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髻本緣 克什曼德拉 原著[1] ᅟᅟ==[1] 本文譯自 Avadanakalpalata,梵文原文來自 P. L. Vaidya 編校的 Buddhist Sanskrit Texts, Nos.22, 23. Bihar, The Mithila Institute 1959 年版。== 任遠 譯 〔題解〕 這篇《寶髻本緣》(Mazicfqvadqnam)選自克什米爾詩人克什曼德拉(Ksemendra)的詩集《菩薩如意本緣蔓》(Bodhisattvqvadqnakalpalata),所以在《寶髻本緣》的研究中,它又被稱為K2emendra版本。 克什曼德拉具體生卒日期不詳,但知道他生活在阿難陀(Ananda)王時代(1028~1080)。這部詩集據說是完成於西元1052年[2],詩體為華麗的宮廷詩體。克什曼德拉自己並非佛教徒,而是印度教徒;他的文體也保持了那個時代梵語宮廷文學的風格。對於他的寫作內容,印度語言文學家溫特尼茨是這樣說的:「在這裏,佛教中自我奉獻的傾向以微妙的方式發展到了頂峰,而道德卻又以極度誇大的方式體現出來。因而故事經常與其願望適得其反」。[3] ᅟᅟ==[2] M. Winternitz, History of Indian Literature,vol.2, New York: Russell and Russell 再版,1971,第293頁。== ᅟᅟ==[3] 同上。== 這篇《寶髻本緣》早在1893年由 Brajendra Nath De 譯成英文[4],但譯本卻不盡人意。當代德國佛教學者 Michael Hahn 曾經批評過這個譯本,指出它不完整,不正確,因而用處不大[1]。無論如何,克什曼德拉的版本可供人們與《大本生蔓》(Mahajjhatakamala)及其他版本的寶髻故事進行比較。考慮到克什曼德拉不是佛教徒,觀察一下佛教如何影響了非佛教徒的文學創作,也是一件有趣而有意義的事。 ᅟᅟ==[4] 見「The Story of King Manicuda,」Journal and Text of the Buddhist Text Society of India, vol.1, issue 3, 第27【藏外】,~39頁。== ᅟᅟ==[1] M. Hahn, Mahajjhatakamala, 第14頁。== 〔正文〕 寶髻本緣 1、美妙而神奇的造物中,奇珍異寶產生在浩瀚的大洋,而人中之寶出現于世,向人們展示著真理。 2、有座城市叫薩迦達,它如同一顆潔白閃光的樟腦,又象大地女神面孔上的一件美麗的裝飾。 3、純潔的人們居住在城內,如同聖地一般,教人去頂禮膜拜。他們個個充滿勇氣和智慧,思想純潔,如同聖水恒河;人人都有美好的品德[2]。 ᅟᅟ==[2] 句中形容詞是雙關語,同時修飾「人」和「聖地」,我選擇了「人」。在用來修飾聖地時,可譯為「恒河與純淨的聖湖瑪納薩,都帶來了功德。」見原文第三節頌。== 4、這裏的居民從善行獲得快樂,就[A1]像一座花園,眾神在無憂園中享樂,榮耀是園中的花朵,而美德便是園中的芬芳[1]。 ᅟᅟ==[A1] 像【CB】,象【藏外】== ᅟᅟ==[1] 這句又是一語雙關。意思應該是:當諸神在開滿鮮花、芳香撲鼻的花園裏享樂,思想純潔的人們也享受著美德帶來的榮耀和功德。所以,這句有著兩條平行的意思,即:美德——花園;人們——榮耀——功德以及諸神——鮮花——芬芳。見原文第四節頌。== 5、國王是無數優秀品德的集中體現,就[A2]像一個大海,蘊藏著所有無價的珍寶。他是榮耀之月的源泉,名字叫「金髻」[2]。 ᅟᅟ==[A2] 像【CB】,象【藏外】== ᅟᅟ==[2] 這裏是一個詞藻遊戲。字面上為海洋,實為比喻金髻這個偉大的人物。珍寶蘊藏在海洋中,而優秀品質卻集於他一身。皎潔的明月自海中升起,就如同榮耀。梵語詩人們常常描述它為潔白的,來自於偉大的人們。== 6、就[A3]像在那黃金時代,他使人民遵循美德,崇尚高尚,驅除罪惡。 