」,底本作「必」,據甲本改。== ᅟᅟ==[6] 「良因」,底本作「因緣」,據甲本改。== ᅟᅟ==[7] 「聲唱」,底本作「唱應」,據甲本改。== 南無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 清淨法身遍法界,凝然湛寂號毗盧。 出纏離垢本非增,背覺合塵[8]原不染。 若聖若凡名縱別[9],無生無滅理寧差? 絕諸戲論離思量[10],早願有情同證悟。 ᅟᅟ==[8] 「背覺合塵」,底本作「今覺背塵」,據甲本改。== ᅟᅟ==[9] 「縱別」,底本作「從判」,據甲本改。== ᅟᅟ==[10] 「思量」,甲本作「難思」。== 消災延壽藥師佛[11] ᅟᅟ==[11] 「消災延壽藥師佛」,甲本無。下同。== 南無圓滿報身盧舍那佛 圓滿報身居報土,光明遍照普[12]含容。 三祗劫內煉磨來,萬行門中修證去[13]。 解脫道中除[14]劣法,華王座上啟[15]酬恩[16]。 塵沙相好廣無邊,我等虔誠皈命禮。 ᅟᅟ==[12] 「普」,底本作「光」,據甲本改。== ᅟᅟ==[13] 「證去」,底本作「正法」,據甲本改。== ᅟᅟ==[14] 「除」,甲本作「餘」。== ᅟᅟ==[15] 「啟」,甲本作「起」。== ᅟᅟ==[16] 「恩」,甲本作「因」。== 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千百億[1]化身釋迦牟尼佛 ᅟᅟ==[1] 「千百億」,甲本作「三類」。== 百億化身所化境,隨機隨類接群生[2]。 迦維降迹出王[3]宮,雪嶺修行成佛果。 會啟三百五十度,法開[4]八萬四千門。 雖然鶴樹示韜光,常在[5]鷲峰諸住[6]處。 ᅟᅟ==[2] 「生」,甲本作「機」。== ᅟᅟ==[3] 「王」,甲本作「皇」。== ᅟᅟ==[4] 「開」,底本作「門」,據甲本改。== ᅟᅟ==[5] 「在」,底本作「住」,據甲本改。== ᅟᅟ==[6] 「住」,底本作「位」,據甲本改。== 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當來下生[7]彌勒尊佛 ᅟᅟ==[7] 「下生」,底本無,據甲本補。== 海減[8]波瀾最淺日,人增壽命極長時。 上辭兜率下閻浮,朝見出家暮[9]成道。 雷震八[10]音宣妙法,雲臻三會度人天。 我於今日誓皈依,願向[11]當來蒙攝受。 ᅟᅟ==[8] 「減」,底本作「滅」,據甲本改。== ᅟᅟ==[9] 「暮」,底本作「墓」,據甲本改。== ᅟᅟ==[10] 「八」,甲本作「法」。== ᅟᅟ==[11] 「向」,甲本作「受」。== 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我等導師[12]阿彌陀佛 ᅟᅟ==[12] 「界我等導師」,底本無,據甲本補。== 世界立名為[13]極樂,莊嚴殊勝最難遇[14]。 西天[1]梵語阿彌陀,東土[2]唐言無量壽。 紺目澄清四大海,白毫宛轉五須彌。 十聲[3]尊號若專心,一念便[4]能生淨土。 ᅟᅟ==[13] 「為」,甲本作「名」。== ᅟᅟ==[14] 「遇」,底本、甲本作「過」,據文意改。== ᅟᅟ==[1] 「天」,底本作「乾」,據甲本改。== ᅟᅟ==[2] 「土」,甲本作「震」。== ᅟᅟ==[3] 「聲」,底本作「身」,據甲本改。== ᅟᅟ==[4] 「便」,甲本作「遍」。== 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東方滿月世界藥師琉璃光王佛 藥與眾生[5]為救療,師能三界作皈依。 琉璃瑩淨[6]喻真如,內外光明同佛性。 法界無名名假立,聖人無相相權成[7]。 不依名相接群生,爭得群生圓覺道? ᅟᅟ==[5] 「眾生」,甲本作「四王」。== ᅟᅟ==[6] 「淨」,甲本作「靜」。== ᅟᅟ==[7] 「成」,甲本作「情」。== 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十方法界一切[8]常住佛陀耶 ᅟᅟ==[8] 「一切」,底本無,據甲本補。== 稽首虔誠皈命禮,十方常住佛陀耶。 真如體上啟[9]千身,般若光中含萬像[10]。 離相絕言雖有說,應機赴感豈曾虧? 眾生性水若澄清,佛月[11]此時皆得見[12]。 ᅟᅟ==[9] 「啟」,甲本作「起」。== ᅟᅟ==[10] 「像」,甲本作「象」。== ᅟᅟ==[11] 「月」,底本作「日」,據甲本改。== ᅟᅟ==[12] 「得見」,甲本作「應現」。== 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十方法界一切[13]常住達磨耶[1] ᅟᅟ==[13] 「一切」,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1] 「麼耶」,甲本作「摩耶眾」。== 稽首虔誠皈命禮,十方常住達磨耶。 龍宮鷲嶺演來[2]時,白馬鴻[3]臚翻出後[4]。 一味[5]醍醐平等潤,三般根器應機成。 至於八萬四千門,皆是如來[6]方便用。 ᅟᅟ==[2] 「來」,底本作「未」,據甲本改。== ᅟᅟ==[3] 「鴻」,甲本作「紅」。== ᅟᅟ==[4] 「後」,底本作「浚」,據甲本改。== ᅟᅟ==[5] 「味」,底本作「昧」,據甲本改。== ᅟᅟ==[6] 「如來」,甲本作「古人」。== 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十方法界一切[7]常住僧伽耶[8] ᅟᅟ==[7] 「法界一切」,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8] 「耶」,甲本作「耶眾」。== 稽首虔誠皈命禮,十方[9]常住僧伽耶。 三應四向[10]有修人,五眼六通無[11]漏眾。 大隱塵寰凡聖混,深棲嵒洞[12]水雲幽。 慈悲長成[13]福田山,添助眾生功德海[14]。 ᅟᅟ==[9] 「十方」,甲本作「一切」。== ᅟᅟ==[10] 「向」,底本作「相」,據甲本改。== ᅟᅟ==[11] 「無」,甲本作「有」。== ᅟᅟ==[12] 「洞」,甲本作「竇」。== ᅟᅟ==[13] 「長成」,底本作「長咸」,甲本作「常減」,據文意改。== ᅟᅟ==[14] 「海」,甲本作「聚」。== 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三寶眾菩薩摩訶薩 稽首虔誠請三寶,三寶慈悲降道場。 青螺肉髻拂塵雲,紫磨金容光日月。 白毫照徹三千界,紅珠輝映十三天。 梵王天上散香花,帝釋宮中鳴鼓樂。 文殊大士先來引,手捧維耶《灌頂經》。 紅條玉軸日增光,金字青輪星彩現。 救脫真人持寶燭,神幡五色亦相現。 八員大士擁蓮臺,十德高賢攢月殿。 三千國土諸聖賢,十二章中願力王。 輕煙細雨拂青天,妙果祥光敷碧落。 金鈴萬種空中響,玉磬千般像外敲。 香煙颯颯遶雲飛,直至閻浮塵世界。 如來尊重超三界,慈悲不越六塵中。 但能發願散香花,便降人間霑供養。 今霄燈主殷勤重,此日如來降道場。 精修香燭展心誠,整頓安祥從佛後。 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妙莊嚴菩薩摩訶莎[1] ᅟᅟ==[1] 「南無三寶眾菩薩摩訶薩……妙莊嚴菩薩摩訶莎」,甲本無。== 仰白道場諸大[2]眾,幸逢[3]法會悉攀緣。 當時[4]我佛釋迦尊[5],曾在維[6]耶音藥樹。 讚彼東方滿月王,有其正覺藥師尊。 因中積聚行門深,果內莊嚴佛度盡[7]。 ᅟᅟ==[2] 「大」,甲本作「聖」。== ᅟᅟ==[3] 「逢」,甲本作「同」。== ᅟᅟ==[4] 「時」,底本作「來」,據甲本改。== ᅟᅟ==[5] 「尊」,甲本作「師」。== ᅟᅟ==[6] 「維」,底本作「惟」,據甲本改。== ᅟᅟ==[7] 「度盡」,甲本作「淨土」。== 消災延壽藥師佛[8] ᅟᅟ==[8] 「消災延壽藥師佛」,底本無,據甲本補。== 金作殿堂仍峭麗,銀為峙堞[9]復聯環。 園林四序每[1]精華,池沼七珍含晃耀[2]。 雲色光明[3]籠藻井,水聲[4]柔軟遶琉渠。 藥音天際響叮噹[5],花雨[6]空中飛散漫。 ᅟᅟ==[9] 「峙堞」,底本作「持揲」,據甲本改。== ᅟᅟ==[1] 「每」,甲本作「常」。== ᅟᅟ==[2] 「耀」,甲本作「曜」。== ᅟᅟ==[3] 「明」,底本作「中」,據甲本改。== ᅟᅟ==[4] 「聲」,甲本作「深」。== ᅟᅟ==[5] 「叮噹」,甲本作「玎璫」。== ᅟᅟ==[6] 「雨」,底本作「西」,據甲本改。== 消災延壽藥師佛[7] ᅟᅟ==[7] 「消災延壽藥師佛」,底本無,據甲本補。== 禽語揄揚[8]八聖道,樹枝[A3]掁[9]觸六波羅。 琉璃池[10]影瀉樓臺,菡萏香風薰宇宙。 路不失遺行正法[11],人無三毒稟真修。 寶幔[12]翠網[13]似煙霞,大貝[14]明珠如瓦礫。 ᅟᅟ==[8] 「揄揚」,底本作「榆楊」,據甲本改。== ᅟᅟ==[A3] 掁【CB】,振【藏外】(cf. T03n0190_p0880b24)== ᅟᅟ==[9] 「振」,底本作「敲」,據甲本改。== ᅟᅟ==[10] 「池」,底本作「地」,據甲本改。== ᅟᅟ==[11] 「法」,甲本作「道」。== ᅟᅟ==[12] 「幔」,底本作「謾」,甲本作「謾」,據文意改。== ᅟᅟ==[13] 「翠網」,底本作「悴綱」,據甲本改。== ᅟᅟ==[14] 「貝」,底本作「具」,據甲本改。== 消災延壽藥師佛[15] ᅟᅟ==[15] 「消災延壽藥師佛」,底本無,據甲本補。== 無漏[16]感通功莫測,有為心識[17]說難窮。 若論此佛利群生,向下依經隨願讚。 ᅟᅟ==[16] 「漏」,甲本作「觸」。== ᅟᅟ==[17] 「識」,甲本作「熾」。== 消災延壽藥師佛 (加持藥師如來大威德真言 歌讚) 東方有佛名滿月,佛號琉璃光皎潔。 頂上璇螺青繫髻,眉間臺相[1]珂入雪。 十二大願度眾生,一片慈心無[2]暫歇。 眾生有難若稱名,禮念琉璃罪消滅。 ᅟᅟ==[1] 「臺相」,底本作「臺上相」,據文意改。== ᅟᅟ==[2] 「無」,底本殘,甲本無,據文意補。== 南無藥師琉璃光王佛 增福延壽藥師佛[3] ᅟᅟ==[3] 「藥師佛」,底本無,據文意補。== 藥師灌頂章句教誡終[4] ᅟᅟ==[4] 底本「終」字後有「妙智」、「悟禪」二墨印。並有「浴佛表文」一通。== 佛說消災延壽藥師灌頂章句一時儀文[1] ᅟᅟ==[1] 「佛說消災延壽藥師灌頂章句一時儀文」,底本無,據文意補。== 佛開八萬四千門,天上人間佛獨尊。 莫道滿天星耿耿,猶如孤月照乾坤。 藥師會啟,集福筵開。領眾登壇,開闡一時科事。大眾志誠心,同嘆延壽偈: 長以心田種善根,命延壽筭祝賢人。 富因積德光後裔,貴是陰功啟芳聲。 金作良田惟至寶,玉聯奎壁即為珍。 滿座聖賢呈瑞彩,堂前供樂太平春。 藥師海會佛菩薩 (嘆德宣疏) 多他阿伽度。阿囉訶。三藐三佛陀。四智三身[2],六通五眼。目淨修廣,海水浮清;福聚崇高,須彌挺秀。四無量心則融通自在,六波羅密則具足圓明。三十二相以莊嚴,千百億身皆化度。大慈悲父,真智慧師。有空性相而開豁群迷,頓漸遍圓而甄明大士。具一切智,圓最上乘。世界十方,無不瞻仰。虔奏藥師一時疏文,謹當宣讀。 ᅟᅟ==[2] 「身」,底本殘,據文意補。== 我今皈命禮藥師尊 南無琉璃光王佛 藥師教主琉璃佛 南無琉璃光王佛 皈命我佛 日月光、琉璃界藥師教主 滿月世琉璃佛 南無藥師琉璃佛 不可思議、功德巍巍、妙相化現十二上願、大慈大悲藥師佛 南無琉璃光王佛 (燒化 任意 回壇) (加持警覺出定真言 至五供養) 藥師海會佛菩薩 壇前開科儀當演 佛說消災延壽藥師灌頂章句一時科儀文 東晉天竺三藏法師帛尸梨密多羅奉詔譯 閩越金身太平寺沙門若愚述[1] ᅟᅟ==[1] 「東晉天竺三藏法師帛尸梨密多羅奉詔譯,閩越金身太平寺沙門若愚述」,底本作:「東晉天竺三藏法師閩越金身太平寺沙門若愚述帛尸梨密多羅奉詔譯」,據文意改。下同。== 能向法門深悟入,自然罪性等虛空。 菩提實相倘[2]圓明,生死妄[3]心俱解脫。 若不隨宜開經路,何名應病說[4]方書? 拔除無始蓋纏根,是故此經名得度。 ᅟᅟ==[2] 「倘」,底本作「欓」,據甲本改。== ᅟᅟ==[3] 「妄」,甲本作「萬」。== ᅟᅟ==[4] 「說」,甲本作「設」。== 消災延壽藥師佛 共會說法[5] (入儀) ᅟᅟ==[5] 「共會說法」,底本作「共會說法,謹當布露」,甲本作「聞如是至共會說法」,據文意刪。== 光[6]向維耶城裏放[7],花從音樂樹[8]間飛[9]。 六通上士雨[1]奔騰,十地高真雲靉靆。 帝釋梵王頭地禮,人王天眾掌膠來。 逡巡圍遶紫金容,未審誰能先發問[2]。 ᅟᅟ==[6] 「光」,底本作「先」,據甲本改。== ᅟᅟ==[7] 「放」,甲本作「效」。== ᅟᅟ==[8] 「樹」,底本作「世」,據甲本改。== ᅟᅟ==[9] 「飛」,甲本作「開」。== ᅟᅟ==[1] 「雨」,甲本作「兩」。== ᅟᅟ==[2] 「誰能先發問」,底本作「護聞先發間」,據甲本改。== 消災延壽藥師佛 得聞法要[3] (入文) ᅟᅟ==[3] 「得聞法要」,甲本作「於是文殊至得聞法要」。== 輕[4]首已暗[5]時寂靜,如來猶未露機鋒[6]。 愍嗟三界未來人,請問十方往昔[7]事。 何處世尊深濟度?何方國[8]土最莊嚴? 大圓鏡智照無私,願向今霄聞[9]法要。 ᅟᅟ==[4] 「輕」,甲本作「軟」。== ᅟᅟ==[5] 「暗」,甲本作「諳」。== ᅟᅟ==[6] 「鋒」,底本作「逢」,據甲本改。== ᅟᅟ==[7] 「昔」,甲本作「首」。== ᅟᅟ==[8] 「國」,底本作「圓」,據甲本改。== ᅟᅟ==[9] 「聞」,甲本作「開」。== 消災延壽藥師佛 一心樂聞[10] (入儀) ᅟᅟ==[10] 「一心樂聞」,甲本作「佛告文殊至一心樂聞」。== 金口忽聞斯[11]讚嘆,文殊決[12]問此因緣。 眾生業垢[13]既無邊,諸佛慈悲[14]亦不盡。 有一法門深秘密[15],再三為汝廣宣揚。 敕令諦聽善思惟[16],時眾[17]默然生愛樂。 ᅟᅟ==[11] 「斯」,甲本作「思」。== ᅟᅟ==[12] 「決」,底本作「快」,據甲本改。== ᅟᅟ==[13] 「垢」,底本作「盡」,據甲本改。== ᅟᅟ==[14] 「慈悲」,甲本作「悲心」。== ᅟᅟ==[15] 「秘密」,甲本作「悟入」。== ᅟᅟ==[16] 「惟」,甲本作「維」。== ᅟᅟ==[17] 「眾」,底本作「來」,據甲本改。== 消災延壽藥師佛 所求皆得[18] (入文) ᅟᅟ==[18] 「所求皆得」,甲本作「佛告文殊至所求皆得」。== 東去有城名滿月,彼中覺皇號琉璃。 三祗[1]功業不思議,十號名稱無等匹。 二六願門因地發,百千相好果中圓。 我今依願讚琉璃,伏願人神歡喜聽[2]。 ᅟᅟ==[1] 「祗」,甲本作「祈」。== ᅟᅟ==[2] 「聽」,甲本作「慶」。== 消災延壽藥師佛 三十二相圓滿,紅白聖顏;八千種好隨形,紫檀金相。以智慧方便之力破劍煩惱稠林,具慈悲喜舍之心修八萬波羅密行。香燈影裹瞻三千調御之師,法樂韻中禮四八端嚴之相。所謂道:一字不是八不成,森羅萬像體中明。世人乃說千般用,不是謳歌不是經。法眾虔誠,讚禮十二大願。 我今誓發菩提願,求證三摩[3]登彼岸。 功德莊嚴妙相尊[4],法界眾生同滿願。 一種行願一種智,一[5]種菩提一種理。 日光菩薩大慈悲,能與眾生[6]消災罪。 ᅟᅟ==[3] 「摩」,底本作「乘」,據甲本改。== ᅟᅟ==[4] 「妙相尊」,甲本作「相好身」。== ᅟᅟ==[5] 「一」,甲本作「二」。下同。== ᅟᅟ==[6] 「眾生」,甲本作「施主」。下同。== (和)[7] 消災延壽藥師佛 ᅟᅟ==[7] 「和」,甲本無。下同。== 金毗羅[8]大將威[9]猛烈,能與眾生解冤結。 ᅟᅟ==[8] 「羅」,甲本作「盧」。== ᅟᅟ==[9] 「威」,甲本作「勇」。下同。== (某)人今朝[10]繫洪名,三世冤業皆[11]消滅。 ᅟᅟ==[10] 「某人今朝」,甲本作「解結信士」。下同。== ᅟᅟ==[11] 「皆」,甲本作「罪」。== 藥[1]師如來相好光明願 ᅟᅟ==[1] 甲本「藥」字前有「南無日月光琉璃界依前」數字。== (日曜真言)[2] ᅟᅟ==[2] 「日曜真言」,甲本作「第一願者至如我無異」。== 我今誓發菩提願,身如[3]琉璃光燦爛。 神光照透鐵圍山,黑暗眾生離苦難。 二種行願二種智,二種菩提二種理。 月[4]光菩薩大慈悲,能與眾生消災罪。 ᅟᅟ==[3] 「如」,甲本作「侶」。== ᅟᅟ==[4] 「月」,甲本作「日」。== (和) 消災延壽藥師佛 和耆羅大將威猛烈,能與眾生[5]解冤結。 (某)人今朝繫洪名,三世冤業[6]皆[7]消滅。 ᅟᅟ==[5] 「眾生」,甲本作「齋主」。== ᅟᅟ==[6] 「業」,底本作「家」,據甲本改。== ᅟᅟ==[7] 「皆」,底本作「罪」,據甲本改。== 藥師如來拔出[8]幽明願 ᅟᅟ==[8] 「拔出」,甲本作「拯拔」。== (月曜真言) 我今誓發菩提願,貧苦眾生無飲膳, 志心稱念藥師尊,種種隨心皆滿願。 三種行願三種智,三種菩提三種理。 文殊菩薩大慈悲,能與眾生[9]消災罪。 ᅟᅟ==[9] 「眾生」,甲本作「施主」。== (和) 消災延壽藥師佛 彌伽羅大將威猛烈,能與眾生[10]解冤結。 (某)人今朝繫洪名,三世冤業[11]皆[12]消滅。 ᅟᅟ==[10] 「眾生」,甲本作「齋主」。== ᅟᅟ==[11] 「業」,底本作「家」,據甲本改。== ᅟᅟ==[12] 「皆」,諸本作「罪」,據文意改。== 藥師如來受用無盡願 (文殊真言[1]) ᅟᅟ==[1] 底本「言」字後有「在時儀」三字,據上下文體例刪。== 我今誓發菩提願,外道眾生無正見。 盡化廻心向大乘,同駕白牛登彼岸。 四種行願四種智,四種菩提四種理。 觀音菩薩大慈悲,能與眾生消災罪。 消災延壽藥師佛 安陀羅大將威猛烈,能與施主解冤結。 (某)人今朝繫洪名,三世冤業皆[2]消滅。 ᅟᅟ==[2] 「皆」,甲本作「罪」。== 藥師如來具足無漏[3]願 ᅟᅟ==[3] 「具足無漏」,底本作「具戒清淨」,據甲本改。== (觀音真言) 我今誓發菩提願,無戒眾生多散亂。 志心稱念藥師名,清淨尸羅同滿願。 五種行願五種智,五種菩提五種理。 勢至[4]菩薩大慈悲,能與眾生消災罪。 ᅟᅟ==[4] 「勢至」,甲本作「觀音」。== 消災延壽藥師佛 摩尼羅大將威猛[5]烈,能與眾生[6]解冤結。 (某)人今朝繫洪名,三世冤業皆消滅。 ᅟᅟ==[5] 「威猛」,甲本作「威神」。== ᅟᅟ==[6] 「眾生」,甲本作「齋主」。== 藥師如來具戒清淨[7]願 ᅟᅟ==[7] 「具戒清淨」,底本作「具足無漏」,據甲本改。== (佛說勢至菩薩真言) 我今誓發菩提願,下方眾生根缺離[8]。 專[1]心稱念藥師名[2],身相端嚴皆敬愛[3]。 六種行願六種智,六種菩提六種理。 無盡意[4]菩薩大慈悲,能與眾生[5]消災罪。 ᅟᅟ==[8] 「離」,底本作「難」,據甲本改。== ᅟᅟ==[1] 「專」,甲本作「志」。== ᅟᅟ==[2] 「名」,底本作「尊」,據甲本改。== ᅟᅟ==[3] 「皆敬愛」,甲本作「人愛敬」。== ᅟᅟ==[4] 「無盡意」,甲本作「勢至」。== ᅟᅟ==[5] 「眾生」,甲本作「施主」。== 消災延壽藥師佛 宋林羅大將威猛烈[6],能與施[7]主解冤結。 (某)人今朝繫洪名,三世冤業皆消滅。 ᅟᅟ==[6] 「威猛烈」,甲本作「勇猛力」。== ᅟᅟ==[7] 「施」,甲本作「齋」。== 藥師如來諸根具足[8]願 ᅟᅟ==[8] 「諸根具足」,底本作「聞名安樂」,據甲本改。== (無盡意菩薩真言) 我今誓發菩提願,病[9]苦眾生多障難。 無救無依[10]無護持,聞舉佛名離苦難。 七種行願七種智,七種菩提七種理。 寶曇花[11]菩薩大慈悲,能與眾生消災罪。 ᅟᅟ==[9] 「病」,甲本作「疾」。== ᅟᅟ==[10] 「依」,底本作「能」,據甲本改。== ᅟᅟ==[11] 「寶壇花」,甲本作「無盡意」。== 消災延壽藥師佛 因陀[12]羅大將威[13]猛烈,能與施主解冤結。 (某)人今朝繫洪名,三世冤業[14]皆[15]消滅。 ᅟᅟ==[12] 「陀」,底本作「持」,據甲本改。== ᅟᅟ==[13] 「威」,甲本作「勇」。下同。== ᅟᅟ==[14] 「業」,底本作「家」,據甲本改。== ᅟᅟ==[15] 「皆」,諸本作「罪」,據文意改。== 藥師如來轉女成男[1]願 ᅟᅟ==[1] 「轉女成男」,應為「聞名安樂」之誤。== (寶曇華真言) 我今誓發菩提願,眾生修行[2]多障難。 志心稱念藥師名,轉女成男皆滿願。 八種行願八種智,八種菩提八種理。 藥王[3]菩薩大慈悲,能與眾生消災罪。 ᅟᅟ==[2] 「眾生修行」,甲本作「女人修持」。== ᅟᅟ==[3] 「藥王」,甲本作「寶曇花」。== 消災延壽藥師佛 波耶羅[4]大將威猛烈,能與眾生[5]解冤結。 (某)人今朝繫洪名,三世冤業[6]皆[7]消滅。 ᅟᅟ==[4] 「波耶羅」,甲本作「波羅耶」。== ᅟᅟ==[5] 「眾生」,甲本作「施主」。== ᅟᅟ==[6] 「業」,底本作「家」,據甲本改。== ᅟᅟ==[7] 「皆」,甲本作「罪」。== 藥師如來轉女成男[8]願 ᅟᅟ==[8] 「轉女成男」,底本作「除魔絹索」,據甲本改。== (藥王真言) 我今誓發菩提願,絕念眾生無錯[9]亂。 專[10]心稱念藥師名,摧破邪心皈[11]正道。 九種行願九種智,九種菩提九種理。 藥上[12]菩薩大慈悲,能與眾生消災罪。 ᅟᅟ==[9] 「無錯」,甲本作「多散」。== ᅟᅟ==[10] 「專」,甲本作「志」。== ᅟᅟ==[11] 「皈」,甲本作「歸」。== ᅟᅟ==[12] 「上」,甲本作「王」。== 消災延壽藥師佛 摩休羅大將威[13]猛烈,能與施主解冤結。 (某)人今朝繫洪名,三世冤業[1]皆[2]消滅。 ᅟᅟ==[13] 「威」,甲本作「勇」。下同。== ᅟᅟ==[1] 「業」,底本作「家」,據甲本改。== ᅟᅟ==[2] 「皆」,甲本作「罪」。== 藥師如來除魔絹索[3]願 ᅟᅟ==[3] 「除魔絹索」,底本作「枷鎖解脫」,據甲本改。== (藥上真言) 我今誓發菩提願,王法枷鎖刑囚難[4]。 志心稱念藥師尊,枷鎖解脫離苦[5]難。 十種行願十種智,十種菩提十種理。 彌勒[6]菩薩大慈悲,能與眾生消災罪。 ᅟᅟ==[4] 「難」,底本作「願」,據甲本改。== ᅟᅟ==[5] 「苦」,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6] 「彌勒」,甲本作「藥上」。== 消災延壽藥師佛 真陀羅大將威猛烈,能與施主解冤結。 (某)人今朝繫洪名,三世冤業皆[7]消滅。 ᅟᅟ==[7] 「皆」,甲本作「罪」。== 藥師如來枷鎖解脫[8]願 ᅟᅟ==[8] 「枷鎖解脫」,底本作「飲食充足」,據甲本改。== (彌勒真言) 我今誓發菩提願,貧苦眾生無飲[9]膳。 志心稱念藥師尊,法力資財身勇健[10]。 十一種[11]行願十一種智,十一種菩提十一種理。 救脫[12]菩薩大慈悲,能與眾生消災罪。 ᅟᅟ==[9] 「飲」,甲本作「飯」。== ᅟᅟ==[10] 「健」,甲本作「進」。== ᅟᅟ==[11] 「種」,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12] 「救脫」,甲本作「彌勒」。== 消災延壽藥師佛 照頭[1]羅大將威猛烈,能與施[2]主解冤結。 (某)人今朝繫洪名,三世冤業[3]皆[4]消滅。 ᅟᅟ==[1] 「頭」,甲本作「陀」。== ᅟᅟ==[2] 「施」,甲本作「齋」。== ᅟᅟ==[3] 「業」,底本作「家」,據甲本改。== ᅟᅟ==[4] 「皆」,諸本作「罪」,據文意改。== 藥師如來飲食充足[5]願 ᅟᅟ==[5] 「飲食充足」,底本作「衣服嚴身」,據甲本改。== (救苦真言) 我今誓發菩提願,寒熱咬[6]蟲多唧難。 志心稱念藥師名,上妙衣服嚴身遍。 十二種行願十二種智,十二種菩提十二種理。 解冤結[7]菩薩大慈悲,能與眾生消災罪。 ᅟᅟ==[6] 「咬」,甲本作「蛟」。== ᅟᅟ==[7] 「解冤結」,甲本作「救脫」。== 消災延壽藥師佛 毗伽羅大將威猛烈,能與眾生解冤結[8]。 (某)人今朝繫洪名,三世冤業[9]皆[10]消滅。 ᅟᅟ==[8] 「解冤結」,甲本作「消災罪」。== ᅟᅟ==[9] 「業」,底本作「家」,據甲本改。== ᅟᅟ==[10] 「皆」,諸本作「罪」,據文意改。== 藥師如來衣服嚴身[11]願[12] ᅟᅟ==[11] 「衣服嚴身」,底本作「常行平等」,據甲本改。== ᅟᅟ==[12] 「願」,甲本作「遍」。== (解結真言) 上來十二大願,具載《灌頂經》文。乃是藥師如來因中所發,無一願而不開方[13],無一言而不濟群生。實為暗處明燈[14],乃是中流巨揖。其或嚴淨軒宇,肅備香花,拔除過罪之文,啟結燈燃之會,隨文演讚,遂願稱揚。想凡心而暗合聖心,在佛願而必符人願;豈獨是當來果報,永言增見世福田。願垂慈濟之心,盡副禱祈之懇。向下經文,請為演說。 ᅟᅟ==[13] 此處漏一字。== ᅟᅟ==[14] 「燈」,底本無,據文意補。== 一願國土安寧, 二願萬民康樂[1], 三願五穀豐登, 四願瘟疫長銷[2], 五願疾病速除, 六願獄囚解脫, 七願三途苦息, 八願七祖生天[3], 九願盜賊不侵[4], 十願壽命延長[5], 十一願還恩恩滿, 十二願有願皆從。 ᅟᅟ==[1] 「康樂」,甲本作「樂業」。== ᅟᅟ==[2] 「長銷」,甲本作「不興」。== ᅟᅟ==[3] 「生天」,甲本作「超昇」。== ᅟᅟ==[4] 「不侵」,甲本作「殄滅」。== ᅟᅟ==[5] 「長」,甲本作「生」。== 諸佛慈悲常愍念[6],但令[7]求者啟心源[8]。 今時燈主[9]發精誠,一一依憑諸佛願。 ᅟᅟ==[6] 「慈悲常愍念」,甲本作「慈常愍悲念」。== ᅟᅟ==[7] 「令」,甲本作「願」。== ᅟᅟ==[8] 「啟心源」,甲本作「皆心原」。== ᅟᅟ==[9] 「主」,底本作「王」,據甲本改。== 切聞慈悲所說,微妙真詮。上為諸佛之階[10]梯,下契[11]群生之懇願。包含萬象[12],該括三乘。若崇禱祝之心,立致[13]感通之意[14]。今此《藥師灌頂經》者,佛在維耶國內音樂樹[15]林中,天花散漫於長空,瑞氣盤旋於四野[1],金相方開於笑臉,玉毫流注於頂門,聖賢瞻月面以披陳[2],釋梵望金仙而作禮。時有大心菩薩,本號文殊,問六[3]道求福利之因[4],與萬民[5]作皈依之處。佛乃經開中道[6],義[7]讚東方醫王,號曰琉璃。潔淨逈超於眾寶,報[8]土名稱於滿月,光明已絕於[9]纖瑕。翠網瓊林,盡是額珠所化;銀樓玉殿,何煩魯匠興工?樹頭之[10]寶鐸和鳴,皆宣八苦;砌畔之[11]靈禽對舞,盡說三乘[12]。榮華將兜率無殊,富貴與彌陀不異。若窮[13]快樂,莫罄讚[14]揚。今時[15]羅列幡花,莊嚴像[16]設。寶炬[17]點而燈花滿苑[18];金爐靄而玉[19]葉舒容[20]。何災難而[1]不消?有福祥而皆至。第一願經文[2],請為宣揚[3]。如我無異 (入儀) ᅟᅟ==[10] 「階」,底本作「楷」,據甲本改。== ᅟᅟ==[11] 「契」,底本作「滿」,據甲本改。== ᅟᅟ==[12] 「象」,底本作「像」,據甲本改。== ᅟᅟ==[13] 「致」,底本作「志」,據甲本改。== ᅟᅟ==[14] 「意」,底本作「報」,據甲本改。== ᅟᅟ==[15] 「樹」,甲本無。== ᅟᅟ==[1] 「野」,甲本作「遠」。== ᅟᅟ==[2] 「陳」,底本作「誠」,據甲本改。== ᅟᅟ==[3] 「六」,底本作「文」,據甲本改。== ᅟᅟ==[4] 「因」,底本作「恩」,據甲本改。== ᅟᅟ==[5] 「民」,甲本作「代」。== ᅟᅟ==[6] 「經開中道」,甲本作「經中開道」。== ᅟᅟ==[7] 「義」,甲本作「議」。== ᅟᅟ==[8] 「報」,甲本作「國」。== ᅟᅟ==[9] 「於」,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10] 「之」,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11] 「之」,底本作「之音」,據甲本刪。== ᅟᅟ==[12] 「三乘」,底本作「三乘之法」,據甲本刪。== ᅟᅟ==[13] 「窮」,甲本作「穹」。== ᅟᅟ==[14] 「罄讚」,甲本作「聲淡」。== ᅟᅟ==[15] 「今時」,底本作「於」,據甲本增改。== ᅟᅟ==[16] 「像」,底本作「相」,據甲本改。== ᅟᅟ==[17] 「炬」,甲本作「樹」。== ᅟᅟ==[18] 「苑」,甲本作「院」。== ᅟᅟ==[19] 「玉」,甲本作「雲」。== ᅟᅟ==[20] 「容」,甲本作「空」。== ᅟᅟ==[1] 「而」,甲本作「以」。== ᅟᅟ==[2] 「文」,甲本無。== ᅟᅟ==[3] 「揚」,甲本作「演」。== 第[4]一願心心廣大,便期[5]超證證菩[6]提。 光明普照大千中,威德遍聞三界外。 妙相顓顓[7]身挺特[8],威容肅肅相端嚴。 令他蠢動眾群生,與我此身無一異。 ᅟᅟ==[4] 底本「第」字前有「入儀」二字,據文意刪。下同。== ᅟᅟ==[5] 「期」,底本作「斯」,據甲本改。== ᅟᅟ==[6] 「菩」,甲本作「苦」。== ᅟᅟ==[7] 「顓顓」,甲本作「顒顒」。== ᅟᅟ==[8] 「特」,甲本作「持」。== 消災延壽藥師佛 悉蒙開曉 (入儀) 第二願身身瑩淨,光明皎潔似琉璃。 四生品類盡[9]含容,萬象[10]森羅無障礙。 寂[11]爾無為常應念,湛然不動若虛空。 幽冥癡[12]暗眾群生,皆願發蒙[13]令曉悟。 ᅟᅟ==[9] 「盡」,底本作「眾」,據甲本改。== ᅟᅟ==[10] 「象」,底本作「像」,據甲本改。== ᅟᅟ==[11] 「寂」,底本「人竊」,據甲本改。== ᅟᅟ==[12] 「癡」,甲本作「礙」。== ᅟᅟ==[13] 「發蒙」,甲本作「法門」。== 消災延壽藥師佛 悉持施與 (入儀) 第三願成無上覺,覺他自覺覺圓明。 常將智海潤焦枯[14],永使慧燈消黑暗。 國土更無饑渴想,人民不有怨嗟聲。 誓將美饈濟孤貧,普使眾生令飽滿。 ᅟᅟ==[14] 「焦枯」,底本作「樵枯」,甲本作「枯焦」,據文意改。== 消災延壽藥師佛 解除垢穢[1] ᅟᅟ==[1] 「解除垢穢」,底本無,據甲本補。== 第四願當來成佛道,巍巍微妙相堂堂。 星中皓月獨晶瑩[2],水裏紅蓮常瑩淨。 生死雲開無垢翳,識心浪靜絕痕瑕。 令諸熱惱得清涼,情與無[3]情同一體。 ᅟᅟ==[2] 「瑩」,底本作「縈」,甲本作「熒」,據文意改。== ᅟᅟ==[3] 「與無」,甲本作「無與」。== 消災延壽藥師佛 至無上道 第五願當來[4]精進力,奉持佛勅止譏[5]嫌。 常令戒[6]地有馨[7]香,勿使情塵[8]生染汙。 萬劫千生寧毀犯[9],三十七證[10]轉分明。 便令[11]三界眾群生,同至菩提無缺漏。 ᅟᅟ==[4] 「來」,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5] 「譏」,底本作「議」,據甲本改。== ᅟᅟ==[6] 「戒」,底本作「見」,據甲本改。== ᅟᅟ==[7] 「馨」,底本作「聲」,據甲本改。== ᅟᅟ==[8] 「塵」,甲本作「陳」。== ᅟᅟ==[9] 「犯」,底本作「紀」,據甲本改。== ᅟᅟ==[10] 「三十七證」,甲本作「三師七燈」。== ᅟᅟ==[11] 「便令」,甲本作「更能」。== 消災延壽藥師佛 悉令具足 第六願當來我國中[12],身根具足[13]相端嚴。 盲聾喑啞不曾聞,跛躄癊殘何況見? 彼若業緣生惡果[14],我憑佛力為消除。 人民相視勿冤憎,禮義謙恭相敬奉。 ᅟᅟ==[12] 「中」,甲本作「土」。下同。== ᅟᅟ==[13] 「足」,甲本作「作」。== ᅟᅟ==[14] 「生惡果」,甲本作「招無罪」。== 消災延壽藥師佛 至得佛道[15] ᅟᅟ==[15] 「至得佛道」,底本作「至德成佛」,甲本作「至德福道」,據《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改。== 第七願十方諸國土,三途六道眾含生[1]。 無皈依處作梯航,遭苦難時為救護。 法藥[2]調和多種病,善言誘諭[3]小乘心。 咸令勇猛大根機[4],直至菩提無退轉。 ᅟᅟ==[1] 「生」,甲本作「靈」。== ᅟᅟ==[2] 「藥」,甲本作「樂」。== ᅟᅟ==[3] 「誘諭」,甲本作「透遇」。== ᅟᅟ==[4] 「機」,甲本作「基」。== 消災延壽藥師佛 無諸疑[5]惑 ᅟᅟ==[5] 「疑」,底本作「癡」,據甲本改。== 第八願愚冥[6]拋我見,六根昏塞執他宗。 講說[7]大道發蒙來,開曉疑情通徹去。 智慧門深須究竟,菩提路遠莫因循。 靜思我師[8]正真言,如救頭然無懈怠。 ᅟᅟ==[6] 「冥」,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7] 「說」,甲本作「宣」。== ᅟᅟ==[8] 「師」,甲本作「佛」。== 消災延壽藥師佛 入正覺路 第九願當來成佛果,魔王眷屬自皈依[9]。 惟將定力自嚴[10]持,祗用慈[11]心相攝受[12]。 六十二般顛倒見,百千萬劫轉輪身。 顯揚指示正真源,共趣圓常入[13]正路。 ᅟᅟ==[9] 「皈依」,甲本作「歸降」。== ᅟᅟ==[10] 「嚴」,底本作「然」,據甲本改。== ᅟᅟ==[11] 「慈」,甲本作「此」。== ᅟᅟ==[12] 「受」,甲本作「授」。== ᅟᅟ==[13] 「入」,甲本作「人」。== 消災延壽藥師佛 無有眾難 第十願當來我國中,更無王事[1]苦煎煩。 殘刑[2]虐法不偏加,薄賦輕徭[3]修正道。 枷鎖鞭笞不曾[4]見,冤讎枉濫未嘗[5]聞。 人民相視勿憂愁,王道昇平歌政[6]化。 ᅟᅟ==[1] 「王事」,底本作「三四」,據甲本改。== ᅟᅟ==[2] 「刑」,甲本作「形」。== ᅟᅟ==[3] 「薄賦輕徭」,底本作「薄賊輕淫」,據甲本改。== ᅟᅟ==[4] 「不曾」,底本作「曾不」,據甲本改。== ᅟᅟ==[5] 「嘗」,甲本作「常」。== ᅟᅟ==[6] 「政」,底本作「正」,據甲本改。== 消災延壽藥師佛 令身充足 十一願當來我國中,常令飲食得豐饒。 休將物命列雕盤,靡[7]使腥膻薰[8]覺性。 畿[9]火豈焚[10]無想念?靈臺寧貯不享[11]餐。 天廚美饈[12]種多般,應念隨心皆[13]施與。[14] ᅟᅟ==[7] 「靡」,甲本作「免」。== ᅟᅟ==[8] 「薰」,甲本作「蒙」。== ᅟᅟ==[9] 「畿」,甲本作「幾」。== ᅟᅟ==[10] 「焚」,甲本作「燒」。== ᅟᅟ==[11] 「享」,甲本作「香」。== ᅟᅟ==[12] 「饈」,甲本作「膳」。== ᅟᅟ==[13] 「皆」,底本作「消」,據甲本改。== ᅟᅟ==[14] 「畿火豈焚無想念……皆施與」,甲本作「天廚美膳種多般,應念隨心皆施與。畿火豈焚無想念?靈臺寧貯不香餐。」== 消災延壽藥師佛 微妙上願 普濟眾生十二願,願茲福慧遍莊嚴。 若逢裸露[15]與孤貧,施與衣資[16]並庫藏[17]。 絲竹管絃長在耳,貴榮[1]歡樂每隨心。 和顏悅色相莊嚴,無有一人生惡念。 ᅟᅟ==[15] 「露」,底本作「漏」,據甲本改。== ᅟᅟ==[16] 「資」,甲本作「食」。== ᅟᅟ==[17] 「若逢裸露與孤貧,施與衣資並庫藏」,甲本在「無有一人生惡念」一句後。== ᅟᅟ==[1] 「貴榮」,甲本作「富貴」。== 消災延壽藥師佛 十二願藥師琉璃光王佛 我佛因中十二願,善心先覺大千緣。 一願身相放光明,普照塵沙[2]無障礙。 二願破除諸愛結,自然寶體似[3]琉璃。 三願發心等滄溟,流注眾生令飽滿。 四願圓光如寶月,照開生死業浮雲。 五願戒定自然成,不失威儀[4]三寶行。 六願眾生根具足[5],我今身相俱諸緣[6]。 七願閻浮疾苦人,我法便為[7]諸妙藥。 八願眾生愚癡者,吾能說法為開通。 九願諸魔妒惑心,使人正真祛疑[8]惑。 十願橫遭王難苦,我將身[9]命代臨刑。 十一願當來發身財,施與眾生為飲[10]食。 十二願果圓成正覺,不教國土有饑寒。 和顏悅色樂昇平,共等伊圓慈慧力。 如是真空十二願,一一金口標題名[11]。 今時演讚不思議,萬劫千生資福壽。 ᅟᅟ==[2] 「塵沙」,甲本作「微塵」。== ᅟᅟ==[3] 「似」,甲本作「侶」。== ᅟᅟ==[4] 「儀」,底本作「嚴」,據甲本改。== ᅟᅟ==[5] 「具足」,底本作「不具」,據甲本改。== ᅟᅟ==[6] 「今身相俱諸緣」,甲本作「將身相具諸圓」。== ᅟᅟ==[7] 「法便為」,底本作「使眾生」,據甲本改。== ᅟᅟ==[8] 「疑」,底本作「凝」,據甲本改。== ᅟᅟ==[9] 「身」,甲本作「生」。== ᅟᅟ==[10] 「飲」,甲本作「飽」。== ᅟᅟ==[11] 「金口標題名」,甲本作「標名金口宣」。== 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大聖法中王菩薩摩訶薩 (加持一切法平等開悟真言 歌讚) 奉勸諸人聽偈讚,如來相,好難量,六年苦行應真常。胸間題梵字,眉間白毫光。 天上人間行化道,三途六道,息苦停酸,如來演法在靈山。波旬[1]似無奈[2],請入涅槃山[3]。 ᅟᅟ==[1] 「旬」,底本作「洵」,據文意改。== ᅟᅟ==[2] 「奈」,底本作「柰」,據文意改。== ᅟᅟ==[3] 「奉勸諸人聽偈讚……請入涅槃山」,甲本作「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界人天主,四生大慈父。外道波旬生淨土,菩薩請將來,入滅雙林悟。彌勒菩薩天宮院,小可人難見,除非是聖賢。金童玉女摘金蓮,菩薩要相見,廣發宏誓願。」== 南無大慈悲消災延壽藥師琉璃光王佛 一時儀文終[4] ᅟᅟ==[4] 底本「終」字後有「妙智」、「悟禪」二墨印。== 佛說藥師二時科儀文[1] ᅟᅟ==[1] 甲本作「佛說藥師道場二時儀文」。