ᅟᅟ==[A3] 像【CB】,象【藏外】== 7、這個偉大的國王堅忍、富有、仁慈,受著人們的愛戴。他遠近聞名,因為他對七情六欲都能有效地控制。 8、國王在一次不殺生的祭祀中奉獻了自己作為祭祀的費用,他給予所有眾生「平安無恙」這個吉祥的禮物,而在獻祭中的物品就是「永恒」這甘露。 9、他有權有勢卻不自傲,他身居高位卻態度和藹;他是一國之君卻耐心謙和;他雖然年輕卻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感官。 10、他創造著奇跡,因為他既深沉又偉大。這偉大的英雄啊,就[A4]像月亮一樣使人驚訝,因為他既是國君,又擁有眾多盟友[1]。 ᅟᅟ==[A4] 像【CB】,象【藏外】== ᅟᅟ==[1] 這句的比喻是既矛盾又統一的。第一對矛盾為「gambhra」(深深,深陷)和「unnata」(升起)。事物不可能同時深陷與升起。這個矛盾可以統一為「深沉」與「偉大。」另一對矛盾是「k2itibhrta」(山)與「satpak2a」(翼)。根據《往事書》記載,天帝因得拉削去了山巒的兩翼。這對矛盾統一為把山喻為「國王」,而把「翼」理解為他的盟友。== 11、國王舉世無雙,業績輝煌。他有兩件寶,一是仁慈,充滿愛心;二是誠信,忠實。 12、這榮耀的國王有個心愛的王后,名叫甘地瑪蒂。她完美無瑕,無可挑剔,一心追求精神上的完美。她就[A5]像拂曉,驅逐著黑暗,將喜悅帶給蓮花池[2]。 ᅟᅟ==[A5] 像【CB】,象【藏外】== ᅟᅟ==[2] 這是個譬喻,將國王比作蓮花池,王后將喜悅帶給國王,就像黎明使蓮花池歡愉。王后比作黎明,兩者都是「nirdosa」(無懈可擊)——王后無可挑剔,黎明不存在黑暗。同時兩者又都是「abhyudayotsavq」(……)——王后追求精神世界的完美,而黎明迫不及待地升起。== 13、她與朋友分享所有,政治變得更加完美;與仁慈為伍,財富的光輝更加奪目;夫妻遵循良好的品行,愛情才更加美妙。 14、而王后與國王為伴,則是她最美的時刻。王中之王與她在一起,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芒。他們的榮耀在眾神的花園裏傳誦,就[A6]像山中之王須彌山,在絢麗的天空中閃耀著光彩。 ᅟᅟ==[A6] 像【CB】,象【藏外】== 15、終於她懷了身孕,那個孩子就是給世界造福的吉祥如意的源泉,就[A7]像阿蒂底[1],她為了造福更多的蓮花而誕生了太陽。 ᅟᅟ==[A7] 像【CB】,象【藏外】== ᅟᅟ==[1] 即 Adit, 印度最古老的女神之一,太陽神之母,《梨俱吠陀》中常見她的名字。見 M. Willaims: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第18頁。== 16、腹中的孩子使她更加美妙,就[A8]像火柴與火,象海岸與冉冉升起的明月;又象毗濕奴肚臍中產生的帶有大梵天的蓮花。 ᅟᅟ==[A8] 像【CB】,象【藏外】== 17、那個尚未出世的孩子使王后心中產生許多願望。(為此)國王施捨了大量財富給一切需要的人(以滿足王后的施捨願望)。 18、然後國王又問她其他願望。這個形如薩拉斯瓦蒂[2]的美麗女郎即宣講了正法[3]: ᅟᅟ==[2] Sarasvat, 印度教中智慧、知識和文藝女神。== ᅟᅟ==[3] 原文為「dharma」。== 19、「正法是偉大功德之寶,是一切法的精華,應該小心地呵護,時時遵循。要保護它啊,只有它才能使我們從一切苦難和不幸中解脫。 20、正法超過了任何一株遮蔭的大樹,它碩果累累,惹人喜愛;它挺立在通往彼岸的大路旁。旅人們從旁經過,他們飽受苦難,陷入了生的密林泥潭之中。 21、正法是黑暗中的光明,是消除痛苦的魔力寶石。跌倒時它是伸向你的援手,需要時它是一棵如意寶樹。它是征服世界的戰車,是漫長旅途上的輜糧供給;它是解除病痛的良藥,是每天心中痛苦的安慰。它是烈日炎炎下的檀香木林,是一切人的忠誠朋友。」 22、聽到這些動人的宣講,那些來自王后口中的語言使所有的人們都歸依了這個美好的教誨。 23、時間一到,王后生產了一個男孩,一個黑暗世界的摧毀者,如同天空升起了滿月而驅除了黑暗一樣。 