== 各於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詞。 盡於未來一切劫,讚佛甚深功德海。 藥師會啟,集福筵開。領眾登壇,開闡[2]二時科事。大眾志誠心,同嘆延壽偈: ᅟᅟ==[2] 「闡」,底本作「藏」,據文意改。== 長久皈依大法王,命童晨夕炷心香。 富將經藏看千卷,貴列幡花蔙兩行。 金相慈悲抒我願,玉毫宛轉現威光。 滿門和樂芝蘭瑞,堂上如來步彩霞。 藥師海會佛菩薩 (嘆德宣疏) 多陀阿伽度。阿囉訶。三藐三佛陀。分身百億,遍[3]剎塵以利物;派列三乘,盡萬有而普聞。冰霜月霽,每燭昏衢;悲增智增,恒遊濁世。厭智煻煨,無私而自智;道修滅證,有相以皆空。論學五明,引外道而皈正;威嚴八部,祛外魔以潛形。虔奏藥師二時疏文,△法師宣讀。 ᅟᅟ==[3] 「遍」,底本作「偏」,據文意改。== (稱念)大圓鏡智阿閦佛  青色蓮花遶世尊 (稱念)平等性智寶相佛  赤色蓮花遶世尊 (稱念)[4]妙觀察智彌陀佛  白色蓮花遶世尊 ᅟᅟ==[4] 「稱念」,底本無,據文意補。下同。== (稱念)成所作智成就佛  黑色蓮花遶世尊 (稱念)華藏界智毗盧佛  黃色蓮花遶世尊 (化納 任意回壇) (加持奉事諸佛真言 至 五供養) 惟願慈悲常攝受  藥師海會佛菩薩 壇前開科儀當演 (入儀)  無有異也 (宣念) 汝已得聞佛願行,我今略說國莊嚴。 琉璃地[1]上七重林,瑪瑙池中八德水。 金殿銀城光隱映,瓊樓珠網影玲瓏。 欲塵意垢悉皆無,還似彌陀佛國土。 ᅟᅟ==[1] 「地」,甲本作「池」。== 消災延壽藥師佛 彼國土也[2] ᅟᅟ==[2] 「彼國土也」,甲本作「有二菩薩至彼國土也」。== 一分經文,請師宣念[3]。 ᅟᅟ==[3] 「一分經文,請師宣念」,甲本無。== 日曜[4]光明如月淨,梵音清徹海潮音。 久磨智刃越三祗,已駕慈舟[5]超六度。 堪與藥師為長子,正當補處作醫王。 善[6]男信女發心專,盡願得生彼佛[7]土。 ᅟᅟ==[4] 「曜」,底本作「耀」,據甲本改。== ᅟᅟ==[5] 「舟」,甲本作「航」。== ᅟᅟ==[6] 「善」,底本作「信」,據甲本改。== ᅟᅟ==[7] 「佛」,甲本作「國」。== 消災延壽藥師佛 令得佛道[8] (宣念) ᅟᅟ==[8] 「令得佛道」,甲本作「文殊師利至令得佛道」。== 佛子文殊重啟問,琉璃光佛不思議。 更憑金口廣宣揚,俾使凡情深信重。 彼若業緣生慧解,自然除習務真修。 盡由此法破無明,直至菩提正覺路。 消災延壽藥師佛 我今說之[9] (宣念) ᅟᅟ==[9] 「我今說之」,甲本作「佛言若有至我今說之」。== 若有善男並信女,乍拋邪見入真宗。 纔聞一讚藥師名,便似初嘗甘露味。 惡業根苗俱落謝,魔家眷屬各奔馳[1]。 若論顯正拔難危,向下重重難說盡。 ᅟᅟ==[1] 「惡業根苗俱落謝,魔家眷屬各奔馳」,甲本作「菡萏蓮花開兩臉,頻婆果色豔丹唇」。== 消災延壽藥師佛 正真道也[2] (宣念) ᅟᅟ==[2] 「正真道也」,甲本作「佛告文殊至正真道也」。底本「也」字作「意」,據甲本改。== 祗為愚癡兼我慢,不明罪福守慳貪。 此身衣服[3]尚難棄,來世饑寒誰[4]肯信? 聞我藥師名字者,破他地獄罪因緣。 內財妻子若人求,廻向菩提歡喜施[5]。 ᅟᅟ==[3] 「服」,甲本作「食」。== ᅟᅟ==[4] 「誰」,底本作「何」,據甲本改。== ᅟᅟ==[5] 「施」,甲本作「地」。== 消災延壽藥師佛 沙門者也[6] (宣念) ᅟᅟ==[6] 「沙門者也」,甲本作「佛告文殊至沙門者也」。== 遵奉明經持佛戒,諂諛口是或心非。 不能曉了執愚迷,恒自[7]貢高生矯誑。 愛網縈[8]纏無覺察,塵根牢固日資深。 但能精[9]進念琉璃,願作沙門生厭離。 ᅟᅟ==[7] 「自」,甲本作「以」。== ᅟᅟ==[8] 「縈」,底本作「榮」,據甲本改。== ᅟᅟ==[9] 「精」,底本作「清」,據甲本改。== 消災延壽藥師佛 離諸魔縛[10] (宣念) ᅟᅟ==[10] 「離諸魔縛」,甲本作「佛言世尊至離諸魔縛」。== 負債辜恩忘契義,披毛戴角[11]永酬償。 黑因黑果更何疑?如影隨形應萬[12]定。 一失人身難再復,千生業道苦輪迴。 若能專注念琉璃,善友持提離罥[1]縛。 ᅟᅟ==[11] 「角」,甲本作「骨」。== ᅟᅟ==[12] 「應萬」,甲本作「因分」。== ᅟᅟ==[1] 「罥」,甲本作「眷」。== 消災延壽藥師佛 無復惡念[2] (依前) ᅟᅟ==[2] 「無復惡念」,甲本作「佛言至無復惡業」。== 兩舌惡言相鬥諍,一[3]心嫌恨結冤讎。 山林樹下暗焚香,日月星辰[4]潛啟口。 或作符書相厭禱,或持名字祝神祗。 但聞我佛藥師尊[5],俱發慈[6]心無惡念。 ᅟᅟ==[3] 「一」,甲本作「二」。== ᅟᅟ==[4] 「辰」,甲本作「前」。== ᅟᅟ==[5] 「尊」,甲本作「名」。== ᅟᅟ==[6] 「慈」,甲本作「善」。== 消災延壽藥師佛 其名曰[7] (依前) ᅟᅟ==[7] 「其名曰」,甲本作「佛言若至其名曰」。== 清信男並[8]清信女,苾蒭僧與苾蒭尼。 十齋八戒專[9]精勤,七日半年無退墮。 欲[10]去彌陀清淨土,還持[11]滿月藥師名。 百年報定往生時,八大高賢相接引。 ᅟᅟ==[8] 「並」,甲本作「將」。== ᅟᅟ==[9] 「專」,底本作「轉」,據甲本改。== ᅟᅟ==[10] 「欲」,底本作「願」,據甲本改。== ᅟᅟ==[11] 「持」,甲本作「時」。== 南無日月光、琉璃界、藥師海會文殊菩薩降道場,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12]。 ᅟᅟ==[12] 「南無日月光、琉璃界……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文殊師利菩至六言」。== 曠大劫來為佛[13]祖,微塵世界作心師。 玉毫深讚不思議,金粟最降無礙辯[1]。 證果已彰[2]名普賢[3],示因猶[4]自號文殊。 維耶會上愍群生,發請宣揚微妙法。 ᅟᅟ==[13] 「佛」,甲本作「法」。== ᅟᅟ==[1] 「辯」,底本作「辨」,甲本作「辦」,據文意改。== ᅟᅟ==[2] 「彰」,底本作「影」,據甲本改。== ᅟᅟ==[3] 「賢」,底本作「現」,據甲本改。== ᅟᅟ==[4] 「猶」,底本作「由」,據甲本改。== 南無日月光、琉璃界、藥師海會觀世音菩薩降道場,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5]。 ᅟᅟ==[5] 「南無日月光、琉璃界……香花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觀世音菩薩」。== 一念音聲隨響應,十方國土應機來。 聞思聞盡盡聞圓,覺所覺空空覺滿。 上契如來慈願力,下[6]合群生悲仰心。 雖然補處在西方,偏[7]與娑婆緣最重。 ᅟᅟ==[6] 「下」,底本作「不」,據甲本改。== ᅟᅟ==[7] 「偏」,底本作「遍」,據甲本改。== 南無日月光、琉璃界、藥師海會勢至菩薩降道場,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8]。 ᅟᅟ==[8] 「南無日月光、琉璃界……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大勢至菩薩」。== 紺目尊前[9]興寂用,黃金地上靜[10]經行。 慈悲雲影庇[11]三千,道德香風薰一切。 菡萏蓮花開兩臉,頻婆果色豔丹唇。 他心慧眼剎那間[12],應念隨形[13]皆濟度。 ᅟᅟ==[9] 「前」,甲本作「時」。== ᅟᅟ==[10] 「靜」,甲本作「盡」。== ᅟᅟ==[11] 「庇」,甲本作「塵」。== ᅟᅟ==[12] 「間」,底本作「者」,據甲本改。== ᅟᅟ==[13] 「形」,甲本作「心」。== 南無日月光、琉璃界、藥師海會無盡意菩薩降道場,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1]。 ᅟᅟ==[1] 「南無日月光、琉璃界……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無盡意菩薩」。== 菩提無相含容大,煩惱無形染汙深。 定門無際妙重重,法性無言空寂寂。 世界無邊塵擾擾,眾生無數業茫茫。 愛河無底浪滔滔,是故我名無盡意。 南無日月光 (依前) 寶曇華菩薩 (依前)[2] ᅟᅟ==[2] 「南無日月光……依前」,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寶曇花菩薩」。== 三覺岸頭燃智[3]炬,四生海上駕慈舟[4]。 願心牽起入纏心,幻相假[5]名出定相。 寶意[6]出生如意寶,華同結實說[7]心華。 聞名彈指一稱時,開發信根生福果。 ᅟᅟ==[3] 「智」,甲本作「慧」。== ᅟᅟ==[4] 「舟」,甲本作「航」。== ᅟᅟ==[5] 「假」,底本作「微」,據甲本改。== ᅟᅟ==[6] 「意」,底本作「喻」,據甲本改。== ᅟᅟ==[7] 「說」,甲本作「悅」。== 南無日月光、琉璃界、藥師海會藥王菩薩降道場,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8]。 ᅟᅟ==[8] 「南無日月光、琉璃界……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藥王菩薩」。== 大地所生諸草木,藥王無不遍[9]霑嘗。 根莖枝葉與華苗[10],苦澀甘甜並冷暖。 先視眾生如父子,次觀根器配君臣。 舌端功德最難量,是故圓通從此入。 ᅟᅟ==[9] 「遍」,甲本作「便」。== ᅟᅟ==[10] 「苗」,甲本作「留」。== 南無日月光、琉璃界、藥師海會藥上菩薩降道場,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1]。 ᅟᅟ==[1] 「南無日月光、琉璃界……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藥上菩薩」。== 喜見國中曾顯化,雲雷音佛累遭[2]逢。 生時便解運神通,在處常能為善友。 一眼盲龜纔指喻[3],二親邪見頓消融。 若能積[4]德累功深,見像聞名皆獲利。 ᅟᅟ==[2] 「遭」,底本作「造」,據甲本改。== ᅟᅟ==[3] 「喻」,甲本作「諭」。== ᅟᅟ==[4] 「能積」,底本作「論集」,據甲本改。== 南無日月光、琉璃界、藥師海會彌勒菩薩降道場,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5]。 ᅟᅟ==[5] 「南無日月光、琉璃界……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彌勒菩薩」。== 功德海深三劫滿,率陀天上一生圓。 摩尼殿內放祥[6]光,獅子座頭宣妙法。 成就天人今不退,莊嚴佛土使無邊。 龍華三會尚迢迢,願與含靈[7]生內院。 ᅟᅟ==[6] 「祥」,甲本作「毫」。== ᅟᅟ==[7] 「靈」,甲本作「情」。== 南無日月光、琉璃界、藥師海會八大菩薩降道場,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8]。 ᅟᅟ==[8] 「南無日月光、琉璃界……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三聲」。== (加持福慧圓滿真言)[9] ᅟᅟ==[9] 「加持福慧圓滿真言」,甲本無。== 上來八大菩薩,莫不具大悲心,弘大誓願。或修學而三祗劫滿,或證真而[10]二轉依圓。解教大地作黃金,唯聞頃刻;能攪長河為酥酪[1],祗在須臾。天上人間,利生接物。見其相而一瞻一禮,去厄除[2]災;聞其名而一讚一揚,延祥集福。我今道場燈主△依憑聖教,嚴潔[3]道場,持尊號以稱揚,假良因而保慶。向下經文,請為宣揚。 而相娛樂 ᅟᅟ==[10] 「而」,甲本作「以」。== ᅟᅟ==[1] 「酪」,底本作「酡」,據甲本改。== ᅟᅟ==[2] 「除」,甲本作「消」。== ᅟᅟ==[3] 「潔」,甲本作「備」。== 一分經文,請師宣念。 如來大悲[4]法王子,無非深念善緣人。 皆當通感現身來,接引精神超化去。 九品蓮臺生上品,三車運載駕牛車[5]。 八音雅樂自然鳴,每與上[6]人同一處。 ᅟᅟ==[4] 「來大悲」,底本作「是大心」,據甲本改。== ᅟᅟ==[5] 「駕牛車」,甲本作「百年牛」。== ᅟᅟ==[6] 「上」,甲本作「善」。== 消災延壽藥師佛 患難者也 (宣念)[7] ᅟᅟ==[7] 「宣念」,甲本無。下同。== 假使報緣辭五濁,自然魂魄往諸天。 或因天福謝為人,當[8]與帝王家作[9]子。 豪貴公卿並長者,聰明端正復高才。 皆由念我藥師尊,隨處[10]所求常快樂。 ᅟᅟ==[8] 「當」,甲本作「常」。== ᅟᅟ==[9] 「作」,底本作「長」,據甲本改。== ᅟᅟ==[10] 「處」,甲本作「所」。== 消災延壽藥師佛 言無不善也 (宣念) 後世眾生無倚[11]託,惟將此教作依憑。 若能愛樂及書持,俾使宣通並憶[12]念。 雜彩作囊常敬重,諸天垂慶每匡扶。 邪魔惡氣盡消除,正覺所言無不善。 ᅟᅟ==[11] 「倚」,甲本作「依」。== ᅟᅟ==[12] 「憶」,底本作「億」,據甲本改。== 消災延壽藥師佛 琉璃光佛 (宣念) 造像懸幡並獻蓋,散花讚偈復燃燈。 右旋端座正思惟,菜食長齋深禱願。 長壽富饒安穩樂,善和男女進官資。 皆由敬重藥師尊,世與[1]明師相值遇。 ᅟᅟ==[1] 「與」,甲本作「間」。== 消災延壽藥師佛 至[2]真等正覺 (宣念) ᅟᅟ==[2] 「至」,甲本無。== 發意欲[3]生何國土?志心但信此經文。 蜚尸邪魅作災殃,魍魎鬼神相撓[4]亂。 水火[5]象龍並毒獸,虎狼盜賊與冤家。 藥師佛號盡[6]消除,華報尚由[7]得如是。 ᅟᅟ==[3] 「欲」,甲本作「往」。== ᅟᅟ==[4] 「撓」,底本作「燒」,甲本作「繞」,據文意改。== ᅟᅟ==[5] 「火」,甲本作「炎」。== ᅟᅟ==[6] 「藥師佛號盡」,甲本作「憑此我佛得」。== ᅟᅟ==[7] 「由」,甲本作「猶」。== 消災延壽藥師佛 惟除[8]宿殃不請耳 ᅟᅟ==[8] 「除」,甲本無。== 舉要略談唯正信,若教廣說恐生疑。 玄中真個出重玄,劫盡還應說難盡[9]。 痼疾沈痾無救療,連年累月未痊平。 一心專念總能消,或是夙[10]殃勤懺悔。 ᅟᅟ==[9] 「說難盡」,甲本作「難說劫」。== ᅟᅟ==[10] 「夙」,甲本作「宿」。== 消災延壽藥師佛 即得解脫 七聚[1]五篇嚴戒約,身三口四恐乖踈。 不遵師父善友言,違背佛經僧寶信。 亡失人身將正念,自招無間與傍生。 若能披懺改前非,念我藥師皆解脫。 ᅟᅟ==[1] 「聚」,甲本殘。== 消災延壽藥師佛 即得解脫者也 竊盜邪淫生誑誕,酒腸花眼日[2]昏沈。 欺賢罔聖積愆[3]瑕,兩舌惡言招過咎。 火鑊冰河寧忍見,刀山劍樹豈堪聞? 無非專念藥師尊,如是罪根方懺悔。 ᅟᅟ==[2] 「日」,甲本作「自」。== ᅟᅟ==[3] 「愆」,底本作「僭」,據甲本改。== 消災延壽藥師佛 自然消滅 耽著貴榮[4]生放逸,恃[5]於才辯[6]輒輕欺。 撥無四果福田僧,不信十方薄[7]伽梵。 三世業緣俱猶豫[8],一生善果每遲疑。 縱然地獄果將圓,亦許懺揚永消滅。 ᅟᅟ==[4] 「貴榮」,甲本作「榮華」。== ᅟᅟ==[5] 「恃」,底本作「持」,據甲本改。== ᅟᅟ==[6] 「辯」,甲本作「辦」。== ᅟᅟ==[7] 「薄」,甲本作「婆」。== ᅟᅟ==[8] 「豫」,底本作「預」,據甲本改。== 消災延壽藥師佛 琉璃光佛 財命迍遭因薄祐,身名厄塞受艱危。 有時王事枉侵淩,到處惡人潛毀謗。 未解消騰招感[9]業,空懷結恨怨嗟心。 但能恭敬藥師尊,祿位亨[10]通俱稱意。 ᅟᅟ==[9] 「感」,甲本作「惑」。== ᅟᅟ==[10] 「亨」,甲本作「享」。== 消災延壽藥師佛 舐其頭也 十月懷躭[1]身困重,六親愁[2]惱命須臾, 將期母子各平安,暗祝[3]聖賢同守護。 生下是男根具足,養來無病性聰明。 皆由禮敬[4]藥師尊,惡鬼邪神無惱害。 ᅟᅟ==[1] 「躭」,甲本作「胎」。== ᅟᅟ==[2] 「愁」,甲本作「憂」。== ᅟᅟ==[3] 「祝」,底本作「視」,據甲本改。== ᅟᅟ==[4] 「禮敬」,甲本作「敬禮」。== 消災延壽藥師佛 何敢不信也[5] ᅟᅟ==[5] 「也」,甲本作「耶」。== 正覺迴頭垂顧視,阿難叉手仰瞻依。 我將軟[6]首剖宣時,汝信琉璃功德否? 慶喜再三心不退,如來不二語真乘。 適今聞所未嘗[7]聞,誰敢輒形言不信? ᅟᅟ==[6] 「軟」,應為「濡」字之誤,其異體字與「軟」字形近。即指文殊。== ᅟᅟ==[7] 「嘗」,甲本作「常」。== 消災延壽藥師佛 難可開化也 倏忽電光兼石火,剎那浪死與虛生。 祗因妄動[8]六根塵,結得無明三界業。 迷惑便[9]歸魔鬼界,輪[10]迴不入正真門。 傷嗟此輩罪根深,不信有何開化處。 ᅟᅟ==[8] 「動」,甲本作「到」。== ᅟᅟ==[9] 「便」,甲本作「盡」。== ᅟᅟ==[10] 「輪」,甲本作「轉」。== 消災延壽藥師佛 得其福也 多有鈍根淺識者,忽聞苦切志誠言。 開於耳目使光明,照破[11]幽明令曉悟。 福樹開敷千劫[12]果,罪根凋落萬生花。 皆由佛說《藥師經》,一會聖凡深喜慶。 ᅟᅟ==[11] 「破」,底本作「彼」,據甲本改。== ᅟᅟ==[12] 「劫」,甲本作「結」。== 消災延壽藥師佛 敢不首伏 汝實口頭無過咎,奈[1]河心裏有狐疑。 既然三[2]業自相違[3],爭得[4]一如同佛性? 慶喜慚惶陳造次,深憂罪責頓披陳。 如來智慧度難量,有小疑猜[5]甘首[6]伏。 ᅟᅟ==[1] 「奈」,底本作「柰」,據甲本改。== ᅟᅟ==[2] 「三」,甲本作「心」。== ᅟᅟ==[3] 「違」,底本作「逢」,據甲本改。== ᅟᅟ==[4] 「得」,甲本作「同」。== ᅟᅟ==[5] 「猜」,底本作「清」,據甲本改。== ᅟᅟ==[6] 「首」,甲本作「旨」。== 消災延壽藥師佛 正真之道[7] ᅟᅟ==[7] 「之道」,甲本作「道也」。== 大法縱橫無罣礙,小乘狹劣[8]有區分。 見聞知覺未圓融,空色斷常猶[9]執滯。 寂默[10]尚能先頓悟,名言何必更懷疑? 應須[11]敬重藥師尊,直趨[12]菩提無上道。 ᅟᅟ==[8] 「劣」,底本作「力」,據甲本改。== ᅟᅟ==[9] 「猶」,甲本作「有」。== ᅟᅟ==[10] 「默」,甲本作「然」。== ᅟᅟ==[11] 「應須」,甲本作「一心」。== ᅟᅟ==[12] 「趨」,甲本作「超」。== 消災延壽藥師佛 當信是言 正覺所談樞要義,誰人最信甚深言? 無為境界絕思量,有漏身心難揣度。 佛指十方菩薩眾,更並三世薄伽師[13]。 自能發信後來人,何必文殊生此問? ᅟᅟ==[13] 「三世薄伽師」,甲本作「三界婆伽梵」。== 消災延壽藥師佛 正真道也 佛號藥師難得念,經名灌頂亦難聞。 或將竹帛寫玄文,或為人天講妙法。 皆是大乘根性[1]熟,再逢中道教勳[2]修。 更弘自利利他心,我記此人成正道。 ᅟᅟ==[1] 「性」,甲本作「信」。== ᅟᅟ==[2] 「勳」,甲本作「圓」。== 消災延壽藥師佛 疑者說也 累劫累生修正行,無方無所不經過[3]。 自惟作我苦困[4]多,況復藥師慈願重。 初學聲聞有限量[5],爭教揣度不猜疑[6]。 紅蓮舌相[7]覆三千,未見此人生妄語。 ᅟᅟ==[3] 「過」,甲本作「通」。== ᅟᅟ==[4] 「困」,甲本作「因」。== ᅟᅟ==[5] 「聞有限量」,甲本作「有限聞量」。== ᅟᅟ==[6] 「揣度不猜疑」,甲本作「圖度不疑猜」。== ᅟᅟ==[7] 「相」,甲本作「上」。== 消災延壽藥師佛 知我心耳 性地堅牢無動轉,疑生分別最難除。 若懷[8]少許蓋纏心,必障[9]大乘功德利[10]。 改往修來常[11]固慎,背塵合覺[12]始相[13]應。 阿難稽首懺前非,惟佛自知我心耳。 ᅟᅟ==[8] 「懷」,甲本作「還」。== ᅟᅟ==[9] 「障」,甲本作「仗」。== ᅟᅟ==[10] 「利」,甲本作「力」。== ᅟᅟ==[11] 「常」,底本作「長」,據甲本改。== ᅟᅟ==[12] 「背塵合覺」,甲本作「背覺合塵」。== ᅟᅟ==[13] 「相」,底本作「自」,據甲本改。== 消災延壽藥師佛 厄難者也 滿月光明無障礙,乾坤內外悉包含。 雪霜風雨不調和,日月星辰生變怪。 賊盜兵戈相擾亂,饑荒水旱起災殃。 若能讀誦此經文,如上妖訛皆懺殄。 消災延壽藥師佛 續命神幡 救脫殷勤從座起,慈悲歡喜說醫[1]方。 若人病苦至尫嬴,依我科儀能救護。 七層齋戒旋燈樹,六時行道演經文。 仍令燈主發精虔[2],同結一心無不驗。 ᅟᅟ==[1] 「醫」,甲本作「藥」。== ᅟᅟ==[2] 「精虔」,甲本作「願心」。== 消災延壽藥師佛 惡鬼所持 尊者阿難重請益,於時救脫細鋪舒。 七層燈樹若車輪,五色神幡如彩鳳。 蘋藻香花勤奉獻,羽毛鱗介放從生。 橫罹口舌與冤家,一切迍殃皆過度。 消災延壽藥師佛 至無上道 帝王[3]大臣並宰輔[4],後妃王子及宮嬪。 按於科教[5]散香花,集彼禛[6]祥延福壽。 先為斷平冤濫事,仍頒恩赦獄囚人。 善神歡喜雨風調,國道[7]安寧王道正。 ᅟᅟ==[3] 「王」,底本作「主」,據甲本改。== ᅟᅟ==[4] 「輔」,甲本作「相」。== ᅟᅟ==[5] 「科教」,甲本作「教科」。== ᅟᅟ==[6] 「彼禛」,甲本作「被休」。== ᅟᅟ==[7] 「道」,甲本作「界」。== 消災延壽藥師佛 是名九橫 廣說千差將萬別,略言九橫與三災。 皆由心地感招成,儘是業緣[8]因果報[9]。 夙世因緣相會遇,現生華報積愆瑕。 若無福善可依憑,不測災殃難過度。 ᅟᅟ==[8] 「緣」,甲本作「根」。== ᅟᅟ==[9] 「報」,甲本作「熟」。== 消災延壽藥師佛 故使然也 地水火風[1]四大性,利名[2]恩愛百年身。 養生不解順天和,將命有時違節候。 生死兩門求莫得,艱辛萬種苦難當。 或其前世惡因緣,罪過所招皆懺悔。 ᅟᅟ==[1] 「火風」,甲本作「風火」。== ᅟᅟ==[2] 「利名」,甲本作「名利」。== 消災延壽藥師佛 不遭厄難 善惡薄書無脫漏,是非過犯豈相容? 彩虹[3]身上有纖毫,業鏡光中寧隱諱。 七七日中如來了,三三品內恐難生。 應須放命與燃燈,拔彼精神令[4]得度。 ᅟᅟ==[3] 「虹」,甲本作「紅」。== ᅟᅟ==[4] 「令」,底本作「會」,據甲本改。== (加持普禮懺悔真言 歌讚) 堪嘆老君流道教,[A1]亳州降誕流芳。纔離母腸,髮如霜,燒丹並煉藥,保命壽延長。 ᅟᅟ==[A1] 亳【CB】,毫【藏外】== 日跨青牛西下去,樓臺殿閣穹蒼。日乘白鹿上,天堂神仙留不住,向乃也無常[5]。 ᅟᅟ==[5] 「堪嘆老君流道教……向乃也無常」,甲本作「觀音菩薩香山座,野鹿銜花朵。猿猴來獻果,頭戴花冠禮彌陀。菩薩到娑婆,滅災殃禍。唐僧三藏真菩薩,西天求佛法。乘一疋白馬,萬苦千辛過流沙。菩薩受波吒,口念摩訶薩。」== 大慈悲消災延壽藥師琉璃光王佛 藥師道場解經頌文二時儀文終[6] ᅟᅟ==[6] 「藥師道場解經頌文二時儀文終」,甲本無。== 佛說藥師三時儀文 三千界內慈悲主,百億剎中大法王。 能開慧眼鑒凡情,眾生有願皆感應。 藥師會啟,集福筵開。領眾登壇,開闡三時科事。大眾志誠心,同嘆延壽偈: 長生一念焚清香,命信修齋建道場。 富是前生修善得,貴非斯世莫思量。 金銀難買般若智,玉石成堆放祥光。 滿堂香花迎諸聖,堂前齊祝法中王。 藥師海會佛菩薩 (嘆德宣疏) 多他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四身圓備,三觀澄明。智光常照於十方,慈力普加於五濁。常於災劫救人而神用無虧,每向苦鄉解結而嘉名愈勝。本觀音之化像,為解結之權宜。修羅之瞋恨皆消,帝[1]釋之冤讎已息。座下皈依,漸修而展演;地位階差,頓悟而發揮。心性無礙。六類解綿纏之結,三生除深重之冤。每將般若之淵源,普施菩提之妙道。虔奏藥師三時疏文,謹當宣讀。 (化壇) ᅟᅟ==[1] 「帝」,底本作「常珠捧帝」,據文意刪。== 清淨香雲海圓明  敬禮華藏世界 香水海圓明  敬禮華藏世界 稱念真身、應身、化身藥師光王佛 眾等同嘆皈命禮  華藏世界 (化納回壇) 凡情上達大圓鏡 (加持啟白真言) 東晉天竺三藏法師帛尸黎密多羅奉詔譯 閩越金身太平寺沙門若愚述 救脫菩薩語阿難言:如來世尊說是經典,威神功德,利益不少。座中諸鬼神有十二神王從座而起,往到佛所,長跪合掌而白佛言:我等十二鬼神,所在擁護,若城邑、聚落、空閑林中;若四輩弟子誦持此經,令所結願無求不應。阿難問言:其名如何?為我說之。救脫菩薩言:灌頂章句,其名如是。 二六神王居法會,一心合掌[1]啟金仙。 此經萬劫最難逢,我輩今朝深慶幸。 或向王城並曠野,若能讀誦及書持, 所求無不稱其心,在處聞經常擁護。 ᅟᅟ==[1] 「掌」,底本作「常」,據甲本改。== 香花一心奉請大藥叉、藥師護教金毗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2]。 ᅟᅟ==[2] 「香花一心奉請大藥叉……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金毗盧王、橫病厄」。== 聖德威靈[3]難比並,興慈及物最英明。 或[4]逢橫病擾眾生,或遇時災侵國土, 百藥調[5]和無效驗,四肢熱惱苦煎焚[6], 但能遵奉[7]《藥師經》,此是神王相擁護。 ᅟᅟ==[3] 「靈」,底本作「稜」。== ᅟᅟ==[4] 「或」,甲本作「若」。== ᅟᅟ==[5] 「調」,底本作「諸」,據甲本改。== ᅟᅟ==[6] 「焚」,甲本作「煩」。== ᅟᅟ==[7] 「奉」,底本作「敬」,據甲本改。== 一心奉請藥師護教和耆羅神王來擁護。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1]。 ᅟᅟ==[1] 「一心奉請……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和耆羅神王、口舌厄」。== 武勇威恩唯[2]直道,尊賢和眾辟[3]奸訛。 愛貧邪諂不公言,滅[4]斷欺瞞非理事。 煽惑君臣成禍亂,肢[5]離骨肉結冤讎。 皆因口舌橫罹生,是此神王皆離散[6]。 ᅟᅟ==[2] 「唯」,甲本作「無」。== ᅟᅟ==[3] 「辟」,甲本作「群」。== ᅟᅟ==[4] 「滅」,底本作「密」,據甲本改。== ᅟᅟ==[5] 「肢」,諸本作「支」,據文意改。== ᅟᅟ==[6] 「離散」,甲本作「解脫」。== 一心奉請藥師護教彌伽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7]。 ᅟᅟ==[7] 「一心奉請藥師護教……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彌伽羅神王、枉橫厄」。== 宦路艱危須誡[8]慎,公門嚴峻更卑謙。 若因身事露干求,或被王官讚寵訝。 爵祿雖然關分[9]定,行藏還慮有非災。 心[10]心正念藥師尊,通感神王銷枉橫。 ᅟᅟ==[8] 「誡」,底本作「誠」,甲本作「戒」,據文意改。== ᅟᅟ==[9] 「分」,甲本作「公」。== ᅟᅟ==[10] 「心」,甲本作「一」。== 一心奉請大藥叉藥師護教安頭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11]。 ᅟᅟ==[11] 「一心奉請……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安陀羅神王、福薄厄」。== 福薄身羸人厭賤,戒虧行缺鬼[占*鬼] \[俞*鬼]。 營生觸事不從心,在處所求違本願。 通塞未能全性命,吉凶由自半疑天。 此時若念藥師尊,威德神王讚護念。 一心奉請藥師護教摩尼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1]。 ᅟᅟ==[1] 「一心奉請……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摩尼羅神王、盜賊厄」。== 財屬五家寧易守,業通三世實難防。 若逢盜賊暗穿窬,或遇兵戈強劫奪。 豈但[2]珠珍皆罄竭,直疑性命亦傾危。 應須稱念藥師尊[3],是此神王常守護。 ᅟᅟ==[2] 「豈但」,甲本作「但求」。== ᅟᅟ==[3] 「尊」,甲本作「名」。== 一心奉請藥師護教宋林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4]。 ᅟᅟ==[4] 「一心奉請……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宋林羅神王、焚漂厄」。== 水勢崩騰漂沒處,火精熢㶿卒忙時。 孤舟未達遇驚濤,四顧無門逢烈燄。 大禹廟堂空寂寂,欒巴魂魄竟悠悠。 一心專念藥師尊,是此神王相濟度。 一心奉請藥師護教因持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5]。 ᅟᅟ==[5] 「一心奉請……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因持羅神王、毒獸厄」。== 獅子象龍並虎豹,蜈蚣蛇蠍及蚰蜒。 或經曠野偶遭逢,或在山林潛值遇。 艱險[6]獨行無伴侶,急難何處問醫師? 一心專注念琉璃,是此神王垂密佑。 ᅟᅟ==[6] 「艱險」,底本作「銀劍」,據甲本改。== 一心奉請藥師護教波耶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1]。 ᅟᅟ==[1] 「一心奉請藥師護教……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波耶羅神王、𥜒禱厄」。== 冤結祗宜相解釋[2],符書那可更𥜒禳。 拘牽[3]邪鬼作妖尤[4],接引[5]家神為禍祟。 此是仇[6]讎無雪處,來生痕玷宛然存。 若能誦[7]讚此神王,和合一[8]心無惡念。 ᅟᅟ==[2] 「釋」,甲本作「捨」。== ᅟᅟ==[3] 「拘牽」,甲本作「勿牽」。== ᅟᅟ==[4] 「尤」,甲本作「由」。== ᅟᅟ==[5] 「接引」,甲本作「引接」。== ᅟᅟ==[6] 「仇」,甲本作「冤」。== ᅟᅟ==[7] 「誦」,甲本作「稱」。== ᅟᅟ==[8] 「一」,甲本作「二」。== 一心奉請藥師護教摩休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9]。 ᅟᅟ==[9] 「一心奉請……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摩休羅神王、九橫厄」。== 夙病有根難體解,良醫不遇苦[10]縈[11]纏。 卻尋妖孽信凶言,返[12]問鬼神求福[13]祚。 祈禱依前傷性[14]命,債冤那可望長生。 若能專念藥師尊,是此神王消九橫。 ᅟᅟ==[10] 「苦」,甲本作「若」。== ᅟᅟ==[11] 「縈」,底本作「榮」,據甲本改。== ᅟᅟ==[12] 「返」,甲本作「遂」。== ᅟᅟ==[13] 「福」,底本作「佛」,據甲本改。== ᅟᅟ==[14] 「性」,底本作「物」,據甲本改。== 一心奉請藥師護教真陀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1]。 ᅟᅟ==[1] 「一心奉請……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真陀羅神王、火災厄」。== 六七日輪齊赫奕,三千國土盡消融。 四洲渤澥捲紅雲,五嶽顛巖隨猛燄。 世界爾時成[2]黑穴,諸天猶自不遑安。 眾生遭[3]此火災時,大聖神王來救護。 ᅟᅟ==[2] 「時成」,甲本作「成時」。== ᅟᅟ==[3] 「遭」,甲本作「遇」。== 一心奉請藥師護教照頭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4]。 ᅟᅟ==[4] 「一心奉請……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照陀羅神王、水災厄」。== 洪雨滂沱摧[5]世界,滄溟即漸漲虛空。 蛟螭魚鼈路岐迷,日月星辰宮殿壞。 直至二禪皆浸[6]沒,何曾六欲免漂沈? 眾生遇此水[7]災時,大聖神王專[8]救護。 ᅟᅟ==[5] 「摧」,底本作「擁」,據甲本改。== ᅟᅟ==[6] 「浸」,底本作「侵」,甲本作「津」,據文意改。== ᅟᅟ==[7] 「水」,甲本作「火」。== ᅟᅟ==[8] 「專」,甲本作「常」。== 一心奉請藥師護教[9]毗伽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10]。 ᅟᅟ==[9] 「教」,底本無,據上下文行文補。== ᅟᅟ==[10] 「一心奉請……茶供養」,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毗伽羅神王、風災厄」。== 凝結風輪[11]初鼓擊[12],動搖器械始成時。 摶雲偃嶽[1]塞虛空,捲浪颺塵興[2]造化。 堅固能擎大千界,崩騰可壞第三禪。 眾生必若遇此[3]災,通感[4]神王常擁護。 ᅟᅟ==[11] 「輪」,底本作「雲」,據甲本改。== ᅟᅟ==[12] 「擊」,底本作「繫」,據甲本改。== ᅟᅟ==[1] 「搏雲偃嶽」,甲本作「撥雲掩嶽」。== ᅟᅟ==[2] 「興」,甲本作「與」。== ᅟᅟ==[3] 「此」,甲本作「風」。== ᅟᅟ==[4] 「通感」,甲本作「大聖」。== (加持十二神王 至帝釋梵王真言 於此解結)[5] ᅟᅟ==[5] 「加持十二神王……解結」,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 藥師解結 恭聞佛住真如法界藏,無相無形離諸垢。眾生觀見種種形,一切苦難皆消滅。佛功德海,難盡讚揚[6]。 ᅟᅟ==[6] 「恭聞佛住真如……讚揚」,甲本作「宣牒」。== 上來依科稱念十二神王大將名號已竟,正當奉為(祈祥、保病)解結信士△等恭對三寶壇前,證盟解結。 切以夙冤夙業,寧無已往之過愆?今世今生,必有故為之罪咎。幸諸佛開慈悲之路,許眾生陳懺悔之門,爰憑解結之洪庥,蕩滌無邊之罪垢。伏念△等三世之內,累劫之中,造貪、瞋、癡,多生不善。今對三寶像[7]前,願求解結。一結一解[8],十惡五逆罪消滅[9];一讚一揚,八難[10]三途俱解脫。惡果化為善果,罪根返[11]作福根。用集良因[12],克敷[13]善願。今則更籌已捉,漏漸頻催,大眾虔誠,用伸解結。 ᅟᅟ==[7] 「像」,底本作「相」,據乙本改。== ᅟᅟ==[8] 「一結一解」,底本作「一解一結」,據乙本改。== ᅟᅟ==[9] 「罪消滅」,乙本作「盡消除」。== ᅟᅟ==[10] 「八難」,乙本作「六趣」。== ᅟᅟ==[11] 「返」,乙本作「翻」。== ᅟᅟ==[12] 「用集良因」,乙本作「用積良緣」。== ᅟᅟ==[13] 「敷」,乙本作「符」。== 南無一心奉請,妙嚴施主、平等醫王、十二願心藥師琉璃光王佛,願降道場,證盟解結。 南無一心奉請,碧琉璃殿上、紅瑪瑙階前、藥師護教金毗羅神王降臨道場。願共諸眾生,香花塗供養。 第一解結[1],仰啟金毗[2]羅神王藥叉大將軍,今有解結信士[3]△等[4],自從曠劫以[5]來,及至今生,造[6]下眼[7]根之罪,今[8]對三寶像[9]前,特為解結,願罪消滅。和解冤結菩薩 ᅟᅟ==[1] 「解結」,乙本無。下同。== ᅟᅟ==[2] 「金毗」,底本作「和耆」,據乙本改。== ᅟᅟ==[3] 「信士」,底本無,據乙本補。下同。== ᅟᅟ==[4] 「等」,底本無,據下文行文補。== ᅟᅟ==[5] 「以」,乙本作「已」。下同。== ᅟᅟ==[6] 「造」,乙本作「恐有造」。下同。== ᅟᅟ==[7] 「眼」,底本作「耳」,據上下文文意改。== ᅟᅟ==[8] 「今」,乙本作「恭」。下同。== ᅟᅟ==[9] 「像」,底本作「相」,乙本作「壇」,據文意改。下同。== 眼識不[10]明成惡見,觀見世人[11]豈[12]無端? 一真本性返成殃,萬化全虛由破壞。 發起[13]狂心生惡業,見他妖豔入紅塵。 如蛾赴火在須臾,稽首藥師求解結。 ᅟᅟ==[10] 「不」,乙本作「分」。== ᅟᅟ==[11] 「見世人」,乙本作「瞻人世」。== ᅟᅟ==[12] 「豈」,乙本作「起」。== ᅟᅟ==[13] 「起」,底本作「啟」,據乙本改。== (和)隨心滿願藥師佛 解結解結解冤結,眼根之罪願[14]消滅。今有解結真言: ᅟᅟ==[14] 「願」,乙本無。下同。== 唵。三哆囉。伽陀。娑婆訶。 一心奉請,碧琉璃殿上、紅瑪瑙階前、藥師護法和耆羅神王來護教。願共諸眾生,香花塗供養。 第二解結,仰啟和耆羅神王藥叉大將,今有解結信士△等[1],自從曠劫以來,及至今生,造下耳根之罪[2]。今對三寶像前,特為解結,願罪消滅。 (和)解冤結菩薩 ᅟᅟ==[1] 「等」,底本無,據文意補。== ᅟᅟ==[2] 「罪」,乙本作「愆」。== 耳識玲瓏分兩處,遍於聲語起無明[3]。 聞諸善事總如聾,聽[4]眾好言如少夢。 永失沙門迷惡道,悉從[5]癡暗入幽途。 如斯業障實堪[6]嗟,稽首藥師求懺悔[7]。 ᅟᅟ==[3] 「語起無明」,乙本作「處啟無端」。== ᅟᅟ==[4] 「聽」,乙本作「悉」。== ᅟᅟ==[5] 「從」,底本作「眾」,乙本作「縱」,據文意改。== ᅟᅟ==[6] 「堪」,底本作「嘆」,據乙本改。== ᅟᅟ==[7] 「懺悔」,乙本作「解結」。== 隨心滿願藥師佛 解結解結解冤結,耳根之罪願消滅。今有解結真言: 唵。三哆[8]囉。伽陀。娑婆訶。 ᅟᅟ==[8] 「哆」,乙本作「陀」。下同。