24、這個男孩一出世,他頭頂上就有一顆閃閃發光的寶珠,好[A9]像是他從前世帶到了今世的自知與洞察能力。 ᅟᅟ==[A9] 像【CB】,象【藏外】== 25、他頭上的寶珠閃爍著亮光,耀眼的光芒將黑暗變成了白晝。 26、寶珠上流下來的神奇甘露,會將鐵變成金,能終結一切痛苦災難。 27、這個能知曉他自己過去一切世的孩子,使父王對他的話言聽計從,把許多黃金都施捨與人,那都是從他頭頂的寶珠上流下的甘露變成的。 28、因為他的出世,眾天神以無數鮮花、旗幟、扇子和精美衣飾裝點了整個城市。 29、國王給這男孩取名為「寶髻」[1]。一切偉大的智慧和知識從寶髻身上放射出來,使他看來更燦爛、動人。 ᅟᅟ==[1] 原文為「Mazicfa」。== 30、這個高貴的孩子使他父王心中蕩漾著幸福,那就[A10]像蕩著波紋的甘露,又象珊瑚樹,它產生于大海,並使大海波浪漣漪。 ᅟᅟ==[A10] 像【CB】,象【藏外】== 31、王后生下了這樣一個值得驕傲的兒子而變得更加光彩奪目,如同因得拉的的妻子波魯尼生下迦衍底的時候,又象濕婆的妻子帕瓦蒂生下了塞犍陀。 32、當他的父王沿著功德之梯攀上了神殿的時候[2],寶髻就被立為新的國王。 ᅟᅟ==[2] 指去世。== 33、他如同那如意寶石一般,施捨各種禮物給所有需要的人。整個世界都充滿著歡樂和幸福,沒有人受苦,也沒有人缺衣少食。 34、他有一頭名叫「賢山」[1]的大象,它正好與其主人愛施捨的行為相配,它的長長的鼻子總是濕漉漉的[2]。 ᅟᅟ==[1] 原文為「Bhadragiri」。== ᅟᅟ==[2] 雙關語,它既指國王的施捨,又指大象鼻子不斷淌下的液體。== 35、一天,在寶髻參加的一個公眾集會上,有一位出身柏古家族,名叫巴伐菩提的聖者向他走來。 36、他帶來了一個美麗的女孩,容貌姣美可愛,象一輪滿月一樣光彩照人。 37、她非常羞怯不安,她的雙乳豐滿,她的蓮花腳上現出了由於激情而顯現的紅潤,她的雙眸不停地左顧右盼。 38、國王向聖者行禮,讓座,陪伴來的女孩就像是他苦行的榮耀。 39、女孩目不轉睛地望著國王,他是那樣深沉、英俊,就[A11]像不願意引起任何痛苦而放置弓箭于一旁的善良的愛神。 ᅟᅟ==[A11] 像【CB】,象【藏外】== 40、他看上去像是紅色吉祥的圖案,塗在各個方向用以避邪;而頭上寶石的光芒能摧毀罪惡,消災除害。 41、他是那樣精神抖擻,手中麈尾輕拂,帶來了陣陣微風。他的內心也和這麈尾一樣,為著拯救世界而思索,片刻不停。 42、為了地下世界的不幸,他幾乎被人當成歇沙來敬拜,[1]因為他胸前挂著的寶石項鏈使他看來就[A12]像蛇王歇沙。 ᅟᅟ==[1] 在印度神話中,歇沙是一條千首大蛇,住在地下世界。在它最主要的頭上有一顆寶石。大神毗濕奴以它為臥具。== ᅟᅟ==[A12] 像【CB】,象【藏外】== 43、他以無比有力的雙臂承受著整個地球的重量,而他頭腦裏想的是忍耐;他就是美好和希望的體現。 44、當那眼如秋波、睫毛顫抖如同小鹿一般的姑娘坐到寶髻王的膝蓋上的時候,她就[A13]像活生生的愛神。聖者對國王這樣說道: ᅟᅟ==[A13] 像【CB】,象【藏外】== 45、「您光芒四射的蓮花眼使世界富有光彩,就[A14]像太陽神,他是世界的眼睛,他使蓮花開放。 ᅟᅟ==[A14] 像【CB】,象【藏外】== 46、多麼偉大啊!您沒有半點驕狂,那是很容易從權力中產生而由於虛妄而增長的。您就[A15]像一個聖者,總是追隨著優秀品德。 ᅟᅟ==[A15] 像【CB】,象【藏外】== 47、國王啊!您的聲名傳播久遠,您對眾生的憐憫達到了最高的頂峰。因為您,世界之主啊,您對世界的悲憐佔據了您整個的心。 48、尊者啊!您是這樣寬宏,不斷施捨,毫無自利之心;您做了好事卻沒有任何隱藏的私心。 49、這個女孩在蓮花中出生,她的眼睛就[A16]像蓮花一樣。我在淨修林中用祭祀剩下的牛奶將她養大。 ᅟᅟ==[A16] 像【CB】,象【藏外】== 50、國王啊!您應該把她立為您的王后,她對您就[A17]像吉祥天女對於毗濕奴那樣重要。啊,人中之王[1]! ᅟᅟ==[A17] 像【CB】,象【藏外】== ᅟᅟ==[1] 原文為「Puru2ottama」,大神毗濕奴眾多稱呼之一。這裏是用毗濕奴來比喻寶髻。== 51、作為報酬,您應該把祭祀的功德轉讓給我。」說完這些話,又舉行了應該施行的儀式,聖者就將女兒送給了國王。 52、於是,國王將帕瑪瓦蒂立為王后,(常常)與她嬉戲在裝飾精美的花園中,就[A18]像愛神與拉蒂,又象有德之人熱衷於作善事一般。 ᅟᅟ==[A18] 像【CB】,象【藏外】== 53、過了一段時間,王后生下一個兒子,如同竹子中產生了珍珠。王子名叫蓮花髻[2],他具有美好的品行,就[A19]像寶髻一樣。 ᅟᅟ==[2] 原文為「Padmacfa」。== ᅟᅟ==[A19] 像【CB】,象【藏外】== 54、(世界)四方任何天神都無法超越他的偉大;連大梵天自己也讚頌著寶髻的品德。 55、他好[A20]像一棵如意寶樹,把幸運帶給所有需要的人。他用自己榮耀的濃香充滿了整個世界。 ᅟᅟ==[A20] 像【CB】,象【藏外】== 56、王中之王[1]記住了聖者的請求,在一個適當的時候,他花費鉅資舉行了祭祀,還遵循不殺生的原則準備了所有的祭品。 ᅟᅟ==[1] 即寶髻。== 57、儀式還預備了可以滿足任何人任何欲望的禮品。聞訊而來的有眾多聖人,包括帕迦瓦;還有眾多國王,包括難敵[2]。 ᅟᅟ==[2] 原文為「Du2prasaha」。== 58、當祭祀正在進行,禮品象雨點一樣灑向四方的時候,眾神之王[3]裝扮成一個惡魔,出現在祭火中。 ᅟᅟ==[3] 即帝釋,或天帝釋。== 59、他面目猙獰,憔悴不堪,瘦骨伶仃。惡魔走向國王,向他乞討食物和水,說道:「我饑渴難耐。」 60、聽到這話,國王即令手下準備食物。僕人們端上的食物和飲料是應有盡有。 61、但是,那惡魔卻猙獰地笑著說:「這些食物都不合我口味,我們是食肉的。 62、只有剛剛殺取的、鮮血淋淋的肉類,才是我等想吃的。請你給我我想吃的東西。 63、聽說你是一個能滿足一切要求的施者,所以我到你這裏來。你已經向一切人許諾布施,那麼你必不可食言。」 64、聽到惡魔如此一說,國王頓時心生憐憫。(但是)由於他的原則是不殺生,所以他不能提供惡魔想要的食物。 65、他想:「命運的捉弄使這成為對我品行的考驗。我既不能去殺生,又不能拒絕別人讓他空手而歸。 66、不殺生如何會有鮮肉?而我甚至對螞蟻都不肯造成一點點痛苦, 67、我已經向眾生許諾將在危險中保護他們,我怎麼能夠殺害一個生命以滿足這個惡魔的要求?」 68、想到這些,他心中充滿著憐憫,對惡魔說道:「讓我施給你從我自己身上割下的帶血的肉吧。」 69、聽到世界之主說的這些話,整個世界感到震驚。他的大臣們要制止他摧殘自己的身體。 70、所有在場的聖者與國王也出於對寶髻的熱愛而制止他。儘管這樣,他還是從自己身上割下了肉,連著血和骨髓,施捨給惡魔。 71、當那惡魔吃著寶髻的肉,喝著寶髻的血而心滿意足的時候,大地震動了。 72、王后帕瑪瓦蒂看到她的丈夫如此模樣,極度悲傷,她昏倒在地。 73、眾神之王親眼見到眾人之主的勇氣,拋開了惡魔的偽裝,現出了原形。他雙手合十,對寶髻說: 74、「國王啊!誰看到你所做的這種難以做到的事而不感到興奮得汗毛直豎呢? 75、啊,多麼非同一般的功德啊!多麼偉大的勇氣啊!無比堅定啊!國王!你所具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你遠離了欲望。 76、行善之人,功德的橋梁,他們為眾生之苦而痛苦,面對稀有之物也不生貪欲之心;他們對敵人也會寬容。 77、這是偉人才會有的強大勇氣,他們心懷仁慈,以這種勇氣關注著天下。」 78、說完這些,他把一些神奇的藥物置於寶髻身上,使它平復如初。而天帝釋也受到了諒解,尷尬地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79、寶髻依照所有的規矩完成了祭祀的全部儀式,這個世界之王感謝了所有的聖者和國王,而他自己也受到了眾神的愛戴。 80、在祭祀結束的時候,他施捨了村莊、城鎮和婦女,還有如雨點般的眾多珠寶和一匹套著金項圈的寶馬,它的價值與眾神相當。 