== 一心奉請,碧琉璃殿上、紅瑪瑙階前、藥師護教彌伽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 第三解結,仰啟彌伽羅神王藥叉大將,今有解結信士△等,自從曠劫以來,及至今生,造下鼻根之罪。今對三寶像前,特為解結,願罪消滅。 (和)[9]解冤結菩薩 ᅟᅟ==[9] 「和」,底本無,據上文行文補。下同。== 鼻根起來由猛烈[1],翻身啄[2]舌自雷奔。 具諸香味惱心田,嗜眾腥羶昏意地。 蝶慕蜂超[3]如競[4]利,龍驤馬驟苦爭淩[5]。 罪花業果宛然存,稽首藥師求解結。 ᅟᅟ==[1] 「烈」,乙本作「浪」。== ᅟᅟ==[2] 「翻身啄」,底本作「番身喙」,據乙本改。== ᅟᅟ==[3] 「蝶慕蜂超」,底本作「蝶墓蜂趣」。== ᅟᅟ==[4] 「競」,底本作「鏡」,據乙本改。== ᅟᅟ==[5] 「淩」,乙本作「陵」。== 隨心滿願藥師佛 解結解結解冤結,鼻[6]根之罪願消滅。今有解結真言: ᅟᅟ==[6] 「鼻」,底本作「解了鼻」,據文意刪。== 唵。三哆囉。伽陀。娑婆訶。 一心奉請,碧琉璃殿上、紅瑪瑙階前、藥師護教安陀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 第四解結,仰啟安陀羅神王藥叉大將,今有解結信士△等,自從曠劫以來,及至今生,造下舌根之罪。今對三寶像前,特伸[7]解結,願罪消滅。 (和)解冤結菩薩 ᅟᅟ==[7] 「伸」,乙本作「為」。== 舌根祗因[8]貪五味,愛餐[9]甘美[10]害眾生[11]。 喉嚨[12]三寸實堪憎[13],搖動萬般[14]真可畏。 口[1]是心非因偏惑[2],情乖志隔自迷朦。 泥犁[3]果報歷[4]然存,稽首藥師求解結[5]。 ᅟᅟ==[8] 「因」,乙本作「緣」。== ᅟᅟ==[9] 「餐」,底本作「飡」,據乙本改。== ᅟᅟ==[10] 「美」,乙本作「味」。== ᅟᅟ==[11] 「眾生」,乙本作「生靈」。== ᅟᅟ==[12] 「喉嚨」,乙本作「明能」。== ᅟᅟ==[13] 「憎」,底本作「增」,據乙本改。== ᅟᅟ==[14] 「般」,乙本作「端」。== ᅟᅟ==[1] 「口」,底本作「只」,據乙本改。== ᅟᅟ==[2] 「偏惑」,底本作「遍感」,據乙本改。== ᅟᅟ==[3] 「犁」,底本作「梨」,據乙本改。== ᅟᅟ==[4] 「歷」,底本作「自」,據乙本改。== ᅟᅟ==[5] 「解結」,底本作「懺悔」,據乙本改。== 隨心滿願藥師佛 解結解結解冤結,舌根之罪願消滅。今有解結真言: 唵。三哆囉。伽陀。娑婆訶。 一心奉請,碧琉璃殿上、紅瑪瑙階前、藥師護教摩尼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 第五解結[6],仰啟摩尼羅神王藥叉大將,今有解結信士△等,自從曠劫以來,及至今生,造下身根之罪。今對三寶像前,特為解結,願罪消滅。 (和)解冤結菩薩 ᅟᅟ==[6] 「解結」,底本無,據乙本補。== 身命皆從欲相得[7],解除意地發無明。 殺生害命惡因緣,貪欲好淫業果重。 設計千般惟[8]利己,用謀竊盜損他財。 欺[9]瞞天地昧神明,稽首藥師求解結。 ᅟᅟ==[7] 「得」,乙本作「傳」。== ᅟᅟ==[8] 「惟」,乙本作「為」。== ᅟᅟ==[9] 「欺」,底本作「欲」,據乙本改。== 隨心滿願藥師佛 解結解結解冤結,身根之罪願消滅。今有解結真言: 唵。三哆囉。伽陀。娑婆訶。 一心奉請,碧琉璃殿上、紅瑪瑙階前、藥師護教宋林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 第六解結[1],仰啟宋林羅神王藥叉大將,今有解結信士[2]△等,自從曠劫以來,及至今生,造下意根之罪。今對三寶像前,特為解結,願罪消滅。 (和)解冤結菩薩 ᅟᅟ==[1] 「解結」,乙本無。下同。== ᅟᅟ==[2] 「士」,底本無,據乙本補。== 意根之罪渾渺邈[3],罪花疊疊自開敷。 祗因貪愛昧[4]真空,每執愚癡傷慧[5]性。 方寸抱將[6]瞋怒發,雙眸識火勇猛威。 紅[7]塵障惱隔千重,稽首藥師求解結。 ᅟᅟ==[3] 「邈」,底本作「貌」,據乙本改。== ᅟᅟ==[4] 「昧」,底本作「味」,乙本作「曜」,據文意改。== ᅟᅟ==[5] 「慧」,乙本作「恚」。== ᅟᅟ==[6] 「將」,乙本作「槍」。== ᅟᅟ==[7] 「紅」,乙本作「纖」。== 消災延壽藥師佛 解結解結解冤結,意根之罪願消滅。今有解結真言: 唵。三哆囉。伽陀。娑婆訶。 一心奉請,碧琉璃殿上、紅瑪瑙階前、藥師護教因持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 第七解結,仰啟因持羅神王藥叉大將,今有解結信士△等,自從曠劫以來,及至今生,造下拋撒[8]五穀[9]之罪。今對三寶像前,特為解結,願罪消滅。 (和)解冤結菩薩 ᅟᅟ==[8] 「撒」,乙本作「散」。下同。== ᅟᅟ==[9] 「五穀」,底本無,據乙本補。== 欺聖罔賢[10]成過患,故殺誤[11]傷結冤仇。 拋撒五穀逆蒼天,咆咅六親欺厚地。 口氣香前興[1]咒咀,身心強畔啟[2]侵淩。 無邊罪垢實[3]難逃,稽首藥師求解結。 ᅟᅟ==[10] 「欺聖罔賢」,乙本作「欺賢罔聖」。== ᅟᅟ==[11] 「誤」,底本作「悟」,據乙本改。== ᅟᅟ==[1] 「興」,底本作「與」,據乙本改。== ᅟᅟ==[2] 「啟」,乙本作「起」。== ᅟᅟ==[3] 「實」,底本作「業」,據乙本改。== 隨心滿願藥師佛 解結解結解冤結,拋撒五穀罪消滅。今有解結真言: 唵。三哆囉。伽陀。娑婆訶。 一心奉請,碧琉璃殿上、紅瑪瑙階前、藥師護教波耶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 第八解結,仰啟波[4]耶羅神王藥叉大將,今有解結信士△等,自從曠劫以來,及至今生,造下殺生[5]之罪。今對三寶像前,特為解結,願罪消滅。 (和)解冤結菩薩 ᅟᅟ==[4] 「波」,乙本作「婆」。== ᅟᅟ==[5] 「殺生」,乙本作「殺生害命」。== 殺生害命有多般,日用何曾著眼觀[6]? 汝殺他時雖有易[7],他殺你來[8]亦無難。 世世冤仇何日了?生生報恨幾時休? 今將發露啟誠[9]心,稽首藥師求解結[10]。 ᅟᅟ==[6] 「觀」,乙本作「看」。== ᅟᅟ==[7] 「雖有易」,底本作「須有意」,據乙本改。== ᅟᅟ==[8] 「他殺你來」,乙本作「他來殺你」。== ᅟᅟ==[9] 「誠」,底本作「成」,據乙本改。== ᅟᅟ==[10] 「解結」,底本作「懺悔」,據乙本改。== 隨心滿願藥師佛 解結解結解冤結,殺害之罪願消滅。今有解結真言: 唵。三哆囉。伽陀。娑婆訶。 一心奉請,碧琉璃殿上、紅瑪瑙階前、藥師護教摩休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 第九解結,仰啟摩休羅神王藥叉[1]大將,今有解結信士△等,自從曠劫以來,及至[2]今生,造下貪愛[3]之罪,恭對三寶壇前,特為解結,願罪消滅。 (和)解冤結菩薩 ᅟᅟ==[1] 「藥叉」,底本無,據乙本補。下同。== ᅟᅟ==[2] 「自從曠劫以來,及至」,底本作「所有前世」,據乙本增改。== ᅟᅟ==[3] 「貪愛」,乙本作「貪財愛寶」。== 世間匹[4]帛與金銀,成了人時敗[5]了人。 萬貫多貪何富貴?一文不愛向清貧[6]。 良友不遇龐居士,蓋謂難逢呂洞賓。 皈命[7]藥師求解結[8],願諸罪垢化為塵。 ᅟᅟ==[4] 「匹」,乙本作「布」。== ᅟᅟ==[5] 「敗」,底本作「殺」,據乙本改。== ᅟᅟ==[6] 「貧」,底本作「平」,據乙本改。== ᅟᅟ==[7] 「皈命」,乙本作「惟願」。== ᅟᅟ==[8] 「解結」,底本作「懺悔」,據乙本改。== 隨心滿願藥師佛 解結解結解冤結,貪愛之罪願消滅。今有解結真言: 唵。三哆囉。伽陀。娑婆訶。 一心奉請,碧琉璃殿上、紅瑪瑙階前、藥師護教真陀羅神王來護法。願共諸眾生,香花茶供養。 第十解結,仰啟真陀羅神王藥叉大將,今有解結信士△等,自從曠劫以來,及至今生,造下不孝[9]之罪。今對三寶像前,特為解結,願罪消滅。 (和)解冤結菩薩 ᅟᅟ==[9] 「不孝」,乙本作「不忠不孝」。== 不易修身六尺長,切須孝順養爺[10]娘。 慈母懷躭[1]十個月,三年乳哺受辛勤[2]。 推[3]乾就濕娘辛苦,嚥苦[4]吐甘寸斷腸。 勸君無事閑[5]思想,世間最苦是爺[6]娘。 ᅟᅟ==[10] 「爺」,乙本作「爹」。== ᅟᅟ==[1] 「躭」,乙本作「胎」。== ᅟᅟ==[2] 「勤」,乙本作「艱」。== ᅟᅟ==[3] 「推」,乙本作「摧」。== ᅟᅟ==[4] 「苦」,底本作「口」,據乙本改。== ᅟᅟ==[5] 「閑」,乙本作「聞」。== ᅟᅟ==[6] 「爺」,乙本作「爹」。== 隨心滿願藥師佛 解結解結解冤結,不孝之罪願消滅。今有解結真言: 唵。三哆囉。伽陀。娑婆訶。 第十一解結,仰啟照頭羅神王藥叉大將,今有解結信士△等,自從曠劫以來,及至今生,造下負[7]恩負德之罪。恭對三寶像前,特為解結,願罪消滅。 (和)解冤結菩薩 ᅟᅟ==[7] 「負」,乙本作「忘」。== 得意生前載尚書,賢君[8]一德是誰[9]無? 人心杳杳縱[10]難定,天理昭昭不可辜。 負德愆[11]瑕求懺悔,忘恩罪障願消除。 此際懺揚俱殄散,他時共證法王都。 ᅟᅟ==[8] 「賢君」,乙本作「閒居」。== ᅟᅟ==[9] 「誰」,底本作「諸」,據乙本改。== ᅟᅟ==[10] 「縱」,底本作「蹤」,據乙本改。== ᅟᅟ==[11] 「愆」,乙本作「衍」。== 隨心滿願藥師佛 解結解結解冤結,負恩負德罪消滅。今有解結真言: 唵。三哆囉。伽陀。娑婆訶。 第十二解結,仰啟毗伽羅神王藥叉大將,今有解結信士△等,自從曠劫以來,及至今生,造下十惡五逆之罪。今對三寶像前,特為解結,願罪消滅。 (和)解冤結菩薩 十惡盡從心上起,殺生偷盜共邪淫。 妄言綺語說他過,讚毀慳貪心瞋慢[1]。 此時種種勤[2]懺悔,今將一一細披陳。 惟願藥師求解結,願諸罪垢化為塵。 ᅟᅟ==[1] 「心瞋慢」,乙本作「瞋慢心」。== ᅟᅟ==[2] 「勤」,底本作「求」,據乙本改。== 隨心滿願藥師佛[3] ᅟᅟ==[3] 「隨心滿願藥師佛」,底本無,據乙本補。== 解結解結解冤結,十惡五逆願消滅。今有解結真言: 唵。三哆[4]囉。伽陀。娑婆訶。 ᅟᅟ==[4] 「哆」,乙本作「陀」。== (依科念誦判斷廻向) 上來十二神王,並[5]及眷屬,隨名演讚,消夙世之三災;逐[6]願祈禱,滅人間之九橫。隨求克應,有願皆從。憑啟祝之良緣,助信心之福慶。見聞隨喜,禍滅福生。土地龍神,安人護物。向下經文,請為宣演。 ᅟᅟ==[5] 「並」,底本作「各」,據甲本改。== ᅟᅟ==[6] 「逐」,甲本作「遂」。== 救脫菩薩,法應如是。一分經文,請為宣演[7]。 ᅟᅟ==[7] 「宣演」,底本無,據文意補。== 如上神王十二將[8],各將眷屬七千徒[9]。 維耶會裏[10]受叮嚀,[A1]贍部國中垂[1]救護。 若有眾生遭彼難,但將雜縷結其名。 願圓解結護庥[2]祥,《灌頂經》文法如是。 ᅟᅟ==[8] 「將」,底本作「願」,據甲本改。== ᅟᅟ==[9] 「徒」,甲本作「從」。== ᅟᅟ==[10] 「裏」,甲本作「上」。== ᅟᅟ==[A1] 贍【CB】,瞻【藏外】== ᅟᅟ==[1] 「垂」,底本作「救」,據甲本改。== ᅟᅟ==[2] 「庥」,甲本作「休」。== (入南無三滿多 (至)娑婆訶)[3] ᅟᅟ==[3] 「入南無三滿多、至娑婆訶」,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娑縛訶」。== 秘密[4]總持言簡要,甚深微妙理含真。 真能顯正與摧邪,要且消災兼滌禍。 靈驗祗由人懇切,浮粗[5]莫訝法無微。 應須念[6]念不離心,凡有所求皆得遂。 ᅟᅟ==[4] 「秘密」,底本作「密秘」,據甲本改。== ᅟᅟ==[5] 「粗」,甲本作「塵」。== ᅟᅟ==[6] 「念」,甲本作「專」。== (佛說是經時 (至)作禮奉行)[7] ᅟᅟ==[7] 「佛說是經時、至作禮奉行」,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 大眾一時生喜慶,阿難叉手再咨陳。 此經題目幾般名[8]?後代傳持多種利? 佛舉三題皆要妙,文標千古最津梁。 今時[9]燈主歷[10]精誠,依教弘宣[11]真正覺[12]。 ᅟᅟ==[8] 「名」,甲本作「若」。== ᅟᅟ==[9] 「時」,底本作「將」,據甲本改。== ᅟᅟ==[10] 「燈主歷」,甲本作「施主發」。== ᅟᅟ==[11] 「弘宣」,甲本作「敷揚」。== ᅟᅟ==[12] 「覺」,甲本作「道」。== 藥師琉璃光王佛 今[13]乃經演[14]貫花,上隨文而誦[15]徹[1];燈分[2]蓮[3]燄,下[4]逐盞以[5]舒光。所有良緣[6],祝皇王而[7]萬歲;散其利益,資侯[8]伯以千秋。州縣肅清[9],軍民[10]樂業。然冀[11]真如境[12]內六道四生[13],妄[14]念識中三途七趣[15],俱霑樂果,咸脫苦因[16],迴佈[17]恩[18]光,僉扶燈主△等[19]身命昌吉[20],福壽[21]增崇,表裏宗親祛冤釋結,存亡普利解禍除千,門宅靈祗安人護物,社廟賢聖運慶吉祥。更有七層燈燄,請慈而唱和[22]。 ᅟᅟ==[13] 甲本「今」字前有「藥師七級燈科儀文」數字。== ᅟᅟ==[14] 「經演」,底本作「演經」,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5] 「誦」,甲本作「玉」,丙本作「通」。== ᅟᅟ==[1] 「徹」,甲本作「轍」。== ᅟᅟ==[2] 「分」,底本作「芬」,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3] 「蓮」,甲本作「運」。== ᅟᅟ==[4] 「下」,底本作「不」,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5] 「以」,丙本作「而」。== ᅟᅟ==[6] 「緣」,甲、丙本作「因」。== ᅟᅟ==[7] 「王而」,底本作「帝以」,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8] 「侯」,底、甲、丙本作「候」,據丁本改。== ᅟᅟ==[9] 「清」,甲本作「靜」。== ᅟᅟ==[10] 「軍民」,甲本作「人民」,丙本作「民軍」。== ᅟᅟ==[11] 「然冀」,丙本無。== ᅟᅟ==[12] 「境」,丙本作「界」。== ᅟᅟ==[13] 「六道四生」,甲本作「四生六道」。== ᅟᅟ==[14] 「妄」,底本作「忘」,據丙、丁本改。== ᅟᅟ==[15] 「真如境內……三途七趣」,甲本作「如境內,暗冥室中,四生六道」。== ᅟᅟ==[16] 「因」,底本作「囚」,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7] 「佈」,諸本作「布」,據文意改。== ᅟᅟ==[18] 「恩」,底本作「威」,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9] 「△等」,丁本無。== ᅟᅟ==[20] 「昌吉」,底本作「吉昌」,甲本作「昌達」,據丙、丁本改。== ᅟᅟ==[21] 「壽」,甲本無,丙本作「算」,丁本作「筭」。== ᅟᅟ==[22] 「表裏宗親……而唱和」,甲、丙、丁本無。== 第[23]一層燈者[1],此燈伏[2]為[3]保安國界、帝王[4]大臣。燈供養十方三世佛[5] ᅟᅟ==[23] 「第」,甲、丙本作「南無第」。下同。== ᅟᅟ==[1] 「者」,底本無,據甲、丙、丁本補。下同。== ᅟᅟ==[2] 「燈伏」,甲本作「等奉」。== ᅟᅟ==[3] 「為」,丁本作「為某」。下同。== ᅟᅟ==[4] 「王」,丙、丁本作「主」。== ᅟᅟ==[5] 「佛」,丁本作「佛受燈供養」。下同。== 君聖臣忠[6]常輯睦[7],金枝玉葉永昌隆。 梯山航[8]海奉朝廷,偃武修文清宇宙。 日月星辰纏[9]度正,雪霜[10]風雨品[11]調均。 民安國泰樂昇平,分[12]野山川無瘴癘。 ᅟᅟ==[6] 「忠」,丁本作「良」。== ᅟᅟ==[7] 「睦」,丙本作「陸」。== ᅟᅟ==[8] 「航」,底本作「舵」,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9] 「纏」,丁本作「躔」。== ᅟᅟ==[10] 「霜」,甲本作「山」。== ᅟᅟ==[11] 「品」,甲本作「平」。== ᅟᅟ==[12] 「分」,甲本作「八」。== 第二層燈者,此燈[13]伏[14]為施主[15]謝過禳災,保安[16]延壽。燈供養十方三世佛 ᅟᅟ==[13] 「此燈」,底、丙本無,據甲、丁本補。下同。== ᅟᅟ==[14] 「伏」,甲本作「奉」。下同。== ᅟᅟ==[15] 「施主」,丁本作「某」。下同。== ᅟᅟ==[16] 「謝過禳災,保安」,甲本作「懺罪消災,增福」。== 瀝[17]懇披誠對月面[18],憑因仗果點輪燈[19]。 凶星暗[20]曜息災殃,祿庫命宮添喜[21]慶。 福海波瀾[1]深瀚[2]漫,壽山[3]層[4]級轉穹[5]崇。 聖賢常藉[6]護行藏,有願悉皆[7]隨所願。 ᅟᅟ==[17] 「瀝」,底、甲本作「歷」,據丙、丁本改。== ᅟᅟ==[18] 「誠對月面」,甲本作「陳對日月」。== ᅟᅟ==[19] 「輪燈」,丁本作「燈輪」。== ᅟᅟ==[20] 「暗」,甲本作「惡」。== ᅟᅟ==[21] 「喜」,甲本作「吉」。== ᅟᅟ==[1] 「瀾」,甲本作「浪」。== ᅟᅟ==[2] 「瀚」,甲本作「澣」,丙本作「浪」。== ᅟᅟ==[3] 「山」,甲本作「星」。== ᅟᅟ==[4] 「層」,底本作「加」,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5] 「穹」,底本作「空」,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6] 「常藉」,底本作「長惜」,丙本作「密籍」,丁本作「常借」,據甲本改。== ᅟᅟ==[7] 「悉皆」,丙本作「皆從」。== 第三層燈者,此燈伏為施主合家眷屬延年福壽[8]。燈供養十方三世佛 ᅟᅟ==[8] 「施主合家眷屬,延年福壽」,甲本作「合家眷屬安康」,丁本作「某合家眷屬延年延壽」。== 幾劫福緣[9]皆共[10]作,此生因果始同[11]修。 善和[12]眷屬每相隨[13],諦信身心常接續[14]。 孝子順孫恒霸盛,承家襲[15]慶永昌[16]隆。 庥[17]祥福祿日臻臨,橫[18]難災殃[19]皆殄散[20]。 ᅟᅟ==[9] 「緣」,底本作「祿」,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0] 「共」,甲本作「供」。