81、他還給了祭司梵車那頭每天能跑一百由旬的寶象。 82、見到那頭象施給了祭司,(鄰國)國王難敵耿耿於懷。 83、所有的國王見識到了這個不同凡響的祭祀後,都回了各自的家;而當世界之王要將祭祀所得的功德轉讓給聖者巴伐菩提的時候。 84、聖者馬立奇的弟子聖者瓦希迦在受禮與讓座之後,走向寶髻,向他致禮,說道: 85、「國王啊!當我在老師門下學業結束的時候,我的老師希望有人能照料他。他要求我以一件通常人得不到的東西付給他作為學費。 86、您是神製造出來的,是唯一一個能夠施捨凡人不可得到的東西的人。世上沒有太多的如意寶樹。 87、您的王后帕瑪瓦蒂和兒子應該送給我的老師作為僕人,因為他常年修煉苦行,現在是又老又弱了。」 88、聽到聖者這番話,寶髻抑制住要與愛妻、愛子離別的痛苦,堅定地對聖人說: 89、「聖人啊,我會施捨我的妻子作為你付給老師的學費,雖然她比我自己的生命更加珍貴。我幼小的兒子也將隨她而去。」 90、說完,國王將帕瑪瓦蒂和她的兒子交給了聖者。那些勇敢堅定的人,施捨起來是不考慮一切的,連他們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91、王后帕瑪瓦蒂為她的被棄感到恐懼和傷心,她和她的兒子都被聖者帶走,來到了他的淨修林,交給了馬立奇。 92、另一方面,俱盧國王難敵派遣一名使者向寶髻王索要寶象賢山,因為他也想使自己繁榮富強。 93、但寶髻已經將賢山給了祭司,不可能再給難敵。難敵立即調動大批軍隊進攻了。 94、當他的軍隊駐守通往城市的每一個路口時,寶髻也已整裝待發。 95、雖然寶髻摧毀敵軍就[A21]像雄師摧毀大象,但他內心仍然為眾多生命將死於戰爭而不安。出於憐憫和仁慈,他想: ᅟᅟ==[A21] 像【CB】,象【藏外】== 96、「啊,不行!國王難敵是我親近的朋友。他變得如此暴戾是因為他的心受到了獲取大象願望的沾污。 97、對於有德之人,友情始,以友情終;對於平凡之輩,友情始,以非友情終;而對於兇殘暴戾者,友情始而以仇恨告終。 98、天啊,看看對於財富的貪婪是怎樣引導我們去互相殘殺吧,雖然我們各自的生命都如此地短暫。 99、當人們受到暴力的騷擾,當他們為罪惡行為而上癮,當他們在戰鬥中浴血,他們都熱衷於採取這種行動。 100、可怕的戰爭就[A22]像狗咬狗,經常發生在那些卑鄙而兇殘的人當中。他們心胸狹隘,他們為了巴結某些人而不惜出賣靈魂。 ᅟᅟ==[A22] 像【CB】,象【藏外】== 101、啊,那些被私欲充斥頭腦的人殘忍而無同情之心。這種人所關心的只有他們自己的享樂。 102、那些已經全副武裝以戰爭為樂趣的人,他們殘忍的心中能有一絲一毫的憐憫嗎? 103、難敵王貪婪而被權勢所迷,雖然他有錯,但是他不應該被殺。我要對他表示仁慈。」 104、當寶髻心懷慈悲想著這些的時候,四個獨覺佛從森林裏走出來,從空中飛來。 105、無所不能的獨覺佛(來到這裏)坐下來,接受了對他們的膜拜,傾聽了國王的意願,心中喜悅。他們這樣教誨他說: 106、「國王啊!您懷著對世界對眾生的關切,有著正確的分辨。您對所有眾生的慈悲是難能的,雖說他們仍然在輪回之中,並且被虛妄的面紗蒙蔽了雙眼。 107、啊,國王!就按照您的意思去做吧,使您的思想專注在解脫上吧。在這個棘手的時候,您到森林裏去吧。 108、對於心靜的人,孤寂的森林未必不是個好去處。那兒有清涼的泉水,意味著精神上的滿足;水上波紋蕩漾,水花飛濺,瀑布飛流直下,意味著實實在在的自由。」 109、說完這些幫助寶髻的話,獨覺佛又借與他飛行之力,帶著他從天上飛過,身後留下了閃閃光芒。 110、他們回到了自己的住處,國王就來到了喜馬拉雅山麓的森林,留在那裏修煉精神的安寧與平靜。 111、他的思想更加純潔,具有正確的分辨能力。……[1] ᅟᅟ==[1] 原文中這句的後半句意思不清。== 112、此時,正當寶髻王象落日一樣消失在雪山中的時候,他的臣民百姓由於在黑暗中心靈的迷惘而痛苦著。 113、他的大臣和眾多朋友來到了聖者馬立奇的淨修林,要求王子出來擔負保衛王國的責任。 114、聖者面無表情地把王子交還給大臣們,他們帶回了王子,在城四周佈防了軍隊。 115、這個最優秀的王子,最傑出的武士,簡直就是他軍隊作戰意志的具體人格化。他在戰場上與俱盧王難敵相遇了。 116、難敵的象軍、車陣全部被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難敵本人只得見機而逃,跑到了哈底斯納普拉。 117、難敵大敗而逃,寶髻的大臣們將國土交給了王子,他牢牢地統治著這個國家,就[A23]像歇沙管理著世界。 ᅟᅟ==[A23] 像【CB】,象【藏外】== 118、一些年後,在兇殘的難敵的國度,恐怖的事情發生了:瘟疫、饑饉和旱災。 119、他擔心大災荒會動搖他的統治,企圖用宗教祭祀來控制(災害的蔓延),但一切努力都是白費。如何保護自己的國民,他束手無策。 120、當難敵與大臣們商討解救災難的辦法時,大臣們說:「國王啊,爆發的大災難禍及所有國民,(我們)必要找到對策。 121、如果您能夠得到寶髻頭上的那塊滴著永恒甘露的奇異寶石,災難就能制止住了。 122、我們從密探那裏得知,國王住在雪山中。他思想純潔,有正確的分辨能力,對世俗的享樂毫不動心。 123、對所有的人而言,他就是一塊如意寶石。如果您去請求,他會給您這塊頭頂寶石的。他的妻子、兒子和他本人的生命都包括在內,沒有什麼東西他不願意施捨」。 124、聽到大臣們如是說,難敵王想:「讓我試試吧。」然後他就派了幾個婆羅門去找寶髻王討要寶石。 125、那時,寶髻正在森林裏漫遊,他來到聖者馬立奇的淨修林。 126、在那兒,發誓只吃野果和根莖的帕瑪瓦蒂正在寂靜的山林裏轉來轉去,採集野果,侍候聖人。 127、一群獵人(正好)發現了她,過來要抓走她。帕瓦瑪蒂極度恐懼,她顫抖著,撕心裂肺地喊叫著。 128、寶髻聽到了她那痛苦的叫聲,那聲音聽起來象一隻鶚鳥,是那麼令人不能忍受,因為她在拼命叫喊:「寶髻王!救救我!」 129、國王飛跑上前,看到了他心愛的王后。她就[A24]像月亮的光芒因懼怕拉胡[1]而掉落在地球上。 ᅟᅟ==[A24] 像【CB】,象【藏外】== ᅟᅟ==[1] 原文為「Rqhu」,印度傳說中天上的惡魔,他吃掉太陽和月亮,造成日食和月食。== 130、她的衣服未染過任何色彩,沒有僕人,沒有化妝,就[A25]像一個僧人,既沒有任何財物也沒有道德上的污點,仿佛她是在(向人)宣告感官享樂的短暫與無常。 ᅟᅟ==[A25] 像【CB】,象【藏外】== 131、她用天鵝一般優美的步態走著,她的胸前沒有任何項鏈的裝飾,她的眼裏充滿著眼淚,誰看了她都會動惻隱之心。 132、寶髻王雖然可以對生活中的一切美好或怪異的事毫不動心,然而現在他的心也被憐憫之劍砍傷了。 133、孤立無助的王后見到國王在森林中,沒有了華蓋,也沒有了麈尾, 134、她的心中充滿了分離的痛苦。看到他的那一瞬,王后心中悲喜交集,情不自勝,充滿了永恒的甘露。 135、國王將她帶走,獵人們見狀紛紛逃去。終於,太陽升起來了,黑暗在它的光焰下消退。 136、正當這時,痛恨精神安寧的魔旬,妄圖佔據一切眾生的心靈,他裝扮成一個凡人,來到國王面前,對他說: 137、「國王啊!生有蓮花眼的人啊!把這樣一個生有漂亮蓮花眼的妻子丟棄在荒無人煙的森林裏是不對的。 138、王中之王啊,就[A26]像您自己一樣,沒有了由王權的喜悅帶來的好處,王后也無幸福可言,她看來是多麼憔悴!」 ᅟᅟ==[A26] 像【CB】,象【藏外】== 139、聽到這些話,國王心裏明白這是愛欲,是正確判斷事物的一個障礙。於是他面帶笑容地回答: 140、「我知道你想幹什麼。你痛恨精神上的平和。在這以前,有哪個苦行者不曾被你迷惑?」 141、他回答後,魔旬便消失了。而王后正在絕望中,被遺棄的火焰使她痛苦。 142、國王戰勝了愛欲,過來安慰為失去丈夫而痛苦不堪的妻子: 143、「王后啊!你從來都是循規蹈矩的,現在也不應該難過。一切感官的享樂都以痛苦告終,任何事物都不存在真正的歡樂。 144、對於眾生,生命的飛逝就如同大海的波濤;他們與妻子的結合是那樣的不穩定,如同從顫抖的蓮花上滾落的水珠。 145、世間的榮華富貴處處閃爍著光芒,給人們帶來愉快;然而又象毒蛇的信子,那就是世間的存在。