== ᅟᅟ==[11] 「同」,底本作「固」,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2] 「和」,底本作「知」,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3] 「隨」,底本作「逢」,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4] 「信身心常接續」,甲本作「聽身心常安樂」。== ᅟᅟ==[15] 「襲」,甲本作「錫」。== ᅟᅟ==[16] 「昌」,底本作「興」,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7] 「庥」,甲本作「禎」,丙、丁本作「休」。== ᅟᅟ==[18] 「橫」,甲、丙本作「患」。== ᅟᅟ==[19] 「災殃」,甲本作「迍遭」,丁本作「迍殃」。== ᅟᅟ==[20] 「殄散」,甲本作「消滅」。== 第四層燈者,此燈伏為隨喜善男信女長福消災。燈供養十方三世佛 目睹毫光生敬仰,耳聆[1]金偈發難聞。 善緣既樂撥忙來,惡念無因相續起[2]。 言下若能深諦信[3],心中自得頓清涼。 見聞隨喜福無疑[4],金口分明親證驗。 ᅟᅟ==[1] 「聆」,丙本作「伶」。== ᅟᅟ==[2] 「續起」,丙本作「起續」。== ᅟᅟ==[3] 「信」,甲本作「聽」。== ᅟᅟ==[4] 「無疑」,底本作「主凝」,據甲、丙、丁本改。== 第五層燈者,此燈伏為所事香火[5]龍神資[6]扶陰德。燈供養十方三世佛 ᅟᅟ==[5] 「所事香火」,底本作「花香」,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6] 「資」,甲本無。== 十二龍神隨位次,五通[7]聖德鎮方隅。 外消枉橫與迍災[8],內集庥[9]祥並喜慶。 增長威光常[10]熾盛,匡扶住宅永昌[11]隆。 今時廻向此燈輪[12],護界護人[13]為[14]慶瑞[15]。 ᅟᅟ==[7] 「通」,甲本作「方」。== ᅟᅟ==[8] 「迍災」,丙本作「災迍」。== ᅟᅟ==[9] 「庥」,底本作「禎」,丙、丁本作「休」,據甲本改。== ᅟᅟ==[10] 「常」,丙本作「長」。== ᅟᅟ==[11] 「昌」,甲本作「興」。== ᅟᅟ==[12] 「燈輪」,底本作「輪燈」,甲本作「熾囗」,據丙、丁本改。== ᅟᅟ==[13] 「護界護人」,底本作「護男護女」,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4] 「為」,丙本作「增」。== ᅟᅟ==[15] 「瑞」,丁本作「幸」。== 第六層燈者,此燈伏為施主[16]七代先亡[17]追薦[18]往生。燈供養十方三世佛 ᅟᅟ==[16] 「施主」,丁本作「追薦」。== ᅟᅟ==[17] 「亡」,甲本作「靈」。== ᅟᅟ==[18] 「追薦」,丁本無。== 歷代先亡辭幻世,一層燈影[1]引香[2]魂。 或生淨土永逍[3]遙,或在幽關希出離。 三島雲容[4]隨步去,六珠[5]衣帶拂[6]天香。 白毫光裏[7]禮慈容[8],頓悟無生拋有漏。 ᅟᅟ==[1] 「影」,丙本作「裏」。== ᅟᅟ==[2] 「香」,甲本作「杳」。== ᅟᅟ==[3] 「逍」,丁本作「消」。== ᅟᅟ==[4] 「容」,甲、丙本作「谷」。== ᅟᅟ==[5] 「珠」,丁本作「銖」。== ᅟᅟ==[6] 「衣帶拂」,甲本作「衣服帶」。== ᅟᅟ==[7] 「裏」,甲本作「中」。== ᅟᅟ==[8] 「慈容」,底本作「金仙」,甲本作「慈尊」,據丙、丁本改。== 第七層燈者,此燈伏為三途八難受苦眾生。燈供養十方三世佛 六道三途魂擾擾,千生萬劫[9]苦茫茫[10]。 刀山[11]劍樹逐[12]因招,火鑊冰河隨業受[13]。 餓鬼傍生輪轉[14]處,鐵圍無間杳[15]冥中。 咸憑我佛此燈輪,息苦停酸俱解脫。 ᅟᅟ==[9] 「劫」,丙、丁本作「死」。== ᅟᅟ==[10] 「茫茫」,甲本作「忙忙」。== ᅟᅟ==[11] 「山」,丁本作「林」。== ᅟᅟ==[12] 「逐」,甲本作「遂」。== ᅟᅟ==[13] 「受」,甲本作「苦」。== ᅟᅟ==[14] 「輪轉」,丁本作「轉輪」。== ᅟᅟ==[15] 「杳」,甲本作「幽」。== 上來燃燈一樹,光烈[16]七層。乍如王愷[17]家中數尺[18]珊瑚之樹,又若石[19]崇堂上一堆明月之珠。層層豔豔[1]槿[2]花開,朵朵聯聯星[3]彩動。何[4]處之簾籠熠透,幾家[5]之窗[6]戶分明。休誇漢武[7]之九微[8],謾說秦棱[9]之萬炬。究竟不能祛[10]黑暗,但聞空地照良[11]時。若我《灌頂經》中七層之燈,則不然[12]也,上徹於諸天宮殿,下窮[13]於六趣[14]幽冥。但有迷[15]途,皆歸正道。我今燈主依憑聖教[16],點此輪燈,可以照身相之蒙[17],可以助福星之[18]彩。逐層層而伸乎善[19]祝,隨事事而[20]廻向禱祈[21]。妙善難量,河沙可算[22]。 ᅟᅟ==[16] 「烈」,甲本作「列」。== ᅟᅟ==[17] 「愷」,諸本作「凱」,據文意改。== ᅟᅟ==[18] 「尺」,丁本作「只」。== ᅟᅟ==[19] 「石」,底本作「後」,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 「豔豔」,丁本作「焰焰」。== ᅟᅟ==[2] 「槿」,底本無,據甲、丙、丁本補。== ᅟᅟ==[3] 「星」,甲、丙本作「新」。== ᅟᅟ==[4] 「何」,諸本作「隔何」,據文意刪。== ᅟᅟ==[5] 「家」,底本作「家中」,據丙、丁本刪。== ᅟᅟ==[6] 「窗」,底本無,據丙、丁本補。== ᅟᅟ==[7] 「之簾籠……漢武」,甲本無。== ᅟᅟ==[8] 「微」,底本作「徵」,據丙、丁本改。== ᅟᅟ==[9] 「棱」,底本作「禳」,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0] 「祛」,底本作「禍」,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1] 「良」,底本作「長」,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2] 「然」,甲、丙本作「燃」。== ᅟᅟ==[13] 「窮」,甲本作「照」。== ᅟᅟ==[14] 「趣」,甲本作「道」。== ᅟᅟ==[15] 「迷」,底本作「冥」,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6] 「教」,甲本作「教發菩提心」。== ᅟᅟ==[17] 「蒙」,底本作「朦」,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8] 「之」,甲、丙、丁本作「之光」。== ᅟᅟ==[19] 「善」,底本作「慶」,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20] 「而」,甲、丙本作「以」。== ᅟᅟ==[21] 「禱祈」,甲本作「祈禱」。== ᅟᅟ==[22] 「算」甲本作「算宣疏」。== 上來所[23]建琉璃會,從昏[1]至曉[2]竭丹誠, 依憑金口結鴻[3]音,旋遶銀[4]燈求勝利。 僧邀鹿苑柔和眾,教揭[5]琅𪻱《灌頂經》。 虛徐鈸[6]韻戛寒空[7],嘹[8]亮佛聲宣[9]住宅, 永殄三災並九橫,能延百福與千祥。 無涯妙善不思議,廻向諸天天子眾, 帝釋梵王並宰輔,天曹[10]天眾及天仙, 雲居空界[11]聖兼賢,日月星辰[12]並列[13]曜, 俱在毫[14]光臨照內[15],皆增天福壯威神, 人間社稷與城隍,廟貌靈祗兼嶽瀆。 山川林[16]野諸靈享,土地門神[17]住宅神[18], 各霑勝利自昭[19]彰,護界護人增福[20]慶, 地府閻羅[1]平等主[2],冥司諸部十王官, 皆增威福[3]及陰功,盡得慈雲垂[4]覆護。 三途地獄停酸楚[5],刀山[6]劍樹息摧殘, 披毛戴角永拋離,銜鐵負鞍休繫滯。 慧日爍開塵縛網,毫光照破鐵圍城[7], 邊關甲馬罷驅馳[8],宇宙[9]干戈休習練, 風調雨順[10]年年樂,巷舞街[11]談日日新。 餘將上善用莊嚴,法界有[12]情霑勝利, 七級[13]輪燈功讚畢[14],塵沙可算福難量。 金池金水泛金蓮,金地金階排金鳳, 金鸚[15]立在金樓上,金鸞飛下[16]金閣中, 金泥金彩永輝煌[17],金樹金枝長赫奕。 金人金眼看難盡,金手金刀剪不成, 金臺金屋閃金光,金殿金磚耀[1]金相, 終年祗見金分彩,竟日唯聞金放光, 遍[2]宜此際讚金文,最好今[3]時對金相, 金風動處群星[4]走,金指挑[5]時碎錦[6]飛。 七層層[7]上月籠霞,一盞盞中金落水, 能開累劫冥[8]蒙道,解破三途黑暗門, 幽關冥漠[9]總分明,天上人間能顯悟。 何邪何魅不摧[10]滅?何災何咎不消[11]磨? 何軍何賊不廻心?何法何牢不開赦? 何禽何獸不深隱?何虎何狼不遠奔? 何州何縣[12]不相同?何主何王[13]不歸順[14]? 何饑何渴不豐備?何疾何殃不消除? 何風何雨不調和?何苦何貧[15]不富貴[16]? 何恩何願不圓滿[1]?何福何祥不降臨? 能教國土有光輝,不使眾生懷憂惱, 冤家債主從此[2]解,久逝先亡次第[3]昇[4], 門丞戶尉[5]不興[6]災,土地龍神[7]長送[8]福, 如此一輪光照耀[9],俱霑萬物不思議。 人人莫倦建輪燈[10],此是天人興佛[11]事。 ᅟᅟ==[23] 「所」,底本作「修」,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 「昏」,甲本作「朝」,丙本作「昏」、「晡」二字。== ᅟᅟ==[2] 「曉」,甲本作「夕」,丙本作「曉」、「晚」二字。== ᅟᅟ==[3] 「鴻」,甲本作「紅」。== ᅟᅟ==[4] 「銀」,甲本作「良」。== ᅟᅟ==[5] 「揭」,甲本作「偈」。== ᅟᅟ==[6] 「徐鈸」,甲本作「除拔」。== ᅟᅟ==[7] 「寒空」,丙本作「空寒」。== ᅟᅟ==[8] 「嘹」,底本作「遼」,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9] 「宣」,丙、丁本作「喧」。== ᅟᅟ==[10] 「曹」,甲本作「遭」。== ᅟᅟ==[11] 「空界」,底本作「虛空」,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2] 「辰」,甲本作「宿」。== ᅟᅟ==[13] 「列」,丙本作「色」。== ᅟᅟ==[14] 「毫」,底本作「豪」,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5] 「內」,丙本作「曜」。== ᅟᅟ==[16] 「林」,甲、丁本作「靈」。== ᅟᅟ==[17] 「神」,甲、丙、丁本作「庭」。== ᅟᅟ==[18] 「神」,底本作「祗」,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9] 「昭」,底、甲本作「招」,據丙、丁本改。== ᅟᅟ==[20] 「福」,甲本作「吉」。== ᅟᅟ==[1] 「閻羅」,底本作「閆王」,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2] 「主」,甲本作「王」。== ᅟᅟ==[3] 「福」,甲本作「神」。== ᅟᅟ==[4] 「慈雲垂」,底本作「垂慈常」,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5] 「楚」,甲本作「苦」。== ᅟᅟ==[6] 「山」,丁本作「寧」。== ᅟᅟ==[7] 「城」,丙本作「山」。== ᅟᅟ==[8] 「驅馳」,丙本作「馳驅」。== ᅟᅟ==[9] 「宇宙」,丙、丁本作「宇內」。== ᅟᅟ==[10] 「風調雨順」,底本作「調風順雨」,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1] 「街」,底本作「該」,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2] 「有」,甲本作「含」。== ᅟᅟ==[13] 「級」,甲本作「劫」。== ᅟᅟ==[14] 「功讚畢」,底本作「功德畢」,丙本作「功讚果」,據甲、丁本改。== ᅟᅟ==[15] 「鸚」,丙本作「雞」。== ᅟᅟ==[16] 「下」,甲本作「在」。== ᅟᅟ==[17] 「煌」,丙、丁本作「華」。== ᅟᅟ==[1] 「耀」,底本作「輝」,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2] 「遍」,甲本作「偏」。== ᅟᅟ==[3] 「今」,底、丙本作「金」,據甲、丁本改。== ᅟᅟ==[4] 「星」,丁本作「生」。== ᅟᅟ==[5] 「挑」,底本作「桃」,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6] 「碎錦」,底本作「萃金」,丁本作「翠錦」,據甲、丙本改。== ᅟᅟ==[7] 「層」,底本作「燈」,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8] 「冥」,甲本作「迷」。== ᅟᅟ==[9] 「漠」,底本作「漢」,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0] 「摧」,底本作「推」,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1] 「消」,丙、丁本作「銷」。== ᅟᅟ==[12] 「何州何縣」,甲本作「何縣何州」。== ᅟᅟ==[13] 「何主何王」,底本作「何王何主」,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4] 「順」,底本作「真」,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5] 「何苦何貧」,丁本作「何貧何苦」。== ᅟᅟ==[16] 「何風何雨……不富貴」,底本作「何苦何貧不富貴,何風何雨不調和」,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 「圓滿」,丙本作「滿圓」。== ᅟᅟ==[2] 「此」,丁本作「茲」。== ᅟᅟ==[3] 「第」,丙本作「等」。== ᅟᅟ==[4] 「昇」,底本作「生」,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5] 「尉」,丙本作「慰」。== ᅟᅟ==[6] 「不興」,底本作「不生」,甲本作「不與」,據丙、丁本改。== ᅟᅟ==[7] 「神」,底本無,據甲、丙、丁本補。== ᅟᅟ==[8] 「長送」,甲本作「常降」。== ᅟᅟ==[9] 「耀」,丙本作「曜」。== ᅟᅟ==[10] 「輪燈」,丙本作「燈輪」。== ᅟᅟ==[11] 「天人興佛」,丙本作「人天興法」。== 南無過現未來 (和)[12]一切諸佛 ᅟᅟ==[12] 「和」,甲、丁本無。下同。== 三世未嘗[13]相罣礙,十方何處不圓通? 觀根[14]現相有其時,說法利生當彼處。 應物還同臨水月,興慈寧異蔽空雲[15]? 微[16]塵剎土眾如來,皆願虔誠皈[17]命禮。 ᅟᅟ==[13] 「嘗」,甲本作「常」。== ᅟᅟ==[14] 「根」,底、甲本作「眼」,據丙、丁本改。== ᅟᅟ==[15] 「空雲」,丁本作「雲空」。== ᅟᅟ==[16] 「微」,底本作「彼」,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7] 「皈」,丁本作「歸」。下同。== 南無舍利行像[18] (和)無量寶塔 ᅟᅟ==[18] 「像」,甲本作「相」。== 願力莊嚴非勝劣,遺身金相[1]或差殊。 無量無邊無來去[2],有感有緣有形像[3]。 天上人間諸寶塔,他方此界妙金容[4]。 一瞻一禮果因深,隨念[5]常[6]添功德海。 ᅟᅟ==[1] 「金相」,甲、丙、丁本作「全散」。== ᅟᅟ==[2] 「來去」,甲、丙、丁本作「去來」。== ᅟᅟ==[3] 「像」,甲本作「相」。== ᅟᅟ==[4] 「容」,丙本作「身」。== ᅟᅟ==[5] 「念」,丁本作「在」。== ᅟᅟ==[6] 「常」,丙、丁本作「長」。== 南無十二部尊[7]經 (和)甚深法[8]藏 ᅟᅟ==[7] 「部尊」,丙本作「分」。== ᅟᅟ==[8] 「法」,甲本作「妙」。==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解千差。 豈非一雨[9]不均平,自是三根各生長[10]。 海藏包含秘密藏,法門開顯甚深門。 勸[11]君識取本來心,達本忘言[12]歸正道。 ᅟᅟ==[9] 「雨」,甲本作「悟」。== ᅟᅟ==[10] 「生長」,甲本作「長生」。== ᅟᅟ==[11] 「勸」,丙本作「觀」。== ᅟᅟ==[12] 「言」,底、甲本作「心」,據丙、丁本改。== 南無諸尊[A2]菩薩 (和)摩訶薩眾[13] ᅟᅟ==[A2] 菩【CB】,善【藏外】== ᅟᅟ==[13] 「眾」,丁本無。== 地前地上[14]菩薩眾,等覺妙覺位中尊。 常於三界運悲心,每為四[15]生興智力。 眼若青蓮敷碧沼,面如白月耀晴空[16]。 不違本願放慈光,俯降[17]道場垂鑒[18]證。 ᅟᅟ==[14] 「地前地上」,丁本作「地上地前」。== ᅟᅟ==[15] 「四」,丙本作「眾」。== ᅟᅟ==[16] 「空」,底本作「光」,丁本殘,據甲、丙本改。== ᅟᅟ==[17] 「降」,甲本作「鑒」。== ᅟᅟ==[18] 「鑒」,甲本作「降」。== 南無緣[1]覺聲聞 (和)一切賢聖 ᅟᅟ==[1] 「緣」,底本作「圓」,據甲、丙、丁本改。== 緣覺觀緣[2]明正道,聲聞聞法[3]悟真空。 出無佛世獨興隆,各有神通能作用。 海月[4]夜來籠石室[5],山[6]雲時復潤禪衣。 聖凡隱顯故[7]難知,降福垂恩多感應[8]。 普為四恩諸有趣,遍周法界眾群生。 上窮有頂大心天,下極[9]空輪含識者。 俱斷煩惱諸業障,盡期佛[10]性早圓明。 四弘[11]誓願既[12]無邊,願我生生同佛願。 ᅟᅟ==[2] 「觀緣」,甲本作「覺觀」,丙本作「聲聞」。== ᅟᅟ==[3] 「法」,丁本作「處」。== ᅟᅟ==[4] 「月」,丙本作「上」。== ᅟᅟ==[5] 「室」,底本作「屋」,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6] 「山」,底本作「出」,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7] 「故」,丙本作「固」。== ᅟᅟ==[8] 「應」,甲本作「應消災延壽藥師佛」。