它們就[A27]像劃破黑雲的閃電,那正是洪水即將毀滅人類的信號。它們又象舞女,不可能永久地跳下去。 ᅟᅟ==[A27] 像【CB】,象【藏外】== 146、就在那歡樂之時,分離的痛苦便孕育其中了。財富是夢中一紙婚姻協定,而幸運的歡樂就[A28]像在風中搖曳的燭光。世間生活的一切都象一個瘋人在狂舞。 ᅟᅟ==[A28] 像【CB】,象【藏外】== 147、慈悲支援了眾生,而不是財富;佛法是長明的光,而不是燈燭;聲名是美好的而不是青春;功德才是永恒的,而不是生命。」 148、這樣安慰了王后之後,為了實現自己的諾言,寶髻離開了在聖者淨修林中的妻子,獨自漫遊在森林裏。那裏的人們擯棄了一切世間的享樂,也正是由於他們帶來了自然的滿足那裏變得更加祥和。 149、難敵王派遣的五個婆羅門迅速來到了淨修林。在那裏他們看到高尚的寶髻正在密林深處。他正是一切需要他的人的朋友。 150、他們很快過去,向他行禮,長長的灼熱歎息透露出他們內心的焦慮與不安。這些婆羅門對寶髻說: 151、「國王啊!在難敵王的城內,人們已經不能再平靜了,因為可怕的災難已經完全摧毀了人們滿意自得的心情。他們的一切願望都受到了挫折,唯一可做的就是無時不刻令人心碎的哀痛。 152、然而,還是有一線希望挽救這些病人:您的頭頂寶石。它護衛世界的威力已經久負盛名,它一定會醫治好難敵王的百姓。 153、世界上只有您這樣的人纔是眾人在危難時的庇護,以慈悲為懷,心腸軟得象檀香木一樣的人心地純潔,象月亮上滴下的清冷水滴[1],他們對大家是最好的安慰。」 ᅟᅟ==[1] 在印度,檀香木和月亮石被認為是涼性的,而痛苦、疼痛等則是熱性的。== 154、當婆羅門向寶髻索取頭頂寶石的時候,他絲毫沒有膽怯。內心裏充滿了同情,他對民眾受苦難的反應就好[A29]像這些話穿透了他的雙耳而進入到心裏: ᅟᅟ==[A29] 像【CB】,象【藏外】== 155、「啊,他的百姓的哭喊撕心裂肺,就[A30]像遭到了天神降下的懲罰。那國王如何承受這樣的喊叫? ᅟᅟ==[A30] 像【CB】,象【藏外】== 156、寶石根植在我的頭骨裏,我要儘快把它割下,讓他們拿去。要是我能夠解除求助於我的那些人的痛苦,哪怕是幾分鐘,也是幸運之至。」 157、世界之王剛說完這些話,山峰和大海就長時間地抖動起來,好[A31]像高山海洋都為寶髻將打開他的頭骨而忍受的劇痛感到恐怖。 ᅟᅟ==[A31] 像【CB】,象【藏外】== 158、然而,當心懷慈悲的國王在想著這些時,那些心地比利刀還殘忍的人開始用短劍打開了寶髻的頭。 159、所有天神,以大梵天為首,跟隨著許多隨從,乘著天車在天空中集結,他們要親眼目睹王中之王這極端難以實行的行為,目擊他一往無前的勇氣。 160、他的頭顱已被強行破開,他的身上鮮血淋漓,像是寶石的一束束光芒。然而,為了他人的需要,他忍受著疼痛。 161、他因為無所畏懼而堅定不移,他的雙眼因劇痛而緊閉。那些婆羅門象魔鬼一樣,一秒也不停止他們令人驚駭的殘暴行為。 162、國王想著在輪回中的蕓蕓眾生,他們充滿了污穢,肯定是成百上千次地忍受著這種痛苦,他心裏更加難過, 163、想道:「施捨了我頭頂寶石,我便可以得到功德的果實;我希望因惡果而下地獄的眾生不需要受如此巨大的痛苦。」 164、這時候,他們把寶石的根從菩薩的齶骨上拔出來,大量的骨髓和鮮血仍沾在上面。國王因極度的疼痛而暈倒在地,然而他內心卻為自己能滿足別人的要求所取得的成就而欣慰。 165、他用顫抖的雙手,親手將寶石捧與婆羅門;然後象落日一樣,一片彤紅,接連而來的是黑暗,他倒下了。 166、那些婆羅門得到了寶石之後回到了難敵王的城市。在那瞬間,眾神將花雨灑向世界,灑向那意志堅定的人倒下的地方。 167、由於寶石的威力,難敵王國的災難立即控制住了。他象諸天神一樣高興,讚揚著菩薩拯救一切眾生的勇氣。 168、施捨(頭頂)寶石的行為立刻傳遍了各處。寶髻王稍稍恢復了一點知覺,一切聖者,以馬立奇為首,包括巴伐菩提和喬答摩,都從淨修林來看望他。 169、王后帕瑪瓦蒂跟隨著馬立奇,看到受了重傷的丈夫,她感到極為震驚,失去了知覺而倒在地上,(她倒在那裏)就[A32]像一棵柔嫩的藤條被砍斷了一樣。 