== ᅟᅟ==[9] 「極」,底本作「拯」,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0] 「佛」,丙本作「法」。== ᅟᅟ==[11] 「弘」,丙本作「宏」。== ᅟᅟ==[12] 「既」,丙本作「廣」。== 檀那[13]志心懺悔 ᅟᅟ==[13] 「檀那」,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大眾志誠」,丙本作「我今道場燈主△△所造諸冤業」,丁本無。== 無始無明相接續,有生有死[14]苦[15]牽纏。 皆由識浪與情塵,增長罪花並[16]業果。 天上人間頻改換,三途六道屢經過[17]。 彩雲乘足自提持,鬼火燒身誰[1]帶累? 鱗甲羽毛緣底事[2],盲聾瘖[3]啞有何因? 蓋由[4]罔聖與欺賢,盡是辜恩及不義。 殺盜邪淫無誡[5]慎,貪瞋癡慢[6]縱施為。 鐵圍銅柱不思量[7],石火電光無覺悟。 慚愧此身深[8]慶幸,獲[9]從今日得皈依。 難聞正法[10]已頻[11]聞,難具六根今得具[12], 難發信[13]心今正發,難逢善友幸相逢。 若非夙種善[14]因緣,爭得此心[15]勤策[16]勵。 又恐十纏將九結,常須[17]改往復修來。 一心合掌對慈容,如上[18]愆瑕皆懺悔。 ᅟᅟ==[14] 「有生有死」,丙本作「有死有生」。== ᅟᅟ==[15] 「苦」,甲本作「若」。== ᅟᅟ==[16] 「並」,丙本作「惡」。== ᅟᅟ==[17] 「屢經過」,底本作「免漂浮」,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 「誰」,甲本作「隨」。== ᅟᅟ==[2] 「底事」,底本作「提持」,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3] 「瘖」,底本作「音」,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4] 「由」,丁本作「因」。== ᅟᅟ==[5] 「誡」,甲本作「戒」。== ᅟᅟ==[6] 「慢」,底本作「謾」,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7] 「量」,甲本作「議」。== ᅟᅟ==[8] 「深」,丙本作「無」。== ᅟᅟ==[9] 「獲」,丙本作「忽」。== ᅟᅟ==[10] 「法」,甲本作「色」。== ᅟᅟ==[11] 「頻」,底本作「願」,甲本作「頓」,據丙、丁本改。== ᅟᅟ==[12] 「得具」,甲本作「具得」。== ᅟᅟ==[13] 「信」,甲、丙本作「善」。== ᅟᅟ==[14] 「夙種善」,底本作「善種夙」,據甲、丙、丁本改。但丙本「夙」作「素」。== ᅟᅟ==[15] 「心」,底本作「身」,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16] 「策」,底本作「得」,丁本殘,據甲、丙本改。== ᅟᅟ==[17] 「須」,丙本作「將」。== ᅟᅟ==[18] 「上」,底本作「是」,據甲、丙、丁本改。== 懺悔已,一心皈命禮常住三寶。 檀那[1]志心發願 ᅟᅟ==[1] 「懺悔已,一心……檀那」,甲本作「消災延壽藥師佛、大眾虔誠」,丙本作「我今道場燈主△△懺悔已竟」,丁本無。== 六度行門堅志入,四弘願廣發心[2]遊[3]。 慈悲喜捨漸增修[4],癡愛貪瞋除染習。 常斷兩[5]宗無執滯,身邊二見[6]永消磨[7]。 生生煩惱垢輕微,世世菩提[8]心廣大。 長識六根生[9]過患,莫令三業起愆瑕。 在塵不染若蓮花,照物無心如藻[10]鏡。 暗世昏衢為朗耀,愛河險路駕梯航。 病中願[11]作大醫王,海上願為無價寶。 去處便能墮愛網,來時長[12]定託蓮臺[13]。 十方諸佛鑒斯言,一切眾生同我願。 ᅟᅟ==[2] 「心」,底本作「志」,據甲、丙、丁本改。== ᅟᅟ==[3] 丁本「遊」字後有「藥師七級輪燈科儀竟」、「松嶺山人朗然」數字。按「朗然」一名數見於嘉慶四年抄本《報恩科儀》,丁本字體與嘉慶四年抄本字體又出自同一人之手,則丁本當為清嘉慶前後抄本。== ᅟᅟ==[4] 「修」,底本作「長」,丁本殘,據甲、丙本改。== ᅟᅟ==[5] 「兩」,丙本作「雨」。== ᅟᅟ==[6] 「見」,底本作「件」,據丙本改。== ᅟᅟ==[7] 「常斷兩宗……永消磨」,甲本無。== ᅟᅟ==[8] 「菩提」,甲本作「慈悲」。== ᅟᅟ==[9] 「生」,底本作「身」,甲、丙本作「深」,據文意改。== ᅟᅟ==[10] 「藻」,底本作「照」,據甲、丙本改。== ᅟᅟ==[11] 「願」,甲本作「逄」。== ᅟᅟ==[12] 「長」,甲本作「常」。== ᅟᅟ==[13] 「臺」,底本作「胎」,據甲、丙本改。== 發願已,一心皈命禮常住三寶。 眾等志心說偈[14] ᅟᅟ==[14] 「發願已,一心……志心說偈」,甲本作「眾等聽說琉璃光佛偈」,丙本作「白眾等聽說藥師琉璃光王佛偈」。== 佛佛道中[1]無勝劣,人人分上有差殊[2]。 蓋因迷悟兩區分,遂有聖凡千品類。 我等立名顛倒性,如來得[3]號遍知心。 奇哉妙湛相端嚴,彼既丈夫我亦爾。 得不羞慚[4]對諸聖,更期提拔出昏衢。 誓求佛果度群生,如救頭然無退轉。 倚強淩弱結冤讎,六道循環未肯休。 而今打破塵勞夢,解盡千愁與萬愁。 此身無主亦無涯,大千沙界是空花。 違我違人違義漢,常將識破自相差。 六根必命立橫斜,你長我短結冤家。 是非笞罵廣積下,祗為千差與萬差。 ᅟᅟ==[1] 「中」,甲本作「場」。== ᅟᅟ==[2] 「差殊」,丙本作「殊差」。== ᅟᅟ==[3] 「得」,丙本作「德」。== ᅟᅟ==[4] 「羞慚」,底本作「差漸」,據甲、丙本改。== 上來燃燈解冤釋結,保安信士△等解釋無邊罪垢,累劫[5]多生以來六根重罪,萬般深愆,更仗良因,咸希雪釋。伏願婆伽聖母垂慈,藥師教主興悲。他心鑒而善果芬芳,天眼觀而罪花凋謝[6]。俾六根而清淨,冀三業以消除。圓滿一切願心,成就無邊種智。門庭光顯,戶業興隆。老者安,少者懷,菑不生,禍不作。門中先祖悉生極樂,法界孤魂咸希解脫。 ᅟᅟ==[5] 「劫」,底本作「結」,據文意改。== ᅟᅟ==[6] 「謝」,底本作「卸」,據文意改。== 晝夜三時結良緣,收因徹果已周圓。 幾多聖賢廻仙馭,無限龍天啟法筵。 已沐恩光垂永永,必臻餘慶享綿綿。 今將密語重攀送,歸去來兮上法船。 (加持奉送聖賢真言 (至)還本宮真言 歌讚) 夫子降生在[1]周末,後唐朝對贈宣王。三千徒弟列成行,賢人七十二,名字列宗綱。 ᅟᅟ==[1] 「在」,底本無,據文意補。== 夫子周遊西下去,絕糧忍餓在陳邦。明珠九曲也無方,聰明多智慧,延壽保平安。 南無大慈悲消災延壽藥師琉璃光王佛 藥師科範三時儀文終[2] ᅟᅟ==[2] 底本「終」字後有「妙智」、「悟禪」二墨印,並有題記三行:「嘉慶十八年歲位癸酉九月吉旦,寫科弟子楊元仁,本命丙丑,年成六十九,寫下《藥師》、《十王》二部,惟願家門清吉,人眷平安,壽命延長,無災無難。」== 藥師灌頂章句拔苦過罪生死得度綱目 東晉天竺三藏法師帛尸[1]梨密多羅奉詔譯 ᅟᅟ==[1] 「尸」,底本作「戶」,據文意改。== 閩越金身太平寺沙門若愚述 重重疊疊玉樓臺,樓閣門前嘆善財。 八萬四千關捩子,全憑這個鑰匙開。 伏望海眾殷勤,齊舉壓座令。 皈命敬禮琉璃光佛 南無藥師光王佛大慈悲藥師佛 琉璃光王佛 我佛大慈悲 琉璃光王佛 皈命敬禮琉璃光王佛 藥師琉璃光王佛 滿月世界 人天同聽梵音聲 (和)梵音聲[A1]菩薩 ᅟᅟ==[A1] 菩【CB】,善【藏外】== 白馬馱來一部經,一回拈起一回新。 蒙師指示經題目,便是如來大藏經。 伏聞龍宮奧典,海藏靈文,摩騰遠邁於西天[2],竺法流傳於東土。出三壇之烈燄,破萬種之迷津。慈風開優鉢之花,法雨灑貝多之葉。所謂道:一句云何於此經,究竟眾生到彼岸。面位[3]仁師,云何請舉。 ᅟᅟ==[2] 「天」,諸本作「乾」,據文意改。== ᅟᅟ==[3] 「位」,底本作「為」,據文意改。== 云何於此經 (四句) 梵音首唱自漁山,開道群迷咫尺間。 幽顯耳聞能薦取,證無為理透玄關。 上來梵音雅唱,出生正因。不廻二乘,不向三有。廻因向果,廻事向理,廻向無上佛果菩提。伏願群生,悉望眾聖垂慈。內興則妙用長新,外護則靈明鞏固。天地正觀,日月照輝。民歌太古之風,化起不善之道。三寶常住,萬聖流通。常居覺照之鄉,盡攀樊[1]籠之境。四恩普報,三有均資。法界含情,同圓種智。 ᅟᅟ==[1] 「樊」,底本作「凡」,據文意改。== (普念)摩訶般若波羅密 《佛說藥師灌頂經》 (和)藥師琉璃光王佛 壇前教誡儀當演 梵音傳自五天來,無限幽冥嘆善財。 願仗佛慈宣軌範,見聞隨喜信心開。 弟子眾等,稽首和南,謹白清淨大眾:今此修設藥師延壽道場,《灌頂經》標,先伸教誡奉行科事,然後行持科事。掌壇法師,一一布露。 (入儀 浩浩難思 (至)解脫) 藥師勝會啟壇場,密咒清泉甘露漿。 安息飛煙雲霧捲,蘭膏發燄日星光。 緇流濟濟皆精潔,賢聖巍巍盡讚揚。 法雨滿空甘露灑,道場何處不清涼? 甘露王菩薩 (加持安息香真言 (至)《大明神咒經》) (加持咒油燈真言至咒水真言 諸部因緣) (加持直[2]字梵語心經陀羅尼) ᅟᅟ==[2] 「直」,底本作「真」,據文意改。== 願憑咒力普津濟 (二聲) 咒水讚 一鉢寒泉,蠲除熱惱,功勳莫可稱量。注[1]想曹[2]溪水,別來[3]幾度春光。凝然湛寂,灌清淨[4]醍醐甘露瓊漿[5]。霏法雨,楊枝灑處,遍滿於壇場。願霑需,含識普蒙饒益,俱脫苦鄉。餓殍焦面,悟自性真常。我今祛穢誦咒,仗密語伽陀讚揚。周沙界,無人無我,盡淨獲清涼。 ᅟᅟ==[1] 「注」,底本無,據文意補。== ᅟᅟ==[2] 「曹」,底本作「漕」,據文意改。== ᅟᅟ==[3] 「來」,底本無,據文意補。== ᅟᅟ==[4] 「灌清淨」,底本作「清淨灌」,據文意改。== ᅟᅟ==[5] 「漿」,諸本作「將」,據文意改。== 南無甘露王菩薩摩訶薩 廻向無上佛菩提 惟願三途苦輪息 (四句) 無邊煩惱斷 (四句) 藥師海會佛菩薩 (云云) 酬盟會啟,集福筵開。領眾登壇,參禮三寶。 (䠒跪誦三寶咒) 佛是三界大師,法是群生眼目,僧是六和具足,並乃真淨福田。背之則凡,順之則聖。我今皈命,建立道場。願聖慈悲,密垂加護。 靈山教主 (入儀) 大眾志誠心,同嘆佛寶偈。 龍宮海藏 (入儀) 大眾志誠心,同嘆法寶偈。 天台方廣 (入儀) 大眾志誠心,同嘆僧寶偈。 (加持讚嘆三寶滅罪真言) 開壇門[1]部陀羅尼 (二聲) ᅟᅟ==[1] 「門」,底本作「滿」,據文意改。== 清淨三業 切以道場冰潔,眾聖葵忱。金爐焚戒香、定香、慧香、解脫之真香,密語灑佛水、法水、僧水、摩訶之演水。花簇三春之錦,燈燃[2]一漢之星。玉磬鳴時,振洪音而戛戛;金鼓響處,等梵語之鏘鏘。慈悲開優鉢之花,德雨潤苾蒭之草。六塵內淨而性識圓明,五濁外蠲而法身清淨。願鑒一誠之懇禱,當持三業之真言。先當焚香、灑淨、淨壇、結界、敬花,以為佛事。三業論文,謹當布露。 (入儀) ᅟᅟ==[2] 「燃」,諸本作「然」,據文意改。== 身三口四意貪瞋 (四句) 除蓋障菩薩 (加持淨三業真言) 三業六根悉清淨[3] ᅟᅟ==[3] 「悉清淨」,底本無,據本科儀《教誡儀文》補。== 薰香供養 答報佛恩甚奇哉,本來心地豁然開。栴檀牛首無價寶,儘是能仁會裡來。梵香論文,法師指開。 (入儀) 爐焚五分寶香清 (四句) 南無[4]香供養菩薩[5] ᅟᅟ==[4] 「南無」,底本無,據本科儀《教誡儀文》補。== ᅟᅟ==[5] 「菩薩」,底本無,據本科儀《教誡儀文》補。== (加持焚香真言) 香雲童子大菩薩 灑淨潔滌 真淵巨海泊天高,香水浮沈湛一寬。願證月光三昧印,大千沙界洗塵勞。廣長舌相,請演波濤。 (入儀) 彌摩羅界秫提吽 (四句) 清淨慧[1]菩薩 ᅟᅟ==[1] 「慧」,底本作「惠」,據本科儀《教誡儀文》改。== (加持灑淨真言) 壇場內外悉清淨[2] ᅟᅟ==[2] 「悉清淨」,底本無,據本科儀《教誡儀文》補。== 清淨香壇 一心清淨萬緣塵,柳陌花街功德林。能攪長河為酥酡,解教大地作黃金。玉壇蠲潔師爽襟。 (入儀) 聚沙成塔亙青天 (四句) 南無[3]淨壇場菩薩[4] ᅟᅟ==[3] 「南無」,底本無,據本科儀《教誡儀文》補。下同。== ᅟᅟ==[4] 「菩薩」,底本無,據本科儀《教誡儀文》補。下同。== (加持淨壇真言) 雪山童子大菩薩 密語結界 大千攝化一毫端,拂手頭邊毛腦寒。高舉金剛王正令,銀山鐵壁祖師關。結曼羅界,凡聖交參。 (入儀) 荊棘林中業火生 (四句) 南無金剛界菩薩 (加持結界真言) 尊勝幢菩薩 散花行道 拈花示眾古機緣,特把宗門正眼傳。迦葉頭陀知此意,微微笑倒三千年。散曼殊勝,花雨新鮮。 (入儀) 此花初舉在靈山 (四句) 南無花供養菩薩 (加持散花真言) 寶曇花菩薩 大眾志誠心[1],同嘆 (云云) ᅟᅟ==[1] 「心」,底本無,據本科儀《教誡儀文》補。== 散花之設,古有常規。咒師先行點淨,檀越後隨捧爐。知會舉起散花,大眾遶壇行道。 (加持行道真言) 大眾志誠心,同嘆讚佛偈。 (入儀) 夫開啟藥師道場者,廓琉璃之境界,映滿月之宮城。內則儼爾粹容,外則集乎梵侶。讚詠紫金蓮相,瞻仰白玉毫光。焚百和之氤氳,作△[A2]畫之道場。今則燃燈方啟,法事初行,想我佛不隔於他邦,諒慈尊不離於當處。敢憑清眾,各運虔心,請動潮音,舉揚妙偈。 (依儀) ᅟᅟ==[A2] 畫【CB】,晝【藏外】== 願此香花雲 (云云) 仰告諸佛 (云云) 如來妙色身 (云云) 如來色無盡 (云云) 如來智慧燈 (云云) 信禮佛、法、僧三寶 嘆德宣疏 巍巍功德,難盡讚揚。虔奏藥師禮請疏文,對聖宣讀。 (化壇依儀 化納 廻向 回壇) (加持諸佛請座真言 (至)一切如來歡喜真言) 伏請道場者 (入儀) (加持召請一切如來雲集真言) 我施主同藥師之上願 (依儀至)歌讚 教誡終 一時登壇開啟 佛開八萬四千門,天上人間我獨尊。 莫道滿天星耿耿,猶如孤月照乾坤。 藥師會啟,集福筵開。領眾登壇,開闡[1]一時科事。 ᅟᅟ==[1] 「闡」,底本作「藏」,據本科儀《一時儀文》改。== 大眾志誠心,同嘆延壽偈: 長以心田種善根 (在儀) 藥師海會佛菩薩 嘆德宣疏 (化納回壇) (加持警覺出定真言 (至)五供養) 惟願慈悲常攝受 壇前開科儀當演 藥師教主願門開,救度眾生萬劫災。 菡萏香風薰宇宙,琉璃光裏瀉樓臺。 一音妙教通三界,七級銀缸遍九垓。 是日信心酬願後,祥光瑞氣滿門來。 南無灌頂界菩薩 切以金口所宣,群生仰化,無非法藥,盡是醍醐。爰將白馬駝經,鴻爐試過,實昭靈驗,廣布華夷,大開方便之門,普濟幽明之類。即我藥師教主,滿月慈容,因中願力弘深,果內莊嚴殊勝。千蓮座下,百寶珠間[1],花雨濛濛,香風颯颯,雷音嚮振,天樂自鳴。眾聖駢羅,龍天翕集。咸霑滿月,盡聽法音。聖雖顯示於東方,聖力常化於此土。其有群生,請按彼科儀,高燭銀燈,廣邀聖德,虔心請禱,我佛遙臨。心中有願皆從,非橫災殃自息。今晨燈主△,夙陳志懇,預竭誠心,祈求福海壽山,永殄千災萬慮。大闡廳堂,精嚴佛事。檀煙靄馥,鈸韻鏗鏘。今則時當定日,凡聖駢交,案上經文,是何面目?竚聽經文,請為宣揚。 (入儀) ᅟᅟ==[1] 「珠」,底本作「硃」,據文意改。== 佛說藥師灌頂章句拔除過罪生死得度妙經 東晉天竺三藏法師帛尸[2]黎密多羅奉詔譯 ᅟᅟ==[2] 「尸」,底本作「戶」,據文意改。== 閩越金身太平寺沙門若愚述 吟偈 能向[3]法門 (八句) ᅟᅟ==[3] 「向」,底本作「開」,據本科儀《一時儀文》改。== 聞如是[4]。一時佛遊維耶離音[5]樂樹下,與八千[6]比丘……如是無量最上音聲,施與一切無量眾生,是為十二微妙上願[7]。 ᅟᅟ==[4] 「聞如是」,底本作「聞如是我聞」,據甲本刪。== ᅟᅟ==[5] 「音」,底本無,據甲本補。== ᅟᅟ==[6] 「千」,甲本作「大」。== ᅟᅟ==[7] 「聞如是一時……十二微妙上願」,係引帛尸梨蜜多羅譯《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可見《大正藏》第21卷第532頁上至第533頁上。與《大正藏》本相比,文字略有參差,為避文繁,茲不錄文。== 二時入壇開科 各以一切音深海,普出無盡妙言詞。 盡於未來一切劫,讚佛甚深功德海。 藥師會啟,集福筵開。領眾登壇,舉揚二時科事。 大眾志誠心,同嘆延壽偈: 長以皈依大法王,命童晨夕炷心香。 富將經藏看千卷,貴列幡花簇兩行。 金相慈悲抒我願,玉毫宛轉現威光。 滿門和樂芝蘭瑞,堂上如來步彩霞。 藥師海會佛菩薩  (嘆德宣疏) 多他阿伽度 (入儀 宣疏 化壇 贊偈) 稱念大圓鏡智 (云云) (化貢回壇) (加持奉事諸佛真言 (至)普供養真言) 惟願慈悲常攝受 南無消災延壽藥 (云云) 《佛說藥師灌頂經》 壇前開科儀當演 藥師教主廣無邊,七字包含遍大千。 句句重宣諸佛意,言言笑答祖師傳。 佛告文殊師利:此藥師琉璃光王佛本願功德如是……是故吾今勸諸四輩,造續命神幡,燃四十九燈,放諸生命,以此幡燈、放生功德,拔彼精神,令得度脫,今世後世,不遭厄難[1]。 (止) ᅟᅟ==[1] 「佛告文殊師利……不遭厄難」,係引帛尸梨蜜多羅譯《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可見《大正藏》第21卷第533頁上至第536頁上。與《大正藏》本相比,文字略有參差,為避文繁,茲不錄文。== 二[1]時科終 ᅟᅟ==[1] 「二」,底本作「三」,據文意改。== 三時開科解經 三千界內慈悲主,百億剎中大法王。 能開慧目鑒凡情,眾生有願皆感應。 藥師會啟,集福筵開。領眾登壇,開闡三時科事。 大眾志誠心,同嘆延壽偈: 長生一念焚清香,命信修齋建道場。 富足前生修善得,貴非今世莫思量。 金銀難買般若智,玉石成堆放祥光。 滿苑香花迎諸聖,堂前齊祝法中王。 藥師海會佛菩薩 (嘆德宣疏) (化壇 納財 回壇 加持啟白真言 (至)普供養) 唯願慈悲 (云云) 《佛說藥師灌頂經》  消災延壽藥師佛 壇前開科儀當演  大乘 (云云) 圓音落落三時宣,梵語重重九會宣。 竚看龍宮親捧出,從教四海五湖傳。 切以一月麗天,影含容於眾水;三身應世,聲普遍於十方。或稱號於藥師,療眾生之病若;或彰名於阿閦,解塵世之冤愆。拯昏迷於菡萏國中,蠲熱惱於琉琉界內。真可謂慈風廣被,慧日遐舒。八大菩薩賜恩光,二六神王垂護佑。今則謹邀法侶,重爇檀煙,燃滿樹之銀缸,演六時之梵唄。重吟寶偈,再舉鴻名。真空垂天眼以遙觀,玄造擁祥光而照鑒。向下經文,再為舉揚。 金毗羅神王 和耆羅神王 彌佉羅神王 安陀羅神王 摩尼羅神王 宋林羅神王 因持羅神王 波耶羅神王 摩休羅神王 真陀羅神王 照頭羅神王 毗伽羅神王 救脫菩薩語阿難言:此等鬼神……此經凡有三名,一名藥師琉璃光佛本願功德;二名灌頂章名十二神王解結神咒;三名救除過罪生死得度。佛說經竟,大眾人世,作禮奉行[1]。止[2] ᅟᅟ==[1] 「救脫菩薩語阿難言……大眾人世作禮奉行」,係引帛尸梨蜜多羅譯《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可見《大正藏》第21卷第536頁上至第536頁中。