ᅟᅟ==[A32] 像【CB】,象【藏外】== 170、所有的民眾,跟隨著王子、大臣們也來看寶髻,對他的讚美由天神傳遍了四方。 171、看到國王倒在地上,滿身鮮血,忍受著劇痛,卻無所畏懼,人們驚訝地互相議論著。 172、有人說:「天啊!這個大慈大悲的人,他使一切眾生心滿意足;他那麼可親,高尚,象一棵濃蔭的樹給人帶來舒適;現在卻被惡人們為了私心而殺害了。 173、天啊,為了他人的利益,他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使人驚訝。他象一棵美好的芒果樹,(雖然)被伐倒了,死去了,然而它仍然帶著所有的芳香。 174、貪婪的人即使在他自己的家裏也依然是外人;一個被情欲所支配的人不在乎金錢;而一個全心奉獻給大家的大慈大悲之人,不留戀自己的身體。 175、為著自己生命考慮的人,變成了無恥的乞丐;而那些被大家讚美的生命,卻是那些立誓拯救不幸眾生的偉大人物。」 176、聖人們這樣紛紛議論著。出於愛戴,聖者馬立奇來到寶髻面前,含著眼淚說: 177、「國王啊!您對眾人心懷慈悲,象朋友一般無私奉獻;您獻出了(用來)庇護臣民的生命,就[A33]像它是一根不值一文的草莖。 ᅟᅟ==[A33] 像【CB】,象【藏外】== 178、您是所有無助之人的朋友,您甚至對自己的生命都不吝惜,甚至把國家繁榮所系的身體都不惜毀壞。 179、國王啊!您是不是想得到一個奇異的功德而以您的生命為代價?因為為了有求於您的人的利益,即使在割裂您的齶骨時,劇烈的疼痛也沒有使您心中有一刻遲疑。」 180、驚詫不已的馬立奇當著眾人的面這樣問寶髻王。菩薩用極大的毅力忍受著疼痛,擦了擦被血糊滿的臉,回答道: 181、「我並沒有企望得到什麼結果,聖者啊!除了這一樁心願:我想成為一個把眾生從世間可怕的輪回中解救出來的人。 182、當我為了民眾的利益而分割我的肢體,我一絲一毫惡念都沒有。如果我說的全是實話,就讓我的身體恢復如初。」 183、當真誠的寶髻說完這些鏗鏘有力的話,他的身體果然痊愈,而且在一瞬間,他的頭頂寶石又長出來了。 184、所有興高采烈的天神,包括帝釋和大梵天,還有眾聖者,都要求國王作為世界的保護者,但他自己卻沒有一點對榮華富貴的興趣。 185、帕瑪瓦蒂已從昏迷中醒來,她應聖者的要求,與王子一道要求國王登上獅子寶座,以此來平復他不在位時給臣民帶來的痛苦。 186、接著,大慈大悲的獨覺佛來到跟前,他們使世界各處閃閃發光。為了整個世界的利益,他們的話讓人人聽了高興: 187、「王后和王子與你別離的日子總算結束了。他們誰也不能再忍受別離的痛苦了,因為再度陷入苦難中只會造成更大的痛苦。 188、一個人,如果他可以為任何一個有求於他的人奉獻自己的生命,如果他可以成為唯一免除別人痛苦的人,他怎麼可以對自己的家庭不管不顧?他的生命是屬於每個人的。」 189、聽到這些話,王中之王說:「好吧,我照你們說的做。」然後他駕車從天空飛過,與他的兒子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國家,開始了他的統治。 190、就這樣,這位高貴的人,真誠的菩薩,在他統治了很長時間以後,降生到佛國。他在人世留下了寺廟,鑲嵌了寶石的佛塔和華蓋,還有珍寶裝飾的燈盞,他的心一時一刻都不曾離開過求解脫的目標。 191、這一切都是尊者佛祖所教誨,為了成就最高的覺悟他用自己的事跡為榜樣,教導僧眾施捨的美德。 〔正文完〕 #---------------------------------------------------------------------- #【經文資訊】藏外佛教文獻 第 9 冊 No. 75 寶髻本緣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3-12,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藏外佛教文獻」所編輯 #【原始資料】方廣錩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