與《大正藏》本相比,文字略有參差,為避文繁,茲不錄文。== ᅟᅟ==[2] 「止」,底本無,據甲本補。甲本「止」字後有「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罪亡心懺兩皆空,此即是名皆懺悔。佛說藥師灌頂經文下卷終」數字,並有「時光緒九年十二月朔旦弟子段壽榮敬抄」的題記。== 灌頂章句終[3] ᅟᅟ==[3] 底本「終」字後有「妙智」、「悟禪」二墨印。== 佛說藥師三時密咒 加持安息香真言 拙具羅香今奉獻,密蒭依教誦真言。 非煙非火亦非空,自然證入圓通理。 唵(引)。摩利支吽。薩哩嚩。尾近喃拏。蹉那野。娑婆訶。 (止) 大明神咒經 加持咒燈油真言 清光妙湛真奇絕,美味馨香嗜所希。 治庖繼咎兩相從,密語加持願成就。 唵(引)。唧哩目。娑訶。唵(引𤙖)。 (止) 大悲咒 南無喝囉怛那(至)娑訶。 加持咒水真言 真空性水長流住,遍入人間自在流。 我今奉獻舉諸芳,清淨本然周法界。 唵(引)。摩利支。吽吒。娑嚩訶。 唵(引)。伽伽那健。闍娑盧吉帝。娑婆訶。 南無喝羅怛那。多囉夜耶。南無阿迦含。揭娑耶。善提薩埵耶。摩訶薩埵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多姪他。毗摩哩。摩訶毗摩哩。鬱摩哩。摩訶鬱摩哩。休摩哩。摩訶休摩哩。娑婆哩。只哩地。娑婆訶。 誦諸部因緣 聞經佛子罪消滅 加持直[1]字梵語心經陀羅尼 ᅟᅟ==[1] 「直」,底本作「真」,據文意改。== 鉢囉娘。婆羅密多。逆憐那耶。蘇怛那。阿利耶。嚩嚕抧帝。濕縛囉母。帝薩埵。沒嚴鼻藍。鉢囉娘。波羅密多。左焰左焰。嚩汝夜。嚩嚕伽耶底。薩摩畔左。思蹇陀。薩埵寫。娑婆鉢嚩。戊涅陀。設帝喃。娑嚩易合。舍利卜怛囉。雪嚕畔。戊涅戊涅陀。雪魯畔。魯畔。那彼那。戍涅多。戍涅那耶。那彼那。雪嚕畔。嚕畔。嚩汝耶。戍涅多耶。戊涅多耶。娑嚕畔。易縛微郁。吠那訥。娑伽娘。薩薩娑伽娘。尾伽娘。伊賀。舍利卜怛囉。娑囉嚩。達磨。戍涅多。洛叉拏。阿耨多畔左。阿甯耶魯他。阿摩囉。阿尾耶。摩訶阿婁那。波離布羅拏。多娑嚩。舍利蔔怛囉。戍涅多耶。戍涅多耶。雪嚕畔。訥吠那。娑伽娘。娑婆伽娘。尾伽娘。南研楚怛囉。迦拏即賀。娑伽耶。摩訶枲。雪嚕畔。扇荅研荅囉。娑婆囉。瑟吒尾。誐達磨。南研初大都。夜嚩那。嚩汝尾伽娘。大都那微涅。那微涅。那微涅叉欲。那微涅叉欲。夜嚩那左耶。嚩囉左耶。那左囉。嚩囉那叉欲。雪魯伽。三沒陀耶。寧魯陀。嚩失寧娘。尾伽娘。叭囉尾帝。那曼三摩耶。娑沒那。波囉尾帝。薩埵喃。鉢囉娘。波羅密多。嚩室憐誐。尾賀囉耶。只多嚩囉拏。只多嚩囉拏。南悉婆達磨。叭囉速都。微波哩娑羝。迦賴那寧。瑟吒寧。哩麼囉。的憐達磨。夜縛昔底多。薩埵沒陀。叭囉娘。波羅密多。縛室憐也。拏怛覽。三藐三菩陀。摩彼三沒多。嚩室憐娘。微演叭囉娘。波羅密多。摩訶曼怛囉。摩訶尾欲曼怛囉。阿耨多羅曼怛囉。阿娑摩娑鼻。曼怛囉。素沒奴伽。波囉舍摩那。娑底耶。摩舍贊。演達磨。 叭囉娘。波羅密多。暮忌都。曼怛囉。摩訶尾欲曼怛囉。雪帝雪帝。波囉雪帝[1]。波羅僧雪帝。菩提娑婆訶。 ᅟᅟ==[1] 「波囉雪帝」,底本作「波囉雪帝波囉雪帝」,據文意刪。== 原憑咒力普清涼 歌讚 䠒跪誦三寶咒 (三遍) 南無佛陀耶。俱魯吠。南無達磨耶。陀耶彌。南無魯伽耶。摩訶底。帝哩毗藥。毗舍佐。迦麼囉。穆迦麼囉。路佐喃。迦麼囉。薩那佉麼囉。賀薩多。迦麼囉。賀薩陀。伽麼囉。婆敏。迦麼囉。三波嚩。薩迦囉。摩囉乞叉欲。南無窣都帝。 (三遍) 加持讚嘆三寶滅罪真言 法界真如無量義,一心三寶自圓融。 如來法藏聖賢僧,總願皈依無退轉。 南無那婆那婆。羝那吽。三藐三佛陀。俱知那吽。 南無那婆那婆。羝那吽。達磨。俱知那吽。 南無那婆那婆。羝那吽。僧伽。俱知那吽。 哆姪他。唵。摩哩毗摩哩。胒摩哩摩哩。薩婆娑婆。伽生羯。娑婆訶。 開壇門[2]部陀羅尼 ᅟᅟ==[2] 「門」,底本作「滿」,據文意改。== 加持淨三業真言 業垢本來無自性,還因妄想起根塵。 但存一念妄不生,業性了然無可礙。 唵。娑嚩婆嚩。秫陀薩嚩。達磨。娑嚩婆嚩。秫度含。 三業六根悉清淨 加持焚香真言 戒定慧香並解脫,不生知見造菩提。 香雲馥郁滿虛空,供養聖賢皆普遍。 唵(引)。跋者囉。度必惡。 (止) 香煙童子大菩薩 加持灑淨真言 性水真空周沙界,淨幢王剎寶明空。 更憑佛力作加持,遍灑壇場悉清淨。 南無三滿多。沒陀喃。阿婆囉帝。三昧伽耶。三昧三滿多。奴揭帝。波囉吃哩帝。微秫帝。達磨陀都。尾秫達你。娑婆訶。 (止) 壇場內外悉清淨 加持淨壇真言 八萬塵勞盈五濁,凡夫境界悉昏蒙。 莊嚴法席潔香壇,願仗加持無垢惡。 唵(引)。囉儒祖。婆耶多。薩囉嚩。達磨。 (止) 雪山童子大菩薩 加持結界真言 境界六塵多穢惡,邪魔障礙惱眾生。 我今結界誦真言,內外嚴持憑咒力。 唵。(戶)商迦羯利。摩訶三昧耶。槃陀槃陀。娑婆訶。 (止) 尊勝幢菩薩 加持散花真言 已淨香壇無垢濁,結成地界悉嚴持。 我今敷演妙伽陀,散眾寶花陳供養。 唵(引)。阿末伽。阿拏捨蹉耶。鉢頭摩。曼摩度梨。吽。 (止) 寶曇花菩薩 加持行道真言 法界如如原不動,萬緣起滅一真源。 我今三遶誦真言,願得如來不動智。 唵(引)。那舍你舍。彌畔陀喃。八蹉囉鳥。吽。 (止) 加持諸佛請座真言 (至)一切如來歡喜真言 秘密難思功德力,我今依教誦真言。 真言心中俱揚時,遍請聖賢臨法會。 唵(引)。嚩囉那。鉢頭迷。虎吽。 佛念眾生如赤子,盡令修進證菩提。 此時遙見啟香壇,莫不熙怡咸吉慶。 唵(引)。三昧耶吽。蘇囉多。薩怛鍐。 (止) 加持召請一切如來雲集真言 諸佛十方常遍滿,定中處處利群生。 願臨此會放毫光,普使有情蒙利益。 唵(引)。把不[乏-之+巾]臈。三麼闍惹。 (止) 佛說如來大威真言 稽首東方滿月國,微妙正覺藥師尊。 三祗果滿不思議,萬德功圓無等倫。 六度願門因地發,百千相好果中圓。 慈悲海門應難量,功德山高讚不盡。 南無三滿哆。沒陀喃。唵。佩殺紫呬。虞魯吠。嚕你也鉢囉。波囉惹耶。怛多阿誐多。伊呬伊呬。娑婆訶。 (止)[1] ᅟᅟ==[1] 「止」,底本作「至」,據文意改。== 普供養真言 香花燈塗珍果等,供養藥師眾聖賢。 惟希納受鑒丹誠,滿我檀那廣大願。 唵(引)。誐誐喃。三婆嚩。嚩日囉斛。 (止) 第一時密咒 加持警[2]覺出定真言至五供養 ᅟᅟ==[2] 「警」,底本作「驚」,據文意改。== 無漏位中無漏定,定中現智證金身。 我今禮請聖賢臨,真淨界中從定起。 唵(引)。鉢頭摩。波奢陀。阿慕伽波。葛那散。注那耶吽。 唵(引)。把[乏-之+巾]臈。帝叉吽。 香供養 以此真言力,薰成五分香。 圓就妙莊嚴,故將香供養。 唵(引)。娑嚩怛。多誐多。布佐布佐。 花供養 法雨周沙界,心花欲發明。 物我體皆同,以此為供養。 唵(引)。娑嚩。怛他誐多。你波。布佐布佐。 燈供養 心燈光燦爛,妙智破重昏。 塵垢應全消,本光瑞如此。 唵(引)。娑嚩怛他誐多。你波。布佐布佐。 塗供養 阿迦真如海,妙智破重昏。 利濟諸有情,同歸真法性。 唵(引)。娑嚩怛他誐多。獻陀。布佐布佐。 果供養 離垢菩提果,圓成出蓋纏。 含輝發妙光,高稱無上道。 唵(引)。娑嚩怛多誐他。波羅。布佐銘伽。 日曜真言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素哩喻尾。孕孽。囉賀野。伊兮伊兮。娑婆訶。 月曜真言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贊怛囉。秫陀囉野。伊呬伊呬。娑婆訶。 文殊師利菩薩真言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曼祖室利。伊呬伊呬。娑婆訶。 觀音菩薩真言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計伊濕囉。伊呬伊呬。娑婆訶。 大勢至菩薩真言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摩訶薩馱。麼鉢囉波多耶。伊呬伊呬。娑婆訶。 無盡億菩薩真言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阿叉耶末。拏野。伊呬伊呬。娑嚩訶。 寶曇花菩薩真言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囉怛曩。曼拏囉。補瑟波。伊呬伊呬。莎訶。 藥王菩薩真言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佩[唏-布+木]紫。侐囉惹耶。伊呬伊呬。莎訶。 藥上菩薩真言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佩[唏-布+木]紫。侐切聲。鳥怛囉野。伊呬伊呬。娑婆訶。 彌勒菩薩真言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彌怛囉野。伊呬伊呬。娑婆訶[1]。 ᅟᅟ==[1] 「娑婆訶」,底本作「莎」,據上下文行文增補。== 救脫菩薩真言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鉢囉野。陀囉那。伊呬伊呬。娑婆訶[2]。 ᅟᅟ==[2] 「娑婆訶」,底本無,據上下文行文補。== 解冤結菩薩真言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阿嚩嬾。拏各叉耶。伊呬[3]伊呬。薩婆訶。 ᅟᅟ==[3] 「呬」,底本作「[仁-二+四]」,據上下文行文改。== 加持一切法平等真言 了觀諸法無高下,諸佛眾生本一如。 今宣秘密驚凡流,早悟如來修證地。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娑婆達磨。三麼多。波囉波多。怛多誐多。娑婆訶。 (止) 一時密終 第二時密咒 加持奉事諸佛真言(至)五[4]供養 ᅟᅟ==[4] 「五」,底本無,據下文行文補。== 過去如來不可數,未來現在亦無邊。 殷勤奉侍睹慈顏,將此身心奉塵剎。 唵(引)。把[乏-之+巾]臈伽。 普供養 栴檀優鉢並油燭,瑜伽香水及果珍。 我今依教作加持,供養無邊諸聖眾。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達磨陀睹。拏誐帝。娑婆訶。 香供養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摩訶昧履也。庾怛誐帝。娑婆訶。 花供養[1] ᅟᅟ==[1] 「供養」,底本無,據上文行文補。下同。==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怛他誐多。利百薩普囉。寧嚩娑。補枲伽。佉柔陀哩耶。娑婆訶。 燈供養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尾秫陀。杜納婆縛。娑婆訶。 塗供養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巨囉彌秫帝。波羅嗟囉吽。娑婆訶。 果供養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誐。唵。誐誐喃。三婆三婆。 (止) 加持福慧圓滿真言 開示眾生真實相,八大菩薩益隨機。 常為五濁岸邊凡,濟度有情增福慧。 南無三滿多。沒陀喃覽。 唵(引)。鉢頭迷。震多末尼。入嚩羅吽。 唵(引)。摩尼拔。蹉哩虎吽。 唵(引)。摩尼達哩。虎吽泮吒。 唵(引)。底瑟吒。摩尼折折囉。鉢頭摩。 唵(引)。娑嚩怛多誐他。阿哩波布羅拏。 唵(引)。娑嚩怛多誐他。震多末尼。突嚩禳。訖哩瓢。 唵(引)。娑嚩怛他誐多。拔折囉。突禳吉利怛囉。 (止) 加持普禮懺悔真言 人間祈願人人別,菩薩隨機說密言。 我今一一為宣揚,所冀[1]願心俱滿足。 ᅟᅟ==[1] 「冀」,底本作「異」,據文意改。== 唵(引)。娑嚩婆嚩。枲普吒。那賀喃。縛囉縛囉。 唵(引)。阿末伽。薩怛囉。蹉陀耶。使廢吽。 滿一切[2] ᅟᅟ==[2] 「切」字後當有脫文。== 唵(引)。嚩囉喻。誓娑縛訶。 (止)[3] ᅟᅟ==[3] 底本「止」字後有「延壽」二字,據文意刪。== 第三時密咒 加持如來啟白真言(至)普[4]供養真言 ᅟᅟ==[4] 「普」,底本無,據文意補。== 檀那此夜修殊善,惟願圓慈為丹誠。 凡言褻瀆恐招殃,憑此密言伸啟告。 唵(引)。鉢頭摩。步慈。摩訶播奢。陀羅尼。曼怛囉耶彌。阿末伽。嚩囉耶。步魯步嚩。薩嚩。畝魯畝魯。吽。 法身豈假四種食,我今供養表誠心。 願將香花及燈塗,滋供菩提常樂果。 唵(引)。誐誐喃。三婆嚩。嚩日囉斛[1]。 (止) ᅟᅟ==[1] 「斛」,底本作「解」,據上文行文改。== 十二神王真言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你曼怛囉。佩殺紫呬。盧魯沒馱。曼拏囉。洛叉佉羅。達哩麼羅佉。伽毗藥。伊呬伊呬。娑婆訶。 梵王真言 南無三滿多。沒陀喃。唵。鉢囉惹。波多耶。娑婆訶。 帝釋真言 南無三滿多。沒馱喃。唵。設伽囉野波。莎嚩訶。 加持解冤結真言 貪愛無明心迷妄,坎縱瞋癡起惡因。 千生萬劫解冤仇,佛勅真言解冤結。 唵(引)。那賀那賀。娑嚩那瑟吒。鉢囉納瑟吒。怛羅那耶。娑婆訶。 五無間獄三惡業,修羅餓鬼及傍生。 若聞密語妙伽陀,一切罪根皆消滅。 唵(引)。阿末佉。吠盧遮那。摩訶曼怛羅。摩尼鉢囉摩。作伽羅。鉢縛囉多耶。吽泮吒。 (止) (加持奉送聖賢真言(至)還本宮真言) 暫向華壇伸禮別,長於佛國願參成。 梵音難測我今宣,後有虔祈希應念。 唵(引)。阿末伽。鉢波頭麼。瑟尼沙。嚲羅嚲羅。阿嚩多囉。睹嚩伽泮。誐波沙。嚩波縛喃。睹囉睹囉。摩訶鉢頭摩。步臡。 一夕精專陳法供,三時告召已周圓。 下凡不敢久扳留,誦念鬼神獲安慰。 唵(引)。嚩日囉。目叉目。 唵。娑嚩薜荔多。誐車誐車。娑婆訶。 加持散金剛界真言 召請聖賢嚴福地,壇前結界示精誠。 法筵欲界事將終,念誦真言開界畔。 唵(引)。商迦迦哩。摩訶三昧耶。槃陀槃陀。文闍文闍。娑嚩訶。 (止) 佛說藥師灌頂章句密咒三時教誡終[1] ᅟᅟ==[1] 底本「終」字後有「妙智」、「悟禪」二墨印。== 〔錄文完〕 〔附〕放生儀文 蓋聞稟元氣而生,孰分物我?資陶甄而孕,蓋有濁清。而含靈受質之有殊,乃惡死貪生之則一。是故成湯治化,設開籠釋網之文;梁武施仁,注戒殺放生之典。弋不射宿,是孔聖之存心;釣用直鈎,乃太公之懷德。 蓋為人民徂詐,世態[1]能浮。東震獻禽,簡子見機於上客;祖庭具飲,田文感放陬生。學屠龍射虎之能,效繳鳳穿鱗之藝。所以巢居絕迹,穴處無蹤。麒麟隱遁於海隅,鳳凰翱翔於天末。乃是人心巧詐,恐罹網捕之機關。是以禽魚雖逃於險阻[2]。 ᅟᅟ==[1] 「態」,底本作「熊」,據文意改。== ᅟᅟ==[2] 「是以……險阻」,文有脫漏。== △學佛知見,依法奉行,特捐清淨之財,將贖林源之命。胎、卵、濕、化,謂[3]之四生;鱗、甲、羽、毛,名為四種。莫不樂資茂育,跳躑效同。盡承天地之委和,異屬陰陽之造化。附其冀[4]者失其足,與其角者離其牙。縱恣翻飛,任情馳騁。一飲一啄,知全身遠害之心;自飛自遊,有惡死貪生之念。孰謂禽魚無識?亦能樂聚悲離。有子母之情,慈鳥反哺;若兄弟之義,鴻雁成行。群禽集於鳳凰,君臣義重;雙燕語於梁上,夫婦恩深。鮒魚祈水於莊周,江使求生於宋伯。莫不貪遊貪食,豈知身墮於楚囚?戲走戲飛,不意[5]體逄於網罟。任悲鳴於苦甚,故處於潛藏;徒宛轉於千遭,實難逃於陷穽。 ᅟᅟ==[3] 「謂」,底本作「是謂」,據文意刪。== ᅟᅟ==[4] 「冀」,底本作「異」,據文意改。== ᅟᅟ==[5] 「意」,底本作「億」,據文意改。== 但△誠不忍於觳觫,意故遠於庖廚。庶冀出水者任游泳於江河,棲山者恣翱集於林埜。故我世尊昔行菩薩道時,以水濟十千之魚,以藥治一切之病。得名流水,是號醫王。又為諸魚提唱寶勝王如來,並稱三乘四諦十二行法輪。 諸佛子,四諦法者,說是苦苦,是苦集,是苦滅,是苦滅道。十二因緣法者,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諸佛子,三乘、四諦、十二因緣,願諸佛子一歷耳根,各各皆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脫,如意自在,作如是果,受如是因,證十千天子之身,獲八萬珍珠之報。又慮汝等自從曠劫至於今日,得到法筵,夙業愆重,未能解釋。我佛如來有普懺滅罪真言,各斂毛骨,聽吾宣說: 唵。娑縛披播。悉普吒。曩賀曩。嚩日囉耶。娑訶。 真言宣念,罪業觸除。 皈依三寶 一心奉請本師釋迦牟尼文佛為汝作壇中和尚 一心奉請龍種上尊王佛為汝作羯磨[1]阿闍梨 ᅟᅟ==[1] 「磨」,底本作「麼」,據文意改。== 一心奉請諸尊諸大菩薩為汝作證同學沙門 △為汝作說戒闍梨[2] ᅟᅟ==[2] 「梨」,底本作「黎」,據文意改。== 次當皈依三寶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皈依佛 兩足尊 皈依法 離欲尊 皈依僧 眾中尊 皈依佛、法、僧竟 諸佛子,等真等正覺是汝等大師,應當作禮。作禮[1]已竟,諦觀能滅百千萬劫生死之罪,誓不皈依邪魔外道。慈愍故,悲愍故,大慈悲愍故[2]。 ᅟᅟ==[1] 「作禮」,底本無,據文意補。== ᅟᅟ==[2] 「悲愍故,大慈悲愍故」,底本無,據文意補。== 諸佛子,茲者因禍成福,捨邪歸正,三禮至尊,一心信敬。我今更為汝等持誦三寶普懺罪真言,即說咒曰: 南無佛陀。達磨。僧伽。曩謨窣都帝。 諸佛子既聞密[3]語,罪咎消除。猶慮汝等歷劫已來不能淨身口意,是故沈淪。今有淨三業真言,一心諦聽,當為宣說: ᅟᅟ==[3] 「密」,底本作「秘」,據文意改。== 唵。娑婆嚩秫度。薩哩嚩。達哩麼。娑婆嚩。秫度憾。 諸佛子,苦、集、滅、道是聲聞乘,無明、老死是緣覺乘,戒、定、慧是最上乘。三乘妙法,一心受持。 我今更為汝等稱揚七佛如來名號,汝當諦聽: 南無寶勝王如來、廣博身如來、多寶如來、妙色身如來、阿彌陀如來、甘露王如來、離怖畏如來 上來所說戒相,悉已周完。知從前所作之非,悟爾後漸修之理。翱翔雲路,更無繒繳之憂;游泳海門,長獲波濤之樂。若脫鱗毛之報,免滯輪迴;早聞佛法之緣,速親正覺。冥司報德,慎勿辜恩。禎祥須薦於珍環,顯順特來於日月。釋迦出世,同為聽法之人;彌勒下生,齊受菩提之記。上窮有頂,傍及無邊,俱沭良因,盡成正覺。 放生儀終[1] ᅟᅟ==[1] 底本「終」字後有「光緒九年歲次癸末十二月段壽榮薰沭抄」的題記。== 〔錄文完〕 (方廣錩修訂終審) #---------------------------------------------------------------------- #【經文資訊】藏外佛教文獻 第 7 冊 No. 62 佛說消災延壽藥師灌頂章句儀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藏外佛教文獻」所編輯 #【原始資料】方廣錩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